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31 August 2025Main stream

索尼新掌机「抄袭」Switch,能成为下一个 PSP 吗?

By: 苏伟鸿
31 August 2025 at 20:24

今年绝对是游戏机的大年,「御三家」都有大动作: 任天堂发布 Switch 2 再次热卖;微软联手华硕推出首款「Xbox PC 掌机」ROG Xbox Ally,并重塑掌机 Windows 体验。

至于索尼,6 月份官宣启动开发的次世代主机 PS6,近日游戏行业的可靠信源 Moore’s Law Is Dead(MLID)则公开了非常丰富的 PS6 开发细节,以及传闻已久的 PS 掌机,两款产品将于 2027 年底到 2028 年中发布。

所以,这台掌机会重现 PSP 的辉煌,还是会和 PSV 一样惨淡收场?

比 Switch 2 更便宜还更强?

索尼要做一台能独立玩游戏新掌机的消息已经流传了很久,而 MLID 的爆料,终于让我们对这台「次世代 PSP」有了实感。

从参数上看,全新的 PS 掌机依旧延续了 PS 系列的「高性能游戏机」定位:采用代号为「Canis」的 AMD APU,台积电 3nm 工艺,搭载 16 个 RDNA 5 GPU,4 个 Zen 6c CPU 核心和 2 个 Zen 6 低功耗核心,主频 1.20GHz。

▲ Canis 渲染图,图源:MLID

技术文档指出,2 个 Zen 6 低功耗核心将专门用来运行掌机的系统,这可以为游戏释放出 20% 的性能。而全新的 RDNA 5 架构,将会比 PS5 上更老的 RDBA 2 架构要快上 60%。

目前还没有这款产品会配备多少运行内存的确切消息,不过 PS 掌机配备的内存控制器,理论上最高可支持 48GB 的 RAM,索尼正在积极与游戏开发者沟通确定内存用量。

而考虑到 PS 掌机属于「次世代」,加上要跑 FSR 超分技术,以及现代大作的游戏引擎,MLID 预测掌机的内存至少需要 24GB,而 32 GB 会相对更富足一点。

单论性能参数,PS 掌机不仅轻松超过 Switch 2,连同样强调性能的 ROG Xbox Ally X 也不是对手,不过,这款产品预计在 2027 年底发布,届时未必会有这么明显的优势。

▲ ROG Xbox Ally X

屏幕方面,PS 掌机将会搭载 1080P 分辨率,刷新率可能是 60Hz 或 120Hz。考虑到性能更弱的 Switch 2 都有一块 120Hz 屏幕,我们可以期待 PS6 同样不会在这方面落后。

最有意思的是,PS 掌机会有一个「座机模式」,也就是说能够和 Switch 一样,变成一台「主机」,在这个模式下,PS 掌机的性能还会进一步提升,主频 1.65GHz 左右。

▲ Switch 2

根据目前已有的数据,在底座模式下,PS 掌机的光栅化性能将是 PS5 的 0.5-0.75 倍左右,但凭借更强的 RDNA GPU,在光追性能上 PS6 掌机会是 PS5 的 1.3-2.6 倍,甚至能媲美 PS5 Pro。

加上更高的带宽以及 AMD FSR 技术支持,PS 掌机在座机模式下,几乎能提供 PS5 同等的游戏体验,不过也需要游戏进行补丁优化。

对于那些没有优化过的游戏,运行起来会更加接近 PS5 游戏的「节能模式」,帧率会卡在 40FPS 左右。

所以这款掌机究竟能玩什么游戏?目前确认将可以向后兼容 PS5 和 PS4 的游戏,没有提到 PS3 游戏。

考虑到性能上的差距,这款掌机未必能原生运行更庞大的 PS6 游戏,因此索尼可能考虑提供 PS6 的串流服务,或者推出专门为掌机优化的 PS6 游戏版本。

并且,类似 Switch 2,PS 掌机对于游戏开发者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增收平台,本身就是能够激励更多开发者主动去做适配和优化。

PS 掌机的定价或许也将非常良心:预估在 399- 499 美元区间,折合人民币大概在 2800-3500 元之间。由于索尼计划在 2027 年量产,得益于 3nm 工艺良率提升和内存成本变化,这款掌机就算卖 399 美元都能小幅盈利。

而比索尼性能更弱的 Switch 2 定价 449.99 美元,ROG Xbox Ally 甚至可能定价 899 欧元,这样一看能玩 PS5 游戏的 PS 掌机是不是一下子就有性价比了?

对于一起发布主角 PS6,索尼的定价策略也会相对更谨慎,很可能维持和 PS5 一样的定价,甚至更便宜,后者数字版原售价 449.99 美元,国行售价 2799 元。

▲ 玩家设计的 PS6 渲染图

PS6 可能将采用 AMD 「Navi 5」桌面级的 Chiplet APU,包含 8 个 Zen 6 核心,以及 40-48 个 RDNA 5 GPU,TBP 将降低到 160W。

PS6 的光栅化性能估计将是 PS5 的 3 倍,而光追的提升只会更高,可能会达到后者的 5 倍以上,预计将和英伟达 GeForce RTX 4080 相当。

最后,MLID 还提出了一个可能性,索尼会物尽其用 PS 掌机上全新开发的 Canis APU,去打造一台更小巧、更便宜的低配版「PS6S」,类似 Xbox Series S,以吸引更多新老玩家购买。

▲ Xbox Series S

PS 掌机能成吗?

无独有偶,掌机领域另一个对手——Valve 的 Steam Deck 2,也在近期曝光了一些消息,并且同样会在 2028 年左右发布,届时将正面和 PS 新掌机正面交手。

不过目前关于这台设备还没有太多详细信息,Valve 也曾表示过,不会很快推出 Steam Deck 2,因为他们想要实现设备性能上的显著提升。

▲ 图源:Steam Deck

但对于索尼来说,对手又何止 Steam Deck 2,和 Xbox PC 掌机以及 Switch 2 而已?

8 月的最新数据,PS5 全球销量突破 8000 万台,虽然仍未超越 PS4,但已经称得非常畅销,整个生态利润超越历代 PS 主机总和。

打造能玩市面所有大作的高性能游戏机作为基础,然后再投资旗下工作室开发独占的游戏大作吸引更多玩家,是索尼走到今天的核心商业模式。

但问题是,这套模式放在游戏市场竞争很有效果,而现在游戏机的对手,不仅是彼此,还有更碎片化、更丰富的移动互联网。

对比消遣性质更重的手游和短视频,流程长、故事完整、画面精细、操作难度高的游戏大作,都俨然成为了一个形式上更严肃的作品,在内容消费的竞争之中颓势尽显。

▲ 今年第一款 PS5 第一方大作:《死亡搁浅 2》

加上硬件性能不断攀升,游戏的开发难度和开发成本也随之提升,但玩游戏的人反而不如以前多了,索尼用大量时间和资源做出来的游戏,越来越难以回本盈利。

所以,索尼只能向存量更大的 PC 玩家开放自己的独占游戏,卖出更多游戏,而受到冲击的自然就是自家的 PS 游戏机了。

和主打老少咸宜路线的任天堂不同,索尼面向的主要还是那批对画面和玩法有很高要求的偏硬核玩家,但同样可以「扩大游戏人口」,用掌机去获取更多玩家。

索尼是一个非常强劲的高性能游戏机竞争者,抛开 Switch 2 不谈,目前这台 PS 新掌机参数未必还能在两年后有优势,但作为一台纯粹的游戏机,没有 Windows 拖后腿,兼容性比 Steam Deck 更好,价格还更便宜。

对比对屏幕和空间要求更高的 PS5,PS 掌机能够渗透更多场景,比如大学宿舍和出租房,不仅可以捧着玩,画质靠外接电脑显示屏也可以满足,更不用提沙发和地铁这些掌机场景了。

▲ PS5 还是更适合一块高清大屏幕

对索尼来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吸引 PS4 用户换机,根据 MLID 的爆料,这个目标甚至多次出现在索尼内部的文档之中。

因此,这款运行 PS5 游戏都稍显吃力的掌机,其实最适合玩的就是 PS4 游戏,让老 PS4 用户愿意换一台更便携的产品,还能尝试一些 PS5 甚至 PS6 的新游戏。

▲ 销量破亿的 PS4

但我们还要等待三年的时间才能见到这款设备的问世,这期间我们能等来马力欧、塞尔达和宝可梦加持下的「完全体」 Switch 2,微软也有充足的时间进一步把 Xbox 掌机版 Windows 优化到位,PC 掌机配置也进一步提升,留给 PS 掌机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收缩。

并且,如何避免重蹈上代掌机 PS Vita 当年由于 PS4 完全被冷落的覆辙,也是索尼需要深思熟虑的战略问题。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任天堂 Switch 重新定义了游戏机,而 Switch 2 重新定义了 Switch

By: 肖钦鹏
20 July 2025 at 12:00

给游戏机写首发评测,似乎是一件意义不明的事情——于游戏机而言,游戏决定了其上限,但硬件从来保不住下限。况且,游戏机与其说是消费品,更像耐用品,只要游戏一直在出,游戏机不出毛病,就能一直玩下去。

在首发玩了一个多月的 Switch 2、任天堂第一方已经拿出两个足够分量的游戏后,我对 Switch 2 这台游戏机的看法才逐渐清晰,我想这样的评价恰如其分:

Switch 重新定义了游戏机,而 Switch 2 重新定义了 Switch。

2011 年,乔布斯在发布 iPhone 4 时就是这么说的——iPhone 重新定义了手机,而 iPhone 4 重新定义了 iPhone。

前者重构了形态,后者划定了标准。

只不过,从 iPhone 到 iPhone 4,苹果仅仅用了四年,且每一代都显著进步,年年焕新。

而从 Switch 到 Switch 2,则跨越了整整八年时光——风雨飘摇的任天堂,如今股价又站在了历史的高点。

自 6 月 5 日发售以来,我几乎每天都在使用 Switch 2,从最初的新鲜到逐渐习惯,这台主机给我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成熟

如果说 Switch 是任天堂的一次出奇制胜,那么 Switch 2 就是守正出新——它没有突破性的创新,却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得更好。

Switch 2 是更好的游戏机,但还是 Switch

拿起 Switch 2 的第一瞬间,你就能感受到,这是任天堂做工最好的游戏机。

不再是那种松松垮垮的塑料玩具,而是手感扎实的数码产品,不会给人「又不是不能用」的廉价印象。

尺寸的变化非常直观——Switch 2 的宽度与 ROG Ally 相当,比 SteamDeck 略小,但厚度基本保持了初代的水平,这样的设计平衡了便携性和握持感。说实话,第一次拿起来时会觉得有些「大」,特别是对于习惯了 Switch Lite 的用户来说。

Switch 2 尺寸对比 SteamDeck,图片来源:The Verge

但一段时间的使用下来,我也逐渐习惯了这个尺寸。虽然不能揣兜里,但也不会大到无法便携。我之前购买的硬壳包确实装不下了,好在单肩包还能勉强塞进去,日常通勤携带不成问题。

最让人惊喜的是屏幕的提升——这块 8 英寸 LCD 屏幕可以说是 Switch 2 最大的亮点之一。色彩艳丽但不刺眼,亮度、清晰度、流畅度都有肉眼可见的提升,比起 Switch OLED 也不逊色(当然没有 OLED 那么艳丽以及高对比度)。

在阳光下的可读性还算不错,这对于一台便携设备来说至关重要。不过,出厂的防爆膜确实很容易沾指纹,建议购买后再贴一张抗眩光的 AR 玻璃膜,体验会好上不少。

这台 Switch 2 贴了 AR 膜,看出来了吗?

扬声器的进步同样值得称道——Switch 2 的外放清脆饱满,动态范围明显扩大。在玩《塞尔达传说 王国之泪》这类支持环绕声的游戏时,你甚至能感受到类似「空间音频」的效果。对于一台掌机来说,这样的音效水平已经相当出色。

磁吸式的 Joy-Con 2 手柄非常实用,不仅安装更加方便,连接的稳定性也大幅提升。所有按键的手感都得到了优化——按键更大,键程适中,反馈清晰。手柄的尺寸也经过了重新设计,握持感明显好于前代,不再有那种「握着玩具」的感觉。唯一担心的是摇杆的耐用性,希望任天堂这次能够彻底解决漂移问题。

Switch 2 的 Pro 手柄同样出色,轻得让人难以置信,但握在手中又相当饱满。摇杆的流畅性相当好,按键也很舒服,而且背面多了两个自定义按键,可以随时在游戏中调出设置,并且也能记忆每一个游戏里不同的按键映射,对于核心玩家来说非常方便。

这些改进看似都是细节,但对于游戏体验的提升却是全方位的。游戏机的本质就是拿起来就能玩,而屏幕、声效、操控这些基础体验,才是真正决定一台游戏机成败的关键。Switch 2 在这些方面的进步,让它真正成为了一台「专业级」的游戏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购买的是港版主机,建议额外准备一个 60W 以上的国标充电头,譬如制糖工厂的 68W C³ 多口充电器,充电速度和发热控制都很不错。

激活 Switch 2 的 TV 模式需要接入 60W 以上的充电器,而 C³ 充电器在 TimiC 时序智能算法的加持下,能够在维持 TV 模式不断联的同时,将功率分配给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实现多设备快充,不会因为中途插入手机导致游戏机切回掌机模式。

最大的遗憾是,Switch 2 的电池容量比上一代大不了多少(Switch 2 为 19.74 Wh,初版 Switch 为 15.95 Wh),而在性能全面跃升之后,续航能力自然是大幅退步,只有 2-4 小时的续航,而 Switch 续航版可以达到 4-9 小时。

总的来说,Switch 2 在硬件层面的升级是全方位的,但这种进步是渐进式的——它依然是 Switch,只是变得更好了。

满满的游戏性,但也不是只有游戏性

Switch 2 采用英伟达的定制核心,支持硬件光追、DLSS 等次世代游戏特性,但实际性能只能说是「够用」。

这台主机的游戏性能没什么富余,但放在 Switch 这样的产品形态上,却是恰到好处。它不需要与 PS5 或 XBOX 正面竞争,只需要在便携与性能之间找到平衡点。

开发者们确实找到了。

在我这一个月的体验中,有几款游戏的表现最为惊艳:《旷野之息&王国之泪 增强版》《马力欧赛车 世界》和《赛博朋克 2077》——他们恰好代表了 Switch 2 上最主流的几种游戏类型。

两部《塞尔达传说》的增强版,是初代 Switch 游戏跨平台升级后的标杆作品——主机模式下支持 4K 60 帧输出,掌机模式是 1080P 60 帧输出,均支持 HDR 效果且帧数相当稳定,原本在 Switch 上的卡顿感完全消失,世界渲染距离大幅提升,贴图细节更加丰富,可以说是脱胎换骨,配合新加入的 Zelda Note 功能,完全值得再细品一遍。

各版本《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画面对比,图片来源:@ElAnalistaDeBits

世界上最好的游戏,观感也要配得上。

《马力欧赛车 世界》以及不久前发售的《咚奇刚 蕉力全开》,算得上是 Switch 2 真正的首发期护航大作——这两款游戏原本都是想基于 Switch 开发,但却因机能限制不得不放弃。他们是任天堂当下最高的游戏开发水平的代表,在机能充足的平台,任天堂将游戏的玩法创意也提到了新的高度。

《马力欧赛车 世界》的赛场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世界,几十条赛道彼此相连,交织出庞大的赛道网络。你可以沿着马路开,也可以在水面滑浪,又或者沿着墙面和轨道飞驰——开放的赛道环境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激烈的赛场,还有层次更丰富的赛车乐趣。

《咚奇刚 蕉力全开》代表了另一种创意玩法——任天堂用巧妙的「体素设计」打造了一个全场景可破坏的世界,并且在其中埋了数以千计的收集要素。

本质上,这还是任天堂最擅长的 3D 动作游戏,藏满了谜题和收集品。但《蕉力全开》又和过往的任天堂 3D 马力欧游戏不同,开放的破坏玩法极大加强了游戏的探索感和沉浸感,难以置信挖空地底世界居然能这么好玩。

在接受采访时,《马力欧赛车 世界》和《咚奇刚 蕉力全开》的游戏制作人都提及,原本游戏是想基于 Switch 平台开发,但受限于机能上的妥协不得不放弃,而 Switch 2 则给予了他们充分发挥的开发环境,也带来了更进一步的创意释放——对于任天堂玩家而言,这也许才是最值得期待的部分。

《赛博朋克 2077》则是第三方游戏的榜样。

作为家喻户晓的 3A 开放世界游戏代表,《赛博朋克 2077》在 Switch 2 上的表现让人惊艳——和 Steam Deck 版相比,有着肉眼可见的差距。任天堂与 CD Projekt RED 的深度合作,让 Switch 2 版的 2077 成为最好的移动端版本。掌机游玩时,我们更建议开启 40 帧的性能模式,得益于 Switch 2 的 VRR 功能,可以在画质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得到一个相当流畅的体验。

而在主机模式下,《赛博朋克 2077》也能有明显优于 PS4 Pro 的画面,静态画面跟 PS5 差距不大,但 PS5 是 60 帧,而 Switch 2 是 30 帧。

各版本《赛博朋克 2077》画面对比,图片来源:@ElAnalistaDeBits

我们也不难想象,任天堂为什么会在首发阶段选择《赛博朋克 2077》和《霍格沃茨之遗》,对于许多只有 Switch 一个游戏平台的玩家来说,这些千万销量、声名在外的 3A 游戏,就是他们升级主机的一大驱动力。

除了这些「标杆」游戏,几乎所有的 Switch 游戏体验都在变好——《宝可梦 朱/紫》终于能够以 4K 60 帧运行,不会卡得像 PPT 一样;像《生化危机 6》等采用动态分辨率设计的游戏,无论是画面还是帧数都有了长足进步;就连《动物森友会》这样不讲究配置的游戏,读盘速度也快了十几秒,举手投足之间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我也希望更多的老游戏能够推出补丁更新,充分利用 Switch 2 的性能优势来提升游戏体验,当然,这也能提振销量。

不久前,前 PlayStation 高管吉田修平曾表示,主机游戏行业正处在崩溃边缘——在过去,主机游戏能卖出 100 万份拷贝已经是了不起的成绩,而如今,随着 3A 大作的开发成本水涨船高,售价 60 美元的游戏即使卖出 1000 万份也难以收回成本,动辄上亿美元、逐渐失控的游戏开发成本,已经是游戏行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而 Switch 2 这样的产品,我想会是一个值得所有厂商重新思考 3A 游戏开发的缓冲带——Switch 2 的游戏性能不算顶尖,但也够到了主流 3A 游戏的运行门槛。

面对这样一台性能够用、装机量巨大且主机掌机全场景通吃的游戏机,游戏厂商理应重新思考玩家、游戏与娱乐本身的关系。

毕竟,游戏好不好玩远比游戏好不好看,重要得多。

枯萎技术的水平思考

考虑要做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会想做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这个世界第一次出现的东西,这就是我的哲学。要说为什么这样想,是因为这样无所谓竞合,也无所谓竞争。

——横井军平

自 GameBoy 时代以来,横井军平「枯萎技术的水平思考」的产品哲学就根植于任天堂的基因当中,这也意味着任天堂的产品,其重点从来不在于先进技术,而是独创

在任天堂的企业文化中,独创性才是公司的核心驱动力,也是让公司在高成本、同质化严重的行业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具体到 Switch 2 这个产品上,我想「游戏聊天」(GameChat)功能算得上是「独创」的绝佳案例。

乍看之下,Switch 2 的游戏聊天功能显得有些「尴尬」——在一个人人都有智能手机、人人都用微信语音的时代,为什么还要在游戏机上单独做一套语音系统?

但当我真正按下 C 键,和朋友边玩游戏边聊天时,我才充分体会到这套系统的乐趣,并重新找回和朋友一起游戏的自在感。

这套语音系统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但细节设计却充满了巧思——

首先,它与游戏的集成度很高,不需要退出游戏就能唤起语音通话,虽然投屏的帧数只有 10-20 帧,但用来了解朋友的游戏进度完全够用;

其次,这项功能专门针对游戏场景做了音质优化,能够很好地平衡游戏音效和语音通话,据官方资料介绍,任天堂在 Switch 2 中专门设置了一块芯片用于处理噪声,并且在系统和硬件层面,也针对拾音做了大量处理,就算是在吹风筒前说话,或者距离主机几米远的沙发上聊天,对方也能听清楚。

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担心网络问题、录屏冲突或者其他技术故障,就算断网了也随时可以加回来,玩家可以完全专注于和朋友一起游玩本身,而不是被技术问题分散注意力。

这种看似「落后」实则「贴心」的设计,恰恰体现了任天堂对于用户体验的深刻理解。在一个技术过度复杂化的时代,有时候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反而是最有效的。

游戏聊天功能不需要支持高清视频,不需要支持多平台互通,甚至不需要支持复杂的社交功能,它只需要让玩家能够在游戏中愉快地交流,这就足够了。

类似的「枯萎技术的水平思考」设计,还体现在 Switch 2 的各个细节里——

比如鼠标模式的加入,这个功能看起来非常「奇怪」——为什么要在游戏机上使用鼠标?

但实际体验后我发现,这个功能大大拓展了 Switch 2 的使用场景,对于一些策略游戏、射击游戏甚至高度以来触屏的文字游戏,鼠标模式用起来都相当方便。虽然远不如手柄或者键鼠灵活,但在需要一个光标的时候,随取随用的感觉非常好。

为了加强这个「鼠标」的灵敏度,使其适用于各种平面(比如放在大腿上用),任天堂定制了一枚极小的摄像头装在了 Joy-Con 里,专门用于检测像素级的位移,以识别更精准的操作。

还有很多玩家拿到手后吐槽的手柄「接缝」——这也是任天堂的刻意设计,是为了降低磁吸手柄在游戏过程中被卸下的风险:

再比如电池设计,Switch 2 的电池容量虽然有所提升,但并不支持快充,充电速度相比手机来说显得「落后」。但在任天堂看来,游戏机是寿命五年以上的耐用品,而慢充能够延长主机的使用寿命。对于一台预计使用多年的游戏机来说,这种「保守」的设计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Switch 2 秘密展》中对于电池「慢充」的解释,图片来源:微博@竹菇笙

这些设计看起来都不太「合理」,但仔细思考却都在情理之中。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Switch 2 仍是「枯萎技术水平思考」的典型案例。

Switch 2 拆解,图片来源: iFixit

它没有采用最先进的芯片,没有配备最高分辨率的屏幕,也没有追求最强的性能参数。但它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了恰到好处,在每一个功能上都追求了用户体验的最大化。

Switch 2 的产品哲学背后,是任天堂对于游戏本质的深刻理解——游戏的核心是乐趣,不是技术;游戏机的价值是承载游戏,不是展示技术。在这个前提下,很多看似「保守」的设计,实际上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游戏体验本身。

这种平衡感,正是任天堂产品设计的精髓所在。

任天堂 Switch 2 确实不如 Switch 当年那样开天辟地,让人眼前一亮。

它没有突破性的创新,甚至任天堂的很多宣发动作也让人感到迷惑不解。但好在 Switch 这个产品形态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充分验证。

在前代获得巨大成功后,Switch 2 选择了延续这种成功,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守成保守的策略,但我也清楚地知道,只要任天堂的「独创精神」仍在,你就永远可以相信任天堂。

正如八年前,Switch 重新定义了游戏机,而现在,Switch 2 将重新定义 Switch。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任天堂召开 Indie World Showcase,这 22 款独立游戏即将登陆 Switch

19 August 2020 at 13:50

北京时间 8 月 19 日零点,任天堂在线上召开了新一期 Indie World Showcase,带来了不少即将登陆 Switch 的老游戏和新面孔,我也为大家整理了本次发布会的主要内容,祝大家玩的开心。

Hades

《Hades》是一款融合了角色扮演和 Rougelike 等元素的动作游戏,出自《堡垒》和《晶体管》的开发商 Supergiant Games,玩法和画风都别具一格,在 Steam 抢先体验阶段就已经收获了如潮好评。在游戏中,你将扮演古希腊神话中的冥界王子匝格瑞俄斯,在奥林匹斯众神的帮助下,为前往人间而挑战重重难关。

《Hades》将于今年秋季登陆 Switch,游戏支持中文,并且可以转移 PC 端存档,欢迎前往 SteamEpic Games Store 先行体验。

Hypnospace Outlaw

《Hypnospace Outlaw》是一款借助 Kickstarter 众筹诞生的独立游戏,也被称为「90 年代互联网模拟器」。故事发生在平行世界的 1999 年,一家公司研发出允许用户在梦中「网上冲浪」的设备,你则是负责维护网络秩序、稽查违规内容的审核人员,需要在各种极具早期互联网色彩的站点间游走,通过蛛丝马迹揪出幕后黑手。

《Hypnospace Outlaw》将于本月 27 日登陆 Switch、PlayStation 4 和 Xbox One,现已开放 Demo 版下载,你也可以在 Steam 上购买游戏的其它版本。

Spiritfarer

《Spiritfarer》是一款关于死亡的休闲管理游戏,作为一名灵魂摆渡人,你将泛舟探索世界,结识并帮助新的幽灵乘客,一同度过美好时光,直至将它们送往来世。在游戏中,你将扮演逝者的船主斯特拉,改进自己的渡船,进行耕种、采矿、捕鱼、烹饪等活动,游玩精心设计的平台动作关卡,并在可选的本地合作模式中加入小猫达芙迪尔的旅途。

《Spiritfarer》现已在 SwitchSteam 上正式推出,游戏支持中文,并即将登陆 PlayStation 4 和 Xbox One。

Garden Story

《Garden Story》是一款画面清新的像素风冒险游戏,作为一颗刚从藤上下来的小葡萄,你将肩负起重建整个家园的重任。在探索四个独特区域的旅途中,你将接取村民们的委托,对抗腐烂的怪物,结识许多新朋友,并逐步赢得居民们的信任。除了冒险外,你还可以在游戏中收集素材、升级工具、种植花园、解决谜题等。

《Garden Story》将于 2021 年正式推出,你可以在 Steam 上下载 Demo 版先行体验。

Subnautica

《Subnautica》是一款在 Steam 上好评如潮的开放世界生存冒险游戏,由于飞船遭受攻击,主角迫降在大部分地表被海洋覆盖的星球 4546B,需要努力求生,为离开星球而探索,找到事件背后的真相。你可以在海洋中收集各种资源,制作工具、强化自身,与强大的外星物种周旋,并游玩四种各具特色的游戏模式。

《Subnautica》将于 2021 年初登陆 Switch,大型扩展包《Below Zero》也将同时推出,允许玩家在冰封极地中展开冒险。

Takeshi & Hiroshi

《Takeshi and Hiroshi》的主角是一对兄弟,哥哥小武是一位 14 岁的中学生,梦想着成为一名游戏制作人,同时在父亲去世后承担起照顾弟弟阿宏的重任。本作由粘土动画呈现的「现实世界」和像素风格的「游戏世界」组成,你可以在现实中以第三人称视角观看剧情,并在游戏中合理安排怪物的出场顺序,让弟弟同时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和挑战。

《Takeshi and Hiroshi》现已在 Switch 上正式推出,游戏支持中文,你也可以通过 Apple Arcade 订阅服务获取 iOS 版本

Raji: An Ancient Epic

《Raji: An Ancient Epic》是一款有几分《波斯王子》神韵的动作冒险游戏,由来自印度的独立游戏工作室 Nodding Heads Games 开发,故事背景也设定在古印度,一位名叫拉吉的少女被神灵选中,肩负起抵抗恶魔入侵人类的重任。你需要在广阔世界中跑酷,解决古老谜题,与恶魔领主摩柯婆罗梭斗智斗勇,并解救自己的弟弟。

《Raji: An Ancient Epic》现已在 Switch 上正式推出,游戏支持中文,还将在本季度登陆 Steam

Bear and Breakfast

在《Bear and Breakfast》中,你将扮演一头在森林深处开办 B+B 民宿的棕熊,为毫无戒心的游客们提供各种服务,提升名誉并逐步扩展自己的生意规模。你可以翻新、装修和扩建自己的丛林小屋,建造不同的娱乐设施,自由定制每个房间的风格样式来吸引更多顾客,了解他们之间的故事,并探索整个森林的秘密。

《Bear and Breakfast》将于 2021 年登陆 Switch 并限时独占,还将在未来登陆 Steam

A Short Hike

《A Short Hike》又是一款 Steam 好评如潮的独立游戏,让你在舒缓的音乐陪伴下随心漫步山野,与其他登山者相逢、聊天并互相帮助,体会大自然的乐趣。除了清新的像素风格画面外,游戏还提供了众多小游戏、支线任务和隐藏宝藏等,你还可以从顶峰一跃而下,在山林间滑行飞翔,穿梭整个岛屿,舒展身心。

《A Short Hike》现已在 Switch 上正式推出并主机平台限时独占,你也可以在 Steam 等平台购买它的 PC 版。

Card Shark

《Card Shark》来自《Reigns》系列的开发商 Nerial,故事发生在 18 世纪的欧洲,以法国传说中的神秘人物圣日耳曼伯爵为主角,讲述他在《无言回忆录》中记载的华丽纸牌技巧和其它骗术。你需要在牌桌上用各种手法取得胜利,解锁新技术和打牌地点,坐上更高赌注的对局。当然,被抓住出千的话,就会当场丧命,还请谨慎行事。

《Card Shark》将于 2021 年登陆 SwitchSteam 等平台,游戏支持中文。

火炬之光 3

《火炬之光 3》由完美世界出品,故事发生在前作的一个世纪后,烬石帝国进入了衰退期,诺瓦特拉亚再一次陷入遭到侵略的危机之中,你必须挺身而出抵挡冥裔和它们的帮凶,体验全新的冒险。在游戏中,你可以与好友和宠物一同冒险,进入未知的地牢,收集材料来打造装备,修建并升级要塞,以不同风格游历世界。

《火炬之光 3》将于今年秋季登陆 Switch,并享有独占的小羊精灵宠物,你也可以在 Steam 上抢先体验。

Manifold Garden

《Manifold Garden》是一款线绘风格的空间解谜游戏,灵感来自于荷兰艺术家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的错视艺术作品,并获得了 GDC 和 BAFTA 2020 的最佳处女作品奖。你将在无限重复的不可能建筑中穿梭,操控重力调整视角,在任何表面上行走,利用物理规则破解谜题,并让单调的世界重焕生机。

《Manifold Garden》现已在 SwitchPlayStation 4Xbox OneApple ArcadeEpic Games Store 上正式推出,游戏支持中文,还将在十月登陆 Steam

Evergate

《Evergate》是一款画风、玩法和设定都很像《奥日与黑暗森林》的横版动作解谜游戏,你将操纵小小的灵魂生物 Ki,并引导它踏上一段独特而难忘的往生之旅。在游戏中,你可以通过收集水晶来释放自己的隐藏力量,穿越时间与空间以探寻 Ki 和其它灵魂间的羁绊,通过完成挑战来解锁各种新能力。

《Evergate》现已在 Switch 上正式推出,游戏支持中文,还将在未来登陆 Steam

其它新游

直播最后,任天堂还用数秒钟的播片为我们介绍了 9 款即将登陆 Switch 的独立游戏,让我们一同来看一下吧:

  • Haven:日式风格的动作冒险游戏,扮演一对情侣,在被遗忘的星球上展开冒险,支持双人模式,年内发售;
  • Going Under:色调明快的策略游戏,扮演一名实习生,探索众多破产创业公司的废墟,打倒创始人并解脱被诅咒的员工,9 月 24 日发售;
  • The Red Lantern:故事驱动的生存冒险游戏,与 5 只雪橇犬一起回家,抵御冻伤和兽群,在阿拉斯加的苔原中求生,秋季发售;
  • Unrailed!:多人合作的派对游戏,与朋友们一起修建铁路轨道,升级火车,探索众多区域和环境,9 月 23 日发售;
  • Struggling:画面可能引起不适的多人游戏,控制黏糊糊的可憎手臂,双人合作解谜,探索各种怪异环境,8 月 27 日发售;
  • Inmost:像素风格的平台解谜游戏,操纵三名可玩角色,在互相关联的黑暗故事中,探索迷宫并逃离深渊,8 月 21 日发售;
  • She Dreams elsewhere:像素风格的冒险游戏,扮演沉浸梦魇无法苏醒的 Thalia,在超现实的世界中探索,找到问题根源,2021 年初发售;
  • Grindstone:拥有 200+ 关卡的解谜游戏,使用种类丰富的武器和装备来击败敌人,并在每日挑战中大显身手,秋季发售;
  • GONNER2:画风独特的轻度 Rougelike 游戏,死神的巢穴被一个神秘存在据为己有,主角 lkk 需要帮助她重返家园,秋季发售。

One More Goose

宣布结束后,Indie World 演播室却突然产生了骚动,吓得主持人落荒而逃:那只无法无天的大鹅来了!没错,本次发布会的 One More Thing,就是《Untitled Goose Game》的全新「双鹅」模式,允许你和好友一同调戏人类,让已不安宁的小镇更加喧闹。

《Untitled Goose Game》的双鹅玩法将于 9 月 23 日免费更新,实体版也已经提上日程,你可以在 SwitchPlayStation 4Xbox OneEpic Games Store 上立即开始恶作剧,SteamItch 版也将与双鹅模式同步推出。

以上,就是本次独立游戏发布会的全部内容了,祝大家玩的开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