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五年过去,中国房地产危机仍未见尽头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五年过去,中国房地产危机仍未见尽头

DAISUKE WAKABAYASHI, JOY DONG
北京一处恒大楼盘,摄于周六。
北京一处恒大楼盘,摄于周六。 Andrea Verdell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曾经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中国恒大于2009年在香港上市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一片火热。当时市场对这家公司的热情之高,以至于每有一个幸运的人成功买到至少一股,就有46人排除在外。
时过境迁。
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兴衰象征的中国恒大周一从香港交易所退市。四年前,该公司首次预警财务困境,并在两年前寻求破产保护
背负3000亿美元债务的恒大倒下折射出中国房地产行业缓慢而痛苦的崩溃过程。政府政策避免了市场突然崩溃,却带来了漫长的衰退周期。
广告
这次房地产低迷虽未带来像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遭受的那种毁灭性冲击,但其阴影已笼罩中国经济长达五年之久,且至今未见尽头。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月新房价格创下九个月来最快跌幅,二手房价格也持续下滑。
随着行业持续低迷,政府已出手干预,对部分负债房地产公司予以扶持,以防整个行业全面崩溃。作为中国最大的开发商之一,万科已多次依赖其最大股东——国有企业深圳地铁——的借款来应对其3658.7亿元债务带来的偿付义务。今年,深圳地铁透过九笔借款向万科提供了243亿元人民币。万科周五报告称,1月至6月上半年亏损119.47亿元,同比增加了21%。
几乎空无一人的恒大住宅与商业楼盘。
几乎空无一人的恒大住宅与商业楼盘。 Andrea Verdell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北京在2020年出台规定遏制开发商过度借贷,由此引发了一场螺旋式的下行趋势,将许多房地产企业推到破产边缘。但政府并未进行全行业纾困,而是采取了放宽购房限制和鼓励银行加大放贷力度等措施。
哈佛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安德鲁·科利尔表示,其结果是“痛苦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这与2015年前后中国上一轮房地产严重低迷时期采取的措施截然不同。当时北京耗资数千亿美元,通过现金补偿方式鼓励中小城市居民换购新房。虽然该政策重振了市场,但也引发了由开发商过度负债推动的新一轮建设热潮。
科利尔指出,中国“对于向房地产市场投入更多资金填补窟窿非常谨慎”,并补充说,“中央政府根本不会去救地产业。”
广告
虽然部分大型开发商仍在尝试债务重组,众多较小的开发商已经倒闭。此次低迷更重创了房地产繁荣周期中衍生的各类行业,包括建筑、房地产销售和景观设计,无数企业与工作岗位遭受冲击。
本月,香港高等法院下令中型房地产开发商华南城控股清盘,此前一名法官裁定该公司在其重组计划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南京的一处恒大楼盘,摄于本月。
南京的一处恒大楼盘,摄于本月。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正值中国经济的脆弱时刻。贸易战限制了中国发动其出口引擎的能力,而消费者支出依然疲软。政府虽然向半导体、机器人和其他科技领域投入资金,但这些投资难以迅速填补房地产萎缩留下的缺口。
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在其鼎盛时期,该行业约占中国经济总量的30%。土地出让收入充实着地方政府财政,众多中国家庭也将积蓄投入房地产,视其为最稳妥的投资选择。
近期数据令人忧心:尽管新开工项目大幅放缓,库存不减反增。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前七个月,全国新开工住房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20%。据上海市政府背景的财经媒体和研究集团第一财经称,目前商品房待售面积是历史平均值的两倍有余。
广告
今年2月,35岁的维多利亚·于(音)将她与丈夫在中国中部工业城市合肥共同拥有的一套公寓挂牌出售。三年前,他们以约234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套房子,并另外花费了56万元进行装修和购置家具。他们将这套带全套家具的房产以接近其最初购买价的价格挂牌。
数十名房地产经纪人和潜在买家表示了兴趣,但所有报价都比她的要价至少低15%。当买家提出极低的报价时,她非常愤怒。
“我就觉得怎么会这个样子了,有这么差劲,”她说。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滑正值中国经济的脆弱时刻。贸易战限制了中国发动其出口引擎的能力,而消费者支出依然疲软。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滑正值中国经济的脆弱时刻。贸易战限制了中国发动其出口引擎的能力,而消费者支出依然疲软。 Andrea Verdell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于女士在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做销售,她最终撤下房源,决定继续住在这套公寓里,因为她无法接受超过70万元的损失。她说,她的错误在于相信买房是一项稳健的投资。
房屋中介建议她现在接受较小的损失,因为“以后会更难卖出去”。于女士也认为,合肥这样的二线城市不像北京或上海那样是政治和经济中心,房价永远不会回升到过去的峰值。
本月,高盛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7月的销售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复苏的一点迹象仅限于一线城市。
广告
但即使在一线城市,地方政府也在采取措施刺激需求——这与多年来抑制投机性购房的措施形成了鲜明逆转。本月,北京市政府取消了长期以来限制居民在郊区购房数量的措施。分析人士表示,这可能会促使深圳和上海等其他大城市采取类似举措,以缓解供应过剩问题。
科技行业工作者张莉莉(音)本月卖掉北京的房子时,对市场的疲软程度感到惊讶。她最终以低于要价的价格卖掉了房子。但她很庆幸能成交,因为她遇到的大多是无意购买的“只看不买的人”。
张女士说,在北京当业主的经历就像坐过山车。她在2016年抓住机会买了房,当时因为房价上涨得太快,她感到必须赶紧买。之后价格继续飙升,中介打电话给她,询问是否有意出售。她一直未出手,直到她和丈夫有了孩子,他们的房子突然感觉就不够住了。
但那时市场已经疲软,房价暴跌。她最终没赚没亏,等于这九年“什么都仿佛没有发生”,她说。
“没有人跟我开价的时候我就比较慌了,”张女士补充道。“都没有任何人愿意开价,这件事情就是很可怕的。”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香港当局新目标:打击“软对抗”

By: JOY DONG
21 August 2025 at 01:57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香港当局新目标:打击“软对抗”

JOY DONG
上月香港的一场独立书展。一家亲北京报纸称书展“充满软抵抗意味”。
上月香港的一场独立书展。一家亲北京报纸称书展“充满软抵抗意味”。 Peter Parks/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香港当局如今有一个新近爱用的热词:“软对抗”
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任何被视为暗中颠覆或隐性抗拒政府的行为,它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高层官员讲话以及政府部门的警告中。官员和宣传机关称,“软对抗”的威胁可能出现在书展、歌词、一个美国节日庆典,甚至环保团体中。
这一术语及其官方的广泛使用反映了香港政治氛围的转变。2019年的大规模民主示威被镇压、2020年北京强加国安法之后,这座城市已被改造。
抗议消失了,政治反对派在随之而来的多年打压基本瓦解。如今,“硬对抗”被遏制后,当局似乎盯上了他们眼中的下一个威胁:更为隐蔽、不显眼的异议表达。
广告
官员们警告称,香港依旧受到外国势力——主要是美国——的威胁,意图破坏香港稳定以阻挡中国崛起。对当局而言,“软对抗”堪称是一种国家安全威胁。仅在最近几周,就有至少十几名高官使用了这个词。需要警惕的迹象包括任何被视为批评政府的言论,或对反对派、示威者表示同情的立场——当局将这些人称为暴徒或恐怖分子。
“软对抗存在是真实的,而且潜伏在不同地方,”香港特首李家超在6月警告说。他未指明地提到一些“不希望我们国家好、强大起来”的势力,声称这些势力在港安插特工,破坏社会稳定。
6月,香港国安法实施五周年庆典上的儿童。
6月,香港国安法实施五周年庆典上的儿童。 Peter Parks/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李家超举例称有人试图操纵舆论,反对陆港两地探索建立跨境器官捐赠体系。2024年,在数千人似乎撤销了捐赠登记之后,香港有两人被判刑,两人被控利用虚假登记和取消登记行为制造出社会普遍反对的假象。
“软对抗”的说法传播如此之广,以至于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在6月底不得不首次公开作出解释。他对当地媒体称,这指的是利用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煽动公众,或让人们对政府产生“错误理解”。不过他也承认,这个词难以界定,而且“软对抗”并不必然违法。
这个词最早是在2021年由北京驻港代表提出的。之后在2024年6月国安法实施五周年的庆典上被另一名北京高官重提。
随着这一说法回潮,香港一家主要广播机构推出了系列节目,反复对“软对抗”提出警告,所指的威胁甚至包括一本把警察描绘成狼的儿童读物。教育局局长则称,公立学校已被提醒不要让师生参加美国领事馆的独立日活动,理由同样是担心“软对抗”。
广告
但即便是在亲北京阵营内部,也有人担心政府的运动可能会压制表达、损害经济。
资深法律界人士、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对美领馆活动的反应似乎“有些过火”。
美国驻香港领馆6月举办的独立日活动。香港教育局局长称,已提醒公立学校不要让师生参加该活动。
美国驻香港领馆6月举办的独立日活动。香港教育局局长称,已提醒公立学校不要让师生参加该活动。 Tyrone Siu/Reuters
他说,没有必要将“抵抗”一词套用到少数不满政府的人身上,应该用“软性方式,而不是强烈字眼”。
一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知名商界人士也说,当局反复强调所谓安全威胁,正在削弱更为紧迫的任务——吸引外资,维持香港作为全球枢纽的形象。
“我们这些建制派必须清楚明白,最优先的是国家安全还是经济?这本身就是矛盾。”香港商人、北京咨询机构成员李大壮在接受采访时说。
“当官员们不断宣称香港不安全时,你会来这里投资吗?”曾担任港法贸易伙伴委员会港方主席的李大壮反问。他说,外国商界团体正在努力理解香港政策的走向。
李大壮形容香港的局势“令人心痛”,并表示:“作为几十年的建制派一员,我觉得我们没有做好本职工作。”
即使亲北京建制派人士都在表达担忧,认为政府的举措可能会限制表达并伤害经济。
即使亲北京建制派人士都在表达担忧,认为政府的举措可能会限制表达并伤害经济。 Billy H.C. Kwo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另一位同为北京咨询机构成员的商人刘梦熊则认为,政府应该优先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他说,很多人向他抱怨财务困难,因为香港的地产、零售和服务业近年来受到严重打击。
“相反,他们却专注于打击所谓‘软对抗’。”刘梦熊说。他警告,这种做法正在加深港人对“一国两制”前景的担忧——“一国两制”原本旨在保障香港在中国统治下的自治,包括言论、新闻和出版自由。
广告
“大家都在问,他们是不是要把‘文革’那一套带到香港?”刘梦熊补充说。他提到自己当年就是在“文革”时期从内地游泳逃到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香港。
这种意识形态上的热情似乎也在香港的中共控制媒体中得到呼应,这些媒体大肆宣扬对所谓“潜在威胁”的打击。
今年7月,《文汇报》在头版刊登文章,声称某独立书展“充满‘软对抗’意味”,指责展会上出现了“反中乱港”的书籍。
甚至有人认为,环保行动也可能成为政治反对的温床。
6月,香港发展局局长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称,一些人批评政府为填海开发维多利亚港一带土地而削弱环保措施,可能属于“软对抗”。她还指责某个未具名的组织“蓄意挑衅”。
之后没过多久,一个有30年历史、致力于保护维港的团体宣布解散。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广东基孔肯雅热病毒蔓延,官方应对措施唤起民众新冠记忆

6 August 2025 at 11:14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广东基孔肯雅热病毒蔓延,官方应对措施唤起民众新冠记忆

LILY KUO, JOY DONG
佛山的一家医院,工作人员正在喷洒杀虫剂。当地官员正在抗击基孔肯雅热疫情——这是一种由蚊子传播、伴随剧烈疼痛的病毒性疾病。
佛山的一家医院,工作人员正在喷洒杀虫剂。当地官员正在抗击基孔肯雅热疫情——这是一种由蚊子传播、伴随剧烈疼痛的病毒性疾病。 Visual China Group, via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在中国南方城市佛山,官员们正在全力抗击基孔肯雅热,这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引发剧烈疼痛,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蔓延。
戴着口罩的士兵在公园和街道喷洒杀虫剂。出动无人机识别蚊虫孳生场所。研究人员引入了巨大的“象蚊”,其幼虫以携带病毒的蚊子为食,数以千计的食蚊鱼也被放入城市池塘。
基孔肯雅热通过受感染蚊子的叮咬传播,虽很少致命,但会引起发烧和严重的关节疼痛。四周内,中国已有约8000人感染,主要集中在佛山,这是自2008年该病毒首次在中国出现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疫情。专家表示,全球气温上升导致当地天气暖湿化,使得蚊子大量繁殖。
为应对疫情,当局还借鉴了在新冠疫情期间完善的一套熟悉策略——在这座拥有1000万人口的城市发起“爱国卫生运动”。对一些人来说,这唤起了不愉快的回忆。
广告
在该市的楼宇入口处,工作人员会先向居民喷洒驱蚊剂,然后才允许进入。穿红马甲的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检查,要求居民清理积水。根据一份政府图解说明,不配合者可能会被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因“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面临刑事指控。
据桂城街道某居委会发布的通知,至少有五户家庭因不配合被切断了电力。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实施了一些全球最严格的措施——备受诟病的清零政策,包括大规模检测、全城封锁、强制隔离以及对行程的持续追踪。
在热门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上,有居民称,社区工作者要求他们倒掉所有容器里的水,包括给狗喝的水。一些人抱怨这种监管过于严苛。
两位通过小红书私信联系到的居民(他们因担心报复不愿透露姓名)告诉《纽约时报》,工作人员未经他们同意就进入家中搜查积水。另外两人表示,他们的绿植被当面取走或毁坏。周二,给佛山市政府的传真无法接通,邮件也未得到回复。
在香港以北的广东佛山及其他城市,受感染的居民被送往“收治病房”,被隔离在蚊帐和纱网后面。一些感染者表示,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自费前往医院(疫情期间,蚊子能迅速传播病毒,从病人身上得到病毒后再感染健康的人)。
佛山防疫人员在社区开展蚊媒孳生地巡查。
佛山防疫人员在社区开展蚊媒孳生地巡查。 Visual China Group, via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基孔肯雅热病毒由同样传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携带,于20世纪50年代在坦桑尼亚南部首次被发现(其名称源自基马孔德语,意为“弯曲之物”,指患者因剧痛蜷缩身体的姿态)。
7月8日,佛山发现一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后,感染迅速蔓延。现在,市民被敦促每天早上至少花三分钟清理所有积水处。公职人员要彻底检查花盆托盘、茶盘、未喝完的饮料和屋顶遮阳棚是否有水之后才能回家。
广告
蚊子繁殖时,“它其实不是需要太多的水面,它不是需要一个湖泊,它其实一个可乐瓶盖这样一个积水,它就可以传播繁衍。”香港大学研究气候变化对城市蚊媒疾病传播影响的任超教授说。
虽未实施感染者强制隔离等极端措施,但专家表示,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设计上可在必要时迅速升级。
“本质上,这让人联想到动态清零策略,那种零容忍的做法、大规模动员以及监控和检测。”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健康高级研究员黄严忠说。
黄严忠表示,这与更早的动员活动也有相似之处。20世纪50年代末,臭名昭著的“除四害”运动旨在消灭老鼠、苍蝇、蚊子和麻雀,导致大量麻雀被消灭,蝗虫泛滥,进而加剧了饥荒。
“这与毛泽东时代的公共卫生运动本质上并无不同,”黄严忠说。“通过群众动员解决特定公共卫生威胁,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该病毒确实存在风险。专家表示,它可能会导致老年患者、新生儿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患上严重疾病。大多数人会在一周内康复,但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
广告
此次疫情引发了国际关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周五对广东省发布了“二级”旅行建议,敦促旅行者避免被蚊子叮咬,并在抵达前接种疫苗(美国有两种获批疫苗,但中国尚未引进)。
针对美国旅行警告的相关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上周表示,中国的感染情况“可控”。
从印度洋岛屿蔓延到欧洲及其他地区的病例,促使世界卫生组织在7月呼吁各国采取行动,防止大规模疫情爆发。根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今年全球约有24万例基孔肯雅热病例,相关死亡90例,南美洲国家受影响最为严重。
7月,佛山某村庄喷洒杀虫剂。
7月,佛山某村庄喷洒杀虫剂。 .
除佛山外,广东省其他12个城市已发现约200例感染病例。邻近的湖南省也报告了数量不明的病例。佛山以南约160公里的澳门和香港也报告了零星病例。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周六下令所有官员协助动员群众清理屋顶和庭院,点燃蚊香,安装纱窗,并在床上悬挂蚊帐。
“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他说。
广告
佛山的药店已开始追踪购买发烧、皮疹或关节疼痛药物的人,这引发了网友的担忧,担心这些数据会被用来识别潜在感染者。佛山的摩天大楼在夜间亮起灯光标语,提醒居民点蚊香、倒积水。一位陈姓社区工作者在采访中表示,她每天花大约10个小时检查公共场所和家庭,上下楼梯来回奔波。
对一些居民来说,抵制这场运动毫无意义。22岁的赛·陈(音)是一名住在佛山的应届毕业生,她在检测结果呈阳性后被告知要留在医院隔离病房,不能回家。
“感觉都中招了,激动也没用,还不如配合治疗,”她说。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香港连日暴雨引发洪灾:医院淹水,巴士被困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香港连日暴雨引发洪灾:医院淹水,巴士被困

JOY DONG, 储百亮
周二,香港鰂鱼涌地区的一条街道被水淹没。连日暴雨引发的洪水导致香港部分地区交通瘫痪。
周二,香港鰂鱼涌地区的一条街道被水淹没。连日暴雨引发的洪水导致香港部分地区交通瘫痪。 Tommy Wang/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香港连日暴雨在周二引发严重洪灾,车辆被冲走,一家医院急诊室淹水,巴士被困。盘绕陡峭山势的城市道路变成了河道。
即使对于习惯季节性台风的香港来说,这场破纪录的暴雨仍使其达到承受极限,城市服务系统不堪重负,民众的耐心与智慧面临考验。
周二早间,香港八天内第四次发布最高级别暴雨警报。“黑色暴雨警告”意味着每小时降雨量将达70毫米以上。截至周二下午三点,单日降雨量已达355.7毫米,创1884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8月最高日降雨量。
负责发布天气预报的香港天文台表示,此前全年黑雨警告最多不超过三次。该机构提醒:“市民应留在安全地方暂避。”
广告
在香港,许多人即使在大雨天也会打伞穿上雨靴,照常外出办事。然而这一次,连日的暴雨已经将地面浸透、下水道溢出,造成了不同寻常的混乱与危险。市政工人在停车场涉入齐腰深的积水中,寻找堵塞的排水口以便疏通。
“这两年雨量明显增多,”78岁的餐厅后厨卢兹·维亚多表示。这位自1970年代定居香港的老人说:“但我今天仍要上班。”
香港市区多建于陡峭的山坡之上或周边,政府通报至少发生十余起山体滑坡,目前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全港学校周二停课,多数上班族居家办公。法庭延期审理案件。香港国际机场逾百架航班延误。周一晚,在香港东北部的将军澳地区,两辆巴士被洪水围困,救援人员从车中救出36名乘客和两名司机。
香港天文台预报周三将持续强降雨。
在过去一周,东亚其他地区也遭受了强降雨袭击。在台湾——尤其是该岛南部,特大暴雨导致至少五人死亡,三人失踪。上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强降雨和洪水导致数十人死亡。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