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招生人员偶尔会用饺子之类的美食来吸引潜在的学生。“我申请的时候,和导师Zoom视频了两次,每次他都告诉我,‘这里的中餐太棒了,你一定会喜欢的’,”来自上海、正在该校吉斯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斯嘉丽·钱(音)说。
6月,我和钱女士以及她的两位华裔同学在她们最喜欢的格林街餐厅“
北味轩 ”共进晚餐。我们很快就落座了,她们说,这在学年期间很难得,这样的时候,门口几乎总是排着队。
香槟市渔满楼餐厅的菜单上有1000多种菜品。 Anjali Pinto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干煸肥肠是北味轩餐厅的特色菜之一。 Anjali Pinto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北味轩是两年前开业的,店内铺着青灰色地砖,摆放着中世纪现代风格的家具,餐桌上方悬挂着石墨色的吊灯。在这样的光线下,拍出来的菜肴照片清晰,很适合发社交媒体,比如哈尔滨特色菜锅包肉:猪肉条经过两次油炸,形成浅金色的外壳,里面布满细小的气穴,裹上近乎透明的糖醋汁也不会变软。
“这和我在国内吃的很像,”在山东长大的李轩逸(音)说。
去年,有超过27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高校就读。为他们服务的餐馆代表了美国中餐业的新浪潮。20年前在曼哈顿,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周边的街区几乎没有像样的中餐,现在已经成为
上海醉蟹 和
港式叉烧包 的宝地。在内布拉斯加州
林肯市 和
艾奥瓦城 的大学校园附近甚至也能吃到高水平的中餐。
与20世纪初为广东移民提供家常菜、铺着油毡地板的旧城区唐人街餐馆相比,这些新餐馆更具国际化气息;与20世纪60至70年代因躲避文化大革命而来的那些训练有素的厨师经营的贵族式中餐厅相比,这些新餐馆更加与时俱进。它们面向的是离开中国不久的年轻顾客,往往氛围轻松、价格适中(虽然并非极低),且忠实地再现了真正的地方菜系。
本地地标性餐厅渔满楼如此著名,以至于一支独立摇滚乐队为它创作了一首歌曲。 Anjali Pinto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香槟分校的学生们会在小红书和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中文群聊里交流各地菜肴的信息。在这片“玉米地”点餐时,最有用的工具是
亚洲外卖应用 “
熊猫外卖 ”和“
饭团 ”,它们的配送车上印有拟人化的饺子标志,在街头很常见,就像其他美国大学城的红蓝色达美乐披萨车一样。
“司机都是中国人,”钱女士说,“他们到公寓后,会打电话给我,直接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