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降准降息如何“择机”?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

降准、降息是央行的重要政策选项,以加大宽松力度,稳定市场预期,激发经济活力。

从“保持物价总体稳定”变为“保持物价处于合理水平”,体现了货币政策在目标设定上更加细致和精准。

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

责任编辑:张玥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视觉中国/图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视觉中国/图

2025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了第一季度例会。会议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样一系列政策信号,意味着什么?货币政策的调整会为经济带来怎样的改变?

为此,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他长期从事公司金融领域研究。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田轩出席会议并作了发言。

“择机降准降息”

南方周末:央行表示将择机降准降息,“择机”将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田轩:在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或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紧张时,降准、降息(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是央行的重要政策选项,以加大宽松力度,稳定市场预期,激发经济活力。

在时机的选择上,需要平衡内外部经济环境,包括通胀水平、就业状况、房地产、资金空转问题等内部因素,以及资本外流、汇率波动压力等外部因素。还要考虑之前已出台政策的效果和累积效应,避免过度宽松引发通胀风险,并避免降息带来的息差缩窄,对银行经营造成过大压力。

南方周末: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

田轩: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是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政府收支解读:一手卸包袱,一手投未来|说政经事

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

责任编辑:张玥

政府从老百姓买车、买房的过程里获得的收入减少了。视觉中国/图

政府从老百姓买车、买房的过程里获得的收入减少了。视觉中国/图

政府如何用钱来影响经济,我们常形容为“两个水龙头”。一个是财政政策,就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由财政部管理;另一个是货币政策,主要是货币供应的多少和利率高低,由央行管理。

本周,我们想为大家解析的,就是过去一年财政政策的特点。它被浓缩在了2025年3月24日由财政部发布的一份报告里:《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报告有1.8万多字。它透露着数十万亿元资金,如何顺着财政政策的脉络,影响千家万户。

1.

先说报告中的政策部分。过去一年,财政出台了四大增量政策:加力化债;加大重点群体保障;稳定房地产;研究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也就是财政帮银行壮大实力。

其中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是重点群体保障。2024年,政府调整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将本专科生、研究生每生每年最高贷款额度由16000元、20000元,分别提高至20000元、25000元。

也就是说,一个本专科生,每年助学贷款最高金额增长了4000元,研究生增长了5000元。此外,助学贷款利率也下调了。

202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杨志勇:零基预算,要扭转预算中的“只能增、不能减”

非税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是一次性安排中央单位上缴专项收益,以及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加较多。

同一年度的财政支出,在不一样的支出时间,12月份支出和1月支出,政策效果差异非常明显。

预算支出基数越不合理,零基预算改革的收益就越大。

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

责任编辑:张玥

2025年3月13日,新华社发布了《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报告表示,“总的看,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有力,各项财政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也指出了当前的困难和不足。“受多重因素影响,税收收入下滑,土地出让收入继续回落,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2025年,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财政工作应如何作为,宏观政策又将如何发力?

南方周末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他长期从事财税理论、财政政策与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为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曾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杨志勇出席会议并作了发言。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经连续三年超过10万亿元。视觉中国/图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经连续三年超过10万亿元。视觉中国/图

寻找新财源

南方周末: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4%,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5.4%。如何解读这组数据?

杨志勇: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物价等因素紧密关联。从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来看,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良好。下半年,增量财政政策出台后,经济回升向好,财政收入有了较大改善。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财政收支情况是存量财政政策与增量财政政策共同发力的结果。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是一次性安排中央单位上缴专项收益,以及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加较多。

南方周末:在税收收入中,央地关系该如何理解?

杨志勇: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的主要收入形式。现行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