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20 October 2025Main stream

杨振宁:一半物理,一半中国

19 October 2025 at 12:30
“物理学的巨大成就仅仅是杨先生的一半,另外一半是他的中国情怀,两者互为表里,关系密不可分。”

杨振宁的妻子翁帆在一篇题为《杨振宁先生的“精”与“傻”》的文章中写道,“杨先生做人做事总是客观秉承着对与不对的原则,个人的利益从来没有在他的思考范围内。我看到的杨先生不是很‘精’,而是非常地‘傻’。”

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

责任编辑:钱炜

杨振宁。(清华大学官方微信公号/图)

杨振宁。(清华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图)

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17天前,他刚过了103岁生日。他的朋友,曾担任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王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彼时,他已住进301医院。“一直到最后,他脑子都是清楚的。”王征说,杨振宁不同意插管治疗,夫人和儿子也非常尊重他的意见。

王征提到杨振宁有两个特质,一是精力旺盛,90多岁时在香港,还自己开车;快100岁的时候,还同歌手孙楠一块唱过卡拉OK,“唱到很晚,也没说我年龄大了要回去”。二是学识渊博,同他聊天时,“政治的、经济的,什么都懂”。

在王征看来,不论是事业、爱情还是寿命,杨振宁的一生都“近乎完美”。没有再拿一次诺贝尔奖,可能是他唯一的遗憾。王征曾问过杨振宁,诺贝尔奖有没有规定一个人不能得两次?杨振宁很快给出回答,“没有这个规定,只不过他们还没给我。”

邓稼先去世后,杨振宁给其夫人的电报中写道,“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在王征看来,这句评价同样适合杨振宁。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前所长陈方正则这样评价杨振宁,“物理学的巨大成就仅仅是杨先生的一半,另外一半是他的中国情怀,两者互为表里,关系密不可分。”

是起点,也是终点

杨振宁喜欢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长诗《四个四重奏》,并亲自译成中文。其中的两句是:“我的起点,就是我的终点……我的终点,就是我的起点。”“我们将不停地寻索,而我们寻索的终结,将会达到了我们的始点,从而第一次了解此地方。”

这两句诗亦是杨振宁人生的注脚。

他将自己晚年在清华的住所取名为“归根居”,这里距离他在科学馆二楼的办公室,也就是他父亲杨武之曾经工作的地方步行不过十分钟。

1929年,杨武之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7岁的杨振宁也跟随父母住进了清华园。1938年,杨振宁念完高二,在两万多名考生中以第二名的成绩考进西南联大。

杨振宁在《读书教学四十年》一书中回忆,吴大猷和王竹溪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两位教授。在西南联大,吴大猷引领他走上对称原理的研究方向,王竹溪给了他统计力学方面的启蒙——这正是杨振宁后来在科学上获得顶尖地位的两个领域。

1956年10月,34岁的杨振宁与30岁的李政道在美国《物理评论》发表文章,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因此在次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普通人来说,如何理解这项工作的价值?华裔物理学家、MIT数学系教授郑洪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提供了一个形象的说明:物理学界有一个通俗地说法,诺贝尔奖分为三等,第三等的贡献是第二等的1%,第二等的贡献是第一等的1%,60年前杨振宁与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相作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15个省份二手住宅交易量超过新房

12 October 2025 at 11:00
截至目前,全国750多万套已售难交付的住房实现交付。为推进保交房工作,国家、省、市成立了三级工作专班上下联动。

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

责任编辑:钱炜

2025年10月1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情况。(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图)

2025年10月1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情况。(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图)

“‘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同时,存量住房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全国有15个省(区、市)二手住宅交易量超过新房。”

这是2025年10月11日上午,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一场发布会上提供的数据。

他介绍,过去5年,对居民购房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比如,下调住房公积金和商业银行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对居民“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给予退税支持、下调契税税率、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等。各地也出台了购房补贴等各类优惠政策,降低居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母子皆“罪”:17岁学徒工杀人疑云

9 October 2025 at 13:00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足印、作案工具尖刀都不能确认与于新建关联,且于新建有罪供述不稳定,认定他有作案时间的证据不足。

出狱后,于新建应聘过两家快递公司,都过了试用期,但办理正式入职手续时,因有案底被劝退。

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

发自:河南郑州、周口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25年9月1日,“于新建案”申诉阶段的代理律师陈光武与姜玉清走访案发现场。(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

2025年9月1日,“于新建案”申诉阶段的代理律师陈光武与姜玉清走访案发现场。(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


连片的玉米比人高出了一大截,叶子开始发黄;大豆田里,豆杆和豆荚已成黄褐色。22年前的秋天,地处河南省东部的郸城县,到了收获季。

于新建的讲述中,2003年9月30日早上天刚蒙蒙亮,他就下地干活了。他是郸城县宜路镇于庄村人,平日在临县沈丘一家汽修厂当学徒,两天前向老板请假,回家收秋。

没等到母亲侯桂兰喊他回家吃早饭,镇上派出所的人先到一步,把他带走。17岁的于新建,成了一起14岁少女被杀事件的犯罪嫌疑人。

2004年12月22日,案件一审宣判,于新建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侯桂兰则因坚称案发时儿子不在家,被判犯包庇罪,获刑两年。

二审维持原判,母子俩当时没有申诉。随着在电视节目上不断看到有冤案平反,他们决定申诉,聘请参与过聂树斌案申诉阶段的律师陈光武代理。

案发21年后,2024年11月20日,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复查认为,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玉米地里的凶案

2003年9月22日早晨大约6点40分,宜路镇供销社职工单芳华骑上电动三轮车,从镇上的新华书店出发,去岳庄中学卖书。

道路逐渐变得颠簸。他先从柏油路铺就的乡道往东走,然后向南,进入乡间的砖渣路,最后拐进田间一米多宽的土路。

在案笔录显示,距离岳庄约六百米处,单芳华注意到一个穿着粉色毛衣、格子裤的女孩趴在路旁,身上背着黑色书包,腿下边还有辆自行车。走近时,他发现女孩胸下有血迹,嘴唇发紫,已经没了呼吸。

单芳华掏出手机拨打120。不过,由于此地与安徽接壤,电话拨到了安徽省界首市急救中心,联系不上郸城县120。之后,他翻看死者书包,确认是岳庄中学的学生后,开着三轮车到学校,通知了老师。

死者于梦(化名),14岁,初一学生。她家住在宜路镇北边的于大美庄,离学校约三四里地。家中四姐妹里,她是最小的那个。案发时,于梦的父母在洛阳收破烂,二姐也外出打工,留下22岁的大姐在家,照顾还在上学的于梦和三姐。

于梦的母亲已年逾七十。出事后,她和丈夫回到村里,不再外出打工。之后好几年,她哭得“脑子疼,眼睛也睁不开”。她还记得,小女儿“就愿意上学”,自己没给她买过书,但她带回不少奖状。

上学路上,一下雨,鞋子上就沾满了泥巴。于梦和母亲说过,等长大上班了,要把村里坑坑洼洼的土路都给浇成平坦的柏油路。

于梦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尸检报告显示,她被人用锐性器械(如单刃刀)刺中左胸部致心脏破裂,急性失血性休克而死。

案发当天下午,农民郭绍成在案发地往西三百多米的玉米地割草,捡到一把刀。“很亮,看着刀子很锋利”,刀头大约有4寸长,木质刀把约3寸长。

据他在案卷里的描述,发现刀子后,他随手捡起,抹了抹刀刃上的土,扔到草筐里,就回家了。夜里躺在床上,他想到这把刀可能和凶案有关。次日一早,他到捡到刀子的地方,把刀交给了于梦舅舅。

路上,于梦舅舅遇到一岳庄中学学生,便让这个小孩通知校长取刀子。后来,学校的一名老师取走刀子,交给了宜路镇派出所。

勘查现场时,办案人员发现,在郭绍成捡到刀的位置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湖南的房办了湖北的证:“飞地”确权,破题跨省难

由于省界调整,一些湖南人的宅基地位于如今的湖北境内,也有湖北人的地在湖南,交错形成了事实上的“飞地”。

两省的不动产登记系统并不互通。湖南华容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无法为石首的农房落宗,湖北石首也无法为户主户籍不在本地的办理登记。5年后,宅基地确权登记到了收尾阶段,也到了解决“疑难杂症”的时候。

处理此类事实上的“飞地”,在国内已有先例,但都是在省内。

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 南方周末实习生 吕霭璐

发自:湖北石首、湖南华容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25年9月11日上午,在自己家农房门口,黄培珍按下红手印,接过了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红本本”——不动产权证书。

这是本特殊的证书。她是湖南省华容县万庾镇白铺村人,发证机关却是湖北石首市(县级)的不动产登记中心。

黄培珍的房子坐落在东西走向的乡道边。这条路,是划分湖南与湖北的省界。她家在路北边,从行政区划上看,属于湖北石首高基庙镇高基庙村。不过,宅基地是路南的白铺村分给她家的。也就是说,宅基地所有权,归湖南。

华容与石首交界处,有三百多户的情况与黄培珍一样,生活在“飞地”里。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省界调整,一些湖南人的宅基地和耕地位于如今的湖北境内,也有湖北人的地在湖南,交错形成了事实上的“飞地”。

随着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开展,“飞地”问题显现:由于户主户籍与宅基地所在地分别归属两省,两边的不动产登记部门,都无法对这类宅基地确权。

2025年7月16日,石首市与华容县自然资源部门决定突破限制,签订《相邻边界“四权”不动产联动确权登记协议书》,明确由“飞入地”办理登记,于是,黄培珍领到了湖北的证书。

《湖北日报》报道称这是全国首个省际不动产联动确权机制。2025年9月11日当天,“飞地”内3户湖南农户、5户湖北农户的宅基地得到确权。两地计划在2025年10月底,完成对存在“飞地”情况的宅基地确权,涉及6乡镇、19个村(社区)。

在湖北石首市与湖南华容县交界处。白干堤是省界线的一部分,道路两侧湖南人与湖北人混居。(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

在湖北石首市与湖南华容县交界处。北干堤是省界线的一部分,道路两侧湖南人与湖北人混居。(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

勘定省界,留下“尾巴”

“飞地”确权工作启动两个月来,已有不下4批工作人员到访黄培珍家。

头一回,先是向她了解家里的大致情况:户籍所在地、什么时候建的房、如何获得的宅基地。第二次,让她拿出了身份证、户口簿登记,还测量了房子的尺寸。到2025年8月19日,工作人员在她家门口张贴了一份“批前公示”,内容是同意给她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公示期15个工作日。最后一次,她收到了证书。

她说不太清楚来者的身份,大约每次都有七八个人,由村干部带着,有镇上的,还有华容县、石首市的。

华容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张坚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按照两地联动确权的规定,现场调查时需六方到场:当事人、邻居、两省临界的村组负责人、乡镇负责人和县一级工作专班工作人员。调查时,石首、华容两边都要有人到场,“一边自说自话,另一边不认可,也不行”。

“一定要搞准,不能出一点误差。”张坚说。当黄培珍家农房的地理坐标录入不动产登记系统,房子便有了“身份证”,意味着她享有这块宅基地的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这份权利是唯一的、有法律效力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宅基地边界并不清晰,谁家占有哪块地,多是基于历史的约定俗成。实际管理时,村干部不完全跟着省界走,本村村民住到哪儿,他们就管到哪儿。

黄培珍家门口那条分开了两省的乡道,被当地人称作北干堤。

一位七十多岁的村民听老一辈讲,1950年代,长江流域遭遇了一场特大水灾,为了阻挡洪水,村里修建堤坝,后来不断加高加宽,便成了路。

《石首县志》记载了那场灾难:1954年,长江洪水猛涨,内涝外洪。全县24.6万人受灾,淹没农田68.7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7%。

新中国成立后,划分省界时,北干堤成了其中一部分。堤坝以北,是湖北石首市高基庙镇,往南,是湖南华容县万庾镇。

黄培珍听老一辈说,她家宅基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