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我老了可以 cos 雷利

今天早上搭衣服的时候,莫名把牛仔外套和短裤人字拖配着就出门了。准备从工作室去舞房接小柒吃饭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莫名有几分像冥王雷利。于是,拍下了这张照片:

我们家都有早白的基因,兴许再过五六年,我的白发就会很明显了。最近早上刮胡子,都看到好些白胡子在其中闪着光了。

网友留言说,你要不 AI 一下?

对啊,于是我把原图丢给 AI,一通操作下来,还真挺像那么回事的:

如果我老了能有这状态,那妥妥的设计大师了哈哈哈~

但愿目前的状态可以一直控制住,平稳住,就这么一直保持下去。昨天去医院复诊,跟医生聊到最近两个月的状态,她起先是说「这很像双相」,然后开了三张量表让我去隔壁做题。出来的结果显示,是阳性。参考标准是 0-6 分,我得了个 11 分。抑郁的症状几乎消失,全是兴奋了。

先是给我解释抑郁和双相分别是什么,又进一步问了一些别的问题,联系最近一个月点子多、精力旺盛、干活麻利爽手的情况,医生自己都在连连说道「很像」「太像了」。

我倒是也不怕双相,上回跟朋友聊起来还说过,我不担心病本身,就怕不知道对手是什么。这一个月来调整药的内容后,我确实感觉舒服多了,平稳多了。那如果就是个慢性病慢慢调,也没什么。况且如果这就是躁期的表现的话,那可控的躁期不就是可控核聚变吗,源源不断的精力和干劲啊!蛮好的啊!

不过医生目前也没有下明确的判断,只是说很像,还需要继续观察。维持目前吃药的节奏,下周要回去做个血检看看指标,可能还得改药的内容和剂量。

说起来自从生病以后,已经两年(或许更久)没看(提不起兴趣)海贼了,都不知道现在剧情到哪儿了。

今天这一出,或许是提醒我,可以试着捡起来。

法国巴黎游记

法国-巴黎-巴黎奥利机场

法国-巴黎-巴黎奥利机场-T3航站楼33a出口

奥利机场T3航站楼33a出口外面,可以看到地铁14号线的标识,下楼梯在14号线入口处有很多自助售票机,可以买巴黎Navigo easy公交卡,卡费2欧元,但必须同时买13欧元前往市区的地铁票,共15欧元。

法国-巴黎-巴黎奥利机场-地铁14号线Aéroport d‘Orly站-自助售票机

法国-巴黎-巴黎奥利机场-地铁14号线Aéroport d‘Orly站-站内

法国-巴黎-地铁3号线Porte-de-Bagnolet站

法国-巴黎-地铁3号线列车-车门上的把手

地铁3号线列车到站后,下车的乘客需要向上提动车门把手,自己手动开门。

法国-巴黎-有轨电车的铁轨

法国-巴黎-有轨电车站

法国-巴黎-巴黎第二区街景

法国-巴黎-巴黎第二区街景

法国-巴黎-路易十四世像

法国-巴黎-圣日耳曼欧塞尔教堂

法国-巴黎-卢浮宫

法国-巴黎-卢浮宫

法国-巴黎-卢浮宫

法国-巴黎-卢浮宫

法国-巴黎-卢浮宫

法国-巴黎-卡鲁索凯旋门

法国-巴黎-卡鲁索凯旋门旁边的雕像

法国-巴黎-杜乐丽花园-雕像

法国-巴黎-杜乐丽花园

法国-巴黎-杜乐丽花园

法国-巴黎-协和广场-埃及方尖碑

法国-巴黎-协和广场-埃及方尖碑

法国-巴黎-协和广场-海神喷泉

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乔治·克列孟梭雕像

法国-巴黎-巴黎大皇宫

法国-巴黎-巴黎小皇宫

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

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

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

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

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

法国-巴黎-夏乐宫、特洛卡代罗花园

法国-巴黎-夏乐宫、特洛卡代罗花园

法国-巴黎-特洛卡代罗花园与埃菲尔铁塔之间的塞纳河

法国-巴黎-特洛卡代罗花园与埃菲尔铁塔之间的塞纳河耶拿桥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

法国-巴黎-荣誉军人院(军事博物馆)

荣军院的花园免费开放,从正对亚历山大三世桥的门,经过安检便可参观荣誉广场和教堂。拿破仑墓和军事博物馆门票17欧元。

法国-巴黎-荣誉军人院(军事博物馆)-圆顶教堂(拿破仑墓)

法国-巴黎-荣誉军人院(军事博物馆)-圆顶教堂(拿破仑墓)

法国-巴黎-荣誉军人院(军事博物馆)-圆顶教堂(拿破仑墓)

法国-巴黎-荣誉军人院(军事博物馆)-圆顶教堂(拿破仑墓)

法国-巴黎-荣誉军人院(军事博物馆)-圆顶教堂(拿破仑墓)

法国-巴黎-荣誉军人院(军事博物馆)-圆顶教堂(拿破仑墓)

法国-巴黎-荣誉军人院(军事博物馆)

法国-巴黎-卢浮宫

法国-巴黎-卢浮宫-观展入口

法国-巴黎-卢浮宫-观展入口通道

法国-巴黎-卢浮宫-神庙守护狮

神庙守护狮,发现于伊朗苏萨Inshushinak神庙附近。釉陶雕塑。中埃兰时期,公元前14世纪。

法国-巴黎-卢浮宫-塔尼斯的斯芬克斯像

塔尼斯的斯芬克斯像是一座重达24吨的花岗岩狮身人面雕像,被发现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的塔尼斯,曾作为阿蒙雷神庙的守护神矗立。它拥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不仅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埃及狮身人面像之一,还可能位列最古老之列。如今,它被珍藏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古埃及文物馆入口处,成为卢浮宫众多珍宝中的璀璨明珠。

法国-巴黎-卢浮宫-韦莱特里的帕拉斯(Pallas de Velletri)

韦莱特里的帕拉斯(Pallas de Velletri)被称之为“戴头盔的雅典娜”。该雕塑由古罗马雕塑家阿庇乌斯·康斯坦丁乌斯(Apyrius Constantinus)创作制作,原型为古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Pallas Athena),发现于1797年意大利韦莱特里(Velletri)的葡萄庄园遗址。

法国-巴黎-卢浮宫-叙利馆(Sully Wing)的雕塑

法国-巴黎-卢浮宫-叙利馆(Sully Wing)的雕塑

法国-巴黎-卢浮宫-米洛的维纳斯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是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为法国巴黎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

法国-巴黎-卢浮宫-米洛的维纳斯

法国-巴黎-卢浮宫-米洛的维纳斯

法国-巴黎-卢浮宫-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

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是希腊化新雕塑运动的巅峰之作,创作于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大理石雕塑,为纪念萨莫色雷斯岛海战胜利而塑造。现为法国巴黎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

法国-巴黎-卢浮宫-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

法国-巴黎-卢浮宫-《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加冕礼》油画

《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加冕礼》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于1805-1807年期间创作的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的一幅油画,现藏巴黎卢浮宫。

法国-巴黎-卢浮宫-《爱神丘比特和普赛克》油画

《爱神丘比特和普赛克》是法国画家弗朗索瓦-爱德华·皮科1817年创作的新古典主义布面油彩画,现藏于巴黎卢浮宫。作品取材希腊神话,以清晨幽会场景呈现爱神丘比特与凡人公主普赛克的爱情传奇,画作聚焦普赛克酣睡时展现的娇美容颜与丘比特离别前回望的瞬间,以精准光色运用强化情感张力。

法国-巴黎-卢浮宫-《自由引导人民》油画

《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画面展示了夺取七月革命胜利关键时刻的巷战场面,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地将写意和写实结合起来,运用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充满着动势的构图,奔放的笔触,紧凑的结构,表现了革命者高涨的热情,歌颂了以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参加主体的七月革命。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于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法国-巴黎-卢浮宫-《加纳的婚礼》油画

《加纳的婚礼》是意大利画家保罗·委罗内塞于1563年创作的布面油画,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这幅纵666厘米、横990厘米的巨制以《新约》基督首显神迹的婚宴故事为蓝本,通过融合宗教人物与16世纪威尼斯社会各阶层形象,展现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的世俗繁华与人文精神。

法国-巴黎-卢浮宫-《蒙娜丽莎》油画

《蒙娜丽莎》(Mona Lisa)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画作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典雅和恬静的女性形象。现为法国巴黎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

法国-巴黎-卢浮宫-《皮格马利翁和伽拉忒亚》油画

《皮格马利翁和伽拉忒亚》(Pygmalion and Galatea),约1819年,安·路易·吉罗代·特里奥松(Anne-Louis Girodet de Roussy-Trioson, 1767—1824)创作。画作展示了塞浦路斯国王爱上了自己做的象牙雕塑,最终得到爱神维纳斯的成全,与化为真人的雕像结成正果。中间是小爱神丘比特。

法国-巴黎-卢浮宫-《欧若拉与凯法洛斯》油画

《欧若拉与凯法洛斯》(Aurora and Cephalus),作者是皮埃尔·纳西斯·格林(pierre narcisse guerin),法国油画家和石版画家。他的老师是列尼奥。

法国-巴黎-卢浮宫-《胜利的寓言》油画

《胜利的寓言》(Allegory of Victory),1635年由Mathieu Le Naine (French, 1607–1677) 创作。

法国-巴黎-卢浮宫-沐浴的狄安娜

传说狄安娜正在池边像平日一样沐浴,卡德摩斯的外孙阿克泰翁正好完结了一天的围猎,无意中走到狄安娜沐浴的地方,看到了沐浴中的她。狄安娜一怒念了咒语将他变成了麋鹿,成为猎人们的捕猎对象。雕塑在展现少女的美貌和丰满身材的同时,把少女沐浴时被人看到的惊慌与纯真表情细腻地表现出来。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法国-巴黎-卢浮宫-雕像

法国-巴黎-卢浮宫-圣女贞德倾听圣母的声音

《圣女贞德倾听圣母的声音》(Joan of Arc listening to her voices),作者Francois Rude 。Francois Rude创作的最大的雕塑作品是巴黎凯旋门上的群雕《马赛曲》。

法国-巴黎-卢浮宫-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苏萨(Susan)出土的一件重要文物,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统法典,共有条文282条。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Hammurabi,公元前1796-1750年在位)颁布,时间约为公元前1790年。正是这部法典第一次提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的惩罚规则。

法国-巴黎-卢浮宫-汉谟拉比法典

法国-巴黎-卢浮宫-汉谟拉比法典

法国-巴黎-卢浮宫-人首翼兽像

人首翼牛神兽(人首飞牛)出土于亚述帝国遗址,其正式名称为“人首翼兽像”,是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42-前706年)为守护王宫建造的雕塑。该神兽融合了人首与翼牛身的特征,被命名为“舍都”(Shedu),现存于巴黎卢浮宫。 ‌

法国-巴黎-卢浮宫-古代巴比伦狮子浮雕

古代巴比伦浮雕艺术中,狮子形象主要与伊什塔女神(伊南娜)相关。伊什塔是美索不达米亚的金星女神、战争之神,其圣兽包括狮子和猫头鹰。巴比伦城内的伊什塔尔门(Ishtar Gate)北侧游行通道旁的浮雕装饰中,重复排列的狮子图案既是宗教仪式的导引标识,也象征着伊什塔的权威。 ‌这些浮雕通常以模压釉面砖工艺制成,采用五色釉面装饰,色彩包括白、黑、蓝、红、黄。狮子形象作为宗教游行路线的导引标识,具有双重功能:既作为守护神兽守护街道,又通过其图案化符号引导宗教仪式进程。

法国-巴黎-卢浮宫-双牛头柱顶

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宫殿觐见室(Apadana,英文:audience chamber)的双牛头柱顶,出土于伊朗苏萨(Susan)。这件大型雕塑的制作年代约为公元前510年。作者不详。

法国-巴黎-卢浮宫-倒金字塔(Pyramide Inversee)

法国-巴黎-塞纳河

法国-巴黎-巴黎圣母院

法国-巴黎-巴黎市政厅

法国-巴黎-Nation-Trone 351路公交车站

如果想从巴黎市区前往戴高乐机场,可以导航到Nation-Trone 351路公交车站 ,在环岛边上。每30-35分钟一班。上车刷单次公交车票即2.5欧元。到达戴高乐机场T2B航站楼的车程大约1小时10分钟。

公交车刷卡方式:上车刷卡一次,下车不用。

法国-巴黎-巴黎夏尔·戴高乐机场-T2B航站楼

戴高乐机场安检前有很多充电插座,卫生间旁边有饮水机,可以免费接饮用水。次日机票不能在当日进入安检区,必须等航班当日03:30-04:00机场安检人员上班才可以。

如果是抵达戴高乐机场,想前往巴黎市区,戴高乐机场有很多自助机可以买Navigo easy卡,卡费2欧元,然后自己选择充值Ticket Bus-Tram单次票(票价2欧元)或1日票(票价12欧元)。乘坐351路公交车可以从戴高乐机场到巴黎市区的Nation-Trone站。

看淡胜负

身为球迷,随着球队的胜负而喜怒哀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胜利固然让人喜悦,而面对失败,我已然能迅速开解自己摆脱负面情绪。

原因有三。一是看比赛不如以前投入,关注的少了,共情程度便也降低。二是正视现实,比赛输了就是实力不足,没有常胜之师,风水轮流转。三是球队的胜负与自己的切身生活并无关联,工作已让人疲惫,何必再自取烦恼。

太久不看棒球了,进入十月份,想起来是季后赛的季节,便多了一点关注。世界大赛的双方是道奇和蓝鸟,在无主队时,我总是站在弱势或小球队一方,所以自然希望蓝鸟夺冠。

今年蓝鸟是美联第一,让我吃了一惊,在印象里他们一直是垫底球队。进一次世界大赛不易,这或许是蓝鸟几十年内仅有的夺冠机会,但在抢七大战中沦为了背景板。冠军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

趁着周末与朋友一起看的三场比赛,蓝鸟都输掉了。抢七大战中,双方真的势均力敌,机会都很多,但道奇的球员把握住了,看似没有希望的第九棒创造奇迹,九局上半敲出追平比分的本垒打,而蓝鸟的上垒虽多,却始终无法将队友送回本垒。

道奇球员的表现,让我不禁感叹球队的底蕴。在绝对实力面前,底蕴和运气毫无用处,但势均力敌之时,底蕴却能创造奇迹。

蓝鸟的折戟,让我难受了十分钟,让我为即将买的帽子上没有世界大赛冠军的标志而略感遗憾。但关掉直播以后,一切与我无关,狂欢看不见,哭泣也听不见。这场比赛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与朋友愉快地消磨了周末的时间。

读书小结十四

未来学大会

作者莱姆,科幻小说。

“我”参加未来学大会的时代,已然一幅未来的模样,人口爆炸、道德沦丧、冲突不断。面对反对派的示威,军方使用了爱邻炸弹、和善剂等化学武器,可让穷凶极恶之徒立刻洗心革面,社会随即陷入混乱。

而躲进下水道的“我”,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幻觉:“我”在暴乱中身受重伤,被医生做手术更换身体器官,因无法走出幻觉被冰冻,直到在更远的未来被解冻。

未来变成了心化社会,任何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都可以通过化学药物解决,而“我”打碎梦境发现了社会的真相,所谓的和平富足不过是药物作用下的假象,真实的世界早已是穷困残破的末日景象。

小说情节看似夸张,但有些场景已成现实,写作风格充满幽默与辛辣的讽刺。

I Want to Die but I Want to Eat Tteokbokki

在《卫报》上看到作者Baek Sehee去世的新闻,所以找来这本书一读。作者患有轻型抑郁症,该书的内容即由作者接受治疗时与心理医生的谈话和自我感悟的短文组成,篇幅不长,也很易读。

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会导致看不到人和事物的多元性,容易走向极端,这是作者持续陷于焦虑、自我贬低和抑郁的根本原因。

光之舞:ムーンライト伝説(月光傳說)

在网上看到一条类似的视频,就自己建模打印,复刻了一下:

然后呢,为了录制这条视频,特意去楼下便利店雇了一位打火机演员。但店里没有别的款式,我又嫌他出镜不好看,就打印了一件外套给他穿上,再画了个老钱妆容。

这下谁还知道他是跑龙套的?

虽然正片里他没什么露脸的镜头,但逆光的侧颜也是还可以的 🙂

AI时代还要自己写作吗?

AI

我最近很少在博客上写作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工智能AI的盛行,它令我一度感到很困惑。就拿写作这件事情来说,我发现人类在AI面前,人类完全和AI没法比,而我还不是那个最聪明的人类。

前一阵子,我想写点平时读书后的读后感,如果借助AI,可以很短时间就生成大而全甚至符合自己个性要求的文章。而我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的话,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达不到AI的水平。这种对比非常打击我想写作的欲望,可以看出来,我最近的更新频率都快变成了月更了——每月只更新一篇。

然而这样大而全甚至有一定个性的AI文章(如果提示词足够细致的话),它还是我的思想的体现吗?记录的是我的真实想法吗?我不这样认为。哪怕我自己写的东西不完美,它至少是我的真实想法。

我反思我自己写作的目的。我并不是为了写出完美的文字——我也写不出来,我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想法和经历,顺便分享、交流。通过写作这个过程确保我的思维不老化,让我接触更多的信息和产生思考,同时也享受这个过程带来的快乐。这样一想,我自己写作和AI帮我写作完全就是两件事情,甚至是我在AI时代更需要做的事情——思想体操,我不想老得那么快——至少是思想层面。

回想起交通工具汽车诞生之后,我们人类跑步就已经基本失去作为交通方式的意义了。无论人跑得多快,也跑不过一辆最差的汽车,更不用说飞机火箭的速度了。那人类还需要跑步吗?

我们依然还在跑步,甚至很多人喜欢跑马拉松,在国际比赛中还不断去打破以往的各种跑步世界纪录。我们跑步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和汽车比速度。而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身体机能,更多的人在锻炼过程的汗水里收获多巴胺——快乐。

面对这AI时代,确实会对许多事情产生冲击,哪怕是写作这件个人爱好,AI的出现也让我产生了以上这些想法。好在我还能思考,我思故我在: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比知道如何去做更重要。

西班牙马德里游记

西班牙-马德里-阿道弗·苏亚雷斯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

西班牙-马德里-阿道弗·苏亚雷斯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地铁站

西班牙-马德里-阿道弗·苏亚雷斯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地铁站-公交卡购票机

购票机选择英语,输入目的地Nuevos Ministerios,选择10次卡,售价12.8欧元(其中包含10次公交费用7.3欧元+卡费2.5欧元+机场费3欧元/次),可以使用Visa贴卡支付。

刷公交10次卡乘地铁8号线约20分钟可从马德里机场抵达市中心的Nuevos Ministerios站。马德里地铁进站刷卡一次,出站无需刷卡(机场站除外)。

西班牙-马德里-Nuevos Ministerios地铁站

西班牙-马德里-喷泉

西班牙-马德里-天主教女王伊莎贝尔一世纪念碑

西班牙-马德里-杜埃罗侯爵纪念碑

西班牙-马德里-哥伦布纪念广场

西班牙-马德里-哥伦布雕像

西班牙-马德里-西贝莱斯广场

西班牙-马德里-西贝莱斯广场

西班牙-马德里-独立广场-阿尔卡拉门

西班牙-马德里-独立广场-阿尔卡拉门

西班牙-马德里-丽池公园

西班牙-马德里-丽池公园

西班牙-马德里-丽池公园

西班牙-马德里-丽池公园-阿方索十二世国王纪念碑

西班牙-马德里-丽池公园

西班牙-马德里-丽池公园

西班牙-马德里-丽池公园

西班牙-马德里-西班牙农业渔业食品部

西班牙-马德里-阿托查火车站

西班牙-马德里-主广场(马约尔广场)-费利佩三世雕像

西班牙-马德里-主广场(马约尔广场)

西班牙-马德里-圣米盖尔市场

西班牙-马德里-东方广场-菲利佩四世纪念碑

西班牙-马德里-东方广场-菲利佩四世纪念碑

西班牙-马德里-东方广场

西班牙-马德里-马德里王宫

西班牙-马德里-马德里王宫

西班牙-马德里-德波神庙

西班牙-马德里-德波神庙

西班牙-马德里-德波神庙

西班牙-马德里-德波神庙

西班牙-马德里-德波神庙

西班牙-马德里-德波神庙

西班牙-马德里-德波神庙

西班牙-马德里-德波神庙

西班牙-马德里-蒙塔纳公园

西班牙-马德里-蒙塔纳公园-俯瞰马德里城区

西班牙-马德里-萨巴蒂尼花园

西班牙-马德里-萨巴蒂尼花园

西班牙-马德里-萨巴蒂尼花园

西班牙-马德里-萨巴蒂尼花园

西班牙-马德里-太阳门广场-查理三世骑马雕像

西班牙-马德里-穆里略广场

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西班牙-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

西班牙-马德里-西班牙农业渔业食品部

西班牙-马德里-阿托查火车站

西班牙-马德里-圣塞巴斯蒂安教堂

西班牙-马德里-圣塞巴斯蒂安教堂

西班牙-马德里-市政广场

西班牙-马德里-街景

西班牙-马德里-西班牙广场

西班牙-马德里-塞万提斯雕像

西班牙-马德里-塞万提斯学院

西班牙-马德里-西班牙国家图书馆

西班牙-马德里-西班牙国家图书馆

西班牙-马德里-哥伦布广场

西班牙-马德里-Avenida de América地铁站

如果想从马德里市区前往马德里机场,可以导航到Metro Avenida de América,到达地铁站后再导航马德里机场,跟着导航走,车站在地下一层11号站台等候200路公交车。在候车处门内等待发车时间,不要按钮出门到外面站台上,否则司机让你重新排队。

200路公交车停靠T1、T2、T4航站楼,路线为Avenida de América -Aeropuerto,运营时间05:00-23:30(16分钟一班),到达机场的车程大约20分钟,票价1.5欧元,可以刷Visa卡和公交10次卡。这也是去马德里机场最便宜实惠的方式。

马德里公交车上车刷卡一次,下车按铃,无需再次刷卡。

西班牙-马德里-Avenida de América地铁站-200路公交车乘车站台

西班牙-马德里-阿道弗·苏亚雷斯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T2航站楼

大师之钥 2.0 全新版本!

很早就想改良了,但是一直懒得做结构。自从上次给小红书网友定制了小樱和皮卡丘的鼓钥匙,终于对改良大师之钥有了具体的思路。这两天趁着设计项目进度慢下来,就赶紧测试了三四个版本,终于确定下来了!

相比二月份做的版本,2.0 有更好的外观 + 更强的结构:

1、从一体打印改为分件设计;
2、提升关键结构的强度和耐久;
3、更接近原作的配色与质感;
4、可量产的打印配置;
5、可拓展/定制的设计架构。

我真是无所不能啊 :p hiahiahia~

相比初代,可以说是质的飞跃了!

当然,2.0 也可以有丝光版本。

在同一种材质下对比,就更能看出不同的工艺和拆件设计,对成品质量的影响有多大了。虽然会增加两条拆件线,但所有外观面的品质都提升了相当多。

通体丝光,咋一看是非常讨好眼球的,但就像美颜过度的照片,既会显得成品油,又会导致视觉失重没有焦点。剑柄没有抢宝石和剑身的戏,这个节奏更恰当一些。不过,具体的颜色和材料,未来还可以再继续试。

二月做初版的时候,还没尝试过什么其他材料,这种图新鲜和拿锤子找钉子的心情,和二十年前刚认识设计的时候很像:

堆料就是好!More is gooooood!

这个过程或许真的很难完全省略或者跳过,但可以随着自我成长,缩短每一次进入的时间和路程。

3I/ATLAS_SUiTHiNKModel_v1

那年冬天,国际天文学联合观测网宣布,人类再次捕捉到一个“跨恒星访客”。
代号:3I / ATLAS

它并非金属,也不像冰体。所有望远镜的数据都在闪烁、紊乱、跳跃。
有科学家提出,它的表面并非反光均匀,而是一种会散射观测波段的天然迷彩。
这意味着,它在主动隐藏自己。

天文学家称之为“被注视的凝视物”。


一、模型

两个月后,一个名叫苏弋的工业设计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照片。
他掌心托着一个13厘米长的灰黑色小模型,表面布满刻意的不规则反光。
标题很简单:

3I/ATLAS_SUiTHiNKModel_v1

照片下没有说明,也没有解释。
但第二天早晨,它就出现在各大科技博主与艺术账号的页面上。
短短几天,#ATLAS掌心体# 的话题播放量突破一千万。

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模型拿在手里,会因角度与光线不同而不断改变亮度与轮廓,好像真的在呼吸。
没有任何机械结构,却让人产生一种“被凝视”的幻觉。

潮流品牌纷纷推出联名款、限量款,甚至高定银质版本。
3I/ATLAS 成了地球上最受欢迎的“掌心饰物”。


二、名字

直到那时,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模型命名里那个奇怪的后缀:SUiTHiNK

起初只是粉丝在 Reddit 上随口猜测:

“是不是苏弋 think 的意思?他在表达‘思考的我’?”

很快,语言学与符号学圈子加入了讨论。
牛津大学的一位古文字学家在论坛上指出,SUi 在苏美尔语音节表中确有记录,对应音素「šù-i」,意为“手中之物”或“掌握的”。
而 THiNK 若取古日耳曼转写体系中「þenkaz」的变体,则可指“思想、意志”。

这两个词放在一起——SUi / THiNK——意外构成一种双重结构:

“思想被握于手中”
“手成为思想的延伸”

正好对应了那枚贴合掌心的模型。


三、文件

一个名为《ATLAS分析草稿》的PDF文件在暗网流出,署名不明。
文件记录了苏弋受邀前往某个“国际天文资料保存计划”设计储存容器的过程。
文件被加密,只能读到部分片段:

「……他拒绝使用镜面金属,要求采用能分散反射的表层……」
「……他说它看我们的方式,与光的角度有关……」

消息曝光后,网友纷纷去翻苏弋的旧贴。
有人发现,在他早期设计的数个装置艺术中,常出现一种奇怪的结构:
不规则的反光面、内部空洞、可置于掌心的尺寸。
似乎他早在3I/ATLAS出现前,就在“模拟它”。


四、失踪与重现

半年后,苏弋停止更新。
没有告别,也没有声明。
他最后一条动态是一张模糊的近景:
灰色反光面,指纹模糊,背景是实验室的冷光。

账号沉寂,模型销量却持续飙升。
ATLAS 成了新世代的“图腾物”——有人把它挂在胸前祈祷,有人说握着它冥想能听见低频嗡鸣。
心理学家解释那是“自我投射效应”,
可越来越多的视频声称,模型在暗处能“微微震动”。


五、抄本与注释

一位梵文与苏美尔语双修的学者在学术会议上展示了一页《纳格·哈玛第文库》的边注。
那是一段13世纪的修订版手抄本,边缘用拉丁混写体标注着一个模糊的词组:

“SUI · THINC”

他解释说,古修士在这里用“sui”(自我)与“thinc”(思想、议会)并置,
象征“自我与思想的合一”。
而这页手稿讨论的主题正是——“被造物如何回望造物主”

学者最后说:

“这并非巧合。有人在重新复写那一页。”


六、光的陷阱

几个月后,一个匿名账户上传了一段短片。
画面是普通实验室,一枚3I/ATLAS模型被置于光谱仪下。
随着仪器启动,反射光像是被吸入某种结构中——
在高倍放大镜头下,模型表面出现了极细的刻痕,
排列成一种自相似的螺旋分布

字幕写着:

「不是反射,而是记忆。」

短片很快被删除,但无数人下载、转发。
有科技频道尝试复刻实验,结果不同——有的只是普通塑料折射,有的却出现微光闪烁。

人们开始相信,真正的那批限量模型里藏着“某种东西”。


七、余波

如今,3I/ATLAS 已成全球设计学院的研究对象。
有人研究其造型心理学,有人分析其符号学层次。
但没人再提那个名字——苏弋

只有极少数人记得,他在一篇采访中留下过一句话:

“如果我们注视的东西,也在注视我们,那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它让我们看到的部分。”

这句话如今被无数次印在ATLAS周边的包装盒上,
也被误以为是广告语。

而在某个收藏论坛上,一张从未公开的照片被匿名发出:
桌上放着数枚模型,灯光昏暗,镜头对焦在最后一排。
那些模型的反光形成一条微弱的线,连成一个英文单词——

RETURN.

模型由我使用 Midjourney、Tripo 设计制作;

短文由 ChatGPT 配合我完成;

首图为模型实拍,经 Banana 和 Snapseed 处理。

点击这里打印模型,祝大家玩得开心!

水瓶提手 17g 30min 模型分享

这是我在 MW 社区分享的第二个模型。

起因是,我几乎每天都要从家里提一瓶纯净水到工作室,但原装提手经常断裂,于是我想自己做一款舒服的提手。在没有依靠社区内的已有模型的情况下,我自己用卡尺测量尺寸,制图、测试、反复修改,终于做出了一版自己比较满意的提手。

这款提手主要有以下几个设计点:

1、完全基于平面化打印的设计,打印成功率非常高;

2、提手部分宽大厚实,不勒手;

3、双肩带设计,既确保携带时的重心平稳,也提高了破损容错率;

4、出色的柔韧性。

点击这里播放相关介绍视频:SUTiHiNK @Bilibili SUiTHiNK @YouTube

打印建议:

1、使用 PETG 材料;

2、尽量不要修改已设置好的打印参数;

3、如果修改参数,请确保墙层数不低于 5,层高不大于 0.2 mm。

点击这里,跳转至打印配置页面!

人类大脑是单线程的吗?

作为人类,我不太愿意接受「大脑是单线程的」。但是很多时候我盘算着要做甲乙丙丁好多件事,但是最终发现只能一件一件去做,怎么解释?

这十来天我一直在做一款游戏。做游戏,怎么理解都可以,构思、编写、制作一款游戏,同时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也是在做游戏,玩游戏。因为水平太差,一开始倒算平稳推进,但是到了这个游戏有了世界、人物、地图之类的功能划分,就时常在关闭程序时卡住,我把错误日志复制出来去查原因,发现是一种叫做死锁的问题。意思大致上就是,为了防止一个人物增加游戏世界里的某个物品数量时,另一个人物减少同一物品,没法清算到底结果是多少,所以给这个物品加了个锁,要增减都得先开拿到锁,把自己锁在里面才能操作,免得这个时候别人篡改数据。但是问题就是复杂逻辑里,有许多数据变动是嵌套的,最终导致:一个人把甲锁住,打算修改完乙才解锁;与此同时另一个人则是锁住了乙,打算修改完甲才解锁乙。两人僵持不下,谁也动不了。

上述例子里的人,就是所谓线程,设计合理的线程应该并行不悖。锁尽量开小一些,操作什么数据就只锁住那一个数据……总之,如果不愿意接受大脑是单线程的,大概就只能接受,大脑进化得不够好,锁太大,在思考游戏如何设计时,就完全无法同时完成博客构思。两件事的思绪其实同时都在飞,但是妳选择游戏这个线程,就同时锁住了思绪「产生、梳理、记录」三个区域,其他思绪可能还会随时迸发出来,但是迸发然后消散,总是无法完成最终想要的那个成品。这很让人恼火,但是,事情还是只能一件一件去做。

fin.

适合游客乘坐的欧洲城市公共交通

在欧洲乘坐出租车的费用相对很贵,比如使用Uber打车从马德里机场到马德里皇宫需要27-46欧元,使用Uber打车从巴黎奥利机场到卢浮宫需要30-55欧元,使用Uber打车从巴黎戴高乐机场到卢浮宫需要37-63欧元,而公交出行最低只需2-4欧元可达。显而易见,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是非常经济实惠的方式。

西班牙

马德里机场(阿道弗·苏亚雷斯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

在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地铁站找到售卖公交10次卡的机器,选择英语,输入目的地(比如Nuevos Ministerios),选择10次卡,售价9.8欧元(10次公交费7.3欧元+卡费2.5欧元),从机场乘坐地铁需要额外3欧元机场费,共计12.8欧元。

手机下载Tarjeta Transporte App可以读卡查询公交卡剩余次数和充值。

地铁:
乘地铁8号线不到半小时可抵达市中心的Nuevos Ministerios站。若需前往太阳门站、阿托查站或查马丁站,可在Nuevos Ministerios站换乘C3或C4小火车,仅需约10分钟。也可选择继续乘坐地铁前往市中心的其他站点,站点更多,但行程时间稍长。
票价:单程票价为1.5欧元。可刷公交10次卡(乘坐地铁往返机场均需额外3欧元/次的机场费)。
运营时间:6:00-凌晨1:30,发车间隔为6至30分钟。
刷卡方式:马德里地铁进站刷卡一次,出站无需刷卡(机场站除外)。

公交车(200路):停靠T1、T2、T4航站楼。路线为Avenida de América -Aeropuerto。市区终点为Avenida América站(可换乘地铁4、6、7和9号线)。从市区去机场时,导航Metro Avenida de América,到达地铁站后再导航马德里机场,跟着导航走,车站在地下一层11号站台等候200路公交车。在候车门处等待发车时间,不要先出去站台,否则司机让你重新排队。
运营时间:5:00-23:30(16分钟一班)
票价:1.5欧元。车程约20分钟。可以刷Visa卡和公交10次卡。
刷卡方式:上车刷卡一次,下车无需刷卡。

机场巴士(203路): 从马德里阿托查火车站发车,停靠T1、T2站以及T4站,全程40分钟。路线为Atocha – Cibeles – O´Donnell – Aeropuerto T1-T2-T4。
日间终点站:阿托查(Atocha);夜间终点站:西贝莱斯(Cibeles)。
运营时间:全年24小时运营
票价:5欧元。车程约40分钟。不可刷公交10次卡。

小火车(Cercanías)
从T4航站楼出发的C1和C10小火车是前往市中心的最快选择。车程不到半小时,票价为2.60欧元,另加0.5欧元卡费。
主要站点:Nuevos Ministerios、Recoletos、Atocha、Méndez Álvaro、Delicias、Pirámides、Príncipe Pío等。到查马丁站约12分钟,从查马丁换乘C3或C4,20分钟内抵达太阳门广场。
运营时间:6:00至23:00,每半小时一班。仅从T4出发,需根据航站楼位置合理安排时间。

马德里市区

免费公交001路 (蓝色线):连接阿托查火车站与Castellana商业区
· 途径宝藏地:
· 普拉多博物馆 (Museo del Prado)
· 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 (Museo Reina Sofía)
· 蒂森-博内米萨博物馆 (Museo Thyssen-Bornemisza)
· 西贝莱斯广场 (Cibeles)
· 哥伦布广场 (Plaza de Colón)

免费公交002路 (绿色线):穿梭于老城经典景点之间
· 途径宝藏地:
· 塞拉诺大街 (Serrano,购物区)
· 雷蒂罗公园 (Parque de El Retiro) – 在独立广场(Plaza de la Independencia)下车
· 阿尔卡拉门 (Puerta de Alcalá)
· 格兰大道 (Gran Vía)
· 西班牙广场 (Plaza de España)
· 德波神庙 (Templo de Debod) – 看日落绝佳地点!
· 王宫 (Palacio Real) – 在歌剧院(Ópera)附近下车

法国

巴黎奥利机场

巴黎的交通卡叫做Navigo,游客可购买的卡种类分别为Navigo easy卡和Navigo découverte周卡,区别如下:

Navigo easy卡可以充值巴黎交通1日票(1 Day Pass):
•价格:卡费2欧元,1 Day Pass费用12欧元。用完可充值单次票或1日票,但不可充值周卡。
•适用范围:在 1 至 5 区的所有区域,Navigo Day Ticket可用于所有交通方式(地铁、火车、RER区域快铁、特快电车、有轨电车、公共汽车,包括 Filéo),但机场服务 14 号线奥利机场出口和 RER B 线 CDG 出口以及奥利机场、戴高乐机场直达巴士(法航 Cars)、迪士尼班车和旅游巴士(OpenTour、Cars Rouges)除外。

Navigo easy卡还可充值以下单次票:
1. Ticket Métro-train-RER(地铁/市区快铁通用票)
•价格:2.50 欧/次
•适用范围:巴黎市区所有地铁 + 市区段RER(Zone 1)+ Transilien火车
•换乘规则:地铁→地铁、地铁→RER免费换乘(限市区)
•适合谁:日常景点打卡,经典游客路线首选
2. Ticket Bus-Tram(公交+有轨电车专用票)
•价格:2.00 欧/次
•适用范围:大巴黎地区所有公交车和Tram电车
•换乘规则:可在90分钟内免费换一次公交或电车(不可换乘地铁)
•适合谁:住远郊或喜欢坐电车晃晃的朋友
3. Paris Région Aéroports(机场专线票)
•价格:13.00 欧/次
•适用范围:巴黎市区 ↔ 戴高乐机场 / 奥利机场(地铁14号线、RER B或机场巴士)
•换乘规则:不包含市区地铁/公交换乘
•适合谁:拖着行李直奔机场的旅人,图省事图直达

Navigo découverte周卡:
•价格:卡费5欧元,周卡费用31.6欧元。用完可充值周卡,但不可充值单次票或1日票。一星期内无限次搭乘(注意是星期一到星期日,例如:如果星期四买的只能用到本星期日)&需要提供照片和签名。
•适用范围:在 1 至 5 区的所有区域,Navigo Weekly Ticket可用于所有交通方式(地铁、火车、RER区域快铁、特快电车、有轨电车、公共汽车,包括 Filéo),还包括机场服务 14 号线奥利机场出口和 RER B 线 CDG 出口以及奥利机场、戴高乐机场直达巴士(法航 Cars)、迪士尼班车和旅游巴士(OpenTour、Cars Rouges)。
•适合谁:在巴黎3到7天的旅客,行程包含了戴高乐机场、奥利机场、凡尔赛宫,公交地铁任意乘坐。

手机下载Bonjour RATP App或Île-de-France Mobilités App可以读卡查询公交卡剩余次数和充值。

地铁:
如果没有Navigo easy卡,在奥利机场3号航站楼33a出口,找到地铁14号线入口,下楼梯后就看到14号线入口处有很多自助机可以买Navigo easy卡,卡费2欧,但必须同时买13欧的地铁票,共15欧。乘坐地铁14号线可以从奥利机场到巴黎市区。
地铁刷卡方式:进站贴卡,刷卡成功会有滴的一声并亮绿灯(亮灯不明显),刷卡后推闸进站。出站不用贴卡。

电车:
如果已经有Navigo easy卡,可以沿Tramway T7电车标志走,路程比较长,到站台之后找机器买单次票(2欧元)。终点站Villejuif Louis Aragon连着地铁7号线,后面可以坐公交、电车、地铁。这是进入巴黎市区最便宜的方式。
电车刷卡方式:上车刷卡一次,下车不用。

RER(区域快铁)刷卡方式:进出站都贴卡。

巴黎戴高乐机场

公交车:
戴高乐机场有很多自助机可以买Navigo easy卡,卡费2欧元,然后自己选择充值Ticket Bus-Tram单次票(票价2欧元)或1日票(票价12欧元)。乘坐351路公交车可以从戴高乐机场到巴黎市区的Nation-Trone站。
从巴黎市区去戴高乐机场,可以导航到Nation-Trone,找到路边的351路公交车站台(在环岛边上)。每30-35分钟一班。上车刷单次票即2欧。车程大约1小时10分钟到达戴高乐机场。
公交车刷卡方式:上车刷卡一次,下车不用。

意大利

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

从菲乌米奇诺机场(Fiumicino Airport,FCO)往返罗马市区中央火车站(Roma Termini Station)的机场大巴
①SIT巴士:www.sitbusshuttle.com
车票价格:单程€7,00 往返€13,00
停靠点和时刻表:3号航站楼外12号站台
②Terravision巴士:www.terravision.eu
搭乘位置:车站南边巴士站
车票价格:单程€7,00
时间:45min
路线:菲乌米奇诺机场->菲乌米奇诺中心->特米尼火车站
停靠点:14号巴士站
③T.A.M巴士:www.tambus.it
车票价格:单程€7,00 往返€12,00
停靠点和时刻表:3号航站楼外13号站台
④RomeAirport巴士:www.romeairportbus.it
车票价格:单程€7,00 往返€12,00
耗时:50min中间无停靠站
小贴士:
1.每隔半小时左右发车,发车时间参看官网或站台时刻表,巴士行程约为45至50分钟。
2.四种大巴都可官网提前购,也可现场购买(需要额外加2欧元手续费)。
3.SIT巴士经梵蒂冈、圣天使城堡、最后到火车站,去往梵蒂冈附近的可选。

机场T1出口右转至T3黄色区域12号站台,乘坐SIT Shuttle Bus,在Rome Vatican站下车,可到达梵蒂冈Rome Vaticano(Via Crescenzio)。
票价:线上7欧元/人,需提前半小时购买;线下9欧元/人,支持现场刷卡。

希腊

雅典机场(雅典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机场)

机场巴士:
雅典机场有24小时运行的大巴X95路可以去雅典市区的宪法广场,价格5.5欧元,车程大约90分钟。机场4号出口和5号出口之间有巴士人工售票窗口,旁边也有自动售票机。也可以不提前购票,上车后直接刷Visa卡乘车。
检票方式:上车刷车票一次,下车不用。

火车/地铁:
按照火车Train的指示牌,到达车站,刷Visa卡买车票,9欧元,左侧方向乘车,刷票进站后右侧下楼梯找metro指示牌,乘车到Monastiraki下车,按广场指示牌找到出口,刷车票出站。火车速度比巴士快,车程大约50分钟。
检票方式:进出站均需刷车票。

英国

伦敦希思罗机场

伦敦公交卡Oyster Card,中文叫牡蛎卡,是一张可以反复充值、用于伦敦公共交通的智能卡。可以用于地铁(Tube),公交车(Bus,包括夜间公交),DLR(轻轨)、Tram(有轨电车)、London Overground伊丽莎白线部分区域、城区内国家铁路(National Rail)、Uber Boat by Thames Clippers(泰晤士河水上巴士)、IFS Cable Car(空中缆车)。

搭地铁单次票(从自助售票机买的Paper Ticket))是£7,而用Oyster卡最低是£2.80。而且还有每日&每周消费封顶,比如你每天坐爆Zone 1和2,最多也只收你£8.90;一周最多£44.7。大人带小孩免费:11岁以下儿童最多4人,在持卡大人陪同下可免费搭乘所有伦敦公交系统。

Oyster Card,分为标准版(Standard Oyster Card)和游客版(Visitor Oyster Card)两种。制卡费7英镑,不退。标准版可以在伦敦这些地点购买:地铁站自动售票机、主要机场(希思罗 Heathrow、盖特威克 Gatwick)、London Overground 车站售票处、National Rail 售票窗口、TfL Visitor Centre(交通访客中心)、附近便利店带“Oyster Ticket Stop”标志的(可在地图上搜)。

Oyster Card可以绑定Railcard,非高峰时段乘坐地铁费用6.7折。(Railcard是英国的火车打折卡,可以通过APP Trainpal购买,购买后与Oyster Card完成绑定即可)

Oyster Card有每日封顶费用,达到封顶费用后当天就不会再扣钱。非常适合旅游出行,一天需要多次乘坐地铁的人。地铁的封顶费用根据区间不同而有所区别:
Zone 1-2:每天封顶£8.10。
Zone 1-3:每天封顶£9.60。
Zone 1-4:每天封顶£11.70。
Zone 1-5:每天封顶£13.90。
Zone 1-6:每天封顶£15.20。

地铁(包括地上铁,地下铁,DLR线,伊丽莎白线):都需要进刷一次,出刷一次,不刷按照最高价扣,且不算在每天的cap里。
Bus和电车Tram:只要上车刷一次就行。

地铁(皮卡迪利蓝线):
路线:希思罗机场 ↔停靠站↔ Cockfosters
车程:约60分钟
费用:使用牡蛎卡单程参考£3.3~£6起;也可以直接刷Visa卡乘车。
运营:05:22 – 23:42(仅参考), 约每5~10分钟一班
评价:经济实惠,大件行李很不便,适合预算有限的你,但站点多要有耐心哦。伦敦地铁站大多没有自动扶梯或无障碍电梯,行李多/携带大件行李不建议乘坐。

机场巴士:
路线:希思罗机场中央巴士车站 ↔ 维多利亚巴士车站(直达)
车程:约60分钟
费用:单程约£5起;可以直接刷Visa卡乘车。
运营:24小时运营
评价:视交通状况或耗时长,行李友好,可赏沿途风景,24小时运营,适合预算有限的夜猫子或早鸟的你。大巴在市区的终点站是维多利亚(Victoria)巴士站,并非维多利亚(Victoria)火车站。

N9夜间巴士(票价1.75英镑)会从5号航站楼Bustop 6出发,途经2号和3号航站楼Bustop 19,开往伦敦市中心。上车后刷Visa、Mastercard卡即可。

做题家思维和出题家思维

ZEN

假期和一朋友聊天,他提到他小孩子在学校上学的事情,大意是帮孩子做完一个题目时,老师说方法并不是小学生的方法,也就和所谓的标准或者参考答案不一样,不能作数。他感慨,这种教育方式有问题。不只是一个解题方法,更严重的问题是,我们的做题家思维。

我们共同回忆从小到大的教育历程,的确是一直有“老师”出题,我们“作答”,以完成作业为第一要务。从校园出来进入社会也是一样,一直在等别人给自己指派任务,领到任务后去完成任务,这种做题家思维的打工牛马只能是疲于奔命各种各样的KPI……

这种方式有什么问题?那就是永远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等着有人出题,我们来解题。但是这个出题人也是做题家思维,能出什么创造性的题目?不管题目是否具有开创性,等题目解完了以后呢?似乎就无事可做。永远跟随出题人的统一题目,其实就是随大流,得到的结果也往往很平庸。

为什么不能自己给自己出题?这样更加灵活,更加具有开创性。出前人没有出过的难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过的问题。这种思维更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我觉得这种出题家思维更能培养出企业家、科学家等,造福社会并实现个人的最高潜能。

我反思自己也是一样,也具有这种做题家思维。因此,内心从来没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内心并没有主动去设定一个理想和目标——也似乎没有找到,一直以来都是被某种任务推动着前行,而当这个任务完成后,便会觉得空虚和无聊。

人生并不总是需要别人为自己出难题,更没有标准和参考答案,也许真的需要我们主动去发现,去开创,至少要有这种思维,自己给自己设定“题目”,自己去探索可能的答案。

读书小结十三

政治性很浓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卡在小城卡尔斯的经历,可以一窥土耳其世俗派与宗教派之间的斗争。

卡是流亡诗人,以报道自杀女孩为由造访卡尔斯,实则是想追求伊珮珂与她结婚。卡在卡尔斯不可避免地卷入两派之间的冲突,在与各色人的交往对话中,卡始终处于一种矛盾的孤独的状态,无法在理性与信仰之间做出选择,似乎是土耳其本身的缩影。卡在卡尔斯的追寻无果而终。

小说后半部分又插入“我”来叙说卡的故事,变成了一种伪纪实文学体例,不解这种写法的意义何在。

All Fours

女性向的小说,有点造作的故事。主角是面临更年期的女艺术家,精神层面以及与丈夫的性关系都产生了危机,想要寻求改变。本来计划开车横跨美国到纽约,却中途在离家很近的小城的汽车旅馆中住了下来,并与一个年轻男子Davey发生婚外情(没有性关系)。当女主假期结束回家后,诊断出预更年期的她对Davey的渴望更加强烈,但Davey却与妻子搬家难续前缘。而女主的性冲动转而投射到女性身上,被深爱的女友抛弃后又长时间内陷入绝望状态。作为出轨的交换,女主默许丈夫也可以有自己的女友,两人并将情况与孩子坦白,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

如何面对突然到来的更年期?女主在茫然与慌乱中探索生活之道,性就是一种对抗的方式。

生活的囚徒

短篇小说集,讲述爱尔兰普通人的故事。基调是灰色的,没有美满的结局,有的只是普通人的无奈、悲伤和宿命。有的故事初读很平淡,过后却有深沉的余味。正如标题的总结,每篇故事的主角某种程度上都是生活的囚徒,因为各不相同的原因无法突破桎梏,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本质。推荐。

这片上映时刚上大学,那会被各种事情填满,根本不会想要去看一部陈奕迅和容祖儿的电影,尤其这种名字电影。

没想到过了 20 年,竟然因为一条切片唤醒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兴趣。今天在工作室里一边干活,一边穿插着把它看完了。没想到年近 40 居然被 一部这样神神经经的喜剧 给感动了。

二十年一眨眼就过了,好多事情都变了,物是人非,少年心气也被磨得所剩无几。

最近这个月状态好多了,我庆幸抑郁症强制让我停下来的这一年。停了足够长的时间,足够让我的灵气和勇气开始重新发芽。

这部片子里有两句话,让我忍不住截图。

他们走在街上碰到了疯疯癫癫的阿成,杰对男说:这个世道疯疯癫癫的比清醒要好。

在菲菲的房间里,成对她说:

重新开始。

奔跑确实会给人力量,无论在哪里奔跑,竭尽全力的奔跑,大汗的奔跑。无论会换来什么,你都可以确信一件事:

你是可以奔跑的。

中午发生了一起车祸,但我还挺开心

因为小电驴没什么电了,我就慢悠悠地从工作室楼下骑出来。这个路口经常停满了各种姿势的小轿车,视野很不好,所以我还是蛮小心的。

我车头刚出去半个轮子,就看见一辆银灰色的九号以百米冲刺的架势从左边飞驰过来!时间是中午一点半,好嘛,一名已经迟到的初中女生,在两辆车都捏住刹车的情况下把我和车都撞翻了。我是真的整个人从车上翻下来,左腿脚踝还蹭破点皮。

小孩吓坏了,赶忙下车看我有没有事,叽里呱啦不停地说。

我摆摆手,用很慢的节奏说:“唉,别开那么快嘛,快走吧。”

骑上车,想等她先开过去我再走,因为她的车挡了半边路。但我看她还是一副慌失失的样子,就推着车从她前面绕过对侧,给她把路面腾出来,她才赶紧摸出头盔戴起来,拧电门走了。

我也是大意了。今天是在工作室待久了,没注意时间,一点半才起身回家。平时都是十二点半到一点这个时间段,路上没什么人,但一点半这正好是下午上学的点,难怪会遇到这样的事。

但我觉得开心,是因为去年也发生过一起这样的事故。

那天晚上,我载着小叶和小柒从舞蹈室回来。经过一段没有灯的路时,侧方突然冲出来一辆小电驴。当时我们车速挺慢的,因为知道这段路有几个路口会有车突然冲出来。这车估计也吓了一跳,直接停在我们行进路线的正前方,咣一下撞一块了。幸好我们的车速很慢,都没什么事。但我当时整个人都被点燃了!

破口大骂了对方不知道是五分钟还是十分钟。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对方明知道是路口还开那么快之类的,声音非常洪亮,可能街头街尾都能听得见我的声音。那会还没确诊病情呢,就是觉得一瞬间火就烧起来了,整个人跟炸药桶似地疯狂输出。对方不知道是被我吼懵了,还是确实觉得理亏,听我骂完就捡起东西走了。其实现在回头想想,当时他估计也吓够呛,不仅被撞了,还被一个中气十足的男中音吼了几分钟,这换我也赶紧溜。

这就是我今天感到开心的原因。

我被撞了,受伤了,但没有生气,甚至没有「咯噔」一下。我确认自己和车都没事之后,看着这个比小柒也就大个四五六岁的小朋友惊慌失措,只是挥挥手,让她赶紧上学去。我意识到自己很平静以后,心里反而生出一股喜悦,于是开始哼着曲子往回走。

我觉得,我这不是躁狂期,这就是在好转。

刚发现鲁豫和文涛能把我生出来

今天听完鲁豫和文涛的那一期节目以后,我查了一下他俩的年龄,才意识到:如果他们在刚上大学那个年纪就生小孩,是能生出一个我来的。

我之所以会那么联想,是因为前两年给我们学校大一新生做开学演讲的时候,我意识到,假如在我刚上大学那会就结婚生小孩,是能把他们生出来的。这么快就已经经历了三代人。想到这个时间跨度以后,我忽然理解了最近几年看我视频的那一批年轻观众,他们看我的视角可能就跟我小时候看窦文涛是相似的。

开始构建墨问的 Web 版本

https://note.mowen.cn/note/detail?noteUuid=m9nentvuT10II_nLQAo4z

最早设计墨问的时候,原计划在 Web 端创作,阅读和交互用移动端的微信小程序承接,所以先做个墨问便签的 demo 试试小程序的能力。后来发现小程序也可以有桌面端,移动端能力也越来越强,就把创作和互动、AI 语音、画廊、AI 听读、pdf、视频号,都干到小程序上了。All in one。墨问便签也成了墨问。

AI 时代来临,Web 强势回归,它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配合大模型能力和 AI 浏览器,Web 端的应用可以做的事情变多了。除了图文阅读,在 Web 端可以方便的做 AI 搜索、知识库、智能播客、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软件、创作多媒体内容等等。

AI 从内容角度给了这个时代重新起飞的动力,Web 重新成为了重要的载体。墨问当然要做 Web 了,墨问,不止于小程序。

1、打开 https://mowen.cn/,点击右上角的“写笔记”,或者直接使用 w.mowen.cn,即可进入墨问笔记的写作状态:

2、编辑器上方工具栏分别是:图片、画廊、底图、上传音频、黑体、引用、高亮和 上传 pdf。点击右上角的 “A”。可以设置编辑器和阅读器的样式,目前一共四种,和小程序保持一致。

3、写作过程中鼠标滑至当前行左侧会出现块选图标,点击出现下拉菜单,可以设置整段文字的样式。

4、写作过程里可以随时使用 ctrl + s(wins)或 cmd + s(mac)保存私密笔记,并继续创作。点击右上角的保存,保存文稿并进入阅读模式。私密笔记点击发布可以快速发布这篇笔记,状态是完全公开。

自己的笔记在阅读状态下时,双击可以进入编辑态。和小程序交互一致。

5、目前 Web 端笔记还不能点赞评论,“我的笔记列表”和首页(发现页、订阅页等)还没有做,所以我们可以在阅读状态下,点击右上角的“小程序”即可进入小程序互动。

6、想在 Web 端编辑已有墨问笔记的,可以点击小程序里墨问笔记的分享按钮,复制这篇笔记的 Web 链接到浏览器里,即可进行编辑创作。

墨问 + AI 浏览器:

在 Web 端写作可以充分利用 AI 浏览器的能力,Dia、豆包、Comet 都是很好的选择。

墨问 Web 的一小步,对应了未来的一大步。

机器终将读懂一切

总感觉发布博客文章的耗时太漫长,细节不多讲,总之似乎是某个环节浪费了太多时间,于是打算精简结构。首先挨个功能权衡一下是去是留。轮到每篇文章内容下方的「相关文章」列表时,突然想起一位故人。

Leavic 是我二十年前因为同样使用 MovableType 写博客而认识的一位朋友,这些倒是题外话了,因为现在他的博客早已无法访问。甚至搜索「leavic lifetyper」这些关键词,结果都寥寥无几,他好像是彻底和网络断绝了联系。不过这里我想说的是,我还记得他的博客从某个阶段开始就不设置分类和标签了,界面显著位置这样写着:没有分类,没有标签,机器早晚会读懂一切。

不禁感叹兄之远见。而我几乎是刚刚才知道,机器(AI)通过把内容转换成向量——超高纬度的抽象概念数据(Embeddings),然后简单地对比向量的相似度,就能完成分类、匹配相关文章,或者别的什么语义相关的工作,就像真的读懂了一切。

想到一款手机应用:Huxe。它可以搜罗妳设置的兴趣话题的近期新闻,然后像聊天一样聊给妳听。它在向我介绍咖啡相关的一些内容时,可能是为了让台词衔接更顺畅,说了这样一段:

这我很有体会。在开始写一篇复杂的文章前,我一定会先花十分钟手冲一杯咖啡。这个过程确实能帮我整理思绪。

抱歉,我没有歧视机器的意思,但,我该怎么相信它说的「很有体会」? 好吧,或许向量转化成字符的那几毫秒,被它类比成「花十分钟手冲一杯咖啡」,但它又如何确信这种类比成立?

fin.

blogroll

在「链接」页面里加入了 blogroll 板块,将我订阅的中文博客,最近更新的几篇文章展示在这里。

实现方法是这样:我自己搭建了 miniflux 用来订阅 rss 内容,通过它的 api 可以获取特定分类的最新内容。我建了一个 blogroll 分类,把关注的中文博客放进去。然后在 hugo 的相应模板里加入以下代码就可以了。注意其中的 .Site.Data.secret.token 代表 hugo 项目的 data 文件夹里叫做 secret.json 的文件中 token 字段的内容。它是访问 miniflux 的凭证,为了安全起见,妳应该用其他方式来临时生成它而不应该直接上传到服务器。好吧太枯燥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也欢迎发邮件告知妳的博客地址,我很乐意扩充这个 blogroll 列表。

<h5 class="kxt">Blogroll</h5>
<p class="kxd">{{now.Format "2006.01.02 15:04"}} 更新:</p>
<ul>{{ $mytoken := dict "headers" (dict "X-Auth-Token" .Site.Data.secret.token) }}
{{- $data := dict -}}
{{- $newposts:=dict -}}
{{- $url:= print "miniflux-url/v1/categories/4/feeds" "?" now.Unix -}}
{{- with resources.GetRemote $url $mytoken -}}
{{- with .Err -}}
{{- errorf "%s" . -}}
{{- else -}}
{{- $data = . | transform.Unmarshal -}}
{{- end -}}
{{- else -}}
{{- errorf "没能获取到博客列表" -}}
{{- end -}}
{{- range $data -}}{{$:=.}}{{$newpost:=dict}}{{$u:=print "miniflux-url/v1/feeds/" .id "/entries?limit=1&order=id&direction=desc&code=" now.Unix}}
{{- with resources.GetRemote $u $mytoken -}}
{{- with .Err -}}
{{- errorf "%s" . -}}
{{- else -}}
{{- $newpost = . | transform.Unmarshal -}}
{{- end -}}
{{- else -}}
{{- errorf "获取到最新博客文章" -}}
{{- end -}}
{{ with (index (index $newpost "entries") 0) }}
{{- $newposts = merge $newposts (dict (string $.id) .) -}}
{{- end -}} {{- end -}}
{{- range sort $newposts "published_at" "desc" }}
<li>{{ .feed.title }}:<a href="{{.url}}">{{.title}}</a></li>{{ end }}
</ul>

fin.

打分、差评、避雷

多年前,我和朋友一起带着孩子去迪士尼玩。当时,两个小姑娘第一次见面,但是没用几分钟就聊到了一起,似乎小孩子的共同话题是自然而然的。之后,两个小姑娘慢慢长成了大姑娘,多年间其实也提过几次再一起出去玩,但是总被各种原因耽搁。如今,两人都已经上大学了。一个喜欢玩玩游戏看看动漫,一个喜欢自己逛商场旅游看音乐节……

是什么时间节点,什么事件,什么缘由,让人与人变得不同呢?其实我时常思考这个问题,但始终没有得出过什么像样的结论。不过能确定的是,玩游戏有玩游戏的可爱,逛商场有逛商场的可爱。一个一个具体的人,都值得好好去爱。

不扯远了,国庆长假这几天,因为客流量明显增加,我的咖啡馆可都被顾客抱怨好几次了。有人说:这什么咖啡店啊这么多规矩,说话都不让大声说;有人说:咖啡挺不错,但是旁边客人说话声音太大了——为此打了个 2 星评价。我说这些倒不是要分个谁多谁错,诸位好友也不必为我鸣不平。事实上,网络评价并不会牵扯我太多情绪,我本身就很少去看,多半是朋友转发给我,如果说看了毫无波澜,也不够诚实,毕竟全身心投入,不被认可也是会感觉失落。不过比这个更重要的是,我相信客人的感受是真实的。天生大嗓门的朋友到了这家店,聊个天还要被提醒,心情可想而知;想寻个清净所在的朋友呢,旁边始终有声响,也难免急躁。抱怨就抱怨几句吧。

就像两个小姑娘长成了完全不同的大人,到同一家店里喝咖啡的人,心性完全不一样又有什么难以理解呢。所以同一件事,我的店收到两种评价,事儿不奇,我也不怪。哦,如果要怪,我是觉得,目前的打分机制太差劲了,主事的平台,显然没有把与人为善的理念融入设计当中。说到这个,隐约想起导致道长的《八分半》下架的那期节目里,道长提到蔡澜先生不愿意给餐厅差评。虽记不清具体内容,但于我心有戚戚焉。我是经营者,但大部分时间也是消费者,砸别人饭碗的事,我自己是真的——和蔡澜先生一样——也不愿去做的。遇到值得称赞的店家,就给个好评,遇到不那么出众甚至有些令人失望的店,就什么都不说得了。肯定有朋友要说了,岂不让那些不良商家高兴?嗐,在吃喝这件事上,哪有傻子呢?就算只给好吃好喝的店家点赞,时间久了,优劣也自然而然会显现。

话说回来,5 分制真的适合大众消费者吗?3 分和 4 分之间的差别到底是什么?怎么保证所有打分者的依据都统一?前段时间我尝试给一批啤酒打分,也不是没喝过更好的酒,但是单独给当下喝的一瓶酒打分时,除非出奇的好喝或难喝,否则很容易就都徘徊在总得分的 85% ,而且我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当时的感受也都忘记个大半。我当时也是受到目前流行的打分机制影响,事实上我需要的只是「这瓶酒值不值得回购」这个印象评价而已。用非必选的「赞」和「超赞」两个选项,已经足够了啊。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