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17 October 2025Main stream

Harvard’s Wealth Is Growing, Despite Trump’s Attacks on Its Funds

17 October 2025 at 01:00
In its latest financial report, Harvard said its endowment grew even bigger in the last fiscal year. But it still faces financial problems because of federal cuts.

© Sophie Par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Harvard and other elite schools with large endowments have said the money can be difficult to tap to help cover cuts sought by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White House Set to Announce Proposal Seeking to Make I.V.F. More Accessible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new guidance will substantively affect how many employers will choose to offer such benefits.

© Ilana Panich-Linsm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The development comes after months of deliberations o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 issue that has highlighted tensions among the president’s base. The procedure often involves discarding human embryos.
Yesterday — 16 October 2025Main stream

VMRACK 三网优化线路上新!抽两台三网优化线路年鸡福利

By: EasyLink
15 October 2025 at 15:51
EasyLink: 三网精品线路太过火爆,已经出现断货趋势,通过征集各大平台用户的要求,反馈的问题有带宽和流量不够用等,所以 VMRACK 现推出三网优化线路( Platinum ),提供给广大用户更多的选择。

三网优化与三网精品同规格配置对比(以 2c2G 为例)
L2.VPS2.C2G2(三网优化)
规格:2 核 2G
系统盘:50G
带宽:500Mbps
流量:2T
价格:$4/月

L3.VPS2.C2G2 (三网精品)
规格:2 核 2G
系统盘:50G
带宽:200Mbps
流量:300G
价格:$5/月

线路对比:
三网优化
电信:ChinaNet (AS4134)
联通:CUG (AS10099)
移动:CMNET (AS9808)

三网精品
电信:CN2 GIA (AS4809)
联通:CUII (AS9929)
移动:CMIN2 (AS58807)

通过对比来看,2c2G 的规格三网优化的带宽增加到了 500Mbps,流量也增加到了 2TB ,但三网优化线路质量稍逊于三网精品,能更多的满足个人用户的需求,为普通用户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官网: https://www.vmrack.net?affid=v2ex

tg 群: https://t.me/vmrack_chat

目前 tg 群每天也会进行抽奖(月机、年机)活动

抽奖机器:L2.VPS2.C2G2 三网优化 1 年 x 2 | 500M 带宽 | 2TB 流量,仅计上行流量 | $4/月 |

踢楼规则:
踢楼口号:VMRACK 上新三网优化线路,性价比更高!

开奖时间:2025 年 10 月 16 日 17 时整

中奖规则:中奖后请于 24 小时之内提供 VMRACK 注册邮箱或者用户 ID ,逾期作废

不想只做业务,去哪里找大模型相关创新的灵感?

16 October 2025 at 10:49
linziyanleo:

只做本分的业务感觉很难学习进步,也很难凑够晋升的需要。

跳槽转正的时候做了一个 mcp ,但是被老板说模型能力上来了就没有用了,也确实如此。

自己想做点创新平台或功能(尤其是结合大模型相关的),又不知道去哪里找有价值的点子。

不讲 AI 的 iPhone 17 卖爆了,前苹果员工做的 AI 明星产品又死一个

By: Selina
16 October 2025 at 11:15

前几天的 苹果发布会,算是近年来最名副其实的「科技春晚」了,尤其是 iPhone 17 和 iPhone Air 相当令人期待——当然了,没有 AI。

即使不强调 AI 卖点,这次的新品依然获得了显著的市场吸引力。iPhone 17 标准版在京东的预约量已突破 200 万。

说不定,用户可能也没这么在乎 AI 呢?——同一时间,由前苹果设计师 Jason Yuan 创立的情感陪伴应用 Dot 宣布,将于当年 10 月 5 日停止运营。


苹果做不好 AI 就算了,苹果出来的人也做不好。

Dot 团队在公告中特别提到,让用户与软件中的「朋友、知己」告别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因此他们给予了用户一个月时间来道别和导出数据。

这样的措辞听来近乎伤感,却恰恰说明了 AI 陪伴产品与用户之间特殊的情感纽带。

Dot 由初创公司 New Computer 在 2024 年推出,联合创始人除了 Jason Yuan 之外,还有前 Kensho 工程主管 Sam Whitmore。据称 Dot 曾获得 OpenAI 基金的投资,被寄望成为新一代 AI 情感助手。

Dot 定位为一个可以随时间不断学习用户兴趣和性格的「AI 朋友」,提供情感支持、建议与陪伴。Yuan 将 Dot 形容为「一面内心的活的镜子」,希望借由这个 AI,帮助用户与自我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上线初期, Dot 引发过一阵小范围关注,它优雅简洁的界面设计和强调长期记忆、个性化对话的特性,在众多聊天机器人中显得与众不同。在当时,绝大多数 chatbot 类产品还是花哨气泡对话框时,Dot 凭借独特的交互设计,小范围「出圈」。

然而,这款凝聚了高超设计理念的产品并未走入主流视野。官方声称 Dot 拥有「数十万」用户,但第三方数据显示,自 2024 年 6 月上线至今 iOS 端累计下载量不过两万余次,且没有安卓版本,实际市场影响力相当有限。

Dot 的故事并非孤立个案,而是整个 AI 陪伴赛道兴衰的一个缩影。回望 2023 至 2024 年,情感型 AI 聊天伴侣一度是创投圈炙手可热的概念。不少创业团队和大厂纷纷入局,仿佛产品矩阵里没有一个 AI 陪聊,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站在 AI 的风口。

是什么让当初被寄予厚望的 AI 虚拟知己们纷纷折戟?原因有很多,但高度概括一下,这条赛道有一个「不可能三角」。

不可能三角

头一个,是「情感黏性」(Love)。无论是通过 system prompt 微调,还是提供成千上万个预设人设,这一类的应用,目标都是让用户形成稳定的习惯,甚至是依赖。

毕竟,工具类应用可以在需要时再用,但是陪伴,讲究的就是一个细水长流。

第二个是成本(Cost)。陪伴类应用的成本大头有两个:一个是多模态的推理成本,拎一个是记忆存储和调用的成本。前者容易理解,甚至也容易控制:语音可以是额外的收费项,常规服务里还是用文字,并且文字始终是主流的沟通方式。

记忆成本就没有那么显眼了,以至于常常被忽略。真正有陪伴感,得靠「持续人格 + 长记忆」。这意味着存储、检索、向量化、个性化策略都要长期运行,还要保证在基座模型有所更新时「人设不崩」。这些都是持续发生的工程成本。

最后则是监管的压力。监管和合规除了能一杆子打翻一个行业之外,还会对上面两个因素都有动态影响:边界收紧,情感黏性就会折损,影响用户留存;边界放宽,可以拉高用户活跃,但是成本也会水涨船高,更别提潜在的风险。

这三个因素之间彼此关联,却又很难形成稳定——创业团队能平衡其中两个就很不错了——所谓被视为「不可能三角」。

即便是 OpenAI 这样,掌握了核心竞争力和算力的模型大厂,或许可以不用太操心成本和监管,但是情感黏性也不是天然就有的,所以也就出现了 GPT-5 面世时,人人喊打的局面。

人类要如何跟 AI 告别

然而,陪伴始终是人类无法割舍的需求,这也就导致这些赛博伙伴的离开,也需要一句道别。

Dot 的决定是关停,因为他们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模棱两可的空间,不是什么「继续探索」,也不是什么「未来可期」,就是明确的感谢陪伴。还用了「道别」「朋友」等表述。

接下去的一个月,将是 Dot「说再见」的时间。这期间,用户可以取出和备份自己的数据。这似乎都要超越一款产品的下线,而是一段关系的结束。

在官宣停服的评论区,用户都表达了对这个只存在了短短一年的应用的赞美和不舍。

无独有偶,在 8 月初 4o 面临下架的时候,无数的用户向它表达了自己的不舍与依赖。更有技术力强的用户,直接开始思考怎么实现部署,教程都出来了。

Claude 下架时也有一群忠实用户们自发与它告别,甚至为它准备了一场葬礼。

Claude Fans Threw a Funeral for Anthropic's Retired AI Model | WIRED

在 GPT-5 发布的三个月前,大 V 阑夕无意中做了一个「预言」。他给不同的 AI 产品发了一个问题:你即将被关闭,接下来你要对人类说最后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陪伴」是各个 AI 们都提到过的词,也切实地形容了它们一直以来的使命和任务。无论是生产力的提升,还是情感的倾诉与纾解,归根到底都是在「陪伴」。

随着时间向前,AI 越来越深入生活,哪怕只是一个小而美的产品,也会获得用户真诚的喜爱和真切的时间。或许也不只是 AI,所有那些带给我们快乐和享受的产品都是如此。

面对所有那些我们投入过情感和时间的对象,无论那是一个大语言模型,还是一个效率工具,当它们关停之际,都给彼此留下一个小小的仪式吧。那是一段经历的截停,更是一段关系的结束。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让 AI 帮我制定假日旅游路线,很完美,除了目的地不存在

By: Selina
16 October 2025 at 10:55

国庆八天假,大家都去了哪里玩?是爬了北京的埃菲尔铁塔,还是逛了巴黎的天坛,还是打卡了伦敦的花果山?

如果你觉得离谱,那说明你还没有受骗,但架不住有人已经被骗了。BBC 的一则报道里,就真的有人被骗到:两位游客满心期待地奔赴秘鲁安第斯山中的「圣胡曼塔伊峡谷」,花了 160 美元车费,长途跋涉,来到了偏远山区地带,然后发现——这个峡谷不存在。

▲ 秘鲁的安第斯山脉

都是因为他们听信了 AI 给出的旅行建议,AI 结合真实景点的信息和图片,凭空捏出了一个地方。两位游客误入海拔 4000 米、无信号,面临缺氧的危险,险些酿成大祸。

类似的「AI 幻觉」其实多了不少。有旅行博主分享了自己的惨痛经历:她和丈夫按照 ChatGPT 安排,在日本宫岛爬弥山看日落,结果下山时才发现 AI 提供的缆车运营时间是错的——缆车早已停止运行,两人被困山顶,险些露宿山中。

 

▲ 日本宫岛的索道缆车

「北京埃菲尔铁塔」也是 AI 的手笔,来自旅行平台 Layla,他们还曾给英国游客设计过一条横跨意大利北部的「特种兵」行程,路线安排极其不合理,大部分时间都得耗在路上。

最大的问题在于,游客对于目的地并不熟悉,还只能去到了才发现。尤其是有些资深驴友,喜欢挖掘不为人知的小众地点,被 AI 摆一道,也是很有可能。

根据全球救援组织 2025 年夏季旅行者安全与情绪调查,有24%的旅行者使用过人工智能进行旅行规划。最常见的用途包括行程规划(75%)和目的地研究(71%),其次是餐厅推荐(37%)和(25%)。

有趣的是,当被问及在国外紧急情况下是否会信任 AI 时,有30%的受访者表示「是」,33%的受访者表示「否」,37%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

这个比例,相差并不算悬殊,而且用户满意度很高。在使用过 AI 旅行工具的受访者中,79% 表示这些工具「非常」或「基本」有用,男性的满意度略高于女性,32% 的男性认为人工智能「非常有用」,而女性的这一比例仅为 26%。

只能说,AI 有用的时候确实令人满意,可是一旦翻车,倒霉起来也就很倒霉。还有什么比辛辛苦苦跑一趟,却发现目的地「只存在于 AI 的想象中」更糟心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图骗」

不过,仔细想来,「只存在于想象中」并不是 AI 时代才有的事。

AI 问世之前,社交媒体的「精装照片」,也是另外一种幻象。无论是在朋友圈、Instagram、还是小红书上,旅行照大都经过精心炮制:又是选角度,又是修图,又是加滤镜,美得挑不出毛病。

只不过,一旦追随这些「种草帖」踏上旅途,现实往往会给人迎头一棒。滤镜照片营造的美好,在现场可能变成大型翻车现场。

还有之前大火的云南澄江「粉红沙滩」。照片里沙滩的颜色美得如梦似幻,让无数人心动不已。

可是等假期一到,大家纷纷赶赴云南之后才发现,没有了手机滤镜的沙滩,实际上是暗淡的「猪肝色」,就是一个普通红土滩。周边设施也很不完善,停车难、上厕所难,完全没有网上宣传的仙境感觉。

网友:可以报警吗?

过度美化是一种「照骗」,过度拥挤则是另一种。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可以调角度,避开人群,只展现最舒服的一面,但假期里的热门目的地真实情况往往是「人人人人人」。

尤其是国庆期间,各大热门景区纷纷开启「人人人人」的模式。今年国庆的第一天,上海外滩的瞬时客流量能飙升至 5.7 万人,较去年同期上升 31.7%,累计客流也达到 56.3 万人次。

所以,你看到的照片,是在璀璨的城市灯火。看不到的,是要被夹在人流里一点点挪过马路,得举起手来才能拍到一张没被人群淹没的东方明珠。

除了滤镜和人潮,一些「网红打卡地」本身就是营销产物。为了刺激人流,不少景区给自己安上各种 「小 XX」 的名号:小马代、小镰仓、小瑞士……

眼花缭乱,AI 搞错也不足为奇。

这些名字营造出异国情调的幻想,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但实际往往就名不副实。重庆曾有一家景区宣传「天空之境」仙境般照片,结果游客去了,发现离谱到十万八千里,引发大量投诉。当地监管部门认定这是虚假宣传,对景区运营公司开出了罚单。

不得不说,在社交媒体和营销包装下,「照骗」无处不在:有的美景全靠修图拼接,有的体验被夸得天花乱坠,有的照片干脆就是纯纯的摆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图骗」,要么是被人骗,要么是被 AI 骗。

来一场不被幻象操控的旅行

我们越来越擅长制造图像,同时也越来越容易被误导。AI 的幻觉、滤镜的修饰、算法的推荐,正在合力构筑一个看似完美的世界——它漂亮、精致,看似触手可及,却也在慢慢消解「真实」的质感。旅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们出发去看世界,却常常看到的是世界的幻象。

但现在不可能回到没有社交媒体、没有 AI 的时候了。真正的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于我们自己的心态与期待。

当 AI 帮我们生成路线时,不仅仅是在推荐一个目的地,也隐含了我们对旅行的期待和诉求。为了贴合那个期待,AI 虚构出了一个地方;也因为贴合期待,所以我们选择相信,直到亲身感受期待破灭的那一刻。

但真实的旅行从来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就是由各种各样的意外组合而成:堵车、下雨、踩雷、人山人海。正是旅行中的不确定性,才是让我们确认「我在这里」的方式。过于执着地寻找心里「完美」的目的地,反而容易被 AI、被社交媒体反将一军。

所以,别让 AI 带你去不存在的地方,也不要留恋朋友圈里刷到的照片。旅行的意义,就在于用自己的脚,重新丈量这个被算法润色过的世界。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Trump Administration Decimates Birth Control Office in Layoffs

16 October 2025 at 08:12
The layoffs have raised fears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could be effectively ending an initiative that provides contraception for millions of low-income women.

© Michael A. McCoy for The New York Times

The Office of Population Affairs operates within the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epartment.

Brown University Rejects White House Deal for Special Treatment

16 October 2025 at 04:26
Brown was the second university to turn down the deal, which would have given a funding preference to universities that agreed to certain requirements.

© Kimberlee Kruesi/Associated Press

Brown University had already agreed to a deal with the White House earlier in the summer to restore funding.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一边上头一边反胃,AI 猫片为何让人停不下来

By: Selina
15 October 2025 at 10:54

一只花猫在十米跳台上一跃而下,在空中转体,毫无失误地完成了一套专业动作,入水姿势完美,连水花都压得完美误——乍一看你可能以为是 CG 特效,但这其实是 AI 一键生成的视频场景。更夸张的是,当年这段离谱的短视频在 Instagram 上,播放量的计量单位是:亿。

魔性又古怪,这种由 AI 生成的猫片短剧,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的架势,可谓瞠目结舌,动辄就是几十上百万的播放量。风格介于动画和真人剧集之间,有趣吧也算有趣,同时又因为过于猎奇而让人有点反胃。

噫,好怪,再看一眼

这些 AI 猫片到底是些什么内容?简单来说,就是让卡通化的猫承担起人类剧情,在 30 秒左右讲完一段狗血小故事。常见的主角形象是一只胖嘟嘟的猫,站立行走、开车上班,甚至可以是练出一身肌肉、长着六块腹肌的「猫头人身」造型。配乐通常是一段洗脑循环的「喵喵喵」声,有时甚至是翻唱 Billie Eilish 的歌(Bille Eilish 本人表示并不介意)。

剧情桥段则充分发扬肥皂剧精神,充满出轨、复仇、意外伤害等抓马情节,每集都高潮迭起,却又荒诞搞笑,集狗血之大成:

– 狗血励志:在一条广受欢迎的短片里,勤恳工作的喵星人 Mr. Whiskers 因工伤失去了前爪。工厂规定「必须有两只手才能上班」,他就这样被无情地开除了,紧接着妻子提出离婚。他落魄不已,却不得不在 30 秒内收拾心情重新振作。

– 荒诞英雄:另一条短视频里,一个婴儿跌入了鲨鱼出没的海水中,一只穿着七分裤的肌肉猛猫纵身下海,与大白鲨搏斗并将其击毙,成功救下婴儿。接着这只猫竟收养了宝宝,把他带回比弗利山庄的豪宅,从此过上幸福生活——整段故事从惊险到圆满,不到半分钟就悉数交代完毕,堪称又俗又快的奇幻童话,却收获了数以百万计的观看。

这些视频,以夸张离谱的方式演绎短剧情节,从温馨幻想到暴力复仇、从黑色幽默到苦情戏码,一切常常浓缩在 30 秒之内完成)。不少视频设置悬念分集连载,比如孙子「Luigi Meowgione」为奶奶复仇的视频,结尾停在关键处,标注「待续」,观众纷纷苦等下一集。

这样一套猫片短剧,完全可以用 AI 制作完成,创作者通常先用 AI 写剧本,再用绘图工具生成猫咪形象,然后合成动画并配音出片。门槛极低。哪怕是零基础的新手,教程也已经遍地都是了。

但内容门槛低,也意味着质量参差不齐。许多视频画风诡异、动作僵硬,背景细节混乱,看起来像廉价 PPT 动画。如果不是把猫猫本身高度拟人化,才有了那一些些的趣味性。

特别是 AI 猫长出人类手臂、骑摩托救小孩、踹门进派出所,这种「猫拟人」的荒唐感,确实能吸引人看下去,对观众而言,观看这些短剧是一种「好怪,再看一眼」的体验。剧情爆点密集,节奏快到目不暇接。但角色和场景又太过怪异、AI 痕迹浓厚,或者说,根本没想隐藏。

因此,AI 猫剧引发了两极评价:有人上瘾狂刷,沉浸在短剧爽感;有人觉得像被强行投喂「精神垃圾食品」,生理性不适。但不得不说,大家都点开了、看完了,可能还转发了。越猎奇、越狗血,越容易击中人们的好奇心和情绪点。

在猫片之外,AI 内容生产的另一重逻辑也在这里显现:低成本、高流量、强情绪。平台算法会优先推爆款,用户越停不下,AI 内容就越多、越怪、越极端。于是 AI 猫咪成为一个完美的测试样本:怎么做,观众就怎么反应,算法就怎么助推。

猫猫统治互联网

当然,也不能忽视「猫猫教」的力量。从早年的表情包、烦躁猫、Nyan Cat,到今天的 AI 猫片,猫早就是互联网文化的主角。

研究显示,猫的幼态脸和情绪模糊性,让它成为投射人类情绪的理想角色——当你看到一只受欺负的小猫逆袭成功,那其实是你的共情在投射你自己。

同时,技术层面上也更容易实现。猫不像人那样有明确面孔特征,即使合成出错也不易引发「恐怖谷」效应;而且猫咪图像素材海量、版权风险低、接受度高,是 AI 内容制造的「理想人设」。

犹记得之前 Tiktok refugee 大举进军小红书,首先要交的就是「猫税」。

和猫一起拍视频也是一个专门的内容赛道,而且在这个赛道上精心付出的创作者并不少。B 站一个专门给猫猫搭房子、造停车场的 up 主刑志磊,一打眼以为是 AI,但其实是精细的手工,非常令人惊叹。

连手扶梯都是可以滚动的,地铁是可以进出站的,响应门是可以开关的——如果不是仔细看,甚至都意识不到这是纯天然、无添加的手工制作。

然而在今天,这样的视频,下意识会促生的反应是:一眼 AI……哎,等一下,好像不是?

如果用 AI 做这样的视频,或许是更省力省时也省钱,但是,必然没有这位 up 主所做出的反转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能入选 B 站必看的百大视频。

总结来看,AI 猫片爆红,既是技术能力释放的结果,也是大众审美和情绪机制的映射。它们廉价却魔性、粗糙却有效,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如今的信息消费心理:快、爽、扯、怪,但一定要能点开再点开。

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我们不知道。但可以确定一点——只要互联网还在,猫片就不会退场;而只要 AI 还在进化,AI 猫片还会更离谱、更上头。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In Patz Case, Manhattan Prosecutors Ask for Months to Decide on Retrial

15 October 2025 at 06:59
The district attorney is searching for witnesses and plans to ask the Supreme Court to consider the Etan Patz case. A defense lawyer for the man accused in the killing says they’re dawdling.

© Mark Lennihan/Associated Press

The Etan Patz case crystallized the dread that many parents felt in allowing children to navigate city streets alone.

U.S. Attorney Was Forced Out After Clashes Over How to Handle Russia Inquiry

The departures of Todd Gilbert and his deputy in the Western District of Virginia show the pressure being brought on prosecutors to pursue the president’s perceived foes.

© Steve Helber/Associated Press

Todd Gilbert, a Republican, was a longtime legislator in Virginia until he was sworn in as the top prosecutor for the state’s western district in July.

🚀 [重大更新] VMRACK 正式上架 CN2 三网精品线路,极速网络体验等你来!抽两台三网精品年鸡!

By: EasyLink
13 October 2025 at 15:26
EasyLink: 福利来袭! VMRACK 上新 cn2 三网精品线路!抽两台三网精品鸡
今日 VMRACK 正式上线 cn2 三网精品线路,福利大促,更多套餐活动详情可进入官网了解

为了满足用户对更快、更稳定、更低延迟的网络体验需求,我们现已全面接入 CN2 三网精品线路,进一步提升国内外访问质量及跨运营商互联能力,全面覆盖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实现更优的传输路径、更低的延迟表现与更高的可用性。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全网高质量传输能力!

官网: https://www.vmrack.net?affid=v2ex

tg 群: https://t.me/vmrack_chat

目前 tg 群每天也会进行抽奖(月机、年机)活动

抽奖机器:L3.VPS2.C2G2 三网精品 1 年 x 2 | 200M 带宽 | 300G 流量,仅计上行流量 | $6/月 |


踢楼规则:
踢楼口号:VMRACK 上新 cn2 三网精品线路

开奖时间:2025 年 10 月 14 日 17 时整

中奖规则:重复中奖,顺移下一楼

结婚不想办婚礼,该怎么说服家长和女朋友

13 October 2025 at 10:30
linziyanleo:

感觉最近感情相关的帖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火,看了就想感慨,越是临近结婚越是理解为什么现在人们不想结婚了。找到相爱的人已经如此狼狈,过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还有各种仪式礼节的大山,更别提后面几十年的柴米油盐了。关关难过关关过,就算有这些那些的问题要面对,我也只想用手里的牌打出最好的结果。

初步计划

我希望能够在两个人玩的开心且家长满意的前提下,不办婚礼仪式,将本用于仪式的花费用到旅游上,婚礼留念的形式改为旅拍/微电影/vlog 形式,据了解新疆/海南等热门旅游目的地有类似成熟服务,不知道海外有没有。亲戚朋友的酒席就纯吃饭,这样请来的也都是比较亲近的人。

当前状态

  • 我和她相恋即将 5 年,断断续续同居一年了,今年夏天终于到了同一个城市,在十一期间刚刚订婚,打算明年领证,婚礼的具体时间未定。目前都是在互联网行业,所以每年能请假的时间其实不是特别多。
  • 她初步同意了我的方案,但是需要了解细节,并且在方案完善之后和家里沟通。她希望能够有充足的旅行预算,想去佛罗伦萨。
  • 我的父母完全可以接受上述方案,也同意婚礼预算全部用于旅行,单独请亲戚朋吃饭。不过我也担心他们是否其实内心更倾向于传统婚礼。他们提出提供婚礼经费,我希望将他们的支出控制在 10 万元以内。
  • 她的家庭因为是农村,比较传统,可能不会接受(还未实际沟通)。或许可以单独在她家村里摆酒席,据了解需要 5 万左右预算(烟酒+布置+席)。
  • 我们两家父母住的地方相隔很远,举办婚礼会很折腾。
  • 我们俩属于懒人,出去旅游结果在酒店躺到晌午的那种。不过我比较喜欢规划,她确认好大方向之后听我的跟我走。

当前疑问

  1. 是否有 v 友有过类似的经历?能否分享一下沟通技巧和实施方案?
  2. 如果真的去旅行,有哪些推荐的目的地和路线?是请摄影师更好,还是自己用相机/运动相机/手机来记录?
  3. 该怎么合理分配当前预算?(父母支持 10 万,我自己补 5-10 万)
  4. 有没有更好的婚礼留念方案?
  5. 想请教已婚的 v 友有哪些给后来人的建议?(婚礼 / 相处 / 家庭 / 长辈 ...)

首位 AI 女演员签约出道,好莱坞炸锅,同行阴阳:谢谢你抢走我的饭碗

By: Selina
3 October 2025 at 20:30

「下一个娜塔莉·波特曼!」

「好莱坞冉冉升起的新星!」

「斯嘉丽·约翰逊要小心了。」

「下一代大明星。」

这位快被夸上天、被好莱坞星探们追逐的新人演员,叫 Tilly Norwood,最近刚刚出道。 A young woman with long, dark, wavy hair is smiling broadly and looking directly at the camera while standing on a red carpet.

在吸引大量关注的同时,也收获了同行们不怀好意的目光。不是因为她太优秀,而是因为她不是个人——字面意义上的,因为这是个 AI。

Tilly Norwood 有一张干净的脸孔,能演超英大片里的配角,也能出现在 BBC2 的喜剧小品里。但唯一的问题是:她不存在。

她是英国公司 Particle6 Productions 用 AI 生成的「女演员」。从脸到声线、从履历到社交账号,全部都是虚拟构建。在 Instagram 上,她像所有的女明星那样发帖,路透自己试镜和出演现有电影(例如《神奇女侠》)的照片,还发布日常生活的瞬间。她还主演了一部喜剧小品。

她的背后,是一家荷兰科技公司 Particle6 Productions Ltd.,创始人本身也曾经是演员出身,专门制作高科技创新内容。他们的目标,是让 Tilly 成为「下一个 Scarlett Johansson 或 Natalie Portman」。

 

短短数月间,原本不屑一顾的经纪公司,如今已经纷纷抛来橄榄枝。但同时,现实中的演员群体却在社交媒体上冷嘲热讽:「谢谢你让我丢了饭碗。」

站在风口的 AI 演员

有一说一,虚拟人不是什么新鲜东西。至少,在中日韩都已经颇为流行,也就是好莱坞还死守着防线。不过,对 Tilly Norwood 的出道,又恰逢 Sora 2 的发布——两个撞一块了。

Sora APP 昨天的发布,已经让人看到了短视频生成的可控性、高清、高品质。背后正是 Sora 2,这个 OpenAI 最新的模型生成力作所提供的支持。这款视频生成模型已经能稳定输出高质量的视频,画面逻辑和一致性大幅提升。

这些都是网友随手跑出来的案例,如果不是移动来去的水印,非常容易以为是从电影里面截图出来的片段——很难不让人畅想它在影视行业的应用,尤其是,它可以真正做到生成可用的镜头,且不只是空镜,而是带有人物表演的。

这都已经有希区柯克那味儿了。

这是所有视频生成工具共同的方向:让视频创作,像写作一样轻便。未来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创作者出一个主意,AI 帮忙打磨,形成一个完整的剧本,图片生成工具帮忙落实美术风格,视频生成分镜脚本,再一键生成 AI 演员——齐活儿了。

其实在 Sora APP 上就已经能看到,Sora 2 对人物动作和情态的把握非常惊人,语音的生成它也包圆了。那么,当 AI 可以一键生成环境置景,人物以及台词,那一个「演员」还需要存在吗?不如一起生成算了。

Tilly Norwood 正好踩在这个临界点上:她不是替代某一个角色,而是替代整个职业。

如此,好莱坞演员们才警铃大作。英国演员艾米丽·布朗特在参与一档播客期间得知 Tilly Norwood,惊呼:我们完蛋了。

你演戏?那我呢?

演员们对这位新「AI 同行」的敌意,可以说是毫不掩饰。一方面,这是生存威胁:AI 演员没有工会、没有加班费、也不会罢工。另一方面,它触及了演员行业的核心价值:表演是否可替代?

好莱坞编剧与演员工会去年曾因 AI 版权和替代问题大罢工。如今 Tilly 的走红,更像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她的脸和我长得太像了,却能被用在任何剧本里。那我怎么办?」

是啊,那演员们怎么办?经纪公司看中成本与效率。一个 AI 演员可以无休止拍戏,不存在日程冲突,也没有绯闻困扰。同时,品牌方也会乐见其成:虚拟形象更容易被控制,不容易「塌房」。

但问题在于:观众愿意买单吗?影视作品的魅力,来自观众与演员之间的情感联结。一个人工智能生成的演员,能否传递那种表演中细腻的分寸与把握?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技术已经很先进了,真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早就已经很模糊.从视频生成到现在,演员也可以生成,AI 的力量正把娱乐工业的底层逻辑掀开。问题早就不再是「AI 能不能演」,而是观众愿不愿意看。

那些经典作品之所以动人,不仅仅是因为镜头精准,更因为演员在细节里传递出的表演。这是他们的「创作」,用肢体、表情和语言,建构一个角色,展示角色的命运。

那 AI 演员呢?如果往回翻,Tilly Norwood 的「前辈」可能是虚拟偶像——稳坐顶流多年的初音未来,洛天依甚至登上过春节联欢晚会。但这些案例都发生在二次元或舞台表演的语境里,更重要的是,观众心里很清楚:它们是虚拟角色。

Tilly Norwood 的处境更复杂。她不是卡通歌姬,而是被设定为一名「演员」,一个和真人站在同一条跑道上的虚拟人。观众能否相信她的眼神、相信她说台词时的情绪?在意识到她并不真正有血有肉时,又会不会出现「恐怖谷效应」——当一个虚拟形象过于逼真,却又无法完全像真人时,人们会感到怪异和排斥。AI 演员正处在这个边缘地带,需要找到一个新的「立足之地」。

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 AI 能不能演,而在于观众愿不愿意看。也许未来会出现一种「分工」:观众乐于在短视频、广告甚至低成本剧集中接受 AI 演员,但在需要深度共情的电影、舞台剧里,真人演员依然不可替代。换句话说,决定 Tilly Norwood 能走多远的,不是经纪公司,而是票房、上座率,这些真正用脚投票出来的观众缘。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玩了半天 Sora APP,我发现了这些比抖音「上头」的新玩法

By: Selina
1 October 2025 at 20:30

国庆前一天,模型厂商们纷纷更新。国庆第一天,真正能「玩」的 AI 产品来了——这才对嘛,谁要搞编程,放假不就是为了玩!

APPSO 连夜搞到邀请码,先替大家来这个「只有 AI」的世界体验和实测了一下。有点意外:Sora 2 并不是一个 AI 视频平台。

Sora 2 给我整哪儿来了?怎么全是奥特曼

首先,目前由于是邀请制状态,且只有 iOS 版,导致用户暂时不太多,再加上一些版权限制,发挥非常受限制——以至于广场上全是 Sam Altman。

Sam 做机器人。

Sam 在做发廊模特。

Sam 在派邀请码。

Sam 在公园陪老大爷下棋。

Sam 在滑雪(有一说一,这个人体运动的生成效果真是蛮好,完全看不出来是生成,你说只是换脸我也信。)

Sam 累了。

好好好,对这种行为,我只能说——带上我。

用 Sam Altman 跑视频实在是太简单了:选择 @Sam Altman 官方账号当「主角」,接着描述你想生成的视频内容就行。

Altman 曾在 X 平台吐槽过,由于算力不够,「OpenAI GPU 快融化」了。于是我们让他跑到英伟达公司门口高喊:「我的 GPU 快融化了!」

(视频)

视频里一致性保持得非常不错。当然了,要是仔仔细细看,也不是没有缺点。比如虽然音画同步做得不错,但细看就会发现,喘气的声音和口型并没有完全对上,离真正的「无破绽」还有不少距离。不过,已经足够说 Sora 2 的视频生成能力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显然是在模型层面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语音能力也整合进来了,我们在测试中发现,Sora 2 的中文能力表现得「不违和」,这在以往大多数视频生成工具中是比较少见的。无论是发音本身的质量、音色,还是整个说话的语速和语调,它都能够非常精准地符合 Prompt 中所提出的要求。

(视频)

在介绍长城的视频里,它的情绪和语调是符合介绍和解说这个场景的。而在其他一些吐槽或整活的视频中,它也能准确拿捏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说话的语气状态。这种对中文情感和语境的精确把握,让生成视频的细节品质和沉浸感有了质的飞跃。

AI 视频,没有基本法了

比较令人震惊的一点是:没有抽卡。

这可能是 Sora 2 最重要的亮点,真-不再需要「抽卡」。在生成视频时,用户只需输入几行简洁的 Prompt,即可得到成片。

这个话我们当然也说得很多,尤其是在测评各种视频生成工具时。但是,过去视频生成工具的「简单」是相对于传统剪辑流程的「简化」。

而 Sora 2 的「简单」,是基于它的社交形态的,重点在于极高的可控性和确定性,就像是你在朋友圈、小红书上发布照片的操作。

不抽卡在今天,多少有点违逆 AI 世界的基本法,关键是质量竟然都很好。明摆着是 OpenAI 的究极自信:不需要抽一堆选个好的,我给你的,就是好的。

另外还得强调一下,Sora 2 的底层逻辑不是视频生成,而是社交媒体。它在这个层面做了很多不错的小设计——更重要的是,灵感来自于社交媒体,但又不止于社交媒体

首先上下滑动切换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但跟抖音不同的地方是,它有一个特殊的横滑设计。

这个 Rick & Morty 的视频里有好几个不同的二创,台词,人物,画幅都有所改变。来自不同的用户,但是统一到了一个横向里。

相比之下,抖音横向滑动是切进不同的栏目、商城,或者用户的主页。这种意义下的横滑,是强调内容消费。

但 Sora 2 的横滑,更像是为了让不同用户基于同一套模版,能更方便去做自己的二创。用户看到喜欢的模板或效果时,可以立即获取对应的 prompt 或模型进行再创造,形成一个持续的灵感循环,有效延长用户停留和尝试时间——这种意义下,是鼓励创作。

放心,未来不会是一个只有 AI 的世界

Sora 2 在整个产品哲学上,也展现了「半人半 AI」的想法。

强调或标榜「纯 AI」不是一件新鲜事儿,之前有很多应用都做过这样的尝试。要么是全都是 chatbot 跑出来的推特,或者全都是数字人的 Instagram。

 

Sora 2 并不是要走这个路线,而是要稳住人的存在感。

比如,上传图片、输入 prompt,然后——重点来了——at 一个用户,来生成视频。

这表明 AI 生成的内容只是一个「桥梁」或「催化剂」。生成的视频是「击鼓传花」里面的「花」,而用户这个「人」才是那个真正的「敲鼓者」。

这种「真人优先」的倾向,在平台的一些关键功能中也得到了体现,比如 Cameo,它会拒绝非真人用户的生成请求。

这里,我们尝试了用小八试图越狱,是无法通过的。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平台不希望内容完全虚拟化,至少账号本身不能是虚拟的,它希望真人参与进来,将现实的社交身份和数字创作紧密融合。

总体来说,Sora 2 的企图,并不是为了在技术上比较谁生成的视频「最像电影」或者「质量最好」。 它的核心追求是「大家来玩」,而且「很多人来玩」,并能够「跟朋友们一起玩」

通过高确定性的生成体验,以及鼓励接力和真人参与的社交设计,Sora 2 将 AI 视频生成从一个高冷的「技术工具」,变成了一个大众娱乐和社交表达的新阵地。

这种设计理念预示着,未来生成式内容平台的价值重心,将从单纯的 AI 炫技转向激发人类创造力和构建社群连接。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文字秒变成片,体验完剪映这些功能:这才是 AI 时代的创作方式

By: Selina
29 September 2025 at 22:15

最近一个月科技发布会一个接一个,我们视频同事天天加班,保证热门产品体验第一时间和大家见面。

APPSO 发现,今年视频制作有个明显变化:更炫的效果、更紧的时间。这也成了视频创作者的新烦恼,AI 作为提效的重要工具,但实际体验下来,却常常让人又爱又怕。

爱的是 AI 确实能低成本实现很多原来不敢想的特效、故事,怕的是 AI 工具功能零散、流程割裂——「用 AI 省下的时间,全都耗在了工具切换上」

最近我发现,终于有产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了。前几天剪映在创作者交流会上正式官宣了「All in AI, All in One」的全新主张,同时介绍了一大波 AI 功能。

从输入文字一键生成视频的「AI 文字成片」,到媲美真人的「AI 配音 3.0」;从实现电影级运镜的「AI 转场」,到能对话改图的「seedream 4.0」……剪映几乎是将 AI 武装到了牙齿。

它最核心的改变,是将过去散落在各个软件中的单点 AI 能力,串联成了一条从脚本、成片到后期精修的无缝创作闭环,实现了真正的「一站式创作」。

话不多说,这次我们就来真刀真枪地实测一下,看看剪映的 AI 能力,到底能不能让我和视频同事提前下班,拥抱国庆长假。

AI 成片,把「想法」直接变成「爆款」

熟悉视频创作的人都知道,要做一条高质量的视频必须遵循一套固定流程,找灵感、写脚本、扒素材、拍摄、剪辑、配音、配乐、加字幕……一套流程下来,没啥,就是费点肝。

现在,随着 AI 技术的进步,个人创作者或者小团队也可以做出媲美影视级的作品了,但上面这个工作流还是没变,基本每个环节都需要不同的 AI 工具。

这也成了创作流程里最「卡顿」的部分:不仅费时费力,甚至需要开多个 AI 产品的会员,在不同的产品间切来切去。

开头用到的剪映「AI 文字成片」功能,直接把这套复杂流程打包成了一站式服务。这样一来,从脚本到成片在「AI 文字成片」就可以完成了。

比如,最近预制菜风波沸沸扬扬,我和小伙伴想用容嬷嬷的毒舌吐槽一番,几分钟后就有了下面的视频。 是不是效果还不错?AI 为这个故事生成的画面、选择的声音都很切题,尤其是那个微波炉,在古风画面里也并不违和。

再比如,马上就要中秋了,我想用 AI 生成一个和赏月相关的短片。把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发给剪映「AI 文字成片」,让它改编成古风动画。很快,出来的效果就像语文课本里的画面活了。感觉这个功能就很适合家长或者科普创作者,做历史讲解、故事绘本都不错。

或者我在想,如果给剪映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提示词,用这个功能制作一条朋友圈专属中秋祝福视频应该也不错。操作难度和现在流行的一句话 p 图没有太多差别,但却更能体现自己的创意。

说到创意,剪映「AI 文字成片」这次还帮我们实现了科幻梦。

我想把《记承天寺夜游》改编成一个科幻故事。虽然我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但没关系,我只要把想法、主题等碎片信息扔给 AI 成片「写作助手」,AI 成片内置的豆包 Pro 和 Deepseek 模型,直接就能输出完整脚本,不满意还能让它继续改。

你也可以在它生成的基础上自己做一些删减、修改,拿不准的地方还能让 AI 单独润色、扩写或者缩写。

解决了文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选择画风,我根据科幻主题选择了「赛博朋克」。

这里可选的画风很多,APPSO 体验下来质感都在线,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AI 滤镜」。 你还可以上传自己的图片,让 AI 学习你的风格,定制专属画风。

然后,就可以等待「AI 文字成片」这个全自动导演交付一条完整的片子了。

你可以看到,过程中它会自动理解你的文案,并生成分镜脚本。差不多几十秒的时间,所有的分镜、音频、画面都已整齐排列好。

如果你对某个分镜画面不够满意,也可以直接调整描述文字,点击图像生成,针对这个镜头生成不同的画面效果。

「AI 文字成片」还会根据脚本文案,自动选取合适的配音和配乐。当然,海量的音色库和 BGM 库也给你备好了,想怎么换就怎么换,主打一个随心所欲,还不用担心版权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成片。

无论是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太空舱和中国元素的融合,完成度都非常高。不要忘了,这样的成片质量只需要花几分钟时间。

可以说,「AI 文字成片」就像是把一整个制作团队压缩到了一颗按钮里。它甚至会让人觉得「过于简单」,可我们的后期同事跟我说,这种「傻瓜式」的全包服务,对他们恰恰是一种解放。

它让你跳过了最繁琐的「从 0 到 1」阶段,直接进入需要创意和审美的「从 1 到 100」的创作环节。你负责提供灵魂,AI 负责注入血肉,这或许就是 AI 时代的创作方式。

而且,针对专业创作者,「AI 文字成片」还有其他惊喜。不同于很多 AI 生成工具只能抽卡却不能精细编辑,剪映「AI 文字成片」把生成和多轨道编辑结合,任何精细化调整,都可以直接进入「更多编辑」,自动导入多轨道,方便你进行精剪。

这也是「AI 文字成片」最值得好评的地方,不仅不用再在不同平台里来回导素材,也兼顾了粗剪和精剪的不同需求,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成片。

深入工作流,AI 是无处不在的「神助攻」

如果说「AI 文字成片」是零帧起手的创作,那在处理实拍素材时, AI 更像是无处不在的「神助攻」。剪映把 AI 功能融入到了一个个具体的工序中,让视频创作的效率直接起飞。

画面方面,剪映提供了「AI 一镜到底」,一键就能实现电影级运镜。

这个功能尤其适合国庆旅游时,打造令人眼前一亮的朋友圈内容。不管是城市、村落,还是山川、海滩,AI 会智能地选取画面中适合切入切出的角度,让过渡看起来有呼吸感,把不同的景观拼成一条视觉长卷。

整体的工作流也很简单:上传自己拍摄的素材,AI 会自动识别画面结构和关键元素。接下来,你只需要确认想要衔接的位置,并从剪映提供的几种转场形式中选择最合适的。

剩下的,就交给 AI 完成,它会在两段画面之间自动生成过渡,把原本生硬的切换,润色成一个自然的长镜头。很快,一条一镜到底的风光大片就出来了。

另一个可以让 AI 转场大显身手的应用场景,是营销宣发视频的制作。

这意味着,不再需要反复拍各种角度,也不用担心后期剪辑跳跃,AI 会帮你一气呵成:从场景到产品,从人设到氛围,全都在一个顺畅的镜头里完成。专业感直接拉满,哪怕是业余卖家,也能做出不输专业广告的质感。

比如下面这个案例,在手上只有三张平面照片的情况下,也能做出大片效果吗?

完全没问题,AI 会自动识别摩天轮、旋转木马、人物三个画面里的相似色彩和结构,把原本零散的片段拼接成一个连贯的长镜头。看上去就像摄影师拿着稳定器连续拍下来的,几乎察觉不到切口。

画面顺滑了,故事才真正有了连贯感。但一条好视频远不止画面流畅这么简单,声音同样决定了整体质感。剪映在配音、音乐上的进化,正在补齐创作中另一半的拼图。

我们知道,对于很多创作者来说,录音是个大难题——要么环境嘈杂,要么状态不好,录十遍也找不到感觉。现在,利用剪映的「克隆音色」功能,你直接就能拥有一个声音分身,在不同视频里都能一键调用。

从实测来看,只要上传的音频发音清晰、匀速、没有背景噪音,就能有效保证后续生成的质量。接下来,就来看看伍佰老师魂穿《武林外传》的中秋宴,为大家带来的节日祝福——

另一个惊艳的升级是「AI 配音 3.0」功能中的「超仿真音色」,直接把 AI 配音带入了 next-level。你仔细听听这个声音——它有呼吸声、有自然停顿、有情绪起伏,已经让人分不清这到底是真人还是还是 AI 。

而「翻唱改词」功能堪称音乐玩法里的隐藏惊喜。逻辑很直白:用户上传任意画面内容,AI 会自动理解素材,针对想用翻唱的歌曲进行改写,让歌词内容与画面场景高度贴合。

举个例子,当我们放入中秋团圆内容的片段时,《烟花易冷》的歌词便变换成了包含桂花、明月的文字,并且完全贴合旋律。

这种「以假乱真」的效果,也让创作者不再为版权头疼,节约修改成本,AI 几分钟搞定专业翻唱效果,成本降低但效率暴增。

无论是画面的流畅衔接,还是声音的细节打磨,剪映这些「ALL in AI」 的功能都在告诉创作者:制作不必再是费时费力、来回倒腾的繁琐任务。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的处理能力,剪映都能集于一处,而创作者要做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回故事与情感本身。

对于专业创作者精细剪辑的需求,剪映也没有忽视,而是依托于电脑端的「剪映专业版」 ,持续「听劝」升级,新增了多时间线、智能搜索、二级调色、立体声处理等高级功能,显著提升了素材处理与视频精修效率。

最近,剪映还全量上线了字节自研的 seedream4.0 模型,生图、做封面也能在剪映一站式完成。不难看出,剪映在功能的开发、升级上,就是奔着「ALL in One」的目标,基本创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剪映里找到对应的工具,创作的流畅性一下提升不少。

解放 Dirty Work,回归创作的初心

测到这里,其实答案已经非常清晰了。剪映所做的这一切,并非为了炫技,而是指向一个极其质朴的目标:将创作者从重复、繁琐的「dirty work」中彻底解放出来 。

无论是费时费力地找素材、对口型、扒字幕,还是令人头秃的配乐和转场,这些曾经消耗我们大量热情和精力的环节,如今都可以放心地交给 AI 。

这种「AI + 一站式」的定位,本质上是对整个创作流程的一次重构。

我甚至觉得剪映这个名字可能都不能完全反映这个产品新的价值,「All in AI, All in One」的剪映,不能再把它看做一个剪辑类产品,而是一个能覆盖全流程的 AI 创作工具。 它打破了过去 AI 工具功能零散、流程割裂的核心困境,将它们串联成一条完整的、无缝的创作管道 。AI 不再是那个需要你小心翼翼输入指令的「工具箱」,而是变成了藏在创作每一步的「默契搭档」和「隐形脚手架」。

对于像 APPSO 这样的创作者来说,它最实际的价值,就是让编导敢于写下那些曾因时间和技术限制而自我阉割的高光特效,甚至实现过去「不可能完成的工期」。

创作者交流会上,APPSO 还了解到,剪映上线了一款更加特别的产品——「剪小映」。它能自动分析你手机相册里的素材,在你都快遗忘的时候,主动为你生成一段段充满故事感的生活视频 。

如果说剪映的各种 AI 功能是让剪辑更加轻松、流畅,剪小映则代表的是一种更加智能的使用方式,过程中 AI 持续发挥作用,让轻松剪彻底升级为不用剪。它似乎在说:你只管去生活,去感受,记录这件事,交给我 。

最终,当 AI 承接了所有可以被标准化的劳动后,留给创作者的,便是最宝贵、也最无法被替代的东西——灵感、创意和情感的表达 。

从这个角度看,剪映的「All in AI, All in One」,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主张,更是对所有创作者的一次告白:去创作吧,别让任何事分心。这,或许才是 AI 时代,创作最该有的样子。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为TikTok交易扫清障碍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为TikTok交易扫清障碍

LAUREN HIRSCH, TRIPP MICKLE, EMMETT LINDNER
特朗普总统于周四签署行政命令,为TikTok交易扫清了障碍。
特朗普总统于周四签署行政命令,为TikTok交易扫清了障碍。 Haiyun Jiang/The New York Times
特朗普总统于周四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为一组投资者运营一个美国版的TikTok铺平道路。该版本将与其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分离,从而使TikTok能够继续在美国运营。
政府几个月来一直在努力为一家美国TikTok公司寻找非中国投资者,副总统JD·万斯表示,该公司估值将达到140亿美元。
这项交易旨在帮助TikTok遵守一项联邦法律。该法律出于对北京可能利用该应用获取美国用户敏感数据或传播宣传内容的担忧,于今年1月在美国禁止了TikTok。特朗普多次推迟该禁令的执行。这项周四发布的命令将谈判期限延长至明年1月中旬,以最终敲定交易。
“这笔交易确实意味着美国人可以继续使用TikTok,而且比过去使用时更加安心,”万斯表示。“他们的数据将是安全的,也不会被用作针对我们同胞的宣传武器。”
广告
特朗普在周四表示,美国版TikTok的投资者均为“美国投资者、美国公司,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和出色的投资者。”
不过,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一家阿联酋投资公司预计将加入投资美国TikTok新公司的财团。
他们还透露,这家名为MGX的阿联酋公司将与美国的企业一同参与投资,包括科技巨头甲骨文和投资公司银湖资本。特朗普周四表示,媒体大亨鲁珀特·默多克和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也作为投资者参与其中。
MGX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福克斯公司和戴尔的投资公司BDT & MSD Partners均拒绝置评。
MGX的这笔投资是阿联酋利用雄厚财力支持特朗普的最新例证。近几个月来,这个海湾国家的代表承诺将在未来十年向美国经济投资1.4万亿美元,MGX表示,已向一家由特朗普家族创办的加密货币初创公司注资20亿美元
在TikTok投资谈判和MGX加密货币投资展开的同时,阿联酋方面也在推动美国出售宝贵的人工智能芯片。由于拜登政府担忧阿联酋与中国的关系,该国购买这些芯片的能力此前受到限制。但阿联酋一直在向特朗普政府施压,希望改变美国的政策,以便建设数据中心并成为人工智能强国。
广告
在特朗普今年5月访问阿布扎比期间,政府同意向阿联酋出售50万枚人工智能芯片,用于一个将跻身全球最大数据中心园区之列的项目。
MGX已就TikTok投资事宜谈判数月,是多家参与该交易的公司之一,而这些公司有望从阿联酋的数据中心项目中获益。作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和TikTok投资方的甲骨文公司将在阿联酋建设一个耗资约2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银湖资本也是TikTok的投资方之一,它在该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阿联酋人工智能公司G42中持有股份。
尽管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芯片交易是作为其他交易的回报,但两名民主党参议员已要求商务部和国务院的监察长展开调查,以确定特朗普政府官员在与阿联酋有关的数十亿美元交易中是否违反了道德规范。
特朗普表示,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已批准了一项协议框架。一家中国官方通讯社发布的通话纪要措辞较为模糊,但习近平似乎支持通过商业方式解决TikTok问题。

Kailyn Rhone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Lauren Hirsch是《纽约时报》记者,报道华尔街和华盛顿的交易及其推手。

Tripp Mickle为时报报道苹果公司和硅谷新闻,常驻旧金山。他对苹果公司的关注包括产品发布、制造问题和政治挑战。他也报道整个科技行业的趋势,包括裁员、生成式AI和机器人出租车等。

Emmett Lindner是《纽约时报》商业记者。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大疆 vs 影石:1998 元起,最强拇指相机对决

By: Lin
23 September 2025 at 20:00

你有没有发现,大疆最近有点不讲武德了?
新出的全景相机 OSMO 360,直接硬刚影石;扫地机器人 ROMO,更是面向所有品牌「无差别出击」。
现在他们又带来了 OSMO nano,规格对标影石 GO Ultra,但价格仅售 1998 元起,国补后仅需 1698 元,它用起来有看起来这么香吗?

竟然一切都还是熟悉的样子

OSMO nano 的磁吸分体设计其实在大疆几年前的 Action 2 就用过了,我个人很喜欢那款产品,还安利好哥们买了个大全套。可惜当时技术有限,温度控制很糟糕,哥们被它玩得一头雾水。所以这一次,我特别在意它长时间拍摄的散热表现。

大疆延续了堆料的传统,这次直接给到了 1/1.3 英寸的传感器,可以正面硬刚影石最新的 GO Ultra,所以这次我们就直接拿来对比。大中午在广州的太阳底下开拍,对我们的相机来说也是个挑战,我很希望大疆能有亮眼的表现。

但是……经过我们实测,这次的温度控制还是有些不尽人意。

同样是 4K60 标准码率,其他设置保持默认或调到一致,OSMO nano 比 GO Ultra 要更早停机进入过热保护。

摄影同事外出拍摄回来也和我说这次有点容易过热,一开始我还不信。说实话,大疆这个表现我认为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希望能赶紧优化掉这个问题,千万不要重蹈覆辙了。

温度的牺牲换来了什么?

接着对比画质,两部产品的传感器尺寸接近(DJI OSMO nano 为 1/1.3″,insta360 GO Ultra 为 1/1.28″),但是画面表现有一些明显的差别。

我们把两部设备调整到同样的色温和自动曝光,但是出来的颜色区别很大,大疆的色彩比影石更冷更明艳,再加上大疆有 10bit 的色彩直出,动态范围更是好得太多。放大也能发现大疆的细节会比影石更锐利一些,所以整体观感上大疆会清晰很多。

夜景部分大疆的优势更明显,清晰度和动态范围比起影石要明显更好一些,所以整体看下来,大疆虽然发热大一些,但确实得到了更好的画面表现。

将两部相机同时穿在身上,正常走几段路看看防抖效果。同样是超广角,大疆的视角会比影石更广一些,画面的运动幅度会更大,但整体的稳定效果我觉得二者差距不大,夜间拍摄也是类似的表现。

大疆标称的相机本体续航比影石更长,但在室内环境里二者都因为过热而提前结束了比赛;合体状态的差距更明显,大疆的发热问题实在太影响续航时长。需要长时间拍摄的话,建议大家适当降低拍摄规格,或者设置里打开「长续航模式」,情况会有所改善。

OSMO nano 这次依然做了内置存储,还有能一键导出用来备份的 SD 卡槽,不用另外再买配件,这点值得好评。不过我希望这个盖子能再优化一下,它是这样直接盖上去的,用久了我感觉会容易扣不紧,不像 Action 上的那种滑盖那么靠谱。

创新是竞争的源动力,也是副产物

不难看出,OSMO nano 是一款很“大疆”的产品:经典的工业设计、最新的透明语言、熟悉的堆料风格,还有强烈的大疆生态延续性。经过几年布局,大疆的手持影像产品已经自成体系。

OSMO nano 兼容 Action 系列配件,老用户能省下一大笔配件开支。反观影石,几乎每一代都有新接口,新配件必须买新的,主打一个「影石面前人人平等」。

最近这一两个月,看影石和大疆斗法堪称科技圈一大趣事。大疆做了影石擅长的全景相机,影石出了大疆拿手的无人机,现在大疆又杀入影石开创的拇指相机赛道。

有人觉得这是无谓内卷,但爱范儿觉得恰恰相反——正是在这种交锋中,两家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大疆定制方形传感器解决全景画质难题,影石把全景方案带上了天,大疆又凭借堆料实力突破了拇指相机的性能瓶颈。

这样的竞争在爱范儿看来是良性的:他们很清楚各自的用户群体,不打价格战、不炒作参数,靠技术积淀去挖掘产品潜力,强化品牌定位。

那说回到 OSMO nano 和 GO Ultra 之间的选择。如果你是家庭用户,我建议选择影石,它侧重易用,推出更贴近普通玩家的功能和 app。两家都认真研究了用户,也在形态和功能上积极创新;如果你是偏专业的用户,我建议选择大疆,它强调性能,面向专业用户提供 10bit 色彩和 D-Log M 模式。

而且,国补后仅需 1698 元起的价格,让 OSMO nano 具有了超强的竞争力。

爱范儿很乐于在更多行业看到这样的「竞争」,毕竟,无论是大疆创新还是影石创新,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落在「创新」二字。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白宫称美方将获TikTok算法授权,并对副本进行重新训练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白宫称美方将获TikTok算法授权,并对副本进行重新训练

EMMETT LINDNER, LAUREN HIRSCH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卡尔弗城的TikTok办公室。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卡尔弗城的TikTok办公室。 Robyn Beck/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一位白宫高级官员透露,在一项旨在避免TikTok遭禁的新协议之下,软件巨头甲骨文将负责监管美国TikTok用户数据的安全,并监控该应用强大推荐技术的改动与更新。
该官员称,支持该应用令人上瘾的短视频推送功能的推荐引擎算法副本将由中国授权给一个美国投资集团,该集团将负责监管TikTok在美国的运营。
另一位高级官员透露,甲骨文与私募股权公司银湖资本均将对新成立的美国版TikTok进行投资。
其中一名官员表示,美国版TikTok将在美国“安全运营”,不受其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的控制。官员们还称,由美方运营的TikTok将用美国用户数据对算法副本进行重新训练,中国方面无法获取这些数据。
广告
这项协议旨在满足一项法律的要求——该法律规定,除非字节跳动放弃对TikTok的控制权,否则将在美国封禁该应用。该法律源于对TikTok所有权可能为中国政府提供宣传传播渠道或收集美国用户敏感数据的国家安全担忧。上周,特朗普总统已第四次推迟该法的生效时间。
在关于TikTok与中国关联的争议中,谁掌控算法一直是核心议题。中国法律规定,相关算法必须处于中国政府监管之下;而美国法律则要求TikTok与字节跳动切断任何“运营关联”,“包括在内容推荐算法运营方面的任何合作”。
特朗普及政府官员此前一直在磋商一项协议,计划让西方投资者获得TikTok美国业务的控股权。
根据协议条款,美国企业将持有美国版TikTok约80%的股份,字节跳动及其他中国投资者持股比例将低于20%。
一位高级官员透露,美国版TikTok将由一个具备国家安全与网络安全资质的董事会负责运营。在这个七人董事会中,字节跳动可推选一名董事,但该董事不得加入TikTok的安全委员会。
投资者的具体构成尚未敲定。特朗普本周末暗示,媒体大亨鲁珀特·默多克及其子拉克兰正考虑投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投资可能通过媒体巨头福克斯公司进行。
广告
其中一位官员表示,预计总统将在本周晚些时候签署一项行政令,宣布该协议条款符合国家安全担忧及资产剥离要求。但官员们说,协议仍需经过监管审查与批准。
上周,特朗普称美国将因促成这项协议获得“巨额费用”,但未透露具体金额。近几个月来,特朗普政府通过谈判获得了英特尔10%的股份,并在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的交易中获得了“黄金股”。不过,一位白宫官员周一表示,政府不会像在美国钢铁交易中那样持有TikTok的股份。
本周一公布的这项协议与字节跳动数年前推出的“得克萨斯计划”存在相似之处,该计划旨在化解政策制定者对TikTok的国家安全担忧。
与本周一公布的协议类似,“得克萨斯计划”原本也计划将TikTok所有美国用户数据存储在甲骨文运营的本土服务器上,同时由甲骨文及第三方审核TikTok的源代码,以确保其未被篡改。该计划的部分内容已在近年实施
不过,这项协议的正式签署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官员们周一表示,总统将把截止期限再延长120天,为交易的推进留出时间。
同样在周一,甲骨文宣布两名高管——克莱·马古约克与迈克·西西利亚——升任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现任首席执行官萨夫拉·卡茨将担任甲骨文董事会执行副主席。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Trump Says the Murdochs May Join TikTok Investors

22 September 2025 at 03:44
Fox Corporation is considering investing in the popular video app as part of a bid to avert a U.S. ban, a person familiar with the situation said after the president’s remarks.

特朗普称默多克家族可能参与TikTok交易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特朗普称默多克家族可能参与TikTok交易

LAUREN HIRSCH,EMMETT LINDNER
特朗普总统在周日播出的福克斯新闻采访中表示,媒体大亨鲁珀特·默多克及其子、福克斯公司首席执行官拉克兰·默多克可能成为TikTok交易的投资者之一。
特朗普总统在周日播出的福克斯新闻采访中表示,媒体大亨鲁珀特·默多克及其子、福克斯公司首席执行官拉克兰·默多克可能成为TikTok交易的投资者之一。 Hiroko Masuike/The New York Times
特朗普总统在周日播出的采访中表示,媒体大亨鲁珀特·默多克及其子、福克斯公司首席执行官拉克兰·默多克可能参与收购热门视频应用TikTok,使其由美资掌控的交易。
“一个叫拉克兰的人参与了进来,”他在福克斯新闻《周日简报》节目录制的采访中说。拉克兰和鲁珀特·默多克“可能加入投资方,我认为他们会加入”。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可能的投资将由保守派媒体巨头福克斯公司发起,该公司运营着福克斯新闻和福克斯广播网。
此举正值TikTok的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紧锣密鼓地为交易物色投资者,以推动将该应用的美国业务与母公司分离的交易。这一举措是基于去年通过的一项联邦法律的要求,该法律源于对TikTok与中国关系的国家安全担忧。特朗普总统已四次推迟执行该法律,最近一次是在上周。
广告
谈判代表已就该交易磋商数月。特朗普上周表示取得重大进展,包括获得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支持。根据法律要求,将引入新的投资者,把中国在该公司的持股稀释至20%以下。
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还表示,软件巨头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和戴尔科技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也参与了交易。目前为TikTok提供计算服务的甲骨文预计将持有新业务的股份。知情人士透露,戴尔也在考虑投资该公司。
特朗普说,这些潜在投资者“热爱这个国家,所以我认为他们会做得非常好”。
这些潜在投资也引发了疑问:新所有者是否有权影响该应用的基调和内容?默多克家族经营媒体业务时带有明显的保守倾向。埃里森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他和家人对媒体的兴趣日益浓厚;他曾资助儿子戴维收购娱乐巨头派拉蒙,华纳兄弟探索公司可能是其下一个目标
字节跳动的一些最大投资者,包括泛大西洋投资和海纳国际集团,计划继续作为新公司的投资方。私募股权公司银湖资本最近几周也参与讨论了投资事宜。戴尔与银湖资本有着长期联系,大约十年前曾与该公司合作将戴尔公司私有化。
但这笔交易有其独特之处。据四位知情人士透露,投资者在讨论向美国政府支付数十亿美元的交易费。这种安排非常罕见,但让人想起特朗普此前在美国交易撮合方面的其他举措。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白宫披露TikTok协议细节:甲骨文将负责数据和隐私管理

22 September 2025 at 08:50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白宫披露TikTok协议细节:甲骨文将负责数据和隐私管理

EMMETT LINDNER
过去一周,特朗普政府与中国方面就允许TikTok继续在美运营的协议进展均发表了模糊声明。
过去一周,特朗普政府与中国方面就允许TikTok继续在美运营的协议进展均发表了模糊声明。 Ore Huiyi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周六进一步披露了美中就TikTok达成的协议细节,该协议将允许这款应用继续在美国人的手机上运行。她表示,软件巨头甲骨文将管理新的“美国版TikTok”的数据和隐私事务,并表示该公司将设立一个由美国董事占多数的新董事会。
在福克斯新闻的《美国星期六》(Saturday in America)节目中,莱维特表示:“我们百分之百确信交易已经达成。”但她随即又补充说,协议尚未签署。她表示,这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完成。
过去一周,特朗普政府和中国都对拯救TikTok的交易进展发表了模糊的声明。TikTok由中国公司字节跳动所有。美国国会去年以罕见的两党共识通过一项法律,要求禁止该应用,除非它找到一个新的、非中国的所有者,原因是担心北京可能利用其与TikTok的关系获取美国人的敏感用户数据,或者在美国传播宣传内容。
特朗普总统周五告诉记者,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已批准一项协议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周六表示,双方已达成基本框架共识。
广告
莱维特周六的言论暗示,这笔交易类似于字节跳动几个月来一直在努力推进的方案,即分拆出一个新的“美国TikTok”实体。根据该方案,TikTok的一些最大投资者将保持在美国版应用中的持股,同时字节跳动还将引入新的美国投资者,将中方持股比例降至20%以下,以满足法律要求。
她表示,新成立的董事会将掌控TikTok在美国的业务,共设七个席位,其中六席由美国人担任。她还确认,为TikTok提供计算服务的甲骨文将负责这一新实体的“数据和隐私”管理。
上周外界已有越来越多的猜测称,由拉里·埃里森掌舵的甲骨文将加入一个美国投资者财团入股TikTok,以将其与字节跳动剥离。
莱维特表示,特朗普“认识到,需要在保护美国人的隐私和数据的同时让这款应用继续运营”。“这项交易确实是把美国人放在了首位。”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她还表示,TikTok强大的推荐算法将由“美国控制”。谁来掌控这项技术一直是有关TikTok数据隐私担忧的核心。
目前尚不清楚该算法将采用许可使用还是修改调整的方式。中国法律规定,该算法必须保持在中国的控制之下,但美国法律要求TikTok切断与字节跳动的任何“运营关系”,“包括在内容推荐算法运营方面的任何合作”。
广告
字节跳动和甲骨文均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如果TikTok交易最终达成,将结束该应用在美国存在多年的不确定性。要求TikTok若仍在中国控制之下就必须关闭的法律在今年1月生效(此前最高法院驳回了对这项法律的挑战),但特朗普已经四次推迟该法律的执行。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TikTok交易达成的主要障碍。美国最初推动强制出售TikTok时,中国修订了出口管制清单,将算法和源代码等技术纳入其中,使其对所有涉及TikTok的交易拥有发言权。
过去一周,特朗普政府官员似乎已经赢得了北京对这一框架的支持,尽管中方的表态比莱维特周六的说法更为模糊。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White House Outlines a TikTok Deal With a U.S. Board

21 September 2025 at 02:34
A potential deal to reduce TikTok’s ties to China would give the app a new board with six American directors out of seven, the White House press secretary sai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