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观天下|语言苍白,内容空洞——评2025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
不管一年中走过了怎样的路,有没有发表好的新闻,有没有取得骄人的业绩,作为一家媒体,在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总要使出全身力气,拿出一篇像样的“新年献词”。
这对于媒体来说,既是一篇“规定动作”,也是一篇“自选动作”,“新年献词”水平怎么样,很能代表一家媒体的形象和脸面。
不说别的媒体,单说曾标榜“在这里,读懂中国”的《南方周末》,这家媒体曾经傲然屹立南方,横扫天下,一纸风行。
然而,这些都是历史了。
好汉不提当年勇。
这些年,《南方周末》像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妪,整天絮絮叨叨,说些不咸不淡的话,失去了青年人的锐气。
就拿最能代表其形象的“新年献词”来说,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这两天,朋友给我发来了2025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文章链接,还没看内容,光看标题,就差点没把人绕晕,今年“新年献词”标题是《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
亲爱的网友们,从这个标题,你能看出来《南方周末》想说啥吗?这不光说把我这个还算资深一点的媒体从业者能绕晕,说个不好听的话:
这种标题,尼玛会不会说人话?
再看内容:
当无人驾驶的汽车从你身边闪过,当大模型“写好”你的年终总结,当光影魔法“复活”你的亲人,当虚拟“爱人”向你提出分手……
生成式AI快速迭代,人机对话上演“物我两忘”;诺贝尔奖连番垂青AI,机器人被注入“灵魂”;俄乌的战场上、加沙的瓦砾里,AI系统在搜寻血肉之躯;预测蛋白质和基因结构,AI模型又助力人类“长命百岁”。
技术狂飙的欣喜与奥本海默式焦虑接踵而至。AI“教母”呼吁,要像“登月计划”一样推动它发展。诺奖得主担忧:“比我们更智能的系统终将控制一切”;联合国通过监管人工智能的“里程碑”决议,欧盟批准首个AI监管法案;《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呼吁:“在人类决策与监管下,以人工智能技术防范人工智能风险”。而在全球AI中心、大洋彼岸的加州,首次提出防止大模型对人类造成“严重伤害”的监管法案,却遭到了否决……
是的,这就是南方周末所谓2025年的“新年献词”,很多同学、老师和朋友,看了直摇头,说不知道这家媒体的“新年献词”想说啥。
它似乎一味在炫耀语言的技巧,一味掩盖其内容的空洞。
它既忘记了媒体的初心,也忘记了媒体的使命。
它对当下经济的崎岖,民生的艰难,与生活在其中人们的奋斗与挣扎,血泪与努力,灼热的痛感,深深的无力感,希望与绝望,纷纷视而不见,仿佛这一切,已与它没有任何关系。
它的眼中,只有机器,有所谓的AI,有大数据,有算法,就是没有人,没有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
尼采认为,太阳的意义乃是为了照耀人,如果没有人,太阳也就没有意义。因此尼采喊出“上帝死了”,这种振聋发聩的声音,在尼采眼中,只有人,才是一切的意义。
到了福柯,他说“人也死了”,“人终将被抹去,如同海边沙滩上一张脸的形象”,福柯把人,连同超人的地盘都铲除了。人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万物的灵长,人只不过是各种偶然的因素造成的。
尼采是前现代,福柯是后现代,而我们,还在迈向现代化的漫漫征途中。
这征途上,有人的呼喊,人的挣扎,人的奋斗,人的痛苦。
而这些,在《南方周末》2025年的“新年献词”中,统统不见了。
而对于个体命运的关注,对于民生艰难的发声,曾经是《南方周末》与民众共鸣的“金钥匙”,也是它屡试不爽取得成功的“标配”,而今,《南方周末》舍本逐末,轻易将自己的“看家宝”丢弃,而故装作深沉,玩弄起了语言技巧。
你抛弃了民众,民众也将对你无视。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
这些,曾经是《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的“金句”,而今读起来,更像夕阳下的挽歌。
“新年献词”,如果实在写不下去了,也可以不写,完全没必要,搞得这样苍白和空洞。
默哀,为《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