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家财险公司,36家被未迈过偿付能力测评门槛
迈过“如期披露”这一最基础门槛之后,还需经历“四不测”标准。这是基于“优中选优”的测评原则。全市场89家财险公司,仅58家入围实测名单。
财险公司偿付能力普遍高于寿险公司,但各显神通;具有外资背景的5家财险公司虽规模不太大,但偿付能力表现良好;两家专注新能源车险的公司,经营在好转。
南方周末研究员 张文景 南方周末实习生 葛炯皓 尤欣瑶
责任编辑:丰雨
在庞大的财险市场,风控更严的外资系、财大气粗的电力系、深耕某一领域的垂类系,抑或大而全的龙头公司,各展其能,各有标杆,但亦不乏落后者。
在全市场所有财险公司中,谁的偿付能力最稳?哪家已告急?谁最有能力为投保人“遮风挡雨”?为此,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首度推出财险偿付能力榜——2025年“金标杆·财险偿付能力榜”初榜(下称“财险偿付能力榜初榜”)。
如何选取测评对象?与寿险偿付能力榜初榜(详见:《75家寿险公司,为何仅有53家入围偿付能力测评?》)类似,如期披露偿付能力报告是入围基础门槛,再综合考量偿付能力合格与否、公司类型和资产规模等因素。最终58家财险公司进入实测名单。榜单指标体系同样包括三大维度10个指标,但子指标有所变动。测评定量数据则来源于各财险公司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历时半年余,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制而成财险偿付能力榜初榜。这是2025年“金标杆—新金融竞争力榜”(下称2025年“金标杆”)18个子榜之一,亦是7个保险系子榜之一。客观、科学、公正和透明是“金标杆”系列榜单一直遵循的四大原则。
“财险偿付能力榜初榜”显示,财险公司偿付能力普遍高于寿险公司;电力系“鼎和保险”一技独秀,具有外资背景的5家财险公司虽规模不太大,但偿付能力表现良好,专注新能源车险的两家公司的经营在好转。
但各组得分差异明显,千亿组得分明显领先百亿组和十亿组,“十亿组”仅两家得分超过60分。
9月开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在被测评公司2025年相关最新披露报告基础上更新数据并测评,并同步对被评测公司展开深度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线上调研。与此同时,将遴选相关领域资深专家组成独立专家评审团进行“背对背”评分。在上述三类分值各占一定权重的基础上,制作并公布“2025年金标杆·财险偿付能力榜”终榜。
“一基础”和“四不测”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发布的《保险机构法人许可证目录》显示,全市场所有财险公司共89家。
在选择财险公司测评对象时,采用与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榜相同原则,如期披露是入围基础门槛,再叠加综合考量偿付能力合格与否、公司类型和资产规模等因素。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发现,截至目前,已有86家财险公司如期披露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仍在名单中的仅有天安财险(已被注销经营许可证,申能财险接管其业务。)、安达财险(因不符合同一主体不能成为两家同类保险公司控制类股东的监管要求,所有业务并入华泰财险)、安心财险(已被东吴财险承接业务)、长安保险(2023年二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2023年四季度至今未披露偿付能力报告)尚未披露。
迈过“如期披露”这一最基础门槛之后,还需经历“四不测”标准。这是基于“优中选优”的测评原则。一是偿付能力不达标不测。华安财险、亚太财险、安华保险和前海财险,因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偿付能力不达标。
二是特殊财险公司不测。中石油专属保险、中国铁路自保、中远海运自保、广东能源自保、众惠相互、汇友相互和劳合社(中国)均属于特殊组织形式,其中前4家财险公司属于自保公司。何为自保公司?与普通商业保险公司不同,自保公司也被称作专属自保保险公司,指专为其母公司提供保险服务的机构。
众惠相互和汇友相互属于相互制保险公司。劳合社(中国)则是英国劳合社在中国设立的子公司。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20号:劳合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监管机构对其单独监管。
三是“Ⅱ类”公司中风险综合评级为B的公司不测。包括长江财险、华农保险和泰山财险等11家财险公司。
四是总资产少于10亿元者不测。太平科技、中国渔保、凯本财险、中国渔保和兴亚财险5家公司总资产不足10亿元。
此外,富邦财险和东吴财险也被剔除。富邦财险官网无法正常进入,其在中国保险业协会网站披露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由于其未公布公司类型,此次未测评;东吴财险前身是安心财险,2025年4月才获准开业。考虑其开业时间较短,此次也未测评。
经过上述严格筛选之后,最终58家进入实测范围。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测评发现,财险公司偿付能力普遍高于寿险公司。58家被测评机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平均值为308.68%,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平均值为348.53%,20家风险综合评级为A类。
三大维度,10个指标
与寿险偿付能力榜初榜相同,财险偿付能力榜初榜测评指标体系同样包括“偿付能力充足率”“风险评级”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三大维度,所占权重分别为40%、30%和30%。
不同之处在于,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衡量负债端流动性指标由“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替换成“百元保费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二者本质相同,但后者是相对值,旨在排除规模因素干扰。
以人保财险为例,若仍以“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测评,人保财险2025年二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约269亿元。此次测评的58家财险公司中,总资产大于该数值的除人保财险自身外仅有10家。
千亿组:全员得分超60分
哪家机构赔付能力更强?哪家机构成为“黑马”?
按照《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通知》,实施差异化资本监管。对于财产险公司,总资产100亿元以上、2000亿元以下公司的最低资本按照95%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总资产100亿元以下公司的最低资本按照90%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
参照上述标准,将58家被测评财险公司分为三组:总资产超过2000亿元为“千亿组”、总资产在100亿以上,2000亿以下为“百亿组”,总资产不足100亿元为“十亿组”。
实际上,仅有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总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但考虑财险公司普遍规模不大,国寿财险、大地财险、中华财险和阳光财险也被纳入“千亿组”,分数给予一定折算。
“千亿组”中,7家财险公司得分均在60分之上,平均分69.71分。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大地财险进入前三。
大地财险为何进入前三?从细分维度看,大地财险在“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得分较高,两者均排名第二。但因风险综合评级为BB,“风险评级”维度得分不高,排名仅高于中华财险,巧合的是,中华财险风险综合评级也是BB,与大地财险相同。
财险龙头“老大”为何未能称霸榜单?人保财险因“流动性风险管理”项得分垫底与前三失之交臂。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发现,其现金及流动性管理工具占比仅有1.96%,远低于该组平均值4.34%。
这或与人保财险融资变现能力强,谋求收益的资金管理策略有关。在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人保财险称,“公司融资渠道畅通,资产流动性高、变现能力较强。公司在银行间和交易所通过债券质押式回购融资的能力较强,回购交易分散化程度较高。流动性管理工具和高流动性资产保持合意规模,股票和债券的变现能力较强。另外,公司再保业务可有效缓释重大保险事故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总体而言,公司发生流动性偿付风险的概率很小。”
“电力系”鼎和保险“一枝独秀”
百亿组“成分混杂”,有电力系,有专业农险,有互联网保险,还有重组更名者,它们的偿付能力是否充足?
财险偿付能力榜初榜显示,“百亿组”平均分约54.77分,但呈现“一枝独秀”格局。“电力系”鼎和保险以81.72分强势登顶,比第二名紫金保险高近15分。中银保险位居第三,同属“电力系”的英大财险以0.12分之差暂列第四。
中原农险、阳光农险和国元保险三家专业农险公司均进入前十;互联网保险分化,众安保险位居第九,泰康在线则落在第十五。
申能财险(原天安财险)和大家财险(原安邦财险)暂列尾部。二者均是重组改名后新成立的财险公司,大家财险2019年获批开业,申能财险2024年5月获批开业。
鼎和保险何以遥遥领先?总部位于深圳的鼎和财险成立至今已17年有余,其股东以南方电网系企业、长江电力及华电资本等能源巨头为主。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依托股东强大资本实力,鼎和保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高居“百亿组”第一。
2025年9月5日,该公司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方式增加注册资本方案已获得深圳金融监管局批准。与传统融资方式不同,此次鼎和保险的方式被戏称为“左手倒右手”式内部权益调整。这是一种另类的融资方式,因只涉及账面调整。其优点是既可稳定偿付能力等指标,又避免增加股东压力。进一步研究发现,鼎和保险曾定下“10020”发展目标,即2025年实现100亿元保费、20亿元净利润。这侧面反映该公司快速发展的决心。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增资并非万能。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鼎和保险应树立正确“业绩观”,注重资产负债匹配,强化风险管理。
同处深圳的国任保险,则无这般幸运,在该组中排在最末。作为深圳市属国资控制的唯一财险公司,该公司不仅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位于末位,同时还是该组唯一风险综合评级为B的财险公司。
前十强,外资占半壁江山
以中小财险公司为主的“十亿组”表现如何?
财险偿付能力榜初榜显示,该组平均得分45.22分,仅有三井住友保险(中国)和比亚迪保险得分超过60分,前者领先后者1.09分,位居榜首。中意财险以33.93分暂居榜尾。榜首榜尾分差接近29分。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前十名中,具有外资背景的财险公司共有5家。这并不令人意外。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原是外资险企进入中国市场的保证,令人意外的是比亚迪保险和现代财险也进入前十。
这是两家经营新能源车险的财险公司,但经营模式大不相同。比亚迪保险,背靠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直销模式打开市场。现代财险则与滴滴出行绑定,深耕网约车场景。
新能源车险本就具有高成本率,网约车车险业务成本更高。网约车使用频率更高、行驶里程长,出险概率相对更高,赔付率也相应上升。(详见:《专揽“高风险中的高风险”,网约车险吃螃蟹者的勇气何来?|新能源车险调研①》)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查阅比亚迪保险和现代财险近两个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发现,二者综合赔付率均处于下降趋势。
比亚迪保险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综合赔付率(年度累计数)由一季度96.36%降至二季度95.17%。现代财险二季度综合赔付率为79.84%, 环比下降7.4%。
综合成本率也随之改善。比亚迪保险综合成本率(年度累计数)由103.61%降至101.23%,现代财险综合成本率也由122.43%降至114.07%。
综合成本率是衡量财险公司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而言,综合成本率越低越好,低于100%则意味着承保端盈利。反之,则亏损。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