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7 January 2025Main stream

【网络民议】这次监控没坏,请给大家看看吧

7 January 2025 at 01:22

2025年1月2日,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有一名17岁的党姓男生坠楼身亡,事发前曾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file

1月5日,蒲城县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公安机关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排除刑事案件”,并强调“公安机关进行了现场勘查、调阅监控、调查走访、尸表检验”。

通报全文:

file

而据网传的死者家属说法,此事发生后,校方百般阻拦家长进入现场,也拒绝披露相关的细节,强制要求家长接受调查结果。而家长检查孩子尸体时发现了“脖下淤青”,怀疑孩子遭到校园霸凌致死。

file
file
file

疑似死者家属所发的社交动态(未证实)

file

此外,还有消息称,校方不让死者家属查看现场,也拒绝提供监控录像,并且限制了家属行动,制止其通过网络求助。甚至还有网络传言称,死者是被其他学生推下楼,且霸凌情况已不止一次。

file

自1月4日起,死者家属和一些网友开始在学校门口组织抗议,要求校方给出合理解释、公布真相。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当地民众加入了抗议示威行列。1月5日、6日当地连续了出现大规模的群体抗议,当局开始出动大量警力进行维稳,民众与警察在对峙期间发生了激烈冲突,有许多民众被打伤、抓捕,也有警察、校方人员被殴。

1月6日,原本登上了微博热搜的话题“#陕西蒲城通报一职校学生坠楼”遭到屏蔽:

file

持续关注中国维权运动的 @YesterdayBigcat 称“这是2023年1月以来发生在中国的规模最大的一起示威”、“估计规模在5万人”:

@YesterdayBigcat:这是2023年1月以来发生在中国的规模最大的一起示威,目前估计规模在5万人左右,虽然当地政府不断调集警察到现场,但警察人数目前仍然处于绝对劣势,我估计他们暂时不会动用武力。

CDT 档案卡
标题:【网络民议】这次监控没坏,请给大家看看吧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5.1.7
来源:网络
主题归类:陕西蒲城县高中生坠亡事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以下为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摘自微博、推特网友评论:

老歌串烧:说白了不是孩子打架闹矛盾才发生高空坠亡吗?

愿我能全:鹿晗躺枪?

奇趣行为大赏:这次监控没坏,给家长看看吧。

BGQI6QIdAhZkX46:这都是傻逼维稳政策搞出来的结果,本来一起刑事案件搞成这样。

听见凉山Messi:蒲城都没有一个热搜?

黑夜长安:自己孩子出这么大的事,父母想了解真相就这么难?

torontobigface:2025年的第一场抗议,来的就是如此之大,不知道会以什么样的结局收尾。

chaoximin1:这可不是什么好的兆头。民众可以失败无数次,但共产党只能失败一次!

ws_traderx:蒲城直播间开一个封一个,网友问学校门外,主播隐晦传达。

LLDCWGfFfS95TDm:为什么这次聚集共产党控制不住?这个原因值得探讨一下。

LeonWon49604920:蒲城这种偏远贫困县,老百姓讨生活越来越艰难,一个小小的火星就能点燃民众的愤怒。

5nIMoE1ySj58636:官方信誉透支的下场。

mbngd0098962844:在中国,人人都有可能被霸凌,被失踪,被自杀。

PotatoLovesMole:公布真相,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远比组织维稳警察代价小。但他们就不,就要站在老百姓的对立面。

zhngzih02665471:这次抗议人民拿起木棒石头砸的黑皮狗四散奔逃,看的太爽了,上升了一个新高度。

Liu96704439:维稳走到今天已走进死胡同了、不是维护稳定、而是制造更大层面的对立、基层突发事件常有、而维稳已经变成机械摸式、不管对错、不管正邪、都是对民众大打出手、统治暮年现象越来越清晰了。

Yesterday — 6 January 2025Main stream

基本常识|段永平回答中美对立的问题时反问:浙江大学是谁创建的?

6 January 2025 at 21:23

近日,浙江大学知名校友段永平回到母校与师生座谈。其中聊到一个关于浙江大学创办历史和中美关系的问题特别有意思。

file

校友提问:

请问段学长,在中美对立的时代中,浙大人的创业机会在哪?作为校友能够为这方面的校友提供哪些支持?

段永平回答:

中美对立吗?我们学校(浙江大学)谁建的?大家不要忘了这个事。我们读的这家大学,都是有很多老美的痕迹,北大、清华,大学里面,大家对这个问题不应该忘记。

其实呢,人家对我们还挺好的。我看过很多人现在去美国,没有人受太多的打击,挺好的。我相信将来也会好起来,可能眼前有一些短期的冲突啊,包括有选了这么个总统,确实会有一些麻烦。

image

座谈会现场,段永平讲到这里打住,随后主持人切换了关于创业的话题。现场浙大师生没有人回答段永平的反问,没有出来明确回答到底是谁创建了浙江大学。

CDT 档案卡
标题:段永平回答中美对立的问题时反问:浙江大学是谁创建的?
作者:项栋梁
发表日期:2025.1.6
来源:微信公众号“基本常识”
主题归类:中美关系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关于浙大历史的问题,正好我做了些功课分享给大家,估计很多浙大师生自己都不清楚,或者知道一些但不了解全貌,尤其是美国人参与的这部分。

浙江大学的前身,一般会追溯到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各类官方资料中通常还会强调是由中国人创办的学校。由于再过两年就要庆祝建校130周年了,所以这段历史是浙大人都知道的。

image

而另一段关于“崇信义塾”和“之江大学”的渊源就比较少有人知道了。1845年在宁波创建的崇信义塾,于1867年搬到杭州后成为“育英书院”,民国政府成立后,学校成为“之江大学”,并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院系调整合并了一部分到浙江大学。

image
之江大学旧址位于现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那么问题来了:浙大明明可以把建校时间追溯到1845年的崇信义塾,变成180周年悠久历史的大学,为什么不呢?

第一个原因是由“崇信义塾”发展而来的“之江大学”当时并没有全部与浙江大学合并,而是拆分院系归属了多所高校,因此这部分传承并不“纯正”。

第二个原因则是段永平用浙大创建历史来回应中美对立问题的根源:

“崇信义塾”是鸦片战争之后由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建的一所教会学校。

从晚清到民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由“崇信义塾”发展而来的“之江大学”一直都是由美国人出资和运营的学校。

更关键的是,“求是书院”和“崇信义塾”并不是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相遇,而是在“求是书院”创建之初就由一位美国传教士把两者紧密联系了起来。

image
求是书院第一任总教习王令赓与夫人

“求是书院”的第一任总教习(类似现在的教务长)名叫Elmer L.Mattox,中文名王令赓,就是从“崇信义塾”(当时称“育英书院”)邀请过来的老师。1911年,王令赓又从“求是书院”回到“崇信义塾”(当时称“之江学堂”)担任校长,直到1934年才退休。

“求是书院”创建时的架构也是创始人们参考当时已经发展成熟的“崇信义塾”而规划出来的。

简单粗暴地说,“求是书院”和“崇信义塾”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套模式。

浙江大学的创建历史,无论追溯到“求是书院”还是“崇信义塾”,其教学工作都是由美国人主导的。

当然,“求是书院”是由中国人林启(时任杭州知府)筹建,廖寿丰(时任浙江巡抚)批准出资设立的,并没有拿“境外势力”的钱,这点有必要说清楚,不然很多人只怕要破防。

不过话说回来,也没必要破防啦,毕竟段永平回答中提及的北大和清华学生也还没破防呢……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由清政府出资设立的一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校,一开始就有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担任西学总教习。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是由美国人拿出一部分“庚子赔款”来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这么比较起来,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学堂”在创建之时只是有美国人参与主导教学,实在是没必要去避讳。

段永平拿“浙江大学是谁创建的”来回应当下“中美对立”的问题,史实层面并不完全精确,但道理层面是没什么偏差的。

可惜现场浙大师生没有人出来接着这个问题继续探讨,不确定是大家都不知道还是有人知道但不方便公开讲。

我把这段历史分享给大家,并没有要“感谢”美国的意思,毕竟美国人当年在中国开设学校的最终目的也并不是“帮助”中国。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基本常识:

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价值观的分歧,也有现实利益的竞争,这是百年来一以贯之的。非要把这种情况理解为“中美对立”,理解为“生死较量”,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我们的思想开明程度总不能连清朝末年的杭州知府都不如。

部分信息来源:浙江大学图书馆官方账号

竹不倒|没有监控人们便不信,这本就是一种讽刺!

6 January 2025 at 19:51

image

陕西某职校发生的学生坠亡事件,其实已经在短视频平台上热传好几天了。甚至可以说,大量相关的视频早就凉凉,现在连一些当地的直播间都遭受牵连。他们当然没在直播里陈述相关的情况,奈何弹幕中有人问。于是,直播间没了。

坠亡这种事,也不是没发生过,为何偏偏此次会有这么多热议、堵校门、呼声呢?

我觉得答案是通报的内容太少,而“巧合”太多。比如摄像头坏掉、坠亡前该学生刚与另外两人闹了矛盾,以及学校阻止家属见到孩子等一系列令人不解的操作。

对于一场悲剧,透明是最好的安抚剂。

或许是受到太多民众的质疑和不满的原因,今天当地发布了通报对此事进行回应。但是,这份回应的内容说实话,很不详细,后果便是“几乎无法说服任何质疑的声音。”

别看通报不短,可其实内容极少。

1.事情发生于1月2日凌晨3点。

2.坠楼前大概5个小时,坠楼学生和另外两名学生发生矛盾。

3.公安认定此事为高空坠亡,排除刑案。

就这么多,不信的可以在下面这份通报里尝试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内容。

image

长文千字空言重,疑云遍地信难逢。所以准确来说,这份通报并没有解答一些留在人们脑海里的疑问。

首先,家属要看监控,校方说监控坏了,导致家属不断在网上发声求助。

CDT 档案卡
标题:没有监控人们便不信,这本就是一种讽刺!
作者:竹不倒
发表日期:2025.1.6
来源:微信公众号“竹不倒”
主题归类:陕西蒲城县高中生坠亡事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莫非这监控是纸糊的?又或者说这监控堪比AI,能够精准预测“天灾”?

有没有这事?如果有,监控真这么巧的坏了吗?毕竟学校是“当事人”,他们的陈词不能完全成为证词,监控是真的这么巧合的坏掉了,还是被蓄意破坏,或者根本没坏,答案,应该由警方调查后来告诉外界,让质疑消失。

但关于这一点,啥也没说。

其次,通报里,有这样一句话:“公安机关经进行现场勘查、调阅监控、调查走访、尸表检验,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大家也看到了,里面有一句“调阅监控”。所以,前后矛盾,疑云又增加了。这能怪网民胡搅蛮缠吗?换任何一个正常人,多少也会怀疑一下吧。

到底有没有监控,有的话究竟坏没坏?到这个地步,家属和校方之中,谁在撒谎?

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家属在宾馆里拍视频,说外面的都是该校的老师,被派来监视自己……有种说法是出于人道关怀,怕家长受到了刺激一时想不开。但是否真的只是这个意思,恐怕还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image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如果是“意外”,那这个意外恰好发生在坠亡学生和另外两名学生的矛盾之后,是不是有点于理不合?早不意外晚不意外,偏偏在跟另外两名学生发生矛盾,被主任叫走调解后,意外了。

这太巧了,还不如说轻生、心理问题之类。但如果这样的话,更需要提供主任在值班室调解双方的监控视频了。

我在很多稿子里都说过这种观点,有些事本身并不具有引起舆论的力量,反而是因为担忧它会引起舆论和争议所采取的那些“措施”,恰恰引发了人们的讨论,增加了人们的疑惑。

就像开头说的,学生意外坠亡的事情不是没有,甚至轻生的也有。可每次都引发舆论了吗?显然不是。况且翻翻热搜也能轻而易举的发现,人们更多在讨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后面发生在家属身上的那些奇怪情况。

所以我也不懂,正常人遇到事,难道不应该是赶紧撇清干系,越透明越靠边越好吗?怎么还有主动往里凑的?

就像前段时间还有学校要求学生签署承诺书,承诺出现自杀、自残行为均与学校无关的操作,这不就是为了提前撇清关系吗?可这次的事情,反而更像是硬着头皮往里挤。

image

个人的看法很简单,通报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为了让人们相信。那如何让人们相信呢,确凿的证据,合理的解释。

这些东西,最能消灭“巧合”所带来疑惑。

也有人会说,反正官方通报给你了,那监控就是碰巧坏了,学校就是为了避免家属想不开才派人监视,你不信能怎么办?

确实没法怎么办,但这必然会在人们心中留下隐患。我只能说,得不偿失。

时间并非最好的解药。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时间往往更像一把刀。

但当“监控坏了”的时候,人们便总是怀疑,那“时间”这把刀子的威力就已然体现出来了。

就像前几天的另一起热搜,说广州一站点开出5亿大奖,中了101注。可一组一等奖的号码,也就只有500多万。

换句话说,你得把这个“巧合”放大100倍。5亿多的大奖,是盯着那个中奖的一等奖号码,买100注,才能买出来。

image

这本就已经极其“巧合”,而更巧合的是什么?

有网友爆料称,这家站点的老板娘看到两个中年男子开着迈腾夹着公文包进店直接打了一注两张50倍,她看两人气度不凡,自己也跟了一注,于是该站点中了101注一等奖。

image

同样,你说这就是别人的“运气”,就是别人的“实力”,你不信也没办法,也没人能够给你证明。

的确如此,除了讥讽几句“天选之子”,人们没有任何办法,也没法要求任何解释。

但别忘了,信彩票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并且在这类现象之下,还会继续减少。

image

真理愈辩愈明,谎言却总靠沉默维持。这是托马斯·杰斐逊的名句。

回到我们所面对的现状,不是人们多事,也不是网络刻薄,而是一次次“解释”都在挑战常识的底线。你不可能每一次都是巧合,每一次都让人们为“巧合”买单。就像101注彩票头奖下“演都不演了”的评论一样,想让人相信,至少也得先做点样子。_

唐史主任司马迁|资源应该给全要素生产率高的行业和企业,扶持应该给年轻人

6 January 2025 at 19:35

file

喝了酒,打字可能有错,但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个问题–全要素生产率。

在海南的时候,雇车。司机听我接了几个电话后,就小心跟我探讨,问我,钱到底哪里去了。

当时我们正走在环岛高速上,我就用高速和他举例。

这条高速是用地方债修的,地方债是有资金成本的,比方说3%。然后高速修完了,每年还有维护费用,加上债务利息。如果高速的收费不能超过这个综合成本,那么这条高速就是亏损的。且亏损会随着道路的老化而逐步提升。花了一百亿修这个路,如果每年亏几亿,那么这个资产就会不断贬值,钱就这么亏没了,资产贬值没了,坏账没了。

通常的思考是,为了不亏损,我提高过路过桥费,那么这个成本就会摊销到物流成本里去,这也是我们国家物流整体成本占比高的原因之一。甚至可能催生高速超载导致路面维护费用快速增加。

那么怎么才是有效的呢?我让他看了路边密集的一体化灯杆,这种是无效投资,需要砍掉。还有一些景观化的支出可以砍掉。但比如提升通行效率的,三亚去陵水的隧道要加紧投入。这样,这条路就可以实现更少的无效投入,更多的有效投入,提升整条路的全要素生产率。

CDT 档案卡
标题:资源应该给全要素生产率高的行业和企业,扶持应该给年轻人
作者:唐史主任司马迁
发表日期:2025.1.6
来源:微博
主题归类:全要素生产率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这只是一条路,从更多的行业角度看,比如光伏。全行业根本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全要素生产率问题。盖了那么多的生产线,土地资源,资本开支,办开工工人的人力资源,政府配套的政策资源等等。生产出来的是毛利率为零甚至为负的产品,这就是典型的不尊重全要素生产率。即使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政府依旧基于自己的利益视角,向光伏输血。这就好像一个滴滴司机只能开一辆车,然后隔壁滴滴司机买了两辆车,咱就买三辆车。

产能过剩不只是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是全社会不尊重全要素生产率的问题。今天我们去和德日韩比较,纯粹从工业国家的视角来比较,问题是工业技术吗?不是,我们全体系的供应链有强大的技术整合优势。痛点是在工业利润,我们把光伏做得完全没有利润了,碳化硅在英飞凌的手里时,也是高毛利产品,但这才几年,我们马上要把碳化硅也光伏化了。

看官会说,那抢别人的饭碗是这样的,要卷啊。

卷要适度,你不能卷得资产价格归零。资产价格一定是基于利润的。我最近也写了一些向上管理的东西,其中有一个例子是,同样两家门店,买设备座椅等等,都花了10万。一家每个月能盈利一万,一年能有12万,那么盘这家店的人很多,按照3倍去盘36万都很多人愿意盘。如果这家店不盈利呢?亏钱呢,那这十万只能按照三折出让,甚至出让都没人要。【利润决定了资产价格】,而利润最终来自于哪里呢?不是政府补贴,也不是单纯的出口,也不是单纯的内需,而是全要素生产率,我用了更少的资源,赚到了更多的利润。

利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利润本身也能反过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我们现在去看,很多制造业,因为占用要素过多,利润过低,导致了开工率不足,然后进一步降低工人工资。而工人工资降低,必然会反馈为产品质量下滑和生产事故频发,这种负循环这几年一直在各个行业扩散。

我们的大学毕业生,毕业了去送外卖。试问,一个外卖员,送三年外卖会有什么劳动素质层面的提升?从整个社会的劳动力素质老看,从劳动力要素来看,年轻人送外卖,在当前人口结构下,真的是好事?

所以,只有有利润的企业,才可以养人,不是养懒人,而是逐步的分阶段地培养人,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把会的变成专业的。利润才能反哺出劳动力素质,提升劳动力要素。

现在我们的投资指引,是去投红利型的股票,投一些垄断行业,上游资源行业。是,从利润率的角度来看,他们目前是可以的。但从全要素来看呢?他们占据了那么多要素,然后贡献那么点利润,且是无法增长的利润。那么把资本这个要素过度配置在他们身上,合理吗?符合我们这个国家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增长】这个目标吗?整个社会对这个基本的道理,也曾经有过比较清醒的认知,十九大报告里也是提到过全要素生产率的,但从这几年来看,对实际资源配置的指导有限。

如果资本都是配置高股息和资源型企业,长线资金都去做空式买国债,地方继续向全要素生产率已经畸低的行业里进行产业补贴,那我们是走不出来的。就好像在财政困难就业困难的时候,给老人增加养老金,而不给年轻人增加就业机会,那是走不出来的。

资源应该给全要素生产率高的行业和企业,扶持应该给年轻人。这些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真的没有必要摸石头。

再写就是吐槽了,引用周总理的名言作为结尾吧——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

【404文库】清川书房之夸风月谈|2025,新年,不献辞

6 January 2025 at 18:17

img

不管怎样,这是新的一天,新的一年。它总是让人们怀揣希望,抱有梦想。这是人类的本能。伍迪,艾伦在《雷霆穿梭人》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人类似乎有一种遗忘的本能。因为只有遗忘才能让人生存下去

但这不意味着你可以献辞。在一个一切下行的时代里,依然敢于献辞,是一种耻辱。

2024年,有什么可以献辞的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时代,在经历一个又一个劫难,我们比任何时间看上去,都更加脆弱,更加危险,也更加悲伤。我们整处在一个极度危险的世界和时光之中, 风浪巨大,但我们并没有任何的防护。

一整年里,我们并没有听到任何可以令我们欣慰的消息。我们依旧和那些邪恶的灵魂站在一起,尽管它们在来自以色列的传呼机炸弹,来自基辅的无人机的爆炸声中逐渐消失,或者困兽犹斗,他们甚至抵抗不了一个出身于恐怖分子的反叛者。

CDT 档案卡
标题:2025,新年,不献辞
作者:连清川
发表日期:2025.1.5
来源:微信公众号“清川书房之夸风月谈”
主题归类:新年献词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我们几乎从来没有这么孤单过。曾经被视为同盟的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者,终于都变成了独裁者,在时光中消失干净,连骨头都剩不下。我们只有来自非洲的那些乞讨者,陪着笑脸换取金元,假装盟友。这些伪装的朝贡者,没有任何忠诚可言。

其实,哪怕来自美国的敌意也无足畏惧,因为那并不是真的敌意。我们并不是二战中的日本,或者冷战中的苏联,我们从来都不是那个想要毁灭他们的力量。

那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所构成的民族主义国家。因为现实主义,所以他们愿意和任何人妥协,但是因为民族主义,他们不会与任何试图伤害他们的人妥协。

他们并不是畏惧一个拥有航空母舰的世界老二。他们只是无法忍受你在美元贸易中占尽了便宜,却还要破坏他们的规则,跑到他们的后院里挖坑。

这个所谓无解的矛盾并不是什么修昔底德陷阱那么复杂的理论,也不是米尔斯海默言之凿凿的要在亚洲称霸。解决的路径简单到只有一句话:融入普世价值的世界轨道,尊重国际贸易的市场秩序。

所以真正的危机来自于我们自己,发生在我们中间。是青年人和中年人一样,在失去工作或即将失去工作的风中瑟瑟发抖,是疯狂的懦夫在苏州举起刀子杀向日本的孩子,也不管挡在他面前的是自己的同胞,长相友善然而勤勉努力的胡友平,是珠海的凶徒驾车冲进体育馆,无差别碾压无辜的人们;是前世界冠军吴柳芳艰难地依靠自己挣扎着生活,却最终难以逃脱被封杀;是北京的企业家被远洋捕捞,离奇死亡在内蒙古的指居里;是浦东机场的国际部分空空荡荡,中国不再是人们向往的目的地;是安福路和淮海路上再也没有欧美人的面孔,因为人们已经丧失了对于一个国度的信任;是万圣节和圣诞节里年轻人无处可去,有人害怕虚拟的鬼神多过于真实的贫困;是街上摆摊的穷苦人被四处驱赶,而他们连一日三餐都无从保障;

是昆明的孩子们在吃学校里公然提供的腐烂食物;是女硕士被拐卖强奸生育子女;是李宜雪被精神病哪怕她能够如此清晰直接地给出所有证据……

还需要我举出更多2024年的愤怒、悲伤和无助吗?

献辞是什么?献辞献给谁?1998年以及之后的许多年,《南方周末》和其它媒体的新年献辞之所以重要,并且一次又一次地令人感动,让人落泪,是因为国家有希望,人民有奔头,一切昂扬向上,人们充满希望。

可是我们正在一路向下。每个人都恓惶,每个行业都萧瑟,每个领域都危机,每个地方都忧伤。只有人民日报斗志昂扬,央视盛世平安。

《南方周末》曾经说,关心国脉与民瘼。流行的话说:放下建言情结,尊重国家命运。就是说,放弃关心国脉。流行的另一句话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就是说,放弃关心民瘼。

一个既不关心国脉,也不关心民瘼的时代。你怎么还敢献辞?

这样的一个年份里,最应该做的事情,是承认退步, 承认失败,承认事情正在变坏,而不是献辞,或献媚。因为只有承认退步,失败,变坏,它才有可能进步,成功,变好。

不承认退步的下一步,是崩溃。

美国人为什么选择特朗普?真的喜欢他那张疯子一样的脸吗?不是的。特朗普告诉他们,国家坏了,我要让你们重新过好日子。他说的,和人民感受的一样。

所以人民选择他。

献辞是不承认退步,不承认变坏。是掩盖真相,是粉饰太平。

许多人对我说,不要说。没有那么坏。要学会技巧, 要学会忍耐。我很理解和感谢他们,他们关心我,担心我。

我知道。在机构媒体里十年,在媒体市场里30年。什么样的戴脚镣跳舞的把戏我不知道,没玩过?

我只是够了。不能忍耐,也不想忍耐。

忍耐会让事情变好吗?所有人都知道那叫自欺欺人。

你躺在地上任人殴打,忍耐会让事情变好吗?是希望他打累了放过你吗?忍耐并不会让他们收敛,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

有一种劝告叫顾全大局。你知道吗?你就是要顾全的大局。有什么比让人们有工作,让孩子读好书,有说话的权利,和有尊严的生活更重要的大局吗?当你被要求勒紧裤腰带的时候,是有人想松他们的裤腰带;

当你被要求顾全大局的时候,你就是被做进去的局。

还有一种劝告,叫忍辱负重。忍什么辱,负谁的重?

我们不生活在40多年前,陷落在红色的海洋里,看不见,听不到,想不清。我们睁开过眼睛,打开过耳朵,使用过脑子。我们看得见历史,听得见门外,想得懂文明。

我们明白所有一切的自由和文明。

忍辱负重,其实只是害怕。害怕受伤害,害怕被李宜雪,害怕被李文亮。但是忍辱负重了,一切还都照样发生了。

这几年,我一直重复一句话:一个不曾抗争的民族, 不值得同情。伊朗活该,因为是它自己选择了霍梅尼;加沙活该,因为他们纵容了哈马斯;阿富汗活该,因为他们并没有抵抗塔利班。

一个民族缺乏抗争精神,就配得上它所遭受的苦难。

不不不,我从来不是一个极端的人。我说的抗争,如果你是一个勇敢的人,你可以像被辣椒水喷眼睛的郭睿律师,她在那个时候想起的,是被刑讯逼供的人的痛苦,她要去拯救别人;你可以像我的朋友张丰一样,他的公号常常被删被封,他在他的书店里举办了几十个活动,成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论坛;你可以在微博,视频号,公号或者抖音里,说出你的不满和愤怒;你可以到苏州或者广州的日本人学校里去献花;

你可以像视频里看到里的小贩那样,开着三轮车躲开城管的追赶;你可以在警察拦住你要你缴纳罚款的时候拒绝。你可以不转发那些让你恶心的不信任的视频,并且删除那些转发的人。你不传播,不认同,不合作。

你不要忍耐,你不要顾全大局,你不要忍辱负重。尤其,你不要献辞。当一切无可言说的时候,保持沉默就是你的底线。

没有什么忍辱负重。其实你只是怯懦,犬儒,甚至想火中取栗。怀有幻想是因为你还想赢,努力修补是因为你以为你很重要。

其实你早就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假装不知道,或者你假装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是因为你以为当世界坍塌的时候,你会是那个安然无恙的人。

幻想的结果是幻灭,修补的结果是毁灭。曾文正干过,李中堂干过,张总督干过,盛宣怀干过。大清还是没撑住。

如果你知道什么是对的,那么惟一应该做的事,就是不断地抗争,直到那个对的事情发生。所有的忍耐, 顾全大局和忍辱负重,都不过让那个结果变得更加暴戾,血腥和惨烈。

抗争是不忍耐,是让他们知道他们并没有那么轻易能够得到;是不认同,让他们的每次行动都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是不合作,把事情一点一点地扳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汉娜•阿伦特说的“平庸之恶”,是对每个人都有效的,对每个时代都有效的。因为每个人都有着充分的理由告诉自己,因为忍耐,因为顾全大局,因为忍辱负重,所以我写了献辞。

没有什么中庸,或者技巧的,或者同情的献辞。所有的献辞,都是可耻的。

在一个一切向下的时间里,我们最起码的底线,是不献辞。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三联生活周刊|“基层女性”王慧玲:成为“女权博主”这三年

5 January 2025 at 02:09

CDT编者按:1月3日,女权博主王慧玲(昵称:玲玲Peter和四只猫)多个平台账号(总粉丝量数百万)遭到封禁。王慧玲的过往言论具有一定争议,不过有网友表示,即便自己并不赞同她的全部观点,但“更讨厌随意禁止别人说话的不受约束的权力”。

file

———— 该文发布于2023年3月 ————

用流量的眼光定义,王慧玲也是“网红”的一种,假如模仿通行的话术,那么她这个网红的介绍应当如下——各大平台都有账号,全网粉丝几百万,主营方向:基层女性婚恋观重塑。

文| 驳静  

用流量的眼光定义,王慧玲也是“网红”的一种,假如模仿通行的话术,那么她这个网红的介绍应当如下——各大平台都有账号,全网粉丝几百万,主营方向:基层女性婚恋观重塑。

通俗地说,王慧玲是一位女权博主,2020年3月,王慧玲在抖音发布视频,劝告那些像她这样农村出身又没什么学历的女孩子们,不要因为压力草率进入婚姻。立刻火了。自那以后,“玲玲Peter和四只猫”这个账号连续面向基层女性,做了很多事后看来相当具有女性主义普及意义的短视频。

2020年9月,我们曾采访过王慧玲,当时她因为“基层女性婚姻困境”的短视频上了微博热搜,出圈了。两年半以后,我们再次联系她,好奇当一位农村出身的“80后”女生,成为所谓的女权博主之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她如何与她所抗争的父权制家庭相处,与此同时,她的家人们,又如何看待她这样一个出奇又出格的家庭成员?这几年关于女性主义的讨论声量居高不下,她身处其中,感受到的女性主义温度有何种变化?与此同时,王慧玲又只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普通女性中的一员,女性觉醒,对一个女人来说,生活更轻松了,还是更复杂了?

file
《性别为本》剧照

CDT 档案卡
标题:“基层女性”王慧玲:成为“女权博主”这三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日期:2025.1.5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网站
主题归类:王慧玲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种田

王慧玲把婚姻比喻成种田,她告诉女孩子们,婚姻就是你有一块田,他也有一块田,你们把两块田合在一起种,大家都要出力。

“如果对方的田是荒废的,连地都没开始挖,就召唤你,仗着父母给的一点家底,让你过去跟他一起挖地,你说对这样的人你还去不去?不能去啊。女孩子要找的那个人,他的田里还没种出东西来不要紧,但他是否是在挖地?是否在平整石头?是否在付出实际劳动?这才是你要观察的。他要是连这一步都没做,那纯粹是想把你骗过去当劳力,再迅速搞出几个小孩,把你的腿给裹住,你就陷在烂泥地里爬不出来了。”

说这几句道理的时候,我们是在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大堂。王慧玲穿着一件明黄色的卫衣,头发随意绑在脑后,脂粉不施,并没有因为要出来见记者而收拾一下。聊到兴起,她将一条腿越过沙发椅的扶手,坐姿豪迈,在人家酒店的大堂,也像在自己家一样自在。

王慧玲说,在视频第一次引起大量关注之前,自己对“女权”并无概念,她起初依靠的是朴素的女性自觉,就是“觉得不公平”,婚姻对女性不公平,她觉得女孩子是可以为自己争取多一点的生存优势的。直到评论里不少人提到“女性主义”,她才去查了这个东西。慢慢地,也开始读一些书,一直读到《厌女》和《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很兴奋,很多事情迷迷糊糊地想到过,看到上野老师写出来的,就觉得太好了”。

file

与此同时,王慧玲也察觉到,有关资本主义、父权制、《第二性》、上野千鹤子等女性主义流行读本,没读过太多书的基层女性没法读懂,甚至根本不会去读。她于是寻找类似“种田”这样的比喻,讲接近她们生活的道理。

很多人因此非常喜欢她,觉得好有力量,讲对了从来没人跟她们讲过的道理。大家看到的是一个跟她们处境相似的姐姐,出生在安徽大别山农村,有两个弟弟,父母重男轻女,她读到中专毕业,带着两百多块钱,独自一人到上海闯荡。从卖袜子开始,当服务员,卖包,做领班,自学日语,与此同时,赚的每一分钱几乎都寄给了家里。典型的“扶弟魔”,负担了两个弟弟的学费,还要始终被母亲嫌弃做得不够。即便经历了这些,王慧玲仍然成功地摆脱了束缚,现在人到中年,在上海活得挺不错,是一个觉醒了的成功样本。

那些视频里,王慧玲告诫女性,去为社会打工,去把自己的劳动力投放到社会上,而不要在婚姻里为男人打工;鼓励她们婚前要同居,要享受“性”,性领域中要有主体意识,而不要把它当作筹码,这才是自我物化;她希望年轻的女孩子不要草率结婚,不要被“大龄剩女”的焦虑裹挟,不要把幸福寄托在男人或任何人身上。

这些观点都不新鲜,但对很多基层女性来说,却是第一次听到。我第一次看她的微博时,还对她的直言不讳印象深刻,比如,她会直接谈论“性”“子宫”。她说,女人老了,就自由了,老年女人其实活得很恣意很绽放,因为那时候你不再能生育,不再是性资源,没人盯着你的子宫,男人反而会把你当个人看了。

file

一些男性看到这些内容,会本能地反感。王慧玲的大弟弟王德成就觉得,他姐姐的一些话过于偏激。他觉得任何事情总有前因后果,但他姐姐总是给别人特别确定的答案,比如,她会在直播连线里直接劝人离婚,这在德成和他们的妈妈看来,非常不合适。

有一回,王慧玲被各大平台禁言了小半年,回归后的第一场直播,二弟弟王德中特地去看,他想看看,他姐到底什么尺度。

果然把他吓一跳。有位粉丝问,家里有人使用暴力,她公公会打她,该怎么办?只听王慧玲来了一句:“不行就拿刀砍他。”这句话把王德中吓一跳,他觉得要是有人举报,这就是“教唆他人使用暴力”。他就跟姐姐讲,你这样很危险的,很容易号就保不住了。

但王慧玲的态度是,“那些习惯实施暴力的男性,也只能读得懂暴力”。她小时候看到父亲打母亲,看到母亲拿镰刀过来反抗,从此她父亲就不敢动手了。她觉得那些被伤害甚至在家暴中失去生命的女性,如果有她母亲一半的勇气,结局可能都会不一样。所以这并不意味着鼓励犯罪,而是反对暴力,一种勇敢捍卫自己的方法。

file
《杏花三月天》剧照

微博上出现在她视野里的“令人发指”的新闻,几乎每天都有。我发现她在跟我聊天的空当里,又在刷微博了,看到一条“女子被男友殴打流产分手后遭报复割喉”的新闻,忍不住又转发了。发完抬起头来看我,情绪明显比刚才激动,她说转发微博,多数是因为真的生气。

也有不少人对王慧玲很生气。她的视频出圈后,同时期抵达的还有“黑粉”。私信里收到的谩骂与侮辱不计其数,甚至她的身份证、家庭住址、电话和手机号码全都被人挖出来公布在网上。不过她统计过,真有胆子给她打电话的——三年下来只有三个!其中两个打过来都一声不吭,唯一吭过声的,还被慧玲警告了,她说,如果敢拉黑她,她会拿着他恐吓她的电话录音去公安局报案,这个男人还真就很“听话”,硬是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没有拉黑她。

王慧玲晚上写稿,有两次当时没灵感、无聊,她就拨这个电话“玩”。最后一次连打166个。后来很快就不“玩”了,因为她发现对方说话毫无逻辑。她的理解是,因为智识水平有限,才会成为那么多人里唯一真的打电话的人吧?

我问王慧玲,连住址都被公布出来,你真的不害怕吗?

她说,怕过。但是恐惧是想象的,只有危险是真实的,在预防危险方面,她做了一些措施,有段时间她一直随身带防身器具。我还看到她家玄关鞋柜上有把刀——如果真有人敢强行拉开她家的门,她说她会毫不犹豫砍向对方的手。

“我现在对死亡也不恐惧,人如果尽情活过,是不会惧怕死亡的。这是我最近感悟出来的。就像一朵花,浓烈地绽放过。你想想看,人这一辈子到这个世界上来,本来就应该是来玩的,比如你出去玩滑板、徒步、登山,回来筋疲力尽,躺下来是不是很放松?人生也一样,如果尽兴而归,是没有遗憾的。”

file
《末路狂花》剧照

我问,那你以前恐惧什么呢?

“以前恐惧被伤害,害怕被人抛弃、背叛、老公出轨,害怕孤独终老,怕穷……但所有的恐惧,归根结底是对生存的恐惧。有经济能力后,一部分恐惧就消失了。但我现在,哪怕一夜返贫、老公跟我离婚,我也已经知道该如何活下去了。”

离开

王慧玲的账号是“玲玲Peter和四只猫”,如今猫咪只剩两只了。

另两只托付给了朋友,无可奈何。2023年2月24日,慧玲和丈夫Peter离开上海,去丈夫的英国老家生活。航空公司规定,一位乘客只能托运一只宠物。留下的两只,一只橘猫,一只狸花猫,随慧玲夫妇一起,远渡重洋,前往英国乡下。我出发去上海采访王慧玲时,尚不知道,将赶上的是他们跨国搬家前最后的混乱一周。

file
王慧玲和她的先生Peter(麻耀刚 摄)

上海动物园附近这个小区的顶两层,王慧玲与Peter住了7年。搬来时几乎是空的,脏,地板上全是油渍,他们刷了墙,买了家具,养了植物、猫。厨房和客厅的墙上都挂了画,多是王慧玲自己的绘画作品,画风可爱,但还没想好要不要都带走。墙上还有一幅世界地图,图钉散布全球,表示他们的足迹,最远的图钉插在新西兰。自行车、滑板是夫妻俩的共同爱好,这些物品恐怕是没法儿带走了。

对上述这一切,对上海的生活,王慧玲说她没有一丝一毫舍不得——为了搬家,他们买了六个大箱子,但只装满了两个。如果不是因为猫,她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只背一个包,装上护照、手机、几件换洗衣服,随时就走。她自己也震惊,活了半辈子,居然没有什么舍不下的东西。她这一走,给上海留下的是:大弟弟王德成,二弟弟王德中,分别都已经成家,都有了一个儿子;父母,目前与德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

file

对这些亲人们,王慧玲似乎同样没有太多留恋。在她的描述中,这些家人们分别呈现如下形象:

父亲——婚姻制度内典型的奴隶主,除了打工挣钱,什么家务活都不干;那个年代的高中生,写一手好字,与此同时自认为一辈子怀才不遇,唯一能欺压的对象是他相亲得来的文盲老婆。会对妻子使用暴力。

母亲——不识字,性格泼辣,丈夫动手的时候会还手,这种性格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自己。重男轻女,婚姻制度的受害者,却强烈希望女儿走进同样的命运。

大弟弟王德成——“爹味”很重,像大部分男性一样,是系统里的既得利益者,也是维护者。

二弟弟王德中——初中没毕业就出来闯荡社会,这一点跟姐姐很像。跟这个弟弟,还挺聊得来。不过,也是独善其身那一类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管好自己的生活。有时,会阻止姐姐与自己媳妇儿谈论女权相关话题。

德成问我:“我姐怎么评论我们两个弟弟的,是不是认为我们都是‘渣男’?”我告诉他说:“你姐姐说你们其实也有被她影响到一点,比如,你们两个都懂得要做家务,要承担育儿责任,起码跟你们的父亲不一样。”实际上,王慧玲说起两个弟弟,嘴下没有留情,看上去并不在乎所谓的“家庭和睦”。但两个弟弟似乎也都明白,姐姐对他们非常关心。

file
《我的姐姐》剧照

2023年这个春节,王慧玲跟Peter回村跟父母过了一个年,第二天就和她爸打了一架。是真的打,她揪住父亲的领口,挥出去一拳,随后被家人分开。打架的起因,在弟弟王德中看来不可理喻。早上10点,王慧玲打算烧饭,发现找不到米,想问她爸,发现她爸居然还在睡觉,反观她妈妈,头天夜里做肉圆子做到凌晨2点,早上6点多又起来去买菜,而这个男人晚上8点就上床了,却睡到日上三竿。“40多年,一直都是这个样子,我妈就是奴隶,洗衣做饭伺候他。”王慧玲囤积良久的愤怒全部爆发在此刻。

老头儿70岁了,而她正当年,个子虽然只是1.6米左右,但身强力壮,对峙那几分钟里,王慧玲突然感觉到,她爸眼神里有畏缩与害怕。这么多年,她知道父亲在逐渐衰弱,但看到他恐惧的表情,还是第一次。但又没有喜悦可言,王慧玲感到的反而是可悲。在王慧玲的理解里,他们这种父权制家庭里,她爸一直是统治者,用暴力增强权威,也因此只读得懂暴力这一种语言。她举了个例子说明,之前有一天,她爸爸又辱骂她妈妈,用一些莫须有的谣言来污蔑她妈妈,还推推搡搡,王慧玲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家庭群里,当着所有人的面,直呼其名,警告说:“再有下一次你对她推推搡搡,或者语言侮辱,我会连夜赶过去,拖你的头发,拖到街上,你既然不要脸,我就让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不要脸。”

前半生的主题,几乎就是愤怒。但她对母亲的感情,同样饱含愤怒。

有一段时间,她妈妈开始密集地催她生小孩,或许是因为王慧玲的年纪长到了她的心理底线。她和Peter婚后起初也想过要孩子,开始创业后异常忙碌,耽搁下来,可后来二人都发觉,眼下的生活就是理想生活,过得开心,人生在掌控中,就决定“丁克”。但她妈妈理解不了。所以她的电话一接,说的就是,我好苦,我好累,你不生小孩,我活着没意思;被人看不起,回老家都没脸,成天抱怨。王慧玲的应对状态也好不到哪里去,对她妈妈大喊大叫,两个人互相折磨。有一天,她福至心灵,将她妈妈拉黑,微信拉黑,手机号也拉黑,将母亲彻底踢出了自己的世界。

file
《欢乐颂》剧照

就这样清静了近一年。王慧玲想,哦,摸索这么多年,在母女关系中痛苦了这么多年,原来钥匙就在手边,就这么简单,此前根本想不到,原来人生还有一个选项是将父母踢出自己的生活,建立清晰的边界,制止他们影响你的生活。

谈到父母,王慧玲跟我总结说:“很多父母根本不爱孩子,他们没见过爱,也没得到过爱,孩子就是一个交配的成果,一个降低生活风险的养老工具,我以前光是这样想想,都能潸然泪下。但有多少人能够面对这赤裸裸的真相?如果一个孩子能意识到父母不爱他,能够勇敢地面对这一点,很多事情都迎刃而解了。”

她觉得走了十几年的路,终于走到拉黑这一步,算是从此摆脱了亲情束缚,就像大象挣脱脚上的铁链,开始自我疗愈了。“我完成了精神弑母。”她给自己的行为下了一个定义。

Peter

这条略为险峻的路,王慧玲不是独自一人在走。

2005年,Peter从日本来到上海,搞摄影创作。在他的想象中,上海是一座正在经历大改造的城市,或许可以助他拍出一本摄影作品集。没想到的是,他看到的上海是“平的”,很多建筑都有围墙,预想中的走进层次感没有发生。2007年,他终于决定放弃上海,回英国去。

与此同时,他仍在学习日语,那时候流行skype,他在那上面搜索学日语相关字眼,加到了王慧玲。王慧玲学日语是因为她曾在日料店打工,会日语是优势,她学得不错,后来正是凭借这点,她找到一份在日企当前台的工作。等到跟Peter认识,已经是她在上海的第8个年头。终于可以把钱寄回家后,还能剩余一些,她又从饭店打工进阶到了写字楼,那时候,她已经完成第一次蜕变。

file
《平凡的世界》剧照

她说她看上Peter,也是觉得“有利可图”,“那时我对西方国家的想象就是灯红酒绿,有钱,发达”,这种想象,自然就投射到Peter身上。

说到“有利可图”,王慧玲也在她的短视频里发表过类似观点。她觉得,喜欢一个人,一定是因为对方身上“有利可图”,通俗一点说,就是这个人身上有自己想要的好处,“喜欢一个人,就是被对方身上的种种好处吸引”。不过,她发现现在很多女孩子羞于承认这一点,社会痛斥她们物质、现实,这些也让女孩子不敢承认。“可是人不可能喜欢不如自己的人。一个人,长得帅也好,有钱也好,有趣也好,生活丰富多彩也好,都是好处。”王慧玲现在分析,当时的自己,就是有一种对发达国家的好奇,也好奇另一种文化,好奇那种文化生产出来的男人。

开始交往之后,才知道Peter原来很穷,他几乎不存钱,想买一辆自行车都买不起。刚约会的时候,吃一碗大盘鸡,还跟她AA制。她跟Peter说,要是我现在认识你的话,吃大盘鸡那次就把你踹掉了。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问她,作为一个提倡男女平等的博主,为什么认为吃饭的时候得男生付账呢?这跟独立女性是不是有矛盾?这是我——一个仍在谈恋爱的城市女青年,不时会冒出来的困惑。

王慧玲一听这个问题,就从沙发上坐了起来,她说:“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结构中,男女同薪同酬了吗?上升渠道平等吗?工作求职的时候平等了吗?男女公平育儿了吗?你不能只在花钱的时候要求平等,一到大是大非(保障性别里的弱势一方的安全),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王慧玲说起这些非常流畅,令人想到辩论队里思维敏捷逻辑严密的对手。“很多女生有这方面的困扰,觉得花男人的钱,感到羞耻,生怕被男人说,独立女性不应该花男人的钱。这是一种新时代的裹小脚,是男性对女性的另一种羞辱。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不过那种被羞耻感裹挟的生活,不被他人驱动支配,这才是独立女性。”

file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照

Peter后来也加入了我们的聊天。他原本2007年就打算离开上海回英国,没想到认识了王慧玲,2008年又在她的“小小催促下”结婚,之后夫妻俩开始创业,做了一家建筑摄影公司,慧玲跑业务,他负责拍,有几年做得不错,赚到一些钱,改善了生活,开始租一万多元一个月的房子。夫妻感情也在共同创业生活的过程中升温。王慧玲觉醒、成长这条路上,一直得到Peter的鼓励,包括2015年她开始学画,也是Peter敦促的结果。

Peter说,他老是听玲玲念叨,说她小时候多么有画画天赋,却没有学习机会,念叨了五六年,他感觉到慧玲是很想画,却又迟迟不开始,所以他反复说,“你可以的”,“迈出第一步,开始画”。

Peter说,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王慧玲如此专注,以往总是被各种事情分心,画画却可以让她坐在那里七八个小时。慧玲说,这方面Peter是很好的人生伴侣,特别是,当她把时间花在画画上,意味着Peter要牺牲自己的时间,承担慧玲的一部分工作和家务。王慧玲又用这个例子告诉她的粉丝,找伴侣,就要找这样的人,会全力支持你的梦想的人。

结婚前,还有一件小事,使她觉得Peter跟她从前认识的男人不一样。

那时他们认识不久,有一天相约去骑车,那个活动需要在外过夜,订酒店的组织者误以为他们是情侣,只为他们订了一个房间,标间。是夜,Peter洗漱完,爬上床,关掉他那边的灯,说晚安。另一张床上的王慧玲蒙了,心想,这个男的看来是真的打算睡觉了?那个时候他们刚认识两个月,吃过几次饭(吃饭还AA制),牵过一两次手(牵手前还询问来着),除此之外,的确没有其他超乎寻常的东西。

但那天晚上,王慧玲心里想的却是,这个男的不一样,根据她以往的生活经验,换作别的男人,应该早就摸过来了。后来王慧玲得知,Peter的那些行为叫作“consent”,行动前征求同意,我可以牵你的手吗?我可以亲你吗?这些都是Peter从小习得的教诲。这让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的王慧玲大为震撼。

file
《时空恋旅人》剧照

尔后,当王慧玲开始做女权博主,Peter不上微博,不知道妻子在网上具体说的是什么,但他知道那些随之而来的网暴和恐吓,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被公布在网上,知道她接到过威胁电话,他会担忧她的安全,外出几乎都跟在后面,但他从来没有告诉过王慧玲,停止吧,不要表达了。

弟弟

王德中总结姐姐到目前为止的人生,认为学日语是转折点。正是因为学日语,才会认识姐夫,之后结婚,才有了夫妻后来的创业,经济条件也随之改善。至于姐姐对他们两个弟弟的评价,对他们父母的不满,两个弟弟并没有愤怒,但似乎也称不上理解。他们有时会觉得姐姐小题大做,比如像春节期间跟父亲打架的事,“老年人,多睡了一点觉而已”。

他们既知道自己是受益者,占了姐姐的便宜,也知道姐姐对此感到委屈,但说到底,这不是他们的错,而且直到现在,姐姐对他们仍然很好,他们生了儿子,她这个姑姑也不断地给两个侄子买东西。他们并不十分清楚,姐姐痛恨的那个“系统性压迫”,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有时听她说,如果你们生的是女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将一刻都不能安宁,他们想的则是,也不至于糟糕到这个地步吧。

file
《都挺好》剧照

不过,德中知道姐姐的愤怒来自哪里。他们的父亲明明是那个年代的高中生,读过很多书,走过看过,还喜欢文艺,会拉二胡,怎么也跟一辈子种地的农村男人一样重男轻女?德中说,他敢肯定,如果他们的父亲在完全不缺钱的情况下,也不会亏待女儿。但如果只有10万块,他五万,哥哥五万,绝对不会轮到姐姐。

德中比姐姐小5岁,在一家全球500强的德国企业工作了十多年,当初是Peter帮他介绍进去的。现在,他结了婚,买了房子,有了儿子。他开一辆宝马,妻子也有自己的车,他工作之余玩骑行、攀岩,他手底下有几十个人,经常去德国出差,儿子目前一岁多,考虑再过几年能要得起二胎。德成在德中的推荐下,也进了同一家公司,结婚后住的房子是当初一家人共同买的,父母出首付款,慧玲也贡献了部分装修和家电费用,一家人,从安徽农村出来,全部在上海扎了根。

可以说,这一切都源于1999年9月的某一天。这一天,王慧玲将要启程离家来上海,她妈妈挑一桶水去河边,边走边用下流话咒骂,因为女儿违背她的意愿,不肯去相亲、结婚,像村里的绝大部分女孩一样安分守己。她非常渴望父母能跟她说一句“对不起”。但德中说,姐姐想要的东西,可能这辈子都得不到。父母的思想也受限于时代,要将整个思想彻底扭转,由衷地发生深刻的变化,“70岁的人了,你觉得有可能吗?”

此外,德中还是觉得父亲挺有魅力,对姐姐,也非一无是处。比如,还是支持女儿去读书了。初中毕业,王慧玲考上省城一所中专学校,别人都说,读那玩意儿干啥?出去打工反而还能赚一两万,读那个书,要花一两万。父母都支持她去。去上海闯荡,父亲也支持了,没有强迫她留下来相亲、结婚。横向来看,王慧玲似乎已经比村里的其他女孩幸运了一点点,但这一点点,对王慧玲来说,并不足够。

file
《上学路上》剧照

过去几十年的愤怒与委屈,王慧玲在“父权制”中找到解释,她用这一套理论去解构自己的原生家庭,重新建立相处模式,也用这同一套理论为网友答疑解惑、出谋划策。当女权博主这些年,她觉得越梳理越顺,对自己也有疗愈作用。

作为一个有流量的博主,她当然也会思考如何变现。她看有的博主,光是卖课就卖七八十万元,但她坚持,“我所有的知识都是免费的”。广告也接得少,诸如美容仪这一类,她都不接,“因为这些都给女性制造焦虑,割女孩子的韭菜”。倒是接过扫地机器人、运动鞋这样一些品类,不过,最近几年并没有什么好的商务找她,她猜想,也许担心她是一个有争议的“高危网红”,怕给品牌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吧。

不过,她还出书。第一本书的出版商很敏锐,出圈后很快找到她,把她在抖音上的视频内容文字化,起名《基层女性》,封面很现代,用的是她的肖像。此后,她在微博上的认证变为“作家”,家乡亲戚看她的目光也不一样了,“网红”很虚,但书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且还卖得相当不错,超过了30万册,第二本也已经提上日程。

要说这三年还有什么变化,王慧玲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骂她的人少了。三年前,当她劝说基层女性不要轻易进入婚姻,又鼓励她们重视彩礼的作用时,扬言要杀她、砍她的不计其数,现在这样的私信越来越少——她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现在谈论女权的人多了,有更多人帮她分担了火力。她现在短视频网站发的视频,帖子的评论里仍然有骂声,但她已经不怎么下场辩论了,在这些常常被认为是最下沉的平台里,也有不同观点的网友在自发解释和回复了。

现在,过完41岁生日的王慧玲,走上人生下一程,她决定跟Peter回他的老家生活。德中猜测他姐姐大概是想活得热烈一些,打定主意想体验的东西,没人能劝得住。不受约束控制,小时候就是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哪怕父母再怎么打她,都没能改变什么。

file
《小妇人》剧照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3年第11期,王德成、王德中为化名)

果壳|那个被大厂抄袭的小鸡词典,败诉了,也解散了

4 January 2025 at 20:37

file

2024年12月28日,上海利丰广场的wework一楼接待大厅,格外热闹。

这里挤满了 270 多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有的从火车站打车过来,有的刚下飞机,此刻正拖着行李箱背着书包,排队进入一个线下活动。

image

入场后他们围成一个圈,踮着脚,伸长脖子,拼命想看到圈里的几个主角。

这么说吧:但凡你有那么一点 i,就一定和差评君一样,被挤到角落,盯着前人的后脑勺。

image

也许你会好奇,这又是什么爱豆的粉丝线下见面会吗?

恰恰相反。

圈子中心的八位主角,他们真实身份只是一家叫 “小鸡词典” 的公司员工。就在一周前,他们宣布了团队解散。

image

为了和粉丝道别,他们决定在上海办一场见面会。

见面会的报名人数超过了1000人,为了控制局面,最终只有270人中签。以防万一,活动现场还贴上了“未中签的粉丝请不要聚集”的提示。

image

也许从外面路人看来,这就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聚会,每天都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上演。

但对这些见证小鸡词典一路走来的粉丝来说,这却是他们和自己喜欢的团队第一场,或许也是最后一场见面会。

所以,小鸡词典是啥呢?

CDT 档案卡
标题:那个被大厂抄袭的小鸡词典,败诉了,也解散了
作者:果壳
发表日期:2025.1.4
来源:微信公众号“果壳”
主题归类:小鸡词典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1999年,一个叫Urban Dictionary的在线词典网站创立。它专门用来解释一些英语俚语、流行梗和亚文化名词。

2010 年的时候,一个叫黄宇帆的年轻人因为在美国普渡大学读书,就经常用到这个网站。

image

后来,他和同学“ 夯哥 ”想到国内没有类似的解梗产品,而且 “中文互联网上这些梗,它的背后其实包含了各个圈层的背景、文化。如果能做出这样一个产品,其实也相当于记录了历史 ” 

于是2017年,俩人合伙推出了一款解梗工具:小鸡词典。

只要你把关键词输进去,就可以看到用这个梗的来源,怎么火的,大家都是在什么场景下使用

image

虽说叫小鸡词典,但它也是一个社区App,词条是用户提交,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很早之前,差评君就是小鸡词典的用户,它确实解决了我不少难题。

在那之前,我想知道一个梗是什么意思,要么很难找到一个详细且靠谱的回答,要么就会被对方继续以“梗”回应。

也许你看到这里,还是有疑问:

这市面上不是有类似的解梗App吗,况且解梗UP主也有一堆呢。

为啥小鸡词典搞个见面会,都到了要抽签的程度?

其实一开始,小鸡团队和很多创业公司没啥区别:从零打造产品,然后再推广出去。

粉丝见面会?他们自己都没想过会有这天……

image
黄宇帆(中)和小鸡其他成员

夯哥告诉差评君,小鸡词典最基础的版本一星期就做出来了。当时给身边朋友试用了下,大部分人都反馈不错。

他们很高兴,觉得这可以做下去。后来经过了2-3个月的开发和准备,产品正式上线了。一开始,他们也很迷茫,不知道怎么推广运营,都是手动去搜问题,然后再回答,引流。

“怎么才能日活200”,是团队当时的目标。

但运气好的是,因为和腾讯一次合作,QQ浏览器把小鸡词库接进来,做了一个搜索直达,一夜间小鸡词典的日活就到了20000。后来合作方越来越多,有UC、猎豹等等,用户也逐渐多了起来。

小鸡团队已经在期待等社区做大后,谈点大型商业合作。

一切似乎还挺顺利……

image
2020年一篇关于小鸡词典的报道

直到2021年5月的一天。

那天小鸡的运营和往常一样,在网上找热点,结果看到某大厂App里有一些流行词解释,和小鸡词典的一模一样。

一开始他们以为这只是用户行为,把小鸡词典的解释搬运过去了。

可后来,事情越来越不对劲。

他们发现这个 App 里有一个板块,居然有2万个词条和小鸡词典完全一致。很多图片甚至还有着“小鸡词典”水印,有的水印又只去掉了一半。

 “他们怎么能这么抄呢?”在被问到四年前这一刻的反应是啥,黄宇帆先是顿了一下,随后语气中带着些愤怒、无奈。

除了小鸡词典,某大厂的行为也让小鸡的用户感到愤怒:自己的东西怎么转手就成了别人的了。

为了伪装成 “原创” ,对方App把“词条提交时间”修改到小鸡用户提交词条之前。有的调过头了,你甚至可以看到在一个流行词出现之前,对方就在解梗的荒唐现象……

在花了一个月时间取证,联系律师后,小鸡团队向法院起诉该大厂App的侵权行为。

image

这个事情,估计不少差友也听过。

当时视频很火,上了好几个平台热搜榜,很多路过的网友都在替小鸡鸣不平。

image

一边官司要打,一边工作还要继续。

有时,小鸡词典会在B站上传一些公司日常,比如“工作一半被老板带去游乐园玩”“公司穷但大家很快乐”,结果发现观众们很喜欢看。于是,他们就兼职做起了自媒体。

image

这,就是很多人喜欢小鸡词典的开始。

网友们看完视频,都觉得小鸡才是他们心目中的理想职场,他们喜欢这样的氛围。

差评君简单列几点噢:

公司没有KPI,没有绩效考核,也不看你迟不迟到。有女同事失恋了,黄宇帆带了一瓶茅台来公司喝;公司去游乐园团建,黄宇帆定在了周五,因为那天人少。

其实对于这些,黄宇帆也解释说一呢自己也起不来,二呢就这么几个人,大家都知道自己手头活是啥,确实不需要怎么管。

image

image
视频里最常见弹幕

这还不够。“ 不把员工当人看 ”的职场,在小鸡词典这里成了“ 不把老板当人看 ”。

比如达成多少目标,老板就得穿女装,跳宅舞。

在恰饭视频里为了整效果,老板在公园里 cos 成美人鱼,夸甲方产品。

有时候老板不听话,那基本都是一个被员工“霸凌”的下场……

image

大伙儿给面了叫老板黄总,平时,都叫黄狗。

image
差评君在现场也抽到了一顶印着黄狗的帽子

因为和员工过于打成一片,粉丝们还建议黄宇帆学习《劳动保护法》来保护自己。

image

就这样,小鸡词典慢慢成为了无数应届毕业生、职场打工人心里的乌托邦。

当然,差评君觉得大家喜欢小鸡,也不光是氛围好。

氛围好的公司很多,但有一点是小鸡词典独有的,那就是永远不会被现实打倒的积极与乐观。

2023年1月,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小鸡词典停服。

这换成一般公司,应该是直接关门了。

image

但黄宇帆并没有说解散,而是尽可能地让团队维持下去。他让开发团队接些外包,并把App运营转到了视频这块,通过自媒体来接点商单。

image

就这样持续了两年。2024年11月,小鸡词典的官司有了最终结果——他们败诉了

判决认为,无法认定小鸡的内容曾经在对方的产品中出现过。

image

对于这个结果,黄宇帆给我的回答是“震惊”“能被对方在法庭上的辩解气笑了”……

差评君也能猜到,这个答案团队里每个人都无法接受。可结果已经定了,他们也尽力了,愤怒但无奈。

不过,即便产品被抄袭,产品停服,起诉又败诉 ……

他们依旧在更新办公日常,团队每个人依旧乐观面对一切。

image

在28号的线下见面会,团队成员也特地说到今天不聊那些不开心的。

image
小鸡词典团队和粉丝互动

那么解散的导火索,是这个官司输了吗?

是,也不是。

官司确实让小鸡词典遇到了一些没有料到且难以解决的困难。

但解散的根本原因,还是营收。

黄宇帆说其实转型做自媒体之后,他们情况反倒好了点,有一些盈利,自己没有再往里面掏钱,员工也涨了薪资。

但是,这是在没有算上房租,他自己不拿工资,夯哥也拿着相当低工资的情况下。

“ 如果真要算这些,公司还是亏的 ”。

image
招待粉丝入场的黄宇帆

在停服后的两年,公司情况也一直没改善。

团队讨论、调研过很多方向,做新的工具App,找新的业务,但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

因为成本和不确定性,都是要团队要面临的问题。

image

夯哥给差评君分析了一下。

工具类产品本身就是个成长稍微慢一些的东西,团队如何面对这个不确定性,大家又愿意花多长时间继续从0到1做一款产品。

假如做成一款产品要三四年。那三四年之后呢,市场环境又是什么样,赛道里会不会有其他强劲的对手?

解散并不是黄宇帆或夯哥一个人的决定,而是团队在讨论过程中慢慢得出来的。

做出决定时,大伙儿并没有崩溃,没有难以接受。

或许每个人也清楚,他们尽力了,这已经是他们当下最好的选择了。这个存在了7年,无数网友梦想的乌托邦公司,还是到了说再见的时候。

image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个场景了。

活动原本计划从下午1点举办到晚上6点,一共有270个名额。但因为粉丝太多,为了不让大家失望,团队临时增加了一场。

前一场见面会刚结束,下一场170位粉丝也已经等在门口。

从下午1点到晚上10点多,小鸡团队和400多位粉丝陪伴了9个小时。

image

这期间,粉丝们留影打卡、签名、回忆各个瞬间、互动玩游戏,最后再大合唱。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享受这个瞬间。

image

有人说小鸡词典给他带来了最快乐的时光;还有大学生说小鸡词典给他构建了一个理想的职场蓝图。

image

因为职场很残酷,从学校离开直接进入职场更残酷。

优胜劣汰,人们喜欢小鸡词典,支持小鸡词典,并不意味着大家天真地认为小鸡词典就应该是所有职场的样子。

大家只想让小鸡能好好活着,以此来证明,一家美好、温暖、平等、自由的公司是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当每个人怀念小鸡词典时,当每个人舍不得团队解散时,其实他们也在和心里的那个乌托邦做告别。

感觉就像一个童话故事,一个陪着自己走了很多天的童话故事。

最终还是成了童话。

image

撰文:刺猬

编辑:莽山烙铁头

美编:萱萱

图片、资料来源:

感谢黄宇帆、夯哥接受采访

B站@小鸡词典、评论区网友截图

融观天下|语言苍白,内容空洞——评2025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

4 January 2025 at 17:18

不管一年中走过了怎样的路,有没有发表好的新闻,有没有取得骄人的业绩,作为一家媒体,在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总要使出全身力气,拿出一篇像样的“新年献词”。

这对于媒体来说,既是一篇“规定动作”,也是一篇“自选动作”,“新年献词”水平怎么样,很能代表一家媒体的形象和脸面。

不说别的媒体,单说曾标榜“在这里,读懂中国”的《南方周末》,这家媒体曾经傲然屹立南方,横扫天下,一纸风行。

然而,这些都是历史了。

好汉不提当年勇。

这些年,《南方周末》像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妪,整天絮絮叨叨,说些不咸不淡的话,失去了青年人的锐气。

就拿最能代表其形象的“新年献词”来说,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这两天,朋友给我发来了2025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文章链接,还没看内容,光看标题,就差点没把人绕晕,今年“新年献词”标题是《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

亲爱的网友们,从这个标题,你能看出来《南方周末》想说啥吗?这不光说把我这个还算资深一点的媒体从业者能绕晕,说个不好听的话:

这种标题,尼玛会不会说人话?

CDT 档案卡
标题:语言苍白,内容空洞——评2025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
作者:爱咖啡的叔叔
发表日期:2025.1.4
来源:微信公众号“融观天下”
主题归类:新年献词
主题归类:南周事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再看内容:

当无人驾驶的汽车从你身边闪过,当大模型“写好”你的年终总结,当光影魔法“复活”你的亲人,当虚拟“爱人”向你提出分手……

生成式AI快速迭代,人机对话上演“物我两忘”;诺贝尔奖连番垂青AI,机器人被注入“灵魂”;俄乌的战场上、加沙的瓦砾里,AI系统在搜寻血肉之躯;预测蛋白质和基因结构,AI模型又助力人类“长命百岁”。

技术狂飙的欣喜与奥本海默式焦虑接踵而至。AI“教母”呼吁,要像“登月计划”一样推动它发展。诺奖得主担忧:“比我们更智能的系统终将控制一切”;联合国通过监管人工智能的“里程碑”决议,欧盟批准首个AI监管法案;《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呼吁:“在人类决策与监管下,以人工智能技术防范人工智能风险”。而在全球AI中心、大洋彼岸的加州,首次提出防止大模型对人类造成“严重伤害”的监管法案,却遭到了否决……

是的,这就是南方周末所谓2025年的“新年献词”,很多同学、老师和朋友,看了直摇头,说不知道这家媒体的“新年献词”想说啥。

它似乎一味在炫耀语言的技巧,一味掩盖其内容的空洞。

它既忘记了媒体的初心,也忘记了媒体的使命。

它对当下经济的崎岖,民生的艰难,与生活在其中人们的奋斗与挣扎,血泪与努力,灼热的痛感,深深的无力感,希望与绝望,纷纷视而不见,仿佛这一切,已与它没有任何关系。

它的眼中,只有机器,有所谓的AI,有大数据,有算法,就是没有人,没有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

尼采认为,太阳的意义乃是为了照耀人,如果没有人,太阳也就没有意义。因此尼采喊出“上帝死了”,这种振聋发聩的声音,在尼采眼中,只有人,才是一切的意义。

到了福柯,他说“人也死了”,“人终将被抹去,如同海边沙滩上一张脸的形象”,福柯把人,连同超人的地盘都铲除了。人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万物的灵长,人只不过是各种偶然的因素造成的。

尼采是前现代,福柯是后现代,而我们,还在迈向现代化的漫漫征途中。

这征途上,有人的呼喊,人的挣扎,人的奋斗,人的痛苦。

而这些,在《南方周末》2025年的“新年献词”中,统统不见了。

而对于个体命运的关注,对于民生艰难的发声,曾经是《南方周末》与民众共鸣的“金钥匙”,也是它屡试不爽取得成功的“标配”,而今,《南方周末》舍本逐末,轻易将自己的“看家宝”丢弃,而故装作深沉,玩弄起了语言技巧。

file

你抛弃了民众,民众也将对你无视。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

这些,曾经是《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的“金句”,而今读起来,更像夕阳下的挽歌。

“新年献词”,如果实在写不下去了,也可以不写,完全没必要,搞得这样苍白和空洞。

默哀,为《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送行。

【CDT周报】第201期:治大国如反美亲美,下次反美静候通知

4 January 2025 at 16:34

上期周报:【CDT周报】第200期:“如何让女人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生孩子”

过去两周中国数字时代【404文库】新增文章11篇,【每日一语】新增网语5条,【大事记】收录热点事件3件,刊登读者投稿5篇,投稿请点此

编者的话:

2024年12月22日— 2025年1月3日 这两周。

12月25日,巴西劳动与就业部通报称,发现该国的一处比亚迪在建工厂存在严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奴工”问题。163名中国工人被承包商金匠集团不正规招聘后送往巴西,他们的工作时间超长(有时每周连续工作七天),劳动条件非常恶劣,缺乏基本的安全保障。据检察官的说法,一些工人被迫睡在没有床垫的床上,每个浴室由31名工人共同使用,工人们的整体住宿条件“令人震惊”,极度违反人类尊严。另外,巴西劳动部门还怀疑其中存在“强迫劳动”,因为这些工人的护照被没收,且雇主还扣留了60%的工资。

file

该事件引发网络热议后,比亚迪公关总经理李云飞在微博上发出了一份盖满工人手印的联名信,怒斥“境外势力抹黑中国”。而工人们也立马拍摄了一段视频声称“人格受侮辱,人权受侵犯”,强调自己根本就没有遭受任何奴役。这种整齐划一的自证行为自然引发了网友调侃,有人评论道“集体按手印的操作不就印证了精神奴役了吗”,难道就没有任何一位工人有不同的想法,或者连保持沉默的权利都没有吗?而从巴西方面拍摄的一些视频画面来看,室外厨房、集体宿舍、共用厕所…这几乎就是国内工地的标准配置了,如果这都算奴役,那我们岂不是…抛开事实不谈,简直就是辱华。

img
file

的确,当友邦人士不了解中国国情而惊诧之时,一些中国网民却惊诧于“友邦惊诧”。例如,有人提到,这些农民工自己都不觉得是奴役,去任何一个中国工地,农民工都是这种生活条件,为什么去了外国就不行了呢?而且他们对于这样的海外工作机是很珍惜的。还有人提到,比亚迪有接近100万名员工,对应了100多万个家庭,如果真的存在奴役,那为何他们要坐稳了奴隶?当然,许多网友在此事件中还是坚定选择“不站比亚迪”,因为和民族问题相比,阶级问题显然更加严峻。一位网友就精准评论道“我们不了解巴西,但还不了解中国企业、不了解自己人吗?”事实上,中国的“血汗工厂”、“996模式”早已是一种常态,与这种恶劣劳工待遇相对应的,便是许多中国企业的海外竞争优势。

file

在比亚迪等企业口中,此次劳工风波是“文化差异”导致的。例如去年5月,无锡比亚迪就发生了一起员工集体要求恢复加班制的维权行动,这似乎佐证了中国人就是“热爱加班、甘当人矿”,不能完全套用西方标准。但实际的情况却是,无锡比亚迪仅给工人们每月发放2千多元的底薪,工人们无法养家糊口,所以才无奈选择主动要求加班。是先有诸多中国企业践踏劳动法、剥夺工人权益在先,然后才有了中国工人们被剥削、被羞辱而不自知,其背后并非是什么文化差异,而是典型的“制度差异”。诚如网友所言,比亚迪“奴役式用工”就像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缩影,它是将活生生的人类视为消耗品,通过过度攫取的方式实现畸形发展,而这种模式何尝不是一种“最美逆行”呢?也难怪我们连CPTPP的门槛都够不着了。

file

12月25日,环球时报、人民日报联合发起“中美友好合作故事”作品征集活动,旨在展示中美友好合作美丽画卷,并呼吁将鼓岭故事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所谓的“鼓岭故事”指的是一个美国家庭与福建省福州市鼓岭的一段缘分。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帮一位美国女子加德纳找到了丈夫在世时念念不忘的故地鼓岭,这在当时被称为中美友谊的典范。同样也是在25日,外交部长王毅宣布与日本达成“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十项共识”,其中包括文娱产业继续合作。一时间,原本反美反日的舆论风向,似乎迎来了剧烈转变。让人很难想象,该国几个月前才接连发生了针对美日籍人士的袭击事件,许多网民曾为之叫好。有网友调侃,对美对日友好自然是一个对中国社会有利的改善。当初还说什么“奉陪到底”,看来我们真的“到底”了。当然,这种红线横跳,可能会让某些正能量博主、粉红网民认知失调。

file

近期, 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下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中美友好的评论,昔日高浓度的战狼评论在一夜间就消失大半。这种风向的摇摆变化,也让刚刚过去的圣诞节陷入了“到底过还是不过”的尴尬,出现一种冷热交织的混乱状况。在上海、天津等地,圣诞节的节日氛围浓厚,许多商家都精心布置了大型装饰物。而在河南、四川等地,则相继出现了“誓死不过圣诞节,只过长津湖战役胜利纪念日”的极端声音。有网友指出,长津湖战役胜利纪念日其实是官方刻意发起的一场民族主义煽动,有官方媒体将这场战争的结束时间从12月13日改为24日,以迎合“仇视西方,抵制圣诞”的宣传需要,并在过去几年的临近圣诞节的时候反复强调。但如今这种不和谐音要暂时给中美友好的新调子让路了,此所谓“治大国如反美亲美”,一切需以大领导的想法为准。

file

1月3日是李文亮医生被训诫五周年的纪念日,许多网友都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对李文亮的怀念。在被称为【中国哭墙】的李文亮的微博下,那些鲜活的声音仍然不断涌现着,中国数字时代也在持续进行收录。五年前的这一天,武汉市公安局训诫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导致了新冠疫情的“不可防不可控”,最终令整个世界都深受其害,陷入了噩梦般的疫情三年,有至少有2000万人直接/间接死亡。直至今天,整个世界也未能完全走出疫情的阴霾,世界卫生组织也仍在敦促中国公开疫情源头信息。也许,李文亮的训诫书就是新冠溯源的答案,它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一个不透明的极权体制不但有能力掩盖真相,也随时可能因为错误决策引发一场全球性的灾难。

file

一周荐读:

中国数字时代年终专题:

骑电动车送货的外卖员,在校门口排队过马路的小学生,用身体阻拦凶手的校车引导员,受邀访华的美国教授,在妈妈的陪伴下去学校的中日混血男孩,锻炼身体的普通市民…… 2024年,他们成为无差别袭击案的受害者。

中国数字时代梳理了今年已知的无差别袭击案中受害者的信息。由于审查的限制,只有少数案件能确认受害者的姓名、年龄、职业背景等具体情况。在其余案件中,CDT根据官方通报、新闻报道以及社交媒体上的视频和文字等信源进行查证,尽力做到准确记录事件发生地点、时间和受害者身份。

2024年12月,中国数字时代搜集整理了过去一个月(2024.12.1—2024.12.29)期间反映国内热点事件的网络视频,以时间为序进行混剪制作了本月月度视频——《十二月之声(2024)》。谨以此片向《四月之声》致敬。本项目将持续更新,直到《四月之声》及同类影片在中国解禁。

AEP的CEO道格·凯利(Doug Kelly)表示:“中国的AI模型系统性地撒谎、审查并歪曲事实,以服务于专制议程——而中国正努力推动这些模型成为全球标准。美国必须在开源和闭源AI开发方面都保持领先,以确保自由与透明——而非审查与控制——塑造我们的全球数字未来。”

是的,你没看错,反美反日挺俄援伊大报《球报》,竟然举办了一场以“中美友好合作故事”为主题的征文。能让球报如此低眉俯首,自然是是因为大领导的意思变了。而大领导,则是因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订了千年之计。目前看来,为了展示中外友好,圣诞还是要过的《我晕了,究竟要不要抵制圣诞?》。

他有关的几个日子都会被反复提起。今天是他被训诫5周年。其他还包括他发出警报的日子和他死亡的日子。三个日子,代表三种意义。他是新冠时代中国人命运的象征:向社会发出警报的专业人士被打压、约谈,最终失声、死亡,而全社会接下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他日渐成为很多人的“信仰”,每天都有人在他微博上留言,讲述自己的点点滴滴:失业、失恋,生活中的不如意,也有人生的坚持和进步。

一周关注:

年度总结&新年献词:

2024年,对于大多数劳动者来说,可能是不能再糟糕的一年。与此同时,正如诗人布莱希特所言,“餍足之人”仍在“向饥民描述着即将来临的伟大时代”。在我们亲临的脚下,“大地不再孕育,只吞噬”;在目光与地平线的交界,“天空不再下雨,只下铁”。也许,真正的绝望,不在于变糟,而在于我们再也没有心力去关心变糟的一切。麻木和冷漠才是一切的终结。

2025年1月2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为研究中心揭牌并致辞。王毅祝贺研究中心在外交学院设立,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思想,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时代课题给出的中国答案,具有宝贵理论价值、重大时代意义和深远世界影响。

网络社交媒体评论区因其可以突破时空局限,就多元话题开展即时交流,逐渐成为大众社会互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近年来,部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网络社交媒体评论区窃取我国家秘密,扰乱我网络秩序,对我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国家安全机关提示:面对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互联网窃取我国家秘密、扰乱我网络秩序等行为,广大人民群众应保持警惕,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反间防谍意识。

巴西劳动与就业部称,他们营救出了160多名遭受奴役的建筑工人。他们共搜查了5间工人宿舍,其中4间存在问题。这个工地属于国内汽车厂家BYD,施工方是锦江集团。根据巴西公布的照片,宿舍条件恶劣,平均30人才有一间厕所,还没有区分男女,吃住都是在宿舍,没有洗衣间。甚至没有厨房,所有的食物都是在建筑场地附近,随意扯过几张桌子就成为餐桌……

一周惊奇:

吴柳芳的抖音账号又被禁言了……粉丝数也从巅峰时的600多万被清理到仅剩4万。自上次舆论风波后账号解封以来,吴柳芳的账号没有更新过一条视频,没有开过一场直播,没有任何动作。很显然,再次封禁吴柳芳账号不是抖音平台的决定,也不是吴柳芳做错了什么。吴柳芳账号再次被封的原因有且只有一个:某某总局要赶尽杀绝。

这份通报下面落款是两个部门,写得也很长。我仔细看了几遍,尤其是最后两段,愣是没看懂,看的是一头雾水……如果李某雪有侮辱、诽谤他人的违法行为,而且“实施违法行为时辨认、控制能力完整,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那是不是应该接受治安处罚?该拘留就拘留,该处罚就处罚,而不是“依法送诊”吧?一方面说诊断为有病,一方面又说“完全责任能力”,这怎么看都有点别扭。

12月25日,网传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法院一刑案庭审现场,多位旁听律师疑遭法警喷辣椒水等“暴力执法”,引发广泛关注。25日10时许,笔者联系到两位受伤的旁听律师。据其讲述,今日上午9点左右,因法院安检、携带电子设备等问题,旁听律师与锡林浩特市法院法警进行交涉。随后,有现场律师拍摄取证,却遭法警抢夺手机。期间,法警对四位旁听律师采取了喷辣椒水等措施。

不过也要考虑到,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效应很可能会让这次政策调整变成一个轻松的网络热门段子,比如“终于不用 VPN 的一天”。类似这种段子会迅速传播,成为社会的调侃话题,让公众对背后复杂的政策逻辑缺乏足够的反思。所以,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种松动背后究竟是一次短期的象征性妥协,以安抚民众,还是通往更深层次变革的试探?这一点,需要时间和更多实际行动来回答。我们可以继续观察。无论如何,还是祝伊朗越来越好。

一周讽刺:

当我们展开熊猫外交之后,已有很多只大熊猫死于国外,有的几岁,有的十几岁,当然也有二十多岁的。日本死了三只之多,有一只还是在人工取精的时候死亡的,我提醒我的爱国同胞们,是不是可以上纲上线一下?如果再查查国内大熊猫非正常死亡,比如禄禄仔之类,你还会有新发现。比如上海动物园,近十来年养死了七只大熊猫……

近日,有一些自媒体发布文章和视频,对大量外资企业已经或准备撤出苏州表示关注,表达担忧。作为外资制造业企业集聚的高地与重镇,苏州的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深远,更牵动人们日益敏感的神经。真有外资企业在撤离吗?哪些外企撤离了?比例占多大?因为什么原因撤离?出于对自己工作和收入的关心,人们迫切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迫切期待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改善局面。于是,苏州行动了,苏州辟谣了……

2024年12月31日21:47,当大家都沉浸在跨年的喜悦中时,江苏常州武进区融媒体中心——“今日武进”,发布情况通报。武进区前黄镇党委书记——龚新宇,因在微信群发布不雅言论,免去其相关职务,并接受组织调查。据媒体报道,某天晚上22:23,在“前黄镇工作群”里,一个群昵称为“龚书记”的人,突然发了一条信息:“让我看看你泡澡的样子亲爱的”。外加两个亲亲。虽然六分钟之后,群主解散了该群,但为时已晚。

抵制“洋节”的人或单位不少,但作为给下一代传播知识、树立三观的教育机构,说出“不过外国节日”这样的无知之语,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难道这些学校的管理者们真的以为,来自外国的“洋节”,只有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以及情人节?如果真如他们所说,被抵制的不应该只有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包括元旦、劳动节等节假日,也应一并纳入抵制范围。

朱熹评价两宋的财政汲取力度,称“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 ,乃历代汲取手段的集大成者。其中,南宋的汲取力度又远大于北宋。南宋国土面积不如北宋,但财政数据显示,宋孝宗时代的汲取总额,已直追高强度敛财的宋神宗时代——须知,此时距离靖康之难不过短短数十年,经济与人口皆远未恢复到巨变前的水平。所以清代史学家赵翼评价南宋时,也说它是个“取民无艺” 的政权,汲取百姓血汗毫无节制。

一周声音:

又到了年末回望的时刻。这一年似乎发生了那么多事。让人愤怒的、恐惧的、忧虑的、沮丧的。以及,让我们彼此争执、对立、撕裂的。在这一年的年底,我们照例为你呈上朋友圈撕裂报告。我们需要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撕裂事件中对立的观点,还有这些观点背后累积的社会情绪。理解这些情绪从何而来,理解自我表达中对不同价值的渴求,或许是帮助我们弥合撕裂的第一步。

这种坚持,当然也是开心的。我赞同他公开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比如,他说现在的报道水平其实比以前高;现在投身于新闻业的年轻人,也比很多“老记者”起点高。我还有一个判断:中国人整体上受教育程度在提高,这么大的国家,没有新闻业是不可想象的。说到底,总会有人选择做记者。

人生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台机器。这句话要套用到孩子的养育上,就是把孩子成长的生态环境搞好一点,孩子有压力有困难时一定选择与孩子站在一起,帮其缓解压力解决困难,而不是与学校一起对孩子联合施压。至于孩子以后怎么发展,发展得如何,就顺其自然。孩子成功与否,我并无所求,我的理想与梦想,会自己去实现,不会放在孩子的身上。再说,孩子有什么义务去完成父母未竟的梦想呢?

凶案发生两个月后,罪犯姓名公布了,作案动机也公布了。这时候,我们要担心有人模仿作案吗?能批评珠海法院公开信息是不负责任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恰恰相反,作为司法机关,法院公开审理,公开判决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是对潜在犯罪分子最大的威慑,更是对社会安全和公众安全感最好的保护。

我其实并不是很喜欢「润」这个词,也不把自己定义成「润人」。在我18岁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就是「30岁定居欧洲」,现在这个进度只是提前了两年而已。润圈流行一个说法就是,「如果不是xxxx,谁会想要背井离乡?」也揭示着「润」是一种被迫逃离,是一种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

一周故事:

喊一句“我爱中国”,曾是一些外国博主走红网络的秘诀,前两年,“伏拉夫”等外籍网红凭借这一招赚得盆满钵满。后来,由于这一赛道过于拥挤,供应过量且重复,逐渐遭到中国网友们的厌弃。如今,这些尝过甜头的博主们将外宾表演爱国的流量生意引入到经济迅猛发展的东南亚国家,受到当地网民热捧。

2024年12月27日,两年被家暴16次的小谢终于等来了法院的刑事终审判决……自2021年5月结婚以来,小谢被前夫贺某阳长期家暴,最严重的一次,小谢被殴打致十二指肠、左肝破裂,肾功能受损,腹腔积血,身体四处重伤二级,五处轻伤二级。现在,她的左肾已完全萎缩,丧失功能,她只能带着受伤的身体,在一遍遍的努力中,慢慢重建自己。

2024年末,极越汽车受到关注,是以一种不同寻常的倒掉方式。12月11日下午,内部全员会宣布开启“创业2.0”阶段,几小时后团队原地解散。收到解散通知的时候,测试组长肖琴刚把接下来两周的工作做好分工安排,订了大包间组织团建,准备鼓舞士气。她来自河南农村,是家庭经济支柱,所在工区少有员工听到风声。“我今天还干活吗?”大家都懵了。

年轻人被视为金融市场的新生消费力量。前一阵股票市场回暖,超百万人新开账户,其中不少人是00后。他们许多人投资经验不多,对于金融市场的涨跌缺乏应对。一些人后悔贸然入市,期待回本后就撤离。光是保本,就花光了所有力气。回本是一场苦旅,也是普通人投资路上的必经路。

2024年12月30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张某某、李某、马某某故意杀人一案,对被告人张某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李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被告人马某某依法不予刑事处罚。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邯郸市人民检察院提出司法建议、检察建议,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相关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依法决定对马某某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网络民议】最歧视中国人的其实是他们的政府

4 January 2025 at 16:34

近期,台湾YouTuber @啊岳啪啪走 RENATO 到中国上海旅游时,在机场服务柜台购买了一张SIM卡,服务人员很热心地帮助下载VPN应用,并指导他如何使用。在被问及在中国翻墙是否合法合规时,服务人员回答道“我们中国人是不允许翻墙的,翻墙是不合法的”、“但为了外籍旅客的便利,外国人是可以合法翻墙的”,并且她还声称自己从没有翻过墙。

原视频:

这段视频在推特平台上引发了网民热议。不少人都感慨这种“内外有别”是典型的歧视,是真正意义上的“辱华”,即任何一位外籍人士都享有高中国人一等的“合法翻墙权”。还有人指出,这段对话中服务人员对于台湾的定义也是相当直白,将之归类为“外国”、“外籍”。不过,也有网友提醒,需谨慎对待来源不明的VPN,其中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

file

2019年的一张旧图显示,部分VPN服务“已落实安全义务”:

file

在之前的“巴西劳工部批评比亚迪奴役员工事件”中,也有网友认为,为这起丑闻辩解本质上是一种“辱华”,潜台词暗示中国工人可适用于与他国不同的待遇标准。

相关阅读: 【404文库】王五四|巴西友邦惊诧论

我看了下惊诧的巴西友邦所描述的“奴役”景象:证件被扣押、工资分几次发、每天工作十个小时、有时一周也不休息、住的地方太拥挤甚至能闻到厕所的味道、三十一个人共用一个厕所且不提供厕纸、无床垫无柜子等,确实令我震惊了,我相信这一消息传回国内,也一定是举国震惊,这比我们国内很多工地的条件都好,如果巴西那边都算奴役,你让我们的工友怎么想,抛开事实不谈,你们这是在辱华。你们跟电影《一九四二》里的日本人有什么区别:日本人真是太恶毒了,他们居然给灾民发粮食。

CDT 档案卡
标题:【网络民议】最歧视中国人的其实是他们的政府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5.1.4
来源:推特
主题归类:翻墙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以下为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摘自推特网友评论:

bzgmbs:中国人在中国却是最低等的存在,不如叫中国奴吧。

weqqq278051:歧视中国人的是自己的政府。

BaoZhiYingCheng:工作人员恶意辱华。

QIAN40739538:宁予友邦,不给家奴。

WillianHiltonL:國人與狗不得翻牆。

ROCrealChina:境外势力合法翻墙~

kap375:在中國,外國人就是比中國人高一等,然後外國人裡包含台灣人。

maodogd:“没有翻过墙”的教经常上外网的翻墙…太经典了。

AllenGreen8:回归后就可以享受大陆人同等待遇了。

kel970188365261:這個時候,台灣又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了。

BetterOff2100:台灣如果被統一,下場就是多了一道不允許翻的牆。

Rokyokuhitosuji:破案了:机场工作人员是台独分子。

MaxBeeer:我认为这不是一般的VPN,很有可能这是间谍app。

bengmugenr:這麼熱心?下載的翻牆軟件是不是「老王VPN」之類的釣魚版?

LongLiveMrLi:此VPN带监控吧,手机信息,手机通信都获取了,还美滋滋的呢。

李承鹏|2024年度总结

2 January 2025 at 19:39

CDT编者按:原文转自作者的推特账号

2024年快结束的时候,星相学家们集体跳出来向全世界宣告:冥王星已离开摩羯座,进入水瓶座,这将开启一个20年大运。但一向迷信的中国人没有任何反应,因为困顿的人生,不配拥有星座。正如2023年底,风水家们欣喜若狂宣布国人将交上“离火运”,但一年过去,只有各种断舍离、烧死人的大火,没有一个国人交上好运。

中国人已不信开盲盒的运,只认胎记一样的命。有一天,杭州一个外卖员睡在路边电瓶车上,睡得很久,人们上去喊他,才发现他过劳死了。骆驼祥子想用勤劳来改运,却死于路边,这才是他改不了的命。有一天,一名重病青年被送到医院后已经没救了,医生问他住哪儿,家人呢。青年说:别,死在明亮的医院,比死在我那地下室好多了,也别通知我爹来,浪费火车票钱。还有一天,一名患儿的母亲找到慈善组织求助,但慈善机构负责人逼着这位母亲陪睡,才允以救济。

这一年,流行不生孩子,却流行开车撞学生,流行企业家被“远洋捕捞”,还流行殡仪馆盗取尸体骨头卖给医美做假牙、假鼻梁,这像一个倒霉蛋从出生到死亡的浓缩一天,所以这一年并无新意,只是加剧悲凉版的“出生,活着,死亡”。

CDT 档案卡
标题:2024年度总结
作者:李承鹏
发表日期:2025.1.1
来源:推特
主题归类:时间馆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据说中国新生儿出生率,已低于抗战时期了,也许生活压力比敌人炮火更残忍……产院的谭姐告诉我:现在入院的孕妇少了很多,过去托熟人塞红包才能抢到床位,现在搞反了,产院要拉生意甚至推出优惠政策“生小孩,送婴儿车”,可业务还是一路下滑,没人敢生呢……她又说,产院为了调整经营结构,把一楼租给火锅店了。

《昆虫记》作者法布尔告诉我们,像蜜蜂、蚂蚁这样的昆虫,如果繁殖率忽然明显降低,意味着会爆发瘟疫、洪水、食物紧缺甚至战争。当然,法布尔研究的是腐朽堕落的资本主义昆虫,社会主义昆虫觉悟就高了很多,昆虫们一定会跟“性萧条”“最后一代”等不良风气作顽强斗争,生活再难,也应该井喷似生出更多小昆虫、小小昆虫。

虽然不便学习前苏联“月经警察”定期检查谁逃避为国家生孩子了,但我国专家谆谆教导“女大学生们该明白,毕业后生孩子是你们应担起的责任”。这就是《黑客帝国》原理,没有足够的人肉电池,国家靠什么发电呢。虽然生活艰难,但可以看看这些感人的官方新闻:孕妇背着孩子外出打工彰显母爱;父亲拉着脑瘫儿送外卖,坚守着男人职责;九旬老太为养活六旬的瘫痪儿子上街摆摊,体现中华老人的顽强坚韧……但凡祖上没做过三代以上的太监,都不能把没人性写得这般水灵灵颂圣,而下面评论全是“加油,好感动”,那一排排双掌合什的人肉电池,配得上给它们的苦难续航。

这一年,好多学校门口新增了一排排防撞石墩,那些“原子化叛乱者”开着车呼啸而来,他们是人格异化后长大的孩子,自己失去希望,就要毁灭别人的希望。这一年流行当街杀人,泰安校车冲撞学生11死,上海松江商场砍人3死,湖北孝感小悟乡杀人事件造成8死,广西防城随机杀人5死……有人说开启了献忠模式,别吹牛逼,张献忠不仅成建制消灭了官军,对平民也挺好:攻陷凤阳城后,他杀掉知府,把胜利品和府库里粮食分给贫苦农民;攻下长沙,他宣布免征三年税粮;攻下襄阳,他立马分十万两饷银赈济饥民。攻下衢州,一路下来,张献忠部队纪律严明,深得百姓拥护,清人刘献廷记载“余闻张献忠来衡州,不戮一人,以问娄圣公,则果然也”。当地百姓竟纷纷向张献忠报告官军动向,亲自充当向导,可见得民心到了什么程度。

进入四川张献忠也第一时间宣布对百姓“免三年租赋”,为免劫掠,严禁“擅取本土妇女为妻”,违者正法。至于他后来人格分裂反人类,那是后话。我理解“献忠”只是借用某种语境,但严肃叙事时,你会发现当下无差别杀人者配不上“献忠”。

无锡工艺学院的徐加金因被学校剥削,高喊完“人民万岁、无产阶级万岁”后,不去捅院长,却躲草丛后杀掉8名无产阶级,那些女生流了满地的血,每一滴也都浸透父母的艰辛……前些年还有一个郑民生,因为失业失恋,某天清晨就跑到南平实验小学门口,搂过孩子疯狂砍,边砍边骂“他们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你们活”,他用55秒边骂边砍,砍死了8名伤17名。这些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才6岁,你他妈失业失恋,关小孩子什么事。

某些国人有两个不好的心理代入:一,只要看到权贵对外耍流氓,就觉得给他长了威风;二,看到恐怖分子当街杀人,就觉得在为他复仇。得多自作多情,才会觉得端王载漪弄了一堆姨妈巾对着外国使馆比划是给你脸上贴美容面膜,脑回路填充多少猪下水,才认为义和团满北京杀人,能顺手帮你要回黄包车。

本应该去追寻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些人异化成畜牲,却跑去查“五失人员”,引入“枫桥经验”。终于,这一天街头大大方方立起一个新仪器:群众情绪稳定测试仪。如果情绪不稳,是不是像飞越疯人院那样当场阉割掉小脑。而根源在哪儿,你看看这组新闻对比:

意大利小伙安德烈生病了,在海南医院只花了24元人民币就痊愈出院,他专门发了视频感谢中国,“中国真好,感谢中国,我的眼睛很好,我可以看得很清楚”;另一个视频,丈夫陪着身患绝症的妻子去医院拿检查结果,发现无力支付医疗费,趁丈夫去找医生,妻子想都没想,干净利索地翻过医院走廊的窗户跳了下去。

视频到这儿就结束了。我却在想,那个丈夫回来后,会不会选择在医院里杀人……没有软肋的人越来越多了,或者你以为那是软肋,其实抽出来就是一把对准社会的刀。

专家建议: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可是,人少的地方也会杀人劫财,呆在家里也会楼塌、燃气爆炸,窝在校园会被捅,坐飞机会碰上东航,坐大巴碰上塌方就把自己搞进48位死亡名单,自驾国产电车一不小心就自燃,倒是省了火葬费……你终于明白,“天下之大竟无我容身之地”是什么意思。

街市横冲直撞满地鲜血的时候,重新推出满血复活的李子柒,那份恬淡宁静,雅致富足,冲淡了真实乡村的凋敝,还让人们在手机里重燃生活的希望。李子柒是残酷生活的对冲基金。

人们谈论过几天“垃圾时间”,也懒得再谈,就静静地看着一场足球赛按水球规则进行吧……时不时也冒出一些惊悚新闻,比如无臂人乘地铁时,工作人员要求其出示证件,证明自己是残疾人。比如北京财政会议说,“要打破老百姓觉得钱存到银行就是自己的观念”。这句话没毛病,你的钱存到银行不见得是自己的,你的遗体存在殡仪馆也不见得是自己的,看看殡仪馆倒卖四千具遗体供医美牟利的新闻吧。被割走太多属于自己的东西,韭菜们却一直坚信死后能住进属于自己的骨灰盒,其实,你以为能住进自己的韭菜盒子,但你很可能被装进别人的假牙套子。

问:“我们活着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答:“就是让你们奔跑在街市加班在工位忙碌在工地时,让社会看上去还有一丝生气”……生活还得继续,裁员大潮中的伪中产忽然发现自己一文不值。最富标志性意义的是:上海人民广场相亲角,以前丈母娘要求未来女婿月薪至少三万起,现在只要求一万,以前房子可有贷款,现在不可以有贷款。上海老阿姨,是这个世界上最灵动的生物。

而官方大力鼓励灵活就业,最好一天打三份工,人民日报登出文章:禁止渲染底层生存挣扎。这一天,驻马店七旬大爷卖菜为脑梗老伴挣医药费,罚5.5万,告到法院却被判败诉,瘫倒在地痛哭:我才卖12块钱的菜,就被罚五万五。另一晚,另一个大爷冻死在路边摊,手指都冻掉了一根。而美丽城市的道路两旁,迎宾小姐般的大树穿着形象工程鲜艳的毛衣御冬。

此时,孟晚舟正在大学昂首发表演讲“在你们仰望星空的同时,双手沾灰,两脚沾泥”,她不知道,大爷的脸和断指真是沾着灰和泥。

维稳仍那么优秀,北京昌平迅速拆除李自成率起义军进城的雕像,在每条大街都有失业人口的时节,可不能让某个失意人抬头就找到了人生偶像……其实不必拆,国人忍受力是地球所有物种中最卓越的,一个网友精彩评论:非洲大草原上,动物也不是每天都这么长时间去觅食,放眼整个动物世界,都没见过像咱这族群一样每天外出觅食十几个小时的。

只有曝出众多品牌的卫生巾有毒,女人们抗议过一阵。各城拟推出房屋养老金计划时,男人们抗议过一阵。油罐车混装食用油/煤油时,男男女女又抗议过一阵,但不一会儿,日清油仓被一伙人哄抢了,人们清楚知道,这时候再也不能反日、怕日货有核辐射了。

萧条期的规定动作“反日”,在这一年变剧烈了,有一天,一个爱国者杀死了苏州日校的中国籍校车员;九一八当天,另一个爱国者又杀死深圳一个中日混血孩子。加上铁头撒尿,抗日题材神剧已从横店直奔线下。性子暴躁的重庆人民并不敢打做假气表数据的燃气公司高管,却敢推搡在江边穿和服拍照的两位姑娘。一方面这是“他们精准知道什么人惹得起,什么人惹不起”,另一方面,我觉得这族群几千年文化里有一种奇怪的表忠基因,他明知道皇城里根本看不见这份表忠,但遥遥地表达出了忠心,就可以对冲掉生活给他造成的屈辱,对冲之下就酸碱平衡了,满面红光幻觉自己也成了社会主流。心理学家该总结一个“遥忠现象”了。

可一但上面通知:日本海鲜可以吃了,可以暂时不恨日本了。他们便火速冲出去买几条秋刀鱼,喝两壶清酒,恨日本恨得眼睛发红,也是会用日本眼药水的。至于什么时候重新恨日本,请等待另行通知……

许子东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天,大队支书紧急如开全村大会,凝重通知村民们,尼克松要访华了。世上最大敌人访华?!村民们惊得沉默了。大队支书是个有觉悟的人,沉沉地说:但这次,我们决定不杀他。群众们热烈鼓掌。

那个精神病时代又回来了。说起精神病,云南那个冲上台揭露学校不修缮破旧学生宿舍却修建安娜草堂的学生,被精神病了。控告辅警猥亵的李某雪,两度被精神病。一个上访户被送进精神病院后,帮他喊冤的老母亲也送进去了……整个国家就是的一个精神病院,不配合的就是精神病。

这一年,最富有精神病气质的新单位现身,“警税合成作战中心”,这种震撼感,让上市公司老板们每天早上起床照镜子都觉得自己都像罪犯,心算着刑期。可能帽子叔叔嫌这税那税属于文明世界用语,太他妈绕了,开启了更直接有力的远洋捕捞,从此省跑到彼省,把企业家蒙上脑袋塞进车就带走。雷军曾经的手下开发了一款德扑游戏,就这么被绑走,死了。而这故事并不新,1953年到1956年,全国开始倒查税,也就是著名的“三反五反”,很多老板没钱交税,于是被抓或自杀。没有新的历史,你自己看着办吧。

《让子弹飞》里收了99年的税,葛优说:你收谁的钱,穷鬼的钱吗,穷鬼哪有钱。姜文:要收就收富人的钱。他俩太肤浅,什么穷穷富富的,除了远洋捕捞近海捕捞,2024年发行了五十年超长期国债。想一想,那都是2074年了,听说2050年人类实现永生,债不债的也无所谓,人类也已实现大同,联想新泽西上空连续出现奇异飞行器,以后春晚都有外星人表演歌曲大串烧,主持人煽情念着“驻防在土卫六的蜥蜴人边防战士用量子手机发来新春贺电……”

回到主题,这一年,祖国的科技要么具有泥人张风采,手搓五纳米芯片,要么是玄学量子计算机,看,释永信大师视察了火箭发射基地,用少林易筋经为火箭开光。别怕马斯克和黄仁勋,我国自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朱韵和说过一个故事:当年为了提升农业生产力,湖南应城县办起了化肥厂,村干部一声令下,把附近村民家里所有能拿出来的锅都集中在一起,摆在路边,让群众们送来尿水并倒入二百多口大锅里,同时点火,熬制尿素。那场面蔚为大观,味道飘至县城,霸气之极,空中传来冯导那句“还有谁……”

对了,这一年,房价腰斩的深圳人骄傲于香港的衰落,对港人纷纷来深圳买菜感到自豪。可是搞没了世界第三金融中心的东方明珠,沾沾自喜于多建了一个菜市场……这思路,够泥腿的。好在这一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下了一场观念的及时雨: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摆在国家面前有两条路,模仿制度还是模仿技术,前者损害利益集团,后者一定会碰上制度的坚墙。可细一想,一百多年前的大清,郭嵩焘早说过类似的话:学技术只需三五十年,但需要三百年才走得出秦汉以来的积病。

人们忽视了一件小事,2024年2月18日,湖南开展了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最后无疾而终了。明白人说道:“如何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如何在不增加收入的情况下促进消费,如何在抗日反美的前提下提升外贸,如何在远洋捕捞的情况下提升企业家信心,如何在高房价低收入的前提下提升生育率。”

1867年,曾国藩和赵烈文在密室聊天,聊到乞丐成群,聊到到处打砸抢,聊到各种怪象……赵:这是抽心的烂掉了,大清灭亡不超过五十年。曾:我不愿见大清垮掉的样子,唯求一死。几年后,他果真就死了。当臣子难,当忠臣更难,当想干点正事的忠臣最难,不知曾说“长江黄河不会倒流”的那位,死前知不知道这段历史。

年尾的时候出现两个奇怪现象:一是被视为汉奸行为的圣诞活动突然放开,上级通知“圣诞树可以高点,亮点”,再就是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联合搞起“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征文活动。看,上级又来另行通知了,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但晚了,没信心了……富人加大力度润出去。

这一年,人们在每一个消费降级的饭局,没有前途的商业会谈,没有性生活的床头,都探讨着未来的样子……《乌合之众》写过:一个国家为其青年提供的教育,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国家未来的样子。当孟加拉青年上街抗议,韩国青年上街阻止总统戒严,中国大学生排了二十公里长队骑车去开封吃灌汤包,竟也引得我们这些自由派群情振奋,觉得青年可贵,未来有救。

大家忘了这些被高浓度洗涤精反复清洗过的年轻大脑,底色和上一代上二代没什么不同,脑回路里只写着四个大字:“标准答案”。每一年都毕业1000多万大学生,密密地走向大街,他们有的穿孔乙己的长衫,有的抗日,有的怀揣利刃,有的坚信牛顿抄了《永乐大典》……这,就是未来。对了,浩浩荡荡的青年中,陕西一名法学硕士偷偷把寺庙功德箱二维码换成自己的,坐收一段时间的德功钱后,被抓了。这是唯一有喜感的事。

不要相信青年救国,别以为00后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他们很快就不骑单车去吃灌汤包,而是骑电瓶车满大街抢单,就像开头那个中年一样猝死在路边。再老点,在某个空地跳着广场舞时,被一辆报复社会的车子撞飞。一个网友传来一段凤姐早年的采访:凤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她是农民,她生的孩子也一定是农民,再下一代还是农民,这个命是改不了的……而明白这个命时,凤姐才九岁,还没来初潮的凤姐就明白的道理,就读于985、211自以为精英的学子们永远也不会明白。当然,一定还是会出现勇于追求自由的青年,他(她)追逐年轻时的梦想,向前奔跑、奔跑,哪怕粉身碎骨……终于还是站住了,因为他会发现,现实生活是一堵望不到头的高墙或者莫乌比斯之环,永远没有尽头的。

《1984》的结尾:他再也不会跑了,也不会叫喊了。他又回到了仁爱部,所有的罪行都得到了党的宽恕,他的灵魂洁白如雪。

我们的2024年,像一朵卑微的雪花嗖地在脸上融化,快得甚至没感到一丝凉意。

李承鹏 2024年12月29日 于东京

【异闻观止】外交部|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2 January 2025 at 22:13

file

2025年1月2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为研究中心揭牌并致辞

王毅祝贺研究中心在外交学院设立,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思想,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时代课题给出的中国答案,具有宝贵理论价值、重大时代意义和深远世界影响。

王毅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弘扬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展现了科学理论的思想伟力,阐明了百年变局的中国主张,已经从倡议变成共识,从愿景成为实践,正在推动当今世界面貌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化。目前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同中国一道,建设起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多次写入联大决议和多边文件,日益成为具有重大世界性标识意义的最重要公共产品,推动人类社会巨轮驶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CDT 档案卡
标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作者:外交部
发表日期:2025.1.2
来源:外交部
主题归类: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
CDS收藏:老大哥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王毅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自中国,造福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外交学院今年将迎来建校7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上,应继往开来,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举全校之力,集众人之智,建设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履行好研究、阐释、宣介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光荣职责。

file

一要践行“两个维护”。深刻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掌握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精髓、实践内涵等开展全面深入研究,丰富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

二要坚持学以致用。突出问题导向,勇于担当作为,加强调查研究,主动建言献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要重视对外交流。加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系统性阐释、国际化表达,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解读好宣介好中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行动,广泛争取理解认同,占据国际道义高地。

四要抓紧铸魂育人。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以学立人、以文化人,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造就输送更多对党忠诚、爱国奉献、堪当重任的外交新生力量。

file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由外交学院主建,旨在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术研究、资政建言、宣传宣介和人才培养,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政策、话语和人才支持,更好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揭牌仪式由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王世廷主持,外交部党委书记齐玉宣布成立决定,中宣部、全国人大、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北京市负责同志出席,全国主要高校、重要科研院所代表和专家学者等参加。

file


以下为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摘自网友评论:

gyang546668:注定载入屎册。

oberonwt: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li9540146255306:一本正经的干扯蛋的事。

Mon92071833:人人都当笑话看,这些狗奴才竟然玩真的。

7428ADRTDT:哈哈哈吸精瓶真的很会一本正经做一些很荒诞的事情啊。

Predato62087334:研究怎样让更多人共同赴狱。

wangdonghui0222:笑掉大牙。

kam57709:他们不会脸红吗?

musk76851343:如此笑話都可以堂而皇之的整出來,可想而知草包是有多無知多愚蠢,這已經不能用小學程度來解釋了,就一純粹的二傻子。

shijackba:這樣的笑話越來越離譜了。

blueandsky2012:用屁股都能想出来又是个烂尾项目。

RaymondMa_:類似孔子學院的大外宣。

wehavepaper:以前是偉大領袖,綁架了全國人民,現在要為世界指方向,想要綁架世界人民。這個世界少了哪個獨裁者就會失去未來的?

亮见|编一本领导微信群使用指南,迫在眉睫

2 January 2025 at 19:58

file

2024年12月31日21:47,当大家都沉浸在跨年的喜悦中时,江苏常州武进区融媒体中心——“今日武进”,发布情况通报。

武进区前黄镇党委书记——龚新宇,因在微信群发布不雅言论去其相关务,并接受组织调查

image

据媒体报道,某天晚上22:23,在“前黄镇工作群”里,一个群昵称为“龚书记”的人,突然发了一条信息:

让我看看你泡澡的样子亲爱的”。

外加两个亲亲。

虽然六分钟之后,群主解散了该群,但为时已晚。

因为这句骚话,爱看人“泡澡”的龚书记,倒在了跨年夜。

CDT 档案卡
标题:编一本领导微信群使用指南,迫在眉睫
作者:魏春亮
发表日期:2025.1.2
来源:微信公众号“亮见”
主题归类:微信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image

又是微信群,又是撩骚,久红院长和丝袜病毒殷鉴不远,龚书记不是第一个受害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可见,我们的领导同志啊,对微信群这个司空见惯的事物,还是很陌生很隔膜嘛。看来,编一本领导干部微信群使用指南,还是很有必要的嘛。

如果真的要编专供领导干部阅览的微信群使用指南,还是要辛苦体制内的一线工作人员,但在我看来,有三个建设性意见,必须要格外强调。

1、22点之后,禁止发骚

龚书记想看洗澡,发骚,哦不,发生在22点23分;

东南大学袁久红院长发不雅照,发生在22点06分;

湖南“穿丝袜等我”,发生在22点07分。

由此可见,领导干部真是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只有在晚上10点之后,才有时间谈情说爱。

但孟子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越是安逸,越容易麻痹。温饱思隐喻,要是再喝两盅小酒,馋嘴猫似的,保不住会发出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来。

所以,我们的领导干部同志,千万千万不要熬夜,给自己定个闹钟,晚上22点一到,就抓紧时间睡觉。

如果实在睡不着,也不要玩手机,尤其是在酒后,直接关机,以绝后患。

但这些只是方法论层面的,在世界观层面,一定要把“22点之后,禁止发骚”,刻进自己的DNA里。

想想错发的后果,想想自己的前程,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image

2、设置防止错发群聊壁纸

领导干部一心扑在为人民服务上,可能对牛马们的网络聊天文化不甚了解,所以错过了很多实用的小技巧。

就比如,防错发群聊壁纸。

在不同的微信群设置不同的聊天背景,以规范自己的聊天行为。工作群“好的收到”,吃瓜群“畅所欲言”,家族群“乖巧说话”……

领导们就是不懂这种简单的操作,才把撩骚的信息,发错了群聊。有了防错发群聊壁纸,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领导干部就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网上这种图片很多,但鉴于没有针对领导干部的,所以我在它们原有的基础上,加了几个字,让它更有针对性。

image

image

如果还嫌不够直接,可以满屏只有是个大字——禁止发骚。

我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我相信体制内的美工应该能做出更多让领导满意的群聊背景图片。

加油。

image

3,别毛躁,要有前戏

可能是说一不二惯了,领导干部习惯于零帧起手,上来不是一张屁股照,就是“看洗澡”“穿丝袜等我”的虎狼之词,不由分说,毛毛躁躁,猴急猴急的,这谁受得了啊。

连个缓冲的时间都不给,硬冲冲,干巴巴,是会出问题的。

贵为领导,也应该学会前戏,学会等待,学会放下自己的权威。先发一些正常的对话,等对方回复了,有反应了,再接着慢慢滑入想要的谈话轨道。

就比如,可以发“在吗?在干什么啊?”,这类在别的场合让人烦躁的废话,对领导来说却可能是救命稻草。就算是发错了,别人也无可指摘。

放下自己的身段,领导,循序渐进,渐入佳境,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给自己的余地。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些小技巧,比如,把撩骚对象、文件传输助手等置顶,撩骚只在置顶撩;再比如,在微信对话框里,点“+”号传照片,而不是在图片里点“分享”到微信传照片……

以上这些,只是抛砖引玉。如果体制内的朋友有需要,欢迎联系我,我可以开发一份完整的领导干部微信群使用指南,并做成课程,量大从优,并附送10张放错发群聊壁纸。

欢迎大家转发给有需要的领导,我的2025年发财计划,就靠大家了。

—The End—

【旧文重温】明源地产研究院|3年时间,房地产倒退了10年

2 January 2025 at 18:57

二十年房地产神话被打破,只用了三年!

从2021年7月开始,中国房地产开始高位掉头,俯冲向下!

3年时间,包含房地产价值最坚挺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在内,中国所有城市房价经历了住房商品化20多年以来“时间最长、下跌最猛、幅度最大”的房地产超级大调整。

地产黄金时代,大家都说 “晚买1年,就白干5年!

房价跳水这3年,“晚买一年,就可以少干10年”!

这一轮楼市大调整是空前的,远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超过2014年去库存前期的危机。

3年时间,中产“一夜返贫”的报道屡见不鲜!

过去3年,你以为的房地产行业腰斩,其实也是中产阶级的

财富“腰斩”。

CDT 档案卡
标题:3年时间,房地产倒退了10年
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发表日期:2024.5.21
来源:腾讯号“明源地产研究院”
主题归类:房地产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为何这么讲?

核心因为在中国,中国中产家庭60%到70%的家庭资产在房产之中!

欧美西方中产家庭资产中,房产只占30%到40%。

比如美国就是35%。核心在于美国投资比较多元,金融系统比较成熟且有效,但国内股市都是721法则,即70%股民亏损,20%的打平,只有10%股民微赚,等于90%都是亏钱的。也因此,在中国,中产的财富信仰只有“房地产”。

房地产是最稳健、最有效且最安全的投资手段。

过去10多年皆如此。

但最近这3年却不一样了。中国房地产遭遇了过去20多年以来最猛烈的调整!

中国典型一二线城市房价,即使是北上广深,相对2021年房价,典型城市远郊区、学位房、近郊区、市区二手房下跌都在50%、50%、30%、20%左右!

这3年房地产市场下跌,房价下跌,自然也引发中产家庭财富衰退、开发商利润普遍性亏损(资产计提减值幅度巨大)等资产端的大缩水、大减值!

也因此,厦门大学教授赵燕青甚至表示:房地产不好,不单是一个行业衰落,而是中国所有人都没钱,房地产不好,整个中产和中国经济都不好!

的确,过去房地产行情好,大家都把房子视作家庭抵御各种风险的最后一道护城河,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还可以变卖房产,所以老百姓消费信心还是比较高的。

但如今楼市下行,房价爆跌,甚至断供,这无疑直接摧毁了大多数中产的消费和投资信心。

所以调控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不行了,最终不单是一个行业的危机,更是全民财富跳水以及引发消费、投资的系统危机!

这3年,房地产可谓“沧桑巨变”。

很多投资者、买房者都似乎一夜回到解放前。

盘点当下2023年乃至2024年1~4月中国房地产发展几个关键大数据,大指标,应该说,很多行业关键发展指标都回到了“10年前”,甚至15年前。

通俗的说就是——仅3年时间,房地产就倒退了10年,甚至15年!

1.销售额,倒退9年!(行业规模指标)

2024年1~4个月最新统计局数据商品房销售额进一步下降,达到2.8万亿,由于眼下房地产依旧处于下行通道以及传统淡旺季正在消失,加上2024年新开工面积的骤降,房企基本都以去化旧库存为主,所以下半年很难有大爆发,预计全年2.8万乘以3。大概8.4万亿。

当然这一轮517超级救市,虽然来势凶猛,但3000亿收库存还是额度偏小,商业贷款利率也很难短期实质性下调,加上最终购房者老百姓收入、未来就业与经济预期短期很难优化,再加上二手房的现房和低价优势对新房形成竞争,所以最终新政能够让销售短期“环比止损”或是“适度微增长”已是良好预期。

中期能否持续还得观察,所以2024年下半年销售大增长,老潘还是持谨慎乐观态度。

有了这个判断,这也意味着2024年新房销售额还是在8.4万亿到9万亿。

而这与201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7万亿相当!

2024年销售额,预计回到2015年水平!

相当于倒退“9年”

对比2023年全国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额11.66万亿,2016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也正好11.76万亿。

站在2023年时点,销售规模相当于倒退7年!

当然,2024年的销售形势肯定比2023年更严峻!

2.销售面积,倒退15年。(规模指标)

2024年1~4月,房地产销售面积2.9亿平米,同比降20.2%,全年预计8.7亿平。当然如果救市力度速度够快够强,不排除更高一些,但幅度依旧不大。

对比之下,2008年~201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2亿、9.4亿、10.4亿、10.9亿、11.1亿,13.1亿平米!

这意味着,2024年销售面积(8.7亿),预计倒退到2008年、2009年(9.4亿)年水平。

倒退15年!

以过去2023年为尺度,2023年销售面积11.2亿平米,正好相当于2012年水平(11.1亿平)。

销售面积站在2023年时点看,相当于倒退11年!

3.新开工面积:倒退18年(行业景气指标)

新开工面积增幅,代表房地产行业主角即开发商对未来楼市的预期的一个关键衡量指标!

对未来预期高,房企就敢投资,敢新开工。

因为市场预期好,快速拿地,开工后就能快速销售。

但眼下这些年,伴随销售不景气,房企新开工面积节节败退,也意味着开发商对后市预期不足。

2024年1~4月房屋新开工面积2.35亿平米,下降24.6%,全年预计6.9亿平米。

对比之下,早在2006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6.5亿平米,2007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就高达9.5亿平米。

这意味2024年新开工面积(6.9亿)相当于2006年水平(6.5亿)。

倒退18年!

站在2023年新开工面积为9.54亿平米,正好相当于2007年水平(9.5亿)。

相当于倒退16年!

且不说2024年,2023年新开工9.5亿平米,对比2019年22.7亿新开工面积,基本开发商新开工面积缩水了近60%!

4.开发投资额:倒退10年(行业发展指标)

2024年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0928亿,同比降9.8%,全年预估9万亿。

对比之下,这得回归到2014年。

即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28万亿。

相当于倒退10年。

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总额为11.1亿,相当于2017年投资总额10.7万亿。

倒退6年!

与之对比,全球看,根据仲量联行(JLL)调查数据:2023年1~6月全球房地产投资额同比下降54%,降至2760亿美元。这一数值,不仅低于受新冠影响的2020年,更创出2012年之后(受雷曼危机)影响的历史新低。

也就是说,全球的房地产投资动作,几乎往前“倒退”了11年。

5.库存量:反向创下20多年来最高峰(行业危机指标)

龙湖说,高库存是毒药,是癌症,占用房企资金和大量利息。

所以高库存量,是房企和房地产行业的“危险指标”!

如果说房地产销售额、销售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地产投资额都倒退了10年到15年左右,那么2024年库存量**却达到了20多年来最高峰。

数据说话。20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7亿平,比上年增19.0%,2024年前2月库存同比增加15.9%达7.6亿平米,比2015年提出房地产去库存的高峰时段(7.1亿平米)还高出0.5亿平方米。

file

等于说,2024年的库存量,已经创造了房地产商品化发展20多年来的最高峰!

上一轮去库存至少用了3年。

眼下这一轮去库存比上一轮面临的形势、挑战、风险更大。

比如很难涨价去库存,很难再加居民杠杆率,供求关系已逆转,城镇化红利、人口红利进入尾声,经济基本面不如上一轮去库存时的经济基本面,这意味着这一轮更高的高库存,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更大的气魄和能量方能化解!

小结

的确,中国房地产只用20多年就走完了西方200多年房地产发展。

这背后,有中国特色积极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眼下中国房地产20多年的神话被打破,也只用了三年!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24年前4个月所反映的房地产各个维度的经营发展数据,都比2023年更严峻,更下探!

倒退的更厉害,比如倒退10年,15年,甚至18年。

所以从这个意义看,昨天517(2024.5.17)中央史诗级救市犹如久旱逢甘霖!

但在行业深度调整裹挟下,在救市早已审美疲劳,救市边际效用递减、中国经济和消费者收入短期很难提升的客观格局下,本轮517救市,势必需要更大力度、更大强度、更大深度,方能扭转楼市乾坤!

救市的最强号角已经吹响,剩下就看行动了!

曹教授|媒体千篇一律的新年献词缺乏常识

1 January 2025 at 16:55

2025年元旦已至,打开手机,听到看到的是各大媒体的新年献词。

这些新年献词,占据各大媒体最显著位置,冲击你逃无可逃的眼睛,让人躲也躲不掉。

本来好不容易积攒的跨年喜悦,搞得有点扫兴,本来好好欢度元旦的心情,因此有点低落。

媒体千篇一律的陈词烂调,变成同一张死板的面孔,年年重复的献词结构,散发百多年前已经废除的科举八股味。

就是好不容易积攒的几句网络新词、新梗,生搬硬套放在新年献词里,也多是笨拙的讨巧卖乖。

更多的,不像辛弃疾一样自嘲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为赋新词强献词。

image

李大钊教授为唤起民众觉醒,创办《晨钟报》时,挥笔写下自己办媒体的宗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CDT 档案卡
标题:媒体千篇一律的新年献词缺乏常识
作者:熹华君
发表日期:2024.6.1
来源:微信公众号“曹教授”
主题归类:常识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让人失望的是,一年来,燃气事件、盗卖尸骨、男县委书记、体育场撞人……,一个个事件发生时,本应是媒体引导舆论、凝聚共识、促使社会更加进步完善的时机,让人痛心的是,各大媒体不约而同集体玩消失。

类似珠海那么重大的事件,看第二天当地的媒体,看所有的媒体,好像事件没有发生。

关键是这一重大事件,已经举国皆知举世震惊了,媒体报道一下,至少也是对社会舆情的回应,让民众看到媒体该有的样子,让民众对媒体不至于失望。

媒体没有学会在重大事件怎么发声,而是到了新年一个个出来献词。

但读完若干献词,也真的令人遗憾。

因为,几乎所有献词缺乏基本常识,基本缺乏中国这个国度一直倡导的常识。

譬如,在献词中来一句,祝勤劳致富。

勤劳不能致富,或者只是让别人致富,勤劳对于勤劳者没有价值只剩嘲讽,躺平就会成为趋势。

譬如,在献词中来一句,祝福改革开放富起来。

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一百年不能动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富了起来,祝福改革开放富起来在新的年度赓续,真有必要。

譬如,在献词中来一句,恭喜你发财。

一个国家创造财富的源泉能够充分涌流,表现在个体身上,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发财了,如果连恭喜你发财都不敢说,一个社会的财富神话真的就会是神话了。

譬如,在献词中来一句,祈愿老有所养、病有所治。

老有所养,因为老人无法创造财富养活自己,病有所治,因为病人无法创造财富自我救治。虽然老有所养、病有所治囿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可能完全实现,但一句祈愿也彰显人性的光辉。

譬如,在献词中,愿法治的光芒照耀每一个角落的人。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法治的背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平正义的彰显。

越来越多的社会事件发生背后,多多少少存在法治延伸到某个个体时,出现不完善甚至缺失现象,社会戾气因此出现,恶性案件因此发生 。

时代的脉搏总是与个体的命运共振,国家的兴衰总是与个体福祉相连。就像巴菲特、马斯克说的,如果他们不是在美国,就不可能创造自己的神话。

而中国的马云们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人最大的运气就是国运。所以,媒体千篇一律的献词需要常识。

唯有常识,才能让一个国家生生不息。

老萧杂说|本号无新年献词

31 December 2024 at 19:36

file

饯旧迎新,照例是要说点什么的。

时局艰虞,命运惶惑,精神逼仄。面对混沌扰攘的现实,我们都处于一种无以言说的精神困境中。

有智识者说,这几年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里来,最让人困惑的一段时间。

国家的方向感、精英的安全感、百姓的希望感——人们对未来需要一个明确稳定的预期。

回避这些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净说些富含玄学色彩和神棍气质的祝福话语,不免显得浮薄和廉价。

假装深度思考,假装人文关怀,假装洞悉时势,假装先见之明,众多媒体的这类新年献词,则无异于新年献丑。

本号无新年献词。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夫复何言。

CDT 档案卡
标题:本号无新年献词
作者:老萧杂说
发表日期:2024.12.31
来源:微信公众号“老萧杂说”
主题归类:中国社会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既然“我的话也无效力,如一箭之入大海”,莫如在对宏阔叙事的逃避中,获得最低限度的自尊。

在时代的日益匮乏与紧张中生存,无数的人正在或将面对人生沉浮,寻常百姓甚或是直线下坠。

营营役役,日苟月苟,跌跌撞撞走到年终岁尾,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果不能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实在指向,不如让其拥有一个逃离精神规训的喘息片段。

社会被抽空了多元性,期望与现实的断裂而造成的焦虑和身份迷失,或许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

面对无法拒绝的精神困境,人们仍会寻找精神的高度,找出一条突围之路。

新的一年,会有转机和希望吗?

青年志Youthology|2024性别观察:姐姐们做到了,我们也可以!

31 December 2024 at 19:15

file

提前祝你新年快乐。

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我们想要回顾这一年中,与性别相关的事件与现象,和它们给我们留下的余温。

我们想用“娜拉走后怎样”来概括这一年——我们成为了新一代的女性,我们学习女性主义,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对我们的压迫与不公,我们清醒地想要告诉这个世界这一切“不对劲”,然后呢?

在其他空间收窄之际,看起来,性别议题似乎成了少数可以被(小心)谈论的话题之一。当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作者“上桌”,我们看到了不同于“老登”叙事的新文学、新电影、新段子。

我们一边发出自己“正直勇敢”的声音,一边要用最机灵的方式“在边缘试探”。我们一边欣喜,一边也担忧是否这正是所谓的——当一个行业走下坡路时,女性的比例才有了提高?我们一边相互鼓舞,一边又被分化、被围猎。

对女性权益的侵犯依旧在世界各个角落上演,那些新的犯罪和伤害让我们不断想起成为“历史”的桩桩件件,而全球的女性们总是一次次地拿起手中的证据、抗议标语、话筒、摄影机,以及勇气,面向不知能否摧毁的高墙。

我们不知道该乐观,或是悲观。

可是不知道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或许我们还会持续地在痛苦、希望中迷茫下去,在失败中屡屡受挫或是继续抗争,在一条名为女性主义的道路上自我检讨、自我否定。但是“为什么要什么都做好呢?怎么才能算好呢?裁判是谁啊?为什么就不能搞砸?又能砸到哪去呢?”

这一年里,旧的秩序在新的意义上升级,新的话语在旧的世界里生长。我们从“旧”与“新”这两个角度,分别梳理了今年性与性别事件和现象,以下是我们的记录。

编注:文中的超链接为青年志对相关事件/现象所发表的文章。

文 | 海拉鲁大鹿、绒绒猫猫虫

编辑 | Sharon

CDT 档案卡
标题:2024性别观察:姐姐们做到了,我们也可以!
作者:无孩爱猫女
发表日期:2024.12.31
来源: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
主题归类:女权主义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01

复制、迭代的旧秩序

过去一年里,针对女性的犯罪、暴力、伤害和侮辱依然在以其陈旧的形式重复着,似乎隔一段时间就给人一记重击。很多时候,我们感到这些事情似曾相识,有时却更加恶劣,或是更加隐蔽、更加复杂。令人感到绝望的是,似乎我们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倾轧,它们就越能在我们身上留下深痛的车辙印。

老生常谈的“叫兽”行为

今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王迪实名举报导师王贵元教授对自己实施性骚扰及强制猥亵,并要求与她发生性关系。事后,虽然人民大学迅速发布声明解雇王贵元,但避免使用“性骚扰”一词,而用“师德失范”来替代。

同时,几乎每次校园性骚扰事件后都会被提上议程的“校园性骚扰防范机制”仍未在国内高校建立起来,受到伤害的女性依然只能通过网络求助。

image
《熔炉》剧照

震惊世界的性犯罪

作家爱丽丝·门罗女儿曝光继父性侵令全世界读者倍感震惊与悲伤。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门罗去世两个月后,小女儿安德丽娜·斯金纳披露自己年幼时曾被继父弗莱明性侵,而母亲门罗在知情后依然选择与弗莱明生活在一起。

年底,法国“马赞强奸案”以其规模和隐蔽性震动世界。时年 72 岁的吉赛尔,遭受了丈夫多米尼克长达十年的犯罪行为,从 2011至2020的十年间,多米尼克持续在吉赛尔的食物中下药,从网络上招揽 83 位陌生男性对昏迷状态的吉赛尔实施性侵,并拍下照片和视频。

这些男性下至22岁,上至67岁,来自各种不同职业,很多人几乎没有不良司法记录,被身边人认为是尊重女性的人,而多米尼克也一直以一个“好丈夫”的形象存在。令人寒心的地方正在于此,即便是在法国,即便这些罪犯看起来普通而无害,对女性的性侵犯依然在今天以如此惊人的方式发生。

image
吉赛尔·佩里科特

技术升级的 N 号房

大规模酒店偷拍摄像头被曝光,隐私担忧之下,摄像头检测仪销量大涨。针对女性的色情犯罪也因新技术的引入有了新的丑恶形态。

韩国率先曝出大量使用 Deepfake(深度伪造)技术的色情视频,它们使用 AI 换脸身边的女性熟人(同学、姐妹、母亲、亲戚),将她们变成色情影片中的主角,供群组内的大量男性意淫,被称作“N号房 2.0”。韩国女性将他们的恶行以各种语言发布到各个社交媒体上向其他国家求助,她们说:“女人没有国家。”

在国内,使用 AI 换脸技术的中国版“N号房”也被媒体曝光,但即便受害者坚持报警反击,加害者也仅需付出 10 天行政拘留的代价。

image

打在女性身上的拳头

针对女性的身体暴力和恶性伤害事件依旧一次次刷新着我们的承受力。

1月16日,谷歌华人工程师陈立人,在圣克拉拉的房子里用拳头反复击打妻子于轩一的头部,致其死亡。

6月,成都女子谢女士自述婚后两年遭受丈夫贺某阳 16 次家暴,导致肝、肠、肾等内脏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甚至需要终身挂着粪袋生存。

近日,贺某阳涉嫌故意伤害罪和虐待罪一案宣判,法院判定,贺某阳犯故意伤害罪和虐待罪,共判处有期徒刑 11 年。谢女士决定继续上诉,清华大学刑法学教授劳东燕指出这一案件反映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未能真正落实的问题,并提出“对家暴类诉讼离婚的案件不应与普通的离婚案件同等处理”,离婚冷静期等对离婚设置的障碍可能会刺激矛盾升级。

image
©《她在愤怒时最美》

小花梅之后,拐卖成“收留”?

自小花梅事件后,越来越多拐卖妇女案开始进入媒体视野。据红星新闻报道,45岁的卜女士(花花)在硕士毕业后,因考博过程中患上精神分裂,于2010年失踪。15年后,花花在和顺县青城镇石叠村被发现,与村民张某一起生活,且生育了一儿一女。在官方12月3日的通报中,花花被描述为被张某“收留”,但未提及花花的精神障碍状态及可能涉及的拐卖、强奸等问题。

在民愤之下,12月10日,官方再次通报表示,张某涉嫌强奸罪,但是否涉及拐卖妇女、非法拘禁等问题,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image
《盲山》剧照

谭竹被“网暴”和厌女狂欢

“胖猫跳江事件”从一场青年自杀的悲剧,演变成基于厌女的全网猎巫狂欢。转账记录曝光后,胖猫生前的女友谭竹被扣上“捞女”的帽子,以致谭竹被网暴、被造谣,甚至被博眼球者在网络上冒充发言、伪造聊天记录。

极速发酵的短视频、引导性的言论、追逐流量的投机者们在这场狂欢中各取所需,在女性身上发泄情绪,但也很难说有人真正关心胖猫的生存困境。弦子在微博中写到:

“无论是他个人的生活、还是对他来说很珍贵的关系,在他死后唯一的价值不过是被自己的家人、社会共同演绎成了一场巨大的厌女狂欢。一切都被粗鄙化与刻板化,他的爱人是邪恶的象征、他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舔狗’。这才是一个人被社会杀死了两次,生前生后。”

全方位“围剿”麦琳

下半年讨论度最高的《再见爱人》第四季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对女性的围剿是整个社会的一场合谋。

杨子和留几手“爹味”溢出,甚至收获了大批同情,而针对麦琳的批评几乎从内到外无孔不入,每一期节目后,麦琳的每一个行为细节都被网络显微镜式放大并循环播放,作为“疯女人”、“NPD”、“PUA”、“道德绑架”等指控的证明,被总结成“熏鸡事件”“咖啡之问”的“麦学”笑料,容貌羞辱和嘲讽则充满评论区。

节目组也(有意或无意地)用无所不在的镜头和引导性剪辑将唯一没有面对镜头经验的麦琳推至风口浪尖。

image
《再见爱人》节目弹幕

“讨伐”吴柳芳

11月,国家队退役体操运动员吴柳芳在与另一名国家队退役体操运动员管晨辰的争议中被鉴定为“擦边”。吴柳芳的账号在两天之内一度涨粉超过200万,11月24日,吴柳芳的账号被禁止关注,个人作品也从58条删除到7条。吴柳芳的账号解禁后,迅速涨粉到600多万,而12月底,吴柳芳账号再次被禁言,粉丝仅剩4.4万。

荒谬的是,在轮番审判吴柳芳之外,舆论再次开始围剿女性的大混战,有人反过来对管晨辰进行容貌羞辱和网暴。《好东西》导演邵艺辉因点赞一条支持吴柳芳的微博,被认为“支持擦边”、“背刺女性”,遭到抵制和讨伐,导致邵艺辉开启微博一键防护,解散粉丝群,并关闭豆瓣主页。

image
《好东西》剧照

卫生巾少了4 厘米

在最必需、最常见(但最不可见)的女性用品上,女性空间也在暗暗被扣减。卫生巾尺寸缩水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除了尺寸不足之外,PH 值、荧光剂、甲醛、增塑剂等等一系列问题轮番被曝光,女性的健康和安全在基本的需求上仍得不到保障。

月经是刻意被忽视的,就如女性总是被迫隐身的。卫生巾只是无数不给予女性适配物品和设施中的一项。

image

LGBTQ+持续收窄的生存空间

今年,国内的一些性少数空间、性别账号继续被关停。

10月,舞蹈家金星在广州的演出被取消后,发微博询问文旅局未过审批的理由,而后,金星在上海、苏州、佛山等地多场舞台剧全部被取消。

12月,同人创作网站海棠上的作者们被捕,面临高额罚款和刑罚。

全球范围内,女性和性少数群体权益正进一步被压缩。8月21日,塔利班颁布新的《弘扬美德和预防邪恶法》,在先前限制女性权利的基础上,该法禁止妇女在公共场合唱歌、朗诵诗歌或大声讲话,要求她们始终遮住脸部和身体,禁止与亲属和丈夫外的男性对视,同时将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和性别奇异者定为犯罪行为并对其进行迫害。

image
2024 伦敦 Pride 游行

年度性别笑话

之一:

3月24日晚,《坠落的审判》在北大举行首映,映后,导演茹斯汀·特里叶与北大教授戴锦华、董强进行对谈,主持人是陈铭。对谈中,董强对导演进行年龄、外貌点评,在导演说话时拿手机拍照,而在与戴锦华讨论时直接破防,指出“我这个人真的不愿意看一部电影上来就进入这种男女的讨论”,“像女的是不是忍辱负重什么的,对我来说太沉重了”,然而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主题便是讨论女性的困境。

陈铭则一直在和稀泥,最后持续输出自己长篇大论的观后感,使得观众大喊:“让导演说!让导演说!”现场视频引发了对“爹味”的强烈批评。

image
《坠落的审判》北大对谈现场

之二: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务顾问叶尔兰·卡林于11月22日拜访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演讲,在提问环节,人大教授王宪举发言表示:“我们国家现在女同志是不愿意结婚,不要小孩,……我听说你们那的女大学生毕业以后就生孩子,一个一个地生,她们怎么能够这么相信你们的话,老老实实地、服服帖帖地就这么生孩子,早生、多生?”其言论进一步加剧了年轻人对婚育政策的反感。

事后,@哈萨克国际通讯社 官方微博发布数条博文,介绍哈萨克斯坦是如何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女性权益的。

image

02

全世界无孩爱猫女,联合起来!

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盖洛普数据显示,全球多个国家18至29岁的群体中,年轻男女的意识形态差距正变得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过去十年间,男性变得越来越保守,而女性则变得越来越自由、进步。其中韩国男性尤其在2015年以后急速右转,与同龄女性的差距超过 50%。_

在这一背景下,一个很容易感知到的现实是,全球女性正以越来越清醒的姿态争取自己的权利、反抗父权,但与此同时,在一个仍由大多数男性所统治的世界里,这种抗争依然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在其他的年度性别盘点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今年是“女性上桌”的一年,指的也是我们开始拥有在公共空间大声说话的资格、被聆听的资格。而这样的资格和血肉,会在绵延不断的女性创作者、女性团体、女性社群之间疯长_。

image

不论成败,女孩仍在努力

两年前,北京蓬蒿剧场创始人王翔被指控性骚扰,在第一位女性蓝莓发帖后,陆续有多名女性讲述自己被其骚扰的经历,王翔以侵犯名誉权起诉了蓝莓和其他11名转发支持者。4月,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原告王翔的全部诉讼请求。因性骚扰案取证困难,此类案件中,若被指控方以名誉权起诉,往往能以胜诉告终。

更常见是李松蔚诉冬妮名誉侵权案的情况,冬妮仍在为维权奔走中。5月17日一审结束后,12月2日,二审宣布维持原判,判定李松蔚胜诉。法院并未认定冬妮方存在证据造假等行为,目前,冬妮表示将把证据交给伦理调查工作组,继续推进心理咨询伦理审查。

最新的希望来自余华英拐卖儿童案,12月19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余华英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作为当年被拐卖的17个孩子之一,杨妞花在找回自己的家庭(当时已父母双亡)和名字后决定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把人贩子送上法庭,她六次在庭审中面对余华英,而这一次余华英再无上诉机会。

image
©《她在愤怒时最美》

来自世界的女性力量

在法国,备受瞩目的“马赞强奸案”受害者佩利科特·吉赛尔得以正式和丈夫离婚,并起诉前夫和其中 51人确认身份的强奸者。多米尼克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49名男性认定为强奸罪,2人被判性侵犯罪。

在审判中,吉赛尔放弃了匿名权,她说:“我希望所有遭受强奸的女性都能说,‘佩利科特女士做到了,我也可以。’ ”该案引发法国大规模抗议声援,抗议者们在阿维尼翁法庭外举起“谢谢你,吉赛尔”“每两分钟一趟地铁,每七分钟一起强奸”的牌子,要求严惩马赞强奸案中的罪犯。

美国大选时,成为特朗普竞选搭档的万斯被曝曾在电视节目中称哈里斯等民主党人是一群生活悲惨的“无孩爱猫女”(childless cat ladies)。特朗普再次赢得大选后,面临可预见的女性权益的挤压,韩国4B运动(不与男性约会、不发生性行为、不结婚、不生育)开始在美国掀起热潮。

伊朗女性仍在与头巾法抗争。今年,伊朗再次收紧头巾禁令,道德警察开始上街,也再次出现“头巾巡逻车”,逮捕没戴头巾或没戴好头巾的女性。在因不戴头巾被逮捕而逝世的阿米尼去世及大规模抗议两周年之际,在德黑兰街头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戴头巾。同时,新的道德法律也在进一步收紧女性权利,12月16日,27岁女歌手艾哈迈迪在 YouTube 举行线上演唱会,因未戴头巾而被捕。

image
支持吉赛尔的抗议者们在阿维尼翁法院前抗议

全女团体:Women 是我们

11月11日起,韩国同德女大为抵抗“男女共学”模式爆发抗议活动。学生们脱掉校服外套放在学校本馆前的空地上,写下“光荣废校”、“民主同德已经死了”、“共学 OUT!”、“坚持守护女性教育”等标语。

毕业的师姐们用退还毕业证的方式表示抗议,地板上贴满了她们寄回的毕业证。她们还在抗议卡车上写:“姐姐们就是为了这个才去赚钱的,后辈们不要气馁!”其她女子大学也加入了抗争中。11月21日,同德女大和总学生会就中断讨论男女同校达成协议。目前,全韩国剩余的四年制女子大学只有东德女子大学、梨花女子大学等 7 所。

与此同时,中国女性主义者们也在以全女社群的方式进行知识分享、信息传播和议题讨论等活动。全女读书会、全女观影团、全女脱口秀、全女主电影、全女播客、全女酒吧、全女团队以女性支持女性、女性守护女性的方式相互依存。

image
同德女大抗议期间,女性网友的推送和抗议现场

“请不要庆祝”

10月10日,韩国女性作家韩江获得 2024 年诺贝尔文学奖。她以“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获得瑞典文学院的赞誉,是韩国也是东亚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12月7日,韩江发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光与线》。

在获得此殊荣后,她并未接受任何采访,以拒绝庆祝的方式表达反战意愿。“战争愈演愈烈,当我们还在见证这些悲剧事件(指俄乌和巴以战争)时,每天都有人被抬出去送死,我们怎么能举行庆祝活动或召开新闻发布会呢?请不要庆祝。”“瑞典文学院授予我这个奖项,不是让我们享受,而是让我们保持头脑清醒。”

即便荣获此至高的文学殊荣,她的作品仍然不出意料地被“不够女性”“不够宏大”等理由贬抑和否认。不过更戏谑的场景则出现在今年的奥斯卡提名名单上,票房年冠《芭比》获得 8 项提名,包括最佳男配角,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导演两项重要奖项并未获得提名。

image
韩江获诺比尔文学奖海报

同样是在东亚,日本女记者伊藤诗织拍摄的记录片《黑箱日记》于今年在国内放映。这部片子和她写作的书《裸泳》记录了她调查自己所遭遇性侵案的经历,以及她勇敢又艰难地起诉身份显赫的侵犯者的故事。该片挑战了日本社会现有的体制,揭露日本之耻。该片入围奥斯卡纪录片短名单。

image
《黑箱日记》剧照

不再悲苦的 Herstory

“老是重复女性的悲惨叙事,也不利于改善女人的处境。”是电影《好东西》铁梅对她的女下属说的一句话。

从年初的《热辣滚烫》,杜乐莹铁了心要为自己赢一次;阿烂导演的作品《这个女人》以亦真亦假的镜头,挑衅了作为女人的传统叙事常规;《坠落的审判》中的妻子、母亲桑德拉,自私、复杂、怒吼、不遵循婚姻规范;到年中的《老娘与海》的特鲁迪不断地超越被父权设定的“边界”,挑战英吉利海峡;在《出走的决心》,我们从女主角李红身上看到了50岁女性的觉醒,不再为了家庭推迟自己的愿望,;再到年末的《女人世界》里 92 岁的余金巧和复古舞团的奶奶们通过舞蹈向死而生;以及《好东西》本身,呈现了觉醒后的女人如何清醒又复杂地存在。

这些电影都让我们看到,女性不再以“受害者”、“受虐者”的形象出现,不再依靠反应现实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来表彰女性议题的重要性,而是她们逐渐接受并选择掌控自己的命运,不再跌落父权为女性设置的“以爱为名”的陷阱。

这似乎呼应了一个女性主义转向,即不是我们要彻底抛开历史和苦难,而是在面对它们的同时,也可以创造和记录属于女性的鲜活的生命力与情谊。在女导演们设置的镜头里,女人可以打拳、打鼓、游泳、跳舞、自驾,有热爱、有愤怒、有欲望、有野心。女人也可以不再依赖男人,而是与女人互相依存。

image
《女人世界》剧照

要现身,要反击

九人话剧出品的“民国宇宙”系列话剧无一不围绕旧时代的女性困境和女性之力演绎女性的历史。《翻山海》是2024年九人话剧的原创新作,讲述在女校长、女教练的带领下,三山女子篮球队如何突破自我、现身赛场、共赴山海的热血故事。

同样在话剧场域,英国女性演员朱迪·科默在独角话剧《初步举证》中饰演年轻有为的女律师,同时作为受害者的她,对反击性侵犯、性同意的议题在法律的层面进行了激烈的探讨。该话剧于今年引进国内,由女性演员辛芷蕾出演。

image
《翻山海》剧照

夺回女性语言的权利

《Young Woman and the Sea》(《老娘与海》)上映期间,因其中文译名《泳者之心》巧妙地抹去了原文中显著的女性痕迹而引发了女性群体的不满,毕竟这是讲述首位横渡英吉利海峡女性的电影。《老娘与海》这个更贴合原文、同时能彰显女性野心和魄力的译名则备受好评。

电影《好东西》以密集的爆梗和金句引发争议,有人评价这像是短视频、脱口秀,但不是电影,实际这种评价忽略了女性主义者内部对这些话语的共鸣——“那些话就是说给我们听的”,也是对优秀女性创作的否认。

今年的女性主义译本《语言恶女》解析了日常中脏活的辱女意味,揭露日常语言中的性别偏见,探讨女性能如何通过语言为自己赋权,登榜年度豆瓣图书。

脱口秀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作者出现,并设立女子脱口秀专场。唐香玉在《喜剧之王》的淘汰现场感谢杨笠令无数网友动容,她说:“我们的未来会很有名,也很有钱,我们的血肉会继续疯长,我们会一直,一直留在这个桌上。”

即便如此,时隔三年,杨笠的商业代言再次遭受抵制。

image
唐香玉在淘汰现场感谢“姐姐”杨笠

建立“不登”的世界

男人发明了小妞文学、小妞电影(chick flick)和一系列贬低女性创作者的概念。而在女性电影、女性文学元年,女人们也发明了“老登文学”“老登电影”(dick flick)来批评那些备受男性导演青睐的男性叙事,譬如发明一个武器、救赎一个女人、一场漫长的说教、或是男子气概的比拼。

老登电影的评比从豆瓣 Top250 开始,从最初级的“小试牛登”《楚门的世界》、“半登不熟”《辛德勒的名单》到十级“一代登师”《这个杀手不太冷》、“登前绝后”《教父》。即便“爹味儿”和“登味儿”是仅有的批评男性电影的词汇,仍有不少网友提出“请不要拿老登文学扫射全部优秀作品”来为他们正名。

同时也有女性网友表示,“特别感激发明老登文学,老登电影的人,把我那种看的时候感觉不对劲但又说不出哪里不舒服的状态精准道破。”和贬抑女性作品声音不同的是,老登发明本质是为了“去老登”,女性观众希望从批判登味儿开始,去建立一个“不登”的世界。

image
《老娘与海》剧照

勇敢、正直、有阅读量

从电影《好东西》里铁梅的书柜上,我们瞥见了女性议题书籍的一角。电影里,小孩儿问铁梅:“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我可怜什么?”有阅读量不会可怜,而在狭窄的、被男性抢占的话语空间中,能不断让我们感到有希望的是,女性议题相关书籍的出版物在持续地生长。

中国大陆非虚构作品《我的母亲做保洁》是作家张小满书写对她母亲春香的观察,讲述底层女性的处境和交错复杂的母女关系,登榜年度豆瓣图书;“菜场女性作家”陈慧在《在菜场,在人间》写作菜市场的人间百态;双胞胎姐妹、脱口秀演员颜怡、颜悦以黑色幽默的口吻书写都市女性的荒诞故事——《正常故事》;在带领学生们读了五年的《达洛维夫人》之后,张秋子在《与达洛维夫人共度一天》中发出对于女性文学的思考……

今年的译文作品有 1997出版的社会学著作《性别打结》,阐释“父权制是什么?”;《性权利:21 世纪的女性主义》审视我们对“性”的含义的理解变化,以及公共政策如何对性产生影响;台湾译者翻译的《她物志》挑选出100件女性会使用的日常物品,从“物品”的角度讲述女性的历史;《厌女症与红药丸》让我们窥见了美国社交媒体的厌女风潮等等。

image

我们都是“娜拉”

这个女性与性别的年度回顾,我们想以娜拉的故事收尾。

我们都记得前《人物》记者安小庆在 2021 年发表的《平原上的娜拉》一文轰动了一时。刘小样一句“宁愿痛苦,不要麻木”的呐喊,让所有准备出走、正在出走、已经出走的女性被深深触动,发出“我们都是刘小样”的感慨。

安小庆写作的起源,是多年前她看到张越主持的节目《半边天》中对刘小样的采访。而在今年秋天,时隔 23 年,张越带着她的新节目《她的房间》和安小庆一同,再次见到了刘小样。她们三位女性在见面时相拥在一起,张越和安小庆也看见了刘小样的重生。

今年,我们也发表了女性改母姓行动困境特稿,在富士康打工的流动女工的故事,潮汕女孩出走的自述等文章。于是,我们也真心祝愿,每一位在尝试出走、已经出走的女性都能慢慢恢复创伤、重获新生。

image
张越节目《她的房间》中的刘小样

阜成门六号院|期待一个不再沉闷,人人扬眉吐气的2025

31 December 2024 at 18:55

file

我们期待一个与过去的五年大不相同的2025,朝气复苏、人人心情舒畅,各方面都有实质好转的2025。

最近有朋友问我,哪些年你过得最满意,哪些年不令人满意?我想了一下说,记忆中比较开心的有1993、1996、2001、2008、2018这几个年份,比较灰暗的有1998、1999、2022。

其实再进一步去看,我们可以发现,个体的感受与国家命运基本同步的,当经济繁荣、社会氛围宽松的时候,大家的日常生活就阳光多一些,当经济下行、社会沉闷的时候,大家的忧虑就多一些。

那么,大家对即将过去的2024年是什么感觉呢?如何以历史角度看2024年呢?笔者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认为2024在历史上将是一个比较普通的年份,它不好不坏、有喜有忧,是一个及格之年、中等稍偏上之年。

令人感到比较欣慰的是,这一年经济并没有之前大家想象的那么差,甚至好于预期,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一些主要指标依旧在向上前进。

我们的制造业全球占比仍然保持上升态度,预计2024年将要超过30%,这比2018年至少提升了5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的价值链位阶也在继续上升,以汽车为例,在2017年30万价位以上的高端车市场中,国产品牌销量不足1万辆,而今年有望突破150万辆,中国汽车也在逐步走向发达国家,目前十大进口国中已至少6个是高收入国家。

我们的贸易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强劲上升,全年有望突破6万亿美元;我们的贸易顺差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人类历史第一次有国家达到这个规模;尤其是,我们的对美出口在前11个月依旧增长了5%以上。在最直观反映供应链地位的中间品出口规模方面,2024年我国的全球占比预计将超过四分之一,在全球858种最关键的中间品中,中国有超过700种出口规模位列全球前三。

CDT 档案卡
标题:期待一个不再沉闷,人人扬眉吐气的2025
作者:BJ王明远
发表日期:2024.12.31
来源:微信公众号“阜成门六号院”
主题归类:中国经济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由于单方面免签等措施的推动,2024年前11个月,入境外国人数量超过2900万,同比上升近一倍,预计今年总量超过疫情前的2019年。上海、杭州、深圳、成都等正在成为外国年轻人出境游的新宠。

我们的消费新势力在不断增长,从饮食、住宿到日用消费品的创意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新国货品牌涌现;我们的城市仍在以相当的速度,朝着更宜居、便利、美学层次提升的方向进行更新。

今年我走过全国20个省市,无论是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吉林、辽宁,还是新兴制造中心安徽、江西、湖南,无论是西部较为落后的青海、甘肃、陕西,还是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他们的社会都保持了向上的态势,新质生产力在加速取代落后的生产方式,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在持续向落后地区、乡村下沉,人们的专业素质、能力在继续提升,个体的权利观念、意识在持续觉醒,我们的社会各个层面的现代化仍在进行中。

不过,2024年也有很多让人担忧的地方。我们的经济下行已经走入第五个年头,新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次经济的波谷,除了十年浩劫这个特殊周期外,一般都是维持三四年,但是这一次的长度,确实比之前长了很多,并且好似还没有看到明显好转的迹象。

我们的民营经济生存和发展的法治环境,依然让人担忧,除了既往的问题外,今年又出现了“以刑化债”、“远洋捕捞”等让民营企业家心惊胆战的新名词。一位律师朋友代理了广州一家企业遭遇远洋捕捞的案件,这家企业被中原某省1600多名警察跨越三千里查抄,账面上的7亿多资金被冻结。

我们的人工智能等诸多决定国家竞争力未来的关键领域,创新速度在放缓,我们与美国的差距在拉大,我们的独角兽数量增速在急剧收窄,我们的社会资源投放与创新的内在需求,越来越错位。

我们很多基层政府的财政越来越拮据,公务员发工资开始出现困难;我们的医保支出也在萎缩,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发现,医保报销目录中,优质药品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廉价药,这可是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危的事情。

整个国际局势也在趋向紧张化、内缩化,全球保守主义思潮越来越强大,不仅特朗普再次赢得美国选举,欧洲的右翼政客也人气史无前例地高涨,他们反对全球化,反对文化多元化,反对平权的言论从过街老鼠,到越来越取得政治合法性。

总之,在2024年,尽管对于多数人来说,能够维持下来不是问题,但是始终伴随的还有一种无力感,甚至是对未来的焦虑感。

image

我们期待上面的所有沉闷,都以2025为起点,逐渐烟消云散。我们期待一个与过去的五年大不一样的2025,各方面都有实质好转的2025。

我们期待民营经济的产权保护能有实质进展。有恒产则有恒心,健全的产权制度,是一个社会持久繁荣的基础。人民对美好生活和财富的向往,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过好日子是一种原罪的话,这个社会将没有任何前途。民营经济产权保护,不仅关乎民营企业主的信心,也关乎社会中流砥柱——约2亿中产阶级对未来的信心。

我们期待社会的言论环境进一步风清气正,让有识之士可以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我们要容许善意的批评,以及理性地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一个社会只有多元的意见才能保证可以随时纠正方向偏差,不至于犯致命的战略性失误。对于那些唱衰、诋毁中国的言论,我们可以通过有理有据的辩论来回击,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大众在大是大非面前是不糊涂的,偏见、抹黑终究不会有市场。

最近笔者及几位好友去拜访一位经济改革的深度参与者,他总结道:“改革分为四个层面:第一是思想,第二是制度,第三是政策,第四才是技术”。所以,思想上的张弛,具有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根本性意义,一百个好政策,不如思想上的大解放。

我们期待中国的国际处境有所改善。2024年中日关系出现了较大改善,中韩关系改善也未来可期,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在逐步企稳,我们还期待中美关系能有所缓和。这是因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能够影响甚至决定所有西方国家及其依附者的对华态度;中美关系涉及到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贸易、融资能否正常进行,是影响产业界、知识界信心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对美国既要有原则,有斗争,也要寻求新的机会,开启新局面。

我们期待青年人的就业机会和和工作环境能有看得见的改观。这些年来,青年人受到社会越来越不好的对待,他们求职难度远远大于十年前(北京大学岳昌君教授团队的调研表明,2023年没有考研深造的大学生,毕业离校时就业率仅有48%),他们上升的机会越来越狭窄,他们开始用躺平或戏谑的方式与世界消极对抗。我们的95后、00后是中国有史以来受教育程度最好的一代,他们具备宽广的视野和独立的思维,这部分人力资源财富不应该被埋没掉,如果他们没有出路,我们未来二十年的时代机遇也会丧失掉。

我们期待民众,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福利能够有所增加。目前,1.72亿老龄农民和农民工享受的养老金支出,不到城镇职工的7%(4613亿V.S.63757亿),人均仅215元每月,不及体制内人员的三十分之一。他们不得不“老而不休”,现在还有数千万老龄农民在务农,城里还有8000万50岁以上的农民工。我们期待政府尽快提高他们的养老补助,哪怕翻一倍,也只不过是让全国财政支出增加1.8%,这并非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并且这些支出会最终会以消费创造的税收的形式,回馈给政府。

我们期待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能够触底反弹,有所增长。我国居民财产性收益率本来就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21年仅为美国的六分之一),由于楼市、股市低迷,自从2021年底以来,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更是处于萎缩状态。这期间全国房价平均下跌20%—30%左右,A股投资者平均账户损失超过9万。期待新的一年,楼市和股市都有所好转,居民的荷包鼓起来,如果居民财产性收入持续萎缩,不仅会将之前的努力化为乌有,还将根本恶化居民的消费能力,拖累经济复苏。

任何时来运转,上天不会无缘无故赏赐给我们,需要社会上下的齐心协力去争取。为了达成以上的期待,我们希望:

每个人都应该坚守底线,我们不应该说谎话,不做违背基本常识和道德底线的事情。尤其是掌握权力的人,以及能够影响社会、起到示范作用的公众人物,应该恪守这个底线。我们如果任意践踏底线,尽管短期内可能会获利,但是自己或家人最终也难免不是受害者。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同胞充满爱,不要用两极化、非黑即白的思想攻击与自己持有不同见解的人,甚至主张要永远消灭他们。我们的社会只有在沟通、包容中前进,撕裂、暴力只能毁掉社会的安定。

我们应该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世界和时代留给一个国家的发展窗口期往往是很短暂的,这个机会可能稍纵即逝。我们过去四十多年抓住了这个机遇,根本改变了社会发展程度,当下人工智能开启的新的产业革命已经开启,如果我们不牢牢抓住剩下不多的机遇,我们有可能像日本、俄罗斯那样被逐渐边缘化,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将功亏一篑。

我们应该保持对本国命运的信心。一个社会如果充满骄傲自大的情绪,定将迷失方向,如果充满悲观、自怨自艾、妄自菲薄,同样会迷失方向。机遇总是留给乐观的人的,你只有相信自己能行,才能为自己创造机遇。我们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积累,我们有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基础,有充满活力的研发体系,有最大的国内市场,有最强的外贸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冷静,保持斗志,我们可以不做历史的失败者,我们有机会延续奇迹。

新年即将到来,是为记。衷心期待大家有一个扬眉吐气、心情舒畅、重新燃起梦想的2025。

【CDT月度视频】十二月之声(2024)——“你们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能挺几天呀”

31 December 2024 at 18:29

谨以此片向《四月之声》致敬。本项目将持续更新,直到《四月之声》及同类影片在中国解禁。

2024年12月,中国数字时代搜集整理了过去一个月(2024.12.1—2024.12.29)期间反映国内热点事件的网络视频,以时间为序进行混剪制作了本月月度视频——《十二月之声(2024)》。

在内容上,该片揭示了当局的言论审查、权利打压,也记录了民间疾苦、民众呐喊与抗争;在形式上,该片模仿了2022年4月22日发布、随即风行全网并遭到审查的抗议上海封城的短片《四月之声》。

我们谨以此片向这部匿名作品致敬。本项目也将持续更新,直到《四月之声》及同类影片在中国解禁。

同时,在中国数字空间更新有该作品的彩色版本。相关链接:https://youtu.be/GqYJnCGynPI

致谢:感谢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YesterdayBigcat 对中国相关事件素材的收集与分享。


  • 2024.11.30 上海大学生与滴滴司机就社会问题激烈争论
  • 2024.12.1 江西一所学校的公开课上,学生们回头鼓掌欢迎领导
  • 2024.12.1 吴柳芳直播中坦言做网络主播是基于现实原因
  • 2024.12.1 网友发现华为、OPPO手机无法消除中国国旗
  • 2024.12.2 江苏老奶奶在路边翻垃圾桶,好心女子提供帮助
  • 2024.12.3 大陆学生访团遭遇台大学生举牌抗议
  • 2024.12.4 《00后被背刺的一天》
  • 2024.12.4 陕西交警以北斗数据为处罚依据,无视具体情况
  • 2024.12.4 沈阳市民在银行大额取款被拒绝,理由“涉国家机密”
  • 2024.12.5 广西女孩被霸凌反被妈妈指责“为什么就你被人打”
  • 2024.12.5 成都一家“俄罗斯国家馆”的产品大都是中国制造
  • 2024.12.5 一位博主强烈建议不要在俄罗斯进行实业投资
  • 2024.12.5 广东一企业家称外资接近“绝缘状态”、“好进不好出”
  • 2024.12.5 河北廊坊一男子称找工作时因年龄太大屡被拒绝
  • 2024.12.6 网友刚买一年的长城炮皮卡车尾气检测无法通过
  • 2024.12.7 河南周口一男子大衣被偷,接警员得知大衣价格后挂电话
  • 2024.12.7 安徽一拾荒老人在镜头前唱《映山红》
  • 2024.12.8 小鹏汽车CEO称公司开启每周6天每天20小时的双班生产
  • 2024.12.8 河南女子从小被送养,首次见到亲生父母时哭诉悲惨遭遇
  • 2024.12.8 河南驻马店一男子没有衣服穿,用塑料袋裹满全身御寒(同期,央视节目关注中国多地出现的“毛衣缠树”现象)
  • 2024.12.8 在阿萨德政权倒台的视频下方,上千网友集体许愿“接好运”
  • 2024.12.9 吉林四平实验中学门口放置石墩,一男子发表评论
  • 2024.12.9 广州市民难以忍受长时间安检排队而集体冲卡
  • 2024.12.9 山西女硕士走失15年被寻回,警方通报“被收留”
  • 2024.12.10 成都地铁三河场站一名女子被人持剪刀捅伤
  • 2024.12.10 沈阳一手机商透露Mate 70系列销量惨淡遭华为报复
  • 2024.12.10 河北女子揭露餐饮加盟骗局:品牌方制造火爆假象
  • 2024.12.11 深圳南山区湾悦府发生煤气爆炸,一女子被困后坠楼
  • 2024.12.11 山东临沂一老师问幼儿园孩子们“长大了想干什么?”
  • 2024.12.12 广东南华寺3名尼姑不满被指假僧人怒骂中共
  • 2024.12.13 网友发现珠海市许多地方安装了防撞石墩
  • 2024.12.12 湖北省武汉黄冈交界处,工人正在拆除核酸采样点
  • 2024.12.13 武汉一中年大叔欲跳桥自杀被市民和警察拦阻
  • 2024.12.13 极越汽车突然宣布解散,多地员工发起维权行动
  • 2024.12.13 抖音博主以“我养了一群猪”比喻中共控制百姓
  • 2024.12.14 广东一便利店老板无奈感叹大环境很差挣不到钱
  • 2024.12.14 河北新河县居民家中的柴火灶被燃气公司贴上封条
  • 2024.12.14 广东数名交警执法时将一名外卖员强行按倒在地
  • 2024.12.15 成都市温江区政府外,大批民众反对当地修建火葬场
  • 2024.12.15 石家庄冀铁馨苑小区停水两天后,小区业主聚集维权
  • 2024.12.15 上海唐宁书店创始人发视频称因外部压力被迫停业
  • 2024.12.16 成都石室成飞中学学生食堂设“学霸就餐区”和“普通就餐区”
  • 2024.12.16 深圳九围社区因道路建设给居民发放骑车出行的临时证件
  • 2024.12.16 河南一女子用一条狗比喻中国人忙碌、贫穷的一生
  • 2024.12.18 湖南麻阳县一辣椒种植户称当地的宣传报道夸大产量
  • 2024.12.18 人大教授向哈萨克斯坦取经“如何让女大学生服服帖帖、老老实实生孩子?”
  • 2024.12.19 成都一男子在微信群组织圣诞聚会被警察上门提醒“不许搞活动”
  • 2024.12.19 黑龙江亚雪公路交警严查非法运营,一辆汽车顶着交警逃离
  • 2024.12.19 湖北一外卖小哥把孩子放尾箱里去送餐,几位市民在旁守护
  • 2024.12.19 武汉万隆广场倒闭,业主们敲碗敲锅喊口号维权
  • 2024.12.20 成都一外卖小哥被交警绊倒电动车后,瞬间情绪崩溃
  • 2024.12.20 上海一男子惊讶韩国同事周五不加班,“有点接受不了”
  • 2024.12.21 “基本常识”作者项栋梁在广州地铁投放“常识广告”(后被撤下)
  • 2024.12.22 许多打工人为省房租,选择在广州的桥洞下搭帐篷生活
  • 2024.12.23 网友发现广东顺德某宣传栏“优生生育”下方是“计划生育”
  • 2024.12.23 一视频博主建议对失业率数据进行“横向历史对比”
  • 2024.12.24 河南封丘景杰小学教导学生“圣诞节这天给你平安的是志愿军”
  • 2024.12.24 四川一男子身着军装腰系“手榴弹”,大喊 “平安夜是他们的”
  • 2024.12.24 河南一家甜品店的店主称,门外精心搭建的圣诞树被要求拆除
  • 2024.12.25 河南某地圣诞节期间,工人已将商场外的圣诞树拆除
  • 2024.12.26 吉林一女子称社区工作人员多次打电话提醒别忘记缴纳医保
  • 2024.12.26 湖南退伍老兵们穿军装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拍照遭警方阻拦
  • 2024.12.26 一网友夜间在公共场合围观警察执法,被要求不得拍照录像
  • 2024.12.26 西安农民工们集体讨要工资,奉劝年轻保安“不要为了工资丧尽天良”
  • 2024.12.26 上海海银财富暴雷后受害们聚集维权,有人被拖上大巴带走
  • 2024.12.26 比亚迪巴西工厂的中国工人们按手印联署“比亚迪没有现代奴役”声明
  • 2024.12.27 辽宁依兰县女子实名举报自己被强制住院、强行精神病诊断的经历
  • 2024.12.28 B站UP主“星哥街头采访”翻拍热门段子“你是如何理解恐怖主义的?”
  • 2024.12.28 江西南昌一男子挂着习近平画像在户外演讲为李宜雪发声
  • 2024.12.29 成都一外卖员和保安因电动车停放问题发生争执

老爸讲科学| 抵制洋节,请从元旦开始

30 December 2024 at 20:08

file

最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起,鉴于今年圣诞节的气氛又恢复了一些,是否意味着,过去几年那种文化上逐渐倒退、封闭的现象正在好转?

我对此并不乐观,认为那只是部分地区的部分现象。

事实证明,在很多地方以及很多场景,以圣诞节为代表的“洋节”依然是被抵制的对象,比如,本应传递正确三观的教育机构。

不仅一些学校宣布抵制“洋节”。

image

image

甚至连幼儿园小朋友也没有被放过。

image

抵制“洋节”的人或单位不少,但作为给下一代传播知识、树立三观的教育机构,说出“不过外国节日”这样的无知之语,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难道这些学校的管理者们真的以为,来自外国的“洋节”,只有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以及情人节?

image

如果真如他们所说,被抵制的不应该只有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包括元旦、劳动节等节假日,也应一并纳入抵制范围。

CDT 档案卡
标题:抵制洋节,请从元旦开始
作者:吴兴川
发表日期:2024.12.30
来源:微信公众号“老爸讲科学”
主题归类:抵制圣诞节
主题归类:义和团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元旦节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中国‘元旦’的来历。”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1]

请洋节抵制者们从自身做起,拒绝元旦。

妇女节

然后要抵制的,是国际劳动妇女节——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这一斗争得到了美国和世界广大劳动妇女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1977年,第32届联合国大会正式决定把3月8日作为“联合国妇女权益日和国际和平日”。”[2]

对于这样的“洋节”,请抵制者们坚决反对,包括其中的女士。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每年的315打假日,正式名称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虽然不是节日,但同样是舶来品——

“1898年,全世界第一个消费者组织在美国成立

1936年,建立了全美的消费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反映消费者利益和要求的组织在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

1983年,国际消费者协会把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从这个权益日的国际背景甚至是美国背景来看,必须是要抵制的。

母亲节

下一个要抵制的,是母亲节——

“母亲节起源于美国,这个节日的发起人是费城人安娜·贾维斯,这个女子终生未嫁,膝下无儿无女。1906年5月9日,安娜·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的周年忌日,贾维斯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贾维斯谢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3]

对于这个起源于你们最讨厌的美国的节日,请抵制者们——包括有母亲的和已为人母的,坚决反对。

国际劳动节

然后是本文重点,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样是外来节日(此处应敲黑板)——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城市的3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改善劳动条件。这场斗争震撼了整个美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强大力量,迫使资本家接受了工人的要求。美国工人的这次大罢工取得了胜利。”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为了纪念美国工人的这次“五一”大罢工,显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力量,推进各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4]

怎么?又是你们最讨厌的美国人搞出来的节日,既然如此,请各位自觉抵制五一黄金周假期,坚持上班,从自己做起。

儿童节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孩子们的节日,你们是不是也要一起剥夺了?

历法

一星期七天的制度同样是舶来品,最早起源于古巴比伦(Babylon)。而我们现在所享受的双休日,也是来自国际上每周40小时标准工时制,我国从1995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

以及,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公元历法,也是地地道道的西方舶来品。(参见我之前写的《来自西方的闰年和公元历法,算不算文化入侵?》

天朝上国的遗老遗少们,要不连这个也一起抵制了?

最后的话

中国能够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为工业大国,最根本的动力正是来自西方的科学和文化。

然而可悲的是,有些人刚刚吃饱肚子,就忍不住把我大清那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糟粕搬出来了。

虽然最近几年全球化遇到了一些障碍,但整个世界在文化和科技方面的不断融合,仍将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掩耳盗铃也好,闭关自守也罢,不会让这个国家更加强大,只会因自绝于世界潮流而再次落伍。

驱洋人、拆铁路,反映的不是文化自信,恰恰是极大的不自信。

参考资料

[1]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上海法治报 [2] https://www.gov.cn/node\_13949/content\_803947.htm [3] 追溯母亲节百年历史 康乃馨代表儿女心. 中国日报网 [4] 劳动节. 中国政府网

學人Scholar|劳东燕:家长都承受不住社会压力,为什么认为孩子能承受得住?

30 December 2024 at 16:57

file

转自劳东燕教授微博,标题系编者所加。

这几年得抑郁症的学生肉眼可见地增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我家孩子也曾与我说起,班上有同学谈起过自己的自伤行为,手腕上好几道割腕留下的伤疤,那位女生是以看似蛮不在乎的态度说起的,而她父母似乎没发现或没觉得是多大的事。网易近期所发视频中呈现的县中孩子的现状,应该说是有着相当的普遍性。

孩子们感受到的压力与焦虑,往往是父母与老师们传递的,而父母与老师们的压力与焦虑,则主要来自于社会,眼见好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就业竞争日趋惨烈。也因此,单纯出个学业减负的行政命令,几乎不可能产生预期的作用;在社会大环境未得到改善之前,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家长与学校确实有可努力的空间,应该尽可能地扛住大部分的社会压力,不要把压力原封不动甚至变本加厉地传递给孩子。家长作为成年人,如果自己都承受不住社会的压力,为什么反而认为孩子能承受得住?学校在追求自身中考与高考的KPI的同时,是不是也有反思调整的余地?

file

我总觉得,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需要防范的风险清单里,排在第一位的是确保孩子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不要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别人家的孩子只是小概率的例外,而我们自己的孩子有更大的可能就是普通孩子,天赋与智力普通,心理承受能力普通,再怎么逼迫也不见得能在学业上拔尖。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冒损耗孩子健康甚至生命的巨大风险呢?

CDT 档案卡
标题:填入标题
作者:學人Scholar
发表日期:2024.12.30
来源:微信公众号“學人Scholar”
主题归类:劳东燕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很多父母总觉得孩子学业不出色是由于不够努力,不怎么信任孩子,殊不知多数情况下很可能与努力与否无关。就像当父母的自己在职业发展上可能也没取得成功,那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中不够努力吗?

我有两个孩子,个性、禀赋与偏好都截然不同。这让我清楚地意识到,其实人从生下来就不是白板一块,而是装好系统来到这个世界的。

老大从小说话算数,信守承诺,比较好管教。从幼儿园开始就迷宫崎峻的电影,年龄渐长后更是对经典影视乐此不疲。虽然学习成绩一直不怎么出色,比不上我小时候,但影视鉴赏水平明显比我要高。而且,不像同龄的孩子,喜欢动漫或者迷花样美男美少女,最欣赏的国内明星是梁朝伟、周迅与汤唯。这明明是我们这个年龄层喜欢或曾经喜欢的明星嘛。前段时间回来,一副气鼓鼓的样子,说有同学问这个动漫有无看过,那个动漫有无看过,孩子都回答没有。然后,同学说了一句:你不会只看过宫崎骏吧。一下子把孩子气着了,然后打开影视列表,说自己这个看过那个看过什么的。

老二呢,个性固执,经常耍无赖。从幼儿园到现在读小学,最喜欢看的片子是小猪佩奇与朵拉之类的。同时,比较热衷于知识的学习,经常自己主动要求打开学习软件,属于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那种。自尊心也较强,做不好或者别人认为不行时,就发脾气甚至哭天喊地。还有,就是特别着迷画地铁线路图,几乎每天都要画好几张,饶有兴致地标注上站名,很多汉字就是这样认识的。最大的爱好就是坐地铁。去博物馆啊美术馆啊,都兴致廖廖,没待多长时间就嚷着要离开,坐地铁就总嫌时间短。

老大读幼儿园时的理想是当总统,不过很快就以总统老要加班太辛苦为由放弃了。老二现在的理想是当地铁驾驶员,前段时间还说,以后要考个好大学,以便能当上地铁驾驶员。

孩子个性不同,连带着会影响我对孩子的态度与方式。最终形成的模式,其实是双方博弈与相互作用的结果。上次老大还特地问我,为什么自己小时候乱发脾气受到的惩罚是关卫生间,而我对老二从来不用这种手段。我的回答是,如果把老二关进卫生间,就正中其意了,一定会在那里玩水,然后把卫生间搞得天翻地覆。

所以,有时我不免会怀疑育儿心得的普世性,也很少看育儿类的书籍(老大刚出生的头两年比较热衷)。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是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不是单方作用的结果。这样的规律也适用于其他的人际场景,就比如家人之中,如果有成员表现出自己不配用好东西的倾向,或者经常自我牺牲把自己排在最后,其他人往往就会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以后也照此处理,并不觉得有何不妥或是对对方有什么亏欠。政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如此,一方的强势,可能正是另一方习惯于退让而逐渐形成的。很多时候,人性复杂,并不是忍让就能岁月静好。

昨天聊到孩子的话题,看到评论区中有几位提到自己孩子也喜欢坐地铁画地铁线路图,顿时有找到知音的感觉。我其实不怎么能理解,为什么我家老二会喜欢在幽暗没风景的地道里穿行的感觉。

之前在一篇博文中提过,我的体会是,人生原来是一个不断放弃的过程。简单说来,就是不断放弃对自己来说不那么重要的事物,慢慢去寻找与确定内心中真正在意的东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也是如此。

在养育老大的过程中,我先是放弃了对孩子学业成绩的执念,大概是在小学四年级。当然,这中间肯定有过纠结,沮丧、发脾气的经历都有过。因为自己一路算是学业优秀走出来的,接受自己孩子在学业上落后的现实,是需要做一下心理建设的。

在此之前,我放弃了让孩子在小提琴上深造的执念。孩子从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在音乐方面表现出比较好的天赋。学校里常规的知识教好多遍都记不住,曲子倒是听一两遍就能模仿出来,试奏能力比较强,从来没有拉出过锯木头的那种声音。一度我还想着,是不是可以走音乐的道路,所以也逼过孩子练琴。幼儿园时期每天晚上练45分钟左右。后来发现孩子从最初的愿意变成不情愿,抗拒不激烈,但显而易见。

有两个因素让我放弃了让孩子走音乐道路的执念:一是这条路要求的天赋不是一般地高,要求投入的努力也不是一般地多。可以说,任何一个领域,如果像拉小提琴所需要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根本不可能做不好,几乎一定会成功,而音乐的道路走成的希望太渺茫了。二是我读到一些人谈小时候被父母逼着练琴的经历的文章与访谈,好多都是梦魇式的,以致长大后痛恨到连碰都不碰琴。这让我挺震惊的,要知道,为了让孩子练琴,父母投入的精力、时间与金钱都是巨大的。

后来有一次,在德国开学术会议时正好一位德国刑法教授的夫人是音乐系教授,吃饭时与她谈起,说自己的孩子在学小提琴,我的要求比较低,只要每天练半个小时就可以。然后,这位音乐教授对我说,十岁左右的孩子每天练15分钟就可以。自那之后,就更加放松了。在孩子练琴的问题上,我也彻底放弃了执念。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虽然孩子拉琴的技术没什么明显长进,但并不讨厌小提琴,甚至有时还会自己拿出来主动拉一段,自娱自乐。

我后来逐渐想明白,最不能接受的是什么样的结果。环顾周围的孩子养育,我发现有两种风险自己难以承受:一是孩子身体心理健康出问题,甚至自杀什么的;二是价值观扭曲,把仇恨什么的放在第一位。除了这两点,其他什么我都能接受。说也奇怪,我心态彻底放松之后,孩子的学习反而有起色,进入初中后有明显的进步,在班级成绩中上,比较稳定,也开始有内驱力与自信了,不再像小学时那样经常自嘲是学渣。而且,明显可以看出,孩子对文学影视作品的理解比较深刻。英语学习也是这样,阅读能力进步很快,语法方面反而比较弱。

大概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从来没有因成绩考得不好对孩子发过脾气。我发现,当把关注点放在已经获得的东西上,而不是孩子做得不好或者犯错的部分,一切顿时豁然开朗,越看自己的孩子就越满意,觉得发展得挺好(此处原谅母爱滤镜)。孩子的英语辅导老师曾这样评价孩子,说就像花蕾一样,每周绽放一点,不断地给人带来惊喜。我也是有这种感觉。

写了这么多,不是要传授什么育儿心得,因为完全谈不上所谓的成功,就是分享一下个人的感受。之前我说到,人生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台机器。这句话要套用到孩子的养育上,就是把孩子成长的生态环境搞好一点,孩子有压力有困难时一定选择与孩子站在一起,帮其缓解压力解决困难,而不是与学校一起对孩子联合施压。至于孩子以后怎么发展,发展得如何,就顺其自然。孩子成功与否,我并无所求,我的理想与梦想,会自己去实现,不会放在孩子的身上。再说,孩子有什么义务去完成父母未竟的梦想呢?

特正经的张某某|逻辑的作用:2023年谈“美帝虐待大熊猫必是谣言”

30 December 2024 at 19:44

我经常希望那些在我文章后面骂我的人能够在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时候回来向我道歉。——但他们从来没有来过。

我经常在身边的朋友同事批评我“你说话能不能不要这么肯定、这么尖锐凶狠”的时候说:“对于1+1等于几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不能非常肯定地说答案绝对是2?”——因为它真的、确实、只能是2。

逻辑如铁。

2020年方方写武汉的书很快出来,有人质疑她里通外国蓄意递刀“否则怎么刚刚写完不久就出书了”,我分析了可能性,和后来方方自己的解释基本一模一样。“本已打定主意不再谈方方。但现在忍不住要得瑟一下,同时也借此证实一下人心仍存古道、常识依旧存在、逻辑仍是有效。”

《二十天前,我解释了方方今天的解释》

2021年成都四十九中学生坠楼事件的时候,因为“无法忍受人类智商被羞辱的感觉……当他们传播‘争留学名额’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事理逻辑;当他们确定‘救护车晚到’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事实证据;当他们拒绝认为‘家长也可能说谎’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人性弱点;……事实必须符合他们的想法,否则就是黑幕。深陷阴谋论思维方式而不自知,而坚决认为自己在主持正义”,也写过一篇:

《事实与逻辑,再说一下成都49中事》

当2023年刀郎突然重新爆火的时候,人们坚持认为他被打压十多年,现在出来一剑封喉大报仇,我列举无数事实证明这十年刀郎一直在参加综艺节目、国家级晚会及获奖,并在2012、2020、2021都有推出专辑,而中间几年没有专辑是为了完成母亲的意愿去给《金刚经》编曲了。——当然,人们是不看、不听、不管的,因为他们只要那个“大仇得报”的场面。

《那年二舅,今年刀郎,不一样的症状,一样的病》

2023年,当日本核污水排放的时候,我又从逻辑与事实分析了可能性,并预告人们将照吃海鲜不误,包括来自日本的海鲜。又再次要求那些在文后骂我的人今后要记得向我道歉——他们还是没来:

《那个废水,不如不谈科学或立场,直接谈谈逻辑?》

《关于核污水,我们可以有谩骂之外的交流方式》

包括2024年的阿里-姜萍事情,我也被指责嘴犟不认错,而指责者无视我究竟是在谈什么:

《阿里公布调查结果,我对姜萍事件的基本态度没有任何变化》

所以,一切都没有用。两图以蔽之:

img

img

CDT 档案卡
标题:逻辑的作用:2023年谈“美帝虐待大熊猫必是谣言”
作者:西北再望
发表日期:2024.12.30
来源:微信公众号“特正经的张某某”
主题归类:标签名称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二】

这两天,两条相映成趣的新闻出来。

一条是环球、人民日报等开展中美友好故事征文。

另一条是处罚造谣“赴美大熊猫受虐待”等人员或账号。

为什么这时候呼吁中美友好、为什么这个时候才处罚早就大量出现的造谣大熊猫受虐待的账号,肉食者谋之,我不敢多插嘴。

我只是想到我当时(2023年5月)写的一篇文章,及评论中的辱骂。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罗翔与归国大熊猫》,两个内容。一个是罗翔到大学演讲,有人评论“是时候查查罗翔与境外势力的关系了”“大学引狼入室”。一个是“从美归国的大熊猫丫丫被虐待得不成样子”。

看得我那是一个郁闷。把这二者放到一起,是因为它们都呈现出挥之不去的浓烈傻逼气质。

我当时写了一句话:

怎么看罗翔,可能有关基本良知;

怎么看归国大熊猫,可能有关基本智商。

下面把大熊猫部分重发一下。

再次呼吁:我们能不能有点基本逻辑?能不能尽量别让自己进入“傻逼共振”陷阱?

【三】原文

【1】

我们生活中发生着的事,反反复复提醒我们:你无可回避你所处的环境,你我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比如我们说,为了安全,需要呆在屋里,别羡慕外国人到处乱跑,外国人少是有理由的。

后来,啥也没变,药也没吃,我们到处乱跑,各地部门还拼命推动全国人员的流动,去成都看人,去北京逛馆,去淄博吃烧烤,把高铁坐出地铁的味道。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恍如隔世却又毫无违和感。

我老想起在老家过年时杀鸡的场景:

一院子的鸡,捉时群鸡惊散。我捉到一只后,它们三秒恢复平静,高视阔步,步态悠闲,寻虫啄米,欺负小母鸡。我杀鸡宰肉时,它们围过来,啄凝固的血块、抢飞溅出去的肉屑。——它们总是幸福地生活,绝不受困于现实、视野和记忆。

不思考、无力思考、无法思考,是“鸡生幸福”的最高秘笈,恰如祖国的版图形状。

【2】

好几个人和我提到归国大熊猫丫丫的状态。

有疑惑的:美国把丫丫弄成这样,究竟为了啥?

有谴责的:美国太坏了,所以我们不借给它了;今后也再已不借给他们了。

【3】

解决他们的疑惑,这个好办。他已经想到了“究竟为了啥”,只是缺了思维的最后一步:

就算我们不相信美帝的好心、爱护动物的意识和法律(而且他们本来就不相信人性,他们的整个制度就是预设人性是恶的),甚至就算我们不相信美帝公共事务处理能力(也就是“装好人”的能力),但哪怕我们仅仅从利弊角度考虑,如果他们故意折磨丫丫,好处在哪里?

当着全世界人民的面——以国家身份——用“折磨动物”这一挑战人类价值观底线的方式——来打中国的脸?

——他们的收益在哪里?

这思维模式是典型中国式:打狗给主人看。以及进化版:打自家孩子,让别人难堪。

而按美帝思路,大约会是这样的:如果真虐待,本来就习惯无是生非、永远在多管闲事的动物保护组织早就找上门来了。盈利就别想了,先使劲打官司吧。虐猫都会被捕,何况长期、当众虐大熊猫。

某割韭大师的一句把我看笑了:“有网友24小时趴在全球直播的监控前想找出园方怠慢丫丫的证据,更提防美方在丫丫归国前图谋不轨。”

这忒妈什么神经病啊?此句透露的是,这个动物园在二十四小时全球直播大熊猫生活场景!那么,每一帧都是呈堂证供,——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虐待我猫,这是不是天下第一傻?

——何况,要打脸……哪需要用这方式,近年来,我们的脸一直是肿的。

【4】

解决谴责,这个就得动动手,要不他不信。

打开任何搜索引擎,输入“熊猫丫丫”,即可搜索到差不多事情的完整情况:

丫丫回国原因:2000年出生,2003年借给美国,旅居美国协议十年。2013年再次延期10年。即:2023年。

——结论:不是我们看不下去了要接回来,是协议时间到了。

丫丫年龄:现年23岁。大熊猫正常年龄25岁左右,23岁的丫丫几乎算是人类的80岁高龄。

丫丫外观:它的外貌和它的年龄与疾病(包括传说中的遗传病)有关。“自2006年开始出现轻微脱毛现象,到2014年逐渐加重。双方专家会商研究,采取多种方案进行治疗,但未获得预期疗效。”

有无虐待:最好是看看专业判断:“2023年2月,中方赴美大熊猫专家组抵达孟菲斯动物园,现场查看、调研,评估认为丫丫除皮肤病导致的毛发脱落外,食欲良好,粪便性状正常,体重稳定。”中国动物园协会、成都大熊猫繁殖研究基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动物园、上海动物园都表示没有虐待行为。

当然,以上专家观点全不作数!——中国网友一贯凌驾宇宙真理,他们的目测精准度远超国家大熊猫专家组。

丫丫家族:丫丫属近亲繁殖,据现有资料,至少有11个兄弟姐妹。它们大多数几岁死亡,除丫丫外,最长寿的一只是——10岁半。

——多年被虐待、已不成猫样的丫丫,现在——23岁。

据“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教授(已逝)所言,丫丫所属的大熊猫家族,由于存在圈养历史长久、缺乏野外种源补充、近亲繁殖等问题,存在一定的种群质量退化。丫丫的兄弟姐妹都寿命不长,京刚1岁多时因心脏病离世。京惠则从小体质差,在工作人员的精心养护下,也仅存活了10岁半。丫丫能活到现在,已算是奇迹。

当然,胡锦矗教授的话也全不作数!——中国网友一贯凌驾宇宙真理,他们的掐指一算精准度远超中国大熊猫之父。

补充信息:还有网友愤怒谴责国外动物园分开喂养,残忍拆散大熊猫母子,没人性,要求母子团聚。专家耐心解释:一岁半是大熊猫分开的必要选择。看来全球网友都一个德性,虽然我不懂科学,但是我信心十足、爱心爆棚啊。

当然,这些专家的解释也全不作数!——中国网友一贯凌驾宇宙真理,他们的掐指一算精准度远超任何大熊猫专家。

网上那张照片并非近期照片,是病最严重时候的。有网友亲自去验证,拍出的照片并非网传状态。近日回国的状态也不是网传状:难道就这么区区几天,它就神奇复原?

又有对比同龄大熊猫的照片,显示丫丫确实没这么精神洁净——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和不完全归纳法。就算都是同龄大熊猫照片吧,为什么不显示更糟糕状态的照片?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在丫丫的年龄早就死亡了的大熊猫呢?

然后,看我大杀器——外交部发言人:“孟菲斯动物园具有较为完备的大熊猫管理体系和操作规程,大熊猫旅居孟菲斯动物园期间得到了园方良好的照顾,深受美国人民喜爱。”

当我们展开熊猫外交之后,已有很多只大熊猫死于国外,有的几岁,有的十几岁,当然也有二十多岁的。日本死了三只之多,有一只还是在人工取精的时候死亡的,我提醒我的爱国同胞们,是不是可以上纲上线一下?

如果再查查国内大熊猫非正常死亡,比如禄禄仔之类,你还会有新发现。比如上海动物园,近十来年养死了七只大熊猫……

近在眼前的2023年4月19日,大熊猫林惠死于泰国,有图片显示吃的竹子像是干竹杆。——但泰国不重要,想用旅泰大熊猫也吹一场韭菜风的网友失算了:说泰国大熊猫受虐待的账号,没流量。

熊猫和熊猫并不同,林惠因为在泰国,所以,没资格。

——终究还是身在美国的丫丫承担了人类的情仇爱恨。

如果它看得懂人类,心中大概率在怒骂:老子只关心竹子,你把老子当枪使?

【5】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1、“(错误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错乱的白痴形式。”——肖伯纳。如果不信,可以参考二战日本民众。

2、他们只有在安全的时候才是勇敢的,在免费的时候才是慷慨的,在浅薄的时候才是动情的,在愚蠢的时候才是真诚的。——刀尔登

人生一无价值的时候,爱国是最后的遮羞布。

【404文库】猫盟CFCA|雅鲁藏布江的水电站,会消灭西藏最后的老虎吗?

30 December 2024 at 18:47

CDT编者按:原文发布于2020年12月16日。

相关阅读:法广|中国政府核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拉开世界最大水电站序幕


原创:青峰、鹅

天气是一年比一年异常,今年的江南愣是憋到冬至才冷,大降温之后居然又回暖了几天。

蝇虫们立刻以为春天来了,关灯之后,零星几只嗡嘤乱飞吵得人不得安睡——起来打吧,又嫌冷;为它单废一罐蚊香又不值,好不烦人……

同样恼人的还有这么一则传闻:雅鲁藏布江要修水电站了,印度急得跳脚。

图片

这一切的源头来自10月26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实施……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这一部分内容。

于是就有建设集团的高层,在11月底召开的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慷慨发言道:“(建议的内容)这在中央文件中是史无前例的,写得很清楚的一点是‘实施’。对于水电行业来讲,这是一次历史性机遇。”

玩投资的笑了,因为做工程必定有钱赚;搞解读的乐了,因为这样又有了饭后茶余的谈资。

但我并不觉得这事有多令人兴奋。

图片

绿孔雀的悲剧:可再生的水电,永不复生的家园

野生动植物的梦境家园

要开发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具体是指哪里呢?哪里有超过“三个三峡大坝”的水能资源呢?只能是雅鲁藏布江峡谷大拐弯了。

那里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中国最独特,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墨脱

墨脱,于我而言,恰似一个瑰丽的梦境。

图片

墨脱的雨林 ©李成

墨脱有着优异的地理条件。它正好位于中国西南山地和东喜马拉雅山地两块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交界处,同时也是古北界和东洋界的交界处。

这里的大峡谷就像一个漏斗,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汇聚起来,形成了不可思议的降水量;同时两侧的极高山还造就了雨影区,导致同一海拔下南坡北坡有着截然不同的生境。

图片

墨脱冬日的雨林与雪山 ©李成

而要是从海拔2900米的大峡谷入口开始,顺着雅鲁藏布江行进,不到100公里的距离,海拔便可下降到560米,与成都差不多。

图片

山地植被带谱比较示意图 来源见水印

极端的高度差带来的巨大温差,让墨脱拥有了全球多样性最高的植被垂直带谱,整个北半球的生态环境都被浓缩在这一段峡谷之中——

高处的永久冰雪带,有着世界最为活跃的海洋性冰川;接下来的海拔4600米处的高山流石滩是雪兔子等高山特有植物的家园;

然后依次是高山苔原、高山草甸以及十分难得的高山沼泽草甸,这些地方是大型有蹄类动物夏季重要的觅食,也是众多候鸟的歇脚地。

图片

墨脱的高山沼泽湖泊

到了海拔4000米,灌丛和东喜马拉雅特有的高山杜鹃林开始出现。

图片

墨脱美丽的高山杜鹃林

再往下,树木逐渐高大起来,杜鹃冷杉林、箭竹冷杉林悉数登场。

而同样海拔下的北坡,出现的则是云冷杉林,高山松、落叶松组成的明针叶林,杨树桦树组成的寒带落叶阔叶林,甚至是春季桃花盛开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典型地中海气候下高山栎组成的常绿硬叶林——

较为干旱的环境令它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群落。

图片

墨脱多种多样的生态群落

回到南坡,继续下到海拔3000米处,这里是类似高纬度地区的针阔混交林,主要是铁杉冷杉混交林,以及针阔混交林。

图片

针阔混交林

随着阔叶林的出现,温暖湿润的特征从此占据上风,以2500米海拔为界,植被开始逐渐复杂。

首先是东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半常绿阔叶林,继续向下则是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再往下能看见高达两米的草本植物——亚热带高草沼泽,印度犀就曾经分布在这里。

海拔低于1500米后便是雨林的世界,山地雨林、季雨林、半常绿雨林、常绿雨林等。

60多米的巨大树木在这里密集的堆叠,可以看到如火焰一般的火桐,还有芭蕉、波罗蜜等热带植物还有巨大的棕颈犀鸟,它们把巢穴建在最高的细青皮上。

图片

最美丽的大型犀鸟——棕颈犀鸟,像翼龙一样在藏东南山地雨林冠层间滑翔,这种壮观的大型鸟类极度缺乏关注和调查,对它们种群数量和行为所知甚少。

从极圈到热带,从冻原到雨林,在墨脱,这样的景观你只需几小时足以一网打尽

这里还发现了本世纪最新的大型灵长类动物——白颊猕猴,以及一整个全新的棱鼻树蛙属

羚牛、中华鬣羚、、贡山麂、黑熊、小熊猫、大灵猫、豺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这里也是中国猫科动物最集中的地区,雪豹、兔狲、猞猁、金钱豹、豹猫、金猫、云猫、云豹,应有尽有。

甚至是中国仅存的孟加拉虎

图片

金猫、云豹、豹猫、斑林狸 猫盟摄于墨脱

图片

猫盟在墨脱拍到的云猫

图片

去年1月,中科院昆明动物所首次在墨脱拍摄到孟加拉虎

图片

丹巴河谷2017年拍摄到的孟加拉虎

还有可与约塞米蒂媲美的彩虹瀑布,阿拉斯加一样湿润辽阔的苔原,夜幕下点亮森林的零星萤火……

图片
图片

所有的这一切,都依赖于雅鲁藏布江地区高山深谷造成的独特气候条件,如此密集的自然带,每一种的分布都极为狭小,也极为脆弱。

如果雅鲁藏布江的流速、水温等水文条件因为人类干扰发生剧烈变动,势必会打破这里的平衡,给这些动植物带来灭顶之灾。

曾经的美好,转瞬即成泡影。

图片

隐秘的墨脱,萤火虫之光

水电站,有建设的必要吗?

水电破坏生态,这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年初的绿孔雀一案,大家可能已经有所耳闻。

且不说库区大量森林被淹没,单是为大型器械开辟道路的过程,就会导致大量珍贵的树木被砍伐,在山体上修路必然导致大面积的山体滑塌,这又进一步破坏了地表的植被

而且有个上不了台面的“惯例”:在中国凡是修路,施工期间周围的“野味”一定会绝迹,需要好长时间才能恢复,甚至有些地区永远无法恢复

比如卡拉麦里周边工业区开发的时候,施工队伍掏走了附近所有猛禽的雏鸟,单纯是为了好玩。

图片

另外,雅鲁藏布江地区也是众所周知的地壳运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地震频繁,地表极为脆弱,轻度的震动都会导致比别处严重得多的地质灾害。

即便技术上可以解决水电机组本身的安全性问题,那么周边区域环境中的动物和植被的生存,也很难有稳定的保障

图片

雅鲁藏布江 图源网络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需要这么多电吗?

其实,由于水电的过度开发,中国占据头两位的水电大省——四川和云南,早就出现了严重的弃水弃电现象。

仅2017年,云南水电的弃水电量就约等于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62.5%,达到550亿度,而这些西部的省份,开发水电本来就是为了“西电东送”。

好不容易发的电,别的地方却偏不用——可以说目前全国范围都存在水电的产能过剩的情况。

而云南和四川就紧挨着西藏,从施工难度和经济成本来看,不去利用近在咫尺的富余电量,还要再建一个水电站,这合理吗

图片

实际上国家能源局也曾在2019年出台了《促进小水电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提出:

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珍稀特有鱼类集中产卵场以及其它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不开发小水电;

在国家主体功能区、生态功能区中规定的禁止开发区,禁止开发小水电;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限制开发小水电。

环保部也在2012年发出过通知,明确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原则上禁止开发水电资源;

水电开发要统筹考虑干支流、上下游的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问题,统筹考虑单个电站的环境影响和流域水电开发的累积影响。

这些文件恰恰说明,国家已经认识到对水电“清洁能源”的认识是需要更新的。

图片

世界水坝委员会2000年推出的科学报告上明确说到,即使从温室气体的排放看,相对于自然河流的本底排放,水电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总数增加的,更不要提它对生态带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政策上来讲,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全部处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不能开发水电工程的

那么引起争论的所谓“历史性机遇”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利益、利益,还是利益。

图片

罗梭江是澜沧江的一级支流。在澜沧江的梯级电站相继建成后,罗梭江成为了湄公河热带淡水鱼在中国唯一的洄游通道。但是回龙山水电站的修建不但阻断了洄游通道,还毁灭了淹没区大片的原始热带雨林植被。图中大片的热带雨林植被正在因为“清库”而被砍伐。

“两山”理论他们置若罔闻,国家的法律他们公然蔑视,为了利益他们可以放弃一切高尚的品德,时而指鹿为马,时而死缠烂打,不择手段地去达成他们真实的目的。

也难怪《建议》明明包含了15大类60小类,全篇20082字,这些人却只是抓住那短短11个字大做文章。

至于占了整整一个大类篇幅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生态红线的内容,没有人关心。

利益面前,赤裸的人类全不在乎尊重与怜悯。

图片

澜沧江支流罗梭江回龙山水电站淹没区正在被“清库”毁灭的刺葵群落。©顾伯健

生态保护,让我们更自信、强大

……所罗门说:"你们先别争,让我看看孩子。"

所罗门端详卫兵抱过来的孩子,但怎么也分不清那孩子更象哪一个女人。他突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吩咐卫兵:"拿刀来。"

有一个卫兵拿着刀站出来。

"将活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这个女人,一半给那个女人。"

那拿刀的卫士举刀就要劈。其中一个女人"卟嗵,,一声跪下,伏在孩子身上,哀求说:"别杀他,别杀他。只要留下孩子的命,我就不争了。"

另一个女人却说:"好哇,好哇!我要不成,你也甭想要。劈了算了。"

所罗门看到两个女人完全不同的表现,指着要求保留孩子性命的女人说:"这活孩子杀不得,她就是他的母亲。只有真正爱惜孩子的才配作孩子的妈妈。"

最后再回到“建水电制衡印度”的这个说法上来,要知道这只是一份《建议》,连外交部官方答疑都只强调了“尚处于前期规划和论证阶段,没有必要过分解读”。

还没有形成决议,就整这么多幺蛾子看起来实在有些滑稽。

当一个本来与环境有关的问题涉及地缘政治,许多人就会变得激进、愤慨。在雅鲁藏布江下游,一条莫须有的麦克马洪线,让我们的藏南变成了伪阿邦。

图片

我国藏南地区

因此一直有一种声音:与其给印度占便宜,不如我们来把那里彻底开发,造成既成事实。

这种声音背后的逻辑,是说雅鲁藏布江经印度(即印度境内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入大海,我们在上游修水电站就等于控制了人家的水源命脉。想蓄就蓄,想放就放,能奈我何。

问题是,雅鲁藏布江中国实际控制区的水量不足全流域的1/3,人家那巨大的雨水补给根本不在乎你上游那点水。

图片

雅鲁藏布江巨大的水量 ©Pic1653-Dreamstime.com

退一万步说,即使我们把国土视作一种资产,那么我们是会选择好好经营让它升值,还是尽量榨干它最后一丝价值呢?你会拆了自家房子换钱,然后穿着LV睡大街吗?

有句古话叫:“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虽然是讲述亲子间的血浓于水,但对于其他的亲密关系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守护这条国境线,是因为我们爱这片土地,我们希望它的未来可以更光明、更顺利,走得更长远。

图片

希望雅鲁藏布江和它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好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剥削和牺牲环境?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国家公园就不值得骄傲吗?

何况保护生态,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这样不仅不会损失我国的利益,反而会让我们更加强大和自信。

那里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翡翠,我们理应视如珍宝,须知只有真正的爱惜才能够真正的拥有

动物不是人类,它们跟不上人类的速度,家园被摧毁了它们不会搬迁或适应,它们只会静悄悄的灭绝。

到时候,我们只能接受永远失去这一切的现实,白鱀豚、白鲟、斑鳖、华南虎等等,就是鲜明的例子。

图片

2019年,苏州动物园仅存的雄性斑鳖。©齐硕

如果从拉萨去林芝,就会路过派镇,在那里不仅能俯瞰大峡谷,还能看到南迦巴瓦。

不管它脚下的世事如何变迁,山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人类选择毁灭还是救赎它都不在乎,文明从诞生到毁灭只不过是地质年代中短短一瞬间,等人类消失之后,南迦巴瓦依旧美丽,脚下的峡谷依旧会生机盎然。

图片

墨脱境内海拔两千以上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宛如翡翠一般完好 ©李成

我不禁又想起了初见南迦巴瓦的时刻,当时辗转来到索松村已是傍晚,下车后,我大口地呼吸着潮湿又富含氧气的空气。

面前的群山被层层叠叠的云包裹着,只能从转瞬即逝的缝隙中匆匆瞥见一角。

四周的光线愈加黯淡,很快太阳就完全沉入了大地,周遭的一切事物都变成了只有轮廓的影子。

图片

雅鲁藏布江沿岸的雪山 ©Jixin Yu-Dreamstime.com

在这暗影的国度里,无尽的山脉与幽深的峡谷,一起构建出一个宏大、晦暗的空间,仿佛置身于巨人建造的庞大城市的遗迹之中,山脉是残破的城墙,森林是城墙上长出的青苔,烽火台没入云层,不见踪影。

突然,云层被掀开了一个豁口,露出了幽溟般的苍穹,在那穹顶之上,巨大的南迦巴瓦如同凝固的火焰,灼烧着四周铅块般的流云。

图片

仿佛黑暗之中,古老的神祈遵照着亘古的誓约,点燃了香巴拉的灯火,在这神圣的光辉之下,我逐渐理解了和信仰起源有关的一切。

可那毕竟是最后一缕阳光了,几乎就在转瞬间,天就完全黑了下来,光线的骤变让人产生了失明的错觉,也让忧伤充满心间,雅鲁藏布江在谷底奔流,“轰隆轰隆”,世界已全然不见。

随着眼睛逐渐完成了暗适应,我看见所有的云都已悄然消散,在干净的、连星星都没有的夜空里,群山在发光。

那是山上的积雪放射出的灰蓝色的光,它们来自遥远的印度洋,这屏障一般横列的十三太保峰成为了它们漫长旅途的终点。

积雪覆盖在蜿蜒起伏的峰线上,仿佛浩瀚的大洋上涌来的海浪——高达七千米的巨浪,被永恒地冻结在这里。

山就这样寂静而又肃穆的矗立着,脚下的无数条冰川冲入漆黑的山谷,化作永不间断的潮汐,置身其中,仿佛人就是沧海中的一颗沙砾。

图片

墨脱的一群点斑林鸽 ©李成

风在这恢宏的峡谷间呜呜地穿行,拂动森林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是苏格兰风笛发出的美妙乐曲,将所有的过往、名利,顷刻间全部吹散。

模糊的记忆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被一些相似的感官刺激激活。

若干年后的一个冬天,社畜结束了一整天的工作走出办公楼,一阵潮湿的冷风吹过面颊,我想到了正在等着我回家的妻子和女儿,以及远方沉默的南迦巴瓦,感觉到平静和幸福。

哦对了,那几只苍蝇,冷锋过境后的第二天我在地上捡到了它们冻僵的尸体。

图片

阳光照耀的南迦巴瓦日照金山©李成

基本常识|珠海撞人案动机公布,会震慑犯罪而不是引发效仿

28 December 2024 at 20:07

file

2024年11月11日晚,珠海市香洲区体育中心,一名丧心病狂的凶徒驾车冲撞正在健身的人群,造成35人死亡,43人受伤的惨剧。

凶案发生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公安部门迅速抓捕,凶徒当天就已落网。与此同时,关于凶徒身份和作案动机的各种传言在私下流传,然而媒体噤声,网络失语,所有关于此案的传言都无法得到证实,或证伪。

有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

公开凶徒的身份和作案动机,允许媒体采访报道凶徒的过往经历,会导致类似情况的人模仿作案。所以,应该严格管控信息,严格约束媒体,不能让案件的细节传播开来,这样才是保护公众安全负责任的态度。

这种担忧当然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谁也不可能打包票说一定不会有人模仿作案。但“把真相藏起来”的做法存在一个核心的问题:

完整的真相能一直藏着不公布吗?

CDT 档案卡
标题:珠海撞人案动机公布,会震慑犯罪而不是引发效仿
作者:项栋梁
发表日期:2024.12.28
来源:微信公众号“基本常识”
主题归类:珠海体育中心撞人事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12月27日,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樊维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并于当日宣判,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樊维秋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樊维秋因婚姻破裂、生活失意,且不满离婚财产分割结果,遂决意通过驾车冲撞人群方式发泄私愤。

凶案发生两个月后,罪犯姓名公布了,作案动机也公布了。这时候,我们要担心有人模仿作案吗?能批评珠海法院公开信息是不负责任吗?

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恰恰相反,作为司法机关,法院公开审理,公开判决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是对潜在犯罪分子最大的威慑,更是对社会安全和公众安全感最好的保护。

法院认为,被告人樊维秋的犯罪动机极其卑劣,犯罪性质极其恶劣,犯罪手段特别残忍,犯罪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极大,应当依法严惩,遂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在一个法治国家,对犯罪行为最大的威慑并不是从重从快,更不是一律死刑,而是对犯罪行为公开和公正的审判:

一方面,只要犯罪,一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不会因为你有什么冤屈的理由而法外开恩,也不会因某位领导的意见而从重处理,这样才能打消潜在犯罪分子“做一桩惊天大案来申冤”的邪恶念头。

一旦掺杂进人为的因素,反而会让犯罪分子存有侥幸脱罪的想法。

另一方面,将犯罪分子卑劣的作案动机和泯灭人性的作案手法公开出来,必然会受到公众的谴责、愤慨和鄙夷,从而根本上断绝潜在犯罪分子“做件大事来当英雄”的愚蠢念头。

一旦隐藏事实真相,反而可能让流言肆意传播把犯罪分子塑造成“悲情英雄”。

珠海公检法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完成了这样一件重大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可能创造了近年来同类案件的最快纪录。是好是坏,我持保留意见。

对于珠海法院(在上级授意之下)公开罪犯姓名和作案动机的做法,我要旗帜鲜明地表示赞赏。

同时我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允许和支持媒体对案件细节与背景做更加深入的调查报道,帮助整个社会从伤痛中汲取教训,在争议后逐步达成共识。

王五四|巴西友邦惊诧论

28 December 2024 at 19:59

file

前几天官方通报,“食品安全、药品合格率均超 99%,我国质量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我都惊诧了,这么高的合格率,明年可怎么再上新台阶,抓紧找个台阶下来吧,再上就 100% 了,高处不胜寒。抛开今年暴露出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不谈,我认为我们的食品应该是百分百的安全,就像抛开配料表不谈,我们的食品应该是百分百纯洁的,就像抛开《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 《阿巴哈依图界约》、《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东界约记》、《中俄密约》、《旅大租地条约》、《东省铁路公司合同》、《东省南支路合同》、《朴次茅斯和约》、《满洲里界约》等等不谈,中俄友谊万古长青。人世间最好的放生,就是放过自己, 人世间最好的放下,就是抛开事实不谈,只要抛开事实不谈,何止食品药品百分百安全,你的人生也百分百安全。

举国上下,我们早就学会了抛开事实不谈,抛开华春莹副部级的事实不谈,她说的“我是十四亿分之一,当今生活在中国特别的幸福、安全、自豪和骄傲”百分百没问题,可那些西方国家,就是学不会这一点,他们像极了许三多, 不抛弃不放弃,既不肯抛开事实不谈,又不愿放弃原则再谈,经常弄得我们很被动。这次让我们被动的是巴西,这两天网上爆出大量关于 “巴西劳工部解救了 163名比亚迪工地被奴役的中国劳工”的新闻。解救这个词,我们习惯于跟失足妇女结合起来,积极向上的词,巴西相关部门却跟劳工结合起来,还加了个被奴役,这就事关重大了。自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以后,奴役这个词都是用在水深火热的西方人民身上的,我们是要去解放他们的,巴西这么一搞,弄得我们有点措手不及。

我看了下惊诧的巴西友邦所描述的“奴役”景象:证件被扣押、工资分几次发、每天工作十个小时、有时一周也不休息、住的地方太拥挤甚至能闻到厕所的味道、三十一个人共用一个厕所且不提供厕纸、无床垫无柜子等,确实令我震惊了,我相信这一消息传回国内,也一定是举国震惊,这TMD比我们国内很多工地的条件都好,如果巴西那边都算奴役,你让我们的工友怎么想,抛开事实不谈,你们这是在辱华。你们跟电影《一九四二》里的日本人有什么区别:日本人真是太恶毒了,他们居然给灾民发粮食。

CDT 档案卡
标题:巴西友邦惊诧论
作者:王五四
发表日期:2024.12.28
来源:网络
主题归类:巴西劳工部批评比亚迪奴役员工事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巴西劳工部提出的一些问题其实不仅仅刺激了工地的工友们,也刺激了国内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的人,比如说他们提出的,“宿舍与厕所、淋浴间与厨房之间的距离过近,也不符合当地法规规定的卫生安全距离”,别说距离过近,我们这的群租房房间有时候是四合一的,他们还说,“厨房的卫生条件同样令人堪忧。由于橱柜的严重不足,食物只能被随意堆放在淋浴间旁,装有食物的平底锅被随意丢弃在地板上或床边,没有任何遮盖,直接暴露在污垢之中, 准备作为劳工们第二天的口粮。”这不就是国内的白领阶层很多时候叫的外卖的卫生现状吗?作为工地工人,其实我们可以接受。还有一点是饮水,“劳工们的饮水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他们不得不直接从水龙头中取水饮用,未经任何处理,有些劳工甚至将自来水装入瓶中带到工地上。更有甚者,一些劳工在建筑污水中洗脚,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如果巴西劳工部或者西方敌对势力知道这就是很多工地的常态,他们会怎么想?说真的,我真觉得巴西劳工部是在故意向西方势力透露我们的一些机密。

如果是西方发达国家搞这一套,我们不会奇怪,也早就习惯了,他们经常用他们的人权和民主说事,他们吃上了饱饭,打掉了我们手里刚过期的汉堡,说这不卫生,不健康,却抛开我们饿了三天三夜的事实不谈,不过,这好像是我们的内政,他们不得干涉。没想到巴西这样一个困难国家也学会了这个富贵病。穷的确会让人卑微,穷可以让人卑微到什么程度呢?依稀记得当年为了获得中国的低息贷款,巴西总统访华的时候说,经常看中国足球比赛。这才刚吃饱饭没几年,就忘本了,就敢说解救中国劳工了。

巴西劳工部的举动,像极了初次到夜总会就劝人从良的你,苦大仇深且一厢情愿的认为这都是生活所迫这都是逼良为娼,其实大家开心着呢,有盼头的很,不仅收入比国内高,而且被拖欠工资的概率还远远低于国内的人,况且所谓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生活水平,甚至比国内的还好。所以那些被解救的工人联合发表声明:“我们是金匠公司的中国籍员工,……报道相关内容描述与事实严重不符,还给我们扣上了“奴隶”的帽子,让我们感觉人格受到了侮辱,人权受到了侵犯。当金匠巴西分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由于劳工部门的调查,劳工部要强制金匠公司与我们解除合同,还要将我们遣返回中国,说我们被遣返的原因是因为金匠公司“奴役”我们,这让我们万分震惊、无法理解,严重屈辱了我们的尊严!”声明中虽然多次提到了人格、侮辱、尊严、屈辱、人权等等, 其实想说的就一句话:我们不是卖淫嫖娼,我们是自由恋爱。有一说一,看到那几张打印出来按满手印的尊严声明,的确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奴役气息。

我明白,友邦人士对于活着或者说活下去这件事,是无法有跟我们一样痛苦的经历和深刻的体会的,他们愿意付出的牺牲的,自然就跟我们不同,虽然我们的先辈们也曾高呼“不自由, 毋宁死”,可到了如今,我们早无血性,一群没有血性的人,还谈什么尊严人格,要什么尊重和人权,只有活着,活下去。在谢晋导演的电影《芙蓉镇》里,秦书田被判刑十年,胡玉音被判刑三年,因怀孕监外执行,分离时,秦书田告诉她:“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与之相反的是,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在《失明症漫记》里写道,“如果我们不能完全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那么至少应当尽一切努力不要像动物一样生活。”都是活下去,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态度。谢晋的父亲在文革中因为不堪压力,老先生留下一张写着“我先走了,你们好好活着”的小纸条撒手人寰。在电视剧《三大队》里,中风的七叔拼尽全力在纸上写下“好好生活”四个字,交给刚出狱的程兵…,写在纸上的,都是祝福的话,都是祝愿,而现实就是两个字,活着。

因为这件事事关比亚迪,所以它们的品牌及公关总经理李云飞回应说,“在抹黑中国品牌,抹黑中国,以及企图破坏中巴友谊的事情上,见识了境外势力如何恶意关联、蓄意抹黑,国内部分自媒体如何里应外合,相信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眼睛本来是雪亮的,这些年被用的太多了,不管说的是不是人话,干的是不是人事,动不动就让群众用雪亮的眼睛看,早就看近视了,群众不看了。这些年,国产品牌基本都得了迫害妄想症,动不动就是境外势力抹黑你,你自己也不想想,本身跟人家有那么大的差距,你见过行业的头部没事去抹黑尾部的吗?承认差距,努力奋进,才是正道,别动不动就让子虚乌有的境外势力替自己的愚蠢和无能背锅。

友邦人士不了解我们的国情,所以经常惊诧于我们,而我们也无暇了解他们,所以也经常惊诧于友邦。就像以前中国的外贸公司,跟外国人合作,外商会要求改善中国人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否则不给订单,以及跟中国政府签订一些协议时要求改善学校、监狱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等,在我们看来,很难理解,这不是有病吗?关你们什么事,可是友邦们就是这么喜欢干涉他国内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想友邦们一直会惊诧,我们也会惊诧,但大家惊诧的点不一样,我们惊诧于,屎居然有这么多种吃法,他们惊诧于,屎居然能吃。这不是打比方,这是历史,发生过的历史,也可能是即将发生的未来,这是历史和未来的相互凝视,这是文明和野蛮的互相惊诧。

常识流通处|是谁将长津湖战役的结束日篡改为12月24日?

28 December 2024 at 19:19

file

12月17日,俄罗斯武装力量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三防部队)司令基里洛夫中将在莫斯科遭遇爆炸身亡。

随后,百度网站马上对基里洛夫的介绍页变成黑白色,它要沉痛悼念。

几个月前,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遇刺身亡的时候, 百度竟然也迅速地将关于哈尼亚的词条进行了黑白处理,这种罕见的情感表达,无疑让这则新闻的呈现方式变得与众不同。

本来用黑白表示悲伤,用来衬托生者对亡者的怀念,所以默哀日、灾难日,纪念日,哀悼日等网站都会变成黑白色。

百度,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它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来应该技术中立,现在看来,百度的悲伤与哀悼跑得有点远。

既然三观不正,就必然会有作恶的时候。莆田系在百度疯狂割韭菜的日子过去没有几天。现在又有新的恶行。

CDT 档案卡
标题:是谁将长津湖战役的结束日篡改为12月24日?
作者:1细雨中的呼喊
发表日期:2024.12.28
来源:微信公众号“常识流通处”
主题归类:长津湖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比如:篡改历史。

有网友偶然发现百度居然篡改了长津湖战役结束的日子。

image

上网一搜,果然如此。

image

近来年每当圣诞节临近,中国互联网上总会掀起一场关于“过不过圣诞节”的争论。最近两年,可能是《长津湖》电影的影响,一种新的声音又加入了这场争吵:将圣诞节与“纪念长津湖战役”绑定, 他们的理由可能是,平安夜是12月24日,长津湖战役胜利日也是12月24日,中国人的平安是“因为”长津湖战役而来,所以中国人不应该过平安夜、圣诞节,而更应该在12月24日这一天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长津湖战役、纪念志愿军烈士云云……

这些争论的背后,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篡改:2019年后,百度百科等网络平台悄然将长津湖战役的结束时间,从1950年12月13日改为1950年12月24日。 

一段历史的关键节点,他们竟然就这么云淡风轻地改动了。

于是这几年一到圣诞节前夕,“12月24日不是平安夜,而是长津湖战役胜利的日子,勿忘先烈!” 这类缺乏逻辑关系的话就开始全网到处飞,盲从者众多,令人无语。

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从1950年11月27日开始,到12月13日结束,持续了两周左右。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志愿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数万人因战斗、饥寒甚至冻死而牺牲。

然而,近年来,百度等网站突然将这场战役的结束时间改为12月24日,即圣诞节的前夜。媒体也人云亦云。如此修改,不仅与事实不符,无端加剧“意识形态的对立”,而且也是对英勇牺牲的志愿军战士的不敬。

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投入了第9兵团的近15万人。由于装备落后、后勤困难和极端严寒的天气,导致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根据公开数据,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的减员约为 5.2万人,包括阵亡、负伤、失踪和非战斗减员。

image

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联合国军约3万多人,他们在这场战役中也遭受重大损失。根据美国官方记录,联合国军在长津湖战役中的总减员约为 1.5万人。

尽管历史早已明确长津湖战役的时间为1950年11月27日—12月13日。

美国媒体曾对前美军陆战1师的一位指挥官进行过采访,在采访过程中,这位前指挥官提到长津湖战役时说:“志愿军150000人在640公里的战场上,发动了一场**持续两周**的大屠杀”。这段话可以从侧面证实战役时长。

有人将长津湖战役的结束时间篡改为1950年12月24日,无非就是要抵制圣诞节。

12月24日是圣诞节前的平安夜,平安夜在西方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战役结束时间与圣诞节联系,大概是试图制造一种“文化对抗”的象征意义,以进一步强化民族主义情绪,并推动和呼应近年来网络上掀起的“抵制圣诞节”浪潮。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但实际上篡改历史节点不仅无助于真正的历史教育,反而容易模糊真实的历史记忆。

长津湖战役的结束时间,有着明确的史料依据。试图通过篡改时间节点来制造所谓的“文化意象”,既无法增强战役的历史地位,也会削弱公众对宣传内容的信任。尊重历史真相,是对所有参与者、尤其是付出生命代价的志愿军最基本的敬意。

长津湖战役很伟大,值得中国人民永远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我们将世代缅怀,而且对他们的缅怀决非局限在12月24日这一天。但是,用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来压制平安夜,挑起对立情绪,制造族群对立就很有问题了。

战争的残酷不仅在于胜负,更在于代价。志愿军的牺牲并不是难以避免,无数鲜活生命在极端条件下的凋零也是一场需要反思的悲剧。

篡改长津湖战役的结束时间的人并不懂应该如何纪念,苍白的口号和符号化的宣传,不如还原历史真相,不如守护历史的真实, 那才是是对牺牲者最深切的缅怀; 那才是是对未来最负责任的担当。

倪刃|伊朗,决定放开外网

28 December 2024 at 19:03

file

据伊朗国家媒体报道,伊朗当局已经投票决定,不再禁止即时通讯平台 WhatsApp 还有 Google Play 了,这算是减少互联网限制迈出的头一步。

伊朗的官方通讯社 IRNA 在周二报道说,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主持开会讨论这个事的时候讲:“开会已经得到了多数票,会取消对 WhatsApp 和 Google Play 等一些热门外国平台的访问限制。”

image

伊朗在控制互联网访问方面,是世界上管得最严的国家之一。这次试探性的放开,是几十年来最严格互联网审查制度的裂痕,也是权力向公众意志妥协的信号——毕竟这次决定主要来源于民意的要求。

可是在另外一则报道里,德黑兰北边的居民哈米德跟记者说:“今天早上(星期四),我能通过 WhatsApp 发消息啦,不用使 VPN 。”但是这位男子也感叹道,他要访问 Instagram 和“电报”这俩在伊朗最受欢迎的平台,还是得用 VPN 。

CDT 档案卡
标题:伊朗,决定放开外网
作者:倪刃
发表日期:2024.12.28
来源:微信公众号“倪刃”
主题归类:国家防火墙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虽然好多人都盼着能把对社交媒体的限制彻底取消掉,可由三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最高网络空间委员会决定,暂时就只解除对 WhatsApp 和 Google Play 的禁令。

佩泽什基安七月份是上任的,他曾经承诺要放宽伊朗一直以来的互联网限制。这次改变是履行承诺的头一步。

伊朗人早就不满互联网限制了。批评者认为,严格的互联网管控对伊朗经济和民众生活造成了巨大负担。总统顾问阿里·拉比耶在电视上直言:“这些限制措施不仅激起了民众的愤怒,还增加了生活成本。” 

image

与此同时,保守派议员则警告称,解除限制可能会“送给伊朗敌人礼物”,并呼吁只有“致力于伊斯兰社会价值观并遵守伊朗法律”的平台才能被允许访问。

多年来,伊朗民众已经习惯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绕过互联网限制。德黑兰谢里夫大学治理智囊团在七月发布的报告显示,58%的伊朗人反对政府的互联网审查制度,79%的人继续使用VPN访问被屏蔽的外国平台,并普遍认为阻止访问外国社交网络的政策“失败”。

面对社会对互联网审查的不满,佩泽什基安在今年七月的竞选期间承诺取消这些限制。然而,当前的举措是否能够真正回应民众的期望,还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妥协,仍需时间和更多实际行动来检验。

image

事实上,伊朗放开外网并不奇怪——因为伊朗并非一直有网络限制的。

Facebook、X (以前的 Twitter ) 和 YouTube,是自2009 年开始被禁后的,目前仍处于封锁状态。

2022年,22岁的伊朗人Amini因涉嫌违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女性着装规定而被捕,导致了大规模的抗议,从那时起Instagram 和 WhatsApp 也被列入被屏蔽应用程序名单。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种封锁不仅意味着信息流通的阻滞,也直接改变了日常生活的方式。

Instagram 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原本是分享生活点滴和商业宣传的重要工具,封禁后,小型商家和个体经营者被迫转向更加封闭、边缘化的网络平台,也没办法与全球进行贸易和信息交流了。

封禁政策的长期存在,使得许多伊朗人学会了用 VPN 绕过这些限制,但这毕竟还是很麻烦。年轻人用 VPN 登录外网不仅是为了娱乐和社交,更是一种获取多元信息和自我表达的抗争方式。

然而,这种抗争也始终处于被监控和随时封堵的阴影之下。伊朗社会也因为互联网的封闭而越来越封闭保守,社会思维与文明水平整体落后于世界的进程。

现在,部分网络平台的解禁无疑是一种信号,说明伊朗当局意识到过度封锁带来的弊端。

从生活方式上看,这一变化能让伊朗民众重新与全世界连接,这种信息的通畅将会激活社会的多元化和活跃度。另外,商家和创业者也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更重要的是,这次开放也象征着一种新的可能性:一个社会能够重新评估自我封闭带来的限制,并试图找到与国际社会和谐共存的方式。

image

然而,这次举措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它是否能真正推动伊朗社会朝着更开放、更多元的方向发展?当信息流通不再局限于内部,更多声音被听见,更多观点被讨论,这对伊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开放的网络环境是否会削弱那些试图维持权力的强硬保守派势力?

可以说,这次解禁不仅是对互联网政策的一次调整,也是伊朗执政者在年轻一代面前重塑自身形象的尝试。这种改变可能是一个开始,但它能走多远,能否形成持续而深刻的社会转变,仍然有待观察。

这次改变也能增强一些国际上对伊朗的正面印象,增加对其信任度,对于伊朗未来的发展,是有利的。也许西方社会将更加信任伊朗并且加强与之的合作。

不过,这次仅仅开放了 WhatsApp 和 Google Play,而更多重要平台依然处于被封锁状态。也就是说,这种所谓的“松绑”,更像是一场谨小慎微的实验,而不是系统性的改变。

如果继续保持这种“试探式”的调整模式,民众的真正需求可能难以得到满足,反而容易让外界将这解读为一种有限度的妥协姿态。这种开放政策所释放的信号可能会显得“既想缓和矛盾,又不愿触动核心结构”,从而引发民众新的质疑。

所以,伊朗政府的下一步行动将很重要。

不过也要考虑到,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效应很可能会让这次政策调整变成一个轻松的网络热门段子,比如“终于不用 VPN 的一天”。类似这种段子会迅速传播,成为社会的调侃话题,让公众对背后复杂的政策逻辑缺乏足够的反思。

而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这种现象也许恰恰是可以接受甚至乐见的——通过这些轻松的表面化讨论,实际的改革压力被分散甚至稀释。如果能达成这种效果,伊朗政府的改革也可能到此为止。

所以,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种松动背后究竟是一次短期的象征性妥协,以安抚民众,还是通往更深层次变革的试探?这一点,需要时间和更多实际行动来回答。我们可以继续观察。

无论如何,还是祝伊朗越来越好。

真实故事计划|吃爱国饭的外籍博主,挤满东南亚

26 December 2024 at 23:58

file

喊一句“我爱中国”,曾是一些外国博主走红网络的秘诀,前两年,“伏拉夫”等外籍网红凭借这一招赚得盆满钵满。后来,由于这一赛道过于拥挤,供应过量且重复,逐渐遭到中国网友们的厌弃。

如今,这些尝过甜头的博主们将外宾表演爱国的流量生意引入到经济迅猛发展的东南亚国家,受到当地网民热捧。

image

东南亚挤满爱国外宾

“我出生是中国人,但是我全心全意地爱着泰国。”

一位年轻的女性走在泰国夜晚的街头,用镜头拍下自己激动的模样。在随后发布的视频里,她说着泰语,哽咽着表示:自己已经三年没有回泰国了,所以回来时每天都在哭。说着,她轻轻擦去了眼角沁出的晶莹泪花。

这段声情并茂的表现,出自一名昵称为@laysela919 的短视频博主。在海外短视频平台上,这条发布于2023年4月的视频,获得了27.4万的点赞量。评论区中,许多泰国网友留言对她表示:welcome to Thailand!

点进laysela的账号首页,视频中的她难掩对泰国的热爱。今年夏天开始,她给自己布置了一个特殊的摄影棚。用四个晾衣架,她把一面带着褶皱的泰国国旗固定在身后作为背景,而后笑容满面地面对镜头,熟练地用泰语讲述着自己作为一名外国人,对泰国的热爱。

在一条视频中,她用泰语问观众:“相信吗,我爱泰国,爱到会每天早上八点准时起来颂唱泰国国歌。”

赛博狂热的背后,隐藏着实实在在的财富密码。

CDT 档案卡
标题:吃爱国饭的外籍博主,挤满东南亚
作者:肖思佳
发表日期:2024.12.26
来源: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
主题归类:财富密码
CDS收藏:人物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2023年,laysela凭借着对泰国的深情人设,登上了泰国的电视台,受到了更多泰国人民的喜爱与欢迎,摇身一变成为平台上小有名气的网红。在这场各取所需的双向奔赴中,当地人很难不被甜言蜜语哄得晕头转向,以至于很少有人发出质疑:既然她如此热爱泰国,又为何三年没有回泰国?

如今的东南亚,许多外国人正在加速涌入表演式爱国赛道。其火热程度,连东南亚当地人看了,恐怕都要自愧不如。而在一众东南亚国家中,越南独领风骚,成了“外籍爱国博主”集中登场的舞台。

试图来此掘金的中国人刚到场,就发现这里早已挤满了来自欧美日韩的竞争者。可以说,越南已经成为了他们竞争展现吃“爱国饭”技艺的国际赛场。

在诸多竞争者中,一位网名为dragonkim的韩国人脱颖而出。这名选手发布的视频,清一色是越南国旗配色。视频里,他不是在擦拭挂在墙壁上的越南领导人的相框,就是捧着越南开国领袖的相片哭得声泪俱下,眼泪顺着面庞往下流,宛如至亲去世。

为彰显真诚,他还主动改造了自己身体的外貌。他把头发染成了国旗主题色,连手指甲也没放过,再加上那件时常出镜的红黄色五角星T恤衫,整个人如同一面行走的当地国旗。

在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越南内部被分裂为南北两个阵营,直到1975年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越南才结束对峙实现统一。作为一名有着同样南北对峙历史的韩国人,dragonkim显然能精准把握越南人对于这段民族悲剧的情感。

在视频中,他时而染着越南国旗头,撕碎手中的南越国旗(内战时期的南越国旗);时而又让一名服务员,对着他捧在胸脯前的南越国旗重拳出击。

image
图 | dragonKim撕碎南越国旗

如此抽象的演绎,却深深博得了当地网友的欢心。以至于当一位美国人在视频中指出,“他似乎在拿越南开玩笑,或者只是想引起注意”时,评论区里仍有越南网友为其辩护:“他甚至撕毁了越南共和国的国旗,有很多好内容,不像你。”

这名美国人似是看不下去dragonkim的拙劣表演,才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没想到,他的视频主页,也同样充斥着对越南的狂热赞美。好家伙,原来是同行,真是赤裸裸的商战。

这位美国人名叫Bob,经常发布一些哆哆嗦嗦用筷子吃越南食物的“帕金森”视频。而每次总会有一位好心的越南女士看穿他的逞强,热心地上前化解困境,亲手喂他吃饭。Bob发布了大量诸如此类的视频,有时是在街头吃河粉,有时是在餐厅吃素食汤。

image
图 | 在越南人的帮助下进食的Bob

Bob还有一个拿手绝技——下跪磕头。最有代表性的一幕,是他在越南街头对着开国领袖雕像俯首跪拜。后来他又拓宽了磕头对象的范围,看到越南佛教徒,跪;看到流浪模样的“圣人”,跪;看到路边的祭坛,跪。

今年8月,他还分享了一张自己阅读领袖书籍的照片,表示“如果美国人多年前花时间阅读胡叔叔的文章,世界会变得更好”“美国大部分地区都非常昂贵和危险,而越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而早在3个月前,Bob就曾举着美国护照放话,将放弃美国公民身份,将来只为越南服务,说着还把蓝色的护照本扔出镜头外,愉快地吃起了越南美食。

只不过当时没什么人发现:平时只能靠好心人投喂的Bob,这回竟然流畅地使用起了筷子。

image

“伏拉夫现象”

在2024年的脱口秀节目中,来自英国的脱口秀表演者Harry讲了这样一个段子:他的网红朋友告诉他,当外籍网红最重要的一条准则是,“不管看到什么平常的东西,你都得激动”。

这个段子一语道破了外籍网红走红的本质:他们借助外来者的身份,对本地日常生活进行夸张而戏剧化的演绎。这种反差效果精准激发了当地人的自豪感,并能通过提供充沛的情绪价值,成功赢得关注与赞赏。

以上套路,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其实并不陌生。曾几何时,在互联网上,外国人总能轻易地收获更多关注,诸如“当外国人看见中国的XXX会是什么反应”的短视频屡见不鲜。这种外国人追捧中国日常生活的狂潮,在2020年前后,因俄罗斯小伙伏拉夫的走红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我是伏拉夫,来了中国,爱上了中国”“在中国是我的一切”“我梦话说的都是汉语”,视频里,俄罗斯小伙伏拉夫吃火锅、坐高铁、骑共享单车,张口闭口“我们中国”,一张白脸越看越红。

靠着这些千篇一律的激动口吻、夸张醒目的瞪眼表情,和对中国排山倒海般的热情爱意,伏拉夫轻而易举地便搅动了中文互联网的流量旋涡,一跃成为短视频平台顶流,受到千万粉丝的追捧。最火热时,伏拉夫一条几十秒的视频,就能收获几十甚至上百万的点赞量。

一些网友干脆将这种外国人疯狂吹捧另一个国家的现象命名为“伏拉夫现象”。至此,“伏拉夫”成了一种通用的文化符号。

image
图 | 视频中的伏拉夫

然而物极必反。随着伏拉夫现象越演越烈,审美疲劳的人们,不禁开始反思起这种镜头下批量生产的爱国视频模板。有人渐渐怀疑:伏拉夫是真的热爱中国?还是以此作为博眼球的流量密码和敛财工具?

有网友发现,伏拉夫本人在走红前,也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留学生。他在互联网上的最初创作,还是和酒水相关的内容。或许一开始的伏拉夫,确实是抱着对中国的喜爱而来的,但自从他凭借着“我爱中国”的口号尝到甜头,在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后,这份喜爱也难免随之变了味。

瞄准流量商机的,除了网红,还有他们身后的机构。“伏拉夫现象”的巅峰时期,许多国内的mcn公司会在外网上寻找知名度尚可的外国网红,与他们签约,批量复制到国内,形成一套本土的产业链。

美国网红@巴哥Bart 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曾经,巴哥靠翻唱中文经典歌曲,成为在国内短视频平台上第二个破千万粉丝的外国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这些歌曲都是由公司提供的,自己并不了解歌词中的意思,甚至连翻译工作也全靠谷歌软件。

批判是解构的开始。如今,巴哥在中文互联网上早已销声匿迹,伏拉夫本人也屡屡遭受网友的调侃和质疑。2024年底,伏拉夫故技重施,发布了一条将覆满东北大花袄同款图案的国产汽车,开到俄罗斯街头的视频,扬言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美”。

尽管视频中不乏掏出手机对着汽车拍摄、竖起大拇指为国产车点赞的俄国友人,然而发布3天仅收获3000多个点赞的事实已然证明,中国网友对这套已经不买账了。评论区中有网友嘲讽道:“如果只剩下一个中国人,那一定是伏拉夫。”

这些现状都表明了“伏拉夫现象”在中国市场的退潮。

然而伏拉夫现象不会消失,只会转移。近几年,“伏拉夫现象”逐渐呈现出了进口转外销的趋势。许多被收割多年、深得伏拉夫真传的人们走出国门,奔赴东南亚国家,开启了一条“质疑伏拉夫、成为伏拉夫、超越伏拉夫”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路。

一个伏拉夫倒下了,千千万万个伏拉夫顺势站了起来。

image

反噬

“伏拉夫现象”在不同地区上演的火热程度,背后暗含着世界格局变动的暗流。

以越南为例。2018年,中美贸易的一声炮响,给越南制造业送来了史无前例的春风。在贸易摩擦的背景下,越南近些年承接了大量从中国转移的生产线,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风暴眼。无论是中国还是海外的企业,都纷纷前往越南投资。

资本迅速涌进的同时,“伏拉夫们”也顺势完成了迁徙。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指出,人们倾向于通过群体归属感建立自我价值。在这种心理机制中,他人对“内群体”的评价尤为重要。外国人作为“外群体”成员,他们的赞美被视为中立的认可,其中隐含的对比逻辑是 ——“即便是他者都看到了我们的优越性”,这种“他者确认”能使群体成员的自我认同得到巩固。

与此同时,这也被视作一种文化上的竞争胜利。全球化时代,文化竞争是国际竞争投下的一抹剪影。不难发现,“伏拉夫现象”总是在发展中国家更为多发。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人们便会转向寻求精神和心理层面的认可。

大力夸赞对方的独特之处,这是“伏拉夫们”采取的最常见的操作。海外短视频平台上,一位中国人仅仅是用AI软件念出了“曼谷”的超长全称,同时搭配上自己目瞪口呆的表情,这条不到20秒的视频便轻松收获9.4万点赞量。

点开该博主视频首页,最受欢迎的三条视频,无一例外是对泰国语言、文化习俗、社会氛围的夸赞。比如,首先表现出自己对学习泰语的强烈心情,接着换上一副从茫然困惑,到被泰语的复杂深深震撼,再到抱头抓狂等一系列由浅及深、层层递进的精湛表演。

又或者将中泰两国进行对比:泰国饮料,好喝!泰国方便面,好吃!泰国节日,好玩!最后总结,泰国人自由且快乐,很多中国人都羡慕泰国人的生活。

尽管她连泰语都不会说,所有视频更是全程在一个小房间里凭着中文录制完成,只是配上了泰语字幕,但这仍不妨碍泰国人认为:她是真的喜欢我们的文化。

image
图 | 被字幕展示的曼谷全称

在“伏拉夫们”的世界里,所谓的“热爱”往往停留在表面。尽管他们每一句赞美背后,都潜藏着精准计算后的利益变现,但许多时候,相比实打实提供的情绪价值,人们总是选择性地忽略他们背后的商业目的。

本质上,这就像是一场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在发展进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国家人民,总是更渴望得到那些综合实力更强的国家人民的认可。而深谙其道的“伏拉夫们”,并将这种心理巧妙地转化为流量和收益。

伏拉夫们的卖力演出让人想到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知名的“拟象理论”。鲍德里亚认为,在现代社会的媒体与消费文化中,真实的事件和意义被符号与影像替代,变成一种“拟象”。“伏拉夫们”将对某个国家的热爱包装为“流量商品”。而在这种夸张的表演中,真实的民族情感被情绪化、符号化、消费化的内容替代,从而形成一种“仿真”爱国,掩盖了真实的爱国主义内涵。

今天的越南,站满了想要分一杯羹的伏拉夫。但既然是“仿真”,就总会有露出破绽的一天。比如有些“中国伏拉夫”在镜头前说着“我爱越南”,但在其他视频中谈论的却是“怎么找一个越南老婆”。

美国人Bob也被越南网友指出,他一方面在视频中谎称“爸爸是越南人,妈妈是美国人”来博取越南人的好感;另一方面却在ins上晒出大量和美国父亲的合照与视频,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背景。此外,还有越南网友扒出他在ins上的“双面人”行为,比如随意拍摄一间普通厨房,却刻意标注为“狗肉餐厅厨房”。许多越南人认为,Bob是在有意加深西方人对亚洲人爱吃狗肉的刻板印象。

东窗事发后,不少越南网民纷纷喊话让Bob滚出越南。如今,Bob首页置顶的第一条视频,评论区的首条评论赫然便是“去你的,美国佬,骗子”。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