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Trump Weighs Options, and Risks, for Attacks on Venezuela

President Trump has yet to make a decision, but his advisers are pressing a range of objectives — from attacking drug cartels to seizing oil fields — to try to justify ousting Nicolás Maduro.

© Adriana Loureiro Fernandez for The New York Times

Asked in an interview whether Nicolás Maduro’s days as president of Venezuela were numbered, President Trump said, “I think so, yeah.”

美国真的会恢复核爆炸试验吗?特朗普和官员各执一词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新闻分析

美国真的会恢复核爆炸试验吗?特朗普和官员各执一词

DAVID E. SANGER, ZOLAN KANNO-YOUNGS
1955年的一次原子核爆炸。1950年代核弹试验产生的放射性尘埃使许多人暴露于放射性碘中,从而增加了患癌风险。
1955年的一次原子核爆炸。1950年代核弹试验产生的放射性尘埃使许多人暴露于放射性碘中,从而增加了患癌风险。 Associated Press
特朗普总统往往以含糊其辞见长,表现得极不愿意在具体问题上受到束缚,以便在未来行动中保留最大的回旋余地。
但有一个领域非常需要精确性,那就是一个总统在谈论美国的核武器计划的时候。上周末,特朗普总统和负责监督核武器研发与维护的能源部长在一个关键问题上出现了相互矛盾,这个问题就是美国是否即将打破30年之久的核武器爆炸试验禁忌。
简而言之,特朗普再次强调他已下令恢复核武器爆炸试验——美国已经33年没有进行过此类试验了——以应对他所称的俄罗斯、中国和其他核武器国家进行的秘密地下核爆炸。但这一说法遭到了许多核专家以及特朗普自己提名的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的反对,该司令部负责美国陆基、海基和轰炸机发射的核武器。
“他们在地下深处进行试验,人们根本不知道试验的具体情况,”特朗普在上周五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采访时说。“你只能感觉到一点震动。他们进行试验,我们不试验。我们必须试验。”特朗普在这里是指俄罗斯、中国和朝鲜等国家进行了未公开的试验。
广告
上周日,特朗普的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的说法似乎与特朗普相左,他表示美国无意进行新的爆炸试验,只会继续对核部件和系统进行常规测试,以确保它们正常运行。
“这些将是非核爆炸,”赖特在福克斯新闻的《周日简报》节目中说。“只是在开发复杂的系统,使我们的替代核武器比以前的更好。”
这种相互矛盾的信息导致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局面:总统无论走到哪里,身边都有助手携带装有核密码和操作选项的“核橄榄球”,然而在如何处理世界上这一最具破坏性武器的问题上,他与他的一位高级内阁官员意见不一。
核弹头引爆试验在冷战时期很常见,先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进行地面试验,然后是地下爆炸试验。但现在这些试验已不再常见,所有主要超级大国都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尽管该条约从未正式批准生效。
自1992年以来,美国没有进行过核试验,除了1998年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少数例外情况,其他国家也遵守了核试验禁令。
但特朗普可能指的是情报机构和国家实验室内部正在进行、仍属机密的争论,即中国和俄罗斯是否进行了相当于小型试验的活动。一些解读认为,此类试验涉及自持核反应——在核领域被称为“临界”试验。相关证据模糊不清,专家们对证据的质量也有不同看法。
广告
一些人认为美国应该进行相应的试验。
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拉特克利夫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特朗普关于俄罗斯和中国核试验的判断是“正确的”。拉特克利夫的帖子提到了2020年《华尔街日报》一篇关于中国疑似进行小型核试验的文章,以及国防情报局局长在2019年一次演讲中的言论,称俄罗斯“可能没有遵守核试验禁令”,并且俄罗斯的试验产生了“核当量”。
中央情报局官员拒绝对拉特克利夫的帖子发表评论。
但赖特提到的“非核爆炸”和“非临界爆炸”似乎排除了美国计划进行类似试验的可能性。
过去25年里唯一进行过全面核爆炸试验的国家是朝鲜,其最后一次试验是在2017年9月。
甚至在接受《60分钟》节目采访之前,正在亚洲进行外交访问的特朗普就在Truth Social上宣布,他已命令他所称的“战争部”(即国防部)恢复试验。官员们表示,这一帖子让他自己的助手们感到惊讶。(帖子内容也存在错误。特朗普称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核力量;实际上俄罗斯拥有最大的武器库。而且负责核试验的是能源部,不是五角大楼。)
广告
这条社交媒体帖子的发布时机引人注目,就在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的几分钟前。
然后,在上周五,特朗普在他位于佛罗里达的住所和俱乐部接受CBS采访时,再次表示美国将在数十年来首次重启核弹头引爆测试。
特朗普关于核爆炸试验的言论似乎让他政府中的其他人感到意外。就在他声称俄罗斯和中国正在进行地下核爆炸的前一天,特朗普提名的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海军中将理查德·科雷尔告诉国会,“中国和俄罗斯都没有进行过核爆炸试验。”
哈佛大学专注核武器研究的教授马修·邦恩表示,“当那个掌握核按钮的人在公开谈论核武器时似乎与他的高级联邦官员意见不一致,这令人担忧。”
“当掌管美国核武器的人似乎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时,这让每个人都感到害怕,”邦恩说。
周一,白宫发言人拒绝回答有关特朗普声称中国和俄罗斯正在进行地下爆炸试验的问题,也拒绝回答有关特朗普和赖特言论不一致的问题,只是重申特朗普的采访内容。
广告
此次关于核试验的争论正值美国核武库更新的关键时刻。自奥巴马政府以来,政府一直在努力用更新的武器取代核弹头以及整个陆基核导弹威慑力量。这些项目一直受到延误和超支的困扰。
制造新型核弹头的努力自然会引发一场争论,即是否必须进行全面试验,以确保新系统的有效性。赖特表示,政府能够在不进行全面核爆炸的情况下测试这些系统,这似乎正是这场争论的一部分。
“看起来他试图在纠正错误的同时保住总统的面子,”军备控制与不扩散中心执行主任、前马萨诸塞州民主党众议员约翰·蒂尔尼说。
蒂尔尼表示,现在的担忧是特朗普是否会继续推动将核爆炸作为试验的一部分,以及这是否会引发其他国家也这样做。
“我们为什么要打开潘多拉的盒子,给其他核国家一个进行试验的借口呢?”蒂尔尼问。

Julian Barnes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David E. Sanger报道特朗普政府和一系列国家安全问题。他在时报任职超过40年,著有数本关于美国国家安全挑战的书。

Zolan Kanno-Youngs是时报白宫记者,报道特朗普总统及其政府。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为什么加沙停火协议未能更早达成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新闻分析

为什么加沙停火协议未能更早达成

DAVID E. SANGER, ADAM RASGON
特拉维夫一座为2023年10月7日袭击事件遇难者设立的纪念碑。
特拉维夫一座为2023年10月7日袭击事件遇难者设立的纪念碑。 Amit Elkayam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花了整整736天?
上周六晚,在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的街头庆祝活动中,这个问题在人们心中涌动。成千上万人涌入以色列的“人质广场”,期盼着周一凌晨20名据信仍活着的人质获释,以及一场残酷战争的可能终结——这场战争导致加沙地带化为废墟,让以色列变得更强大的同时,却在外交上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
人们高举剩下的人质的照片,在听到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名字时爆发出欢呼。许多以色列人认为,是特朗普迫使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抓住了这一时机。他们专注聆听着特朗普总统的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和女婿贾里德·库什纳向欢腾的民众发表讲话。
但此刻最核心的问题是:这项协议是否本可以更早达成?那样或许有更多人质存活,数万巴勒斯坦人也不至于丧生。当维特科夫提到内塔尼亚胡时,人群中响起的嘘声正源于此。听到这番反应,维特科夫试图为内塔尼亚胡辩护,坚称“我与总理并肩作战”,并见证他如何为犹太人民寻求“更安全、更强大的未来”。但这番话引来了更多嘘声。
广告
历史学家或许将为此争论多年——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争是否本可以在一年前的这个星期结束?那时以军偶然发现并击毙了哈马斯首领、2023年10月7日屠杀的策划者——叶海亚·辛瓦尔。又或者,以色列和哈马斯是否错过了一个机会,未能将拜登总统及其团队在特朗普上任前斡旋达成的停火协议进一步推进?当时维特科夫参与了1月份的协议谈判,但协议未能维持下去。特朗普上任不久,战争便再度爆发,导致了更多的死亡与苦难。
关于战争本可如何更早结束,从而挽救千万乃至千百万生命的争论,远不是什么新鲜的问题。历史学家仍在探讨:若杜鲁门总统当初未决定投放两颗原子弹,日本是否仍会投降?尼克松总统是否在越南战争撤军问题上拖延了数年?拜登与特朗普都曾主张更早撤出阿富汗。
史蒂夫·维特科夫与贾里德·库什纳、伊万卡·特朗普周六在特拉维夫的集会上。
史蒂夫·维特科夫与贾里德·库什纳、伊万卡·特朗普周六在特拉维夫的集会上。 David Guttenfelder/The New York Times
“当下形势截然不同——我们当时不具备特朗普总统如今拥有的条件,”拜登政府的国务卿布林肯周末在电话采访中表示。“如今哈马斯作为军事组织已被击败,外交上陷入孤立,失去了伊朗、真主党和胡塞武装等资助者,还疏远了加沙民众。”
他还说:“以色列早已实现其战争目标——摧毁哈马斯重演10月7日事件的能力,并消灭相关负责人,但这也让陷入战火的巴勒斯坦平民付出了巨大代价。以色列民众希望剩余人质回家,也希望战争结束。”
以下是关于人质获释——以及加沙局势可能迎来新转机——的若干解析。
试探、虚张声势与选举因素
广告
两年前的本周,即10月7日袭击事件后,拜登访问以色列以表支持。但拜登同时发出了警告——其助手事后透露,他在私下态度强硬,虽然公开场合较为温和——提醒以色列过度反应存在风险。
“正义必须得到伸张,”2023年10月18日,拜登在为期一天的访问中表示。“但我要提醒的是,即便满腔怒火,也不要被怒火吞噬。9·11事件后,美国也曾愤怒。我们寻求正义、实现正义的同时,也曾犯下错误。”
拜登此番表态,源于以色列当时几乎切断了对加沙的所有食品和燃料供应。有一段时间,美国并未对以色列施压,甚至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开放人道主义走廊以保障食品运输和民众撤离的决议。美国官员称,拜登需要时间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
但双方当时均未做好准备。2024年夏季,哈马斯就以色列军队需从菲拉德尔菲走廊(加沙与埃及边境的狭长地带)后撤的距离争论不休。“责任在哈马斯,因为所有这些步骤本可更早完成,他们却拒绝讨论解除武装或放弃控制权,”以色列前军事情报负责人、战略咨询公司MIND以色列负责人阿莫斯·亚德林表示。“但内塔尼亚胡也有责任,直到去年夏天,他才愿意提出结束战争的具体要求。”
随后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拜登政府决心在1月离任前促成停火,为此起草了一份和平计划,其中大部分内容与特朗普近期公布的“20点计划”高度相似。谈判进展缓慢:到1月停火协议生效时,已有超过130多名人质获释。
“我们提交的停火协议实现了停火、人质释放和援助进入,还附带了一份实现停火永久化的战后规划,”布林肯表示。但新政府上任后,“这个契机被浪费了,”他说。“以色列和哈马斯重新陷入了长达8个月的战争。”
广告
以色列官员则给出了不同说法。他们指出,拜登当时已是跛脚鸭总统,对事务的参与度下降;而特朗普是一个熟悉的人物,不太会在私下或公开场合对内塔尼亚胡说教。因此,以色列选择押注新总统及其新谈判团队。
2025年战局的转变
新的一年里,诸多变化开始对以色列有利。
辛瓦尔的死亡使哈马斯陷入领导层危机;随着哈马斯弹药耗尽,以色列的军事压力不断加大;“与伊朗的12天战争真正改变了局势,”自布什政府时期就参与该地区谈判、曾为拜登政府主持相关对话的布雷特·麦古克表示。哈马斯突然意识到,长期为其提供资金和武器的伊朗已不再可靠。
以色列6月对德黑兰实施空袭造成的破坏。伊朗长期以来一直是哈马斯的资助者。
以色列6月对德黑兰实施空袭造成的破坏。伊朗长期以来一直是哈马斯的资助者。 Arash Khamoos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巴勒斯坦分析人士称,多重因素促使哈马斯开始重新审视“继续扣押人质”的价值。
“起初,哈马斯认为扣押人质能阻止以色列发动大规模战争,”战争初期从加沙逃离、现居埃及的巴勒斯坦裔政治学教授姆哈伊马尔·阿布萨达表示。如今,多名分析人士指出,扣押人质的逻辑可能已经逆转:人质的存在非但不能保护加沙免遭攻击,反而给了内塔尼亚胡继续推进战争的借口。
广告
“如果哈马斯拒绝协议,战争就会持续——流血、破坏和杀戮将无休无止,”阿布萨达说。“因此哈马斯决定:接受这份协议,相信战争不会重启的承诺。”
特朗普的因素
众所周知,特朗普对传统外交缺乏耐心,不愿为此花费时间。若美国国务院推动停火与和平谈判的方式是反复推敲地图、通过外交渠道协商边界、预判漏洞,那么特朗普的谈判风格则如同他在纽约促成房地产交易的方式:先确立宏观概念,再将细节交由他人处理。
特朗普政府官员表示,此次成果表明,这应成为特朗普未来的外交模式。副总统万斯上周日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面向全国》(Face the Nation)节目中说:“他采用了非常非传统的外交方式,同他一起工作的不是有40年经验的外交官,而是能带来新视角的人。当然总统因此受到批评。整个外交团队都因此受到批评。”
特朗普还通过让库什纳重返外交核心凸显协议的重要性——他希望库什纳与卡塔尔及该地区其他相关方的商业联系能发挥作用。库什纳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促成了《亚伯拉罕协议》,推动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这是历史性的一步。当然,这些联系也引发了特朗普批评者的质疑,他们认为这模糊了外交与营利性交易的界限。
而以色列试图击毙在卡塔尔的哈马斯谈判代表,轰炸他们的临时住所的行为既激怒了特朗普,也让他警醒。这一事件让美国有机会推动阿拉伯国家支持20点计划,即便这些国家认为计划中的许多细节不切实际。
广告
因此,在联合国大会开幕后,当特朗普于9月召内塔尼亚胡前往白宫时,这位以色列总理已无法拒绝。他不得不致电卡塔尔首相并宣读道歉声明——而白宫摄影师记录下了这一时刻。信号很明确:内塔尼亚胡如今身处全新格局,必须服从美国的部分指令。
随后,特朗普施压内塔尼亚胡签署他的20点计划,该计划包含停火内容,并在加沙成立由“技术官僚”组成的临时政府,由国际维和部队提供支持。尽管该计划未满足内塔尼亚胡的最高要求,但他不得不签署。他既欠特朗普人情,也清楚若激怒这位反复无常的对手,自己和以色列都可能面临负面后果。
或许内塔尼亚胡还曾押注哈马斯会拒绝该协议,因为协议要求这个恐怖组织解除武装并撤离该地区。
哈马斯的回应是“同意,但有条件”,他们接受第一阶段条款——释放人质以换取囚犯交换——但坚持就关键的后续步骤进行更多谈判。而特朗普无视这个“但”字,直接将哈马斯的部分同意视为了完全认可。

David E. Sanger报道特朗普政府和一系列国家安全问题。他在时报任职超过40年,著有数本关于美国国家安全挑战的书。

Adam Rasgon是《纽约时报》驻耶路撒冷记者,报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事务。

翻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特朗普的粗暴外交如何将潜在盟友推入中国阵营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新闻分析

特朗普的粗暴外交如何将潜在盟友推入中国阵营

LUKE BROADWATER, DAVID E. SANGER
“看来我们把印度和俄罗斯都输给了最深邃、最黑暗的中国,”特朗普周五早上在Truth Social社交平台发文写道,配图是三位领导人本周早些时候在中国会晤的合影。
“看来我们把印度和俄罗斯都输给了最深邃、最黑暗的中国,”特朗普周五早上在Truth Social社交平台发文写道,配图是三位领导人本周早些时候在中国会晤的合影。 Haiyun Jiang/The New York Times
今年1月,在国会大厦举行的特朗普总统就职典礼上,印度外交部长坐在第一排,这表明历届美国总统努力与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的关系还在加深。
现在,仅仅几个月后,特朗普就公开哀叹印度抛弃了他,转而投向华盛顿的战略对手中国的怀抱。
“看来我们已经把印度和俄罗斯都输给了最深邃、最黑暗的中国,”特朗普周五早上在Truth Social社交平台写道,配图是印度总理莫迪、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合影。这三位领导人上周早些时候在中国举行了会晤
他写道:“愿他们共同拥有一个长久而繁荣的未来!”
广告
这罕见地承认了特朗普粗暴的外交手段——更不用说惩罚性关税——正引发某些意外后果。这种最初由中俄启动,然后扩展到朝鲜和伊朗的脆弱伙伴关系旨在创造西方全球领导地位的替代品,现在可能即将吸纳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至少是阶段性的。
莫迪七年来首次访问中国,这标志着真正的转变,抑或只是向华盛顿发出警告,目前作出预测还为时过早。在冷战期间,印度领导了不结盟运动,而且它擅长让超级大国相互对抗。目前可能又是这样的时刻。
周五晚些时候,特朗普试图淡化他与印度的分歧。
“我永远是莫迪的朋友。他很棒,”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对记者说。“我只是不喜欢他在此刻的某些做法。但是印度和美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们只是偶尔会有这样的摩擦。”
雪城大学经济学教授德瓦什·米特拉表示,特朗普关于印度反复无常的声明令印度对印美关系的担忧更加清晰。
“现在,印度觉得美国不是一个非常可靠的合作伙伴,”米特拉说。“他们曾认为美国是盟友。如果印度向中国靠拢,那也只是一种权宜之交。”
印度总理莫迪在天津举行的峰会上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交谈。
印度总理莫迪在天津举行的峰会上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交谈。 Pool photo by Suo Takekuma
在这篇社交媒体帖子中,美国总统没有提到他自己在疏远印度方面的责任。然而,尽管俄中关系日益密切已有多年,但印美关系的转变发生在特朗普任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自己的行为。
特朗普公开寻求诺贝尔和平奖,声称是他“解决”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军事冲突,这激怒了新德里,印度否认他与两国最近的停火有任何关系。在印度政治中,绝不容许外部势力介入新德里与伊斯兰堡之间微妙关系的原则历来具有至高重要性。
广告
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对印度征收了高额关税,他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的惩罚。但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更多,特朗普却没有对北京征收类似的关税,大概是因为中国拥有诸多反制手段的缘故。
“特朗普总统喜欢把盟友逼到墙角,然后利用这种筹码迫使他们让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教授约书亚·怀特说。“即便他成功对莫迪总理施展这种手段,也会给美印关系留下持久创伤——而这段关系对美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特朗普在纽约房地产界崛起的过程中学会了强硬的谈判策略,并成功地利用这些策略控制了共和党。尽管许多国家急于签署贸易协议、拜访白宫并向特朗普献上溢美之辞与厚礼,但白宫向另一些国家施压的举措似乎适得其反,反而将潜在的盟友推向了中国的怀抱。
特朗普如何将那些本质上曾经亲美的国家推入中国阵营,最有力的证据出现在上周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七年来首次访华的莫迪与普京和习近平握手谈笑,并在俄罗斯领导人那辆俄制豪华轿车后座上与之进行了长时间交谈。
但他并非孤例。埃及、土耳其和越南的领导人也参加了该会议,这些国家都受到了特朗普关税的打击。它们都是美国重要的合作伙伴,尽管偶尔显得态度有所保留。特朗普疏远了巴西,主要是出于对前总统博尔索纳罗受审的愤怒,他认为博尔索纳罗是自己的政治盟友。特朗普还惩罚了另一个曾与美国日益密切的国家南非,此前特朗普抱怨南非白人受到新土地法的歧视。在驱逐非法移民的同时,他邀请南非白人来美国。
普京总统、习近平主席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上周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活动。
普京总统、习近平主席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上周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活动。 Florence Lo/Reuters
特朗普此次的帖子与上周早些时候的语气有所不同,当时他对中国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二战”结束80周年阅兵式显得漠不关心。即便如此,他明确表示,他正在密切关注这一世界各国领导人的聚会。上周二晚间,他讽刺性地发文要求习近平“请向与你一起密谋对抗美利坚合众国的弗拉基米尔·普京和金正恩转达我最诚挚的问候”。
这是总统第一次公开承认俄罗斯、中国、伊朗和朝鲜结盟——这是近年来最大的地缘政治演变之一。此前,本届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些大国的结盟轻描淡写,要么只是含糊其辞地表示希望把俄罗斯从中国身边拉开,或许还能利用它们长期以来的竞争关系。但是普京和习近平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亲密;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三天的大部分时间。上个月,特朗普在安克雷奇与普京会面时,仅仅三个多小时便草草收场,俄罗斯领导人没有品尝白宫准备的海鲜午餐就离开了。
广告
毫无疑问,特朗普执政七个月来的行事方式助推了这些受挫国家的聚合。在他开始第二任期之前,这些力量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随着各国和各国领导人寻求摆脱对美依赖的替代方案,这种趋势正在加速。
就此而言,上周中国出现的种种情况是一个警示:权力格局的重塑已经开始,美国需要制定应对战略。
前拜登政府官员库尔特·坎贝尔和杰克·沙利文上周在《外交事务》上撰文警告,美印关系紧张可能会导致把创新优势拱手让给中国。
“目前的发展轨迹可能导致难以修补的分裂,对两国都造成巨大损害,”他们警告说。“正如莫迪周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亲密会晤所表明的,美国最终可能将印度直接推向对手的怀抱。”
新德里尼赫鲁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拉杰什·拉贾戈帕兰表示,印度并不热衷于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
两国前不久在边界问题上发生了致命冲突,而且中国一直阻挠印度加入联合国安理会的努力。
广告
“美国并没有真正失去印度,”拉贾戈帕兰说。“特朗普分明正在极力推开印度,因为他提出的主张显然对任何印度领导人来说都很难接受。但除此之外,我认为印度非常希望与美国建立密切的关系。如果特朗普想要挽回印度,他可以做到。”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