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2 September 2025Main stream

浅谈一下为什么片假名单词是大脑病毒

By: datiewang
1 September 2025 at 13:12
datiewang:

在日本生活工作第七年了,没想到周一早上打开 V 站看到出现这么多日语的死忠粉,远的不说,就简单说一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上周领导和同事再谈账号合并的操作,合并的英语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merge 。在日语里写作マージ,读作“嘛几”,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这俩人在 teams 里聊了一下午,写的都是 marge 。

  1. 如果同样的场景发生在中国,我相信合并这个词没有人会不理解,无论你是不是做 IT 的。
  2. 但是发生在日本,首先就存在有的人听不懂看不懂マージ是什么意思,因为这一方面不是传统日语,另一方面这几个字母在日语里没有任何的表意。
  3. 即使是懂这个词的意思的人,他也可能不知道这个词的词源,也就是说并没有对于他学习英语或者其他语言(有相当数量的片假名单词来源于非英语的外语)是没有直接帮助的,甚至可以说是副作用,因为当你说惯了嘛几的时候,你英语的 merge 发音肯定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在那个缺点的原帖里,有人说“科学”,“社会”,“共和”这些词都是日本翻译过来中文再吸收的,问题是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民国的中文会把 inspiration 翻译成烟士批里纯,现在的日本会把 social distance 翻译叫ソーシャル ディスタンス,疫情的时候日本节目做过采访,找街头的老头老太太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不妨猜一下有几个人能看得懂。

日本是一个文化大国,但不妨碍它同时是一个语言弱国。翻译本身是一个概念内化的过程,是专家不停帮你把概念本土化,让语言持续保有其本身的生命力,降低理解的门槛,保有再创造的能力。日语的片假名化,就像是一个人不求甚解的在 vibe coding 。产品可以工作,我们可以使用,但是可能离真正的理解,是渐行渐远。

把 router 翻译成路由,是语言的浪漫,翻译成ルーター,是时代的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