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往事和随想|她是谁?那位成都骑车自杀的女生

17 September 2025 at 19:22

CDT编者按:如果您或者您认识的人有轻生的念头,请联系干预机构为自己和他们寻求帮助。

img

相关阅读:【404文库】往事与随想|22天了,杀害胡友平的凶手是谁?

我本来不想写的。

image

前两天看到这张照片,很多人说是外卖骑手,我觉得仅凭这张照片无法判断,所以没有说话。事实不够的时候,发言是困难的。

image

然后昨天看到这个通报,我心想果然不是,幸好没有说话。但仍然隐隐觉得不舒服。

CDT 档案卡
标题:她是谁?那位成都骑车自杀的女生
作者:彭远文
发表日期:2025.9.17
来源:微信公众号“往事和随想”
主题归类:时代的一粒沙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然后看到了张丰兄那篇《“骑不动”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同样作为写作者,我能看到他是怎样利用极其有限的信息写了这篇文章。

image

一个女生在晚上从2号线行政学院地铁站,骑共享单车,沿着绿道骑行到玉石公园,凌晨3点警方接到报警。

张3丰,公众号:城市的地得“骑不动”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那么不舒服了。一方面,我非常厌恶没有事实依据的评论,另一方面,我又非常厌恶因为没有事实就不发声。

所以,她是谁?那位都要自杀了还害怕吓着别人的女生。

如果是以前,我会知道她是谁。会有媒体去报道她是谁,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生活是怎样的,她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对这个世界深深厌倦。

写到这里我就知道,一定有人会说这是“吃人血馒头”——这是当下最恶心的说法之一,似乎只要描写逝者生前的生活,就成了揭人隐私以追求流量。他们不会明白,这个世界上从来只有“好的报道”和“不好的报道”,而“没有报道”往往就是“最坏的报道”。当年鲁迅先生用这个词批评中国人的愚昧,谁能想到今天它会成为愚昧者挂在嘴边的说辞?

如果有报道,她会是一个鲜活的人,而不是一张照片和一则通报背后面目模糊的人。她的离开,这个社会有没有责任,有多大责任?她可能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为什么我们没有能够给她?那句留言的背后,是多么善良的一个姑娘,我们怎么就能让她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离开?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如何去祭奠她?

“尊重逝者”“勿要传播”,“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这些话是今天最广泛的政治正确,但让人不舒服——你确定这是一个社会面对这样一件事最正确的态度?

“我是谁”是找到自我,“她/他是谁”是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知道“她/他是谁”,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就是疏离的。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句话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要有博大的情怀,其实讲的是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我的确什么欲望也没有,似乎一切都和我不相干,所有举动都是多事,我没有想到死,但也没有觉得生;这就是所谓‘无欲望状态’,是死亡的第一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

我们在一个信息生产和传播如此便捷的时代,我们不知道“她”是谁?很早之前,我写过一篇《22天了,杀害胡友平的凶手是谁?》,然后文章没了,凶手的面目我们今天仍然不知道。然后,更多的“他/她”我们也不知道,这就是没有新闻只有通报的“新闻通报时代”。

剥夺了“他/她是谁”,就是在剥夺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也是在剥夺我们生活和存在的意义,它也许正是遥远的“凶手”。

城市的地得|“骑不动”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16 September 2025 at 19:24

CDT编者按:如果您或者您认识的人有轻生的念头,请联系干预机构为自己和他们寻求帮助。


file

“别害怕,我是自杀。我真骑不动了,本来想找人少、树不错、风景又好的地方,真走不动了。”

这段很动人的文字,是一封遗书。它出现在网上,很多人从“骑不动”这三个字,马上联想到是外卖员。

于是“成都外卖员自杀留下遗书”成为一个舆情。最终龙泉警方发布通告指出,自杀者为一名25岁女生,她骑的是共享单车,不是送外卖的。

image

这个故事比“外卖员累到骑不动自杀”还让人痛心。

CDT 档案卡
标题:“骑不动”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作者:张3丰
发表日期:2025.9.16
来源:微信公众号“城市的地得”
主题归类:时代的一粒沙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一个女生在晚上从2号线行政学院地铁站,骑共享单车,沿着绿道骑行到玉石公园,凌晨3点警方接到报警。

image

她说“别害怕”是提醒路人的。有网友在微博上评论,自己路过这里不会害怕,因为知道女生是非常善良的人。

是的,到自杀的时候都还在为别人着想。她只是太累了,骑不动了。

她才25岁,大学毕业没多久。我在她这个年纪还在读研究生,穷得要命。有一次已经工作的弟弟给我打电话,问我需不需要钱,我说“给我300。”他说:300够干嘛的?我给你1000吧。

那是在2003年。虽然穷,但是骑得动,可以骑车从北师大去北大听课。心中满怀希望。

前几天看一篇帖子,很多人回忆十几年前毕业人手好几个offer的盛况,那时最珍贵的还不是工作机会,而是“希望”。

有人看到“骑不动”就想到是外卖员,有人看女生的信息想到她可能缺少工作机会,这都是一种“联想”,但是她的自杀上了热搜,却足以表明,那种绝望的气氛是非常普遍的。

现在的年轻人,机会和希望都太少了。

今天一个朋友给我一份简历,推荐一个年轻人到书店工作。一个非常优秀的硕士,书店不太配得上——更糟糕得是,书店请不起更多雇员。

如果一个社会不能给年轻人提供更多机会,至少也要想办法给他们基本的生活支撑,比如一些补贴,等待经济好转。

城市要给他们温暖,让他们讲脱口秀听脱口秀;允许那些小书店存在,它们晚上的灯光,至少能给人一些温暖。

一个社会要爱年轻人,要等待年轻人。不要吓唬他们,更不要欺骗。

兔走临龙,也不能完全不立 Flag 对吧?

By: Steven
20 February 2024 at 02:29

去年,还是完成了一些事情的。

比如,一向不太愿意接商单的我,放开态度接品牌的约稿合作了。之前那么多年都几乎不接,从 2021 年开始松口,接了六个项目。前年和去年因为经济上的缺口,开始增加合作的次数。2022 年依然保持着全年六个的节奏,算是勉强平了缺口吧。去年为了把人情借款全部还清,为了续上小柒在舞蹈上的课时费,为了置换一些家里用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破破烂烂的大家电,接单数量一下子翻了一倍,总共接了十三个项目。链接汇总如下:

包括 2022 年的六个项目(OPPO Find X5 文章 / 视频索尼 SONY LinkBuds方太集成烹饪中心TCL Q10 冰箱OPPO Find N2vivo X90)在内,我基本上做到了最开始对自己的要求:不写违背内心的东西,借商单的机会夹带一些面向大众的设计科普,并倡导一些自己相信的理念。在索尼的项目上,我还借机做了一期《设以观复》和两条简短的分析视频(包装设计 / 形态生成逻辑)。虽然这三期视频都不是索尼要求做的,但我自己有很多话想说,也就花心思做了出来。

我知道,其实很多时候大家是不怎么看这些商单的文章的,或者看了也不会信,觉得你都是吹牛拍马屁的东西。但这些事情你左右不了别人怎么想,只能是约束自己,但求一个问心无愧就好。有时候筱烨会觉得,我花了那么多心思和精力去做的一篇文章,反反复复斟酌表达的字句,认认真真拍的样张和产品照,得不到应有的流量和反馈,很替我感到不值。可这是无法控制的事情,平台的发展变化和人的流动是我左右不了的,文章和视频的用心程度与流量本来也不是必然的关联,一款产品铺天盖地的广告也不是大家乐意看的,但只要有人在这里驻足停留过,感受到我的诚意,觉得有一点点启发,哪怕就一两个人,这点星火之光传递出去了,就值得我写。

直到前两天,还有一些偶遇的观众在视频下留言,说你这个分析给了我很多启发,太棒太好了,结果一看,发现是两三年前的,顿时觉得相见恨晚!我觉得,这种肯定虽然来得迟了一些,但他们确确实实看见我了,看懂我在说的,理解了这些需要想一想才明白的事情,那我就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虽然就算没有这些我也会继续做,因为输出内容本身就是自我构建的一部分,一切创作都是自传性质的,所以我不会停下来。

以上是其一。

其二,把家里的三大件都换新了。

冰箱,是 2012 年从红点跳槽去嘉兰图,搬家去南光村时,跟筱烨在实体商场里买的。具体多少钱我不记得了,大概是什么家电下乡的款式,补贴后差不多七八百上下的样子吧。一直用到我们搬去龙华、再搬回南山、再搬到龙岗,跟着我们跑遍了深圳。制冷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就是不密封了,容量也太小了。从我们两个人,用到一家四口另加十几只小动物,作为日常储量的仓库,是不够用了。于是,在 2023 年底换了一台大的。

同时期买了一台波轮洗衣机,因为不好用,三年后搬家就没带走。当时租了一间没有家具的房子,两个人狠狠操办了一翻,当时还因此上了一次《南方都市报》的专访。那会还买了一台热水器,可惜没跟着带走。搬去龙华之后换了一台滚筒洗衣机,算下来也是用了八九年的老伙伴了,年老力衰,皮带和电机都有问题,洗起衣服来跟地震似的哐哐响,这样吵了一两年或者两三年吧,不得不换掉了。这也是给家里完成的的一件大事。

第三件就是前两天刚换上的电视机。原本的电视是 55 寸的 TCL,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就是反应慢了一些。年前买了新的遥控器,发现其实是遥控器的问题,心说还可以再干几年。谁知道,就是年二九那晚,九点来钟,正准备出门去宠物医院的店长家里给她喂猫,这电视突然就坏了。一开始还以为是小故障,我一检查,好家伙,有声音没画面,仔细一看,画面隐约可见,但只有特定角度下隐隐能看到。得,背光烧了。先不说修一下大几百,赶上半台电视的价格,这大过年的,也没人来修啊,况且人家有没有对应的背光零件可以换上去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心一铁,觉得也是用了快五年的老电视了,换台新的吧。等过了除夕和初一二三那几天,就下单了创维 75 寸的新款。来安装电视的师傅说,大概就是前一阵回南天湿气重,给弄坏的。

虽然去年没什么成果,但给家里更新了三件大家电,也算是一点成绩吧。

虽然我过去一年很疲惫,但起码,家是顾上了,人情债还了,小柒的舞也续上了。

这两年我老跟筱烨说,我们家就存不下来钱,刚进一笔,就立刻出去一笔,尤其有了孩子以后,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何况我们还没停过救助动物。家里就跟个水池子一样,一边进一边出,一刻也不敢停,进的也留不下。她总安慰我,说毕竟还是越过越好了,相比前些年,起码日子是慢慢过顺了的。是,也算是细水长流了。

其三,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其三了。

其实前面两点也可以归拢到一点:起码顾上家里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记录下来的,那就是今年春节期间,我把自己从囚笼里释放出来了。

一、被家族群隐形除名,任何活动不再叫上我;

二、和我妈袒露了三十多年来憋在心里的恶气,告诉她我既不恨她也不爱她,她的不在场和不作为在我的克制和理性中,演变成了我的锋利和独立。

筱烨和小柒,同时都是我的好朋友和战友,互相帮助、鼓励、撑腰、温暖,我好像也没什么再怕的了。

姑姑们愿意怎么双标,那是她们的事,但骂我的话,对我的无端指责,我不会忘记。她们是如何自私地维护自己,如何地冷漠和虚情假意,我也不在乎了。你们去那个重男轻女的大家族里抱团也好,对我们家冷暴力也好,那都是你们的业,我都不想参与了。假如将来,在温室中成长的三个弟弟妹妹不理解我,那也就算了,玫瑰花不需要也不应该承受和理解莲从淤泥中挤出来的苦。从前二十几年的虚幻泡影中醒来的感觉,其实挺好的。

但和她们不同,我妈,是我最大的心病。这是真的病。

她这三十七年来的不在场和不作为,让我在我爸这个巨婴的「照顾」下扭曲地度过了所有成长阶段。除了阿嬷,唯一的阿嬷,我在一个没有关注、没有照顾的危险环境中自顾自的长大成现在这样。被同学和老师用「你没有妈」反复凌辱的时候,我构建出了「我妈是英雄」的故事来武装自己;在六年级第一个学期开学时,我望着右前方的红旗和人群,理解了「人生是旷野」的含义;在每一次独自面对未来的时候,我都给他们安排了了不起的角色故事,让我的悲凉变成理所当然的剧情;在每一次的呼喊都得不到回应时,我早早地找到了自己;在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赌局中,在她每一次努力逃离她的不幸却无视我的不幸时,我把悲凉吃了下肚,救了自己一命。

如果不是 Lizilong 自杀,我还没意识到自己内心之强大。尽管这种所谓的坚强,是建立在无数个自我欺骗之中的。但在小柒进入我的人生后,我才充分明白了,那些都是我在创伤后应激综合症下对自己的保护,是我自己让我自己活了下来,是我一次次打消了自己纵身一跃的冲动,那些美梦无人告诉过我,是我游向了岸边。

她是空白的。

尽管她说了一些细节,但是,一共就那么几个屈指可数的细节,连个完整的画面都没有的仅仅只有细节的细节。当我终于从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我的母亲从来就不爱我时,那一片空白中渐渐燃起了熊熊大火。阿嬷临终前的三个月对我说,你爸妈靠不住,以后怎么办;姨婆在阿嬷过世后,也跟我说他们不是你的靠山,要照顾好自己;就连姑婆都和我说过,你爸妈不管你,靠不住,自己在外面要小心。临近三十,我眼前的迷雾才慢慢散开。

我不想冤枉他们。但所有线索都指向同一个地方时,那就是真相。

她是空白,所以我不会恨她,但我也不会爱她。

我说出来了。

我终于不用假装了。

她说要弥补,可是碎了一地的玻璃渣要怎么补?不用补了。我已经自己把它们捡起来,粘成一个闪闪发光的玻璃渣球。我不需要谁来弥补,因为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过去的就是既定事实,是补不了的。人要改变一个习惯,不是通过额外培养一个新习惯来实现的,而是在习惯回路中替换惯常行为,来转移的。已经无法挽回的事情,不在习惯回路里。赎罪券买的只是她自己的心安理得,并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但,我也无法掩盖 CPTSD 对我的影响

我做不到原谅。但我一直在努力,对抗这头怪兽。

写出来,不是如某些网友说的「你还是在乎」,而是我完成了这一个「仪式」,我要为自己记录下来。写作不只是我的爱好,更是我的心理治疗手段,是华生从战场上回来之后的那种写作,是把碎片一片片捡起来拼成马赛克的那种写作。即便后半辈子我都要与之战斗,起码我已经知道我的敌人是谁、在哪。只要怪兽有名字,它就可以被杀死。

回顾到此结束,今年,2024 年,我要完成一些目标:

1、从三月起,每月至少产出 1 条视频

2、每日饮水量平均数达到 2.5L 以上

3、三月起,每月累计跑 40km 以上

4、恢复周期性运动训练,目标是增肌,体重 65-67kg,体脂率 15-16%;

5、每日至少冥想 10 分钟,睡眠 7 小时,日照 75 分钟,0:30 前入睡;

6、读完 7 本书

7、完成捐发

明年二月,我回来验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