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达赖喇嘛仍是一个敏感话题
2025-07-08T13:41:36.944Z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发表长篇文章写道,周日,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的九十岁生日庆典活动在印度达兰萨拉举行,印度少数族裔事务部长里吉朱(Kiren Rijiju)也同数千名僧侣、尼姑和信众参加了庆典仪式。《新苏黎世报》写道,达赖喇嘛以及流亡藏人在印度的存在,是导致中印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篇题为《达赖喇嘛仍是敏感话题》的报道写道:
“1959年,时任印度总理的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为当时年仅23岁的这位西藏精神领袖提供了政治庇护。尼赫鲁明确表示,做出这一决定,是基于印度人民对达赖喇嘛作为宗教领袖的尊重。尼赫鲁提供庇护的前提条件是:达赖喇嘛及其追随者在印度流亡期间不得从事任何针对北京的政治动员。1988年,尼赫鲁的继任者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 )更是正式承认了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达赖喇嘛在印度的存在,长期以来一直令中印关系呈现紧张。过去几十年来,印度接收了大约15万名藏人,他们定居于达兰萨拉及印度其他地区。如今,许多藏人已移民海外,使印度流亡藏人的人数已经减少至大约6.6万人。尽管在对藏人提供支持的问题上,印度从未有过动摇,但德里方面近年来也会更多地顾及中国对西藏议题的敏感。
这一点也体现在围绕达赖喇嘛转世问题的讨论中。在90岁生日来临前夕,达赖喇嘛表示,他的继任者将由他创立的一个基金会指定。达赖喇嘛强调,除了该基金会,任何人都无权插手寻找其转世灵童的事务。此前他也曾表示,自己死后将会‘在自由世界’转世。这一立场同中国政府在选择达赖喇嘛继任者方面拥有最终决定权的主张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场关于转世问题的讨论中,印度部长里吉朱最初公开支持达赖喇嘛的立场。里吉朱表示:‘只有达赖喇嘛及其宗教机构才有权决定这一事务。’对此,中国外交部立即警告印度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印度政府也随即做出澄清,表示印度方面在信仰和宗教问题上并不持立场。”
《新苏黎世报》的报道指出,印度方面显然不想让中印紧张关系再度升级,毕竟双边的边界冲突刚刚出现缓解迹象,而且印度也不希望中方加大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力度。

“在达赖喇嘛转世问题上,印度尽力避免与中国发生争执。达赖喇嘛90岁寿辰之际,尽管印度总理莫迪发函祝贺,并称达赖喇嘛是‘爱、慈悲、耐心和道德修养的永恒象征”,但他并未就转世问题发表任何意见。尽管如此,莫迪的举动仍引起了中国的不满。 中国外交部一位发言人表示,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打着宗教幌子图谋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并称印度必须承认西藏问题对中国的高度敏感性,应避免进一步干涉中国内政。”
“无需为尊者达赖喇嘛的健康状况担心”
《科隆城市报》以《世界上最受爱戴的僧侣》为题写道,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的九十岁寿辰不仅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祝福,也引发了有关其转世问题的激烈讨论。
“随着达赖喇嘛九十岁生日的到来,有关其转世问题的各类猜测也纷纷登场。不过,这类猜测大多缺乏根据,毕竟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根据一项预言,现任达赖喇嘛被认为是总共十七个转世中的第十四世。不过,早在2014年,现任达赖喇嘛就曾表示,并不一定非要有人成为他的转世。如果真有继任者,那么他的转世一定会出现在‘自由世界’里,而绝不会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将非暴力抵抗运动的象征性人物达赖喇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有鉴于此,专家们普遍认为,一旦现任达赖喇嘛离世,中国就会立即推出他们自己选定的第15世达赖喇嘛。可以肯定的是,现任达赖喇嘛离世之际,一场混乱将在所难免。
面对这种可能出现的‘两位达赖喇嘛相互竞争”的局面,有人提出了一个违背传统的设想:本名拉莫顿珠(Lhamo Thondup)、法号丹增嘉措(Tenzin Gyatso)的现任达赖喇嘛应在有生之年亲自指定下一任达赖喇嘛。然而,这一设想很快就被西藏流亡政府首脑奔巴次仁(Penpa Tsering)明确否定。他表示,这种所谓的‘降生’模式(Emanation)并不符合传统,信众也不会接受这种做法。奔巴次仁说:‘以90岁的高龄来看,我认为尊者目前的身体状况非常好,我们完全无需为他担心。’
达赖喇嘛本人也表示,他希望自己还能活上很多年,以便继续为众生服务。他依旧每天在黎明前起床,先是念经和冥想,随后一边吃早餐一边了解世界大事。据其身边人透露,达赖喇嘛并不会刻意回避世界上的负面消息,而是会坚持以善的力量与之对抗。例如,他会就全球性的未来议题发声,谴责当今破坏环境的粗暴行为,并呼吁加强气候保护。
然而,毕竟年事已高,现在达赖喇嘛的出访频率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各大报章有关他的报道也越来越少。上世纪90年代,每逢达赖喇嘛出席各类宗教活动,都会吸引大量的民众,并会在德国等地的各大媒体引起巨大的轰动效应。 ”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