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评论|庆祝绿捷倒掉又该担心什么?|舆论手札
![]()
作者:照相的宋师傅
发表日期:2025.11.15
来源:微信公众号“旧闻评论”
主题归类:营养餐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一夜之间,绿捷公司成为过去时,它对上海数百所学校、数以万计孩子的约束解除。上海光明暂时接管绿捷留下的空档,以待学生餐招投标程序恢复常态。若长者地下有灵,也当感叹,他一手创办的光明福祉满满,竟以替补方式入场。
绿捷的倒掉,是一次相当偶然的事件。若没有老罗捶打西贝风波,舆论断然不会延及绿捷,这是上海家长及邓飞等人聪明嫁接的成果。除了不期然的舆论,也该“感谢”绿捷本捷,一份虾仁炒蛋引发了覆灭过程,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官方的通报更详细,也很不详细。详细的是列举上海如何以“虾仁炒蛋”这个坏掉的菜,扩大到串标围标行径,最终端掉绿捷这家公司。不详细的是,上海市教育局那些挨了处分的官员,不知姓氏名谁,他们本该被千夫所指,而今幸运地“隐姓埋名”了。
要是单看结果,给学生供应低劣饭食的绿捷没了,上海家长可以放心,也是一个不错的进展。引发这一切的“蝴蝶”老罗,自谦说做了微小的工作,并估计上海家长“要勇敢”。只是回到绿捷曾造成的家长们的处境,“勇敢”能否有用,值得推敲。
官方通报留给网民的最大疑惑,也是绿捷倒台后的舆论构成之一,是人们好奇的是:为什么无胡作非为单凭绿捷一家就能做到?仅凭张某华等8人之力,就能在学生餐招投标中攻城略地?没有专家、领导们策应,绿捷何以成为常胜将军?
一场如此大的风波,最后发现作妖的只有一个民企招牌,这有点不科学。毕竟,在招投标持续拿到供餐合同后,强控学生自主餐饮,杜绝家长送餐,隔绝社会努力的种种,单靠绿捷公司搞不定。可现在,似乎也只能认定,绿捷是唯一的坏人。
值得观察的,当然是老厂长创办的光明会否接手上海学校团餐,可最关键的看点,仍然是围绕学生团餐的权力运作。绿捷在校园畅行无助的时候,家长们无助地期望它能被制止,可即使到它倒掉,人们也不清楚到底可以指望谁来做应该做的事。
通报之前,家长们乃至大多数关心此事的民众,都相信绿捷应该被制止,可所有被求助的机构都未能有明确表达,他们在本该干预的职责上无所作为。通报之后,上海出了一些改善之策,一些学生餐安全措施,可它们消除了家长的不安全感吗?
姗姗来迟的官方行动,不仅证实了上海绿捷的违法,也证迫使上海要面对校园供餐的不足。而现在,针对这些不足所行的措施办法,反过来又促使人们相信,应该还有别的、高于目前所有亡羊补牢的东西——比如权力制衡——尚未落实。
绿捷公司不只是提供了每日几十万份餐饮那么简单,它为了确保利润的稳定回收,也建立了覆盖学生及家长意愿的影响网络。这就是绿捷从校园餐供应这一行政权中分离得到的权力。它越想要赚取更多超额利润,绿捷就会更多地倚重这种权力。
一个理想状况是,在绿捷及其校园权力被砍掉后,曾经帮助它构建这一权力关系的人及其意图,都随之枯萎。要是如此简单,那是最好的。如若不能,那将来某个时候,我们定然还要回望现时的处置,是否埋下了一些恶的种子。
一位社会学家提到,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于,揭露现状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弊病并激发补救行动。没有这样的信念,这些弊病就会不受控制地发展、增殖,而社会的道德标准和生活质量,也注定会沦为那种发展趋势的第一个、也许是最令人惋惜的连带受害者。
这段话有资格成为看待上海绿捷由盛而衰的标准判断。任何将绿捷的倒掉视作某种管理成就的想法,那种认为总有一种事后追惩可以解决累积问题的思路,都是危险的。因为它无助于从权力入手来解决社会弊病,那就不是“社会”主义,而是“权贵”主义。
【引用图已经艺术家秃头倔人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