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18 October 2025Main stream

【CDT关注】西郊密林|桥的那一端:万润南,与我们的时代|往事要再提08

18 October 2025 at 14:02
CDT 档案卡
标题:桥的那一端:万润南,与我们的时代|往事要再提08
作者:西郊密林
发表日期:2025.10.17
来源:西郊密林
主题归类:万润南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编者按:万润南是中国著名企业家,也是一位民主活动家。 1984年,他在北京创办四通公司。1989年,万润南因支持六四学运,被中国当局通缉,后流亡海外。在海外期间他成立民主中国阵线,并曾担任过秘书长、主席,之后定居于法国。

早年,万润南曾以公司名义在北京北三环附近捐建一所立交桥并冠名为“四通桥”。2022年10月13日,抗议者彭立发(网名:彭载舟)在四通桥拉横幅抗议,公开反对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独裁统治,并要求民主政治,成为“四通桥事件”。2025年10月13日,万润南因病在巴黎去世,引发网民哀悼。

10月15号,独立媒体西郊密林发布了一篇podcast《桥的那一端:万润南,与我们的时代|往事要再提08》,以纪念万润南及作出的贡献。

以下是播客podcast内容节选,聆听全部内容请点击此处

历史是诡异的。1980年代末,北京三环路改造平交路口,新建一座立交桥。为了弥补资金缺口,当时海淀区城市规划的负责人找到了海淀区当时最大的民营企业四通公司,希望他们能给些赞助。四通公司承诺了捐助这个项目,并获得了这座桥的冠名权。因此,这座1995年通车的立交桥被命名为了四通桥。而当时四通公司的创始人万润南,此时已经流亡海外5年有余,并当上了民运组织民主中国阵线的主席。

2022年10月,一个叫彭立发的中年男性,在四通桥上挂起了两条横幅,并使用扩音器播放诉求,同时焚烧轮胎,燃起浓烟,以吸引路人的注意。他在扩音器里所用的口号是: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领袖,要选票;不要谎言,要尊严;不做奴才,要公民。

这些口号被一个月后发生的白纸运动所沿用,成为了中国内地和海外华人抗议者们的呐喊口号。八九学运也被称为八九六四,而白纸抗议也被称为A4运动。从六四到A4,四通桥这座默默无闻的立交桥,在2022年10月13日这一天,一跃成为历史的重要现场,并且把万润南和彭立发悄然地联系在了一起。

而历史更诡异的是,三年后的10月13日,万润南在巴黎的医院里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我是在13号的下午打电话给万润南的太太李玉夫人的。电话中的她自始至终都很平静。她说万润南走得很安详,没遭什么罪。这是他生前再三叮嘱过的:不要抢救,不要抢救,不要抢救。

所以在家人们在数天前得知已无力回天的时候,完成他的夙愿,无疑是送他离去时最好,也是最尊重的礼物。

李玉老师接通我电话的时候,我原本准备好的几句话,突然说不出来了。我哽咽住了。当我深吸一口气,说完“听说万伯伯走了,你还好吗”之后,我突然哭了出来。万般的情绪瞬时间涌上心头。

我知道万润南死了。那个时不时给我发几句心事的万伯伯死了。那个热情关注巴黎白纸青年们的老万死了。

第一次接触万润南,是在筹备《越洋电话》第一期节目的时候。

当时,VOA 的几个大责编都没有万润南的联系方式,也没和他打过交道。我有些诧异,也有些担心。毕竟,我是一个 nobody,无名小卒,要找一位 somebody,也就是一位在海外华人圈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做深度专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一切都很顺利。

我的朋友给了我万润南的联系方式,我约到了采访。我飞到了巴黎,去了他位于巴黎郊外的住处。采访中,他讲到了他的清华岁月,他的中科院时代,还有他人生最高光的四通公司,以及如何成为所谓的“六四黑手”。

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感受。他那时已经76岁了,但思维敏捷,说话连贯,逻辑性极强,表述也异常清晰。这正是我这种做声音节目的人最喜欢采访的那一类人。

我记得我当时坐在他对面,心里想着:我对面坐着的,就是一个中国顶级学霸、最出色头脑老去后的样子。

我还记得他当时在麦克风后面坐了足足三个多小时,一个76岁的人,中途没有休息过一分钟,没上过一次厕所,简直让我到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

告别的时候,他坚持要送我到百米外的公交车站。在等公交的时候,他告诉我,他的心脏已经动过数次手术,现在只剩下27%的功率。我当时就知道,老天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那一天是12月6日。

这一天对我而言,也是颇为诡异的。采访万润南是为了我之后做的《越洋电话》第一季“抗争者”做素材准备,因为“8964”亲历者们的讲述是这一季节目的重头戏。而万润南,这位被党国当时指定的“89学运幕后黑手”,无疑是这一季节目的核心人物之一。

在采访完万润南回到巴黎市区后,我又撞见了在埃菲尔铁塔旁自由广场上的白纸集会活动。我做了现场采访,也给 VOA 发了文字稿件,并且在一年后用了一部分现场采访的声音素材,制作了一期“白纸一周年”的播客。

又一年后,也就是2024年,我的三期关于白纸运动的报道得到了一个报道奖。

在2020年12月6日,这一天,通过万润南万伯伯,我经历了两个历史时空:64 和 A4。在这一天,通过他,这两个历史瞬间被串联在了一起。

2023年4月,我又去了一趟巴黎,对万润南老先生做了补采。2023年6月,我在美国之音中文网上播出了三期关于万润南的叙事类播客节目,标题分别是:《时代乱流中的万润南》(上、下)和一集《万润南的番外篇》。

为了悼念万伯伯,我把这三期节目合在了一起,希望各位“西郊米林”的听众可以通过万润南自己的讲述,去认识这位中国现当代史上的传奇人物。

今天的主人公是万润南。我在标题里用了“八十年代的马云”来形容他。但说实话,把万润南比作80年代的马云,我觉得是说低了他。

但很显然,当下中国的80后、90后对这个名字很陌生。毕竟,他离开大陆已经30多年了。他的人,他的事,已很少有人提起。

也许你还记得2022年10月发生在北京四通桥的事情。这座桥的名字来源于一家名为“四通”的公司。这家四通公司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高科技商业神话的第一个缔造者,而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就是万润南。

万润南在八十年代通过四通的创建和发展,充分展现出自己在商业领域的出众才能。但实际上,早在六七十年代,万润南就在学校和科研机构中表现出他过人的天赋。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当年考到清华,依然是那一届里最拔尖的那个。多年后,到了中科院,仍然是第一流的天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