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仲岚
2025-09-16T05:14:14.654Z

出身中國的日本參議員石平在日本接受DW專訪。他站在台灣駐日代表贈送的當選祝賀花籃前。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進入參議院議員會館,石平前來熱情迎接。2025年7月20日的參議院選舉,石平代表「日本維新黨」出馬競選不分區(比例代表)席位,最終獲得4萬7939票,以不分區第4名之姿確保當選名額、正式進軍國會。
石平也成為日本國會有史以來首位中國人士歸化日本籍後,成功當選的案例(台裔則是台灣籍歸化的蓮舫)。DW當面向他確認此事之後,石平一臉恍然大悟地說:「好像真的是這樣!」
然而,石平對於其出身的前母國中國,以及現在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有著諸多批評,長年在日本的報紙開設專欄評論中國時事等,許多中國網友更批評他是「漢奸」、「賣國賊」等。
最終,中國外交部在今年9月8日對其「實施制裁」,凍結其在中國境內的不動產跟資產,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批評石平「為了一己私利,數典忘祖,出賣良知,勾連反華勢力挑釁滋事」;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隨後對此表示「遺憾」,並要求中國撤回對日本國民石平之制裁。
面對當選以來的一連串怒罵,石平僅說:「我就是一笑置之,笑一笑就過去」。至於為何如此這樣回答,石平不假思索回應稱,縱使自己出生在中國,但現在是日本國民、日本的國會議員,就要保衛日本的國家利益和安全。他並提及年輕時在中國的經歷,直言:「我認為背叛祖國的不是我,而是祖國背叛了我們」。
年少報國熱誠 日本實現
出生於1962年四川省成都市的石平,老家來自四川省中江縣。小時候正逢中日建交、中美關係改善,中國正走向經濟黎明的改革開放早期,讓他對中國的未來充滿憧憬。當時閱讀各種啟蒙書籍,也讓他開始對中國的民主化產生期待。
進入大學後,石平遠赴北京大學就讀哲學系。80年代中國各種思想活躍、激辯,學生們為了國家前景,對路線的辯論樂此不疲。石平回憶:「大學期間,為了將中國轉變為一個民主國家,我們投身於中國的民主運動。大學4年,也幾乎沒有好好學習,每天都沉浸在政治運動之中。」
當時中日關係佳,石平在畢業後申請前往日本關西的神戶大學就讀,順利取得碩、博士學位。原先仍有返回中國效力的機會,但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爆發後,石平深感中國共產黨的「血性」無法更改,因此做出對共產黨「精神訣別」的發言,並開始批評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可怕。
2007年,石平歸化日本國籍。他稱,自己真切感受到一位「公民」該有的權利:「我來到日本後,才開始學習和體驗民主主義,並在加入日本國籍後,開始行使選舉權,可以投下一票,這是對民主主義的第一次親身體驗。而這一次,我不僅投票給別人,更是自己參選,並榮幸地當選。」
在成為日本公民18年後,石平終於成為一國的國會議員,年少時的民主夢最終竟在他國實現,讓他深有感觸。
「我的感慨之深,在於我這個出生在共產黨獨裁國家的石平,如今在另一個民主國家,透過民主選舉成為國會議員。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深刻的人生歷程,某種意義上,我是在日本實現了年輕時的夢想,因此我感觸良深。」他說。
相关图集:“五十而知天命”的中日关系面对重重难题
五十而“知天命”?:在2022年的“多事之秋”,中日两国虽然迎来了建交50周年,但是双方之间似乎并没有太多庆祝的热情。尤其是近年来,在几个关键议题上的严重分歧使得这两个亚洲最大经济体之间关系持续紧张。图为9月22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在东京举行的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招待会。
历史性文件:1972年9月29日,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又称《中日建交公报》),标志着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份声明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束两国之间的不正常关系(战争状态),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到1978年,两国代表又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一杯美酒泯恩仇?:《中日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强调两国之间的友谊,日本“对过去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以及中国政府宣布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这份声明虽然开启了两国之间关系正常化,促进了双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但是一些悬而未决的遗留问题直到今天仍然给两国关系造成影响。
领土主权争议:东京和北京之间最大的矛盾之一,就来自位于东海海域的几座无人居住的小岛——日本称之为尖阁诸岛,而中国则称钓鱼岛。2012年,日本政府宣布对尖阁诸岛实施“国有化”,引发了中国的强烈抗议,还有民众发起了抵制日货的行动。如今仍然会有一些中方的巡逻船或者渔船在附近海域出现。
台湾——紧邻日本的“火药桶”:自从美国对中国开启贸易战,美中关系日益恶化以来,日本作为华盛顿的盟友也对北京在亚太地区越来越咄咄逼人的行动提出谴责。尤其作为亚洲大国,日本对于一旦台海爆发冲突给地区安全造成的影响十分关切。在今年夏天,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问台湾之后,中国解放军围绕台湾岛进行了持续多日的军事演习。日本防务省对中国试射的弹道导弹进行了实时监测。与此同时,该国也在加快扩建自卫队,增加国防预算。
没有解决的战争历史遗留问题:在中国看来,日本方面没有充分反省其战争罪行是双边关系发展最大的障碍之一。日本军队曾经在中国使用过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造成大量杀戮,其中最知名的事件就是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靖国神社——争议焦点:位于东京的靖国神社供奉着明治维新时代以来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其中包括二战中的14名日本甲级战犯。每当有日本政治人物和社会名流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都引起中国的抗议。图为2022年8月15日——日本二战战败投降日,大批民众排队进入靖国神社进行参拜。
从“哈日”到“反日”的民间情绪:2022年7月,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现不少幸灾乐祸的声音。此外,与日本相关的一些社会事件,比如身穿和服的中国女子在苏州被警察带走,也凸显出民间反日情绪的高涨。(图为北京一家购物中心举办的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庆祝活动)
未來「仍將參拜靖國神社」
石平的當選不只中國外交部大力抨擊,同時也讓一些日本極保守的右派感到擔憂,認為像這樣的「歸化第一代」開始從政,未來日本的政治版圖可能會變得不再屬於「純粹日本人」,並紛紛在這次的選舉期間呼籲,未來要將參選資格改為「歸化第二代」。石平更因為受到多方抨擊,一度放棄參選念頭。
然而作為歸化第一代,石平也支持政治家參拜靖國神社。他對DW表示,自己將來會持續參拜。他說:「我認為每個國家都應該對為保衛國家而犧牲的人保持敬意,並傳承他們為國捐軀的精神。這是國家的根本。」
他並補充,包括美國、德國、英國都有紀念為國捐軀先烈的地方,「中國不也有天安門廣場、也有人民英雄紀念碑嗎?他們紀念可以,我們悼念就不行嗎?所以,我未來作為國會議員,在重要的悼念日,也將繼續參拜靖國神社。」
石平過去曾提及,去日本前從未聽過南京大屠殺、中小學教科書都沒提過,至今也對大屠殺的真實數字表示懷疑。他認為共產黨對歷史和對周邊國家的態度,都是極端的實用主義,現在也是不在乎歷史是否真實。
他舉例稱:「9月3日,習近平在北京慶祝抗戰勝利80週年。從歷史事實來看,抗戰勝利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還不存在」。他認為把中華民國的抗戰勝利成果據為己有,一點都不負責任,並批評道:「一個天天歪曲歷史的國家,有什麼資格談論什麼是正確的歷史?」
稱讚台灣民主「華人典範」
在歸化為日本籍後,石平也前往台灣,並曾拜會過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石平回憶:「很榮幸過去能拜會李登輝前總統,也受到他的薰陶。當時我看到台灣社會逐漸走向成熟的民主,而且文明程度很高,完全是一個先進國家的水準。」
石平感慨,台灣也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國家,但卻與中國大陸完全不同體制,稱台灣是華人國家走向民主的一個「成功典範」,從專制國家走向最終成功轉型。
「就像台灣中華民國的賴清德總統所說,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都是獨立的國家。台灣的獨立以及台灣海峽的和平安定,對亞洲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他並稱,日本和台灣應該是「命運共同體」,共同因應中國大陸的壓力與威脅。
石平稱讚現任賴清德總統的理念「非常好」。除了提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原則,也避免刻意刺激中國。他稱:「搞好國家防衛,並不斷提高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地位。當國際社會更多地認識到台灣是一個珍視普世價值的民主國家時,無論中國如何打壓,台灣的國際地位都會逐步提高。」
石平也拜訪東京的台灣駐日本代表處(實質上大使館),與代表李逸洋會談。未來,石平也考慮勤訪台灣,加強台日之間的交流暢通。
他說:「作為一名國會議員,也會給政府施壓,讓他們在這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同時,我也希望能夠以議員親自與台灣各界加強交流」。

日本參議員石平在被中國制裁後不久,與台灣駐日代表李逸洋見面。
盼日本民眾體認共產黨威脅
採訪當下,雖然進軍國會仍不滿2個月,但石平心中已經描繪出不少未來的藍圖。他稱,如何對抗中國是主要課題,特別是中國在經濟增強後,走上霸權體制,當務之急是「增強日本政客和民眾對中國威脅的意識」。
但他也稱,在國會中的作用,並非要與中國人民為敵,而是從共產黨體制和霸權主義的政策層面,來保衛日本的獨立自主,並保衛日本周邊乃至整個亞洲的和平與安全。
他向DW列舉未來的目標,一是提出一套不以中國人民為敵、對中國共產黨非常冷靜的前瞻性戰略,以應對中國霸權主義;二是改變日本長期以來對中國軟弱的「低頭哈腰」外交態度;最後是聯合許多國家,推動整體性的國際戰略。
他指出,好比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就是以美日同盟為核心,聯合周邊的民主主義國家,共同擊退中國霸權政策推進的戰略,這才能保衛亞洲和平。
笑稱被制裁是「刺痛到中國政府」
入日本籍後,想起最後一次「去中國」已經是習近平執政的2012年之前,石平不由得小小感慨。日前被中國外交部制裁,當時他笑回這是種「勳章」。他向DW表示,這其實是半開玩笑的無奈回應。
他告訴DW:「這個制裁本身是沒有任何意義,是無所謂的。他們說要凍結我在中國的財產,但我本來就沒有財產,凍結不成;他們說禁止我入境,但我本來也沒打算去。這個制裁本身就是一場鬧劇。」
石平也稱,或許是他過去的言論講對了什麼,「刺痛中國政府」,才氣急敗壞地進行制裁。「我絲毫不畏懼、不害怕,反而覺得中國共產黨政權對我的制裁,證明我的正確性。這讓我感到非常光榮。我才半開玩笑說,這是中國共產黨頒發給我的勳章。」
年輕時在中國對民主主義懷抱熱誠,如今在日本走進國會殿堂。縱使已經年過60歲,當年欲熱血報國的石平,如今似乎正在日本一步步持續實現過去的理想。他向DW回首一連串過往的同時,也看得出他對東亞局勢展望的語重心長。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調查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進行多個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自行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