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20251107

From today's featured article

U2 in 2005
U2 in 2005

"Slug" is a song by Passengers, a side project of musician Brian Eno and rock band U2 (pictured). It was released on 7 November 1995 on Passengers' sole release, the experimental album Original Soundtracks 1. The song was almost left off the album before it was rediscovered later during the recording sessions. Though Eno made most of the creative decisions during the sessions, "Slug" was one of the few tracks that the members from U2 tried to craft themselves. Lyrically, it portrays a desolate soul with the confusion of romance and faith. U2 and Eno tried to create a visual suggestion from the music that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tory within the lyrics. In "Slug", the instrumentation is intended as visual music representing the lights turning on in a city at night. The group primarily drew inspiration for the song from U2's experiences in Tokyo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ir Zoo TV Tour in 1993. "Slug" has been praised as one of the best songs on the album by critics from various publications. (Full article...)

Did you know ...

Dianna Cowern
Dianna Cowern
  • ... that YouTuber Dianna Cowern (pictured) has an asteroid named after her?
  • ... that the song "Seasons of Change" featured future AC/DC lead vocalist Bon Scott on the recorder?
  • ... that Jocelyn Borgella was the first Haitian to be selected in the NFL draft?
  • ... that the Chinese Catholic Patriotic Association operated its own Diocese of Zhangjiakou prior to Pope Leo XIV establishing a diocese of the same name?
  • ... that Japanese businessman Yasuyoshi Kato used embezzled funds to support his wife, who bought twenty Arabian horses, several emus, llamas, potbellied pigs, miniature cattle, and nurse sharks?
  • ... that field propulsion comprises types of spacecraft propulsion that move a ship without conventional rocket engines?
  • ... that the Regional Workers' Center of Paraguay was largely made up of native Paraguayans, even though its predecessor had been dominated by European and Argentine immigrants?
  • ... that Kevo Muney has a mixtape cover that depicts himself being birthed by an anthropomorphic goat?

In the news

Tuzla Retirement Home in 2024
Tuzla Retirement Home in 2024

On this day

November 7

Sidney Lanier Bridge collapse
Sidney Lanier Bridge collapse
More anniversaries:

From today's featured list

A train entering Bukit Panjang station
A train entering Bukit Panjang station

There are currently 42 operational stations on Singapore's Light Rail Transit (LRT) system, a series of local automated guideway transit lines spanning 26.5 kilometres (16.5 mi) and acting as a feeder service to the country's Mass Rapid Transit (MRT) system. Conceptualised in 1991 and opened in 1999, there are currently three lines on the system: the Bukit Panjang LRT line (BPLRT), the Punggol LRT line (PGLRT), and the Sengkang LRT line (SKLRT). Of these, there are 13 stations on the BPLRT, 14 on the SKLRT, and 15 on the PGLRT. All stations are elevated and have barrier-free access and fixed platform screen doors. Four LRT stations interchange with MRT lines, being Choa Chu Kang, Bukit Panjang (pictured), Sengkang, and Punggol. These four are also the only LRT stations connected to bus interchanges. Three stations are planned to interchange with upcoming MRT lines: Choa Chu Kang, Punggol, and Riviera. (Full list...)

Today's featured picture

Fraunhofer lines

The Fraunhofer lines are a set of spectral absorption lines. They are dark absorption lines, seen in the optical spectrum of the Sun, and are formed when atoms in the solar atmosphere absorb light being emitted by the solar photosphere. The lines are named after the German physicist Joseph von Fraunhofer, who observed them in 1814. This image shows the solar spectral irradiance measured with a calibrated optical spectrometer, as viewed on a sunny day in Switzerland in 2022.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 Fraunhofer lin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elements are indicated for the extended visible spectrum – the highlighted area of the graph.

Graph credit: Cyamahat



做了个免费在线工具集合网站,已上线 60+ 工具,欢迎白嫖

Showfom:

最近在用各种在线工具时发现一些问题,要么广告太多,要么功能残缺,要么还要登录注册不太方便。

于是自己用 Claude Code 做了一个,目前已经上线 60 多个工具,全部免费、无广告、开箱即用。

网站地址 https://free.tools


工具分类预览

文本与编码

https://free.tools/category/text-encoding/

开发和日常写作都能用到的基础工具:

  • 编码转换:Base32 / Base58 / Base64 、文件转 Base64
  • 代码格式化:JSON 、HTML 、CSS 、JavaScript 、SQL
  • 文本处理:大小写转换、行排序去重、文本对比
  • 开发辅助:正则测试器、UUID 生成器、Lorem Ipsum 生成器
  • 其他:URL 编解码、HTML 实体编码

压缩与哈希

https://free.tools/category/compression-hashing/

常见的文件处理和安全校验工具:

  • 各类哈希计算:MD5 / SHA1 / SHA256 / SHA512 / CRC32
  • 多哈希生成器
  • 文件校验和验证
  • ZIP / TAR 压缩与解压

PDF 工具

https://free.tools/category/pdf-documents/

一些在线 PDF 工具:

  • 转换:图片 ↔ PDF 、Markdown 转换 PDF
  • 编辑:合并、拆分、压缩

图片处理

https://free.tools/category/images-media/

支持 JPG / PNG / WebP / AVIF 格式互转,压缩、优化、批量处理都在浏览器本地完成,不上传服务器。

网络工具

https://free.tools/category/networking/

适合开发者和运维使用的网络小工具:

  • IP 计算器、IP 转 PTR 、随机 IP 生成
  • CIDR 参考表、ASN 分配
  • 根域名数据库:包含 1400+ 顶级域名信息

网站特点

完全免费

所有工具都可直接使用,无广告、不用注册登录,也不会限制次数。

隐私优先

图片、PDF 、压缩等操作都在浏览器本地完成,文件不会上传服务器。

使用体验好

界面干净简洁, 支持批量处理、实时预览、键盘快捷键等。


适用人群

  • 开发者:格式化 JSON 、调试正则、计算哈希、生成 UUID
  • 设计师:图片格式转换、优化压缩、合并 PDF
  • 网络/运维:IP 子网计算、IP 分配、ASN 分配、CIDR 参考
  • 普通用户:合并 PDF 、转换图片、生成随机密码等

技术栈简介

  • 前端框架:Next.js 16 + React 19 +TypeScript
  • 样式:Tailwind CSS
  • 图片处理:@jsquash/avif 、 @jsquash/webp, MozJPEG, @jsquash/oxipng ( WebAssembly )等
  • PDF 工具:pdf.js, pdf-lib, pdfmake 等
  • 压缩:JSZip, @zip.js/zip.js, js-untar 等
  • 部署平台:Cloudflare Pages

开发过程中主要使用 Claude Code 辅助编写和优化代码,效率提升非常明显。


后续计划

准备增加更多实用工具,例如:

  • 颜色选择器 / 转换器
  • 二维码和条形码生成器
  • Cron 表达式生成器
  • JWT 解码与验证
  • 文件类型检测器
  • User Agent 解析
  • .gitignore 生成器

如果你有想用的工具,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我会优先开发大家呼声高的功能。


开源计划

当工具数量达到 100+ 时,网站将开源:

  • 完整源代码
  • 部署指南和开发文档
  • 贡献指南

到时你可以自己部署一份,或者参与开发改进。


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

  1. 太多工具网站广告泛滥,体验糟糕
  2. 很多网站会上传文件,不够安全
  3. 想把分散的工具集中到一个干净的地方
  4. 借此练手现代 Web 技术
  5. 最后也希望能开源回馈社区

欢迎使用与反馈

如果觉得有用,欢迎收藏、分享、留言反馈或提建议。 所有 Bug 和功能需求都会认真看。

求推付费体验好的新闻杂志 App

starknovon: 大半夜睡不着刷了些新闻 app ,想起去年开了三联、财新、南方周末、端传媒,差不多到今年也到了续费的时候。
1.用下来觉得体验最差的就是财新,内容多但是杂,且客户端体验非常不好,付费会员里面还有它自家见缝插针的小广告以及文章都会有“财新版权翻版必究”的字眼烙印在文章正文,今晚没有续费的欲望
2.南方周末、端传媒这两个客户端是让我觉得付费最实在的,纯净阅读,没有财新那样的小广告,今年接着续费,南方有深度
3.三联中读我只开了数字刊会员,里面是有挺多都不是属于数字刊的,但我只想看生活周刊来着,后面打算不续费转用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作为轻阅读,南方周末的公众号也很好
4.求大家推荐一些付费体验好或者免费体验也不错的新闻杂志,最重要的是不能有广告😂财新那个真的很不喜欢

如何防止 gmail 邮箱有一天无法访问了?毕竟绑定了太多东西

zictos:

我有一个谷歌账号,特意试了一下远程登录,想看看需要哪些验证方式。尝试后发现,虽然要求额外验证,但可以选择通过输入完整的手机号码进行验证(无需验证码)。这可能是因为我之前绑定过手机号,后来又解绑了。虽然我有绑定备用邮箱,但并没有要求验证。

1. 半个月后登录发现问题:

  • 半个月后在常用电脑登录时,谷歌要求绑定手机号码。
  • 绑定手机号并成功登录后,进入账号中心的安全性活动,发现该账号在半个月前已经停用,直到这次登录才显示已恢复。
  • 停用状态和一般需要申诉的停用不同,但这种停用方式也会导致邮箱无法接收邮件,设置的自动转发也会暂时失效。

2. 后续措施:

  • 为了加强安全性,我绑定了身份验证器,并获取了备用验证码(备用验证码仅能替代身份验证器验证码,无法替代手机验证码)。之后我尝试在本机的其他全新的浏览器进行登录,看是否可以不用手机验证码。确实没有要求手机验证码,只要身份验证器验证码就行。

3. 过了一两天再次访问:

  • 过了一两天在常用电脑的常用浏览器访问时再次提示登录,即便提供了身份验证器的验证码,依然必须输入手机验证码,而且手机验证码是唯一可选项。登录成功后,在账号安全活动中再次看到该账户的“已恢复”状态,证明账号又一次被停用。

4. 后续每次访问都要重新登录和验证:

  • 后来发现每次在同一浏览器登录时,都需要重新输入密码、身份验证器验证码和手机验证码。手机验证码是必选项,没有其他验证方式可选。
  • 重复验证两次左右后,大约在第三次时,系统提示“验证码获取达到上限”,所以我就没管了。

5. 最后的结果:

  • 大约半个月后(今天),再次登录时,系统提示账号已被停用,并要求申诉。这次是真正的停用
  • 我觉得微软邮箱似乎更灵活,好像可以不需要绑定任何安全工具,即便绑定了,在新设备登录时使用邮箱、身份验证器、手机号的任意一个都可以用于验证,并且在验证工具不可用时有明确的恢复流程,只是提示需要等待 30 天,具体需要提供哪些信息没尝试。并且还可以获取账户恢复代码,意味着只要有账户恢复代码就可以恢复账号。

消费电子贬值加速,显卡、存储芯片的涨价逻辑靠谱?

tim2017:

消费电子产品近 20 年以来,一直处于快速迭代、极速贬值的周期,无论如何炫酷的发布会,推出的产品,即便抢鲜也帅不过三年,就陆续成了电子垃圾。 譬如:我办公室里有一台 2018 年的、几乎全新的 macbook pro 13 带 touch bar ,当年的京东入手价大约是一万二左右,如今这配置,已经被半价的全新款 MacBook air 吊打。小甜甜直接变牛夫人。 但是,上游部件厂商好像一直制造饥饿感。与消费端的感知形成反差的是:上游供应链厂商貌似一直在涨价或者制造涨价预期的路上。这些年,无论是显卡(依赖挖矿加 ai 爆发),还是存储芯片( ai 需求支撑),经常会发酵出紧缺、涨价的消息(声势浩大)。每每看到此类新闻,都让我一度错觉自己手中的电子产品,幸亏买了,甚至还能保值、增值,事实上贬值一直在加速。 消费电子一直在降价周期中,上游硬件厂商不断制造紧缺预期是常态化营销策略吗?

Cardinal: macOS 的快速文件搜索(已开源)

ldm0:

从 Windows 迁移到 macOS 后一直想有一个 macOS 的 Everything ,踩了很多坑之后终于实现出来了(磨磨唧唧写了 N 久)。

我自己用了有一段时间了,确实帮我解决了 Spotlight 搜索不到一些文件的问题,而且速度也够快,我自己很喜欢,所以分享给大家。

实现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如果最近事情不多的话,找时间分享一下踩坑历程和实现思路 :D

目前项目已开源:https://github.com/ldm0/cardinal,大家可以在 release 页面下载。

UI

北京佰陌科技 | 即时通讯方向 全职远程招聘(Android / iOS / 鸿蒙 / Golang / 运维 DevOps / 全栈-RN/Flutter)15k-35k

xiebinbin666:

全职远程 · 不提倡加班 · 注重效率 · 开源加分 · 即时通讯为核心

关于我们

  • 我们专注于即时通讯( IM )与实时互动的产品与基础设施。
  • 团队强调高效产出与良好工程实践,尊重个人时间,不提倡加班文化。
  • 全职远程办公,工具与流程完善,异步协作为主。

薪资与合作

  • 薪资范围:15k-35k (按能力与经验匹配,优秀者可谈)
  • 全职远程,弹性时间;提供必要云资源与设备支持
  • 完善的代码评审、技术分享与成长路径

通用要求(所有岗位)

  • 扎实的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网络、并发、工程化与测试
  • 对即时通讯/实时系统有兴趣或经验:连接管理、消息可靠性、弱网优化、离线与多端同步
  • 自驱动,善于拆解问题并产出可落地方案;良好沟通与协作能力
  • 有 GitHub 开源项目/技术文章/演讲作品者优先

在招岗位

Android 客户端工程师( IM 方向)

职责

  • 负责 IM 客户端核心:长连接/推送、消息收发与存储、会话与多端同步
  • 弱网、功耗、包体与启动优化;构建稳定性与可维护性
  • 协作定义协议( WebSocket/gRPC/HTTP3/Protobuf ),完善日志与埋点
  • 如有音视频能力:对接 WebRTC 、音视频通话与媒体消息

要求

  • Kotlin/Java 熟练;协程/线程/内存管理扎实,熟悉 Jetpack/OkHttp/Retrofit/Room
  • 熟悉前后台保活、推送( FCM/厂商通道)、消息可靠投递与重试策略
  • 具备本地缓存/数据库(消息/会话/未读数)经验,理解组件化与边界
  • WebRTC/音视频通话加分

iOS 客户端工程师( IM 方向)

职责

  • 构建稳定的 IM iOS 客户端:连接、消息、推送、离线与多端一致性
  • 性能与功耗优化,异常监控与问题追踪
  • 对接 APNs/PushKit 、后台任务与网络策略
  • 参与协议与数据结构设计,完善测试与发布流程

要求

  • Swift 扎实( SwiftUI 或 UIKit ),熟悉 Swift Concurrency/GCD 、内存与线程安全
  • 熟悉 APNs/PushKit 、后台保活、弱网重试与消息去重
  • 本地存储经验( CoreData/SQLite/Realm ),关注数据一致性
  • WebRTC/音视频通话加分

鸿蒙应用工程师( HarmonyOS/ArkUI ,IM 方向)

职责

  • 基于 HarmonyOS 构建 IM 客户端:连接、消息、推送、分布式能力
  • ArkUI/Stage 开发,性能与功耗优化,兼容多设备形态
  • 对接华为 Push Kit 与网络策略;完善稳定性与监控

要求

  • 熟悉 ArkUI/ETS 、Ability/Stage 、DevEco Studio 与 HarmonyOS SDK
  • 熟悉长连接/心跳/弱网优化/多端一致性等即时通讯要点
  • 分布式数据管理经验优先;具备 Android/iOS 跨端经验加分

Golang 后端工程师( IM/实时系统)

职责

  • 设计实现 IM 后端:连接/路由/消息投递与存储、群组/会话、在线状态/订阅
  • 高并发与高可用:水平扩展、限流/熔断、幂等、热点与一致性处理
  • 协议与服务:WebSocket/HTTP3/gRPC/Protobuf ,离线消息与推送网关
  • 基础设施:监控告警、日志与链路追踪、性能优化与容量规划

要求

  • Golang 熟练,网络编程与微服务经验,良好工程化与测试习惯
  • 熟悉 MySQL/PostgreSQL 、Redis 、Kafka/NATS 、对象存储
  • 有消息系统/IM/RTC/推送网关/Presence 经验优先
  • 容器化与云原生( Docker/K8s )经验加分

运维 / DevOps 工程师( IM 后台)

职责

  • 负责 IM 后端交付、稳定性与成本优化:CI/CD 、弹性扩缩、变更管理
  • 搭建可观测性:Prometheus/Grafana/ELK/OpenTelemetry ,完善监控告警
  • 容器化与集群管理:Docker/Kubernetes/Helm ,灰度/回滚
  • 安全与合规:访问控制、密钥管理、备份与演练

要求

  • 熟悉 Linux/网络、CI/CD ( GitHub Actions/GitLab CI/ArgoCD )、基础 IaaS
  • 能定位高并发服务瓶颈:CPU/内存/网络/IO 与应用层指标
  • 有 Service Mesh ( Istio/Linkerd )或 IaC ( Terraform )经验加分
  • 具备 SRE 思维:以工程手段提升可靠性与效率

全栈工程师( React Native/Flutter + 后端)

职责

  • 负责跨端 IM 客户端( RN 或 Flutter )与必要后端的快速交付
  • 跨端与原生能力打通(通知、相机/麦克风、文件、加密存储等)
  • 搭建通用会话/消息组件、状态管理与性能优化
  • 协作定义接口与协议,保障端到端体验与稳定性

要求

  • 至少精通 RN 或 Flutter ,熟悉状态管理( Redux/MobX/Bloc 等)与性能优化
  • 理解 IM 关键路径:连接/推送/离线/重试/去重/回执/多端同步
  • 具备后端基础( Golang/Node.js 其一),能独立完成简单服务与工具
  • 原生桥接( iOS/Android )或发布流水线( OTA/应用商店)加分

加分项(适用于所有岗位)

  • 可展示的开源项目/GitHub 主页,或 IM/实时系统相关开源贡献
  • 主导或参与过高并发/高可用系统的设计与落地
  • 安全与隐私经验(传输加密、端到端加密、风控)
  • 系统性技术文档与工程化建设能力

工作方式与文化

  • 工作性质:全职远程(异步协作为主)
  • 文化价值:高效协作、结果导向、尊重个人时间,不提倡加班

投递方式

  • 邮箱:ondu@baimo.cn
  • 请附:简历( PDF )、代表性项目与说明、GitHub/作品链接、可到岗时间与期望薪资
  • 邮件标题建议:岗位-姓名-到岗时间-期望薪资

公司信息 北京佰陌科技有限公司 | 聚焦即时通讯与实时互动产品与基础设施

求推荐个香港卡

Flowing: 诉求:
1. 归属地必须是香港的
2. esim ,这样方便在手机里切换使用。
3. 平常不主动用,在大陆能接收短信和电话(短信为主)。
4. 成本低,不是按月的。
5. (可选)偶尔跑香港要是能买流量上网就更好了,不能买也没事。

写了个牛逼的表单收集小程序

zeni18: 第一次使用 taro 开发小程序 是个小白 从简单的开始做一些实用的小工具 大家轻点喷。

<img width="414" height="1008" alt="Image" src="https://github.com/user-attachments/assets/51a3e82b-1531-4f67-8063-dab49636c0b4" />
超级填表是一款简单易用的表单收集工具,帮助您快速创建、分享和管理表单。无论是活动报名、问卷调查、信息收集,都可以轻松完成。

有没有爱玩 wordle 猜谜游戏的,我做了一个 wordle 解谜助手

miwang:

因为之前做了一个 wordle 练习站,原帖在这里: https://v2ex.com/t/1168604 ,可以用来练手 wordle 猜单词 ,V 坛内没有一点反应,我于是发到圈子里,收到反响还可以,就是大家都抱怨太难了。。。。

我也很无奈,像官方的单词库是不公开的,我们只能用 AI 手搓一个库,就难免会有一些单词比较生僻,AI 手搓的这个单词库一共有 13000 多个单词,光撸这个单词库就直接给我的账单干掉了 60 刀。。。。

所以。。所以我又做了一个解谜工具,可以帮助你快速筛选正确答案,我玩了一整天,体验非常好,可以轻松在 5 局内就完成单词猜测,这样这两个站就形成了完美的闭环了,一个猜词,一个解谜。。。

👉word 猜词游戏

👉Wordle 解谜助手

wordle helper

搞不懂现在的招聘,绝大部分求职者都会关心的待遇问题,笼统的一句对标大厂,不如写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wangwuspring: 看到别人转发的所谓招聘,洋洋洒洒不少的字数,谈到待遇就是“我现在没法给出一个通用的结论,但是用一个比较好具现化的例子来说就是我们能对标阿里同 Level 的薪资还是没有问题。”,有点糟心,不知道 V 友们,对这种不细说待遇的招聘是啥感受。

以下是原文,有老哥感兴趣可以去投,抛开待遇不说,“超高速发展”、“良性不卷”、“氛围”、“归属感”,如果属实,真的挺棒的。manjusaka 的博客内容也很好。我实在受不了这么多字数里待遇的笼统描述,描述展现的标签也跟“不可能三角”有的一拼,搞的跟软文一样。之前火爆的 WLB 公司清单,大部分应该都翻车了。
还有很多同事去买手办,会不会有点裹挟,不会是因为你有级别吧。

正儿八经再来给我司招点人

关键词:AIGC/二次元/行业 Top/超高速发展/Remote 工作

我们目前来说,招聘的岗位有全栈/后端/前端-有 seo 经验/搜推算法/推理加速/MLE/ML Data
我司目前出于一个超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我们在超高速发展的同时保证了一个良性不卷的氛围。我们鼓励大家能高效的完成事情而不是无效的内卷。

在超高速的发展的时候,意味着你有很多的活可以去做。这也意味着你会犯很多的错。
而我司一直秉持的一个观点是,宁可做错事,也不要不做事。
所以我们一直鼓励大家多做,在犯错中成长。

在今天我主持全体 10 月的复盘会的时候的,我也会在会议开始给大家说清楚,我们 challenge 的永远是事。而不是具体的人

与此同时,我们会非常愿意去讨论一个候选人的潜力与未来价值,同时愿意给大家放权放资源去做事
而公司其余的氛围就非常的好。大家都是年轻人。举个例子就是今年在我猫过世那段时间,我司很多同事都去给我买手办,在我通宵陪护的时候给我陪聊 etc.
至少我对这里有很强的归属感

至于待遇问题,我现在没法给出一个通用的结论,但是用一个比较好具现化的例子来说就是我们能对标阿里同 Level 的薪资还是没有问题。
如果你最近恰好有想看机会的想法,而且你对 AIGC 这个赛道感兴趣。那么欢迎你和我聊聊(me@manjusaka.me),我请你一杯咖啡

山西联通挂 PT 解限速经验(通用 PCDN 限速)

ThinkWord:

前情提要:8 月份发现自己被限速了,游戏丢包很严重,然后打电话给维修 S 师傅来。S 师傅来了以后测了一下光猫光信号说没问题,然后我插上网线测试 speed.cn 显示上传只有 10Mbps ,基本开个酷狗听音乐带点上传就能卡死游戏。后来 S 师傅带着三份文件过来让我签,大概就是承诺以后不再使用 PCDN 云云。问题是我没挂过 PCDN ,只是挂 PT ,完全没有“营利目的的 CDN 服务”,然后这位 S 师傅看着我的 NAS 和单宽带非要说这是 PCDN 设备,我说投诉,然后这位 S 师傅说让我投诉到国务院他也不怕。 然后 11 月 3 号联通给我打电话说我反馈的问题解决了,信访如果再给我打电话记得说问题解决了,这位 S 师傅低声下气和我说以后有投诉不要去信访了,找他商量一下。我说你当初说什么我可记得,现在电话也是录音的,然后这位 S 师傅默默挂了电话。

过程中踩了不少坑,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1.协议签了等于你认了自己是 PCDN 服务,下次如果再限速,有可能不给解,所以别签; 2.运营商集团内部投诉和工信部投诉基本没用,都是让运营商自查,自查能查出个锤锤,尤其是工信部,我看规定需要你内部投诉 15 天以后才能投诉,结果不过也就是调解,联通可以选择不跟你调解 3.打电话给客服也好,给宽带师傅也好,一定要坐实“限速”这个事实,然后打电话要学会录音,PCDN 设备没有就是没有,不要让客服或者宽带师傅绕进去,TA 但凡说你一句有 PCDN 设备,一定要予以反驳 4.限速方式基本就是完全看上限,目前山西三大运营商都是默认一个月 1T 上传就限速

真正有用的维权路径只有两条 第一条是各省通信管理局举报,首先是网上举报,打开各省通信管理局,不要点电信投诉和信访,这两个其实都是投诉路径,直接局长信箱写举报信,压缩包附上录音、测速结果和协议内容。如果长时间(超过三周)未回复。则改为纸质版 EMS 邮政实体寄送,光盘刻录录音文件,如果有条件,将录音转化为文字对话也做一份 word 文档。根据邮政法规定邮政信封只要盖戳,不用寄到,公共单位视为接收不得拒收,接收日期就是盖戳日期,然后静待佳音,注意写的是举报信,不是投诉信。如果有哥们需要模板,看的人多了可以后面发

第二条就是起诉了,部分省份通管局不作为,需要民事起诉。这个流程很长,因为我没走到这一步就解决了,所以我只能简单陈述一下。首先是测速的证据(证明你被限速了)、宽带合同(合同速率的相关证据)、话费发票(联通 APP 可以下载,证明是哪个分公司为你提供服务)、承诺书(就是运营商让你签的东西)。法庭辩论的核心点在于要求对方证明你使用了“PCDN 盈利”,这一点对于运营商来说非常困难,然后附带一赔三等诉求,为见好就收或者刚到底增加筹码,据我所知大部分运营商都会选择开庭前和解,如果真到这一步也没办法。

vhd 里的 Linux 在更新系统后 ventoy 无法引导,如何救砖?

Lanyangzhi:

discover 软件商店一直崩溃,想升级一下看看是不是就不崩溃了,在重启前忘记运行一次 vtoyboot 脚本,就水灵灵的掉引导了
自救措施
· 尝试过使用chroot进去运行 vtoyboot 脚本也没效果

故障状态
· 在 vtoy 启动菜单启动后黑屏数秒,被弹回 bios 引导菜单

😂感觉自己每次都在问这种蠢问题

哎,互联网舆论的力量是真的可怕,让我胆战心惊

PeterKim:

就在刚刚在 B 站刷到了一个视频,UP 叫《一卷民谣》,讲的是劝邻居摆放垃圾的问题,然后被殴打,其实视频内容倒不是重点,而是评论区,评论区清一色都在指责殴打者,我不是说殴打者没问题,给殴打者洗白,而是评论区大部分人都默认视频内容就是事实真相,因为这段全过程是有监控的,但是 UP 没有发监控全部的内容,包括评论区也很少有人提到发布一刀不剪的监控内容,换句话说,只要视频/图文内容做得好,是否就可以随意煽动舆情?颠倒黑白(我不是指这个视频)?

想想就非常可怕,这种情况好像不是第一次了,最初让我大受震惊的是阿里女员工被上司还是供应商强奸的事情,当时舆论第一时间发酵,全网都在骂阿里(就像这次评论区很多都在说上海老人怎么样),后来事情迎来反转后,又一大帮人出来当初就觉得不对劲啥的,一堆马后炮的人,就是热度一波接着一波,但是真正的真相是什么,却鲜有人关心,我真的害怕,哪一天我也成了某个视频或者图文内容里的主人公,被无数人谩骂,甚至被人肉,包括家人也可能会受到连累,但是事情迎来转机后,他们又去关注下一个热点,而我的生活从正常变得鸡飞狗跳,最后还得要自己全部承担,自己重新振作重新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跟当初骂我的人擦肩而过,但是又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继续生活。

最近一段时间,帝都的地铁站内及隧道内北京联通 3G 就直接无服务了吗?

bclerdx: 最近一段时间,帝都的地铁站内及隧道内北京联通 3G 就直接无服务了吗?对于不支持 4G VoLTE 的手机,就无法回落至 3G 通话。然后这问题在室外就不存在?我试了几条地铁线路的不同站的室内都是 3G 直接无服务?这些地铁站包括 八通线 1 号线、4 号、10 号线、15 号线。。。这是北京联通撤了在地铁室内的 3G 设备了吗?

关于单点登录平台 oauth2 授权的实现方案中验证授权信息保存的问题

wangyzj: 正在做一个企业内部单点登录平台,也就是 idaas

本来以为后端 api 给我获取到的 token 等授权信息

前端自己存起来就可以了


但后端这次方案使用了 Response 带 cookie ,前端调用 api 后直接作为只读 cookie 存在了前端

然后产生了 302 跳转登录页

我之前没这么做过,想咨询各位彦祖,哪种方案算是最佳实践

前端为 react 单页应用
后端应该是 springboot

多谢

阿里 DNS 将部分存在境内节点的谷歌域名解析到境外导致无法连接

kenxu2023:

起因是 Clash 做了 DNS 分流,direct 这个 Ruleset 中的域名指定使用 223.5.5.5223.6.6.6 解析
今天下午在谷歌商店更新应用的时候发现异常,表现为点击更新后一直转圈直至更新失败,立刻开始怀疑 DNS 解析的问题(毕竟之前就有过类似的问题)。通过抓取日志发现 connectivitycheck.gstatic.com 域名连接超时,在 Ruleset 中搜索果然发现有这个域名,手动 dig 查询试试:

不知为何阿里 DNS 将其解析到了境外地址(之前是正常的),而腾讯 DNS 则是正常的。142.250.0.0/16 这个 IP 段已被墙,自然无法直连。
顺藤摸瓜测试部分其他存在境内节点的谷歌域名的解析结果:


似乎全军覆没了,连带 cn 后缀的域名也解析到了境外,何意位?
总之在阿里 DNS 结束抽风之前,可以切换到其他 DNS 提供商解决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