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感到干不过 AI 了,牛马快要被 AI 打败了

jacketma:

感到 AI 进步太大了,前些年还在嘲笑人工智障,这些年 AI 真的是肉眼可见的进步速度,公司项目 AI 浓度越来越高

虽然经常写后端,但是明显自己写前端是没有 AI 的水平了,而且看同事写的前端代码,也没有 AI 写的好。只要需求描述的情绪,AI 写的代码片段(不要太长的那种)几乎无懈可击。 如果是一个有经验的架构师,真的是+几个 AI 就能代替以前一个小组了,现在还能嘲笑一把 AI 在大项目的组织能力上,还是做意大利面的水平,谁知道下一步是不是就把架构师给代替了

看到今年让 AI 去参加高考答卷,AI 正常发挥就能上 985/211 啦,这智商碾压我一本了。以前还以为 AI 就会搞搞抽象、搞搞艺术,不会抢牛马的生意,现在看来牛马有压力啊,AI 就费那一点电,还不知疲倦

在过两三年后,AI 进步化,后果真不敢想象了,牛马快要被 AI 打败了

长文: 42 岁,失业 5 年,现在只希望能有个远程收入够交个社保

zhoumu398:

引言

我属于一手还算凑活的牌彻底打废的那种,本科也是个 211 毕业的,后来还去英国水了个 EE 硕士。2008 年那会儿水硕也没有现在这么不堪,毕竟当时英语还是过得去的。 因为自己去得公司太多了.....列表整理一下,主要是如下几家公司:

  • 1.国企 A
  • 2.外企 E
  • 3.国企 P
  • 4.外企 A ,外企 O
  • 5.国企 C
  • 6.私企 X

如果给年轻人建议,职场、事业、乃至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别跳槽,一个工作一定要从一毕业干到业务骨干,这样才能有一个行业的积累。记住工具不重要,大模型、编程语言、API 等等这些所有技术类的东西都是工具,不是行业。行业是业务,是公司的业务知识,不是你的架构,你的编程语法,你的 Shell 脚本,这些就是螺丝刀,没有意义的。

一个人一辈子能在一个行业干成行业前 30%,绝不会太差,就怕不停地换行业。

我的一事无成的半辈子就是因为跳槽太多了,现在已经失业 5 年了,完全不知道下面后半辈子干嘛了。想流水账写写这半辈子,因为很可能没有下半辈子了。文章很长,全当给大家看一个小丑的笑话。

如果能有贵人指条合适的路,真的很感恩...


1.国企 A

从英国水了硕士回来后,第一家公司是进了一家国企,搞嵌入式,当时还搞得是 ArmLinux + FFMPEG ,可能很多年轻人都没听过了。每天跟着硬件搞移植,偶尔还拿拿焊烙铁。而且年轻那会儿国企也比较喜欢留学生,备受领导宠爱,同事关系也好。

当时有前辈劝我在那里干下去,没准能混个副处当的,至少也是能进机关混成个编制老油条是也绝对没问题的。

如果当时在那里干到现在,估计已经很轻松了。但是那几年自己太年轻了,心大,总觉得学的东西用不上,于是裸辞找工作。

2.外企 E

后来有幸被一位诺基亚的老大收下,那时候还叫诺基亚西门子,当时是通信设备的三家之一的诺西。

其实当时在诺西有不少机会,其中最大的一个机会就是有一个遗留系统的维护,当时全球所有资源,夸张说,包括源码和客户都握在我和一位 TS 手里;不夸张说,研发全球就我一个人。如果自己继续干下去,把所有核心技术和用户全拿到手,那豪宅跑车人生巅峰都说不准。

可是自己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啊,命运给多少好运气都能扔掉。后来这个系统被以色列买走了,几个犹太哥们拿这项目创业去了。

如今自己已经不记得为什么就辞职了,还是裸辞。只记得当时自己很决绝,其实每次离职都很决绝,感觉自己就是总爱标榜自己说到做到吧,装 B 啊。

3.国企 P

中间折腾了几家公司,都是待了半个月一两星期看形式不对就跑路了,后来又去了一家二线通信央企,知道的人可能不多,普天研究院。

干的是类似售前售后的半测试半实施的那种工程师,其实这工作今天想想是特别有意思的,最有意思的是还下过几次矿井,特别有意思的人生经历。 我估计看帖子的各位工程师应该都没坐过矿井的猴车。 其实想想留在那里日子过得还是很有趣的。

至此自己裸辞一共 3+次,“+”是因为还有不少去了几天就跑了的小公司,就不详细提了,其实中间有过很多好机会。年轻就是机会多,回想起来命运给的都是很好的机会。

如今回想起来,当时那些公司,离开的原因都不记得了。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你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能过几十年都不会再记起来了,却做出了改变人生轨迹的一些重大决定

4. 外企 A ,外企 O

再后来又去了两家外企,都不太小,这个过程都是正常的跳槽,也不再裸辞,可能年龄大些了,当时已经 30 多岁了。跳槽也是一般的正常瓶颈跳槽。

在这两家都稳定待了有几年,也干得都不错,比较顺利,评级能拿几次优之类的那种,跟领导同事也比较和谐,可能自己确实比较适合外企吧。

然而第二家是 Oracle ,那个做 CRM 的 BU ,众所周知,17 年 Oracle 研发全砍。 这次离职其实是无奈的。

5.国企 C

其实离开 Oracle 之后,命运给我的机会也非常多非常好。 一共有三家企业有机会:

  • 一个是一个从 Oracle 出来的外企,现在我的很多 O 记前同事也在那家公司;

  • 另一个是一个和 O 做类似产品的私企。

最后我去了一家央企,这家央企牛逼之处在于距离我家只有 4 站地铁, 当时这是很多同事都非常羡慕的。

但是当时央企面试的时候,我看到央企的办公室,隐约想起了当年普天的办公室,“会不会央企干不长”的念头也出来了。

虽然但是,确实过程中也有过一些不愉快和困难,自己也都忍过来了。后来领导也挺信任,最忙时候手里带着 20 多个外包,10 来个项目。干的不说愉快,起码能凑活干下去吧。

到了 19 年底,疫情爆发的时候,当时央企的氛围有了解的应该知道,本来自己对于央企的压抑其实是有些难受的,到了疫情这份压抑就翻倍了,每天 Excel 报告,手下人一个一个的打电话,半夜也得找人家,每天风声鹤唳、战战兢兢,加上疫情各种封楼情绪实在要崩溃了,每天紧张的睡不着,胡思乱想,经常 4 点多睡着了早上 7 点多起来上班。这段时间其实是后来 5 年失业的伏笔吧。

说实话,后来想想是外企的滋润生活给自己惯坏了,特别是养老院 Oracle 吧....

6.私企 X

在这家央企的时候,正好联系上一位前老大,这位前老大正在和一位老板创业。大老板人不错,是能成大事那种人,前老大之前关系也挺好。另外特别是:

  • 第一,这家私企因为只有我们几个人,当时疫情,大老板人也比较有格局,允许完全在家办公,避免了疫情期间很多很多麻烦。

  • 第二,前老大聊的是他后续考虑去一家国企能解决一些户口之类的问题,然后慢慢把这边工作交接给我。这对我职业转型,也是个进步的机会。因为自己在国企 C 已经有了一定管理经验,也希望能够慢慢向正式的管理岗转转,更想自己干出点事业,加上当时的国企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就从国企 C 辞职去了这家私企 X 。

然而前老大后来国企没谈妥,他落户没能解决,他就把这个临时工作当成正式工作了。慢慢从开始的全权委托慢慢变成开始从我手里抢活,甚至后来把我的一些活分出去给别人。

这其实还算不上主因,可能因为之前在国企 C 积累的一些心理压力,可能因为疫情各种频繁封楼增加的心理压力。 然后家里也遇到了一些事情,心情很不好,自己就在某天自己突然崩溃了,当时是真的崩溃那种。

于是就最后一次裸辞了,这是大概 2021 年初的事情了。心里有点对不住前老大和大老板,特别是大老板,其实人很不错的。

7.失业五年

从 2021 年开始进入了长达 5 年的漫长的失业阶段,其中还折腾过如下几个事情:

  1. 量化,一开始搞期权,当时还在 B 站录了一整套 B 站学习的读书视频,然后一遍搞期权量化,一遍搞期货量化。结果:仓库搞了 3 、4 个,push 了几万行 Python+JS 代码,最后一个东西也没搞出来,一堆代码垃圾,除了毁硬盘和占 CodeUp 空间啥意义也没有。 不过我 B 站录的读书视频我觉得如果学期权真的很有帮助。想学期权可以去看看,很用心做的。我奉劝有心搞量化的朋友,不要搞,这是条不归路。我搞了 4 、5 年了,有兴趣可以交流。

  2. 微信小游戏:和一位美工搞了一个微信小游戏,俩人都没有经验,完全从零搞起,当时对自己还是非常自信。 但是,最后虽然成功上线了,但是完全不盈利,现在还在交着年管理费。 整个游戏投了有几千块钱,最后每个月收入几块钱,完全失败。不过唯一让我欣慰的是,竟然评论区有一些真心的好评,可能因为美工画的确实挺可爱的,吸引了不少女性吧。这个游戏的主要功劳实际在美工,我作为策划加程序,可以说一塌糊涂。 值得一提的是,这可能是我一生唯一做完做成的一件事了( PS:突然想起来,在安卓刚出的时候我做过一个背句子软件,当时也是几万用户,还有用户写信给我追更,可惜我有始无终的性格,荒废了。)

  3. 外包: 去给另一位前老大干了半年多外包工作。 前老大挺希望我跟他正式干。 当时以为前老大是去创业的,也有点动心。 然而后来前老大逐渐被架空,做的方向说实话也真的有点扯淡。 掏钱的大老板是传统行业的人,有点天马行空。 一个没赚钱的项目,大老板加了 N 个部门,整个项目扯到了十多个闲杂人等,就是不给研发加钱。 然后是公司药丸三件套:考勤、日报、例会,逐渐加码。最后,谈正式加入的时候期权也没谈妥,也就慢慢淡出了,姑且算是个外包项目吧。

  4. SD 和大模型,应该我是国内比较早搞 SD 的一批人了,一开始是用来搞 BlackLisa ,想搞个美人图集,出了一堆 BlackLisa 图,还想过去咸鱼卖涩图。 还试图搞过那种出图的小程序和大模型转发,众所周知成本原因完全亏本的买卖。后来想给公司训练模型,用 lama 做私有化部署,后来大公司都进来了,我也没谈来一个客户,太搞笑了,一个小丑的 AGI 之旅。

2025 年 7 月 14 日

这五年折腾了这么多,经历了这么多失败,自己如今自信心算是被打的一塌糊涂,完全进入了自我否定。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怎么再振作起来,目前也没啥斗志搞什么东西了,今天是 2025 年 7 月 14 日,一边下着 SV4D2.safetensors ,一边玩着魔兽世界,然后被老婆骂死肥宅。

想起来年轻时候天天嘚瑟想着工作、事业,在那装逼,魔兽世界的巫妖王、大裂变、熊猫人、所有版本都错过了,如今一事无成,反而有心情玩玩了。不过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注定啥也干不成了,大秘境今天第一次打,完全拖后腿,从头躺到尾。

求助

在家待了 5 年,面试啥的基本废了,正式工作肯定是想都不敢想了。现在不知道有没有啥远程途径能挣些碎银子交交社保。

一直没收入的话,手里钱如果天天吃方便面还能吃 5 年。不过打算留点钱去崇明岛买套最便宜的房子,然后买点氮气,就退出游戏了吧。

干了那么多年 IT ,中年失业三件套的话,身体是肯定没有了,说实话也不想做,做的话不如现在就登出。

手里的这台暗影精灵是当时接外包和搞 SD 时候买的,眼看到报废边缘了。再没钱换,估计电脑都要废了。

求助大家,有没有什么渠道或者方式,能够做些闲散活,交交社保,换台电脑。IT 类的基本都行,Linux 、C++、JavaScript 、Python 都用过,一知半解,有些以前敢说精通,如今可能也就是个外包水平了吧。

孩子马上初中了,不知道怎么面对.....

PS. 想起年轻时候,曾经有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时候,那时候看到桌子上的一本《 Linux 命令行与 Shell 脚本编程大全》,顿时什么烦恼都没了,不知现在有多少年轻人也是这样吧?

我也做一个 kimi k2 的网站,举手参与竞争 🙋🏻‍♀️

littlebena:

网站: https://www.kimik2.online/
主要的功能:直接在网站上调用 kimi k2 大模型,提供能体现 k2 能力的 Prompt 。

分享一下观察到的赛况:
第一天( 2025 年 07 月 12 日)
有 9 个左右 kimi k2 网站注册了域名,4 个网站上线了内容,只有我一个网站可以直接在首页试用 k2 ,其他是介绍一下 k2 模型,没真实的功能。

第二天( 2025 年 07 月 13 日)
有 12 个左右 kimi k2 网站注册了域名,6 个网站上线了内容,有 3 个网站可以直接在首页试用 k2 ,其他是介绍一下 k2 模型,没真实的功能。

Windows 版的 ZeroTier 连接经常失败

anivie:

最近痴迷起了远程内网,想要把自己的设备都连接起来,目前在尝试 ZeroTier自建节点方案

但是遇到一个问题:添加 Windows 设备后经常发现设备分配了 IP ,控制台里查看一切正常,使用zerotier-cli statuszerotier-cli peer也一切正常,显示的还是直连,但是设备无法连接其它设备,ping 全部超时(有时还会跳出拒绝访问),网页也打不开

本来以为是运营商作怪,本来都准备放弃了打算走全转发的方案了,但是偶然间发现,安卓版的 ZeroTier 在同样的网络环境下连接上之后就完全正常,只有 Windows 版本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来问问 V 友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你们现在的远程内网方案是什么

有没有“鼻子”很脆弱的兄弟🐶

MajestySolor:

每次睡眠后起床,鼻子都很不舒服,比如很痒,连续打喷嚏,流鼻涕
连续喝几杯温水,大约半小时后会完全恢复正常
春秋季气温变化剧烈,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总之就是感觉鼻子很脆弱很娇嫩,很容易不舒服

每周骑车两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每天遛狗二十分钟左右
家里虽然一直开着空调 ,但每天都会开窗透气
似乎都没啥效果
有没有类似情况的兄弟来聊聊

用 Vibe Coding 的方式做了个 Vibe Coding 工具集合站

huangsen365:

用 Vibe Coding 的方式做了个 Vibe Coding 工具集合站

最近 Vibe Coding 这个概念真的火爆了,从 Cursor 到 Windsurf 再到 Claude Code 再到 Kimi K2 ,再到各种 AI 编程助手,感觉整个开发方式都在被重新定义。

看着 V 站上大家对这些工具的讨论,各种想法和观点满天飞,有人说这是编程的未来,有人担心会不会让程序员失业,还有人在纠结到底该选哪个工具...

想来想去,我觉得与其纠结,不如先把这些工具都集中起来,让大家能快速找到和体验。所以我用 Claude Code 通过对话的方式(没错,就是 Vibe Coding 的表现行为)制作了一个极简的 Vibe Coding 工具集合站:

https://vibecoding.yunbiyun.com

特点

  • 极简设计:没有花里胡哨的介绍,直接展示各工具的官网链接
  • 随机展示:每次刷新或点击"随机看看"按钮,工具顺序都会打乱,不偏不倚
  • 响应式布局:PC 和手机都能完美访问
  • 开放收录:后续会持续添加新的 Vibe Coding 相关工具

目前收录的工具

  • Cursor
  • Windsurf
  • GitHub Copilot
  • Claude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工具值得关注,比如 Anthropic 最新推出的 Claude Code (命令行工具),以及 OpenAI 的 Codex ( 2025 年重新推出的云端编程代理,基于 o3 模型优化,可以并行处理多个编程任务)和 ChatGPT 本身。

后续计划收录的工具

我会继续搜集更多 AI 编程工具,包括但不限于:

国际工具:

  • Google Gemini Code Assist / Gemini CLI
  • Amazon CodeWhisperer
  • Replit AI
  • Tabnine

国产工具:

  • 通义千问(阿里)
  • 文心一言(百度)
  • 腾讯元宝
  • 豆包 MarsCode (字节跳动)
  • 讯飞星火
  • 智谱清言 CodeGeeX

欢迎大家在本帖留言反馈,告诉我还有哪些工具需要加上!

为什么做这个

其实很简单,就是想为 AGI 时代献一份薄力。当 AI 编程成为主流,我们需要一个地方能快速找到这些工具。这个网站就是这样一个起点。

如果你知道其他优秀的 Vibe Coding 工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我会持续更新到网站上。

让我们一起见证人工智能 AI 编程方式的变革!🚀


P.S. 这个网站本身就是通过和 Claude Code 对话制作的,从设计到代码,全程 Vibe Coding 。使用了 Bootstrap 5 作为基础框架,加上一些炫酷的 CSS 动画效果,整个过程真的很有意思。

P.P.S. 网站采用阿里云 OSS 静态托管 + ESA 边缘安全加速( CDN + WAF )和免费 HTTPS SSL 证书免费自动续签,可以扛住各种恶意攻击和 DDoS 和节省成本,大家可以放心访问和分享。

做了一个免费 AI 课程生成和自学网站,欢迎来看看

zxypro:

在 ChatGPT 刚刚出现的 2022 年,当时我就觉得 AI 其中一个最有价值的应用就是用来生成课程,真正能将 AI 作为最强大的知识检索系统的价值发挥出来。在这几年里,我大多数学到的知识也是通过 AI 自学来的。于是周末用了点空余时间做了一个免费生成课程,并且能发布分享给别人进行学习的网站,也算是满足了自己的学习需求。网站现在很原始,只支持文字内容,但是一切功能都免费,欢迎大家来玩玩。代码后续也会开源。

网站地址: https://ai-self-learning-website.vercel.app/

主要功能点:

  • 使用 LLM 自动生成带有考试,测验和评分系统的一套课程。
  • 编辑课程,自定义课程内容。
  • 分享自己的课程到课程市场,让别人复制并学习你的课程。
  • 导入导出课程。
  • 自定义配置自己想用的模型。

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骚扰我的房东和马仔,请各位 V 友斧正

ojbkk:

前情提要:https://www.v2ex.com/t/1144769?p=1#reply94

打算贴在楼下,这种应该不算违法吧

正文:

感谢信

致房东 B 先生:

感谢您在过去几个月里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和人性教育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翻脸比翻书还快"。

感谢您的"诚信"表现:

  • 感谢您在友好协商,表达互相理解后,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说变就变"
  • 感谢您无视"买卖不破租赁"的法律条款,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您对法律的"独特理解"

感谢您的"绅士"行为:

  • 感谢您在 6 月 25 日晚上的精彩表演:先是不打招呼直接撬锁,让我误以为遭遇入室盗窃
  • 感谢您带着 6 、7 个人气冲冲地上门"友好拜访",展现了您的"热情好客"
  • 感谢您当晚的 180°态度转变和道歉,让我见识了什么叫"川剧变脸"

感谢您的"言而有信":

  • 感谢您承诺换锁后把钥匙放门口,然后让我在闷热的夜晚等了 20 分钟,完美演绎了什么叫"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 感谢您前一天还在友好协商,次日就带人狂敲房门威胁扔东西,让我领教了什么叫"朝令夕改"

感谢您的"创新"做法:

  • 感谢您在周末违规砸墙,无视北京市关于休息日禁止装修的规定,展现了您的"特立独行"
  • 感谢您雇佣社会人员在凌晨 5 点砸门骚扰,让我和我对象体验了什么叫"惊魂时刻"
  • 感谢您和您的马仔按住我、掰我手指、抢我手机的"亲密接触",让我见识了什么叫"动手能力"

特别感谢: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深地"感谢"您让我明白了:

  1. 原来合同可以随意撕毁
  2. 原来法律可以随意践踏
  3. 原来承诺可以随意违背
  4. 原来暴力可以随意使用

您的所作所为将永远"激励"着我,提醒我在这个社会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防范像您这样的"优秀"房东。

此致 "崇高"的敬意

一位被您"深深感动"的租客

在 V 站发现了好用的音乐工具,情不自禁地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bowencool:

一个是 NAS 音乐下载器: https://github.com/59799517/simple_sq_musuc_plus 搜索、试听、下载(默认无损)、自动刮削并整理,一气呵成!简直不要太省劲!

另一个是客户端音流: https://github.com/gitbobobo/StreamMusic 和纯本地播放器不同,它可以登录到自建的 Navidrome 或 Jellyfin 服务,真是相见恨晚!早点遇到的话,就不用付费看 QQ 音乐的广告了😂

折腾过程在这里: https://blog.bowen.cool/zh/posts/self-host-music-streaming-service

快 30 了,想润

wloverine:

背景

本人即将 30 岁,是一名在上海工作的 IT 从业者。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近几年深感职场环境愈发压抑、内卷严重,加班到凌晨 2 、3 点乃至通宵的情况已屡见不鲜。同时,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也愈发关注他未来的教育环境和成长路径。因此,萌生了考虑“润”(即移居海外)这条路的想法。

诉求

随着年龄渐长,我希望尽快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选择了一个国家或城市,就希望能长期定居下来。因此,对理想定居地我有以下几点期望:

  1. Work-life balance:不希望继续承受国内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节奏。

  2. 子女教育压力相对较小:目前国内教育资源竞争激烈,学历贬值加剧,担心孩子辛苦多年仍难在社会立足。

  3. 良好的法治环境与自由氛围

  4. 整体安全感:包括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等基本保障。

意向定居地

目前我有以下几个备选目标:

1.日本

优点:距离中国较近,文化接近,治安良好,生活便利。

缺点:传统职场文化较压抑,若能进入外企或新兴企业可能会稍好; IT 行业薪资普遍不如国内一线城市。

2.北欧(如瑞典、芬兰等)

优点:社会福利完善,生活节奏相对宽松,重视家庭与个人生活平衡。

缺点:人口稀少,社交较封闭;部分地区冬季日照时间短,易影响情绪。

3.澳大利亚

优点:气候宜人,英语环境,技术移民政策相对成熟,整体薪资水平较高。

缺点:生活成本较高,部分城市房价压力大;技术移民门槛近年有所提高。

结语

“润”这条路也许不是唯一的答案,但在当前的环境下,我确实在认真思考是否适合走出这一步。希望各位 V 友能从客观角度给我一些建议: 我的情况是否适合润?如果润,去哪里更合适? 感谢大家!

#润 #程序员 #生活 #内卷

在写 Java 安全靶场

nvyao:

上链接: https://github.com/bansh2eBreak/SpringVulnBoot-backend

基于 Vue + SpringBoot 构建的 Java 安全靶场,一个专为安全爱好者、渗透测试和代码审计人员打造的实战演练平台。

目前还在开发中,有兴趣的佬友可以给点建议,也可以一起来完成这个项目。

已经开发的漏洞清单: 1 、SQLi 注入 基于 Jdbc 的 SQLi 注入 基于 Mybatis 的 SQLi 注入 报错注入 基于时间盲注 2 、XSS 跨站脚本 反射型 XSS 存储型 XSS DOM 型 XSS 3 、任意命令执行 Runtime 方式 ProcessBuilder 方式 4 、任意 URL 跳转 5 、路径穿越漏洞 6 、文件上传漏洞 7 、越权漏洞 水平越权漏洞 垂直越权漏洞 未授权访问漏洞 8 、身份认证漏洞 密码登录暴力破解 普通的账号密码登录暴力破解 绕过单 IP 限制暴力破解 HTTP Basic 认证登录暴力破解 图形验证码登录暴力破解 短信认证漏洞 短信轰炸 短信验证码回显 暴力破解短信验证码 MFA 认证漏洞 仅前端认证可绕过 9 、组件漏洞 Fastjson 漏洞 Log4j2 漏洞 10 、配置漏洞 列目录漏洞 Actuator 未授权 Swagger 未授权

快 30 了,想润

wloverine:

背景

本人即将 30 岁,是一名在上海工作的 IT 从业者。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近几年深感职场环境愈发压抑、内卷严重,加班到凌晨 2 、3 点乃至通宵的情况已屡见不鲜。同时,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也愈发关注他未来的教育环境和成长路径。因此,萌生了考虑“润”(即移居海外)这条路的想法。

诉求

随着年龄渐长,我希望尽快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选择了一个国家或城市,就希望能长期定居下来。因此,对理想定居地我有以下几点期望:

  1. Work-life balance:不希望继续承受国内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节奏。

  2. 子女教育压力相对较小:目前国内教育资源竞争激烈,学历贬值加剧,担心孩子辛苦多年仍难在社会立足。

  3. 良好的法治环境与自由氛围

  4. 整体安全感:包括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等基本保障。

意向定居地

目前我有以下几个备选目标:

1.日本

优点:距离中国较近,文化接近,治安良好,生活便利。

缺点:传统职场文化较压抑,若能进入外企或新兴企业可能会稍好; IT 行业薪资普遍不如国内一线城市。

2.北欧(如瑞典、芬兰等)

优点:社会福利完善,生活节奏相对宽松,重视家庭与个人生活平衡。

缺点:人口稀少,社交较封闭;部分地区冬季日照时间短,易影响情绪。

3.澳大利亚

优点:气候宜人,英语环境,技术移民政策相对成熟,整体薪资水平较高。

缺点:生活成本较高,部分城市房价压力大;技术移民门槛近年有所提高。

结语

“润”这条路也许不是唯一的答案,但在当前的环境下,我确实在认真思考是否适合走出这一步。希望各位 V 友能从客观角度给我一些建议: 我的情况是否适合润?如果润,去哪里更合适? 感谢大家!

#润 #程序员 #生活 #内卷

「让吃灰旧手机变翻页时钟+信息屏」免费网站首发上线——防烧屏 + 夜间模式(抽终身会员)

zyx199199:

上周整理家务,翻出 4 台旧手机,一直吃灰却舍不得扔。又想到平时全屏开 Cursor 写代码,看时间也不方便,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做一个网站,让旧手机变成一个漂亮的桌面信息看板,平时放在显示器旁边看时间,再加一些别的小组件,就能显示更多信息。

于是动手做了这个“打开网页就能用”的桌面信息屏。首版目前只做了时钟。

Clarity Deck 时钟截图

主要功能

1️⃣ 当前功能( Clock 组件)

  • 翻页时钟:复古翻页样式
  • 防烧屏:实现了一套像素微移 + 噪点覆盖机制,避免烧屏
  • 夜间模式:自定义时间段,自动降低降亮度
  • Picture-in-Picture:桌面端可一键弹出独立悬浮窗,丢屏幕角落随时看时间
  • 免费,无登录、无广告,手机 / 平板 / 桌面均可直接访问

2️⃣ 马上要上的 3 个组件(预计 2 周内)

✔️ 天气 ✔️ To-Do ✔️ 照片墙

想优先用哪个?楼里告诉我 → 直接左右改排期!

3️⃣ 技术栈

  • Quasar(基于 Vue) + TypeScript
  • 服务器端渲染 + 首页纯静态页面(拼了命把 pagespeed 的分数达到了 99 分)

4️⃣ 是否收费

目前的时钟会永久免费。未来哪些组件收费,哪些免费还没想好。

但首批 V 友中奖即可终身全部免费

5️⃣ 未来规划

未来我希望把 Clarity Deck 做成一个信息中心+效率中心,用户可以随意组合各种小组件,形成一个 dashboard ,并且可以任意设置每个组件的位置、大小和样式,弄个旧手机或平板打开后一直放在桌面就行。

此外,每个小组件也会单独做一个独立使用的页面,随手定个闹钟、倒计时什么的,也很方便。

抽奖规则:

  • 每 10 楼送 1 份「终身免费会员」,上不封顶
  • 截止时间:2025-07-20 (周日) 23:59

参与方式:随便留言即可:

  • 提你最想要的组件
  • 吐槽 UI / 提 Bug
  • 分享你是怎么利用旧手机旧平板的

👉 在线体验:Clarity Deck

当你负责的项目每天面临大量的咨询,你该怎么办?

tobeagoodfather:

如题,真的是每天都很焦虑。

目前负责一个类中台项目,上游好几个业务方,每个业务方的一波研发和测试,再加上直接找来的业务。 每天面临各种咨询问题,包括线上问题、线下环境问题、业务对接问题。 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技术客服,再加上日常的开发工作,感觉每天过得都很焦虑。

咨询的问题,大部分都不是系统问题,很多是使用或者环境问题(我们环境比较特殊,和不稳定的客户端交互)。

也有写文档,但是认真看文档的还是少数(毕竟文档确实也长),而且有时候问题表现不那么直接。

想跟各位大佬讨教,面对这种局面,有什么好的手段可以破局。

微信 Mac 版貌似自 v4.0.5 版起,引入了.wxpic 图片后缀

Justinyeager:

在微信自带的浏览器里, 过去如果希望将一幅图片保存至本地,通常是从浏览器中直接拖拽到本地, 这样就可以在本地保存一个名为 640.png 的文件了。

自 4.0.5 ( AppStore 版)起,微信更新了其内置浏览器,不仅更换了图标, 还引入了后缀名为.wxpic 的图片格式。如果像上文那样拖拽,得到的就是这个格式,如图: https://youke1.picui.cn/s1/2025/07/13/6873b2ab9a4dc.png

而如果在图片资源上右键选择“保存图片”,则得到的是 640.png 。 https://youke1.picui.cn/s1/2025/07/13/6873b2ac4c6da.png

目前尚不知道微信这么做的目的。

immich+frp+https 遇到了怪事

a0210077:

家里一台 NAS ,已部署 docker 版本的 immich ,使用 nginx 进行 ssl 证书反向代理。现在通过公网 ipv6 使用,一切正常。

最近发现连接公共 wifi 没有 ipv6 环境,immich 用不了,于是在外网部署了 frps 进行 ipv4 转发到本地 https 端口。

部署完成发现了奇怪现象:映射正常,使用电脑在外网访问映射端口可以打开 immich 网页客户端,但使用安卓手机则无法连接,包括手机客户端和网页浏览器。

nginx 日志如下:

SSL ALPN supported by client: h2
SSL ALPN supported by client: http/1.1
SSL ALPN selected: http/1.1
SSL_do_handshake: -1
SSL_get_error: 6
peer closed connection in SSL handshake while SSL handshaking, client: 10.88.28.1, server: 0.0.0.0:2284
close http connection: 7
event timer del: 7: 351271376
reusable connection: 0
free: 00005AF74B6BACF0, unused: 96

frp 使用 tcp 或 https 方式进行转发,故障都一样;若映射到 http 端口手机能正常访问。

更多详细信息:
1 、NAS 系统 Winserver 2025 Standard ,虚拟机 ubuntu24.04 ,网络桥接网卡,有私网 ipv4 和公网 ipv6
2 、原本通过 ipv6 访问域名与 frp 转发服务器的域名不同,已分别在 nginx 配置不同的反向代理和 ssl 证书
3 、ssl 证书是单域名证书,阿里云的测试证书,证书在有效期内
4 、电脑 Win11 Pro Firefox 浏览器,手机 iQOO 13 Firefox 浏览器和 vivo 浏览器
5 、immich 版本 v1.135.3 ,手机 immich 客户端版本 v1.135.3

我的问题是:
1 、是否手机对 https 连接有更严格的校验?
2 、大佬们有类似的部署经验吗?

求各位大佬赐教,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