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wtow|我们的三峡——一篇在出版前夜被紧急删节的科普文
![]()
前年参与了(扮猪吃虎型,画册+绘本+资料集)科普书《湖泊中国》的创作,写100个湖中的5个。幸运的是抢到了重要的《三峡水库》,不幸的是,那么大的题目,也必须用2,000个字以内来完成,写得连滚带爬,一点也不从从容容。今年这本书终于出版了。
![]()
为什么说这本科普书扮猪吃虎,请看VCR:
一开始领导给的指示很鼓舞人:客观地写!临出版的时候,我的原文被删了五分之一。所以这一篇的笔名,也被我改成了李白寻,用来纪念已经灭绝和即将灭绝的白鲟、中华鲟。
作者:李大章
发表日期:2025.11.20
来源:微信公众号-zowtow
主题归类:三峡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贴出被删节前的原文之前先叠三个甲:
1.人类对于能源的无止境的追求,我是完全理解,并且比较认同的。水力发电作为目前最环保、安全、稳定的技术方案之一,肯定也是支持的。
2.人类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漠视,跟提升短期生活水平的追求,同样都是触目惊心的。我们正在把自然界毁成一整个荒漠。我作为一个个体,也只能希望漠视自然环境的人也早日灭绝。
3.清风不…
原文:
三峡水库
作者:李白寻
有很多人可能说不出“瞿塘峡”的名字,但大概率他们会背“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城是瞿塘峡的起点;有人可能不知道“巫峡”,但他们应该听说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巫山就在巫峡两岸;还有人不一定知道“西陵峡”,但他们不会不知道长江三峡。自先秦到现在,三峡都是中国人极为重要的集体记忆。
三峡对于先人来说,更多是留下了一个浪漫而无奈的背影。而从民国起,她又承载了中国人对于现代化、工业化的期盼。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就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带队在三峡地区视察,拉开了三峡工程真正的前奏。此后,在地震、抗核轰炸、溃坝、泥沙淤积等多项实验完成,相关技术研发取得进展,以及争论意见得到统一后,1992年,全国人大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建设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3年,三峡水库淹没区移民和文物抢救工作展开。此后共计约有130万人迁离家园,占中国当时总人口约千分之一;有10余处省级或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于175米水位淹没线以下。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在西陵峡江段的三斗坪开工。工程的动态总投资约为1800亿元,从1992年起设立的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每度电加收3厘钱来帮助工程筹资。
三峡工程的设计、施工难度和体量,都是世界工程史的奇迹。仅土石方一项,就相当于开挖了7个西湖,工程量为目前的世界第一。完成蓄水后,三峡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面积约1084平方公里,超过丹江口水库和千岛湖等水库,成为我国最大的人工湖。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是全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站。
2006年,三峡大坝主体完工;2020年,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同年,由于降雨较多造成径流量增大等原因,三峡电站共发电1,118亿度,超过巴西伊泰普水电站此前创造的最大年发电量的纪录,成为全世界年发电量最大的电站。三峡水库的水流,持续、稳定地输出清洁能源,从其开始发电至2023年间,总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亿吨,减排量相当于让美国所有轿车和轻卡停开一整年的效果。
三峡水库蓄水前,长江三峡段水流湍急,因此李白才能“千里江陵一日还”,而且险滩无数,丰水期才能单向通行3,000吨级船舶。完成蓄水后,上海出发的5,000顿级货轮可以在枯水期直达重庆。三峡段整体货物可通行量提高了4倍。因此,整个库区的经济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同时,增加的人类活动也给库区已经十分脆弱的自然生态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除了发电和航运之外,三峡工程的第一大任务是防洪。水库蓄水20年以来,拦洪总量接近8个鄱阳湖的容积。三峡大坝同葛洲坝、溪洛渡大坝等工程,加上洞庭湖、鄱阳湖等自然湖泊,构成了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一环。但是长江的径流量巨大,没有任何人工水库或者天然湖泊可以将汛期的洪水全部积蓄起来,目前也没有水利工程可以让人类完全摆脱洪水的侵袭。此外,由于三峡大坝的阻拦,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对之前泥沙沉积较多的河道产生了冲刷作用,这一方面使得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得到加强,但同时也加大了河道崩岸的频率,又影响了防洪安全。被冲刷过的河道,水位也有所下降,导致下游部分地区在长江的取水受到影响。
以三峡大坝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大坝群,阻隔了流域内大型湖泊与长江的自然联系、阻挡了部分鱼类的生殖洄游通道、改变下游的水温变化模式,这些影响,叠加其他人类活动,导致流域内超过100个物种受到威胁,从而对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带来打击。葛洲坝工程是三峡工程配套的反调节水库,其建成后,阻断了长江鲟属鱼类的洄游。白鲟在2022年灭绝;同年,长江鲟野外种群灭绝;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物种:中华鲟,虽然受到了特殊关照——1983年以来,人工繁殖放流超过700万尾——但在2020年,成体数量仍较1981年之前下降了93.67%。如果没有更有效的措施,预计中华鲟自然种群将在未来10到20年内绝迹。
人类对于生存和发展是极其渴望的,对于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但是其中的平衡却又是最难解的谜题之一。三峡这个集体记忆,肯定还会带着这个谜题,继续萦绕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脑海中很久,很久。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实业计划. 1920 [2]闫东,大三峡. 中央电视台文献纪录片,2009.10.3 – 2009.10.10 [3]汤耀国,三峡工程论战风云录. 瞭望,2009年12月11日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筹集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的通知. 1993年6月14日,国办发[1993]34号 [5]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官网,三峡工程简介. 2002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0三峡工程公报. 2021年11月30日 [7]张云昌,三峡水库蓄水20年回顾与展望[J]. 中国水利,2023.19 [8]Center for Sustainable System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23. "Carbon Footprint Factsheet." Pub. No. CSS09-05. [9]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The world’s nine largest operating power plants are hydroelectric facilities. 2016.10.18 [10]Sterling TT, The biggest power plants in the world. 2023.04.28 [11]马骏,等,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评价[J]. 生态学报,第35卷第21期,2015年11月 [12]夏军,等,从防御2020年长江洪水看新时代防洪战略[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1年第51卷第1期 [13]谢平,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危机——水利工程是祸首,酷渔乱捕是帮凶[J]. 湖泊科学,2017,29(6) [14]董炳江,等,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刷特征及其影响[J]. 湖泊科学,2023,35(2) [15]许兰馨,等,长江鲟类资源现状及保护[J]. 水产学报,202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