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电影市场已回到2012年水准

当下的电影市场,正处于最为割裂的时期。
《哪吒2》的150亿+表现惊动了全世界,另一边当下的市场大盘却处于最为冰冷的时期,这种极致的割裂也是从未有过的。尤其是后春节档时期,相继经历了清明档倒退55%,工作日连续下探1000万+的绝境,更可怕的是接下来的五一档丝毫没有回暖的迹象。整个4月份的电影市场,已经处在了历史的低位。
市场倒退达13年
遥想2023年的电影市场,犀牛娱乐最常用的论点便是市场退回到了7年前,去年显得更加严峻,常用的词汇便是市场倒退10年。此刻,内地电影市场再度下探,截至目前4月份累计票房刚刚突破11亿大关,预计将以近12亿体量收官,这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单月体量已经倒退了13年之多,回到2012年水准。
市场如此幅度的下沉,影院彻底被抛弃的现象,放眼过去十几年都是较为罕见的。纵观全年电影市场来看,4月、9月、11月历来都是年度的一个低谷时期,可即便如此,2025年4月份来到11亿+票房,显然是极为不正常的数据,已经不能简单用腰斩、膝斩来形容,属于一个超跌的状态。
去掉口罩时期的市场表现外,最近一次单月不足11亿体量要追溯到2012年11月,单月11亿基本属于2012年左右的水准。从列表可以清晰的看出,今年4月份表现已经比2012年4月还要低,比巅峰期的2017年有着明显的差距,较巅峰期下滑多达74%之多。
一个月票房11亿+,单日平均3000多万,这是非常可怕的数字,要知道2012年全国只有3200多家影院,如今早已来到了1.1万+的影院数量,两者的效率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影院数量翻了接近4倍,票价亦是大幅的提升,但最终票房依然不如13年前,这肯定出现了问题。
另外,今年4月份的冰冷,也是出现了各种见证历史的时刻,拿今年4月2日的票房来看,单日票房仅为1200多万,同样属于13年前的表现,也是今年单日票房最低的一天。更可怕的是,单日总场次34.2万,但总出票竟然仅有34.7万,这意味全国所有的影城,一个影厅平均只有一个人,意味着“全国人均包场”,也相当于大部分场次是没有人的。
一个人一个厅,如此恐怖的效率,意味着对于绝大部分影城来说,关门都要好过营业,处于一个严重的亏损模式。在《哪吒2》带来的强大赚钱效应之后,影城可能将面临长达几个月的亏损。此刻的电影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寒冷,“人均包场”注定将载入史册。
继续拆解今年4月份市场,可以发现更加严峻的问题。哪怕数字如此寒冷,但单月票房冠军依然由《哪吒2》所霸占,要知道《哪吒2》是一部已经上映3个月的电影了,依然还得靠着它最后一丝热度来支撑着电影大盘,对于新片来说,这才是更加尴尬的。
当冯小刚新片《向阳花》顺利突破2亿大关之后,导演发朋友圈表示,《向阳花》成为了春节档之后首部票房突破2亿的电影,也是首部未亏损的电影,背后充满了无奈和唏嘘。偌大的内地电影市场,竟然连续2个月几乎没有市场的输出,身处原地踏步的节奏当中。
市场倒退13年、全国人均包场都是严重不正常的。在4月期间,其中4月18日,国家电影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北京启动“中国电影消费年”,“预计投入不少于10亿元观影优惠补贴,围绕重点档期支持电影消费季”。可当下面临的绝境,岂是10亿观影补贴能够解决的。
如今的内地市场只有三个档期
当下的整个电影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冷档期,越是没有片子,于是市场也就越冷,于是越是没有片子,如此反复循环之后,当下的内地电影市场,仅剩下三个真正意义的档期了,即春节档、暑期档以及国庆档。全年分为了三个档期以及其他档期。
作者:犀牛娱乐
发表日期:2025.4.29
来源:微信公众号“犀牛娱乐”
主题归类:中国电影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正如前面提到的恶性循环,当档期无人问津之后,三个档期受到的追捧只会越来越强,最终总体票房占比也越来越高,即强者愈强。而所谓的小档期将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清明档的惨败算是预期之内,更可怕的是,哪怕五天长假的五一档,都已经被边缘化,沦为了三大档期之外的“其他档期”了。
从今年五一档的片单就能看出,如今连五一档都被嫌弃了,处在了鄙视链的末端了,上不了饭桌了,毕竟真正的种子项目根本就不会考虑,其背后正是恶性循环所导致。就真正的好项目、大项目来说,三大档期成为了仅有的选择,也是盈利的保障。
行业也完全根据档期的梯队,对项目进行三六九等的排布,哪些能够上春节档、哪些上暑期档、国庆档,哪些上其他档期,哪些上普通周末,这是一套完整的链条,项目都被明码标价,根本没办法完成阶级跨越,只能处在自己的层级,这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枷锁。
这种逐步稳固的阶级,其实是今年4月份电影市场不佳的幕后真正原因,换言之,清明档只能匹配这种级别的项目,因为优质项目不愿来,更小的项目进不来,进而导致了清明档低迷的表现。即将到来的五一档,这些项目基本属于中等体量级别,以它们的量级难以进驻春节档,甚至暑期档,最终获得了与之匹配的五一档。
久而久之,档期将形成阶级固化,这不利于档期的概念,优质的大片完全可以来到三大档期以外的节点,具备品质的黑马自然也能挑战三大档期,可游戏规则已经制定,接下来完成阶级挑战和跨越的机会只能越来越少。或许接下来,4月份倒退13年的现象还将持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