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8 July 2025Main stream

Trump’s New Trade Threats Set Off Global Scramble to Avoid Tariffs

Many countries thought they were negotiating in good faith. The White House renewed its “reciprocal” tariff plan anyway, giving countries until Aug. 1 to make offers.

© Haiyun Ji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President Trump, with the commerce secretary, Howard Lutnick, presented a list of tariff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t the White House in April.

哈佛与中国:从双赢互利到白宫的“眼中钉”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哈佛与中国:从双赢互利到白宫的“眼中钉”

STEPHANIE SAUL, STEVEN RICH
哈佛大学培养与中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其财政实力。
哈佛大学培养与中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其财政实力。 Sophie Par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经济大衰退使哈佛大学陷入财政危机。2009年,该校收到的捐赠锐减逾100亿美元,降幅近30%。
为了摆脱困境,哈佛领导层在中国找到了部分答案。随着华盛顿和北京鼓励——尽管有时很谨慎——将接触政策作为两国之间架起桥梁的最佳方式,美国企业纷纷涌入中国。
中国有着巨大的学术和经济前景,而哈佛掌握着有钱有势的中国人所渴望的东西:声望,以及他们自己和子女进入有影响力的交际圈的机会。
在2010年至2025年期间,哈佛大学从中国大陆和香港吸引了5.6亿美元的捐赠和合同,是所有美国大学中最多的,部分来自私人捐赠者和基金会,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大学等政府实体的合同。
广告
“新的、巨大的财富和特别有利的关系”——与中国领导人和学者的关系——“令人欣喜地汇聚在一起”,哈佛大学的附属刊物《哈佛杂志》在描述当时中美关系的乐观情绪时,显得无比兴奋。
现在,与中国的关系成了这所大学的烦心事。这些联系是在哈佛经济状况较差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当时很多外交政策机构认为,高等教育可以在向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推广美国的民主理想方面发挥作用。
但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对中国的态度已经急剧转向鹰派,尽管哈佛一直在稳步减少与中国的关系,但特朗普政府在更广泛的迫使哈佛就势的努力中,还是把它与中国的关系作为又一个攻击的角度。政府已经剥夺了该校数十亿美元的联邦研究经费,试图取消它收录国际学生的权利,并结束它的非营利税收地位。
特朗普总统将哈佛大学与中国的关系描述为国家安全风险。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呼吁对该大学与一家中国公司的关系进行调查,该公司的领导人因对待工人的方式受到了美国政府制裁,可能导致刑事指控。
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政府对学校的全面攻击是一种“脱离法律的夺权行为,目的是控制哈佛的教学和学习,并支配它的运作方式”。
波士顿联邦法官艾莉森·巴勒斯在哈佛就政府阻止其招收国际学生的行为提起的诉讼中称,特朗普政府的行为是“控制一所知名学术机构、压制不同观点的错误行动,似乎是因为这些观点在某些情况下与本届政府相左”。
广告
哈佛大学并不是唯一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大学。纽约大学在上海设有一个授予学位的校区。杜克大学在昆山有一个校区。新泽西州的肯恩大学在温州也有一个校区。
国际学生占哈佛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全校6%的学生来自中国,但总的来说,这种关系已经减弱。哈佛官员指出,在经济衰退后,哈佛从173个国家筹集了96亿美元的资金,而中国的捐款在其中的占比相对较小。
自2020年以来,流入哈佛的中国资金减少了一半以上,从2020年7800万美元的高点降至2024年的3000万美元。哈佛大学将一个夏季语言课程从北京搬到了台湾台北。在上海的哈佛活动中心曾于2010年大张旗鼓地开业,现在已经缩小到以前的四分之一。
在乔治·W·布什政府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任的迈克尔·格林说,许多研究型大学发展了与中国的联系,但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它们又减少了这种联系。
“但可能不会让特朗普政府满意,”他说。“在与哈佛的战争中,特朗普政府的动机不仅仅是国家安全问题。”
互利关系
广告
哈佛大学于1880年招收了第一批中国学生。到1908年,中国学生成立了自己的俱乐部。对于今天中国的许多家庭来说,哈佛已成为成功的象征,以至于激发了各种抄袭仿造行为。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前主任柯伟林(William C. Kirby)发现,在中国有375家公司试图将这个名字注册为商标——一款越野车、一家托儿中心、一家快餐店,甚至还有一家为学生提供大学考试服务的公司。
“2008年,当我们去上海注册我们的中心时,总法律顾问告诉我,我们不能使用哈佛的名字——那里已经有哈佛大学了,”柯伟林说,他曾在2022年出版一本关于大学的书《顶尖大学的条件》(Empires of Ideas)。
2015年,时任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面,当时习近平的女儿刚刚获得哈佛大学学位。哈佛在当地开始筹款后,吸引了大型房地产公司高管的捐款。
2015年,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德鲁·福斯特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2015年,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德鲁·福斯特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Pool Photo by Feng Li
一些人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密切,这通常是中国企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其中包括多年前就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还有与政府最高层的官员有往来的恒大创始人许家印;以及中国明天集团的创始人肖建华,他实际上是中共权贵的银行家。
在香港房地产行业赚了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公民陈启宗和陈乐宗控制的一家美国基金会也进行了捐赠。捐赠额为3.5亿美元,是当时哈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捐款。
广告
哈佛大学校友、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说,当时中国被视为有望产生大捐赠者的地方。
“大家都在中国有动作,”夏伟说。
2002年,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启动了名为“中国发展领袖”的项目,这个持续到2016年的项目培训了中国政府官员,其中一些人后来在中国共产党担任了高级职务。该学院强调哈佛所说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价值观”,希望让新一代领导人接触到民主价值观。
“没人认为这是软弱行为,”夏伟说。“我们的想法是,如果我们互动更多,事情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也许中国会慢慢摆脱列宁主义的过去。”
他说,现在回想起来,很明显,这一战略失败了。
肯尼迪学院在一份声明中说,该院多年前就结束了与中国的关系,包括培训中国公务员的项目。
广告
肯尼迪学院的一位发言人说:“随着中国政府对内变得更加压抑,对外变得更加自信,学校已经终止了这些关系。”
哈佛毕业的中国问题学者林培瑞(Perry Link)说,美国大学不仅寻求学术思想的交流,同时也寻求资金,吸引有钱有势的学生。
他还说,这种安排是中国所乐见的。
“中国共产党的兴趣一直是在科学领域赶上西方,以便和西方一样强大和富有,”林佩瑞说,他曾因协助一名中国异见者逃离中国而被中国禁止入境。
日益加深的不信任
随着美中关系的恶化,一些政界人士,主要是共和党人,对中国在学术界的影响力表示担忧——并指出了哈佛与中国关系构成的薄弱环节。2020年,特朗普总统开始调查哈佛大学是否正确披露了其中国捐赠者的信息
哈佛大学没有公布中国捐赠者和合同的完整清单,但该大学表示,其合同主要涉及高管教育项目,以及哈佛两家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出版物和材料的销售和许可。
由于2020年的调查,哈佛大学披露了更多信息,拜登政府结束了调查。特朗普政府今年启动了一项新的调查
然后,在5月,众议院共和党人致函哈佛大学,要求提供与中国大型国有农业企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的文件,该企业因对待维吾尔工人的方式而受到美国的制裁
位于波士顿的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在中国举行的会议受到了共和党人的批评。
位于波士顿的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在中国举行的会议受到了共和党人的批评。 Sophie Par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国土安全部随后致信称,哈佛大学“接待并培训”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代表,参加由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在中国主办的会议。鲁比奥随后呼吁进行制裁调查
哈佛大学的发言人拒绝置评。
华盛顿的几届政府对学术合作表示担忧,并指责中国试图窃取科学机密。在过去的一年里,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都宣布他们正在与中国切断联系。
2023年,一名哈佛科学家被判在与中国建立研究实验室的交易问题上撒谎。(没有证据表明哈佛知道这一安排。)这位研究人员名叫查尔斯·利伯,是哈佛大学化学系的前主任,他被判了短期监禁,现在清华大学任教。
有时,批评人士指责哈佛大学讨好这个日益威权的国家里行为者。肯尼迪学院阿什中心在2020年发布的一项调查遭到了特朗普第一届政府的国务卿迈克·庞皮欧的批评,因为中国政府将该报告作为90%的公民对中央政府满意的证据来宣传。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一位发言人说,与中国政府传达的信息相反,这项研究发现,中国居民对他们的政府持有微妙的看法。
这项研究的作者之一,哈佛大学国际事务教授托尼·赛奇,是AMC娱乐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该公司曾由万达集团控制,但这家中国企业集团已经出售了其控股权。AMC的报告显示,赛奇去年从AMC获得的薪酬超过30万美元。
赛奇表示,由于2012年被任命为AMC董事会成员,他开始熟悉万达集团,并补充说,他是在事后得知这笔捐赠的。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王健林成为了哈佛大学的主要捐赠人。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王健林成为了哈佛大学的主要捐赠人。 Aly Song/Reuters
万达由曾被视为中国首富的王健林控制,他在美国的收购一度引起国会的担忧。根据该公司网站上的公告,2015年,福斯特在北京与王健林见了面。哈佛大学随后宣布,王健林捐赠了375万美元,用于创建一个专注于气候变化的全球研究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健林捐了更多的钱。2015年,《纽约时报》披露了他的公司与习近平亲属的关系,他后来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为习近平辩护
然而,他的生意和影响力,像其他几位中国捐赠者一样,已经下降。
另一名哈佛捐赠者许家印创办的恒大已经申请破产。该公司违背了最近对哈佛大学的承诺,只支付了1.15亿美元新冠病毒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明天集团创始人肖建华失去了中国领导层的青睐,因金融欺诈被判处13年监禁,目前正在服刑。
在特朗普总统攻击哈佛的影响下,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和肯尼迪学院宣布削减预算。该公共卫生学院近46%的预算来自联邦拨款和合同。
肯尼迪学院院长上周表示,由于“前所未有的新阻力”,学院将被迫裁员。

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Stephanie Saul报道大学院校,最近重点关注大学录取的巨大变化以及有关高等教育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的争论。

Steven Rich是时报数据记者,利用数据分析来调查重大问题并阐述时事背景。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How Harvard’s Ties to China Helped Make It a White House Target

Harvard turned to international donors, including China, as one way to help save it from financial troubles. That money is dwindling, but Republicans are questioning the relationship.

© Sophie Par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Harvard cultivated ties with China as a way to partly help bolster its finances.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透明 iPhone 暗中掌权|设以观复 vol.17

By: Steven
7 July 2025 at 20:00

很多人把这次苹果 WWDC25 发布的液态玻璃界面,当作一次 UI 的新风格更新来看。界面变得更模糊了,更柔和了,也更「高科技感」了,但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它看起来好不好看,其实可能错过了一些更关键的东西。

因为这一次,苹果的改变并不仅仅发生在界面上,它背后所传递的,是一套新的交互前提。而这套前提,可能关系到未来十年我们如何使用手机,甚至 —— 我们是否还继续使用手机。

这期视频不是为了追热点,而是想带你冷静地拆解这套语言背后的逻辑:它是如何从视觉层出发,向平台层推进的?它和我们以为的「透明手机」之间,真的有联系吗?而眼镜设备仍未普及的这几年,我们到底应该关注什么?

如果这些问题你也在想,那就点进来看看吧。

🎥 播放地址:

https://youtu.be/WpljvdXmwvY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z3Bz8Ev2/

本期关联播客:https://suithink.me/2025/07/07/13ylog/

既然这 10 年间的所有线索(等边三摄、Face ID、Lidar、Liquid Glass)都指向空间计算,那显然 iPhone 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触到的第一台空间计算设备。最便捷最普及的空间计算设备,才是让 AI(不止LLM)真正普及到每一个人手上的基础设施。

液态玻璃意味着透明 iPhone 将争夺 AI+AR 的主动权_13.ylog

By: Steven
7 July 2025 at 07:50

🎙 苹果真的只是在给 UI 换皮吗?

WWDC25 上发布的「液态玻璃」,看起来只是一次 UI 升级,但你有没有想过:

👀 为什么苹果要在这个时间点,推出这样一套动态、半透明的视觉语言?
📱 为什么它要在 iPhone 上实现这种「液态玻璃」的设计?
🤔 难道它背后还有更大的目标 —— 比如,透明手机?或者,是为某种尚未到来的设备铺路?

这一期播客,我们不聊参数、不聊功能,而是试着从设计语言出发,拨开这层玻璃迷雾,看看苹果到底在把我们往哪带。

这不是一场关于好不好看的争论,而是一场你可能没注意到的、正在发生的平台迁移。

也许,你正在用的那块手机屏幕,已经悄悄变成了未来世界的第一道入口。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本期播客关联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z3Bz8Ev2/

既然这 10 年间的所有线索(等边三摄、Face ID、Lidar、Liquid Glass)都指向空间计算,那显然 iPhone 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触到的第一台空间计算设备。最便捷最普及的空间计算设备,才是让 AI(不止LLM)真正普及到每一个人手上的基础设施。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 @ 知乎|SUiTHiNK @ 即刻 / 微博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

Bessent Says He Expects Trade Deals by This Week’s Deadline

7 July 2025 at 02:45
But the Treasury secretary also said that some countries working toward agreement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have until Aug. 1.

© Haiyun Jiang/The New York Times

“There’s a lot of foot dragging on the other side, and so I would expect to see several big announcements over the next couple of days,” Treasury Secretary Scott Bessent said on Sunday.

Bessent Says He Expects Trade Deals by This Week’s Deadline

7 July 2025 at 02:45
But the Treasury secretary also said that some countries working toward agreement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have until Aug. 1.

© Haiyun Jiang/The New York Times

“There’s a lot of foot dragging on the other side, and so I would expect to see several big announcements over the next couple of days,” Treasury Secretary Scott Bessent said on Sunday.

东门的大熊俩小时内就被找完了!

By: Steven
5 July 2025 at 14:45

我这次真的是被观众们感动到了!

这次这一组四套的模型,是我花了两周时间,跑了五趟深圳罗湖东门,一遍遍测量、修改、调整做出来的。一方面,是想用多个模型串联起东门新旧街区的一条 Citywalk 路线,另一方面,是结合这些地点的特征,融合进《海贼王》中 巴索罗缪 · 大熊 的人物故事线,做出一个内容和地点相呼应的作品。同时,也摸顺了这种一片场地里在多个地点安放模型的流程方法,未来可以标准化流程复用创作。

我本来想着,四个模型这个数量也不少,几个地方之间也还是有点距离的,挑一个晚上的时间把视频发出来,大家看到之后,有兴趣参与游戏的人,应该会在第二天上午出发过去现场找。因为上一期,就是这样的。

🎥 视频播放地址:

https://youtu.be/DZ-Ho09J0U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e3TzaEqz/

没想到,视频八点发出,十点的时候就已经陆续回报全都被找到了!

主要是,有人几乎是在视频发出后的 40 分钟之内就找到了第一个(我当时还在现场巡回检查作品是否还在),有人专门从大鹏出发开车过去罗湖东门找,有人找到之后还仔细研究了我设计的一些隐藏的小心思。

这些行为都太令我感动了!

因为视频正式发出之前,我设定了定时发出,而B站跟别的平台不同,定时之后是可以显示预约的,而视频封面上我明确标注了「东门」。那位 40 分钟内找到的观众,大概是提前就在东门附近活动了,一看到视频就赶到了现场。我不想说自己多有号召力啊,但这种反应速度和行动速度,实在是让我大为惊讶!出乎意料!

年轻人们还是非常有朝气的呀!

我后续会不定期地,把之前 3DFiti 这两期的模型补充回原位,让没能第一时间参与到游戏的朋友们也有机会玩一玩。让这个游戏,可以持续的玩下去!

东门 Citywalk 寻宝躲猫猫|3DFiti.002

By: Steven
4 July 2025 at 20:00

这是 3DFiti 这个艺术创作项目的第二个作品,它包含了四套模型。

分别是巴索罗缪 · 大熊在《海贼王》中的四个关键场景,场景和人物各有四种颜色。

🎥 观看地址:

https://youtu.be/DZ-Ho09J0U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e3TzaEqz/

这次的想法来源于,我想把多个模型藏在一片区域内的不同地方,在实地勘景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些地点可以借由《海贼王》中大熊这个人物的故事串联起来,于是将两者结合,做出了这件作品。

我参与 3DFiti 这个艺术项目,旨在通过 3D 扫描和 3D 打印技术,使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增加一些趣味性和艺术性。在人类学家项飙(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所描述的那个「附近」的概念之中延展出来,一切我可以到达的地方,只要有我感兴趣的公共区域内「空缺」的空间,就有可能成为这个艺术项目的创作场所。

这次的四个模型分别对应四个「奖品」:

  • 可以来参观我的工作室 x1
  • 可以在线下设计咨询(免费)2小时 x1
  • 可以在线上设计咨询(免费)1小时 x2

只有找到模型并按照二维码所示联系我的人,才可以获得「奖品」。

这是一次 3D 打印的创作,也是一次 Citywalk 路线的开发,还是一次与人连接的尝试。谁会找到这些模型呢?

拆掉旧镜腿,换上新镜腿。

By: Steven
4 July 2025 at 10:55

原先那副眼镜腿前两天被我掰坏了,硬是晃晃荡荡地用了两三天。这两天一边工作一边做新眼镜腿,总算弄好了!

意外收获是,测试验证设计过程中发现,打印眼镜腿这种曲线长造型所形成的树形支撑特别好看:

WWDC25 设计课程合集【中英字幕】

By: Steven
13 June 2025 at 21:40

因为想了解苹果对 Liquid Glass 的定义和执行,以及对设计和开发的建议和约束,通过这些来进一步分析这套全新的设计语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所以在翻看官方资料的过程中也顺便就把这些视频给翻译(用 AI 辅助)了。我集中上传到了自己的B站主页,为了方便其他人,我也在 blog 这里建立一个合集页面。

这六条并不是设计相关内容的全部视频,官方课程中还有其他视频,只是这六条是我自己比较关心的部分,和我后续的视频要分析的东西相关,因此挑选了这六条。如果你有其他关心的主题,可以前往以下官方页面寻找对应的内容。

https://developer.apple.com/videos/wwdc2025/

WWDC25新设计-01|了解新的设计系统 Get to know the new design system

深入了解新的设计系统,探索视觉设计、信息架构和核心系统组件的关键变化。了解该系统如何重塑界面与内容之间的关系,让您能够创建动态、和谐且跨设备、屏幕尺寸和输入模式一致的设计。

WWDC25新设计-02|认识液态玻璃 Meet Liquid Glass

Liquid Glass 统一了 Apple 平台的设计语言,同时提供了更具活力、更富表现力的用户体验。了解 Liquid Glass 的设计原理,探索其核心的光学和物理特性,并了解它的适用场景和使用原因。

WWDC25新设计-03|从创意到界面的设计基础 Design foundations from idea to interface

优秀的应用给人以清晰、直观、使用便捷的感觉。在本课程中,您将探索应用设计如何提升功能性、传达目标、引导用户浏览内容,以及如何巧妙地运用组件,在保持简洁体验的同时又不失影响力。本课程面向各种技能水平的设计师和开发者,以及所有对设计感兴趣的人士。

WWDC25新设计-04|设计交互式片段 Design interactive snippets

代码片段是由 App Intent 调用的紧凑视图,用于显示来自您 App 的信息。现在,代码片段可以让您的 App 为 Siri、Spotlight 和快捷指令 App 带来更多功能,方法是在 Intent 中包含按钮和状态信息,从而提供额外的交互性。在本课程中,您将学习设计代码片段的最佳实践,包括布局、排版、交互和 Intent 类型的指导。

WWDC25新设计-05|迎接应用图标的新外观 Say hello to the new look of app icons

概览 iOS、iPadOS 和 macOS 的全新 app 图标外观,包括明暗色调和清晰选项。学习如何运用雾面和半透明效果,让你的 app 图标更加鲜明、动感、富有表现力,以及如何确保你的图标与镜面高光完美契合。

WWDC25新设计-06|使用 Composer 创建图标 Create icons with Icon Composer

了解如何使用 Icon Composer 为 iOS、iPadOS、macOS 和 watchOS 制作更新的 app 图标。了解如何从您选择的设计工具中导出素材,将它们添加到 Icon Composer,应用实时玻璃属性和其他效果,以及如何预览并根据不同的平台和外观模式进行调整。

博朗松下徕芬的刀头设计,有何不同?谁抄了谁?设以观复 番外篇 vol.3

By: Steven
2 June 2025 at 18:05

针对大家近期关心的两个问题,进行补充拓展分析:
1、松下和徕芬两款新品之间的差异对比,谁抄了谁?
2、博朗一体式刀头和徕芬的方案有什么区别?

BGM 编曲/演奏:阿吉

播放地址 – YouTube https://youtu.be/Z0zJ231CRwo

播放地址 – B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i7gzJEYo/

学果者生,像果者死!层层剖析徕芬电动剃须刀的革新!设以观复 Vol.16

By: Steven
26 May 2025 at 11:17

以往的节目我是都从设计师、产品经理或者企业经营这样的视角,去拆解、分析苹果他们在产品和设计上面的思路跟做法。但是说到底,我们分析或学习这些做法,还是希望能够把它优秀的那些部分,用在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上。

这些年「像苹果」的厂商其实是越来越多了,但是正所谓「学者生,像者死」,不管我们是作为设计师还是别的什么角色,都很有必要明确的区分出「学」和「像」之间的这个界限。所以这一次呢,我们不聊苹果,而是聊一个积极的学习者,来看看他从苹果身上学到了什么,又是如何来践行这些设计策略的。这就是我们这一期要观察的对象:

徕芬

那我也想借着这次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从求学到工作如今已经二十年了,看过那么多产品,也做过那么多项目了,此刻的我对于「抄袭」和「借鉴」是怎么界定的?所以这一期节目大体上会分为两个部分:

  • 从工艺、设计、体验这三个角度,来看看徕芬新发布的这两款产品,有哪些做得好、做得有意思的地方,我们也能从落地执行的情况,看到他们对于苹果设计的理解是怎样的;
  • 展开聊一下「学者生,像者死」这个话题,除了徕芬这个案例,我也分享一个我十年前的作品,来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观看地址1: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fjgzrEPu/

观看地址2:https://youtu.be/5r2cNRVJYpQ

这可能是一款会载入设计史的经典产品。我最初的题目是「学因果生,像结果死」,但想想这么理客中的话又没人看了,于是还是决定擦个边 😂 吧。

河边的观音第二天就被找到了!

By: Steven
3 May 2025 at 11:30

书接上回《河边的观音像|3DFiti.001》的视频在各个平台发出后,第二天早上大约十点的时候,就有B站的观众留言说,作品已经被人拿走了。

但是因为收到消息的那一刻还没有人联系我,也没有人按照作品背后二维码上预留的信息来告诉我,于是朋友间和观众间都在议论:到底是谁动作那么快?

一种观点认为,是路过的小朋友随手拿走了,或者是被保洁员清理掉了;

另一种认为,就是专程去找的观众,只是还没拍照写文案分享而已。

我自己是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情况的,因为这么精致的小玩意,我不太相信小朋友路过就敢拿,就算拿了,家长估计也不会敢随随便便拿个路边的佛像回家的。但是,也确实会担心这种情况发生。一天过去了,我甚至预想好,如果两天之内没有人联系我,我就当这件作品彻底失联了,那就再补一个回去,然后重新通知观众们。

结果,傍晚打开小红书时发现,有人找到它了!

于是我和这位萍水相逢的观众朋友聊了一会,了解到:

他是一名香港人,现在正在深圳这边念书。他原本就对佛造像很感兴趣,平时自己也会手绘一些藏传佛像的画。那晚他突然被小红书算法推到了我的那条视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去找了。他就住在作品地点的附近,但也是一大早去的,找了差不多 40 分钟才终于找到它!

这位朋友自己画的各式佛像

得知这一切的我感到非常开心!

因为这件作品去到了一位足够理解和喜爱它的人的手上,这种缘分实在是太美妙了!

感谢缘分!感谢这位香港朋友!

河边的观音像|3DFiti.001

By: Steven
1 May 2025 at 19:35

阅读这篇文章的人有两种:

第一种,是原本就关注了这个博客的读者,或者通过视频、图文等各种社交媒体找过来的观众,你们应该是这个项目相关视频的观众,或者通过这篇博客知道了这个项目的读者,总之,东西不在你们手里;

第二种,是找到了指定地点,并找到了这件作品,同时发现了它背后的二维码,扫码进入了这个页面的幸运儿。

如果你是第二种人,恭喜你!这件作品,现在送给你了:)

如果你愿意把你在现场与这件作品的合照(无需露脸),以及这件作品的多角度照片(不少于 3 张),发布在微博小红书上(两个平台一起发布哦),并带上 #苏志斌3Dfiti# 这个标签,我将为你定制一件 3D 打印作品。当你分享完之后,请把这两个平台的链接发送至以下这个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我们将在后续的沟通里,一起完成为你定制的作品。

这是一系列艺术创作项目的开始,是第一件作品。

这件作品中的造像,是来自四川毗卢洞紫竹堂的水月观音,它是宋代的杰作,是举世公认的艺术文化瑰宝。因作品场地空间特殊,故将造像左右翻转,与原造型呈镜像关系。

我参与 3DFiti 这个艺术项目,旨在通过 3D 扫描和 3D 打印技术,使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增加一些趣味性和艺术性。在人类学家项飙(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所描述的那个「附近」的概念之中延展出来,一切我可以到达的地方,只要有我感兴趣的公共区域内的「缺损」部分,就有可能成为这个艺术项目的创作对象。

我通过 iPhone 扫描空间或者物体,并对模型进行二次创作,使用 3D 打印技术将其制作成一件真实的物品,即能够与现场的「缺损」相嵌合的物件,使这个「缺损」转化为一处临时的微型艺术场所。

No.001 作品中的 紫竹观音像 3D 模型,是来自 Funes.world 的文件。他们的工作是在人类从原子社会进入到比特社会的过程中,将原本属于原子世界中的建筑、空间、故事,通过 3D 扫描建模的方式,将其保存在数字世界中,建成一座人类文明的数字空间博物馆。

如果你想观看 No.001 作品的相关视频,可以点击链接:

https://youtu.be/gf5RX5zALE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hGvzwEeB/

或点击下方图片:

“这座微型雕塑?跟随影片线索去发现吧!藏在城市褶皱中的精美作品,属于第一个破解谜题的人!”

期待你也参与到这个项目之中 🙂

拓展阅读:

水月观音是汉传佛教中国化的典范,以“水中月”喻诸法皆空,融合《华严经》哲思与文人山水意境。其形象由中唐周昉首创,经宋元演化定型:唐五代为半裸髭须的男性,宋代后转为慈美女性,体态婀娜如安岳毗卢洞紫竹观音,背倚紫竹,跷足坐于莲台,衣纹流畅如“S”曲线,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坐姿核心为“自在”:

  • 半跏趺坐(唐):左盘右垂,闲适观月,见于敦煌壁画;
  • 轮王坐(宋元主流):右足踏莲、左膝高耸,舒展如帝王,紫竹观音即典型——右足踏莲叶、左足点花蕊,岩座镂空雕刻薄纱与璎珞,展现力学与艺术精妙;
  • 倚岩舒坐:双腿垂放,融山水隐逸之趣,如景德镇瓷塑。

赤足触水喻“普渡”,手持杨柳、净瓶显慈悲,姿态从庄重禅定转向世俗洒脱,折射佛教本土化进程。其造像以圆月、竹石为境,突破宗教程式,成就敦煌壁画、大足石刻等艺术巅峰,更渗入民间故事(如榆林窟唐僧取经图),成为宗教与世俗美学的融合象征。

精髓:以空性为核,化仪轨为诗意——紫竹观音跷足斜倚之姿,既承“观自在”禅悟,亦凝唐宋工匠“以形写神”的至高境界,堪称佛教艺术中国化的里程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