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湖南的房办了湖北的证:“飞地”确权,破题跨省难

由于省界调整,一些湖南人的宅基地位于如今的湖北境内,也有湖北人的地在湖南,交错形成了事实上的“飞地”。

两省的不动产登记系统并不互通。湖南华容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无法为石首的农房落宗,湖北石首也无法为户主户籍不在本地的办理登记。5年后,宅基地确权登记到了收尾阶段,也到了解决“疑难杂症”的时候。

处理此类事实上的“飞地”,在国内已有先例,但都是在省内。

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 南方周末实习生 吕霭璐

发自:湖北石首、湖南华容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25年9月11日上午,在自己家农房门口,黄培珍按下红手印,接过了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红本本”——不动产权证书。

这是本特殊的证书。她是湖南省华容县万庾镇白铺村人,发证机关却是湖北石首市(县级)的不动产登记中心。

黄培珍的房子坐落在东西走向的乡道边。这条路,是划分湖南与湖北的省界。她家在路北边,从行政区划上看,属于湖北石首高基庙镇高基庙村。不过,宅基地是路南的白铺村分给她家的。也就是说,宅基地所有权,归湖南。

华容与石首交界处,有三百多户的情况与黄培珍一样,生活在“飞地”里。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省界调整,一些湖南人的宅基地和耕地位于如今的湖北境内,也有湖北人的地在湖南,交错形成了事实上的“飞地”。

随着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开展,“飞地”问题显现:由于户主户籍与宅基地所在地分别归属两省,两边的不动产登记部门,都无法对这类宅基地确权。

2025年7月16日,石首市与华容县自然资源部门决定突破限制,签订《相邻边界“四权”不动产联动确权登记协议书》,明确由“飞入地”办理登记,于是,黄培珍领到了湖北的证书。

《湖北日报》报道称这是全国首个省际不动产联动确权机制。2025年9月11日当天,“飞地”内3户湖南农户、5户湖北农户的宅基地得到确权。两地计划在2025年10月底,完成对存在“飞地”情况的宅基地确权,涉及6乡镇、19个村(社区)。

在湖北石首市与湖南华容县交界处。白干堤是省界线的一部分,道路两侧湖南人与湖北人混居。(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

在湖北石首市与湖南华容县交界处。北干堤是省界线的一部分,道路两侧湖南人与湖北人混居。(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

勘定省界,留下“尾巴”

“飞地”确权工作启动两个月来,已有不下4批工作人员到访黄培珍家。

头一回,先是向她了解家里的大致情况:户籍所在地、什么时候建的房、如何获得的宅基地。第二次,让她拿出了身份证、户口簿登记,还测量了房子的尺寸。到2025年8月19日,工作人员在她家门口张贴了一份“批前公示”,内容是同意给她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公示期15个工作日。最后一次,她收到了证书。

她说不太清楚来者的身份,大约每次都有七八个人,由村干部带着,有镇上的,还有华容县、石首市的。

华容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张坚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按照两地联动确权的规定,现场调查时需六方到场:当事人、邻居、两省临界的村组负责人、乡镇负责人和县一级工作专班工作人员。调查时,石首、华容两边都要有人到场,“一边自说自话,另一边不认可,也不行”。

“一定要搞准,不能出一点误差。”张坚说。当黄培珍家农房的地理坐标录入不动产登记系统,房子便有了“身份证”,意味着她享有这块宅基地的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这份权利是唯一的、有法律效力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宅基地边界并不清晰,谁家占有哪块地,多是基于历史的约定俗成。实际管理时,村干部不完全跟着省界走,本村村民住到哪儿,他们就管到哪儿。

黄培珍家门口那条分开了两省的乡道,被当地人称作北干堤。

一位七十多岁的村民听老一辈讲,1950年代,长江流域遭遇了一场特大水灾,为了阻挡洪水,村里修建堤坝,后来不断加高加宽,便成了路。

《石首县志》记载了那场灾难:1954年,长江洪水猛涨,内涝外洪。全县24.6万人受灾,淹没农田68.7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7%。

新中国成立后,划分省界时,北干堤成了其中一部分。堤坝以北,是湖北石首市高基庙镇,往南,是湖南华容县万庾镇。

黄培珍听老一辈说,她家宅基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