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啥经常看的 telegram 频道推荐订阅?
玩 TG 也算两年了。最近莫名其妙被封号了,关注的好多都没留意备份。 大家有啥优质的频道,日常看的频道可以分享一下嘛。 抛砖引玉,发一下经常使用的频道。
瑟瑟太多了,就没必要分享了。
玩 TG 也算两年了。最近莫名其妙被封号了,关注的好多都没留意备份。 大家有啥优质的频道,日常看的频道可以分享一下嘛。 抛砖引玉,发一下经常使用的频道。
瑟瑟太多了,就没必要分享了。
Fidder是一款强大的Telegram RSS订阅机器人,让用户可以通过Telegram平台管理和接收更新,无需额外应用程序。只需搜索并添加@FidderBot,用户即可轻松使用指令添加、管理和接收RSS订阅源更新。这种便捷方式让用户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站点新文章。
trace.moe 是热门的动漫场景查找引擎,可以帮助用户利用动画截图、找出原始动漫,而且会有集数和时间点信息。
目前已经收录超过 30000 小时的动漫数据库,大部分集中在 2000 年以后的日本动漫作品,还有部分 90 年代流行的动漫,例如:七龙珠、蜡笔小新、哆啦 A 梦、宝可梦、名侦探柯南和樱桃小丸子,这项服务完全免费!没有广告、依赖赞助捐款维持营运,不仅开放源码还提供各种浏览器扩展。
trace.moe 操作方式很简单,只要将截图上传后就会查找数据库,找出这个场景出现的动画名称,更强大的是还会有场景出现的集数、时间,同时提供一段几秒钟的视频预览。平时经常在讨论区或 BBS 流传的梗图或 GIF 终于有机会找到出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看〔不用在问其他人而且可能得不到答案〕。
这个项目依然在持续更新数据库中,依照说明,trace.moe 通常会在新动漫播出后的数小时内自动索引,也提供 Chrome、Firefox、Edge 和 Opera 浏览器适用的扩展和 Telegram 机器人,帮助用户以各种方式来快速查找图片对应的日本动漫信息。
Anime Scene Search Engine. Lookup the exact moment and the episode.
进入 trace.moe 网站后会有很简单的界面,只要贴上或是拖曳图片就能进行查找,也能直接贴上图片网址,快速让查找引擎查找相关信息。
trace.moe 列出很多无法正确查找、获取结果的示例〔例如截图包含播放器、图片有被调过颜色或套用滤镜〕,如果遇到无法正确查找的问题可参考常见问题页面。
trace.moe 很快就会显示查找结果,例如下图就在七秒内从超过八百万个影格中找到可能的结果,左侧会显示查找后找到的动画名称,也会标示每个动画的集数、时间点和准确度。
点击动画后会播放几秒钟,方便用户验证该图片是否真正存在于该动画片段中〔要注意的是 trace.moe 不是在线看动画的网站〕,从左侧查找结果会看到各种内容,如果不确定的话可以都点击看看,搞不好可以发现一些你从来没看过的日本动漫视频。
在查找结果会显示该图片出现的日本动漫名称、集数和时间等信息。
直接在Telegram上免费使用ChatGPT!
分享几个好用的 Telegram 机器人~
分享几个提高Telegram安全性的Tips~
Telegram(电报)是一款以隐私保护和便捷用户体验著称的即时通讯软件。由于中国大陆网络限制,本文提供了注册及使用Telegram的详细教程。其核心特点包括安全性、速度、跨平台支持和丰富功能,适用于个人通讯、团队协作和信息发布。在中国大陆使用Telegram需注意网络环境和手机号准备。
写下这篇文章,离周年庆只有几天了,果然 deadline 能够催人写稿。这几天想到了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非常想要记录下来;还有些是一闪而过的想法和灵感,我不确定是否能把它们展现。总之,时间过得很快,我们两岁啦!
去年的《自出心裁,留于此地 —— 写在 Newlearnerの自留地成立一周年》主要是按照频道发展的时间线来行文的,而今年我想从「和频道相关的人」来展开。频道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在开头我想先说声感谢!
在确定主题时,我想到了我写在置顶的一句话:2020.03 我们正式成立了编辑部,从此自留地是一群人的自留地。结合「和频道相关的人」这个方向,自然而然地把「一群人的自留地」作为主题。
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汇报,简单总结下频道这一年来的发展情况。
截止发文,自留地已推送 3000 余条消息、收获 29000 余个订阅、接到 200 余位订阅者来稿、有一个 24 人的编辑部和 8000 余人的关联交流群组。
虽然订阅人数一直在稳步增长,但我们单篇 post 的阅读量增长有限,消息提醒开启的比例一直维持在 1:3 左右,这说明自留地的核心受众人数相对固定。如果你喜欢自留地的推送,不妨点击频道最下方的「Unmute」来接收自留地推送通知提醒。
频道发展到今天,订阅人数早已不是我关心的对象,我更较注重读者与我们的互动。有主编说我们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人数上),我则认为如果有一天大家不给我们来稿、提出建议,都做一个旁观者,那才是真的瓶颈。
这一年来自留地各位主编给了我很大惊喜,可以说他/她们也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编辑部的日常也很欢乐,不仅有资讯、选题和催稿,也有美食、风景照、生活日常、影视 / 游戏推荐、好物分享。
这也是我近几年来感悟到的一点:数码科技不是生活的全部,它们只是服务于生活的工具。熟练掌握这些工具后,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于生活本身。为此,我们坚持每周推送「Meet Food 觅食专栏」、关注流媒体资讯、探究数码好物如何影响生活,还联合读者带来疫情下的健身与居家生活等内容。在未来,主编们还会带来家居、旅行等多个角度的文章。可以说,这一年是自留地主编们更加关注生活的一年。
我最开心的事情,是不少主编来到自留地后,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产出了一些有益的成果:
谈起主编来我总是能如数家珍,对于我来讲他们是朋友,更如同家人一样(经主编指出,是一起合租订阅的「赛博家人」)。为了维持这样一个频道的正常运营,我的日常总是充满了一些烦琐的事情。我曾调侃说我既负责人力资源,还兼任选题、责编、催稿、外联、运营、财务。我很难想象没有这些可爱的主编们,我一个人如何处理好频道的内容推送;也正是有了他们优秀的内容,我得以腾手去写一些自己想写的东西。
很高兴这一年很多主编都有了自己的方向,他们很多人还办了 newsletter、在 Twitter 等社交平台运营、创建 Telegram 频道和讨论组。我希望主编们在这里不仅能产出优质内容,也能学习一些运营和平台协作技巧。我不希望我们主编的内容被简单归于「自留地写的」,他们应该是被大家熟悉的个体,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品牌、完全可控的写作平台、能够脱离自留地独自运作。
以上内容我对不少参与自留地专栏编写工作的主编说过,我们也非常鼓励大家使用博客、公众号、newsletter 平台等地发布文章。做为回报自留地将把这些优秀内容带给读者,这样对于内容创作者、自留地和读者是三赢的局面。在自留地,我们关注主编的自身价值和声音,这也是许多优秀专栏诞生的原因。
这是一个私密群聊的名字,相信在看这篇文章的读者中就有人已经入驻。自留地的「伙伴」指的是经常为自留地投稿介绍 / 创作内容的读者朋友,其中大概分为:专栏作者、软件 / 开源项目开发者、博主、内容推荐读者等。
这个群组主要用于自留地外联,致力于方便软件开发者、文字创作者和投稿频繁的读者朋友直接和编辑部交流沟通。我们为经常来稿的朋友们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伙伴」们不再需要面对投稿机器人,让沟通更加高效。
群友们有了新的内容产出,可以迅速联系自留地帮忙传播和宣传,期待「伙伴」们能够带来更多的惊喜。如果你也想要成为自留地伙伴,不妨先试试投几次稿!
除了这些对自留地内容有实质性贡献的朋友,少数派、小众软件、ALL About RSS 等社区和友台亦对自留地内容的传播作出了较大贡献。其中特别感谢少数派编辑部能够同意一些社区作者的专栏在自留地连载。
你们是最广泛的群体,是主编和伙伴们创作的动力,是我们内容最后的「守门员」。频道创办的初衷之一就是共建共享,形成一个良性的社区。今天来看一些读者已经到参与我们的内容创作中来,并因此获得了关注。
而更多的读者是阅读我们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Telegram 在去年十月推出了频道评论功能,为读者直接参与内容讨论提供了绝佳的方式。在《频道评论细则》中,我详细分析了该功能的特性以及利弊,并简单制定了评论规范。
在这大半年里,很多在群中不曾谋面的读者在评论中发言。我们的推送下评论一般不多,但参与进来的读者大多很认真。在我的印象中,苹果硬件、微信相关、活动推送下面的评论一般都不少。在今年年初举办的过年活动中,许多读者和我们分享了 Android 相关心得以及「镜头下的年」,氛围像一个小沙龙一样。日常中,也总有一些热心的读者不耐其烦地为我们指出错误。
但是,评论的开放也给了一些「网络喷子」「二极管思维者」提供了可趁之机,他们无视评论细则与群规,在评论区暴论频出、为所欲为。我一直认为,我们内容创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互相尊重的,同时彼此之间也互相选择。读者觉得我们的内容很好而关注我们,我们也有权利选择哪些读者能够阅读我们的内容、与哪些读者交往。
我们非常珍视大家阅读我们内容的权利,频道创办至今只将 158 人拉入黑名单(包括广告昵称),而群组则严厉得多。正如 Hoyin 写在去年年底的《关于媒体与互联网,2020 年我想聊聊这些回顾与展望》所言:有的朋友将「抬杠」或者一些「恶意」解读为隐匿于互联网面具下阴暗面的宣泄,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这只是无聊的人在享受极端情绪带来的快感。对于这些扰乱社区氛围的人,我们花费了大量管理精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能够心平气和地讨论。观点不同、事实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沟通、不懂尊重、抬杠甚至人身攻击。
读者的反馈和投稿,一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看到一些曾经氛围良好的国内社区、论坛和平台,目前正在变得乌烟瘴气,而自留地的某些评论区也有这样的趋势,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衷心地希望我们的评论区,能够真正为抱着认真讨论态度的人而准备;希望在我们这个小圈子里,良币能够驱逐劣币。
最后,欢迎各位读者继续关注和支持自留地的后续内容。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话,欢迎将我们介绍给身边的朋友,更期待有更多读者能够成为我们的「伙伴」和主编!
这一年,我们依然坚持「早晚报 + 精品推送」这一整体结构,并大大扩展了精品推送的广度、增加了精品推送的质量。在今年五一节做的投票统计中,大家喜爱的自留地专栏情况如下:
https://t.me/NewlearnerChannel/7069
可以看到,我们的传统保留栏目收到了广泛欢迎,而推出的垂直内容专栏则收到了不同群体的欢迎。我们的专栏自从「每周觅食」以来,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可观的增长,所有版块列举如下:
其中 Shyrism.News 和 推播助栏 是刚刚加入自留地推送的两个 newsletter,我认为这是给我们周年庆最好的礼物之一。很多朋友一开始关注我们,是源于我对 VPS 和苹果产品的热情。两年过去了,「水果自留地」的果味浓度正在下降,这些新专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不希望我们因为方向单一而成为「信仰社区」,这里应该有多样的选题、不同的声音;我也不希望我们因为专栏太多失去大方向,将来还会以 IT 和数码科技为主题,做到宁缺毋滥。
我认为,2020 年疫情以来,newsletter 这种写作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内容创作者的欢迎。我认识的很多博主都慢慢停更了博客,我也不例外。长文的写作需要很大的激励,而博客常常无人问津、互动性也不是特别好。因此,随着公众号、newsletter、私域写作和其他内容平台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出走,或吸引关注、或谋求利益。newsletter 能够将每期内容推送到订阅者的邮箱,可以在后台看到订阅数增长情况,可以依托平台提供付费订阅。newsletter 为个人创作者提供了创立品牌和分发内容的绝佳渠道,我很看好它的未来发展。
在未来,我们的精品推送还将维持定期更新的专栏+不定期投递的稿件+主编原创内容这样的组成结构,优先考虑以博客和 newsletter 为载体的优质内容。我们乐于和坚持使用个人自由平台进行创作的朋友交朋友,并将你们的作品带来各位读者。在前面说过,我们未来的写作方向将会涵盖「数码与生活」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最后,我想列举一下一些没有做完的以及想要去做的事情:
我们会争取利用空余时间,去逐步实现这些计划。如果你对这些方面有自己的想法或一技之长,自留地随时欢迎你的帮助。
👀 了解了自留地对于主编的态度后,我们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我们,带来全新的内容。我们对新主编的期待如下:
① 热爱科技数码,对主流硬件厂商和品牌、主流操作系统有一定了解;
② 目前在用一些电子产品,能够理解产品特性并理性选择、组合使用;
③ 有一定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能阅读英文内容;
④ 善于沟通,时间观念强;
⑤ 在博客和其他平台有个人作品,已明确写作方向(加分项);
这两年和各位主编一路走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个人的潜能是难以估量的。只要你有心、用心写作,每个人都有内容可讲述、每个人能发现自己的擅长领域。
👨🏻💻 来到自留地编辑部,你将:
我们是一个认真做事的团队,诚挚欢迎新力量加入我们。希望你在自留地参与编辑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得,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如果你是软件开发者 / 开源项目维护者 / 专栏作者,欢迎主动向我们投稿自荐。请注意,我们的原则之一是尽量避免在正文内容提及容易引发无意义讨论的社会热点问题,请在投稿前核对。
感谢耐心阅读至此,看完了上面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明白我们为什么能够一路走来。因为我们是一群人的自留地,这里有内容创作者,也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在这一群人的努力下,我们构建了一套体系、做了一个小社区。我们希望这个体系可以良性发展下去,真正做到「共建共享」。
在这个流量为王,短视频泛滥的当下,坚持写作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无意写出一些爆款的东西,也不想迎合一些媒体惯用的文字把戏,只想把事实和观点原原本本地呈现给大家。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我还可以和大家说说心里话,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 光速吟唱:除了购买数码荔枝的正版软件,你还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捐赠我们,给与我们继续发展的动力!
在北京时间 9 月 8 日晚,Apple 通过其 Events 网页正式宣布,将在北京时间 16 日凌晨 1 点举行发布会,带来一些新品。不过,本次官宣前后可谓是传闻不断、波折不断,很多媒体人和爆料者相继翻车。
疫情期间,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份官宣,让很多传言经受检验、让媒体人安心并有了新的期待、也给全世界关注苹果新品的人们一个交代!
本次发布会将聚焦于新品宣发,自留地将陪伴大家一同观看并跟进报道。在此之前,我们为你整理了一份清单,结合此前的各种爆料对可能发布的新品做一个预测和分析。
下面,随着自留地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发布会前都有哪些传言和泄露出来的消息。也不要忘记在 16 日凌晨 1 点,和自留地关联群组 NewlearnerのIT社群 的朋友一起熬夜观看和交流!
注:以下传言来自于知名媒体和爆料人,并不代表最终发布情况,请大家以明天的秋季发布会为准,合理看待以下传言。
在本文写作完毕后,看到网上有朋友做了一个很精美的思维导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帮助大家了解本次发布会前瞻内容。因此一并补充进来。
虽然在 8 日晚,编辑部提前准备了新闻稿,但当我们看到这个蓝坨坨的时候,还是花了一些时间来思考它的含义。比较好入手的是从「颜色」的角度,18 年的金色预示了 XS 的手机配色,而去年的「变色苹果」也对应着 iPhone 11 的多种配色。所以我们猜测,本次的蓝苹果或许也暗示了 iPhone 12 系列将会迎来蓝色配色。此前 MacRumors 等媒体也爆料称,iPhone 12 将采用全新配色海军蓝(Navy Blue)。
从形态上来看,它像中国结一样缠绕在一起,我认为其具有「空间」上的含义,和 AR、LiDAR 等应用相关。有的群友发现其形态很像一个「抱膝而坐」的人,也非常有意思。还有的网友说这个是「莫比乌斯环」,但首尾并不是相连的。
不过在我们发布新闻稿时,大家都是在用电脑,忽视了在手机上面可以通过 AR 观看的事实。后来我们在 iPhone 上打开网页并看了那段 AR 展示,蓝色坨坨展开之后是「9.15」字样,对应着发布会的日期。这暗示了本次发布会对于 AR 和 LiDAR 的重视,或许会宣布 LiDAR 登陆 iPhone,亦可能带来一些新的 AR 应用方向和软件。
近几年的发布会,苹果对 AR 应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甚至还在发布会现场玩起了 Lego AR。在今年发布搭载 LiDAR 的 iPad Pro 时,我也说:“可以想见的是,苹果花了几年的时间建立了系统、硬件、服务体系,可能会就 AR 制作更多的游戏和应用。”但事实是,到了下半年,大家对于 AR 的认知大多还停留在「AR 尺子」这样的层面上。究其原因,还是找不到一个能够「破圈」的玩法和点子。苹果本次是否会发布更多 LiDAR 设备来鞭策开发者进行更多开发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次发布会定在 16 日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此前供应链和爆料人一个劲地告知 iPhone 12 将会推迟数周发布。苹果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苹果公司首席财务官卢卡·梅斯特里 (Luca Maestri) 也表示,相较往年,新一代 iPhone 手机将推迟数周发布。
官宣后群里的朋友们都比较兴奋,但我认为不要高兴得太早,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供应链和媒体消息:
让我们再一起看一下苹果系统更新情况:
从以上消息分析,我倾向于认为苹果本次不会一口气上架传闻的所有新品,即 iPhone 可能会延期发售。但苹果历来的传统是 iPhone 一定会通过发布会发布,如果本次不宣布,不排除十月再进行一次录播发布会。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在本次发布会上公布新 iPhone,并宣布在某个时间发售。但根据媒体报道风向的转变,我们认为很有可能是苹果公关告知各位媒体:本次发布会不会发售 iPhone 12。
若发布新 iPad Air 和 Apple Watch,那么软件也必然要跟进,如果苹果上演去年发布会后发布 GM 的戏法,我们不会感到惊讶。
总的来讲,我认为 16 日是一个值得玩味的时间点,对于苹果来讲或许有那么一点点「仓促」,亦或者苹果有自己的打算。在这个时间点,也恰恰是检验爆料人、媒体预测的时机。翻车已是家常便饭,希望大家理性看待(吃瓜)。
到了大家新闻乐见的环节,其实这个部分按照咱们主编的说法,是「我们从各个方面听说了 XXX,想要分享给你们」。有的人讨厌爆料,认为我凭什么要相信你;还有的人乐此不疲地寻找爆料并分享。
在几天前,预言 9 日晚发布 AW 和 iPad 失败遭打脸的 Jon Prosser 继续带来他的爆料:本次发布会将带来 Apple Watch SE、Apple Watch Series 6(Apple Watch Pro)、iPad Air 4 和 iPad 8。此外,他还称 AirTags 和 AirPods Studio 看起来很棒,但 AirPods Studio 和 iPhone 12 系列不会在本次发布会发布。
而国内爆料人 kang 也表示将会发布 Apple Watch Series 6、Apple Watch SE、iPad Air 4 和搭载 A12 处理器的 iPad 8。
但其实,爆料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消费者期待苹果新品,媒体为了得到消息提前准备以及吸引流量。只是,消费者期待是期待苹果新品,不是期待他的爆料;有些媒体也不在乎爆料内容的可能性。希望大家理性看待,并以发布会为准!
彭博社和 MacRumors 等媒体和其他爆料人均认为,本次 iPad Air 外观将要大改:采用全面屏设计,但没有 Face ID;将搭载侧边指纹和 USB-C 接口。
而小红书用户”兰因如梦、“则直接贴出疑似 iPad Air 西语说明书的照片,说明书内容表示新 Air 将采用全面屏和电源键 Touch ID。天风国际分析师 郭明錤 预测,iPad Ai r会是 Apple 第一个采用与电源按键整合的侧边 Touch ID 的产品。
苹果在八月下旬向欧亚经济委员会 注册 了七台新 iPad,型号分别为 A2270,A2316,A2072,A2324,A2325,A2428 和 A2429,本次要发布的 iPad Air 不出意外应该在列。
因此,关于 iPad Air 唯一的疑问就是采用什么处理器。既然本代 iPad Air 已经采用了 A13,让我们期待一下是否会首发 A14。近日,国内爆料人 kang 表示,新 Air 将首发 A14 处理器,共有金银灰绿蓝五种配色,搭载「按键 Touch ID」,64 GB 机器售价 $599。
此外,我对于这个「侧边指纹」也抱有很大的兴趣。这已经不是新鲜玩意,Sony 和红米都曾经尝试过,但用户反馈相当一般。究其原因,指纹必须满足一定的接触面积才能保证识别率和误识率,对边框厚度有一定要求;用手指去接触电源键也不像 Home 键那么符合人体工学,何况不同用户左右手使用习惯也不同。手机如此,平板面积更大,体验还是要打一个问号的,期待苹果的解决方案和带来的用户体验。
根据 彭博社 报道,本次苹果或将推出两款 Apple Watch 手表,其中可能包含一款「低配版」。Jon Prosser 称之为「Apple Watch SE」。据悉,该表将采用 Series 4 设计,没有 AOD 和 ECG 功能,搭载 M9 芯片。
而 Apple Watch Series 6 外观改变不明显,主要是功能上的更新。DigiTimes 消息称,Apple Watch Series 6 可能会加入血氧监测功能。血氧饱和度作为人体生命体征之一,是反映呼吸和循环功能的重要生理指标,人体需要并调节血液中氧气的非常精确和特定的平衡。若人体不在健康阈值区间,Apple Watch 就会发出提醒。
此外,Apple Watch Series 6 会带来一些例行升级,如处理器性能、防水、无线传输速度等。watchOS 7 带来的「睡眠跟踪」「洗手检测」「自定义表盘并分享」等功能,也将为 Apple Watch Series 6 带来新的活力。
但令人遗憾的是,watchOS 7 中取消了 Force Touch 按压交互,大概率本次新品还会从硬件上阉割。此前自留地和大家聊过这个话题:我为什么如此怀念 Force Touch。
同样地,苹果也在近期向欧亚经济委员会注册了新 Apple Watch,型号分别为 A2291,A2292,A2351,A2352 ,A2375,A2376,A2355 和 A2356。
而在本次官宣发布会时间后,有媒体注意到,YouTube 中的 Apple Live 出现了”Apple Watch Series 6“字样。
关于 iPhone 12 的传言从去年秋季发布会后就源源不断,下面和大家列举一些爆料并谈谈我的看法:
我关注的另一个点是「散热」,不出意外本次苹果还会全系使用双层主板,Apple A 系处理器性能强但过热降频也厉害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本次的 5.4 英寸机型比 iPhone SE 2 还小,不知道会不会出现限制睿频或者经常过热降频的情况出现。
虽然供应链和媒体都表示 iPhone 将在 10 月发布,但我还是希望本次发布会能够先推出,爆料看得人头大,正如主编所说的「库克来个痛快点的吧!」。
在之前泄露 iOS 14 早期版本中,一张疑似为头戴耳机的图标素材被发现。这款耳机有黑白两色,猜测是一款无线降噪耳机,支持 Siri 语音唤醒功能。彭博社进一步爆料称,该耳机将采用磁吸式可替换式头梁/耳罩以在不同场景替换皮革/硅胶/或其他材质(运动/休闲)。
我们主要期待其与苹果生态内设备的联动与配合,当然,主动降噪、通透模式、拿起检测等也是大家乐于谈论并期待的功能。
苹果在在去年秋季发布会的幻灯片中一带而过了一款搭载于 iPhone 11 Pro 系列上的新芯片 —— U1芯片。后续的爆料表明,苹果或在该发布会就想要发布 AirTag,因为供应链问题,被紧急砍掉。而 9to5Mac 在 iOS 13.2 的代码中找到了名为「AirTag」新产品名称。
它依赖 UWB 工作,配合 AR 来寻找你附着了 AirTags 的物件。而 U1 芯片或许不仅仅为 AirTag 准备,可能也会对定向 AirDrop 传输文件起关键作用。
彭博社 消息称,苹果正计划推出一款名为「Apple One」的订阅捆绑服务,旨在让用户话费更少的钱享受服务。据悉,该服务可能采用分级制度(根据价格),如初级用户可以享受 Apple Music 和 Apple TV +,而高级用户可以再加入 Apple Arcade 甚至是 iCloud。
就在前几天,9to5Google 在新的 Apple Music for Android 3.4.0 Beta 中发现和 Apple One 相关的代码,这或许意味着不久之后 Apple Music 或加入 Apple One 这个大家庭。随后 MacRumors 发现,Apple 已注册了多个“Apple One”前缀的域名,但拿下已被注册的 .com 和 .net 依然有困难。
其实大家关心的肯定是 Apple One 计划在哪些国家和地区推出,怎么买最划算之类的,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下。
我个人认为不会有,目前的软件生态(软件适配)还不足以让用户通过原生软件满足需求。如果大部分场景需要罗塞塔甚至软件没有适配,那么一定会带来很差的体验,这也是苹果不愿意看到的。
ARM Mac 的生态之路还需要继续往下走,希望有更多的大厂和个人开发者积极适配他们的软件,预计这个周期会长达数年。也有传言称苹果会拿 12 英寸的 MacBook 试水,在年底进行量产。倒也符合逻辑,不过建议非尝鲜者谨慎观望。
彭博社 Mark Gurman 称,苹果有望在 11 月推出 Apple Silicon Macs。
随缘。距离上次更新已经时隔 3 年,如果发布新品也不奇怪。如果更新的话,想必关注的焦点在于「是否支持 5K」「是否支持 AV1 编码」「会有 Mini 吗」上面,拭目以待。
虽然受疫情影响,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但一年一度的「苹果春晚」又要开幕了。苹果在近年巩固了自己的生态护城河,推出了众多服务,但越来越难让人「惊喜」了。苹果是一个相当成功的上市企业和赚钱机器,但作为消费者,我们更想看到苹果继续带来「One More Thing」。
去年的 U1 芯片或许是个伏笔,期待今年有何新运用。而 AR 也是苹果这一年来重点关注的领域,希望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应用。当然,除了硬件爆料,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价格了,这也是本次发布会最大的谜。
欢迎大家在 16 日凌晨 1 点带上小板凳、拿起爆米花,和自留地关联群组 NewlearnerのIT社群 的朋友一起观看「苹果春晚」!
✌️ 我们发布会见~
(本文图片和内容整理自 MacRumors、9to5Mac、彭博社等媒体和爆料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又一年立秋来临,自留地也走过了它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个周年日,想和大家聊聊自留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关注频道较早的老读者,应该可以很清晰地将频道的过去划分为三个时期,我称之为「单打独斗的自媒体」「被迫收缩的初学者」「一群人的自留地」。
在置顶也一直写着,频道成立的初衷是整合当时成立快一年的群组当中的零散资源和讯息。起因是群友的建议,于是我发了一个 Poll,根据结果就创设了自留地。
这段时期可以自频道成立算起,至 20 年 1 月中旬。之前一直没有创设频道,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频道需要根据它自己的节奏进行更新和维护,我不太确定自己是否有这么多东西进行输出并坚持下来。小半年下来,确实要说一句:坚持更新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会将自己看到并感兴趣的科技新闻、优惠信息和开源项目分享进来,还会聊一聊自己买 VPS 的事情。这个内容体系贯穿了这一时期,不同的是去年 9 月份之后我确定了频道的排版规范和初步的文案风格,看起来清爽了些。
我当时很讨厌别人称这个频道为「自媒体」,觉得带有贬义且自己是以分享发现为主。但事实是这段时期我以白天一个小时为间隔发一条推送,其中大部分是科技新闻,客观上充当了自媒体这一角色。
在这一时期,自留地跟进国内外科技新闻最具有时效性。我也逐渐掌握了一些国内外一手消息的来源(媒体、爆料人),并发现国内几个科技媒体(比如某之家)常常翻译搬运国外媒体消息而不标注来源,于是减少了将这些媒体作为频道消息源的频率。
除了分享自己看到的东西,我也会在频道分享自己发现的技巧和心得,但总的来讲原创内容不多。11 月后频道新增了投稿 Bot,社区投稿体系初步建立。
去年黑五向大家跟进了系列促销讯息、今年元旦的时候我们做了跨年活动和征稿,效果都不错。此时人数已经超过 5K,涨粉快和勤更新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一天平均更新超过 15 条。
这段时期我开始思考,频道的更新需要投入不少时间,如果我因为不可抗力(有事、生病等)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更新,频道就难以维系下去。如何可持续发展下去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一开始我设想过找其他群管理一起更新、开设一个频道读者/供稿群,经过现实的无情打压后被否决。就这样到了寒假,我不想整个假期都在找新闻中度过。
于是我考虑缩减频道的更新频率,将时效性消息以早报、晚报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自此频道的科技新闻不再有以往的时效性和丰富度,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早晚九点更新给出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减轻了我的压力、让读者一目了然、突出其他精品消息。
自此频道就以「时效性资讯+精品消息」的内容体系发展,在疫情期间收获了不少关注,也很惊讶地发现大家很喜欢这种早报、晚报的形式。
就这样到了今年 2 月底,由于疫情原因,学校迟迟不开学,空余时间反而多了起来。受到少数派作者社区的启发,我萌生了创建编辑部的想法。
今年 3 月初,我写了一篇公告,招募「早报编辑」「晚报编辑」和「自由编辑」,分别负责早报、晚报和精品推送。公告得到了大家良好的反馈,在没有薪资承诺的情况下,至四月底依然有 10 余名朋友报名并加入。
早晚报、流媒体、电子数码发布会有专门的主编负责后,我有了更多精力编写精品消息和处理频道的运营工作,消息质量相较之前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个团队非常棒,我太喜欢他们了!(破音)这也意味着我不需要「假装懂」自己不擅长的事物并推送,大家各司其职,尽量使内容和观点准确到位。
这几个月,我们也发展出了键盘情报、一飞周报、每周觅食、消费数码每周点评、流媒体周报等特色栏目。主编们能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在其中恣意挥洒笔墨。这么多栏目和精品推送,总有一款适合你看!
成立编辑部后,我也有了更多时间整理频道消息并着手改善大家的消息索引体验。在近期还引入了 RSS 订阅和频道镜像站,让阅读和消息获取更 Easy。
比较忙碌的有今年的 618、WWDC 2020,也包括这次周年活动。在这些时期,我看到了主编们的高效和团结,我们的推送也很及时并有一定质量。能和一群人协作、交流意见,是一件很 Awesome 的事情,文案、设计离不开大家的合作!BTW,我们使用 Notion 和 Lark 进行团队协作。
虽然自留地叫做「Newlearnerの自留地」,但我深知他不属于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自留地!
截止发文,自留地已推送 2000 余条消息、收获 18000 余个订阅、接到 100 余位订阅者来稿、有一个 18 人的编辑部(4 位早晚报主编和 14 位自由主编)和 7000 余人的关联交流群组。
在此要特别感谢数码荔枝、少数派、不求甚解、Telegram 中文社群、Notion 中文社区、小声读书、About RSS、群友 zealson、群友 shiro 等对频道发展的帮助,也非常感谢每一位贡献内容的订阅者和帮忙转发的朋友!
「时效性资讯+精品消息」的内容体系一直被我们沿用,并正在扩展精品消息的领域。但并不打算新增推送档位,因为质量和数量往往不好平衡。我们有意招募一批新的自留地「自由编辑」,进行自由撰稿,懂得设计 / 了解 Android 及 Android 硬件 / 在其他平台发过文、有自己博客的朋友优先。
👨🏻💻 来到自留地编辑部,你将:
👀 我们也欢迎更多的朋友给我们投稿,让你的文章、项目、思想被更多人关注。请大家积极参与本次有奖征文活动!我们还在近日上线了「自留地赞赏码」,如果您觉得本频道对您有帮助,欢迎扫描以下图片对本频道进行一次性赞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维持现有内容体系不变,在原创和内容丰富度发力,带来更多高质量的内容。自留地将进一步朝着「媒体」和「兴趣社区」的职能发展下去,吸引越来越多感兴趣的朋友参与讨论和内容贡献。暂时没有考虑出圈到一些国内外的媒体平台进行发展(微博、微信公众号、推特等),所有 Telegram 之外和自留地相关的讯息均为非官方转载发布。
在进行媒体报道和兴趣内容分享的同时,我们也出现过多次不严谨的地方。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谣言「支付宝将登陆 Apple Pay」的传播和「Apple 国行 ECG 开通」方法的错误分享等,在今后报道之前需小心求证,做到有可靠来源并能自行检验。此外,难免还会有排版等问题,欢迎大家向我们及时提出纠错意见!
针对编辑部,在迎新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目前的分工虽明确,但应对个人原因引起的稿件拖延/无法完成的应急工作做的还不够。具体表现在早晚报主编因为个人问题无法及时完成编写,而由于单人负责且采取轮换制,一般由我来补位。希望在今后可以找到一个多人的应急机制,保证早晚报的及时推送。
频道成立初期,我们宣称频道出于兴趣,不会进行恰烂钱的赢利。一年来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在对大家有帮助的同时,为我们的主编带来一些收入。最近几个月,我们和数码荔枝合作,向自留地的订阅者们介绍一些实用的正版软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后,我们可能还会有类似的商业合作,但前提是对大家有帮助、正规实用、不让广告刷屏。如果大家想要支持我们,可前往查看相关的商品,也可以直接通过「赞赏码」支持自留地。
「自出心裁,留于此地」,我们希望在这个频道,留下大家真实的声音、别样的表达和共同的回忆。一年前无心插柳的举动,让我有幸遇到了大家。出于兴趣,也一直在不断尝试和突破,相信自留地未来可期!也欢迎大家将自留地分享给身边的朋友,通过 Telegram 直接订阅、 RSS 订阅和镜像站关注我们。
这个算是本文的花絮环节,其实大家未必能将他们列举全,但他们的一些推送留在了大家的记忆中。在自留地一周年之际,他们也有话要说!
👨🏻💻 贾思敏:
寒冬、疫情,自留地相伴🐶,不得不说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感谢一众编辑和群友。希望下一年,自留地能走得更远~
🐦 鸟言鸟语:
与自留地相遇半年有多,在这里不仅能了解科技圈的消息,还能和编辑们一起咕咕咕,挺爽的(逃。日报、流媒体看点已成为每日必看的消息,偶尔还能收获十分 Awesome 的工具与文章。希望在未来自留地会越来越好,能够有更多的伙伴进来一起玩 (咕) 耍 (咕)。
👨🏻💻 Oliver:
原来我加入自留地主编团队负责流媒体已经有半年时间~流媒体版块一开始作为频道内容的多样化补充,内容主要是电影电视剧动态跟进;渐渐地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为大家呈现流媒体整个行业,包括公司、产品、原创内容的焦点。最后,感谢读者和主编的陪伴,衷心祝愿我们下个一年没有剧荒!
👨🏻💻 John Resse:
首先祝贺自留地一岁啦~
很高兴作为一名编辑,作为一个订阅者,见证着自留地的成长。那么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希望订阅的大家能给自留地多多投稿,也希望自己能为自留地更多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WATERS:
希望接下来一年,Newlearnerの自留地更加源自生活,也更加贴近生活!
👨🏻💻 glaze c:
加入自留地差不多半年吧,成为了产量最低的编辑之一(都不好意思称自己为编辑)。在编辑部划水成了我每天活动之一。作为以科技信息起家的频道,群主身上有着浓浓的科技理工的味道。说话是完整的,有理有据的。同时还有一种奇怪的客气感,这可能是催稿机器的特质。我本以为会遇到无休止的改稿子,然而并不是。这儿比我想象的友好的多。大家努力的传播着信息和知识。
自留地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它目前的天花板,一个科技资讯频道。我们尝试加入一些生活元素,让频道内容多一些生活的气息,但它的上限还是一个频道。
很开心能够看到在遇到瓶颈之前自留地迅速发展,也很开心呆在一个没有竞争和争吵的编辑部。未来自留地会变成什么样?可能是维持现状,保持作为 Telegram 科技信息头部频道,守好自己的自留地,又或是探索更多自媒体形式,扩张,留给自己更多的地盘。
因为过年忘记带上电脑的电源适配器,好久没有更新博客了。生活总是稀疏平常,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觉得有些东西其实寥寥数语就可以讲完,无需长篇累牍地写上一篇长文。或许这是频道写多的弊端,就像让习惯了微博的人去写博客一样,内心必然是比较抵触的。但博客这种载体好就好在文字可以随着时间沉淀下来,记录自己思考和成长的过程,快餐式的频道内容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本文写在为频道部署按关键词索引的机器人之后,顺带盘点一下 IT 社群和自留地为了让大家更为迅速地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做过了哪些努力。请注意,并没有一劳永逸解决全平台群组和频道中文搜素问题的方案。由于我个人对索引群友发言存在精神洁癖,因此这篇文章的受众是 TG 频道主。
照例还是要啰嗦几句,讲讲我为什么要针对中文搜索下如此大的功夫。
Telegram 目前的搜索逻辑是根据「单词」来进行的,请注意这里的「单词」不一定是常见的单词,前后含有空格和标点符号则自成「单词」。譬如:Newlearner 如果写成“[空格] New lear ner [空格]”,那么在搜索中,你可以找到 New、lear、ner 这三个「单词」 。
这个搜索逻辑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由于中文字与字之间是连贯没有空格的,如果你想要搜索某个历史关键词来找到之前的消息,可以说是很困难的。让我再次举例比较一下:
随着越来越多新朋友的加入,日聊天数量越来越多,有必要减少一些无关话题以保证群聊的高话题相关性。相关性不高的话题建议大家去对应群聊讨论
随着越来越多新朋友的加入,日聊天数量越来越多,有必要减少一些 无关 话题 以保证群聊的高 话题 相关性。相关性不高的 话题 建议大家去对应群聊讨论
可以看到第二段的“话题”一词前后都有空格,我如果想要搜索到这段话(群置顶),只需要搜“无关 话题”即可。而第一段话则搜索不出任何结果。九歌有一句鸽人鸽语叫做:“反正只要足够香,你的眼神就可以不要。”而我每次想要 forword,需要搜索“你的眼神就可以不要”才可以找到这句话。
那么中文搜索逻辑如此,含大量空格的英文搜素体验会好吗,或许如此。但 Telegram 的搜索始终做不到类似浏览器关键词那样的「拆词」,搜索“New”是找不到“Newlearner”的。和中文一样,很多小语种也被这套搜索的逻辑深深地困扰。
所以 Telegram 中文搜索难用已成事实,我将从 Telegram 搜索逻辑入手,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前期做过什么努力。
通过以上步骤,就将「我记得某消息有个关键词叫…」的问题转化为「某消息我当时打了什么 Tag、其中是否含有关键词(英文)」。
这里附上一张我们不对外公开的、主编内部材料:自留地 Tag 列表(不完整)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觉得自己需要这么一张 Tag 表,便于对消息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类和便于搜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息数量的累计,Tag 起到的只剩下一个分类的作用,且分类后消息数量依然庞大。不得不采用 Tag + 英文关键词这样的方式使这套机制正常运作。
因此弊端非常明显:
基于此我们认为,脱离 Telegram 的搜索体系,采用全局爬虫才是这个问题的最优解,目的是实实在在地让大家通过「关键词」去探索频道内容或寻找之前消息。
既然决定脱离 Telegram 这个搜索框架,我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博客。博客是一个公开的内容展示平台,且可以配合浏览器进行无死角的关键词搜索。于是在去年12月份,我开始了艰难的手动频道内容整理,详见 Newlearnerの自留地导航页
经过两天的手动整理,我把具有实用性的技巧、文章、源码、软件工具等收录到这个导航页,形式是标题+链接。关注自留地的老读者都知道,我们之前每天推送信息的数量较多,其中夹杂着大量的时效性、羊毛新闻等。这个导航页主要目的有二:提供一个简单的分类、便于读者们搜索。
网站上线以来,阅读量近 5K。说实话并不算很多,我认为一方面不是每个读者都有搜索的需求,另一方面打开网页搜索体验确实没有 Telegram 内直接搜索来得直接。
在今年1月份,为了进一步优化大家的搜索体验,我和 sssoou.com 站长达成合作,将自留地展示于首页便于大家勾选并进行搜索。这种网页爬虫+搜索引擎的方案我比较喜欢,使用起来也确实很方便。
上面的两套方案都跳出了 Telegram,转战浏览器,有些读者可能认为这样的体验不太好。因此近日我决心搭建一个关键词搜索 TG Bot,这样在兼顾体验的同时能够快速找出自己想要的消息。
首先在 GitHub 上找到了几套方案:
由于无需细说的自留地和 IT 社群附属关系,我们打算为频道做一个关键词搜索机器人。相比第一个项目提供搜素结果展示/选择界面,第三个项目则直接将所有相关消息暴力 forword,因此体验很差。经过一番比较,我们决定使用 telegram-search 作为机器人搭建方案。
部署过程中得到了开发者 EEYHN 的无私帮助,在这里先表示感谢。大致部署过程如下:
#申请机器人 && clone 到本地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EYHN/telegram-search.git #安装依赖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修改 main.py && 创建 session 文件夹 mkdir session #生成数据库文件 python main.py #针对小内存机器,建立 Swap(1G),并 sysctl -w vm.max_map_count=262144 #修改 main.py 中 Docker 环境参数 ES_JAVA_OPTS=-Xms512m -Xmx512m #安装 docker 相关环境并运行 docker-compose up -d
运行之后机器人会实时抓取频道消息,并使用 elasticsearch 建立搜索引擎,整个项目对内存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你想要修改结果展示的字数,可以在 main.py 中找到相关代码,默认值为 15 个字符。
机器人使用的是 Lucene 查询语法,可以精准到关键字词、日期。很多朋友直接输入关键词,对结果产生了很多疑问和不满,这里也来统一解答一下。先举个例子,例如我需要查询含有“动森”(动物森友会)的频道消息:
照例来一张表格做一个横向对比:
基于 Telegram 框架 | 支持分类 | 按日期搜索 | 准确搜索关键词 | 备注 | |
---|---|---|---|---|---|
Telegram 自带搜索 | ✓ | ✗ | ✓ | ✗ | 对中文搜索不友好 |
Tag 与空格 | ✓ | ✗ | ✓ | ✗ | 操作难度大 |
自留地导航(博客) | ✗ | ✓ | ✗ | ✓ | 人力付出多 |
Web 搜索引擎 | ✗ | ✗ | ✗ | ✓ | 精确但需要浏览器和站主收录 |
Telegram 索引 Bot | ✓ | ✗ | ✓ | ✓ | 精确、基于 TG 但需要自学搜索语法和服务器开销 |
通过以上表格,相信大家对本文介绍的几种方案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知。在 Telegram 没有打算添加非英语语种的分词搜素措施前,我们应该不断寻找方法,改善群友和读者的搜索体验。最后附上我想到的其他思路:
最后啰嗦一句,以上方案并不一定适合每位频道主,在信息累积到一定量之前简单的方法见效还是不错的。譬如我作为一个频道主,更新频率不高,每次更新完之后在 Notion 等处记录下 Tag、关键词和标题链接等重要信息,也可以做到自我索引。索引,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频道读者,因此非做不可。
希望以上内容为其他频道主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读者了解到我们为了让大家有一个良好的搜索环境,做了哪些跨平台的方案。
欢迎关注 Telegram 频道 Newlearnerの自留地 的各位!
四个月前,应群友建议,我决定创建一个频道,在其中分享一些东西。在当时,水群的聊天数量已经不少,分享进去的东西容易被刷屏以至于难以寻找。四个月过去了,我现在是一个 5K 频道的频道主,自认为我做了我喜欢做的事情而且还算有点成功。
但是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Newlearnerの自留地以 IT 资讯和分享为主,但由于更新频率较高,Telegram 对于中文搜索支持太差。因为消息众多,即使打了 Tag,寻找起来还是很困难。更不用说后来关注的朋友,不会知道频道前面发送过哪些内容,老实说有些内容我自己也不记得自己发过。
因此,我打算抽出一点时间,为我的频道做一个导航页。我将在本篇博文中按照不同分类(而非时间)顺序给大家整理之前发过的信息,并在每周末添加本周的信息作为补充。因此本文会越来越长,建议大家使用浏览器关键字搜索。
按规矩我应该先说说哪些内容会被收录到本篇博文:时效性较弱的,具有实用性的技巧、文章、源码、软件工具等,不会收录时效性强新闻、羊毛消息、折扣消息、无厘头的碎碎念等在我的频道出现频率相对不算低的消息。有关 #Wallpers、#Keyboards 和 #Android 的内容可以通过 Tag 准确找到,这里就不再整理相关所有内容。
提醒各位频道主,发频道消息务必打 Tag,否则日积月累寻找起来难度十足。
下面,让我们开始,每个二级标题都是一个分类👇
日积月累,自留地的内容数量不可小觑,初次整理内容花了我两天的时间。今后,我会每周整理并更新自留地的最新内容。
由于内容众多,分类也相对粗糙。有些消息其实可以放在多个分类,我根据自己的想法将其放在了最正确、最相关的分类。大部分消息是按照发布时间排序,也有少部分信息和之前的消息内容相关联,我就将它们放在了一起。大家使用时,可以在浏览器中搜索相关的关键词
是为导航,其实也是一个几个月来的总结。一路以来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这个频道也是社区共建共享的,感谢之情无法言表。这个由我手动整理的导航,希望能够给喜欢自留地的朋友们带来便利。
20.4.18 日更新:
在20年三月初,自留地迎来了一批优秀新主编的加入,我们也改变了以往零碎、众多且不定期发布消息的模式。一个人可能会爬得很高,但我深知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探索Telegram的群组和机器人功能,了解其价值和作用,以及如何寻找和加入热门的群组和机器人。
本文为您提供了详细的步骤,教您如何在 iOS 上设置 Telegram 为简体中文。同时,我们还详细介绍了 Telegram 与微信的优缺点比较。
The post [已解决] 一键将Telegram 改成中文版 (iOS/Android/电脑版全平台适用) appeared first on Justin写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