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保时捷官宣:放弃自主研发电动车电池

德才
2025-08-26T13:13:13.846Z
保时捷力图给电动车自产电池的计划,收到现实重击

(德国之声中文网)保时捷总裁布鲁姆(Oliver Blume)周一(8月25日)证实,该公司将终止其自主生产电动车电池的计划。原因包括“产量和规模效益不足”。迄今负责电池生产的子公司Cellforce今后将专注于“研究和开发工作”。

布鲁姆称:“电力驱动未来仍将是我们跑车的关键驱动系统。”董事会成员施泰纳(Michael Steiner)解释道,然而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并未像最初预期的那样发展”。因市场增长低于预期及中美市场环境变化,计划中的自主生产电池的商业模式“在经济上不可行”。

据报道,Cellforce已完成部分电芯开发并启动试生产,原计划在德国南部工厂实现每年100万千瓦时产能,足以供应1万辆 Taycan。

挑战中企受挫

对于同时兼任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的布鲁姆来说,这是一个重大挫折——向自己的电池公司投下巨资后,迄今为止尚未生产出产品。据多家德国媒体报道,仅对Cellforce生产设施进行的资产减记就将高达2.95亿欧元。

电池通常是电动汽车中最昂贵的部件。迄今,电池基本都在在亚洲(主要是中国)生产。据2024年数据,中国的宁德时代(CATL)掌控着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近4成的份额。该公司已在欧洲投资兴建三家电池工厂,包括已投产的在德国和匈牙利的各一家独资厂,以及与斯特兰蒂斯集团在西班牙新建的合资厂

德国金属工业联合会(IG Metall)上周已对Cellforce的重组及与之相关的裁员计划提出了严厉批评。保时捷现已确认将进行裁员,但尚未公布具体数字。根据媒体报道和工会数据,Cellforce的286名员工中预计将有约200人失去工作岗位。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国国航伦敦飞北京航班迫降西伯利亚

德闻
2025-08-26T12:23:18.992Z
中国民航飞机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仍允许飞经俄罗斯领空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故障出现后,这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运营的波音777客机,在第二个发动机的驱动下安全降落在下瓦尔托夫斯克(Nischnewartowsk)机场。机上载有250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

据俄罗斯电报频道Baza报道,之所以选择下瓦尔托夫斯克,是因为那里跑道较长且天气状况良好。这座重要的石油工业城市位于莫斯科以东约2300公里处,距离北京仍有3500公里。俄罗斯航空管理局(Rosaviatsia)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将派出一架替代飞机。

经由俄罗斯的航线是欧洲与东亚之间最短的航线。然而,由于乌克兰战争相关的相互制裁,西方航空公司无法使用这条航线。它们大多飞往俄罗斯南部,这增加了飞行时间和燃油消耗。而中国及其他与莫斯科关系友好的国家仍在使用俄罗斯领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不用中国货了!德国本土厂商接盘北海风电场

德才
2025-08-26T11:40:00.034Z
明阳智能生产的一款风力发电机

( 德国之声中文网)计划在北海修建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德国投资公司Luxcara在8月25日表示,可能取消由中国企业明阳智能供应风力发电机的协议。Luxcara强调,这一举动是出于“运营原因”,但同时也强调“安全性提升是一个积极副作用”。

根据去年宣布的供货协议,计划中的北海Waterkant风电场拟由明阳智能生产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相当于4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但现在,总部位于汉堡的Luxcara公司表示,风电场为西门子旗下的歌美飒公司(Gamesa)预留了19台风机的容量;由于Luxcara在附近的Waterekke风电场也使用歌美飒生产的风机,因此这一供货商变更有助于提升运营效率。Waterekke是德国目前在北海最大规模的风电场项目,总装机容量高达150万千瓦。

在回复路透社的邮件中,Luxcara表示,在此次供应商变更中,围绕中资企业明阳智能的政治争论并未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是“我们的做法也符合政治目标,并解决了与供应链、技术依赖、安全方面相关的问题,这是一个积极的副作用。”

西门子旗下的歌美飒公司近年来深陷财务困境,部分原因是其陆上风力发电机的品质问题导致项目延期和巨额维修费用。

中国设备引发安全焦虑

去年Luxcara与明阳的供应协议披露后,引发了欧洲风机厂商的抨击,后者认为这涉及不公平竞争,还会让中国企业获取对欧洲关键基础设施的控制权,威胁欧洲的能源安全。时任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也宣布对该协议进行审查。

德国国防部今年早些时候也发布一份研究报告,警告中国可能利用Waterkant风电场的关键部件进行间谍活动,甚至发动经济战。报告指出,迄今为止,欧洲只有意大利塔兰托的一个风电场使用来自中国企业的风机。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发电设备厂商不断巩固在全球市场的垄断地位,持续引发欧洲各国的安全担忧。就在今年春天,一批中国产太阳能发电板的逆变器模块中被发现暗藏有无线通讯装置;当时正值西班牙大停电事故后不久,许多欧洲人因此担心,随着中国产太阳能、风电设备在欧洲电网中占比越来越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将受到挑战。

现在,随着Luxcara主动更换供应商,梅尔茨总理领衔的新一届德国政府就不必再面对上届政府遗留下来的难题。荣鼎集团的中国问题专家巴尔金(Noah Barkin)就在社媒发帖指出,梅尔茨总理要是在首次访华前几个月出手喊停供应协议,势必会冒激怒北京的风险。梅尔茨计划今年年底率领一个包含众多企业高管的代表团出访中国

新供应商正陷于财务泥潭

目前,Luxcara已经将供应商变更事宜告知德国联邦经济部等相关方面,但是与西门子歌美飒尚未最终签署正式协议。

歌美飒方面则对外确认了供应商变更一事,但拒绝透露更多细节。该公司近年来深陷财务困境,部分原因是其陆上风力发电机的品质问题导致项目延期和巨额维修费用。

德国联邦经济部表示,通常不对私营企业的决策置评,并透露将由联邦海事和水文局审批风力发电机部署规划。

明阳智能则发布声明表示已经不再参与北海的Waterkant风电场项目,但仍在德国探索机会,“将继续投资于技术创新,加强本地合作,并探索建立本地生产基地的机会”。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北海风电场不再用中国风机 德国厂商接盘

德才
2025-08-26T11:40:00.034Z
明阳智能生产的一款风力发电机

( 德国之声中文网)计划在北海修建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德国投资公司Luxcara在8月25日表示,可能取消由中国企业明阳智能供应风力发电机的协议。Luxcara强调,这一举动是出于“运营原因”,但同时也强调“安全性提升是一个积极副作用”。

根据去年宣布的供货协议,计划中的北海Waterkant风电场拟由明阳智能生产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相当于4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但现在,总部位于汉堡的Luxcara公司表示,风电场为西门子旗下的歌美飒公司(Gamesa)预留了19台风机的容量;由于Luxcara在附近的Waterekke风电场也使用歌美飒生产的风机,因此这一供货商变更有助于提升运营效率。Waterekke是德国目前在北海最大规模的风电场项目,总装机容量高达150万千瓦。

在回复路透社的邮件中,Luxcara表示,在此次供应商变更中,围绕中资企业明阳智能的政治争论并未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是“我们的做法也符合政治目标,并解决了与供应链、技术依赖、安全方面相关的问题,这是一个积极的副作用。”

西门子旗下的歌美飒公司近年来深陷财务困境,部分原因是其陆上风力发电机的品质问题导致项目延期和巨额维修费用。

中国设备引发安全焦虑

去年Luxcara与明阳的供应协议披露后,引发了欧洲风机厂商的抨击,后者认为这涉及不公平竞争,还会让中国企业获取对欧洲关键基础设施的控制权,威胁欧洲的能源安全。时任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也宣布对该协议进行审查。

德国国防部今年早些时候也发布一份研究报告,警告中国可能利用Waterkant风电场的关键部件进行间谍活动,甚至发动经济战。报告指出,迄今为止,欧洲只有意大利塔兰托的一个风电场使用来自中国企业的风机。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发电设备厂商不断巩固在全球市场的垄断地位,持续引发欧洲各国的安全担忧。就在今年春天,一批中国产太阳能发电板的逆变器模块中被发现暗藏有无线通讯装置;当时正值西班牙大停电事故后不久,许多欧洲人因此担心,随着中国产太阳能、风电设备在欧洲电网中占比越来越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将受到挑战。

现在,随着Luxcara主动更换供应商,梅尔茨总理领衔的新一届德国政府就不必再面对上届政府遗留下来的难题。荣鼎集团的中国问题专家巴尔金(Noah Barkin)就在社媒发帖指出,梅尔茨总理要是在首次访华前几个月出手喊停供应协议,势必会冒激怒北京的风险。梅尔茨计划今年年底率领一个包含众多企业高管的代表团出访中国

新供应商正陷于财务泥潭

目前,Luxcara已经将供应商变更事宜告知德国联邦经济部等相关方面,但是与西门子歌美飒尚未最终签署正式协议。

歌美飒方面则对外确认了供应商变更一事,但拒绝透露更多细节。该公司近年来深陷财务困境,部分原因是其陆上风力发电机的品质问题导致项目延期和巨额维修费用。

德国联邦经济部表示,通常不对私营企业的决策置评,并透露将由联邦海事和水文局审批风力发电机部署规划。

明阳智能则发布声明表示已经不再参与北海的Waterkant风电场项目,但仍在德国探索机会,“将继续投资于技术创新,加强本地合作,并探索建立本地生产基地的机会”。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再挥关税大棒 特朗普瞄准数字税


2025-08-26T11:40:57.087Z
欧盟旨在通过《数字服务法》迫使科技巨头加大打击非法内容的力度,增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一(8月25日)威胁要对征收数字税、对数字服务立法及实施法规的国家加征“后续额外关税”,并“对我们高度保护的技术和芯片实行出口限制”,如果这些国家不取消此类立法。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数字税法案“旨在损害或歧视美国科技”,并为美国科技竞争对手中国的企业提供了通行证。此前,特朗普就曾因在数字服务税方面的分歧,威胁要对加拿大和法国等国征收关税。

许多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已经对包括Alphabet 旗下谷歌、Meta 旗下的脸书、苹果和亚马逊在内的数字服务供应商的销售收入征税。

华盛顿眼中钉:欧盟《数字服务法》

欧盟《数字服务法》(DSA)从2023年8月25日起对被指定为“超大型在线平台”(VLOPs)及“超大型在线搜索引擎”(VLOSEs)的公司生效。2024年2月17日,该法案对欧盟境内的所有在线平台(包括社交媒体、电商网站等)正式全面生效,进一步规范了内容审核、广告推送、用户安全保护等方面的义务。该法旨在通过迫使科技巨头加大打击非法内容(包括仇恨言论和儿童性虐待)的力度,从而增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但华盛顿方面抱怨,欧盟在打击仇恨言论、虚假信息的努力中,对言论自由加以了“不当”限制,而《数字服务法》正在进一步加强这些限制,审查美国人的言论并增加了美国高科技公司的成本

路透社本周一援引两位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对负责执行欧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服务法》的欧盟官员或成员国官员实施制裁,制裁形式可能是签证限制,但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尚未就此做出最终决定。路透社本月援引一份美国国务院内部电报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已指示美国驻欧洲外交官发起游说活动,从而促使该法案得到修改或废除。

今年5月,美国国务卿卢比奥曾威胁对“审查”美国人言论(包括社交媒体言论)的人实施签证禁令,并暗示该政策可能针对监管美国科技公司的外国官员。

一位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既没有证实也没有否认路透社关于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惩罚措施的报道。这位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我们正密切关注欧洲日益严重的审查制度,但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提供。”

一位欧盟委员会发言人拒绝就可能实施的制裁发表评论,但此前这位发言人曾表示,美国的审查指控“毫无根据”。该发言人指出:“言论自由是欧盟的一项基本权利。它是《数字服务法》的核心。它规定了网络中介机构处理非法内容的规则,同时保障了网络言论和信息自由。”

特朗普政府介入欧洲盟友内部政治

路透社指出,特朗普政府总体上已经偏离了美国传统的民主和人权倡导,转而专注于达成双边贸易协议,并选择性地关注尤其是那些与右翼政客相关的议题,以及它认为的网络上对保守派声音的压制。

华盛顿对审判特朗普盟友、巴西前总统博索纳案子的巴西最高法院法官实施了制裁,指责该法官授权任意进行审前拘留并压制言论自由。

最引人注目的是特朗普政府对欧洲盟友内部政治的介入。特朗普政府官称罗马尼亚、德国和法国等国打压本国右翼领导人,并指责欧洲当局审查诸如批评移民等观点。

万斯2月14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就民主、移民等问题抨击欧洲,引发震动

包括副总统万斯在内的美国高级官员曾多次猛烈抨击欧洲官员和法规,指责他们“审查”美国人,但欧盟否认了这一说法。今年2月,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言论震惊了欧洲领导人。万斯指责欧洲各国审查德国右翼德国选择党(AfD)等团体的言论,并在民主方面出现倒退。

欧盟反垄断和科技部门负责人3月向美国议员表示,《数字服务法》旨在保持数字市场开放,并非针对美国公司。

脸书(Facebook)和Instagram等美国社交媒体公司的母公司Meta Platforms表示,《数字服务法》相当于对其平台的审查。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男人的地方


女性共居空间:在浙江杭州市郊临安区,有一个名为“可可的想象空间”的女性专属共居空间。这里的女性相互支持,可以自由谈论私密话题。同时,她们在可以眺望山景的厨房里一起蒸馒头。参与者每天只需支付不到四欧元的费用。

一个不必感到不安的地方:“我遭遇过不同程度的男性骚扰,甚至常常无法正常工作。”创办人陈雅妮(音译,Chen Yani),昵称“可可”,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这段经历促使她打造一个安全港湾。“那应该是一个让我不必感到不安的地方。”她说。

摆脱社会期待的自由:陈雅妮在临安开始改造一栋房子,那里距离上海约200公里。她猜想许多女性和她一样渴望一个能让人有归属感的地方。于是,她在春节期间组织了一次集体入住。共有十二位女性参加,她们都在寻求宁静、社群感,以及摆脱社会期待的自由。

回归自然,做个自己:“在家庭中,女性往往要照顾老人、孩子和家务,更不用说工作责任。”陈雅妮说。“她们需要一个地方,不必扮演各种角色,而是做回自己。”另一个重要环节是与自然的有意识连接。许多参与者在这里重新发现了这种体验。

不断扩大的女性网络:在这个“她的空间”,屋内有质朴的家具,墙上挂着书法作品,情调优雅。目前,已有120名女性缴纳了3980元(约475欧元)的会员费,加入这个不断扩大的群体。

让人放松的空间:这里氛围热烈,大家一起玩桌游、喝咖啡。一些女性希望通过交流获得支持,另一些则是为了防止骚扰。在中国,对酒吧、健身房和联合办公空间等性别分隔场所的需求正在增加。

批评者的声音:这些需求受到关注,也引来批评。批评者认为同性别社区可能导致两性分裂。陈雅妮不这样看。她强调女性有权拥有自己的空间:“女性是一个有着共同生活轨迹、面临共同问题的社会群体,她们往往更容易彼此理解,产生共情。”

女性书店咖啡屋“半边天”:除了杭州附近的这个项目,其他地方也已经出现类似的倡议。在北京,莉莉丝(音译,Lilith Jiang)创办了女性书店咖啡屋“半边天”。这是另一个专为女性设立的文化空间。从长远来看,这些非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成为单身女性的一种选择,帮助她们在年华老去时不必过于担忧生活问题。

习近平在乌克兰独立日向泽连斯基致贺电

德正
2025-08-26T10:40:44.892Z
习近平与泽连斯基仅在2023年4月有过一次通话

(德国之声中文网)上周日(8月24日)是乌克兰独立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去贺电表示了祝贺。这是自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北京首次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致贺电。

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习近平的贺电,贺电中写道:“建交33年来,中乌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各领域合作成果显著。我愿同你一道努力,引领两国关系行稳致远,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

泽连斯基回应习近平的贺电时表示,他感谢习近平的祝贺,并表示希望“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长期双边对话”。

就习近平向乌克兰总统致贺电,中国官方未发布单独消息。不过官媒《解放日报》在8月26日的报道中,提到乌克兰在独立日也收到了来自一些与俄罗斯关系不错的国家的祝贺,包括中国、白俄罗斯和土耳其。

北京自称中立 基辅不买账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习近平和泽连斯基上一次互致贺电是在2022年1月,即俄罗斯入侵前一个月,以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2023年4月,习近平曾与泽连斯基通电话,这是他们在战争期间唯一一次已知的对话,习近平在电话中表示:“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乌关系的政治基础”。

自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北京坚称其在冲突中保持中立。但中国与俄罗斯持续密切的关系引发了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的极大不满。

上周末,德国《世界报》援引与中国政府圈子有联系的外交消息人士报道,中国可能愿意参与未来的乌克兰维和部队。不过,外交官们也强调,北京的前提是维和部队必须在联合国授权下部署。

但在本周一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有关报道“不属实”,并强调“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在此前的8月21日,泽连斯基也明确拒绝了让中国也参与到对乌安全保障之中的想法。他说,中国没有在战争伊始帮助乌克兰,还允许俄罗斯购买无人机零件,“乌克兰不需要这样的国家来提供安全保障”。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汽车行业一年内净裁员五万多人

德才
2025-08-26T09:28:48.910Z
德国工业的裁员趋势将持续下去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新社援引安永(EY)咨询公司的一份分析报告称,过去一年,汽车行业净裁减约 51500 个岗位,占该行业员工总数的 7%。根据联邦统计局数据,截至6月30日,德国工业就业总人数下降2.1%至542万人,一年内减少约 11.4 万个岗位。

自2019年以来,德国工业就业已减少约24.5万人(降幅 4.3%)。与此同时,工业收入持续下滑——第二季度下降 2.1%,已是连续第八次下降。除电子行业外,所有行业销售额均下滑。汽车制造商尤其受到需求疲软、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以及电动车转型的冲击,收入下降 1.6%。

德国工业还面临高能源成本、官僚主义、国内需求不足以及与美国贸易紧张等压力。安永指出,美国关税和对华出口下滑对制造业打击沉重。

包括 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博世、大陆集团和采埃孚(ZF) 在内的大型企业已宣布削减成本计划,保时捷则拟大规模关闭其电池子公司Cellforce。

相关图集:德国大厂爆裁员潮 景气难以逢春

大众汽车计划关闭德国三处工厂:大众汽车的职工委员会2024年10月28日大众总部沃尔夫斯堡(Wolfsburg)的一场员工信息发布会上宣布,大众汽车董事会计划关闭在德国10座工厂的至少三座,并裁员数千人,所有大众员工要做好减薪的准备。大众目前在德国有近12万名员工,其中约一半在沃尔夫斯堡。今年9月,大众资方单方面宣布终止遵守了30多年的对员工的就业岗位保障,自2025年中期将不再排除因业务原因裁员的可能性。
福特宣布在欧洲裁员14%:美国福特汽车日前宣布将裁减14%的欧洲员工,理由是近年来电动车需求疲软、欧洲政府对电动车转型的支持力度不够以及来自获得补贴的中国对手的竞争。福特管理层计划在2027年底前在德国裁减2900个岗位,其中几乎全部位于科隆。目前,该公司在德国约有1.2万个岗位。在2024年11月27日的员工大会上,工会代表向员工通报,部分生产领域可能会被外包或出售。
博世:全球裁员5500人:德国技术与服务公司博世(Bosch)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减少其汽车部门多达5500个工作岗位,其中约一半在德国。博世指出,全球汽车销量停滞,汽车行业的工厂产能过剩与销售前景不匹配,以及向电动化和软件控制车辆的转型比预期更慢。此外,博世还计划通过缩减德国部分员工的每周工时来降低成本,这一决定将影响约1万名员工。
蒂森克虏伯的裁员风暴:德国重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的钢铁部门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裁减约1.1万个岗位。目前其员工总数约为2.7万人。根据公该司的声明,到2030年将削减约5000个岗位,同时通过外包和业务出售减少6000个职位。其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将人员成本平均降低10%。行业工会IG Metall对此表示将“进行激烈反抗”。
舍弗勒集团削减数千个工作岗位: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集团(Schaffler)在与纬湃科技(Vitesco)合并一个月后,宣布将在欧洲裁减4700个工作岗位,其中德国将裁员2800人,相当于其全球员工总数的约3.1%。据该公司表示,此次裁员将涉及德国的10座工厂和欧洲其他5座工厂,其中两处欧洲工厂将完全关闭。舍弗勒在合并后,全球雇员人数约12万人。
采埃孚削减员工工时:汽车供应商采埃孚(ZF)2024年7月就已宣布希望在未来四年内在德国裁员1.1万至1.4万人。目前该公司在德国的员工人数为5.4万人。鉴于目前市场状况,这家位于巴登符腾堡的企业已不得不在德国多个据点采取措施,10月便宣布将缩减其施韦因富特厂(Schweinfurt)员工的工作时间。此举旨在减少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避免裁员。
奥迪:在德国裁员7500人: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品牌奥迪2025年3月宣布将在德国裁员7500人,理由是德国汽车业面临“巨大挑战”,面对着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和来自中国日益激烈的竞争。此次裁员涉及奥迪在德国的行政和研发部门,不包括生产部门。预计至少到2029年底,裁员将通过自愿离职和合同到期不续约的方式实现。
西门子:全球裁员6000,其中2850在德国:德国西门子集团3月18日发布公告,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6000余人,其中德国本土裁员约2850人,以应对部分业务部门需求低迷挑战,提升企业竞争力。此次裁员主要涉及数字化工业部门的自动化业务,该部门将在2027财年末前全球裁员约5600人。电动汽车充电部门也将在2025财年末前全球裁员约450人。
德意志银行:削减2000个岗位: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塞温(Christian Sewing)3月19日在伦敦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在利润下滑的背景下,德意志银行计划缩减支行业务,在相关部门裁员约2000人。

裁员并不限于汽车行业:机械制造业和金属生产分别减少 1.7 万 和 1.2 万 个岗位,而化工与制药行业则基本保持稳定。

安永警告称,这一趋势可能持续,势必影响应届毕业生和年轻工程师的就业机会。德国汽车和机械行业招聘新人数量已远低于往年。

安永执行合伙人 布罗希尔克(Jan Brorhilker) 表示:“我们将看到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上升——这种情况在德国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李在明讚美國助推和平 川普表態欲見金正恩

周昱君
2025-08-26T07:08:54.050Z
尹錫悅因去年底發動戒嚴而於今年4月遭韓國憲法法院罷免下台,之後韓國在6月重新舉行大選,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以近5成票數獲勝。

(德國之聲中文網)週一(8月25日),韓國總統李在明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會晤,這是他今年6月上任後首度出訪美國,也是第一次跟川普舉行雙邊領袖峰會。

兩人會面幾小時前,川普在「真實社群」平台上發文,似乎在質疑前韓國總統尹錫悅倒台後的政治動盪:「韓國現在發生什麼事?看起來像是大清洗或是革命,這我們不能接受,沒辦法在那裡做生意了。」

李在明25日稍晚在一場論壇上透露,看到川普的貼文,讓他一度擔心美韓峰會重演今年初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到訪白宮的緊張場面。不過,他的憂慮最後並沒有成真,美韓領袖在白宮記者會上互動友善,而且互相讚美;川普稱他跟李在明「處得很好」,李在明也強調韓美關係穩固。

美聯社指出,經過先前幾次白宮峰會,各國領袖都從中汲取了教訓,紛紛選擇「恭維川普」的路線,希望從美國身上爭取到更有利的貿易條件以及軍事援助。網媒POLITICO分析,李在明顯然有備而來,且他從地方做起的政治經歷,也讓他更傾向務實主義。

8月25日是李在明上任後首次與川普舉行雙邊峰會。

李在明:只有川普能促成韓半島和平

面對川普,李在明先是稱讚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新裝潢明亮美觀,「展現美國的氣度」;接著,他又讚賞川普推動和平的努力、期許川普能實現兩韓和平,「這樣你就能跟金正恩見面,在北韓蓋川普世界大廈,可以在那裡打高爾夫球,你也會真正成為和平締造者,在世界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李在明還提到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妹妹金與正最近的言論,認為北韓在釋出訊號、不排除恢復與美國的溝通。7月底,北韓官媒引述金與正,稱川普跟金正恩「關係不錯」,外界猜想這可能是替兩人下一次會面鋪路。

李在明對川普表示:「能為這件事促成進展的人,只有你了。」今年10月,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將在韓國慶州登場;李在明除了邀請川普赴韓與會,也建議川普可在那時候安排與金正恩會面。

川普則說,希望能在今年適當的時候再度與金正恩舉行會談,並自稱「我跟金正恩和北韓的關係非常好」,另外還暗示,他是除了金正恩的妹妹金與正之外,跟金正恩關係最好的人。

不過,北韓的態度有待觀察。川普和李在明會後,北韓官媒批評8月中旬登場的美韓聯合軍演,稱這顯示美方企圖「佔領」韓半島、是在預演侵略。

川普上次執政期間曾三度與金正恩會晤:第一次是2018年6月在新加坡,隨後是2019年2月在越南河內,同年6月則是在板門店的非軍事區(DMZ)。不過,當時一系列談判最終並未達成實質協議,未能阻止北韓繼續發展核武。

2019年6月,川普、金正恩與時任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板門店舉行歷史性會晤。

川普:韓國應轉讓美軍基地土地所有權

針對美韓之間的防務合作,川普此前曾表示希望韓國提高國防支出,並打算要求韓國為2萬8千多名駐韓美軍承擔更多經費。有觀察還稱川普政府在考慮調整駐韓美軍的規模、組成和角色,以因應中國在印太區域的侵略性舉動。

25日,川普被問及是否會削減駐韓美軍人數、為美國帶來更多彈性,他並未正面回應,並表示美韓兩國是「朋友」。不過,他隨後提議韓國應該轉讓美軍基地的土地所有權的說法在韓國引發爭議。

川普在會晤中稱,美軍花了很多錢建造堡壘,雖然韓國也有貢獻,「但我想看看是否能取消租約,並獲得我們擁有大型軍事基地的土地所有權。

李在明已表態會提高國防預算。他在華府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發表演說,談及韓半島安全,主張韓國應扮演主導的角色,並投資更多經費在先進科技與軍備採購上。他也強調美國對韓國的防禦承諾和雙方的聯合防衛「堅不可摧」,並希望促使韓美同盟走向「現代化」。

「讓美國造船再次偉大」

美韓峰會上,兩國領袖還談到造船業的合作。此前在7月,雙方已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韓國對等關稅降到15%,韓國也同意投資美國3500億美元,其中1500億預計用於造船業。

《韓國先驅報》(Korea Herald)曾形容造船業是韓國在關稅談判中的獨特籌碼,因為川普希望重振美國造船業來抗衡中國,而韓國的造船實力有助於川普達成目標。

為此,韓國政府拋出了「讓美國造船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Shipbuilding Great Again)計劃,提議在美國建造新的造船廠,並協助培養人才。

25日,李在明對川普表示:「美國看起來再度變得偉大,造船業與製造業正在復興,而我希望韓國能在過程中一起合作。」川普也讚美韓國「很會造船」,並指有些韓國企業在考慮赴美蓋廠。

韓國政府的產業部門說,李在明訪美期間,兩國企業總共達成了11項共識,觸及造船、核能、航太、能源和關鍵礦產等領域。

造船部分,現代集團、韓國國營的銀行以及美國的投資公司將共同創立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基金,用於強化美國及其盟友的造船與海運基礎建設;此外,三星重工與美國Vigor Marine集團合作,參與美國海軍船艦的維修、造船廠現代化並共同打造船隻。

週二(26日),李在明預計到費城參訪韓華集團去年收購的一座造船廠,外界預期他屆時會再次強調韓美造船合作的前景。但專家指出,美國造船設備老舊、人力短缺,雙方的合作初期將面臨許多難關,要實現「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恐怕並不容易。

二戰期間,美國造船廠曾擁有全球最高的生產力,但去年全球市佔率卻只有0.04%。根據聯合國數據,如今的商業造船產業,中國和韓國加起來佔全球83%。

美國曾批評中國政府以巨額補貼扶持造船業;為了限制中國造船業的發展,美國貿易代表署今年初宣布,10月起將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船隻徵收額外的靠港費。對此,中國造船業界和官方強烈反對,批評美方做法為「短視之舉」。

美國和中國此前已達成貿易協議框架,延長了貿易戰「休戰」期限。雙方官員仍在談判之際,川普25日表示他可能今年造訪中國,還半開玩笑邀請李在明一起前去。川普也重申美國會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讓中國學生能赴美就學;此前,美國國務院開始加強簽證審查程序,並稱要撤銷一些中國學生的簽證。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媒體:中國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本週將赴美

null 周子馨
2025-08-26T04:29:47.835Z
中國貿易代表李成鋼可能在本週前往美國

(德國之聲中文網)《華爾街日報》週一(8月25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即將在本週前往華府,與美方進行新一輪的貿易談判。報導稱,李成鋼此行會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會面,另外也會和美國商界代表見面。

美國政府發言人隨後證實此消息,並稱李成鋼中方的重要談判代表,本週訪美期間可能會會見美國副級政府官員,並補充說,此次訪問不是雙邊正式談判的一部分。

李成鋼此次出訪將是中美今年第四度舉行貿易談判。知情人士指出,這會是中美雙方首次在華府談判,希望在延長關稅休戰期期間建立定期對話機制。

此前,中美雙方代表曾在日內瓦、倫敦以及斯德哥爾摩舉行會晤,將互徵關稅的暫停期限延長到今年11月初,並同意放寬稀土磁鐵、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

今年7月,美國解除對輝達(Nvidia,又稱英偉達)H20晶片銷往中國的禁令,引發美國國內針對美國商業利益與國家安全的論戰。部分論者擔心,此舉可能會設下一個讓出口管制變成談判籌碼的先例。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李成鋼此行預計和美方討論大豆和波音飛機的採購問題,並呼籲美國放寬對華科技出口管制,另外也會要求川普政府取消因芬太尼問題對華加徵的20%關稅。

但消息人士也指出,中國政府目前尚未提出讓川普認為足以遏制芬太尼原料販運的具體方案。

本月稍早,川普曾發文敦促中國把對美國大豆的採購量增加為原來的4倍,但中方當時並未回應。此外,美方上週宣布將加大審查中國鋼、銅、鋰進口,打算落實美國對新疆涉嫌強迫勞動商品的進口禁令,並配合川普政府欲降低美中貿易逆差的政策目標。

過去幾個月來美中談判的同時,川普政府放緩過去對中國的強硬語氣,美中官員也開始安排磋商川普和習近平的領袖峰會。

自週二截稿前,中國商務部和白宮尚未回應《華爾街日報》相關報導。

川普再對中國稀土施壓

川普週一在華府與韓國總統李在明會晤時向媒體表示,他可能會在今年前往中國,做為雙邊貿易談判的其中一部份,「我們將與中國建立一段良好的關係」。

不過他也強調,中國必須向美國提供稀土磁鐵,否則美國就會向北京進一步加徵200%的關稅。

中國近年來對稀土及相關供應的控制越來越嚴格。今年4月,北京為報復美國提高關稅,將多項稀土產品和磁鐵列入出口限制清單。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万斯称普京已让步 俄外长表态依旧强硬

德正
2025-08-25T14:25:48.223Z

( 德国之声中文网)万斯8月24日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说,俄罗斯已经承认在基辅扶植一个傀儡政府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认为,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三年半以来首次向特朗普总统做出了重大让步。”

万斯称,特朗普总统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实施进一步制裁。他举例说,美国最近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关税,以回应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但同时他也承认,新的制裁措施可能无法说服俄罗斯同意停火。

美国副总统在采访中再次重申不会派遣美军去执行和平协议:“特朗普总统已经非常明确地表示,不会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万斯强调,美国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努力确保乌克兰获得所需的安全保障和信心,从而停止这场战争,并让俄罗斯感到他们能够结束这场战争。”

相关图集:十年谈判路 乌克兰战争今存希望?

阿拉斯加作舞台:特朗普、普京直接谈判:本周五,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的美军基地会晤。特朗普称这是试探性接触,乌克兰和欧盟则警告必须维护其根本安全利益。过去十年来,和平努力曾屡告失败。
在克里姆林宫和谈:默克尔、奥朗德赴会普京:2015年2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克里姆林宫会晤,就终结乌克兰东部战事磋商。2014年3月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2014年4月起,乌克兰军队与俄罗斯支持下的分裂分子在顿巴斯战斗。
五国元首在明斯克:希望缓解局势:新明斯克协议(或称明斯克协议II)签署。2015年2月12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普京、默克尔、奥朗德以及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白俄罗斯首都合影。新明斯克协议旨在缓和乌克兰东部战事。明斯克协议I约定的停火仅维持很短时间。
“诺曼底模式”:泽连斯基初访巴黎:明斯克协议未能终结冲突。另一项外交努力同时进行:自2014年7月,德国、法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就所谓“诺曼底模式”谈判。这是在诺曼底登陆70周年之际发起的。2019年12月在爱丽舍宫的会晤中,新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首次与会。
日内瓦峰会:拜登、普京针锋相对:美国、北约、俄罗斯、法国和德国继续展开紧锣密鼓的谈判回合。2021年6月16日,拜登自上任后首次当面会晤普京。拜登强调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与主权。普京则否认对乌克兰东部紧张局势负有任何责任。
紧急视频会议:拜登警告普京不要侵略:鉴于乌克兰紧张局势加剧,拜登与普京于2021年12月7日举行视频会议。拜登警告莫斯科如果入侵乌克兰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后果”。不过,拜登同时强调美国不会派出军队。
战前最后一次外事访问:肖尔茨在克里姆林宫:德国尝试缓解局势。2022年2月15日,德国总理肖尔茨前往克里姆林宫会晤普京。仅五天后,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攻势。普京在电视讲话中仅称之为“特别军事行动”。这次会晤是战前最后一次直接外交接触。
土耳其斡旋:促成粮食协议:2022年3月,在土耳其斡旋下,乌克兰与俄罗斯代表团多次在伊斯坦布尔直接和谈。尽管未能达成停火,但土耳其促成一项粮食协议的签署,保障乌克兰通过黑海的出口。之后双方交换战俘。
北约维尔纽斯峰会:一致支持乌克兰:2023年7月,北约在维尔纽斯举行峰会,美国总统拜登、北约秘书长斯托滕贝格问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次会晤旨在强调北约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
白宫口角: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发生争执:2025年1月特朗普再任美国总统。为确保其支持,泽连斯基访问华盛顿。然而,2025年2月28日在白宫的会晤却发生争执,并且是在镜头前。特朗普指责泽连斯基不感激。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出现疑问。
冯德莱恩在基辅:欧盟强调支持乌克兰:2024年9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她强调欧盟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
吉达的和谈:沙特提出新动议 :2023年8月,4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吉达举行会晤。俄罗斯未受邀请。2025年3月,沙特王储萨尔曼会晤泽连斯基,讨论沙特的调停角色以及人道、经济合作。
出人意料的会谈:泽连斯基、特朗普在圣彼得大教堂:2025年4月26日,教宗方济各葬礼之际,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在圣彼得大教堂举行会晤。二人事后表示,15分钟的单独对话“很有成效”。
通往基辅的政治快车:彰显团结:2025年5月9日,一辆特别专列驶向基辅,专列上是英国首相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刚就任三天的德国总理默茨。波兰总理图斯克也前往乌克兰。其共同声明中表示,此次访问是“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野蛮非法的全面侵略的明确信号”。
加拿大G7峰会:特朗普提前离开:2025年6月,加拿大G7峰会,特朗普提前离开,西方盟友未能彰显出团结一致。会后也没有共同声明。泽连斯基未能按计划与特朗普会晤。
特朗普特使:维特科夫的调停:2024年11月,特朗普任命房地产大亨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为总统特使。维特科夫多次前往莫斯科会晤普京,最近的一次是2025年8月6日。维特科夫被视为特朗普多年的亲信,但他的任命也引发质疑。
阿拉斯加峰会前:默茨邀请泽连斯基:周四,默茨在柏林与泽连斯基会晤。目标是,发出明确信号,反对以乌克兰领土做交易。泽连斯基警告普京不可信。默茨强调,领土问题不能绕过乌克兰决定。

俄罗斯的停战条件

此前,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停战提出了一系列条件,其中包括:乌克兰完全放弃东顿巴斯地区并保持中立;此外,基辅政府必须放弃加入北约,西方军队不得驻扎在乌克兰;作为回报,俄罗斯将不再要求乌克兰完全割让赫尔松和扎波罗热,而是承认那里目前的前线。

但是对于乌克兰政府而言,放弃顿巴斯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就在8月2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希望每个月从盟国那里获得至少1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购买美国军火反抗俄罗斯的侵略战争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在8月22日接受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根据俄罗斯外交部披露的采访实录,拉夫罗夫描述了莫斯科所设想的对乌安全保障:这些保障应由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提供,包括德国、土耳其以及其他国家也可以为乌克兰提供担保;同时,乌克兰必须保持中立,不与任何军事集团结盟,并且必须无核化。

在采访中,拉夫罗夫还表示,俄方认为泽连斯基与普京的直接会面暂时缺乏基础条件,“普京准备在峰会议程准备好后与泽连斯基会面,但这个议程根本就还没准备好。”

(德新社、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习近平亮相拉萨 健康与权势的双重宣示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8-22T14:18:05.020Z
德语媒体:习近平亮相拉萨 健康与权势的双重宣示(资料图)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报道称,现年72岁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此次在海拔3500米的拉萨高调亮相,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庆祝所谓“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但此行显然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向公众展示总书记身体健康。这篇题为《习近平在西藏展示党的权威》的文章写道:

“习近平今年已经72岁,有关其健康状况的各类猜测,甚至‘远程诊断’一直不绝于耳。2019年和2020年,习近平一度显得有些步履蹒跚,于是立即就有观察家认为他患上了脑动脉瘤。2021年开始,习近平公开亮相的画面上,常常同时摆放两个茶杯,这也引起了一些观察人士的猜想。他是在喝中药?是防范有人下毒?或许只是为了展示权力,毕竟别人只有一个茶杯?2024年,一张据称显示习近平曾一度中风的旧照片广泛流传。而到了今年,突然又传出消息称,现在掌握北京大权的早已经换成了别人。

这类传言大多源自主观臆测和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已,至少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传言能得到证实。但在中国这样的威权体制下,可靠信息高度稀缺,因此各类耸人听闻的传言满天飞也就成了正常现象。尤其涉及高层政治人物时,中国政治又极度不透明。观察家们只好分析庆典活动的组织安排,从人名排序或措辞的微妙变化中,寻找党内权力走向的蛛丝马迹。2018年,习近平推动修宪,取消了他本人的任期限制。理论上,他可以无限制执政直到死亡。但凡习近平的健康状况出现明显恶化的迹象,就很可能成为一个容易解读的信号:他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交出权力。”

夏末秋初是中国政治传言高峰期

《新苏黎世报》写道,每年的夏末秋初都是中国政治传言的高峰期,因为神秘的“北戴河会议”会在这一时期举行。中共高层会在距北京300公里的北戴河海滨一边度假、一边议政,据说还会酝酿重大的人事决策。 

”本次习近平在西藏的高调亮相,就正好发生在今年北戴河会议之后。他在海拔3500米的拉萨现身,无疑扫除了对其健康状况和权力地位的疑虑。如果健康状况不允许,习近平显然不会冒险前往拉萨。毕竟许多中国人到了西藏都会因为缺氧而出现高原反应:头晕、呼吸困难、恶心,甚至一些年轻人都不得不提前中断行程。习近平显然希望通过此行展示他依旧身体强健,也依旧站在权力巅峰。 

不过,各类传言并未因此烟消云散。习近平此次入藏带了一个由大批高级官员组成的代表团随行,但唯有一位重要人物缺席:军中排名仅次于习近平的第二号人物张又侠。今年夏季曾有传言称,张又侠可能是习近平的对手,甚至有人宣称他密谋政变。张又侠现已75岁高龄,难道是年事已高,已经无法承受高原反应?”

“藏转佛教中国化”

《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称,本周四,达赖喇嘛昔日在拉萨的驻地“布达拉宫”前举行盛大仪式,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亲赴现场,检阅了有两万多名军人、舞者以及高举横幅者组成的游行队伍。《法兰克福汇报》写道:

“习近平本人并没有在庆典活动上发言,并在活动结束后不久离开。

中国军队从五十年代开始在西藏发起一系列军事行动之后,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西藏自治区。在此之前,清帝国崩溃之后,西藏曾于1912年宣布独立。1959年,当时作为西藏政教领袖的达赖喇嘛被迫流亡。印度达兰萨拉建有西藏流亡政府。人权组织和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西藏严重侵犯宗教与言论自由,并对藏人实施文化压制和大规模监控。今年4月,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报道称,近年来有数十人因手机内存有‘违禁内容’或与包括家人在内的境外人士保持联系而被捕。

2024年5月5日,流亡藏人在法国首都巴黎抗议习近平来访。(资料图)

中国官方电视台报道称,习近平在拉萨的一次讲话中强调,藏传佛教应当‘系统性地中国化’,即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并‘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此外,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如在雅鲁藏布江上修建世界最大的水坝,也引发了人们对其严重社会和生态后果的担忧。”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以色列袭击加沙医院 5名记者等20人丧生


2025-08-25T13:53:22.384Z
美联社自由撰稿人达加(Mariam Dagga)在袭击中遇难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美联社报道,美联社自由撰稿人达加(Mariam Dagga)在以色列周一对加沙南部纳赛尔医院的袭击中遇难。

路透社也报道称,其一名自由撰稿人遇难,另一名为该社工作的独立摄影记者受伤。

阿拉伯半岛电视台称,该电台的一名摄影师遇难。

巴勒斯坦记者联盟还公布了另外两名受害者名单,分别是莫阿兹·阿布·塔哈(Moaz Abu Taha)和艾哈迈德·阿布·阿齐兹(Ahmad Abu Aziz)。前者曾与一些巴勒斯坦和国际媒体合作。

目击者称,在医护人员和民防人员赶到袭击现场后,发生了第二次袭击。巴勒斯坦瓦法通讯社(WAFA)报道称,紧急救援人员也在遇难者之中。

以色列本周一对加沙南部纳赛尔医院的袭击造成至少20人丧生

加沙民防机构发言人就此次袭击表示,“迄今为止,已有20人遇难,其中包括5名记者和1名民防人员。”

血腥事件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以色列广播公司al-Ghad发布了一段据称是第二次袭击的视频,显示一群人被击中。纳赛尔医院是加沙地带仅存的几家至少部分运转的医疗机构之一。自战争爆发以来,该医院已多次成为以色列的袭击目标。

以色列军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下令对此事展开调查。声明称,以色列部队对位于汗尤尼斯(Khan Younis)的纳赛尔医院地区进行了袭击,“以色列国防军对任何对无关人员的伤害表示遗憾,并且不会将记者作为攻击目标。以色列国防军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同时,尽可能减轻对无关人员的伤害。”

已有近200名记者在加沙战争中遇难

根据保护记者委员会的信息,周一袭击事件的受害者使自加沙战争爆发以来遇难记者总数达到近200人,其中大多数是巴勒斯坦人。保护记者委员会严厉谴责此次袭击,称记者永远不应成为战争的目标。

上周六,巴勒斯坦瓦法通讯社(WAFA)报道称,一名巴勒斯坦摄影师在加沙地带北部被以色列士兵杀害。巴勒斯坦记者联盟称,“以色列持续针对记者的行动旨在压制巴勒斯坦人的言论”。

8月初,四名半岛电视台员工在加沙市遇害,以色列军方证实了其中一位名叫阿纳斯·谢里夫(Anas al-Sharif)的记者死亡,但称这名28岁的男子是冒充记者的哈马斯恐怖分子。以色列方面对此没有提供确凿证据。

加沙战争的导火索是哈马斯2023年10月对以色列的袭击。据法新社基于官方数据统计,该袭击造成1219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平民。

根据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卫生部数据,以色列的攻势迄今已造成至少6274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平民。联合国认为该数据是可靠的。

延伸阅读:調查顯示加薩83%死者為平民 以色列否認

 

相关图集:2024世界新闻摄影奖:痛苦、哀伤与感人的瞬间

天人永隔:巴勒斯坦摄影师萨利姆(Mohammed Salem)获得2024世界新闻摄影奖。他在加沙南部医院中拍下悲痛的瞬间:巴勒斯坦妇女抱着在以色列导弹袭击中丧生的5岁侄女遗体。萨利姆表示,这张照片象征着失去孩子的苦痛,“概括了加沙地带发生的一切”。
不愿放手的父亲: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遭遇强震,超过55000人丧生。一名父亲失去了15岁女儿。尽管天寒地冻、风雨交加,他仍紧握着瓦砾堆下女儿的手不愿离去。他对法新社摄影师艾尔坦(Adem Altan)说:“帮我的孩子拍张照。”
哈马斯恐袭之后:2023年10月7日,恐怖组织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的袭击,在无数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哈马斯在“超新星”音乐节上杀害上千人,并劫持了大量人质。摄影师尼尔(Leon Neal)于10月12日拍下了这张照片。当时以色列军队正在该地区搜寻遇难者和失踪者的个人物品。
加沙废墟:摄影师穆斯塔法·哈索纳(Mustafa Hassouna)在加沙地带拍摄的照片获得特别奖。评审团说:“虽然每张照片展示的都是一个人在遭受可怕袭击后的情景,但场景之间的对比让观者能了解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又不会轻视个人的苦难。”
战地归来:非洲地区首奖:摄影师海格斯(Vincent Haiges)的照片拍下了24岁的贝哈尼与母亲重逢的时刻。两年前他加入了提格雷国防军(TDF),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与埃塞俄比亚政府作战。摄影师希望借由照片呈现战争造成的影响,以及“揭露战争的隐藏后果”。
乌克兰日记: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事持续至今。科切托娃(Julia Kochetova)的摄影作品获得了“欧洲开放形式组”(Europe Open Format)第一名。评审委员会表示,科切托娃创建了一个网站,将新闻摄影与个人日记式的记录互相结合,向世界展示“当战争成为日常时是什么模样”。
沉没陆地:摄影师吉姆(Eddie Jim)在斐济基奥阿岛拍摄了这张照片:72岁的菲亚菲亚和他的孙子约翰站在他童年时代的海岸上。这张照片获得了东南亚和大洋洲个人组第一名,生动展示了在地球暖化和气候变迁下,海平面正迅速上升。
干涸的亚马逊:这不是沙漠,而是干涸的亚马逊支流。阿尔梅达(Lalo de Almeida)为《圣保罗页报》拍摄了一名渔夫走在干涸河床上的照片。这张照片获得了南美洲个人奖,它记录下亚马逊流域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干旱,当地的土著社区首当其冲。
魁北克野火:加拿大魁北克野火过后,摄影师乌埃勒(Charles-Frederick Ouellet)拍下了消防员Theo Dagnaud俯瞰焦黑一片的森林。根据加拿大政府的一项研究,在气候变迁下,森林火灾的风险增加一倍。乌埃勒的作品获得了北美和中美洲组别首奖。

(法新社、德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媒体:日本呼吁外国政要不出席北京抗战纪念阅兵

德正
2025-08-25T14:07:51.115Z
中国军人在为9月3日的阅兵式操练

(德国之声中文网)日本共同社援引多名外交消息人士称,日本政府已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及亚洲各国不要出席将于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及阅兵式

共同社指出,日本此举意在提醒各国谨慎应对,避免中国主导的历史叙事在国际社会扩大影响。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即将在本周末举行,预计俄罗斯总统普京将在出席峰会后前往北京,参加“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和阅兵式。

有日本外交消息人士匿名透露,日本通过驻外使馆等渠道向各国说明,此次中国的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厚,并呼吁各国领导人慎重考虑是否出席。

普京、卢卡申科将出席

台湾方面也已呼吁民众不要参加中国阅兵式,以免强化北京的领土主张及其“统一台湾”的历史叙事。

客座評論:賴清德說「終戰」符合台灣人史觀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已确定不会出席阅兵式,韩方将由国会议长禹元植率领议员团出席。与10年前时任总统朴槿惠亲自出席相比,此次规格明显降低。朴槿惠当年也是美国盟国中唯一出席阅兵式的国家元首。

《南华早报》此前报道称,目前确认出席阅兵式的领导人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预计也将到访。

此外,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延多(Prabowo Subianto)、马来西亚首相安瓦尔以及越南国家主席梁强也有可能出席。

相关图集:北京举行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

北京举行“9·3”大阅兵: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李克强、温家宝等中国现任和前任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俄罗斯总统普京和韩国总统朴槿惠也站在习近平身侧。此外,受邀出席的多国领导人、使节及国际组织代表也现身阅兵式。
习近平发表讲话: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讲话时握拳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习近平乘坐红旗轿车检阅
武器亮相:此次阅兵中国军队参与正式受阅的为1.2万人,共编成50个方(梯)队。据报道,中国阅兵队伍展示的武器装备均为国产主战装备,其中84%是首次亮相。
预警机梯队出场
德国前政要出席阅兵式引争议:此前,德国"被压迫民族协会"严厉批评前总理施罗德出席北京阅兵式的计划。该协会的中国问题专家德里尤斯(Ulrich Delius)表示,施罗德的出席"令人汗颜、缺乏政治嗅觉",因为北京通过阅兵式展现军力的行为将加剧东亚的紧张局势。"他还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施罗德本人作为一名律师,却无视北京当局近来对于维权律师的大规模压制行动,令人尤为气愤。”
“对大屠杀受害者的奚落”:被压迫民族协会中国问题专家德里尤斯说:“尽管北京政府一再强调阅兵是为了宣示和平,但是坦克车队再次行经26年前镇压学生民主运动地点的场景,对中国国内及其周边邻国都发出了一个非常糟糕的讯号。”
“9·3”北京阅兵式
抗战老兵参加阅兵式
直升机方队拼出数字“70”的图案
“9·3”北京阅兵式
“9·3”北京阅兵式: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和胡锦涛
“9·3”北京阅兵式
“9·3”北京阅兵式
“9·3”北京阅兵式
“9·3”北京阅兵式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台灣核三要不要重啟?德國經驗是答案嗎?

台灣在8月23日除了舉行第二波大罷免投票,還有「是否重啟第三核能發電廠」的公投。位於屏東的核三廠早在今年5月就除役,台灣也正式進入「非核家園」。但到底要不要核電,長期以來都是台灣內部立場最分裂的議題之一。面對環境永續和能源安全的兩難,台灣人究竟該如何選擇?「廢核前輩」德國能作為台灣的借鏡嗎?

拼多多第二季度营收超过市场预期

德才
2025-08-25T13:27:53.758Z
电商公司拼多多控股(PDD)周一(8月25日)公布的季度营收轻松超出市场预期

(德国之声中文网)电商公司拼多多控股(PDD)周一(8月25日)公布的季度营收轻松超出市场预期。不过,净利润因持续投入应对激烈竞争而有所下降。该公司在中国运营拼多多,在海外运营Temu

该公司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开盘前上涨近12%。每股美国存托凭证调整后收益为22.07元,高于市场预估的15.74元。

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内需,以提振疲软的经济。国内房地产行业低迷,加上特朗普的贸易政策,都给经济带来压力。

为了吸引消费者,拼多多、京东和阿里巴巴纷纷采取大幅折扣和促销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需求,但也引发了价格战。

在中国维持低价的同时,美国关税提升推高了跨境运输和销售成本。这些因素压缩了PDD的利润空间。

第二季度数据显示,PDD增加了履约费用、带宽和服务器成本、支付处理费用,以及销售和市场推广开支。

PDD控股财务副总裁刘俊表示:“在激烈竞争下,本季度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我们专注于长期价值创造,但持续投入可能继续压低短期盈利能力。”

截至6月的第二季度,PDD营收达到1039.8亿元人民币(约145.3亿美元),同比增长7%

市场也预计,拼多多旗下的Temu在本季度表现趋于稳定。美国与中国延长关税缓和期,给业务带来一定支持。

为减轻压力,Temu积极推广已在美国仓库的商品,并尝试吸引更多本地卖家。但该平台仍面临来自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的竞争。亚马逊利用自身规模,与供应商谈判获取更优惠的价格。

Temu还在向“全托管”模式转型,由平台掌控商品选择、定价和物流。借助庞大的供应链网络,Temu希望进一步压低价格。

不过,本月一家网络营销平台Omnisend的调查显示,30%的美国消费者注意到Temu价格上涨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涉嫌向中国提供美军基地信息 美籍男子在德被捕

德正
2025-08-25T13:14:52.568Z
美军在德国西部和西南部拥有多处军事基地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联邦检察院对这名美国人提出起诉,指其涉嫌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此前他在驻德国的一处美军基地工作。

检方指控这名男子联系中国情报部门,意欲提供美军的敏感信息。检察部门在一份通报中称,“有充分理由怀疑”这名男子“向外国情报部门表明愿意进行秘密情报活动”。科布伦茨高等地方法院的国家安全庭将决定是否接受检方起诉立案审查。

据检方的起诉文件,这名男子在2017年到2023年间就职于美国国防部的一家民事承包公司。最迟在2020年,他开始在德国的一处美军基地工作。

2024年夏季,他多次与中国政府部门接触,表示愿意经后者向中国情报部门提供有关美国军队的敏感信息。

对雇主心怀不满?

但检方经初步调查认为,嫌疑人当时未能成功向中方提供有关信息数据。据德新社报道,该男子对自己的雇主多有不满。但这是否构成这名美国人出卖情报的可能动机,将进行进一步调查。

2024年11月初,此人在法兰克福被德国联邦刑事局逮捕,他的住所也被搜查。目前他仍在调查拘押中。联邦刑事局与联邦检察院和宪法保护局联合侦办此案。

过去数月中,联邦检察院下令拘捕了多名涉嫌为中国情报部门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士。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德国选择党(AfD)前欧洲议会议员克拉(Maximilian Krah)的华裔助理被控间谍罪一案。此案本月初在德累斯顿高等地方法院开庭审理

相关图集:柏林,一座间谍之城 

查理检查站 :查理检查站可以说是东西柏林之间最有名的过境点。1961年10月,它成为美国和苏联军队之间令人心惊胆战的对峙现场,所幸最后没开一枪。多年后,人们发现,西柏林警察库拉斯(Karl-Heinz Kurras)是卧底间谍,当时将美军的情报传递给了苏联人。 
格利尼科桥 :格利尼科桥是东德和西柏林之间另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边境口岸。苏联和西方国家多次在这里交换被捕间谍,因而以“间谍桥”著称。2015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同名电影讲述了这段让人着迷的历史。 
柏林史塔西博物馆: 东德臭名昭著的间谍和监视机构——东德国家安全部,俗称“史塔西”,被设置在东柏林的一座不起眼的建筑里。今天,这个前间谍机构总部作为博物馆向游客开放,许多办公室和会议室保留或恢复原样——包括东德间谍首脑(国家安全部长)米尔克(Erich Mielke)的电话(如图)。 
马里恩费尔德难民中心博物馆 :许多逃离东德的人在西柏林的马里恩费尔德(Marienfelde)难民中心找到了临时的落脚之地。数十年间,该中心接收了大约130万名难民。盟军情报部门也对这些逃离者进行监控,希望从中了解有关东德和苏联的潜在秘密。
特费尔斯堡监听站 :位于一座成为二战废墟的小山上的特费尔斯堡(Teufelsberg)监听站值得一游。它地处柏林绿意盎然的格吕内瓦尔德区,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用于监视东欧阵营。今天,游客可以参观这个阴森恐怖的废墟。
盟军博物馆 :盟军博物馆位于柏林的泽伦多夫区,曾经是美国占领区。该博物馆从西方盟国,即美国、法国和英国的角度讲述了紧张的冷战时代,游客可以免费参观。其中一个看点是美国和英国为窃听苏联通信而秘密建造的间谍隧道的一部分。
德国间谍博物馆 :德国间谍博物馆位于波茨坦广场附近,柏林墙曾经从此穿过。该博物馆展示了人类从古至今使用的各种各样的间谍工具。它坐实了柏林作为间谍城市的遗产。该博物馆有许多互动展品,同时适合孩子和成年人参与。 
德国的对外情报中心 :2019年,德国对外情报机构——联邦情报局(BND)新建的总部大楼在柏林市中心落成。这个宏伟的建筑群容纳了约3000名工作人员,负责收集所需外国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令人惊讶的是,在如此保密地方,也有一个访客中心。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不满打击反犹不力指控 法国召见美国驻法大使

德正
2025-08-25T12:18:49.662Z
美国驻法国大使库什纳也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还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的父亲,他曾经承认有过逃税等犯罪行为。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国外交部周日(8月24日)发表声明,宣布本周一召见美国驻法国大使查尔斯·库什纳(Charles Kushner),因为库什纳此前致函法国总统马克龙,指责法国在打击反犹主义方面做得不够。法国外交部的声明称他的指控“不可接受”。

白宫尚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国务院发言人汤米·皮戈特(Tommy Pigott)周日晚表示支持库什纳的评论,并补充说:“库什纳大使是我们美国政府的代表,在法国出色地推进了我们的国家利益。”

召见大使是一种正式且公开的不满表示。库什纳也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还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的父亲,他曾经承认有过逃税等犯罪行为。

法国外交部在声明中表示,“法国坚决驳斥”库什纳的指控,并称法国政府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以来,已“全面动员”应对反犹势头的上升,称这些行为“不可容忍”。

库什纳的信件内容尚未公开。法国外交部表示,库什纳的指控违反国际法及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也未能体现法国与美国之间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质量,以及盟友之间应有的信任”。

法国总统马克龙上月在社交媒体发声明表示,法国将于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正式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图为2023年10月马克龙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会晤。

法美之间的其他外交分歧

此次争端发生在马克龙最近驳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指控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上月在社交媒体发声明表示,法国将于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正式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内塔尼亚胡称法国想要承认巴勒斯坦国正在助长反犹主义势头。

法国是西欧犹太人口最多的国家,估计有50万犹太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

法美关系今年因特朗普的贸易战及对联合国在黎巴嫩维和部队未来的分歧而变得紧张。法国反对美国推动缩减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国安理会将于本月底对此进行投票。

法国与美国在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战争问题上也存在分歧,但随着特朗普表达对安全保障的支持,以及上周与马克龙及其他欧洲领导人在白宫的友好会晤,这种分歧已有所缓和。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结束时赦免了查尔斯·库什纳。库什纳早年曾承认逃税和非法竞选捐款的罪行。他的儿子贾里德和特朗普的长女伊万卡结婚,是特朗普的前白宫高级顾问。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遮盖瘀痕?特朗普健康状况再遭关注

德正
2025-08-25T12:42:05.703Z
真的很明显

(德国之声中文网)上周末的最新照片显示,特朗普在参观白宫附近一家博物馆时,手背上似乎涂着厚厚一层药物。观察人士怀疑,这是为了掩盖瘀伤。

英国《每日电讯报》早前也曾报道,特朗普今年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会晤时,手背上就出现过明显的瘀痕。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对此回应称,总统手上的瘀痕是“频繁握手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结果。她在6月时还透露,特朗普被诊断患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即下肢血液无法正常回流至心脏。这种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常见,但通常无大碍。莱维特强调,总统“身体状况良好”。

不过,社交媒体上不少人认为,这些瘀伤可能暗示特朗普患有严重心脏疾病;也有人猜测,他正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

《经济学人》与民调机构YouGov在5月份联合发布的调查显示,45%的受访者认为,特朗普在健康问题上缺乏透明度。

过去几年,人们也曾持续质疑特朗普前任拜登的健康状况。他的总统后期,拜登常显得身体虚弱、精神恍惚,在与特朗普的电视辩论中尤为突出。不久之后,拜登在巨大的劝退压力下宣布退选,并支持副总统哈里斯接棒。后来有记者披露,拜登长期以来身体和精神状况均不佳,但其亲信一直试图向公众隐瞒实情。

除非特朗普公布完整的健康检查报告,否则有关他健康的争议将持续。每一张显示他脚踝肿胀或手上遮瑕痕迹的照片,都会让这场争论进一步升温。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长平观察:特朗普搬起普京砸美国人的脚

长平
2025-08-22T08:53:04.161Z
特朗普在美国阿拉斯加为普京铺上了红地毯

(德国之声中文网)2019年初,我写过一篇文章《长平观察:特朗普搬起金正恩砸自己的脚》。我在文章中写道:

“我曾经说,中国在朝核事务中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特朗普跑过来帮忙移走了石头。今天我还要说,特朗普不仅把石头从北京的脚边移走,而且砸到了自己的脚上。而这块巨大的石头,就是金正恩本人。”

六年时间过去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特朗普兴师动众的“特金会”,以及想想它到底改变了什么,对美国及世界带来了什么好处。按照最低的标准看,它除了举美国之力抬举被国际社会唾弃的独裁者金正恩之外,没有任何效率。讽刺的是,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初始还高举“效率”大旗。事实上,不仅马斯克牵头的“政府效率部”本身是一个草台班子、一场闹剧,特朗普本人到底又兑现了他的什么竞选承诺,是迅速降低物价,还是“24小时止战”,或者是遏制中共?

延申阅读:长平观察:特朗普搬起金正恩砸自己的脚

 

为战争罪犯普京搭台唱戏

“24小时止战”不仅仅是历史笑话,而且是仍在每天上演的荒诞剧。最新的一幕就是特朗普和普京上周五(8月16日)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会晤,以及延续到本周的他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欧洲领导人的白宫会谈。

普京不仅被国际社会唾弃,而且是国际法院及欧洲主流社会认定为战争罪犯。然而,在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面前,他不仅没有因为涂炭生灵、威胁全球和平而受到惩罚,反而一次又一次得到奖励。

相关图集:十年谈判路 乌克兰战争今存希望?

阿拉斯加作舞台:特朗普、普京直接谈判:本周五,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的美军基地会晤。特朗普称这是试探性接触,乌克兰和欧盟则警告必须维护其根本安全利益。过去十年来,和平努力曾屡告失败。
在克里姆林宫和谈:默克尔、奥朗德赴会普京:2015年2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克里姆林宫会晤,就终结乌克兰东部战事磋商。2014年3月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2014年4月起,乌克兰军队与俄罗斯支持下的分裂分子在顿巴斯战斗。
五国元首在明斯克:希望缓解局势:新明斯克协议(或称明斯克协议II)签署。2015年2月12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普京、默克尔、奥朗德以及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白俄罗斯首都合影。新明斯克协议旨在缓和乌克兰东部战事。明斯克协议I约定的停火仅维持很短时间。
“诺曼底模式”:泽连斯基初访巴黎:明斯克协议未能终结冲突。另一项外交努力同时进行:自2014年7月,德国、法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就所谓“诺曼底模式”谈判。这是在诺曼底登陆70周年之际发起的。2019年12月在爱丽舍宫的会晤中,新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首次与会。
日内瓦峰会:拜登、普京针锋相对:美国、北约、俄罗斯、法国和德国继续展开紧锣密鼓的谈判回合。2021年6月16日,拜登自上任后首次当面会晤普京。拜登强调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与主权。普京则否认对乌克兰东部紧张局势负有任何责任。
紧急视频会议:拜登警告普京不要侵略:鉴于乌克兰紧张局势加剧,拜登与普京于2021年12月7日举行视频会议。拜登警告莫斯科如果入侵乌克兰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后果”。不过,拜登同时强调美国不会派出军队。
战前最后一次外事访问:肖尔茨在克里姆林宫:德国尝试缓解局势。2022年2月15日,德国总理肖尔茨前往克里姆林宫会晤普京。仅五天后,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攻势。普京在电视讲话中仅称之为“特别军事行动”。这次会晤是战前最后一次直接外交接触。
土耳其斡旋:促成粮食协议:2022年3月,在土耳其斡旋下,乌克兰与俄罗斯代表团多次在伊斯坦布尔直接和谈。尽管未能达成停火,但土耳其促成一项粮食协议的签署,保障乌克兰通过黑海的出口。之后双方交换战俘。
北约维尔纽斯峰会:一致支持乌克兰:2023年7月,北约在维尔纽斯举行峰会,美国总统拜登、北约秘书长斯托滕贝格问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次会晤旨在强调北约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
白宫口角: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发生争执:2025年1月特朗普再任美国总统。为确保其支持,泽连斯基访问华盛顿。然而,2025年2月28日在白宫的会晤却发生争执,并且是在镜头前。特朗普指责泽连斯基不感激。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出现疑问。
冯德莱恩在基辅:欧盟强调支持乌克兰:2024年9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她强调欧盟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
吉达的和谈:沙特提出新动议 :2023年8月,4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吉达举行会晤。俄罗斯未受邀请。2025年3月,沙特王储萨尔曼会晤泽连斯基,讨论沙特的调停角色以及人道、经济合作。
出人意料的会谈:泽连斯基、特朗普在圣彼得大教堂:2025年4月26日,教宗方济各葬礼之际,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在圣彼得大教堂举行会晤。二人事后表示,15分钟的单独对话“很有成效”。
通往基辅的政治快车:彰显团结:2025年5月9日,一辆特别专列驶向基辅,专列上是英国首相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刚就任三天的德国总理默茨。波兰总理图斯克也前往乌克兰。其共同声明中表示,此次访问是“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野蛮非法的全面侵略的明确信号”。
加拿大G7峰会:特朗普提前离开:2025年6月,加拿大G7峰会,特朗普提前离开,西方盟友未能彰显出团结一致。会后也没有共同声明。泽连斯基未能按计划与特朗普会晤。
特朗普特使:维特科夫的调停:2024年11月,特朗普任命房地产大亨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为总统特使。维特科夫多次前往莫斯科会晤普京,最近的一次是2025年8月6日。维特科夫被视为特朗普多年的亲信,但他的任命也引发质疑。
阿拉斯加峰会前:默茨邀请泽连斯基:周四,默茨在柏林与泽连斯基会晤。目标是,发出明确信号,反对以乌克兰领土做交易。泽连斯基警告普京不可信。默茨强调,领土问题不能绕过乌克兰决定。

特朗普一再声称,如果是他在位乌克兰战争就不会发生,普京在此次会晤中也予以确认,这等于宣称战争的原因不在普京,而在除了特朗普之外的任何美国及欧洲领导人,而这正是普京的论调。因此,在阿拉斯加的记者会上,普京从容自在地拿出事先写好的讲稿,再次重复了他那荒唐的“根源”理论——宣称要实现持久和解,必须消除所有冲突的“根源”,而这些根源在他的语境中就是乌克兰要发展民主,远离独裁融入欧洲——区别在于,这一次不是在与世隔绝的克里姆林宫的秘密录制,而是在美国总统为他搭建的舞台上对全球媒体的宣讲。

特朗普并非不知道普京罪恶累累,因此他也总是有口无心地重复着“每周几千人死亡”,还假装对普京的傲慢生气,宣称要对俄罗斯加重制裁。他甚至还知道普京是在戏弄他。普京对他的表演的回应是加倍的傲慢和忽视,而他的最终回应则是待之以贵宾。与此同时,他一如既往地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施压,暗示不是普京而是泽连斯基制造并延续了战争。特朗普还明确认同了普京对乌克兰领土的侵占野心。同样让普京感到满意的是,他对欧洲领导人愈加傲慢无礼。

纵容侵略的“破窗效应”

很多人至今还在说,特朗普迁就普京,是想让美国撤出欧洲困境,集中力量对付日益威胁东亚及全球安全的中国政府。事实上,特朗普仅仅在对中国的关税上虚晃一枪,对中共势力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遏制。他对金正恩和普京等独裁者的抬举和仰慕,口口声声称他们是“朋友”,和他“关系很好”,都是对邪恶的纵容和鼓励,或者说,这本身就是邪恶的一部分。

纵容普京侵略乌克兰,会让美国更有力量阻止中共攻打台湾吗?当然不是这样。有一个理论叫做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是说一幢建筑有窗户被打破而没有得到修复,就会引来更多的破坏者。犯罪行为没有得到惩罚,其结果都不会是警察有更多的力量阻止别的犯罪,而是更多的犯罪随之而起。

毫无疑问,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战争的软弱、纵容和支持犯罪的政策,最大的受益者除了普京之外,还有习近平金正恩

因此,这一次我没有说“特朗普搬起普京砸自己的脚”,因为在独裁者面前,他根本就没有脚,一直都是膝盖着地。但是美国人并不都是跪着的,特朗普搬起普京砸了他们的脚,动摇了美国二战以来作为自由世界领导者的根基。

长平是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他目前是德国之声专栏作家、中国数字时代执行主编以及六四记忆 · 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展示向日葵的土地:艾未未深入“战争腹地”拍摄关于乌克兰的电影

德闻
2025-08-25T11:55:31.817Z
著名艺术家艾未未

(德国之声中文网)《柏林报》(Berliner Zeitung)近日刊登了在基辅对现年67岁的艾未未的采访。艾未未向该报表示,他计划在乌克兰逗留两个月,以拍摄一部关于乌克兰的电影。该片将探索乌克兰为何依然生机勃勃以及在如此艰难的时代,文化如何生存等问题。"我来到这里,与人们见面,看他们处于什么状态,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想要什么“,艾未未说。”我慢慢开始了解这个国家和它的人民,我在想,我是否能做得更多。“

艾未未原本是前往乌克兰办作品展,该展览预计9月中旬在基辅国家展览中心(VDNG)文化馆开幕,主题围绕战争与和平。

“后来我决定全身心投入其中,”艾未未说。“我总是想了解更多,挑战自己,让自己置身于困境之中。”他还表示,他这样做是为了形成判断力,“作为艺术家,我必须找到一种表达方式。”

艾未未讲到,他刚从乌克兰哈尔科夫北部前线回来,在战壕里和乌克兰士兵们待了一段时间。

数天前,乌克兰媒体Obozrevatel刊出多张俄罗斯行动艺术家、前独立媒体Mediazona发行人维尔季洛夫(Pyotr Verzilov)在社群平台上发布的照片。照片上,艾未未和维尔季洛夫都身穿迷彩防弹背心、头戴钢盔。维尔季洛夫在帖文中称,艾未未是“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世界文化的支柱与当代艺术的象征”。他强调,艾未未深入“战争腹地”支援乌克兰人民,展现出智慧与勇气。

艾未未在采访中特别谈到向日葵。他说,“他们(乌克兰人)相信阳光,相信向日葵。战争初期一位乌克兰妇女告诉俄罗斯士兵:‘把葵花籽放在口袋里,明年就会长出向日葵。’我从未听过比这更感人的话。语言简洁,却充满诗意,并且深刻地诠释了人生的真谛。"

向日葵是乌克兰的国家象征。而艾未未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以葵花籽为主题的大型装置艺术作品。艾未未说,“我成长的环境和乌克兰非常相似。就连植物和土壤都让我想起我成长的地方。我真的在这里建立起了一种情感上的联系。这里的人非常友好,愿意支持你。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这里实现一个大项目,拍一部电影。”

艾未未表示,该项目由支持乌克兰文化、推动艺术家去乌克兰的非营利组织运营。“这部电影将展现乌克兰这片向日葵的土地。”

相关图集:艾未未和他的艺术作品

“柏林,我爱你”:2015柏林电影节期间,艾未未在北京通过skype“遥控”拍摄了一部8分钟短片《柏林,我爱你(Berlin, I love you)》。影片描述了他和在德国的儿子艾老及妻子远隔千里、分居两地生活的故事。
到柏林看儿子:艾未未在社交网站Instagram的帐户有众多粉丝。2005年7月22日,艾未未在该网站贴出一张手持护照的照片。2011年,中国当局没收了艾未未的护照,将其软禁在家。现在,他终于可以迈出国门了。艾未未说,他重获护照后的首次出行将选择去柏林探望儿子。1年来,艾未未的儿子在德国首都生活。
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展览:此前,艾未未的作品都无法在中国展出。不过,2015年6月,中国当局放松了强硬态度。6月6日,艾未未的艺术品首次在北京展出,尽管参展作品显然不允许含有任何政治动机,但展览开幕的日期却恰恰定在1989年天安门屠杀26周年两天后。
美国“恶魔岛监狱”的展览:除了中国的展览,艾未未的其它艺术展均有明确的政治内涵。从2014年9月到2015年4月,艾未未在美国“恶魔岛监狱”利用乐高积木搭成了艺术品,唤起人们对政治迫害者的关注。120万块积木拼凑出受政治迫害流亡人士或在监狱服刑人权捍卫者的肖像。其中有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和纳尔逊·曼德拉( Nelson Mandela)。
葵瓜子:艾未未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1亿颗陶瓷制成的葵瓜子。作品历经两年,由1600个工人参与完成。2011年秋,作品在伦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展览。作品《葵瓜子》让人想起了文革时代,向日葵是当时共产党宣传运动中的象征之一。
十二生肖兽首:“十二生肖”头像雕塑是消失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前的十二生肖喷泉之兽首铜像的复制品。喷泉在1850年被法军和英军摧毁。艾未未作品在纽约展出时,也引发讨论空间:其作品是故意惹恼中国?还是为体现西方殖民的掠夺行径?
6000个木凳子:即使当时仍在软禁中,艾未未也能组织完成其在国外的展览。2014年,柏林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Martin Gropius-Bau)展出了艾未未名为“证据”的作品,其中包括用6000张凳子组成的室内设计作品。这些凳子来自中国,部分出自明清时代。在那里,这些凳子曾是中国家庭的标配,代代相传。不过现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一家居标配的传统已丧失。艾未未的这件作品正是要唤起人们对此的关注。
上海的纪念品:6000张凳子的作品只是2014年柏林展览“证据”的一部分。同时展出的还有名为“上海的纪念品(Souvenir aus Shanghai)”的作品。其作品除了展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之外,还体现了中国当局对他的打压。2011年,艾未未刚在上海建成的工作室被政府拆除,这是当局对其批评政府做出的惩罚举动。而艺术品中的石头就来自其工作室被拆后的废墟。
永久牌自行车: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拥有了私家车。传统工具——自行车越来越淡出人们的生活。艾未未将150辆自行车的车架焊接在一起,做成了一个颇有气势的展品。他在这里回忆的不仅仅是自行车被汽车取代,同样也有一起令人震惊的审判。几年前,一名年轻人杨佳因一辆未挂牌的自行车被警方指责,这是一辆偷来的自行车。在被警方抓走询问时,杨佳自称遭警方殴打。之后杨佳因杀害6名警察,最终被判处死刑。
带着防毒面具抵御北京的污染:软禁期间,艾未未经常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抗议声。社交媒体是他唯一向世界自由传达不受阻碍的途径。比如,他通过图中的照片公开抨击中国的环境政策。2015年,艾未未还获得国际特赦组织授予的“良知大使奖”。

批评西方政策

采访中,艾未未也对德国和西方的政策提出批评。他说:“我不喜欢任何一个一边牺牲人民权利,一边又自诩为道德精英的国家。俄罗斯人自以为高人一等,否则他们就不会发动这场战争。美国也一样,否则他们就不会邀请俄罗斯来决定另一个国家的命运。”

过去几年中,艾未未多次对德国等国提出批评,比如批评德国等国只顾利益而未援手香港抗争。他在此次接受《柏林报》采访中也谈到,两个月前他曾在柏林举办过一个展览,但没有记者前往报道。

延伸阅读:艾未未:德国政治家在中国是笑柄

艾未未2017年曾推出关注全球难民问题的纪录片《人流》,为难民发声。该片在20多个不同国家拍摄,包括希腊、法国、肯尼亚、黎巴嫩和加沙地带的难民营、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以及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边境。艾未未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在该片的拍摄的过程中“始终把我自己看做是他们中的一人”,“其实我本人的成长经历与难民相似”。

从2011年4月3日至2015年7月期间,中国大陆扣押了艾未未的护照。其间,艾未未曾因批评中国政府被拘留。2015年7月底,艾未未来到德国,2019年移居英国剑桥,2021年左右开始主要在葡萄牙居住,但仍在柏林拥有一间工作室。

相关图集:人权观察联手艾未未推出新作义卖

三色系列:三种不同的颜色、99幅石版印刷画作——题为“草泥马”的这一系列作品出自中国艺术家艾未未之手。作品的主题是言论自由。那么,画作的细节是如何反映这一主题的呢?
摄像头:画作的中心是一圈监控摄像头。艾未未曾于2011年受到中国警方“秘密羁押”81天,被释放回家后,他家门外被安装了十几个监控摄像头。艾未未曾以多种艺术形式还原这一监禁生活。比如,以大理石雕刻的摄像头。
手铐:仔细观察,会看到一圈摄像头之间还挂着手铐。这同样是表达言论自由受到打压的主题。右侧还可以看到中国网络用语“草泥马”的羊驼。
石版印刷:手工调制颜料、传统的石版印刷, 这些版画将于9月10日推出。可提前预定,每幅1500瑞郎(约合1750欧元)。部分收入将令人权观察组织受惠。
艾未未签名:艾未未在新冠疫情期间就曾与人权观察组织合作,将他的艺术作品印制在口罩上。主题包括言论自由、监控、迫害、大规模服从与反抗。当时,该项目为人权观察组织筹集到140万美元,用于疫情期间的人权工作,以及一家难民组织和医生无疆界组织。
推特小鸟:画作的角落还可看到推特的标志。这也是反映言论自由的主题。

(柏林报等)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阮晓寰被捕4年后妻子首次被允许探监

德正
2025-08-25T11:00:38.542Z
2013年阮晓寰获得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Bobs)最佳中文奖提名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知名博主“编程随想”(本名阮晓寰)2023年被中国法院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7年有期徒刑,上周五(8月22日)在被捕4年后,首度在狱中与妻子贝女士见面。根据贝女士23日在X上发布的贴文,阮晓寰“瘦成细条、骨节突出”,牙齿因为缺乏维生素脱落,但精神状态良好。

贝女士在贴文中写道,周五的探监持续20分钟,两人讨论到阮晓寰将针对中国检方证据链的缺失提出申诉,“我们不会放弃法律途径继续抗争”。她也提及,将对于中国国保大队在二审期间威胁阮晓寰及其家属改用上海律师的行为,提出行政诉讼。

根据中国“维权网”报导,阮晓寰被判刑后,父亲及兄长都被中国警方约谈施压,要求阮晓寰改任用政府为他聘请的律师;阮晓寰的妻子也被警方围堵约2个小时。随后,上海法院在阮晓寰案的二审期间,强硬派遣“法援律师”在法庭上侵占辩护席位,导致阮晓寰妻子委托的律师无法行使辩护权,阮晓寰家属也对此提出抗议。

上海中级法院在2023年2月一审裁定阮晓寰煽颠国家政权有罪,判处7年徒刑、剥夺政治权利2年,将在2028年5月9日服刑期满;二审维持原判

阮晓寰于2021年5月10日在上海的家中被警方带走,次日被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刑事拘留,电脑、手机等私人设备皆被搜走;同年6月被正式批捕,中国官方指控他长期对政府存有不满情绪,且“编写100多篇带有造谣、诽谤性煽颠文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意图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自由亚洲两年前相关报道截屏

谁是阮晓寰?

1977年出生的阮晓寰在2009年创建了“编程随想”部落格,最初以编程技术文章为主,后来转为分享“翻墙”方法,以及数百篇对中国共产党体制的批评文章,包括“太子党关系网络”,将中共高官权钱结合的黑幕以图像进行了视觉化处理发表在网上。

阮晓寰曾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担任大会信息安全系统总工程师。他在个人推特帐户上自称是IT宅,「热衷于抹黑党国、揭露洗脑、普及翻墙,偶尔会谈点技术,分享些电子书」。

2013年,阮晓寰获得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Bobs)最佳中文博客提名。接受采访时,他强调,人们应该明白一点: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是政治会来关心你。他希望透过培养民众的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让大家愿意参与公共事务、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不被洗脑和忽悠,以「非暴力革命」实现政治变革和体制转型。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纠结多年 柏林一种族主义地名终于改了!

德闻
2025-08-25T11:01:23.033Z
8月22日,更名仪式的前一天,路政人员正在将柏林“摩尔人街”的旧路牌更换为新路牌

(德国之声中文网)数百人出席了8月23日的更名仪式,“摩尔人街”(Mohrenstr.)正式改为“安东·威廉·阿莫街”(Anton-Wilhelm-Amo-Str.),以纪念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法学家阿莫,他也是德国第一位非洲裔博士。出生于几内亚的他幼年时被荷兰西印度公司掳掠为奴,被卖给一名德国贵族,并在后者家中接受教育。阿莫此后在多所大学接受教育,并且在哈勒大学、耶拿大学任教。

在仪式上,多个推动更名的社会团体强调,此次行动终于取得成功标志着整个社会思潮的转变。绿党籍柏林市议员博茨库尔特(Tuba Bozkurt)在仪式上表示,柏林市区的一个种族主义名称终于消失,“对于许多黑人来说,旧的街道名称每天都让人想起被排挤的历史;而现在的更名则是尊重和多元的信号。”

柏林市执政党基民盟此前一直以沿街居民利益没有得到充分考虑为由反对更名行动。米特区基民盟主席皮柏(Sebastian Pieper)就批评说,更名行动纯粹是绿党在“讨好左翼群体”。

就在更名前一天,沿街居民还向法庭申请禁制令,试图阻止更名。米特区行政法院也一度喊停了更名。然而,左翼的绿党、社民党执政的米特区政府迅速发起了上诉,强调在国际废除贩奴贸易日进行更名“正是公众利益所在”。上级法院旋即以“按照现行法律,沿街居民的申诉最终几乎不可能成功”为由,推翻了禁制令,从而让改名计划可以如期在8月23日进行。

柏林公交公司则计划在今年年底更换新的线路图、时刻表时,再对同名地铁站进行更名。

如何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柏林“摩尔人街”的更名争议在1990年代就已经浮现。2020年,柏林米特区议会正式做出了更名决议,柏林公交公司当时也宣布要对同名地铁站进行更名。但是这招致了许多沿街居民及机构的强烈反对。包括德国联邦司法部、柏林洪堡大学欧洲民族学院在内的众多知名机构都必须要随之变换地址。

摩尔人原先是指来自北非地区的一支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在中世纪,曾经跨过地中海统治过伊比利亚半岛数百年。尽管摩尔人的肤色并不黑,但是随着时代的迁移,欧洲人逐渐用“摩尔人”一词泛指来自非洲大陆的深肤色人种。在德语中,16世纪后的“摩尔人”一词基本上等同于“黑人”,且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今天, Mohren一词被认为是德语中的种族主义词汇,和“Neger”(黑鬼)一样被尽量避免使用。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当年的命名可能是因为某位贵族的黑人仆从获准在这条街边修建房屋;还有说法认为,普鲁士王国当年从西非地区掳掠了几十名黑人奴隶,这些人的住处就在如今的“摩尔人街”两侧。

反对更名的人士则认为,“摩尔人”本意是一支曾经统治地中海沿岸广阔地区的民族,是一中性的称谓,所谓“种族主义色彩”纯属当代人的过度解读。还有一些反对者则承认,“摩尔人”一词在当代德语语境中确实有种族歧视色彩,但是作为德国首都市中心一条三百年历史的街道,名称不宜轻易更改;作为妥协方案,这部分“温和反对者”建议,保留历史地名的同时,在这条街道上竖立纪念牌,向公众交待该名称的命名背景以及相关争议,以供继续讨论----这也是德国城市在涉及殖民中国历史之地名时的惯常做法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中国人民的感情”何以老是受伤?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8-21T13:47:31.102Z
瑞士手表品牌Swatch的一则广告在中国引发争议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称,瑞士手表制造商斯沃琪集团(Swatch)发布的一则广告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画面中一名年轻亚洲人用手把眼睛拉成‘眯眯状’。一些中国网友指责这家瑞士品牌“挑衅”和“侮辱”而这类西方品牌广告“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件以前就曾发生过多次。这篇题为《多一些淡定对中国有好处》的评论写道:

“中国官方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之后,舆论进一步升级,网络上出现了抵制呼声。‘中国人民的感情’又一次受到了伤害,这是中国政府在与西方发生各类摩擦时的惯常措辞,常常被用来煽动民族主义,号召14亿中国人和政府步调一致。 

几年前,时尚品牌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也曾有过类似的遭遇。起因是该品牌发布了一部广告片,画面上一位中国女性正在用筷子吃披萨。和当年的杜嘉班纳一样,斯沃琪这次也很快向中国屈服。该公司为这则推广其新款 Essential 系列的广告郑重道歉:‘我们高度重视此事,并已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撤下相关内容。’对斯沃琪而言,中国市场显然非常重要。不过,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该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曲线正在一路下滑。 ”

2018年,时尚品牌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的一则广告也曾引发“辱华”争议。

《新苏黎世报》的评论写道,斯沃琪或杜嘉班纳这类企业同不同文化打交道时缺乏敏感度的做法,当然可以批评,但中国人的过激反应也是值得商榷的。毕竟多几分淡定,对中国人是有好处的。

  “事实上,斯沃琪广告引发的激烈反应,也折射出了中国人面对西方时那种根深蒂固的自卑心态,中国总是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政府总是不遗余力地强调十九世纪的鸦片战争以及各种向英国割让土地的所谓不平等条约,这种宣传更加强化了中国人的屈辱感。这种叙事总是千篇一律: 一边是中国,另一边则是图谋不轨的西方。政府虽然一心要打造国富民强的形象,但这种叙事方式却是为了掩饰某种不自信。

中国这种矛盾心态也表现在对待外国媒体的态度上。中国政府会定期指责‘西方媒体’的片面报道,宣称相关报道是为了‘抹黑中国’。这一切无非又是中国无辜受害的老调重弹。但是,每逢人大会议这类重大事件,中国各大官媒的记者就会将外国记者团团围住,试图从他们嘴中套出几句赞美中国发展的言辞。中国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地缘政治和经济大国,但唯一没有改变的却是:中国人仍在迫切渴望得到西方的认可。”

台湾不能成为下一个乌克兰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称,德国外长对北京提出的强烈批评,完全是出于对该地区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合理担忧

“日本前首相岸田曾警告说,台湾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乌克兰’。德国外长瓦德普尔或许对这一警告仍记忆犹新。亚洲局势的升级,想必是任何一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场景,它给全球贸易带来的严重后果势必也会损害德国和欧洲利益,德国外长的这一判断无疑是正确的。

法兰克福汇报:德国外长对北京提出的强烈批评是合理的。

 

爆发战争的风险着实令人不安,因此即便可以预见北京会做出强烈反应,提出这种警告也是非常值得的。要知道,在美国总统向整个世界发起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人们只关注中国的经济实力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项。  

受到关税强烈冲击的新德里,现在就正在寻求同中国改善关系。瓦德普尔提出的警告恰恰说明,德国并没有忘记过度依赖中国所带来的教训。"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韩国总统特使访华会见王毅 邀习近平出席APEC峰会

德正
2025-08-25T10:13:41.261Z
中国外长王毅会见韩国总统特使朴炳锡(左)

(德国之声中文网)韩国外交部25日表示,前国会议长朴炳锡率领总统特使团周日(8月24日)在北京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会晤,并向中方转交韩国总统李在明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笔信。

朴炳锡向王毅表示,韩国希望让近年来紧张的韩中关系正常化,并同意加强经济合作。中国是韩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韩联社报道称,双方一致认为,有必要推动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更好造福两国民众,并商定在人文交流、经济合作、供应链等领域取得能让两国民众切实感受到的合作成果。

韩国代表团表示,首尔新政府将持续发展韩美同盟的同时,以国家利益和实用主义外交为中心推动“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熟发展。

相关图集:中韩关系:先做生意,再谈战略利益?

“台湾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韩国总统尹锡悦4月19日在接受路透社专访谈到台湾海峡局势说,韩国和国际社会站在一起,反对试图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他还说:“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和台湾之间的问题,也和朝鲜问题一样,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次日中国外交部召见韩国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称尹锡悦的言论“完全不可接受”。韩国外交部同日也召见中国驻韩大使,就中方评论韩国总统涉台发言表达抗议。两国关系再度蒙上阴影。建交30年来,中韩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90年代才建交:1992年8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图为韩国外长李相玉(前左)和中国外长钱其琛在北京签署、交换建交联合公报。之前一天,韩国宣布与中华民国断交,使台湾失去了亚洲最后一个邦交国。
韩国总统首访:1992年9月,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1995年资料图片)在两国建交数周后便出访中国,会见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家主席杨尚昆、国务院总理李鹏等人。双方签署了《中韩贸易协定》、《中韩投资保护协定》等一系列合作协议。
从全面合作到战略伙伴: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韩国总统金大中在任期间,中韩关系被提升为 “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2008年5月,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时,两国关系被再次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图为中国总理温家宝2010年5月访问韩国时受到李明博的欢迎。
你来我往:上世纪末以来,韩中之间的商贸、文化、人员交往日趋密切。2021年数据显示,韩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为5万多人,中国在韩国的留学生超过2万,各自在对方国家外国留学生中人数均居第一位。中国成为韩国企业投资的热门选择。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拥有大量爱好者。韩国也一度成为中国人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图为首尔景福宫前的中国游客(2014年)。
“蜜月期”:朴槿惠(图:2016年在杭州参加G20 峰会)任韩国总统期间也多次访问北京,2014年习近平也曾访问韩国,中韩两国关系被认为i进入“蜜月期”,两国经济、文化领域的交往进一步密切。
萨德事件:鉴于朝鲜发展核武能力对韩国构成的安全威胁,2016年,韩国政府决定部署美国的萨德反导弹系统(THAAD)。由于其雷达有探测到中方的潜在能力,被中国认为会对其国土安全造成影响。在反对无效后,北京对韩采取多项反制措施,包括对禁制韩国媒体及艺人演出、旅游封锁等。这些措施也导致中韩关系迅速冷却。
殃及韩国企业:由于部署萨德系统的地皮,是首尔政府向韩国乐天集团置换而来,该零售业巨头成为中国官方和民间报复的目标。一时间出现消费者抵制乐天、示威抗议,甚至供货商断供,数十家乐天超市被“勒令停业”。此外,三星手机、启亚汽车等韩国品牌的销量也暴跌。中国旅行社纷纷下架韩国游,让韩国旅游业受到冲击。
“三不一限”共识:2017年11月,中韩达成共识,韩方表明不考虑追加新的萨德系统;对既有的萨德系统在使用上进行必要的限制;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不发展韩美日三方军事同盟及无意损害中方安全利益。2017年时任总统文在寅访问中国以后,两国关系开始趋于缓和。
机遇还是威胁: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韩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在韩国最大单一收入来源半导体出口中,对华出口超过四成。2022年8月韩国《中央日报》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19.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种“机会”,而75.4%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威胁”。图为抗议文在寅政府与朝鲜亲善政策的韩国民众打出反中标语(2018年4月,首尔)。
靠向哪一边:现任韩国总统尹锡悦(右)2022年5月上任后表现出更积极向美国靠拢的路线,表示将加速萨德系统的部署建设。韩国2022年5月正式加入美国牵头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并于8月宣布加入美国主导、包括日本、韩国和台湾的“芯片四方联盟”,其目的除强化供应链,也包括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
韩国的“安全关切”:种种迹象表明,韩国正在力图减少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性。在2022年中韩建交30周年之际,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孙兴杰在《明报》撰文称,目前中韩需要拓展合作领域,在安全议题上沟通协调,“补齐安全合作短板”。图为韩国星洲郡部署的萨德导弹防御系统(2017年9月资料图)。

"改善国民感情"

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新闻稿,王毅表示,中方对韩政策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双方应恪守建交初心、坚定友好方向、拓展共同利益、改善国民感情、妥处敏感问题,推动中韩关系沿着正确轨道行稳致远。

韩国特使团还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韩出席在韩国庆州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

韩方还表示,将坚决应对朝鲜核导挑衅的同时,努力缓解韩朝军事紧张并建立互信,重启与朝鲜对话交流,从而开辟韩半岛和平共处之路,并呼吁中方继续在解决朝鲜问题及半岛和平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王毅就此表示,中方在半岛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没有变化,愿与韩国新政府就此保持合作。

韩美启动军演 朝鲜反应“克制”?

此外,韩国特使团还强调两国应在涉黄海问题等事宜尊重彼此关切,并呼吁中方关注在华韩国公民的安全,以及在华抗日独立运动遗址保护问题。

相关图集:从未真正结束:75年前的朝鲜战争

越过冷战下的三八线: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38线向南部挺进,并在短短数天内控制了朝鲜半岛绝大部分地区,而这一突袭也宣告战争的正式开始。朝鲜战争历时37个月,据估计近45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
战争之前:1910年起,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陷入分裂状态:北纬38度线以北受苏联控制,38度线以南受美国控制。1948年8月大韩民国宣布建国。同年9月9日,金日成领导下的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联合国的干预:在北朝鲜方面越过38线后,联合国在美国的迫切要求下,派遣军队支援韩国。该部队由20国组成,共4万人,其中美军人数为3万6千。联合国部队迅速扭转了此前的不利局面,很快就拿下了几乎整个半岛。
“仁川登陆”:1950年9月15日,美军将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指挥下的联军部队成功在西南部港口城市仁川附近登陆,由此切断北部的供应枢纽。不久后,联军重夺汉城,并在10月中旬控制了平壤。此时战争似乎已经接近尾声,但中国随后的出兵让局势再度生变。
毛泽东派兵入朝:中国于1950年10月中旬出兵,开始进入朝鲜只是少量支援力量。10月底,毛泽东开始大规模派遣“抗美援朝志愿军”参战,同年12月5日,中朝军队夺回平壤——这个冷战时期唯一曾被西方军队占领的共产主义国家首都。
麦克阿瑟失宠:1951年1月,中国(40万人)和朝鲜(10万人)组成的联合部队发起了大规模攻势,进一步击溃了联军。此后麦克阿瑟呼吁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他本人于1951年4月被调离。继任者是马修·李奇微(Matthew B. Ridgway)。
旷日持久的阵地战:1951年中期,朝鲜半岛南北部基本回到战前格局,此后南北双方陷入了两年激烈的阵地战。尽管和平谈判在1951年7月已经开始,战争一直延续到了1953年夏天。
两个体制间的战争:朝鲜战争被认为是第一场代表着东西方体制对抗的战争。支援韩国的部队大部分来自资本主义阵营的美国,支援朝鲜的则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和苏联。
满目疮痍的朝鲜:自开战起,朝鲜战争中狂轰滥炸不断。三年时间里,联合国军对北部的空中袭击超过100万次,使用炸弹数量约45万吨,其中也包括凝固汽油弹。这给朝鲜带了极大破坏,几乎所有主要城市都被夷为平地。
伤亡人数:1953年联军部队从韩国撤退时,战争死亡人数已上百万。针对阵亡士兵数目,各种说法不一。分析估计,战争中身亡的有50万左右朝鲜士兵、40万中国士兵,以及4万联合国军——其中90%以上是美国士兵。
小而关键的转折点:早在战争仍在进行的1953年4月中旬至5月初,交战各方就进行了囚犯交换。南方交出七万五千名朝鲜人和六千七百名中国人;北方放回了一万三千五百人,其中包括八千三百名韩国士兵和超过三千七百名美国大兵。
停火但未实现和平:在1951年7月的停战谈判开始近两年后,交战各方终于签署了板门店协议:规定朝韩以北纬38度线为界,这也巩固了朝鲜半岛的分裂格局。尽管停火,但南北双方一直没有签署和平协议,也就是说,从国际法角度上两国仍处于战争状态。
朝韩间的无人区:尽管两国边界的门板店风景如画,直到今天,沿着三八线的250公里长、4公里宽的非军事区仍然受到士兵的严格把守,驻守在三八线两侧的朝韩士兵每天都处于对峙状态。

韩国代表团当天还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晤,探讨双边经济合作事宜。26日,特使团将与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会面。

2017年因韩国部署美国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引发北京的强烈反对,导致中韩关系迅速冷却。2017年时任总统文在寅访问中国以后,两国关系开始趋于缓和。

但2023年,韩国上任总统尹锡悦对台湾问题的言论引起北京不满,两国关系再度蒙上阴影。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为什么说习近平的反腐是一种政治清洗

邓聿文
2025-08-25T09:39:52.918Z
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共政治局常委

(德国之声中文网)最近《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习近平为何发起“大清洗”的报道,引述了海外中国异见学者吴国光的看法,说习像斯大林和毛泽东那样,因治理失败,所以要不断在党内进行政治清洗。针对这个观点,在一档播客节目中,几个讲者并不认同,认为习只是在经济上反腐,不像斯、毛是出于政治原因搞大清洗。他们也不赞同习的反腐是一种政治清洗的说法。我虽然也不完全认同吴的观点,但认为可以把习的反腐看作一种政治清洗。

要理解习的反腐是否一种政治清洗,首先需对“政治清洗”加以界定。一般而言,政治清洗是指执政者或权力核心集团,借助国家机器或党内工具,把现实或潜在的政治对手从权力体系中排除乃至摧毁的过程。它往往具有几个特征:目的在于排除异己、重塑权力格局;手段多样,既可能是直接的暴力镇压,甚至是肉体消灭,也可能是制度化、合法化的程序;对象则通常是被视为威胁统治的群体或个人。

在习的时代,一切皆政治

从历史比较看,政治清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直接的政治原因而展开的清洗,即面对明确的政敌或挑战者而进行的“生死斗争式”整肃;另一类是为实现某种更长期的政治目的而展开的清洗,即没有明显的当下政敌,却通过类似清洗手段来重构权力秩序、延长统治。斯大林的大肃反、毛泽东的文革属于前者;习近平的反腐,则更接近后者。

之所以说习的反腐属于第二类政治清洗,原因首先在于,在习时代,“一切皆政治”。在他的治理逻辑中,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政府行政,乃至反腐败,都是政治问题,必须从政治的角度来考量和处理。反腐也不仅仅是清理贪腐行为的纪律行动,而是服务于整个统治秩序再造的政治工程。

在前述节目的讨论中,有讲者认为,习是个理想主义者,容不得党内有杂质,要党内官员纯洁化。假如这个观察是正确的,那么他强调党内纯洁,目的并非出于道德洁癖,而是为了让党对中国的统治更稳固和长久,而这个目的又是建立在另一个假定上的,即中共是一个无私和先进的政党,其党员没有私心和自我利益,党的使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党在中国的长期统治。而官员腐败则会败坏党的形象,和人民对党的信任,进而冲击党的统治,因为腐败说明官员有私心和自我利益,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意味着党不再纯洁,不是先进政党,党就没有资格在中国实行统治,更不用说长期统治。从这个角度讲,反腐是习重建党的纯洁性与执政正当性的关键手段。

送礼、吃请、裙带人事都成了红线

习为此设计了一整套严苛的反腐制度,把以往在中国熟人社会里被视为“人情往来”的许多行为纳入违纪范围。送礼、吃请、裙带人事等都成了“红线”,导致反腐不能停止,官员落马现象持续发生。习借助反腐的这种常态化、持续化,不断淘汰不合格分子,维持党在他定义下的纯洁。

另外,在这套反腐机制中,习也将他的个人权力和地位同党的纯洁化和稳固统治直接挂钩,密切绑定。因为他认为,只有在他的领导下,通过持续不断的反腐才能实现党的纯洁,让党统治稳固和长久。这就暗含着一个逻辑结论,即要纯洁化党的统治,就必须由他来领导全党。换言之,只有习的地位稳固,在位的时间长,党对中国的统治才稳固,时间长。

对谁“不忠诚、不老实”?

在许多落马官员的通报中,人们看到了其中的逻辑关系。官方对被查处官员的通报,往往有“政治不忠诚、对党不老实”的指控。这个指控落实到现实层面,就是指的对习“不忠诚、不老实”。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官员敢去挑战习近平,而是他们在落实习的“纯洁化”要求时阳奉阴违、执行不力,是在这方面不老实、不忠诚。而只要官员放弃了纯洁化的制度要求,腐败也就侵入他们的思想,其后果,是大面积腐败的不断涌现,从而会动摇习的权威和统治根基,故要实现党的长久统治,前提是确保习的统治稳固和长久。

可见,作为一项工程的习的反腐,无论从动机和实际效果看,都不是“纯粹的反腐”,而带有政治清洗的特质,但确实不能把它等同斯大林和毛泽东式的政治清洗,它不存在明确的对手或敌人,不是那种“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相反,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反腐手段,逐渐形成一种“清洗效果”。这种效果体现为“广覆盖、强约束、重忠诚”,即反腐涉及几乎所有层级的官员,清洗对象不是单一派系,凡是对“纯洁化”执行不力的官员,包括其亲信,都在清洗之列;清洗也不是在政治上要批倒批臭,而是借助纪律条文、巡视制度等反腐机制,把日常官场生态纳入全面管控之中,对所有官员进行一种强约束。这导致反腐的最终指向,并非是某位官员真的存在腐败行为(当然有是一定要查办的),而在于是否真心拥护习的领导,是否严格遵守习所推行的纯洁化党员的制度。

换言之,纯洁化、忠诚化、统治稳固化,是习持续不断地推进反腐的宏观政治目标。它的驱动力并非来源于现实政治中有人直接反对其政策路线或领导地位,而是为确保党的统治更加稳固更加长久,并将这种情况直接与他个人的领导及权力捆绑在一起。中共官方文件在谈及反腐的意义和目的时,从未掩饰这一点。

总之,习的反腐在实际效果上,已经演化为一种政治清洗:清除的不只是腐败行为,更是那些在纯洁化标准下“不忠诚、不老实”的群体;塑造的不只是纪律约束,更是一种“人人自危、惟有忠诚方能免祸”的政治氛围。这便是问题的答案:反腐败它在逻辑和效果上,早已超越了反腐败本身,成为一种在“纯洁化”目标下,以忠诚和服从为核心标准的权力整肃。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成也是債、敗也是債 中國房企恆大摘牌下市

null 周子馨
2025-08-25T06:18:47.987Z
恆大集團週一在香港交易所下市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恆大集團」週一(8月25日)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下市,結束該公司在港股的16年上市之路。根據香港交易所本月12日公告,因恆大過了18個月停牌期仍未能恢復交易,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決議取消恆大的上市地位,並於25日正式除牌。

回顧恆大過去發展,2009年11月在香港風光上市,以90億美元的市值,創下當時中國民營房產開發商在香港上市的最高紀錄。

港股上市8年後,恆大市值一度飆升至510億美元,但近年來因債務危機跌到2.82億美元;股價也從巔峰時期的每股31.39港元,到19個月前最後一次交易時,已跌至每股0.163港元。

中國房地產行業如今處於流動性緊縮和需求不足的困境,恆大恐怕不會是最後一個在港股下市的中國房產企業。兩週前,香港高等法院下令中國物流業者與地產開發商「華南城」清盤。自2021年以來,香港法院已經對包括恆大在內的至少6家中國房企發出清盤令。 

相关图集:盛极而哀 中国房产业风雨飘摇

房企接连爆雷:中国房地产商碧桂园2024年2月28日表示,27日遭债权人提出了清盘呈请。消息一出,碧桂园28日在香港股价下跌约12%。在中国政府欲重建各界对房地产业的信心之际,此事也对经济前景蒙上阴影。此前碧桂园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出现资金问题的中国大型开发商之一,但2023年上半年亏损达到了67亿美元。9月中,碧桂园获得债权人的批准,将六只境内债券的偿还期限延长三年。
恒大资不抵债:中国房产巨头恒大集团才刚于今年1月底遭香港高等法院裁定资不抵债,勒令清盘。碧桂园债务估计约1.36万亿人民币(约1900亿美元),接近其1.43万亿人民币的资产;恒大集团负债则达到3000亿美元。恒大2023年9月22日提交给证券监管机构的公告中称,由于房地产销售不如预期,该公司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350亿美元的债务重组的方案。9月底,恒大证实其创始人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2021年恒大陷入资不抵债,导致了一系列开发商违约,引发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崩解。
金融信托巨头陷入财务危机:2023年8月,有报道称中国最大私人信托公司中融信托出现财务危机,无法完成信托产品的兑付,影响范围可能达到人民币3500亿元。其母公司中植集团也承认有流动性困难,计划债务重组。8月16日,约二十名抗议者在北京中融信托大楼前抗议要求还钱,他们购买了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却无法得到兑付。信托业历来是房地产商重要的资金来源,房地产业的爆雷也使信托业陷入危机。
放松限购刺激房市效果不彰:中国央行2023年8月宣布降低首次购房者现有抵押贷款利率,以及部分城市的购房首付款比例。从8月末到9月初,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相继官宣实施"认房不认贷"政策,名下无房人群的购房门槛比之前降低,不少购房人将由二套房资格变为首套房资格,首付比例大幅下调。此后有报导指北京的房产交易出现小幅反弹。但更多的专家指出,这些措施可能会使房地产交易中产生短期反弹,但不足以稳定房地产市场。”
空置房屋“14亿人住不完”:据中新社发布的一段视频,中国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的贺铿9月23日在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称,“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个专家估出来的数字相差很大,但是14亿人可能住不完。”他认为“房地产企业必须转型,早转型早主动”。
数百万套房屋未售出:资产管理集团思睿投资(Grow Investment)首席经济学家洪灏表示,调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可能需要多年甚至长达十年的时间。“原因是,我们为中国人建造了太多的住房。”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全国未售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为6.48亿平方米。根据路透社的计算,以平均房屋面积90平方米来算,中国未售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当于720万套房屋。这还不包括因现金流问题已售出但尚未竣工的大量住宅项目。

恆大最初靠著大量舉債投入房地產開發,其債務總額約為3000億美元。但中國政府在2020年為了控制房市過熱和防範金融風險,收緊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管,讓恆大的債務問題開始顯現,引爆中國房企債務危機,而恆大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路透社引述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的經濟學家Gary Ng分析,稱下市「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徵性」,但仍標誌著中國房地產行業黃金時代的結束。

中國房地產活動曾貢獻中國GDP大約四分之一,過去幾年來北京曾嘗試重振房地產業,但香港奧陸資本首席投資官蔡金強表示:「當人們口袋空空時,很難重振消費需求和情緒。」

與此同時,恆大創辦人許家印自2023年被拘留至今,該公司清算人正在與他進行訴訟,要求凍結他和前配偶的海外資產,並追回支付給他和其他前高層的60億美元股息和薪資。

恆大律師估計恆大債務清算過程將耗時長達10年,且債權人能夠追回的資金比例將會非常低。路透社週一報導指出,債權人提出的索賠總額高達450億美元;恆大的清算人上週則稱已透過出售離岸資產,回收約2.55億美元。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回應台灣疑美聲浪?美媒揭台軍參與密西根演習

周昱君
2025-08-25T05:01:56.447Z
《星條旗報》指,台灣至少從2021年開始就派人赴美參與「北方打擊」演習。(示意圖)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密西根州8月上旬舉行了年度的「北方打擊」(Northern Strike)軍演,動員大約7500人,超過500位台灣士兵也參與其中。美國國防部出資的《星條旗報》上週報導此事,並指台灣至少自2021年便悄悄派員參加此軍演;《南華早報》週日(8月24日)則指,這是美國首度公開台軍參與人數,也是歷年來人數最多的一次。

依照美國長期政策,五角大廈一般不會公開談及台灣參與美國演習,通常是為了避免中國反彈。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執行長認為,《星條旗報》公開台軍參與「北方打擊」一事具有重大意義,因為「這顯示華府希望台灣的參與被看到,而不是隱藏起來」。

此前在2024年,美國外交官塞拉(Joseph Cella)曾在眾院聽證會證實台灣軍隊在密西根州參與「戰略與戰術作戰」的訓練。專家指出,雖然川普政府在政策上採取利益交換的取向,但如今美方公開台軍參與「北方打擊」,仍顯示美台軍事防務關係變得更加透明且正常化。

分析:高調公開是為回應台人對美不信任

《南華早報》指,這樣不尋常的高調,目的不只是為了震懾北京,同時也是要對抗台灣內部在川普第二次任內日益升高的對美不信任情緒。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報告稱,川普政府對台灣施加20%的暫時關稅,加上外界質疑美方施壓台積電在美國增加投資,這些事件削弱了台灣對美國的好感度。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今年4月的調查指出,對美國持負面觀感的台灣人從去年的24.2%,上升到40.5%。把美國視為不可靠盟友的人,則比前一年增加了13.9%。

根據上述報告,台灣人越來越不信任美國,恐怕會讓中國政府有機可乘、讓其得以推進其長期策略,也就是試圖說服台灣人,「跟中國統一可能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選項」,甚至企圖採取更顯的行動來強行統一,例如挑戰台灣在附近水域的管轄權、實施隔離或封鎖,或是奪取台灣離島。

面對台灣人對美國的信心下降,華府可能希望藉由公開台軍參與美國軍演,來安撫台灣大眾。羅慶生表示:「這展現出美國正在協助台灣訓練,跟台灣站在一起。」

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8月初亦曾反駁「台美漸行漸遠」的說法。他強調,美國軍工產業對台灣採購的無人機迅速交運,而且台美之間也有軍事訓練交流,顯示雙方對維護區域安全和平,具有高度共識。

近期美方陸續公布台灣軍官赴美交流的消息,例如空軍司令部飛訓部指揮官吳佳興今年6月曾前往阿拉斯加觀摩;去年則有一批台灣陸軍官兵到奧克拉荷馬州,參與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又稱海馬斯)訓練。針對這兩次交流,台灣國防部表示台美軍事交流均依照計畫執行,照往例不予評論。

專家:參與美國演習有助於台灣做準備

《南華早報》指出,有些論者認為由於台灣身處獨特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威脅環境,參與上述美軍訓練的效果可能有限。不過,也有軍事專家主張,這些交流往來並不只存在象徵意義。

台灣國家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的研究人員舒孝煌說,這些訓練計劃能塑造台灣的聯合作戰能力,幫助台灣吸收美軍體系的做法,並培養出能在台灣部隊內傳播新知識的種子教官。

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專家蘇紫雲則表示,美國透過「北方打擊」這類的演習來擴大軍事訓練,過程中包含美國國民兵和北約盟國,這有助於台灣軍隊獲取真實世界的經驗;密西根州廣大的訓練空間,更提供台灣的營級單位在台灣很難得到的機會,也就是「為真實情境做準備,並發出威懾訊號」。

相关图集:美国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

美军可进入更多菲律宾军事基地:美国防长奥斯汀宣布与菲律宾达成协议,使美国能够进入菲律宾的另外四个军事基地。如此一来,美国军队便能紧盯两个关键地点: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的争议地区。据官员称,每天都有大约500名美军士兵在菲律宾执勤,该国允许美军在指定的菲律宾军营中停留。
美防长:加强联盟以应对中国非法主张:在与菲律宾防长加尔维兹(Carlito Galvez Jr.,图右)于马尼拉一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防长奥斯汀表示,加强联盟的努力「在中国继续推进其在西菲律宾海的非法主张时尤为重要」。作为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指责美国通过新的军事安排追求「其自私的议程」,称这是「加剧该地区紧张局势并危及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行为」。
增加朝鲜半岛部署的军事设备:美国防长奥斯汀也在首尔宣布,将增加在朝鲜半岛部署的先进军事设备,包括战斗机和航空母舰,以促进联合训练和规划。他和韩国国防部长李钟燮就扩大美韩联合军事演习达成协议,还讨论了2月份模拟演习的准备工作。朝鲜在2022年试射了几十枚导弹,包括可能具有核能力的导弹,旨在打击韩国和美国本土的目标。美国因此在去年恢复了大规模军事演习,以加强对平壤的威慑。朝鲜官方对此表示,它准备以「最具压倒性的核力量」来反击美国的军事行动。
调整美军在冲绳岛驻军:2023年1月,美国和日本同意调整美国在冲绳岛的驻军,部分原因是为了加强反舰能力,为中国入侵台湾或在中国南海或东海发生其他敌对行为时做准备。日本是美国在本土之外驻军最多的地方,包括大约1.8万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其中大多数人都驻扎在冲绳岛的主要基地。尽管日本和台湾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它们有着密切的非正式关系,并且对中国不断增强的军事活动有着共同的担忧。
重开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美国今年初重新恢复了自1993年以来关闭的美国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美国务卿布林肯称这是对印太地区伙伴关系的承诺。去年4月索罗门群岛与中国签署的秘密安全协议引发了西方大国的担忧,即索罗门群岛可能为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提供一个立足点。美国国务院表示,重开那里的大使馆是对抗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优先事项。
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与台湾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却是台湾的主要军事支持者。几十年来,华盛顿根据《与台湾关系法》向台湾出售「防御性」武器。去年8月前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后,中国解放军在台湾周边海域展开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实弹军演。接着在9月,拜登政府宣布了价值11.6亿美元的第6度对台军售案。美参院更在去年底通过《国防授权法案》,该法计画未来派遣美国政府官员长驻台湾,以强化美台双边合作。

據《星條旗報》報導,「北方打擊」演習由美國國民警衛局出資,今年的參與者共約7500人,包含美國36個州的士兵,且除了太空軍以外,其他所有美軍單位都有參與。台灣是9個國際參與夥伴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北方打擊」,是十幾年來第一次把重點從歐洲情境轉移至印太地區,顯示美國軍方對此地越來越重視。密西根州國民兵的准將瓦格(Ravi Wagh)稱,「北方打擊」以後都會以印太區域作為訓練情境。

若美中兩國真的爆發戰事,美軍可能需要分散到許多小島上秘密行動;考量到中國的飛彈能力,美國大型基地可能容易遭到攻擊。「北方打擊」陸地演習負責人費茲派翠克(Todd Fitzpatrick)說,密西根州在地理上是絕佳的訓練場所,因為它就位在五大湖區中間,能模擬出島嶼的環境。

隨著重心轉向亞洲,今年的「北方打擊」訓練比以往更強調海上演習,例如模擬在島上運送補給物資,這跟在歐洲仰賴陸路的狀況截然不同。

密西根國民兵今年8月初還曾指出,中國一直在關注該州的演習狀況,2023年更曾有5名在密西根大學讀書的中國公民被抓到在午夜到軍事基地拍照。

對於這次的「北方打擊」演習,中國駐華府大使館劉鵬宇曾發出警告。美媒《新聞周刊》引述劉鵬宇回應指,中國堅決反對美台之間的軍事聯繫,稱這種往來無助於台灣安全,只會升高海峽兩岸的緊張關係與對抗風險。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乌克兰独立日:泽连斯基发布独立广场演讲

德正
2025-08-24T13:29:13.989Z
泽连斯基:“我们证明了乌克兰人存在,并将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在这个广场上。”

(德国之声中文网)“敌人每天都在说:‘没有这个国家,没有这个民族。’而我们每天都在证明相反。我们证明了乌克兰人存在,并将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在这个广场上。百年之后,我们的后代依旧会在这里庆祝乌克兰独立日。”8月24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发布了总统泽连斯的视频讲话,该讲话拍摄于位于基辅市中心的乌克兰独立广场(麦丹广场),庆祝乌克兰第34个独立日

这个地方对乌克兰人具有重要象征意义。2004年,这里爆发了抗议选举腐败的“橙色革命”。2013年,这里爆发更大规模抗议,最终导致亲俄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Viktor F. Yanukovych)下台。

这个纪念日更让乌克兰人难以忘记历史的创伤,它标志着1991年乌克兰议会投票拒绝苏联统治的日子。当年晚些时候,在全民公投中,92%的乌克兰人投票支持独立,其中包括现在被俄罗斯声称要予以吞并的东部地区多数选民。

在本月举行的特朗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的会晤中,俄方要求基辅撤出其目前控制的部分东部领土,作为和平谈判的条件。俄方已多次提出此类对乌克兰的领土要求,均遭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拒绝。在周日的讲话中,泽连斯说:“那些名字我们永不会忘记,也不会背叛,那些为独立而战的名字。”

泽连斯基一连串的外交努力

伴随着泽连斯基的独立日演讲的是他马不停蹄的外交努力。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周日早晨抵达基辅,与泽连斯基举行会晤,以示外交支持。

泽连斯基的办公厅主任安德烈·叶尔马克(Andriy Yermak)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乌克兰独立日,我们尤其需要感受到朋友们的支持。而加拿大始终与我们站在一起。”

美国特使基思·凯洛格(Keith Kellogg)出席了基辅的独立日庆祝活动。期间,泽连斯基向他颁发了乌克兰一级勋章。

挪威周日宣布为乌克兰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承诺约70亿挪威克朗(6.95亿美元)用于防空系统。首相约纳斯·加尔·斯特勒(Jonas Gahr Store)表示,挪威与德国将共同资助乌克兰两套“爱国者”防空系统及导弹,挪威还将帮助采购防空雷达。

相关图集:十年谈判路 乌克兰战争今存希望?

阿拉斯加作舞台:特朗普、普京直接谈判:本周五,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的美军基地会晤。特朗普称这是试探性接触,乌克兰和欧盟则警告必须维护其根本安全利益。过去十年来,和平努力曾屡告失败。
在克里姆林宫和谈:默克尔、奥朗德赴会普京:2015年2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克里姆林宫会晤,就终结乌克兰东部战事磋商。2014年3月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2014年4月起,乌克兰军队与俄罗斯支持下的分裂分子在顿巴斯战斗。
五国元首在明斯克:希望缓解局势:新明斯克协议(或称明斯克协议II)签署。2015年2月12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普京、默克尔、奥朗德以及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白俄罗斯首都合影。新明斯克协议旨在缓和乌克兰东部战事。明斯克协议I约定的停火仅维持很短时间。
“诺曼底模式”:泽连斯基初访巴黎:明斯克协议未能终结冲突。另一项外交努力同时进行:自2014年7月,德国、法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就所谓“诺曼底模式”谈判。这是在诺曼底登陆70周年之际发起的。2019年12月在爱丽舍宫的会晤中,新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首次与会。
日内瓦峰会:拜登、普京针锋相对:美国、北约、俄罗斯、法国和德国继续展开紧锣密鼓的谈判回合。2021年6月16日,拜登自上任后首次当面会晤普京。拜登强调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与主权。普京则否认对乌克兰东部紧张局势负有任何责任。
紧急视频会议:拜登警告普京不要侵略:鉴于乌克兰紧张局势加剧,拜登与普京于2021年12月7日举行视频会议。拜登警告莫斯科如果入侵乌克兰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后果”。不过,拜登同时强调美国不会派出军队。
战前最后一次外事访问:肖尔茨在克里姆林宫:德国尝试缓解局势。2022年2月15日,德国总理肖尔茨前往克里姆林宫会晤普京。仅五天后,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攻势。普京在电视讲话中仅称之为“特别军事行动”。这次会晤是战前最后一次直接外交接触。
土耳其斡旋:促成粮食协议:2022年3月,在土耳其斡旋下,乌克兰与俄罗斯代表团多次在伊斯坦布尔直接和谈。尽管未能达成停火,但土耳其促成一项粮食协议的签署,保障乌克兰通过黑海的出口。之后双方交换战俘。
北约维尔纽斯峰会:一致支持乌克兰:2023年7月,北约在维尔纽斯举行峰会,美国总统拜登、北约秘书长斯托滕贝格问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次会晤旨在强调北约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
白宫口角: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发生争执:2025年1月特朗普再任美国总统。为确保其支持,泽连斯基访问华盛顿。然而,2025年2月28日在白宫的会晤却发生争执,并且是在镜头前。特朗普指责泽连斯基不感激。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出现疑问。
冯德莱恩在基辅:欧盟强调支持乌克兰:2024年9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她强调欧盟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
吉达的和谈:沙特提出新动议 :2023年8月,4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吉达举行会晤。俄罗斯未受邀请。2025年3月,沙特王储萨尔曼会晤泽连斯基,讨论沙特的调停角色以及人道、经济合作。
出人意料的会谈:泽连斯基、特朗普在圣彼得大教堂:2025年4月26日,教宗方济各葬礼之际,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在圣彼得大教堂举行会晤。二人事后表示,15分钟的单独对话“很有成效”。
通往基辅的政治快车:彰显团结:2025年5月9日,一辆特别专列驶向基辅,专列上是英国首相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刚就任三天的德国总理默茨。波兰总理图斯克也前往乌克兰。其共同声明中表示,此次访问是“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野蛮非法的全面侵略的明确信号”。
加拿大G7峰会:特朗普提前离开:2025年6月,加拿大G7峰会,特朗普提前离开,西方盟友未能彰显出团结一致。会后也没有共同声明。泽连斯基未能按计划与特朗普会晤。
特朗普特使:维特科夫的调停:2024年11月,特朗普任命房地产大亨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为总统特使。维特科夫多次前往莫斯科会晤普京,最近的一次是2025年8月6日。维特科夫被视为特朗普多年的亲信,但他的任命也引发质疑。
阿拉斯加峰会前:默茨邀请泽连斯基:周四,默茨在柏林与泽连斯基会晤。目标是,发出明确信号,反对以乌克兰领土做交易。泽连斯基警告普京不可信。默茨强调,领土问题不能绕过乌克兰决定。

俄罗斯指责乌克兰发动更多无人机袭击

在外交努力之外,乌克兰独立日当天,俄乌战争前线的炮火更加猛烈。

这一天,俄罗斯指责乌克兰发动更多无人机袭击,引发其西部库尔斯克地区一座核电站火灾。俄罗斯官员称,多处电力和能源设施在夜间遭到袭击。核电站方面在Telegram上表示,火势很快被扑灭,没有人员伤亡。袭击损坏了一个变压器,但辐射水平仍在正常范围。

联合国核监督机构表示,注意到媒体关于核电站变压器因“军事活动”起火的报道,但尚未获得独立确认。该机构负责人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Rafael Mariano Grossi)表示,“所有核设施必须随时受到保护。”乌克兰方面暂未就相关指控发表评论。

与此同时,消防人员还扑灭了俄罗斯列宁格勒地区乌斯季卢加港口的火灾。这里设有大型燃料出口码头。该地区州长称,大约10架乌克兰无人机被击落,残骸引发了火灾。

俄罗斯国防部声称,其防空系统在夜间至周日拦截了95架乌克兰无人机。乌克兰空军则表示,俄罗斯夜间至周日向乌克兰发射了72架无人机和诱饵,以及一枚巡航导弹,其中48架无人机被击落或干扰。

泽连斯基在独立日视频讲话中说:“乌克兰再也不会在历史上被迫接受那些‘俄罗斯人’称之为‘妥协’的耻辱。我们需要的是公正的和平。我们的未来只能由我们自己决定。世界知道这一点,世界尊重这一点。”

(综合报道)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