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台湾超前部署 有效防控首波疫情

By: 陈美华
16 March 2020 at 23:45

台湾整体疫情和各国比较,相对缓和,近日出现的病例多是境外输入。截至3月16日,台湾新冠肺炎确诊67人,死亡1人,境外输入的病例数目超过本土病例。按全球确诊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名,台湾排在第53名。台湾到目前为止为什么能有效防控第一波疫情?

台湾的防疫工作受到多家外国媒体的赞扬,台湾人怎么看? 来听几位民众对政府防疫的看法。

记者:“你觉得政府到目前为止你觉得做得怎么样?”

民众:“我觉得满好的,确诊人数很少,跟别的国家比起来,觉得台湾相对稳定跟安全。”

记者:“你觉得台湾的疫情资讯还算公开透明吗?”

民众:“我觉得相对于很多国家来说,透明公开的程度是满先进的。”

台湾警觉性高 对疫情超前部署

台湾经历过非典的教训,警觉性高,对新冠肺炎做出超前部署。12月31日,武汉卫健委当时说,没有明显人传人和医护感染。但是台湾已经开始针对武汉入境台湾的航班,登机检疫。台湾防疫工作的最高指挥官、卫生福利部部长陈时中说,“我们的行动启动得比较快、比较早,像在12月31号我们就开始做登机检疫。1月2号我们就启动应变中心。”

台湾经历非典教训,警觉性高,对新冠疫情超前部署。(法新社)
台湾经历非典教训,警觉性高,对新冠疫情超前部署。(法新社)

12月31日,行政院召开院级的第1次专案小组会议,启动边境管制,疾管署首度开记者会谈武汉肺炎。1月3日起疾管署每天召开疫情通报记者会。1月5日,陈时中召开专家谘询会议,指示“料敌从宽、御敌从严”。这比世界卫生组织一月六号才首度针对武汉肺炎发布新闻来得早。而且一月初台湾总统大选的选战打得火热,全民的注意力都在选战,但行政部门没有松懈。

台湾的行政院副院长陈其迈接受自由亚洲电台的采访时说:“面对疾病还是要谦虚,因为这是新型传染病,所以我们就要戒慎恐惧,先期部署,从境外阻绝,建立好的追踪制度,防止疾病进入社区。”

1月15日台湾将武汉肺炎列为第五类法定传染病,要求医院及时通报,以便追踪亲密接触者,若没有遵守隔离规定,或散播不实消息,都要惩罚。台湾在还没出现确诊病例时,就列为法定传染病,这个 政策也比各国早。1月20日台湾政府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成立。

台湾疾病管制署自1月3日起每天召开疫情通报记者会。(法新社)
台湾疾病管制署自1月3日起每天召开疫情通报记者会。(法新社)

台湾严格限制大陆人入境 比日韩早

1月21日,台湾出现首例确诊。1月22日,蔡英文总统举行国安高层会议。1月23日小年夜,武汉封城,台湾防疫由三级提升至二级,扩大边境管制,禁止武汉人来台。1月26日,全面禁止湖北人来台,湖北以外的大陆人来台要隔离14天,并暂缓陆生和陆客来台。这相当于全面禁止大陆人入境的措施比日本韩国都早。

在阻绝病毒的同时,政府也紧急应变口罩荒。台湾的行政院长苏贞昌1月24日决定暂停出口N95、一般医疗及外科口罩。苏贞昌说:“我们生产的口罩暂时停止出口。”

台湾暂停口罩出口 民众实名制购买

1月31日政府征用台湾全部口罩工厂的一般医疗口罩及外科手术口罩。2月6日实施口罩“实名制”,民众必须拿健保卡到药局,从最初7天每人限制购买两片,后来放宽到三片。

同时,经济部采购60台口罩生产机器,找了台湾20多家的工具机厂商,组成“口罩国家队”,将台湾原本每天188万片口罩的产能,提升四倍,到日产千万片。半年才能做到的事,25天完成。台湾跃升为全球第2大口罩产地,仅次于中国。

率领台湾防疫工作的最高指挥官卫生福利部部长陈时中被台湾人称“钢铁部长”。(台湾疾病管制署提供)
率领台湾防疫工作的最高指挥官卫生福利部部长陈时中被台湾人称“钢铁部长”。(台湾疾病管制署提供)

台湾的经济部长沈荣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的采访时说:“预计平均日产能可以超过1030万片。”

一位台北市民说:“大概半小时以内就可以买到(口罩)了,一开始曾经排大概将近一小时。”

前期部署、信息公开、尊重专家、以及99%台湾人都纳入健保是台湾防控疫情的关键。陈时中自1月23日起天天召集相关部门说明疫情,有问必答,给记者“问到饱”。有时一天不只一场记者会,即时披露大量信息,让社会有充分讨论的空间。

第二波疫情凶猛 考验台湾防疫能量

陈时中在3月12日面对BBC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的警觉性比较高,以往有相关成功的防疫的经验,运用我们专家的一些在公卫或在专业医学上的认知,提供我们宝贵的在政策上的一些选择跟决定,还有我们强大的资讯化的力量跟健保的体系,让台湾在这一波(疫情)里面,到目前来讲我们还算是稳住,不过未来还有很大挑战。”

陈时中说的挑战马上就来临。台湾自13日起出现的病例几乎都是境外移入,大多有欧洲和中亚旅游史。随着欧洲疫情爆发,第二波疫情来得又急又快,台湾这场防疫战还没有打完。

自由亚洲电台 陈美华 台北报道 责编:许书婷 申铧 网编:瑞哲

台湾超前部署、尊重专业、信息公开,有效防控首波疫情。欧洲疫情爆发考验台湾抗疫工作。(台湾疾病管制署提供)

💾

专栏 | 大国攻略: 台湾参与创新国际公卫组织 亚太中心设于台北

By: 陈美华
18 June 2021 at 22:07

台湾坚持了一年多之后,在五月中爆发疫情,全民陷入恐慌,政府订购的疫苗仅有一小部分到货,国民党对执政的民进党发出猛烈炮火:“疫苗呢? 疫苗在哪里? 为什么别的政府买得到,台湾的政府买不到呢? 难道我们要换政府才能够买到疫苗吗?”

居高不下的确诊和死亡人数,击溃民心,撼动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也成为中共对台统战工具,疫苗已成国家战略物资,防控疫情升级为国安问题。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米勒公共事务中心康普顿国际关系访问教授,也是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的非常驻资深研究员林夏如,这一年来在台湾政治大学任教,经历了台湾疫情的反转,她说:“一开始是全世界需要亚洲,今年疫情完全转盘了!”

林夏如自去年欧美疫情非常严峻时,开始和欧美及亚太地区的公共卫生专家、企业精英和公共政策领袖,推动成立国际联盟“坚韧社会再造委员会”(Reform for Resilience Commission),从公共卫生、经济和永续发展三方面,讨论疫苗分配,和后疫情时代的政策,试图提供全世界更好的政策组合。

台湾居高不下的确诊和死亡人数,撼动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也成为中共对台统战工具,防控疫情升级为国安问题。(法新社)
台湾居高不下的确诊和死亡人数,撼动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也成为中共对台统战工具,防控疫情升级为国安问题。(法新社)

她说这个委员会筹设的想法始于去年夏天当英国深陷疫情之际,英国前首相安东尼·布莱尔(Tony Blair)和前澳大利亚总理麦肯·腾博(Malcolm Turnbull)有鉴于世卫组织无法发挥作用,而决定在伦敦启动一个委员会。

“WHO没有办法真正的、很快的,以公正的角度协助国际社会进行紧急合作”,林夏如说:“伦敦的想法是要有一个reset,要重新启动一个更好的机制,需要一个透明又有效的机制来应对危险。”由于台湾去年防疫成功,让台湾有机会参与这个创新国际公卫组织。

“坚韧社会再造委员会”的共同主席有3位,分别为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主席暨欧盟委员会前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José Manuel Barroso)、前澳大利亚总理麦肯·腾博(Malcolm Turnbull)、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米歇尔·威廉姆斯(Michelle Williams)。委员会在全球有四个中心,包括佛罗伦斯的欧洲中心、德里的南亚中心、麻州的北美中心,亚太中心设于台北。林夏如担任亚太中心主席,台湾的前副总统陈建仁和宏碁创办人施振荣担任国际委员。在全球14位由卸任官员和企业家担任的国际委员中,阿斯利康(AstraZeneca)董事长雷夫·约翰森(Leif Johansson)也在列。阿斯利康也是委员会筹组初期重要的资金支持者。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詹长权担任亚太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将组织国际顾问委员会,台大风险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也加入成为国际研究伙伴。

欧美大量接种疫苗 亚洲沦为后段班

疫苗已成国家战略物资,台湾政府未自国外进口足够疫苗,台湾的国产疫苗又因未进行第三期试验引起争议。(法新社)
疫苗已成国家战略物资,台湾政府未自国外进口足够疫苗,台湾的国产疫苗又因未进行第三期试验引起争议。(法新社)

委员会撰写报告对G7和G20提出建议,并进行游说,呼吁富裕国家捐出疫苗给需要的国家,共享公卫数据和防疫经验。去年与病毒苦战的欧美一开始是希望向亚洲借鉴,然而今年随着疫苗大量接种,情势反转。林夏如说:“三个礼拜前我们正在写报告时,英国为主的中心,他们忽然开始出门吃饭、去公园,我们变成在家里了! 这些事情没有警告的发生,印度疫情更早爆发,有委员会的伙伴员工过世,发现我们就是全世界的缩影,世界上发生的事就发生在我们的委员会,我们一开始最努力合作的除了印度,还有新加坡,新加坡还写了一个报告,但是新加坡的疫情也经过了好几波,但都克服了。台湾疫情可能要比想像久,在变种病毒传播之下,不一定能用去年那一套,要一直应变。”

纽约时报在一篇题为《亚太国家为何从抗疫模范变后进》文章中写道,在亚洲,约有20%的人至少接种过一剂疫苗,日本这一比例仅有14%。相比之下,法国这一数字接近45%,在美国超过50%,在英国超过60%。台湾收到的疫苗仍然只够供应2350万居民中的十分之一。

截至6月15日的统计,台湾每百人接种至少一剂疫苗的人数是4.24人,美国每百人是93.56人。

林夏如说:“亚洲身处新冠病毒的防疫前线,我们从疫情开始就与世界分享了很多防疫典范,目前仍是新冠变种病毒肆虐的主要战场,急需筛检工具和疫苗,相信亚洲各国可以在委员会的平台上交换彼此经验,并得到珍贵的建议。”

去年与病毒苦战的欧美一开始希望向亚洲借鉴,然而今年随着疫苗大量接种,情势反转。(法新社)
去年与病毒苦战的欧美一开始希望向亚洲借鉴,然而今年随着疫苗大量接种,情势反转。(法新社)

林夏如强调,创建新型国际公卫组织的原因正是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所有的国际组织在疫情上的表现都不是很理想。”她说这疫情从中国开始,来得突然,台湾去年初比美国更早警觉,但就算台湾是WHO成员,也是来不及应对。“国际组织有两大问题,一是政治阻力,二是速度不够快。”她说就像金融风暴来临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应变也不够即时。因为组织都很庞大很官僚,一旦出现紧急问题,当地政府必须立刻在国内实施相应政策,并与他国分享。对台湾来说,一是有政治阻力,也无法分享数据经验。另一方面是,现有的很多国际组织无法发挥影响力,这是为什么美国和很多国家都对国际组织有很大抱怨。林夏如说,世卫组织成员本来就没有涵盖全世界,而且它无法很快获得共识,所有国际组织都有这种官僚问题。负责分配全球疫苗的COVAX(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就是创新组织的很好例子,WHO没有这样的机制,而且若要通过WHO去决定疫苗分配,那一定不公平。所以此次台湾能参与“坚韧社会再造委员会”这个非官方组织,做出贡献,并且得到帮助,是很大的里程碑。

亚洲国家因疫情更依赖中国 各国的“中国两难”更加严重

由于世卫组织无法真正很快的以公正的角度协助国际社会进行紧急合作,国 际产官学界创建新型国际公卫组织,台湾列重要成员, 亚太中心设于台北。(法新社)
由于世卫组织无法真正很快的以公正的角度协助国际社会进行紧急合作,国 际产官学界创建新型国际公卫组织,台湾列重要成员, 亚太中心设于台北。(法新社)

目前在台湾政治大学创新国际学院担任访问学者的林夏如,曾经定居香港任职 投资银行,也是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硕士课程的创始教员,研究范围包括探讨国家认同及其对台湾两岸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东亚的高收入陷阱等等。她出版过《台湾的中国两难》(Taiwan’s China Delimma),解析台湾对中国在经贸与政治上的困境和选择。

谈到拜登近日访问欧洲,表示美国重返国际社会,林夏如说,不管是WHO还是G7,民主联盟能否使力,美国是关键。拜登沿续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立场,和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的执行和用人很不一样,以多边合作,联合民主国家可以得到很大的成果,过去几年民主国家群龙无首,现在美国重回舞台,除了防疫之外还有很多议题可以合作。

林夏如非常期待拜登的对中国政策,她说“拜登用的人很好,政策方向和特朗普一样,但是还没有看到细腻的作法”。至于美国对台方面,她说台湾都已经进口美猪了,希望美国不只口头支持台湾,希望有实际行动,例如协助台湾成为WHA的观察员并没有违反一中,又例如美台能否签署TIFA双边协议,将影响今年的公投,这很严重,如果双边贸易不赶快签署,对台湾的政局会有很大影响。台湾没有加入CPTPP和RECEP也是重要问题,中国经济持续扩张,尤其这一两年因为疫情,中国市场变得更重要,亚洲国家依赖中国,需要更加和中国合作,会更以中国为中心。林夏如说,亚洲国家的中国两难(China Delima)会更加严重,台湾一直都有中国困境,如今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的“中国两难”也都很严峻。她认为拜登和其他民主国家必须继续跟台湾密切合作,才能确保台湾的主权不受影响。林夏如说:“这是全世界经历的一次政治转型,也是台湾岛上经历的一次政治转型缩影,要理解现在是全世界在改变,拜登的领导很重要,乐观其成,可是不能说得太快。”

台湾愿分享电子防疫平台原始码 共抗疫情

台湾坚持了一年多之后,五月中爆发疫情,防疫模范生变成后段班,全台实施三级警戒,民众苦候疫苗。(法新社)
台湾坚持了一年多之后,五月中爆发疫情,防疫模范生变成后段班,全台实施三级警戒,民众苦候疫苗。(法新社)

担任“坚韧社会再造委员会”国际委员的宏碁创办人施振荣,谈到台湾科技产业的优势与困境,他说,信息平台在疫情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隔离和口罩实名制等多元化科技应用,台湾卫生福利部的电子防疫系统在2020年曾获得全球资通讯科技杰出COVID-19技术解决方案(区域与国家)的首奖,这些经验和技术可以对国外分享原始码,和各国分享。

他提到,台湾的科技防疫在初期病例少时做得很好,今年爆发疫情后,病例黑数在社区大量增加,出现检测塞车,他认为这不是科技本身的问题,而是科技使用的问题,突然爆增的量,使人忙不过来,如果能善用平台,应该没有塞车问题。

担任台积电董事20多年的施振荣也谈到国际忧心半导体过度集中在台湾的风险,他说台商作为国际高科技产品供应者,为全球的需求而存在,早已国际化,正因为怕断链,本来就已在全球布局,台积电在中、美、日,或可能未来在欧洲都有晶圆厂,就是考虑国际市场需求。半导体产业在台湾的成本,比欧日美的成本少了三四成以上,因为如此,美国最近决定对半导体产业给予补贴,以平衡差距。台湾现在坐在半导体和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的金山,下一波是跨业的整合,例如医疗和信息通信技术,或服务业的国际化等,可能创造更多附加价值。台湾具有制造的优势和竞争力,然而疫苗代工目前能量不足,是否应考虑建构新的能量,值得思考。

撰稿 陈美华 责编 许书婷

台湾五月中爆发疫情,全民陷入恐慌,政府订购的疫苗仅有一小部分到货,目前仅限老人及一线防疫人员等类别施打疫苗。

💾

台湾防疫做对了什么?|专题

By: 陈美华
17 March 2020 at 00:45
台湾早在去年的12月31日,还不清楚病毒样貌时,就有高度警觉,迅速启动应变机制,最先“辨识危机”,即早阻绝病毒稳住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排除的台湾做对了那些事情?

台湾早在去年的12月31日,还不清楚病毒样貌时,就有高度警觉,迅速启动应变机制,最先“辨识危机”,即早阻绝病毒稳住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排除的台湾做对了那些事情?

5G引爆国安战 “五眼联盟”狙击华为

By: 陈美华
19 January 2019 at 01:00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逮捕的事件,让各界看到了中美贸易战背后的科技战,现在全球已经展开一场5G争霸战。中国的5G研发在世界排名中比较超前,以美国为首的 “五眼联盟”担忧中国可能利用5G做情报工作,因此对华为发出了禁令,到底5G为什么这种重要? 台湾工研院和资策会的专家提出他们的分析。

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资策会)的资深产业分析师钟晓君说,5G比4G快10到20倍以上,用手机打开网上的视频完全不会有停顿感。在监控方面,5G是通讯基础的基盘,加上影像辨识,将使”科技执法” 能够更快分析,如果要监控,也将更有效。未来5G布建之后,还将形成智慧城市。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的研究总监杨瑞临说,5G的终端产品下半年会陆续上市,2020年东京奥运时将看到更多的5G应用。5G未来不只在手机上应用,它无远弗届,“低延迟,高可靠度”是一大特点。这个特性应用到医院,医生可以远距离通过稳定而没有任何延迟的网路去摇控机器手臂动手术,解决偏 乡的医疗问题。另外5G可以应用到智慧工厂。

5G还可以实现所谓“万物互联”,可同时联上千万个终端。这个技术用于民生公共物联网,可以搜集民生公共数据,例如防灾预警,空污预警,水资源管理。目前3G、4G无法达到的场域,5G都可以做到,因此可以带动很多新创事业的发展,让全球营运商去思考新的商业模式。

正因为5G如此强大,它成为中美之间竞争的关键! 5G因为网络的各种应用更有弹性,也使它更容易被骇客攻击。全球目前在5G的研发上,中国算是比较超前。美国去年有一份电信报告指出,5G“准备度”最好的国家就是中国,而其领头羊就是华为。

专精于半导体、IC、通讯领域的杨瑞临,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并且在以色列工作过一段时间,与以色列的情报与通讯专家有不少交流。杨瑞临说,他参加过各种的5G会议,都能遇到华为员工,华为的布局非常深,而似乎美国直到近年才警觉。华为是极少数拥有 “端到端”,end to end,完整解决方案的通讯商,可以提供运营商一站服务一条龙的解决方案。他说,但这就像吸鸦片一样,一旦使用了华为设备,就难以更换。他说,你不知道华为会不会在它的网路某处设置“后门”。

5G不只是商业竞争也是国安考量,中美贸易战是科技战也是国安战。更甚者,未来5G一旦结合AI(人工智慧),在“国家安全”上是很重要的课题。 这是美国很担心的。

尽管华为一再撇清没有从事间谋活动,但是华为波兰分公司的高管王伟晶因涉嫌间谍活动被波兰警方逮捕,引发国际更大的疑虑。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情报组织 “五眼联盟”,已经表态要封锁华为,另外德国,日本,义大利和波兰等国也表态要禁用华为产品,或进行审查,台湾的工研院和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也宣布禁止使用华为设备连上内网。曾经在台湾担任过国防部长的杨念祖,目前是高等政策研究协会秘书长,他看这一 波全球抵制华为的行动,认为是美国在影响和呼吁盟友跟随它对抗中国。

不过华为在5G的技术总体超前,但晶片的技术仍然差一截。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丁树范指出,中国制造晶片的技术和台湾相差了至少一个世代。

最近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两党的国会议员提出法案,要禁止把美国晶片或其他零件卖给华为、中兴或者其他违反美国制裁或出口管制法的中国电信通讯公司。看来美国围堵中国的这场高科技大战才刚开始,而加拿大因为逮捕孟晚舟遭中国报复,中加关系也陷入极其恶劣的情势。未来情势如何发展,我们持续关注,谢谢您收听“大国攻略”。

图为2019年1月9日,美国拉斯维加斯2019年消费电子展华为展区。(路透社)

💾

科技外交华为设备 暗藏“后门”?

By: 陈美华
26 January 2019 at 03:30

接着上期5G的话题,今天继续谈中美之间的“科技战”。1月23日,美国通知了加拿大准备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要求,中美关系恐再掀波澜。而此前的1月17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面对女儿孟晚舟涉及的官司及美国和一些国家抵制华为的行动,在深圳接受央视记者专访,出面说话了。

任正非说,全世界把5G做得最好的是华为,全世界把微波做得最好的是华为,5G和微波做在一起时,不需要光纤就可以回传。他说,有些国家不买华为就亏了,华为有些设备欧美国家“非买不可”。

任正非面对这么大的危机,他出面说话是公关手段,目的是反驳一些国家对他的指控。任正非说很多国家非买不可的,说的并不是手机或笔记本电脑,虽然它手机销售已经是全球第二名,仅次于三星,世界上每十支手机就超过一支是华为。但是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只是它的第二大业务,华为最大的业务是通信设备。华为从2015年开始就是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供应商,市占率达28%,这包括基地台、路由器以及5G相关设备,主要竞争者为爱立信和诺基亚。

华为能够成为全球最大,一方面是因为它性价比高,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经常通过向外国赠送华为设备进行“科技外交”。台湾的中华资安国际公司董事长陈振楠,最近在台北的一场关于物联网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演讲中,提到这个观点。

陈振楠说,华为有中国政府支持,中国政府免费赠送很多华为设备给东南亚国家,进行科技外交,不只送给东南亚,也送给欧美等很多其他国家。

中国向来在外交上长袖善舞,拿自家的高科技产品做科技外交,不令人意外。借政府“科技外交”的助力,华为已经在全球170个国家开展业务,已经签署了30个5G商用合同。

那么美国和一些国家抵制华为,能发挥多少作用? 台湾前工业技术研究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说,华为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市占率,它一开始是走乡村包围城市的做法,从国内,到非洲,南美,拉美到东欧等地。这些国家已经用了第三代第四代的华为设备,要升级时采用华为是最无缝接轨的,倒不一定是成本考量,也考量便利与服务。他认为,美国可能阻挡不了这一趋势,现在和美国同一阵线抵制华为的大约只有十个国家。

杜紫宸说,若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在这场5G争霸战中显然占上风。中国14亿人口加上它联合的对象,可能是超过25亿人的市场,而将来物联网无所不在,电信设备并不只使用在最高端的科技,大众市场依然占优势。高通或英特尔不会放弃地球一半的市场。美国现在是用政治力量干涉,当作中美贸易谈判的筹码。

虽然华为的市场很大,但是华为的软肋是芯片,现在中国最好的芯片厂还是没有办法跟三星或台积电竞争,落后大约十年。而更重要的是,华为最大的问题是网络信息安全。不少专家提出警告,华为的设备如果留有“后门”,中国军方和情报部门就可以获取信息,不仅在中国国内,即使在中国以外的使用者都可能被监控。因此美国很多研究机构和大学已经开始禁用华为。

华为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很大的关键。我们看它的研发,华为每年研发经费的投入达到150亿到200亿美元,未来5年的总研发经费,会超过 1,000 亿美元。

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的资深总监陈子昂说,华为的研发经费在全球企业中排名第五,前四名分别是第一名三星,第二名谷歌,第三名德国大众,第四名微软,华为第五。若看中国的研发经费占GDP比重,2017年是2.13%,属研发经费位列中上的国家,而台湾是突破3%。但中国每年的研发都是两位数成长,约11到13%,以此推估,中国明后年会超越美国。目前中国紧追在美国之后,研发经费约是美国的九成。

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方向是“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这次美国打的就是“中国制造2025”,所以中国尽量不谈“中国制造2025”。

现在各国都在发展工业4.0,因为工业1.0造就了英国,工业2.0和3.0让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工业 4.0是否再造就一个新霸主,目前难分高下。

可以确定的是,未来5G,物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带我们进入“数字经济”的时代,这也是最近达沃斯论坛上的热点话题,因此芯片相当重要。中国半导体进口的金额每年2500亿美元,已经超过进口石油的总额,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倾国家之力发展半导体,砸重金向各国挖角半导体的人才。各国在科技人才上的竞争是另一个话题,今天先谈到这儿,谢谢您收听大国攻略,下次再会。

2019年1月15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罕见露面,霸气指华为5G世界最强,欧美“非买不可”。(法新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