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24 January 2025Main stream

全球核风险攀升 特朗普政府将如何应对多重考验?

1月20日就职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称朝鲜为“拥核国家”,引发外界关注他将如何面对愈发复杂的核安全局势。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去年多次警告,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已将核战争风险推至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而拥核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仍在持续。随着特朗普的正式上任,他的团队也将直面一系列核武战略问题,在印太地区,这便包含中国的核武库扩张、俄罗斯的核动向、朝鲜的飞弹试射、以及印太盟友的安全诉求。

崛起的中国核武库

尽管北京在核武战略上长期保持低调,但美国国防部在去年12月发布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中评估,中国现役核弹头数量可能已突破600枚,并朝着“在2030年前拥有超过1000枚现役核弹头”的目标稳步推进,此外,解放军也在积极打造核潜艇、支持设施以及导弹技术能力。

图为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阅兵式中现身的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这款导弹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传统弹头换成核弹头。
图为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阅兵式中现身的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这款导弹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传统弹头换成核弹头。
(AP)

日本一桥大学核安全政策教授秋山信正(Nobumasa Akiyama)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就此指出:“中国的核弹头库存正以每年约100枚的速度增长,到2029年特朗普政府卸任时,中国的核弹头库存可能接近1,000枚。可以推测,中国将继续扩大其军事力量,直到美国承认其对中国的脆弱性,并接受与中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如果这是中国的政策,那么中方参与军控对话的动力会非常低。”

如秋山信正所提到,中国不太愿意就军备控制与美国进行对话。尽管在2023年11月的旧金山拜习会后,美中两国曾就军控和防扩散问题进行讨论,但2024年6月,中国便以“美国持续对台军售严重破坏磋商氛围”为由,单方面宣布暂停与美方的新一轮会谈。

特朗普如何应对“双核大国”?

中国不断扩充核武库令华盛顿感到最大的担忧在于,美国未来可能同时面对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对等的拥核竞争对手。

尽管有消息指出,特朗普政府希望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尽速结束俄乌战争。不过,无论战争是否能尽速结束,美国需要于印太及欧洲舞台针对中国与俄罗斯同时进行核威摄的战略情况依旧不变。

秋山信正就此指出,这样的情况或许会促使特朗普政府加强核武军备:“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立场,如果中国继续扩大其核武库并使美国担心其优势不在,……特朗普政府可能会选择增加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于2026年2月到期前,便突破部署1,550个核弹头的限制。同时,为了应对中国在印太地区的中程导弹力量,美国可能会发展针对该地区的核武投射能力,包括研发潜射巡弋飞弹(SLCM)。”

资料图:2017年4月24日,美国海军俄亥俄级导弹潜艇“密歇根号”在韩国釜山进行定期港口访问。
资料图:2017年4月24日,美国海军俄亥俄级导弹潜艇“密歇根号”在韩国釜山进行定期港口访问。
(Handout ./路透社)

美国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专研核战略与军备控制的凯尔·巴尔泽尔(Kyle Balzer)在接受本台采访时也提出了相似的政策建议,他认为,面对”双核大国威胁”,特朗普政府迅速进行“核现代化”至关重要。

巴尔泽尔表示:“美国需要更多‘有限核武’的选项,以应对中国和俄罗斯在中短程核武器上大规模且针对特定场域的增长。目前,美国在东亚地区缺乏持续的区域核选项。为解决核武能力的不对称问题,发展海基巡航导弹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威慑中国和俄罗斯,还能向美国在亚洲和北约的盟友提供信心,证明美国的核保护伞依然可靠。”

不过,美国军备控制协会(Arms Control Association)核武政策与裁军领域的高级分析师梁晓东(Xiaodon Liang)则有不同的看法。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政府延续军控,对于防止中国持续核扩张而言会是更好的做法。

梁晓东指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在2026年2月到期后,美国政府需要决定是否和莫斯科达成后续协议,如果没有条约对美俄核武库规模的限制,这可能会对中国核武力量的规模产生影响。……我们认为美俄两国继续维持《新削减条约》的限制是有益的。尽管一些共和党政要曾呼吁增加美国核武力量以应对中国的军备扩张,但政界对于持久型军备竞赛并未存在共识,而现有的核武现代化计划也已面临预算和执行方面的挑战。”

朝鲜核能力提升挑战核不扩散

除了中国的核武储备引发印太地区国家的担忧外,朝鲜核能力的持续增强及其频繁进行中短程和长程洲际弹道导弹测试,也进一步加深了区域国家的安全忧虑。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本周一,特朗普在参加完就职典礼后称朝鲜为“拥核国家”(nuclear power)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在过去,美国官员尽量避免这样的称谓,因为这将暗示华盛顿承认朝鲜为拥核国。

对此,韩国外交部发言人则在周二重申,朝鲜绝不能被承认为拥核国家,推动朝鲜无核化是维系朝鲜半岛以及全球和平稳定的基本条件,并仍然是韩国和美国坚持的原则。

针对上述情势,秋山信正分析认为,随着平壤的核武库在质量和数量上持续提升,同时获得俄罗斯的技术与材料支持,想实现朝鲜“无核化”的目标已愈发困难。因此,特朗普政府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军备控制”来管理朝鲜核威胁,取代以往追求“彻底无核化”的政策。

2023年2月8日,朝鲜为庆祝朝鲜人民军建军75周年举行的阅兵式上展示导弹。
2023年2月8日,朝鲜为庆祝朝鲜人民军建军75周年举行的阅兵式上展示导弹。
(KCNA/路透社)

秋山信正表示:“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他曾两次与金正恩会面,这或许是因为特朗普相信自己能够推动朝鲜无核化,从而为自己留下重要的政治遗产。对于朝鲜而言,未来四年相关谈判能否取得进展,关键在于特朗普是否愿意做出实质性让步,例如不再要求朝鲜完全废除核武。然而,对于特朗普来说,如果无法实现朝鲜无核化,这一成果将难以在国际社会获得广泛认可,因此他可能缺乏足够的动力在此类谈判上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

中国将面临周边核扩散?

除此之外,随著中国与朝鲜所带来的核威胁加剧,韩国和日本对美国重申核保护伞承诺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在特朗普政府与盟友的合作策略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两国国内也开始出现是否应各自发展核武的讨论。

在韩国,多项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韩国民众支持首尔发展核武。去年9月,时任韩国国防部长金龙显(Kim Yong-hyun)在其任命听证会上明确表示,韩国可能考虑通过发展核武器来应对朝鲜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与此同时,在日本,尽管因二战历史创伤等因素,东京始终恪守自上世纪60年代确立的“非核三原则”——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但面对区域安全的严峻形势,日本迫切希望美国能够进一步强化其核威慑承诺,以确保区域稳定。

秋山信正就此分析指出,韩国和日本官员存在的普遍共识是,美国所提供核威慑比自身拥有核武能更有效威吓中国和朝鲜。然而,如果美国的承诺动摇,国内便可能会出现越多声音,呼吁两国各自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以维系安全。

资料图:美国海军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怀俄明号”驶近乔治亚州金斯贝海军潜艇基地。
资料图:美国海军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怀俄明号”驶近乔治亚州金斯贝海军潜艇基地。
(Lt. Rebecca Rebarich/美联社)

秋山信正表示:“在韩国,公众对拥有核武器的想法相对接受,但似乎尚未对拥有核武器的优劣进行具体讨论。然而,由于韩国无法自行生产用于武器的裂变材料,如果要在短期内获得核武器,韩国需要从美国或其他国家获得材料。……在日本社会中,对核武装的支持度不如韩国强烈,然而,如果韩国发展核武器,可能会放大日本效仿的声音,……不过,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其在特朗普政府任期内获得核武器的可能性似乎都不大。”

美国军备控制协会不扩散政策主任达文波特(Kelsey Davenport)也认为,尽管在韩国对于拥有核武项目的支持有提升的趋势,但随著韩国总统尹锡悦被弹劾,相关的讨论声浪将逐渐减少。

达文波特说:“如果韩国选择发展核武器,将付出沉重代价。即使在研发核武器之前退出《核不扩散条约》(NPT),韩国仍可能面临严厉的国际制裁和外交压力,最终被迫放弃计划。同时,考虑到过去四年韩国与美国加强了同盟关系,发展核武器带来的安全收益低于高昂的成本。”

责编:安克; 网编:瑞哲

© 美联社

2025年1月21日,特朗普总统在白宫罗斯福厅举行新闻发布会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美驻日大使离任前批中国为“独裁轴心”

据法新社报道,本周五,即将卸任的美国驻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纽尔(Rahm Emanuel)在离任前对北京发出严厉批评,他称中国、朝鲜和伊朗是“独裁轴心”,而美国及其盟友是保护民主的“薄蓝线”。

民主党籍的伊曼纽尔在担任驻日大使的3年期间经常对中国提出批评,在周五进一步提出了对印太地区地缘政治的看法。他认为,印太地区是中国的主场、美国的客场,但是,透过与盟友合作,美国能够扳平赛场,发展团结盟友力量便可将中国孤立,阻止北京削弱个别国家主权的企图。

随著美国政府即将在一月底换届,新任总统特朗普已任命企业家乔治·格拉斯(George Glass)接替伊曼纽尔担任驻日大使,格拉斯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中担任美国驻葡萄牙大使,当时他曾对中国持批评态度。

责编:安克; 网编:伍檫愙

© 路透社

即将卸任的美国驻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纽尔(Rahm Emanuel)在离任前对北京发出严厉批评。

德检方起诉三德国公民 涉嫌为中国获取军事敏感技术

本周四,德国联邦检察院起诉了三名涉嫌为中国情报部门提供敏感军用海事技术的德国公民。

综合国际媒体周五报道,这三人分别为Herwig F,Ina F和Thomas R。德国检方指出,自2017年起,Thomas R 便担任中国国家安全部的代理人,并与经营企业的Herwig F 和Ina F 夫妇建立联系,通过他们的公司接洽企业和科研机构。从2017年2月至2024年4月,他们共同向中国政府提供了多项可用于军事目的的创新技术,包括船用发动机、声纳系统、飞机防护系统、装甲车驱动器和军用无人机等,这些技术被认为能够显著提升中国海军战斗力。

据法广报道,在一次间谍活动中,Herwig F 和Ina F 曾与德国一所大学签署科技转移协议,在向中国政府取得资金后,他们协助中方获得了船舶发动机最新的滑动轴承技术。在另一起活动中,他们接受中国国家安全部的委托,利用中方资金购买并秘密出口了三台特种激光器。

针对上述指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本周五的例行记者会上予以否认。他表示,希望德方“停止炒作中国间谍风险”,此举只会为“中德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设置障碍”,并强调中方始终坚持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发展中德关系。

美联社报道指出,近年来,多起间谍活动案件使中德关系日趋紧张。去年10月,一名中国女子在德国因涉嫌在国防工业设施从事间谍活动被捕,她被指向另一名中国间谍特工Jian G.提供情报,该特工也已被逮捕,并曾在欧洲议会一名德国极右翼议员的办公室工作。此外,去年12月,德国警方还调查了一名涉嫌在德国波罗的海海军基地拍摄照片的中国男子。当时,中国外交部指责德国是在“操控和抹黑”。

责编:安克 网编:瑞哲

© 美联社

中国驻柏林大使馆

王星案翻版?中国模特杨泽琪疑遭拐卖至缅甸

中国演员王星疑似被拐卖至缅甸诈骗园区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后,近日又传出类似案件。据泰国《国家报》(The Nation)报道,泰国警方正在调查中国模特杨泽琪在泰缅边境地区失踪的案件,泰国宋卡府(Songkhla Province)移民警察局局长查查·皮塔尼拉布(Thatchai Pitaneelaboot)表示,此案与王星事件情况相似。

据《香港01》报道,杨泽琪的家人在1月8日晚通过微博求助,称杨泽琪于2024年12月在泰缅边境失联。当时他接到剧组通告,通过线上试戏后于12月20日前往泰国,与剧组汇合后转乘剧组车辆,定位显示他抵达泰缅边境。21日,他向朋友发出求救信息后失联。29日,他曾与母亲视频通话报平安,通话中他身穿黑衣、坐在凳子上,状态异常,眼角有明显伤痕,随后再次失联。对此,杨泽琪的家属也已向中国驻泰国和驻缅甸大使馆寻求协助。

责编:安克; 网编:伍檫愙

© 路透社

泰国警方正在调查中国模特杨泽琪在泰缅边境地区失踪的案件。

联合国统计:习近平治下中国公民海外寻求庇护人数超百万

国际人权组织保护卫士(Safeguard Defender)近日发布报告称,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公布的数据统计,自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采取极端措施逃往外国寻求庇护。截至目前,在习近平任内累计寻求庇护的人数已超过100万人。联合国难民署预测,2024年寻求庇护的中国公民总数将达到176,239人——这将创下历史新高,与2019年疫情前的104,259人相比,增加了169%;与习近平2012年就任时的12,362人相比,增幅更是高达1426%。

报告指出,自习近平掌权以来,寻求庇护人数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仅2022年的寻求庇护人数,就与胡锦涛10年任期内的总人数相当。目前,寻求庇护者的主要目的地为美国,2021年共有8万多名中国公民向美国申请庇护,其次是澳大利亚,去年有超过1.5万人提出庇护申请。加拿大、巴西、韩国和英国也分别接收了数千名中国寻求庇护者。

责编:安克;网编:伍檫愙

© 路透社

在习近平任内累计寻求庇护的人数已超过100万人。

中国欧盟商会:跨国企业在华运营被扭曲成本急剧上升

本周四,中国欧盟商会在其网站发布了题为《孤立和多元化:一个世界,两种体系》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地缘政治紧张、贸易关系恶化、中国国内政策的强化以及日益严格的监管,许多跨国公司被迫将其中国分支的运营从全球体系中剥离出来,通过“孤立化”中国部门,实现在供应链、劳动力、销售和采购职能上的完全本地化,努力成为中国政府和地方客户眼中“值得信赖的伙伴”,运营方式与本土企业几乎无异。

报告强调,这种“孤立化”的运营方式大幅增加了跨国企业的运营成本。为实现“合规”,企业需要重新建立新的运营和生产体系,这可能导致效率降低、创新能力受限以及丧失国际竞争力等问题。此外,即便企业付出巨额成本实现“孤立化”,也无法确保其产品完全满足北京当局的要求和标准。

报告警告称,这种孤立化运营的趋势不仅对外资企业带来挑战,也对中国经济构成风险。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西方政府强调供应链韧性的背景下,已经有不少外资企业逐步从中国撤出。如果“孤立化”经营的趋势持续加剧,跨国公司在华运营成本过高,可能促使更多外资企业大规模撤离,从而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就此在报告中指出:“多数企业出于商业考量,将其中国市场的部分职能甚至整个运营体系本地化。然而,部分企业则完全实现了业务孤立化,这全然背离了正常的商业逻辑,在商业竞争中可能更容易被其竞争对手取而代之,甚至丧失了全球化运营能力。”

责编:安克 网编:洪伟

© 美联社图片

中国欧盟商会标志

房市持续低迷 碧桂园提出离岸债务重组方案

据路透社9日报道,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碧桂园于当日提出了一项离岸债务重组方案。根据提案,债权人可以从多种选项中选择,包括将债务拍卖以换取现金、接受2028年底到期的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将债务期限延长至最多11年半,或选择新的债务工具等。

碧桂园曾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但由于未能偿还2023年底到期的110亿美元离岸债券,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债务危机。报道指出,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令开发商偿债压力倍增,被迫提出债务重组方案,就碧桂园而言,其2024年12月的销售额为69.1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同期下降了50%,凸显了中国房地产的景气依旧面临严峻挑战。

责编:安克 网编:伍檫愙

© 路透社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碧桂园于提出了一项离岸债务重组方案。

免签政策难奏效?中国入境游客未达复苏目标

过去一年,中国积极开放多国免签政策,希望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华观光,以刺激经济并促进投资。然而,据彭博社报道,入境游客数量未达预期,仍无法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前往中国的游客总数不到2300万人次,虽然是2023年的两倍,但仅为2019年同期的63%,与北京通过简化签证程序实现全面复苏的目标相距甚远。

彭博社分析指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国际航班数量大幅减少、经济和政治环境变化,以及西方对中国观感的恶化。来自美国和西欧国家的游客因政治和贸易摩擦减少赴华意愿,实际入境游客主要来自邻近亚洲国家和较不发达地区。

目前,中国已单方面向38个国家提供免签入境服务,而在疫情前,仅有新加坡、日本和文莱享有此待遇。此外,北京扩大了针对过境旅客的免签政策,允许计划停留10天以内的游客免签入境,目前覆盖54个国家。彭博社分析指出,过去中国在免签政策上倾向于要求互惠,如今主动提供单方面免签,反映出在严重通货紧缩的背景下,北京迫切希望吸引外国消费者以提振经济。

但是,由于免签政策未能有效吸引更多来自富裕国家的游客,这为北京通过旅游振兴经济的愿景增添了更多挑战。报道指出,据统计,2024年国际游客在中国的消费额预计为980亿美元,比2019年1320亿美元的峰值下降了26%。

报道还提到,除了航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外,中国对国际游客而言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的地。英语使用不广泛、存在独特的支付系统不鼓励现金交易,以及严格的互联网审查,使得外国游客难以使用谷歌和Instagram等常用平台,这些都为中国吸引国际游客增加了障碍。

责编:安克 网编:瑞哲

© 美联社

2024年10月8日,中国游客游览北京慕田峪长城

美国警惕“军民融合” 腾讯、宁德时代被纳入“涉军清单”

近日,美国拜登政府扩大了“中国涉军企业清单”,将腾讯、宁德时代等多家中国商业公司纳入其中。这一举措突显出,在北京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的同时,美国也日趋警惕两国在经贸与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

本周一,美国国防部更新“中国涉军企业清单”,新增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控股和特斯拉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CATL)等多家企业。同时,芯片制造商长鑫存储(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无人机制造商道通智能(Autel Robotics)、基因组测序设备生产商华大智造科技(MGI Tech)、中海油及中远海控也被纳入名单。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大型互联网、电池、科技及航运企业相继进入该清单,凸显北京推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已出现成效。

华盛顿智库保卫民主基金会(FDD)中国问题专家克雷格·辛格尔顿(Craig Singleton)就此告诉本台记者:“被列入清单的企业不仅仅是商业公司,他们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推动者,直接助力北京的战略野心……。中国通过打造企业巨头主导市场,但其企业文件却显示了与北京军方的联系,以及对中国国家安全法的强制性遵守,这为华盛顿采取行动提供了充分依据。”

“军转民”与“民参军” 中国企业技术助力武器研发

北京当局过去十年来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尤其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2017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这一战略旨在通过企业技术强化武器装备研发,实现军民资源互通共享,并在“国家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下,推进“军转民”和“民参军”的共同发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也强调,要“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

而尽管被列入美国国防部的“中国涉军企业清单”不像被列入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那样带来具体制裁效果,但这项举措仍会妨碍美国公司与清单中的企业合作,并对这些企业的声誉造成损害。

本周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批评美国国防部将腾讯和宁德时代列入清单的做法。他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无理打压中国企业,通过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增列歧视性清单。他敦促美方立即解除对中国企业的单边制裁,并强调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被列入清单后,腾讯和宁德时代也纷纷表示“这是个错误”。两家公司强调,其业务与中国军方不存在联系,他们既不是军事公司,也不是军方供应商。

“伏特台风”过后 宁德时代被视为美国国家安全隐患

然而,辛格尔顿在接受本台采访时指出,中国确实通过这些企业渗透美国:“以宁德时代为例,它在电池行业的地位如同华为在电信行业的角色,正在为渗透和控制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系统做前置部署,这是一个具有深远国家安全影响的战略计划。在‘伏特台风’(Volt Typhoon)黑客事件后,我们已经看清了其中的风险。宁德时代在美国的电池项目扩张,使其嵌入关键能源系统。因此,华盛顿必须果断采取行动,……以避免不可挽回的损失。”

“伏特台风”是美国在去年发现的中国黑客团体,在被发现前,该组织已对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进行了长达5年的攻击。

与此同时,据彭博社报道,宁德时代不但是特斯拉电动车电池的重要供应商,同时它也对全球多家汽车制造商提供关键电池。目前,全球每3辆电动车中,便有1辆电动车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

去年8月,被特朗普提名为下任国务卿的共和党籍国会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便曾要求国防部,将宁德时代纳入关注范围。鲁比奥在当时警告,宁德时代可能成为解放军的重要供应商。

军民界限模糊下 美中供应链脱钩是否不可避免?

彭博社指出,目前在美国国防部涉军清单中的134家企业,有4家企业位处中国市值前20名,总市值接近1万亿美元。当军民企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这也可能会加速美中间的供应链断裂和商业脱钩。

对此,美国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翁履中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拜登政府时期,美国采取了“小院高墙”(small yard,high fence)策略,旨在对中国的关键技术进行精准打击,以确保在科技竞争中保持优势。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和先进电子产品等高科技领域的商用与军用界限日趋模糊,这一策略在特朗普政府重新执政后被延续的可能性较低。

翁履中说:“‘小院高墙’虽然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落实是做不到的。…….特朗普新团队要思考的是更清楚的策略—在哪些领域想要看到什么成果,设定目标。譬如说,在一年之内把中国的大疆无人机市占率降到多少。设立的清单都是基于目标导向,而不是像’小院高墙’这种大架构、口号导向。”

针对美中未来4年是否会走向经济脱钩的问题,翁履中表示,这将取决于美国及其盟友的产能是否足以填补中国企业被排除后,在供应链中留下的缺口。如果无法达到这一目标,美国企业可能会基于商业利益对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重新为中国企业开绿灯。

翁履中说:“替代宁德时代的电池供应商是不是能够争气地补上缺口,成为真正的替代方案,将会成为特朗普政府接下来的关键。……如果做得到,美中就有可能往脱钩的方向前进;相反的,如果无法找到替代品,企业便会将压力施加于特朗普政府。”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 路透社图片

图为中国企业宁德时代标志。宁德时代等中国公司被纳入美国政府的“中国涉军企业清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