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价格行为学 - Rose 的 MTR (主趋势反转)

引言

本篇文章主要是介绍 Rose 的 MTR 交易策略。涉及到的来源:

本策略的核心在于识别那些被市场"欺骗"并套牢的交易者,然后利用他们平仓(止损)时产生的强大动能来获利。这通常发生在趋势的末期或者关键的支撑/阻力位。

核心理念:寻找被套的交易者

PriceActionRose 在她的复盘视频中反复强调一个观点:理解谁被套牢了,以及他们将在哪里离场,是交易成功的关键。

“if you cannot figure out is why market suddenly reversing here rather than closing bare bars and continue to sell. If you cannot tell who’s stuck and who’s getting out and where they’re getting out, okay, then you’re not the half the trader you think that you are.”

“如果你搞不清楚为什么市场会突然在这里反转,而不是继续收出阴线并持续下跌。如果你看不出谁被套了、他们在哪里离场,那你根本不了解交易的真谛。”

当价格急剧反转时,往往是由大量被套交易者被迫止损离场造成的。

  • 多头陷阱(Bull Trap): 在一波上涨后,市场制造了继续走强的假象,吸引了更多买家入场。然而价格随即掉头向下,这些新入场的多头就被套牢了。为了减少损失,他们被迫卖出平仓,他们的卖单会加速价格的下跌。
  • 空头陷阱(Bear Trap): 同理,在下跌趋势中,市场制造了继续破位的假象,吸引卖家入场。价格随即反转向上,套牢了这些空头。他们被迫买入平仓,从而助推价格上涨。Rose 在视频中解释道,一根巨大的阳线(如 Bar 48)的形成,正是因为大量被套的空头在止损离场,为上涨提供了燃料。

MTR 策略,就是教我们如何识别这些陷阱,并与那些被套的交易者做对手盘。

什么是 MTR (Major Trend Reversal)

MTR 本质上是一种"陷阱"模式,利用的是突破失败。它通常指代主趋势的反转,但在日内交易中,它更多地表现为波段的拐点。

阳线反转(多头陷阱)

  1. 信号K线: 出现一根强劲的阳线(如图中第一根),显示出强烈的买入意愿。
  2. 陷阱K线: 紧接着的 K 线(如图中第二根),其最高价超过了信号K线的最高价,吸引了"追高"的突破买家入场。然而,这根K线最终却收成了一根阴线,没能维持在高位,这本身就是一个警示信号。
  3. 确认: 随后的 K 线继续走低,并且 有实体阴线收盘 在信号K线的开盘价或最低价之下。这是一个强烈的确认信号,表明所有在信号K线和陷阱K线上方买入的多头全部被套牢。
  4. 关键点: 正如Rose在视频中提到的,有时需要耐心等待确认。例如,她观察到 Bar 12 并未跌破 Bar 11 的开盘价,因此她认为卖出信号尚不明确,需要更多证据。

阴线反转(空头陷阱)

  1. 信号K线: 出现一根强劲的阴线,显示出强烈的卖出意愿。
  2. 陷阱K线: 紧接着的 K 线,其最低价超过了信号K线的最低价,吸引了"杀跌"的突破卖家入场。然而,这根K线最终却收成了一根阳线,价格没有持续下跌。
  3. 确认: 随后的 K 线继续走高,并且 有实体阳线收盘 在信号K线的开盘价或最高价之上。这是一个强烈的确认信号,表明所有在信号K线和陷阱K线下方卖出的空头全部被套牢。
  4. 入场: 在确认之后,可以寻找机会做多。

使用 MTR 交易的示例

来自复盘视频的 MTR 实例

2025-04-10 的 ES 复盘视频中,Rose 多次利用了 MTR 的逻辑。其中一个经典的例子发生在 B4 和 B5:

  • 背景: 当天开盘后处于一个窄幅震荡区间。
  • B4: 出现了一根强劲的牛市K线。
  • 陷阱: 很多交易者看到 B4 后,会在其上方挂突破单做多。
  • B5: 价格向上突破失败,反转成了一根阴线,并且有力地收在了 B4 的实体下方,成功套住了所有在 B4 上方做多的交易者
  • 交易决策: Rose 指出,这是一个利用被套多头的绝佳做空机会。
    • 入场: 在 B5 收盘时或其下方挂单做空。
    • 止损: 放在 B5 的最高点上方。
    • 目标: 从 B4 的开盘价到 B5 的最高价画出风险区间 (R),然后向下寻找 1R 和 2R 的目标位。

这个例子完美诠释了 MTR 策略的精髓:识别陷阱,衡量风险,然后果断入场。

示例一

我们就用 2025 年 6 月 13 日 的 ES 期货来举例。

B41 大阳线,B42 突破了 B41 的最高点,但是收盘的时候收了一个阴线,突破没有跟随。B45 收盘收在了 B41 的最低点(实体确认),这说明 在B41 使用突破单入场的整个多头都被套住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逢高做空了。

初始止损放在 B42 最高点的上面。

目标价是我们测量区间的 1 倍距离,我们在 B46 顺利止盈。

PS:使用开盘价进行测量是因为这种方式更保守且更安全。

示例二

5xZmaJ

上图是示例一的失败的情况,这里是一个楔形底的背景,三推。所以不能光看 k 线,重要是分析背景。

但是如果 B18 收盘使用市价单做空,遇到 B19 被套,后面大眼线跟随。结果打到一个反向的目标位。

这里如果做空看到 B19 之后应该把止损放在 B19 上方一个 tick。或者看到 B19 没跌破 B18 的最低点,应该尽早止损。

示例三

这是 2025 年 6 月 15 日 ETH 5 分钟的图表。

B194 套住了 B193 做多的多头,后面连续几根阴线,B199 跌破了 多头起点 B190 的开盘价,B190 到 194 的多头都被套住了。

我们测量 B190 的开盘价和 B194 的最高点,然后在 0.21 和 0.33 的位置挂限价单卖出。

初始止损放在 B194 最高点的上面。

目标价是我们测量区间的 1 倍距离,我们在 B202 顺利止盈。

我们切换到 15 分钟图,发现和示例一的图表很像。不同的是止盈之后的走势。

交易管理

根据 Rose 的讲解,一个完整的交易计划不仅包括入场,更重要的是风险和资金管理。

  • 测量风险 (Risk): 风险区间 (R) 通常是 从信号K线(第一根K线)的开盘价到陷阱K线(第二根K线)的端点

    • 做空时:从信号阳线的开盘价,测量到陷阱阴线的最高价。
    • 做多时:从信号阴线的开盘价,测量到陷阱阳线的最低价。
    • Rose 强调这种测量方式更为保守和安全
  • 设置止损 (Stop Loss): 止损单应放置在陷阱K线端点之外一个 Tick 的位置。

    • 做空时:放在陷阱阴线的最高价之上。
    • 做多时:放在陷阱阳线的最低价之下。
  • 设置止盈 (Take Profit): 目标位是风险区间 (R) 的倍数。

    • 第一个目标位是 1R。
    • 第二个目标位是 2R,以此类推。
    • 你可以先在 1R 的位置进行部分止盈,然后持有剩余仓位看是否能到达 2R。
  • 应对被套 (Handling a Trapped Trade): 有时,我们自己也会被套。Rose 对此的建议是:不要慌乱,进入"修复模式"

    • 分析原因: 判断自己是在哪里被套的。
    • 寻找补救机会: 在更有利的位置加仓,以拉低均价。例如,如果你做空被套,不要在低位止损,而应该在一个更小的震荡区间的上沿(比如 33% 或 50% 的回调位)去加仓做空。
    • 目标: 补救的目标是让整体仓位回到盈亏平衡点,甚至盈利。当价格回到你最初的入场点附近时,就是你解套获利的时机。

掌握 MTR 策略,不仅要学会如何识别别人的陷阱,也要学会在自己落入陷阱时如何自救。

总结

MTR 策略远不止是一个简单的 K 线形态,它是一种深刻洞察市场心理和订单流向的交易哲学。通过 PriceActionRose 的讲解,我们可以将这一策略总结为以下几个核心要点:

  1. 交易的本质是寻找"对手盘": 成功的交易往往建立在对手的痛苦之上。MTR策略的核心就是识别那些因追逐突破而被市场套牢的交易者,并在他们被迫止损时顺势入场。
  2. 形态是表象,陷阱是核心: 无论是阳线反转还是阴线反转,其关键都在于那个"失败的突破"。它制造了一个假象,诱使交易者犯错,从而为我们创造了高胜率的交易机会。
  3. 确认是关键,耐心是美德: 不要急于在陷阱出现时就立刻入场。等待一个强有力的"实体K线收盘"作为确认信号,可以大大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4. 计划交易,交易计划: 一个完整的 MTR 交易包含精确的风险(R)测量、严格的止损位置和明确的 R 倍数目标位。这套管理方法能帮助交易者在混乱的市场中保持纪律和冷静。

最终,掌握 MTR 策略能帮助我们从更高维度理解市场——价格的每一次波动背后,都是多空双方力量的博弈和交易者情绪的体现。学会解读这些"套牢盘"的故事,也就离稳定盈利更近了一步。

使用 Topstep 交易期货

引言

最近在练习价格行为学(简称 PA)交易法,自有资金有限,亏损了压力山大;后面就算技术到位,没有足够的本金,也很难获得可观的回报。这时候,自营交易平台(Prop Firm)就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市面上有很多 Prop Firm,但很多平台的考试规则都非常复杂,让人望而却步。而 Topstep 的特色就在于它简洁明了的规则,让交易者可以更专注于交易本身,而不是去研究各种条条框框。

这篇文章,我就来分享一下我是如何使用 Topstep,并详细介绍它的考试规则和一些通关技巧。

Topstep 是什么?

Topstep 是一家正规的美国期货自营交易公司,它为交易者提供资金,让有能力的交易者在没有个人资金风险的情况下参与市场交易并获取利润分成。

运作模式:

  1. 交易评估(Trading Combine®): 通过模拟账户评估,证明持续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2. 获取资金账户(ExpressFunded Account™): 通过评估后获得真实资金账户
  3. 利润分成: 利润分成比例为 100% 至 90%

使用流程

第一步:选择账户并参加交易评估

选择账户规模(新手建议 50K 账户,费用 49 刀/月),支付月费后进入交易评估阶段。目标是在模拟环境中达到预设盈利目标,同时不触及最大亏损限制。

这里说明一下,选择账户之后有一个选择交易平台的步骤,这里我选择的是 topstepx,这个平台是 topstep 的官方交易平台,Web 端交易。

刚开始还纠结要不要选 Tradovate,它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链接 TradingView 的图表进行交易,但是后面考虑到国内使用 TradingView 的其实是有几秒的延迟的,所以就放弃了,还是用 Topstepx 算了。

用了一阵子下来,感觉还行,没遇到什么大的问题。体验不好的可能就是图表不支持自定义指标。连 bar count 都不支持。但是我还在用 TradingView 看图,所以这个对我来说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第二步:通过评估,激活资金账户

达到盈利目标且未违反规则后,Topstep 会帮你设置 ExpressFunded Account™。需要支付 149 刀的激活费用。

第三步:交易并提取利润

在资金账户里,你的交易目标就是尽可能多地盈利。Topstep 的利润分成政策:

  • 前 $10,000 美元利润:100% 归你
  • 超过 $10,000 之后:获得 90% 的利润

重要: 要提取利润,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累计 5 天盈利至少 200 刀
  • 单次出金金额最低 125 刀
  • 单次出金最高为账户余额的 50%,且不超过 5,000 刀
  • 出金金额 ≥ 500 刀免手续费,< 500 刀需支付 50 刀手续费

首次出金对账户的影响 (重要):

  • 申请第一笔出金后,你的最大亏损限制 (Maximum Loss Limit) 会立即被调整到账户的初始资金额
  • 这意味着你的账户余额此后不能低于初始资金(例如 50K 账户不能低于 $50,000)。
  • 官方建议: 为了账户能长期操作,最好是在盈利覆盖了初始的 MLL(例如 50K 账户赚了 $2,000)之后,再考虑首次出金。这样即使 MLL 调整后,你依然有利润作为交易缓冲。

进阶规则:

  • 完成 5 次出金后,账户会升级为 Live Funded Account
  • 累计 30 个盈利日后,可以一次性提取 100% 账户余额(但账户会被关闭)
  • 利润分成是针对每个交易员,而不是每个账户

出金路线建议:Topstep -> Wise -> IB -> HSBC,其中 IB 不是必须的。 HSBC 也可以换成国内银行/微信/支付宝。

重要规则说明

一致性目标(Consistency Target)

考试阶段要求单日最大盈利不能超过总盈利目标的 50%。例如 50K 账户:

  • 总盈利目标 $3,000
  • 单日最大盈利不能超过 $1,500

如果超过限制,需要继续交易直到单日最大盈利占比低于 50%。考试通过后无此限制。

这个规则的目的在于:

  1. 确保交易者能够持续稳定地盈利,而不是靠运气获得一次性的大额盈利
  2. 培养良好的交易习惯,避免过度交易
  3. 帮助交易者建立长期可持续的交易策略

最大亏损限制(Maximum Loss Limit,MLL)

MLL 是动态的,会随账户盈利调整:

  • 基于账户余额最高点计算
  • 每天交易结束后重新计算
  • 达到初始账户余额后保持不变

例如 50K 账户:

  • 盈利 $500 后,MLL 变为 $48,500
  • 亏损 $500 后,MLL 仍保持在 $48,500

如果账户余额低于 MLL,账户将被清算,需要重新花钱激活账户。

这个动态的 MLL 机制可以帮助你:

  • 保护已经获得的利润
  • 避免过度交易
  • 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习惯

特殊说明

针对大陆用户的特殊说明:

注册收不到验证码问题

大陆用户 +86 手机号注册,如果收不到验证码,解决办法就是加入他们的 Discord,然后开一个 ticket,他们会帮你解决。

他们会帮你做白名单认证,认证通过后,你就可以正常收到验证码了。

消息模板

VPN 问题

根据 Topstep 的规则,使用 VPN 是违反规则的。但对于部分地区(如中国大陆)的用户来说,由于网络问题,可能不使用 VPN 就无法稳定访问网站或交易平台。

如果你确实遇到了这种情况,并决定承担风险使用 VPN,以下是一些社区中普遍流传的、旨在降低风险的建议:

  1. 首选智能代理模式:这是最推荐的方法。在你的科学上网工具中设置规则,只让 Topstep 相关的域名(如 topstep.com, topstepx.com 等)通过代理。其他所有流量都走本地网络。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被检测到的风险。
  2. 选择合适的服务器节点绝对不要选择被 Topstep 禁止的地区作为节点,特别是香港。建议选择网络延迟较低且被允许的地区,例如新加坡、日本、台湾或美国西海岸。
  3. 保持节点稳定:不要频繁切换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服务器节点。固定的、来自允许地区的 IP 地址看起来更正常。

重要提醒:以上方法仅为技术层面的探讨,并不能保证 100% 安全。使用 VPN 始终违反 Topstep 的服务条款,你需要自行承担可能导致的账户被封等风险。

关于《有哪些国家不能参加?》 的说明。

其他问题

  • 开通账户之后,如果还没交易,想换交易平台,是可以去 Discord 开 ticket 换平台的。
  • 香港地区是 Topstep 禁止了,所以不能使用港卡出入金。
  • 关于扣费,香港的银行卡不能扣费,听说招行的 VISA 卡也不能扣费使用,我使用的是平安银行的 VISA 卡,正常。另外万事达卡也可以。但是一定要使用自己的银行卡。
  • 刚开始熟悉操作和网络,建议用 1 手 MES 来熟悉,杠杆小。

爆仓之后怎么办?

爆仓( hitting the Maximum Loss Limit)是所有交易者都可能遇到的情况。Topstep 对此有明确的处理流程,根据你所在的阶段(考试中或已通过)有所不同。

情况一:在交易评估(Trading Combine)中爆仓

如果你在考试阶段触及了最大亏损限制,你的这个考试账户会立即变为"不合格"(ineligible for funding)。但你依然有以下选择:

  1. 付费重置 (Reset):你可以随时支付一笔重置费用,立刻获得一个全新的、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考试账户,所有数据清零,可以马上重新开始考试。
    • 50K 账户重置费用为 $49。
  2. 等待月度订阅更新自动重置 (Reset-at-Rebill):如果你的账户爆仓了,并且你不急于马上开始,可以等到你下一个月的订阅扣款日。当月费成功支付后,Topstep 会免费为你重置账户。
  3. 继续练习:如果你不想立马花钱重置考试号,你仍然可以用它在模拟环境中继续交易以作练习,直到月度更新为你免费重置。

情况二:在资金账户(Funded Account)中爆仓

一旦你通过了考试,进入了真实资金账户阶段,规则就变得非常严格了。

  • 没有重置选项:资金账户一旦爆仓(触及最大亏损限制),该账户将被永久关闭,无法重置。
  • 重新开始:如果你想再次获得资金账户,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购买一个新的交易评估(Trading Combine),从头再考一次。

这个规则设计的目的非常明确:在考试阶段,给你足够的机会去学习和适应;但在真实资金阶段,要求你必须像专业交易员一样,严格管理风险,不容许有重大失误。

我为什么要使用 Prop Firm

学 PA 都快四个月了,除了看视频、文章学习,我们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复盘才能学会,短则半年,长则数年才能稳定盈利,如果你能认真对待模拟账户练习当然是最好的,但是我的使用模拟仓我的心态就是不行。之前在老虎上实盘练习,亏了好多钱。后来才知道还有考试号这一说,于是就找到了 Topstep。

考试号我觉得是一种练习 PA 的具有性价比的方案了,价格不贵,而且有目标,我会认真对待。考试通过之后我也会考虑继续使用 Topstep 的账户。

Topstepx 平台使用

布局

我就使用的默认布局,只是把 Order 板块的一个 「Hide Join Bid / Ask Buttons」给勾选了。因为第一次使用的时候,我理解错这个按钮的意思,导致下单错误。另外 PA 交易法是不需要这个按钮的。

自动设置止盈止损

与我之前所以的交易平台不同,Topstepx 的自动设置止盈止损是在设置中的,每笔交易的止盈金额和亏损价格统一设置,一单设置好之后,订单成交之后会自动设置止盈止损。之后可以通过图标上拖拽来调整止盈止损。

感觉这种方式更省事,不用每次都手动设置。

锁账户

当你连续亏了几笔之后,担心自己心态炸了,防止自己非理性交易,Topstepx 提供了一个锁账户的功能。非常贴心,点击之后可以选择锁定的时长。

总结

Topstep 不仅是一个提供资金的 Prop Firm 平台,更是一个培养专业交易员的训练营。它的规则设计(如一致性目标、动态 MLL)都在帮助交易者建立良好的交易习惯和风险管理意识。虽然前期需要投入一些费用(月费 49 刀 + 激活费 149 刀),但这些规则和限制实际上是在保护交易者,避免他们陷入常见的交易陷阱。

对于大陆用户来说,虽然注册和出入金会有一些限制,但通过 Discord 社区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平台本身的操作也很简单,特别是自动设置止盈止损和锁账户功能,对新手非常友好。

总的来说,如果你想要一个既能提供资金,又能帮助你成长为专业交易员的平台,Topstep 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个平台的目的就是培养 挖掘优秀的交易员,然后利润分成,帮他们赚钱。

参考资料

价格行为学 - 如何使用限价订单结合喇叭形态获利

引言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如何利用限价订单,并结合喇叭形态(Horn Pattern)在市场中寻找获利机会。

主要总结了 《PriceActionRose LimitOrder Buy and Sell Signals With Targets Using TradingView Horn Indicator》 视频中的内容。建议先看视频,再来看这篇文章。

什么是限价订单

限价订单(Limit Order)是一种订单类型,允许交易者指定愿意购买或出售资产的特定价格或更好的价格。当市场价格达到交易者设定的限价或更有利的价格时,订单才会被执行。在某些市场条件,例如区间震荡或等待特定价格水平突破时,使用限价订单可以帮助交易者更精确地入场和管理风险。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如何结合喇叭形态使用限价订单进行交易。

什么是 Horn Pattern?

“Horn Pattern”(喇叭形态)它是一种多头和空头可能被困住的价格行为模式,我们可以通过识别出这种模式,就可以找到潜在的获利机会。

它的图案有点像喇叭,所以叫喇叭形态。

看跌的喇叭形态

特点

上图是一个标准的看跌的喇叭形态,3 根 k 线的特点是:

  • 由两个价格高点(“角”)组成,这两个高点大致处于相似的水平。
  • 在这两个高点之间,夹着一根K线(或一个小高峰),其最高价比两侧的高点要低。
  • 这种形态通常出现在上升趋势的顶部,或下降趋势中反弹的高点,预示着价格可能下跌。

操作

  • 入场:选择最低的一根 K 线低点下方挂卖单
  • 止损:设于形态高点上方。
  • 目标位:在1倍风险回报比(1R)止盈。如果有多个仓位可以选择分批止盈,小部分仓位作为奖励每隔 0.5R 止盈。

看涨的喇叭形态

特点

上图是一个标准的看涨的喇叭形态,3 根 k 线的特点是:

  • 由两个价格低点(“角”)组成,这两个低点也大致处于相似的水平。
  • 在这两个低点之间,夹着一根K线(或一个小低谷),其最低价比两侧的低点要高。
  • 这种形态通常出现在下降趋势的底部,或上升趋势中回调的低点,预示着价格可能上涨。

操作

  • 入场:选择最高的一根 K 线高点上方挂买单
  • 止损:设于形态低点下方。
  • 目标位:在1倍风险回报比(1R)止盈。如果有多个仓位可以选择分批止盈,小部分仓位作为奖励每隔 0.5R 止盈。

反向形态

上图是一个看跌的喇叭形态,但是市场并没有按照预期发展,而是突破了形态高点,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方向操作,在形态高点上方挂买单,然后止盈在 1R 的位置。小部分仓位作为奖励每隔 0.5R 止盈。

指标

TradingView 提供一个名为 “Horns Pattern Identifier [LuxAlgo]" 的免费指标,可以辅助识别喇叭形态。

然而,任何指标都存在局限性。由于K线组合千变万化,单纯依赖代码预设的指标(包括其买卖信号)往往不够可靠。如果指标能完美预测市场,那么交易就不会有亏损了。

因此,在学习初期,我们可以使用这类指标来帮助熟悉喇叭形态的特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观察和实践,训练自己直接从图表中识别形态的能力。

比如下面的图指标就无法识别出来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限价订单,并结合喇叭形态(Horn Pattern)进行交易获利的方法。核心内容包括:

  1. 限价订单的使用:在特定市场情况下,通过限价订单可以在预设的有利价位入场。
  2. 喇叭形态 (Horn Pattern)
    • 看跌喇叭形态:由两个相似高点夹一个较低高点组成,通常预示价格可能下跌。操作上,可以在最低K线低点下方挂出卖出限价单。
    • 看涨喇叭形态:由两个相似低点夹一个较高低点组成,通常预示价格可能上涨。操作上,可以在最高K线高点上方挂出买入限价单。
  3. 反向形态操作:当市场未按喇叭形态预期发展并突破形态关键点位时,可以考虑使用限价单进行反向操作。
  4. 风险管理:所有操作都应结合合理的止损(例如形态的极端点位)和止盈策略(例如1R目标位,可分批止盈)。
  5. 指标辅助与肉眼识别:虽然有如 “Horns Pattern Identifier [LuxAlgo]” 这样的指标可以辅助识别喇叭形态,但更重要的是训练交易者自身的形态识别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理解喇叭形态的结构,并将其与限价订单的精确入场优势相结合,再配合严格的风险管理,交易者可以提高在市场中捕获潜在盈利机会的概率。

价格行为学 TradingView 指标介绍

引言

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一下我正在使用 TradingView 的价格行为学指标 - bpa(Brooks Price Action 缩写)。

指标介绍

这里主要是说一下默认的配置说明,方便自己使用的同时,也方便大家查阅。

均线

三个均线:

  • 黄色均线:当前时间周期下的 EMA 20 均线,
  • 橙色均线:15 分钟时间周期下的 EMA 20 均线,
  • 红橙色/红色均线:60 分钟时间周期下的 EMA 20 均线,

默认三个均线粗细是一样的,我自己手动改了黄色均线的配置,加粗了。因为它是最重要的均线。

价格线

默认的线没有文字,可以修改配置把 「Hide Labels」 勾选去掉,就会显示文字。

  • 图中 1 蓝色线 :oodopen of day 的缩写,表示当天的开盘价。
  • 图中 2/3 灰色线:hoyhigh of yesterday 的缩写,表示前一交易日最高价。loylow of yesterday 的缩写,表示前一交易日最低价。
  • 图中 4 红色线:coyclose of yesterday 的缩写,表示前一交易日收盘价。

值得注意的是默认配置的时间统计范围是 8:30 - 14:55(交易所时间)。ES 默认是常规时间是 8:30 - 15:10 的。所以这里的最后三个 k 线是没统计的。

缺口

缺口可以衡量多空双方的力量。

  • 绿色背景:多头实体缺口
  • 红色背景:空头实体缺口

K 线计数

k 线下面会显示一个计数器,表示当前 k 线是第几根 k 线。为了避免计数器太多默认是每隔 4 根 k 线显示一个计数器。

有两个颜色,代表不同的时间框架:

  • 绿色:普通的 K 线计数
  • 红色:每小时的 K 线计数,每隔 1 个小时显示一个红色的计数器

18、40、48 这几点计数器需要格外的关注一下,容易出现反转。

PS:计数器的字体大小可以自己调整。

突破模式图案

ii、ioi 等这些图案,表示可能存在的突破模式。

当然这里只能辅助你使用,这个指标是不能判断背景的,在震荡区间这些图案会毫无意义。

一些统计信息

右上角会显示一些统计信息:

  • average session range: 平均交易时段的价格波动范围
  • current session range: 当前交易时段的价格波动范围
  • gap size: 今日开盘相对于前一交易日收盘没有跳空(缺口)
  • scalp: 短线交易(快速进出)的目标利润点数
  • swing: 摇摆交易(持有时间较长的交易)的目标利润范围
  • stop: 建议的止损范围

总结

bpa 指标是一个功能丰富的价格行为学工具,它提供了:

  1. 三种不同时间周期的均线系统
  2. 重要价格参考线(开盘价和前日高低点)
  3. 缺口标识功能
  4. K 线计数系统(辅助判断市场节奏)
  5. 突破模式识别
  6. 关键交易数据统计

这些功能相辅相成,能帮助交易者更好地分析市场结构,找出潜在的交易机会。但要注意的是,任何指标都只是辅助工具,最终的交易决策还需要结合市场背景和个人交易系统来综合判断。

价格行为学 - 趋势

引言

本文主要总结了 Al Brooks 价格行为学课程第 14 章的核心内容。

上涨趋势

特点

  • 需要低点不断抬高(特别是重要的低点),这一点甚至比高点抬高更重要
  • 当价格跌破重要低点时,通常意味着上涨趋势结束,大概率会进入震荡区间,小概率会转为下跌趋势

重要低点的识别与作用

重要低点是指那些后续出现强势多头突破,并且通常伴随新高的低点。不符合这些特征的低点则称为次要低点。

止损设置原则:无论是波段交易还是剥头皮交易,做多止损都应该设置在重要低点下方。如果止损设置不当,很容易被市场震荡出局,错失后续上涨机会。

上图示例中:

  • 1、3、4、5 号点位都是重要低点
  • 2 号点位是次要低点

止损管理策略

  1. 初始止损应设置在起涨点下方
  2. 当行情突破新高后回调,应将止损移动至新的重要低点下方
  3. 只要市场持续形成更高的低点,就表明上涨趋势仍在延续

下降趋势

特点

  • 需要高点不断降低(特别是重要的高点),这一点甚至比低点降低更重要
  • 当价格突破重要高点时,通常意味着下降趋势结束,大概率会进入震荡区间,小概率会转为上涨趋势

重要高点的识别与作用

重要高点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 后续出现强势空头突破
  • 通常伴随新低

不符合这些特征的高点则称为次要高点。

止损设置原则:无论是波段交易还是剥头皮交易,做空止损都应该设置在重要高点上方。如果止损设置不当,很容易被市场震荡出局,错失后续下跌机会。

上图示例中:

  • 10、27、51、72 号点位都是重要高点
  • 当空头强势突破创新低后,可以将止损移动至最近的重要高点上方

震荡区间

  • 如果行情没有明显的趋势,我们必选先假设处于震荡区间。
  • 在震荡区间包含了上涨趋势和下降趋势的早期特征,所以多头和空头都有理由。但是我们必须使用高抛低吸的策略来交易。
  • 在震荡区间 80% 的突破都会失败,所以交易突破行情你只有 20% 的胜率。

更多详情介绍请看 《价格行为学 - 震荡区间》 这篇文章。

保护性止损

在任何一笔交易中,我们应该总是设置一个保护性止损。止损不是放在你的脑海中,止损单必须挂在市场里面。这样做是为了:

  • 突发事件的发生,当你手动再去平仓已经来不及了
  • 执行力的问题,如果你没有设置好止损,当你亏钱的时候,你会不断的说服自己,从而不愿意止损,最后导致亏损越来越大。

突破行情

ETuytB

突破是最强势的行情,一根大阳线,它的体积比之前的任何一根K线都要大很多,不管之前什么走势,你必须转变为多头。找机会做多,逢低加仓,因为初始止损很大,所以刚开始你可以使用很小的仓位。

两个都合理的止损位:

  • 大阳线最低点-0.25
  • 起涨点-0.25

首个目标位可以是把大阳线实体的部分往上翻一倍。

新手的思维

在遇到突破行情的时候,新手脑子里只想着风险,他们不愿意承担风险,总是希望使用最小的止损,他们害怕大的初始止损。

但是根据价格行为学突破/窄通道行情特征,后面继续上涨的概率很大,新手总是在犹豫中错过入场机会。窄通道上涨回调都是由多头止盈操作的,不能做空。

新手想的是

  • 已经涨太多了,不可能持续的
  • 追高的风险大,找机会做空,做空我的止损很小
  • 超买了,总归会下跌的
  • 回调的时候以为要反转了,做空,但是这其实是多头止盈,很多人等这个机会追涨,不能做空

但是根据价格行为学理论窄通道上涨,做空的胜率非常非常低。太多人在回调的时候买入做多。

新手不想冒太大的风险,他们害怕亏钱,他们不想追涨,赌上涨结束。但是这种思维会让他们有 80% 的概率亏钱。因为低风险等于低胜率

虽然每次止损打掉都只是小亏,但是次数多了,小亏也会亏成大亏。

有经验的交易者思维

在突破/窄通道上涨的行情中,有经验的交易者会想:

  • 市价单买入
  • 买阴线收盘赌反转失败,趋势继续
  • 趋势有 80% 的概率会一直延续
  • 回调买入,突破行情第一次回调很大概率是反转失败

趋势的强与弱

根据价格行为的市场周期理论,趋势的强弱依次为:

  • 突破
  • 窄通道
  • 震荡区间/宽通道

几乎没有回调/反弹的趋势

未完待续…

价格行为学 - 如何通过系统化练习掌握价格行为交易?

引言

本篇文章内容出自于价格行为学的 Rose 频道,由我翻译整理。原文链接

问题背景

在 Rose 的 Discord 频道中,有个朋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使用哪些工具/平台进行交易?回顾本周所有5分钟图表是否有帮助?或者观看本周所有的收盘总结是否有用?

Rose 的回答

我的练习主要基于 ES RTH(常规交易时段)的5分钟图表——81根K线,并设置两条EMA均线:20EMA和200EMA,同时显示K线编号。

我会标出前一天的最高价、最低价、开盘价和收盘价,并观察新的一天的开盘情况。

交易时间段的建议

你可以学习课程中名为《Trading Different Times of the Day》的部分(在课程 48 集),尤其是从《Trading the Open》的视频开始(在课程 48 集前 6 个视频)。

只交易开盘两个小时(24根K线)并坚持练习几周。理解这些开盘阶段的行为特征,以及在与昨日收盘价、跳空低开、跳空高开等的关系下,如何做多或在区间/趋势性开盘中操作。

学习对应的 Brooks 百科幻灯片,看示例,并回放很多天的数据,在这两小时内进行随机交易。

你也可以从第40根K线开始专注于中午之后的交易,因为 Al(Al Brooks)经常在这个时候寻找反转。

我最喜欢的是以下几个时间点的交易:

  • B40
  • B44(美东时间下午1点)
  • B48(美东时间下午1点半)做波段交易

理解这些K线的特征,数K线数和点数。

交易概念练习

Always In(始终在趋势中)概念

  • 它们是如何开始的?
  • 你能从一个趋势中期望拿到多少点?
  • 哪些K线构成"Always In"的状态?包括K线类型、质量、图表上的位置。

止损单管理

关于止损单(stop orders)以及如何进出场、如何设置止损:

  • 如果你做的是scalping(剥头皮交易),要练习如何把止损移动到盈亏平衡位
  • 特别是当你的账户不允许你有太大的浮亏时,你就必须频繁移动或跟踪止损

具体交易练习

宽止损和波段进场

  • 练习宽止损(wide stops)和在趋势末期的波段进场技巧
  • 考虑风险回报,比如用移动测量(measured move)的方式去判断
  • 需要知道如何识别它们,如何量出目标
  • 如果你进了这个交易,能不能坚持持有而不被"吓出场"

初始风险 vs 实际风险

  • 测量一个小的区间(TR)
  • 设置一个宽止损
  • 在适当的K线之后学习如何跟踪止损
  • 顺着你入场的方向移动
  • 这能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回调

加仓练习

  • 当交易把你困住或反向时,练习如何加仓(scale in)
  • 要学会哪些K线是散户交易者选择加仓的点
  • 这个练习可以培养你加仓所需的耐心

Al 有个很好的视频专门讲这个,如果你没买课程也可以免费看:

👉 视频请收藏:《加仓与盈亏平衡(Scaling in - BE)》 YouTube 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catD0hfvY

形态交易练习

  1. 旗形形态(隐含旗形和常规旗形)

    • 在什么K线下买入或上方卖出?
  2. 双顶/双底 + 颈线(DT/DB + neckline)

    • 如何进场?
    • 目标位是什么?
    • 哪些规则说明形态成立或失效?
  3. 楔形形态(wedge)

    • 如何识别有效的反转或失败的反转?
    • 如何进场?
    • 如何找目标位?
    • 止损放哪?
  4. 小回调牛市或熊市趋势(small pb bull/bear trends)

    • 如何开始?
    • 如何交易?
    • 买卖在哪些K线?
    • 何时失效?
  5. 头肩形态(Head & Shoulders,包括反向的)

    • 它们何时出现?
    • 通常在什么形态之后出现?
    • 如何交易?
    • 何时失效?

陷阱机制

  • 陷阱是如何运作的?
  • 如何识别?
  • 程序化交易如何摆脱陷阱?
  • 散户又是怎么处理的?
  • 如何计算理论盈亏平衡点 vs 实际盈亏平衡点?

这些内容在课程和每日的交易室直播中都有详细讲解。我猜你也记过一些笔记。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开仓是容易的,难的是当行情对你不利时你该怎么办。

周末练习建议

在周末,我过去常常早上7点左右起床,泡咖啡,独自坐在一个没有家人干扰的房间里,开始观看Al的课程视频或一些他录制的交易室网络研讨会。然后我会选择一周(通常是过去的交易周)并重放和交易它。有时我只是坐着观察价格走势。仅仅是看着柱形图开盘和收盘,就能提高您记录某些设置如何容易陷入困境的能力。Al谈到故意放在图表上陷阱交易者的柱形图,以及机器如何交易它们。我认为这是至关重要的信息。

价格行为学 - Measured Moves(移动测量)

引言

本篇文章主要是总结了 Al Brooks 的价格行为学课程的第 20 章内容。

简单介绍

Measured Moves(简称 MM) 是价格行为学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析工具,主要用于预测价格目标位,帮我们止盈找到合理的止盈位置。

本文介绍了三种主要的测量方法:

  • Leg1 = Leg2
  • 高度翻倍
  • 缺口测量

几种方式

Leg1 = Leg2

GXhOcw

lvtkva

股票涨了一段时间,然后回调,大概率会有第二段行情,第二段行情的高度会和第一段行情的高度差不多。

通常来说,当遇到强趋势,交易者期望在回调之后趋势会继续。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第二段和第一段高度差不多。

高度翻倍

zxozsI

强势开盘,然后回调,没有跌破低点,然后继续上涨,通常会涨到第一段高度的两倍。

SyjYYZ

突破没有跟随,但是也没跌多少,处于一个小范围震荡,可以把这个小的区间中间部分作为中线,然后翻倍。

7dkXdF

两根大阳线突破,我们优先考虑的目标位是把他们实体的部分翻倍。

VKtIlW

一根大阳线突破,跟随非常差(没有上影线),我们的第一个目标位是回到突破点。这里我们考虑止盈一部分或者全部,如果后面继续跌,我们会把目标位设置为大阳线往下的 1 倍距离。

3jE7n2

1 是大阳线,差的跟随 2。

3 大阴线,4 是阴线小十字星,不算好的跟随,但是也算是跟随了,大概率会跌到大阴线实体的 1 倍距离。

832ZjE

IgtHm1

震荡区间被突破了,大概率会有一个翻倍的目标位。

ja0gfm

震荡区间翻倍之后趋势还在继续?那可以考虑重新画目标位,考虑 2 倍,甚至 3 倍。当然这种是小概率事件。

实体部分还是包括影线?

根据 Al Brooks 的课程:

  • 当遇到连续的阳线或者阴线,我们优先考虑实体部分,比如在突破行情
  • 当遇到阴阳相间的 k 线,我们优先考虑包括影线,比如在震荡行情

缺口测量

fTB3LU

一个大阳线/大阴线,如果缺口没有被回补,那么我们可以使用这个 k 线中间部分作为中线,然后翻倍。

这种缺口的 k 线就是测量型缺口。

使用目的

我们使用 MM 主要用于寻找止盈目标位置,尽管不同机构的计算方法各异,但关键在于理解其背后逻辑而非纠结于特定目标位。

在应用时,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可能性,持续观察市场反应并灵活调整目标。当价格达到目标位时,这一区域常成为阻力区,多头会选择止盈,激进空头则可能开始做空。

交易中应优先关注最近的支撑和阻力位,达到目标后可部分或全部止盈,若趋势持续则需要寻找另外的 MM ,然后可考虑重新进场。

MM 会 100% 成功吗?

显然不会,一切都是概率问题,MM 达到只是大概率事件,在 MM 没有达到的时候,我们要随机应变。

工具

文章中画翻倍点位的工具使用的是斐波那契回撤工具,我们需要修改初始参数,只需要保留 0.5 和 1 两个参数,就可以画出翻倍点位,非常方便。

总结

MM 是价格行为学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析工具,主要用于预测价格目标位。本文介绍了三种主要的测量方法:

  1. Leg1 = Leg2:在趋势行情中,第二段行情的高度往往与第一段行情高度相近,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2. 高度翻倍:在强势行情中,特别是出现大阳线或大阴线突破时,价格往往会达到第一段高度的两倍。这种方法适用于强势开盘、突破后震荡等不同场景。

  3. 缺口测量:当出现测量型缺口(未被回补的缺口)时,可以使用缺口K线的中间部分作为中线,预测翻倍目标位。

在实际交易中,这些测量方法主要用于确定止盈目标位。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目标位并不是绝对的,而应该作为参考点。当价格接近目标位时,交易者应该:

  • 考虑部分或全部止盈
  • 观察市场反应
  • 根据趋势强度决定是否重新进场
  • 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支撑阻力位进行综合判断

最重要的是理解这些测量方法背后的逻辑,而不是机械地套用具体数字。市场是动态的,交易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如何成为一名专业的价格行为交易员

原文:《Becoming a professional price action trader》

引言

我于2016年6月首次编写此文章,作为自己的路线图文档。那时,我正在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价格行为交易员。后来,当我在私下指导学生时,我发现它既作为简报文档,又作为学习和发展路线图帮助了他们。在发表我的文章后,人们开始联系我询问问题,最频繁的问题是如何最好地学习和预期什么。这激励我将路线图文档作为文章在这里发布在 Dr Brooks' Brooks Trading Course (BTC) 网站上,供大家阅读。

有几种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模型。我在大学里正式学习过学习理论,并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当我自己学习交易时,我不断思考哪种学习模型更适用于这项任务。我在这里简化和呈现的模型被称为螺旋模型,多年来我见证我的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交易员,这个模型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它解释了获得经验的过程,以及这与最初和过程中获得的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

概述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目标设定和有效实践,而不是如何成为一名专业的价格行为交易员。我以大纲格式编写,便于参考。文章假设交易员手动输入订单并积极管理持仓,基于价格行为的技术分析,使用 Dr Al Brooks 的方法以及其他所有方法都共享的常见方法。

终极目标

  1. 你理解市场和图表上每根K线的情况。你的理解是全面的,即你知道市场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无论是长期图表还是短期图表。你了解为什么K线会形成这样的形态,因此可以准确估计概率,从而可以依赖。

  2. 你的理解使你能够估计较低时间框架图表上最可能的行动,以完成在较长时间框架图表上进行的过程。因此,相反方向的价格行动很难动摇你,但你也很清楚什么类型的相反价格行动构成低概率事件。因此,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

  3. 你已经发展了良好的交易技能:自动响应某些价格行为设置,使你可以在看到这些设置时进行交易而无需思考。

  4. 你可以不假思索地进行交易,并快速接受或拒绝其风险回报提议。交易意味着通过决定你将用于进入、获利退出和最重要的止损来构建新交易,这决定了你的风险。

  5. 你现在已经有了相当好的感觉,什么是正常行为范围。当事情发生超出正常范围时,你会迅速发现并立即采取行动。

  6. 你知道在交易中损失是必要的一部分,并且很高兴地接受损失,毫不犹豫地进行新交易,即使是高概率的交易。你已经将损失视为"成本"、“机会成本"或仅仅是"减速带”,你只有在发展了执行能力后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反映了你的技能水平。

  7. 你擅长交易管理。为此,你已经形成了对价格行为的良好理解,使你能够准确估计是否应该尽早损失或等待有损失的开放损失以扩大规模并恢复损失。

  8. 你有一个很好的"足够了"的感觉。例如,你可以估计价格趋势已经走得太远,回调即将到来,或者回调已经持续太久,即将结束。

  9. 你看到市场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注入你的判断力,也不相信它是真的,然后在你不成功时感到惊讶。

  10. 你在交易期间感到快乐和自在,并期待每天去工作。

如何到达那里

fd88iA

学习发生在层次上。每一层都比前一层略高。由于学习是通过时间发生的,层级是相互连接的,看起来像一个螺旋,向上扩展。

该模型建议复习和练习是学习的核心,因为螺旋每次都会回到它的起点,然而在这个点上,它已经获得了高度。从基础到螺旋的每个点的垂直高度是每个螺旋层级的知识深度。

螺旋也随着每次转弯而扩展其半径。半径的增加是每个新水平上更广泛理解的产物。它通过将旧想法以新的方式相互链接,并与其他新想法链接,从而使学生在没有任何新知识的情况下也能以新的方式思考。

随着交易员向大师水平发展,他需要更少的规则和更多的自由来根据他的观察和即时理解采取行动。这条路径最终将交易员带到超级直觉交易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有时无法解释为什么他要这样做,但感觉是对的。

复习、刻意练习和获得交易经验是螺旋上升的必要条件。

如何学习

  1. 观看 Dr Brooks 交易课程视频(暂停并思考概念)足够次数,以便每次观看视频时,你都知道他接下来要说什么,并记住他的语气和他表达的方式。

  2. 仔细阅读 Dr Brooks 交易价格行为书籍。

  3. 对于每个概念,到你的图表上尝试找到尽可能多的例子。模式在能量上是相似的,但每次形成时外观略有不同。你必须看到足够多的例子,才能对细微差别感到舒适,这样你就可以在你认为合适的时候进行交易,而不需要进行详细分析。我认为突破阈值是在大约2000-3000个图表上进行详细分析。这大约相当于10年的日内价格行为,假设一年有250个交易日。

  4. 项目化学习: 彻底学习每个概念。你应该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个设置有效。

  5. 链接概念: 研究较小的模式如何相互链接形成更大的模式。再次,测试标准是能够解释为什么。

  6. 日结构: 例如,你应该能够详细解释:

    • 为什么一天结束时的图表是这样的
    • 是什么导致了下午会话的形成
    • 为什么相似的日子会有小的差异
    • 如何使用你学到的概念来估计指数的走势,并形成合理的假设,以便在日内交易中调节你的行动
  7. 大图分析: 学习如何使用你学到的概念来估计指数的走势,并形成合理的假设,以便在日内交易中调节你的行动。

  8. 概率分析:

    • 什么是高概率设置?
    • 为了估计设置的概率,应该寻找哪些细节?
    • 如何监控概率的变化?
    • 随着你看到更多的条形图添加到图表上,你的估计如何变化?
    • 更高时间框架的图表如何影响较低时间框架图表模式的概率分析?
  9. 交易管理: 一旦你相对较好地阅读图表,专注于成为交易管理专家。你必须能够在几秒钟内:

    • 制定交易并决定风险回报比率,从而接受或拒绝设置
    • 快速决定是否以止损或限价订单进入新交易
    • 在进入新交易之前,决定是否缩进或快速退出,如果交易没有按预期进行。这意味着,你会在几秒钟内在你的脑海中制定你即将进入的交易计划
  10. 写下来: 记笔记并组织它们在一个日记本中,以便你回顾和加强你的学习:

    • 日内笔记: 如果你日间交易,请快速和肮脏的笔记。只需在某个地方写下你脑海中想到的东西,以便你稍后回顾并思考它,并决定是否将其添加到你的日记中,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
    • 日结束: 一天结束时,在完成工作后记笔记
    • 定期: 在每个周期结束时(可以是周、月、季度等)记笔记。回顾你的工作以调整你的行动,以便在下一个周期保持目标
    • 回顾: 如果你从不再次阅读它,日记就没有价值
  11. 练习你的技能: 打印一天结束时的图表并在其上找到所有可能的交易。每天这样做,直到你形成习惯和自动响应(通常需要5-10年)。

    • 计算机模拟: 如果做得专业,可以用来构建和增强技能。稍后将详细介绍此主题
  12. 仓位管理: 学习仓位管理以了解你应该做什么来避免爆仓。这也是你交易管理例行程序的一部分。

  13. 加速: 努力将你的决策时间减少到10-15秒或更少。

  14. 自动化你的决策过程: RczvD4

    • 将你的过程制定为二进制决策树,以便每个节点只有两个选择
    • 反复练习你的过程,以便你满足上述时间要求
    • 每个二进制决策树节点只有两个可能的选择
  15. 犯错误: 交易并犯错误而不担心。知道你最好通过负责任地犯每一个可能的错误来学习。“负责任"意味着你尽你所能进行交易,但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你会回到回顾步骤,并在你的休息时间反思它。

  16. 识别你的障碍: 有时你需要心理帮助。尽早识别你的心理障碍,寻求帮助。问题可能是: 不进行交易,进行太多交易(过度交易),过早或过晚退出,不执行你的计划,寻求刺激,在连胜后感到兴奋,在亏损时自责,等等。

  17. 建立你的例行程序: 你作为交易员所做的一切都是预先计划的,从文档到后台流程。这意味着你需要一个商业计划,解释你作为交易员所做的一切,以及你作为交易业务的所有者所做的一切。一旦完全建立,每6个月或1年回顾和修订一次文档。

    • 保持健康和快乐应该成为你的例行程序之一
  18. 寻求和建立一致性: 你必须找到你的舒适区,以便你可靠地几乎每天赚取一个最小数量的点,无论市场给你什么样的价格行为。更多关于"舒适区"的内容将在下一节中介绍。

    • 通常,当交易员能够很好地估计概率并且避免低概率设置时,他会变得一致
    • 然而,交易员可以通过做相反的事情(采取低概率交易)来持续赚钱
    • 你必须能够解释为什么这两种情况都是可能的,以及为什么你选择你选择的方法
  19. 增加你的头寸规模: 一旦你在结果上保持一致,缓慢增加你的头寸规模,以建立你的账户并实现你的财务目标。

  20. 谦虚: 尊重市场因其专业性和强大力量。尊重另一方,并知道他们会尽一切力量扭转交易,以免亏损。

  21. 感激: 感激机会、成为专业交易员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市场每天向你展示的机会。认识到感激的重要性,以便你在学习时保持精力充沛,在利润出现时获利,并在损失变得痛苦之前获利。

  22. 添加: 通过学习尽可能多的关于市场、经济、事物如何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增加你的知识。

  23. 扩展: 思考你可以自动化你的过程的方法。如果你足够雄心勃勃,想出方法扩展你的工作,超越你自己,通过开始一个交易公司并雇用人们为你工作。

步骤5-8: 如果你每天参加Dr Brooks的交易室大约一年左右,然后进行日后的活跃分析,并返回观看交易室的记录视频,效果最好。我认为持续时间很重要,因为它会暴露你如何思考市场以及市场条件如何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交易员根据他们对较高时间框架的预期进行日内交易。当市场在日图和周图上发生变化时,预期五分钟图表会发生什么变化。

找到你的舒适区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你应该认识到你的个性,并将其作为交易员,但你也需要弄清楚什么对你来说是正确的。当你在那个领域操作时,你会更容易赚更多的钱。

你的舒适区通常是你的个性(你的心理构成)、技能水平(你正在实施的策略或交易系统)和你交易的市场或市场之间的共享区域。

对于前两个,你需要很好地了解自己,并足够了解不同的策略,以便选择适合你的策略。最好的方法是尝试你喜欢的策略,并监控你的情绪。正确的策略感觉有趣且毫不费力。选择一些并努力成为执行它们的专家。

7L2lOT

舒适区: 是这三个因素共享的区域

你交易的市场应该与另外两个因素相匹配。例如,原油通常在许多条形图上保持交易区间,然后突然出现爆炸性走势,而Emini S&P则以较慢的节奏在整个交易日内移动。另一方面,Emini NASDAQ在几乎每个5分钟条形图上都快速移动。对于那些可以观看缓慢条形图而不感到无聊的人来说,原油是一个很好的匹配。对于喜欢大量行动并且对缓慢市场感到无聊的人来说,Emini NASDAQ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匹配。

市场组件超越了哪个市场。例如,当你在市场趋势时,你可能会在舒适区。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避免在交易区间交易。市场组件意味着两个事情:哪个市场在市场的哪个阶段。

什么是直觉交易员?

如果你参加了 Dr Brooks 的交易室,你已经听过他说"你可以感觉到……“市场想要这样做或那样做。例如,“你可以感觉到市场不想下跌。“我的一个学生最近给我发邮件,问我,“Al怎么能感觉到市场的事情,但我不能?“我回答说,“sense"是Dr Brooks的术语,指的是拥有大量的经验。

当你在一天结束时查看图表时,你会看到静态条形图。大约20%到30%的信息正在构建图表,但图表没有提供,这就是条形图的形成方式——市场的能量。

一个经验丰富的日间交易员已经形成了一个全面的神经网络,如何速度和大小在条形图形成期间的变化与过去的价格结构有关,并有助于构建未来的价格结构。

我知道这是事实,因为我通过计算机建模验证了该过程。我编写了算法,在日内图表上测量市场的能量,并使用计算机图形显示结果。该模型非常准确地预测了哪些条形图会有延续,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关于强大的支撑和阻力,比市场轮廓方法更准确得多。这就是经验丰富的交易员在看实时图表时"感觉到"的东西。它给了他一个关于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心理图片。

所以,成为一名优秀或直觉交易员的一部分是观看实时图表。不幸的是,这相当耗时。交易员需要多年的持续每日曝光才能开始充分理解市场能量。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对于任何基于表现的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体育、艺术和交易。刻意练习与其他类型练习的区别在于,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设置增量性能目标或里程碑。因此,需要一些计划。

规划练习的一个好方法是首先决定你想要交易的内容。你要交易哪些设置,什么市场,时间框架,风险资本规模,交易管理细节等。

在这个网站上有关于如何练习的视频:

Al Brooks的视频:找到今日交易的5个步骤

对于日内交易,除了上述视频外,如果你在模拟器中重放当天的价格行为并练习你的订单输入和交易管理任务,会很有帮助。

日内交易是一项时间受限的活动。交易员必须快速决定并毫不犹豫地下单。任何具有这种特性的活动都需要发展一定程度的运动技能。当我练习时,我多年来一直使用NinjaTrader平台的市况重放功能。我相信这是最好的模拟器,而且是免费的。

为你的练习课程设定可衡量的目标。例如:

  1. 日内类型:选择你擅长交易的市场状态。比如,你可以专注于交易区间日(即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交易日),这样就能避开趋势日(价格持续向一个方向移动的交易日,约占所有交易日的15%)。简单来说,就是选择你最喜欢交易的市场阶段。

  2. 设置:最初只有一两个,例如二次入场和楔形。注意,你选择的设置必须与日型相匹配。

  3. 纪律:

    • 抓住每一个好的设置
    • 干净利落地执行
    • 管理好交易:陈述你的交易管理目标
    • 不做其他事情,即使明显且诱人。承认它并说"放弃”
  4. 任务:

    • 尽早诊断日结构
    • 对变化持开放态度,如果当天的价格行为发生变化,你要尽早识别并适应
    • 快速识别设置:10秒或更少 - 详见下一节
    • 在10秒内决定设置强度
    • 订单输入:基于信号条的价格和背景,在2到5秒内决定入场价格并点击订单
    • 如果订单未成交,在几秒内决定是取消订单,还是改变价格以获得快速成交
    • 意外情况:如果感到意外,根据意外的能量决定该做什么:
      • 大的有利意外:持有并加仓。例如,将短线交易转换为波段交易
      • 有利意外:持有更长时间以获取更大利润。例如,将退出订单从3点利润移动到5点利润
      • 负面意外(或失望):持有或退出,如果持有则降低退出目标以获取较小利润,例如将波段交易转换为短线交易
      • 大的负面意外:毫不犹豫地市价退出
    • 进行CEP(持续评估过程):一旦进入交易,随着新信息(新K线,新报价)的到来继续评估并相应响应。思考并添加你自己的步骤来定义CEP对你意味着什么
    • 退出:列出所有让你退出交易并支持你的交易计划的任务
  5. 心理状态:努力澄清支持你列出的每个任务所需的心理状态。例如,为了快速识别设置,你可能必须保持专注、集中、观察力强、开放、自信和平静

  6. 回顾和反思:在练习课程结束后,你必须回顾你的工作并对每项活动进行评分。Excel非常适合保存汇报记录,并且可以轻松创建你随时间改进的进度图。你将使用你的汇报信息来规划和改进未来的练习课程

  7. 纠正和改进:决定需要修复什么,并专注于在下一个定制的练习课程中解决它们

计划这些课程并遵循你的计划很重要。这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但这是我所知道的建立和提高交易技能的最快方法。在交易十多年后,我仍然在一天结束时记录我的工作,并决定什么需要刻意练习。

一旦开发的技能达到你设定的质量标准,你就可以将其从模拟器转移到有限生产。将交易技能视为原型产品。在有限生产中,你进行实盘交易,但使用尽可能小的仓位。步骤与你为刻意练习设计的步骤相同,但现在是在实盘市场中执行,涉及真实的资金。

可能是1个微型Emini S&P,当你的常规规模是2个Emini S&P合约时,即1/20的规模。一旦你对原型的表现感到满意,它就会获得生产许可,你就可以将该技能转移到你通常交易规模下允许做的事情的清单中。

信号与设置的区别

理解信号和设置之间的区别至关重要。

设置

  • 价格和价值之间的价格行为不平衡
  • 通常需要多根K线来"设置”

信号

  • 信号或信号条(SB)是设置的最后一根K线,让你相信是时候进入新交易了
  • 它帮助你确定下单的正确价格
  • SB的质量,因为它们与设置相关,创造了精确的入场
  • SB定义了设置如何失败或成功
  • SB通常也是两个价格结构之间的过渡点
  • SB是"触发"概念的基础。没有SB,触发就毫无意义
  • SB也指被计算机算法标记为交易信号的K线

设置不会触发,但信号条会。如果一个交易员指着图表说"我会在这个区域买入”,但无法解释他会在哪里确切地下单以及为什么,这意味着他对设置和信号条之间的关系一无所知。专业交易员使用上述定义来决定确切的入场价格(精确到最小变动价位),这决定了是持续干净的执行还是随意的交易。

欣赏挑战

交易是一个奢侈的职业。像所有奢侈品一样,它并不便宜,但价值值得这个价格。一旦你认识到作为一个专业交易员,你正在将自己置于一个多么独特和特权的位置,这将帮助你保持专注。因此,像对待奢侈品一样对待你的工作。做高质量的工作。在这个行业中,没有什么是微不足道或不重要的。

成为一名专业的价格行为交易员就像攻读博士学位;你知道开始日期,但没有可预见的结束日期,因为这完全取决于你的指导教授和你是否有能力让他或她相信你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专家并获得了学位。对于少数学生来说,需要两年或更短的时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六年或更长时间,对于一些人来说甚至需要10年以上才能完成,如果有终点线的话。在表现领域,包括交易,没有梯子的最后一步。梯子是无限的,随着你每天认真练习你的艺术,你会不断向上攀登。

关于作者

Ali Moin-Afshari是Advanced Technical Methods, Inc.的联合创始人和CEO,这是一家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量化投资管理初创公司。他在IT和电信行业有25年的成功职业生涯,曾担任架构师、顾问和两家IT公司的创始人。他最初在2007年作为副业开始了他的交易生涯。

使用价格行为学交易犯的错误

引言

学了 1 个多月的价格行为学,我犯了很多错误,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犯的错误,以及我学到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手常犯的错误

逆市交易

新手总是喜欢逆势操作,因为觉得风险小,只需要设置很低的止损就可以了,但是低止损意味着胜率很低,虽然每次只会亏一点钱,但是积累下来,会亏很多钱。

这个是课程 14 期,Al Brooks 讲得,看完之后我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逆市交易了,确实分析的很低,这一个多月的交易中,我曾在大涨的行情中不断做空,然后不断小亏,最后大亏。当时心里想的是:已经涨这么多了,不可能再继续涨了吧?肯定会跌的,做空赌反转,结果就是亏钱。

我也曾在大跌的行情中不断做多,然后不断小亏,最后大亏。当时心里想的是:已经跌这么多了,不可能再继续跌了吧?肯定会涨的,做多赌反转,结果就是亏钱。

自从看完 14 期之后,我每次准备逆市交易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个视频,然后就会提醒自己,逆市交易是很难盈利的,因为胜率很低,很容易亏钱。

没有挂止损单

以前没玩过期货,也没有挂止损单的习惯。结果有 2 次的经历让我学会了挂止损单的重要性。

有一次大涨的好好的,结果我去洗了个玩,还以为今天会一直涨下去,结果回来一看,中间因为特朗普的一个新闻消息,暴跌了,由于我没有挂止损单,结果利润全没了,甚至还亏钱了。

还有一次没有及时挂止损单,亏损越来越多,导致后面干脆不止损了,那天后半夜有鲍威尔发言,结果真的 V 了,中途我的期货小账户就差几美元爆仓了,真是幸运的,但是之后的某一天,还是没及时止损,结果真的爆仓了。

从那之后,我每次下单之后必挂止损单,不能让止损单只停留在脑子里。

一定要挂止损单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突发行情,手忙脚乱的,手动根本来不及止损。

这里要补充一下:一定要挂止损市价单,不要挂止损限价单,因为限价单在突发行情下,不会成交,然后你会造成很大的亏损。

撤销止损单

挂了止损单,然后订单手动止盈了,止损单变入场单,本不应该的操作被执行了,这件事情我犯过 3 次了,有一次导致很大的亏损。

所以每次止盈之后切记去检查一下是否还有止损单,如果有,记得撤销。

没有设置合理的止损

Al Brooks 有讲过如何挂止损单,我后面会写一篇关于如何设置止损单的文章。这里只分享一下如果设置不合理的止损会亏很多钱。

震荡区间,很容易你的止损打掉之后,价格又回来了,如果你没有被止损,那么你是盈利的,导致这种原因就是你害怕风险,没有设置合理的止损。

大风险重仓

刚开始涨了 20个点不敢追高,眼看着价格一路上线,心里后悔不已,然后重仓买入,想着赚点钱就跑,结果买完就开始跌了,而且是大跌,这就是我犯的错误。

这本质上是对市场周期的不理解,对交易风险的认知不足。 Al Brooks 在 12 期的时候讲过,突破模式和窄通道模式如何交易,遇到这种行情只能跟随趋势,前期没有入场,后期再追高,风险很大,但是你的胜率很高,所以你只能用小仓位入场。

另外就是买在了抢购高潮,卖在了抛售高潮,全是陷阱。

过度交易

  • 刚开始学价格行为学的时候,老想着快点赚钱,毕竟着急回本,但是刚开始我的经验很少,很多概念不熟悉,只能小仓位练习,这是我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 只想着早点赚钱,却忽略了风险,查看交易记录的时候,发现我刚开始的时候,甚至每一根 5 分 k 线都交易,总想着抓住每一波行情,但是结果就是亏钱。
  • 23 小时交易,通常来说期货只有在常规交易时间波动才比较大,赚钱更容易,很多时候亚盘时间波动非常小,很难赚钱,而且盯盘浪费了大量时间,得不偿失。
  • 刚开盘的几笔都失败了,后面想回本,不能正常理性的交易,导致越亏越多。这种情况就应该停止交易,去休息或者学习。
  • 刚开始嫌弃 MES 波动小,赚不到钱,还拿 MNQ 练手,结果亏的更多。

以上的瞎操作,导致基本上连亏 1 个月了,犯过各种错误。

亏了很多钱之后,现在终于老实了,只敢交易一个 MES 了,看不懂的行情不做,看准了信号之后才入场,刚开始不要追求赚钱,不亏钱就可以。等以后稳定盈利了,再考虑增加数量的事情,至于回本,现在也想明白了,能力提升之后,自然就回本了。

对惊喜/惊吓 k 线反应迟钝

我觉得这个是要练习的,我真的遇到过刚如果就遇到惊吓 k 线,结果没有及时止损,还在想为什么这跟 k 线这么长,甚至还去找新闻,结果行情还在延续,止损过晚,导致亏损扩大。

遇到惊吓 k 线,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们只能第一时间止损,然后再去找原因都可以。

不能及早的识别震荡区间

对震荡区间的识别不够早,新手应该避免在震荡区间交易,因为很难赚钱,但是这不意味着你不去学习震荡区间的一些特征。

只有早点识别出震荡区间,你才能使用正确的交易策略。在震旦区间我们要高抛低吸,在突破区间我们要顺势而为。

另外就是震荡区间会有第二段陷阱,这个我犯过几次错误(新手很容易犯),当时以为突破了,结果只是一个假突破,追上去,然后就亏钱了。

记住在震荡区间 80% 的走势都不会突破,所以不要赌突破成功,虽然突破之后的利润很诱人,但是你赌突破 80% 的概率会亏钱,所以千万不能赌。

情绪化交易

有时候小概率事情发生了,止损被打掉之后,不认输,继续按照之前的思路交易,结果导致亏损扩大。

认错是很难的,但是我们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交易员,就必须学会认错。避免复仇式交易。

没有看到信号 K 就入场

这个本质上还是对价格行为学的不熟练,还是使用以前的坏毛病去交易。

一个长下影线或者长上影线,就以为要反转了,结果之后一部分人获利离场,当你赌反转的时候,行情还在延续。

Al Brooks 的观点: 80% 的反转都会失败,所以不要去赌反转,除非你已经看到明显的反转信号。

避开大事件

大事件之前,请避免有持仓,因为这本质上就是赌博,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而且大事件之前,价格会非常波动,很难判断方向,很容易亏钱。要交易请在大事件之后出方向了再交易。

这里的大事件包括一些数据的发布:

  • 非农数据、CPI、PPI、GDP 等数据的发布
  • 美联储利率决议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
  • 特朗普重要讲话

不要等他们一开始讲话就入场,要等讲话结束之后,出方向了再交易,我在这里吃过大亏,因为这种突发消息,价格波动非常大,刚开始你以为要涨了,追进去,马上跌了。

他们刚开始讲了两句利好消息,你追进去,等一下,他们又讲了两句利空消息,又大跌了,你就亏钱了。这种行情很难操作,而且亏起钱来很快,因为波动非常大,5 分钟砸 50个点,5 分钟涨 50个点,非常恐怖。

所以记得设置好时间/日历提醒,避开大事件持仓。

开盘着急赚钱

大多数交易者在开盘时不应该急于行动。开盘时通常有 80% 的机会出现震荡区间,只有 20% 的机会出现趋势。这意味着如果交易者在开盘时等待 6-12 根 K 线,他们有 80% 的机会不会错过大幅波动,这意味着大多数交易者最好还是耐心等待。

开盘的时候不要着急赚钱,先观察一下,等 6-12 根 K 线之后再交易。

使用不合理的仓位

Al Brooks 强调使用小仓位,亏了也不特别心疼的那种(也不能用太小仓位,亏了没感觉是学不会的),特别是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不要想着赚大钱,先想着不要亏钱。

我刚开始拿 MNQ 练习就是想赚钱,但是自己能力还不行,经常亏钱,这个学费交的太贵了,后来换成 MES 之后好了一点,大概每天 100 刀左右盈亏,

仓位大了,非常影响你的情绪,会导致你做出错误的操作,明明是一笔赚钱的单子,但是稍微的一点回调你就拿不住了,止损在最差的点位。

开仓不考虑盈亏比

开盘一个 30 个点左右的震荡区间被突破了,差点儿达到 MM,如果在底部阳线收盘做空,期待一个第二段下跌,可以这样做,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差的交易,因为盈亏比非常差。下跌的空间有限,那个时候已经有 60 多个点的波动了,已经差不多是一个日内的正常波动点位了。

所以在开仓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盈亏比,想想这里入场,我的目标位是多少?合理吗?一笔交易至少要 1:1 的盈亏比,不然就是亏钱的。

关于券商

老虎

我刚开始用富途期货交易,但是自从体验过老虎交易期货之后才发现老虎券商非常适合价格行为学交易,主要优势有:

  • 迷你期货免佣金,买卖 1 手共 3u,比富途便宜 2u
  • 日内期货不过夜有保证金优惠,MES 只需要 800 多美金,富途需要 1600 多美金
  • 使用止损单下单,添加附加订单,然后选止盈金额和止损金额,就可以非常方便的下单之后挂号止盈和止损单了,也不用自己算止盈和止损点位。真是方便。
  • 划线交易,止损和止盈可以靠拖动划线来修改,非常方便,这个富途也没有

专属开户链接:https://tigr.link/5FQAzo

长桥

最近特朗普搞关税,把整个美股的波动性带起来了,最近 2 周大盘都是日常 3 倍的波动,真的有点吃不消了。所以我最近要换成 TQQQ 练习了,IB 日内操作需要资金满足 2.5w 美金,门槛太高了。香港大分部券商手续费太贵了,小资金练习结果就是给券商打工。

好在长桥目前有永久免佣金活动,入金 1 万港币就可以,每笔只需要 1 刀手续费,非常划算。

总结

以上就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些错误,都是钱亏出来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另外就是 Al Brooks 的价格行为学真是厉害,他的视频课程有 90 多个吧,是非常完整的一套交易系统,而且只卖 399 美元,非常良心。之前也买过几千美元的课程,真是的没学到什么有用的。

学完之后你就可以自己去分析股票了,不需要再去跟单或者问别人了。但是这套课程难度还是很大的,毕竟东西很多,而且还需要大量练习,才能深刻的去理解。

现在我重新认识了交易员这个职位,深刻认识到「如果炒股轻轻松松就能赚钱的话,世界上就没有穷人了」。感谢 Al Brooks 的课程,让我对回本甚至盈利有了信心。

学习价格行为交易犯的错误

引言

学了 1 个多月的价格行为学,我犯了很多错误,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犯的错误,以及我学到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手常犯的错误

逆市交易

新手总是喜欢逆势操作,因为觉得风险小,只需要设置很低的止损就可以了,但是低止损意味着胜率很低,虽然每次只会亏一点钱,但是积累下来,会亏很多钱。

这个是课程 14 期,AI Brooks 讲得,看完之后我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逆市交易了,确实分析的很低,这一个月多月的交易中,我曾在大涨的行情中不断做空,然后不断小亏,最后大亏。当时心里想的是:已经涨这么多了,不可能再继续涨了吧?肯定会跌的,做空赌反转,结果就是亏钱。

我也曾在大跌的行情中不断做多,然后不断小亏,最后大亏。当时心里想的是:已经跌这么多了,不可能再继续跌了吧?肯定会涨的,做多赌反转,结果就是亏钱。

自动看完 14 期之后,我每次准备逆市交易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个视频,然后就会提醒自己,逆市交易是很难盈利的,因为胜率很低,很容易亏钱。

没有挂止损单

以前没玩过期货,也没有挂止损单的习惯。结果有 2 次的经历让我学会了挂止损单的重要性。

有一次大涨的好好的,结果我去洗了个玩,还以为今天会一直涨下去,结果回来一看,中间以为特朗普的一个新闻消息,暴跌了,由于我没有挂止损单,结果利润全没了,甚至还亏钱了。

还有一次没有及时挂止损单,亏损越来越多,导致后面干脆不止损了,那天后半夜有鲍威尔发言,结果真的 V 了,中途我的期货小账户就差几美元爆仓了,真是幸运的,但是之后的某一天,还是没及时止损,结果真的爆仓了。

从那之后,我每次下单之后必挂止损单,不能让止损单只停留在脑子里。

没有设置合理的止损

AI Brooks 有讲过如何挂止损单,我后面会写一篇关于如何设置止损单的文章。这里只分享一下如果设置不合理的止损会亏很多钱。

震荡区间,很容易你的止损打掉之后,价格又回来了,如果你没有被止损,那么你是盈利的,导致这种原因就是你害怕风险,没有设置合理的止损。

大风险重仓

刚开始涨了 20个点不敢追高,眼看着价格一路上线,心里后悔不已,然后重仓买入,想着赚点钱就跑,结果买完就开始跌了,而且是大跌,这就是我犯的错误。

这本质上是对市场周期的不理解,对交易风险的认知不足。 AI Brooks 在 12 期的时候讲过,突破模式和窄通道模式如何交易,遇到这种行情只能跟随趋势,前期没有入场,后期再追高,风险很大,但是你的胜率很高,所以你只能用小仓位入场。

另外就是买在了抢购高潮,卖在了抛售高潮,全是陷阱。

过度交易

  • 刚开始学价格行为学的时候,老想着快点赚钱,毕竟着急回本,但是刚开始我的经验很少,很多概念不熟悉,只能小仓位练习,这是我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 只想着早点赚钱,却忽略了风险,查看交易记录的时候,发现我刚开始的时候,甚至每一根 5 分 k 线都交易,总想着抓住每一波行情,但是结果就是亏钱。
  • 23 小时交易,通常来说期货只有在常规交易时间波动才比较大,赚钱更容易,很多时候亚盘时间波动非常小,很难赚钱,而且盯盘浪费了大量时间,得不偿失。
  • 刚开始嫌弃 MES 波动小,赚不到钱,还拿 MNQ 练手,结果亏的更多。

以上的瞎操作,导致基本上连亏 1 个月了,犯过各种错误。

亏了很多钱之后,现在终于老实了,只敢交易一个 MES 了,看准了信号之后才入场,不追求赚到所有的钱。等以后稳定盈利了,再考虑增加数量的事情,至于回本,现在也想明白了,能力提升之后,自然就回本了。

对惊喜/惊吓 k 线反应迟钝

我觉得这个是要练习的,我真的遇到过刚如果就遇到惊吓 k 线,结果没有及时止损,还在想为什么这跟 k 线这么长,甚至还去找新闻,结果行情还在延续,止损过晚,导致亏损扩大。

遇到惊吓 k 线,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们只能第一时间止损,然后再去找原因都可以。

不能及早的识别震荡区间

对震荡区间的识别不够早,新手应该避免在震荡区间交易,因为很难赚钱,但是这不意味着你不去学习震荡区间的一些特征。

只有早点识别出震荡区间,你才能早点离场,避免亏损。

另外就是震荡区间会有第二段陷阱,这个我犯过几次错误(新手很容易犯),当时以为突破了,结果只是一个假突破,追上去,然后就亏钱了。

情绪化交易

有时候小概率事情发生了,止损被打掉之后,不认输,继续按照之前的思路交易,结果导致亏损扩大。

认错是很难的,但是我们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交易员,就必须学会认错。避免复仇式交易。

没有看到信号 K 就入场

这个本质上还是对价格行为学的不熟练,还是使用以前的坏毛病去交易。

一个长下影线或者长上影线,就以为要反转了,结果之后一部分人获利离场,当你赌反转的时候,行情还在延续。

AI Brooks 的观点: 80% 的反转都会失败,所以不要去赌反转,除非你已经看到明显的反转信号。

总结

以上就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些错误,都是钱亏出来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另外就是 AI Brooks 的价格行为学真是厉害,他的视频课程有 90 多个吧,是非常完整的一套交易系统,而且只卖 399 美元,非常良心。之前也买过几千美元的课程,真是的没学到什么有用的。

学完之后你就可以自己去分析股票了,不需要再去跟单或者问别人了。但是这套课程难度还是很大的,毕竟东西很多,而且还需要大量练习,才能深刻的去理解。

现在我重新认识了交易员这个职位,深刻认识到「如果炒股轻轻松松就能赚钱的话,世界上就没有穷人了」。感谢 AI Brooks 的课程,让我对回本甚至盈利有了信心。

价格行为学 - 市场周期

引言

本篇文章主要是总结了 Al Brooks 的价格行为学课程的第 12 章内容。

市场周期的阶段

市场周期分为 4 个阶段:

  • 突破
  • 窄通道
  • 宽通道
  • 震荡区间

每个上涨或者下跌的图都是由这四种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无关时间周期、品种。

突破

上图红色框框中的 k 线,是突破的 k 线。

特点:

  • k 线之间几乎没有重叠
  • 通常没有回调,即使有也只持续 1、2 根 k 线
  • 通常低点不断的抬高(空头突破),或者高点不断的抬高(多头突破)

优点:

  • 跟着趋势做多或者做空,赚钱都很快。任何地方下单赚钱的概率很大。

缺点:

  • 止损距离太远。因为不管你在哪里买入,止损位置一定要放在突破的那根 k 线。

使用原则:

  • 散户遇到这种行情,当然是跟着趋势做。
  • 越早下单越好。即使入场晚了一点也要下单。晚下单因为止损比较大,所以要使用小仓位来控制风险。
  • 千万不要逆市交易,散户在这种行情逆市交易非常难赚钱。
  • 可以选择市价单直接下单,也可以等 k 线收盘再下单,也可以使用突破单,随便都可以,关键是要参与。
  • 可以选择小周期的 k 线图,找回调下单。
  • 做波段交易(持仓久一点)。新手遇到这种行情很容易止盈太早,他们往往止盈之后很难再次入场,从而错过大行情。
  • 第一次反转大概率失败。
  • 无法确认是窄通道还是突破的时候我们有限假设是突破。

窄通道

上图红色框框中的 k 线,是窄通道的 k 线。

特点:

  • 在更高的时间周期图表中,它是一个突破
  • 有明显的回调,但是通常都是短暂的,只持续 1~3根 k 线
  • 在空头行情,k 线低点不是连续的更低,有反弹。反之在多头行情,k 线高点不是连续的更高,有回调。

优点:

  • 遇到这种行情,也不要逆市操作,只能顺着趋势做。

缺点:

  • 止损太远。与突破一样,不管你在哪里买入,止损位置一定要放在最高或者最低的 k 线。

使用原则:

可以把这种行情看做是小级别时间周期的突破。所以使用原则线参考上面列出的原则。

另外再补充一点,遇到这种行情也要积极的参与,不要逆市操作

  • 在上图空头行情中,你可以这样参与:
    • 在 k 线最高点卖出,押注反转失败
    • 在熊旗突破的时候卖出
    • 在阳线收盘的时候卖出
  • 在多头行情中,你可以这样参与:
    • 在 k 线最低点买入,押注反转失败
    • 在牛旗突破的时候买入
    • 在阴线收盘的时候买入
  • 新手做波段交易,经验丰富的交易者做刮头皮交易(这对于新手来说很难)。
  • 无法确认是窄通道还是宽通道的时候,我们有限假设是窄通道。

宽通道

6UfDud

上图的 k 线,是宽通道的 k 线。我画的红色的线就是回调的 k 线。

特点:

  • 在上涨趋势中,它的高点不断地抬高,低点也在抬高。反之,在下跌趋势中,它的高点不断地降低,低点也在降低
  • 与窄通道相比,宽通道的回调持续时间更长,一般是 5~10 根 k 线,甚至有 20 根 k 线
  • 只要回调小于或者等于 50%,趋势大概率会继续。但是回调了大约 2/3 的时候有 50% 的概率会变成震荡区间或者到了上下各 50% 的概率。
  • 在小级别的时间周期上,存在震荡区间。
  • 宽通道是弱趋势,有 75% 的概率被反向突破测试通道起点。

上图也是宽通道,区别通道还是宽还是窄通道,就看 k 线是否有重叠,如果 k 线之间有大量的重叠就是宽通道。

使用原则:

  • 新手在上涨趋势中,选择只做多,即选择回调买入。在下跌趋势中,选择只做空。即选择在高点卖出。
  • 有经验的交易者可以多空都做,高抛低吸赚快钱。他们在高点卖出,导致回调,在低点买入,导致反弹。

震荡区间

s96CO8

上图红色框框中的 k 线,是震荡区间的 k 线。

特点:

  • 当回调持续 20 根或更多 k 线,我们就使用震荡区间来描述它。
  • 在底部附近,多头逢低买入的胜率更高,在顶部附近,空头逢高卖出的胜率更高,但概率很少超过 50%。
  • 在更好的时间级别上,它是一个通道或者突破。

使用原则:

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水平的宽通道。所以使用原则可以参考宽通道。

  • 使用三分之一的方式来区分是高位还是低位,高抛低吸,高位卖出,低位买入。
  • 看左边的行情,新手可以选择跟随左边的行情,如果是上涨的行情,就选择只在低位买入,如果是下跌的行情,就选择只在高位卖出

交易方式

我们又可以把市场周期的 4 个阶段分为 2 个交易类型:

  • 趋势
  • 震荡

趋势

趋势要么是突破要么是通道:

  • 突破是一个强趋势
  • 通道是一个弱趋势

震荡区间

小到 1 根 k 线,大到 20 根 k 线,它的表现是:

  • 如果你看着 k 线图,然后对市场上发生的事情所感到困惑,或在强势的上涨或下跌之后感到失望,你必须假设市场正处于震荡区间。
  • 容易大涨大跌,信号 k 很弱,没有跟随趋势。

更多详情介绍请看 《价格行为学 - 震荡区间》 这篇文章。

交易方式

每个趋势都是从一个突破开始,然后进去通道,再然后进入震荡区间。如此反复。在趋势行情中我们要跟随趋势交易,在震荡区间中我们要高抛低吸。

震荡行情比较难做,因为真突破之后可能会导致你大亏,之前小赚的几笔,一次亏完。所以新手要多去做趋势行情,有了经验之后再考虑做震荡行情的剥头皮交易。

二元决策

我们可以使用二元决策来做交易,当面对行情的时候在 2 个选项中选择一个,迅速根据行情做出决策。

4raPQC

总结

市场周期对学习价格行为学非常重要,因为在每个阶段,我们都要使用不同的交易策略,如果你能尽早识别出市场周期,你就能尽早使用正确的交易策略来交易。

价格行为学 - 震荡区间

引言

本篇文章主要是总结了 Al Brooks 的价格行为学课程的第 18 章内容。

回调和震荡区间

回调

  • 回调只是趋势的一个震荡区间,代表趋势还有继续的可能。
  • 只要是趋势能恢复,我们就用回调这个词。

震荡区间

  • 随着回调发展了很多根 k 线,然后变成了震荡区间,交易者对是否能回到趋势感到困惑和失望。
  • 每次的震荡区间都是有回调发展而来的。

形成的原因

  • 股票的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当买方和卖方力量均衡时,价格就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就是震荡区间。
  • 买方离止损位置越来越远觉得风险越来越大,需要止盈,就会卖出,然后会形成一个回调。回调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震荡区间。

特点

如果你看着 k 线图,然后对市场上发生的事情所感到困惑,或在强势的上涨或下跌之后感到失望,你必须假设市场正处于震荡区间。

特性

  • 震荡区间持续得越久,左边的趋势距离越远,对其影响力就越小。最终向上或者向下突破的概率会变成差不多一样。
  • 如果每个交易者都认为概率偏向多头,市场就会上涨,反之亦然。震荡的原因就是因为交易者对趋势的看法不一致。
  • 容易大涨大跌,信号 k 很弱,没有跟随趋势。
  • 很多 k 线都集中在中间三分之一的地方,新低之后立刻反弹,新高之后立刻回调。
  • 突破之后没有跟随,是个陷阱,变成了反转。
  • 缺口和实体缺口通常会被回补,缺口被回补代表趋势很弱。
  • 所有的市场周期一样,震荡区间抗拒变化,走势会维持震荡。
  • 突破之后进入通道,然后震荡。所以通道一般是震荡区间的开始,也是趋势的一部分。
  • 一旦不清楚趋势到底会继续还是反转,就要优先考虑处于震荡区间。
  • 在震荡区间里面,总是同时存在合理的做多和做空机会。例如:空头看到一个高点降低的大反转机会,多头看到一个双底牛旗。所以每当你发现做多做空都很合理的时候,你就知道现在市场处于震荡区间。
  • 震荡区间上沿和下沿的具体位置从来都不是很明确。

最小要求是什么?

通常是 20 根 k 线加 3 个波段。

80% 的法则

无论看起来多么强势强势,80% 突破的尝试会失败。市场具有惯性,它会继续它长时间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图例

  • 3 根阳线之后,小回调,大概率会继续上涨。
  • 3 根阴线之后,反弹么有超过 50%,大概率会继续下跌。

交易方式

高抛低吸,赚快钱,认为市场不会突破。你的胜率有 80%。

新手很容易买在上沿,卖在下沿。追涨杀跌。

具体怎么做?

如上图示例,我们可以使用斐波那契的工具,把震荡区间分成 3 份,上沿卖出,然后到到了下沿买入。

突破模式

震荡行情最终会突破,50% 的概率,第一个突破的尝试会失败。

第 2 段陷阱

多头一旦突破第 2 次失败,更多空头就会开始入场。第 2 次突破失败之后,入场做反转是高胜率的交易。

我们可以看一个示例,上图开盘震荡,第 1 次突破很弱,然后尝试第 2 次突破,突破之后没有跟随,然后就变成了反转。

第 2 次突破诱惑了很多多头在震荡区间上沿买入做多。后面当多头意识到是一个陷阱的时候,纷纷割肉离场,所以会跌得更多。

第 2 段陷阱,它们总是看起来非常的强势,以至于交易者相信大概率还会有一段行情,然而市场往往反转了。

每当你看到特别强势的第2段上涨或下跌时,记得看一看左边的背景。不要忘记自己在震荡区间。


未完待续~

总是会先假设:这是一个震荡区间,除非市场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不是。

价格行为学 - K 线、交易机会和信号 K 线

引言

本篇文章主要是总结了 Al Brooks 的价格行为学课程的第 8 章内容。

趋势 K 线和震荡 K 线

OkxOZL

每根 K 线要么是趋势 K 线,要么是震荡 K 线,就像市场要么处于趋势区间,要么处于震荡区间。

趋势 K 线

特点:实体部分大(至少是K线高度的一半),上下影线较短,收盘价位于 K 线的高位或低位。

震荡 K 线

以下两种特点都属于震荡 K 线:

  • 实体部分小,小于整个 k 线的一半,上下影线长,收盘通常在中间位置。
  • 整个 k 线就很小,就算实体部分大

背景的重要性

上图中的 13 号 k 线(紫色箭头)就是不好确认的 K 线,虽然它实体部分很大,但是它整个 k 线很小,我们单看它,很难判断它是趋势 k 线还是震荡 k 线。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结合背景来判断。很明显现在处于一个震荡区间的范围内,所以我更倾向于认为它是震荡 k 线。

在强趋势的背景中,即使实体部分小的 K 线也可能是趋势 K 线。同样的,在震荡区间中,即使实体部分大的 K 线也被视为震荡 K 线,所以上图的 12 号也可以算是震荡 k 线。

信号 K 线 和 入场 K 线

IjHMIO

信号 K 线

发出入场信号的 k 线叫信号 k 线。它可以是顺势的 k 线也可以是反转的 k 线。要结合背景来判断。另外:

  • 信号 k 不一定是体积很大的 k 线,也可以是很小的 k 线。要结合背景来判断。
  • 不要追求完美的信号 k 线, 只要觉得足够好就可以了。等完美的信号 k 出现的时候,盈亏比已经很差了,风险和收益成正比。

入场 K 线

实际入场的 k 线叫入场 k 线。通常信号 k 线的下一个 k 线。

但如果信号 k 线信号非常好(收盘在最高或者最低点的时候),就会有人直接在信号 k 收盘那一刻入场,这个时候,信号 k 线也会是入场 k 线。

入场方式

  • 大部分交易者应该使用 Stop Order 入场,也就是止损市价单开仓(它不只是可以用来止损,也可以用来开仓)。止损价格就设置为信号 k 线的最高价或者最低价。一旦下一个 k 线突破你设置的止损价格,就会立即入场。
  • 少数情况下可以在收盘可一刻使用市价单开仓。

强做空的信号 k 线

完美的做空信号 k 线有以下特征:

  • 开盘在前一根 K 线收盘价之上,收盘远低于前一根 K 线的收盘价。上图的 28 号就满足这个特征。
  • 下影线越短越强。上图的 28 号下影线不是特别短。
  • 上影线占 K 线高度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即有明显的上影线,也有很大的实体部分。上图的 28 号上影线偏短。
  • 反转了很多根 k 线(收盘价低于前面多根 k 线)。这里可以理解为一个大阴线,上图的 28 号不符合这个特征,它只反转了前 1 根 k 线。
  • 有好的跟随,即后面的 k 线也在下跌,增加了下跌的概率。
  • 下一根 k 线最高点没有高于信号 k 线的最高价,即双顶形态。也会提高反转的胜率。上图的 28 号之后的 30 号 k 线就没有超多于信号 k 线的最高价增加了下跌的概率。

不要追求完美的信号,足够好的信号 k 就可以了。

强做多的信号 k 线

完美的做多信号 k 线有以下特征:

  • 开盘在前一根 K 线收盘价附近或下方。上图的 11 号就满足这个特征。
  • 收盘价远高于前一根 K 线的收盘,上图的 11 号就满足这个特征。
  • 上影线越短越强。上图的 11 号就满足这个特征。
  • 下影线占K线高度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即有明显的下影线,也有很大的实体部分。上图的 11 号就满足这个特征。
  • 反转了很多根 k 线(收盘价高于前面多根 k 线)。这里可以理解为一个大阳线,上图的 11 号转了前 2 根 k 线。
  • 有好的跟随,即后面的 k 线也在上涨,增加了上涨的概率。
  • 下一根 k 线最低点没有低于信号 k 线的最低价,即双底形态。也会提高反转的胜率。上图的 11 号就满足这个特征。

不要追求完美的信号,足够好的信号 k 就可以了。

弱信号 k 线同样重要

在交易背景充分支持的情况下,即使信号 K 线不够完美,也可能出现良好的交易机会。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

  • 随着算法交易的普及,很多程序会根据支撑与阻力来交易,这就会出现一些弱信号 k 线。
  • 在 5 分 k 没有出现强信号 k,也有可能在其他时间级别出现强信号 k。
  • 背景大于信号 k,不必纠结完美的信号 k。

总结

价格行为学中的 K 线分析是交易决策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 K 线类型:每根 K 线要么是趋势 K 线,要么是震荡 K 线,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实体大小、影线长度和收盘位置上。

  2. 背景的重要性:单看一根 K 线往往难以判断其性质,必须结合市场背景(趋势或震荡)来正确解读。

  3. 信号 K 线与入场 K 线:信号 K 线发出交易信号,而入场 K 线是实际执行交易的 K 线,两者通常相邻但有时可以是同一根。

  4. 强信号特征:强做多和强做空的信号 K 线各有其特征,包括开盘位置、收盘位置、影线长度、反转力度以及后续 K 线的确认等。

  5. 弱信号的价值:在合适的市场背景下,即使是弱信号也可能提供良好的交易机会,不必过分追求完美信号。

价格行为交易的核心在于理解市场结构和 K 线所传递的信息,而非机械地寻找"完美"信号。成功的交易者能够综合考虑市场背景、K 线形态和风险管理,做出合理的交易决策。

我真香了

突然想起来,我已经近一年再没吵着让也太帮我按腰和揉脖子了!

从去年因为颈椎问题看医生,了解到各种慢性酸痛大都来自某些肌肉紧张和不平衡。我改造了工位、调整了坐姿,脖子不疼了,肩胛骨缝疼也没了。

再有意识地收集各种功能性力量训练和拉伸方法,保持做瑜伽,或者运动后及时拉伸,忙碌一天后的腰酸也没了。

原来我的腰酸来自左侧“里脊”太紧,每天拉伸 30s 👇 持续个把月腰酸就消失了。直到这两天我才想起,原来已经过了这么久,都快忘了以前是什么状态了

一个拉伸“里脊”的姿势,B 站上也有这位博主的视频搬运
一个拉伸“里脊”的姿势,B 站上也有这位博主的视频搬运

哦哦对了,不仅如此,上周还给大伙分享过拉伸对睡眠的帮助

生活真奇妙,持续困扰几年的问题,可能只是源于一个简单的知识盲区。所以大伙如果也有各种腰酸背痛,可以试试从肌肉紧张、不平衡的角度考虑。主要有两类思路:

  1. 拉伸过于紧张的一侧
  2. 加强过于薄弱的另一侧

从我目前了解到的经验是,普通人自己在家尝试的话,优选拉伸。肌肉是否紧张,比肌肉是否薄弱好判断,紧张的肌肉做特定动作时拉伸感明显。而且力量训练如果不标准,反而可能加剧问题,拉伸动作很少有这类风险。

现在小红书上也有特别多相关科普了,大伙可以多在小红书里搜搜「运动康复」,各种慢性酸痛的原理、松解方法都讲得很详细,以后算法也会给你越推越多。

……

我最近还有个发现,真香了。

之前聊跑步时,有小伙伴留言探讨过「稳定/支撑型跑鞋」 👇 当时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现在我要修正自己的认知了:

虽然我的大原则是对的,如今研究已经更正,扁平足跑步时的过度内旋和受伤风险没有统计上的因果性,所以选鞋不用太纠结,各种款式舒服就好。

但是,支撑型跑鞋也真有它的价值!我已经真香了。

特别巧,也太买鞋是谁打骨折就买谁、不挑品牌不挑型号,上次偏偏就买到一双支撑跑鞋(欧洲女生跑鞋经常能蹲到三折,比如原价 160 欧 Gore-Tex 款,40 欧到手这种)

我是后来才发现的,突然就很心痒也下了一单。到货第一次跑,我就惊呆了——一直以来跑到后半程的左脚踝内侧酸,就没了!

我能理解当时另一位小伙伴的留言了 👇 现在我觉得自己强得可怕 😎

我买的是 Asics 支撑系列最便宜的 GT-1000,完全够用 👇 再往上是更轻、更贵的 GT-2000,最贵、减震最好的 Gel-Kayano,以后有打折再考虑吧。

又验证了一次前面的理念——各种身体酸痛大都来自某些肌肉紧张和不平衡。支撑性跑鞋纠正了我左脚落地的不平衡,酸痛感就消失了。太神奇了,痛感是最有效的信号。

如果平时跑步无伤无痛就无需在意,如果像我一样经常会有脚踝「内侧」酸,可以试试。给大伙安利下~

而且这个尝试也没啥风险。同级别的支撑型跑鞋和普通跑鞋价格差不多,额外开销很小。最有意思的是支撑型跑鞋的设计,只有需要时才会感觉到支撑,不需要时就和普通鞋没差。

  • 也太跑几个月了,都不知道自己买了支撑跑鞋。
  • 我则是左脚(脚踝内侧酸的那只)能感觉到明显支撑,右脚就没有 🤷‍♀️

……

这段经历也让我对「运气」有了更具体的感觉。

最近读黄仁勋的传记 👇

注意到很多书友的留言很悲观,认为成功只是运气。但我有不同的想法。

面对运气有至少两种解法:

1、虽然成功需要运气,但运气也可以人为影响。《纳瓦尔宝典》就专门讲过如何交好运。

2、即便运气是随机的,我们依然可以利用运气,因为人会学习、反思。这就是古德伍德奇迹定律——

奇迹是随机的,但因为人会学习,能从“坏奇迹”中学到教训,下次避免;能从“好奇迹”中得到启发,下次重现。长此以往哪怕运气是随机的,依然能看到社会进步、生活改善。

你看,我今天分享的这些经历不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奇迹定律。

颈椎问题,这是个坏运气。但我因此学到了慢性疼痛产生的原理,学会科学调整坐姿、学会各种拉伸方法改善肌肉不平衡。这个坏运气对我就是一次性的,下次我很可能就不会再遇到。

也太买鞋碰巧买到支撑型跑鞋,而我也碰巧好奇尝试,这是个好运气。可我一旦尝试过,知道它能解决我的问题,下次我就会继续买支撑型跑鞋。那这个好运下次发生的概率,就变成了 100%。

所以哪怕运气是随机的,只要我们能从中学习反思,坏运气下次避免、好运气发扬光大,改善生活就不再是随机的。

想回国了

和国内小伙伴经常看到的「谁谁谁又润了」相反,生活在国外,我看到的更多是身边可以留下的朋友,一个个最终选择回国。哪怕这边已经生活几十年的华人,不少还是希望退休后回中国养老。

所以对「润」这个话题,我的看法一直是偏负面的,大家想润出来,我却在考虑搬回去。

很多小伙伴不理解,这边收入又高、福利又好、工作还不卷,为啥要走。

今天展开聊聊。

对比海外生活,就像 Morgan Housel 谈羡慕:

你不能只假设获得别人的好东西,却不承担他的代价。当你羡慕一个人时,必须同步代入他为此的痛苦、焦虑和付出。这个时候,你还会想要这个东西么?

大伙容易看到海外生活的好处,但背后的代价往往只有这边生活过的人才懂。

高收入的代价

就拿收入来说,每当提到德国人均收入(中位数),税前折合大约 3 万人民币,到手大约 2 万,很多小伙伴都会羡慕这样的全民高收入。但却少有人立刻想到,别人的收入就是你的开支,全民高收入必然对应全民高成本

有次保修期内我发现洗碗机漏电,申请保修。

师傅过来看了一眼,发现是插座没接地,不是机器的问题,所以不属于保修范围。

前后 15 分钟不到,我收到一张 200 欧的账单,包含师傅的工时费、设备费和往来的路费。

给国内小伙伴讲这个经历,他们都特震惊两件事儿:

  1. 怎么这么贵?买台新的才 300 欧,修一下快够换新了;
  2. 居然路费都要收钱,直呼赚钱太容易。

但我们再换位想想,如果干活的师傅个个月入 3 万,那这个师傅的时薪应该多少?你赚的是税后,支付的却是师傅的税前,这账单是不是又很合理。

所以欧美这边有个梗,开保时捷不算有钱人,家里能请保姆、帮佣的,才是真的豪。请个开锁上百欧,请个保洁、通个马桶上千欧,空调安装费 2000 欧起,还不一定用得起,因为德国一度电 0.3 欧,是国内电费的 5 倍。

这都是高收入的硬币另一面。

客观来说,全民高收入去掉更高的生活成本,生活品质还是改善的。但这个幅度没有大家预期中那么高,大部分国内伙伴听到高收入的第一反应,对应的其实还是国内的生活成本

不卷的代价

然后说说工作上的不卷,周一文章好多读者留言说「收入下限高、上限低」不是好事儿么,大家不卷,大家都舒服。

再讲几个德国生活的日常。

有一次我去火车站办事儿,当时大厅有两个工作人员,没人排队。

但最后我事儿没办成,

其中一个年轻小哥说自己还没受过这个业务培训,办不了。此时边上阿姨正打咖啡回到工位,两手一摊也不会。让我两天后再来,说会这个业务的人周四上班。

像这样能办事儿的人周二不上班、休假了、生病了、产假了…在德国都很常见。

……

之前读到新西兰小伙伴回国看病的分享,我太有共鸣了——国外折腾大半年感觉自己没治了,回国 2 周解决。

今年我看过一次颈椎,德国的看病流程是这样的:

  1. 先预约家庭医生,等一周,医生看完建议我去耳鼻喉科。
  2. 然后预约耳鼻喉医生,又等两周。最后发现不是这的问题,把我踢回家庭医生。
  3. 再去家庭医生,这次建议我去看骨科。
  4. 去骨科医生预约,这次等一个月
  5. 骨科医生看完,拍了 X 光,建议我再去放射科拍 MRT 核磁共振。预约 MRT,又要等 2 周
  6. 拍完 MRT 信息会返还给骨科医生,又要去重新预约骨科。因为最近去过一次,所以这次预约没等太久,“只需要”再等 2 个星期

在国内一天就能搞定的事儿,国外个把月已经算快的了。

德国医生确实非常有耐心,也很细心负责,这是我点赞的。但和不卷加在一起,代价也是一天看不了几个病人。等看到医生我都好了,在德国很普遍 😂

……

还有,我每次回国最怕的事儿,就是赶上火车或者机场罢工停运。

很多国内小伙伴不理解,为什么德国人钱多事儿少,还总不满意、人还这么懒,动不动就罢工。我的想法,下限高、上限低的社会,多劳不多得,容易惩罚对生活有追求、愿意勤劳付出的人。当勤劳不值得,那还剩下什么。

我之前也和大家分享过一篇德国生活的慢节奏,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值得看的生活态度。但凡事都有两面,别人的收入就是你的开支,你的工作就是别人的便利。我们不能一边自己躺平,一边又要享受别人提供的服务。全民不卷的代价,是放弃生活里大多数便利(在现有科学技术下,也许有了通用机器人会不一样,只要机器人别闹革命)。

别家的草坪更绿

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这是句欧美谚语——看起来更绿其实是因为离得远,所以看不到里面的杂草和斑驳。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中产的观察。之前小酒馆刚好访谈过一位给高净值客户做规划咨询的嘉宾,我们有个看法还挺一致的——不要仅仅因为感觉「难」就想润,因为换个地方大概率不会更容易,只是当地的「难」你还看不到。

我再补上一句,考虑要不要润,相比于多少人说润出去,也要看多少已经出去的人想回来。他们是对各种「难」更了解和权衡的人。

回答前面小伙伴的问题,为什么德国这么“好”大家还是回国了?

总的来说,高收入、不内卷的社会,对生活总体而言还是改善的,如果中国能发展成这样也很好。但问题是,在海外我们是外来者,看的不只是改善,更要看这个改善能不能抵得过背井离乡四个字。只看好处当然美好,但好处减去隐藏的代价还值得不值得,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


最后再聊两句,从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德国(欧美)生活比较适合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1、外语天赋极好,或者社交需求不高。其实光这一条,就够很多出来的小伙伴想回去了,海外生活很容易感到孤独。

而且语音上,考下证书到能正常学习工作还差很远,能正常学习工作到能和同事朋友侃大山、真正的社交,又差了很远。反正我生活 9 年了,也还停留在正常学习工作的阶段。亏得是我社交需求不高,见一次朋友能抵好几个月 😂

2、动手能力强、喜欢自己做饭。自己装修、维修、自己做饭,更容易在享受到高收入的同时,不被开支拖累,更容易攒下钱。

欧美人工费很贵,而且你赚的是税后,支付的是别人的税前(税后大约是税前的 1/2~3/4)。再考虑到路费、设备,请别人帮忙一小时的钱,自己要工作两小时才能赚回来。

3、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儿,不依赖外部娱乐。德国不卷,商场不到 8 点就关了,周日也不营业,所以没啥逛街消遣的场所。大家下班时间多在户外、爱好或者陪家人。作为外来者,没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儿会很无聊。

4、有问题优先自己找答案 > 四处打听。重要事项的标准答案都在法典和官网里。刚来德国的小伙伴可能会觉得法条太死板没人执行,或者觉得问人更快,遇事儿喜欢四处打听。但实际上前者更准确、可靠。经常你费了好大劲,几年之后偶然发现官网上都写得清清楚楚。

如果哪天离开德国,我不会怀念德国的收入、福利、不卷,因为好处大、代价也大,会相互抵消。但我会怀念这第 4 条。

在德国我们基本不担心邻里纠纷和不靠谱的邻居。小到什么时间午休、晚上从几点开始保持安静、什么时间可以弹乐器,大到个人、公共产权划分,家里装修哪些可以随便搞、哪些需要其他业主同意,德国都有一套透明的规则,并且大家都会执行。

有小伙伴遇上邻居夫妻半夜吵架扰民,交涉未果,就直接报警了。警察来把邻居带走教育,后来反复了两次,邻居就安静了。「警察居然真的管」。

在国外开车久了,回国会不习惯,也算是另一个侧面。

整个社会有一套透明的规则 + 可靠的执行,真的很省心。技术可以提升很快,但观念改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攒了 1000 万,还是不自由…

最近我在整理财务自由路上常被大伙问到的各种难题:

  • 买个房,财务自由就没了…
  • 家里有个吞金兽…
  • 万一以后生病怎么办…

但写着写着,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儿——在很多小伙伴看来,买房、生娃、医疗是财务自由路上的三座大山。但,我生活在得德国,刚好是个没有买房、教育、医疗压力的国家。

德国全社会只有 46% 的人买房,而且通常在 40 岁以后。法律对租客的保障很好,甚至一些买房收租的朋友自己也租房住。

德国家长没太大教育压力,学费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不管上不上大学,各种职业的收入差距不会太大,心态是松弛的。

德国医保属于「全保险」,交过医保后看病基本不花钱,而且报销无上限。上次阑尾炎住院,出院后我只收到象征性的 10 欧元账单,住院期间还管饭,有护工不用家人陪同。

我们在财务自由路上最大的几个困难,在德国压力都很小。但问题来了,德国因此有更多人实现财务自由吗?

……

我参加过一场讲座,当时主讲人提问,让每个人估计大部分家庭平均每月攒下多少钱用来储蓄和投资。

碰巧我要第一个回答,我知道自己每个月存下 60~70% 的收入挺奇葩的,就尽量往少了猜,猜了几百欧元。然后看大伙依次猜过去,眼看着这个数字从几百降到几十,又从几十降到几块。

最后讲座的主讲人还开我的玩笑,说我调儿起高了,以至于大伙猜的数字都比平时高。

后来另一位中国伙伴告诉我,他们做理财咨询都不爱找德国客户,「他们很穷的…」(就平均水平而言,不考虑那些接触不到的巨富家族)

2024 年德国人均储蓄率只有 11%,这还是经历过新冠疫情被拉高的结果。

当时我特震惊,在我看来他们生活压力不大,人均收入也高,生活节奏也很慢,钱去哪了?但后来:

  • 再听到同事们讨论又要去哪个国家度假时…
  • 看到有些房客在租来的房子里,装着 6 位数价格的厨房时…
  • 知道很多家庭至少 2 台车时…
  • 听朋友讲通厕所被收费上千欧,意识到别人的收入就是你的开支时…

我有点明白了,每个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攀比、焦虑和困难

很多国内网友看德国千好万好,但同期来德国的朋友们,慢慢都选择了回去。就像刷朋友圈,我们更容易看到别人生活的光鲜,但不容易看到光鲜背后附带的义务

……

进化心理学有个理论叫做「社会基线模型」,常用来解释我们各种心理活动的成因。

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我们的心理总会向着一个方向进化——更有利于社会合作。《蓝图》这本书观察了很多被迫形成的独立部落,比如海难流落荒岛。只有那些相互合作、照顾伤者、弱者的群体,最终得以生存、获救。

社会合作让我们凭借并不强壮的体魄改变世界,但也留给每个人共同的心理倾向,我们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生活方式。当区别产生的时候,焦虑就产生了 👇

截图来自《身份的焦虑》
截图来自《身份的焦虑》

为了消除这种区别,我们会模仿更「高级」的生活方式,最终它们会变成所在群体的「必需」。

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条铁律之一,就是奢侈品往往最后会成为必需品,而且带来新的义务。

——《人类简史》

但当我们试图在看得见的地方与他人保持一致时,也不断错过了看不见的东西。

别人创造的财富你是看不见的,你能看见的房子、车子都来自被消耗掉的财富,这是财富的反义词。

——Morgan Housel

所以最终不管在哪,拥有财富、获得自由的人,都是少数。

自住的房子、更稀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在这里可能是「必需」,在其他地区可能不是。但那里一定又会有其他的「必需」。

我们可以通过财务上的努力,解决房子、车子、养娃、医疗等等问题。但我在想,财务自由路上最大的阻碍,真的是这些么?

……

想起曾经一位读者。

起初 ta 留言「目标 600 万,实现了但幸福感一般。第二步 1000 万……」

2 年后再次留言「终于有了 1000 万可投资资产,感觉变化不大。最近有点迷茫,不知道该做点什么」。生活在三线城市,1000 万不是小数目了。但他们的感觉是,身边人都更有钱,他们「中等偏下」。

然后又重新设置了一个 300 万美元的目标。

我相信他们感觉很穷是真心的。但我也觉得,下次依然不会有什么不同。

若你問一千個美國成年人:「你得有多少錢,才算富有?」他們會說:230 萬美元。

但若你問一千個百萬富翁(那些有至少 100 萬美元的可投資資產的家計單位)相同的問題,這數字就增加到 750 萬美元。

——《持續買進》

大部分人追求的其实不是有钱,而是比身边的人更有钱(实际上是更花钱)。而当我们更有钱以后,身边也会看到更多、更有钱的人,重新“校准”我们的预期。

财务自由路上最大的障碍真的是房子、教育、医疗,亦或是旅行、消费么?我觉得都不是。

财务自由的重点不是财务,而是自由——我们能多大程度地不受他人的影响,专注自己的目标。

存款太多被怼了…

5 年前,我给大伙分享过一篇同名文章存款太多被怼了,当时聊的还是别人的故事——

差不多的职位,差不多的薪水,这位伙伴退休时发现自己已经积累了 2、3 千万,远高于身边同事。于是他被同事批评为「过度节俭」,错过了很多生活中的美好。

但 ta 自己觉得很蒙,自己这几十年过得平安喜乐,到底错过了什么?他的储蓄率是 25%,其实不算很离谱。但厉害在这个习惯从 25 岁开始,到 57 岁三十多年没有中断,复利让这笔钱越来越可观。复利的秘密不是收益率,是时间。

比当时分享这个故事,我又年长了 5 岁,曾经别人的故事也慢慢成了我的经历。刚好周一财务自由实证复盘投资,下面讨论最多的留言,是一位读者建议我,年轻人应该消费,多感受生活的美好,年纪大点再考虑攒钱、投资。

再聊聊我的想法。

时隔 5 年,我依然觉得早早开始储蓄投资,认为上学、兜里没钱就是最好的开始时机,这是件很幸运的事儿。

有一类问题叫做「问题王」,意思是如果你能先把 ta 解决了,其他问题都会跟着变简单。财务就是其中之一。

趁年轻养成良好的财务习惯,攒下一笔本金甚至实现财务自由,以后面临买房、成家、生娃、工作的抉择,都会更容易、更松弛。

但如果反过来,先成家、背上房贷,再开始考虑攒钱、财务自由,不是不可以,但生活开支一旦上去了,想再下来会很难。

曾经一段 40 岁读者的讨论 👇

投资也是。虽然年轻本金有限,工作收入远大于投资收益,战略上应该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但也不能等有了本金才来考虑投资,新手 + 更多本金只会带来更大亏损。兜里钱少的时候把各种坑都踩过了、交过学费了,以后兜里有钱才更守得住。

而且我的经历中里还有个幸运的 Timing,我们 2018 年一毕业就开始攒钱投资,这才赶上了随后 7 年里经济股市向好、攒钱相对容易的最后窗口。年龄大点再攒钱投资的前提是,未来生活更好、收入更高,但未来未必如我所想。所以开始攒钱投资最好的时机总是昨天,其次是现在。

花太少了?

也时常有小伙伴建议我应该更多消费,认为相比于收入和本金量,我存得太多、花得太少,会不幸福。

Ramit Sethi 和 Netflix 合作的纪录片《致富攻略》中提到一种好莱坞式的财富观——有钱人都是同一套模板,好车、大房、穿名牌,幸福都和消费联系一起。

也很难说清是影视反应了大众对钱的看法,还是影视塑造了大家对钱的想象,总之这套财富观认为富裕生活有个标准答案,赚钱 ➡ 消费 ➡ 幸福。

但这种想法忽视了一个问题——人追求财富、渴望自由,不是为了做别人想做的事儿,而是你自己想做的

别人可能觉得你有钱就应该多消费。但你自己在意的可能是,我能不能有时间自己做饭,能不能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能不能自己决定起床时间,能不能对自己说「今天我安排的都是自己想做的事儿」,能不能修身齐家、再治国平天下。

富裕应该是自由的,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儿。不是好莱坞式的“富裕”,那只是别人觉得你应该做的事儿。

所以听别人告诉你有钱应该如何花,不花就会错过什么,这不是很奇怪吗?

错过

那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错过」呢?我的方法更接近康德和叔本华的哲学:

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当你不想做的时候可以不做。

——康德

人对幸福的定义,不是得到了幸福的最大值,而是有没有把痛苦的量缩到最小。

——叔本华

如果一件事儿我没做,当下也不觉得痛苦,这就不是错过。恰恰相反,别人必须有,而我无所谓,别人觉得痛苦,而我觉得还好甚至乐在其中,我视作自己的优势。

如果自由是个奢侈品,自由的人总是少数,那么人注定不能只做大家都爱做的事儿来获得自由,总得选几个大家不爱的。大家都不爱做,你却觉得有意思,这多么幸运。

反过来,如果一件事儿别人觉得无所谓,但自己觉得痛苦,这就值得加大投入。金钱买不来幸福,但能缓解痛苦。

以我个人的经验,买「好东西」结果时常让人失望,但每解决一个痛苦的来源,我都觉得自己超级幸福。

……

消费能带来快乐,这是对的。我去年也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增加消费的思路

但如果认为幸福只能靠消费,少消费就会不幸,我会变的匮乏。金钱终究有限。谁说攒钱、投资的同时,就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呢?

之前大伙讨论年轻应该花钱还是攒钱,有段对话我很喜欢(可惜没找到当时的原文)大意是:

问:10 年后谁还会记得,攒够 100 万那天的心情?

答:与其说是攒够 100 万那天的兴奋激动,不如说是攒够 100 万后每一天的安全、从容。

消费有消费的快乐,攒钱也有攒钱的快乐。而且心理学也验证,一个人的幸福感来源越多元,就越有韧性、越有安全感,越能适应变化。

对了,我和也太最近卖掉一个二手家具,家里多了一片空地,重新布置、调整,超级开心。东西多到一定程度,我们又会渴望简单,而这个快乐不但不花钱,还能回流现金。

我还因此发现一个让客厅变整洁的秘诀——拆掉沙发扶手 😂 否则上面总会自动长满脏衣服,没了扶手人就会多走几步扔进脏衣篓里。

……

很多小伙伴会把自己现在的习惯归于小时候某个经历。我现在痴迷 XX 都是因为小时候没满足,或者因为小时候经常有。

但我现在越来越觉得,真相也可能反过来——性格大部分由基因决定,我们可能从小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小时候这段经历才会现在还记得,其他经历早就忘了。

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我妈时常这么说我:你呀,只要是自己决定做的事儿,哪怕最后错了、把时间挥霍掉,也比做别人给你安排的(更有意义的)事儿开心。

我对此还怪骄傲的。

选择「难而正确」的路,更容易避开内卷

临近大学毕业那会儿,有次小聚同学们都在聊以后怎么找工作、哪家公司待遇好、搬去哪里。我是个异类,听了一会儿语出惊人「如果花几年时间实现财务自由,就不用纠结这些问题了」。当时没一个人赞同我的想法:

  • 投资会亏钱;
  • 感觉上班很好,如果不上班你干什么呢?(那时候我也觉得财务自由就是不上班,不想上班是我的一大动力)
  • 要计划十年啊,太久了……

一晃过去六七年了,最近突然有同学找我聊起了当时的计划——毕业以前觉得,一直上班也挺好的。但现在觉得,上班这几年磋磨得够呛,如今又延迟退休了……我当初选的这条路很好。

不过有一点可能和大家想的不一样。

在他们看来我是个不上班的人。

但实际上我依然每天 7 点开工,到 18 点下班。

最大的不同可能是:

1、我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儿,所以不容易觉得厌倦。

2、我判断“工作”的标准是对生活和成长是否有价值,不只看有没有收入。像去年研究营养学,今年研究工位改造,都没有收入,但他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3、随时工作的另一面,是如有必要也可以随时休息。

4、我还是很在意主动收入,只是我们的生活不依赖它。我和也太选择生活方式的标准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即使失去全部主动收入也能一致保持下去?追求的不是不上班,而是安全感。

这和我刚有财务自由计划时的区别挺大的。最初我对财务自由的理解,和现在很多人对躺平的理解差不多。现在我对财务自由的理解,更像是主动选择一条「难而正确」的路

……

有次听罗振宇聊什么是优势?

真正的优势是,别人知道你是怎么做的,但没人愿意学你。

当时就在想我的优势是什么,想了半天想出来一个——我愿意比别人更慢一点 😂 我愿意花 5~10 年去做成一件事儿。别人一看这事儿太慢,也就看不上了。

大家都知道,如果赚到的每一分钱都能花一半、存一半,就能慢慢积累下本金。但现实中愿意这么做的人不多。

大家都知道,如果把花一半、存一半坚持做 10 年、做更久,本金就能积少成多。但愿意这么做的人就更少了。

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再实现合理的投资增值,财务自由就只是时间问题。但愿意同时做到这三条的,就少上加少。

最近有朋友规划未来时提到一句按 7% 复利估算,当时有留言说「去哪找 7% 的投资」。我一时感慨,回了一句「收益是认知的变现,要找的不是 7% 的投资,而是去学习 7% 的认知」。想要 7% 收益的人很多,但愿意付出时间去学习了解的人更少。

张磊的《价值》刚出版时带火了「长期主义」这个词,但现在这个词少有人提了。因为长期主义也是「难而正确」的事儿,大家都想正确,但后来发现这条路也很难,就没人愿意走了。

暂停实验室的《有效努力》中有张图,关于如何做选择 👇人人都想要「低成本、高收益」。但做的人太多了,这件事儿就会变成了「高成本、低收益」。

避开这个现象的方法之一,就是主动选一条难而正确、「高成本、高收益」的路。回到了前面说的——大家都知道你是怎么做的,但少有人愿意学你,这样也就卷不起来了。

……

年初读到《时间贫困》给我的启发——发现生活像是一场修行——当你犹豫的时候,选那个短期内更痛苦的选项,长期反而更容易幸福。走大路,大路人少。

当时有小伙伴问,那怎么知道自己走的是大路,还是小路呢?

这篇算是一个补充回答——「难而正确」,或者说四象限法中的「高成本、高收益」,也许可以提供一个分析视角。


PS:难而正确的事儿还有一个特点,往往还能其他领域找到对应。

最近我又读到一本对现实生活很有改变的书《成瘾》,里面也有同个道理的另一个切面:

如何在充满多巴胺的世界里找到平衡:

  1. 对快乐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痛苦的逃避)会导致痛苦。
  2. 康复始于戒断。
  3. 戒断成瘾物质能够重置大脑的奖赏回路,并使我们从简单的奖励中获得快乐。

——节选自《成瘾》中 10 条建议的前 3 条

现代社会最普遍且合法的成瘾物质,我当时先想到的是手机。很多人降低屏幕使用时间以后,精神状态都会有明显改善 👇

如何立刻改善情绪?8 种情绪的快速应对方式
如何立刻改善情绪?8 种情绪的快速应对方式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消费主义,如果我们把消费也看作一种成瘾物质,再重新看上面这篇,是不是也会有共鸣?

戒断,这个话题等我下个月有了更多实践再来展开聊~

搬来二线两年了

先分享点生活日常,知道很多小伙伴爱看这个~

从刚来时惊奇这边蘑菇好多呀,到第 3 年,我们终于也加入了采菌子的行列 😜(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学习和实地考察容易混淆的有毒品种,确定有把握才行动的)

遛狗路上,高大环柄菌发现了我们
遛狗路上,高大环柄菌发现了我们
裹上蛋液炸菌排,撒上辣椒面
裹上蛋液炸菌排,撒上辣椒面
辣炒的牛肝菌
辣炒的牛肝菌

住在森林边的遛狗日常 👇

一转身发现狍子正歪脖子看我们 👇

听邻居讲,他们家的狗特别喜欢找野猪玩。带也太去过一次,2 个多小时还没回来,天黑了我出门去找「再也不去了,路太野了,最后还没找到……」😂

……

前段时间陆陆续续翻到一些网上的分享,聊回二三线城市生活的感受。有程序员从国外回武汉的,有移民英国又回广西北海买房的。感觉大家的普遍评价是:

如果能解决工作、收入问题的话,二三线城市是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还想回一线吗?」

刚离开一线时,我的想法还是,如果以后有幸财富再增长几个量级,还是可以考虑回一线。

现在不想了。中间我们还真去了一次原本「以后有钱了可以考虑」的大城市。回来以后的感想是,去玩一趟可以,生活是万万不能的 😂 我和也太偶尔会聊到以后去哪,想过很多城市,但都没有一线……

习惯低线城市的生活便利再回一线,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成本不仅仅是金钱,也是时间

表面上看一线城市的生活资源更多。但实际上除非直接生活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圈,否则吸血效应反而会让一线周边的可得资源还不如低线城市——太多时间都花在了去核心圈的路上——而且反过来,在一线核心圈想要接触自然资源时,又要跑很远。

……

想起以前选城市看「宜居城市排名」那会儿,意外发现德国排名第一的宜居城市居然是慕尼黑,全德房价、房租最贵的地方。

当时我就一通吐槽。这叫什么宜居城市,排名都只看经济活力,却不看生活成本……(但真有钱到不在意生活成本的,其实到哪都宜居)

所以我们很快就放弃宜居城市排名了,转而关注「自己」最在意的东西——房价、人口、日常使用最多的资源。

我们发现自己使用频率最高的,其实是超市、森林、医院、餐厅和自己的家。前者离家近不近,后者价格是否能负担,才是对自己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后来我们就搬到了现在的住处,城市规模在德国排名 70 开外。

也是很切身的感受,没有一个城市是对所有人都宜居的,最重要的还是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

也聊聊低线城市工作机会的观察。

刚来那会儿,我也挺认同低线城市工作机会更少这样的看法。好奇查过一次当地招聘,发现主要就三个雇主——大学、政府、市政(水电、供暖、公交),没了……

但后面的两个经历,让我的想法有了一点变化。

有次遇到一位特别能聊的医生,发现我俩居然是从同个一线城市搬过来的。我问他是怎么来的,他说朋友的医院缺医生,问他愿不愿意来,他就过来了。

我当时就感慨,每个城市都需要医生(小地方好医生比大地方还抢手),但不是每个城市都需要写 Python 语言的自动化工程师。突然意识到「地点自由」不仅仅是远程办公,如果我们的工作哪里都有需求,也是一种地点自由

后来在《别相信直觉》里读到一个统计数据,什么行业最容易致富?统计发现致富比例最高的行业,不是大家都能看见的金融、科技,反而最“无聊”(也因此竞争不激烈)的各类做本地服务的区域经销商——比如在欧美这边,汽车经销商、饮料批发商,致富比例最高。

想起我们当时找人做遮阳棚。全市就两三家店,都开了几十年。这种外地抢不了、新来的人也看不上的生意,倒是成了低线城市里稳稳的收入来源。

我发现自己以前有个思维定式,总觉得要先有岗位招聘、再有工作。但在低线城市大企业比较少,很多工作机会不会出现在招聘广告里,而是看一个人「接活」的能力。

低线城市工作机会不少,少的是工作种类。

止损

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上篇文章一位读者的留言。

每次看到行情好就杀进来,然后被套「亏了 60~80%」就「持有 10 年」等回本。很多小伙伴开始投资时可能都会遇到类似问题,本来是想赚一笔快钱,但一亏钱就忘了“初心”、变成长期持有。

「看见行情好」本质上属于趋势投资——因为昨天、今天涨了,所以认为明天也上涨的概率更大(与之相反的是认为越跌越便宜、越值得买入)

很多小伙伴在趋势投资的同时,却没有一致的「趋势止损」。反而是亏钱就承诺升级变成“价值投资”、甚至补仓加大投入。

趋势投资和价值投资都是经过验证可以获得长期收益的方法。趋势投资本身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没有前后一致的退出策略。

面对亏损,承诺升级

安妮·杜克在《适时退出》中有个更感同身受的例子。

ABC 曾经是美国加州最大的连锁商店。初期赚得盆满钵满,但后来面对新对手加入开始节节败退。人们建议创始人哈罗德卖掉已经扭亏无望的分店,把精力投入还在赚钱的地区。

但哈罗德非但没有这么做,反而承诺升级——他放弃了盈利门店的权益,然后用个人财产接下了全部亏损的门店。

期间哈罗德还有几次退出机会,依然有公司愿意收购他手下的亏损门店,但他全部拒绝了。

然而,他还是选择继续投资这项注定失败的事业,几乎耗尽了所积累的一切。

——《适时退出》第四章 承诺升级

看这个故事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唏嘘,但换到股市里这样的事却每天都在发生——赚钱的投资有点收益就落袋为安、亏钱的投资死扛到底。

单独看「买入上涨的投资」和「持有亏钱的投资」都没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买入、卖出的逻辑要一致,要对自己诚实。

  • 持有亏钱的投资可以,但前提是当初的买入理由是「投资足够便宜」,在下跌时买入。尤其看 9 月 23 日以前自己是不是这么做的。
  • 如果是追涨买入也可以,但趋势投资就最好有趋势的止损方法,趋势逆转时不是亏钱死扛、更别补仓。

可以考虑条件单自动止损,隔离人性

所以如果是趋势投资的话,最好提前想清楚止损价格,并设置自动执行。否而容易像上一篇提前想好退出策略中我们聊的——亏损发生以后再考虑止损就太晚了,这时人已经很难理性思考了。

我用过的一个设置止损价格的思路是从范·K·撒普的《通向财务自由之路》中学的(别被书名骗了,这本书不聊财务自由,是聊投资策略)——前期低点下 7%。然后止损价格随着低点不断往上提高,比如这样 👇

所以趋势投资其实不用考虑止盈,它的止损和止盈是一体的

美股的交易系统比较全面,买入时就可以同步附加止盈单、止损单(止盈单也可以用来做网格)👇

后来上篇文章里小伙伴的留言启发到我了

在 A 股可以通过「条件单」来实现(每个券商的支持程度不一样,这里我是用东方财富举例)

我看下来觉得条件单里的「回落卖出」最贴近这个思路。和单纯的止损条件单相比,也不用一直盯着前期低点手动改价格。

说说我的想法,供大家参考。举个例子,假设沪深300ETF 510330 的买入价格是 4.103,止损的目标价格定为下跌 7%,也就是 3.816:

  • 监控价:填一个小于止损价格的数字;
  • 累计回落:回落 7% 止损。

这样如果买入以后就下跌,下跌幅度达到 7% 就会触发卖出。

如果买入以后投资上涨,那么最高点价格也会随之提高,实现「截断亏损,让利润跑」。

是个比较粗略的止损思路,具体数字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方法是类似的,抛砖引玉,分享出来谨供大家参考。

止损一定会错过一些机会

止损有两个地方可能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一是,最终止损的投资往往占大多数,赚钱的投资并不多。止损对投资的价值不是放大收益,而是缩小损失。在止损的同时留下几只最终一路上涨的投资,这部分投资才创造了大部分收益。小亏大赚,最终也能获得收益。

这是我 2016~17 年的一段记录,14 笔投资里最终 12 笔其实都没赚到钱,但剩下的 2 笔留下了大部分利润。

二是,止损一定会错过一些「本来能赚钱」的机会。但这就像《适时退出》中写的,职业扑克牌玩家很多牌局都会弃牌,甚至放弃了一些最后看来本能赢的牌局:

(德州扑克)坚持打到最后摊牌,更有可能避免因为弃掉了本可以赢的牌而后悔,但你也将输得一干二净。最好的扑克玩家会避开这个陷阱。

直觉上,我们认为退出会阻碍进步。事实恰恰相反。退出那些不再具有价值的事情,你就可以转换路径,朝着更有助于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进,从而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所以止损不是一种赚钱策略,甚至还会错过一些本来能赚钱的机会。止损更像是一种保护,止损(+仓位控制)能保护我们不亏大钱,不下牌桌。

重要的是前后一致

最后也如实地说,其实这个方法我现在已经不用了。但不是因为这个方法无效,而是我现在比较少做趋势投资了,主要是定投/低估买入、长期持有。像很多主动基金、投顾如果买入就是为了长期持有,我就不会考虑止损。卖出通常是因为市场变贵(止盈),或者到了用钱的时候。

但我觉得,这个方法对于因为这轮行情才开始投资的小伙伴们来说,依然有帮助。等行情到来才开始入场的这些朋友,真实的买入理由大概率都是趋势投资。这是我们大部分人与投资结缘的方式。

我们可能在用不一样的投资策略,并非每笔投资都需要止损。但重要的是,买入和卖出的逻辑前后一致,在哪里开始、就在哪里结束。投资如此,生活也是。

提前做好退出计划

一笔投资买入时,最好就想清楚未来何时退出,既包括止盈、也包括止损。

这是我最近读安妮·杜克的新书《适时退出》得到的启发(以前也推荐过她写的《对赌》,聊概率思维)

书里探讨了一个值得警示的现象。一旦投资开始亏钱,或者项目已经前期投入,人就很难再理性思考退出问题了。卖出亏钱的投资,比卖出盈利的要难得多。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后续研究——沉默成本和损失厌恶如此强大,以至于我们哪怕知道它的存在,依然难以有效应对

作者讲到杰弗里·鲁宾,他是一个专门研究过损失厌恶的学者,「写出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富有影响力的关于(损失中)承诺升级的著作」。但他本人却还是在一次登山中因不愿止损而丧生。

当时他已经成功攀爬了 99 座山峰,还差最后一座。途中天气突然变得恶劣,(没有前面 99 座登山记录包袱的)同行者纷纷返回,他却坚持攀登,最终丧命。

可以帮助我们在损失发生后依然理性思考的方法非常少,包括那个很流行的自我提问「如果重来一遍会怎么选?」也被验证无效。

最可行的应对方案,是在行动前就制定好退出计划。书里举了攀登珠峰的例子,登山者会设定一个「关门时间」,到了关门时间不管有没有登顶都必须开始返回。

……

我觉得这个理念不仅适用于亏损时的退出,同样也适用于牛市中的止盈。

其实浮盈也会有损失厌恶,一笔投资先赚 1000,再跌 500,我们会觉得自己亏了 500、而不是赚了 500,总在锚定前期高点。每轮行情里都有很多「等回到前面高点我就卖」、最后失去全部浮盈的投资者。

受这本书的启发,假期我复盘了一遍自己的退出策略,也一同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提前做好退出计划。

不需要止盈的投资

有些投资我们不太需要考虑止盈,比如:

  • 海外成熟市场,不适合择时,做好资产配置、再平衡即可;
  • 长赢、长钱,主理人会代替我们止盈高估的投资,我们可以长期持有;
  • 网格,已经自带止盈操作,我们更应该关注向下的压力测试和风险管理;

对于这些可以长期持有的投资,退出计划和市场高低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我们什么时候会需要用钱。我的想法是,定期复盘家庭财务规划,考虑未来明确用钱的地方。在用钱时机前的 3~5 年开始逐步减仓,换成更稳健的理财方式。

除此以外需要定期检验当初的买入理由是否发生变化,比如主理人的投资理念、我们自己的风险偏好。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也应该考虑退出投资。

👆 这两点也适用于以下所有投资。

要考虑止盈的投资

主动基金,我会分两步来考虑。

等市场到中高估值,先把波动比较大的单只主动基金,置换成更加分散、理念为「不降低预期收益的前提下,降低投资波动率」的主理人。

等到市场进入高估区间,置换成股债仓位平衡型的投资,来降低未来的回撤。FOF、可转债、价值风格基金经理,也在考虑范围内。

从预期来讲,能做到第一步我就会很满意了,第二步看缘分。

用来检测高估的退出信号,过去几年我发现全市场温度对主动基金不太有参考性,这几个指标更合适些:

  • 偏股基金指数过去 3 年滚动年化收益,30% 以上为风险,-10% 以下为机会;
  • 兴全基于中证 800 股债性价比做的兴动信号;
  • 基金经理的主动限购(此时开始注意风险,但距离顶点通常还会有一段距离);

对了,中证偏股基金指数过去 3 年的滚动年化收益,现在依然在接近 -10% 的位置 👇

……

我现在持有的中概相关仓位大约 8%(不算网格的部分)。

恒生科技 513180 到 0.74 以上(对应 KWEB 价格到 $40),脱离低估区间,我准备先把中概的仓位逐步降低到 5%。

然后,就可以抄有知有行和长赢的作业了 😜 他们目前的持仓比例差不多也是 5%。

中概目前依然在相对低估的位置。

……

恒生高股息率指数,目前股息率依然超过 6.5%(港股税后),相关资产股息率在 4~5% 以上我都打算先拿着。这么高的股息率以后估计也难遇到了。

特别提醒一句,港股通要收 20% 的股息税,但直接在港股买税率却只有 0~10%。所以港股的逻辑不能直接套用到港股通,这点大家要注意。什么时候港股通也像 A 股一样能分红免税了再说。

没达到退出计划就跌回来,怎么办?

首先还是降低预期吧,熊市底部都熬过来了,大不了就再回去呗。如果牛市真来了,因为怕坐过山车而跑得太早,才是最让人懊恼的。

然后我会坚持再平衡。哪怕最后真坐了一轮过山车,坚持再平衡也会小有斩获。

不过再平衡也会相应降低上涨行情中的收益,还是考虑清楚收益和付出,做好取舍。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是可取的,降低牛市里的一点点收益,换取坐过山车时好很多的心情,还是划算的。

3 个容易被忘记的致富常识

A 股行情启动,先给大家分享一张有知有行做的卡片,超级喜欢 👇 不管是之前没投资、现在考虑买的,还是之前熊市坚持持有定投、牛市反而很焦虑的伙伴,都会有帮助。

也是受这张卡片影响,假期我重读了《投资第一课》,重考了「合格基金持有人测评」。把自己当做新手,重学一遍投资中的重要常识。

一个意外收获——内心突然变平静了,少了前几天市场大涨中的焦躁——信息爆炸会淹没常识,重读经典能重建秩序。

重读帮我回忆起,值得关注的不是股市涨起来我的资产有多少,而是一轮牛熊过后,我的账户还会留下多少钱。

要实现投资目标,最大的风险是买得太贵,不是卖得太晚。《投资第一课》第 15 章基于 2010-2015 年的行情做了回测——即便只是做到坚持定投,没有高估止盈,一轮牛熊过去还是能获得一定的回报,不至于亏钱 👇

「我们统计了 2010 年初到 2015 年 12 月跨越一轮牛熊的区间里,三种不同策略买入沪深 300 指数的资产收益情况」
「我们统计了 2010 年初到 2015 年 12 月跨越一轮牛熊的区间里,三种不同策略买入沪深 300 指数的资产收益情况」

买得太贵才是亏损的根源。

当然,这不是说高估止盈不重要。但这个数据至少让我少了些「要不要卖」的焦虑。如果熊市底部已经坚持投资,注意下轮行情里不要买太贵、重新拉高成本,最后依然有较大概率实现自己的长期目标。

……

在行情点燃的时刻,也和大家重新分享 3 个容易被忘记的致富常识。

1、投资复利不是致富的秘密,ta 更像一个管理(已有)财富的工具

有一种观点,觉得有钱了才求稳,钱少的必须激进梭哈才能一夜暴富。

但统计数据显示,全社会家庭财富大约 70% 来自人生钱,余下 30% 才来自钱生钱。哪怕是特别富有的家庭,钱生钱的比例也极少超过一半。

其实不管是梭哈还是求稳,想仅靠投资致富,都不符合社会基本的财富规律。更何况很多人问如何通过投资赚到 100 万时,他们真正在问的其实不是投资,而是如何不劳而获。但这样的心理通向的往往不是致富,而是被骗。

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我们希望赚到人生的第一个或下一个 100 万,最值得关注的不是怎么用投资梭哈到 100 万。而是怎么通过做好自己的工作、管好自己的开支,先通过“人生钱”积累下其中的 70 万。然后再考虑投资理财增值另外的 30 万。

2、想获得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愿意为此先付出什么

我们想通过投资赚多少钱?是上班一天 8 小时工资的多少倍?那么,我们准备好为它同样倍数的付出了么?

也是这个原因,我更喜欢文章开头有知有行的这张卡片。ta 没有急于承诺你即将收获什么,而是告诉你应该先付出什么——30 分钟的视频,5 小时的书,1 小时的考试——这不能保证赚钱,但是个很冷静的起点(才知道有知有行 logo 的蓝色,寓意是冷静)

3、想赚不一定能赚到,但想省一定能省下来

常有人说「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但这句话不重要,重要的是说话的人。

如果说这句话的人真的赚到了大钱,我们可以请教 ta 的经验,看看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谨慎地区分能力和运气)

如果说这句话的人自己其实也没赚到,那么我们还是先关注省钱吧。毕竟想赚不一定能赚到,但想省一定能省下来。

“你读了书就会用,真好”

经常有人这么评价我,你读了书就会用,真好。我的生活里到处都是读过的书的影子。

但有一天我突然疑惑了,谁读书不是为了用呢?

纯虚构暂且不说,读《超越百岁》的伙伴一定也想自己更健康吧?读《时间贫困》的伙伴一定也想自己时间更充裕吧?读书只是为了读的,应该才是少数。

既然如此,为什么「读了书就会用」反倒成了一种不那么常见的特质呢?

后来我的一点观察,读书不是不想用,而是有太多不了了之。你可能也在《超越百岁》里读到,一周 180 分钟二区心率有氧运动带来的健康效益最大。当时的想法可能是「真好,我也要这么做」。但放下书,这些想法很快就被新信息淹没,几天、几个星期以后就忘了,最后不了了之。

二区心率 ≈ 静息心率 + (220-年龄-静息心率) x 60\~70%
二区心率 ≈ 静息心率 + (220-年龄-静息心率) x 60~70%

也许我只是比大家多做了一步,总是问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

《搞定》中讲过一个经典场景——大家开会讨论问题,得出一致结论,好像会议已经结束了。但这时只要有人多问一句「那我们下一步先做什么?」,大家总会发现,还有好多东西没考虑清楚……

要把想法、灵感真正用起来,不管事大、事小,起点总是「用一个会定期回顾的方式记录下来」,关键节点总是「下一步行动」👇

配图来自《搞定》,GTD 任务管理理念的原著
配图来自《搞定》,GTD 任务管理理念的原著

《搞定》的书评,我发现大家最有共识的两个原则:

  • 一是「2 分钟原则」,如果一件事儿 2 分钟就能做完,现在就去做。
  • 然后就是「下一步行动」

下一步行动,可以是推进任务本身,也可以是让这件事儿变得更容易想起来、更容易执行。

还是《超越百岁》里读到 180 分钟有氧运动,下一步行动可以是选个合适的时间运动起来,也可以是再读一本跑步相关的书,也可以是优化自己目前的运动计划——我把跑量用不会感到膝盖不适的节奏,从每周跑 15 公里,慢慢提到 20 公里。还没达到最终目标,但已经在路上。

文章写到这,中间休息,正好也太要去买菜,提起我买了好久还没吃完的花生米。我赶紧采取下一步行动,把它拿到一个更显眼的地方 😂

有些道理没法立刻用,但我觉得它们有长期价值,希望自己不要忘掉。那我的下一步行动就是把这个想法打上 #原则 的标签,再利用 flomo 的每日回顾,定期回顾有价值的原则 👇

今天翻到的一条原则 👇

跑题一句:我发现在思维导图里写文章、再复制到文字编辑器里修改,比直接在文字编辑器里写更效率。思维导图能把我限制在「发散」模式,减少「聚焦」的影响。

为了管理我们的「下一步行动」,还有下一步行动——收集一些与《搞定》理念匹配的任务管理 App,看看 Things、Omnifocus、Todoist、滴答清单哪个适合自己(这几个是我读《搞定》那会儿比较出名的),然后用起来。

很多问题不是立刻就有结果,但只要我们开始考虑「下一步该做什么?」,总能一点点接近目标。只要问题还没解决、目标还没实现,也总有下一步行动(甚至删除也是一种行动,主动放弃好过不了了之。至少我们想清楚了自己目前不想要什么)

……

阅读是一种输入,输入是为了输出。但输出的重点不是做导图、写文章,而是给现实生活带来改变。

书读了要用,这可能不是一个人的特质,更像是任务管理的问题——

  • 新想法有没有转化为具体的下一步行动?
  • 各种下一步行动有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

PS:大家读完今天这篇,下一步行动又是什么呢?

又有好剧看了

一本小说,两部剧。

想看剧的同时也有一些对生活的思考,看前两个——那些我们没选择的路。平行宇宙里做了不同选择的我,现在过得怎么样?——一个是科幻展开,一个是通过日常琐碎隐喻。

如果就想看轻松好玩的,可以看第三个。

1、人生复本(也有电视剧)

我读的是小说。苹果也拍了电视剧,今年刚上,也叫《人生复本》

其实我较少看出版小说,觉得莫名有压力,没有网文那种完全架空的轻松感。这本书我是带着 Morgan Housel 的建议翻开的:

开始读尽可能多的书,但只读完其中少数。

做好了只读一章的准备,结果,一晚上+一早上,直接肝完了 😂

下面会略微剧透

男主和妻子都为了家庭,选择放弃事业。但时不时也会想,如果当初做了不一样的选择,现在会如何?尤其是看到从前的同学、同事获得了「本来应该属于我们」的成就,更加不是滋味。小说第一章正是男主同学的庆功会。

殊不知,另一个平行世界中真的选了事业、放弃家庭的男主(因此获得了穿越平行时空的技术),却悄悄潜入,想要盗取男主的生活。因为,他觉得这里的他更幸福……

微信读书上有段书评:

我们常会后悔一些选择,认为当初的选择如果不同,某些东西就可以得到了。但我们很少考虑,一个选择改变,又会失去什么。

而且男主在后来一次次穿越中又发现,在更多的平行宇宙中,他即便放弃了家庭依然没能取得事业成功。

不要美化自己未曾选择的那条路

2、不善良的我们

刚读完《人生复本》,也太讲最近有部剧邀请我一起看。一说内容发现也是这个视角。

女主觉得生活没斗志,要找假想敌(什么脑回路?)。无意间想到了老公前女友的社交媒体,开始窥视人家的生活。

这一窥视,立马就把自己搞 emo 了。老公前女友已经攒够了 1800 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 400 万)、有比自己年轻 10 岁的男朋友、过着每天都有惊喜的生活。

但视角切换到前女友:

  • 1800 万新台币,其实是她距离攒退休金还差的金额,手里存款不到 200;
  • 小 10 岁的不是男朋友,发照片是另有目的;
  • 每天都有惊喜,在发送前其实是「每天都有糟心」,临时改了 2 个字;

最喜欢这部剧的前几集,先从社交网络展开——我们眼中别人的生活,和别人的真实生活——分别是女主、老公、和老公前女友的第一人称视角。

往后看,剧里的很多细节其实在隐喻,女主和前女友其实都是她自己,分别代表做了不同选择的她。

不过这部剧我后来没看完。不小心在小红书看到了剧透,感觉后半部分太抓马,把我吓跑了 🤣 也太看完给我补充的:如果把前女友看作女主的一个想象(如果没嫁给老公),前女友离开的时间线和她解开心结、误会的时间线,也刚好重合。说得我一拍大腿……

这部剧里有很多隐喻,别用太现实的视角看,会更有感觉。

3、柳舟记

轻喜剧,我俩每天吃饭看。

古装剧的剧情没太多好说的,但难得遇到一部从头到尾都好看的。我都忘了上一部看到结局的古装剧是啥时候了。

36 集看到一条弹幕,和我想得一样一样的 👇 而且剧里现在的时间也是中秋,还怪应景的。


最后再分享一条星球 👇 放在这里很合适

人生不需要完整,错过也是一种幸福。

但我和也太都想不起吃的到底是啥了,这成了未解之谜 😂

亏本卖出

周一实证下的留言,发现很多小伙伴好奇我现在做资产配置的具体细节,今天这篇展开聊聊。也借着大家的提问,分享一些资产配置对我的影响。

首先说明:资产配置是很个人的事儿,这些方法是我结合个人情况一点点迭代出来的,可能未必普适,建议大家重逻辑、轻结论。具体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调整。

1、更能接受亏本卖出

这是我最近特别有感触的一个发现,自己做决策时更容易放下买入成本了。

回本是一种执念,时不时就会看到这样的留言:之前投资乱买的,终于遇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更好的。但随后总会补一句「等我回本就换过来😂

回本有两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1. 这笔投资未来是涨是跌,根本不在乎我们什么价格买入。
  2. 我们怎么知道“坏投资”回本的收益,能赶上同期“好投资”的收益?

但理性如此,人就是很难摆脱这种情绪。即便知道这三条线一样长,还是没法改变「上面这条最短」的感觉 👇

但我最近突然发现,自己对成本的在意程度变少了。

因为也挺简单的,再平衡要求我卖出一笔亏损投资时,常常是为了买入另一笔同期跌幅更大的。

这么两相对比,关注点就不再是卖出旧投资我亏了多少,而是关注两者之间的价差——我赚了~

不限于一笔投资的盈亏,资产配置会从更全局的视角考虑问题,也更容易纠正错觉。换个视角 👇 这个错觉是不是就没那么明显了

有时候我们把困难归于情绪、人性,但也可能是认知和方法还有欠缺。关于如何退出不适合的投资,后面还有一条分享

2、投资没变,但决策更有章法

我发现每次聊起投资上的新思考,总有小伙伴着急,我是不是换投资了 😂我当前的投资里也聊过,其实我现在持有的具体投资和以前依然差不多。但资产配置很有帮助的一点是,提供一个全局视角,把所有投资打通。

这里其实也可以回答一个问题,多少是资产配置的合适比例?

我也不知道 🤷‍♀️ 假设咱俩都有 50 万本金,我年入 5 万,你年入 50 万,咱俩合适的资产配置能一样么?资产配置受人的影响,比钱的影响更大。

所以我是这么行动的:

  1. 先不管所谓「合适的资产配置比例」,先盘点清楚自己当前的所有投资,看看他们各自占比多少;
  2. 就拿当前这个数字作为自己的资产配置,开始行动,开始执行再平衡;
  3. 后续持续复盘自己感觉不舒服、值得优化的地方,一点点调整目标。

相比于合适的比例,资产配置更大的帮助是全局的视角。比如这种情况——我有主动基金,有长赢、长钱,有海外投资,还有自己买的指数、个股。如果有一笔 2 万的新增资金,决定应该买什么、买多少?或者反过来,变现 2 万,应该卖什么、卖多少?

以前这类问题往往就是凭感觉现拿主意。但现在我总能给出清晰的回答了——做一次再平衡就都清楚了。

结合着定投和大家展开聊聊。上次有小伙伴问,每月买入投资是用新钱,还是已有本金,这个问题也能一起回答。

我在资产配置里有现金仓位。其他投资下跌时,现金就会被动超过目标比例,触发再平衡买入;反过来,上涨触发再平衡卖出也是一个道理。新增资金进来也会增加现金比例,触发再平衡。这样一来,定投和资产配置就统一在一起了,这笔钱是本金还是新增资金,其实没影响。

是不是很全局的视角,各种情况要卖什么、买什么,就非常清楚了。

而且不仅如此,新钱进来也是一次退出不合适投资的机会。

3、退出不合适的投资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思考,如何有计划地退出不合适的投资,不用坐等回本:

首先,每次新增资金进来,现金比例增加,都会导致其他投资比例下降。可以借此机会在不卖出的情况下,降低这笔投资的比例。

其次,涨跌都是阶段性的,任何投资都会阶段性表现好,包括想要退出的投资。「过度再平衡」这个方法很好用。

假设 A 投资我们持有 10%,现在因为表现好变成了 11%。标准的再平衡只要卖出 1%,回到 10% 就好。但用过度再平衡,此时可以卖出 2%,让比例降到 9%。

再平衡卖出,一定是这笔投资相对表现好的时候。用涨得多的,买涨得少的,从心理上更容易克服「亏钱卖出」的情绪。

当然,其实就算没有资产配置我们还是可以这么做的。但资产配置能提够一个更严谨的规则、更有计划,又闭环到前面的全局思考上了 🐶

4、关于颗粒度

还有两个小伙伴问到,在什么纬度上再平衡?比如是只关注 A 股、美股这样就行,还是具体投资也再平衡?要不要在稳健投资和长期投资之间再平衡?

首先,考虑资产配置和再平衡时,我只会看长期投资这一个部分 👇

稳健理财和活钱要留多少是当前生活决定的,和投资反而关系不大。

其实最开始我考虑资产配置和再平衡比较粗旷,就关注 A 股、海外投资的比例。但很快发现这样不行,因为一旦触发再平衡,不知道变化具体是哪笔投资带来的,不知道买谁、卖谁……

再后来,我把颗粒度具体到资产类别,比如主动基金、长赢+长钱、恒生红利……发现还是不行,因为哪怕都是主动基金,涨跌也不一样。

直到现在把颗粒度具体到具体基金、投顾的程度,问题才算基本解决。

如果给建议的话,我觉得可以从比较大的维度开始行动,然后发现不够就再细一层,直到问题解决为止。不要光想,试一试很快就清楚了。

5、心态

最后再说一个资产配置对心态上的帮助吧。

资产配置中的再平衡操作,其实就像一个大号的网格策略,对心态的影响和网格也很像——虽然金额不多,每次再平衡带来的成交量往往只有总资产的 0.X%。但卖出一点再看下跌,心态就是会平和得多。

以上,我在实践资产配置中的一些发现和感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谨供参考。

从前一跑步就伤膝盖的我,跑步第 4 年了

理财博主休假,养生博主上线 😜 今天聊聊运动~

《超越百岁》中作者的长寿计划,运动占了很大一部分,重要程度超过健康饮食

营养干预可以成为恢复人体新陈代谢平衡和降低慢性病患病风险的有力工具。但它们能像运动那样,几乎神奇般地延长和改善寿命和健康寿命吗?我不再相信它们了。

健康饮食的好处主要来自减少糟糕饮食的不利影响,但它的好处是有上限的。想要根本提升健康状态,还得是运动。

书中提到一个数据,运动不足对健康的影响是吸烟的两倍还多。吸烟“只”增加全因死亡率 40%,而观察衡量心肺能力的「有氧适能」,低于平均水平(第 3 四分位)相比于高水平(第 1 四分位)的全因死亡率了增加 1 倍。最低四分位和最高四分位比,全因死亡率差了 4 倍。

心肺适能、有氧适能、最大摄氧量,说的都是一回事儿
心肺适能、有氧适能、最大摄氧量,说的都是一回事儿

刚好,我的有氧适能真就是从第 3 四分位爬到第 1 四分位,跑步四年 👇

从最低 42 到 53,终于在这了 😭

这些年我在公众号也做过一些记录。

跑步第一年:知道了「有氧适能」这个数据和测量方法,把有氧适能从「低于平均」提高到「高于平均」,也就是第 2 四分位。

跑步第二年:关于「坚持」的思考,坚持比进阶重要。很“小白”的技术,能坚持下来,也比“高级”但几天就破功的有帮助。

跑步第三年:找到能实现愿望的「最小」目标,更容易保持下来。

差不多一年一篇。第四年,和大家聊聊被误解很深的「跑步伤膝盖」吧,我也算有点发言权了。

跑步是各种运动里门槛最低的,但很多小伙伴,包括我,开始跑步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担心伤膝盖。

伤膝盖的不是跑步

说起跑步伤膝盖,我真是太有经验了 😂从初中到大学,我开启过无数个跑步计划,每一次都以膝盖疼到无法继续而放弃,每一次!最严重的一回,平时走路都成问题。

所以说起跑步伤膝盖,我以前真是深信不疑。之后很久都“认清现实”、不再尝试,改做其他运动比如 HIIT 和动感单车了。

有这么多负面经历,后来还能重新开始跑步,几乎是个奇迹。

多亏当初因为精力管理找到《掌控》(要知道是聊跑步的,我可能就不会看了),关于合理控制跑步速度和跑量的部分,我还是看进去了——并不是把自己累趴下才叫锻炼,合适的强度比我以为的低得多——以心率作为衡量标准,只要达到「二区训练」就够了,全程可以用鼻子呼吸

Apple Watch 可以自动计算心率区间,手动的计算方法是——静息心率 + (220-年龄-静息心率) x 60~70%

膝盖疼了这么多次,我头一次认真考虑,是不是因为自己跑得太快、太用力。

伤膝盖的根本原因

《跑步圣经》中的一句话可以解释大部分运动损伤,也包括跑步伤膝盖——关节和跟腱的强化速度,要比心肺和肌肉慢得多。

自己感觉没什么的强度,可能就已经达到关节负荷的上限。而跑步跑到喘,达到心肺较高强度时,关节和跟腱很可能已经超负荷了。

所以像我以前一跑步就伤膝盖,其实是个必然。太高估自己,加量太急了。甭管感觉跑起来多轻松,只要会觉得膝盖疼,就很可能还是太快了。

有几个数字更让我感受到其中的反差。

论心肺能力,我现在的最大摄氧量是 53.1,已经摸到同年龄组前 2.3% 的门槛(参考《超越百岁》中的数据)

前 2.3% 的水平,大伙猜猜我现在一次跑多少?

10km?20km?

在可以持续跑步(每周跑 4 次)、不会出现不适的前提下,我现在一次只跑 5km,配速大约 7 分钟(二区心率),没比快走快太多。可能比很多人想得都要少得多、慢很多 😂

当然个体有差异,也有小伙伴有氧适能差不多,已经可以跑半马了。想给大家分享这个数字,更多是说想:

  1. 我们的关节和心肺状态有明显落差,感觉不多的运动量,可能已经超过关节和跟腱的负荷了;
  2. 尊重每个人自己的实际情况,只要出现关节疼痛,不管运动多轻松,还是说明目前太快、太多了

跑步这些年我越来越有感触的一点——慢比快要难

Nike Run Club 新手课程里经常重复的一句话「慢一点,新手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跑得太快」。

伤膝盖的不是跑步,而是不会判断运动强度和身体状态,因此高估自己

跑步,关节炎概率更低

可能有小伙伴会说,这是我的个人经验,有普遍性么?

《无伤跑法》里提到一对反差的数据,特别有意思。

跑步的人,相比于不跑步的人,关节炎比例更低。

是不是很反直觉?但你可能会说,不对啊,那么多人跑步膝盖痛的怎么回事儿?

这也没错,虽然跑步关节炎比例更低,但跑步的人膝盖痛的比例也确实更高

只是和大家想的「跑步伤膝盖」不一样,跑步导致的膝盖痛通常是可逆的,减量、休息以后就会明显好转。我读过一些“跑步膝”的康复指南,除了休息、力量训练,低强度跑步甚至也是恢复步骤之一。跑步过量、过快导致的膝盖痛,可以用更慢、更短的跑步来恢复。

与其把膝盖痛当做跑步伤膝盖的证据,不如把 ta 当做身体的提醒——现在的运动强度对于当前身体还是太高了,低一点吧。

当我们开始感到身体不适,或者知行出现偏差,嘴上说运动很好,行动却有意无意推迟运动计划、总有各种意外,可能背后的真实原因都是当前运动强度超过了身体或心理的承受能力。

慢才是快

说起预防跑步损伤,大家读到的可能更多是力量训练、优化跑姿、挑选跑鞋这些内容。

这些方法也是对的,只是我在读这些内容时隐约感到它们都在教人如何「更快」实现目标——只要买对鞋……只要把力量练起来……只要买了某某保健品……

相比之下,教大家慢下来的方法,少太多了。所以我更想写今天这篇。

就像去年给大家分享的心得,寻找能够实现愿望的「最小」目标,我发现这句话放在这里依然适用。

一方面人性永不满足,另一方面人性高估自己。如果不能打破其中一环,主动慢下来,我们迟早会把自己逼进又一个受伤的角落。

来自曾经一跑步就受伤的我,写在如今无伤跑步第 3 年。

稳|财务自由实证 #65

不管是生活还是投资,我一直算是偏乐观的。除了性格,可能也和我过往的经历有关。

有一则寓言故事。一家三个孩子,老三体弱多病,所以很多人担心老三活不久。也是因此,家人更照顾老三,他自己也更注意。最后,老三反而是三兄弟里最长寿的(中学时读到的,我居然现在还记得 😂

好事儿,常常来自对坏事儿的应对。我遇到的很多困难最后都变成了好事儿,久而久之,这让我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每当困难时,我也隐隐有点期待,这次的困难,又会带来哪些收获?

A 股最难的时候也许还没过去,但我隐约有点感觉。几年后回头看,我也许会很庆幸这段时间对「风险」的重新理解

2024 年 01 月 10 日:

想要把投资成功变成生活幸福,靠的不是尽可能高的最终收益,而是实现目标收益的过程痛苦尽可能小。

2023 年 07 月 27 日: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分散配置虽然不一定能增加收益,但能显著减少最坏的情况。

2022 年 04 月 19 日:

转变思维,不再是「有没有风险,还能不能投资?」,而是问「如果有风险,如何投资能才能降低风险的影响?」

这些点滴积累,在 8 月初海外市场大跌中让我有点惊喜。

几乎看不出来……

8 月初海外市场大跌,日股熔断(我有持仓),美股标普 500 回撤 9%。

但当我看到自己海外账户的曲线时 👇

几乎看不出这次大跌对账户的影响,中间最大回撤 3%,稳得让我有点惊讶。

从去年开始增加海外投资以后,常有小伙伴问我,现在美股处于历史高位,还能投资么?如果赶上下跌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和很多人想得不太一样——相比于「现在有没有风险,能不能投资」,有了这些年的思考,我更关心「风险一定存在,那么怎么投资当风险发生时可以受损更小,当风险没有发生时又能获得收益?

我目前的做法是这 2 个:

1、分散投资 + 再平衡

在海外投资里,我除了美股、日股,也配置了欧洲指数。除了股票,还有 20~30% 的长期国债,8 月股市下跌时它们涨得不错,抵消了大约一半的股市跌幅

以前我很抗拒分散投资,因为这样在上涨时会错过一些收益。直到我想明白了,痛苦最小化 > 收益最大化。

分散投资的收益未必比集中投资好,但它却有减小痛苦,甚至坏事儿变好事的能力——受损更小,回本更快,可能别人还在回本,这边已经新高了 👇

截图来自 Just Kepp Buying
截图来自 Just Kepp Buying

2、多问自己,如果将来发生风险,哪笔投资、哪位投资人应对风险的能力更强?

所以我在投资美股时,买了较少的指数基金,大部分则是买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持有超过 2000 亿美元现金的伯克希尔,可能是我能接触到的最可能受益于风险的选择。

相比于「有风险能不能投资」,转而思考「有风险时应该如何投资」,找到一个上涨下跌都舒服的位置,这能省去不少内耗。

我依然相信每段经历都有意义,我们在 A 股这几年遭的罪也是。

当前投资全景

上上个月给大家分享过我的投资全景 👇

我会每个月盘点一次资产配置,看当前比例和目标比例的偏差,来决定这个月的定投 or 卖出。

1、这个月我没有定投海外市场,因为账户新高已经自动完成了这个月增加 0.5% 的进度。

2、港股账户我也没动,有一些上涨,但还没到再平衡卖出的阈值。

3、这次盘点完主要定投的还是 A 股。

现在回头看 3 月检查资产配置,当时基于再平衡规则卖出部分 A 股 👇 虽然总金额不大,但这个节奏还挺舒服的。

这里还可以补一句。超过一半我的主观感觉和再平衡建议的方向相反,都是再平衡对 😂 确实如丹尼尔·卡尼曼在《噪声》中所写,规则常常能打败总结出这个规则的人

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的判断能更好地考虑问题的复杂性和微妙的细节,但复杂性和微妙的细节基本上没什么用,因为它们并不会提升简单模型的准确性(反而带来了大量的噪声)

4、最后我还微调了下恒生医药 159892 的网格,给大家分享一个复盘经验——如果网格的目标价离支撑位很近,最好放在支撑位上面一点点。在复盘时发现,我的恒生医药网格下一个买入价格在 0.399,刚好低于支撑位,正好没买到 😂 如果稍微改一点到 0.4 以上,这时候可能已经变现一网、甚至两网了,并且没有增加风险

以上,一些思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实证账户更新

整个 8 月最后结果居然是正的,有点意外,和我主观预期挺不一样的。于是再次确认了下,发现主要是两个原因:

  1. 8 月最后一天 V 回来一点,所以整个 8 月 A 股相关投资实际下跌不到 2%;
  2. 加上海外投资新高。这也是个挺有感触的地方,虽然海外投资目前占比 23%,只是小比例,对体感的影响却比预期更大。资产配置的意义容易被低估。
记账工具来自有知有行
记账工具来自有知有行

被动收入观察 👇 从投资中获得的「累计被动收入」目前还在「累计日常开销」曲线的下方,继续苟着……

注:这张图的思路来自第 30 期实证,长期跟踪财务自由的可行性。家庭开支曲线里,我没有算买房首付、一次性税费和部分硬装的钱。剩下大家能想到、想不到的,房贷月供、家具、家电、旅行、保险、医疗什么的,每一笔都算进去了。

……

最后例行提醒大伙,财务自由的投资和被动收入虽然看起来性感,但「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本金和收益只是自由路上的「果」,主业努力多赚钱、理性消费少挥霍,以此积累本金,再加上不被短期涨跌干扰、坚持投资才是背后的「因」

投资复利只是我们获得被动收入的方式,而不是致富的秘密。

在财务自由实证的最初两年,我写得最多的也不是如何投资,而是如何少在投资上花时间,好能多花时间关注主业,同时理性控制开销,尽快攒钱。

假如有 10 万本金,就算投资翻倍也才赚了 10 万。而投资翻倍极其困难,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才 20%。相比之下,在职场上努力提升,让收入再增加 10 万则要靠谱得多。

对财务自由而言,“钱生钱”做到 80 分足矣,剩下的精力还是应该关注赚钱和省钱这些“人生钱”。

关于这份实证

普通人通过工资理财也能实现财务自由,这是这些年我一直在践行的理念。从最初懵懵懂懂到 2017 年制定具体的财务计划,再到今天,已经走了 5、6、7 年。

为了能够更加透明、中立地实证普通人财务自由的可能性,从 2019 年开始我决定公开自己的财务进度,成为这个系列内容「财务自由实证」。

不追求大富大贵,但求能够不再纠结生计这些琐碎问题,在重大选择面前获得更多的人生选项,不再瞻前顾后。

有兴趣参考这个实证的朋友建议先看看之前的引导篇,制定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一起财务自由。以往的干货精华也都有汇总 👇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 30 岁前积累到 预计家庭年度开支的 10 倍(但后来发现钱不需要那么多,开销变少,本金变成了 20 倍),作为创造被动收入的本金。依靠这些本金实现长期 10+% 的年化投资收益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不再依赖上班工资生活,有底气去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儿。

(我的具体目标数字是 500 万,但这个数字大家没必要参考,还是要以自己的生活开销为准)

财务自由路上一些重要节点:

  • 2017 年,计划正式开始,同年获得家人的认可和支持;
  • 2018 年,A 股熊市大跌,出现“钻石坑”机会;
  • 2019 年,开始财务自由公开实证(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系列);
  • 2020 年,新冠股灾,自由之路上的又一个关键机会;
  • 2021 年,自由目标基本达成,开始向新的节奏过渡;
  • 2022 年,遭遇自由后的第一次账户大幅回撤,但也是港股 6 年后、A 股 3.5 年后的又一次钻石坑,期待后续……
  • 也是同年,我搬去二线过想要的生活了买房钱从计划中扣除(自住房我会看作消费而不是资产)

慢慢播种,等待市场回归~

RichCalls Warden 使用指南

引言

Warden 是我开发的一套用于帮我们美股止盈/止损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你在美股交易中更好的控制风险。帮助你守住利润,避免亏损。

官网是 https://warden.richcalls.xyz/,使用 Google 账号登录即可使用。目前内测版本,内测期间免费使用。

配置账户

登录之后在菜单栏选择「账户管理」,然后添加账户就可以了。目前只支持长桥证券和富途证券。而且只支持美股。

长桥证券

长桥访问 https://open.longportapp.com/ 登录之后去个人中心获取 API Key 和 Secret 等信息,然后填写到 Warden 中即可使用了。

富途证券

由于富途证券的 API 的使用方式问题,这里想使用富途证券的用户配置好信息之后,需要联系我,我需要手动另外在配置一下才能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

  • 配置的时候需要输入登录密码的 MD5 值,可以使用 https://www.cmd5.com/ 获取到密码 MD5 加密之后的值,复制过来就可以(如下图)。

  • 解锁密码同登录密码一样也是 MD5 加密之后的值。

账户使用说明

账户默认是开启状态,并且开启了 Test Mode(测试模式)。测试模式,开启之后会无视市价单,所有的订单买入的时候提交的是 0.01 ,卖出的时候是 999.00 的限价单。这样可以避免在测试的时候买入卖出真实的股票。

测试之后可以关闭测试模式,这样就可以正常的买入卖出股票了。

Webhook 请求只会处理 Active 状态的账户,如果你不想使用某个账户了,可以在账户管理中关闭这个账户。

系统使用说明

结合 TradingView 实现自动交易

这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你可以在 TradingView 上配置警报,然后在 Warden 中配置好账户之后,就可以实现自动交易了。

具体步骤:

先去 Warden 系统的个人设置中获取到你的 WebHook Url,这个 Url 是用来接收 TradingView 的警报的。不要泄露给别人。

然后在 TradingView 中配置警报,在「通知」中填写你的 WebHook Url,然后就可以了。

说明一下:

  • 图上的条件就是你的策略,这里可玩性非常多,你可以自己划线,然后创建报警;你也可以使用 MA、EMA、BOLL、RSI 等指标来创建报警。至于怎么玩,完全取决于你的策略。
  • 消息需要是 Warden 系统的一种固定格式,你需要做什么操作,完全取决于你的消息内容。
  • WebHook Url 是你的 Warden 系统的 Url,不要泄露给别人。

WebHook 消息格式说明

1
2
3
4
5
6
symbol: NVDA240823C115000
pos: 1
qty: 1
side: BUY
order_type: LO
price: 0
  • symbol 股票或者期权,必选参数;在卖出的时候,期权代码支持模糊匹配。示例:
    • NVDA240823C115000 代表想操作 NVDA 2024 年 8 月 23 日到期的 115 美元的 Call 期权。
    • NVDA* 代表想卖出所有的持仓期权,只能搭配市价单和卖出使用。
    • * 代表清仓,需搭配市价单和卖出使用。
  • pos 仓位占比,卖出的时候可选参数; 当有此参数的时候会忽略 qty 参数,示例:
    • 1 代表卖出全部持仓,
    • 1/2 代表卖出一半持仓,
    • 1/3 代表卖出三分之一仓位。
  • qty 数量,必选参数,除卖出有 pos 参数外,其他都需要此参数
  • side 方向
    • buy 买入
    • sell 卖出
  • order_type 订单类型
    • lo 限价单
    • mo 市价单
  • price 价格,市价单会忽略此参数。

另外说明:

  • 所有参数无视大小写
  • 所以订单都是当日有效
  • 目前只支持美股,不支持其他市场

期权计算器

为了方便大家获取到期权的标的代码,我在系统中加入了期权计算器,你可以输入你想要的期权的条件,然后就可以很方便的获取到期权的标的代码了,方便你在 TradingView 中配置警报的时候使用。

一键清仓

除了给系统发消息实现一件清仓之外,我在账户管理中加入了一键清仓的功能,你可以直接在账户管理中点击一键清仓,就可以清仓所有的持仓了。

当然清仓之前会有一个确认的弹窗,避免误操作。

定时交易

由于期权不能盘前和盘后交易,所以我开发了这个功能,如果你不想期权过夜,可以使用这个功能帮你在交易日结束之前卖出期权。

Webhook 日志

在系统中有一个 Webhook 日志,你可以看到系统接收到的消息,以及处理的结果。这样你就可以知道系统是否正常的接收到了消息,以及是否正常的处理了消息。

最佳实践

这套系统最主要的目的是给大家做止盈止损的,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跌破了支撑,但是却缺乏执行力,怎么办?提前设置好止损,然后就可以放心的等待系统帮你卖出了。

比如下面一些场景

日内期权操作

跟着信号买入动能股的期权,当股票启动的时候迅速设置好止盈止损,然后就可以放心的等待系统帮你卖出了。

我这里使用了 3 分钟的 VWAP 作为技术指标,当股票下穿 VWAP 的时候就是一个卖出信号。

除了 VWAP 指标只外,你还可以用道氏理论画出支撑和阻力线,然后设置止盈止损。

一键清仓

QQQ 如果跌破 MA20,那么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信号,这个时候一般还会继续跌,有时候你可能会犹豫,下不去手清仓,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在 TradingView 中提前设置好警报,然后 Warden 就会帮你卖出了。

如果你想一键清仓,消息的格式就是:

1
2
3
4
symbol: *
pos: 1
side: sell
order_type: mo

如果你想所有的持仓都卖出一半,那么消息的格式就是:

1
2
3
4
symbol: *
pos: 1/2
side: sell
order_type: mo

除了使用 * 代表清仓,还可以使用 NVDA* 代表清仓 NVDA 的所有正股和期权。

除了使用 QQQ 跌破 MA20 作为清仓信号,你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指标,比如 SPX 跌破某个值等等。

最后

这套系统我目前只花了 2 个周末时间开发,还在不断的完善中。

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想法,欢迎加我微信 ipzone 加项目群交流,申请加好友请备注 Ward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