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用技术消灭「体验视差」后,岚图梦想家让「所见即所得」成了 MPV 新标准

在摄影圈,「所见即所得」曾是一个革命性的词汇。

在单反相机(SLR)普及之前,摄影师们普遍使用旁轴相机。这类相机的取景器和镜头是分离的,这意味着,由于视差的存在,你取景时看到的画面,和你最终拍到的照片,永远存在一丝无法消除的偏差。

你以为构图天衣无缝,照片上却多出了一截栏杆;你以为对焦精准无误,焦点却落在了别处。

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偏差」,曾是无数摄影师的梦魇。直到——单反相机出现。它用一套巧妙的反光镜系统,让取景和成像共用一个镜头光路,彻底消灭了视差。那一刻起,「所见即所得」从奢望变成了现实,摄影体验被彻底改变。

巧合的是,在高端 MPV 市场,用户也长期生活在类似的「体验视差」之中。

人们对一台旗舰 MPV 的「理想构图」是:它应该有纯电车的静谧平顺,也要有燃油车的长途便利;它应该有 D 级车的宽敞空间,也要有 B 级车的灵活驾控。但现实往往是,你得到的总是一份充满妥协的「照片」:纯电续航短、驾控笨重、智能化体验落后……

理想中的画面,总因为技术的「视差」而变形。

而前两天刚发布的 2026 款岚图梦想家,它所要扮演的,正是 MPV 界那台终结视差的单反相机。

一台「无视差」MPV 的诞生

那道困扰 MPV 用户的「视差」,首先就出现在仪表盘上:

用户想要的纯电体验,总被短暂的续航里程限制;而长途的便利,又总是伴随着发动机介入的噪音和振动。理想与现实,始终无法对焦。

2026 款岚图梦想家的解决方案,是让其中一项变得足够强大,以至于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你几乎可以忽略另一项的存在。这背后的底气,来自全新的 800V 岚海智能超混系统。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一块 62.5 度的三元锂电池组,它带来了 350 公里的 CLTC 纯电续航。这是一个远超同级混动对手的数字,意味着在绝大多数用户的通勤半径内,它都能被当作一台纯电 MPV 使用。

为这块大电池匹配高效补能,同样也是关键。岚图的全域 800V 平台和 5C 充电技术,能将 20% 到 80% 的充电时间缩短至 12 分钟。

这套快充系统的背后,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社会观察。

岚图发现,许多老梦想家车主在高速服务区,会因为充电速度不如纯电车而主动让出充电桩,有种「不好意思」的谦让。CEO 卢放坦言,正是为了消除用户的这份顾虑,团队才决心上马全域 800V 平台和 5C 充电技术,将 20% 到 80% 的充电时间缩短至 12 分钟。

当电量耗尽,那台热效率高达 45.18% 的混动专用发动机便会介入,实现 5.26L 的百公里亏电油耗,并将综合续航里程延伸至 1500 公里以上。同时,490kW 的综合功率,也确保了 5.9 秒的零百加速成绩,动力足够充沛。

当补能体验的「焦点」被校准后,下一个需要消除的「视差」,来自于驾控。

为了化解 D 级空间与笨重驾控之间的矛盾,岚图引入了首次搭载在混动 MPV 上的智能后轮转向系统。它能提供双向共 10 度的转向角,显著缩短车辆的转弯半径,让这台 5.3 米长的大车在双车道能轻松一把掉头。

灵活不只靠转向。梦想家的底盘硬件同样扎实,全系标配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高配车型更搭载了智能魔毯空气悬架。这套硬件组合,旨在提供旗舰级舒适性的同时,赋予驾驶者足够的掌控感。

解决了动态层面的「视差」,岚图将目光投向了静态的座舱体验,试图在这里校准「豪华」的定义。

拉开梦想家的车门后你会发现,岚图对于豪华是有理解的,它没有一味地堆砌材料,而是将豪华建立在一种独特的东方审美之上

新增的「金銮红」双拼色源于故宫,「玄青」和「紫米」新内饰更显典雅。车内大面积使用的斑马木纹饰板,以及内部嵌有光源的「映山河」透光面板,共同营造出一种更具书卷气的豪华氛围。

座舱的体验中心,是第二排的 AI 零重力按摩舱。

2026 款岚图梦想家新增了能通过 36 个传感器自动适配乘客身形的「AI 自适应腰部支撑」,以及覆盖从头到腿的 26 点「叩击式」按摩。而这项看似极致的舒适配置,其起点却颇为朴素。岚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BO、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提到,它始于一位用户「在车里等孩子下课时,能有个更好的按摩椅就好了」的简单建议。

岚图梦想家对舒适的投入,甚至延伸到了全车:所有座椅的通风都升级为更舒适的吸风式,甚至还包括第三排——这同样也是一个同级鲜见的配置。

而在物理豪华的基底之上,2026 款岚图梦想家还试图消除最后一个「视差」——在安全与智能体验上的代差。

岚图在 2000MPa 的超高强度车身这一安全基底上,通过搭载华为乾崑 ADS 4.0,将安全维度从被动防护提升至主动预判。其 AEB 刹停时速经实测可达 130km/h,升级的 3 个 4D 毫米波雷达也增强了恶劣天气下的感知力。同时,这套系统也将重刹率降低了 70%,带来更舒适的辅助驾驶。

把这些技术点串联起来看,岚图的目的就非常清晰了。它不再满足于单点升级,而是通过一次全方位的体验优化,去回应用户对一台旗舰 MPV 的所有期待。

当「所见即所得」,成为 MPV 的新标准

在 2026 款岚图梦想家发布之前,用户在选择高端 MPV 时,内心是默认需要妥协的。人们习惯了混动车纯电续航短、充电慢的现实,也接受了大尺寸 MPV 驾控必然笨拙的物理定律。这些「已知缺陷」共同构成了市场的旧标准。

但岚图梦想家带来的一系列技术,让用户意识到,过去那些不得不接受的妥协,或许本就不该是标准的一部分。

在补能领域,当一款混动 MPV 的纯电续航可以达到 350 公里,并且支持 12 分钟补能大半的 5C 快充时,消费者心中的评判标准就变了。在驾控方面同样如此,当用户体验过「D 级尺寸、B 级操控」之后,再回头去看那些驾控体验平平的对手,难免会觉得差点意思。

而在智能化领域,华为 ADS 4.0 的加入,则直接将高阶智能驾驶变成了旗舰 MPV 俱乐部的一张入场券。正如 CEO 卢放所言,梦想家已成为 MPV 开发领域「不可绕开的对标车型」。

这背后其实是高端 MPV 市场竞争逻辑的一次更迭。

过去,行业一度陷入「拼参数」的怪圈,配置看似丰富,但技术平台的局限,导致最终的体验往往是割裂和妥协的。而梦想家所引领的,则是一个拼实力的新阶段。这里的「实力」,不再是单一参数的领先,而是指基于原生电动平台、将三电、底盘、智能等深度整合,最终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

这种对用户评判标准的重塑,自然也为岚图自身,提供了一个建立全新品牌认知的好机会。

在此之前,外界对于岚图的认知,或许还停留在「国家队新势力」这个略显模糊的身份上。但这款产品,清晰地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更具象的信号:岚图是一个致力于消除用户体验「视差」的品牌。

这种以技术为导向,一切为了用户体验的产品哲学,成为了岚图新的品牌故事内核。

卢放反对单纯的「价格战」,他认为岚图「不卷价格,卷价值」,因为只有合理的利润,才能支撑企业「持续地为更多的用户服务」。这种「说到做到、体验如一」的形象,比单纯的「技术强大」更具温度,也更能建立用户的长期信任。

卢放曾在采访中澄清,岚图高管开设社交账号并非为了成为「网红」,而是不希望用户在面对一个庞大组织时感到困惑和无力。

让用户感到是在与真实的人平等地沟通,这很重要。

而这份品牌承诺,最终通过一套产品策略,落到了不同用户的预算和需求上。

市场的初步反馈,也直接印证了这套策略的成功。上市仅 18 小时,2026 款岚图梦想家的大定订单便突破了 10000 台。更有说服力的是订单结构:作为顶配旗舰的乾崑 Ultra 版,订单占比超过了 50%。

这组数据背后,其实就是用户对岚图「镜头组合」策略的投票。

如果把 2026 款岚图梦想家这台「单反相机」看作一个系统,那么鲲鹏与乾崑两大系列,就像是为这个系统配备的两支定位不同的「镜头」。

鲲鹏系列,是那支高性价比的「标准变焦镜头」。它的任务,是让绝大多数用户,能以一个合理的门槛,体验到「所见即所得」的核心优势。

以 32.99 万元的鲲鹏 Pro 版为例,它虽然没有搭载最新的 800V 平台和华为智驾,但其核心的底盘架构、座舱豪华配置、以及依然领先的上一代动力总成,足以确保用户获得一个没有明显短板的、远超同价位对手的均衡体验。它面向的是最广大的市场,是岚图用来稳固基本盘的「挂机头」。

乾崑系列,则是那支画质锐利的「顶级定焦大师镜头」。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展现「所见即所得」的极致形态,尤其是在智能化这个最能体现「对焦」能力的维度上。

它将华为 ADS 4.0 和鸿蒙座舱 5 这两项最顶级的「镜片」装上,再配齐后轮转向、魔毯空悬等所有硬件,为的就是给那些追求极致体验、预算充足的用户,拍出一张最完美的「照片」。

2026 款岚图梦想家的核心价值,正在于其背后这套「消除视差」的产品哲学。它用技术,拉近了用户对一台旗舰 MPV 的理想构图和最终到手的现实照片之间的距离。

这不仅是对用户体验的尊重,更深层次的,或许是对「打造中国人自己的高端 MPV」这个梦想的回应。从 2022 年率先开启电动豪华,到今天用 800V 超混技术定义新标准,岚图的每一次迭代,都在证明一件事:

在高端 MPV 这个一度由外资品牌定义的赛道上,来自中国的技术与思考,同样可以成为新的、乃至更好的标准。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小米 17 Pro 外观公布,配备全新副屏/联发科宣布首款台积电 2nm 芯片/刘强东开直播现炒热菜

cover

📱

小米 17 Pro 系列外观公布:大尺寸副屏亮相

🔍

The Verge:液态玻璃的界面统一是「难以忍受的」

🤖

OpenAI 最新报告:揭秘 ChatGPT 最火用途

🔋

郭明錤:iPhone 17 系列首周末预购表现优于去年

🔌

「车顶维权」车主胜诉,特斯拉被判提供行车数据

💰

Nothing 获 2 亿美元融资,明年发布 AI 设备

📈

AI 应用用户规模达 6 亿,豆包重回月活第一

😯

联发科宣布首款台积电 2nm 芯片

💻

消息称英伟达将成为台积电 1.6nm 制程的首位客户

💡

Altman:AI 无法替代真实的人际情感

🚗

30.98 万元起,享界 S9T 正式发布

👓

Meta 带屏智能眼镜亮相

🐂

刘强东开直播现炒热菜

🥛

纯牛奶生产新规:禁用复原乳

重磅

小米 17 Pro 系列外观公布:大尺寸副屏亮相

昨天,小米在微博发布预热视频,公布了小米 17 系列的背部外观设计,画面显示小米 17 Pro 背面相机区域设计有一块副屏,可以显示时间、壁纸等内容,外观与先前小米微博账号短暂更换的头像一致。

官方表示,小米 17 Pro 与小米 17 Pro Max 均将搭载这块「妙享背屏」、「多一面更精彩」。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此前宣布,小米 17 系列将于本月正式亮相,比上代提前一个月发布,并称这是小米数字系列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跃迁」。该系列跳过「小米 16 系列」命名,直接推出小米 17 系列,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

卢伟冰强调,小米高端化战略已坚持五年,始终对标 iPhone,从「参数领先」转向「体验优先」,实现软硬件深度融合。

小米集团董事长兼 CEO 雷军也表示,小米 17 系列产品力跨代升级,将「全面对标 iPhone」,正面迎战。随着外观细节的正式公布,市场对这代新品的讨论度亦进一步提高。

据博主「数码闲聊站」日前消息,小米 17 Pro 将配备 5000 万像素徕卡超大底后置三摄,主摄光圈为 f1.67;长焦为 115mm(等效 5 倍光学变焦),光圈 f3.0;超广角为 17mm。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放出的预热内容细节显示,视频中的小米 17 Pro 机型最小光圈为 f2.6。

另外,昨日小米社区正式开启「小米科技盛会」活动招募,将邀请 850 名「米粉」参与,报名时间 9 月 22 日截止。

大公司

The Verge:液态玻璃的界面统一是「难以忍受的」

The Verge 总编辑 David Pierce 近日撰文,对苹果在 iOS 26、macOS Tahoe 26、watchOS 26 及 Vision Pro 等平台引入的全新「Liquid Glass」设计系统进行了深入体验与评价。

据介绍,「Liquid Glass」为几乎所有苹果设备带来统一的立体界面视觉效果,按钮与菜单悬浮于内容之上,并可随环境变色、折射光线,模拟真实玻璃质感。在 Vision Pro 等沉浸式设备上,这一设计被认为契合度较高;在 Mac 上,由于系统界面元素较少,影响也相对有限。

然而,Pierce 指出,该设计在 iPhone 和 Apple Watch 等高频交互设备上表现不佳,界面元素频繁变色、尺寸变化,反而造成视觉干扰与信息辨识困难。他提到,在 Safari 浏览彩色网页时,搜索栏几乎难以看清;在 watchOS 26 中,时间显示容易与表盘背景融合,影响可读性。

文章认为,「Liquid Glass」体现了苹果当前推动多平台界面统一的趋势,但这种「一刀切」的设计理念忽视了不同设备的使用场景与交互需求。Pierce 总结称,这套系统或许适用于未来 AR / VR 普及的世界,但在当下多屏并存的现实中,其带来的统一感更像是「难以忍受的趋同」。

OpenAI 最新报告:揭秘 ChatGPT 最火用途

OpenAI 于 9 月 15 日公布了 ChatGPT 详细使用情况调查,涵盖性别、年龄、地域及用途等多维度数据。

报告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ChatGPT 每周活跃用户已突破 7 亿,相当于全球成年人口的 10%,且用户规模在各性别与国家中持续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女性用户比例在今年 6 月首次超过男性,标志着性别差距显著缩小。年龄分布方面,18 至 25 岁的年轻群体贡献了约 46% 的消息量,成为最活跃用户群。

地域数据表明,在人均 GDP 1 万至 4 万美元的低中收入国家,ChatGPT 普及率增长速度是高收入国家的 4 倍,显示其在新兴市场的快速渗透。

在使用话题上,「实用指导」、「信息查询」与「写作」位列前三,合计占比达 78%。其中,写作是工作相关任务的首要用途,占比 40%;而 73% 的对话与工作无关,相较一年前的 53% 有明显提升。

此外,研究团队还将用户意图分为「提问」、「执行」与「表达」三类,结果显示 49% 的互动为提问获取信息或建议,40% 为要求具体成果,11% 为无特定目的的交流。在工作场景中,执行类占比升至 56%,但满意度最高的仍是提问类互动。

郭明錤:iPhone 17 系列首周末预购表现优于去年

日前,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 X 发文表示,iPhone 17 系列首周末预购需求整体优于去年的 iPhone 16 系列。

郭明錤指出,以 Pro Max、Pro 与标准版的第三季度总生产量来看,iPhone 17 较 iPhone 16 同比增加约 25% ,但出货时间仅延长约一周,显示这三款机型的总预购需求更强。

此外,郭明錤提到 iPhone Air 开卖即有现货,表面上预购需求低于去年同期的 iPhone 16 Plus(当时出货时间约 2 周),但需考虑 iPhone Air 在 2025 年第三季度的生产量较 iPhone 16 Plus 在 2024 年同期高约 3 倍(约 200% 同比),且苹果此前并无类似 Air 定位的产品,因此建议在开卖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其市场表现。

在各机型中,需求最强的依旧是 Pro Max。iPhone 17 Pro Max 在 2025 年第三季度的生产量较去年同期的 16 Pro Max 增加约 60%,但出货时间相似。

郭明錤认为,iPhone 17 系列的预购表现有利于苹果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但对供应链股价的提振作用有限,投资人当前更关注 2026 年起的大幅创新产品对供应链的贡献。

「车顶维权」车主胜诉,特斯拉被判提供行车数据

据红星新闻报道,「车顶维权」车主历时 4 年的维权案件迎来新进展。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责令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向车主张女士提供事故发生前 30 分钟的完整行车数据,认定经营者应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案件起因可追溯至 2021 年 2 月,张女士父亲驾驶特斯拉发生追尾事故,交警认定其负全责,但家属坚持认为事故源于「刹车失灵」。同年 4 月,张女士在上海车展站上特斯拉车顶维权,引发广泛关注,并因此被警方行政拘留 5 日。

2021 年 10 月,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以侵犯名誉权为由起诉张女士,索赔 500 万元。2025 年 7 月,上海市二中院终审判决维持原判,判令张女士赔偿 17 万元并公开道歉。

张女士表示,待拿到完整数据后,将申请司法鉴定,以数据为依据对车辆刹车系统进行检测。

Nothing 获 2 亿美元融资,明年发布 AI 设备

爱范儿获悉,智能设备企业 Nothing 今天在英国宣布完成 2 亿美元 C 轮融资,老虎环球领投,现有投资方谷歌风投、EQT 等跟投;高通创投和印度富豪 Nikhil Kamath 首次加入。

据了解,Nothing 目前已经出货数百万台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和耳机等产品),25 年实现历史累计销售额突破 10 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Nothing 从创立之初就画的 AI 设备大饼,这次又更新了:创始人裴宇透露,将在明年推出「AI 原生设备」(AI-native device),一种独立于手机的设备。

据悉,Nothing 的 AI 设备将能够在用户需要时随时可用,并由智能驱动,将理解转化为行动。其还支持跨模态捕捉上下文,并按需生成交互界面,随用户目标而变化。

裴宇表示,和 AI 所取得的革命性进展相比,智能手机的体验仍然停滞不前,创新局限,效果差强人意,是公司加力 AI 原生设备的原因。

华为与广汽丰田合作升级为全栈方案

据财联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信息报道,华为车 BU 与广汽丰田的合作将全面升级为全栈方案,未来两年内将有 3 款新车落地。其中,计划于 2027 年推出的两款车型将全量搭载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

在鸿蒙智行品牌方面,尊界将于明年先后推出 MPV 与 SUV,其中 MPV 对标丰田埃尔法;享界则计划推出 S9 大改款与 MPV,并将在明年晚些时候迎来品牌首款硬派 SUV。

此外,华为与北汽近日就享界品牌达成进一步深化合作协议,未来 3 年将投入 200 亿元资金,用于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

ChatGPT 个性化页面迎来更新

OpenAI CEO Sam Altman 昨日在社交平台发文宣布,ChatGPT 的个性化页面迎来更新,新增整合式入口,将「个性配置」「自定义指令」与「记忆功能」统一到同一界面中,预计将在未来几天内逐步向用户推送。

Altman 表示,此次改版旨在简化用户的个性化管理体验,让用户能够更直观地调整 AI 的交互风格与记忆偏好。

有用户在评论区提出功能建议,例如「支持多选删除聊天记录」,以便更高效地管理会话历史;也有用户对个性化功能的必要性提出质疑,认为模型本身的智能适配能力已足够满足日常需求。

另外,昨天凌晨 OpenAI 还推出了基于 GPT-5 优化后的代码模型「GPT-5 Codex」,聚焦于真实的软件工程场景,不仅能处理日常的编程交互,还能独立完成复杂耗时的工程项目。

据悉,搭载新模型的 Codex 能像真正的程序员一样,连续工作超过 7 个小时,在复杂项目上不断迭代、修 bug、跑测试,最后交付一个完整可用的解决方案。

新模型上线不久,Altman 就兴奋地透露,GPT-5-Codex 已经占据了 Codex 总流量的近四成。其判断在 9 月 16 日之内,这个比例就会反超,成为平台的主要来源。

AI 应用用户规模达 6 亿,豆包重回月活第一

昨天,QuestMobile 发布《2025 年 8 月 AI 应用行业月度报告》。

报告显示,移动端 AI 应用整体用户规模已达 6.45 亿,其中互联网及 AI 科技企业原生 App 用户规模为 2.77 亿,应用插件(In-App AI)用户规模为 6.22 亿,手机厂商 AI 助手用户规模为 5.29 亿。

在原生 App 阵营中,豆包以 6.6% 的环比增速取代 DeepSeek,重新夺回月活跃用户规模第一的位置。报告指出,亿级头部应用延续「强者恒强」趋势,而 10 万以下的中长尾应用则普遍陷入增长困境。

从赛道表现来看,AI 搜索引擎与 AI 综合助手依旧占据前两位,用户规模分别为 6.72 亿和 6.51 亿;AI 信息检索赛道表现亮眼,8 月用户规模环比增长 39%,达到 7,353 万,成为当月最大黑马。

在手机厂商 AI 助手方面,OPPO、小米、华为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70.9%、70.4% 和 56.8%。其中,小米「超级小爱」活跃率达到 37.7%,主要得益于其与智能家居的深度协同。

QuestMobile 认为,未来 AI 应用竞争将从「让用户用」转向「让用户用得更好、更久」,多端覆盖与场景化服务将成为提升用户粘性的关键。

奢侈品牌客户数据遭黑客窃取

据 BBC 报道,巴黎世家、Gucci 与 Alexander McQueen 等奢侈品牌近日遭遇网络攻击,黑客团体「闪亮猎人(Shiny Hunters)」声称已窃取包含姓名、邮箱、电话、地址及消费总额在内的大量客户信息,涉及约 740 万个邮箱地址。

据报道,此次事件的幕后黑客「闪亮猎人」在 Telegram 表示,他们在今年 4 月通过奢侈品牌母公司 Kering 的系统入侵获取数据,并在 6 月与该公司进行过接触,要求以比特币支付赎金,但 Kering 否认曾与其谈判,并强调已拒绝支付赎金。

Kering 表示,受影响数据不包含银行卡号、信用卡信息或政府签发的身份证号码,公司已向相关数据保护机构报告,并通过邮件通知受影响客户。目前,Kering 表示已完成 IT 系统加固。

值得注意的是,泄露数据中包含「Total Sales」字段,显示部分客户在单一品牌消费超过 3 万至 8.6 万美元。安全专家警告,这类高消费记录可能使受害者成为二次诈骗的重点目标。

法国时尚品牌 Dior 今年 5 月也曾发生数据泄露事件,中国大陆用户陆续收到官方警示短信。据悉,被访问的数据库中,受影响客户信息可能包括姓名、性别、手机号码、邮箱、邮寄地址、消费水平与偏好等,但不涉及银行账户或信用卡信息。

9 日,Dior 因「未依法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被公安网安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并通告。

联发科宣布首款台积电 2nm 芯片

昨天,联发科技 MediaTek 在官网宣布其首款采用台积电 2 纳米制程的旗舰 SoC 已完成设计流片,预计将于 2026 年底正式上市,或为天玑 9600。

据介绍,台积电 2 纳米制程首次引入纳米片电晶体结构,相较 N3E 制程,逻辑密度提升 1.2 倍,在相同功耗下性能最高提升 18%,或在相同性能下功耗降低约 36%。

MediaTek 董事、总经理暨营运长陈冠州表示:「此次合作再次展现我们引领业界,将先进半导体制程技术赋能于广泛设备与应用的创新能力。」台积电业务开发资深副总经理张晓强博士则指出:「2 纳米技术标志着进入纳米片时代的重要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技术以满足客户多元需求。」

此外,MediaTek 昨天下午还宣布将于 9 月 22 日在深圳召开「芯发现」2025 天玑旗舰芯片新品发布会,预计将发布全新天玑旗舰芯片 9500。

同日,vivo 产品经理韩伯啸还发文表示,本次天玑 9500 是「蓝厂和联发科历时三年共同定义携手打造的」。

其透露,天玑 9500 直接搭载了自研蓝图影像芯片 V3+,并在 vivo X300 系列实现全球首发 4K 60fps 电影人像视频。

而据博主「数码闲聊站」消息,X300 系列将全球首发天玑 9500。

vivo 开发者大会定档 10 月 10 日

vivo 宣布 2025 开发者大会将于 10 月 10 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18 号馆举行。

根据官方日程,本次大会将率先公布「AI 战略」,并正式发布全新系统 OriginOS 6 以及自研蓝河操作系统 BlueOS 3.0。与此同时,vivo 还将带来「安全、人文及生态共建」相关计划。

除系统更新外,大会还将涵盖以下重点内容:

  • 全新端侧多模态大模型
  • 蓝心智能体与 AQ + 蓝心小 V
  • 自研调度架构与图形 SDK
  • 新一代 vivo 智能车载方案
  • 与小鹏汽车的合作项目
  • 三方生态建设与卓越合作伙伴颁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恰逢 vivo 成立 30 周年,外界普遍期待大会上会有更多重磅消息,包括 AI 战略的进一步落地、vivo Vision 以及硬件与生态的全新突破。

西部数据或将上调硬盘价格

据 TrendForce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继闪迪上调 NAND 闪存价格 10% 以及美光暂停一周报价后,西部数据已通知客户将立即逐步上调全线 HDD 产品价格。该公司表示,当前各容量硬盘需求空前高涨,同时正加大创新投入,这成为提价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西部数据计划扩大海运比例,这可能导致产品运输时间延长至 6–10 周,并建议客户在下单时提前规划。

据报道,业内分析指出,高容量存储需求的激增与推理型 AI 服务的快速崛起密切相关。全球多家云服务提供商持续刷新营收纪录,科技巨头如 Google、Oracle 正加速扩建 AI 基础设施,推动高性能推理应用落地,从而带动高容量 HDD 需求持续攀升。

目前,高容量 HDD 的交付周期已延长至接近 1 年。为应对这一趋势,存储厂商正积极研发 Nearline SSD 产品,力求将与 HDD 的价格差距从现有的 4–5 倍缩小至约 3 倍,以促进客户采用。

消息称英伟达将成为台积电 1.6nm 制程的首位客户

技术新闻网站 Wccftech 报道称,英伟达将成为台积电 A16(1.6nm)制程的首位客户,业界认为这一举动与 AMD 在高端 AI GPU 领域的激进布局有关。

据产业链透露,英伟达此次选择直接切入台积电最新制程节点,打破了过去二十多年依赖成熟工艺的惯例。A16 制程预计将引入 Gate-All-Around FET(GAAFET)与 Super Power Rail(SPR)背面供电等关键技术,性能与能效均有显著提升。

据悉,台积电规划在 2026 年底实现 A16 制程的量产,英伟达有望在 2027 年末或 2028 年初推出基于该工艺的下一代 GPU,可能是 Rubin Ultra 或 Feynman 系列,其中 Feynman 的可能性更高。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合作不仅将推动 AI 硬件性能的跃升,也将进一步加剧英伟达与 AMD 在高端 AI 市场的竞争。

💡 Altman:AI 无法替代真实的人际情感

在前不久的一次深度访谈中,硅谷知名投资人 Vinod Khosla 和 OpenAI CEO Sam Altman 探讨了关于 AI 的未来走向,以及哪些能力会被强化,哪些人类价值不会被替代等内容。

访谈中,Sam Altman 直言,AI 的能力边界正在被不断突破,从软件开发到科学研究,几乎所有类型的智力劳动都可能被 AI 覆盖。然而,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是任何技术都无法取代的。

同样一句鼓励的话,从一个真实的人那里听到,和从 AI 的聊天界面看到,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Altman 解释,这种差异不仅仅是文字内容的不同,而是源于人类交流中独有的温度与细节 —— 眼神交流、语调起伏、肢体动作、甚至是彼此之间长期建立的信任感。这些微妙的情绪信号构成了人际关系的核心,而 AI 再先进,也只能在表层模仿,无法真正触及这种深层体验。

他还指出,AI 的普及将彻底改变软件行业的生产方式。未来,普通人无需编程背景,就能直接生成符合自己需求的应用程序。这一趋势将对传统 SaaS 模式构成冲击 —— 如果现有产品无法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其市场份额和商业价值都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在谈及行业未来时,Altman 特别提到能源问题。他认为,算力需求的持续攀升将使能源成为 AI 发展的核心瓶颈之一。即便新技术如 DeepSeek 在效率上取得突破,未来 AI 的定价仍可能与电力成本直接挂钩,这意味着能源供应能力将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变量。

Altman 总结道,AI 将深刻重塑生产力格局,推动社会进入一个高度自动化与个性化的时代。但无论技术如何进步,真实的人际情感与交流,依然是人类社会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柱。

新产品

30.98 万元起,享界 S9T 正式发布

昨晚,享界 S9T 正式发布,先看售价:

增程版 30.98 万元起;纯电版 32.98 万元起;均提供 Max 和 Ultra 两个版本。

新车延续了享界 S9 的外观设计,并在尾部添加了全新的星云尾灯,提供全新的黑曜套件;车门配备电动门。

享界 S9T 采用全新的途灵平台,全系标配全新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 + 智能空气悬架,同时配备路况空间模型连续构建、六合一全域融合架构;底盘最高可提供 163mm 的高度,应急涉水深度可达 430mm。

续航方面,享界 S9T 增程版采用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电池为 53.4kWh,提供 354km CLTC 纯电续航,综合续航可达 1305km;纯电版则搭载华为 800V 巨鲸电池平台,提供最高 801km 的 CLTC 纯电续航。

舒适性上,享界 S9T 车内配备华为悦彰卓越系列音箱,拥有 25 单元声学设计,最高 2080W 功效;全系标配副驾零重力头等舱。

智能化方面,享界 S9T 提供 4 激光雷达、3 分布式 4D 毫米波雷达矩阵以及 2 4D 毫米波角雷达的组合,支持华为乾坤智驾 ADS 4、全维防碰撞 4.0。

理想 i6 定档 9 月底发布

理想汽车昨日发布了理想 i6 的一系列宣传海报。

据悉,理想 i6外观延续了 i8 的设计,拥有一体式鲨鱼形态、上下双色车身,辨识度颇高。

作为一辆 20 万元级的城市五座 SUV,理想 i6 的车身尺寸较为克制,车长为 4.95 米,但理想表示,该车的车内纵向可用空间超过了 3.3 米。

(理想 i6)实现了外紧凑、内宽敞的空间魔法。

理想汽车还强调,i6 的低风阻造型设计带来了更低能耗和出色的续航。工信部信息显示,理想 i6 续航最高达 710km(单电机版本),百公里电耗低至 13.6kWh/100km。

此外,低重心设计也让 i6 开起来也更加收放自如。

1199 元起,真我 15 系列正式发布

9 月 16 日晚,真我在深圳发布全新数字系列新品,包括真我 15 系列,包括真我 15 Pro、真我 15 以及真我 15T 三款机型。

新品在外观设计、影像能力与续航体验上全面升级,其中真我 15 Pro 搭载第四代骁龙 7 性能芯与 UFS 3.1 闪存、前后 5000 万超清三摄,首发 AI 魔法双闪与 AI 夜拍模式,定位「夜拍神器」,首销价 1999 元起。

另外,一同发布的还有:

  • 真我 15 配备 144Hz 电竞直屏与独显电竞双芯,内置 7000mAh 泰坦电池,并支持 IP69 满级防水,首销价 1699 元起;
  • 真我 15T 主打轻薄小直屏设计,机身厚度 7.79mm、重量 181g,同样搭载 7000mAh 大电池,首销价 1199 元起。

真我 15 系列全系支持 IP69 防水、360° NFC、万能红外遥控等功能,并在首销期间提供立减 200 元、延保一年、以旧换新补贴等多重福利。

Meta 带屏智能眼镜亮相

据 UploadVR 报道,近日,Meta 与依路视旗下品牌「雷朋」(Ray-Ban)合作的新款智能眼镜产品视频曝光,其中首次出现了「Ray-Ban Display」款式。

据悉,本次推出的 Ray-Ban Display 智能眼镜配备单目 HUD,并通过 sEMG 手环进行交互操作。从视频显示,HUD 界面仅在右眼镜片,主要显示 Meta AI、步行导航等场景。

同时该款智能眼镜还拥有配套的操控手环,支持用户在桌面上通过手指滑动输入文字,以快速回复消息。

据悉,该产品将与现有的 Ray-Ban Meta 系列、Oakley Meta HSTN 以及传闻中的 Oakley Meta Sphaera 一同亮相。与此前曝光的 Orion 原型不同,「Ray-Ban Display」并非完整 AR 设备,而是定位更轻量的 HUD 智能眼镜。

价格方面,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曾透露该产品起售价约为 800 美元(约合 5,690.88 人民币)。重量预计为 70 克,相比普通 Ray-Ban Meta 眼镜的 50 克略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有报道称 EssilorLuxottica(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曾因镜腿厚度问题而拒绝合作,但今年 Meta 已向该公司投资 30 亿欧元,持股 3%,并有意进一步增持至 5%。业内分析认为,这一投资可能促成了双方在品牌与产品上的重新合作。

据悉,Meta Connect 2025 将于本周举行,主旨演讲定于北京时间 9 月 18 日上午 8 点开始,届时该产品有望正式发布。

腾讯混元 3D 模型 3.0 亮相

昨日,腾讯混元正式发布旗下 3D 模型 3.0 版本,号称「真人手办建模自由」。

官方介绍,混元 3D 3.0 首创 3D-DiT 分级雕刻模型,突破传统技术难以兼顾整体结构、规整度与局部细节的瓶颈,解决整体结构与局部细节两大生成难点,实现边缘锐利、细节清晰的超高清 3D 几何生成,效果保持业界 SOTA。

相较于前代模型,混元 3D 3.0 针对人物生成进行专项优化,显著提升建模精度,实现精细的面部重塑,使五官轮廓更加清晰立体,细节更加丰富,人物体态更自然流畅。

在复杂几何结构生成方面,混元 3D 3.0 采用分级生成策略,先构建底层结构,再逐步精雕细节,结合增强的数据处理技术,大幅提升对不可见区域的理解与还原能力。

而在纹理生成方面,混元 3D 3.0 进一步优化纹理遵循度和几何对齐精度,确保纹理细节忠实于设计意图,实现更精准的纹理映射与贴合,表面质感更加真实细腻。

目前,混元 3D 3.0 已集成于混元 3D AI 创作引擎,面向用户免费开放,并同步上线腾讯云 API。

此外,支持多条件控制的混元 3D Omni 模型也即将开源,进一步推动 3D 生成技术在学术研究与工业场景的创新应用。

新消费

刘强东开直播现炒热菜

9 月 16 日,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现身「京东品酒会」直播间,并重启「用户见面会」,现场烹制宿迁名菜「黄狗猪头肉」。

据财联社报道,刘强东在直播间表示自己第一次直播很紧张,「像贾国龙先生第一次炒菜一样紧张,像罗永浩第一次说脱口秀一样紧张。」

而在做菜方面,刘强东表示只要回家,基本上天天都会给家人做饭。

另据蓝鲸新闻,刘强东在会上还与媒体交流表示,今天约王兴聚会,王兴说与程维在外面「战争」,而「莆中说老板不去我也不敢去」。

刘强东还表示,民营企业要简单,该竞争就竞争,企业家不应该变成仇人,不要把正常的商业竞争变成个人恩怨,没有必要。

兴哥我很尊重,莆中我也很赞赏,但我更希望企业多点开放、多点简单、多点单纯,少点想太多的东西。

喜茶官宣喜柿多多回归

喜茶 HEYTEA 宣布旗下秋季限定饮品「喜柿多多」迎来第三年回归,原配方再度上线,并携手画师易辉推出主题视觉,呈现柿子从生长到成熟的自然过程。

据介绍,本次所用柿子产自福建永定,拥有 500 年培育历史,已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与普通柿子相比,永定红柿无涩感、无需吐籽,口感软糯且可「拉丝」。新品搭配无香精绿妍茶汤与脂脆波波,旨在带来清雅茶香与绵延柿香的双重体验。

活动期间,消费者可在全国门店购买「喜柿 · 冰箱贴套餐」,并参与 9 月 16 日至 9 月 28 日在上海正大广场举办的「灵感特展」,现场除饮品体验外,还可获取限量周边。

自由职业平台裁员 30%

据华尔街日报,近日,以色列跨国在线自由职业服务平台 Fiverr 宣布将裁减约 250 个岗位,占公司总员工数的约 30%。官方表示,此举是公司「精简与聚焦(resizing and refocusing)」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打造更精干、更高效的 AI 优先型组织架构。

Fiverr 称,部分节省下的成本将重新投入业务发展,其余将用于提升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公司预计将在 2026 年实现 25% 的长期调整后 EBITDA 利润率,比原计划提前一年。

财报方面,Fiverr 重申了 2025 财年第三季度及全年业绩指引。此前二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15%,达到 1.086 亿美元。官方指出,「AI 相关服务需求正快速增长,尤其是在 AI 智能体、工作流自动化以及『vibe coding』等领域」。

受消息影响,Fiverr 股价当日下跌 5.6%,报 22.52 美元,今年以来累计跌幅约 29%。该公司成立于 2010 年,并于 2019 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纯牛奶生产新规:禁用复原乳

据广州日报报道,9 月 16 日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第 1 号修改单正式施行。

新规明确,生产灭菌乳只能以生乳为原料,不得使用复原乳;使用复原乳生产的乳品不得标注「纯牛(羊)奶」或「纯牛(羊)乳」,将作为调制乳管理。

记者在成都市区多家商超走访发现,货架上的常温纯牛奶、脱脂牛奶等产品配料表均仅标注「生牛乳」,未见「复原乳」字样。据采访,多数消费者对新规并不知情,选购时更关注品牌而非配料表。

复原乳是将干燥乳制品与水按比例混匀获得的乳液,俗称「奶粉加水还原」。有专家在报道中指出,复原乳经过多次热加工,部分热敏感营养成分如免疫球蛋白、活性酶、乳铁蛋白等易被破坏。

好看的

《汉斯·季默与朋友们:沙漠之钻音乐会》预售开启

纪录片电影《汉斯·季默与朋友们:沙漠之钻音乐会》今日正式开启预售,将于 9 月 20 日在全国院线上映。

影片全长 158 分钟,完整收录了汉斯·季默在迪拜的音乐会现场。观众不仅能在影院环绕音效下沉浸式体验《加勒比海盗》《盗梦空间》等经典配乐的震撼旋律,还能通过幕后花絮与对谈,深入了解这位「配乐大师」的创作理念与灵感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还展现了汉斯 · 季默与导演克里斯托弗 · 诺兰的合作趣事。诺兰透露,每次讨论配乐时,季默总能抛出源源不断的新点子,甚至常常让他不得不「叫停」。

本片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译制并发行。官方表示,观众将通过大银幕与顶级音效,获得「一张电影票,两重惊喜」的独特体验。

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曝制作特辑

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今日发布制作特辑。影片由易中天编剧、监制,于孟、袁原执导,易海贝担任总制片人,将于 2025 年 10 月 1 日全国上映。

据介绍,主创团队以「真」为核心理念,实地走访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参考超过 100 家博物馆资料,并借鉴大量出土文物,力求在细节上做到考究与真实。例如,影片中汉代战马未设马镫,街头水果摊仅售梨子,均符合史实考证。

特辑还展示了曹操与袁绍「折冲尊俎」的戏份,菜品包括鱼脍、貊炙,呼应「脍炙人口」一词的历史渊源。此外,2025 年 3 月由美国归还的 41 件文物之一「陶说唱俑」也将在影片中亮相,与国博馆藏的「东汉击鼓说唱俑」同台演绎,象征流失文物的文化回归。

影片构建了盛大的东汉洛阳城景象:小皇帝刘协穿梭于牡丹花海,西域大象入贡,德阳殿前万国来朝,展现出与罗马帝国并称「东西双雄」的盛世风貌。主创团队表示,希望通过影像让新时代观众追本溯源,感受千年汉韵与文化自信。

惊悚片《女佣》发布角色海报

日前,心理惊悚片《女佣》发布多张角色海报,影片将于 12 月 19 日北美上映。

该片改编自弗雷达·麦克法登的同名畅销小说,讲述了苦苦奋斗的米莉在成为尼娜和安德鲁这对上流社会的富豪夫妇的女佣后,她如释重负,开始了新的生活,但她很快发现,这个家庭的秘密远比她自己的更危险。

该片由保罗·费格执导,西德妮·斯威尼、阿曼达·塞弗里德等主演。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30.98 万元起,享界 S9T 旅行车上市,余承东:反对声音很多,但我坚持一定要做

鸿蒙智行为什么要做一款旅行车?

毕竟在国内,旅行车依然是一个相当冷门且小众的市场,其市场份额占比常年在 1% 左右徘徊,国内目前卖的最好的两款旅行车蔚来 ET5T 和极氪 007GT 的月均销量也不过在 4000 辆左右,能想象的市场空间也不大。

享界内部的反对声音也不小,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说:

很多同事反对,说我们(还是)做好卖的大 SUV,但我坚持一定要做。

享界坚持推出一款并不那么有「鸿蒙智行」味儿的车,细细想来,可能有两层原因。

首先是,享界 S9 为 S9T 提供了将其改造为旅行车相当好的基础。

其次则是,在 SUV 系列增长到顶的今天,鸿蒙智行迫切的需要「破圈」,而旅行车的目标群体年轻、消费能力强,恰好是鸿蒙智行最想要的那一批。

又大又好

市面上现存的旅行车产品,普遍都存在一个问题——旅行车往往受制于原版轿车车型的尺寸,导致车身比例和空间设计比较受限,既没有如 SUV 那般良好的通过性,也没有轿车一样的舒适性和节油能力,反而夹在其中不上不下。

而基于 S9 原车打造的 S9T,反而解决了这些不够完美的点。

在旅行车最看重的空间和实用性方面,享界 S9T 的整车尺寸为 5160 / 2005 / 1492mm,轴距为 3050mm,与轿车款享界 S9 相比,S9T 的车长、轴距数据保持一致,而车宽和车高得到了增加。

鸿蒙智行工程团队拉高了 S9 原来的车顶线条,在 D 柱位置做了下坠,将轮高比停留在 1:2,进而让 S9T 拥有了一个「性感」的臀部。

尾部姿态的改动为后备箱释放出了更多的空间,在目前市面上的旅行车产品中,享界 S9T 的空间和装载能力显著优于沃尔沃 V60,奥迪 A6 Allroda以及极氪 007GT 等车型。

此外,车辆座椅放平后可以与后备厢组成纯平空间,露营时可以当做「大床使用」,车辆还提供行李架及行李箱选装,行李架动态负载50kg、行李箱最大承重 35kg。

纯电动版车型更是配备了38L 前备厢,且支持 Knock-Knock 双击开启方式。

空间之外,旅行车用户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则是续航。

享界 S9T 将提供增程、纯电两种动力形式,其中 S9T 增程版搭载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配备了 37kWh、53.4kWh 两种电池包,CLTC 综合续航里程最大可达 1305km;纯电版标配 100kWh 电池包,CLTC 纯电续航最大可达 801km。

享界 S9T 纯电版从 30% 充至 80% 需 15 分钟,而增程版从 20% 充至 80% 也需 15 分钟。

余承东为了打消车主们的续航焦虑,特意在发布会上提到了鸿蒙智行目前已经建成了十纵十六横的高速公路补能网络,覆盖了 3100 多个区县,鸿蒙智行合作的充电桩数量则来到了 140 万根以上。

在大空间和长续航的旅行车壳下面,则是我们已经相当熟悉的「华为全家桶」。

S9T 座舱内采用全新寰宇座舱设计搭载了 16.1 英寸中控屏、12.3 英寸液晶仪表盘以及 12.3 英寸副驾娱乐屏的组合,内置的鸿蒙座舱接入了 DeepSeeK 应用、支持六区域语音识别唤醒、多指飞屏操控、车内生物监测系统、车载 KTV、手机 APP 远程控制等功能。

新车标配副驾零重力座椅,支持一键躺平,后排座椅靠背同样支持电动调节,提供了更舒适的乘坐体验,内饰全系标配 Nappa 真皮座椅,全新智慧电动门和专属迎宾灯效也搭载在了新车上。

享界 S9T 搭载了 1 个 192 线激光雷达、3 个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3 个分布式 4D 毫米波雷达矩阵、2 个 4D 毫米波雷达、11 个摄像头、12 个超声波雷达和 4 个 MIC 组成,支持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 P2P 2.0、对后向悬浮物、负向场景的感知识别,雨雾尘天气识别能力和泊车辅助能力都有得到进一步提升。

底盘方面,享界 S9T 全系标配空气悬架、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搭载华为最新的途灵平台3.0,升级了六合一全域融合架构,全系标配空气悬架、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路况适应性极强。

作为一款旅行车,享界S9T的底盘充分考虑了户外场景,底盘高度可调范围 113-163mm,拥有 430mm 的应急涉水深度。

非典型鸿蒙车

如果说 16 万元左右的尚界 H5 是鸿蒙智行突破自己价格标签的重要一步,那么享界 S9T 就是突破自己身份标签的重要一步。

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根据用途简单分类大致有 3 类车:

注重驾驶感受或自我感受,如小米;

注重家庭场景,如问界、理想;

注重行政商务,如尊界。

而目前在鸿蒙智行,在家庭和商务场景已经逐渐有成为霸主的趋势,尚界 H5 上市后,甚至可以形成从 15 万元到 100 万元的全价位垄断。

但是在注重自我感受,或者说情绪价值的车型上,鸿蒙智行在 S9T 之前是一片空白。这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市场,小米 YU7 已经用创造历史的订单量证明了这个市场有几百万的规模。

然而华为整体的技术积累和品牌调性并不支持其造一辆讲求圈速、讲求赛道、讲求极致操控的车型,那么从已有能力出发,造一辆既有自我价值又有家庭属性的享界 S9T,自然成为了当下最合适的选择。

S9T 的外观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与众不同但又不过分张扬,只配备了前排的零重力座椅也说明了,S9T 对于车内关系期待更多的偏向于情感与亲密,这都是鸿蒙智行的其他车型并未触及到的。

甚至余总都为了配合营销开始打造起了「少年感」人设。

最后来看看价格——

增程 Max 30.98万元;

增程 Ultra 34.98万元;

纯电 MAX 32.98万元;

纯电 Ultra 36.98万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美系豪华重回视野!别克增程轿车至境 L7 亮相,综合油耗百公里 0.5L

国内市场在 15 日迎来了一位并不多见的美系选手——别克至境。

「至境」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它是别克全新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只面向中国市场,由中国本土团队主导研发。

新品牌下的第一辆车是至境 L7,一辆定位在 20-30 万元级别的大中型增程轿车。

三度入华

在至境 L7 亮相之前,别克在预热的时候搞了一波致敬,对象分别是奔驰、理想、小米、特斯拉以及鸿蒙智行,其中对理想的致敬语是这么说的:

感谢,让增程成为主流之选。

让增程车在国内市场火起来,理想确实功不可没,但如果回顾历史,全球第一台量产增程车,正好是别克的母公司通用造出来的。

通用曾在 2010 年和 2017 年分别引进采用增程技术的雪佛兰沃蓝达(Volt)和别克微蓝5(Velite 5),但由于当时新能源技术并未起势,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都相对缺乏,导致两款车型都没有很好的销量表现。

▲雪佛兰沃蓝达

而至境 L7,已经可以算得上是通用增程技术的第三次入华了,这台车上也首发搭载了采用后驱布局的别克「真龙」增程系统。

这套由上汽通用全栈自研的增程系统由搭载了一台 1.5T 的四缸增程器,可输出 115kW 额定功率和 230Nm 最大扭矩,发电峰值功率为 100kW。与之匹配的单电机的最大功率达到了 252kW,峰值扭矩超过 400Nm。

「真龙增程」与其他系统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在满电和亏电状态下,车辆的动力不会大幅降低,别克实测零百加速分别为 5.9 秒和 5.98 秒,几乎没有区别。

这台增程器有着高达 3.6kWh/L 油电转化率,在别克至境 L7 上做到了百公里 0.5 升综合油耗,再搭配一块 40.2kWh 的增混专用电池,纯电续航可以达到 302 公里,综合续航 1400公里以上。

此外,别克这次在增程器的噪音控制上同样花了不少功夫,「真龙」增程的发动机与发电机采用同轴直连的一体式集成设计,能够大幅度降低增程系统启停时的振动噪音。目前行业内主流增程车型发动机介入噪音在 2dB 左右,而至境 L7 能将这一数值控制在小于 0.5dB。

智能跃迁

如果说「真龙」增程系统是别克的「老本行」,那么别克至境 L7 的座舱设计和智能化体验,则充分表现了别克对于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理解。

至境 L7 采用了国产新势力常见的「双连屏 + 全景AR-HUD」的方案,搭载了一块 10.25 英寸的液晶仪表、15.6 英寸中控屏以及 50 英寸 AR-HUD 抬头显示系统。

车机功能和主流体验也相差无几,支持感知信息渲染、地图显示、媒体播放三大内容分屏,用户也可以根据需求自主调节分屏尺寸比例,手机 APP 远程控制、一键备车、哨兵模式、CarPlay、HiCar 手机互联等功能一应俱全。

至境 L7 座舱的核心是一块高通骁龙 SA8775P 芯片,其算力是 72TOPS(稠密),并且该芯片支持舱驾一体,能联动智能交互与智能辅助驾驶两大系统。

至境 L7 首发搭载了 Momenta  R6 飞轮大模型,是首个量产强化学习的智驾大模型,能够完成城市 NOA 领航辅助、不停车一键泊入等功能,还能够有效应对近距离加塞、鬼探头、盲区遮挡等高频高危状况。

在发布会现场别克特意展示了至境 L7 在极限车位的自动泊车功能,在让老司机都颇为头疼的断头路场景中,至境 L7 自动泊车仅花了 1 分 06 秒。

作为美式大沙发的代表,别克将自己在座舱舒适方面的经验都用在了这辆车上。L7 车长 5032 毫米、轴距 3000 毫米,比别克旗下的君越长出了一截,因此后排空间表现十分不错。

新车前后排四个座椅都有通风、加热、按摩功能,并且都带有头枕音响,副驾还配了双 120° 的零重力座椅,车内软包则大量使用了 Nappa 真皮包覆,顶棚使用翻毛皮包袱,细节处点缀了金属与木纹饰板,层次感明显。

再造「林荫大道」

别克选择先拿一款中型增程轿车来适应市场同样显得很「聪明」。

目前中国新能源市场中 SUV 车型正血流成河,贸然进入风险很大,而增程轿车市场却仅有马自达 EZ6、长安启源 A07、深蓝 L07 等为数不多的选手。

更何况,从 1998 年的新世纪到 2006 年的君越再到 2007 年的林荫大道,别克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中高端形象也多由轿车所建立,直到 2014 年,别克才推出了 SUV 昂科威。

▲别克林荫大道

细看至境 L7 的设计细节,也能发现不少别克在燃油时代的标志性风格。

全新的至境 L7 在前脸依旧延续了别克标志性的「展翼」设计,L 形前灯组上半部分是日间行车灯,下半垂直部分则是远近光灯,新车前保险杠下部带有主动式进气格栅,车身多处都使用了黑色装饰件和镀铬饰条。

至境 L7 整车长宽高分别为 5032 / 1952 / 1500mm,轴距为 3000mm,车身造型是别克一直以来的舒展大气风格,使用了强调豪华的亮色多辐条轮毂和小鸭尾来增加一些时尚和运动气息。

至于车尾,至境 L7 采用了全新扩散式布局的贯穿尾灯,在灯组中央位置加入了「智驾小蓝灯」。

去年 9 月,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带着新管理团队亮相时曾立下一句军令状:

2025 年要全面吹响反攻号角!

而至境就是这场反击的重要一步,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至境 L7 在中国用户关心的智舱、智驾以及续航方面并无明显短板,别克过往在燃油车时代积累的品牌认知度与造车经验,也能成为相当重要的助力。

但别克至境,能否像丰田铂智和日产 N7 那样,成为美系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车型标杆,还需要一个足够厚道的上市价格。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当 Apple Watch 成为千元机 | Apple Watch 2025 系列评测

时隔两年,苹果同时刷新了 Apple Watch 三个产品线:Apple Watch Series 11、SE 3 和 Ultra 3。

对比去年重新设计的 Series 10,今年的 Apple Watch 三款更新可以说微乎其微,但我觉得提升很大——因为有更多人,能用上一款不错的 Apple Watch 了。

▲ 从左到右:Apple Watch SE 3、Series 11、Ultra 3

今年的新 Apple Watch,是小而好的更新

发布会上,苹果着重介绍了 Apple Watch 两个新功能:高血压预警和睡眠分数。

但实际上,这两个功能并非新手表专属,会通过 watchOS 26 下放到旧款手表上。

当然,无论新旧款,高血压预警功能在国行版本上都尚未激活,原因和围绕医疗器械认证方面的监管相关,此处不做展开。

睡眠分数则是一个门槛较低的软件功能。其实只要更新 iOS 26 和 watchOS 26,苹果不仅会给未来的睡眠打分,还会把过往的历史睡眠记录补上一个分数,这个分数主要用来判断身体是否得到休息和恢复所需要的充足睡眠。

这个睡眠评分系统主要还是鼓励按时作息为主,只要不比平均晚太多时间入睡,睡眠时间有 6 小时左右,就能拿到 80 分左右的高分。

我是这么看睡眠分数的:现在苹果给了一个更直观的「分数」,不同用户间可以做比较。睡觉这件事,被「游戏化」(gamify) 了。

人人都睡觉,个个智能手表也都能追踪睡眠。但苹果通过给睡觉增加一些玩味,也相应提高了 Apple Watch 的用户粘性。

今年更新的三款 Apple Watch 全部支持 5G,并且国内三大运营商都首发支持,对于蜂窝版 Apple Watch 用户来说,这确保了手表更有「战未来」的能力。

先看看苹果史上最强手表——Apple Watch Ultra 3。

原本以为换用 S10 芯片后,Ultra 3 也会和 S10 一样重新设计,没想到手表的机身依旧和二代保持一致。不过,屏幕黑框收窄,使得屏幕尺寸比二代大了一圈,成为了史上屏幕最大的 Apple Watch。

▲ 左:Apple Watch Ultra 3,右:Apple Watch Series 11

传统钟表行业的变迁告诉我们,表盘越大易读性越高。这一逻辑在 Apple Watch 上同样存在。不过对于智能手表的户外场景,让用户一眼就能将重要信息尽收眼底,不需要分心操作或者仔细查看手表,还是很重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 Ultra 3 不仅屏幕增大,还换用了广视角屏幕,可视角度提升明显。加上低至 1Hz 的屏幕刷新率,不用抬起手腕也能以 AOD 的形式看到表盘秒针的运行,非常适用于登山、骑行等这些手被占用的场景。

这样的一块 Apple Watch Ultra 3,体验更接近一块真实手表——是各种专业运动和消遣活动的好帮手。

Apple Watch Ultra 3 被苹果标榜为「史上续航最长的 Apple Watch」,官网数据最长达到 42 小时。在我的测试中,正常使用一天后(6 小时办公室,5 小时轻量运动等),大概还剩余 60% 的电量。

Apple Watch Ultra 3 最适合预算充足、工作/运动场景相对比较极端的消费者,或者那些觉得标准/SE 系列的功能和参数还不够的用户。至于前两代 Ultra 的老用户,除非电池老化严重,没有着急换新的必要。

说到预算,在 Apple Watch 的购买推荐中一直有一种讨论,就是大部分人其实只需要标准版/SE,如果你真的预算很顶,愿意为 Apple Watch 掏 6000 快,再卖 Ultra。

但今年爱范儿要提个新角度:如果你有 6000 预算,不如上 Apple Watch Series 11 钛金属版本啊!

(怎么样,这个转折是不是很意外?)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推荐?因为 Apple Watch 是个穿戴品,是个配饰,好看和好戴很重要!而 S11 钛金属版本不仅外观抢眼,能力和佩戴体验也要更均衡。

而在功能方面,对比上一代 Apple Watch S10,S11 其实没太多感知很强的更新。以及 Apple Watch 最大的短板——电池续航上,S11 也没有太大的进步,实测和 S10 一样,坚持一天半左右差不多,续航比较尴尬,有时手表在第二天中午就会电量告急。

用户们想要的,是手表能稳稳撑两天,隔天一充电;但实际上,Apple Watch S11 的合理充电习惯,是每天洗澡时都摘下来充电(或者你不在意睡眠记录的话,摘下来充电顺便当夜间时钟)。

比续航更尴尬的是充电速度:比起我之前在用的S9,S11 的充电时间要起码多出半小时到四十分钟。以前是 S9 早早充好了电等我戴上睡觉,现在反而是要我去等 S11 充满电,「快充」变「慢充」。

但这块钛表,还是好看。颜值即正义吧,反正 Apple Watch 用户们早就自适应这续航了……

Apple Watch S11 或许会是「过渡」的一代:苹果一般三代会更新一次手表产品的芯片架构,上一次更新是 S9,意味着明年的新手表 S12,可能才是真正的「大年」。

和牙膏管扁扁的 S11 相比,官网价格 1999 元,渠道甚至下到 1600 左右的 Apple Watch SE 3,一下子就香了起来。

比起另外 Ultra 3 和 S11,时隔两年更新的 SE 3,对前代短板的补齐效果强的多——更重要的是,为了低价做出的妥协也更少。

最明显的区别,当然属于「全天候显示屏(AOD)」。虽然 Apple Watch 的抬腕唤醒非常灵敏,但不需要抬腕很多时候能带来更多便捷。

健康能力方面,Apple Watch SE 3 也终于配备了体温传感器。

因此,SE 3 的「生命体征」能力,除了心率、呼吸、睡眠三大指标之外,比前代又多了「体温」这个读数。每多一种数据,能够解锁的洞见就更多,能更全面反映身体的变化,帮助我计划今天锻炼强度,或者辅助判断身体有没有生病。

对于女性用户来说,SE 3 新加入的测温会更具有意义,不仅能进一步提升经期跟踪的准确度,也新增了排卵日回推估计的能力。

可惜,血氧功能这次依旧缺席。所以,对于户外党来说,SE 3 依旧不是最合适的选择。

虽然功能更加丰富,但 Apple Watch SE 3 在体验上依旧是熟悉的「入门」款。

SE 3 的屏幕显示效果依然落后数字系列:前代备受吐槽的「大黑边」还在,导致 SE 3 的屏幕大小捉襟见肘,最高亮度也仅有 1000nits,户外大太阳下会看不清屏幕。

爱范儿拿到的是 44 毫米版本的 SE 3 ,整个手表稍显厚重,和 Series 11 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

续航方面,Apple Watch SE 3 和我之前在用的 S9 相差不大,一天一充基本没跑。

但在「千元机」的价格面前,这些缺少的配置,似乎又不是那么重要了,它是入门 Apple Watch 的优秀选择,也是目前最便宜的 5G Apple Watch。

并且,在补齐了 AOD 和体温功能之后,Apple Watch SE 3 对比数字系列 Apple Watch 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对于从未接触过智能手表,只想购买一个用来检测睡眠和基础身体数据的轻度用户,例如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还有女性用户,千元级的 SE 3 是一个非常实惠的选择。

但 Apple Watch 是一种非常耐用的产品,如果你的预算在 2000 元以下,不追求新款,也不需要蜂窝版本,我其实会更推荐前两年的 Apple Watch S9,它屏幕素质要更好,功能比 SE 3 更全,并且国行还支持快充——唯一的问题,就是没什么靠谱的货源。

从万元表到千元机,Apple Watch 的进步是一次技术普惠

回到十年前,2000 元不到就能买到一只功能基本齐全的 Apple Watch,是想都不敢想的。

你可能还记得 Apple Watch Edition——那是一只金表,代表了苹果对 Apple Watch 最初的定位:对标腕表的时尚单品,甚至是奢侈品。

但,一天一充的智能手表,不会是隽永的象征。大众买不起,潮人看不上,电池还会过保,在诞生之初,Apple Watch 就被贴上「美丽小废物」的标签,因为没有人知道它该成为什么。

真正改变 Apple Watch 局面的,是几年后苹果将整个手表线的功能和定位,向健康/运动/户外全面转型——真正地让屏幕和手腕上的传感器发挥作用,也让更多消费者因为戴上智能手表,而养成了关注自己身体状态的习惯,也让手表成了他们的户外移动好搭子。

但三四千块钱买一块续航不太行的智能手表,依旧不是个好选择——直到五年前,价格更低的 Apple Watch SE 推出,才真正让健康管理走向普惠。

今天,两次迭代的 Apple Watch SE 3,不再是前代被吐槽的「阉割版」,而是一款相对更全能的智能手表,并且也很可能是你能在千元这个价位买到,在健康管理方面最强的智能手表。

把身体数据传感器打包成手表卖给用户,对苹果来说只是开始,因为体征数据只是最基本的呈现,这些数字对大部分用户来说依旧是抽象的,而苹果这十年来更重要的工作,是让健康数据对用户「有用」。

苹果开启了一场医学史上规模前所未有的健康研究,全球有将近 1 亿人在分享自己的身体数据,这让苹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健康管理公司之一。数以亿计的健康研究和技术积累,支撑起苹果对 Apple Watch 持续迭代——让智能手表能够监测心率、体温、血氧、经期、睡眠,甚至高血压,将用户身体的基本情况用很直观的图表呈现。而这背后,是苹果在心率、体温、血氧、呼吸等维度上,打磨多年的健康算法。

今年的 Apple Watch 的「高血压预警」以及睡眠评分功能,也是苹果心血管研究和睡眠数据的最新成果,并不需要用到新的传感器,而是发现身体数据变化新的规律。

如果单纯是追逐利润,苹果完全可以将这些新功能限定给今年的新手表,显得这一代产品独具魅力,但苹果最终还是选择以 OTA 的形式下放给以前的老手表,我想这也是一种「技术普惠」。

对于苹果,健康是大事。而实现角度不光只有手表,还可以是耳机。在昨天的 AirPods Pro 3 首发评测中,我们也深入解释了苹果怎样、为何在耳机上做健康数据点位。

自从六七年前戴上 Apple Watch 之后,我就开始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开始留意自己睡得好不好,每年我们都会在苹果发布会上,看到许多人写信给库克,告诉他 Apple Watch 又救了他一命。

我想这并不单纯是一种营销,许多次我濒临发烧的时候,Apple Watch 总是率先提醒我体征异常,这种数据透明的提醒,比虚无缥缈的感觉来得确实更有说服力。

而让 Apple Watch 从「万元表」变成千元机,我想这比造出一只传世陀飞轮,来得更有意义。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2025,你还折腾刷机吗?

Matrix首页推荐Matrix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Matrix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查看全文

iPhone 17,会成为新一代钉子户吗?|选购指南

刚刚,苹果开完了 2025 年的秋季发布会。

爱范儿第一时间在发布会现场,上手体验了今年四款全新的 iPhone,直接说感受——

和以往一条大道从标准版通往 Pro Max 不同,今年的 iPhone,的确是近年来最丰富有趣的一次,也是最值得买的一次。

这是 iPhone 的「大年」,也是 iPhone 走向「多样化」的元年,在这个热闹的十字路口,选择变多了,也变难了。

在体验后,我们也总结了这篇指南,帮你拨开迷雾,找到那台最适合你的 iPhone。

先说结论,方便你对号入座:

  • iPhone 17(6000 档):有高刷,A19 芯片,等等党的全面胜利,如果你习惯一台手机用好几年、「花小钱办大事儿」,那么 iPhone 17 标准版颇有成为新一代钉子户的潜力,同时也对钱包最为友好;
  • iPhone Air(7000 档):如果你想要一台极具个性的手机,并且不在意续航和拍照,那么集精致与手感为一身的 iPhone Air 就是你的不二之选;
  • iPhone 17 Pro / Pro Max(9000 档及以上):但凡你有影像需求,那就无脑选择 Pro 与 Pro Max——全 4800 万像素阵列,ProRAW、ProRes RAW 等专业格式,完全可以充当生产力,配合 A19 Pro,是创作者和重度游戏玩家准备的「毕业级」装备,目前 iPhone 队列中集大成的存在。

目前,关于 iPhone Air 的 eSIM 还有诸多问题等待回答,除了官网信息外,我们参考了苹果以往的 eSIM 情况并进行汇总,供大家参考:

  • 问:中国买的能不能在境外用当地 eSIM?
    答:可以,国行 Air 在境外可以激活当地 eSIM(必须开启定位)
  • 问:境外买的能不能在中国用联通 eSIM?
    答:不可以,仅有型号为 A3518 的 iPhone Air 能在中国通过 eSIM 激活,外版无法安装配置文件。
  • 问:中国买的能不能在境外用联通 eSIM?
    答 :不确定,具体情况要看中国运营商是否提供国际漫游 eSIM 业务。
  • 问:境外买的能不能在中国用境外 eSIM?
    答:可以,但需要在境外激活,同时运营商提供国际漫游 eSIM 业务。
  • 问:中国买的能不能在中国用境外 eSIM?
    答:不确定,但根据 iPad eSIM 来看,条件非常苛刻,激活时需要在境外,同时运营商提供国际漫游 eSIM 业务。
  • 问:境外买的能不能在境外用联通 eSIM?
    答:不行,根据官网信息看,要在境内为 iPhone Air 激活 eSIM,必须拥有一台在中国大陆支持 eSIM 的 iPhone(目前唯一支持的机型是 iPhone Air),并在线下营业厅办理。

iPhone 17:今年最值得购买的水桶机

这么多年来,iPhone 标准版一直有个意难平:没有高刷。

作为「旦用难回」的功能,高刷可能不如芯片、影像那样显眼,但它对体验的影响却是立竿见影的——习惯了高刷屏的丝滑流畅,再回到 60Hz,眼睛就会立刻抗议。

正所谓,由奢入俭难。

而在之前,苹果的策略一直是把最好的屏幕和长焦镜头、LiDAR 这些专业功能牢牢绑在一起,结果就是许多人为了屏幕,不得不硬拔预算,入手 Pro。

今年,这块最后的短板,终于得到补齐。苹果的「良心」,已经下探到 6000 元价位了。

ProMotion 高刷新率的下放,让 iPhone 17 标准版的屏幕刷新率终于来到了最高 120Hz。

这个数字带来最直观的改变,是 iPhone 17 标准版变得跟手了许多。根据爱范儿在现场体验区的上手感受,快速划过屏幕时,文字和图片不再有明显的模糊拖尾;在应用切换时,动画过渡也更流畅顺滑,操作过程更自然,让日常的每一次操作看起来更清晰、更轻快。

当然,为了产品线的区隔,iPhone 17 搭载的 A19 处理器,按惯例还是比 Pro 系列的 A19 Pro 稍逊一筹,不过比前代性能和功耗都有所提升,完全足以应对日常使用。

另外,iPhone 17 的屏幕也将与 Pro 系列看齐,从前代 6.1 英寸来到 6.3 英寸,亮度来到了 3000 尼特,同时前置摄像头的尺寸是前代的两倍,换为了方形 CMOS 传感器,并升级到 1800 万像素,上一代独属于 Pro 系列的 4800 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也来到了 iPhone 17 标准版上。

可以说,今年的 iPhone 17 就是没有长焦的 iPhone 16 Pro。

最后,iPhone 17 标准版的起步存储为 256GB,起步价格为 5999 元。

如果考虑到部分地区的国补,17 标准版 256GB 的价格可能会来到 5499,如果再叠加部分老机型的以旧换新,可能一个 iPhone 12 Pro 用户的换机成本只需要两到三千,却能换到最新的 A19 芯片、8GB 运行内存和新的影像系统。

这样的 iPhone 17,是等等党的强力起钉器,注定也会是未来好几年里的最强「钉子户」。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今年的 iPhone 17 标准版是最值得购买的机型,这是一台不再让人纠结的「水桶机」,努力补齐了最后的短板,也守住了大多数人的钱包。

它最适合的,是那些务实、理性的用户,如果你手握 6000 至 7000 的预算,离不开苹果生态,希望手机能用得久一点、舒服一点,但又觉得 Pro 系列的很多功能(比如长焦、LiDAR)对自己来说是不必要的需求。

那么,今年的 iPhone 17 标准版,就是那个最稳妥、也最聪明的选择。

iPhone 17 Pro / Pro Max:这一次,Pro 得很彻底

如果说标准版的升级是「补齐」,那 Pro 系列的进化,就是一次彻底的「起飞」。

最大的惊喜,毫无疑问来自藏在全新横向 Deco 设计中的那个三摄模组。

过去,即便是 Pro 系列,在广角、超广角和长焦之间切换时,你偶尔也能感觉到画质和色彩上的不统一。而这一次,三颗 4800 万像素主摄级别的传感器,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无论你是在录制视频时平滑地从超广角变焦到长焦,还是在拍照时切换不同焦段构图,都能获得几乎同样出色的画质和细节,各焦段镜头切换时的「跳跃感」将不复存在,画质保持高度一致,整个影像体验会变得前所未有地连贯。

更值得一提的是,Pro 和 Pro Max 独占的那颗全新 4800 万像素长焦镜头。它的原生焦段是 4×(约 100mm),加上无损变焦,最高可达 8× (约 200mm)光学级效果,同时 CMOS 尺寸比前代的 5× 长焦增加了 56%,远摄能力直接翻倍,解析力也获得了提升,进一步拓展了 iPhone 焦段的可用范围。

同时,iPhone 17 Pro 与 Pro Max 可以拍摄 ProRes RAW 格式视频,这是一种相当专业的视频格式,拥有极大的后期空间。

另一边,iPhone 17 Pro 和 Pro Max 配合满血 A19 Pro 芯片,无论是日常轻量级操作,还是影像创作或大型游戏这样高功耗场景,都能提供苹果阵营最佳的使用体验。

当然,今年 Pro 型号在售价和起步规格上也有微妙变化——iPhone 17 Pro 的起步内存来到了 256GB,售价为 8999,比前代的 128GB 起售价高了 1000 元,看齐前代的 256GB;

而 iPhone 17 Pro Max 的起步价为 9999。

上 Pro 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也算是一种变相涨价了。

所以问题来了——Pro 和 Pro Max,适合谁?

对于今年的 Pro 和 Pro Max 来讲,芯片、影像系统以及机身材质一模一样,屏幕尺寸和电池容量是唯二的区别。

如果你手握九千元以上的预算,且对影像有明确的要求,特别是经常拍视频,抑或是演唱会常客,对长焦有较大需求,那么就可以跳过标准版,直接上 17 Pro——

Pro 的意义,就是用绝对的性能,抹平现实与创作欲之间的距离,你可以收获 ProRAW、Log 等专业影像格式,拥有更多的后期空间,以及更大的焦段可用性。

而如果你极其看重续航,或者是重度手游或影音用户,追求大屏沉浸和持久续航,那么配备 iPhone 序列最大电池和 6.9 英寸屏幕的 Pro Max,才是你的最终答案。

iPhone Air:Fold 的试验品,市场的新试探

在如今这个信奉「多即是好」的时代,当所有手机都在比谁的摄像头更多、电池更大、机身更重时,iPhone Air 的出现,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像乔布斯从牛皮纸袋里抽出的第一代 MacBook Air 一样,iPhone Air 同样做出了取舍——唯一的摄像头,意味着你放弃了长焦和超广角的便利性;更薄的机身,也几乎注定了它的续航不会是第一梯队。

5.6 毫米的厚度、超薄的电池以及背部那颗孤零零的摄像头,都在传递一个信号:这是一台性格鲜明、定位大胆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 iPhone Air 上,苹果选择搭载曾经独属于 Pro 和 Pro Max 的 A19 Pro 芯片,为这个超薄新机型配备了强悍的性能。

之前爱范儿的报道和分析来看,iPhone Air 的出现有两个目的——

近年来,iPhone 的创新趋于平稳迭代,饱受创新缺乏的诟病,但智能机已经进入平稳期,哪怕是苹果也跳不出这个循环,如果在已有机身上玩不出花样,那就另起炉灶,重新定义一个机身,以此来看智能手机市场是否还有可以拓展的空间。

部分调查结果,也为苹果的试探提供了一定的底气——

SellCell 的调查中,有 47.5% 的人表示 iPhone Air 机身变薄电池缩小「可以接受」,但与此同时在愿意升级的原因中,现有手机续航不够用的占比,高达 53.2% 的用户。

这个数据表明,在一群追求「水桶机」的用户之外,还存在着将近一半的另一群人:他们对手机的「感觉」——握在手里的感觉、放在口袋里的感觉的重视,超过了对功能和续航的执念。

而另一个目标,则是实验。

据多方消息称,苹果打算在未来推出折叠 iPhone,对于折叠屏这样形态与直板机型完全不同的手机而言,设计思路也会相应改变,如此多的元器件、电池、影像模组,怎么高度集成在极低厚度的设备中?

此时,iPhone Air 就是一个无比合适的试验田,为折叠 iPhone 的设计与制造积攒宝贵的经验,并加以验证。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机型最后取名 Air,而没有加入 17 家族的序列中的原因。

那么,这台极具个性的 iPhone Air,适合谁呢?

其实,刚刚的分析中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如果你不在意手机的影像能力,平日里只有扫码需求,也没有续航焦虑,同时想尝试一些新鲜东西,或者追求一定的精致与差异化,而且恰好手里有 8000 元以上的预算。

那么 iPhone Air 是个比其他版本都更有个性的选择。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iPhone Air 没有实体 SIM 卡槽,而 eSIM 只有中国联通支持,需要用户持身份证前往线下营业厅办理激活。

不过根据最新消息,中国电信回应上海证券报表示,电信的 eSIM 手机业务已全面准备就绪,将在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商用试验正式批复后,向用户正式开放。

几乎同时,中国移动官方微博也表示,中国移动已支持 eSIM 手机业务,稍后放开服务将另行通知。

▲ 图片源自 中国资本市场法定信息披露平台

在 iPhone 的最后,我们还想提一个暂时没有人注意的升级——随 iPhone 17 系列而来的,还有全新的 AVS (Adjustable Voltage Supply)动态充电技术。

这种技术本来用于大功率设备上,在高电压区间中做细节操作,让性能更稳定,而 iPhone 17 系列支持的是专为手机、平板和轻薄本这样功率不算高的设备专门设计的 SPR AVS。

这个技术,有什么直观的好处呢?

简单来说,SPR AVS 更聪明、也更细致,能在充电过程中精准调节电压,不像传统充电那样死撑硬涨,导致多余能量变成了热量,而是文火慢炖、按需供给,手机需要多少,就精准地提供多少,尽最大努力避免手机发热。

同时,SPR AVS 也能让充电的整个动态过程变得前所未有地稳定,避免重新握手,电压过渡平滑得你几乎感觉不到。

这些优点落到实际体验上,就是你最在意的电池健康度,会比现在更「坚挺」。

值得一提的是,制糖工厂的 AI 小电拼,将会通过 OTA 成为首个支持 SPR AVS 的动态电源,覆盖到所有 AI 小电拼用户,让这项技术直接来到你们的新手机中。

今年,是一个换机的好时候,也是一个思考的好时候

最后,我们还是来看看 iPhone 之外的东西——

在秋季发布会上,苹果更新了 AirPods Pro 产品线,重构了内部设计、低音变得更加饱满、续航也有所增加且降噪效果达到上代两倍的 AirPods Pro 3 来到我们面前,尤其值得提一的是,AirPods Pro 3 的售价较前代没有涨价,依旧是 1899 元,可谓是加量不加价了。

如果你对续航、降噪有更进一步的需求,或是旧耳机已经不堪重负,那么 AirPods Pro 3 非常推荐购买。

而另一边,Apple Watch S11 的外观设计并没有大变化,带来了更耐磨的屏幕,同时还上线了血压提醒和睡眠评分的功能(血压提醒功能可能需要等待国行审核通过后上线),售价 2999 元起。

不过,要提醒一句的是,Apple Watch S11 并没有升级芯片,大家关心的快充也没有回归,同时血压提醒功能会逐步下放到 S9 及以后的机型。

换句话说,如果你用的是这以后的机型,那么除非有特殊需求,也没有升级的必要(甚至到现在,我还在用 S4)。

聊了这么多,让我们将目光放回今天的主角 iPhone。

毫无疑问,今年是 iPhone 久违的一个「大年」。

延续多年的设计,在这一代上终于出现了大改,让别人看出你用新 iPhone,终于不用只靠颜色了——全系标配的高刷、加量的起步内存、全新的机身设计,配合液态玻璃设计的更新,整个 iPhone 阵容都焕发出久违的新鲜感。

而另一边,这也是 iPhone 走向多样化的元年——

这意味着苹果终于开始正视用户群体的多样性,你不再需要在几个相似的选项里做排除法,或是为不需要的功能白白付钱,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和最核心的需求,直接找到那个「天选之机」。

从我的角度来看,今年的 iPhone,可以算是这几年里升级幅度最大的一代了。

那么,应该立刻就换吗?

如果你手上的 iPhone 是 15 系列以前的机型,或是已经卡顿到影响日常使用,或者你恰好是今年某款新机精准命中的目标用户,那么别犹豫,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同时,在 iPhone 17 标准版面前,我认为 iPhone 15 和 16 两代标准版已经完全丧失了竞争力,可以越过,直接考虑 iPhone 17,至于 Pro,大家根据需求判断即可,如果手上宽裕,顶配的 2T 也不是不行。

但如果你手上的设备还用着挺顺手,只是单纯被新鲜感所吸引,那不妨再等一等——从各路消息来看,iPhone 的「大年」才刚刚开始,我们念叨了很久的打孔屏、屏下摄像头、甚至是全玻璃机身,可能都在不远的未来排队等着了。

如果你对苹果生态没有强需求,又或者是想要换换别家的手机,试下花样更丰富的国产阵营,那也可以再等等——即将到来的年底,还有一大批国产旗舰整装待发。

不过话说回来,数码产品终究是服务于人的,在能力范围内,选一台能让你用得开心、拍得尽兴的设备,然后去生活,去创作,去记录,这或许比无尽的等待更有意义。

毕竟,早买,早享受嘛。

让我有个美满旅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新版 GPT-5 刚刚发布,最卷 AI 连肝代码 7 小时,编程工具大洗牌开始了

就在 Anthropic Claude 陷入降智风波时,OpenAI 刚刚推出了 GPT-5-Codex——这是基于 GPT-5 优化后的 Codex 专用版本,专门针对「自主编程」进行了训练。

这次升级确实有些分量。

聚焦于真实的软件工程场景的 GPT-5-Codex,不仅能处理日常的编程交互,还能独立完成复杂耗时的工程项目。它能像真正的程序员一样,连续工作超过 7 个小时,在复杂项目上不断迭代、修 bug、跑测试,最后交付一个完整可用的解决方案。

从四月份推出 CLI 版本,到五月份上线网页版,再到现在的全面升级,Codex 的——就是要把编程这件事彻底「自动化」。

现在无论你在终端、IDE、网页还是手机上开发,Codex 都能提供一致的编程辅助体验,而且已经整合进 ChatGPT 账号体系,本地和云端可以无缝切换。

GPT-5-Codex 最有意思的特性是「动态思考」能力。它能够根据任务复杂度灵活调整处理时间。

OpenAI 内部员工使用数据显示,按模型生成的 token 数排序,对于最底部 10% 的简单请求,GPT-5-Codex 比 GPT-5 少用了 93.7% 的计算资源。

相反,对于最顶部 10% 的复杂请求,它会花费大约两倍的时间进行推理、代码编辑、测试和迭代。这意味着日常聊天和小任务响应会更快,而复杂的大型重构则会投入更多时间深度处理。

用人话说就是:日常小问题不磨蹭,大项目该花时间就花时间。

终于有个编程模型懂得「好钢用在刀刃上」了。

基准测试方面,在 GPT-5 发布时,OpenAI 只在 477 个 SWE-bench Verified 任务上报告结果,在被 Anthropic 指出这一问题后,今天 OpenAI 宣布这些问题已经修复,现在可以在全部 500 个任务上报告结果。结果如下:

代码重构评测更是涵盖了 Python、Go 甚至 OCaml 等语言,比如一个来自 Gitea 的 pull request 案例,修改了 232 个文件、3541 行代码,将 ctx 变量贯穿到应用逻辑中。

代码审查功能也很实用,它会在代码库中浏览分析,运行测试验证正确性,给出的审查意见准确性不错。在 OpenAI 内部,Codex 现在会审查大部分 PR,每天能发现数百个问题,很多时候比人工审查更早发现潜在 bug。

前端开发支持同样到位,GPT-5-Codex 不仅能创建桌面应用,移动端开发能力也有明显提升。它还能读取截图和设计稿,检查开发进度,把工作成果可视化展示,这对前端开发确实很有帮助。

工具层面的更新也相当丰富。全新改造的 Codex CLI 现在围绕自主编程流程重构,支持直接附加和分享图片,包括截图、线框图和架构图,用于建立对设计决策的共同理解。

处理复杂任务时,Codex 会通过待办清单跟踪进度,内置了网页搜索、MCP 等工具连接外部系统。

审批模式简化为三种:只读模式需要显式批准,自动模式对工作区有完整访问权限但工作区外需要批准,完全访问模式可以在任意位置读取文件并运行带网络访问的命令。

全新的 IDE 插件支持 VS Code、Cursor 等编辑器,让用户能无缝预览本地修改并与 Codex 协作编辑代码。插件还支持在云端与本地环境间流畅切换,可以直接在编辑器中创建云端任务、跟踪进行中的工作,以及审查已完成的任务。

云端基础设施也有明显改进,通过容器缓存将新任务和后续任务的中位完成时间缩短了 90%。Codex 能自动设置运行环境,扫描常见初始化脚本并执行,在配置网络访问权限时还能运行 pip install 等命令按需安装依赖。

安全方面,OpenAI 采用了沙箱运行环境,默认禁用网络访问,确保不会在用户电脑上执行有害操作,同时降低提示注入风险。

开发者可以根据风险承受度自定义安全设置,在云端可以限制网络访问只允许可信域名,在 CLI 和 IDE 插件中可以批准命令、允许全权限运行或使用网页搜索、连接 MCP 服务器。

与 GPT-5 管理方式一致,GPT-5-Codex 在生物与化学领域被归类为高能力模型,已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价格上,Codex 已经集成到 ChatGPT 的各个付费套餐中,不同套餐提供不同的使用额度。

  • Plus、Edu 和 Business 适合每周几次专注的编程会话;
  • Pro 则能支持跨多个项目的一整周工作量。

Business 套餐可以购买额外额度,帮助开发者突破包含的上限;Enterprise 套餐则提供共享额度池,只需为团队实际使用部分付费。对于使用 API key 的开发者,OpenAI 计划很快在 API 中开放 GPT-5-Codex。

目前 GPT-5-Codex 的系统提示词已经泄露,感兴趣的开发者可以研究一下。

系统提示词地址:https://github.com/elder-plinius/CL4R1T4S/blob/main/OPENAI/Codex_Sep-15-2025.md

知名博主 Dan Shipper 在体验完 GPT-5-Codex 之后,给出的评价是:

我们在 @every 上测试了几天,结果相当震撼:

– 它会根据任务动态选择「思考」时间——难题上能长时间工作,简单问题则能即时给出答案。
– 在我们的生产代码库测试中,它可以自主运行 长达 35 分钟 ——相比之下,GPT-5 往往过于谨慎,这是一次明显的升级。
– 它支持 本地与网页开发环境的无缝切换。你可以在 VS Code 中启动一个任务,然后在去购物时把它交给 Codex Web 继续完成。
– 它配备了 代码审查智能体,会真正运行你的代码,因此能发现更多 bug。

以下是我们经过大量内部测试后的整体感受:
– 这是一次非常出色的升级,让 Codex CLI 成为了 Claude Code 的有力替代品。
– 不过,它需要合理的提示才能表现出最佳效果。比如 @kieranklaassen 最多只能让它运行 5 分钟,而 @DannyAziz97 找到了诀窍。
– 有时候它会「偷懒」——在某些任务上可能思考不足,或者如果认为任务过大就会直接拒绝。
– 我整个周末都在用 Codex CLI 为 @CoraComputer 提交一个新的 PR,体验下来发现它非常好用、易于引导——这是一个很棒的模型。

OpenAI Codex 产品负责人 Alexander Embiricos 表示,性能的大幅提升主要归功于 GPT-5-Codex 动态的「思考能力」。Embiricos 解释说,GPT-5-Codex 的工作方式类似,但它内部没有路由器,而是能实时调整在某项任务上投入的时间。

Embiricos 指出,这比路由机制更具优势:后者在一开始就必须决定要为某个问题分配多少算力和时间,而 GPT-5-Codex 则可以在处理任务 5 分钟后决定「还需要再多花一个小时」。他说,他见过该模型在某些情况下连续工作超过 7 小时。

最近几个月,几乎所有 AI 大厂的重磅更新都指向同一个方向——编程能力。相比之下,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针对普通用户的「优化」其实是在不断减少。

表面上看,这可能是因为面向普通消费者的 AI 产品已经陷入瓶颈期。聊天、写文案、做翻译,这些功能已经比较成熟,很难再有突破性进展。

但更深层的原因,还是绕不开商业逻辑。

开发先进的 AI 模型本就需要天文数字的巨额投入,这些成本总要有人承担。与其指望海量低付费用户慢慢回血,不如直接锁定那些真正愿意掏钱的高价值用户。而程序员是最愿意为 AI 工具付费、且粘性较高的群体之一。

从这个角度来说,放弃技术平权的叙事,AI 的未来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精英化」。这不一定是坏事,但至少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 | 雷军: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iPhone/西贝发道歉信,罗永浩再怒怼/苹果推送iOS26正式版

cover

📱

雷军:小米 17 系列全面对标 iPhone

💻

罗永浩怒怼西贝「致歉信」:谁虐谁

🚗

中汽协会就供应链账期问题发表倡议

🍎

苹果推送 iOS 26 正式版

🧰

星链出现短暂服务中断

🔧

OpenAI 推出新编程模型

🚆

Grok 推出旗下「最快」模型

💡

OpenAI 董事长:「AI 泡沫」是良性循环

📷

OPPO Find X9 Pro 将配备 2 亿长焦

📸

vivo X300 Pro 将采用三焦段变焦闪光灯

重磅

雷军:小米 17 系列全面对标 iPhone

昨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宣布,全新小米 17 系列将于本月正式亮相,比上代提前一个月发布,并称这是小米数字系列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跃迁」。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小米新旗舰并未采用「小米 16 系列」这一顺序命名,而是采用小米 17 系列。

据卢伟冰介绍,小米 17 系列是小米高端化战略五年来的蜕变之作,迎来关键变阵,全系产品力实现跨代升级。该系列包括三款机型:小米 17、小米 17 Pro 和小米 17 Pro Max,均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其中:

  • 小米 17 被定位为「史上最强标准版旗舰」,全方位升级且「加量不加价」;
  • 小米 17 Pro 主打小尺寸科技影像旗舰;
  • 小米 17 Pro Max 则被称为「小米史上最强大的巅峰科技影像旗舰」。

卢伟冰表示,在开启高端化战略的五年来,小米坚定对标 iPhone,并在「高端无短板、从参数领先到体验优先,软硬件深度融合」的理念下取得显著进展。此次小米 17 系列不仅在底层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还将带来全新体验,以打破当前手机市场的「无聊感」。

随后,小米集团董事长兼 CEO 雷军更是转发微博并表示:

小米 17 系列,产品力跨代升级,全面对标 iPhone,正面迎战。

昨天下午,小米手机官方微博还意外地换上了一个「新头像」,其中赫然显示一台从未见过的小米手机,疑似是小米即将要发布的「小米 17 Pro Max」。

从图中可以看到,这部小米手机采用了全新的相机 Deco 设计,除了两颗硕大的镜头之外,模组本身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显示屏。

目前,小米手机官方微博已经「撤回」了这个头像,微博相册当中也去掉了这张头像图片。

大公司

西贝发道歉信,罗永浩再怒怼

近日,因「预制菜」争议持续发酵的西贝餐饮集团,再次发布致歉信回应公众关切,并承诺将在 10 月 1 日前完成多项菜品加工方式的调整。

致歉信中,西贝承认「生产工艺与顾客的期望有较大差异」,未能满足需求与期待,向顾客致歉,强调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并出台了九条具体整改措施,包括:

  • 油品与原料升级:所有菜品改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儿童餐鳕鱼条改为门店原切大黄鱼现炸现烤;
  • 儿童餐现场制作:牛肉焖饭牛肉酱、牛肉饼均改为门店现炒、现做;
  • 肉类菜品现加工:烤羊肉串、猪排烩酸菜、酥皮肉夹馍卤肉、手撕椒麻鸡均改为生肉在门店现串、现烤、现卤或现煮;
  • 粥品新鲜熬制:燕麦小米粥改为门店现熬小米粥,并加入新鲜金瓜片熬制。

根据公告,调整范围涵盖儿童餐、烤羊肉串、猪排烩酸菜、酥皮肉夹馍、手撕椒麻鸡、燕麦小米粥等多款菜品,均将改为门店现做、现炒、现烤或现卤。

对于外界关注的保质期问题,西贝表示正与上游供应商沟通,「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库存周转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保质期」。

信中还引用了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此前的发言:「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并称将「彻彻底底向胖东来学习」,打造透明化运营。

耐人寻味的是,此次致歉信在发布过程中出现了两个版本,唯一的区别是「顾客虐我千百遍」中的「虐」字在第二版中被加上了引号。有分析认为,这一细节调整意在降低争议,但反而让舆论焦点集中到该用词本身。

结合此前事件背景,此次致歉信是西贝在与罗永浩的「预制菜」舆论交锋后,再次作出的公开整改表态。此前,西贝曾否认涉事菜品属于预制菜,并开放后厨参观,但也承认部分菜品存在隔夜使用情况。

针对这一回应,罗永浩在社交平台上继续表达质疑,认为西贝此前的承诺与实际做法存在差距,并对整改时间安排、部分食材处理方式及相关合规问题提出批评,甚至暗示西贝可能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

另外,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日前发文称,「关于西贝我是好意,也肯定西贝在很多方面还是很优秀的!希望人们理性理解帮助企业改善问题走向美好、而不是不经意间的毁掉一个企业!因为做好一个企业太不容易!」

于东来还表示自己相信西贝会尽快完善人们对部分食品安全的担忧,其还称「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很多的问题!但社会的主流更多的是相互的指责,望人们未来都充满更多的善念!」

随后罗永浩转发相关内容并表示「希望您(于东来)弄清真相之前,千万不要被损友误导,搅这个浑水,连累了您的名声。」罗永浩表示,几日事件的发酵,可以看出来,想要毁掉西贝的人就是贾总(贾国龙)本人。

他同时发布长文表示,虽然西贝官方发了致歉信,但并未向他个人道歉,贾国龙本人也未就此前污蔑其为“网络黑社会”一事道歉。罗永浩称,按过去性格会坚持讨要公正说法,但五十岁后目睹过太多中年人因“面子”做出不顾后果的事,这次为了避免让贾国龙的固执伤及企业和员工生计,决定放弃部分原计划:

  • 放弃对贾国龙的诽谤诉讼(除非对方再次发表类似言论);
  • 放弃此前拟以十万元现金「奖励」贾国龙、以示讽刺的行动(除非对方再有荒谬言行);
  • 继续履行帮助消费者发起针对西贝的集体诉讼承诺,有需求者可通过邮箱 wujialu@qq.com 联系,他将安排律师提供法律援助。

罗永浩再次强调,自己并不反对预制菜,甚至在电商直播中销售过,但餐饮企业必须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不能用预制菜冒充现做菜肴。他最后表示,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期待尽快实施。

中汽协会就供应链账期问题发表倡议(多车企回复中汽协会账期倡议)

昨天上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北京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旨在推动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支持重点车企高质量践行供应商账期承诺,构建「整车 — 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

该倡议围绕 订单确认、交付与验收、支付与结算、合同期限 四个关键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 订单确认:供需双方通过采购订单和交货通知单明确订货日期、规格、数量及交货要求。
  • 交付与验收:车企应在收货后原则上不超过 3 个工作日完成验收,并出具验收单。
  • 支付与结算:鼓励使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中小企业倡导全部采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供货单价未定时,先行支付不低于合同单价 80% 或开发定点单价 50% 的金额,后续多退少补。
  • 合同期限:倡导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每次合同有效期不少于 1 年。

中汽协会表示,此举是为应对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压价、延长付款周期」等问题,维护供应商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呼吁整车企业将该倡议纳入合约,切实履行账期承诺。

在该倡议发表后,蔚来、长城、小米、零跑、小鹏、吉利、北汽、江汽、一汽等车企纷纷响应,陆续发布声明表示将积极落实《倡议》,承诺在 60 天内完成账款支付,推动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的产业生态。

据工信部发布的相关信息,截止昨日下午,包含此前已表态的东风、上汽、奇瑞、赛力斯、理想、长安、广汽、比亚迪在内,已有 17 家车企作出表态,行业上下游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苹果推送 iOS 26 正式版

今天凌晨,苹果推送 iOS 26、iPadOS 26 等操作系统的正式版。

本次 OS 26 系统家族,从 iPhone 到 Mac,从 iPad 到 Vision Pro,苹果统一了全家桶的界面语言和交互逻辑。

设计方面,苹果给本次的 UI 设计取名为「Solarium(阳光房)」,包含了「液态玻璃(Liquid Glass)」等全新设计元素。这种玻璃材质可以反射和折射周围环境,整体视觉风格向 visionOS 靠拢,大量使用玻璃材质来承担界面中的层级分化任务。

iOS 26 方面,锁屏升级了基于重力感应的空间壁纸效果;相机、相册、Safari 浏览器等界面极致简化;CarPlay 同步更新视觉语言。据了解,iOS 26 还新增了一项名为「自适应电源」的电池管理功能,而该功能在 iPhone 17 系列以及 iPhone Air 上默认开启。

据苹果官方文档介绍,该功能能够通过设备端的智能算法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并根据需要来进行自动调节功耗。值得一提的是,该功能需要耗费约 7 天时间进行后台学习校准。

iPadOS 26 上,拥有全新窗口管理系统,支持自由缩放、拖拽、平铺、等,提供桌面级别的多任务体验;引入全新菜单栏,支持下拉操作与搜索功能,开发者还可以定制自己的菜单。

另据 9to5Mac 报道,苹果目前已更新了新的技术支持页面,并在文档中强调了 iPhone 系统更新的重要性以及对设备的潜在影响; 其还向用户解释,为何在更新 iOS 26 系统之后,iPhone 可能会在短期内遇到续航和性能方面的影响。

针对续航、性能变化问题,苹果则解释表示,这是因为系统需要在后台完成数据和文件的索引,为搜索功能做准备,同时还会下载新资源和更新应用,这些任务会额外占用硬件资源。

同时,苹果还指出 iOS 26 中的新功能可能能够提升用户体验,但部分功能可能会持续消耗更多处理性能以及电池损耗。

市监局对英伟达展开反垄断调查

昨天下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公告称,经初步调查,英伟达公司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及此前针对其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所附加的限制性条件。基于上述情况,监管部门已依法决定对英伟达实施进一步调查。

公告指出,此次调查将围绕英伟达在履行附加条件过程中的合规性展开,重点审查其在市场竞争秩序、技术合作及供应链公平性等方面的行为。

据悉,英伟达在 GPU 加速器市场的全球份额高达 90% 以上,而迈络思在 InfiniBand 网络互联设备领域的占有率接近 70%,二者深度整合后形成了高度封闭的生态体系。

中美就妥善解决 TikTok 问题达成基本框架共识

据央视新闻报道,昨晚,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西班牙马德里表示,中美双方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 TikTok 问题、减少投资障碍、促进经贸合作等,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

李成钢介绍,9 月 14 日至 15 日,中美经贸团队在马德里举行会谈,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就 TikTok 等经贸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的沟通。

针对 TikTok 问题,李成钢强调,中国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中资企业合法权益,并依法依规开展技术出口审批。中国政府尊重企业意愿,支持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开展平等商业谈判。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透露,双方已就通过美国用户数据与内容安全业务委托运营、算法及知识产权使用权授权等方式解决 TikTok 问题达成共识。中方将依法审批相关技术出口与授权事宜。

李成钢指出,中美经贸会谈成果来之不易,美方不应一边要求中方照顾其关切,一边持续打压中国企业。中方敦促美方尽快取消限制措施,与中方相向而行,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公布

昨天,高通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高通中国」发布推文,宣布其旗舰移动平台家族将迎来全新成员 —— 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并将在即将到来的 2025 骁龙峰会上正式发布。

官方表示,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延续了单数字代际命名体系,代表骁龙 8 系旗舰平台的第五代产品,旨在强化其行业领先地位并简化消费者对产品路线图的理解。

「至尊版」的命名专属于我们最具行业领先性的产品,也就是在功能、体验和创新方面不断突破边界的平台。

据介绍,去年推出的骁龙 8 至尊版首次引入自研 Qualcomm Oryon CPU 架构,带来了显著的性能与能效提升。今年的新一代产品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继续定义旗舰性能新标准。

高通还透露,未来发布的其他移动平台也将采用相同的「第五代」代际命名,以保持产品线的一致性,方便消费者与 OEM 厂商更清晰地理解定位与升级幅度。

大疆官宣将于 17 日召开发布会

大疆昨晚通过官方渠道宣布,将于 9 月 17 日 20:00 举办新品发布会,主题为「小有底气」,或将正式推出 DJI Mini 5 Pro 无人机。

根据此前曝光信息及官方预热海报,DJI Mini 5 Pro 机身重量将低于 250 克,配备 1 英寸 CMOS 传感器,支持无损竖拍与 225° 云台旋转,可拍摄 4K 120 帧视频,并提供 48mm 长焦模式(预计通过数码变焦实现)。动态范围提升至 14 档,支持 10-bit D-Log M 与 HLG 色彩模式。

该机还搭载 LiDAR 激光传感器,支持「夜景级全向主动避障」,最高可 15 米 / 秒追踪物体,适用于跑步、骑行等多场景智能跟拍。续航方面,标准电池可飞行 36 分钟,长续航电池可达 52 分钟。

作为首款支持 OcuSync 4 Plus 图传技术的大疆无人机,其在美国(FCC)环境下图传距离可达 20 公里,为超视距航拍提供更稳定的信号保障。

根据泄露的商品页面,DJI Mini 5 Pro 将提供三种套装版本:

  • 标准版(RC-N3 遥控器):售价 819 欧元
  • 畅飞套装(RC-N3 遥控器):售价 1029 欧元
  • 畅飞套装(DJI RC2 遥控器):售价 1159 欧元

外观方面,新机延续轻量化设计,重量低于 250 克,并配备 C0 标签,意味着在欧盟市场可享受更宽松的飞行限制。功能上,DJI Mini 5 Pro 将支持 OcuSync 4.0 图传技术,并兼容 DJI RC2 遥控器,预计在信号稳定性与传输距离上有显著提升。

此外,早前的包装与实机泄露显示,该机将搭载 1 英寸传感器与 LiDAR 激光雷达,具备更强的避障能力与影像表现。印度地区已有用户抢先开箱并完成首次试飞,进一步印证了外观与部分功能细节。

星链出现短暂服务中断

路透社报道,据故障追踪平台 Downdetector 数据显示,埃隆·马斯克旗下的卫星互联网服务星链(Starlink)在本周一出现短暂中断后,已于大部分地区恢复正常。

数据显示,美国用户报告的连接问题在美东时间凌晨 1 点 15 分(北京时间 9 月 15 日 13 点 15 分)已降至 1,000 人以下,较高峰期的逾 43,000 人大幅回落。

星链官网在故障初期曾发布提示称:「星链当前正经历服务中断,我们的团队正在调查」,但并未透露具体原因,该提示随后被移除。

星链由 Elon Musk 创立的 SpaceX 运营,通过低轨道卫星星座为全球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尤其在偏远和战乱地区被广泛使用。SpaceX 暂未就此次事件作出进一步回应。

宇树科技发布开源世界模型-动作架构

宇树科技正式推出跨多类机器人本体的开源世界模型-动作(WMA)架构 —— UnifoLM-WMA-0。该架构旨在为通用机器人学习提供统一的技术基础,核心在于一个能够理解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物理规律的世界模型。

该世界模型具备两大核心功能:

  • 仿真引擎:作为交互式仿真器运行,为机器人学习生成合成数据。
  • 策略增强:可与动作头对接,通过预测未来与物理世界的交互过程,优化决策性能。

模型接收图像及文本指令,生成与文本指令对应的未来动作视频。

官方介绍,UnifoLM-WMA-0 支持两种运行模式:

  • 决策模式:提供机器人与环境物理交互的预测信息,辅助策略生成动作。
  • 仿真模式:基于机器人动作生成高保真环境反馈。

在训练方面,团队基于 5 个宇树科技开源数据集完成模型训练,测试结果显示,该模型可根据「当前图像」及一定数量的「机器人未来动作」实现交互可控生成,并具备长程任务的持续交互生成能力。

OpenAI 推出新编程模型

OpenAI 宣布推出全新升级的 GPT‑5‑Codex,这是在 GPT‑5 基础上专为软件工程优化的版本,旨在提升实时协作与独立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官方表示,该版本在代码审查、功能开发、大规模重构等场景中表现显著提升,「在测试中可连续独立工作超过 7 小时」。以下是本次升级的主要亮点:

  • 工具全面升级:Codex CLI 全面重新设计,IDE 插件支持 VS Code 等主流环境,与 GitHub 深度集成云端与本地环境可无缝切换;
  • 代码审查能力强化:自动在 PR 中发现关键漏洞,减少无效评论,并可直接提出并实现修改建议。

据介绍,GPT‑5‑Codex 已成为 Codex 云端任务与代码审查的默认模型,开发者也可通过 Codex CLI 或 IDE 插件在本地使用。与通用版 GPT‑5 相比,新版本在代码重构任务的准确率从 33.9% 提升至 51.3%,高影响力审查评论比例也从 39.4% 提升至 52.4%。

此外,Codex CLI 与 IDE 插件同步升级,支持在终端直接附加截图、线框图等设计资料,并可在云端自动搭建运行环境、执行依赖安装。官方称,通过缓存容器等优化,云端任务完成时间中位数缩短了 90%。

目前,Codex 已整合至 ChatGPT Plus、Pro、Business、Edu 与 Enterprise 计划中,企业用户可按需购买额外额度,API 接入版本也将很快上线。

Grok 推出旗下「最快」模型

近日,Elon Musk 创立的 xAI 公司正式发布全新模型「Grok 4 Fast」,主打极速响应体验。目前仅限订阅用户可用。用户可在 Grok 网页端的模型选择器中启用该功能,需在「订阅设置」中打开新增的「早期访问测试版」开关方可使用。

据悉,「Grok 4 Fast」在速度方面表现突出,用户反馈其响应速度最高可达标准版 Grok 4 的 10 倍。该模型通过专项优化,减少复杂任务的处理时间,例如在生成机器人 SVG 图像时,会优先采用简化输出形式,以确保速度优先于复杂度。

这一设计对于追求即时结果的用户极具吸引力,可显著提升工作与创作效率。不过,在创意类或需要精细处理的任务中,「Grok 4 Fast」会在内容深度与细节上有所取舍,以换取更快的响应。

值得注意的是,「Grok 4 Fast」并非首次亮相,早前曾以「Sonoma」为代号在 Arena 平台进行内测。当前,该模型仍处于「早期访问」阶段,未来有望向免费用户开放,甚至可能取代老版本 Grok 3。此外,xAI 还在 Grok 网页端新增了「更新日志」板块,并计划让「Grok 4 Fast」适配移动端应用。

与此同时,xAI 近期也在人员结构上进行重大调整。据 Business Insider 报道,公司于上周五突然解雇了至少 500 名负责为 Grok 提供训练数据的数据标注员。

内部邮件显示,这是公司从依赖通用型 AI 训练员转向大规模扩充专业 AI 导师团队(计划扩充 10 倍)的一部分战略转型。xAI 表示,此举旨在加速专业化训练资源的投入,以更好地支持新一代模型的发展。

《滚石》母公司就 AI 概览起诉 Google

据 The Verge 报道,美国杂志《滚石》与《好莱坞报道》的母公司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PMC)已正式对 Google 提起诉讼,指控其 AI 概览(AI Overviews)功能严重冲击网站流量与广告收入。

PMC 表示,Google 在搜索结果顶部展示的 AI 摘要,让用户「几乎没有理由点击原始新闻链接」,直接导致今年联盟链接收入同比下滑超过 1/3。该公司称,这种行为是在「非法利用记者的劳动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PMC 是首家就 AI 概览起诉 Google 的美国大型媒体公司,但并非首例。今年 2 月,在线教育公司 Chegg 以及欧洲多家独立出版商也曾发起类似诉讼。新闻/媒体联盟更是将该功能称为「盗窃的定义」,并呼吁美国司法部介入。

Google 发言人何塞 · 卡斯塔涅达(José Castañeda)则回应称,「通过 AI 概览,搜索功能更加好用,使用率也大大提升」。

不过,随着 Google 先前承认「开放互联网正在迅速衰退」并面临多起反垄断诉讼,其在此案中的辩护难度或将加大。

上汽 MG 悬赏 500 万征集黑公关线索

上汽 MG 昨天宣布,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涉嫌针对企业及品牌实施恶意造谣、侮辱、诽谤及商业诋毁等行为的线索与证据,最高奖励可达人民币 500 万元。

上汽 MG 在文中称,此举旨在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的部署要求,并响应中央网信办清朗专项行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与用户合法权益。

本次征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 涉嫌参与编造、传播不实信息的自媒体账号、营销号及 MCN 机构等信息;
  • 涉嫌恶意抹黑的聊天记录、音视频材料、邮件往来、合同文件、资金转账凭证等证据。

上汽 MG 表示,凡所提供的线索与证据经法务部门核查属实、来源合法,并被司法机关采纳或认定的,将根据线索重要程度、案件价值及作用,给予 1 万元至 500 万元不等的奖励,并承诺严格保密举报人信息。

据悉,此前小米集团董事长、CEO 雷军也曾在微博针对「黑公关」相关话题发文,表示「小米法务部今年已取证数百个账号,发起诉讼数十起」。

小牛电动创始人或入局新能源特种车赛道

据蓝鲸科技援引可靠信源报道,小牛电动创始人、前 CEO 及自游家创始人李一男已于 2024 年创立常州扭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局新能源特种车赛道。

资料显示,常州扭劲科技与江苏扭劲科技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后者专注于新能源特种车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旗下 GT、NVMM 三款车型已在金坛华罗庚高新区下线。

据悉,李一男曾于 1993 年加入华为并迅速晋升至副总裁,主持核心产品研发助力公司崛起。2000 年创办港湾网络,后被华为收购并回归。2008 年离开华为后,历任百度 CTO 等职。2015 年创办小牛电动,2016 年因内幕交易获刑,2017 年出狱后辞任。

2021 年,他再次创业,创立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新能源汽车品牌「NIUTRON」(中文名「自游家」),但 2023 年因合作方债务问题导致车型未交付且官方 APP 停服。

💡 OpenAI 董事长:「AI 泡沫」是良性循环

据 The Verge 报道,OpenAI 董事长兼 Sierra CEO 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近日在旧金山的一场活动中直言,当前的「AI 泡沫」与上世纪末的互联网繁荣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他认为,这种泡沫并非全然负面,反而可能成为推动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泰勒指出,互联网泡沫时期虽然出现了 Pets.com、Webvan 等失败案例,但也孕育了亚马逊、Google 等长期赢家。

他强调,大型语言模型等现代 AI 技术已在软件工程、客户服务等领域展现出颠覆性潜力,能够将稀缺的高技能资源转化为更普及的生产力,从而释放巨大的经济价值。

我认为我们既处在一个泡沫之中,也正见证着一场将重塑全球经济的技术革命。这两件事可以同时成立。

泰勒同时提醒,AI 行业的投资热情必然伴随风险,部分企业和资本将面临损失,但基础设施和技术成果会像互联网时代的光纤网络一样,最终被后来的赢家所利用。

新产品

OPPO Find X9 Pro 将配备 2 亿长焦

昨日,OPPO 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在社交平台发文预热即将发布的 Find X9 系列,并附上了用 Find X9 Pro 直出的 2 亿像素样张,邀请用户放大查看细节。

刘作虎将 Find X9 系列定义为一次彻底的「画质革命」。他表示,像素数量的提升并非影像体验的唯一关键,「真正触动你我的,从来都不是像素,而是画质」。

在色彩方面,Find X9 系列首次全系普及升级版 Ultra 级丹霞镜头,旨在真实还原天空的蓝、肌肤的柔与夕阳的暖。刘作虎称,这一代产品是与哈苏合作的集大成之作,内部甚至有同事为其起了昵称 ——「哈苏画质王」。

新机还将升级大师模式、重生 XPAN 模式,并推出哈苏专业摄影套装,强调「拍人好」的影像理念,让用户「出游不用再背相机」。

另据 OPPO Find 系列产品负责人周意保消息,OPPO Find X9 Pro 将搭载满血版 LYT-828 主摄,并同步推出行业首个可实现连续运作的「瞬时三曝光」技术。

周意保介绍,这套「瞬时三曝光」技术,不仅延续了 DCG-HDR 技术特有的高实时性,更通过长短帧融合,实现了极致的动态范围表现。意味着从预览、实况显示到最终成像,全链路 HDR 体验都获得显著提升,无影抓拍的能力也迈进新阶段。

发布日期方面,OPPO Find X9 系列将在 10 月亮相。

同日,ColorOS 设计总监陈希还公布了 ColorOS 16 的多项用户反馈问题:

  • 小白条沉浸:已在尽力推动三方适配,目前已在微博全屏预览图界面、抖音设置页、抖音附近团购页等部分页面进行沉浸适配;
  • 推出 OPPO Serif(衬线体)字体,并将字体统一适配的情况覆盖更加完整;
  • Push 通知:联合多家第三方 App 进行「提醒弱、延迟、丢失」等问题优化,并开发全新的「智能检测」功能 —— 如发现某个应用因为某些问题收不到消息,系统会自动去「唤醒」它。

2999 元起,魅族 22 正式发布

昨天下午,魅族在珠海召开旗舰新品暨 Flyme AIOS 生态发布会,推出了全新魅族 22 系列手机。

主要卖点方面,新机搭载第四代骁龙 8s 处理器,提供多种存储组合及配色选择,包括白、粉、黑三色,重量 190 克,厚度 8.15mm,采用 1.2mm 四等边设计与 2.5D 微弧直屏,配备独立 AI 按键,可一键启动 20+ 快捷功能。

屏幕方面,魅族 22 配备 6.3 英寸 1.5K 分辨率直屏,白色版搭载四等边「独白」边框,支持 1 – 120Hz 自适应刷新率、AOD 全天候熄屏显示,全局激发亮度 1800 尼特、局部峰值亮度 6000 尼特,覆盖 100% DCI-P3 色域,并内置「如然护眼技术」。

影像系统由四颗 5000 万像素镜头组成,包括 OV50H 广角主摄、SONY IMX882 3 倍潜望长焦、OV50D 超广角及 OV50D 前置自拍镜头,支持 OIS 光学防抖、长焦微距、广角微距及逆光 HDR 自拍等功能。

续航与散热方面,新机内置 5500 毫安时电池,支持 80W 有线与 66W 无线快充,配备 4500mm² VC 液冷系统。系统运行 Flyme AIOS 2,支持 AI 妙绘、AI 滤镜、一键路人消除等功能,并内置 Flyme Auto 2 车机互联。

此外,魅族 22 具备 IP66 + IP68 防尘防水认证、mEngine 超感 X 轴线性马达等配置。需要注意的是,USB 3.2、DP 1.2 Alt 输出和UWB特性仅在 16 + 1TB 的顶配上提供。

售价方面,魅族 22 起售价为 2999 元,配置为 12GB+256GB 起;另外还提供 归航・中华旗舰限定版,拥有定制 UI、背盖设计及舰队主题配件,售价 4199 元

本次发布会上还发布了魅族 AI 拍摄眼镜 StarVSnap(售价 1999 元)和 PANDAER 科技潮品等新品。

值得一提的是,魅族官方在新机开售后表示:5 分钟陆续售罄。

vivo X300 Pro 将采用三焦段变焦闪光灯

vivo 产品经理韩伯啸昨日在微博透露,vivo X300 Pro 将在影像系统上迎来重大升级,首次配备「三焦段变焦闪光灯」,覆盖 24mm、50mm 和 85mm 三大经典焦段。

其中,85mm 焦段亮度相比前代提升 60%,并首创「光斑融合技术」,实现 50mm 焦段的均匀补光,宣称能让夜景人像在不同焦段下都能保持清晰自然。

据介绍,vivo 此前在 X200 Ultra 上首发「变焦闪光灯」与「闪光人像」功能,结合自研蓝图影像芯片 VS1 及算法,实现了媲美单反的夜景人像效果,成为用户购机后最受欢迎的功能之一。

本次 X300 Pro 的升级,将这一技术扩展至三焦段,并同步下放至 X300 系列全系机型,X300 标准版也将搭载双焦段变焦闪光灯。

韩伯啸表示,X300 系列延续 Pro 级设计思路,硬件与软件「全面拉满」,旨在为用户带来更专业的夜景闪光人像体验。

TCL 发布全球首款 SQD-Mini LED 电视

9 月 15 日,TCL 正式推出全球首款搭载 SQD-Mini LED 技术的旗舰电视 X11L。

据悉,TCL 本次推出的 SQD-Mini LED 技术打破了 RGB-Mini LED 在色域上的十年瓶颈,实现了 100% BT.2020 全局高色域,在亮度、控光、寿命和画质表现上全面超越 OLED 与传统 Mini LED。

官方介绍,SQD-Mini LED 基于「超级蝶翼华曜屏」与「超级量子点」两大核心技术,能够在任何画面下保持稳定的高色域表现,并有效避免串色问题。相比 RGB-Mini LED,单颗发光芯片即可发出白光,带来更多分区与更高亮度。

而打在该技术的 X11L 主要亮点包括:

  • 搭载超级量子点与超级蝶翼华曜屏、20000+ 万象分区控光系统,峰值亮度高达 10000 nits
  • 厚度仅约 2 cm,极简外观与 Chris Lefteri 设计美学融合
  • 与 Bang & Olufsen 深度合作,打造殿堂级原声音效
  • 新一代 TSR AI 光色同控芯片 + 伏羲 AI 大模型,智控体验再升级

外观方面,TCL X11L 由 CMF 设计大师 Chris Lefteri 参与打造,强调「人性化科技」理念,支持座装与无缝贴墙挂装,兼顾艺术感与实用性。

售价方面,TCL X11L 提供 98 吋、85 吋与 75 吋三种版本,零售价分别为 59999 元、34999 元和 19999 元。

小鹏 X9 增程版将在 10 月亮相

小鹏汽车 CEO、董事长何小鹏昨日在社交平台透露,旗下全球续航最长新能源大七座 SUV —— 小鹏 X9 超级增程版,将在下个月正式发布。

据介绍,该车型研发周期长达 800 天,投入超 1000 台测试车,跨越 20 国 330 城,累计测试里程超过 2000 万公里,经历极寒、高温、高原等多种复杂环境考验,旨在确保每一公里续航都经得起验证。

何小鹏表示,希望小鹏 X9 超级增程的长续航表现,能让「家的温暖延续到更远的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8 月 8 日工信部发布的第 398 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中,小鹏 X9 增程版 MPV 也现身其中,产品名称为「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多用途乘用车」。

申报信息显示,该车长 5316mm、宽 1988mm、高 1785mm,轴距为 3160mm;搭载中创新航的磷酸铁锂蓄电池,驱动电机额定功率 110kW、峰值功率 210kW,发动机最大净功率同为 110kW。

32.99 万元起,26 款岚图梦想家正式上市

9 月 15 日消息,2026 款岚图梦想家在上海正式上市,推出「鲲鹏」与「乾崑」两大系列、五款配置,并提供 PHEV 与 EV 两种动力模式,官方指导价为 32.99 万-43.99 万元。

据悉,新车搭载 800V 高压架构、5C 超充技术与 62.5 度大电池,CLTC 纯电续航达 350km,20%-80% 充电仅需 12 分钟。

2026 款岚图梦想家不仅作为全球首款配备华为 ADS 4 与鸿蒙座舱 5 的 MPV,还支持智能后轮转向、AI 零重力按摩舱等配置,并在主动与被动安全方面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准。

岚图方面表示,2026 款梦想家将以跨品类技术实力与断代价值,重塑高端 MPV 市场格局。

新消费

美的回应「用工超时、欠薪」:信息不实

据界面新闻报道,近期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其父亲在美的工厂工作期间遭遇「一天工作 14 小时」及「离职后被欠薪」情况,引发广泛关注。

针对上述情况,美的方面通过报道回应称,公司已完成全面核查,发帖人反映的用工信息不属实。据美的消息:

  • 9 月 8 日至 9 月 11 日,张先生在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一线操作工,期间正常上下班,并无加班至 21 点的情况。
  • 9 月 12 日,张先生主动离职,离职时无异常。公司在发放工资时因银行账号异常导致多次转账失败,9 月 13 日已当面结清工资,不存在故意欠薪行为。

美的方面称,该帖严重损害公司声誉,已报警处理。警方调查中,发帖人之女承认「加班」及「欠薪」等言论与事实不符,已删除帖子并向工厂代表道歉。

PUMA × ROSÉ 联名系列亮相上海外滩

近日,PUMA 携手韩国人气女星 ROSÉ 推出首个完整联名系列,并在上海外滩开设限时空间吸引大批粉丝打卡。

据悉,该系列包含多款服饰与鞋履,其中 Speedcat OG Premium 与 Speedcat Ballet 两款鞋型由 ROSÉ 深度参与设计,在经典轮廓中融入绑带细节,赋予单品「乖巧中的叛逆」气质。消费者可自由调整绑带方式,实现个性化造型表达。

PUMA 此次不仅推出专属「ROSIE」标识,还配套发售定制鞋盒、代言人小卡及专属徽章等周边,进一步强化联名身份。系列发售后迅速在社交媒体刷屏,「ROSÉ 式美学」成为热议话题,带动新一轮复古运动时尚风潮。

据 PUMA 2025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经货币调整后本季度全球营收达 19.42 亿欧元,直营业务同比增长 9.2%,鞋类业务同比增长 5.1%。

蒙牛官宣贾玲为品牌代言人

近日,蒙牛正式宣布演员贾玲成为品牌代言人,并同步推出主题短片「要强号」。

短片以快节奏舞曲为背景,将不同时代的奋斗故事串联呈现,展现了中国人一以贯之的「要强」精神。

影片中,贾玲以其真实、乐观的形象诠释了对事业与生活的坚持态度,呼应了品牌长期以来对产品品质的坚守。蒙牛方面表示,将继续以高品质营养产品陪伴万千家庭,见证并支持每一代人的要强之路。

好看的

2025 艾美奖落幕

9 月 14 日晚,第 77 届黄金时段艾美奖在洛杉矶 Peacock 剧院落幕,现场见证了多部热门剧集的高光时刻与演员的真情流露。本届颁奖礼不仅诞生了多项重量级奖项得主,也留下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发言与舞台瞬间。

本届颁奖礼中,《青春迷惘》与《片场风云》成为全场焦点,前者狂揽 6 项大奖,包括最佳限定剧/诗选剧、最佳导演与多项表演奖;后者则由塞斯·罗根领衔斩获 4 项喜剧类大奖。以下是本次艾美奖得主速览:

  • 最佳喜剧类剧集: 《The Studio》,主演 Seth Rogen 同时获「喜剧类最佳男主角」
  • 最佳剧情类剧集: 《The Pitt》,主演 Noah Wyle 同时获「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 剧情类最佳女主角: Britt Lower(《Severance》)
  • 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Jean Smart(《Hacks》)
  • 最佳限定/选集类剧集: Netflix《Adolescence》,并包揽该类别最佳男主角(Stephen Graham)、最佳女配角(Erin Doherty)、最佳男配角(Owen Cooper)
  • 最佳脱口秀节目: 《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

典礼现场亦不乏亮点:斯嘉丽·约翰逊与男友亮相红毯,《吉尔莫女孩》《星期三》两对荧幕母女档同台,《法律与秩序》剧组重聚,泰德·丹森与玛丽·斯汀伯根获鲍勃·霍普人道主义奖。

喜剧电影《浪浪人生》发布新预告

昨日,喜剧电影《浪浪人生》发布新版「这个家燃起来了」预告片。

该片讲述曾经叱咤小镇的「大哥」黄荣发如今嘴硬腿软,开启人生困难模式,但他和家人都没有被命运的风浪裹挟;逆境当前,一家唯有兴「疯」作浪跟生活贴脸硬刚,才能逆风翻盘的故事。

影片由韩寒监制,马林执导,黄渤、范丞丞、殷桃、常远、李嘉琦、刘雪华、孙艺洲、付航主演,将于 10 月 1 日全国上映。

律政剧《万法公平》公布新预告

由瑞恩·墨菲打造的律政题材剧集《万法公平》今日释出全新 30 秒预告片。该剧聚焦一家由一群「尖刻」女性创办的律师事务所,以及她们接手的各类案件,预告中出现了颇具冲击力的台词 ——「他伤害了你,去愤怒,去复仇」。

演员阵容方面,金 · 卡戴珊、娜奥米 · 沃茨、南希 · 纳什、缇雅娜 · 泰勒、莎拉 · 保罗森、格伦 · 克洛斯、索菲亚 · 布伊等悉数亮相,星光熠熠。该剧将于今年 11 月在 Hulu 平台上线。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AirPods Pro 3 首发评测:「不务正业」才是好耳机

一对无线降噪耳机的使命,理应是音质和降噪,当仁不让。

但在上周发布的 AirPods Pro 3 上,苹果非要「不务正业」,赋予它两大全新的价值:心率检测、实时翻译。

在过去的一个周末时间里,爱范儿戴着 AirPods Pro 3,听了很多东西,去了很多地方,也做了很多运动。

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没有短板,产品力仍然断崖式领先。

降噪和音质都变强了

先看看耳机的外观,对比上一代尺寸和设计都有变化。入耳的部分经过重新设计,体积比前代要更小,但更深入耳道。

并且,整个充电仓比前代要大一圈,如果你有一只心爱的充电仓保护壳,恐怕没法继续用了。

如果说 AirPods Pro 2 属于将现实世界的纷扰嘈杂音量「调低」,那么戴上 AirPods Pro 3 之后真的接近现实世界噪音打开「静音」模式的感觉,有点像置身于一个封闭的小房间,耳朵被音乐的声音灌满,只有专门去听,才能捕捉被隔绝在「房门」之外的噪音残余。

一个主观感受:和头戴式的 AirPods Max 对比,入耳式的 AirPods Pro 3 也丝毫不逊色,降噪可以说是在同一个档位。

除了主观听感上的体验,我想日常使用的音量也是一个参考值:同一段通勤路,初代 AirPods Pro 听歌我一般开 60% 音量,AirPods Pro 2 我会降到 30-40%,而 AirPods Pro 3 我只需要开 20% 左右的音量。

虽然这是一支主动降噪耳机,但其实降噪改进的一大工程反而是「被动式」的—— AirPods Pro 3 的全新胶塞。

外观看起来没啥大变,但加入了全新的海绵材质填充,以此提升了耳机的被动降噪能力——是的,隔音好了不少。这种新的耳塞比以往都要更硬,塞进耳朵的存在感比以往有所提升。

不过我的个人感受是,听两首歌左右的时间 AirPods Pro 3 就会给有一点不适感,这可能是由更硬的胶塞导致的。不过其他同事倒是觉得戴久了反而会更适应——总而言之,3 代和前代 AirPods Pro 佩戴体验有明显不同。如果你是那种佩戴入耳式耳机会难受的人,建议线下试戴后再入手。

初次配对 AirPods Pro 3,苹果也会提示你调整一下新耳塞的大小,以获得最舒适的体验。

苹果这次也准备了 5 种胶套尺寸,有 XS 也有 XXS。如果你觉得以前用惯的码数不舒服,爱范儿建议你换小一码来试试,降噪效果也依旧够强。

所以 AirPods Pro 2 能不能强行换上这个全新的泡沫胶塞来提升降噪?很遗憾,由于扬声器形状不一样,两代的胶塞是不能互换的。

至于主动降噪,由于 AirPods Pro 3 沿用了上一代的 H2 芯片,真实的降噪提升,主要来自全新升级的超低噪声麦克风。

作为耳机,那当然离不开音质的表现。没想到 AirPods Pro 3 没有继承苹果祖传的「白开水」音质,声音要更加浓郁,高频更突出,低频的力道更大,增加厚度的同时也提升鼓点鲜活度的表现力。

如果说 AirPods Pro 2 给我的感觉是「圆润」,那 AirPods Pro 3 就会更有「棱角」,人声和乐器会更细致一点。

整体听起来,AirPods Pro 3 的能量感更充足,更加活力充沛,就像是从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换下了工整的西装,变成穿搭配色鲜艳的运动达人。

总而言之,AirPods Pro 3 不管是降噪还是音质表现,都依旧是真无线耳机第一梯队的水平,相信在未来三年,它都会成为同类产品相比较的标杆。

而全新加入的心率监测功能,则让 AirPods Pro 3 能占住耳机听歌降噪之外的场景。

锻炼搭子新选择

对比今年年初发布,同样带心率传感器的 PowerBeats Pro 2,AirPods Pro 3 更像一个运动耳机的「完全体」——它搭载的是非可见光心率传感器,也就是在测心率时不会像 PowerBeats Pro 2 一样发出绿光(下图),效果要优雅很多。

▲ PowerBeats Pro 2 上的心率传感器

把心率传感器做到耳朵里,理由其实还不少:

比起手腕,耳朵其实更稳定,即使身体在运动,也能保持相对的静止;耳朵以软骨为主,还拥有理想的动脉群,能更准确反映心脏真实情况。

打开 iPhone 上的健康 App,就能看到耳机在实时获取自己的心率数据。这只是最基本的功能。苹果利用了多年在心率领域的技术积累,只要戴上 AirPods Pro 3,就能用 iPhone 测算出锻炼的热量,一共能追踪五十多种锻炼类型——更加广阔的应用可能。

但最核心的是,只要戴上 AirPods Pro 3,也能足够详细的锻炼数据,不一定非要戴表。

智能手表存在这么多年,大家可能已经习惯了用手表记录运动数据。但习惯的就是完美的吗?或者还有什么更优雅的方式吗?

别人没想的事情,苹果在想。不光想,还把它做出来了。

加上 IP57 级别的抗水抗汗,AirPods Pro 3 对于那些需要一副耳机的运动爱好者来说,更有了一个购买的理由。

不过,戴上 AirPods Pro 3 做运动,所有数据都只能靠 iPhone 的屏幕呈现,比起抬腕就能一目了然锻炼情况的 Apple Watch,方便程度大打折扣,有点影响锻炼的正常节奏。

当然,AirPods Pro 3 不是 Apple Watch 的完美替代。它更多是一种补充,一个新的选择,去满足部分更细分的用户需求。有人只想在运动时追踪自己的热量消耗,也有的人不爱或者无法佩戴手表,AirPods Pro 3 就是那个更理想的实现方式。

还有一层更深远的意义:运动过程的心率监测,是一条被忽视但又十分重要的安全线,能及时反映身体的负荷状况发出预警。

对于多数人来说,无线耳机是一个更普遍的运动搭子,人们不一定会为了心率监测买 AirPods Pro 3 ,但只要戴上 AirPods Pro 3 就获得了这个功能,更多人获得了一个潜在的安全保险。

苹果不是第一个把心率传感器塞进耳机的厂商,但他们的优势是品牌知名度和教育市场的能力,以及打造了十年的健康生态和技术积累,几乎是其他竞品难以追赶的。

不过目前而言,AirPods Pro 3 的心率监测功能,主要的场景还是运动锻炼,如果你很关心自己的心血管健康,有常时监控的需求,那还是选择全能的 Apple Watch 或者其他智能手表更靠谱。

需要注意的是,一直开着心率传感器会导致 AirPods Pro 3 的续航缩水,大概会少 1-1.5 小时的持续使用时间,如果不需要这个功能,iPhone 设置就可以一键关闭。

如果不开心率监测,苹果标注 AirPods Pro 3 在降噪模式下能比第二代多出 2 小时的续航。不过充电仓却退步了:苹果标注 AirPods Pro 3 配合充电盒能听 24 小时,而上一代这个数字是 30 小时。

这几天短暂的体验中,AirPods Pro 3 的充电仓不算太抗造,高强度测试、使用一天半后,耳机盒还剩下大约 35% 的电。

实时翻译,好用但没法用

可能由于 Apple 智能一年来乏善可陈的表现,以及同行在 AI 实时翻译上也没拿出比较惊艳的产品,一开始我对 AirPods Pro 3 这个实时翻译的新功能,并没有报以太大期待——直到我们真的用上了这个功能。

初次开启这个功能,会提示你下载好对应的语言翻译包,这也是它好用的秘诀:端侧处理,延迟很低。

在实测过程中,这个 AI 实时翻译功能不会像同类产品一样「流式输出」,也即在对方话还没说完的时候就开始抢着出翻译;而是会先听,把握整体意思再翻译输出,因此能达到大概九成的准确和通顺程度。

这个功能的使用方式也非常丰富:对方说的话不仅会在耳机中给你实时语音翻译,译文也会同步在 iPhone 上呈现。

而如果对方也戴了 AirPods Pro,那就等于两边都自带同传,你说什么对方能直接在耳机中听见,两边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无缝交流——

好消息是,这不是 AirPods Pro 3 的专属功能,会通过 iOS 26 和耳机最新固件下放给 AirPods Pro 2 和 AirPods 4 上。

好用是好用,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暂时还用不到。

这个功能本质上需要 Apple 智能支持,因此短时间内国行 iPhone 全部无缘,上面我们用来测试的,就是一台非国行的机型。

此外,目前的 iOS 26 版本,实时翻译也暂不支持简体中文,不过苹果官方表示会在今年年底上线。爱范儿在美国苹果发布会现场已经抢先体验到了中文的实时翻译功能,效果同样很好。

AirPods 的下一步

所以,该不该买 AirPods Pro 3?

从我的主观角度来说,AirPods Pro 3 让我有了一个全新发现:降噪这回事,原来也有边际效应。

AirPods Pro 3 的降噪能力,确实是独一档,但其实 AirPods Pro 2 的降噪效果也已经能很好满足我的需求,没有 AirPods Pro 初代升级到二代那么惊艳。

因此,如果你是 AirPods Pro 2 和 Apple Watch 双持用户,我觉得其实不着急换新,除非你对耳机降噪能力有更高的追求,不然的话二代的音质和降噪本身也还是很能打,Apple Watch 也比 AirPods Pro 3 更全能。

我最愿意将 AirPods Pro 3 推荐给没用过 Pro 的用户,以及 AirPods Pro 初代的「钉子户」们。初代已经发布了将近 6 年,电池续航和发声单元都明显老化,闪电接口也已经落后版本,换一个全新的 AirPods Pro 3 正合适,相信在方方面面,特别是降噪上会有很明显的提升。

AirPods Pro 3 虽然不是专门的运动耳机,但它的防水性能和心率监测,让它也能成为一副不错的运动搭子,平时也能当作一副综合素质优秀的降噪耳机使用。

但很明显,苹果现在并不想仅仅打造一款「综合素质优秀的降噪耳机」,AirPods Pro 3 继承了苹果上个十年的健康研究技术积累,又参与到了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 AI 技术落地探索之中。

作为全球卖得最好的无线耳机和可穿戴设备之一,AirPods 的战略地位在 AI 时代愈发重要。在可穿戴 AI 硬件越来越火的当下,苹果通过更新,直接让自己拥有了庞大的 AI 功能用户群体,这也是苹果在 AI 时代的最大优势。

未来的 AirPods 会加入什么?或许是一个摄像头,让耳机也可以看见世界。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鸿蒙智行「五界」新车批量现身,问界 M9 非凡大师版已在路上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以及谍照、行业人士以及公开信息,鸿蒙智行「五界」预计将在明年内推出多达 9 款新车。

董车会整理了鸿蒙智行「五界」的现有车型以及预计将新增的车型,如下图所示。

两款超高端 SUV

在鸿蒙智行的产品规划里,明年或许会有两款定价在 70 万元左右的超豪华 SUV 亮相,分别是问界旗下的 M9 非凡大师(或加长版)以及尊界旗下的一款旗舰 SUV。

自 2023 年开始,网络上就一直不断有问界 M9 将推出非凡大师版本或加长版的传言,但直到最近,才有比较确切的信息和车辆谍照传出。

从路试车和谍照来看,问界 M9 加长版的主要造型与在售车型相似,但车长增加约 20cm 至 30cm,来到了 5.5m 的车身总长度,轴距也随之增加到 3.3 米左右。

如此之长的车身自然需要匹配更为灵活的后轮转向系统,之前就有博主曾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过一组赛力斯专为后轮转向设计的新款后副车架,此设计将后轮转向机构前置,为后电机悬置腾出了空间。有不少人猜测这套系统正是为 M9 的加长版准备的。

新车车内将延续六座布局,重点强化豪华感和乘坐舒适性。路试车曝光的同一天,有一家疑似为问界 M9 供应商的公司曝光了一段车门板设计视频,视频中显示的车门构造与问界 M9 十分相似,但材质奢华版有较大的提升,音响网罩的设计也有所变化。

在其他配置上,问界 M9 加长版或将或首发纯电续航超过 1000km 的宁德时代固态电池,并预埋持 L4 级别的辅助驾驶硬件。

尊界新旗舰 SUV 的存在则已经得到了不少产业内人士的证实。

根据 36 氪的爆料,尊界这款旗舰 SUV 直接对标揽胜和劳斯莱斯等豪华品牌,但为了走量,定价将低于尊界 S800。

华为和江淮对这款 SUV 的市场表现信心很足,对供应链释放了全年最高销量超 4 万辆的预期,为了保障该项目的资源,江淮甚至叫停了许多乘用车、重卡、轻卡项目。

这辆车也将成为华为新一代的技术旗舰,尤其是新车的底盘将在尊界 S800 途灵龙行底盘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并同步更新辅助驾驶系统。

鸿蒙智行首款MPV

有消息称,智界品牌很早就已经着手开发基于 E0X-L 平台打造的 MPV 车型,内部代号为「EHV」。动力方面,新车计划推出纯电动和增程式两种配置,匹配由宁德时代提供的电池。

最近该车的谍照在社媒上被爆出,从谍照来看,新车在不少设计细节上都与现款的智界 R7 有极高的相似度,例如灯组位置的挖孔和两侧的竖直开孔都是智界的标志性设计元素。

新车整体的造型更偏方正一点,与智界品牌主打年轻运动的风格稍稍有点不同。

结合各方信息来看,这款智界 MPV 的原型大概率就是奇瑞原来要推的星纪元 E08,其概念车于 2024 年年底亮相,当时的奇瑞常务副总裁表示这款车是奇瑞倾注了大心血研发的豪华 MPV,期望 E08 能够成为中国的埃尔法。

根据奇瑞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星纪元 E08 项目已经暂停,现有员工大部分分流或者转岗去了智界品牌。

对于豪华 MPV 车型,智界更能撑得起来,而且同时发布两台 MPV 也会「打架」。

2025 年 8 月,华为与奇瑞签署智界品牌 2.0 合作协议,成立独立运营的「智界新能源公司」,华为全链路主导研发、制造及服务,投入超百亿资金及 5000 人研发团队,或许双方深化合作后的首款新车就将是这款 MPV。

在具体配置上,目前可以确认,新车将基于奇瑞 E0X-L 平台开发,提供纯电+增程双版本,电池由宁德时代供应,增程版搭载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座舱内则搭载原生鸿蒙座舱、副驾零重力座椅、HUAWEI SOUND 音响系统,主打商务兼家用场景。

新车定位对标腾势 D9、极氪 009 等新能源豪华 MPV,定价或在 40 万元左右。

尚界主攻走量

尚界品牌除了已经开启预售的 H5 之外,目前还有两款新车正在研发中,分别是一辆代号 E8 的大型 SUV 和主打年轻市场,设计较为激进的运动轿跑车型。

其中,尚界新 SUV 将于 2026 年上半年亮相,其价格可能上探至 25 万元至 30 万元市场,采用华为 ADS 4.0 升级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以及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而轿跑车型将搭载华为新一代鸿蒙座舱 6.0 和华为图灵底盘技术,并有可能使用上汽已经研发多年的半固态电池技术。

尚界 H5 16.98 万元的预售价格,也得到的市场的充分肯定,预售开启后 1 小时,尚界 H5 收到了超 2.5 万辆小订。

为了保证首款车型 H5 的交付,上汽为尚界在临港建设了一座专属工厂,还盘下了上汽通用金桥工厂的部分产线,并结合后续新车,近期向供应链释放了年销 40 万辆的备料计划。

如果这些新车型全部落地,鸿蒙智行的车型矩阵将从目前的 10 款拓展到 19 款,覆盖从 15 万元至 100 万元的价位段以及从家用轿车、SUV 到硬派越野、旅行车等大部分的细分市场。

而除了鸿蒙智行五界之外,采用华为 HI 模式的车型也在逐渐增多,长安旗下深蓝、阿维塔,东风旗下岚图,广汽旗下昊铂、华望等品牌的新车基本上都采用鸿蒙座舱加乾崑智驾的方案,最近宝骏的新车型华境也将搭载华为全家桶,合资车型丰田铂智 7 也确认采用鸿蒙座舱。

对于研发实力并不强的二线车企来说,与华为合作成为其在智能化竞争中不被淘汰的快速通道。相比其他供应商,华为提供的全家桶解决方案覆盖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和智能车云等所有核心技术领域,并具有良好的市场口碑。

或许,明年之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会有两个新的大看点——

一是华为如何在「五界」和「HI 模式」车企之间平衡精力与资源投入,二则是其他车企要不要和华为合作,不合作又要怎么与鸿蒙智行竞争?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派评 | 近期值得关注的 App

欢迎收看本期《派评》。你可以通过文章目录快速跳转到你感兴趣的内容。如果发现了其它感兴趣的App或者关注的话题,也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讨论。值得关注的新App虽然少数派一直在为大家发现和介绍各平台上的优质 ...查看全文

击败 ChatGPT 登顶 App Store!Google 这套 AI 全家桶,个个都是王炸 | 附使用指南

还以为 ChatGPT 会一直稳坐第一?这周却来了个反转。

Google Gemini 凭借最近爆火的 Nano Banana 图像编辑,一举登顶 App Store 免费榜,把 ChatGPT 挤到第二。

▲ Gemini 位于 App Store 免费榜所有类别第一,图片来源:https://apps.apple.com/us/charts/iphone/top-free-apps/36;15/09/2025

这意味着,Google 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爆款 AI 时刻」。

而且,Gemini 只是冰山一角。Google 手里还有一整套 AI 工具,从写作、画图,到学习笔记、视频生成,应有尽有。今天就带你开箱 Google 的「AI 全家桶」。

省流版:

  1. Gemini,定位和 ChatGPT 一样的通用助手:包含了 nano banana(近期热门生图模型)、Canvas 画布、Veo3 视频生成、Storybook 故事板、以及 Deep Research 等功能,目前提供 Gemini 2.5 Pro 和 Flash 两个模型。体验地址:gemini.google.com
  2. NotebookLM,能深入研究的知识库:最多可上传 300 个文件,能将文档总结为音频、视频、思维导图等六种类型,是学习和研究的最佳利器。体验地址:notebooklm.google
  3. Flow,高质量的视频生成:支持竖屏 9:16、1080p 高清,价格更低,免费用户每月送 100 积分。体验地址:flow.google
  4. AI Mode,搜索也有了推理和思考能力:在 Google 搜索输入框就能直接开启,获取比 AI Summary/Overview(总结)更严谨和翔实的结果;目前支持英文等五种语言(但目前不包含中文)。体验地址:google.com/ai
  5. Gemini CLI:一个万能的本地助手:不只是开发工具,还能下视频、转 GIF、压缩文件。体验地址:github.com/google-gemini/gemini-cli
  6. AI Studio 和 Labs Google:其他有意思的小工具,生成一段音乐,简单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体验最新、最全的 Google 大语言模型……体验地址:ai.devlabs.google

Gemini:不只会聊天,更是全能工作台

近期爆火的 nano banana,最主要的官方渠道除了网页版,就是 Gemini App。

▲ Gemini 首页,有常驻提醒推广 nano banana 图像编辑模型

但如果你只拿 Gemini 来 P 图,那就太浪费了。它和 ChatGPT 一样,补齐了跨对话的「记忆」功能,并能与 Google 生态无缝衔接。

▲ Gemini 的「记忆」功能

对我而言,这个关键更新,加上教育邮箱赠送的 Pro 会员,足以让我将大部分日常对话转移过来。

Google 最近更新了 Gemini 免费和付费用户具体的使用限制。免费用户使用 Gemini 2.5 Pro 和 Deep Research 的次数有限,但是 nano banana 的单价非常便宜,所以免费用户也有慷慨的 100 张生成机会。

Gemini 2.5 Pro 最大的优点是,每个回答都会有像 DeepSeek 一样清晰的推理过程,但是速度要快上不少。这在 ChatGPT 更新到 GPT-5 之后,采用全新的路由控制,自动选择模型,优势更为明显。

因为 ChatGPT 有时候判断不了,我到底希望他使用什么模型来回复;而我的表达,也不是每一次都能清晰地,让模型知道我的意图。

不过,更会聊天的代价是更不会干活,和 LMArena 显示的排行榜一样,文本能力第一,但是网页的开发能力不及 GPT 和 Claude。好在这些天,Google 也是狂给 Gemini 打补丁,在软件交互上,用户体验越来越好。

▲Gemini 和 ChatGPT 完成同一个开发任务,你喜欢哪个

例如,在网页开发方面,Gemini Canvas 现已支持直接点选应用中的某个元素,用自然语言即可进行修改。

Canvas 画布和 ChatGPT 的画布预览是一样的功能,都是非常直观地,把我们的创意,变成应用程序、游戏、信息图表等内容。

▲ Gemini 画布新增功能,选择并询问。现在只需点击元素并描述所需更改,即可直观地编辑您的网页应用的任何部分。图片来源:https://x.com/GeminiApp/status/1965475292526551105

其次,Gemini 终于支持上传音频文件。这意味着,会议录音、采访视频等包含丰富上下文的材料,可以直接交给 Gemini 处理,省去了手动整理和编写复杂提示词的麻烦。

▲ ChatGPT 一直回复无法使用工具

最新消息,根据 flowith 创始人 Derek Nee 和 Gemini 3 工程师团队的交流,他发 X 透露,Gemini 3.0 Flash 的能力将会超过 2.5 Pro。

和 ChatGPT 使用的条件类似,Gemini 对谷歌账号的归属地可能有额外的限制。

🔗 体验地址:gemini.google.com

NotebookLM:你的最佳个人知识库

收藏了一堆英文长文、书摘,结果总是「下次再看」?NotebookLM 就是专门拯救这些吃灰资料的。

你只要把几篇文章、报告甚至书摘丢进去,它就能:

  • 自动帮你提炼要点,生成一份条理清晰的学习笔记;
  • 如果你喜欢可视化,还能直接画成思维导图,让你一眼看懂文章框架;
  • 想进一步学习?它还能基于这些资料出小测验,逼你复习巩固。

举个例子,我之前用它来整理过论文,NotebookLM 最多支持上传 300 个文件,支持的文件类型也很丰富,PDF、txt、Markdown、和音视频文件,它都能识别。

▲ 我将 297 篇同一研究领域的论文上传,NotebookLM 能完全基于这些文件,生成多种形式的内容总结。

▲ 文字报告、播客预览、视频介绍、思维导图、闪卡和小测验六种形式

播客和文字报告,是 NotebookLM 里面最早提供的选项,现在它们也得到了优化。

文字报告可以选择,直接生成为博客、说明文档、指南等类型,甚至 NotebookLM 会根据知识库里面的资料,提供动态建议;例如,上传论文可能会建议创建白皮书,而新闻类文章可能会生成解释性内容;自定义的提示现在也被允许。

▲ NotebookLM 生成的博客文章

而音频播客现在更是支持 80 多种语言,播客类型也从概述到深入,进一步扩展到辩论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类型。

新增的视频、Quiz 测验和 Flashcard 闪卡,是我非常喜欢的功能,无论是帮助我消化这些知识,还是做进一步的内容传播,NotebookLM 都非常有用。

但论文的研究终究是比较小众的场景,我们只是借着论文来介绍 NotebookLM 的功能。对于学生和研究者来说,这绝对是 Google AI 里最值得安利的工具之一。

在更普遍的应用场景中,它能胜任任何类型的知识库构建。像是 NotebookLM 官方给出的使用案例,上传了多家公司一季度的财报,我们可以透过思维导图,一次性清晰的了解财报的具体内容。

还有 NotebookLM 与 OpenStax(免费教科书提供平台) 合作,将它们受欢迎的内容,转化成交互式笔记本,包括生物学、化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主题笔记本。

在这个心理学知识库中,每一章节都配有小测验和记忆卡片,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点。

▲ 语言是可以选择中文,知识库链接:https://notebooklm.google.com/notebook/90a2ee5f-cccb-4c28-a356-bb1682cc8aeb

小测验和闪卡的主题、难度都是可自定义的。而且,无论是闪卡还是测验,只需点击解释,就能深入探索当前的话题;NotebookLM 会生成详细的概述,帮助我们理解闪卡定义,或解释为什么答错某道题,并附有引用指向原始资料。

🔗 体验地址:notebooklm.google

Flow 电影级 AI 视频生成

AI 视频热度虽高,但能用它做什么?始终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我们介绍过多个 AI 视频生成模型,不少读者也曾留言:这种 AI 视频,究竟是给谁看的?

▲ 在 Gemini 里面,直接使用 Veo 3 视频生成,Veo 3 目前仅支持首帧,首尾帧需要 Veo 2。

Google 的更新或许给出了部分答案:支持竖屏(9:16)和 1080p 高清。这无疑是为抖音、YouTube Shorts、Reels 等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量身定做。

▲ Veo 3 近期更新,Veo 3 Fast 从 0.4 美元每秒降价到 0.15 美元每秒,以及支持 9:16、1080p 等。图片来源:https://x.com/GoogleAIStudio/status/1965436154762920074

如今 AI 视频已成为一种新的内容消费品,与其被动观看,不如亲自上手一试。

▲ 提示词:Ultra-realistic cinematic video of Shanghai, famous landmark Tower. Shot in vertical 9:16 format, travel vlog style, smooth camera motion, dynamic lighting, vivid colors, highly detailed, immersive atmosphere, no text, no watermark.

除了 Sora、可灵、海螺这些比较热门的视频生成模型,Google 的 Veo 3 一直在大模型竞技场,文生视频类别下,名列前茅。

前些时间爆火的第一视角穿越、ASMR 切水果,金属、兔子蹦床的夜视监控等视频,都是使用 Veo 3 生成的。

▲ 提示词:50mm camera, close-up angle of a lemon made out of yellow-tinted glass being sliced horizontally on a wooden cutting board. The inside of the fruit is glass as well with a little bit of melting glitter. The entire scene is soft lit from the above.

不过,提示词的优劣,是决定视频质量的关键瓶颈。例如上面这个视频,我们就是直接借鉴了 Google 的官方案例。

他们解释,好的提示词,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50mm 相机、特写镜头」指定了相机;接着中间一大段用来提示对象和具体的视频内容;最后一句话是进一步明确灯光和纹理。

Flow 对网络要求比较严格,一般在 Gemini 网页或者 App 内使用同样足够。

🔗 体验地址:flow.google

AI Mode 支持除英文外更多语言

搜索是最大的流量入口,因此 AI 浏览器成了大模型厂商的必争之地,尽管这条路并不好走。

Arc 项目宣布停止后,重启的 Dia 浏览器也在前几天,被 Atlassian 以 6.1 亿美元收购。路不好走的原因倒不是因为没有利益,而是太多巨头想要吞下这块香饽饽了。

微软在上个月宣布自己的 Edge 升级为 AI 浏览器,Copilot 无缝接入到浏览器的每个角落,预订餐厅和机票、跨越标签页的整理总结等等。OpenAI 在之前推出 ChatGPT agent 时,也被爆料要做自己的 AI 浏览器。

Google 当然也不会停下脚步,和我们平时用 Google 搜索时看到的 AI Overview 不一样,AI Mode 更像是一份深度研究报告,它会利用 Gemini 2.5 的高级推理和多模态能力,来处理我们的查询输入。

例如当我问他 iPhone Air 的 esim 卡到底是怎么回事时,它会自动根据网页内容进行整理,给出更准确的答案。

▲ 点击上方 All,则可以切换回普通的 Google 搜索

不过 AI Mode 有一个缺点,是目前它还不支持中文。但前几天,Google 已经宣布支持日语、韩语、以及葡萄牙语等五种语言。他们提到构建一个全球化的 AI 搜索不仅仅是翻译,所支持的语言,应该具有本地相关性和实用性。

🔗 体验地址:google.com/ai

Gemini CLI 下载视频,转文件格式,统统交给它

Claude Code 断供完全没关系,Gemini CLI 是真的好用。

之前我们说用这种终端工具来修改文件名,其实是最「弱」的用法了。我最近 X 视频、YouTube 等视频下载;视频转 GIF 以及各种格式转换;图片压缩、视频压缩,全部交给 Gemini CLI。

Gemini CLI 的安装流程相当清晰,即便遇到环境配置问题,如今的 AI 也能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前期的麻烦点主要集中在安装 Node.js 上,对 Windows 用户来说,终端使用没有 macOS 和 Linux 友好,所以是需要一点耐心的。

Node.js 安装完成之后,按照 GitHub 上指引,运行 npm/npx 命令就可以安装 Gemini CLI 了。

在终端里面输入 gemini,会提示我们进行验证,一般登录 Google 验证就可以,不需要去额外创建 Gemini API 之类的操作。免费用户每分钟有 60 次请求,每天 1000 次请求,应付日常的简单工作流是足够的。

终端里面有一些非常基础的命令,因为我们打开终端的时候,默认的文件夹是可能是整个电脑的文件,如果直接输入 gemini,它检索文件会比较麻烦。

正确的操作是,一些基础命令输入 ls:会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夹;cd xxx:进入某个文件夹;mkdir xxx:创建一个文件夹。

▲ 例如第一步我们打开终端,输入 ls,可以看到当前目录下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接着我们选择一个文件用来处理,此次需要 Gemini 的项目文件夹。输入 cd Downloads,可以看到 % 前面有当前目录 Downloads 的名字。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文件夹,mkdir testing,然后再进入这个目录,cd testing。当然也可以直接选择一个文件夹,鼠标右键,在终端中打开。输入 gemini,它就正式接管了我们的终端,我们接下来就能用自然语言,处理许多复杂的任务了。

▲ 拿下载一个 X 的视频举例,首先它会搜索,找到一个 yt-dlp 的工具,可以用来下载视频;接着,它会自动检查我的电脑,是否有安装这个工具。检测到有安装之后,视频就开始下载了。

这是调用了 yt-dlp 工具,而在终端环境里面,还有非常多高效的工具,例如 FFmpeg,它是一款处理多媒体内容的强大工具。

▲ 输入指令后,Gemini CLI 会直接说它需要 yt-dlp 和 ffmpeg 这两个工具;然后会自动调整分辨率和帧率,以符合我提出的最终文件大小,最后它会删除过程中的临时文件。

我们继续用 X 视频举例子,这次直接要求他把这个链接的视频下载为一个 GIF 文件,并且确保 GIF 文件的大小在 5-10 MB 之间。

除了从网络上下载文件,Gemini-CLI 也可以直接处理本地文件,例如我有一张图片的大小,不符合平台上传规范,我告诉它文件名,然后要求它压缩,过程中完全不需要去找任何的在线工具。

▲ 可以用模糊语言指定图片位置,顺利定位到图片,它会使用 ffmpeg 工具来进行压缩。不过最后它把我的原文件删掉了,当我告诉他要求找回时,它会修改自己的 gemini.md 配置文件——这相当于它的「记忆」,它会记住这次教训,确保未来不再犯同样错误。

命令行工具的种类丰富,几乎大部分的文件都能处理,甚至有时候遇到一些压缩包不能解压,直接让 Gemini CLI 来处理,而不需要额外去下载对应的解压工具。

再结合 MCP(大模型上下文协议,连接不同数据的万能接口),Gemini CLI 能做的远远不止是编程开发。

🔗 体验地址:https://github.com/google-gemini/gemini-cli

AI Studio 和 Labs Google:谷歌前沿 AI 试验场

Google Labs 汇集了许多尚未正式发布的 AI 黑科技产品,像 AI Mode、NotebookLM 目前都还是实验室产品,不过他们名声比较大。我们也选择了几个有意思的小项目,虽然背后的模型都是同一个 Gemin 2.5 Pro/Flash,但是可以看看模型之上,不同的软件形态。

首先就是 Whisk,这个主打不需要提示词,上传照片尽情玩耍的图片生成工具,现在还新增了 animate 动画的功能,直接将生成的图片转成一段视频。

还有学习一门语言的 Little Language Lessons,它特别的地方,是让我们快速在 Gemini 构建的一系列小实验里面,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直接在现实场景中应用,还能学习各种俚语表达。

我拿粤语试了一下,至少不是多邻国里面,来来回回的肠粉和豉汁排骨了。

Google 实验室还有非常多的项目,体验地址:labs.google

讲了通用大模型 Gemini 2.5 Pro、图像编辑 nano banana、视频生成 Veo 3,怎么可以没有 Imagen 4。

Imagen 4 官方渠道目前是只能透过 Gemini API 和 AI Studio 两种方式体验,即便 Google Labs 里面有专门生图的工具,ImageFX,但是使用的模型依旧是 Imagen 3。

AI Studio 能做的,就是体验到 Google 最新最全的各种模型。而且,在 AI Studio 里面的对话,提供了「分支」功能,我们可以保留现有对话的前提下,开启另一个新的话题。

▲ 地址:ai.studio / ai.dev

前段时间,马斯克还在 X 上和奥特曼互撕,直接开骂,Apple 和奥特曼有私下交易,不然他的 Grok 怎么登顶不了排行榜第一,凭什么一直都是 ChatGPT。

这一番开箱下来,似乎能看到一点 Gemini「凭什么」的端倪。Google AI 几乎是用一套完整的工作流,无缝融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创作之中。从整理资料到激发创意,再到解放双手,这套全家桶的核心,是希望实实在在地提升每个人的生产力。

你最常用或最想尝试的是哪一个?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下面留言。

视频请点击链接,前往微信播放预览 https://mp.weixin.qq.com/s/gdSkrm95Mq1RORe-sIoK4A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预制菜新国标过审:餐厅使用需明示/库克称iPhone Air 续航出色/罗永浩邀请西贝贾国龙直播对话

cover

🥗

预制菜新国标过审:餐厅使用需明示

🔋

库克:Air 续航出色,Pro 的 VC 均热板很创新

⚖

雷军谈「黑公关」:法务部已起诉

🧠

北京千所中小学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

🚗

新方案:有条件批准 L3 级车型生产准入

💡

DeepMind CEO:现在的模型有博士级水平?无稽之谈

👓

新 iPhone 过后,苹果还准备了几款新品

🌐

华为天际通 Go 小程序 eSIM 服务将于三季度上线

😅

西贝暂停后厨参观,创始人发文道歉

👗

《原神》新角色遭网友质疑「着装暴露」

📢

中国核电催更《流浪地球 3》

重磅

预制菜新国标过审:餐厅使用需明示

据第一财经日前报道,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报道称,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畴。也有专家建议,预制菜的上述信息应强制披露。

近期,罗永浩质疑西贝部分餐品为预制菜,且存在价格不合理等情况,而西贝断然否认引发广泛关注的当下,预制菜行业也备受关注。

据参与起草的专家透露,「该标准主要是规定定义和食品安全指标要求。」草案对预制菜的分类、原料、加工工艺、贮存运输及检验方法作出了统一规定,并首次提出「不添加防腐剂」等强制性指标。

与现行 141 项团体、地方标准相比,国标条款更聚焦「安全底线」,为监管执法提供直接依据。

作为全国预制菜产值第一大省,广东已出台 8 项省级地方标准,并于今年 1 月上线全国首个「预制菜」相关标准。该文件中的预制菜定义,不仅涵盖了主要原料和预加工方式,还明确其为预包装菜肴产品,并规范了一系列预制菜相关术语。

其中,《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则是全国首个以预制菜为标准化对象制定的包装标识地方标准。

该标准要求在产品名称上必须标示 「预制菜」「预制菜肴」,产品名称中提及的某种原料或成分,应标示该种原料或成分的投料量或其在成品中的含量。同时,标准还要求标注食用/烹饪方法,确保消费者能够按照最佳方式准备食物,获得最佳的口感和风味。

另外,今年 7 月,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在答复政协提案时明确,将把「明示预制菜使用情况」写入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并指导行业协会制定《公示指南》。

这意味着,无论商场快餐还是高端酒楼,只要使用预制菜,都需在菜单、点餐页面或店内显著位置进行标注,违者将被视为「信息不真实」面临处罚。

一位地方市场监管人员表示,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使用预制菜的商家提前告知消费者,对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有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餐饮商家抗市场风险能力,推动预制菜生产企业积极研发改良产品,促进预制菜产业良性发展。

针对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大战,食品领域的专家表示,「这次事件,对预制菜行业来讲是坏事也是好事,势必会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促进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尽快出台,同时推进预制菜术语、产品分类等质量标准的推广,加强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衔接。」

罗永浩也于 9 月 13 日转发上述内容并表示「太好了,万众期待」。其强调,自己不反对预制菜,「在某些情况下,我甚至会主动选择预制菜。」其也表示,「既然预制菜合法,餐馆当然有权使用预制菜,但消费者有权知道餐馆是否使用了预制菜。」

大公司

库克:Air 续航出色,Pro 的 VC 均热板很创新

日前,苹果 CEO 库克在新 iPhone 发布后,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并与大家分享了其对新 iPhone 的各种看法。

在 CNBC 记者 Jim Cramer 询问库克 iPhone Air 的电池续航表现如何时,后者称「电池续航出色,你会非常喜欢的。」库克表示,苹果对 iPhone Air 的内部进行了设计,得益于仅支持 eSIM,新机的电池能扩展到此前放置物理 SIM 卡的卡槽区域,「这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创新。」

而在 B 站 UP 主 Linksphotograph、影视飓风公布的采访视频中,库克则在谈到 iPhone 17 Pro 系列新上的 VC 液冷均热板技术时,表现非常兴奋,「我觉得这算是另一项专属于苹果的发明和创新,或许只有苹果才能够做到」。

同时,库克还在 Links 和影视飓风的采访视频中强调,iPhone 17 Pro 系列之所以将中框及后盖材质从钛合金换成铝合金,是因为后者导热系数是前者的 20 倍,并且重量能够更轻。

雷军谈「黑公关」:法务部已起诉

日前,小米创办人雷军在社交媒体转发了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内容,并针对黑公关一事发文。

雷军表示,《经济半小时》播出了起底黑公关的内容,小米、小鹏、蔚来、深蓝四家车企接受了采访。

其强调,造谣抹黑各家车企的手段高度相似,都有 AI 生成造谣内容、评论区辱骂车主、新车发布前通稿抹黑车企产品等行为,甚至有平台对于相同内容正面负面不同引导的标题会有不同的流量呈现。

雷军透露,小米法务部今年已取证数百个账号,发起诉讼数十起,正在等待逐一开庭,多起报警的案件也正在办案过程中。

而在节目中,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表示,「要对黑水军、黑公关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从监管的角度,去提高黑水军、黑公关的成本和代价。」

雷军还表示,此次六部门联合专项整治行动,打击黑公关、黑水军,要求网络平台企业加强对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等的网络水军、黑嘴的甄别管控,为中国汽车发展构建风清气朗的产业环境。

北京千所中小学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

据北京日报日前报道,秋季学期伊始,北京市 1400 余所中小学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实现全市 183 万余名中小学生全覆盖。

报道表示,为确保课程落地见效,北京市形成「资源支撑、师资赋能、均衡保障」的立体化实施路径,打出一套「组合拳」,其中:

  • 课程资源方面,首批覆盖全学段的 160 套市级课程资源已上线,每套资源包含 15 分钟左右的核心教学视频、教学指南及活动任务单;
  • 通过「视频 + 工具 + 任务单」模式满足教师授课、备课及学生自主学习 3 类场景需求,搭建 AI「课程超市」和「应用超市」,为课堂教学提供基础支撑。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将持续优化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反馈迭代更新;开展应用示范校评选和优秀案例推广,形成可复制经验。

同时,负责人还表示,要深化「京娃」系列智能体研发,拓展「AI + 教育」应用场景等,以首批课程资源为起点,力争将北京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打造成全国标杆,真正让数字技术赋能每一位师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新方案:有条件批准 L3 级车型生产准入

日前,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据悉,本次方案的主要目标为:

  • 2025 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 3230 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 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 1550 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 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 左右;
  • 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中提到,将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

  • 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 L3 级车型生产准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支持汽车、信息通信、交通等行业企业以数据为纽带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加快多元化价值链培育。
  • 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快网联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建设,鼓励汽车前装 V2X、5G 等高性能通信模块,加快推进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促进物流、环卫、出行服务等多场景应用,鼓励重点地区逐步拓展跨区域协同应用。

另外,方案中还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汽车消费,如:

  • 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
  • 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后市场消费;
  • 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政策,逐步实现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 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探索建立线上交易管理制度,加强汽车领域信息共享开放,提升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准确性和权威性,促进二手车高效流通。

蚂蚁开源发布新版全球大模型开源生态全景图

9 月 13 日,在 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 AI 开源见解论坛上,蚂蚁开源联合 Inclusion AI 发布了全新的《全球大模型开源开发生态全景与趋势报告》。

据悉,这是报告 5 月首次发布后的 2.0 版本,不仅全面揭示了人工智能开源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还纳入了百余天内开源社区的新动向,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报告最初起源于蚂蚁集团内部的技术趋势洞察,其中的数据全部来源于开源社区,通过对 GitHub 全平台项目的分析,使用 OpenRank 算法对项目进行筛选和排名。

具体来看,本次发布的大模型开源开发生态全景图共收录了分布在 22 个技术领域的 114 个最受关注的开源项目,分为 AI Agent 和 AI Infra 两大技术方向。

据报告显示,在参与全景图项目开发的约 36 万全球开发者中,统计到美国开发者占比 24%,中国开发者占比 18%,其次是印度(8%)、德国(6%)和英国(5%)。中美两国合计贡献超四成核心力量。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大模型开源策略上,中国厂商更倾向于开放权重的开源模型路线,而美国头部厂商则多采用闭源模式。

和全景图一同发布的还有一份详尽的洞察报告《从社区数据出发,再看大模型开源开发生态全景与趋势》。该报告指出,62% 的大模型生态下的开源项目诞生于 2022 年 10 月「GPT 时刻」之后,平均「年龄」仅 30 个月,这反映出 AI 开源生态的高速迭代特性。

另外,AI 编程工具的爆发式增长也成为了瞩目的趋势。数据显示,2025 年新出现的 Coding 工具平均获得 3 万以上开发者 Star 关注,其中 Gemini CLI 开源仅 3 个月,星标数已突破 6 万,成为增长最快的项目之一。

💡 DeepMind CEO:现在的模型有博士级水平?无稽之谈

近日,Google DeepMind CEO Demis Hassabis 在参加「All In 峰会」时指出,时常能听到一些竞争对手称,如今我们所拥有的这些现代系统具备博士级智能。「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因为根本不具备博士级智能。」

据 OfficeChai 指出,OpenAI CEO Sam Altman 此前曾声称 GPT-5 模型 拥有「博士级」能力,甚至在发布会上表示「这就像是在和一个专家交谈,一个真正的博士级别的专家,在任何一个领域。」

而在 Hassabis 看来,现阶段的 AI 系统在综合能力上与博士级水平相差甚远。其表示:「事实上,众所周知,与如今的聊天机器人互动时,只要你以特定方式提问,就会发现它们甚至会在高中数学和简单计数问题上犯低级错误。对于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系统而言,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

同时 Hassabis 也预测,要研发出能够实现博士级综合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人类可能还需要 5 到 10 年的时间。

Hassabis 还提到,当前的模型系统尚不具备人类这样的学习能力,他认为,现阶段另一个缺失的关键能力是持续学习能力 —— 即能够在线向系统传授新知识,或通过某种方式调整其行为模式的能力。

其表示,目前这些核心能力中的大部分仍未实现。「或许通过规模扩张人类能达成目标,但如果让我打赌的话,我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能还需要一两项关键突破,而这些突破有望在未来五年左右出现。」

新产品

新 iPhone 过后,苹果还准备了几款新品

上周,苹果已经在过去的秋季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多款备受期待的产品:全新的 iPhone 17 系列、iPhone Air、新一代 Apple Watch 系列以及 AirPods Pro 3。

昨晚,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发文表示,苹果在未来几个月还计划会带来以下新品。

Gurman 预测,苹果将会在未来 1-1.5 年内入局智能眼镜市场,并且和此前的消息保持一致:先推出无显示屏版本,针对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后续推出能使用软件以及查看数据的 AR 带屏显示版,但需要等待几年时间。

其认为,鉴于苹果能将设备与 iPhone 深度结合,而 Meta 等其他品牌受限于苹果生态没能施展全部实力,因此苹果智能眼镜将会非常成功。

但据 Gurman 透露,Meta 将会在下周发布一款售价 8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5699 元)的带屏版智能眼镜,而到了 2027 年,Meta 会更进一步 —— 推出其首款真正的 AR 眼镜。

另外,Gurman 还在本期报道中再次透露了苹果未来几个月将要推出的产品:

  • M5 版 iPad Pro:计划 10 月发布,并且作为 M5 的首发机型登场;除了处理器提升,苹果还可能会在正面加入一枚用于自拍的镜头(类似以前放在屏幕短边侧的前置摄像头)。
  • Vision Pro:将会配备更强的处理器以及新的佩戴头带,但 Gurman 指出「这并不是真正的 Vision Pro 2」—— 苹果计划在 2027 年推出真正的二代产品,并且机身更加轻薄。
  • AirTag 2:无线芯片升级,支持更远的搜索范围以及更强的可发现能力。
  • Apple TV:配备更强的处理器(现款 Apple TV 4K 为 A15 处理器),并且引入新 iPhone 同款的 N1 无线网络芯片。
  • HomePod mini:一样会升级芯片,并且会带来新的配色。
  • iPhone 17e:和 iPhone 16e 一样的路线 —— 升级至 iPhone 17 同款的 A19 处理器。
  • 智能家庭中心:预计会和下一代 Siri 一起,在明年春季推出(原计划去年三月推出)。

魅族 22 配备全新 AI 按键

日前,魅族继续预热其新机「魅族 22」:

  • 配备全新的 AI 按键,采用防误触设计,支持 AI 一键收藏,支持 20+ 快捷功能一键启动;
  • 搭载 Flyme AIOS 2,支持聚合多应用信息与服务、全新小窗模式 5.0 等功能;
  • 采用无界超级天线架构,拥有环绕式天线布局;
  • 支持 UWB 数字钥匙、Flyme Link 手车互联、DP 1.2 接口直连(仅限 16GB+1TB 版本)。

魅族 22 将于 9 月 15 日发布,机身尺寸为 6.3 英寸,采用左上角方形后置摄像头模组和 2.5D 微弧正面盖板以及 3D 等深四曲面后盖(并采用悬浮式设计);机身重量为 190g,厚度为 8.15mm,拥有 50:50 平衡设计。

影像表现上,魅族 22 将配备后置 5000 万像素三摄,主摄采用 OV50H 满血版传感器;潜望 3 倍长焦为 IMX882 传感器,支持 15cm 长焦微距;超广角为 OV50D 传感器。

其他方面,魅族 22 配备高通第四代骁龙 8s 处理器,提供 4500mm² 的 VC 液冷散热系统。

小鹏 G7 增程版亮相

日前,工信部官方正式公示了小鹏 G7 增程版消息,随后小鹏创始人董事长何小鹏发文透露了更多信息。

何小鹏表示,小鹏 G7 超级增程版也是小鹏首款增程 SUV 车型。据其透露,增程版 G7 与小鹏超级增程家族的首款车型 X9 一致,将搭载全域 800V 高压平台架构 + 5C 超充 AI 电池,并且拥有长达 430km 的纯电续航里程。

从官方公布的图片来看,新车外观与纯电版 G7 变化不大,前脸的进气格栅采用了与增程版 X9 类似的设计,整体开口面积较纯电版更大更明显。

据工信部信息显示,新车搭载了东安动力的 DAM15NTE 的 1.5L 增程器,最大功率 110kW,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则达到了 218kW,综合功率有 440 马力。

车身尺寸方面,G7 增程版的长宽高为 4918/1925/1655 毫米,轴距 2890 毫米,和纯电版相比没有太多变化,只是车长多了 2 厘米多。

另外,据易车报道,何小鹏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预测,未来汽车公司的年研发投入将达 500 亿元,其中 300 亿元将用于 AI 领域。他表示,小鹏四季度将努力实现盈利,并相信「汽车将来是科技产业,不只是制造产业」。

华为天际通 Go 小程序 eSIM 服务将于三季度上线

本月,华为天际通 Go 微信小程序显示,其已支持 eSIM 服务,并可添加 eSIM 设备。而在近期,华为对天际通 Go 小程序 eSIM 服务进行了详细解答。

据介绍,天际通 Go 小程序 eSIM 服务是正在开发中的一个功能,目前处于内测阶段,预计在 2025 年第三季度正式上线。

设备使用上,官方表示「目前支持设备暂未上市」;针对「直接将 SIM 卡换成 eSIM 服务」,官方表示不支持,并且 eSIM 服务需在支持 eSIM 能力的设备上使用。

新消费

西贝暂停后厨参观,创始人发文道歉

近期,罗永浩发文吐槽西贝「预制菜」和「价格贵」,双方连续多日在线隔空「对战」:

  • 罗永浩针对「预制菜」问题进行了多平台直播,并表示西贝称没有预制菜是 100% 撒谎;
  • 西贝方面,其在罗永浩发文吐槽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做出强硬回应,表示罗永浩当日所点菜品「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创始人贾国龙更是表示「一定会起诉他(罗永浩)」。
  • 西贝还在 9 月 12 日发布《西贝全体伙伴致顾客的一封信》,逐条回应质疑,公布涉事 13 道菜品的详细制作流程,并引用六部委文件指出这些菜品不属于「预制菜」范畴;其还表示当日起向顾客开放后厨参观。

9 月 13 日晚,罗永浩发文宣布本次「对战」告一段落,并表示「我要忙正事了,已经耽误了一些工作。感谢大家的关心。 」

而据新浪财经消息,西贝方面于 9 月 14 日中午发布内部通知,决定暂停门店后厨的参观活动。据门店店员表示,主要为了保证后厨的正常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据报道走访获悉,有门店店长表示「(客流量)不降反增,客人反而更多了。」报道称,部分门店中,午饭时间到店用餐的顾客也已经接近满客状态。

同时有厨师长通过报道表示,自己不仅干过西贝的厨师,也干过外面的厨师,对西贝厨房的食品安全、厨房卫生、操作安全都特别有自信。「如果说西贝的菜品不干净,菜品不好,服务态度不好,那我认为食品行业也没有干净的了。」

针对预制菜质疑,店长和厨师长则援引 2024 年的《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表示,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均不属于预制菜。「我们的门店是没有预制菜的。」

昨晚,贾国龙的道歉信息流出。从公布的信息显示,贾国龙在内容中表示自己应对方式有错,「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其还表示,「西贝从今以后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彻底底向胖东来学习。」

但随后被扒出该截图并非完整版本。而据完整版本显示,贾国龙还在消息后续添加了以下内容:

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但他打醒了我,算变相帮西贝进步。

罗永浩也随后发文回应,「好,贾国龙,那这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

任天堂直面会公布多款新游戏

日前,任天堂举办直面会,并在会上公布了一系列消息:

  • 全新电影《超级马里奥银河》公布全新预告,电影将于 2026 年 4 月上映;
  • 《星露谷物语》Switch 2 版预告正式公布;据制作人 ConcernedApe 透露,Switch 版支持免费升级至 Switch 2 版,但日本玩家因本地法规,需要付费升级;
  • 《银河战士 Prime4:超越》将于 12 月 4 日发售,登陆 Switch/Switch 2;
  • 《生化危机 9:安魂曲》将于 2 月 27 日发售,同时《生化危机 7/8》也将登陆 Switch 2;
  • 《塞尔达无双封印战记》新实机画面公开,并将于 11 月 6 日登陆 Switch 2;
  • 《最终幻想 7 重制版》Switch 2 版公布,将于 2026 年 1 月 22 日登陆,发行实体及数字版。

《原神》新角色遭网友质疑「着装暴露」

日前,《原神·空月之歌》6.0 版本正式上线。

而据极目新闻报道,有网友质疑,游戏中的新草系角色「菈乌玛」着装太过暴露,从侧面视角看「仿佛未穿着衣物」,这与《原神》12+ 的年龄分级严重不符,可能对青少年审美和价值观产生误导。

报道指出,在该游戏官网上可以看到菈乌玛的大幅图片,其侧面几乎没有遮挡,胸部也大面积裸露。据官方资料,角色菈乌玛作为「霜月之子」,是挪德卡莱的大祭司,形象设计参考北欧生育女神。

许多网友在评论区贴出自己向网信部门举报的截图,表示这款游戏玩家中,有不少都是未成年人,女性角色这种低俗穿搭,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不利影响,希望游戏出品方能修改角色着装。

而据报道致电米哈游公司客服,一工作人员表示,已接到一些玩家反映的角色着装问题,她们已记录下来。

lululemon 举办「Scuba 动态剧场」,庆祝 2025 天猫超级品牌日

日前,为庆祝 2025 天猫超级品牌日以及入驻天猫十周年,运动生活方式品牌 lululemon 选址杭州世界旅游博览馆,创意呈现「Scuba™ 动态剧场」。

据悉,lululemon 品牌大使、音乐唱作人刘逸云 Amber Liu,演员及歌手董思成,演员夏梦惊喜亮相湘湖畔,花样游泳世界冠军王柳懿、王芊懿与林彦含、林彦君首次跨界啦啦操,与四支高校冠军队共同奉上了一场青春洋溢的演出。

王柳懿和王芊懿说:「平时训练中,lululemon 的运动装备是我们的好搭档;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穿 Scuba™ 系列,亲肤的面料和宽松的剪裁让人觉得刚刚好,特别在这个初秋的季节,穿上后感觉充满元气。」

官方表示,Scuba™ 系列与 Steady State™ 系列将会在这个秋季带来更多配色和款式选择。lululemon 天猫超级品牌日已于 9 月 12 日 – 9 月 18 日期间正式开售。

好看的

中国核电催更《流浪地球 3》

9 月 12 日,《流浪地球》系列导演郭帆发文表示,「历经二十三个月,第三部上下集,共计十五万字的剧本终于全部完稿。」郭帆还在评论区透露,剧本还会小改,目前,上集大改是第十二版,下集大改是第十四版。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核电官方在郭帆官宣第三部剧本完稿当日,在线「催更」了《流浪地球 3》:「再不拍完我们就要亮家伙了。」随后郭帆表示「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据悉,《流浪地球》作为国产科幻大片,其故事背景设定在 2075 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不少高科技设备已经在现实亮相,以至于有网友调侃《流浪地球》是古装片、纪录片。

而据 IT 之家报道,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央视军事官方也曾直接表达过「《流浪地球》场面不再那么科幻」的类似观点。再结合此次中国核电与郭帆导演的互动来看,不排除中国核能电力官方有待亮相 / 公布的重磅新技术的可能性。

「金熊猫奖」获奖名单公布

据新浪电影消息,第二届金熊猫奖正式公布获奖名单:

  • 电影单元:《还有明天》获最佳影片,朱一龙凭《河边的错误》获影帝;黛丽丝·韦恩伯格凭《天空的另一面》获影后。
  • 剧集单元:《山花烂漫时》获最佳剧集,唐嫣凭借《繁花》获最佳女主;吴镇宇凭借《边水往事》获最佳男主。

其他奖项方面:

  • 电影单元:《拿针的女孩》崔娜·蒂虹获最佳女配角;《富都青年》陈泽耀获最佳男配角;《奔逝》阿扎马特·杜拉托夫获最佳摄影;《枯草》努里·比格·锡兰、埃布鲁·锡兰、阿克·阿克苏获最佳编剧。
  • 剧集单元:《坏姐妹》莎拉·格林获最佳女配角;《小巷人家》郭晓东获最佳男配角;《王冠 第六季》阿德里亚诺·戈德曼、本·威尔逊、索菲亚·奥尔森、拉斯穆斯·维泽贝克获最佳摄影;最佳编剧奖:《山花烂漫时》袁子弹、丁涵、黄诗洋、李玺威获最佳编剧。

另外,动画片单元「最佳动画片奖」由《哪吒之魔童闹海》获得,《长安三万里》和《塔伊纳和亚马孙守护者》分别获得最佳动画视觉效果奖和最佳动画形象奖。

古天乐新片《临时决斗》定档

日前,2025 年中国香港春节档票房冠军《临时决斗》发布定档海报,将于 9 月 19 日上映。

影片讲述曾经的传奇拳王钟磊创立拳馆「钟磊舍」,如今却生意冷清,濒临倒闭。风光一时的大明星莫嘉莉息影多年,如今试图复出,却面临「中年困境」。广告界女精英林雪发现男友劈腿女拳王孙雅云,她狠下战书,誓要与孙雅云决一胜负。几人在一段艰难却意义非凡的泰拳训练旅程中,重新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该片由麦启光执导,古天乐、梁咏琪、周秀娜、王丹妮、伍允龙、胡子彤、张文杰等人主演,于 2025 年 1 月 28 日中国香港上映。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为什么下载不能立刻到达最快速度——从一个现象看拥塞控制算法

如果你经常下载大文件、游戏,可能会发现下载在开始时并不能立即占满网络带宽,而是从较低速度逐步提升,最终才达到稳定的传输速率。为什么下载的时候总不能在第一时间到达最快速度呢?你可能觉得这得是下载策略的问 ...查看全文

本文为会员文章,出自《单篇文章》,订阅后可阅读全文。

早报|西贝贾国龙:生意不做了也要跟罗永浩打官司/iPhone 17 系列提货已排至 10 月/追觅汽车完成首轮融资

cover

🔙

iPhone Air 国行 eSIM 最新情况,三大运营商均支持

🛼

小鹏召回 4.7 万台 P7+:转向助力失效

🤺

罗永浩「大战」西贝第二轮:前者直播,后者发菜谱

🙅

腾讯辟谣前 OpenAI 研究员上亿薪资入职

🌬

库克谈 iPhone Air:轻到像会从手中飞走

🧐

蚂蚁集团发布全球首个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

🤝

OpenAI 与微软又「和好」:签署新协议

💰

追觅汽车完成首轮融资

😯

阿里百度「上马」自研芯片 英伟达回应

🏠

卢伟冰:小米空调 Q2 出货量超 540 万台

💡

沃尔沃 CEO:电动化浪潮将淘汰一些西方车企

📷

OPPO 新机将提供哈苏影像套装

❤

美团首款 AI Agent 公测

📈

阿尔巴尼亚任命 AI 政府部长

📰 周末也值得一看的新闻

iPhone Air 国行 eSIM 最新情况,三大运营商均支持

作为今年最瞩目的新 iPhone 之一,iPhone Air 采用了全新的 eSIM 设计,没有实体 SIM 卡槽,因此未能第一时间启动发售。

爱范儿也在昨日上午第一时间与苹果官方确认了此消息,苹果官方表示,正与监管机构紧密合作,并将在获批后第一时间启动 iPhone Air 发售。

下午,据我们查询苹果官方发现,iPhone Air 的介绍页中更新了 eSIM 的相关说明: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为本产品提供 eSIM 支持,具体时间依监管部门审批情况而定。

而在此前,iPhone Air 官方介绍显示,eSIM 仅支持中国联通。

另外,iPhone 17 系列昨晚 8 点正式开启预售。据第一财经援引京东数据显示:

预售开启仅 1 分钟 iPhone 17 系列成交量便超越去年全天,再度刷新销售纪录。其中,iPhone 17 256GB 版成交量同比远超上代,成最受欢迎机型。

据悉,iPhone 17 因「许多 Pro 功能和配置下放,基础版(256GB)价格没上涨(起售价为 5999 元)」,其在京东的开售前预约量已突破 300 万,是 iPhone 16 的整整十倍还多(17 万左右)。

小鹏召回 4.7 万台 P7+:转向助力失效

昨天,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披露,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近日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此次召回编号为 S2025M0142V,将自 2025 年 9 月 15 日起实施,涉及 2024 年 8 月 20 日至 2025 年 4 月 27 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小鹏 P7+ 汽车,共计 47490 辆。

官方通报称,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因转向助力电机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可能导致转向机传感器信号波动,触发转向故障警告灯点亮,并造成转向助力失效,存在安全隐患。

企业将为召回范围内车辆免费更换改进后的转向机总成,以消除风险。车主将通过手机 APP 推送、电话等方式获知召回信息,并可登录小鹏汽车 APP 或拨打服务热线「400-783-6688」获取详情。

罗永浩「大战」西贝第二轮:前者直播,后者发菜谱

针对罗永浩日前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西贝菜品「几乎全都是预制菜」的指控,西贝官方昨日在社交平台发布《西贝全体伙伴致顾客的一封信》,逐条回应质疑,公布涉事 13 道菜品的详细制作流程,并引用六部委文件指出这些菜品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西贝在信中表示,作为老顾客,感谢罗永浩提出意见,但「作为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对西贝的不实指责及不当用语,我们坚决反对,绝不姑息」。

西贝称已复盘当日菜品出品与服务质量,并将 13 道涉事菜品的「作业指导书」向社会公开,涵盖原料解冻、切配、调味、烹饪等环节。同时,西贝引用 2024 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的定义,指出涉事菜品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为回应公众关切,西贝宣布即日起向顾客开放后厨参观,未来还将陆续开放原产地、央厨工厂、草原牧场等源头参观渠道。西贝最后表示,将持续在产品、服务与体验方面升级,并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值得一提的是,西贝展示的部分资料内,存在部分包装熟制品。上述回应消息在发布的一小时后,西贝官方微博将相关信息进行了隐藏。(目前已重新开放)

而据中国蓝新闻、第一现场、凤凰网科技报道:

  • 西贝承认部分菜品存在隔夜情况,煮好的羊排赏味期是三餐,今天上午一餐、下午一餐、明天上午还能卖,厨师长称隔夜使用不会影响出餐品质。
  • 西贝深圳区城市合伙人杜经理表示:昨晚总部要求所有员工品尝罗永浩点的菜品,并进行复盘,如何进一步提升味道。
  • 西贝店员通过报道表示,炖牛肉是从早上 5 点开始备餐,炖好正餐开餐前,准备好一定量,「有的是两三餐的量,如果卖不完要转为员工餐,或者是处理掉。」

昨晚,罗永浩还针对「预制菜」问题进行了多平台直播,并表示这次直播是临时性的,「西贝的公关团队不专业跟我们直播团队的不专业有一拼。」

罗永浩在直播中称,自己在西贝吃海鲈鱼时就感觉很腥,像是冷冻很久的,西贝公关团队说是新鲜的。其表示,昨日有记者去西贝门店拍到,海鲈鱼的包装上写的主料是海鲈鱼,配料包括酵母提取物、复配水分保持剂等多种,保质期 18 个月。

同时罗永浩表示,西贝称没有预制菜是 100% 撒谎,因为国家还没有相关标准出台。其在直播中呼吁国标尽快出台,他表示,是餐饮企业耍流氓,说预制菜定义很复杂,其实并不复杂。其强调,虽然自己的直播间也卖过预制菜,但消费者买的时候知道,没任何问题,预制菜就是另一种罐头。

罗永浩也表示,预制菜是合法的,现在大家为什么愤怒,因为预制菜不透明这件事已经让中国消费者受不了了,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希望维护消费者知情权。

同时他还以老乡鸡菜品加工等级划分公示牌为例,表示自己还没吃过老乡鸡,以后准备去试试。「不是不能做预制菜,但应该像老乡鸡一样,做一个行业表率,注明现做的和预制的。」

另据《中国企业家杂志》专访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后者透露 9 月 10、11 日所有门店加起来,日营业额分别掉了 100 万元,其还预估 9 月 12 日会掉 200-300 万元。

贾国龙强调,哪怕生意不做了,和罗永浩的官司一定要打。但最终结局会走向何方,仍是未知数。「生意我可以不做,但是非黑白,我必须要说清楚。」

腾讯辟谣前 OpenAI 研究员上亿薪资入职

昨日早间,腾讯官方在其公众号「鹅厂黑板报」发布帖文「早安,辟个谣」,针对网络流传的「前 OpenAI 姚顺雨以上亿薪资入职腾讯」一事,明确标注为「谣言」。

据悉,姚顺雨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姚班,后获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24 年加入 OpenAI,深度参与了 Computer-Using Agent、Deep Research 等核心项目,并在 ReAct、Tree of Thoughts、Reflexion 等论文中提出重要方法,总引用量超 1.5 万次。

今年 5 月,他入选《MIT 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中国区榜单,成为最年轻的上榜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5 月在一次与张小珺、李广密的对谈中,他曾谈及微信与 AI 的未来,认为真正的威胁来自「很不一样的东西」,而非同类产品竞争。

而此前的多方消息源显示,这位 27 岁的天才少年已从 OpenAI 离职。

库克谈 iPhone Air:轻到像会从手中飞走

苹果在最新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全新 iPhone Air,这款机型以「令人震惊的轻薄」为最大亮点,采用超轻钛金属边框设计,重量与厚度均刷新了 iPhone 系列纪录。

相比 iPhone 17 Pro,Air 薄了 36%,但在电池续航和相机性能上有所取舍。苹果 CEO Tim Cook 在接受采访时形容,这款手机「似乎会在你手中飞走」。他还补充道,自己会在某些时刻拿起那部超薄新机,只因为「想要在空中飘一飘」。

而苹果设计副总裁 Alan Dye 更是指出,「iPhone Air 代表着我们朝着乔布斯当年提出的「一整块玻璃」概念又近了一步。」

在新品发布会后的交流中,不少在苹果园区工作的员工坦言,他们很可能会同时使用 Pro 与 Air 两款机型,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苹果设计团队成员 Molly Anderson 表示:

这是我们长久以来的梦想,就是要打造一款令人难以置信、轻薄到惊艳的 iPhone。

Anderson 还多次提到,手机不仅是人们「拥有」或「使用」的物品,更是一种可以「佩戴」的配饰。为此,苹果同步推出了多款保护壳与斜挎背带,让 iPhone Air 成为真正的时尚单品。

伦敦滑板品牌 Palace 联合创始人 Lev Tanju 直言:

我原本不需要一部更薄的手机,但现在我觉得 —— 糟了,我需要一部更薄的手机。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Air 的设计可能预示着苹果下一步的重大动作 —— 折叠屏 iPhone。有业内人士预测,这款折叠机最快可能在明年亮相。而库克在被问及此事时并未透露太多细节:

我们非常擅长保守秘密。

据悉,折叠机的研发将延续 iPhone Air 的多项创新,包括超轻钛金属框架等核心技术。

蚂蚁集团发布全球首个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

昨天,在 2025 Inclusion · 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正式推出全球首个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为智能眼镜赋予金融级安全能力,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服务生态。

据介绍,「gPass」围绕「安全、交互、连接」三大核心能力展开,致力于实现 AI 眼镜与智能体之间的安全、可信、即时信息交互。蚂蚁集团大安全 CTO 陈亮表示,「gPass」开放了蚂蚁金融级安全能力,将支撑 AI 眼镜从「基础工具」演进为「个人智能体」。

  • 在安全层面,「gPass」提供可信身份流通、端到端加密、设备认证等技术,确保「设备是本人」,并已适配 Android 与 RTOS 双系统芯片级安全方案。
  • 交互方面,「gPass」集成声纹、虹膜、指纹等无感核身方式,实现「用户是本人」的便捷验证。
  • 连接方面,「gPass」可感知用户所处的时间与空间环境,支持跨端同步、多模态提醒与即时交互。

目前,「gPass」已率先应用于 rokid、小米、夸克、雷鸟等品牌的智能眼镜中,实现「看一下支付」功能。未来在文旅、出行、医疗等领域也将释放潜能,例如在医疗场景中实现 AI 问诊、就诊提醒、药品解读等伴随式健康服务。

OpenAI 与微软又「和好」:签署新协议

据 The Verge 报道,微软与 OpenAI 于昨日宣布已签署一份非约束性的谅解备忘录(MOU),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下一阶段」。双方表示,正在积极推进最终协议的合同条款敲定,并将继续以安全为核心,为全球用户提供先进的 AI 工具。

自 2019 年以来,微软已向 OpenAI 投资 130 亿美元,并分享 ChatGPT 及其 API 所带来的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在保持合作的同时,也将 OpenAI 视为竞争对手,并允许其使用其他云服务提供商的算力资源,同时加大对自研 AI 模型的投入。

OpenAI 在另一份声明中透露,其非营利性母公司将继续掌控营利性业务,持有价值逾 1000 亿美元的股权。

与此同时,该公司的重组计划正面临部分慈善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质疑,加利福尼亚州与特拉华州的总检察长已对此展开调查。

今年 7 月底,据彭博社报道,微软与 OpenAI 正在进行深入谈判,目标是达成一项新协议,以确保微软能够持续获取 OpenAI 的最新技术,即便 OpenAI 宣告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

追觅汽车完成首轮融资

9 月 12 日,距官宣刚两周,追觅汽车已完成首轮融资,或成为最快实现首轮融资的造车企业。

目前追觅汽车正在毗邻特斯拉德国工厂所在地进行建厂选址,新工厂面积预计是特斯拉柏林工厂的 1.2 倍。

就在本周,外界刚刚传出消息,追觅科技创始人兼 CEO 俞浩携团队赴德国,为追觅汽车进行工厂选址。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科技企业首次在欧洲高端制造腹地落地综合性工厂,同时标志着追觅全球化战略迈入全新纪元。

据悉,追觅汽车选址所在的辐射地区,拥有上千家零部件供应商,形成覆盖精密制造、电子电气、材料科学的完整产业链;未来还将有机会直接与当地品牌共享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供应网络,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物流成本,并将网络高效覆盖整个欧洲。

追觅方面表示,其业务现已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拥有超 6000 家线下门店、服务家庭超 3000 万、会员数突破 1100 万。而成熟的全球营销网络将为追觅汽车的国际化推广提供强大支撑。

技术方面,追觅依托高速数字马达、AI 算法、机器人传感与控制等核心技术积累,已逐步向汽车电驱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迁移。截至 2025 年 5 月,追觅已获全球授权专利 3155 件,累计申请专利 6379 件。

此前,追觅创始人俞浩曾在社交平台发布车型渲染图,并宣布样车将于年底在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首发。

依托中国研发优势,集合德国制造的顶尖标准,追觅汽车旨在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品牌。本轮融资将加速推进追觅汽车核心技术及首款产品研发,同步支撑其全球化扩张。

阿里百度「上马」自研芯片 英伟达回应

据 The Information 援引知情人士报道,阿里巴巴与百度已开始使用自研芯片训练 AI 模型,部分替代英伟达产品。

报道称,阿里巴巴自今年年初起已在小型 AI 模型中使用自研芯片;百度则在尝试利用昆仑 P800 芯片训练新版本的「文心一言」模型。此举被视为中国科技与 AI 领域的重要转变,将进一步冲击英伟达在华业务。

受美国不断收紧先进 AI 芯片出口限制影响,中国企业正加快自研芯片布局,并在政策压力下更多采用国产技术。但报道也指出,两家公司并未完全放弃英伟达,仍在最前沿模型的开发中使用其芯片。

据阿里员工通过报道透露,阿里巴巴的 AI 芯片性能已足以与英伟达 H20 相媲美。据悉,H20 是目前英伟达在中国可销售的最强 AI 芯片,但算力仍不及 H100 或 Blackwell 系列。

英伟达方面回应称:「竞争无可避免……我们将继续努力赢得全球主流开发者的信任与支持。」

卢伟冰:小米空调 Q2 出货量超 540 万台

昨天,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微博发文,分享了对小米大家电业务的最新思考。他表示:

小米大家电业务增长迅速,其中小米空调在今年第二季度出货量超过 540 万台,销量已连续三个季度增速超过 50%,实现了「量价齐升」的逆势增长。

卢伟冰指出,尽管上半年行业价格战激烈,但小米并未选择「以价换量」,而是坚持通过创新推动高端化发展。他强调,行业内卷不是解法,持续投入创新才能将「红海」变为「蓝海」,大家电的高端化不仅是业务选择,更是继手机、汽车之后,小米全品类高端化的重要进展。

此外,卢伟冰在文中还介绍了小米大家电近期创新亮点:

  • 空调:坚持高端化路线,实现量价齐升;
  • 洗衣机:推出「超电解」技术,提升健康洗护标准;
  • 冰箱:搭载「微冰鲜」保鲜技术,实现鲜肉零度以下不结冰;
  • 电视:新一代「大师画质引擎」结合 AI 模型与定制画质芯片,带来更逼真的画质体验。

卢伟冰表示,大家电是百年赛道,没有格局固化的行业,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小米希望与行业前辈携手,为家电行业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 沃尔沃 CEO:电动化浪潮将淘汰一些西方车企

日前,沃尔沃首席执行官哈坎·塞缪尔森(Hakan Samuelsson)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全球汽车行业正加速迈向电动化,「无法回头」。

他预测,大约 10 年后,汽车将全面实现电动化且成本更低,但这一过程中将引发新一轮行业重组:

一些公司将适应新环境而生存,另一些则会被淘汰。

塞缪尔森指出,中国品牌在本土市场已占据超过一半份额,并正加速进入欧洲市场,这对欧洲和美国车企构成压力。他认为,未来全球市场将出现两到三个极具竞争力的中国品牌,与福特、通用、丰田和大众在燃油车时代的地位相当。

在谈及沃尔沃的战略时,塞缪尔森强调,快速电动化仍是核心方向,但在充电设施尚未普及前,公司将推出更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作为过渡。他同时承认,受软件故障、新车型延迟以及关税等因素影响,公司正面临艰难挑战,但已制定计划提升销量并重振技术领先地位。

他最后还谈到沃尔沃与吉利:「中国汽车工业越强大,与吉利的关系就越有价值」,并表示沃尔沃将继续在全球市场中寻求技术与成本优势。

OPPO 新机将提供哈苏影像套装

昨日,博主「相机入魔」发文透露,OPPO 将与哈苏共同推出联名影像套装,并预计 10 月发布。

据介绍,该影像套装由哈苏直接设计和定制的,同时也是行业首个由相机品牌打造的摄影套装;采用行业首创的磁吸摄影手柄;提供哈苏专业外挂增距镜(博主还表示画质和解析力表现非常值得期待)。

随后 OPPO Find 产品负责人周意保转发并确认了相关消息,并表示「爆料图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其还透露,本次影像套装为 Find X9 Pro 打造,另外标准版也设计了影像配件。

从爆料图显示,该影像套装的镜头开孔位于机身左上角,采用正方形设计,镜头外还有一枚疑似闪光灯的开孔。

另外,博主「数码闲聊站」还透露了 OPPO Pad 5 的核心规格爆料。

据其消息,OPPO Pad 5 将配备 12.1 寸 3K 144Hz LCD 屏幕,采用天玑 9400+ 处理器;电池额定容量为 10165mAh,搭配 67W 快充;采用 8MP 单摄。

机身设计方面,该博主表示本次 OPPO Pad 5 将带来紫色、银色、灰色三种颜色选择,机身重量为 579g;新品有望与 Find X9 系列一同发布。

BOSE 发布新款消噪耳机 QuietComfort Ultra II

Bose 昨日正式发布新一代旗舰头戴式耳机 QuietComfort 消噪耳机 Ultra II,并宣布青年演员、歌手、潮流主理人王鹤棣成为全球品牌代言人。

新一代 QC 消噪耳机 Ultra II 延续了该系列的核心优势,在音质、降噪与佩戴体验上进一步升级:

  • 支持 Bose 专利 CustomTune 智能耳内音场调校,根据佩戴者耳道结构精准优化音效与降噪效果;新增 USB-C 有线数字无损音频传输,支持 16-bit/44.1kHz 或 48kHz 音频信号;引入全新「影院模式(Cinema Mode)」;
  • 消噪算法升级,突发噪音过滤更平滑自然;
  • 续航最长可达 30 小时,关闭降噪时可延长至 45 小时,并支持边充电边使用;支持蓝牙 5.4 多点连接,兼容 SBC、AAC 与 aptX Adaptive。

价格方面,QC Ultra II 售价为 3599 元,另外还推出两款 Bose × 王鹤棣限量联名礼盒:

  • 「小D」限量联名礼盒(含 QC 消噪耳机 Ultra II):3599 元
  • 「小恶魔」限量联名礼盒(含 QC 消噪耳塞 Ultra II):2299 元

美团首款 AI Agent 公测

昨天,美团宣布其首款生活助手 AI Agent App「小美」已正式上线。

据官方介绍,「小美」已在 iOS 与 Android 平台同步上架,下载 App 并输入统一公测暗号「DAYONE」即可开启公测。

据悉,「小美」搭载了月初发布的美团自研模型 LongCat-Flash-Chat,并已全面接入美团 App 的外卖、旅游、酒店预订等核心业务。

在「小美」自动定位或手动选择地址后,用户可通过语音或文字指令实现生活服务搜索、点外卖、订酒店等多种操作。

阿尔巴尼亚任命 AI 政府部长

据财联社报道,当地时间 11 日,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公布新一届内阁名单,其中一位特殊成员引发全球关注 —— 人工智能「迪埃拉」正式出任公共采购部长。

据悉,「迪埃拉」在阿尔巴尼亚语中意为「太阳」,是首位非实体、由人工智能虚拟生成的内阁成员。拉马表示,未来政府各部的招标决定权将逐步移交给「迪埃拉」,由其审查并客观评估每一份政府与私营企业签订的招标合同,目标是让阿尔巴尼亚成为「公共招标 100% 无腐败的国家」。

长期以来,公共采购合同一直是该国腐败丑闻的高发领域,这一举措被视为阿尔巴尼亚推动反腐与数字化治理的重要一步。拉马还透露,将设立专门部门为「迪埃拉」提供支持,并推动 AI 技术在更多政府部门落地应用。

「迪埃拉」并非首次亮相。今年年初,她以身穿阿尔巴尼亚传统服饰的虚拟形象,在政府电子平台上线,担任 AI 虚拟助手,帮助公民和企业获取政府文件、提供语音指令服务,并签发带有电子印章的文件。

外界关注的焦点还包括「迪埃拉」的监督机制与潜在风险。阿尔巴尼亚政府尚未公布其人类监管细节,也未说明如何防范 AI 被操纵的可能性。

阿尔巴尼亚目前是欧盟候选国,拉马希望在 2030 年前实现正式入盟,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目标颇具挑战。

SHEIN 首个碳中和物流园区获认证

据新浪财经报道,近日全球第三方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ureau Veritas)向跨境电商 SHEIN(希音)位于肇庆的一家物流园区颁发了《碳中和核查意见书》。

文件显示,该园区成为 SHEIN 首个通过认证的「碳中和」物流园区,并计划保持碳中和状态至 2050 年。

根据认证结果,该园区在 2024 年 1 月至 12 月期间,通过可再生能源应用与节能措施完成碳减排,对未减排和残余部分则通过碳抵消方式实现平衡。该项目被视为企业实现长期净零排放目标的阶段性进展。

此前,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已验证 SHEIN 的减排目标:以 2023 年为基准,到 2030 年范围 1 和范围 2 绝对排放量将减少 42%,范围 3 减少 25%;到 2050 年,三个范围的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预计减少 90%。

除碳中和认证外,部分园区及研究中心此前还通过了德国莱茵 TÜV 的「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体系认证」。在运输环节,SHEIN 计划在 2025 年投放超 130 辆新能源电车,以替代柴油卡车,预计可全年减少碳排放近万吨。

电影《风林火山》定档 10 月 1 日

由导演麦浚龙执导,金城武、刘青云、梁家辉、古天乐、高圆圆主演的犯罪动作片《风林火山》正式定档 10 月 1 日全国上映。作为国庆档唯一犯罪题材大片,影片集结华语影坛顶级阵容,被誉为「全员狠角」的暗黑巨制。

影片讲述毒贩、警方、杀手三方势力在港岛雪夜中的生死角逐:医院人肉炸弹、铜锣湾无差别射杀、公交车失控撞楼等高能场面轮番上演。预告片中,香港漫天大雪的奇观与暴力美学交织,营造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体验。

官方释出的「杀机四伏」版海报以黑白灰为基调,暗红血迹在雪地中格外刺眼,五位核心角色的站位暗藏势力博弈。

✨ 是周末啊!

One Fun Thing|苹果高管尝试掰弯 iPhone Air

近日,苹果营销主管 Greg Joswiak 与硬件工程主管 John Ternus 在 Tom’s Guide 的访谈节目中现场演示了 iPhone Air 的耐用性。

iPhone Air 机型厚度仅 5.6 毫米,起售价 7999 元,采用五级钛合金一体成型机身,去除了传统接缝与连接点,减少结构弱点。屏幕配备二代超瓷晶玻璃,并具备 IP68 级防水防尘性能。

在访谈过程中,Greg Joswiak 甚至当场将手机抛向对面的主持人 Mark Spoonauer 并邀请对方尝试弯折。结果显示手机轻微弯曲后迅速恢复毫发无损。

John Ternus 解释称,iPhone Air 在受力时允许有限度弹性形变并立即回弹,这一设计理念源自 2008 年 MacBook Air 的一体成型工艺,制造难度更高,但能显著提升手感和强度。

在电池安全性方面,苹果为 iPhone Air 锂电池加装金属外壳,使其成为机身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在弯折时提供额外保护。官方表示,该机可承受日常口袋压力、跌落及偶尔的过度弯曲测试。

周末看什么|《捕风追影》

《捕风追影》由杨子执导,成龙、张子枫、梁家辉、此沙、文俊辉等主演,目前豆瓣评分为 8.2 分,超过 27 万人参与评价。

影片讲述了一伙天才盗匪劫走数亿资产,并凭借高超反侦察能力成功逃脱警方「天眼」系统追踪。

澳门司警局无计可施之际,请回隐退多年的跟踪专家黄德忠(成龙 饰),带领包括年轻司警何秋果(张子枫 饰)在内的「神秘跟踪队」,与幕后主谋傅隆生(梁家辉 饰)展开高智商猫鼠博弈。

买书不读指南|《制造消费者》

自 1899 年范伯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炫耀性消费」以来,消费逐渐渗透进社会肌理。进入 20 世纪,它甚至取代生产,成为人们生活的核心。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其承载的符号与文化意义。

而在这本《制造消费者》中,法国学者安东尼·加卢佐将消费史视为商品与图像流通加速的历史,也是市场与媒体相互塑造的过程。

书中从 19 世纪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全球分工的复杂化切入,揭示现代人在远离生产的同时,如何形成了对商品的拜物崇拜。广告图像的扩散不仅强化了这种崇拜,也重塑了人们的身份认同。正如鲍德里亚所言,消费是一种「永久性的暴力」,而这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简史,勾勒出这种力量不断加速的轨迹。

游戏推荐|《无主之地 4》

《无主之地 4》在 IGN 评测中获得 8 分评价,并在发售仅一小时后刷新了系列在 Steam 平台的同时在线人数纪录。

据统计,《无主之地 4》PC 版提前于全球多平台发售上线,在 Steam 平台的同时在线玩家数突破 14.8 万,位列当时平台第六位,超过了《无主之地 2》13 年前创下的 124,678 峰值纪录,也远高于《无主之地 3》的 93,820 与《无主之地:前传》的 68,238。

IGN 评测认为,本作在保持系列荒诞叙事与黑色幽默的同时,首次全面转向开放世界设计,并在战斗、动作系统与敌人设计上进行了大幅革新。

玩家可在全新的凯罗斯星球探索四大区域,利用钩爪、滑翔翼、可随时召唤的载具等工具自由穿梭。战斗系统新增二段跳、全方向闪避、游泳等动作,敌人类型也更丰富,包括反弹子弹的机械蜘蛛、需击碎水晶护甲的怪物等。Boss 战引入特殊机制,提升了策略性与记忆点。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