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我国出台首个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部门规章

By: 新华社
7 July 2025 at 15:14

新华社

记者7日从民政部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民政部近日出台《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首个部门规章,将为代码确定的权威性、管理的规范性、使用的统一性和应用的有效性提供制度保障。办法共20条,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副司长燕翀介绍,办法规范的行政区划代码,是指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根据编码规则确定、公布的行政区划建制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数字代码。行政区划代码是行政区划建制法定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和标识,通过一串6位或9位数字的行政区划代码,反映着行政区划建制的行政层级、隶属关系、建制类型等关键信息。大家身份证上公民身份号码的前六位就是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代码也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重要基础码段。

据了解,一定时期以来,由于行政区划代码的管理没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带来了确定代码的责任不明确、规则不健全、程序不完善以及代码发布不及时、信息获取难等问题。办法对行政区划代码管理进行了全流程制度设计,贯通了科学有序编码、及时权威公布、规范统一应用等环节,实现编用结合的管理闭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将保证代码管理在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上开展。

办法明确了确定代码的主体和规则。规定县级及以上代码由民政部确定,乡级代码由省级民政部门确定。明确省、地、县、乡四级行政区划代码的数字位数和组成,规定了各个号段代表的不同建制类型,提出了顺序编制、唯一对应、废码不用等编码要求。

办法还对代码公布作出制度性规定,明确代码公开发布的载体、形式和频次等,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及时的代码数据。代码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以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布;考虑到各方面对年末、年中等时点代码全量信息的需求,民政部每年在国家地名信息库发布一次全国代码信息,同时规定,省级民政部门每半年发布一次本地区乡级代码信息。

燕翀表示,民政部将以办法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代码信息数据管理和应用研究,推动拓展代码应用场景,更好发挥代码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管理的应有作用。

四川雅安发生山体垮塌 已致3人遇难2人失联

By: 新华社
7 July 2025 at 15:04

新华社

记者7日从四川省雅安市委宣传部获悉,因连日降雨,7月5日13时25分许,雅安市天全县城厢镇国道318线突发山体垮塌,有车辆被埋。

截至7月7日14时,现场搜救出被埋车辆3辆,被困人员5人,其中,2人轻伤,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另有2人失联,相关抢险救援工作仍在进一步开展中。

灾害发生后,雅安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抢险救援应急指挥部,协调各方力量有序开展抢险救援各项工作。

新华社权威快报|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锁边全面完成

By: 新华社
30 June 2025 at 14:16

新华社

6月30日,在宁夏中卫市,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工程全线贯通,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形成一条长约153公里、宽约10至38公里的固沙锁边带,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锁边全面完成。

腾格里沙漠是我国第四大沙漠,其东南缘的宁夏中卫市,扼守着祁连山与贺兰山“两山夹沙”的关键节点,是腾格里沙漠向东南扩张的唯一出口,阻击着风沙向华北平原侵袭。2023年6月,“三北”工程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境属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的宁夏,将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工程作为重点项目推进。

工程全线贯通后,将在黄河上游筑起一道重要生态屏障,对遏制腾格里沙漠扩张、保护黄河安澜、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驻伊朗大使馆:绝大部分在伊中国公民平安撤出

By: 新华社
22 June 2025 at 23:53

新华社

新华社德黑兰6月22日电 新华社记者22日从中国驻伊朗大使馆了解到,以色列与伊朗冲突爆发以来,中国驻伊朗大使馆与我外交部及中国驻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伊拉克等周边国家使馆密切沟通,通力合作,争分夺秒帮助中国公民撤离。截至21日,绝大部分在伊中国公民已平安撤出。

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公参付莉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使馆始终关注在伊中国同胞安危,持续发布安全提醒和自我防护信息,主动联系中国公民和中资机构进行避险指导,并同伊朗相关部门密切沟通,为中国公民提供安全保护和通关便利。

付莉华说,使馆依托和指导在伊华侨华人联合会组织人员撤离高危地区,陆续安排车辆将伊朗首都德黑兰及周边地区的中国公民从陆路口岸撤离。使馆工作人员昼夜接听领保求助电话,摸排人员底数,同中国公民保持联系,提供撤离路线指导,并派员赴伊朗与土库曼斯坦边境的巴吉兰口岸协助通关。

付莉华说,随着局势迅速恶化,在伊中国公民撤离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使馆迅速组织4批次共17辆巴士接我公民自陆路口岸撤离,并在出境人员集中的伊朗与阿塞拜疆边境的阿斯塔拉口岸设工作组进行协调。中国驻伊朗大使丛培武、国防武官胡晓、公参许启崧等密集协调伊朗相关部门提供安全保障和通关便利。在各方通力合作下,截至21日,绝大部分在伊中国公民已平安撤出,其他还在伊的少量中国公民也已避开高风险地区。

网络编辑:澍生

大湾区大学今年开始正式招生

By: 新华社
21 June 2025 at 11:27

新华社

东莞市委宣传部6月20日对外发布消息,大湾区大学今年开始正式招生。新设立的大湾区大学首批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等专业。

大湾区大学地处广东省东莞市,为最近获批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教和产业创新优势,以“理工科、小而精、新型研究型”为办学定位,学科布局注重基础与交叉以支撑长远发展。

大湾区大学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面向全球招募顶尖学者和青年科学家。学校教研人员来自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

学校采用以四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新生入学不分专业,二年级起可自由选择专业,支持跨学科辅修,鼓励、协助学生在校期间到企事业单位深度实习实训,以及赴海外交流学习。

学校首批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等专业;拟开设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未来机器人、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等专业。

网络编辑:小乔

我国十余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65亿亩

By: 新华社
17 June 2025 at 17:03

新华社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记者当天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大荒漠化综合防治力度,加快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3.65亿亩,封禁保护面积2794万亩。

数据显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了自2000年以来连续4个调查期“双缩减”。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抑制,2019年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的土壤风蚀总量较2000年下降约40%。我国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荒漠化防治国际典范。

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三北”工程实施40多年来,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绿富同兴”的历史性转变。工程区累计保留造林面积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从1977年的5.05%增至目前的13.84%,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4.5亿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两年来,实施重点项目369个,完成各类建设任务超1亿亩,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实质性进展。科尔沁沙地重现草原风光;黄河“几字弯”展现“金沙蓝海绿洲”的美丽画卷;环塔锁边绿色防护带初步建成,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扎实开展国际合作。与《公约》秘书处在华共建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支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成立中阿、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同韩国、蒙古国、俄罗斯建立东北亚防治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网络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