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
2025-07-07T12:33:51.784Z

有美国智库文章称,习近平大权旁落
(德国之声中文网)上周,好几个朋友问我,海外都在传习近平的权力被削弱了,甚至有可能崩溃。我知道每年都有几个时段会集中流传中南海发生政变,习大权旁落之类“谣言”。今年5月,一则流传最广的“谣言”是政治局扩大会议,习如何在会上挨批。但这类“谣言”似乎都没有这次说法惊动了一些观察和研究中国问题的专业人士,一问得知,原来来自差不多同时发表的两篇美国智库学者的文章,以及某些美国政治人物的说法,再加上中文自媒体的鼓噪,大有传言成真的架势。
美国还占据话语权的中心,由其智库学者撰写的文章,比单纯在海外中文舆论中传播的“谣言”,看起来要可信的多,难怪一些朋友会来问我。但我认为,这些说法或“谣言”实在不值一评,其印证习权力衰弱的一些所谓证据,要么事实认定有误,要么似是而非,难得到证实。由这样的事实链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可想而知,这还不论他们本身的立场。
中共政治尤其高层政治,有时云里雾里,不像民主政体有什么事摊在阳光下,从而给外部观察和研究者带来了很大难度,也是各类谣言和传言能够生存的原因。然而,这并不是说,诸如习近平权力危机之类说法,就只能靠猜,没有破识的办法。
相关图集:习近平:从红二代到权力巅峰
革命世家:习近平(左)1953年生于北京,父亲习仲勋(右)是中共元老之一,当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本图摄于1958年。
从插队知青到工农兵大学生:1968年,习近平与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一样到农村插队,落户在陕北延安。1975年,习近平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就读。
河北正定县:1979年毕业后,习近平被分配到中央军委,成为国防部长耿飚秘书团队的一员。1982年,习近平出任中共河北省正定县县委副书记,次年升任书记。1985年到2002年间,习近平先后任厦门副市长、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2002年调任浙江省副省长、省委书记。
地方到中央:2007年陈良宇落马后,习近平调任上海市委书记。图为2007年6月习近平出席上海特奥会的倒计时活动。此时的习近平,已为进入中央权力领导核心做好了准备。
第一夫人: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是著名歌唱演员,两人有一个女儿。
习李搭档:2007年习近平、李克强入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构成下一届领导核心。2012年秋的18大上,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次年人大会议上当选国家主席。
他有一个梦: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的理想目标,逐渐成为中国官方政策和媒体宣传的一面旗帜。在中国部分民众为这一远景所鼓舞的同时,西方世界却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各方面影响力的增加感到担忧。
沙场点兵:习近平向来强调军队的重要性和对党的忠诚。2017年7月30日,为纪念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习近平在内蒙古朱日和基地主持阅兵。
谁将引领世界: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从国际事务中抽身的政策之际,中国则愈发频繁地以积极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在大力整治腐败的同时,压制言论自由和公民社会。
习核心、习思想:2017年10月中共19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个自信”、“中国梦”被写入党章。普遍认为,习近平巩固了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取消十年两届任期制:2018年第十三届人大批准修宪,取消了邓小平时期定下的国家主席任期不超过十年的限制,虽然党内职位并不直接受宪法约束,但这一变化被认为有助于领导层长期连任,为习近平继续掌权铺平道路。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期间习近平作为中共总书记开始第3个任期,打破江泽民、胡锦涛以来只任期两届的惯例。
继续巩固核心权力:红二代出身的习近平选中团派代表人物李克强为总理,但他们是否貌合神离外人不得而知,但他们释放的信息经常南辕北辙:2021年2月,习近平宣告“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而在此前不久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仍有6亿人口每个月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这在中等城市租房都困难。两届总理后,李克强于2023年3月到期退休,当年10月不幸去世。新总理李强曾是习近平在浙江主政时的部下,被普遍看作是百分之百的习家军。
宣传没有异动
我向来的看法是,与其无缘由、无根据地去猜高层人事斗争,不如观察官方的宣传有没有异动。因为人事斗争最后必然要在宣传上反映出来。假如高层确实发生了激烈的斗争,不管是人事还是政策上的,习在斗争中失势,肯定在官方宣传上会有反映。即便出于一时的策略,比如,为维持政局稳定,不改宣传基调,但这只是暂时的,时间过个十天半月,斗争取胜的一方评估掌控了大局,宣传的基调一定要变,否则社会怎么知道高层已有大变动?不知道,整个社会的运转节奏还是按照习主掌时的状况进行,这就等于进一步强化习的地位。可截至目前,我没有看到官方对习的宣传有任何变化,还是占据官媒头版头条;北京街头也没有出现任何异动,依旧像过去一样“太平”。
有人说,宣传上有变动啦,有多少天,习没有上头条;李强率众宪法宣誓,官媒报道没提习名字和习思想;何立峰和美国关税谈判,也不说习;以中办名义发布的文件,也没提习的指导,诸如此类。有的看似事实,但一点都不说明问题。比如习未上头条,又不是第一次出现,可即使缺席,头版其他新闻还是会有习的名字。中办、国办文件,有时在行文里确实不会提习,尤其针对专业化强的议题,如果一个人正好看到这种文件,会觉得不正常,但还有一些文件或者更多文件,会提到习或习思想。比如,中办发布的改善民生的“意见”没有习的名字,但第二天发布的关于深圳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习的名字写在上面。因此,若拿前者来举证习的权力被削弱,就很错缪。有的事实都出现错误。比如,李强宪法宣誓,报道中两次提到习;何立峰伦敦关税谈判,会见英国财政大臣,也说到习。
上面这些似乎还容易让明智者辨析,最让大众信以为真的,是对某个新闻事件似是而非的解读。此次习权力旁落的传言,很多人,包括前述两文,就引述了两起事件,并对它们进行了错误解读。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北京会晤习近平
一起事件是习设家宴招待来访的白俄总统,这是6月初的事情。习的女儿习明泽一块参加。该事是由陪同访问的白俄副总理在该国媒体上透露的,由于很少看到习公主的报道,此事被广泛关注。但在海外反习反共者看来,这正是习失势的最好证明,要不然为什么不在中南海设国宴招待人家?一些人甚至夸张地说,习明泽出席宴会,是习向白俄总统托孤。他们完全没有注意到报道中白俄副总理提到,卢卡申科此次访华的“特殊形式”。所谓“特殊形式”,在我理解就是卢卡申科这次访问是一次私人性质的访问,这也可以从两人会谈的画面中没有双方国旗得到印证。正因此,习才设家宴款待他,也就有习这番话——“我的朋友,你和我有着特殊的关系,所以这次我们的晚宴将是家庭式的。在与外国领导人的家庭式晚宴中,我的女儿将首次出席”。
这类解读从逻辑来看也有多么的不靠谱。难道领导人的家宴不比所谓的国宴更能反映出两人的“亲密友谊”?退一步,即便习要托孤,也不是向卢卡申科,托付给普京或者金正恩都比卢氏要强,因为后者在白俄的统治还不如习在中国的统治稳。
哪有半点“失势”的影子?
另一事件是关中革命纪念馆开馆。这是5月下旬的事。由于纪念馆坐落于习的老家富平县,且靠近习仲勋陵园,很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该馆原名应该叫习仲勋纪念馆,改成现名,表明习家被压制,习已失势了,因此开馆日习家都没派人出席。官方是否原来打算把此馆叫做习仲勋纪念馆,外界不必清楚,然即便陕西地方政府为讨好习有此提议,从习的角度看,也会把它否决掉。因为假如叫“习仲勋纪念馆”,除非也给当时关中革命领袖,像刘志丹等人,建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纪念馆,否则,陕西人民特别是关中红色世家就会质问,凭什么只给习仲勋建纪念馆?他虽然是关中革命的一个核心人物,但并非是主要领导人,难道要把其他领导人的革命事迹一笔抹杀?这还不同于建陵园,习仲勋毕竟也曾位居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列,所以勉强过得去,但即便如此,也引来了很多非议,若再在旁建一个习仲勋纪念馆,恐怕非议会更大,习不能不有所考虑。当然,如果他要硬来,别人拿他也没办法,但这就不符合“失势”的叙事了。
现在的做法,把馆名叫做“关中革命纪念馆”,并将它建在习父陵园旁,既突显了习仲勋在关中革命中的核心作用,又避免了习家“独尊”,习父唱“独角戏”,这正是习或讨好习的人要达到的效果,也才显示中共政治的微妙之处。所以官方报道才会说,“展览系统呈现了关中地区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革命的伟大历程,集中展现了习仲勋同志光辉革命生涯和崇高风范……”,并将开馆日子定在习仲勋去世23周年。如此“刻意”的政治安排,哪有半点习“失势”的影子?
社会保习的力量很强大
海外一再传播习的各类谣言,除了反映一部分人“等待惊变”,希望看到习倒台,也是自媒体情绪经济的流量驱动所致。但现在个别美国智库和政治人物加入“唱衰习”的行列,撇开动机不论,根本原因,还是搞不清中共高层政治的底层逻辑,也没看懂中国社会的整体情绪变化,只被一些表面的单一的事实或者某种道听途说迷惑。没错,中国社会不满习统治的人很多,党内和社会反习的力量似乎很强大,如果只看到这一面,习倒台指日可待,然而,为什么各类“谣言”至今没有兑现?不只是因习的政治高压,还有社会保习的力量也很强大,这是传谣者没有看到或不愿看到的。自贸易战后,整个中国社会的心态变得保守,认同中共这套制度的人比之前要多,即使有些人认为必须改变,但改变的方向也不是美国。这种社会心态的整体保守化其实有助于强化习的地位。
况且,习有党国体制的保驾护航,“总书记”的权位在中共的叙事中让他有天然的“合法性”。过去10年,习重新改造了党国体制,通过组织换血、制度收拢、话语重塑,形成了一个闭环结构,堵死了反对他的制度力量。表现在:在组织层面,尤其在关键和要害部门,全面换血,清除了胡温时期官僚网络的影响力;在制度层面,强化“党政合一”的体制逻辑,实现一元化治理;在话语层面,构建“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政治语言体系,压制一切非主流思想的表达。这套政治体系要构建的核心要素只有一个,即习等同于党,党等同习,反习就是反党。在这种结构逻辑面前,党内很大的不满也难以形成制度化的反对力量。这使得习在打压反对他的党内力量方面,有天然“合法性”,而反对者是没有合法性的。所以,我们至今看不到党内有哪股力量敢公开起来反习。
相关图集:习近平70岁生日 为何不愿公开庆祝?
普京送上“六六大顺”:普京已经给习近平发去了70岁大寿贺电。这也不是他第一次给习近平庆生。2019年6月15日,习近平和普京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会晤,收到了这位俄罗斯总统送上的生日礼物:除了满满一箱俄罗斯特色冰淇淋之外,普京还安排准备了写着“六六大顺”的生日蛋糕——因为这一天,应该是习近平66周岁生日。
不公开的领导人生日:其实中国官方资料并未指明习近平的生日是哪一天。6月15日这个日期,主要是透过一些其它渠道被公众侧面得知。而百度百科以及官方媒体公布的“习近平同志简历”都只是写的“1953年6月生”。有中国媒体引述专家分析指出,不公开领导人具体生日可能是为了“防止搞个人崇拜”。
被“外人”曝光的生日:这种官方简历只写月份的做法不仅限于国家主席,比如前总理李克强的公开资料上也只写了“1955年7月生”,而他的生日则是被印度总理莫迪“透出去”的。2015年7月1日,莫迪在其新浪微博账号上发帖祝他“生日快乐”,还贴出了一张之前两个人在北京的合影自拍(如图)。
莫迪曾与习近平互祝生日快乐:这位印度总理还在2015年9月17日自己生日那天发微博“感谢习近平主席对我的生日祝福”;次年6月15日,莫迪又发了一条祝福习近平生日的微博,引发众多网友转发点赞。不过随着近两年中印之间因为边界冲突而关系紧张,莫迪总理是否还会向中国领导人送出生日祝福,就不得而知了。
还有哪些领导人曾为习近平庆生?: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的信息还显示,习近平的农历生日应该是在五月初五端午节。2010年6月16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老挝访问,东道主也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而那一天刚好就是端午节。(图为2017年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访问老挝)
金正恩曾赠送花篮:据朝鲜媒体报道,2013年6月15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向习近平致生日贺函送花篮,“向敬爱的习近平同志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同志问候”。(图为2019年6月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到访平壤,金正恩和夫人李雪主接待)
梅西访华也赶上了庆生?:2023年6月15日,阿根廷国家队与澳大利亚队在北京工体举行友谊赛,这也是足球巨星梅西此次访华行程中的“重头戏”之一。有媒体猜测,这场友谊赛选择在这一天举行并非巧合,而是为了向作为足球迷的习近平送出“生日礼”。
习近平的“足球大国梦”:不管是巧合还是特意的安排,习近平热爱足球这件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他也一直希望中国足球能够跻身世界强队之列。然而不管是斥巨资收购欧洲足球队的股份,还是花天价引进“外援”,似乎都未能提高中国足球在国际上的地位。
结构未动、语境未变
从上述事件和话语细节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共政治虽然高度不透明,似乎没有脉络可寻,但政治的权力信号是可以被捕捉的。但这需要足够老练与耐心,才可能洞察细节背后的政治逻辑。那些企图从“几天不上头条”、或“某次会议、某个文件未提习名字或习思想”来寻找证据的分析,终究是将个别、最多是局部现象放大成系统信号,是一种典型的误判逻辑。要真正理解中共政治,就必须警惕这种“愿望即现实”的判断陷阱。
可以说,真正的失势不会藏得那么深,它必然要通过礼仪的降格、舆论基调的变化、政治语义的重构体现出来。在结构未动、语境未变的前提下,任何“习失势”的结论都为时过早。而目前,一切仍在“习的语言结构”中运行。最新例证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发行。
那么,什么时候能看见习真正而不是传言中的“失势”?坦率地说,我不知道,但可以合理推断,一旦中共高层出现真正权力转移,宣传口径、官场礼仪、政策文件、历史叙事都会同步改变——这是毛、邓、江时代验证过的政治规律。所以,要期待这种“全域性偏移”的迹象早日到来,可能还有待时日。届时,真正的变局若有,必将由细节反常与结构松动共同奏响。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