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媒体】“我们要模仿鲁迅说什么‘救救孩子’,其实我们连什么是健康的孩子都不知道了”(外二篇)
![]()
《404档案馆》讲述中国审查与反审查的故事,同时以文字、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发布。播客节目可在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Spotify 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404档案馆”进行收听,视频节目可在Youtube“中国数字时代· 404档案馆”频道收看。
欢迎来到404档案馆,在这里,我们一起穿越中国数字高墙。
尽管中国的言论审查和舆论管控日趋严峻,国家对公民的监控也无处不在,但我们依然可以看那些不服从的个体,顶着被删号、被约谈、甚至被监禁的风险,对不公义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数字时代在“404媒体”栏目中长期记录这些被当局审查封禁的媒体或自媒体。
本期节目,我们将介绍遭到封禁的媒体、自媒体账号为:张3丰的世界 、新新默存、行歌相答。
一、张3丰的世界|没有空间,人又如何成长呢?
![]()
2025 年 10 月下旬,成都 “有杏书店” 宣布将于 11 月 28 日正式停止营业。
“有杏书店”自成立以来,以举办文学分享、公共对谈和文化活动而闻名,是成都独立文化空间的代表之一。店内曾多次承办作家交流、纪录片放映与时事讨论,被视为一个开放的民间文化场所。
然而,这些活动也时常遭到当局阻挠。2025年10月,张丰邀请“基本常识”作者项栋梁在书店举办“走出食物焦虑”的讲座,但讲座最终遭有关部门叫停,理由是“活动没有进行报备”,并被要求“认真整改+取消整月的活动”。
![]()
书店的创办人之一是知名媒体人张丰。
![]()
他长期在“城市的地得”、“张3丰的世界”等公众号上发布社会与文化观察类专栏文章,内容涉及媒体环境、舆论生态及公共空间变化。中国数字时代收集了众多来自张丰的文章,其中不少都遭到中共当局审查封禁。
“有杏书店”发布关店消息后不久,张丰的微信公众号 “张3丰的世界” 亦被注销,相关内容无法访问。
在过往多期【404档案馆】及【404文库】栏目中,中国数字时代收录并选读了来自“张3丰的世界”的多篇文章。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选读“张3丰的世界”于2025年5月29日发布的文章《没有自由,当然就没排便自由》。
文中写道:
南方周末关于大量中学生便秘的报道,引发的关注远超预料。
它意味着某种伤痛已经触发大部分人的神经:一个社会的弊端,最终由无辜的孩子来承担;孩子们不但精神上受到煎熬,身体上也已经出现症状。
想想真的悲哀:很多年前南方周末呼吁的还是其他自由,如今开始呼吁孩子们的排便自由——我们在不断的退步,但是还有退的余地吗?已经到孩子们的肠胃了,还会到到哪里?
我想起前几天范美忠老师来书店做分享,他带来了四个学生。
有读者朋友看到这些孩子,露出了羡慕的眼神:他们的状态太好了,走路有风,眼神明亮。
当然啦,他们四个可都是参加了不久前的800公里徒步。
分享会当天,一位朋友带儿子来。她说,给儿子讲小朋友们的徒步经历时,儿子睁大了眼睛:徒步800公里,那是“正常人”能做的事吗?
到底什么是正常?被禁锢在教室中普遍出现便秘,无论如何不能算是正常。
我想起范美忠对我的诘问。在一篇文章中,我称他为“我们时代的怪杰”,他说:我“杰”是肯定的,但是并不怪;不正常的、奇怪的是社会,不是我。
他说得太对了。
我们要模仿鲁迅说什么“救救孩子”,其实我们连什么是健康的孩子都不知道了。
那天和范老师以及孩子们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我也发现了他们走路飞快,不一会儿就没了踪影。范老师一点都不担心他们。
晚上分享会结束,范老师要和读者去夜宵,我问他:这些同学怎么办?要不要送他们回崇州的学校?
范老师回答:不用管他们。他们今晚上自己住酒店,明天继续在城里参加活动。
这不但是“正常的孩子”,健康的孩子,还是强壮的孩子,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是——他们不会便秘。
中学生普遍便秘不是新现象,几个月以前我就看到相关的资料,如今不过是由好的媒体把它讲述出来而已。
它反映出某种现实:为了考试成绩,中学生不但精神普遍出现问题(青岛有老师的论文指出超过50%的学生有抑郁症状),肠胃也普遍出现了问题。
可以说,这个社会已经病得相当严重,最终由未成年人以一种曲折的形式,承担了社会的病症:无休止的内卷和规训,不但塑造人的灵魂,也在重塑人的身体。
南方周末提出了“如厕自由”的呼声,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对此感到羞愧。正是作为整体的成年人——家长、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合谋,让孩子们出现了普遍的便秘。
现在作为家长你必须认识到,最重要的是孩子的自由——有身体的自由,灵魂的自由,然后才是好的教育。
![]()
11月5日,张丰再次发文,称“过去几天,有太多的人关注、关心书店,大家的爱,最终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影响,书店可以继续办下去了。”
二、新新默存|默存、新默存、新新默存、新新新默存
![]()
“新新默存”是一个关注思想、文化和社会观察的微信公众号,核心撰稿人为宋石男、王五四等人。它延续了早期“默存”系列账号的风格,以深度随笔和评论为主,关注城市青年焦虑、地方社会变迁、言论空间收缩等当代生活困境话题。
- CDS词条:新新默存
在“新新默存”之前,微信公众号“默存”和“新默存”先后被封禁,中国数字时代曾在【404媒体】栏目中对它们进行过收录。
- 相关阅读:新默存
即便屡遭封禁,宋石男等人仍然坚持发声。如今,在“新新默存”遭封禁后,他们又推出了微信公众号“新新新默存”,形成了一个不断迭代、通过文字延续思想与观察的账号链条。、、
![]()
2025年2月,在郑民华医生质疑中国集采药制度引发舆论热议之际,“新新默存”发布文章[《医保局分发“太平无事”通稿,国民就能真的感到安全?》。]()
文中写道:
在许多特征上,国家医保局牵头“登门”上海7家医院,都偏离了调查组常规的行事风格,很难称得上是一次求真务实的调查,准确说更像是一次特意搞出大动静的舆情处置行动。从国家医保局对外公布的通稿看,他们的上海之行可谓不虚此行。
国家医保局借人民日报渠道公布通稿,因发言人与记者双双匿名而受到指摘,被批评为动机不纯及行事不正;通稿针对“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现象(以下简称“三不”现象)的全盘否定,被认为有违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不科学。
从修辞手法看,通稿有着息事宁人的基调,字里行间将“三不”现象归咎为上海医生的以讹传讹,“多是他人转述与主观感受”。集采药没问题,集采制度没问题,闹出这么大动静,最后是医生的问题。医保局的通报让人得以窥见统一意见的过程与手法。
板子没有打在具体医生身上,只可理解为表面的“息事宁人”,毕竟“三不”风波缘起于上海政协委员、瑞金医院郑民华医生的提案,涉及另外一个参政议政系统,医保局明智地敬而远之。同时,却以11个字的结论,将“上海医生”推向舆论屠宰场。
医保局的通稿看似给上海医生留了周旋余地,实际上却用四两拨千斤的笔法让后者成为众矢之的。伴随着通稿传播的,是舆论场中对上海医生形象的污名化与抹黑。“三不”风波让医保局药监局难堪被动,而通报的舆论反扑则替他们在报仇。
郑民华医生的质疑被贴上“带节奏”的标签,在他提案上联署的一众上海滩知名医生则被放在集采制度的对立面,被污蔑为医疗腐败“小金库”的所有者,呼吁追查这些医生。这是自新冠以来,上海医生声名鹊起后,第一次被推向难以自证清白的处境。
三、行歌相答|只能硬撑着往前走
微信公众号“行歌相答”以个人观察与社会现场记录为特色。账号署名作者为“向青春微调”,该号长期发布有关城市流动人口、劳动者境遇、互联网文化与生活日常的文字。
2025年,该账号遭到当局封禁。
在中国数字时代曾收录的文章《烟草行业都不景气,底层人还能撑多久?》中,作者通过对烟草行业现状的描述,展示当前中国经济的困境。
![]()
文中写道:
这里的烟草行业不景气,指的是各个终端销售单元,比如小超市、小烟酒店等,不是指国家层面的各级烟草公司,各个生产厂家。
因为在国家层面,烟草行业至少在目前还是利润可观,堪称龙头的。
放眼全国,每个城市的小卖部小超市都有成千上万,单个不景气哪怕倒闭,都可忽略不计,但如果成千上万的小卖部、小超市一直没钱可赚,甚至倒挂,这样的不景气也会影响国家层面的总体收入的。
关于小超市小卖铺,记得央视新闻多年前的一则访谈中,一位香港嘉宾说,在小区门口开一个小卖铺,其收入绝对大大超过一个高级打工的。
社会上也一度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做再小的生意,也比一个好的打工者强。
现在这样的说法过时了,已经被无情的现实狠狠地击破。因为很多以香烟为赚钱硬件的小超市小卖铺,已经越来越难,甚至达到命悬一线垂死挣扎的地步。
只要去市场上走走,你就会发现,烟民、烟店老板和烟草管理部门,这个最基层的三点一线的一条龙行业,都是各自吐槽,各有困惑。
烟民们认为香烟越来越贵,本来钱就难挣,现在就更抽不起。
烟店老板们认为香烟越来越难卖,而且能赚钱的越来越少,几乎没有不倒贴的。
烟草管理部门虽然暂时处于旱涝保收的状态,但销售任务完不成,弄不好就被裁员减薪,拍屁股走人,也是难以开心的。
[…]曾经烟酒店这个行当,因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且赚钱容易,多少人还争着抢着往里进。即使不想开,转让费也很可观。现在形势下滑,基本都是陷在手里转不出去,只能硬撑着往前走,抱着每天能亏的少些,只求不亏就是烧高香。
以上,是本期节目所选取的被封禁的媒体、自媒体账号。本期节目所选读的文章全文见中国数字时代网站。这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
中国数字时代 CDT 致力于记录和传播中文互联网上被审查的信息,以及人们与审查对抗的努力。欢迎大家通过电报(Telegram)平台 向我们投稿,为记录和对抗中国网络审查作出你的贡献!
![]()
了解更多投稿信息,请阅读中国数字时代征稿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