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除文章的AI味道
最近这两年,AI写作成为很多人都尝试过的一项功能,不光是写博客、写论文、写运营文案,连情书、检讨书都能用AI代写。然而,大多数人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用AI写出来的文章"味道"太重,一眼就能被人识破。
我们知道,用AI生成的文章,大多数都有着明显的"痕迹":非常相似的风格、过于规整的结构、机械化的表达、缺乏个性的语言...这些都让AI文章散发着一种脱离人类真实情感和语言直觉的味道——我们姑且叫它“AI味”。
为什么AI生成的文章有AI味,主要因为AI是基于海量的数据进行训练而成的,这使得AI通过学习海量文本之后,可以预测最可能的单词或句子结构,同时,AI生成的内容常常条理清晰、段落简洁,句子结构非常严谨,缺乏人类写作的那种层次感,导致“AI味”非常明显。
所以问题来了:既然我们已经离不开AI写作,那怎么才能让文章看起来不像是AI写的?换句话说,怎么“去AI味”?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几招实用技巧,让AI生成的内容更像是出自人类之手。
一、优化提示词:怎么写提示词,决定了AI的灵魂
很多人写提示词(prompt)的方式,就像在点外卖:“来一篇关于网络隐私的科普文,结构清晰,语言通俗。”
这种简单的提示词当然能出结果,但结果就像快餐一样,吃得饱,但吃不出滋味,更别说要写出什么“爆款”或者“有血有肉”的文章了。
比较简单的AI提示词框架是:角色 + 背景 + 目标 + 需求 + 限制条件 + 参考示例
角色:明确AI扮演的身份,如“政策分析师”或“客户服务专家”。
背景:提供任务背景,提升AI理解能力,如“在2025年政策背景下”。
目标:明确想要达成的具体目标或结果,如“生成报告”或“优化流程”。
需求:详细说明具体需求,包括功能、风格、格式等。
限制条件:如果有任何限制条件,比如时间、字数、预算等,需要说明一下。
参考示例:如果可能,提供类似的示例或参考,帮助AI能更好地理解需求。
根据上面这个AI提示词框架,我们就有了一个用AI写文章的实用提示词结构模型:
你是【角色】,现在需要写一篇【目标】的文章,风格偏【语气风格】,使用的语言要【口语/书面/幽默/专业】,输出形式是【格式要求】,限制条件是【限制条件】。内容参考如下素材:【参考示例】
比如,我们要写关于隐私保护的一篇博文,用这个模型的提示词会是这样:
你是一位中文科技类博客写手,写作风格偏个人化,有吐槽,有观点,像在和读者聊天。现在请你写一篇博客,讲述普通网民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隐私,尽量引用真实案例,适当穿插自己的评论和经验,语言要轻松自然,避免AI痕迹明显。格式采用博文形式,有标题、小标题和段落,内容参考以下文本:XXX(附上自己的材料)
你有没有发现?这种提示词不仅给出角色和任务,还设置了风格、语言、格式和素材,相当于给AI搭了一个舞台,它只需要发挥就行。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可能“像人说话”,而不是“机器背稿”。
二、喂AI吃人话:素材越真,文章越像
很多人用AI写作的第二个误区是:不提供素材。
比如你要AI写一篇关于《网民如何保护隐私》的文章,你没有给它任何你的真实经历、观点、用词偏好,那它只能从训练库里“凑素材”。于是你看到的文章就是——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因此,网民在上网时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熟吗?是不是像你小学语文期末考试的范文开头?
所以你得喂它吃“人话”。
你得告诉它:“我2012年就开始在网上写博客,那时候隐私意识还很淡。我曾经因为用弱密码,被盗过博客账号,文章全被删光,现在都后悔没早点启用两步验证。”
这种素材和细节,不仅让文章显得真实,也能激发AI写出更多有温度的句子。
别忘了,AI很会模仿。如果你给它“冷冰冰”的资料,它也只能继续“冷冰冰”。但如果你给它的,是有烟火气的东西,它也能模仿得像模像样。
因此,给AI喂料就是,先自己写点素材、语气、背景,或者把自己写的旧文章喂进去,让它参考语调、结构、用词风格。
喂得越细,它回馈得越准,AI其实很像家猫,你不主动,它就不理你。
三、“套话结构”是AI味来源之一
在结构上,AI特别喜欢三段论:引入——分析——总结。尤其在中文里,“首先……其次……最后……”几乎成了AI写作的标配,在语言上,AI容易陷入一些模式化的语言。
想打破这种“套路感”,你得做点个性化的工作。
比如:
用第一人称代入(比如“我以前怎么做,现在怎么做”)。
手动调整AI生成的句子,删掉过于复杂的术语,加入你的个人风格,比如口语化的表达或独特的比喻。 多次迭代,直到文章读起来流畅自然。
要求AI避免特定词汇或句式,比如,在提示词里,加入如下限制:
##要求
-文章禁止使用的词汇如下:
```1、递进关系和逻辑词汇
1. 然而
2. 此外
3. 总之
4. 因此
5. 综上所述
6. 例如
7. 基于此
8. 显而易见
9. 值得注意的是
10. 不可否认
11. 从某种程度上
12. 换句话说
13. 由于……原因
14. 尽管如此
15. 由此可见
16. 因此可见
17. 不可避免地
18. 事实上
19. 一方面……另一方面
20. 显著
21. 通过……可以看出
22. 在此基础上
23. 尤其是
24. 根据……
25. 基于以上分析
26. 毫无疑问
27. 值得一提的是
28. 相较于
29. 可见
30. 因此可以推断
31. 进一步而言
32. 如上所述
33. 结合实际情况
34. 综合考虑
35. 在此过程中
36. 进一步分析
37. 在一定程度上
38. 相反
39. 尤其值得关注
40. 从而
41. 上述
42. 这表明2、结构词汇
1. 首先
2. 其次
3. 最后
4. 第一
5. 第二
6. 第三
7. 另外
8. 再者
9. 接下来
10. 然后
11. 最终
12. 进一步
13. 由此
14. 因为
15. 所以
16. 由此可见
17. 总的来说
18. 总结一下
19. 简而言之
20. 结果是
21. 如前所述
22. 在此基础上
23. 总之
24. 说到最后
25. 当然
```
四、我自己常用的“去AI味”操作流程
既然是经验分享,那我就说说我自己在用AI写作时的一些套路,供你参考:
开头手动写:不让AI写开头,自己开一个好头。
正文结构用提示词控制:我会设定“以我自己角度展开叙述”、“加入一些轻吐槽”、“使用比喻”。
我常用的提示词如下:
使用简单和通俗易懂的词汇,不要使用专业术语,使文章更加易于理解;
要使用短句,不要使用长句,不要冗长描述。
使用口语化、接地气、人情味、富有情感等等语气。
段落过度要自然、逻辑清晰。不要使用“首先、其次、再次、然后、最后”这些副词和过渡词。
文章中要加入更多具体的例子、生动的描述和细节等。
对于AI写的内容,自己再修改一遍,尽量删除那些不必要的废话。
五、写文章还是要回归一个问题:你到底想说什么?
最后我想说,AI是工具,不是替代品。它的厉害之处在于节省时间,但内容的“灵魂”永远只能靠你自己给。
AI帮你堆词、排版、润色,但观点、态度、观察、体验,但绝对不能让AI主导你自己。
真正有感染力的内容,从来不靠“技巧”,而是靠“诚意”。
所以别指望AI帮你完成全部写作,它只是你写作路上的一个小工具。而真正的武器,是你自己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