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President Biden Becomes a Great-Grandfather
MPs vote against Tory call for grooming gangs inquiry
Conservative leader Kemi Badenoch has told Prime Minister Sir Keir Starmer he risks fuelling accusations of "a cover up" by refusing to hold a national inquiry into grooming gangs.
She also accused the PM of not wanting questions asked "of Labour politicians who may be complicit".
Sir Keir argued that several inquires had already been held into abuse carried out by gangs of men, predominantly of Pakistani heritage, and that a new probe would only delay the action the victims wanted.
And he said he would "call out" anyone who prevented victims of sexual abuse from coming forward.
The Conservatives have tabled an amendment to the Children's Wellbeing and Schools Bill which calls for a national inquiry.
In the unlikely event the amendment is approved the bill, which includes measures aimed at protecting children and tougher rules around home-schooling, as well as changes to academies, would be scuppered.
Sir Keir said it was "shocking" Conservative MPs would try to block a bill aimed at helping vulnerable children by voting for the Tory amendment and accused Badenoch of "weak leadership".
Making her argument for a fresh inquiry, Badenoch said "no one has joined the dots, no one has the total picture".
She noted that the Independent Inquiry into Child Sexual Abuse, which lasted for seven years and concluded in 2022, had not had a specific focus on grooming gangs.
"We don't need to repeat the work that has already been done. Let's look at new areas."
She said a new inquiry could explore "if there was a racial and cultural motivation to some of these crimes".
Sir Keir said "reasonable people could agree or disagree" on whether there should be a fresh probe and acknowledged that there were mixed views among victims and survivors.
However, he accused Badenoch of only recently taking an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and said she had failed to take action when she was in government.
"I can't recall her once raising this issue in the House, once calling for a national inquiry," he said.
Pound falls as borrowing costs rise to highest since 2008
The pound has fallen to its lowest level for nine months after UK government borrowing costs continued to rise.
The drop came as UK 10-year borrowing costs surged to their highest level since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when bank borrowing almost ground to a halt.
Economists have warned the rising costs could lead to further tax rises or cuts to spending plans as the government tries to meet its self-imposed borrowing target.
The government said it would not say anything ahead of the official borrowing forecast from its independent forecaster due in March.
"I'm obviously not going to get ahead ... it's up to the OBR (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 to make their forecasts."
"Having stability in the public finances is precursor to having economic st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Prime Minister's official spokesman said.
Shadow chancellor Mel Stride claimed that the Chancellor's significant spending and borrowing plans from the Budget are "making it more expensive for the government to borrow".
"We should be building a more resilient economy, not raising taxes to pay for fiscal incompetence," he said in a post on X.
Gabriel McKeown, head of macroeconomics at Sad Rabbit Investments, said the rise in borrowing costs "has effectively eviscerated Reeves' fiscal headroom, threatening to derail Labour's investment promises and potentially necessitate a painful recalibration of spending plans."
The warning comes after the cost of borrowing over 30 years hit its highest level for 27 years on Tuesday.
Meanwhile the pound dropped by as much as 1.1% to $1.233 against the dollar, marking its lowest level since April last year.
The government generally spends more than it raises in tax. To fill this gap it borrows money, but that has to be paid back - with interest.
One of the ways it can borrow money is by selling financial products called bonds.
Globally, there has been a rise in the cost of government borrowing in recent months sparked by investor concerns that US President-elect Donald Trump's plans to impose new tariffs on goods entering the US from Canada, Mexico and China would push up inflation.
Laith Khalaf, head of investment analysis at AJ Bell, said chancellor Rachel Reeves' Budget in October, which increased borrowing, may have had a small impact but said the UK ris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US.
"In the UK higher yields put pressure on government finances and increase the risk that Reeves will come back with another tax raising Budget," he said.
But he also said the current rises in borrowing costs could be "a storm in a tea cup which dissipates quickly."
The official forecaster, the 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 (OBR), will start the process of updating its forecast on government borrowing next month to be presented to parliament in late March.
Ryanair sues 'unruly' passenger over flight diversion
Ryanair is pursuing legal action against a passenger who allegedly caused a major disruption on a flight from Dublin to Lanzarote.
The airline is seeking £12,500 in damages to cover expenses incurred when the plane had to divert to Porto, Portugal.
On Wednesday, the airline announced it had filed proceedings against the passenger, whose behaviour on the flight last April was described as "inexcusable" and "completely unacceptable".
Ryanair stated that it will "continue to take decisive action to combat unruly passenger behaviour on aircraft" in an effort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comfort of all passengers.
The airline said the passenger's behaviour forced the flight in question to divert to Porto, where it was delayed overnight, and caused 160 passengers to "face unnecessary disruption as well as losing a full day of their holiday".
The damages sought would cover the cost of overnight accommodation and other expenses for the passengers affected by the diversion.
Announcing what the airline described as a "major clampdown", a spokesperson on the airline's website said: "It is unacceptable that passengers – many of whom are heading away with family or friends to enjoy a relaxing summer holiday – are suffering unnecessary disruption and reduced holiday time as a result of one unruly passenger's behaviour."
The airline added it hoped the civil proceedings in the Irish court would deter further disruptive behaviour on flights.
The passenger has not been named.
Under EU laws, passengers are entitled to compensation for flights within the EU that are cancelled or delayed by three hours or more.
Hotel accommodation must be offered free of charge if an overnight stay becomes necessary, as well as transport between the hotel and the airport along with a free meal and refreshments.
A passenger who disrupted a Ryanair flight to Athens in 2020 was convicted last month in a Greek court and given a five-month suspended jail sentence, along with a €400 ($412) fine.
The BBC has asked Ryanair for comment on the details of the incident.
Mourners Defy Subfreezing Temperatures to Honor Jimmy Carter at the Capitol
'Don't play any politics': Newsom responds to Trump's fire criticism
'Don't play any politics': Newsom responds to Trump's fire criticism
lead image
How Optimal Breastfeeding Can Save Babies’ Lives
网络博弈 | 微信禁文《2018-2024中国无差别杀人案件总结分析》
2024年,从3月山东德州男子开车撞人案,再到11月珠海男子开车撞人案,中国恶性随机伤人杀人案频发。有关这些案子的讨论和分析文章在中国网络和社媒上成为封锁屏蔽的敏感内容。
2024年11月到今年1月初大约2个月里,美国跟踪中国网络审查情况的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收录了近40篇在中国网络和社媒上被404的文章。其中,近20篇,也就是一半的文章内容都和中国发生的恶性报复伤害案件有关。
今天的节目里,我们为您介绍在微信上被404的两篇文章。一篇文章的题目是《2018-2024中国无差别杀人案件总结分析》。
这篇文章具体说了什么?被删说明什么问题?请听我们和现在美国的中文媒体资深评论员蓝述先生一起来进行分析。
据中国数字时代网站的信息,《2018-2024中国无差别杀人案件总结分析》一文作者是海隅苍生,文章来源是微信公众号“海隅苍生”。
这篇文章作者根据中国社媒头条上发布的警方通报信息案,查到2024年截至到11月珠海撞人案之前的19起恶性报复社会案。而从2018年至2023年期间,每年这类案件的数量都是个位数。可见,2024年这类案件比较多。这篇文章作者注意到,这类案件的一个特点是行凶者50-60岁的男性比较多。
《2018-2024中国无差别杀人案件总结分析》这篇文章提到,2022年以来中年人聚集的大多数传统行业都较为萧条,太多中年男性承受巨大的失落感,难免有几个人走向极端失智。
中国数字时代网站的信息显示,《李厚辰:无差别伤害事件,只能用“经济下行”来解释吗?》一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微信平台对于这篇文章被404给出的理由是,此文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这篇文章提到的一个要点是,对于中国无差别伤害事件,公众可以知晓的信息非常有限。
蓝述先生分析认为,中国网络和社媒平台根据政府的要求,删除屏蔽这些文章,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害怕公众讨论这些恶性伤害事件发生背后深层的原因,避免民众因此质疑中共政权的合法性。
有关这次节目的详细内容,请大家点击本页《网络博弈》节目的音频连接。欢迎大家收藏音频文件,并在网上转推这个节目的音频链接。
自由亚洲电台《网络博弈》专题节目是15分钟,关注中国网络状况,重点介绍被中国封禁的网络内容。
如果您想在线收听自由亚洲电台的节目,或者需要翻墙工具,欢迎登录自由亚洲电台网站。
自由亚洲电台普通话网站:
https://www.rfa.org/mandarin
自由亚洲电台普通话油管帐号:
https://www.youtube.com/@user-gf6un9rp8p
自由亚洲电台脸书帐号:
https://www.facebook.com/RFAChinese
自由亚洲电台X帐号:
https://twitter.com/RFA_Chinese
声明:自由亚洲电台播出的被采访人的观点不一定代表自由亚洲电台的立场。
《亚太报道》2025年1月8日音频
此次节目的主要内容:
1. 官场腐败触目惊心,习近平的反腐为何总在路上?
2.失业率高企、收入下滑,中国法拍屋数量持续增多;
3. 有媒体披露,台湾破获一起中方策动筹划“第五纵队”案件;
4. 美国新政府上任在即,对华技术出口的管制政策再成焦点。
习近平再吹反腐“冲锋号” 专家:用恐怖维持统治
本周一(1月6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在一次会议上强调,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要继续打好反腐持久战。但有专家认为,这些说法体现的是统治者没有人性,只用恐怖来维持统治。
习近平上台以来关于反腐的说法有很多,这次比较引起关注的是“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这让李恒青想起了两年前习近平讲的要“永远吹响反腐冲锋号”,他不无揶揄地说,“我当时听到的时候都震惊了,太不符合人性了,这都不是人。‘一直吹冲锋号’?就别说吹号了,你就是跑步,你也不能一直在冲刺啊,你一直在冲刺,这是人吗?”李恒青目前是华盛顿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所长。
习近平的这次讲话是发生在周一到周三(1月8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在讲话中还强调,要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但在中国反腐运动持续多年,腐败案件却越反越多的趋势下,习近平的这些说法让外界对反腐有效性、合法性充满质疑。
习近平已经无法后退了
习近平2013年上台伊始便展开对政府官员的反腐行动,当时外界普遍认为,习近平反腐主要是为了铲除异己、肃清党内的反对者。十多年后,习近平已经顺利实现超常规的连任,而外界也多认为,他的主要政敌已经大大被削弱,但习近平主导的反腐行动却没见消停。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魏德安(Andrew Wedeman)教授对本台记者分析说,这显示出当前习近平反腐的目的主要是担忧腐败本身,”这里面或许有派系斗争的痕迹,有控制权力的痕迹,但最重要的担忧还是腐败本身。事实上,腐败在共产党内部是广泛存在的。”他强调,习近平已经不可能从反腐运动中后退了,”我认为习近平是真的担忧腐败会毁掉整个党,我在其他地方也讲过,他害怕如果他不对付‘癌症’,‘癌症’会杀掉整个党,所以他已经无法后撤了。他好像在什么地方讲过。”
据中国官媒新华网报道,截止2022年6月,在习近平执政的头十年中,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的438.8万件、470.9万人涉及贪腐问题。另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披露,2024年头9个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4.2万件,其中包括省部级干部58人、厅局级干部3263人。该网站在公布这些数据的同时还指出,2024年十大反腐热词之一就是“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
这些现象似乎都说明了习近平所指出的“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李恒青则注意到,中国反腐表现出一些新特点,“现在腐败的一个特点是腐败的金额特别巨大,是过去都无法想象的,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
2025年开年,央视播出的最新反腐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中,也描述了一些腐败的新特点。其中披露,原中国司法部长唐一军的妻子宣敏洁是商人,夫妇二人通过其控制的34家公司接收和洗钱贿赂。
魏德安指出,腐败几乎成了当前中国政府日常的一部分,这可能是习近平执着于反腐的主要原因,“常规性的反腐成了掌控政府的一种必要。”
头上悬把刀
但李恒青认为,习近平反腐虽然已经帮助他扫除了中共内部传统派系的敌人,但他仍然不放心自己提拔的那些人,“秦刚、李尚福这些人都是他原来亲自选的、亲自定的,对他都是忠心耿耿的一帮人,最后都被拿下了”,他说,这些人被拿下主要还是习近平认为这些人有可能威胁到他自己的权力,或共产党的统治。
李恒青分析说,习近平政权很不稳定,反腐成了其维系统治的工具,“现在党内对他过去十二年执政,以及现在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不认同的,尤其是经济上、外交上,对他有很多不认同的地方”,他强调,这种不满也在民间广泛存在。
海外政论刊物《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则指出,习近平通过反腐也是想强迫干部队伍对他忠诚,“就是在你头上悬把刀,让你始终战战兢兢,不敢不忠诚。”
习近平早在上任之初,2013年视察部队的时候就指出,要确保部队对党中央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后来习近平又将类似的说法扩展到全党。2019年,习近平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全体党员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
但胡平说,这种所谓的“忠诚”是一种讽刺,“这就像马基雅维利讲的,君主最好是让他的臣民对他是既惧怕又爱戴,如果两者不能兼得,那就宁求不让人爱戴,而只让人恐惧。”
习与毛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通过反腐来塑造共产党党员队伍对党以及他个人的忠诚,也引发了外界对他与毛泽东时代一些做法的比较。
魏德安认为,毛和习以反腐来清洗干部队伍有相似性,“像毛泽东一样,习近平的反腐斗争也是一场意识形态的较量。我认为,习近平相信控制腐败的关键之一是复兴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的革命精神。”
但他指出,两者的背景有重要区别,“毛泽东也曾想过腐败问题,但他主要是从阶级概念上来想这个问题,是有关阶级斗争的角度。”他说,毛泽东担心这个经过长征、并取得内战胜利的队伍会因为享有了特权而腐化,但习近平则主要是从刑法意义上来对待官员腐败的问题。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陕西浦城抗议未平 当局维稳升级
根据台湾中央社1月8日报道,陕西省浦城县职业教育中心上周四发生学生坠楼身亡事件,引发大规模警民冲突后,当地政府协调从外地调来特警暂时平息了冲突,警方逮捕了不少参与抗议的民众,还禁止相关人士和学生出门。
报道说,网络上不少消息显示,由于当地局势似乎在逐渐失控,7号蒲城开始管控蒲城职业教育中心周围一公里的路口,甚至在县内许多村口设岗,防止民众前去声援。
中央社披露,目前“蒲城” 二字已经在网上成为敏感词。网络上短暂流传的有关警民冲突、群众包围、提出诉求等影像、图片和文字都已被删除。网友普遍认为,从当地管控路口,到党姓学生家长日前发表短片,都似乎表明政府维稳机制在操控着一切。
责编:何平 网编:何足
买手机有补贴 网友:我不缺几百 缺几千
中国官方周三宣布,今年将扩大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推动百姓增加支出,提振消费。在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中国民众对这些补贴政策是怎么看呢?
中国最高经济规划机构国家发改委1月8日宣布,政府在2025年将把更多产品纳入家电以旧换新计划,把国家补贴范围扩大到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和电饭煲;在汽车消费方面,将补贴范围从国III标准升级国IV标准,同时农业机械汰换等方面也有所扩大。
官方宣布将在今年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但市场似乎并不被这些政策所打动。
网友:我是缺那几百块吗?
根据官方通知,购买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人民币6000元的新手机、平板和智能手表的消费者,将有资格获得15%的补贴;但单件最高补贴上限为500元,每人每年享受的补贴总额上限为人民币1500元。
有网友测算,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即只有单价在3333元以下手机的才能享受满额补贴;如果是6000多元的主力旗舰机,补贴500元只占8%,还不如店商打折的优惠大。在《三联生活周刊》发布的“政府出钱补贴,你会趁机换手机吗?”的话题下,多数网友回复“不会换”。还有人调侃说:“我缺的是那几百吗?我缺的是那几千!”
海外经济时评人士蔡慎坤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单纯地以旧换新,没办法使整个内需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作用。因为只有内心愿意换的,或者是有钱换的,才去换;对于没钱换的人,依然是没有办法去换。因此以旧换新政策的适用对象还是集中在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数量其实在中国不到一亿人。”
旅美中国企业家胡力任认为,此举或有短期效果,但长远来看来,边际效益是下降的:“家电的使用寿命一般在15年左右,那么可能有一些家用电器老百姓在逐步更换,相对会有这个爆发性的需求。但是这种把戏不能玩得太久,因为老百姓本身兜里没有钱,他也不可能一直换、一直换。”
不少分析认为,将汽车换新补贴范围扩大到国IV标准,可能会带动新一批换车潮。据中国官方2019年数据,国III标准汽车的保有量为4319万辆,国IV汽车保有量翻了一倍,达9639.3万辆。
但据中国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1月8日在国务院吹风会上透露的数据,中国在2024年全年汽车报废更新290万辆,置换更新370万辆,总量为660万量,仅占国III全部汽车保有量的15%。
美国南卡罗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分析,这个举动背后是中国政府急于将汽车产业转向“新质生产力”的思路。但他对其可能产生的市场效果并不乐观:“首先,电动汽车虽然是在快速增长,但实际占比还是很小的一部分;另外,中国大部分电动车的质量并不过关,而且中国老百姓对车的需求也没有那么高。一味地推动汽车升级,只会造成更大的浪费。”
为何不发消费券?
在谢田看来,以旧换新仍是政策来指定所消费的产品,但这些产品未必一定是家庭所需要的,因为其本质也并不是惠民:“看起来定向地让老百姓买新家电,给一些折扣,老百姓好像得了实惠,实际上是要保护这些家电产业,尤其是很多国企,然后通过这个政策保证政府和机构的收入,而并不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胡力任提到,即便是对生产端的扶持补贴,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获得收益:“你跟政府关系没有搞好,那你就进不了以旧换新的名单,就搭不上这个顺风车。怎么和政府关系比较好?所谓好就是要贿赂。”
2024年以来,海内外的经济学专家均认为,如果中国政府希望提振消费,最好的方式是发放消费券,让百姓手里有钱去消费。但中国政府为何迟迟不采取这一政策?
蔡慎坤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令人沮丧的:“第一,中国现在的财政状况可能很难承受全国发钱的后果;第二是感觉中国政府在这方面还有亲疏之别,他愿意给公务员涨薪,也不愿意努力给老百姓发钱。但公务员群体对中国社会的消费能力、拉动能力是有限的,毕竟它人数并不是那么多。”
谢田认为,发放消费券仍然是有计划地、定点的消费行为,不如直接发放现金有效。他用美国在疫情期间的政策举例,“直接给中低收入家庭发钱,经济一下就起来了。当然这个政策也有通货膨胀的负作用,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针对中国目前财政不足的状况,谢田提到另一个解决方案:“政府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减税、削减政府开支。阿根廷政府就是个非常好例子,一年时间,阿根廷的联邦中央政府开支减少了60%,经济马上就起来了。”
胡力任则认为,所有国内外经济学家的谏言都是按照正常金融学或经济学逻辑在思考如何拯救中国经济,“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就是中国政府跟中国人民是一个博弈关系,是对立关系,所以决定了中国政府并不可能站在老百姓的立场去解决经济问题。”
他举例说:“中国政府什么时候给老百姓发过钱?从来没有过。大饥荒有吗?文革全国大乱的时候有吗?疫情期间全世界都在给百姓发钱,上海封城三个月也只发了点萝卜青菜。因为中国政府的目的就是不断剥削老百姓,所以老百姓不可能得到任何政治补助。”
截至本周三,社媒平台上网民对这些新政策的评论也不乏讥讽之辞。
一位网友评论说:他们以为买身新衣服吃顿饭,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起来了,经济就发展起来。接着奏乐接着舞吧。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救房市为何不助还贷? 中国法拍屋数量增多
一项由民营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法拍屋的数量在2024 年较上一年持续增加,这加剧了人们对抵押贷款违约的担忧。公众质疑,在当局一再“稳房市”及促销新房的同时,是否也对民众偿贷有任何救助措施呢?
路透社1月8日援引独立房地产研究公司中国指数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中国2024 年挂牌的法拍屋数量为 370,000 套,高于 2023 年的 364,000 套。其中,共有 117,000 套法拍住宅屋成功出售,交易总价值为 1636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1.9%。
调查还显示,中国当年包括商业、住宅和工业物业、土地、车库和停车位在内的止赎屋(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总数为 768,000 套,比 2023 年略降 0.9%。 同时,大多数法拍屋都位于三、四线城市,共计 63,871 套;二线城市有 45,997 套法拍屋屋;一线城市有 6,994 套。
中国指数研究院在去年的一份报告中曾表示,中国的法拍屋数量自 2020 年以来一直在逐渐上升,并在 2024 年继续了这一趋势。 此外,美国《纽约时报》去年11月披露,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已从2021年的最高值下跌了近30%。
美国华盛顿的民间机构信息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告诉本台,中国经济下行之际,购房者断供房贷是一个必然情况: “现在房子在手里的人,那时付的首付都是20%左右,还有80%都是贷款。现在房子降价的程度远超过20%,这种情况下,房子的市场价值和贷款的额度存量比起来相差太多了。另外,现在就业压力也非常大,所以被逼无奈,很多人就选择了断供。”
他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恶化,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法拍屋出现。
中国房市还远未触底?
路透社指出,自 2021 年以来,由中国官方主导、针对房地产企业发起的强力监管引发了这场严重的房地产危机,也吞噬了消费者的大量家庭财富。但中国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却乐观地认为,放松财政和货币政策将能推动一直下滑的房地产市场好转。不过,许多专家对此表示怀疑,认为房地产市场低迷拖累了整个经济,是疫情结束后中国经济全面衰退的主因之一。
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稳住楼市、股市”,以使经济企稳回升。但李恒青表示,当局是接不住楼市的:“中国现在的楼市是几百万亿的盘子,而且现在坏账的情况是越来越严重,这是个恶性循环。所以降价是个必然,降价就会让大家放弃继续供房。”
中国央行在去年9月曾推出新政策,降低购房者首套房和二套房的首付率,以扩大内需,促进新房销售。很多地方银行也被迫采取同样措施。李恒青认为,尽管当局一直“唱响经济光明论”,但中国的房市下跌程度现在“还远未见底”,后续的房地产市场“应该几年不会见好”。
美国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也曾预测,中国房地产市场2025年将继续探底,到2026年才会有所改善。其理由主要是房地产库存量还很高,同时,房价相对居民收入和租金回报率依然偏高。
忽视偿贷民众? 专家:当局政策倾向于救企业和救市场
自从房地产市场崩盘以来,中国当局也尝试以多种政策工具,协助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但都效果有限。
旅美经济学者黄大卫告诉本台,“目前我们看到的主要是倾向于救企业,例如有些专项资金,房子保交付就是针对企业的;还有所谓的刺激购房就是针对市场,因为是针对新购房者。对于现在已经进入资不抵债的部分(民众),就没有很多救助措施。”
究其背后原因,黄大卫指出,北京当局的经济政策多年来就是遵循集体主义和计划经济的逻辑,更倾向于市场和企业而忽视消费者和民众。其社会治理逻辑也是如此,强调社会管理而不强调社会救济和保障。而在西方社会,如美国在2008到2009年的次贷危机时,除了救助企业和市场外,政府更加关注于民生保障,透过提供延期付款或者降低贷款利息等,帮民众度过难关。
中国法拍屋增加造成市场恶性循环
在中国法拍屋增加的情况下,黄大卫认为,北京当局的做法只会形成恶性循环。这包括三方面,首先是家庭资产的贬值。伴随大量法拍屋的出现,一些银行为减少不良资产,甚至还要贷款人补拍卖价与贷款时的差价。他说:“这会有一个社会示范效应,更多的准备购房者会担心,畏首畏尾去购买(新房)。”
同时,黄大卫认为,这也会导致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因为法拍房的增加就是不良率的上升。同时,法拍房的价格会有一个快速变现,特点是打折特别明显。”
黄大卫表示,第三方面就是对社会稳定也有较大负面影响:“在2024年,中国的自杀、社会问题、撞人(报复社会)的比较多,往往是跟这些不动产的贬值风险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金融面临的“最大一个雷”还在路上
《纽约时报》在去年底的报道中提到,中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威胁到金融系统。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企业向银行借贷都是用房地产作为抵押品,但银行现在发现,这些抵押品的价值大幅低于它们发放的贷款价值。
对此,旅居美国的原中国民营企业家胡力任告诉本台:“中国金融面临的最大困局还不是居住房的法拍量,而是真正的工业用房,也就是工业产权房。现在随着整个中国经济、制造业的崩溃,这部分是没有人托盘的。”
他说,这才是中国金融面临的“最大一个雷”。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英国国会就港警通缉在英港人紧急质询
英国财相里夫斯(Rachel Reeves)访华前夕,影子外相巴特尔(Priti Patel)周二(7日)在英国国会就再有4名居英港人被港警悬红通缉提出紧急质询。英国外交部政务次官韦斯特(Catherine West)被问到财相访华会否提出人权问题时,承认英国脱欧后经济脆弱,要在对华贸易与国家安全之间取得平衡。
港警国安在刚过去的平安夜再悬红百万港元通缉6名海外港人,当中4人现居英国。英国在野保守党议员、影子外交大臣巴特尔周二在下议院提出紧急质询。
英国外交部政务次官韦斯特在会上陈述政府立场:“我们不会容忍任何外国政府试图在海外胁迫、恐吓、骚扰或伤害异见者,特别是在英国。我们呼吁北京政府废除《港区国安法》,包括相关‘域外法权‘,并呼吁香港当局停止针对为行使基本权利,而移居英国或其他地方的港人。”
官员:英国脱欧后经济脆弱 要与“价值观不同国家”进行贸易合作
英国财相里夫斯将于本周访问中国,巴特尔及其他议员追问韦斯特,要求她交代里夫斯访华时会否向北京提出人权问题,包括居英港人被悬红通缉的问题。
不过韦斯特强调,在“后脱欧时代”,要使英国国民毋须再依赖食物银行维生,就必须与其他国家进行更多贸易:“我们的经济状况相当脆弱。虽然我们有非常明确的国家安全考量,我们在作这些考虑时需要平衡,作为一个对外开放、与全球进行贸易的国家,我们有时需要与其他国家合作,尽管他们的价值观或与我们不完全一致。”
韦斯特避谈会否制裁港官
保守党前党魁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发言时,就提到美国政府已制裁多名香港高官,要求韦斯特交代英国政府会否对港官实施制裁,但她未有正面回应,只表示英国已向多个中国实体实施制裁,并强调政府不会公开讨论有关问题,以免削弱制裁效力。
被问到会如何保护在英港人免受跨境镇压影响,韦斯特表示正与保安国务大臣贾维斯(Dan Jarvis)合作,加强本地执法人员、地方政府以至学校老师的训练,帮助他们辨识及协助跨境镇压受害者。
被悬红通缉时评人:工党对华态度模糊 或向北京妥协
移居英国的时事评论员钟剑华是其中一名最新被悬红通缉的港人。他向本台表示,韦斯特的回应,反映工党政府对华态度模糊,相信现届政府与北京谈判时较大机会作出妥协:“每一次谈判都要视乎你求些什么,你求的较迫切还是他求的迫切些。所以我觉得中国都是想和英国改善关系,也都想英国处理一些中方很想处理的问题,包括新的超级大使馆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情况下,现在看来我又不会完全低估香港议题,在中英谈判里面的重要性。”
他向本台表示,大伦敦警方在通缉令发出翌日已联络他,了解其状况并提醒他要避免前往与中港有引渡协议的国家。而虽然他目前未觉自己有切身危险,但警方也向他提供必要时求助的联络方式,不过他难言目前的保安措施是否足够,包括若他遇到滋扰后,警方会否迅速回应。
责编: 嘉远 网编:洪伟
《宁化飞灰》导演刘健伦:“一个很艰苦的过程”
以香港反送中运动为主题的纪录片《宁化飞灰》,目前正在美国各地陆续上映。现居英国伦敦的该片导演刘健伦,在1月7日接受了本台记者孙诚的专访,讲述了他拍摄这部纪录片背后的故事。
从简单记录到超过1000小时的视频素材
现年47岁的刘健伦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他告诉本台,他是在2019年5月反送中运动大规模爆发前夕开始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素材的。一开始,他是自己做简单的记录:“那时候我没有想过要拍一个什么纪录片,我自己是一个电影制作人,刚开始的时候我不是记者。到后来,我帮德国一个电视台去拍香港的一些运动资料片段,所以我才做了一个记者。就在这个很巧妙的情况下,我才有这个机会去做一个记录。”
他说,那时他没有想过反送中运动持续了很长时间,之后又有了“国安法”,而他则一直拍到了2021年,拍下了超过一千小时的视频素材:“那时候因为‘国安法’,我有很多记者朋友就离开香港,或者是被抓了。所以我就走了,因为我觉得在香港不太安全。在香港,我有很多不同的素材,当时因为在油管(YouTube)、很多社交媒体里面已经看不到2019年的一些片段,所以我拿着所有我的视频片段离开香港。”
他坦言,在2021年5月离开香港时,他感受最深的时刻是上飞机的时候,还有和家人吃最后一顿晚饭的时候:“因为我没有想过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开香港。在这个纪录片里面我就把自己的感受跟香港2019年的运动剪辑在一起,就有了这个纪录片。”
五年过后 当年香港街头的场景历历在目
回顾拍摄这些视频的两年时间,刘健伦表示,他一开始是辛苦的:“通常游行集会在中午的一点钟开始,但是它一直持续到午夜两三点钟。我就一直从中午一点拍到凌晨两三点,所以觉得很辛苦。”
他说,但是慢慢地,他就觉得并不辛苦了,因为他成长在香港,他的所有家人朋友都在香港,他此前还没有经历过反送中这样的场景、没有经历过香港有这么大的游行和动荡的时代:“所以我自己后来就没有觉得辛苦,因为我有一个责任去记录这个历史,记录香港的变化,记录香港人在这个大时代里怎么样找自己的定位、身份,怎么样去保护、维护香港人一直都有的自由、人权,一直都有的集会自由、言论自由。”
刘健伦表示,尽管现在离他在2019年拍摄这些视频素材时,已经过去了五年,但直到现在,他对每一个街头、街景在当时发生过的事、人们说过的话都记得很清楚,其中有几个场景令他记忆最深刻。他谈到其中一个说:“我自己哭得很厉害的,第一次就是在机场的时候,有一对年轻的男女朋友,我当时做直播,现场拍摄记录了一个警察怎么样把他们抓捕了。我当时很内疚,因为我没有提醒他们警察追上来了,当时警察是警车开到公路上,有警察跳下车追他们。”
刘健伦在拍摄香港街头抗争的过程中,拍下过不少示威者被捕的时刻。他说:“每一场的抓捕的时候,我记录了很多很多被捕人士说出他们的身份证号码、名字,我全部记录下来。他们都说,这个记录就是他们最后的一个救生艇,因为有很多时候就算律师(要)找他们,但是也找不到,所以我的记录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他表示,这也是让他决定把这些视频素材剪辑成一部纪录片的重要动机之一:“我自己去剪一个这样的纪录片下来,让全世界知道当时香港发生什么事情,让这些被捕的人对我记录的影片不失望。”
他谈到了这部纪录片向全世界展示香港人的用意:“我们离散的香港人要怎样去找我们的身份,怎样保持我们香港人的身份,这是很有挑战性的。这也是这个纪录片的目的,就是让全世界不同的人知道,香港人为什么要逃到不同的国家,我们面对怎么样的困境,我们是怎么样的一群香港人。”
前线记者遭遇的危险:“我还有一个遗书在这里”
刘健伦告诉本台,在反送中运动时,据他所知,拍摄街头画面的记者都被警方的催泪弹、橡胶子弹、水炮车、胡椒喷雾等等武器击中过:“所有的我们都试过,我们所有(人)都中过弹,不止是我自己。我自己中过很多次。”
刘健伦讲述了他自己遭遇过一次非常凶险的攻击。他指着自己头部的左侧太阳穴位置说,那是在2019年9月一天晚上的旺角:“有一个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催泪弹,当时我戴着一个头盔,这个催泪弹‘嘣’一下打到我这里,当时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接着,他又指着自己的前额说:“然后这个催泪弹撞到我这里,我这里还有一个东西,这个是最危险的。”
在那段时间,他也见过其他记者受伤的样子:“有一个印尼女记者,我就在她后面相差一个身位,她的眼睛被射到了,她现在永久失明。”
2019年10月1日,香港警方在街头开枪发射实弹,击中了18岁中学生曾志健的胸部。对刘健伦来说,那天的气氛也是令他最难忘的:“当时知道警察疯狂地使用枪械、使用武器,可以随便用枪械、子弹去打示威者。当时因为我们没有防水背心、没有避弹衣,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如果中弹我们就完蛋了。”
刘健伦表示,当时他曾有过不想去街头记录的想法,但是他又想到,如果他不去记录的话,站在街头的示威者又会怎样呢?他说:“当天我记得,我自己写下了律师的电话,然后许了我自己的一个遗言,准备有什么问题、事情,被子弹射到了、死了、受伤了,我还有一个遗书在这里。当时这个感觉是很慌很害怕的。”
但是,他还是克服了恐惧,继续走上街头拍摄视频。他说,他这样做一是因为要见证香港如何经历这样的历史时刻,二是街头年轻抗争者的勇气给了他很大的动力:“因为他们都不怕死,他们比我更危险,他们都可以站在街上,为什么我自己不可以?所以当时我这样想。”
艰辛的剪辑制作过程与创伤后遗症
刘健伦回忆说,在他离开香港前,一个教授曾看过他拍摄的视频素材,对他说:“你拿着这么多素材,是很珍贵,是记录香港的历史,记录香港年轻人怎样保卫自己的自由,去对抗这个政权,是很有价值的。”
他告诉本台,这位教授还说,香港的2019年和1989年的六四很相似,六四的大量片段和场景人们已经看不到了,反送中运动也会面对一样的情况。随着许多支持民主的香港媒体关门、以及黎智英及许多记者被捕,这种情况确实在发生。刘健伦说:“所以他叫我快点走。我自己因为在香港成长四十几年了,我没有见过香港这样的状况,所以我决定拿着这些片段、相机就走。”
而在到达伦敦后,刘健伦开始了自己剪辑视频素材、制作纪录片的工作。对他来说,这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除了我要看1000个小时之外,我要处理我自己的情绪问题。因为我开始剪辑的时候,没有想过我重新再看这些片段的时候,自己的情绪是这样的。我根本控制不了自己,后来有些(时候)我不断地哭,或者是我看五分钟就已经看不下去了。”
再后来,有朋友告诉刘健伦,他应该是有了创伤后遗症,他因此去看了心理医生。回忆这段经历,他说道:“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
刘健伦坦言,直到现在,他还有这样的创伤后遗症。2023年11月,《宁化飞灰》纪录片在韩国釜山电影节首映。刘健伦表示,在这部电影上映以来的一年多里:“我们去过很多电影节,拿了奖,也在不同的国家播放。但是每一次播放,我都不敢去看,就算在电影院或者是一些内部放映我都看不下去。可能每一次看了头五分钟,我就自己出来去附近的咖啡店坐下来,到播放完了我才回去(参加)问答环节。”
他表示,与现有的其它反送中纪录片相比,《宁化飞灰》最大的特色是从他自己作为一个前线记者的角度,去贯穿整个反送中运动。他谈到,有不少反送中前线记者都和他一样,出现了创伤后遗症:“因为我认识的一些记者朋友告诉我,他一听到警车的急救声,他们的心跳就会加速,然后有汗。他们的心理压力很大很大,但是没有人去关照这一群记者,所以我就用这个角度去唤起其他人对记者注意。对2019年站在街头的记者,这是我向他们致敬。”
今年将继续全球各地放映 “香港是我们的家”
目前,《宁化飞灰》已在韩国、新西兰、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国上映。去年12月14日,这部纪录片于洛杉矶进行了在美国的首映。刘健伦表示,在今年,这部电影还会在全世界更多地方上映:“2月1号的时候在挪威奥斯陆有放映。我们在伦敦也有放映,在1月19号。在美国,我们2月22号在休斯顿有一个放映,3月1号在旧金山夏博剧院(Chabot Theater)也有。3月底的时候在台湾,7月的时候在日本。”
他说,如果人们想看到香港反送中运动很多被忽略的片段和场景,或者是当时抗争者、记者的心路历程,可以去看一看这部纪录片,而他也将出席很多场放映的问答环节。
在访谈结尾时,刘健伦谈到,他希望已经离开香港的香港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努力生活下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等待光明的未来;他也希望仍在香港的人们努力地生存,保持安全。就他自己来说,香港是他的家,他每一天都想回去:“但是自己是很矛盾的。我想每一个香港人都是跟我一样,香港是我们的家,我们总有一天想回去,但是要等适当的时候才可以回去,没有危险地回去。”
责编: 嘉远 网编:洪伟
路透社:比亚迪以不合规签证向巴西输入劳工
据路透社1月8日报道,巴西劳工部调查人员表示,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公司使用不合规签证,从中国雇来数百名工人到巴西建厂。其中,163名工人是比亚迪的外包建筑公司jinjiang 招聘来巴西的,这些工人的生活条件如奴工一般。他们自去年12月被解救后,有的已经离开巴西,有的正在准备离开。
巴西劳动部人员还表示,比亚迪将会受到罚款惩处。而比亚迪公司已经同意调整留在巴西员工的生活环境,使之符合当地的劳工法律。
有接近比亚迪公司的人士向路透社表示,他们认为签证发放得当,所有工人都是自愿来巴西工作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日前在新闻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历来要求中资公司遵守法律法规,中国愿意继续与巴西加强合作。
据报道,比亚迪去年投资在巴西建厂,初步计划年产量为15万辆汽车。巴西也是比亚迪海外最大市场之一。
责编:何平 网编:何足
西藏强震后 赈灾、搜救问题紧迫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日前发生强烈地震后,赈灾和搜救问题日趋紧迫。中国官媒星期三表示,救援人员已经从地震灾区营救出约400 名灾民,但是依然有不少失踪人员。截止到8日中午,已知遇难人数是126人,受伤人数是188人。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月7日当地发生的地震规模是6.8级,而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的地震规模则为7.1级。这也是近年来,该地区发生的震级最强的地震,并且还波及到尼泊尔,不丹和印度等邻国。
路透社周三发自北京的报道说,当地不少震后被困灾民不得不在寒冷的天气中过夜,高原气温在夜间会有大幅下降。被困灾民即使没有受伤,也会因为失温症而面临生命危险。此外,该地区地域广阔,面积与柬埔寨不相上下,这些因素都给救灾工作增加了难度。
另据中国媒体报道,截止到8日中午,当地已经发生了646次余震,余震中规模最大为4.4级。这次地震波及当地4个乡镇街道驻地,27个乡,目前已经转移安置灾民4.65万人。
但西藏定日县政府周三表示,目前各项救灾物资充足,经过研究,决定即日起停止接收救灾物资捐赠。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劳工通讯 | 追责工时违法:昆明闻泰工人每月至少加班120小时
最近,我对劳工通讯栏目调查报道中国各类企业违法侵害工人权益事件,做了一些回顾和梳理。我发现,在中国,企业的许多违法侵害工人权益行为,并不会受到质疑和追究。工时违法便是其中之一。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国家实行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工时制度。
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劳动法的立法原意很清楚,立法限制加班时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但是,在中国,无论在沿海发达省份,还是在内陆欠发达地区,工人却都得靠牺牲健康超时加班,才能挣到够养家生活的工资。
今后,劳工通讯栏目将从一些大型企业入手,对工时违法展开问责。
昆明闻泰工时违法
今次关注的是云南省重点项目,被云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的昆明闻泰工时违法问题。这家企业工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周最多休息一天,每月加班最少120小时:
昆明闻泰母公司闻泰科技是上交所上市公司,《财富》中国500强第292位。2024年前三季总营业收入高达531亿元。
2022年,昆明闻泰招不到工人,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曾组建工作专班,通过线上线下推进州市招聘一体联动等“链式服务”,在不到1个月内便为昆明闻泰招来七千多工人。当地政府对这家企业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而就在同一年,共青团昆明市委还授予昆明闻泰“昆明青年五四奖章”。
2023年春节前,1月17日,昆明高新区还专程到昆明闻泰搞“新春走企业·送福送温暖活动”,并请了八位知名书法家现场赠送“福”字和新春对联,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高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兴荣特别提到,2022年度昆明闻泰荣登云南省非公企业百强榜单第二名,逐步形成了以闻泰昆明为核心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
不过,昆明市总工会在就此次活动的报道中,对于昆明闻泰工人权益的保障,却只字未提。
2024年7月23日,云南省鲁甸县融媒体专门为昆明闻泰推送的一篇招工信息,题目是“快快看过来→昆明闻泰通讯有限公司招人啦!”。这则招工信息中白纸黑字写明:
(一)工作时间
白班工作时间8:00-20:00,夜班工作时间20:00-08:00,月休4天,每周天休息,具体工作时间随部门班次调整,一般一个月倒班一次。
这篇招聘信息最后面,居然是这么一幅画面,令我不知所措:
三个月后,2024年10月28日,云南省曲靖市人社局官网发布一则招聘信息,其中昆明闻泰的招聘待遇一栏写着:
底薪1999元(含100元全勤)+岗位工资+加班费(按1900元核算,平时加班1.5倍,周六日加班2倍,节假日加班3倍)+工龄奖(每满一个月增加100元,300元封顶)+餐补20元/天+夜班补贴20元/天,综合收入(4000-5500)元。
也就是,底薪1999元减去100元全勤,法定工时内工资仅有1899元,低于当地2023年最低工资标准。
而就在2024年8月23日,也就是曲靖市人社局发布这条招聘信息前两个多月,云南省便宣布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昆明闻泰所在地昆明市呈贡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将从10月1日起由1990元/月提高到2070元/月。
回头再看鲁甸县融媒体招聘信息后面挂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标签,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更不可思议的是,昆明闻泰长期严重违反劳动法安排工人超时加班,却被工人的“娘家人“云南省总工会授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
听众们应该记得,在劳工通讯栏目里,每当跟人社局和总工会工作人员提到企业违法安排工人超长时间加班问题时,对方的经典回答:工人自己愿意多加班!
听众朋友,请点击本页面的音频链接,收听我就昆明闻泰工时违法问题与当地总工会和人社局工作人员的谈话。
一则好消息
另外,这里跟大家分享一则也算是好消息的信息:
去年12月7日劳工通讯栏目播出,我就深圳市宝安区“德昌电机”涉嫌工时违法问题,与宝安区人社局工作人员的谈话。今年元旦过后,1月3日,宝安区人社局打电话给我,告知人社局已向“德昌电机”发出“劳动监察违法事项督促整改通知书”。随后,宝安区人社局以电邮方式给我发来一份“处理意见书”,以及“劳动监察违法事项督促整改通知书”图片。
劳工通讯今后将继续就各地企业违法侵犯工人权益行为,对当地人社局和总工会进行问责。也希望,有更多地方的人社部门和总工会,能够像宝安区人社局一样做出回应。
中国076型两栖登陆舰四川舰下水 电磁弹射器有多强?| 兵家常事
12月27日,中国第一艘076型两栖登陆舰在上海沪东造船厂下水,并命名为四川号,舷号51。这艘40,000吨级的两栖登陆舰到底有什么样的性能?服役之后又会对台海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四川号两栖登陆舰满载排水量超过40,000吨,采用标准的双舰岛设计。关于这种设计,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的张召忠教授曾经这么介绍。当然了,最近几年来,西方先进的两栖登陆舰,甚至航母都采用了这种双舰岛的设计,比如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号。双舰岛设计有两大好处。第一就是方便安排排气管道。一般来说,这种大型的两栖登陆舰都至少配备两台以上的燃气轮机,燃气轮机的排气管道都是通过舰岛排出。有了双舰岛设计,就不用再设计复杂的排气通路了,每一个燃气轮机对应一个舰岛。第二是航空和航海的指挥功能可以分开。前向舰岛主要负责指挥和航行,后向舰岛则主要负责飞机起降和调度。
我们来看武器系统,四川舰是两栖登陆舰,所以并没有携带垂直发射系统。从视频可以看出,076型两栖登陆舰至少携带了三座24单元的红旗-10防空系统。红旗-10是红外制导的近程防空导弹,安装于中国各型航空母舰、驱逐舰和护卫舰,射程只有10公里,其工作模式和美国的“拉姆”近程防空导弹类似。除此之外,在船体的两侧和船尾还有若干套的近程防空系统。
076两栖登陆舰没有区域防空,只有近程防空的能力,这一点和现在西方主流的两栖登陆舰是类似的。舰队的区域防空主要交给舰队中的大型驱逐舰和护卫舰,自己主要负责舰载机和两栖部队的运作。
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是第一个舰岛上方的雷达。这款雷达是一个标准的双面阵雷达。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雷达正反有两个平面,贴在一起,放在一个旋转支架上,可以360度旋转。英国开发的桑普森雷达也是类似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能够减少用电量,同时减少雷达的重量,能够将雷达置于更高的地方,而不至于影响军舰的重心。四川舰使用的这款雷达应该就是中国最新的054B级护卫舰上的雷达——368型X波段双面旋转阵雷达。据说,368型雷达相比于早期的364型雷达,对低空飞行目标的探测距离有所增加,达到三十多公里以上。
我们再来看076四川舰的动力系统,应该和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一样,安装了多台燃气轮机。以中国的海军055型驱逐舰为例,使用的是四台国产的QC 280燃气轮机,这其实是仿照从乌克兰引进的GT 25000燃气轮机。
在大陆军事网站上,有人推测076级两栖登陆舰采用的是两台燃气轮机、六台柴油机的组合。如果采取这样组合的话,那一定是采用的全电推进。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全电推进技术的航空母舰,装备的是两台劳斯莱斯MT30燃气轮机、四台柴油机,总输出功率在145,000马力以上。076使用的发动机更多,但是输出功率更小,也凸显了中国海军发动机的性能海有待提高。
076两栖登陆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加装了电磁弹射器。在这次军舰下水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军舰的左侧有一条电磁弹射器,目前工棚还没有拆掉。加装电磁弹射器之后,将大大增加076两栖登陆舰的作战功能。比如,它可以搭载中国的舰载机,无论是歼-15还是刚刚推出的歼-35,这使得076可以变身成一个小型航空母舰。这样的作战理念和美国的美利坚级两栖登陆舰是类似的。美国美利坚级两栖登陆舰虽然没有搭载弹射器,但本身可以搭载F-35战斗机进行短距离起降。最多可以搭载20架F-35战斗机。这样,美利坚级两栖登陆舰摇身一变就会成为一艘小型航空母舰。可以看出,076是在对标美国的美利坚级——美国美利坚级能做什么,076就要做到什么。你能起飞F-35,076就要能够起飞歼-35。
装备电磁弹射器之后,076还可以弹射各种无人机。中国目前开发了多种大型、中型和小型无人机,各种无人机的载荷不同,有的可以在两栖登陆舰上起飞,有的则不行。而安装电磁弹射器之后,就可以弹射各种类型的无人机,使得076可以变身为一艘“无人机航空母舰”。
在执行登陆作战任务时,076则可以搭载大量的直-20直升机,而其坞舱也可以携带大量的登陆艇,从空中和海上进行立体作战。
如果未来亚太地区发生军事冲突,076两栖登陆舰可以执行多种任务。在尚未取得制空权时,076登陆舰可以搭载舰载机,作为小型航母使用,与美国争夺制空权。而在作战时,则可以搭载直升机,进行立体的登陆作战。
值得注意的是,076两栖登陆舰的建造时间非常短。这艘军舰是在2023年初开始建造,到2024年底,不到两年时间就举行了下水仪式。以美国的美利坚级两栖登陆舰为例,美利坚号和第二艘“的黎波里”号从安放龙骨到下水大概花费了三年时间,在下水之后还需两年多才服役。
中国民营造船工业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占据了世界上相当大的造船份额。这些进步也帮助中国军方更快地建造自己的军舰。影响076四川舰服役时间的一个因素就是电磁弹射器的验证。美国在福特号上安装电磁弹射器之后,在海上环境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才达到理想的效果。中国这次在四川舰上安装电磁弹射器,不知道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达到作战要求。
目前看起来076有可能在2027年左右服役。不过服役只是交付海军使用,海军拿到手之后,还需要培训,验证舰载机等等任务,形成战斗力也需要1-2年的时间,所以大概2028-2029年四川号才可能具备初始作战能力。今天关于076两栖攻击舰就和大家介绍到这里,我们下集节目再会。
纵横大历史 | 文革系列 (117): 刘邓周遭遇猛攻
一、“彻底砸烂总政阎王殿”
在上一讲中,我们介绍了林彪把军内造反派给打下去的“五一三事件”。然而如前所说,在这之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名为“新三军派”的军内造反派被打下去之后,林彪又借着武汉七二〇事件的议题,试图与军外造反派联合,在军内发动一场清洗,把目标定为军内非林系山头的人。1967年7月25日这天,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欢迎王力从武汉归来的大会——在此前的武汉七二〇事件中,毛泽东的跟班王力曾被支持当地保派的武汉军区人员毒打。在这次会上,群众代表将矛头直接对准武汉军区司令陈再道,呼喊了“打倒军内一小撮”、“打倒陈再道”的口号。根据毛派干将戚本禹回忆,一贯病怏怏的林彪在这次活动上显得异常亢奋,不但呼应着这些口号,而且公开表示说,“武汉问题是全国的问题。以前我正愁没题目做文章,现在他们给我们出了题目,我们要做大文章,把坏事变成好事。(林彪)还说,陈再道的这个部队过去是四方面军的,是徐向前领导的。谢富治也是四方面军的,谢富治还是他们的首长。现在他们连谢富治的话都不听了,那一定是有比谢富治还高的人在背后支持。”(《戚本禹回忆录》第二十五章《武汉“七二〇事件”》)
众所周知的是,林彪在中共军队内部,是属于红一方面军系统的,这一系统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毛泽东的嫡系部队,而红四方面军则是属于旁系。林彪在这段话中提到的谢富治,时任中国公安部长,此人在文革中也是一个紧跟毛泽东的人物。林彪说出这番话,实际上就是在表示,军内还有更高层的清洗目标。而根据当时当红的清华造反派头头蒯大富的回忆,当时的情形是:“在天安门城楼休息时,林彪对周围的人说,武汉‘7·20事件‘给我们出了题目,我们正好抓住大做文章。在与王力谈话中,我认为到了揪军内一小撮的时候了。”
这样,随着林彪的这种表态,以及造反派的响应,一场大规模整治风暴席卷了军队。在1967年7月29日这天,也就是天安门广场欢迎王力大会后的四天后,蒯大富率领的造反派就抄了出自红四方面军的中共元帅徐向前的家。遭到造反派猛烈冲击的军队总政治部,则在这之后被以“彻底砸烂总政阎王殿”的口号冲垮。当时,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李讷正化名肖力,在军队的官方喉舌、由总政治部主办的《解放军报》担任记者,并且在江青的关照下成了总政治部里的造反派头头——实际上,她就是毛泽东政治意志在军内的执行者。在1967年7月25日天安门广场欢迎王力的大会上,李讷见到了林彪,林彪在会面中对李讷表示了支持,提出“你们要战斗,要突击,彻底砸烂总政阎王殿”。在这之后,军队总政治部被彻底搞垮,它的四名正副主任、四十多名正副部长遭到了揪斗,包括总政副主任袁子钦在内的17人被迫害致死。
二、百万人批斗刘邓陶
在此前后,除了中共军队内一片鸡飞狗跳外,1967年夏的第二波文革高潮也席卷了中共的最高层。1967年6月30日,大批造反派在中南海西门外聚集,建立了“揪斗刘少奇火线指挥部”,简称“揪刘火线”。在7月,大批造反派包围了中南海,并在这个月的18号首次正式揪斗了刘少奇和邓小平。在七二〇事件之后的8月5日,北京爆发了百万人批斗刘少奇、邓小平的大会,与刘邓二人一同被斗的还有曾在文革初期快速走红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陶铸。当时,陶铸由于在文革爆发后坚决支持所谓的“抓革命,促生产”,不愿意让文革运动影响到工矿企业的生产,而失去了毛泽东的欢心,与以江青为首的中共高层毛派也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结果在1967年1月4日被江青、陈伯达、康生等人直接宣布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执行者”和“中国最大的保皇派”。在这之后,陶铸成了继刘少奇、邓小平之后所谓“走资派”的第三号人物,“打倒刘邓陶”也成为一句当时很流行的口号。
在1967年8月5日批斗刘邓陶的百万人大会上,尽管会议的主会场是天安门广场,但刘邓陶三人则是在中南海里与他们的夫人一同被造反派批斗的。在这天,毛派干将谢富治、戚本禹曾亲自与揪刘火线的人员见面,戚本禹对他们面授机宜,表示:“刘、邓、陶躲在洞内怎么办?中南海里造反派斗争,听会议实况录音,中南海同志到他家里放大会录音,监督他听,新闻记者去他家拍照片,向红卫兵同志们放。开辟两个战场,一个是天安门,一个是在中南海。中南海战场监督他听,建议新闻记者拍电影,给你们看。”据军内作家顾保孜所作的《中南海人物春秋》一书所述,在这次批斗会上,刘少奇和他的妻子王光美遭到了中南海造反派们相当残酷的对待:
“几个彪形大汉把刘少奇、王光美架进会场,他们一会儿强按下刘少奇的头,把他的手扭到背后,强迫他做出卑躬屈膝的样子,还让他做喷气式;一会儿又揪着刘少奇稀疏的白发,强迫他抬头拍照;最后,他们把刘、王押到会场一角,硬把他们按下去向两幅巨型漫画上的红卫兵鞠躬。此时的刘少奇已被打得鼻青眼肿,他的鞋也被踩掉,只穿着袜子……
“批斗会后,刘少奇被押回办公室,他虽疲惫已极,但余怒未消,立即按铃叫来机要秘书,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严正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么对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扞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的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尽管秘书当夜就写了汇报,但刘少奇的抗议没有收到任何回答。
“8月7日,刘少奇给毛主席写信,抗议给他扣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帽子,书面提出辞去现任职务,并告诉毛泽东‘我已失去自由’。
“信是送上去了,可刘少奇的腰也伸不直了,右腿也被打伤了,走路一拐一拐的,妻子和孩子们与他在同一个院子里,却不能相见,更不能相互照顾。十几天后,这种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待遇也没有了,9月13日,刘少奇的孩子们被赶出了中南海,王光美也被捕入狱,刘少奇则被强迫抽去腰带,被‘严加看守’起来。”
如我们之前所说,刘少奇在倒台之前,绝非良善之辈。事实上,他在文革前夕的四清运动中,以及文革初期派遣工作组时,都曾展开过血腥的政治迫害。在1964年12月时,刘少奇曾在中共中央的工作会议上不断打断毛泽东的话,毛泽东则手持宪法和中共党章来到会场,表示抗议。而现在,随着刘少奇遭到了毛泽东的残酷报复,又轮到刘少奇拿着宪法为自己说话了。可是,在中共的极权主义体制之下,宪法不过是个装点门面的东西。毛泽东和刘少奇这种中共最高层人物,在对他人进行政治迫害时,何曾考虑过这些残酷的行为是否合乎宪法?只有当他们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他们才会突然想起拿出宪法来保护自己。然而,正是他们自己把宪法当成了装点门面的玩具,他们拿出的宪法也自然并不能真的保护他们自己。这无疑是相当黑色幽默的一幕。
三、周恩来也难逃攻击
除了刘少奇、邓小平、陶铸遭到了直接批斗外,在此期间,一部分造反派的攻击矛头还直接对准了周恩来。1967年5月底,北京钢铁学院学生张建旗等人成立了造反派组织“五·一六兵团”。6月2日,张建旗贴出了一封题为《给周总理的一封公开信》的大字报,一连提出了质问周恩来的二十三个问题。6月30日至7月1日,一批反对周恩来的各校造反派学生组成了规模更大的反周组织“首都五·一六红卫兵团”,在北京外语学院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并发布决议说道:
“周恩来是刘邓司令部的一员干将,是中国最大的反革命两面派,是中国最大的卖国主义者,修正主义者,右倾机会主义者之一。解放以来两次政治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第一战略阶段,他都逃走了,他是十二月黑风的煽动主角,是全国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复辟逆流的总后台,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党内出现的一股资本主义暗流的总后台之一,是最近全国发生一连串大规模屠杀的客观支持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企图把水搅混,篡党,篡军,篡政伸手来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果实的中国第二个赫鲁晓夫式的个人野心家。我们‘首都五·一六红卫兵团’誓与以周恩来为首的反革命集团干将谭震林,李先念,陈毅,余秋里,谷牧等决一死战!”
在这之后,这些反周的“五·一六兵团”小将们将行动升级,于1967年8月8日、9日在北京各地广泛发放传单,对周恩来展开了猛烈攻击,表示“周恩来的要害是背叛五一六通知”、“周恩来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叛徒”。除此之外,攻击周恩来的标语和大字报也在北京不少地方出现。
而就在周恩来也遭到造反派直接攻击的情况下,造反派们又冲击了周恩来力保的外交部,使局势变得更为暴烈。这场冲击的起因,则与当时香港发生的一件事有关。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先讲到这里。让我们下周再见。
事实查核|美国装个地铁月台围栏,花去70亿美元?
查核结果:误导
一分钟完读:
近日一些知名中文社媒用户发文,称美国花70亿美元买地铁安全围栏,并附上视频显示纽约某地铁站黄色围栏状的安全装置,借以嘲讽美国的公共设施价格虚高。
然而,这是误导信息,纽约大都会运输署(MTA)的研究报告以及媒体报道,70亿美元的预算是是在纽约上百个地铁站安装“全高式安全门”的花费,而并非视频中的金属装置。
此外,近期还有中文社媒号对比美、中铁路,称中美之间基础建设相差太多。但其所展示照片中的铁路等级不同,直接相比并不恰当。
深度分析:
近日,微博“大V”用户“孤烟暮蝉”、X上的“蓝勾勾”用户“豫章信使”等人都在社媒上发文,称美国花70亿美元购买地铁安全围栏,他们附上同一则23秒的短视频,画面左上方显示视频来自抖音号“ivyelite05”,视频中展示某地铁站装上了简易的黄色金属围栏。另有中文社媒用户转发这则短视频,以“美国地铁70亿美元围栏”对比中国的高铁屏蔽绳。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 AFCL)进一步查询抖音号“ivyelite05”,找到用户“汤姆师哥说留学”在去年3月发布的视频,画面显示纽约地铁站月台上安装了数个金属制黄色安全装置,拍摄者以中文说:“纽约终于装了像屏蔽门一样的设备”,但他并没有提到纽约花费70亿美元购买安全围栏。
70亿美元购买的是什么装置?
AFCL以“纽约”、“地铁”、“围栏”等中英文关键字查询,找到《Time Out》、《ABC7 New York》 、《Spectrum News NY1》 等多家媒体近年发布的相关报道,根据他们的报道,安装“全高式月台门”(Platform screen doors, PSD)估计需要花费70亿美元,而安装金属安全护栏较为便宜。
其中,《Spectrum News NY1》的报道提供了一份纽约大都会运输署(MTA)的研究报告摘要,这份文件指出,在纽约472个地铁站中,有128个地铁站可安装全高式月台门,成本估计超过70亿美元。 MTA在2022年发布的研究报告第39页至40页也有同样说明,这份报告并评估安装其它安全措施的可能性,包括护栏(barriers)。
在查核过程中,AFCL注意到《大纪元》曾在2022年引述《Spectrum News NY1》的报道,指“据NY1新闻20日发布的报道,为MTA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472个地铁站中,超过四分之一(128 个)的地铁站内是可以安装护栏的,所需成本将达70亿美元。”但NY1报道所写的是“platform doors”(月台门),译为“护栏”并不精确。
视频中的黄色围栏是什么?
2022年初,亚裔女子高惠民(Michelle Alyssa Go)被人推下纽约地铁轨道后身亡,如何提高地铁安全的话题再度引起关注。 MTA陆续在地铁站安装护栏,根据纽约媒体《amNY》2025年1月报道,一名MTA发言人表示,目前已有14个纽约地铁站安装安全护栏,其目标是每个月在一到两个地铁站安装护栏,具体取决于材料运送的时间。
近日在网上流传的视频中,可以看到纽约地铁站内设置了数个金属制的黄色安全装置,AFCL比对MTA于2024年1月发布的照片,视频中的黄色装置符合MTA新闻稿所指的护栏(barriers)。
基于原视频的拍摄者并没有提到纽约花费70亿美元购买安全围栏,而MTA研究报告所称的“70亿美元”是在128个地铁站安装“全高式月台门”的预估花费。因此AFCL判断“孤烟暮蝉”等社媒用户为其转发的视频添加不准确的文字叙述,传播了误导信息。
中美铁路对比落后百年?
AFCL另注意到“豫章信使”还曾在今年1月5日发照片对比中美铁路,配文写道“中美铁路对比,落后不止100年”。对比图中他使用的中国铁路照片为去年底亮相、预计2025年营运的“国产高铁列车CR450样车”,然而对比的美国铁路,是一部型式老旧的火车,行驶在弯曲的传统铁轨上。
经查,美国铁路照片符合美国网媒《The Drive》2023年报道的配图,画面出自YouTube用户于2017年所发布的视频,是俄亥俄州的短程铁路,相关影像曾被人误传与俄亥俄州脱轨事件有关。据报道,这段铁路已经修复。
美国的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确实在其国内引发不少批评争议,然而,“豫章信使”使用两张发布时间相差至少7年,且不同性质的铁路与列车照片,用来比较中美铁路的发展,恐误导受众。中国社媒用户先前也曾传播与美国大众运输有关的误导信息,请参考AFCL“美国把高铁建成了”慢铁”?”查核报告。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针对当今复杂媒体环境以及新兴传播生态而成立。我们本于新闻专业主义,提供专业查核报告及与信息环境相关的传播观察、深度报道,帮助读者对公共议题获得多元而全面的认识。读者若对任何媒体及社交软件传播的信息有疑问,欢迎以电邮afcl@rfa.org寄给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由我们为您查证核实。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在X、脸书、IG开张了,欢迎读者追踪、分享、转发。X这边请进:中文@asiafactcheckcn;英文:@AFCL_eng、FB在这里、IG也别忘了。
余茂春料特朗普第二任期将全方位反击中共
曾任前美国国务卿彭佩奥首席中国政策和规划顾问的余茂春表示,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上任前提出,不排除武力收回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的控制权。余茂春认为,此举是针对中共的部署,他相信特朗普上任后,会对中共进行全方位反击。他还表示,台湾是美国抗共的重要一环。另外,余茂春认为,习近平近期整肃军队的行动将削弱其战力。
美国哈德逊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余茂春周三(1月8日)在台北出席讲座,分析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美台关係。余茂春表示,特朗普早在第一任期时已确立中共是美国主要威胁。在第二任期上任前更表明,不排除用武力收回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的控制权,这些举动都是与抗共有关。余茂春相信,特朗普的第二任会加强打击中共,台湾在当中扮演重要角色。
余茂春说:“在川普第二任的时期,我们对中共的反击应该是全方位的、是全球性的。那么美台关系会成为正全球的对中抗争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对抗中共,台湾是第一线的,美国是大后方。我们(美台)大家走到一起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是第一线。”
台海底电缆疑遭中货轮破坏 余茂春:不排除与攻台计划有关
余茂春表示,美国会把国防资源调配到最关键的地区,特朗普早在第一任期时已把战略重心从欧洲和中东转移至太平洋,显示特朗普对台战略不存在模糊,只有越来越清晰。他表示,中共把攻台视为解放战,在解放台湾后要解放全人类。对于台湾的海底电缆近期被疑似中国货轮破坏,余茂春表示,不排除此举与攻台计划有关,同时显示中共有更大的野心。
余茂春说:“攻台的战略肯定是一个部分,因为切断军事方面的联络方式,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个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步骤。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中共的船只在其它地方,在大西洋、北欧,也有类似的行动,只是一些嫌疑的行为还没有完全证实。如果这样可以成立的话,那么我们看出来这是中共全球战略的一个部分,它不仅仅针对台湾。”
解放军近期连遭整肃 与独裁者天性有关
对于在过去一年,解放军政治工作部主任和国防部长李尚福,以及火箭军多名高层被查,余茂春表示,这是独裁者对人不信任的天性。
余茂春说:“大家知道纳粹德国开始的时候是势如破竹,后来的失败很大的原因就是希特勒对他的高级将领严重不信任,而且他(希特勒)刚愎自用,觉得自己就是伟大的政治家和什么都懂,这个跟习近平也是同样的。整肃就跟共产党的政治哲学很有关系,共产党里面他的敌人是不断有的,每时每刻它总是有异议分子,所以必须要找人来整肃。所以他(习近平)总是觉得身边有变质的分子,有人变节与异己分子,要不断的清除,不断去做。整肃一批人可能会造成一批人不满或者是不安,他就把它清除掉,这就是独裁者的一个趋向。”
余茂春又说,中国解放军是按照苏联红军的模式设立,以特权确保军队的政治忠诚,但同时会制造腐败,在腐败和反腐的循环下,一定会影响到解放军的战斗力。
余茂春说:“怎么样的保证忠诚呢?共产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给他特权,而军队在中国是很有特权的,有了特权就会有腐败。中共解放军的军事力量发展的很快和很到位的因素就是军民融合,它(军队)可以把民营很多的高科技东西,与军队合到一起,就涉及很多钱,就有腐败。这个腐败不是人的品质的问题,腐败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这会不会影响战斗力呢?这肯定会的。”
余茂春表示,美国对中共攻台的可能性没有掉以轻心,因为一旦台海开战,会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系造成巨大的冲击,特朗普想尽快解决俄乌战争和中东的问题,也是想把力量集中在太平洋地区。
责编:许书婷、嘉远 网编:瑞哲
绿色情报员 | 离散白海豚(下)粤港澳大湾区何以为家?
珠江口是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地,不过,这一带海域的白海豚愈来愈安静了。先前研究抛出警讯,珠江口种群每年正以2.5%的速度衰减,如果继续下去,未来60年内将失去现有7成以上的白海豚。
以香港为家的白海豚早一步见证了这悲观的科学预测,香港海豚保育学会副会长麦希汶指出,2003年香港四大水域有188只白海豚,2023年只剩下34只,20年间减少8成。除了北大屿山水域的白海豚急遽减少,西南大屿山的白海豚也是逐年下降,2019年大概有20只白海豚,但是最新数据仅有9只,虽然2020年划设了大屿山西南海岸公园,白海豚情况依然不乐观,这也反映出不同水域面临不同威胁,或是保护措施并未贴紧白海豚的需求。
“以前可以看到大群的白海豚出没,有时候多达20多只,但是现在能够找到超过10只的话,就已经是比较罕有的情况了。”这几年麦希汶出海调查察觉白海豚“安静”许多,幼豚数量也明显下降,“2003年小幼豚和大幼豚的发现率大概是8%,到了2016年机场(三跑道)开始施工就只剩下1.8%。”
刚出生的白海豚是灰黑色,少年期体色逐渐转淡,成年时转为白粉色。她缓缓提起在海上目击幼豚的心情,“看到黑黑的小宝宝跟在妈妈身旁,其实已经变成一件很感恩的事情。”
来不及长大的白海豚
从2016年至2022年,香港水域的小幼豚数量一直徘徊在1至3只,2023年记录到7只小幼豚,不过,在危机四伏的海域下,白海豚宝宝能否顺利长大是一个变数,这也是白海豚妈妈心头的痛楚。
这份心痛麦希汶并不陌生,麦希汶曾目睹海豚妈妈不舍得宝宝离去,不停地用吻部顶住宝宝的尸体,希望牠不要沉落水底。还有一只叫“大麻绳”的白海豚妈妈,深情伴尸7天7夜,直到精疲力竭才无奈放手,如今“大麻绳”也不见踪影。
白海豚妈妈怀胎约11个月产下一仔,往往3至5年才怀一胎,“我们也发现过有海豚妈妈6、7年也没有生一胎,当环境压力比较大时,牠会花比较长的时间陪在宝宝身边。”
白海豚宝宝的夭折率很高,尤其是出生的头一年。麦希汶说,白海豚宝宝的免疫系统还没成熟,器官也很脆弱,海洋中的重金属、有机化学物会透过水体和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不但对成年和年轻白海豚造成危害,这些污染物也会经由母乳进入海豚宝宝体内,导致存活率降低。
2020年刊登在《国际环境》的一篇研究发现,珠江口的白海豚和江豚体内含有高浓度的三苯锡(TPT)。这种有机锡化合物过去数十年被广泛用于船舶和海水养殖设施,作为防污剂用途,相关研究显示,三苯锡会破坏海洋生物的免疫系统,或是导致生殖力下降,难以繁衍下一代。
不过,这只是白海豚面临的威胁之一,珠江口的白海豚栖地接二连三被消失,从香港赤鱲角机场、迪士尼乐园,到港珠澳大桥、香港机场三跑、深圳机场扩建、澳门新城区等一连串的填海工程鲸吞蚕食,海豚栖地大幅缩减且破碎化。
抄家工程虎视眈眈
近年粤港澳大湾区更是加速推动各种工程,去年底香港提交明日大屿的人工岛填海环评报告,同时计划在南大屿发展生态康乐走廊;澳门打算利用建筑废料填海造岛,而大湾区还有多条跨海通道正在修建,白海豚的家园不断埋下抄家灭门的劫数。
这些研议中的填海和近岸工程,无异于挡住中华白海豚的生路。麦希汶表示,明日大屿的填海计划不单涉及在东大屿的人工岛,它也有一些邻近的工程,包括西北大屿山有个龙鼓滩填海工程,以及在北大屿山一带兴建桥梁连接各地,这些区域都是现在仅存的一些白海豚的活动范围,同时也很接近为了补偿三跑而新设的北大屿海岸公园,如果继续在附近填海是非常不理想的作法,加上大量的工程船在大屿山周边海域活动,也会对附近的白海豚热点造成影响。
以东大屿的3个人工岛来看,填海面积加起来足足有1,000公顷,座落在交椅洲、小交椅洲、坪洲和周公岛附近。麦希汶指出,香港政府初步发布的江豚生态调查报告也提到这几个地方有一些江豚生活,江豚和白海豚同属濒危物种,比较特别之处牠比较害羞且喜欢在晚上出没,这也让目前的调查监测受到很大的限制,研究结果也较少。
“我们发现在南大屿山的江豚受到填海工程的影响,不但数量减少,搁浅个体也蛮多的。”她忧心说,“过去我们没有掌握很多证据,而且证据也很难收集,但是现在要好好阅读仅有的资料去保护牠们,以防这些填海工程挡住牠们的生路。”
一只白海豚之死
一只编号WL212的白海豚,是麦希汶脑海抹不去的记忆,牠被横冲直撞的观豚快艇撞伤后,“我们每一次出海就要先找到牠,看看牠的情况,记录牠的呼吸、行为和出没的位置,就发现牠从水路较繁忙的大澳躲去邻近的西南大屿山一些内湾,到那里慢慢休养。”不过,在官方多次“营救”追捕行动下,牠被带上岸照料,最终在水池中离世。
“什么选项对白海豚才是最好的呢?”她语重心长说,WL212的受伤遇难故事没有划下句点,也留给人类深切的省思。
去年,港府提出“南大屿生态康乐走廊”计划,同样引来质疑声浪。麦希汶说,这项拟发展的走廊除了会影响近岸湿地和生态环境之外,预计兴建码头的地方是比较天然的海岸,日后还将发展南大屿一带的岛屿旅游,但是这些岛屿很多是白海豚和江豚的保护区,大约有10多只白海豚在南大屿近岸活动,一旦码头工程推展,或是有比较多的船在近岸快速航行,这些会给牠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交通网、生态岛堵上命脉
遗憾的是,消逝的白海豚没让珠江口的开发工程放缓,尽管牠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海上大熊猫”。
粤港澳大湾区如火如荼打造跨江跨海交通网,目前有4条正在修建,去年12月,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这项超级工程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衔接珠海和江门。去年6月,紧邻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保护区的深珠通道也通过专家评审,白海豚命运又添上一道阴影。
麦希汶指出,珠江口从北到南都有白海豚生活,现在几年间就建了多条大桥和跨海通道,相较过去更为频密,对珠江口的海豚族群来说是一大冲击,而且桥墩也算是小型填海工程,过程中的打桩噪音、破坏工程,以及工程船在附近活动,水域污染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珠江口备受争议的工程还有澳门生态岛,由于建筑废料堆叠区严重饱和,澳门规划在路环南部海域利用建筑废料填海,建造250公顷的人工岛。“这是很奇怪的一个作法,澳门政府跟市民说,我们填了以后,岛上会建生态保护的教育基地,所以叫做生态岛。”麦希汶直指官方说词的荒诞,“你不会直接联想到它其实是一个这么大破坏的地方。”
香港海豚保育学会和澳门保育人士积极倡议反对生态岛,麦希汶说,最近几年澳门才被批准管理那片水域,没有政府部门负责海豚生态监测工作,尽管过去委托大学执行的海豚监测报告建议设置白海豚保护区,他们还是规划填海造岛。根据观察,珠江口的白海豚有东、西面两个族群,路环南部海域是关键的移动走廊,填海会把这个地方阻挡了,也可能隔绝东、西族群,对整个珠江口的白海豚有非常大的影响。
放眼珠江口的开发和保育拉锯战,生态保育往往是居下风。麦希汶说,在香港只有不足5%的水域是海洋保护区,且仅有大约3成的白海豚栖息地受到保护,而澳门仍没有保护区。中国大陆有一个为期10年的《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报告中提到要让9成以上的白海豚重要分布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优先在珠江口、粤西这一带成立保护区,但是2026年快到了,这些也是流于空谈。
“白海豚的生存很紧急的,一直在倒数,所以我们也是在跟时间竞争。”她继续站在第一线为白海豚的续命奔走,当白海豚都活不下去了,生存困境不也写照着人类的未来?
责编:许书婷
港支联会拒交资料案提终极上诉开审 邹幸彤审前发文强调检控非基于事实
已解散的香港支联会前副主席邹幸彤与2名前常委邓岳君、徐汉光,因不服拒交资料罪成,被判囚4.5个月的裁决,向终审法院提出终极上诉。案件周三(1月8日)开庭审理,是香港涉案《国安法》判决的第2宗终极上诉的案件。
案件由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等5名法官负责审理,邹幸彤早上由囚车押送至终审法院。她下车时,惩教署人员架起黑色的充气帐篷和黑色的布帘作遮挡。根港媒报,邹幸彤在庭上陈词时表示,指控支联会是外国代理人是警方的错误,有关控罪也是攻击她的个人诚信,又说,如果法庭采纳控方的说法,是用法律巩固不公,希望法庭能作出独立的裁决。
另外,邹幸彤在案件开审前一天(1月7日)委托友人公开她的感受和想法。她表示,支联会被指是外国代理人非出于事实,又说,在过去3年4个⽉的法庭程序下,控方拿不出证据证明支联会是外国代理人,案件的胜败只关乎法庭是否为国安陪葬。她表示,谎⾔是权⼒⽀柱和罩⾨,用谎⾔来制造共犯,是极权政治的正常操作。
责编:陈美华
台湾破获中方策动筹划狙击队 作侵台内应
有台湾媒体本周三披露,台湾检方近日调查出一起中方吸收台湾退役军官,在台秘密组建狙击队搜集情报的案件。
据1月8日出版的台媒《镜周刊》报道,台中高分检去年底以违反《国安法》起诉亲中组织复康联盟党屈姓主席等7名退役军官,羁押主谋屈某,其他人员因违反《反渗透法》并案审理中。台中高分检查获,曾参与立法委员选举落败的屈姓男子透过名为“深圳市新四军研究会”的中共机构取得金援发展组织、吸收多名退役军人秘组狙击队,以作未来解放军攻台的内应。
该报道提及,检方调查发现,屈某退役后长期在中国经商,2019年结识深圳市新四军研究会张姓首长。该研究会承诺提供资金,由屈某赴台规划和布建台湾中高阶现、退役军士官兵发展组织。屈某招兵买马期间,曾带13人共游中国,接受招待。屈某草拟4份“复康计划书”,规划发展组织、成立政党、介入参选等行动三部曲,透过民代管道发声、渗透,建立以狙杀为目标的“武装组织”。
该报道指出,屈男找军中同袍朱男搜集有意愿从事狙杀工作同学名单,并绘制阿里山雷达站、屏东恒指部两大军事重地座标、图资及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经纬度。朱男绘好后传给屈,并表示:“经纬度我已经写在下方了”等语。屈另找林姓军中同袍搜集屏东营区,及台湾军方联合操演登陆的海滩与实弹射击范围等机密图资,一并亲送至深圳给昵称“张叔叔”的中国男子,疑似把多处军事重地列为狙击队攻击目标。
《镜周刊》报道,屈某收到微信转帐会在工作日历记录,如“张叔金援200万”,并要其他人以银联卡领出现金,收到者会回复“口粮收到”。估计屈某收受“张叔”面交资金逾新台币一千万元。复康联盟党于2023年9月经台湾内政部核准设立,该党曾推派4人参选去年立委选举,但皆落败。其中一名参选人为知名艺人,但他对检方称不知情。屈某另指示廖姓同学搜集少将级以上军官名册,并撰写《中华统一作战行动指导纲要》。
该报道并表示,全案因苗栗地检署侦办屈某等人涉嫌违反《反渗透法》,移送台中高分检侦办。台中高分检在屈某等人手机发现,有透过微信转帐数十万元不等的金流。案发后,除了廖男坦承案情,其余如屈某等皆矢口否认或避重就轻。
对《镜周刊》相关报道,台湾高分检周三答复自由亚洲电台表示,法院已裁定此案不公开审理,不便表示意见。
查询“复康联盟(复兴中华,全民安康)”脸书粉丝团,相关资料已删除。
台防长强调无现役军人涉案
台湾的国防部长顾立雄8日受访表示:“没有现役军人涉案。就国防部的立场,要对这些被吸收的退役军人予以严厉的谴责,即使是退役之后还是要对国家负有忠诚的义务。这个案子还在侦查中,不予置评。”
台湾的国防部发言人孙立方当天也指出,军事单位机密并无外泄,国防部也将持续强化官兵的保防教育,并对少部分退役军人涉及违法的行为加以谴责。
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所长苏紫云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指出,此为典型的“第五纵队”行径,中方对其扶植的在地协力者进行渗透、拉拢、再煽动、进行武装叛变的模式。虽然军事基地、雷达站、外国领事馆、大使馆的卫星图不难取得,但苏紫云强调:“加上座标,是采取‘准军事行动’的作法,加上其找的团体是一些有受过训练的职业退伍军人,采用正规军事计划的模式策划,这种行动威胁就大了。如果没有被破获,后续就可能采取兵力或用土制火力,像哈玛斯制造土制火箭弹对目标进行攻击,这是民主国家无法容忍的。”
学者:强化反情报力量反制
苏紫云提到,类似案例如乌俄战争爆发后不久,在乌克兰也被发现很多在地机关的协力者,包括情报单位等;德国军队也曾发现,有纳粹的秘密组织存在;美军也在清查一些伊斯兰国的同情者。这都是威权国家利用民主国家破坏民主的手段。
日前,台湾网红八炯、陈柏源等揭露中共统战手法,中方疑吸引逾十万人办理中国居住证、身份证,如今再传检方破获中方煽动在台协力者筹划武装组织。苏紫云谈到,秘密组织过去会利用墨水书写,外观就像正常信件,如今手机、社群媒体成为秘密通讯平台。
至于能采取的防卫机制,他建言,强化对台湾的忠诚度、宪政机制规范公职人员效忠义务,加强举报、保护情报反制渗透,以及反情报单位即时破获这些人的企图等,都是防卫民主的重要力量,各国也在不断强化反制力量。
台湾主管两岸事务的大陆委员会表示,此案显示该党有系统性、组织性的为中共在台发展组织,破坏国安及社会安全甚钜,将建议主管机关内政部依法查处,声请解散该党。内政部指出,依法查处声请解散。
责编:许书婷、陈美华、何平 网编:瑞哲
《芯片战争》作者预期 美新政府将收紧半导体管控 限制中国芯片产业进步
《芯片战争》一书作者米勒周三表示,美国新任的特朗普政府将持续强化拜登政府对华出口管制措施,除了打击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生产外,也将进一步管控高端芯片制造设备,以限制中国芯片产业进步。
《芯片战争》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周三在台媒《天下杂志》举办的“2025CWEF 天下经济论坛”发表专题演讲,指出美国新任特朗普政府将关税作为其经济政策核心工具,未来半导体可能成为新一轮关税辩论的焦点。“2025年,芯片预计将成为关税政策辩论的核心议题。”
米勒预测,特朗普未来的关税政策将更多针对中国及特定产品,而非广泛实施。因为这会对电子行业,特别是人工智能(AI)领域造成损害。美国新任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提到,若要实现每年3%的GDP增长目标,AI必须带来重大生产力提升。
他分析,美国针对中国的芯片政策未来可能侧重于打击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产能上的巨额投资。美国可能通过提高关税及新规定,禁止某些中国芯片进入美国供应链。“这将对市场产生破坏性影响。然而,这些措施也可能让西方公司受益,因为它们能够借此将中国竞争对手排除在西方供应链之外。”
同时,米勒也认为特朗普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强化拜登政府对华出口管制措施,例如限制高端芯片制造设备及AI加速器的转让,延续2018至2019年对荷兰施压禁止向中国出售EUV设备的策略。这些措施已导致中芯国际等在芯片技术上落后于预期。
尽管过去两年,中芯国际成功扩大了7纳米制程的生产规模,最著名的就是华为新智能手机和GPU产品供应芯片,但其技术水准仍远逊于台积电和英伟达5年前的水准。“中国与台湾在芯片制造能力上的差距仍然很大,甚至可能比没有实施管控时更大。特朗普团队深知这一点,他们可能会进一步收紧管控措施,以抑制中国芯片产业的进步,”米勒说。
AI时代美中竞争策略差异加剧
米勒指出,中国公司试图改变应对策略,寄望于“规模定律”(scaling laws)的变化。传统上,构建更大的数据中心和AI系统被认为是提升AI性能的关键,但这一模式可能正在改变。
他举例,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在去年底推出一个训练所需数据量极少,使用GPU数量非常有限下,仍能取得出色成果的AI模型。如果这一技术进展能被复制,可能会颠覆目前主流的AI模型预训练方法,对OpenAI等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米勒表示:“部分中国企业正押注于算法改进,以应对计算资源不足的挑战,通过巧妙的方法、更少数据和资源取得进展。深度求索迅速崛起,成功避开GPU出口管制带来的限制。”
与此同时,美国大型科技公司仍普遍押注于扩展计算基础设施。例如,微软计划明年投入800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马斯克部署10万块GPU的新超级计算机,并计划进一步扩展至100万块GPU。这些巨额投资凸显出“规模定律”的重要性。
“只要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仍继续依赖规模定律持续发展,尽可能多地购买芯片,规模定律影响力就会继续存在。”米勒说,追踪2025年的芯片战争和云计算战争的核心问题,也是唯一真正重要的问题,就是“规模定律是否会继续。”
中国在2030前非常可能有能力制造EUV
当被问及中国是否能复制阿斯麦(ASML)的EUV极紫外光刻机,“目前尚无确切答案,无疑是可能的(undeniably possible)。”米勒表示。
问题是“何时”?中国几乎已掌握EUV工具的制造蓝图,并且聘用了大量阿斯麦及其供应链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相关开发。然而,阿斯麦花费了30年才将第一台EUV工具商业化,过程中主要受益于大量DUV工具的生产经验。目前,中国还在努力实现首批具有商业价值的DUV工具的生产。首先应该关注中国何时能实现DUV的成功部署,这是迈向EUV的必要步骤,然而,EUV的复杂性远超DUV。“中国能在2030年前拥有一台可运行的EUV工具吗?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业界面临的问题是,到2030年台湾及其他地区的光刻技术及制造能力能达到何种水平,我们希望那时技术远远领先今天的能力,”米勒表示。
经济学人主编:台湾仍列世界危险地区之一
在同场论坛中,同时也邀请《经济学人》The World Ahead 主编斯丹迪奇 (Tom Standage)解析2025年十大趋势,他提到2025年的关键议题围绕着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的影响,其可能实施的关税政策、移⺠限制及对外关系策略让未来充满变数。
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中,台湾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长期保持战略模糊性。斯丹迪奇指出,特朗普的战略模糊性不仅适用于台湾,还涵盖了乌克兰、中东以及其他地区。“他意图通过不确定性来威慑对手。然而,这种策略带来了广泛的不确定性,无法预测他在台湾、乌克兰或其他重大议题上的具体行动,只能等他上任实际作为。”
《经济学人》曾在2021年4月将台湾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时隔近4年,主持人问道,是否还抱持同样看法?斯丹迪奇表示,“当前世界上有许多危险地区,但台湾毫无疑问仍名列其中。”
责编:许书婷、陈美华 网编:瑞哲
事实查核|《华尔街日报》曝乌克兰机器人军队全歼俄一整连?
查核结果:错误
一分钟完读:
2025年1月初,有台湾媒体称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乌克兰在2024年12月21日以一支全由机器人组成的军队,“歼灭”了俄罗斯一“连级部队”,多个中文媒体平台及社媒用户转发了该消息。
但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下称AFCL)查证后发现,《华尔街日报》并未发布该新闻。且综合外媒报道,乌克兰近期虽然使用了机器人军队,但并没有证据表明该机器人部队在近期全歼了俄罗斯的连级部队。
深度分析:
台媒Newtalk新闻(又称新头壳)在1月12日发表一篇报道,题为“俄连级部队惨遭机器人全歼! 哈尔科夫大震撼 彻底改变战场规则”。称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乌克兰在2024年12月21日以一支全机器人部队歼灭俄军连级部队,事发地点为乌克兰哈尔科夫的利普奇地区。
相关消息随后被LINE Today、Yahoo奇摩新闻等新闻聚合平台转发,中文X用户“海外爆料”也原文照搬这则新闻。
AFCL查阅12月21日前后《华尔街日报》上关于俄乌战争的相关报道,发现该报并未提及相关信息。
再以此搜寻结果向新头壳求证,该媒体回复称,消息来源其实来自两个网站:加西网、八阕新闻网,其中“加西网”在其报道中说该消息是来自《华尔街日报》,但没有附上链接或引述其他的消息来源。
而新头壳在AFCL询问后,已经将原报道内容改成“据《加西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并在标题上加上“传”字。
AFCL也电邮询问《华尔街日报》,至截稿(1月7日)前未获回应。
记者再以关键字搜寻,发现《福布斯》杂志(Forbes,或译富比世)及英国《电讯报》(The Telegraph)都曾发布过乌克兰使用全机器人的“联合兵种”,包括爬行无人机和飞行无人机,在前线对抗俄罗斯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的消息。《福布斯》的报道写到:
“我们正在谈论的是,在前线一小段区域内同时部署数十台机器人和无人设备,”第13国民警卫旅的发言人解释道。
这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成就,但也反映出乌克兰军队因兵力过度分散而暴露的弱点。尤其是无人地面车辆存在重大局限性,仍无法完全取代人类步兵。
第13国民警卫旅甚至需要在地面攻击中完全用无人装备替代士兵,这表明该旅与其对抗的俄罗斯部队相比,兵力严重不足。
第13国民警卫旅负责防守靠近乌俄边境、位于赫利博克镇(Hlyboke)周边的五英里前线,面对至少四个团的俄军。
《电讯报》则引述乌克兰哈尔基夫旅(Khartiia Brigade)的代表沃洛迪米尔·德赫佳罗夫(Volodymyr Dehtiarov)所述,称本次作战“成功”,但也强调这个说法未经核实。
综合国际媒体报道,乌克兰近期确实曾出动全机器人“联合兵种”部队,官方发言人也称是一场“成功”的作战,但不仅没有详述胜利细节,也没有如传言所说“歼灭俄连级部队”,《华尔街日报》更是不曾报道此消息。
(记者庄敬对本报道亦有贡献)
1月8日更新:《华尔街日报》在台湾时间1月8日早上回复AFCL,表示”我们不曾发过相关报道”。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针对当今复杂媒体环境以及新兴传播生态而成立。我们本于新闻专业主义,提供专业查核报告及与信息环境相关的传播观察、深度报道,帮助读者对公共议题获得多元而全面的认识。读者若对任何媒体及社交软件传播的信息有疑问,欢迎以电邮afcl@rfa.org寄给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由我们为您查证核实。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在X、脸书、IG开张了,欢迎读者追踪、分享、转发。X这边请进:中文@asiafactcheckcn;英文:@AFCL_eng、FB在这里、IG也别忘了。
路透社:山东港口集团禁止受美制裁油轮入港
据路透社1月7日报道,中国国有企业“山东港口集团“周一发布通知,禁止受到美国制裁的船只停靠青岛、日照和烟台港,并拒绝为这些船只提供卸货、船舶等相关服务。此通知已获三名贸易商证实。
报道指出,山东省是许多独立炼油厂的所在地,因此成为中国的主要石油进口码头。报道援引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山东省自伊朗、俄罗斯和委内瑞拉每日约进口174万桶原油,是中国进口总量的17%;而这些独立炼油厂正是购买来自伊朗、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国石油的主要买家。
报道还披露,山东港口集团周二发布的第二份通知提到,相关禁令对独立炼油厂的业务影响有限,因为多数受制裁的石油都是通过不受制裁的油轮运输的。
根据追踪全球海运数据的Vortexa公司估计,去年12月,共有8艘每艘可承载200万桶石油的超大型油轮在山东卸载了伊朗石油。这些油轮包括Phonix、Vigor、Quinn和Divine,均受美国财政部制裁。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