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中国影响力上升 专家警告美国需强化东南亚及太平洋战略

中国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日益扩大的影响力对美国战略利益构成挑战。多位专家周四警告说,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正在被中国超越,呼吁华盛顿采取更全面的战略,强化经济合作、深化盟友关系,并在南海等关键议题上坚定维护国际法,以抗衡中国的持续扩张。

近年来,中国通过经济援助、基建投资、外交渗透及安全合作等多方面手段,扩大其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岛国的存在,挑战美国及其盟友的长期影响力。这一竞争不仅涉及经济利益,还影响到地区安全格局及国际秩序。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USCC)本周四(3月20日)召开听证。

多位专家周四警告称,美国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正被中国逐步超越,呼吁华盛顿制定更全面的战略,加强经济参与、强化盟友关系,并在南海等问题上维护国际法,以抗衡中国日益扩大的影响力。

经济主导与联盟网络的较量

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全球研究员帕伦斯沃伦(Prashanth Parameswaran)在听证会上指出,美中在东南亚的竞争高度不对称。尽管美国拥有无可匹敌的联盟网络,但中国在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他强调,中国正试图将自己确立为该地区的主导力量,并通过各种手段强化影响力。

“中国希望把自己确立为东南亚的主导大国,以此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中国官员在该地区公开表示这一点。”他说:“东南亚不仅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第三大人口中心,拥有关键的海上航道和印太地区的外交调解平台——东盟。该地区的所有国家都认识到与中国共存的必要性,但没有一个国家希望被中国主导。许多国家也担心,当新政府上台时,美国对该地区的承诺可能会发生变化,最近几周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迹象。”

帕伦斯沃伦提到,中国在东南亚的存在无处不在,从媒体到数字支付,从电动车到基础设施建设,几乎覆盖所有重要行业。然而,他也警告称,东南亚国家越来越担忧对中国的过度依赖,因此美国应当提供可行的经济合作选项,而非仅依赖军事或安全合作。

东南亚对美信心下降 寻求稳定合作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东南亚研究主任郭晨熹(Lynn Kuok)表示,虽然美国将印太地区列为优先事项,但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却在不断被中国蚕食。她援引一项最新调查指出,东南亚国家在战略上对中国的认同感已超越美国,而加沙冲突等国际事件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形象。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东南亚研究主任郭晨熹(Lynn Kuok)表示,尽管美国重视印太地区,但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正被中国蚕食。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东南亚研究主任郭晨熹(Lynn Kuok)表示,尽管美国重视印太地区,但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正被中国蚕食。
(视频截图/USCC)

她说:“美国应在维护国际法和海洋权益方面发挥领导作用。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领导地位以及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坚定承诺,对于维护地区稳定至关重要。重要的是,将相关议题框定为国际法问题,而非简单地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二元选择,这样可以让东南亚国家更容易与华盛顿保持一致。”

郭晨熹警告,如果美国不尽快采取行动,可能会彻底丧失东南亚的支持。她呼吁美国制定一项连贯、可持续的战略,包括深化经济合作、加强盟友关系,以赢回地区信任。

相关报道

库克群岛披露与中国合作协议细节 深海开采稀有资源引关注

特朗普的气候变化立场:警惕中国用来分化太平洋岛国?

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与中国商定深海采矿协议

美国应避免“捷径” 建立长期信任

澳洲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史密斯(Graeme Smith)在听证会上强调,美方在与太平洋岛国的交往中不仅要重视政策内容,更要注意语调和方式。他指出,该地区过去长期奉行“不结盟”政策,而中国近年来通过大量投资太平洋地区语言研究、推动传统酋长和宗教团体合作等方式,逐步扩大影响力。

他说:“如果强行让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做选择,最终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把它们推向北京。其实,把‘东南亚’换成‘太平洋’,你就会发现完全是同样的问题。”

他还提到,中国在太平洋岛国的安全角色日益上升,包括提供警务合作和涉侨事务支持。他建议美国利用自身优势,例如社交媒体企业和具体社群网络,与太平洋岛国建立更加深厚的联系。此外,他警告美国不要走“捷径”,例如依靠政治操弄手段来影响当地舆论,而应更多与教会团体和本地组织开展合作,以建立长期信任。

他强调:”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拥有本土社群,而中国没有。因此,美国不应仅仅把这些社群视为军队的潜在兵源,而是应该真心实意地关心这些社区,避免随意驱逐他们,真正建立长期的联系。此外,美国对美国之音(VOA)和自由亚洲电台(RFA)的削减,这对美国在海外华人乃至美国华人社区中的地位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专家们警告说,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不愿在美中之间做出绝对选择,因此美国需要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投资和贸易合作方案,而不仅仅依赖安全承诺。美国必须提供实质性经济选择,并加强与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的合作,否则这些地区可能会进一步向中国靠拢。

责编:梒青; 网编:瑞哲

© 视频截图/USCC

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全球研究员帕伦斯沃伦(Prashanth Parameswaran)在听证会上指出,美中在东南亚的竞争高度不对称。

黄海争议升级 中国阻挠韩方实地调查

据自由亚洲电台周三(3月19日)报道,韩国外交部表示,由于中国方面阻止韩方调查一座由北京设立的钢结构建筑物,双方上月在黄海争议海域发生对峙。

事件发生在2月26日,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派遣研究船“Onnuri”号前往“暂定措施水域”(PMZ),调查一座高度和直径均超过50米的钢结构建筑物。然而,韩方船只在接近该设施时遭到中国两艘橡皮艇的拦截,4名中方人员阻止韩方部署检测设备,称该设施为“水产养殖场”,并要求韩方离开。

韩国海警随后派遣巡逻船,双方海上对峙持续两小时。据称,部分中国民兵携带刀具,但未发生肢体冲突。

韩国外交部发言人李在雄周二表示,韩方已就此事向中方表达坚定立场,并将与相关机构合作,维护韩国在黄海的正当海洋权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回应表示,她对具体情况“不了解”,但黄海局势“稳定”,中韩双方保持海事沟通渠道畅通。

尽管2000年《中韩渔业协定》禁止在暂定措施水域开展除捕鱼和航行以外的活动,但中方近年来已在该海域设置多座大型钢结构建筑物,从而引发韩方关注。

责编:何平; 网编:何足

© The Korea Institute of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的研究船“Onnuri”号。

习近平治下 人权捍卫者审前羁押时间显著延长

国际人权组织“保护卫士人权基金会”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习近平执政下,中国人权捍卫者的审前羁押时间显著延长,尤其是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罪名的案件,平均拘留时长已超过700天。

国际人权组织“保护卫士人权基金会”(Safeguard Defenders)本周三(3月19日)表示,一项针对2008年至2022年间近1200起涉及“扰乱社会秩序”及“危害国家安全”罪名案件的研究显示,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国人权捍卫者的平均审前羁押期显著增长。

该研究分析了969起因“扰乱社会秩序”罪名被逮捕、起诉和审判的案件,以及近200起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罪名的案件。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保护卫士”、“中国人权捍卫者”(CHRD),以及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维护的数据库,共收集约3000起案件,并按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胡锦涛第二任期(2008-2012年)、习近平第一任期(2012-2018年)及习近平第二任期(2018-2022年)。

相关报道

人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 中国再度归类“不自由”

2023全球自由度报告:中国排名仍垫底 五十年都在“不自由“之列

自由之家2022年全球自由度报告: 中国再度被列入不自由国家

研究结果显示,在“扰乱社会秩序”罪名相关案件中,审前羁押的平均时长从胡锦涛任期的270天,增加到习近平第一任期的340天;并在习近平第二任期进一步增至412天。其中,“扰乱社会秩序”罪是针对人权捍卫者最常见的指控,包括“寻衅滋事罪”和“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罪”。

在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案件中,尽管数据有限,但研究仍发现该类案件的审前羁押期增长更为显著。平均拘留时长从胡锦涛时期的288天,上升至习近平第一任期的658天;并在习近平第二任期进一步延长至716天。此类罪名通常被视为针对维权人士最严厉的指控,包括“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分裂罪”以及“勾结外国势力罪”等。

保护卫士人权基金会认为,审前羁押时间的延长反映出中国政府在打压维权人士时越来越倾向于利用法律程序作为惩罚手段,即使最终未能定罪,也通过长期羁押对个人施加压力。

近年来,国际人权组织多次批评中国政府滥用“危害国家安全”相关罪名打压异见人士,并呼吁北京保障司法公正和基本人权。自由亚洲电台日前报道,台湾八旗文化出版社总编辑李延贺(笔名富察)已被中国当局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秘密起诉,但法院尚未宣判,该案被最高检列入重大危害案件。

责编:何平;网编:伍檫愙

© 路透社

在习近平(图)执政下,中国人权捍卫者的审前羁押时间显著延长。

中国强制维吾尔人提供视频 以证实未在斋月期间斋戒

斋月期间,全球穆斯林通常能够自由遵守白天禁食的宗教习俗。但是,在严厉社会管控下的新疆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自由亚洲电台本周二(3月18日)报道,以“消除宗教极端主义”为由,中国政府要求新疆西北部的维吾尔人提供视频证据,证明他们在伊斯兰教斋月期间未进行禁食。

据警方和维吾尔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的居民被要求每天录制自己吃午餐的视频,并发送给负责监督社区的村干部。

一名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的居民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抖音上发布视频,称他每天都必须录制自己在午餐时间进食的视频,并发送给负责监督社区居民的村干部,直到斋月结束的开斋节。他表示:“无论我去哪里,市场还是医院,我每天都必须拍摄自己吃午餐的视频,并发送给村干部。我每天的‘证据’都保存在手机里。”他还表示,发送视频证据给村干部是为了“避免惹麻烦”。

白天禁食是伊斯兰教斋月期间的五大禁律之一,世界各地的大多数穆斯林都能自由遵守这一习俗。然而,中国多年来一直以“消除宗教极端主义”为由,禁止新疆穆斯林在斋月期间禁食,并实施更广泛的宗教限制。如,禁止维吾尔人在周五前往清真寺礼拜或庆祝伊斯兰教节日。

人权组织指出,这项禁令是中国政府对维吾尔人和其文化进行系统性迫害的一部分,该政策还包括大规模拘禁、强迫劳动以及削弱维吾尔语言的地位。

新疆警方和政府官员告诉自由亚洲电台,新疆各地的居民被要求提供“进食证据”,以证明他们未在斋月期间禁食。伽师县一名警察表示,所有居民,包括维吾尔族警察,都不被允许在斋月期间禁食。

相关报道

穆斯林斋月 新疆中小学要求学生监视家长

解读新疆:中国在新疆推动“伊斯兰教中国化”

新疆伊斯兰斋月土政策 穆斯林饭桌须与汉人相同

“我们实施了一项制度,要求居民向我们提供视频证据,证明他们没有禁食,”她说。“我辖区的居民每天都会向我发送视频证据。”

她还透露,这项措施正在伽师县的其他乡镇执行。

一名因安全原因要求匿名的伽师县政府官员表示,要求居民发送自己进食的视频已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基层干部被要求确保居民在日出到日落之间进食,虽然上级命令没有明确要求提交视频证据,但基层干部认为这样能更有效地监督辖区居民是否遵守禁食禁令。

他还透露,一些干部甚至直接拨打居民电话,要求他们立刻展示自己正在吃饭的画面。目前维吾尔居民尚未拒绝这一要求,因为他们知道,在过去的斋月期间,已有不少因禁食而被拘留的人遭到惩罚。

一名伽师县米夏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除了视频证明的要求,当局还计划组织“集体聚餐”活动,以确保维吾尔人在白天进食,

一名来自库车县公安局国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即便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也不允许禁食。他补充道:“我们有一份书面文件明确规定了这一限制。”

然而,截至目前,新疆政府官员和中国官媒对此仍保持沉默。

在以往的斋月期间,中国当局曾召开会议,警告穆斯林不得禁食,并派遣警察巡逻维吾尔社区,白天入户检查,夜间监视居民,以确保他们在禁食时间内进食。同时,政府还强迫维吾尔人经营的餐馆正常营业,并向维吾尔政府雇员分发食品和饮料,组织集体聚餐。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维吾尔运动”组织(Campaign for Uyghurs)执行主任阿巴斯(Rushan Abbas)在2月28日斋月开始时发表声明,谴责中国政府对维吾尔人的系统性迫害。

声明指出:“当全球穆斯林在祈祷与反思中迎接斋月时,维吾尔穆斯林却被监禁,被迫从事强迫劳动,并受到无处不在的监视。他们被剥夺了宗教自由,被禁止斋戒、祈祷,甚至被剥夺了穆斯林身份,而中国政权依然公然犯下针对他们的罪行。”

责编:何平; 网编:瑞哲

© Reuters

2021年4月29日,维吾尔族男子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的嘉曼清真寺开斋。

美议员要求高校披露中国留学生参与敏感研究情况

美国联邦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CP)主席穆勒纳尔(John Moolenaar)本周三(3月19日)致信多所美国高校,要求提供有关中国留学生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项目中的招生政策,及其参与联邦资助研究的详细信息。

穆勒纳在声明中警告说:“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了系统性渠道,将研究人员安插进美国顶尖学府,直接接触具有军民两用价值的敏感技术。”他批评部分高校优先考虑经济利益,而忽视国家安全风险。

该公开信被寄往普渡大学、斯坦福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马里兰大学、南加州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要求这些学校在4月1日前回应有关中国学生的研究领域、资助来源及其在美去向等问题。

责编:何平; 网编:何足

© 路透社

图为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间实验室,在美国政府终止资助美国国际开发署后处于人去楼空状态。

菲律宾拟将印度、韩国纳入“四方安全对话” 共同应对中国

据路透社本周三(3月19日)报道, 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Romeo S. Brawner)当天表示,菲律宾及其盟友正寻求将印度和韩国纳入非正式安保协议体“四方安全对话”(Squad),以加强在印太地区对抗中国的能力。

该小组目前由菲律宾、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组成,自去年以来已在南海进行联合海上行动。

布劳纳在新德里“瑞辛纳对话”安全论坛上指出,菲律宾与印度有共同的安全关切——中国,并计划深化军事合作,可能包括情报共享。他还透露,菲律宾与印度军方及国防工业建立了伙伴关系,并会在当天晚些时候与印度国防参谋长讨论这一可能性。

印度国防部发言人,以及韩国、中国大使馆并未就布劳纳上述言论立即置评。

近年来,马尼拉和北京在南海争议水域的冲突不断升级。自由亚洲电台此前报道,中国外长王毅日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会上表示,中菲两国的摩擦如同一场皮影戏,剧本由域外势力操控,西方媒体负责直播,而剧情始终围绕着“抹黑中国”。他同时警告菲律宾,侵权挑衅终将自食其果,甘当“棋子”最终只会被抛弃。

但王毅这一言论随后被菲律宾外交部驳斥。菲方表示,中方的“文字游戏”无法掩盖南海冲突的核心问题——即中国拒绝遵守国际法,并持续在南海采取非法恐吓行动,严重影响菲律宾社会。

责编:何平; 网编:何足

© 路透社

2023年3月31日,美、菲两国部队在菲律宾吕宋岛上的新怡诗夏省麦格塞塞堡进行“坚盾”联合演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