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俄军用含中国零部件的炸弹炸损敖德萨中国领馆

德正
2025-07-05T14:17:13.808Z
图为2019年时的中国驻敖德萨总领馆。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五(7月4日),就在特朗普与普京通电话仅数小时之后,俄罗斯对基辅及乌克兰其他城市发动了迄今为止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无人机与导弹袭击。

俄方无人机和被乌克兰防空系统拦截后掉落的碎片,击中了波兰驻基辅大使馆的领事部门以及乌克兰南部城市敖德萨的中国领事馆。

乌克兰外交部长瑟比加(Andrii Sybiha)周五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普京明显表现出对美国以及所有呼吁结束战争者的彻底蔑视。他是故意这样做的。”

乌克兰当局表示,调查人员在无人机残骸中发现了中国制造的零件。瑟比加写道,这些中国零部件帮助了击中中国驻敖德萨领事馆的袭击。“没有比这更贴切的隐喻,说明普京在升级战争与恐怖的同时,还把其他国家牵扯进来。”

这不是中国驻敖德萨领事馆第一次挨俄军炸弹。2023年7月19日至20日晚,该领事馆大楼在俄军袭击中受损。

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驻敖德萨总领馆附近发生爆炸,冲击波震落了总领馆部分墙面和窗户玻璃。总领馆人员早已撤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中方密切关注有关动向,继续同有关方面保持沟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国在乌机构及人员安全。”

乌克兰袭击俄空军基地

乌克兰军方周六表示,他们袭击了位于俄罗斯沃罗涅日地区的博里索格列布斯克空军基地。

基辅方面称,该基地部署有俄罗斯苏-34、苏-35S和苏-30SM等战机。他们还称打击了一个滑翔炸弹仓库、训练用飞机以及其他设备。

上述信息尚无法独立证实。

乌克兰武装部队在Telegram上发布声明称:“国防力量正在继续采取一切措施,削弱俄罗斯占领者攻击民用基础设施的能力,并迫使俄罗斯联邦停止其对乌克兰的武装侵略。”

沃罗涅日州州长古谢夫(Aleksandr Gusev)报告称该地区遭到破坏,但未说明具体目标。

俄罗斯国防部表示,共击落94架乌克兰无人机,其中34架的击落发生在沃罗涅日地区上空。

乌克兰方面还报告称,周六早上再次遭到俄罗斯无人机袭击。乌克兰军事州长西涅古博夫(Oleh Synegubov)在Telegram上发文称,至少有三人受伤,包括一名12岁男孩,地点位于丘胡伊夫市。

乌克兰军方周六表示,他们袭击了位于俄罗斯沃罗涅日地区的博里索格列布斯克空军基地,其中部署有俄罗斯苏-34等战斗机。资料图片

俄罗斯再次证实高级将领被乌军击毙

英国国防部在每日情报更新中表示,俄罗斯已经证实俄罗斯海军副总司令古德科夫(Mikhail Gudkov)在3月28日的乌克兰袭击中死亡。

这使他成为今年以来第二位阵亡的俄罗斯高级将领,也是自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第16位被击毙的俄罗斯高级将领。

英国国防部表示:“如此多高级军官的损失,可能已经削弱了俄军部分军队的指挥与控制能力。这也可能导致俄军在战术和作战层面的困境。

上个月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北约峰会上会晤

特朗普周五与泽连斯基通话

对于周五(7月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大规模袭击,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非常不高兴”。

特朗普当天晚些时候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通话结果似乎更加积极。

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告诉记者,这次通话“进行得很好”。

泽连斯基在通话后于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讨论了防空方面的合作机会,并同意将共同努力加强对乌克兰领空的防护。”

关于与普京的通话,特朗普暗示美国可能会进一步制裁俄罗斯。

特朗普表示:“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制裁的问题。他(普京)明白制裁可能即将到来。”

特朗普在选战中一再表示,如果他重新上台,将迅速结束战争。他最初对普京表现出亲近态度,这与前任白宫政府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这些亲近姿态未能加快和平的脚步。最近,特朗普多次对普京表达不满。是否会因此对乌克兰提供更多支持,还有待观察。

(综合报道)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长平观察:什么是王毅口中的“多边主义”?

长平
2025-07-05T14:02:08.476Z
7月3日,德国外长瓦德普尔和中国外长王毅出席联合记者会。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此次访欧,“多边主义”成为他挂在嘴边的常用语。在中国外交部的网站上,他和德国外长瓦德普尔见面的消息标题是:“中德应共同做多边主义的倡导者、自由贸易的捍卫者、开放发展的贡献者”。借用中国网民的话说,天哪,他们对这些词该不会有什么误会吧?

那些被中共教导痛恨西方思想和西方话语的中国人,也许没有想过,中共主要宣传话语从来都来自甚至照抄西方,包括“国家主权”、“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作为一党专制、操控一切的政府,他们与真正的“民主自由”、“多元包容”、“自由贸易”和“开放发展”水火不容,但是在话术上采用“拿来主义”,“洋为中用”,变成了为其专制辩护的理论。

因此,对于网民的惊讶,回答应该是:并非无意间误会,而是刻意地误导。“多边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欧盟外交专员卡拉斯:中国企业是莫斯科的“生命线”,支撑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

多边主义的基本价值是和平与尊重

在国际关系中,多边主义跟字面意思一样简单,就是多个国家之间的协商合作,而不是一个霸权国家说了算的单边主义,或者两个大国决定众多小国命运的双边主义。

在二战之后的政治现实中,多边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合作方式,也是国际体系的基本组织形式。最具象的体现就是联合国框架,或者说理想中的联合国框架。

中国政府口中的多边主义,是要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的保护主义和关税“霸凌”等倾向。这只说对了一部分,而且只是现象部分。就其是实质而言,中国政府所谓的多边主义和特朗普念兹在兹的“做个交易”(Make a deal)并无不同,都以为凡事都可以标个价格,只要谈谈价格就能达成买卖。

到底为什么要主张多边主义呢?只是因为这样更容易做成交易、发家致富吗?普京显然不这样认为,他还是觉得传统的攻城略地、杀人灭国来得更容易。

主张多边主义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不应该打仗了。因此,在联合国的各种文件中,多边主义的前提条件、共同底线和基本价值就是和平、尊重和保护人权。多边主义的目标就是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竭尽全力避免战祸。

欧洲人真的不懂得“围魏救赵”的兵法吗?

欧盟外交专员卡拉斯在与王毅会面之前就准备好了相关声明:“中国不是我们的对手,但在安全问题上,我们的关系日益紧张。”她在声明中强调:中国企业是莫斯科的“生命线”,支撑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此外,中国还实施网络攻击,干预欧洲国家的民主政治,并推行不公平的贸易。这些做法损害了欧洲的安全和就业。

普京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让整个世界尤其是欧洲的和平努力都倒退了几十年,德国也被要求重振武力,造枪造炮,而且扩大兵役制度,让更多的公民成为备用炮灰。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对俄罗斯的公然支持。欧洲做梦都想帮助乌克兰打败俄罗斯,而卡拉斯把话都说到这等份上——中国企业是莫斯科的“生命线”——欧洲人真的不懂得“围魏救赵”的兵法吗?

在企业建立党支部,就不可能支持真正的自由贸易;支持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就不可能赞成真正的多边主义。令人有遗憾的是,中共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在西方并非没有市场。

中国外交部网站上的那篇文章还说,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我们坚信,多极化和全球化就像长江和莱茵河,奔流不息、永远向前”。我只想说,长江黄河经常被拉去为中共专制政权背书,已经够无辜了,难道连莱茵河多瑙河也不会放过吗?

长平是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他目前是德国之声专栏作家、中国数字时代执行主编以及六四记忆 · 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客座评论:国共必定会再次分道扬镳

张俊华
2025-07-01T12:26:56.902Z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在他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研究院阐述了“和平民主统一”理念

(德国之声中文网)马英九终于结束了他这次“漫长”的中国之行。 他参加了中共第十七届海峡论坛, 并专门访问了福建宁德下党乡,参观了习近平领导下脱贫成果,走了不少地方。好多活动无疑是为共产党捧场甚至背书。 但马英九这次访问,也许他已察觉到,以往那种绕圈子的说法,共产党似乎总是误解,利用这次中国之行,应该把话说得更明白些。

马英九的统一情怀

在他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即在莫高窟旁的敦煌研究院,他脱稿阐述了他“和平民主统一”的理念。而正是他对这个理念的解释,反映了他的“统一情怀”,但也表明了他的“统一”的底线。而正是这种底线的存在,共产党将不会给她太多好脸色看。

首先,马英九的“统一情怀”是有其历史和血缘的基础。这点在向他这样一个年龄层次,而且祖辈曾生活在大陆的人来说,可以理解。 但马英九这里显然把自己的“统一情怀”绝对化。因为在当代社会,享有类似的文化或者相同的语言,但却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国度的国家案例不少。他们之所以没有“统一”,是因为当地选民并不认为统一之后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幸福和自由。希特勒也是一个“统一狂”,所以他非要吞并奥地利,把这个作为“大日耳曼”帝国象征。但二战后,双方还是分离了,而且双方并没有因为回到自己的独立地位而感到难受。相反,享用同一种语言和类似的文化传统民主国家,能从这种和平共处中共同获益。 从这点来说,马英九的“统一情怀”似乎太绝对化了。

马英九6月21日在甘肃省天水市参加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祭典后接受采访

两个绝然不同的思路

笔者以为,了解当前国民党对华策略关键在于,他们把最好情景看成了现实,或者是可以实现的现实。那就是双方能平等对待,放弃武力,最终达到和平统一。而民进党则是把最坏情景看成是必然会出现的,即一个威权主义的政权因为接受不了一个民主政权,而且,威权国家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武力征服对方,所以,中共用武力吞并台湾几率很高。 为此,台湾就必须充分做好防止大陆“武力统一”的准备。

而国民党则在向自己的公众表明,“放心吧,共产党不会打我们的,只要我们也显示出和平的意愿,并且,只要我们确实也愿意统一的话“。 实际上,国民党如果真正地了解自己以往在国共合作的历史,自己心里也明白,两家心里想的还是不一样。

马英九和国民党的说教,有点类似当今的特朗普对待正在侵略乌克兰的普京。 首先,特朗普完全从单维度的角度来比较双方的力量,那就是,俄罗斯的军力远强于乌克兰。国民党对对岸共产党的武力也是如此判断。正是因为如此,特朗普决定说一大堆普京的好话,强调他是个好人,是个热爱和平的人。但使得特朗普沮丧的是,普京并不买他的帐,所以他根本不接受特朗普的和平建议。

同理,马英九以及他的追随者,也希望通过说一大堆共产党的好话,使得对方停止动武。这就是为什么马英九认同“九二共识“的重要性,这也说明马英九为什么说”我们必须相信习近平(不会采用武力来统一)。“ 这也是为什么马英九为什么去花了自己基金会的钱去参观习近平的脱贫项目等等,为共产党背书。

中共不喜欢马英九的底线

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马英九的言行,他还是一个有底线的人。 尽管他在维护他的底线方面,做的不仅不够,而且甚至是背道而驰。 但公众必须了解他的底线,那就是他在中国最后一天访问时强调的“和平民主统一“的理念。

首先,如上所说,他的一个大前提就是,大陆和台湾一定会统一。 由于在中国的听众都喜欢听他强调的“统一情怀“,所以,当他脱稿开始提出这个理念时,人们只是以为他就是在讲统一,于是赢得台下一片掌声。但掌声过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因为他开始强调一些”小前提“,而没有这些”小前提“, 统一还是不可能实现。

首先,双方的统一必须是用和平的方式,而非使用武力。其次,这个统一必须用民主的方式。所谓民主的方式,就是要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 换言之,应该用当代民主的思维,允许台湾人决定自己的命运,是统一还是保持现状。 马英九的话暗示着,中国政府也应该平等地对待台湾政府,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毕竟,马英九也曾是这个国家的通过民选被选出的总统啊。

马英九的底线就是体现在“民主“这个概念上。 而正是这一点使得中共非常恼火。 但为了表示客气,中国国台办主任宋涛只是在会上回应了,”应该尊重中国人民的意愿“。言下之意,你台湾人的意愿算老几?统一台湾还不是中国说了算?

当时,在敦煌说这番话的马英九应该也察觉到共产党对他的“民主统一“理念非常反感。所以,他即刻说“我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党和共产党在这个议题上分歧将越来越大,且不说台湾人越年轻,越缺少这种”统一情怀“。 就连那个在大陆网上红的发紫的台湾”馆长“,由于“统一情怀”并没有像马英九那样浓厚,当他情不自禁地在大陆人面前表明“我是中华民国人”时,被中国大陆人骂成“台独分子”。一个亲自跑到大陆去赞美中国的台湾人,最终还是被骂成“台独分子”,那台湾的台独分子不就到处都是了嘛。

马英九的底线向国民党提示,即便你说对岸的共产党一百次好话, 一旦涉及到民主,一个威权国家是绝对不会因为你说一些好话而把你的底线当回事的。 而正是因为这一点,双方撕破脸是必然的。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德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金砖峰会两大巨头缺席:成员国齐聚巴西面临挑战

德正
2025-07-05T09:52:38.691Z

(德国之声中文网) 金砖国家领导人将于周日(7月6日)起在里约热内卢举行年度峰会,但此次会议将面临一个显著的“缺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自2012年上任以来首次缺席这一新兴经济体联盟的年度峰会。

金砖国家集团,常被视为制衡西方力量的中国主导力量,此次会议正值其成员国即将面临与美国迫在眉睫且代价高昂的关税战。金砖国家最初在二十年前被构想为一个快速增长经济体的论坛,如今已日益由中国主导,其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远超其他成员。

中国方面尚未说明习近平缺席此次峰会的原因。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现布鲁金斯学会智库学者哈斯 (Ryan Hass) 表示:“我预计外界会对习近平缺席的原因进行猜测。最简单的解释可能最具说服力,习近平最近在北京接待了卢拉。

习近平并非唯一缺席的重量级人物。因战争罪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也选择不亲自到场,但克里姆林宫表示他将通过视频连线参与会议。同样,伊朗总统佩泽什基安 (Masoud Pezeshkian) 也将缺席,该国仍在与以色列持续12天的冲突中挣扎。

哈斯认为,普京的缺席以及印度总理将作为巴西的贵宾也可能是习近平缺席的考量因素。“习近平不希望被将获得国宴款待的莫迪 (Narendra Modi) 抢了风头,” 哈斯说,“我预计习近平决定委派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正是基于这些因素。”

尽管如此,习近平的缺席对于东道主巴西总统卢拉 (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 来说仍是一大打击。卢拉希望巴西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截至2025年11月的一年里,巴西将接连主办G20峰会、金砖峰会以及COP30国际气候谈判,随后将在明年迎来竞争激烈的总统大选。外界预计卢拉将史无前例地寻求第四个总统任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首次缺席金砖峰会,俄罗斯总统普京也选择不亲临现场(资料图片)

经济议题优先 挑战美元主导地位

对于那些将前往“美妙之城”里约热内卢的金砖国家领导人而言,经济议题将是首要议程。卢拉周五重申了寻找美元替代方案以用于金砖国家间贸易的设想。

“我知道这很复杂。存在政治问题,” 卢拉在一次金砖银行活动上表示,“但如果我们不找到一种新模式,我们21世纪的结局将与20世纪的开始如出一辙。”

然而,鉴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正与美国进行艰难的贸易谈判,他们可能对激怒变幻莫测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持谨慎态度。特朗普已发出警告,从周五(7月4日)起,各国将陆续收到信函,告知其对美国出口商品将被征收的关税金额。他还威胁对挑战美元国际主导地位的国家征收100%的关税。

里约天主教大学金砖政策中心主任费尔南德斯 (Marta Fernandez) 告诉法新社:“我们预计此次峰会将保持谨慎基调:最终宣言中将很难直接提及美国。”她特别指出,对中国而言,“现在似乎不是进一步加剧这两个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摩擦的合适时机。”

扩员带来机遇与挑战 内部共识面临考验

除了经济议题,从“中东问题”到“气候变化”,金砖国家成员将不得不克服根深蒂固的分歧。

金砖国家最初的成员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后来加入了南非。近期,沙特阿拉伯、伊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印度尼西亚也已加入。分析人士认为,扩员增强了该集团的潜在国际影响力。金砖国家目前的人口占全球近一半,GDP占全球的40%。

然而,金砖国家成员的增加,也催生了许多新的内部矛盾,尤其是在如何强硬挑战美国的问题上。费尔南德斯表示,这种扩张“使得建立强有力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据瓦加斯基金会国际关系教授斯图恩克尔 (Oliver Stuenkel) 称,由于“利益分歧”,金砖国家成员此前未能就伊朗与以色列冲突以及随后的美国军事打击发表强烈声明。

尽管如此,巴西仍希望成员国能在峰会上采取共同立场,包括在最敏感的议题上。巴西外交部长维埃拉 (Mauro Vieira) 告诉法新社:“金砖国家(成员),在其历史上,已成功地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发出一致声音,没有理由这次在‘中东问题’上不能如此。”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改革也将是此次峰会的重要议题。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达赖喇嘛:梦想再活几十年

德正
2025-07-05T10:07:10.160Z
周六(7月5日),达兰萨拉,藏传佛教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与成千上万流亡藏人一起祈祷。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90岁生日前夕,藏传佛教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周六(7月5日)表示,他梦想还能再活几十年。他当天与成千上万流亡藏人一起祈祷。

隆隆的鼓声,低鸣的号角,回荡在印度达兰萨拉山顶的寺庙中。身着红色僧袍的僧尼齐声诵经,为丹增嘉措祈求长寿。信众们相信他是转世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达赖喇嘛看起来健康良好,身穿传统的酒红色僧袍和黄色披肩。他带领众人祈祷。几天前,他刚刚确认,拥有600年历史的藏传佛教转世制度将在他去世后继续存在

许多流亡藏人担心,中国会自行指定一位达赖喇嘛继任者,以加强对西藏的控制。1950年,中国军队进入西藏并一直统治至今。

“至今为止,我已尽我所能。若继续得到观音菩萨的加持,我希望还能活三、四十年,继续服务众生,弘扬佛法。”他说。

达赖喇嘛的追随者称赞他为争取西藏更大自治所做的不懈努力。西藏是一片高原,面积与南非相仿。

共同愿望:避免痛苦,追求幸福

在他说话的地点——印度喜马拉雅小镇达兰萨拉的主寺中,达赖喇嘛将教义传递给更广泛的听众。自1959年拉萨起义被中国军队镇压后,他便和众多流亡藏人居住于此。

“在我这一生中,我遇到过各式各样的人,有些人信仰宗教,有些人对此毫无兴趣。这是自然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情不同。”他用藏语说道。“然而,无论是藏人还是其他人,大家共同的愿望是避免痛苦,追求幸福。”

这位富有魅力的佛教领袖曾表示,达赖喇嘛制度是否延续,将取决于公众意愿。本周三,他确认该制度会继续的声明,令全球信众感到宽慰。

他说,他收到了来自西藏境内和流亡地区的藏人,还有来自喜马拉雅地区、蒙古、俄罗斯部分地区以及中国的佛教徒的多次请求。

他表示,寻找第十五世达赖喇嘛的责任将“完全由”他设于印度的办公室——甘丹颇章基金会(Gaden Phodrang Trust)承担。

相关图集:1959年的西藏起义

亲中代表:1959年3月2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行西藏地方政府职权。任命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为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理主任委员。当年21岁的班禅喇嘛对中共不乏好感。
翻越喜马拉雅山逃亡:毛泽东将达赖喇嘛出逃看作是一个将他定义为叛徒的绝好机会。一周之前,毛泽东已笔头指示:如果达赖喇嘛与他的随从一起逃跑,“我军一概不要阻拦。”1959年3月21日,也就是逃亡的第四天,23岁的达赖喇嘛翻越惹嘎拉山口来到藏南。
剑拔弩张:当流亡印度的达赖喇嘛在阿萨姆获得友好的政治庇护后,中印关系更由紧张转为敌对。
进军西藏:西藏的武装力量无法抵御中国人民解放军。但西藏的险峻地形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因此,中国军队必须为进藏修建新的桥梁。直到1954年,从原属西藏的安多地区(今青海省)到拉萨的第一条公路才正式修通。
友好往来:作为回访,达赖喇嘛于1959年9月4日前往新德里的尼赫鲁府邸做客,与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进行了交谈。
不顾千难万险:西藏起义之后,许多藏民追随达赖喇嘛,历尽险阻,长途跋涉逃往印度。
被迫妥协:1951年,拉萨政府与北京方面签署《十七条协议》,被迫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人民民主社会”的改造。作为条件,中央政府允许西藏在改革上实行较长的过渡期。协议也规定西藏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持西藏现行的制度不变。1954年9月,十四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入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边境冲突:1959年4月,中国方面加强了中印边境的驻军,并封锁了通往尼泊尔和克什米尔拉达克的关口。西藏起义使得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中印关系一触即发。1959年8月和10月发生在边境一带的武装冲突更使双边关系雪上加霜。
抗议化为愤怒:1959年三月底,一群藏人在印度边境城市噶伦堡(Kalimpong)举行抗议
反抗斗争:从1956年开始,西藏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针对“达赖集团”的斗争进一步深化,尤其以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为甚。越来越多的藏人起来反抗汉人的统治。1959年3月10日,有关达赖喇嘛可能遭到绑架的消息传出后,抗议活动激化为暴力冲突。3月17日,以妇女为主的数千示威者聚集在布达拉宫门前,抗议共产党政权的占领和压迫。几个小时之后,武装冲突爆发。
政治收编:在1954年10月13日召开的首届人大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与达赖喇嘛向外界展示了友好融洽的关系。毛泽东一直清楚地知道,“西藏问题”不能单纯以军事方式得以解决。然而,他低估了西藏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这一错误为1959年爆发的西藏起义埋下了伏笔。
达赖喇嘛逃亡:1959年3月17日,正在罗布林卡夏宫内的达赖喇嘛听到附近传来枪声,决定出逃。与此同时,解放军在拉萨河谷向起义者开火。
边境哨所:一扇木板门标志着印度与西藏之间的边界。摄于1959年4月初。
增兵西藏:为了防止暴动规模扩大,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1959年3月20日决定向西藏增派部队,发起“全面反攻”。
军事控制-1950年: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内战胜利后开始制定将西藏从政教合一的旧有制度中“解放”出来的初步计划。当时,西藏实际上处于政治独立的状态。为防止西藏的独立地位在国际上得到承认,毛泽东很早就意识到要尽快解决“西藏问题”,推进中国的“统一”。1950年10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向西藏进军。
起义失败:不久,西藏起义被镇压。这张图片摄于3月21日,画面上的起义民兵正在等待被押往监狱。
缴出武器:西藏起义者在拉萨向解放军缴械。这张图片的拍摄时间不详,1959年4月13日由纽约一家图片新闻社首次发表。
一边交好,另一边交恶:达赖喇嘛获得政治避难许可之后,于1959年九月首访印度首都新德里,并在那里受到了热情接待。在西藏起义发生8个月后,中印这两个在50年代交好并共同从中获益的邻邦变成了敌人。
流亡印度:1959年3月,大批西藏难民抵达印度米萨马里的过渡性营地。
护卫下歇脚:尽管如此,达赖喇嘛及其随从仍然受到追踪。在贴身护卫及“四水六岗护教志愿军”的护卫下,达赖喇嘛于1959年3月31日越过了中印边界。
政治声援:1959年4月24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前往喜玛拉雅山脚下的穆索里会见达赖喇嘛。此前几天,也就是4月18日,显然受到印度支持的达赖喇嘛要求西藏从中国独立出来。

金瓶掣签制度被滥用将失去意义

自称是信仰共产主义的无神论者的中国政府则迅速作出回应。中国谴责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是“叛乱分子”和“分裂分子”。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三向媒体表示,“达赖喇嘛、班禅喇嘛以 及其他佛教伟大人物的转世灵童,必须通过金瓶掣签的方式确定,并报中央政府批准。”

那只金瓶掌握在北京手中。而达赖喇嘛曾警告称,如果该方法被滥用,将不具备“任何精神意义”。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特朗普“贸易信函”拉响新一轮全球关税警报

德正
2025-07-05T09:26:50.683Z
特朗普向12个国家再次亮起了贸易的红灯

(德国之声中文网) 在对多个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的最后期限日益迫近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格林威治标准时间7月4日)透露,他已签署了多封旨在通知相关国家其将面临关税的信函。此举无疑加剧了全球对贸易冲突升级的担忧。

特朗普当天在空军一号上向记者表示:“我签署了一些信函,它们将在周一(7月7日)发出。”他补充说,信函数量“大概会有十二封”,但并未透露具体的收件国。特朗普称,相关国家的名单将在周一公布。

“发送一封信函,告诉他们:‘听着,我们知道我们存在一定的逆差,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盈余,但数额不大。这就是你们在美国开展业务需要支付的费用’,这更简单。”特朗普表示。他还提及,美方曾与英国和中国采取类似做法,并认为这“对双方都非常好”。

关税威胁:从10%到70%的冲击

此前在周四(7月3日),特朗普已预告将通过信函通知贸易伙伴其面临的惩罚性关税,并透露关税税率将在10%至70%之间。目前,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关税争议仍未达成任何协议。

特朗普政府系统性地利用关税作为杠杆,试图迫使其他国家在其他领域做出让步。今年4月初,美国曾对多个国家征收高额附加关税,但随后在90天内将大部分国家的关税降至10%,以便进行谈判。

欧盟的关税豁免期限将于7月9日到期,而其他许多国家的期限更早,在7月8日便告截止。受影响的国家目前正竭力与美国达成协议,以避免更高的关税。美国官员曾暗示,未来几天可能会宣布多项贸易协议。

相关图集:特朗普关税战2.0时间线梳理

2025年2月1日 |对墨、加、中加征关税:特朗普上任后首次大规模加征关税:自2月1日开始对美国三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特朗普宣布对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指责两国未能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对来自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指责中国在芬太尼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5年2月10日 |加征钢铝关税 无例外豁免:特朗普2月10日签署行政令,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制品加征25%关税,并取消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钢铝主要供应国的免税额度。
2025年3月26日|宣布对进口汽车全面征税:特朗普于3月26日宣布,自4月3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与轻型卡车征收25%的关税。全球汽车供应链受冲击,日韩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受此消息影响,丰田、本田、现代和起亚等汽车制造商股价大幅下跌,总市值蒸发约165亿美元。
2025年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让美国再次富有”(Make America Wealthy Again)记者会,宣布“对等关税”措施。美国对大多数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但针对特定国家征收更高税额。中国、欧盟和越南分别面临34%、20%和46%的关税; 日本、韩国、印度、柬埔寨和台湾,分别受到24%、25%、26%、49%和32%进口关税的打击。
2025年4月9日|暂缓关税90日 中国除外:特朗普4月9日在大规模“对等关税”上路不到24小时后出现政策大转弯,宣布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在此期间,税率将统一降至10%的基准关税。但中国被排除在暂缓名单之外,不仅如此,还将对中国的关税加码至145%,其中包含了美国此前指控中国打击芬太尼不力而征收的20%关税。
2025年5月4日 | 对美国境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特朗普5月4日以“国安威胁”为由,宣布将对非美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理由是要“拯救美国电影业”。
2025年5月12日|中美关税战90天“停火协议”:美中高层在瑞士进行谈判后于5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就90天的“暂停期”达成协议:美国对大多数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45%的关税将在5月14日前下调至30%,30%关税里包括针对芬太尼问题额外施加的20%惩罚性关税;中国对美产品加征的125%关税则将降至10%。美中双边早前不断叠加的报复性关税,在这波协商中几乎都被取消。(图为美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出席美中贸易会谈)
2025年5月13日|美大幅下调中国“小包裹”关税:白宫5月13发布行政命令,将从5月14日起将对中国低价值货物(不超过800美元)征收的“最低限度”关税从120%下调至54%,原计划的200美元固定费用征税方案被搁置,现行的100美元固定费用将继续执行。
5月23日 对阵欧盟:特朗普威胁自6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加征50%的统一关税。他同时警告苹果公司,若其在美国销售的手机是在海外生产的,将面临25%的关税。两天后,特朗普收回了对欧盟加征50%关税的威胁,他表示,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后,同意将美国和欧盟的谈判期限延长至7月9日。
5月28日 美国法院裁定特朗普对等关税“越权”:美国联邦国际贸易法庭裁定,特朗普今年4月2日对多国征收的对等关税,以及早前向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的报复性关税都属于“非法”。判决认定,特朗普征收全球关税的行为超出了《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IEEPA)赋予总统的权限。美政府表示将对该裁决提出上诉。
5月29日 美国上诉法院暂准特朗普关税恢复执行: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一天后推翻该判决,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得以持续实施。上诉法院指出,为了审理特朗普政府的上诉,将先暂缓此前法院的裁决,并命令原告及特朗普政府分别在6月5日和6月9日前提交回应文件。
5月30日 特朗普全面上调钢铝关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全球钢铁和铝产品的进口关税提高至50%。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铝供应国。他指责中国未按约降低关税,取消针对稀土等产品的贸易限制。他说:“中国完全违反了与我们达成的协议。不能再做好好先生了!”
6月10日 美中谈判双方宣布原则上达成贸易框架协议:中国和美国官员在英国伦敦举行贸易谈判,经过两天的会议,6月10日,双方宣布原则上已达成贸易框架协议,以落实5月在瑞士日内瓦的共识、还有两国领袖上周的通话内容。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表示,按照美中达成的新的贸易协议,美国将从中国获得稀土磁体。他还表示,将允许中国学生在协议达成后继续留在美国大学学习。

欧盟面临50%关税重压 美中领导人互动引关注

特朗普曾威胁欧盟,如果不能在7月9日前与美国达成协议,可能面临50%的关税上调。这比目前适用的10%的基准税率高出五倍。尽管如此,他也暗示了延长最后期限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推行的10%基本关税税率,已经远高于此前的关税水平。

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齐 (Maros Sefcovic) 本周在华盛顿进行了进一步谈判,并形容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工作周”。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与贸易伙伴的争议。针对某些特定产品,如汽车,美国已适用25%的更高关税税率,而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税率更是高达50%。

在贸易紧张气氛日益加剧之际,有消息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7月4日)表示,他可能会访问中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或者邀请习近平访问美国。两位领导人上个月曾相互发出访问邀请。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特朗普称美中TikTok磋商即将开始


2025-07-05T09:36:45.820Z
特朗普:美国已经就TikTok出售交易“相当程度上”达成了协议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4日表示,他将从下周一(7月7日)或者周二开始与中国就TikTok交易进行磋商。特朗普称,美国已经就TikTok出售交易“相当程度上”达成了协议。在被问及是否对中国批准协议有信心时,特朗普则表示:“我没有信心,但我认为会。我和习近平主席关系很好,我认为这对他们有利。我认为这项协议对中国有利,对我们也有利。”

特朗普是在“空军一号”专机上对媒体进行这一表态的。就在今年6月,特朗普刚刚将TikTok“不卖就禁”期限第三度延长到9月17日

一周前,特朗普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也谈到围绕TikTok争议的进展,表示已“找到了买家”。“一群非常富有的人”提出收购TikTok。这位美国总统还表示,该交易可能需要“中方的批准”。“顺便说一句,TikTok已有买家了,”特朗普说。“我想我大概需要中国的批准,我认为习近平主席很可能会批准。”

中国是否批准成关键

此前,法新社曾援引知情人士称,潜在方案包括让现有美国投资者接手字节跳动在TikTok中的股份,组建一个独立的新公司。此外,甲骨文(Oracle)与黑石集团(Blackstone)可能加入成为新投资者,进一步稀释中国母公司的股权。不过,TikTok的核心资产——推荐算法的归属仍存不确定性。TikTok的大部分美国用户数据目前已托管在甲骨文服务器上。该公司董事长埃里森(Larry Ellison)是特朗普长期以来的盟友。

2024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法案,要求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在270天内将TikTok出售给非中国企业,否则这款应用程序将在2025年1月19日后在美国被禁用。1月20日,特朗普上任后立即签署行政令,给予TikTok75天宽限期,之后又第2次延期至今年6月19日。

特朗普今年4月曾表示,如果不是因为华盛顿对北京征收关税而引发争议,中国本会同意出售TikTok。字节跳动证实正在与美国政府谈判,表示仍有关键问题需要解决,而且任何交易都必须“根据中国法律获得批准”。

#中美关系

(路透社、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宁化灰烬 不作浮尘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7-01T10:57:40.175Z
最后一个民主派政党解散。香港的自由和开放被架空

(德国之声中文网)《每日镜报》题为“向香港施压 中国想要更多控制权”的文章写道:“香港的周日晚上。在一个小房间里,七个人在媒体前露面。他们身后的红黄底色上写着黑色的字:宁化灰烬,不作浮尘。”

社民连主席陈宝莹说,“鉴于巨大的政治压力”,该党无法再继续其政治工作。她说,无法在不危及成员个人安全的情况下,继续下去。

文章写道:“五年前,中国政府实施首个所谓香港安全法。该法对分裂、恐怖主义、与外国势力合作予以严惩。”

“这一战略如今被中国领导层称为大获成功,柏林智库Merics的中国政治与社会项目负责人德林豪森(Katja Drinhausen)说道。”

“德林豪森说,北京和港府对外试图传递一个开放、繁荣之都的印象。‘然而,香港最后一个民主派政党解散则显示,政治控制加剧的这一过程仍未结束。’”

“德林豪森表示,大规模抗议后,关注度逐渐减少。‘但香港曾经的政治多元和自由体系,如今通过成百上千个小步骤继续被架空。’”

中高端餐饮业主担心受到禁酒令影响

禁酒令与餐饮业哀声

《时代周报》题为“主席想禁止宴会”的文章写道,中国的党政官员通过昂贵的宴请来打通关系。如今,国家主席习近平想要予以禁止,因为政府债台高筑。

文章写道,新的限令是中共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5月18日共同下达的。就在一个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中国债务占GDP的96.3%,比前一年增加8%。

文章写道,新的文件有更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以所谓习近平思想为导向。其中包含事无巨细的规定,比如涉及到浪费食物、上班时间的烟酒消费或者庆祝活动的支出。此外,还要推动新技术的使用,举行更多线上会议。

但是,不清楚的是,这一新法案是否忽视了对于中国原本已十分疲弱的消费的影响。中国有800万公务员,和约3200万事业单位人员。他们对中国国内消费而言,是重要的中间阶层的一部分。“他们收入稳定,比民营企业雇员有更好的医保和养老保险。禁酒令在这一群体中造成很大不安,也影响他们在饭店的支出。”

“在经济下行的时期,餐饮业是仅有的稳定就业和税收的领域之一。对一部分从业者来说,新规定是沉重的打击。”

文章写道,社交媒体有不少中高端酒店业主的抱怨。北京一家专营饭店设备转让的商家表示,现在收到更多想要关门的饭店联系接洽。

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经济与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紧密维系,高端饭店的前景尤其晦暗。“如今,官方新华社也发表多篇文章,表示禁酒令并不是全面禁令,而是要打击腐败和不必要的政府开支。”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国对欧盟白兰地开征反倾销税 价格承诺可豁免

德才
2025-07-04T14:05:38.100Z
中国是法国白兰地出口的第一大市场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商务部公告称,自2024年1月开始的反倾销调查结束,裁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白兰地存在倾销,“国内相关白兰地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威胁,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最终裁定中认定的倾销幅度为27.7%~34.9%。

公告宣布自2025年7月5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为期五年。反倾销税以海关确定进口货物的计税价格从价计征,计算公式为:反倾销税税额=海关确定进口货物的计税价格×反倾销税税率。

据路透社报道,周五法国烈性酒公司的股价应声下跌。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和人头马君度(Remy Cointreau)分别下跌4.7%和7.2%。轩尼诗(Hennessy)母公司路威酩轩集团(LVMH)股价下跌2.1%。

2024年1月,中国对原产自欧盟的进口白兰地启动反倾销调查,并于同年10月初步认定了倾销行为,宣布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要求白兰地进口商按出口到中国的批发价缴纳最高39%的保证金。上述举动被认为是对法国推动欧盟就中国电动车开启反补贴调查以及欧盟针对中国产电动汽车提高关税的报复性回应。

路透社上周还援引知情人士报道,中国官员一直将就白兰地问题达成协议与电动车关税谈判挂钩。但法国政府拒绝承认两者之间的联系。

知名品牌承诺价格豁免

中国商务部周五表示,去年初裁后,欧盟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向调查机关提交了价格承诺申请,调查机关在审查后,决定接受价格承诺。在价格承诺执行期间,有关公司生产的被调查产品以不低于承诺价格向中国出口的不征收反倾销税。

相关图集:欧洲最著名的酒乡

浪漫的摩泽尔河谷:摩泽尔河谷是德国最古老的葡萄酒产地。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人就在摩泽尔河畔绵延的山坡上种植葡萄。如今,该地区的佳酿在国际葡萄酒拍卖会上屡创记录。
普法尔茨的雷司令:德国葡萄酒之路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全长85公里,1935年正式开放。18米高的葡萄酒之门是这条旅游路线的起点。普法尔茨是世界最大的雷司令产地。被誉为德国葡萄酒之王的雷司令名扬四海。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放时就是选用普法尔茨雷司令作为庆典饮品。
波尔多:城市、地区和红酒:法国西部有一个迷人的小城名叫波尔多,它周围就是著名的波尔多红葡萄酒产地波尔多地区。 作为法国标志的大公鸡正昂首挺胸守护着这片葡萄酒之乡。
勃艮第——谁出更多?:每年11月,全世界的葡萄酒行家都聚集在法国勃艮第(Burgund)伯恩济贫院(Hospices de Beaune)参加著名的葡萄酒拍卖。勃艮第本地产的葡萄酒屡屡创下惊人的拍卖价。去年,一桶科尔登-布利桑德斯园干红拍出22万欧元。
托斯卡纳——基安蒂葡萄酒之乡:意大利是世界最大的葡萄酒产地。起伏的山丘和温和的气候为葡萄种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大名鼎鼎的红酒有经典基安蒂(Chianti Classico)、蒙特普尔恰诺贵族酒(Vino Nobile di Montepulciano)和蒙塔希诺布鲁奈罗葡萄酒(Brunello di Montalcino)。这些佳酿选用的都是意大利独有的酿酒葡萄桑娇维塞(Sangiovese)。
杜罗河谷——葡萄牙最著名的酒乡:杜罗河谷味甘多汁的葡萄是葡萄牙烈酒波特酒的基本原料。这种烈酒被装在橡木桶里送到港口城市波尔多,并且至少要在那里存放两年。杜罗河谷1756年成为全球第一个葡萄酒保护区。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里奥哈——西班牙橡木桶葡萄酒:伊修斯酒庄(Ysios)是西班牙里奥哈(Rioja)葡萄酒产区的招牌。它由著名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设计,外形如成排的葡萄桩般连绵起伏。早在19世纪,酒农就红葡萄酒放在橡木桶中熟成,形成了当地葡萄酒独一无二的味道。
托卡伊——陈年老窖:匈牙利的托卡伊(Tokaj)是昂贵的贵腐酒产地。按照配方,这种甜葡萄酒必须在木桶里熟成10年,装瓶后还得再放5年。托卡伊地区有迷宫般的地下通道,无数桶贵腐酒就在这里静静地越变越香醇。
希腊——上帝的甘露:狄俄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希腊人早在远古时代就开始酿酒。他们把酒存放在土罐里,并用松脂密封。直到今天,希腊人还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加入松脂,以酿造出具有传统风味的热茜娜酒。

商务部公布的资料显示,适用价格承诺公司名单包括34家公司,其中包括了马爹利、轩尼诗、人头马等知名品牌。这意味着,上述34家欧盟白兰地出口商,只要按照经批准的承诺条件执行出口,即可免于被征收反倾销税。

消息人士此前对路透社称,北京希望欧盟接受类似于针对干邑白兰地的最低价格承诺,取代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进口关税。

中国是法国白兰地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中国的白兰地进口量为4332.09万升,进口额为124.14亿元。其中法国白兰地占99.28%。

自去年10月中国宣布对进口白兰地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以来,人头马君度和保乐力加的股价分别下跌了35%和33%。根据法国国家干邑行业管理局的数据,受贸易争端影响,白兰地对华月度出口量下降了高达70%。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俄罗斯成为首个承认塔利班政权的国家

德正
2025-07-04T13:18:29.316Z
阿富汗外交部长穆塔奇(Amir Khan Muttaqi)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会见俄罗斯驻阿富汗大使泽诺夫(Dmitry Zhirnov)后宣布,俄罗斯成为第一个承认塔利班政权的国家。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四(3日),阿富汗外交部长穆塔奇(Amir Khan Muttaqi)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会见俄罗斯驻阿富汗大使泽诺夫(Dmitry Zhirnov)后宣布,俄罗斯成为第一个承认塔利班政权的国家,“这项勇敢的决定将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俄罗斯走在了所有人前面。”

塔利班于2021年在阿富汗重新掌权,并实施了严格的伊斯兰法律。他们一直在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正式承认和投资,以帮助这个饱受40年战争(包括1979年至1989年的苏联入侵)摧残的国家恢复重建。

塔利班外交部发言人齐亚·艾哈迈德·塔卡尔(Zia Ahmad Takal)告诉法新社:“俄罗斯是第一个正式承认‘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的国家。”

阿富汗外交部在X平台发文称,外长穆塔奇表示,这标志着“一个充满积极关系、相互尊重和建设性合作的新阶段”的开始。

俄罗斯外交部随后也在Telegram上称,正式承认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并且“将促进两国在能源、交通、农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双边合作。”俄罗斯指出,莫斯科将协助塔利班打击恐怖主义和毒品贩运,同时加强经济领域合作。

近年来,俄罗斯逐步采取措施与塔利班当局实现关系正常化。今年4月,俄方将塔利班从“恐怖组织”名单中移除,并在莫斯科接收了塔利班任命的大使。

2024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称塔利班是“打击恐怖主义的盟友”。

塔利班重新掌权后,俄罗斯是第一个在喀布尔设立商务代表处的国家,并宣布计划将阿富汗作为通往东南亚的天然气过境枢纽。

在塔利班第一次掌权期间(1996年到2001年),只有沙特、巴基斯坦和阿联酋三个国家予以承认。

2021年以来,尽管包括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内的多个国家已接受塔利班派驻的大使,但在俄罗斯之前仍未有国家正式承认塔利班政权。

尽管对塔利班的接触仍有限,但来自地区邻国以及中国、俄罗斯等全球大国的互动正在增加。

本周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俄罗斯和阿富汗临时政府关系的新发展表示欢迎。她说:“作为阿富汗传统友好邻邦,中方始终认为,阿富汗不应当被排除在国际社会之外。”

然而,塔利班对女性和女孩的限制措施,如禁止受教育、将其排除在公共生活之外,仍是西方国家诟病的主要问题。

相关图集:她们与运动器材: 被禁止参与体育的阿富汗女性

足球意味着“越位”:自2021年8月塔利班再次掌权以来,该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严重限制了妇女和女孩的生活。对女性体育活动的禁止是其中一部分,但许多妇女对此感到不满。美联社为她们和她们的运动设备进行了匿名拍摄,这里是喀布尔的一支前女子足球队。
再见,滑板:这名年轻的滑板运动员穿着波卡罩袍(Burka)与她的滑板合影。塔利班不仅禁止妇女和女孩的所有运动,禁止她们进入公园和体育馆,而且还以登门拜访和威胁电话恐吓那些继续从事运动的女性。
最后一次比赛:20岁的拳击运动员努拉还记得塔利班占领喀布尔的那一天,她在喀布尔的一个体育馆参加了一场比赛。当听到塔利班已经抵达喀布尔郊区的消息时,所有妇女和女孩都从大厅里逃了出来,那场比赛也是至今最后一次的比赛。
「我感觉自己已经死了」:诺拉是一名格斗者,她在喀布尔的一个贫困区域长大,一向坚持自己的立场,不畏艰难。但是,当她和家人受到塔利班的威胁时,她胆颤心惊地离开了喀布尔,在她父母的老家躲藏了几个星期。她告诉美联社:「自从塔利班回来后,我感觉自己已经死了。」
满路荆棘:像这位骑自行车的女子一样,阿富汗的许多妇女目前正受到塔利班的系统性阻挠:她们被禁止进入学校和大学,在公共场合必须遮住全身,妇女外出工作的机会受到严重限制。
运动成为奢望:对喀布尔的这位年轻女子来说,连打篮球都是一种奢望。塔利班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发言人曾宣布,当局正在规划新的体育设施,以使妇女能够再次参与体育运动。然而,之前当局也曾就女孩在初中和高中上学的问题发表了类似的声明,但至今没有任何进展。

多位阿富汗女性维权人士对俄罗斯承认塔利班政权的做法予以谴责。

阿富汗前国会议员玛丽亚姆·索莱曼希尔(Mariam Solaimankhil)表示,此举“为一个禁止女孩接受教育、公开鞭打民众、并庇护联合国制裁的恐怖分子的政权赋予了合法性。”

她还说:“这一决定表明,在国际关系中,战略利益永远高于人权和国际法。”

塔利班多位高层人物仍受到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制裁。

阿富汗前国会议员法乌齐娅·库菲(Fawzia Koofi)表示,承认塔利班政权“不会带来和平,只会让有罪不罚合法化”,并“可能不仅危及阿富汗人民,也威胁全球安全”。

相关图集:一年前,阿富汗战争结束塔利班重返政权

喀布尔机场发生血腥袭击事件:8月26日,阿富汗喀布尔机场外发生两起自杀式炸弹袭击事件。爆炸造成170名阿富汗平民丧生,13名美军士兵在袭击中遇难。这是十年来美军在阿富汗伤亡最严重的事件。 爆炸事件后,“伊斯兰国”(IS)的一个分支组织声称对这次袭击负责。
“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宣布对袭击事件负责的是IS在中亚地区的分支“伊斯兰国呼罗珊”(Islamic State Khorasan)。该组织此前也曾发动致命袭击,认为塔利班过于温和。“伊斯兰国”属于伊斯兰教的萨拉菲主义运动;而塔利班主要是德奧班迪教派。一段时间以来,塔利班与“伊斯兰国呼罗珊”多次交火。塔利班方面表示,至少28名塔利班成员在周四的爆炸事件中丧生。在这次爆炸事件前,据通讯社援引军方消息,塔利班曾在检查站拦截并杀死了几名IS刺客。
他们在战争的最后一刻阵亡:13名在炸弹袭击中身亡的美国士兵遗骸被运回故乡。这场战争开始时塔利班在台上,结束时塔利班回到台上,人们不禁发问,这场战争的意义何在?
“我们会让你们付出代价”:拜登在8月26日晚的电视演说中表示,“我们不会原谅,也不会忘记。我们将追捕你们,让你们付出代价。”他表示美国的疏散行动将继续进行,维持在8月31日前撤离的目标。五角大楼也对喀布尔可能发生新的恐怖袭击保持高度警惕。在塔利班接管后,美国及其盟国紧急撤离其在阿富汗的公民、当地员工。截至8月26日,德国已经结束了相关救援撤离行动,比8月31日的最后期限提前了5天。
塔利班接管了总统府:国际驻阿部队开始撤军后还不到三个月,极端伊斯兰主义的塔利班就已经接管了全国大部分地区。8月15日,塔利班武装占领了位于首都喀布尔的总统府。
极端伊斯兰主义者宣称要“解决问题”:塔利班发言人纳伊姆(Mohammad Naeem)说:”阿富汗战争已经结束。我们恳请各国和国际机构和我们坐下来开展对话,以便解决所有尚存的问题。” 他表示,阿富汗很快就会建立新政府。
塔利班旗帜几乎插满全境:阿富汗全境很多地方已经插上了塔利班的旗帜,这是昆都士市中心的场景。8月初,塔利班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轻取这一东北重镇,曾令西方国家震惊和不解。德国联邦军曾长期在这里驻防。
警车成了塔利班的战利品:过去20年里,美国斥资无数,为阿富汗政府军和警察力量提供培训和装备。大批政府军官兵缴械投降后,这些先进装备就成了塔利班的战利品。图为喀布尔机场附近,塔利班武装人员驾驶缴获的警车正在巡逻。
阿富汗总统加尼已逃亡境外:8月14日阿富汗总统加尼在电视上发表安民告示的画面,而一天之后,据半岛电视台援引总统保镖的消息报道称,加尼总统已经逃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
西式广告隐身:听说塔利班已攻入喀布尔,当地一家美容院急忙遮盖橱窗上有性感画面的广告。民众意识到,在推崇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塔利班管制下,此类图像可能引来麻烦。喀布尔街头几乎已看不到女性的身影。
大逃亡:总统逃亡,政府离散,许多阿富汗人心中只剩下一个念想:逃吧!成千上百的他们涌向喀布尔机场,希望能搭乘西方国家的撤侨专机离开。其中有很多人曾为西方驻军、国际机构和发展援助项目工作,担心因此遭到塔利班的报复。
悲剧性一幕:8月16日,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震惊全球:一家美军飞机启动后,很多绝望的阿富汗人在跑道上追跑,甚至爬到飞机底部,最后造成7人死亡。
撤离:争分夺秒:西方国家加快撤离侨民、机构和需要保护的阿富汗人。美国与塔利班达成的撤离最后期限是8月31日,后者拒绝延长。一旦没有美军的安全保障,其他国家的人员也无法继续留在当地。法国宣布于26日结束撤离行动,德国预计27日起不再执行撤离飞行。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李克强70冥诞:官媒高调纪念,社媒限制转发

德正
2025-07-04T12:14:33.152Z
2023年11月2日,在李克强遗体告别仪式上,习近平与李克强妻子遗孀程虹握手。

(德国之声中文网)7月3日,中国前总理李克强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又再次成为网络管制的敏感词。

这一天是李克强的70冥诞,中共最高级别官媒《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纪念李克强同志诞辰70周年》,署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文章以官方套话给予了李克强“高度评价”,包括“李克强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在政绩方面,文章称李克强推动了共青团工作、中原崛起、东北振兴、经济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并在疫情期间展现了出色的领导力。

对于备受网民称颂的李克强体察民情、敢于讲真话等信息,文章未予提及。

不仅如此,官方对该文章的传播进行了限制。有消息称,国内党政机关发出通知,不得转发这篇文章。经查验,微信平台对该文设置了转发限制。

这种限制并非完全是事先统一布局,至少部分来自事后的安排。例如,网友发现中共另一家最高级别官媒“求是网”转载此文后不久又被删掉。查询者发现,该网站上仍然挂着该文标题,点开后显示“404”(遭到屏蔽或者删除)。

目前,在微信平台上仅有“党的历史”(中共党史研究室机关工会委员会的微信公众号)这一账号保留了转载内容,阅读量已突破10万。

一个名为“家传”的媒体也以“一个人的‘历史进程’”为题,图文并茂地纪念李克强一生的从政经历,但因“内容涉嫌违反相关法规和政策”被微信删除。

相关图集:悼念李克强:民间自发、官方矜持

合肥:故居前的花海:李克强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在安徽定远李家祖屋和合肥李克强幼时故居(图)前往献花的人群络绎不绝,鲜花在街道上堆积如山。李克强1955年出生于合肥,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代,上世纪70年代作为“知识青年”在安徽凤阳县下乡“插队”。
故乡情结:在李克强去世当天的晚上,就有人就开始前往位于合肥红星路的李克强故居。由于现场人流不断,为了维持秩序和保护祭拜者安全,一些民众自发组成人链,将献花悼念的场地隔开。
郑州:主政之地:河南省会郑州也出现不少悼念的人群和摆放的大量花束。1998年到2004年,李克强在河南省先后任省长、省委书记。1990年代河南的“血浆经济”导致艾滋病在该省一些农村泛滥,造成巨大的人道灾难,李克强在河南主政期间采取了一些补救、纾困措施。
长安街:不得驻足:李克强的突然去世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巨大震动,社交媒体的有关消息下大量网民留言哀悼。然而在中国的权力中心、李克强工作了16年的北京,当局加紧了安保管制。天安门广场依旧必须提前预约进入、中南海(图)附近,保安会提醒行人不得停留。
官媒:冷处理:中国媒体统一转发官方对李克强逝世的讣告通稿。当天晚上的“新闻联播”节目中,这位前总理辞世的消息仅被放到第三位。社交媒体上,相关消息的评论区很快就被关闭或严格审核。在新浪微博上,只有经过认证的大v官博才能在“李克强同志逝世”的词条下发表新帖。
校园:禁止集会:中国社交媒体流传的一些截图显示,中国多所大学下达通知,严禁学生线上线下聚集悼念已故总理李克强。许多大学生在微博上表示,学校通知,至11月3日所有社团活动因故取消。李克强的母校北京大学29日在官方微博发文缅怀这位校友,不过学生的留言都被屏蔽。
等待告别:中央社报道,网路视频和图片显示,李克强的遗体27日从上海运至北京。香港《明报》称,按照正国级领导人丧葬规格,李克强遗体将于本周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独立时评人、作家蔡慎坤在X转发一则透露治丧安排的消息称,李克强的丧事将“从简”,甚至不开追悼会,仅有小规模的“遗体送别”。

要求调查李克强死因,前新华社记者被判刑

2023年10月,年仅68岁的李克强在上海“突发心脏病”去世,引发民间舆论对于中南海政治斗争的种种猜想。

民间发起了各种悼念活动,以合肥红星路80号(李克强年少时住地)、郑州中央公园两地的规模最大,大批本地和外地民众前往献花致哀。

人们联想到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去世。胡耀邦于1989年4月8日出席政治局会议时心脏病猝发,15日逝世,该事件成为八九民主运动的导火索。

官方对李克强的民间悼念活动一直进行控制和打压,悼念文章的发布和转发都遭到限制。

2025年2月,维权网报道称,新华社前记者顾万明在李克强去世后公开质疑其死因,要求当局展开调查。2024年11月,顾万明被上海市闵行区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人在干,天在看,苍天有眼”

李克强被认为是弱势总理,政绩不彰,他得到民间的大量赞颂,网民戏称“全靠同行衬托”,意指在习近平“开历史倒车”的背景之下,李克强被凸显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留下的一些概念和“金句”至今仍在网络流传。

据《经济学人》2010年引述维基解密称,李克强任辽宁省委书记期间,曾于2007年向时任美国大使表示,GDP数据不可靠,他通过火车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来判断该省经济状况。《经济学人》由此引申出“克强指数”的概念。

2020年5月,李克强在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六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表态与习近平此前的说法大相径庭。习近平当年3月称,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相关图集:十年“架空”的总理李克强

受胡锦涛支持: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前国家主席胡锦涛突然被架走离场,临走时轻拍李克强的肩膀,李克强则点头回应。李克强曾被认为是胡锦涛支持的“共青团派”接班人。然而2012年,习近平最终成为最高领导人。在二十大上,李克强卸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中央委员。习近平则确保了自己的第三任期。
新任总理:2013年,李克强开始总理第一任期。在任期间,拥有经济学博士的李克强强调简政放权,提出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巴克莱资本当年发布报告,将李克强的经济增长计划称为“李克强经济学”: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
克强指数:据《经济学人》2010年引述维基解密,李克强任辽宁省委书记期间,曾于2007年向时任美国大使表示,GDP数据不可靠,他通过火车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来判断该省经济状况。《经济学人》由此引申出“克强指数”的概念。图为2007年李克强任辽宁省委书记时在北京出席中共十七大。
弱势总理:然而,习近平上任后成立多个“领导小组”,其中包括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这些举动被认为是架空了李克强总理职务下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政府职能,从而让习近平做到“大权独揽”。
中央应对新冠疫情小组长:2020年1月27日,李克强作为“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受“习近平委托”,视察了武汉。习近平则是在3月10日才前往武汉。当年10月,习近平宣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然而,疫情拖长,持续了三年。长期封控使中国社会经济领域大范围陷入瘫痪。
“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2020年5月,李克强在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六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表态与习近平此前的说法大相径庭。习近平当年3月称,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李克强在随后视察山东期间,还提出“地摊经济”,认为是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然而这一说法也受到一些官媒的“降温”。
“长江黄河不倒流”:2022年8月,李克强视察深圳盐田港时表示:“中国开放还要继续往前推进,长江、黄河不会倒流。”这一表态他在当年3月的人大会议期间也曾作出。李克强在深圳还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然而,中国“国进民退”、外商对投资环境感到不确定却是现实。
用英语演讲:李克强2011年任副总理期间,曾在访问香港大学时发表英文演讲。据媒体报道,他任总理出访时,也曾使用英语发言或交谈。他的妻子程虹则是英语教授,从事美国文学研究。图为2018年李克强夫妇访问柏林期间,与德国总统伉俪会晤。李克强是文革后首批大学生,在北大就读法律和经济。
访问德国:2014年,李克强访问柏林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他在日程间隙参观了一家超市。2015年,默克尔访华期间则前往了李克强的家乡安徽省。
终结:李克强的仕途也并非没有争议。他曾于1998-2003年在河南省任职。德国之声2013年报道,中国卫生部前官员陈秉中批评,李克强前任李长春主政期间,在河南推行"血浆经济"导致河南农村爆发艾滋病疫情;而李克强受命掩盖真相。中国官媒报道,2023年10月27日凌晨,李克强心脏病突发在上海逝世。

2022年8月,李克强视察深圳盐田港时表示:“中国开放还要继续往前推进,长江、黄河不会倒流。”

2023年3月,李克强卸任国务院总理一职,在与国务院工作人员告别谈话时说:“人在干,天在看,苍天有眼。”这句话被认为是剑指习近平,表达他对习近平不满的情绪,引起舆论关注。

人民日报昨天(7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纪念文章最后说:“今天我们纪念李克强同志,就要学习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有评论指出,维护习近平核心,是这篇文章的本意。

薄瓜瓜:“祝最优秀的父亲生日快乐”

李克强出生于1955年7月3日,六年前(1949年)的同一天,中共另外一位广受关注的“落马”高官薄熙来出生。

薄熙来之子薄瓜瓜7月3日在社交平台X上用英文发帖,向在中国服刑的父亲祝福生日快乐。

薄瓜瓜在帖子中说,“祝最优秀的父亲生日快乐——他在胜利中的优雅、在逆境中的不屈力量,以及在纷争中超然的沉静勇气,继续每天指引着我!”

薄熙来于2012年3月被抓之后,薄瓜瓜曾公开写声明为父亲辩护。2024年,薄瓜瓜与台湾人许惠瑜结婚,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并公开为自己及父亲辩护,认为外界对薄熙来的报道 “断章取义”、“一派胡言”且存在“不实报道”。

薄熙来是中共元老薄一波之子,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前重庆市委书记。2012年4月,薄熙来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去职双开,并立案接受调查。2013年9月,薄因受贿、贪污跟滥用职权等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疏美亲中?对欧洲不是好选项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6-30T13:33:59.491Z
与美国不同,中国是多边贸易的捍卫者?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发表波茨坦大学政治学者迪特(Heribert Dieter)的客座评论,题为“北京不是全球化的拯救者”。

文章写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政策在欧盟国家引发愤慨。有观察家认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替代伙伴。7月中旬欧中峰会之际,特别是北京想要推动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但作者问道,从欧洲视角来看,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是否是聪明之举?

文章写道:“早在特朗普开始第一总统任期之际,就有一些经理人看上去将中国视为全球化的拯救者。2017年1月,中国国家和党的领导人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受到热捧,因为他发表了支持自由经济秩序的演说。”

“如今,这一对中国耐人寻味的积极评价重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4月前往北京,表示西班牙将中国视为欧洲经贸合作的伙伴。德国经济研究所(IW)所长许特(Michael Hüther)4月底呼吁,要思考一个没有美国的世界经济秩序,并在新的基础上建立与中国的关系。”

“另一家德国经济研究所(DIW)所长弗拉茨舍(Marcel Fratzscher)甚至于5月声称,与美国不同,中国想要加强多边贸易秩序;美国则因其保护主义破坏了多边世界秩序。”

作者则认为:“比美国人早很长时间以前,中国就开始架空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贸易秩序。特别是补贴的广泛使用,损害了中国企业与其他经济体的公平竞争。补贴在中国无处不在,2022年,超过99%的中国上市企业获得了直接的国家资助。”

作者写道:“如今,中国的高出口掩盖了该国已开始的下行。2024年,中国商品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9920亿美元。但这并非中国经济实力的彰显,而是反映出特别是内需十分疲弱。中国消费者对于该国继续崛起失去了信任,对更为晦暗的前景作出反应,限制个人消费。他们不再购买欧洲产的奢侈品,如德国汽车或法国时装。”

“此外,引人注意的是,中国和欧盟去年的商品贸易顺差都创下纪录。…无论中国还是欧盟国家,特别是德国,都深受内需疲弱、消费者对未来信心不足之苦。”

“这些有相似问题的经济体组成联盟,对于中国和欧盟国家都无好处。”

而在政治方面,作者写道:“增强美国的地缘政治对手是否是聪明之举?尽管对美国总统的政策十分不满,但仍不能忽视,欧洲与美国的共同之处仍比与中国多得多。中国既不是市场经济,中国公民也不能表达对本国政府的不满。2019年,欧委会明确表示,中国是体制对手,宣扬的是另一种政治模式。此后,中欧在政治上靠近已成不可能。”

“并且,华盛顿在密切关注布鲁塞尔对于重新靠近中国的考量。美国财长贝森特——特朗普政府最冷静的战略谋划者之一,4月曾表示,如果欧洲靠近中国,等于是自割咽喉。”

在上周于青岛举行的上合组织国防部长会议上,伊朗国防部长(左二)也与会

中国在中东的角色:边线

《法兰克福汇报》的评论写道:“中国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称自己在中东是斡旋的力量,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真遇到情况,美国则仍是该地区中心的权力因素。”

文章写道:“中国在边线上。北京从这一位置对美国空袭作出犀利批评。北京详细阐述美国违反了联合国宪章。这样的言辞是俄罗斯对乌克兰侵略战争中,北京迄今都未使用过的。不过,如果牵涉到具体行动,那中国在伊朗并无动作。”

“此外,即便中国无所作为,对北京来说最糟糕的局面也得以避免: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伊朗仍将不能拥有核弹,这符合北京的利益。此外,德黑兰政府继续掌权,可能继续以低价出售石油给中国,这一点甚至总统特朗普如今也在社媒上表示认可。”

作者写道:“北京在战事中缺席,这显示所谓中国-伊朗-俄罗斯-朝鲜‘轴心’只存在于纸面上。”

“美国则显示出,特朗普执政下也可能不单是威胁,也会出击。这一风险中国如今须考虑在内,倘若涉及到南中国海的主导权或者进攻台湾。美国在亚洲的威慑力上升,中国在中东的威慑力下降。”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特朗普将发关税通牒 欧盟做最后努力

德正
2025-07-04T10:25:22.066Z
特朗普7月3日在爱荷华的一场集会上

(德国之声中文网)特朗普表示,他的政府将于周五(7月4日)开始向贸易伙伴发出信函,通知对方美国设定的单边关税税率,他表示对各国的关税从8月1日起开始生效。

特朗普周四告诉记者,周五将发出大约“10到12封”信函,更多信函“将在未来几天内”发出。“我认为到9号,这些信函将覆盖全部(国家),”特朗普补充道,他指的是他最初设定的7月9日最后期限,即各国与美国达成协议以避免美国提高进口关税。“这些关税的税率可能从60%或70%到10%或20%不等。”

特朗普最初于4月2日宣布提高所谓的“对等”关税,最高可达50%,但随后将这一计划暂停了90天,以给各国谈判留出时间,在此期间,关税税率为10%。

特朗普多次警告,如果各国在下周三(7月9日)最后期限前未能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他将单方面对这些国家征收关税,这使得那些急于与美国达成协议的贸易伙伴,包括日本、韩国和欧盟面临更大的压力。

相关图集:特朗普关税战2.0时间线梳理

2025年2月1日 |对墨、加、中加征关税:特朗普上任后首次大规模加征关税:自2月1日开始对美国三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特朗普宣布对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指责两国未能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对来自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指责中国在芬太尼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5年2月10日 |加征钢铝关税 无例外豁免:特朗普2月10日签署行政令,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制品加征25%关税,并取消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钢铝主要供应国的免税额度。
2025年3月26日|宣布对进口汽车全面征税:特朗普于3月26日宣布,自4月3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与轻型卡车征收25%的关税。全球汽车供应链受冲击,日韩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受此消息影响,丰田、本田、现代和起亚等汽车制造商股价大幅下跌,总市值蒸发约165亿美元。
2025年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让美国再次富有”(Make America Wealthy Again)记者会,宣布“对等关税”措施。美国对大多数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但针对特定国家征收更高税额。中国、欧盟和越南分别面临34%、20%和46%的关税; 日本、韩国、印度、柬埔寨和台湾,分别受到24%、25%、26%、49%和32%进口关税的打击。
2025年4月9日|暂缓关税90日 中国除外:特朗普4月9日在大规模“对等关税”上路不到24小时后出现政策大转弯,宣布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在此期间,税率将统一降至10%的基准关税。但中国被排除在暂缓名单之外,不仅如此,还将对中国的关税加码至145%,其中包含了美国此前指控中国打击芬太尼不力而征收的20%关税。
2025年5月4日 | 对美国境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特朗普5月4日以“国安威胁”为由,宣布将对非美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理由是要“拯救美国电影业”。
2025年5月12日|中美关税战90天“停火协议”:美中高层在瑞士进行谈判后于5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就90天的“暂停期”达成协议:美国对大多数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45%的关税将在5月14日前下调至30%,30%关税里包括针对芬太尼问题额外施加的20%惩罚性关税;中国对美产品加征的125%关税则将降至10%。美中双边早前不断叠加的报复性关税,在这波协商中几乎都被取消。(图为美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出席美中贸易会谈)
2025年5月13日|美大幅下调中国“小包裹”关税:白宫5月13发布行政命令,将从5月14日起将对中国低价值货物(不超过800美元)征收的“最低限度”关税从120%下调至54%,原计划的200美元固定费用征税方案被搁置,现行的100美元固定费用将继续执行。
5月23日 对阵欧盟:特朗普威胁自6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加征50%的统一关税。他同时警告苹果公司,若其在美国销售的手机是在海外生产的,将面临25%的关税。两天后,特朗普收回了对欧盟加征50%关税的威胁,他表示,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后,同意将美国和欧盟的谈判期限延长至7月9日。
5月28日 美国法院裁定特朗普对等关税“越权”:美国联邦国际贸易法庭裁定,特朗普今年4月2日对多国征收的对等关税,以及早前向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的报复性关税都属于“非法”。判决认定,特朗普征收全球关税的行为超出了《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IEEPA)赋予总统的权限。美政府表示将对该裁决提出上诉。
5月29日 美国上诉法院暂准特朗普关税恢复执行: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一天后推翻该判决,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得以持续实施。上诉法院指出,为了审理特朗普政府的上诉,将先暂缓此前法院的裁决,并命令原告及特朗普政府分别在6月5日和6月9日前提交回应文件。
5月30日 特朗普全面上调钢铝关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全球钢铁和铝产品的进口关税提高至50%。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铝供应国。他指责中国未按约降低关税,取消针对稀土等产品的贸易限制。他说:“中国完全违反了与我们达成的协议。不能再做好好先生了!”
6月10日 美中谈判双方宣布原则上达成贸易框架协议:中国和美国官员在英国伦敦举行贸易谈判,经过两天的会议,6月10日,双方宣布原则上已达成贸易框架协议,以落实5月在瑞士日内瓦的共识、还有两国领袖上周的通话内容。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表示,按照美中达成的新的贸易协议,美国将从中国获得稀土磁体。他还表示,将允许中国学生在协议达成后继续留在美国大学学习。

全球贸易秩序“被颠覆”: 特朗普关税将对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欧盟:通过原则性协议争取时间

对欧盟来说,达成全面的关税协定时间已经不够,布鲁塞尔希望能先达成原则协议,以避免高额关税。正在华盛顿与美方官员会谈的欧盟贸易委员塞夫科维奇(Maros Sefcovic)周四在X平台发帖称,过去一周是“富有建设性的”一周,“我们的目标没有变——达成一份好的、有雄心的跨大西洋贸易协议”。

特朗普希望欧盟从美国进口更多产品,例如天然气、汽车和军火。他还反对欧盟的消费者和气候保护法规。特朗普还认为,一些欧盟国家征收的数字税以及欧盟委员会针对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反垄断行动是不公平的。

增加从美国的进口以及协调某些标准属于欧盟与华盛顿协商谈判的内容。然而,欧盟委员会已排除修改欧盟法律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消费者保护方面。在对互联网公司的罚款方面,布鲁塞尔拥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但拒绝做出具体让步。

欧盟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一般需缴纳10%的关税。药品和其他医药产品免税。汽车则需缴纳25%的关税。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达50%。据布鲁塞尔估计,美国关税影响了价值3700亿欧元的欧洲商品。

除欧盟外,日本、韩国和印度也在为达成协议做随后的努力。特朗普本周对与印度达成协议表示乐观,但对日本口气不满,称东京是一个难以对付的谈判对手。

目前为止,特朗普政府仅同英国和越南达成了贸易协议。今年5月在会谈后,华盛顿同意与中国暂时“休战”90天,从而使得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降低了相互间报复性的关税。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特朗普对与普京的通话表失望:“我认为他不想停下来”

德正
2025-07-04T10:28:35.390Z
特朗普对普京的失望情绪在明显增加。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通话并未就结束战争达成任何进展。“我认为他不想停下来,这真的很糟糕。”特朗普在谈到乌克兰停火前景时说道。

而克里姆林宫则坚称俄罗斯将继续追求实现其战争目标。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随着美俄两国总统通话的报道出现,空中警报已开始在乌克兰全国范围内响起。

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俄罗斯再次表明它无意结束战争和恐怖活动。”

他还补充道:“所有这些都清楚地表明,如果没有真正大规模的压力,俄罗斯不会改变其愚蠢的破坏性行为。”他敦促尤其是美国应加大对莫斯科的压力。

他说,俄罗斯的袭击共造成23人受伤。乌克兰空军称,俄罗斯出动了539架各类无人机并发射了11枚导弹。

乌克兰空军一名代表说,此次袭击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最近几周,俄罗斯的夜间袭击不断升级。法新社的统计显示,莫斯科在6月份向乌克兰发射了创纪录数量的无人机和导弹,基辅与莫斯科之间的直接和平谈判似乎陷入停滞。

更多阅读:泽连斯基与梅尔茨柏林会谈 德乌将合作生产远距离武器

这一轮袭击发生后,乌克兰外交部长西比加(Andriy Sybiga)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普京明显无视美国以及所有呼吁结束战争的人。”

随着基辅对美国继续提供军事援助的担忧加剧,俄罗斯的袭击也随之升级,而美国继续提供军事援助是乌克兰抵御无人机和导弹攻击的关键。

美国本周宣布将减少对乌克兰的部分军事援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欧盟需要“加大力度”。

自从今年1月重返白宫,特朗普已经与普京进行过5次通话。特朗普对普京的失望情绪在明显增加。

预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五将与特朗普举行通话。泽连斯基强调说:“我们依然寄希望于美国支持的继续。一些武器系统是欧洲国家无法提供的,比如对乌克兰至关重要的爱国者防空系统所需的导弹。”

消息人士:中国外长称不希望俄罗斯战败

《南华早报》引述多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周三对欧盟高级外交官表示,北京不希望看到俄罗斯在乌克兰战败,因为中国担心美国届时会将全部注意力转向中国。

报道称,王毅是在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的会谈中作出上述表态的。这一说法印证了布鲁塞尔许多人对中国立场的判断,但却与中国在公开场合的表态不一致。中国外交部一直声称,中国“不是乌克兰战争的当事方”。一些参与会谈的欧盟官员对王毅如此直率的发言感到惊讶。

不过,据称王毅否认中国在财政或军事上对俄罗斯的战争行动提供了实质性支持,并坚称如果中国真的在这样做,战争早就结束了。

(法新社、路透社、南华早报)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眾院通過「大而美」法案 獨立日簽署入法

周昱君
2025-07-04T04:40:03.592Z
7月3日,「大而美」法案在眾院過關。

(德國之聲中文網)週四(7月3日),美國總統川普力推的「大而美」預算支出法案在眾議院以218票贊成、214票反對的票數表決過關,標誌了川普又一次政治勝利。

路透社報導稱,川普成功讓國會屈於他的意志,「經過白宮連日來的私下施壓,國會終究不敵這個處於權力頂峰的總統」。

彭博社指出,川普軟硬兼施,用各種方式對共和黨人施加影響力:一方面以初選作為威脅,一方面靠著白宮的遊說會議和高爾夫球場上的社交活動,克服了黨內保守派對巨額預算赤字的質疑,以及溫和派對於聯邦醫療保險(Medicaid)遭大砍的憂慮。

雖然川普曾經的盟友、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公開反對「大而美」法案,但未顯著影響最後的結果。

白宮表示,川普將於週五(4日)下午5點簽署「大而美」法案。此前,兩院共和黨人快馬加鞭推動進度,徹夜辯論、審查法條,目標就是促使法案盡快通過,讓川普能在獨立日這天簽署入法。

3日,220位共和黨眾議員之中僅有2人投反對票:賓州的費茨派垂克(Brian Fitzpatrick)和肯塔基州的馬西(Thomas Massie);參院1日表決時則有3位共和黨人倒戈,讓支持與反對票數平手,最後由副總統萬斯投下打破僵局的贊成票。眾院更早之前曾批准法案舊版本,但由於參院增加了修正案,因此3日再次回到眾院表決。

民主黨領袖馬拉松式演說拖延表決

最終通過的「大而美」法案版本為869頁,規模約為3.4兆美元。支持法案的共和黨人主張,各收入階層的美國人都會受益於法案內的減稅措施,美國經濟亦會因此再次「起飛」。民主黨眾議員全數投下反對票,抨擊法案本質上是「劫貧濟富」。

根據國會預算處,「大而美」法案會讓美國原有的36.2兆美元赤字再增加3.4兆;未來十年內,稅收會減少4.5兆,支出則降低1.1兆,大多數是針對聯邦醫療保險。

聯邦醫療保險為7100萬低收入美國人提供醫療保障,但「大而美」法案拉高了資格門檻;國會預算處統計,未來可能會有1200萬人失去醫保。

眾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形容,此法案像是「替經濟補充噴射燃料,所有人都受惠」。民主黨領袖傑弗里斯(Hakeem Jeffries)則稱此法案「不道德」,質疑它替億萬富豪提供大量稅務優惠,但預算削減掉的部分傷害的是一般美國人民。

為了拖延表決,傑弗里斯發表了長達8小時44分鐘的演說,創下紀錄。身為民主黨領袖,依規定他在法案辯論階段可以盡情發言。

「議長先生,我感覺自己有義務站到眾院議場上慢慢來,」傑弗里斯說。除了批評法案內容,他也向共和黨人喊話:「我們並不替川普總統工作。」他還談到嘻哈音樂、英王喬治三世和他自己的人生。

傑弗里斯不是第一個用長時間演說來拖延表決的眾院領袖。2021年的眾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曾演講8小時32分鐘;前眾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則曾在2018年連續發言8小時7分鐘。今年3月,民主黨籍的參議員布克(Cory Booker)也曾發表超過24小時的演說。

影響期中選舉

法案通過之後,白宮發布新聞稿,稱之為「創造歷史」。美國前總統拜登則批評它「不僅草率,而且很殘酷」。

各界預料,「大而美」法案將會是2026年期中選舉的重要議題。

許多民調顯示,「大而美」法案在一般選民之中並不受歡迎。根據《華盛頓郵報》和益普索(Ipsos)今年6月的民調,僅有23%的人支持「大而美」法案,42%的人反對。福斯新聞的民調則顯示僅有38%的登記選民支持,59%反對。

《紐約時報》分析指,雖然民主黨人未能阻止法案通過,但由於多數民眾反對,民主黨陣營反而有了在政治上發揮的空間,例如透過廣告來批評醫保被砍這類不利於工薪階層選民的政策,並把不滿的矛頭指向共和黨議員,希望藉此在期中選舉奪回國會至少一院的多數優勢。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法国对“超快时尚”希音开出巨额罚款

德才
2025-07-03T14:50:16.526Z
法国竞争和反欺诈机构表示,调查发现希音对消费者使用了“具有欺骗性的商业手段”,特别是在价格折扣方面。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国周四(7月3日)宣布,对电商巨头希音(Shein)处以4000万欧元罚款,理由是其在价格促销和环保影响方面误导消费者,涉嫌“欺骗性商业行为”。

法国竞争和反欺诈机构表示,调查发现希音对消费者使用了“具有欺骗性的商业手段”,特别是在价格折扣方面。该罚款得到了巴黎检察机关的批准。

法国竞争、消费与反欺诈总局(DGCCRF)称,这项持续近一年的调查显示,希音在打折前先抬高部分商品价格。

该机构补充说,这家起源于中国的零售商已接受了罚款。

DGCCRF指出,“这些大幅折扣和持续促销活动,会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获得了极大优惠。”

调查发现,该机构检查的希音折扣中有11%实际上是价格上涨。

在57%的案例中,希音宣传的促销并未带来任何价格降低;而在19%的案例中,价格降幅“低于宣传中的数值”。

“超快时尚”代表遭到多方批评

希音于2015年进入法国市场。近年来,其业务增长迅速,2021年在法国服装和鞋类市场的占有率为2%,到去年已升至3%。在这个高度分散的市场中,这一份额已相当可观。

作为“超快时尚”的代表,希音也因造成环境污染、不公平竞争和劳动条件恶劣而受到批评。

希音在致法新社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去年3月获知DGCCRF的调查后,公司在两个月内“毫不拖延地”采取了必要的整改措施。

声明还称,希音“非常重视”其在法国的法律与监管责任,并承诺将保持透明。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国外长王毅访欧称 欧洲面临各种挑战均非来自中国

德正
2025-07-03T13:59:13.295Z
中国外长王毅与欧洲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科斯塔举行会见

(德国之声中文网)目前正在欧洲访问的中国外长王毅,昨天(7月2日)在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举行会见时强调,“中欧历史文化、价值观不同,不能因为有差异就视为对手,不能由于出现分歧就寻求对抗”。

中国外交部在周四(3日)发表的新闻稿中称,王毅在会见卡拉斯时说:“当前欧洲面临各种挑战,但过去、现在、未来都不是来自中国。”

王毅强调,中欧作为全面战略伙伴,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他呼吁欧方“真正树立客观理性对华认知,奉行更加积极务实对华政策”。

卡拉斯在同王毅会见前表示,“中国不是我们的对手,但在安全问题上,我们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她批评中国还实施网络攻击,干预欧洲国家的民主政治,并推行不公平的贸易。“这些做法损害了欧洲的安全和就业”。

在提到乌克兰问题时,卡拉斯说,中国企业是莫斯科的“生命线”,支撑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为发生在欧洲的战争创造条件,同时又寻求与欧洲发展更密切的关系,是相互矛盾的。

中国外长王毅于周二抵达布鲁塞尔,开启此次欧洲之行。他先后与比利时首相巴尔特·德韦弗(Bart De Wever)、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科斯塔(António Costa)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会面。

中国和欧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欧中峰会计划于7月底举行,以纪念双方建交50周年。然而,双方关系目前仍然紧张。在汽车、电子、钢铁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存在冲突。

近年来,布鲁塞尔方面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并制定了一套全面立法,以更好地保护欧盟企业免受所谓的不公平竞争。欧盟还批评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尤其是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问题上。

德国外长瓦德普尔(Johann Wadephul)周四在柏林会见了到访的中国外长王毅。这也是今年5月柏林新政府上台后,王毅首次访问德国。

瓦德普尔上任后与王毅进行了电话交谈。包括德国西藏倡议、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和香港自由倡议在内的一些人权组织在王毅到来前呼吁在柏林举行抗议活动。

(法新社等)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香港以国家安全为由拟收紧《监狱规则》

德闻
2025-07-03T14:14:55.531Z
截至今年3月,香港惩教机构中关押的囚犯近1万人,其中3900人未被正式定罪(资料图片)

(德国之声中文网)近年来,香港监狱人口激增。香港当局在2019年的民主抗议活动中逮捕了超过一万人。北京随后于2020年在香港实施国安法,香港方面也于2024年完成了《基本法》第23条立法。

香港保安局在提交给立法会的一份文件中写道:“国家安全风险仍然存在。有必要尽快修改(监狱规则),以便及时防范和化解相关风险。”

文件表示,现行的探视制度被滥用,有人以人道主义救援为借口进行探视,对囚犯施加影响,让其抵抗当局。该提案还将允许监狱当局申请裁判官手令,禁止囚犯会见特定律师,以“防止滥用法律会见制度带来的任何风险”。

香港官员表示,此类限制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类似规定一致。

提交给立法会的这份内容广泛的文件还提议废除“私服”(穿着私人衣物),改为统一囚服;取消“私餐”(自备饭菜)制度;同时修改收发信件的规定。去年,被监禁的香港民运人士邹家成及其律师因未使用适当渠道递交投诉信而被判违反监狱规定。

截至今年3月,香港惩教机构中关押的囚犯近1万人,其中3900人未被正式定罪——这是历史最高数字。

官员表示,这些规则的修订将很快最终确定,并将提交立法会审议。

多年来,香港当局一直对那些向在押示威者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的小团体施加压力。著名囚权支援组织的石墙花(Wall-fare)在被时任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指责在监狱“危害国家安全”之后于2021年关闭。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相关图集:香港的变迁

1843年的香港黄泥涌谷地:这幅钢板画据信描绘的是1843年左右香港黄泥涌谷地。图中央的竹制导水管用以连接附近的引水道,将水引流作灌溉之用。自秦朝被归为中国版图后,香港一直以农业、捕鱼及盐业为主要产业,十九世纪前未在历史舞台上有重大影响。1841年香港开埠后,英国政府正式将此地命名为“香港”。
1860年的香港: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年至1841年)后,清政府被逼于1841年签订《穿鼻草约》、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1856年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在1860年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的南端地区再割让给英国。
1880年左右的香港人:这是一张描绘1880年左右一群香港人下棋、抚琴、写字的图片。1898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缔结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方同意把九龙界限街以北直至深圳河的新界地域,以及235个岛屿租借予英国,为期99年。
1910年左右的香港:这张照片摄于1910年左右。当时,香港已从一个昔日的小渔村发展为中国移民的聚居地,转口港及通商中心。
1910年左右的香港皇后大道:皇后大道是香港开埠之后的第一条修建的主要道路。香港1842年成为自由港后,工商业、金融业及公共事业均不断发展。1911年,九广铁路正式贯通,香港大学也于这一年正式成立。在司法方面,香港采用二元化法律体系,一方面引入英国法基础上的普通法体系,另一方面保留清代的部分法律和习惯。
1940年的香港金融区:这是1940年2月27日拍摄的香港金融区的照片。二战期间,日军从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占领香港。日本投降后,英国收回香港。
1984年中英签署香港问题联合声明:1984年12月19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签署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出席了签字仪式。根据该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方针,香港在主权交接后实行“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现有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该方针被载于《中英联合声明》第三条及附件一。
1997年香港政权交接仪式:1997年6月30日23时42分,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举行。随着英国国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基本法》生效:在香港主权交接仪式后,江泽民和英国王储查尔斯握手。两人身旁分别是时任中国总理李鹏和英国首相布莱尔。按照1997年7月1日生效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2014年的雨伞运动: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香港发生一系列争取真普选的公民抗命运动,俗称雨伞运动。示威者的主要诉求为争取行政长官选举的公民提名权,以及废除立法会功能组别。运动的主要象征是黄色的雨伞。示威者的诉求全部被拒绝,运动以失败告终。
2019年的反送中运动:2019年3月15日,香港民众掀起抗议运动,反对允许将香港的犯罪嫌疑人引渡至中国内地受审的《逃犯条例修订草案》。示威者重新提出“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的口号。7月中旬,示威者与警方之间的冲突加剧,大批示威者被逮捕。2020年初,新冠疫情从中国大陆传入香港后,反修例运动受其影响而开始减弱。
2020年通过港区国安法:2020年6月30日,中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港区《国家安全法》,针对颠覆国家政权丶分裂国家丶恐怖活动,以及外部势力干预等四种行为。该法凌驾于《基本法》之上,冲击了香港的行政丶立法丶司法丶传媒丶教育等各领域,标志着香港的公民社会走向终结。

日本明年将开采深海稀土

德才
2025-07-03T13:36:03.454Z
稀土开采和加工往往伴随着环境风险。图为江西赣州的一处露天稀土矿场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位日本政府创新项目负责人周四(7月3日)表示,日本将从明年1月开始尝试从海底提取稀土矿物。这将是目前地球上最深层的此类试验。

本周早些时候,日本承诺将与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合作,确保关键矿物的稳定供应。很多国家越来越担心中国在这些对新技术至关重要的资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稀土是指17种从地壳中提取相对困难的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硬盘、风力发电机和导弹等领域。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几乎占全球稀土开采产量的三分之二,占全球稀土精炼产量的92%。

“地球号”的全球首创

日本一艘名为“地球号”(Chikyu)的深海科学钻探船将从明年1月开始进行“试验航行”,以回收海底含有稀土元素的沉积物。日本跨部门战略创新推进计划负责人石井正一(Shoichi Ishii)介绍了这一计划。

他说:“这项从5500米(3.4英里)水深处提取沉积物的试验,是世界首例。”

“我们这次航行的目标是测试所有采矿设备的功能,”石井正一补充说,“所以提取的沉积物数量根本无关紧要。”

“地球号”将在日本位于太平洋的南鸟岛周边经济海域钻探。南鸟岛是日本最东端的岛屿,也被用作军事基地。

据《日经新闻》报道,此次任务计划在大约三周内从海底提取35吨泥土。每吨泥土预计含有约两公斤(4.4磅)稀土矿物。

深海采矿与地缘政治

深海采矿已成为地缘政治的焦点。外界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在公海快速推进该项技术的做法感到担忧。

自4月起,中国要求出口稀土必须获得许可。此举被视为对美国限制中国商品进口的反制措施。据最新报道,中国已经在谈判中有所让步。

环保组织警告说,深海采矿可能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破坏海底环境。

拥有国家水域之外海底管辖权的国际海底管理局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一项全球规范,以监管深海采矿活动。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客座评论:抗战纪念阅兵—北京是否会邀请,特朗普是否敢来

邓聿文
2025-06-30T09:35:34.613Z
中国邀请特朗普参加抗战纪念阅兵?特朗普会不会来?

(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年9月3日是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官方已经宣布将举行相关纪念活动,包括阅兵。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中国将邀请特朗普出席阅兵典礼。此前,也有中国学者建议把特朗普请来,让他站在习近平身边,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阅兵。

这种心思固然是一种小伎俩,不值一提,可就目前的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局势而言,确实需要中美领导人坐下来好好聊聊,交换各自对两国关系的看法和对世界秩序演化的设想。所以如果我是中国政府,会邀请他前来参加中国抗战80年纪念。不过,为让特朗普免受国内舆论为专制政府站台的指责,可以“国事访问”的名义请他来华访问。

特朗普如若能来中国访问并参加抗战80年纪念,其最重要的意义,是在历史问题上,提升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关于二战历史的叙述上,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战略地位及其重要性长期被美欧淡化甚至刻意忽略,在西方的叙述中,中国的八年抗战和巨大牺牲对战胜法西斯不是关键的,其作用甚至比不上在二战初期就投降的法国。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中国一直想扭转西方主导的这个二战历史叙事框架,但效果不明显。

假如特朗普出席抗战纪念活动,不论他是否发表讲话,“出席”本身便意味着,作为二战另一主角的美国,承认中国战场的重要性及对二战所作的核心贡献。虽然对中国抗战历史地位的提升,关键还是要靠中国自己的努力和话语权,但美国总统出席纪念仪式,实际上可以看作对中国抗战历史地位叙述的某种 “正名”,有利于突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西方中心论”。

另一面,就中美关系来说,2025年也是新一轮战略试探的起点。拜登时期的“竞争—接触”政策已逐步固化为结构性对抗,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虽对中国仍强硬,但其外交风格的个人主义、交易性与即兴色彩,为北京提供了一种非正式影响美国政策走向的可能性。可如果特朗普访华仅是一次“经济谈判”或常规“国事访问”,其象征意义有限;而如果将其置于抗战80周年的纪念场景,则话语重心便不在中美对抗,而在“和平”、“历史”、“反法西斯胜利”的全球共识之上。毕竟中美曾经作为盟友携手反对过日本法西斯。

因此,对擅长“绕过建制、制造场面”的特朗普,中国若能提供一个他无法拒绝的历史剧场,其出席纪念活动便构成中美关系的一次“缓冲性接触”,至少在短期内,将中美的结构性冲突节奏拉慢,甚至打开新的对话窗口。

中美俄三国领导人同框与世界和平

当然,如果特朗普参加中国抗战纪念,最受瞩目的是中美俄三国领导人同框,那将是一个高于一切当代外交接触的象征事件。西方舆论肯定会将其解读为“新轴心国”或者“中国撮合美俄”的战略动作。然而,与其担忧或回避这种解读,北京不如主动设置节奏,告诉世界,邀请特朗普并非为了打造“三国联盟”,而是展示一种姿态,即中国是可以同时与美俄互动、甚至“主场安排”的国家。与普京同台是传统盟友情谊的体现,与特朗普同框则是国际影响力的现实投射。中方的目标不是重建旧格局,而是塑造一个多极秩序中的“和平协调者”角色。

三国领导人同框,这种安排既不是军事合作,也不是价值联盟,即便中国有这个意图,事实上也无法做到,它只是一个以历史为中介的象征性接触。如果中国把这个信号向外释放,西方和全球南方对三人同框就不会有太强的不安感。

但舆论肯定还是会少不了特朗普 “被中国利用”的质疑,为此,北京应该将其访问定位为“全面国事访问”,出席纪念活动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同时也应邀请部分西方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包括日本在内的亚非国家领导人共同出席,营造“全球和平纪念”的场面,进一步稀释美俄同框的负面解读,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和平方舟形象。

特朗普上任初曾表达过访问中国的愿望,《日经亚洲》最新也披露,美国官员正在为特朗普的访华行程制定计划,今年晚些时候,特朗普或将率领由数十名首席执行官(CEO)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由此看来,特朗普下半年访华的可能性确实较大。对一个擅长制造象征性场景的领导人而言,北京显然具备足够的历史厚度与仪式空间。如果将他的来访纳入国事访问范畴,并在此框架下顺势邀请出席抗战80周年纪念活动,这对中美关系和世界和平,肯定是有好处的。

北京的邀请存在很大变数

因此,问题不取决特朗普是否会接受邀请出席,而在于北京是否愿意发出邀请。

从共同社的报道来看,北京倾向于邀请特朗普9月3日来华访问,然而,以下几个因素,将会阻碍特朗普访华,使北京的邀请存在很大变数。首先,虽然假定特朗普此行名义上是“国事访问”,但大家心知肚明,重点是他出席中国的抗战纪念活动,特别是阅兵典礼,可也因此,特朗普遭受西方特别是美国国内舆论的批评会更强烈,不仅民主党会抓住把柄猛烈攻击他,共和党内部的建制派也会反对他,特朗普能否顶住国内和党内的舆论压力,有着很大的不确定。而对于不确定的事情,北京向来会慎重。

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1月8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其次,如果北京以“国事访问”名义邀请特朗普,双方之间以目前的状况,能够谈出什么,是值得怀疑的。如果谈不出双方都认可的东西,则浪费了“国事访问”的名义和机遇,而如果不以“国事访问”名义,则特朗普不接受访华邀请的可能性又很大。

第三,北京也要顾忌全球南方国家在看到中美俄三国首脑同框的心里感受。虽然北京或许同时会邀请南方国家的代表来华出席抗战纪念,但毕竟全球舆论的焦点放在三国首脑同框上,其他国家领导人不过是来陪衬,特别是,假如北京对特朗普有高于对其他国家领导人的礼遇,南方国家会不会说,中国口口声声表白自己是永远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南方国家代言,但一到关键时刻,就看得出,北京更愿意和美俄这些强权眉来眼去,它的心思和外交资源还是放在美国。这可能会削弱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最后,中国过去在这种纪念活动中,从来没邀请美欧领导人出席,这次80周年纪念,北京依然存在遵循旧例的可能性。

总之,考虑上述几个因素,北京最后未必会向特朗普发出邀请,即便北京反向操作,邀请他9月3日访华,但鉴于特朗普面临的国内巨大政治压力——会被解读为向专制中国磕头——他也未必敢接受邀请来华出席抗战纪念。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山东舰航母编队访港 李家超:国家安全固若金汤

德正
2025-07-03T09:34:47.655Z
山东舰航母编队抵达香港

(德国之声中文网)山东舰舰长达300多米,于2019年服役,是中国第二艘航母,也是中国首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国产航母,同时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推动的地区战略雄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新社指出,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大力扩充海军力量,令亚洲邻国感到担忧。

山东舰航母编队包括航空母舰山东舰,导弹驱逐舰延安舰、湛江舰和导弹护卫舰运城舰。从7月3日起在香港停留5天。这期间,山东舰对外开放,允许香港市民登舰参观。

香港也是全球唯一接待过中国两艘航母(辽宁舰2017年、山东舰2025年)且均开放参观的城市。

法新社指出,山东舰的访问正值其刚结束与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在西太平洋的联合战备演练之后。

相关图集: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正式交付海军

“山东号”交接入列:中国第一艘完全国产的航空母舰,同时也是现役第二艘航母周二(2019年112月17日)正式交付使用,并宣布命名为“山东号”。中国党政军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出席了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举行的交接入列仪式。
山东舰,舷号17:中共中央军委为这条“大船”正式取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舰”,舷号为“17”。交接入列当天,中国海军部队和航母建设单位的约5000名官兵参加了庆祝仪式。
山东号?台湾号?:此前,中国的各大军事论坛盛传该舰将命名为“山东号”,只是这一说法从未得到官方证实。某中国知名门户网站还曾举行网络调查,就首艘国产航母的名称征求意见。结果“台湾号”得到了最多人的支持。
接受洗礼:“山东号”2017年4月26日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下水仪式,当时还未正式命名的这航母仅有一个编号“001A”。
当地人眼中的“大船”:虽然多年前就有报道称中国正在建造首艘国产航母,但是直到2015年的最后一天,中国国防部才正式宣布了这一消息。中国媒体介绍,大连当地人习惯把航母叫做“大船”。该航母的长度是315米,相当于三个足球场的长度,其宽度为75米。
建设当中:“001A”航母在建设过程中已受到大量关注。图中是该舰在2017年2月份的样子,舰体上仍有不少支架。
迎接周年庆:此前外界猜测,这艘航母很有可能在2017年4月23日下水。因为这一天是中国解放军海军成立68周年纪念日。还有消息称,身为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可能亲自出席该舰的下水典礼。但4月26日当天,出席典礼的其实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
“老大”辽宁:中国海军目前唯一现役的航空母舰“辽宁号”是在乌克兰制造的“瓦良格号”基础上改建。曾有专家认为,“辽宁号”并不是真正可以用于军事行动的航母,而是一个用来演习、训练,并进行一步研发的平台。
巡游南海:2016年年底,“辽宁号”在南中国海进行演练,并在途中“绕行台湾”,引起国际关注。但台湾媒体援引军方人士指出,辽宁号尚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若投入实战,仅能发挥3成战力。
第三艘航母?:除了“辽宁号”和“山东号”之外,中国目前还有第三艘航母—但其作用只是用来娱乐消遣。前苏联海军的“明斯克号”在90年代末退役后卖给了中国,并在深圳被改造成军事主题公园。
“小步快跑”:2016年该舰被拖往舟山整修,据称未来将落户江苏南通。至于中国海军真正的第三艘航母,有消息说正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中国军事专家徐光裕少将曾对媒体表示,中国航母的发展策略是“小步快跑”,将来会实现核动力航母。
海上霸主:尽管中国投入巨资加强海军力量,但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目前美军拥有十艘现役航母,其中包括最近驶向朝鲜半岛的卡尔·文森号。最新一代的三艘“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也正在建造中,全长337米,宽78米,排水量高达十万吨(001A型的相应数据分别是315米,75米和7万吨)。

山东舰停靠在香港维多利亚港西侧,而护航舰艇则停泊在水道北侧的昂船洲解放军海军基地。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欢迎仪式上表示,此次访问将让公众“感受到国家现代战舰的宏伟和先进”。

李家超说,山东舰编队访港代表国防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固若金汤。编队精良的科技建设,彰显国家在前沿科技的突破发展,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捍卫领海,对国家的贸易和航运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山东舰和辽宁舰均采用前苏联设计,甲板上可见配备的歼-15战斗机和直升机,以及山东舰独特的滑跃式起飞甲板。

中国第三艘更先进的航母“福建号”目前正在进行海试。

参观军舰的门票在社交平台微信上几分钟内即被抢购一空。

周四上午,大批人群涌向海滨和附近山坡,争睹舰船风采。

香港政府在部分海港上空设立了禁飞区,并临时减少了渡轮服务。

甲板上停着数架歼15战斗机

更多内容:解码中国:走向太平洋的军事强国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许瑞麟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此次访问似乎意在向香港公众展示中国共产党建设海洋强国的决心。”

中国迅速升级其海军力量,试图扩大其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并挑战以美国为首的同盟。

美国国防部去年12月报告称,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军,舰艇和潜艇总数超过370艘。

日本方面表示,中国上个月在太平洋进行的双航母演习是首次此类演练,体现了北京提升远程作战能力的意图。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表示,中国最新的演习表明“两艘航母已准备好参与更复杂的行动”,但仍存在一些未知因素,例如包括是否能够维持作战节奏。

据报道,山东舰今年4月在美菲联合军事演习期间出现在菲律宾海域,加剧了马尼拉和北京之间因南海领土主张争议而持续存在的紧张关系。

据东部战区称,同月,该舰还参加了测试中国海军“封锁”台湾能力的演习。

中国坚持认为台湾是其领土一部分,并拒绝排除使用武力夺取该岛的可能性。

参观山东舰的预约在几分钟内便被一抢而空。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国取消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对华出口限制

德才
2025-07-03T09:46:55.333Z
长期限制中国访问EDA软件将严重影响中国的芯片设计产业。新华社今年4月报道指出,新思科技、益华和西门子合计在中国EDA市场占据70%以上份额。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三(7月2日),彭博社援引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声明报道称,该公司已接到美国政府通知,确认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已解除。

彭博社报道,西门子已恢复中国客户对其软件和技术的全面访问。

这是美国解除对中国出口限制的最新措施。解除限制的对象包括芯片设计软件和乙烷生产商。这是美中贸易紧张局势缓和的又一迹象,其中包括中国方面在稀土出口上的让步

除了西门子之外,全球另外两大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开发商——新思科技(Synopsys)、益华计算机系统公司(Cadence Design Systems)周三(7月2日)也表示,已恢复向中国客户提供其软件和技术的访问权限。

同一天早些时候,美国也向乙烷生产商发出通知,撤销了5月末和6月对华出口实施的许可限制。

EDA软件、乙烷与稀土的对决

这些对EDA软件开发商和乙烷生产商的限制,是特朗普政府在4月中国暂停出口稀土及相关磁体后采取的多项反制措施之一。

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是对特朗普年内早些时候加征关税的反击。这一举措扰乱了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半导体和军事承包商的供应链,甚至一度威胁到双边贸易协议的谈判。

6月27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伦敦框架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近日,经批准,双方进一步确认了框架细节。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美方将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一位熟悉美方内部讨论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国采取升级手段是为了缓解局势。他们在更多项目上加码施压,迫使中国在稀土问题上让步。”

该人士表示:“随着美中继续遵守这一框架协议,类似的限制措施将陆续取消。局势将恢复到2月或3月的状态。”该人士未获授权对媒体发言,因此拒绝透露姓名。

相关图集:特朗普关税战2.0时间线梳理

2025年2月1日 |对墨、加、中加征关税:特朗普上任后首次大规模加征关税:自2月1日开始对美国三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特朗普宣布对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指责两国未能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对来自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指责中国在芬太尼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5年2月10日 |加征钢铝关税 无例外豁免:特朗普2月10日签署行政令,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制品加征25%关税,并取消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钢铝主要供应国的免税额度。
2025年3月26日|宣布对进口汽车全面征税:特朗普于3月26日宣布,自4月3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与轻型卡车征收25%的关税。全球汽车供应链受冲击,日韩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受此消息影响,丰田、本田、现代和起亚等汽车制造商股价大幅下跌,总市值蒸发约165亿美元。
2025年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让美国再次富有”(Make America Wealthy Again)记者会,宣布“对等关税”措施。美国对大多数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但针对特定国家征收更高税额。中国、欧盟和越南分别面临34%、20%和46%的关税; 日本、韩国、印度、柬埔寨和台湾,分别受到24%、25%、26%、49%和32%进口关税的打击。
2025年4月9日|暂缓关税90日 中国除外:特朗普4月9日在大规模“对等关税”上路不到24小时后出现政策大转弯,宣布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在此期间,税率将统一降至10%的基准关税。但中国被排除在暂缓名单之外,不仅如此,还将对中国的关税加码至145%,其中包含了美国此前指控中国打击芬太尼不力而征收的20%关税。
2025年5月4日 | 对美国境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特朗普5月4日以“国安威胁”为由,宣布将对非美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理由是要“拯救美国电影业”。
2025年5月12日|中美关税战90天“停火协议”:美中高层在瑞士进行谈判后于5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就90天的“暂停期”达成协议:美国对大多数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45%的关税将在5月14日前下调至30%,30%关税里包括针对芬太尼问题额外施加的20%惩罚性关税;中国对美产品加征的125%关税则将降至10%。美中双边早前不断叠加的报复性关税,在这波协商中几乎都被取消。(图为美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出席美中贸易会谈)
2025年5月13日|美大幅下调中国“小包裹”关税:白宫5月13发布行政命令,将从5月14日起将对中国低价值货物(不超过800美元)征收的“最低限度”关税从120%下调至54%,原计划的200美元固定费用征税方案被搁置,现行的100美元固定费用将继续执行。
5月23日 对阵欧盟:特朗普威胁自6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加征50%的统一关税。他同时警告苹果公司,若其在美国销售的手机是在海外生产的,将面临25%的关税。两天后,特朗普收回了对欧盟加征50%关税的威胁,他表示,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后,同意将美国和欧盟的谈判期限延长至7月9日。
5月28日 美国法院裁定特朗普对等关税“越权”:美国联邦国际贸易法庭裁定,特朗普今年4月2日对多国征收的对等关税,以及早前向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的报复性关税都属于“非法”。判决认定,特朗普征收全球关税的行为超出了《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IEEPA)赋予总统的权限。美政府表示将对该裁决提出上诉。
5月29日 美国上诉法院暂准特朗普关税恢复执行: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一天后推翻该判决,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得以持续实施。上诉法院指出,为了审理特朗普政府的上诉,将先暂缓此前法院的裁决,并命令原告及特朗普政府分别在6月5日和6月9日前提交回应文件。
5月30日 特朗普全面上调钢铝关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全球钢铁和铝产品的进口关税提高至50%。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铝供应国。他指责中国未按约降低关税,取消针对稀土等产品的贸易限制。他说:“中国完全违反了与我们达成的协议。不能再做好好先生了!”
6月10日 美中谈判双方宣布原则上达成贸易框架协议:中国和美国官员在英国伦敦举行贸易谈判,经过两天的会议,6月10日,双方宣布原则上已达成贸易框架协议,以落实5月在瑞士日内瓦的共识、还有两国领袖上周的通话内容。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表示,按照美中达成的新的贸易协议,美国将从中国获得稀土磁体。他还表示,将允许中国学生在协议达成后继续留在美国大学学习。

更多反制措施的解除有待确认

新思科技在一封致员工的信中称,公司预计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系统更新,恢复对中国客户的访问和支持。

长期限制中国访问EDA软件将严重影响中国的芯片设计产业。新华社今年4月报道指出,新思科技、益华和西门子合计在中国EDA市场占据70%以上份额。

目前尚不清楚美国是否已取消其他反制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暂停通用电气航空部门(GE Aerospace)向中国商飞(COMAC)C919飞机出口喷气发动机的许可,以及限制核设备供应商向中国核电站出口产品。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墙外文摘:中国新能源汽车被“扒开行业底裤”?

null 墙外文摘
2025-06-29T14:22:54.843Z
比亚迪会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恒大”吗?

(德国之声中文网)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最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有了“扒开行业底裤”的名声。他在今年5月23日新浪财经访谈中说:“汽车产业里的’恒大’已经存在,只不过是没爆而已。”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端传媒”发表评论《极限竞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膨胀与坍缩》,作者侯奇江指出,实际上早在2024年4月,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访华特地表达对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过剩产能”的担忧。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近年发展迅速,居世界第一,在2024年还挑起中国出口“新三样”大梁,是在中国整体经济表现欠佳情况下为数不多的亮点,因此中国政府在舆论上予以极大的支持和关注,以“美国对华科技打压”、“欧洲设置贸易壁垒”等政治化描述,否认产能过剩——它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一个政治不算正确的表述。

中国车市打响“价格战”?官方警告:没有赢家

作者认为,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中国已经取得绝对规模的胜利,但从整体行业的市场能力和健康程度,由低成本优势转向高技术密集跃迁,到就业稳定和产业集群竞争力方面,这一产业还有许多道路要走。

文章说,目前逼近极限的行业和供应链内卷,和低效低利润的逐底竞争,不仅带来了快速膨胀局部坍缩的虚火乱象,也引出了一个这样的疑问:如果这场变革无法提高整体产业链的健康水平和实力,也无法把由此累计的社会财富有效地分配回给市场和全社会,反而进一步加剧资源集中与阶层固化,那么,暂时繁荣后的许多阵痛是否要全社会来承担消化?

德语媒体:比亚迪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恒大”吗?

中国经商环境恶化的两个例子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五星级饭店消失和比亚迪欠款背后》,作者陈鸿达指出,近来中国境内五星级饭店骤减应可反映出中国消费的急冻,而中国经商环境恶化也可从大企业积欠供应链货款窥见一斑。

文章说,根据中国的文化和旅游部统计,该国五星级酒店在2020年有850家,但截至去年底仅剩736家,不过5年时间减少114家。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指标,除了反映中国经济的困顿外,也可观察中国是否开始走向锁国的道路。作者认为,这背后原因除了景气不佳,国内民众消费能力降低外,外国人不来了也是主要原因。疫情过去几年了,2024年外国游客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这中间中国也是有努力争取外国观光客,例如扩大免签范围与停留时间,并加强多语言的观光服务。但这几年中国不管是内政或外交的种种作为,让西方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下降。甚至美国与澳洲等国,更对其人民人身安全提出示警,建议其国民重新考虑是否前往中国旅行。

文章还指出,在中国大型企业积欠供应商货款的情形越来越严重。以比亚迪为例,这个当今全球产量最

大的电动车公司,其苛扣下游供应商的作法,来支持其“零公里二手车”等割喉竞争手段,在在都令人对该公司能否永续经营下去感到质疑。这也显示出中国经商环境的恶化,并联想到之前恒大地产的类似做为对整个社会的冲击。

中国的监控,美国的未来?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从中国的监控摄像头里看到美国的未来》,作者Megan K. Stack说,中国共产党以监控手段压制异见著称,而且日益借助预测算法来防止犯罪和抗议活动发生。例如,被政府筛定为潜在政治煽动者的人可能会被阻止登上进京列车。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卫生部门使用算法追踪接触者,并使用二维码来阻止被怀疑为接触者的人进入公共场所。这些严厉的防疫措施帮助侵入式监控的普及,助推了生物信息采集的常态化。

作者指出,如果认为中国已制造出来的反乌托邦世界独一无二、与美国的现实毫无关系,那也许让人稍感宽慰。但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差异并没有人们一厢情愿以为的那么大。在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中,众议院向各种减税和社会支出削减措施中塞进了一项措施,将废除所有监管人工智能的几十项州法律,各州将被禁止在未来十年制定新的人工智能法规。参议院共和党人提议用另一项措施来取代该禁令,即一旦一个州要监管人工智能,联邦就停止拨发宽带项目经费。作者表示,政府对这种新兴技术的热情令人不安。她说,“特朗普和他的科技界伙伴们正在快速前进。如果我们继续梦游,走入一种被监视的状态,最终醒来时,或许会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几乎认不出的陌生国度”。

加拿大下令中国海康威视关闭在加业务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 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越達貿易協議 設轉運條款防中國「洗產地」

周昱君
2025-07-03T05:17:53.632Z
美國總統川普4月初威脅要對世界各國徵收對等關稅,之後設下90天的緩衝與談判期,日本、歐盟和印度都仍在跟美國談判。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川普週三(7月2日)在「真實社群」平台宣布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將越南出口至美國的商品關稅調整為20%,若經第三國轉運則為40%。

川普把此協議稱為美越兩國「偉大的合作協議」。他稱越南已同意對美國開放市場,美國出口至越南將享有零關稅;他還特別提到美國製的休旅車、大排氣引擎的車輛,希望這類產品能打入越南市場。

週三,川普與越南最高領導人蘇林通話。他表示,跟蘇林的互動「非常愉快」。

越南政府發布的聲明證實兩國就對等關稅問題達成協議,但並未說明稅率條件,僅稱美方確定會大幅降低關稅,「繼續與越南合作,解決那些影響雙邊貿易關係的困難」。越南也承諾將「開放優惠的市場給美國產品」,此外亦要求美國把越南認定為市場經濟國家,並取消出口高科技產品至越南的限制。

美越協議消息一出,NIKE、Lululemon等在越南設廠的服飾業者股價最初上漲,但川普公布稅率細節之後,市場解讀20%的稅率依然高於預期,導致這些企業的股價一度大跌,收盤時則稍有回升。

今年4月,川普威脅要對越南施加46%的對等關稅;儘管談判後的稅率低於46%,但仍可能大幅提高越南製鞋子、服飾在美國的價格。

越南是美國第十大貿易夥伴,美國則是越南最大出口市場。根據美國普查局數據,越南2018年對美出口不到500億美元,到了2024年增為1370億美元,提高了近2倍;同期,美國對越出口增長約30%,從不到100億美元增為130億美元。

川普上一個任期內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推動美國跟越南的貿易大幅成長。許多跨國企業為了降低關稅衝擊,也紛紛把工廠從中國外移至越南,如今越南已成為美國服飾品牌的重要生產基地。

不只經濟往來,美越兩國在外交與軍事上的關係也益發緊密;越南則尋求與中美兩大強權維持密切關係,2023年美國和中國領袖皆曾赴越南國事訪問。

防「洗產地」條款可行嗎?

除了稅率以外,美越貿易協議並未公開更多細節。目前不清楚20%關稅將適用哪些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協議稱美國將對「轉運」貨品(transshipping)40%稅率,被認為是針對中國製造、但標示為「越南製」的產品。

美國官員曾質疑中國商品為規避關稅而經越南轉運,藉此「洗產地」;川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更曾把越南形容為「中國殖民地」,並指有三分之一的「越南製」產品都是來自中國、但更換產地標籤的商品。

不過,對轉運商品加徵關稅具體該如何落實,美國政府尚未說明。路透社引述商業分析師馬丁(Dan Martin)的觀點指,「轉運」一詞「模糊且經常被政治化」,「它怎麼定義、怎麼應用實施,將會形塑美國和越南的貿易關係」。

曾任美國商務部副部長的美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芮恩希(William Reinsch)也向美聯社表示,對於轉運商品的打擊程度,將視美方對轉運的定義。

芮恩希指出,部分轉運商品沒在越南生產,卻直接更改產地標籤,明顯就是欺詐;但有些轉運商品確實在越南經過了合法、實質的加工,變成了新的產品,「還有很多是介於中間,要落實法規總是很複雜。」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今年2月的調查則發現,「繞道的情況比先前認定的少很多」。

如今距川普的90天關稅談判期限7月9日只剩一週,目前僅有英國和越南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中國則與美方簽署了初步貿易協議「框架」文件。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學者洛夫利(Mary Lovely)認為,越南非常希望能擺脫川普的高關稅威脅,但美國的做法「基本上是在迫使小國接受」;相較之下,美國能否讓歐盟、日本等更大的貿易夥伴同意這種不平衡的協議,令人懷疑。

相关图集:特朗普关税战2.0时间线梳理

2025年2月1日 |对墨、加、中加征关税:特朗普上任后首次大规模加征关税:自2月1日开始对美国三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特朗普宣布对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指责两国未能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对来自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指责中国在芬太尼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5年2月10日 |加征钢铝关税 无例外豁免:特朗普2月10日签署行政令,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制品加征25%关税,并取消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钢铝主要供应国的免税额度。
2025年3月26日|宣布对进口汽车全面征税:特朗普于3月26日宣布,自4月3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与轻型卡车征收25%的关税。全球汽车供应链受冲击,日韩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受此消息影响,丰田、本田、现代和起亚等汽车制造商股价大幅下跌,总市值蒸发约165亿美元。
2025年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让美国再次富有”(Make America Wealthy Again)记者会,宣布“对等关税”措施。美国对大多数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但针对特定国家征收更高税额。中国、欧盟和越南分别面临34%、20%和46%的关税; 日本、韩国、印度、柬埔寨和台湾,分别受到24%、25%、26%、49%和32%进口关税的打击。
2025年4月9日|暂缓关税90日 中国除外:特朗普4月9日在大规模“对等关税”上路不到24小时后出现政策大转弯,宣布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在此期间,税率将统一降至10%的基准关税。但中国被排除在暂缓名单之外,不仅如此,还将对中国的关税加码至145%,其中包含了美国此前指控中国打击芬太尼不力而征收的20%关税。
2025年5月4日 | 对美国境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特朗普5月4日以“国安威胁”为由,宣布将对非美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理由是要“拯救美国电影业”。
2025年5月12日|中美关税战90天“停火协议”:美中高层在瑞士进行谈判后于5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就90天的“暂停期”达成协议:美国对大多数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45%的关税将在5月14日前下调至30%,30%关税里包括针对芬太尼问题额外施加的20%惩罚性关税;中国对美产品加征的125%关税则将降至10%。美中双边早前不断叠加的报复性关税,在这波协商中几乎都被取消。(图为美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出席美中贸易会谈)
2025年5月13日|美大幅下调中国“小包裹”关税:白宫5月13发布行政命令,将从5月14日起将对中国低价值货物(不超过800美元)征收的“最低限度”关税从120%下调至54%,原计划的200美元固定费用征税方案被搁置,现行的100美元固定费用将继续执行。
5月23日 对阵欧盟:特朗普威胁自6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加征50%的统一关税。他同时警告苹果公司,若其在美国销售的手机是在海外生产的,将面临25%的关税。两天后,特朗普收回了对欧盟加征50%关税的威胁,他表示,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后,同意将美国和欧盟的谈判期限延长至7月9日。
5月28日 美国法院裁定特朗普对等关税“越权”:美国联邦国际贸易法庭裁定,特朗普今年4月2日对多国征收的对等关税,以及早前向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的报复性关税都属于“非法”。判决认定,特朗普征收全球关税的行为超出了《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IEEPA)赋予总统的权限。美政府表示将对该裁决提出上诉。
5月29日 美国上诉法院暂准特朗普关税恢复执行: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一天后推翻该判决,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得以持续实施。上诉法院指出,为了审理特朗普政府的上诉,将先暂缓此前法院的裁决,并命令原告及特朗普政府分别在6月5日和6月9日前提交回应文件。
5月30日 特朗普全面上调钢铝关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全球钢铁和铝产品的进口关税提高至50%。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铝供应国。他指责中国未按约降低关税,取消针对稀土等产品的贸易限制。他说:“中国完全违反了与我们达成的协议。不能再做好好先生了!”
6月10日 美中谈判双方宣布原则上达成贸易框架协议:中国和美国官员在英国伦敦举行贸易谈判,经过两天的会议,6月10日,双方宣布原则上已达成贸易框架协议,以落实5月在瑞士日内瓦的共识、还有两国领袖上周的通话内容。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表示,按照美中达成的新的贸易协议,美国将从中国获得稀土磁体。他还表示,将允许中国学生在协议达成后继续留在美国大学学习。

其他國家談判進展如何?

川普週二在空軍一號專機向媒體表示,美國將與印度達成貿易協議,並稱印度已準備好降低美國進入印度市場的貿易壁壘。

路透社消息指,印度的貿易代表團上週便抵達華府展開協商,雙方談判工作已持續一週;兩邊代表仍在爭取7月9日之前達到關稅協議,但針對美國乳製品和農產品的分歧尚未解決。

不具名的印度商務部人士稱,印度不願對美國的基因改造玉米、大豆、稻米和小麥降低關稅,印度總理莫迪「不希望被認為放棄了農民的利益」,因為農民團體在印度具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

不過,印度對於降低美國進口的核桃、蔓越莓等水果,還有醫療器材、汽車和能源產品關稅,抱持開放態度。

與此同時,美國跟日本的談判進展陷入停滯。川普2日批評日本「被寵壞」,指責日本不進口美國車和稻米,因此他可能對日本商品施加30%或35%的關稅,高於4月初提出的24%關稅。

日本目前面臨10%的基本稅率,汽車產品另有25%關稅,鋼鋁製品更高,達到50%。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1日稱,不會為了跟美國達成協議,而犧牲日本農民的利益。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李强赴巴西金砖峰会 习近平首度缺席

德正
2025-07-02T14:13:35.902Z
金砖国家峰会7月5日至8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外交部周三(7月2日)宣布,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7月5日至8日赴巴西里約热内卢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

这意味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缺席此次峰会。此前已有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香港《南华早报》上周引述知情政府官员称,中国向巴西表明,习近平缺席峰会是因为日程安排有冲突,此外,习近平过去一年与巴西总统卢拉频繁会晤也是原因之一。

习近平从未缺席过金砖国家峰会,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间也不例外,因此这一安排引来关注。彭博社报道称,卢拉邀请印度总理莫迪出席金砖国家峰会后的国宴,此举可能影响了北京的决定。因为习近平在峰会上将失去“主宾”地位,被视为对北京的冒犯。

巴西总统卢拉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论坛(2025年5月13日)

另一种解读是,习近平对巴西迟迟不加入“一带一路”感到不满,因此不给东道主“面子”。与俄罗斯、南非等其他一些金砖国家不同,巴西对中国主导的这一全球基础设施和流通项目始终抱迟疑态度

缺乏重视还是有的放矢?

彭博社分析称,习近平缺席此次峰会,可能会损害北京利用金砖国家扩大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构建替代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努力。

德国网络媒体“金融市场世界”(Finanzmarktwelt)的分析则认为,习近平缺席体现了北京的一个战略调整:中国似乎正在转变其优先事项,从象征性亮相转向有针对性的外交信号。重点不是亲自出席峰会,而是推进自身利益,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对巴西和印度来说,这意味着两国必须更明确地界定其在金砖国家集团中的地位。

该分析的另一个着眼点是,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额明显下降。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仅为3%,远低于对亚洲、欧洲和美国的增速。中国从巴西、印度和南非的进口下降了15%至21%,甚至从俄罗斯的进口也下降了9.5%。这些数据表明,金砖国家目前并非中国的高增长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吸引力正在下降。

不过中国在该组织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其GDP占金砖国家GDP总量的70%,并利用这一优势扩大其在全球南方国家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习近平不是缺席此次金砖峰会的唯一大国领导人。克里姆林宫已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不会前往巴西参加金砖峰会,而是将线上与会。鉴于国际刑事法院 (ICC) 对普京发出了逮捕令,他前往巴西理论上有被捕的风险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李强赴里約金砖峰会 习近平首度缺席

德正
2025-07-02T14:13:35.902Z
金砖国家峰会7月5日至8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外交部周三(7月2日)宣布,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7月5日至8日赴巴西里約热内卢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

这意味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缺席此次峰会。此前已有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香港《南华早报》上周引述知情政府官员称,中国向巴西表明,习近平缺席峰会是因为日程安排有冲突,此外,习近平过去一年与巴西总统卢拉频繁会晤也是原因之一。

习近平从未缺席过金砖国家峰会,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间也不例外,因此这一安排引来关注。彭博社报道称,卢拉邀请印度总理莫迪出席金砖国家峰会后的国宴,此举可能影响了北京的决定。因为习近平在峰会上将失去“主宾”地位,被视为对北京的冒犯。

巴西总统卢拉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论坛(2025年5月13日)

另一种解读是,习近平对巴西迟迟不加入“一带一路”感到不满,因此不给东道主“面子”。与俄罗斯、南非等其他一些金砖国家不同,巴西对中国主导的这一全球基础设施和流通项目始终抱迟疑态度

缺乏重视还是有的放矢?

彭博社分析称,习近平缺席此次峰会,可能会损害北京利用金砖国家扩大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构建替代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努力。

德国网络媒体“金融市场世界”(Finanzmarktwelt)的分析则认为,习近平缺席体现了北京的一个战略调整:中国似乎正在转变其优先事项,从象征性亮相转向有针对性的外交信号。重点不是亲自出席峰会,而是推进自身利益,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对巴西和印度来说,这意味着两国必须更明确地界定其在金砖国家集团中的地位。

该分析的另一个着眼点是,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额明显下降。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仅为3%,远低于对亚洲、欧洲和美国的增速。中国从巴西、印度和南非的进口下降了15%至21%,甚至从俄罗斯的进口也下降了9.5%。这些数据表明,金砖国家目前并非中国的高增长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吸引力正在下降。

不过中国在该组织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其GDP占金砖国家GDP总量的70%,并利用这一优势扩大其在全球南方国家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习近平不是缺席此次金砖峰会的唯一大国领导人。克里姆林宫已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不会前往巴西参加金砖峰会,而是将线上与会。鉴于国际刑事法院 (ICC) 对普京发出了逮捕令,他前往巴西理论上有被捕的风险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马斯克要建新党 能撼动美国两党制吗?

Matthew Ward Agius
2025-07-02T13:48:17.007Z
在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占据绝大多数选票,很难有第三个政党打破这种现状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闹翻、口水战不断的背景下,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似乎下定决心,要组建自己的政党。

马斯克近日再次公开表达了他对完成“大而美”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的反对,认为该法案与他试图在华盛顿灌输的效率理念背道而驰。

他在社媒X上写道,如果“大而美”法案得到通过,“‘美国党’第二天就会成立”,“我们的国家需要一个民主党、共和党之外的替代方案,让人民真正拥有发言权”。

一个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第三党派将颠覆美国的两党制格局,即民主党、共和党在各级政府中均占主导地位。在美国各地,有大量小党派,却鲜有政党能够对两党制形成挑战。

成立于1971年的自由党(The Libertarian Party,又译“自由意志党”)是美国第三大党。自由党倡导自由市场、小政府和个人自由,该党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取得了其迄今最好成绩,候选人加里·约翰逊(Gary Johnson)赢得了3.27%的全国选票。

然而,这距离赢得白宫、州长甚至州议会席位所需的选票数还相去甚远。

美国绿党(The Green Party)是另一个长期存在的政党,曾派候选人参加州和联邦层面的竞选。与自由党一样,该党也没有任何政府席位。

马斯克本人是南非人,他不能竞选美国总统,但他可以在美国组建一个新政党

金钱与草根运动至关重要

美国政治制度的本质是 “赢者通吃”原则。得票最多的候选人赢得该州所有选举人票,并以此决定最终的总统归属。而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几乎总是来自共和党或者民主党。

美国瓦尔多斯塔州立大学的政治学家伯纳德·塔马斯(Bernard Tamas)就此问题撰写了大量著作,他指出,还有其他因素阻碍了其他政党的成功。

塔马斯表示,民主党、共和党以外的第三政党必须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组织起一场势不可挡的草根运动。

“新兴政党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没有真正利用这种愤怒情绪,”塔马斯说。新兴政党“往往更加优柔寡断,没有真正关注人们强烈的变革渴望”。

如果说,利用草根力量至关重要,那么金钱也同样重要。

政党们为推选候选人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根据捐款监督机构OpenSecrets的数据,2024年美国大选的支出接近160亿美元。

马斯克本人就是这场选举最大的捐款人。他向共和党人捐赠了超过2.91亿美元。

巨额的竞选资金帮助政党拉票。虽然钱花得多并不能保证胜利——民主党在2024年大选中的支出超过了共和党,但这确实有帮助。

“任何第三方政党都没有足够的资金与共和党、民主党竞争,”塔马斯说。

很难真正形成威胁

一个真正有实力的政党取代民主党、共和党?在塔马斯看来,这目前不太可能。他表示,这些政党无法赢得席位、取得长期成功,反而“像蜜蜂螫人一样”。

“他们迅速崛起,在各地推出一大批候选人,然后让主要政党头痛,”塔马斯说。“他们基本上是在吸走选票。”

这被称为“搅局者效应”,即一位非主流的候选人从通常意识形态相似的主流候选人那里吸走选票。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拉走足够多选票,导致领跑者失去领先优势,跌至第二位。正是出于对此的恐惧,主要政党会改变政策以安抚选民。

一旦政策改变实现,就像蜜蜂蜇了人一样,“蜜蜂就会死去”,塔马斯说。“美国最成功的第三党派能够维持大约十年。一旦构成太大威胁,主要政党就会开始窃取其言论和意识形态。”

美国人想要一个新的政党吗?

并非所有美国人都对自己手中的选择感到满意。

目前,特朗普的净支持率处于负值区间。而民调机构YouGov 的最新民调显示,近五分之三的美国人对民主党持负面看法。2022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分析发现,人们对政治体系中有更多政党总体持支持态度。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个新的政党会成功。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在2024年5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心怀不满的党内人士”——即对自己所属政党不满的共和党人、民主党人,不太可能投票支持第三个在政治光谱处于中间派的替代方案。

塔马斯表示,利用民众对现状的愤怒和不满是通往成功的最快途径。对于像马斯克这样的人来说,如果他想创办一个政党,或许可以参考一下目前正在美国巡回演讲的左翼反对派人士发起的“反寡头政治”运动,或者参考最初的“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例子,值得效仿……真正重要的是利用民众的不满,”塔马斯说,这会迫使主要政党做出回应。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