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3 September 2025Main stream

差评X.PIN|车企为了让你买车,连订单数都开始瞎编了

3 September 2025 at 16:33

file

数据真不真,全看车企的良心。

脖子哥已经算不清,这是我第几次出来吐槽车企的逆天营销了。

但或许是因为现在竞争的压力太大,车企们的营销部门总能想出更加逆天的 “ 新想法 ” ,刷新人们对于车圈营销的认知下限。

而在风阻系数、碰撞测试、续航能耗、智驾能力都被玩坏了以后,原本应该最能客观反映一台车的市场表现、表示人们对一台新车喜好程度的订单量,现在也彻底变成车企们营销 play 的一环,失去本应具备的参考价值了。

CDT 档案卡
标题:车企为了让你买车,连订单数都开始瞎编了
作者:脖子哥
发表日期:2025.9.3
来源:微信公众号“差评X.PIN”
主题归类:电动汽车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事情的导火索,是前几天资深汽车媒体人吴佩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说某家新车 “ 小订破万 ” 的成绩其实早在发布前的几个月就内定了,上市以后发出来就是为了哄领导开心。

image

这里说的小订,指的其实就是新车发布以后用户先付的一部分订金,大概在 2~5 千左右。交了这个钱就相当于通知了车企你想买车,如果后悔了也可以随时找车企退回来。

微博一发,随即引发了各种讨论。

毕竟按他的意思,某车企的小订成绩不错压根就不是卖得好,而是为了在领导面前显摆,搁老早就定好的一个营销动作啊!

到底是哪家车企能未卜先知的就知道新车的订单量?而且最近发布的新车这么多,也几乎都发了自己的订单成绩海报,它们是不是或多或少,都有点水分呢?

我的答案是,作为一个无法证伪的数据,车企们的大定和小订数量完完全全就是一个黑盒。

数据真不真,全看车企的良心。

而在连续 N 年围绕销量做宣传之后,确实也有不少厂家为了撑起面子,而在里子搞小动作了。

是的没错,销量营销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新概念,而是市场营销里头一个非常老套但却十分吃香的招数。

毕竟如今大伙都信奉买的人越多就是产品越好,一个亮眼的销量数据,可能比车上的各种配置更能给人下单的信心。

其实早在燃油车时代,车企们就已经开始美化销量数字了。区别在于当年的销量营销方式其实非常朴素,就是逼着 4S 店们多卖车。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车企们会给 4S 店们设立各自的年度销量目标。达到了,后者就可以获得数额可观的现金奖励,反之则一毛钱没有。

这也是为啥直到现在,年底的时候各种合资品牌也还是各种优惠一起来。因为即便是卖车的时候亏点,也能马上靠着厂家的返利回血。

这种方式与其说是刷销量 ,我觉得更像是一种力度很大的促销。人们拿到的优惠是实打实的,车也是真实卖出去的,虽然也催生出了很多别的问题( 比如经销商资金链承压最终跑路等 ),但也远说不上销量 “ 作假 ”。

可从第二波冲销量的趋势开始,有些心思不正的车企们就开始往数据的真实性上动手脚了。

从 2023 年开始,咱们停止了对于新能源车企造车的补贴政策。原本车企每造一台绿牌车就能获得 4000~12600 元的现金补贴,停补后这部分的车企们就得自己承担了。

对于一块钱都得掰成两半花的新势力车企们来说,这完全可以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车企选择了涨价来平摊成本,但也有一小部分车企想出了一个歪路子,那就是在补贴结束前尽可能多的把车子造出来、上牌,薅补贴的羊毛。

于是他们先用自己的员工或者供应商企业们的购车指标,把车子先过户到他们的名下,假装是已经卖出去的。再用更低的价格和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用户,等有真的消费者下单再配合过户。

这种行为一多,自然就会让车企的 “ 销量 ” 变得非常逆天。不信大伙可以回去看看 2022 年的销量,很多车企的数据其实都高的不太正常。

而这种思路延续到现在,就变成了大伙很熟悉的、很多车企都在用的刷量套路:

零公里二手车。

如果大伙能看到有品牌是月度的销量一直很高,但是二手车商或者展厅里头还有很多准新二手车在卖的,那大概率就是车企把新车挂在车商或者员工名下充销量呢。

而这种行为本质上,其实是把未来的销量数字提前预支,用来给现在撑脸面了。

可能有兄弟会觉着,人们可以买到更便宜的新车岂不是好事吗?

可正如咱们开头说的,掺假的高销量本身就会给人们传递错误的市场信息,在我看来基本和虚假宣传无异。另一方面,零公里二手车这种变相的降价促销本质上就是在内卷,打价格战。

而一味的追求低价,最终也只会反映在更差的产品质量和供应商们更严酷的生存环境上,并不是一条足够健康的竞争路线。

也是因此,几个月前商务部就牵头开了个闭门会议,说得整治一下已经有些过分的零公里二手车乱象。

image

那这时候有些车企就又开始想了,给经销商压货和做准新二手车都有不少的副作用,有没有一种又方便、效果又好、还不用担什么风险的销量营销方式呢?

非正式的小订和大定订单,这时候看着就非常完美了。

它们不仅非常能反映人们对于一台车的 “ 上头程度 ”( 一般都是发布会结束后开启预定 ),还压根就不需要真的把车卖出去!

再加上金额本身不大,还随时可以退款( 大定本来是不能退的,但是从某家车企开始大定也能取消了 ),大小订订单里头的可操作空间可就非常大了。

比如脖子哥认识的一位资深公关从业者就表示,他在帮车企做项目的时候,如果遇上发布会项目,就一定需要在发布会后下够一定数量的订单,否则就不能拿到全部的项目款项。

另一名供应商负责人也表示,说自家的企业也被主机厂绑定了所谓意向金的指标( 本质上就是小订 )。在新车官宣之后,光他一个人就下了23个意向金订单。

甚至于很多品牌的内部员工,都被要求在新车发布的时候用自己的钱 “ 自愿支持 ” 一个订单。

这些订单和真正想要买车的用户订单加在一起,很容易就能达到一个好看甚至是非常离谱的数字,也很容易给人传递出卧槽这车怎么卖得这么好的信息。

而这,同样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一方面,这种风气久而久之必定会造成订单数量的通货膨胀。

毕竟当一款车开始刷单之后,后续的新车为了超过前者的成绩,在宣传上看着更有面,就得取得一个更高、更离谱的成绩。而为了超越这个本就不真的数字,它也大概率得选择上面那些刷单的路子。

这样循环往复之下,车企们发布的订单成绩也只会左脚踩右脚变得越来越高,并且逐渐高到离谱,也非常容易出现我们开头说到的那种提前确定小订成绩的情况。

能到,当然是最好。到不了?Bro,不可能到不了的 you know 。

而另一方面,受这种风气影响最严重的,其实是那些真真实实获得了订单,真正受到了市场欢迎的车型。

毕竟就算真正卖得好,也不一定有别家掺水的成绩亮眼。如果是同级车型,还可能给外界传递出市场更看好别家的错误信息,导致订单的流失。

当然,这种刷单的方式鉴别起来也并不难。

首先就看车企会不会公布小订大定之后的退单率有多少,以及有多少下订单的人最后选择了提车,也就是订单的转化率。

如果公布了,就说明车企对于订单的真实性是有底的。

其次咱们可以看发布时候的订单数和每月交车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在零部件供应都很顺畅、工厂的产能也没有太大问题的情况下,订单明明有好几万,但最后交车只有每个月一两千的车型,那它多半就是在订单数上掺水了。

说白了,和之前的风阻系数、碰撞测试等营销一样,在产品同质化严重、新能源汽车逐渐白热化的当下,订单数对于很多车企来说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反应市场销量的指标。

而是反过来,变成了一个用来给予市场预期的工具。

并且,同样已经开始变味了。

这里我其实不想跟大伙说,以后车企的订单营销就看了个乐吧,都是包装出来的。

因为在一众离谱的数据里头,可能真就藏着一台或是几台现象级的新车。它们通过设计、配置和定价获得的市场肯定,不应该被这么轻易的否定。

但与此同时,和之前每一次吐槽过度营销一样,脖子哥还是想跟车企们说一句,所有的营销方式,本质上都只是产品里的点缀。

没有它们,人们也不会失去对一台车价值的判断。

好产品即使不公布订单、不搞预售、甚至是不开发布会,都会有大量的用户追着下单。

产品不灵,即使在短时间里拥有了看上去还不错的成绩,最后也只会变成回旋镖,啪啪的打在自己的脸上。

毕竟一个连订单数量都不敢自信公布的产品,又有可能好到哪里去呢?

来源: 差评X.PIN 作者:致命空枪 编辑:脖子右拧&面线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最严新国标落地,黄底黑字牌照上线,广州「电鸡」并非城市的敌人

By: 芥末
2 September 2025 at 09:30

被业内称为最严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今天起正式开始实施了。

相比之前的规定,新国标对 2025 年 9 月 1 日以后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时速: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 25km/h,并要求超过 25km/h 时电动机自动停止动力输出,明确禁止预留改装接口并新增多项防篡改设计要求,要求杜绝非法改装。
  • 安全性:提升了制动性能要求,提升关键部件的阻燃性能要求,塑料件总质量占比不得超过整车质量的 5.5%,明确规定充电器不得设计为车载形式。
  • 续航: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 55 公斤提升到 63 公斤,续航将有所提升。
  • 配置:明确了电动自行车鼓励安装后视镜,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

新规释放的信号相当明显,以前管理电动车主要是管路上骑车的人,进行罚款、扣车,这次的新规则直指源头,生产厂家和销售商也需要承担责任,不能把所有的安全风险都甩给末端的用户。

而在新国标实施的同一天,广州市也出台了新的《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登记办法》和《广州市专用号牌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并同样于今日正式实施。

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广州将从今日起为外卖、快递、环卫清洁等民生服务行业的电动自行车颁发新的黄底黑字牌照,具体划分如下:

  • 「广州 W」号段用于外卖等即时配送企业车辆;
  • 「广州 X」号段用于电力、供水、燃气、电信通讯等公共设施抢修单位车辆;
  • 「广州 Y」号段用于瓶装燃气、邮政、快递、报刊投递行业车辆;
  • 「广州 Z」号段用于医疗卫生、环卫清洁、消防救援和治安防范等单位车辆。

新规要求之前悬挂原网约配送车辆号牌的电动自行车需要在 2026 年 3 月 1 日前处理完毕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并申领新的黄底黑字牌照。

广州的独特困境

这并不是广州第一次出台对电动自行车的管制措施,作为世界闻名的电鸡之城,如果你说自己从没被电鸡滴过,那么你一定不是广州人。

董车会编辑部的同事们曾讨论过在广州开车出行的四大至暗时刻,分别是:

  • 半夜在广园大舞台和大货车同台竞技;
  • 周末出行误入五月花停车场;
  • 去番禺山姆经过冼庄立交时,不熟路的外地半挂在你面前横穿 4 条车道;
  • 以及最恐怖的——在中大布匹市场的你被包裹在了电鸡洪流中,四面八方的电鸡或顺向或逆向从你的爱车两侧经过(或许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平板车),这时候大概率会有人从侧面撞歪了你的后视镜,但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并且很快就消失在了你的视线中。

简直是半夜梦到都要被惊醒的程度。

在广州电动车才是拥有最高路权的那个,既能上机动车道也能上人行道,并且想滴谁就滴谁。

除此之外,电鸡肆意违停堵住路口和人行通道、闯红灯逆行加塞、暴力改装后超速行驶等问题也屡见不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事故的不断发生,广州主要医疗机构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交通意外伤,普遍占到了各大医院创伤骨科患者数的 60%-80%。急诊接诊的严重车祸伤中约 65% 是电鸡相关车祸引起, 75% 的交通意外死亡事件也源于电鸡相关车祸。

电鸡大量聚集的城中村更是事故高发区,2024 年 5 月,白云区三元里抗英大街电动车自燃引起火灾导致多家商铺受损,三元里村也成为首个明令限制电动车出入的城中村。

然而从数据来看,广州既不是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也不是交通最拥挤的城市,但为何成为了「电鸡围城」最突出的城市呢?

根据公开数据,截止 2024 年底,广州全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超过 560 万辆,远低于上海市的 1150 万辆、苏州的950万辆和杭州的 700 万辆。

除了广州有大量未上牌的电鸡之外,导致电鸡和机动车、行人矛盾突出的另一个原因是,广州的非机动车道非常稀缺。

四大一线城市里,北京和上海的主次干道非机动车道设置率都在 90% 以上,对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出行比较友好,而广州仅有 32%,深圳更低仅为 28%,无路可走的电鸡自然只能溢出到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

电鸡并非城市的敌人

那么造成了这么多不便和危害的电鸡能像多年前禁摩一样一禁了之嘛?

答案是不能。

根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 4 月份发布的《 2024 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披露,2024 年底,广州市电动自行车日均骑行量 903 万人次,这一数据甚至高于了广州地铁日均 888 万人次的客运量。如果一禁了之,广州的公共交通根本无法承担起如此大的人流量。

而且广州有 2/3 的人居住周边 800 米没有地铁站点覆盖,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很多都靠电动自行车解决,同时广州作为超大城市,注册外卖骑手约 20 万人、每日活跃骑手 12 万人,对电动车的依赖度极高。

治理「电鸡围城」的困境,只能靠疏而非靠堵。

从 2021 年起,广州市陆续出台了多份有关电动自行车治理的方案。

2021 年 7 月,广州出台了两份征求意见稿,其一是实施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其二是限制电动车通行范围.

但意见稿一经发布却引起了群情激愤,根据当时的意见稿,几乎整个广州中心区域对电动自行车全天禁行。后来经过修改,在 23 年开始实施的正式方案中,措施从区域限行改为路段限行,从全天候限行调整为部分路段分时限行。

2024 年 12 月,广州又出台了《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其内容主要包括:电动车要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速不能超15公里;三次以上违规可以扣留车辆;外卖小哥一周严重交通违法三次,要被派单管控;适时对电动车实行总量控制,不发展共享电动车;加大非法改装、交通违章处罚力度。

而自今年 5 月份开始,广州更是持续不断的进行着「叉鸡行动」,仅在行动开始一个月后,全市就现场查处电动自行车各类违法 13.3 万宗,在重点地铁口查扣、拖移电鸡 2.36 万辆。

对乱停乱放、非法载客、假牌、套牌、功率超标的电鸡则是统统扣车加罚款,并且在重点路段新增了摄像头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

▲严管之后停车乱象有所好转

事实上在严管之后,情况确实有所好转。

这次新国标的实施,则为电鸡治理从生产源头打开了突破口。

要知道,以往的电鸡违法行为多少都有点法不责众的味道,外卖骑手圈子里,如果能有效的改装车辆甚至成为了一门「学问」。

一位小红书网友也分享到

我以为大家都会被限速,结果其他人都该改装到了 30km 左右,超车的时候还要在旁边笑我,这样下去我也要去改装了。

与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抓终端用户,从更好监管的厂商端入手显然是更有效的方法。

电鸡泛滥和治理,自它出现那刻起就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它是人们谋生的工具,是无数家庭的最后一公里,但如果若任其失序,也免不了会反噬整座城市的安全与秩序。

治理电鸡,不是为了剥夺谁的路权,而是为了让每一个交通的参与者,无论开车、骑车还是步行,都能安心地在这座城市里穿行。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2025 款 五菱星跃 Safari EV 四驱四座

By: Steven
16 November 2023 at 21:36
点击可查看大图

这是一个玩笑。

这其实是我使用 Midjourney 画的一款概念车。初始的构思是,一款小型电动越野车,比一般的 K-Car 稍微大一些,但得有越野车的强壮感,同时要贴合当代审美的流畅线条。

为了测试大家对它的反应,我把五菱的标志合成到了我最终在 MJ 上输出的图上,并虚构了这个型号,没有任何多余解释,直接发出来。我会观察一阵子,看看会发生什么。

在这张图里,我所使用的描述词:

正在行驶在路上的四轮微型车,小巧的车身,简洁和硬朗的造型,硬朗和锋利的车灯造型,黄色车身,光洁的表面,流畅的曲线,越野设计风格,背景是黑色的玄武岩山脉,3D模型,虚幻引擎渲染

prompt:

Four-wheeled miniature car driving on the road, compact body, clean and hard styling, hard and sharp lamps styling, yellow body, glossy surfaces, smooth curves, off-road design style, black basalt mountain range in the background, 3D model, Unreal engine rendering

用 MJ 画一辆车非常简单,但想要看上去能骗到人,还是得在细节上多做调整。所以我除了调整描述词外,最主要的尝试,是不断用 Vary(Region) 这个功能来调整局部,以使其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包括但不限于车身轮廓、车灯造型、C柱与尾部的衔接、防护栏造型与车身的衔接、轮毂、远山等。

同时也保留了一些 bug,来确保有人可以发现其非真实性,例如被我抹掉的 A 柱和门把手,被抹掉的前舱盖的缝之类的。

以下是未经处理的大尺寸原图:

文件体积:25.7 MB

你可以拿去玩,把你喜欢的或你认为适合的品牌标识合成上去,拿到任何地方发表,不需要经过我同意。祝你玩得开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