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就剪辑不当向特朗普致歉 但拒绝赔偿
2025-11-11T11:57:12.665Z

(德国之声中文网)英国广播公司(BBC)周四(11月13日)发表声明称,主席沙阿(Samir Shah)已向白宫发出亲笔信,向特朗普致歉,但内容强调:“我们强烈反对诽谤诉讼的法律基础。”
BBC在声明中表示,他们承认剪辑“无意中呈现为一个连续片段,而不是演讲中不同部分的摘录,这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即特朗普总统直接呼吁采取暴力行动。”
声明还补充说,该节目“不会再以这种形式在任何BBC平台上播出”。
此前,特朗普的团队致函英国广播公司(BBC),威胁要起诉这家公共广播电视机构。特朗普的律师表示,BBC必须在周五之前撤回一部引发争议的纪录片,否则将面临至少10亿美元的诉讼。
BBC总裁蒂姆·戴维和新闻部首席执行官黛博拉·特内斯于周日辞职。此前有指控称,BBC旗舰节目《全景》(Panorama)播出的一部纪录片误导了观众。据称,该节目剪辑了特朗普演讲中的两段片段,给人造成特朗普煽动1月6日国会大厦骚乱的印象。
特朗普法律团队的一位代表证实,周日他们已致函BBC,指责该媒体“诽谤”特朗普,但未提供更多细节。这位代表称:“特朗普总统将继续追究那些散布谎言、欺骗和虚假新闻的人的责任。”
BBC否认诽谤指控
针对特朗普指控BBC诽谤,该媒体机构则解释,《全景》节目并未在美国频道上播出,也并非出于恶意误导观众,而是为了将特朗普演说内容缩短。
BBC在声明中称,该部纪录片并没有像特朗普所声称的那样对他造成伤害,因为特朗普最终还是当选了总统,且这段长达一个小时的纪录片中也包含了多位支持特朗普的受访者观点。
相关图集: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遭暴力冲击
灯火通明——黑暗的一天 :特朗普的成千上万支持者聚集在华盛顿国会大厦周围。他们挥舞旗帜并要求将据称被窃取的选举成果还给他们。其中有 800 人强行闯入国会大厦,追击政界人士,殴打警察,并留下毁灭的痕迹。暴力事件中有5人丧生,十几人受伤。
特朗普:“空气中充满了爱”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场暴动,甚至是特朗普煽动、策划的未遂政变。目前,美国国会一特别委员会正调查这位前总统在冲击国会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特朗普本人新近称,那天,“空气中充满了爱”,以自己的方式做出回应。
一切都只是合法抗议? :国会大厦风暴震惊了全世界。但是,很多共和党人却坚称,它是对涉嫌选举操控的合法抗议行为。他们甚至在关押嫌疑人的监狱外组织活动。澄清事实或颠倒黑白——谁对国会山风暴的解释占上风,谁就最有可能赢得2022年11月8日的中期选举。
700多名被告 :袭击国会大厦者将受到法律制裁。迄今,已有50 多人被定罪。最有力的证据常来自被告本人: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炫耀自己的所作所为。同意“认罪协议”者可望获假释:若被告承认自己有罪,可获较轻量刑。
调查人员聚焦“骄傲男孩” :首都华盛顿已起诉这个右翼激进组织,要求赔偿。该组织被认为是特朗普最忠实的支持团体之一。根据一项民事诉讼,该组织负责人图谋经由“国内恐怖主义协调行动”打击华盛顿。针对数名“骄傲男孩”成员已展开刑事调查。
鞭手琼斯
:电台主持人和阴谋论者亚历克斯·琼斯( Alex Jones )是这场骚乱的推动者之一。在华盛顿举行的亲特朗普抗议游行过程中击鼓打气,并极力主张百万人上街声援特朗普,抗议腐败的民主党人。国会特别调查委员会称,琼斯还为这次活动的融资提供了帮助。
“QAnon(匿名者)萨满”系狱 : 他的脸、纹身、戴水牛角毛帽的形象传遍全球,使他成了国会大厦冲击风暴的象征性角色:雅各布·钱斯利( Jacob Chensley )。这个来自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自诩为“匿名者”萨满的阴谋论支持者已认罪,获刑三年半。
警官梦魇 :在审看 2021年1月6日事件视频时,联邦警察戈内尔 (Aquilino Gonell) 再也无法忍住泪水。他在众议院调查委员会作证时说, “若保卫这个入口,我就会死亡。”一警官在暴力事件中丧生,另有4名警官后来自杀身亡。
更多安全措施 :特朗普支持者们之所以能进入国会大厦,也在于安全部门工作不力。国会参议院调查结果:尽管有迹象显示,袭击事件发生在即,但警方领导层未发出任何指示;国民警卫队的介入被一再推延;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对网上威胁未加重视。
特朗普重返华盛顿?:对特朗普的反对者来说,那绝对是一场噩梦;在他的支持者眼里,那却将是一次凯旋。许多政治事务专家确信,2024 年,这位前总统将再度竞选总统。到目前为止,丑闻尚未真正使特朗普受伤。他在 1月6日事件上所起的作用似乎未能阻碍他卷土重来。
拜登: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国家?:在冲击国会大厦事件一周年之际,美国总统拜登呼吁人们维护民主。他在2022年1月6日说,美国人必须决定“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国家”。“我们要成为一个接受政治暴力为常态的国家吗?”拜登警告说,“我们不能成为这样一个国家”。11月3日,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络版独家披露一名BBC顾问撰写的内部备忘录的部分内容。备忘录中批评该纪录片对特朗普一段发言的剪辑“完全具有误导性”,而BBC在公正性方面存在的“严重且系统性的问题”。
英国首相斯塔默的发言人否认BBC存在制度性偏见或腐败,并表示政府支持BBC。发言人说:“显然,此事中出现了错误,总裁和黛博拉·特内斯已承担了这些错误的责任。”
特朗普此前曾对包括ABC、CBS和《纽约时报》在内的多家美国媒体提起诉讼。
BBC面临新指控
在BBC撤回报导之际,该公司面临新的指控。 《每日电讯报》称另一档节目“新闻之夜”(Newsnight)在2022年播出的节目中,也以类似的误导方式剪辑了特朗普1月6日的演讲。
BBC则表示,该机构秉持最高的编辑标准,且正在调查此事。
DW记者Louis Oelofse对此文有贡献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越过冷战下的三八线: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38线向南部挺进,并在短短数天内控制了朝鲜半岛绝大部分地区,而这一突袭也宣告战争的正式开始。朝鲜战争历时37个月,据估计近45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
战争之前:1910年起,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陷入分裂状态:北纬38度线以北受苏联控制,38度线以南受美国控制。1948年8月大韩民国宣布建国。同年9月9日,金日成领导下的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联合国的干预:在北朝鲜方面越过38线后,联合国在美国的迫切要求下,派遣军队支援韩国。该部队由20国组成,共4万人,其中美军人数为3万6千。联合国部队迅速扭转了此前的不利局面,很快就拿下了几乎整个半岛。
“仁川登陆”:1950年9月15日,美军将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指挥下的联军部队成功在西南部港口城市仁川附近登陆,由此切断北部的供应枢纽。不久后,联军重夺汉城,并在10月中旬控制了平壤。此时战争似乎已经接近尾声,但中国随后的出兵让局势再度生变。
毛泽东派兵入朝:中国于1950年10月中旬出兵,开始进入朝鲜只是少量支援力量。10月底,毛泽东开始大规模派遣“抗美援朝志愿军”参战,同年12月5日,中朝军队夺回平壤——这个冷战时期唯一曾被西方军队占领的共产主义国家首都。
麦克阿瑟失宠:1951年1月,中国(40万人)和朝鲜(10万人)组成的联合部队发起了大规模攻势,进一步击溃了联军。此后麦克阿瑟呼吁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他本人于1951年4月被调离。继任者是马修·李奇微(Matthew B. Ridgway)。
旷日持久的阵地战:1951年中期,朝鲜半岛南北部基本回到战前格局,此后南北双方陷入了两年激烈的阵地战。尽管和平谈判在1951年7月已经开始,战争一直延续到了1953年夏天。
两个体制间的战争:朝鲜战争被认为是第一场代表着东西方体制对抗的战争。支援韩国的部队大部分来自资本主义阵营的美国,支援朝鲜的则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和苏联。
满目疮痍的朝鲜:自开战起,朝鲜战争中狂轰滥炸不断。三年时间里,联合国军对北部的空中袭击超过100万次,使用炸弹数量约45万吨,其中也包括凝固汽油弹。这给朝鲜带了极大破坏,几乎所有主要城市都被夷为平地。
伤亡人数:1953年联军部队从韩国撤退时,战争死亡人数已上百万。针对阵亡士兵数目,各种说法不一。分析估计,战争中身亡的有50万左右朝鲜士兵、40万中国士兵,以及4万联合国军——其中90%以上是美国士兵。
小而关键的转折点:早在战争仍在进行的1953年4月中旬至5月初,交战各方就进行了囚犯交换。南方交出七万五千名朝鲜人和六千七百名中国人;北方放回了一万三千五百人,其中包括八千三百名韩国士兵和超过三千七百名美国大兵。
停火但未实现和平:在1951年7月的停战谈判开始近两年后,交战各方终于签署了板门店协议:规定朝韩以北纬38度线为界,这也巩固了朝鲜半岛的分裂格局。尽管停火,但南北双方一直没有签署和平协议,也就是说,从国际法角度上两国仍处于战争状态。
朝韩间的无人区:尽管两国边界的门板店风景如画,直到今天,沿着三八线的250公里长、4公里宽的非军事区仍然受到士兵的严格把守,驻守在三八线两侧的朝韩士兵每天都处于对峙状态。












事发地点的悼念:位于柏林布莱特施德广场(Breitscheidplatz)的案发地点继续被封锁。许多行人在这里放下鲜花,点燃蜡烛悼念遇难者。联邦内政部宣布全国降半旗致哀。
教堂祈祷:柏林教会举办弥撒哀悼遇难者。位于案发地点附近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 )重新开放。牧师们愿随时提供帮助,柏林市政府也提供了吊唁簿。
极大同情:在被封锁的案发地点旁,柏林居民摆放的一张粉红色的纸张上写着“你们仍然活在我们心中”。
圣诞市场关闭:位于布莱特施德广场的圣诞市场今后几天将继续关闭。市政府要求柏林其它圣诞市场的经营商周二(12月20日)关闭圣诞市场,向遇难者及其亲属表示哀悼。
加强安全防范:联邦和各联邦州内政部通过一次电话会议作出决定,全德国范围内的圣诞市场照常进行,但是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震撼全球的袭击事件:在被封锁的案发地点旁,十几家电视台及其记者在现场进行报道,该事件在全世界引起震惊。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同默克尔总理通电话时表示了深切的慰问,并承诺支持案件的调查工作。
社交网站的主题:柏林血案也成为脸书和推特等社交媒体的主要话题。很多用户对袭击事件感到震惊,同时对柏林居民给予声援,其中包括法国尼斯市政府。今年7月14日,该市曾发生一名肇事者驾驶大卡车冲入人群碾压民众的血腥案件。
默克尔: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联邦总理默克尔称此次死亡袭击是残忍和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必须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默克尔还强调,德国不能背离其自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让对邪恶的恐惧毁了我们的生活。”
加强警力:身穿防弹背心、配备着冲锋枪的安全力量在案发地点四周加强巡逻。柏林警方表示,已经加强了巡逻的警力。










切忌在科隆喊Helau:狂欢节时,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传统,比如在科隆,狂欢口号是“科隆万岁” (Kölle Alaaf),千万别喊错了,特别是不能喊成"Helau"。
杜塞有自己的口号:因为Helau是狂欢节另一个胜地杜塞尔多夫的狂欢口号。杜塞尔多夫和科隆是近邻城市,又都是北威州的大城市,两个城市之间一直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狂欢节时候喊错口号,会被当地人认为是“蓄意挑衅”,后果“不堪设想”。
狂欢节也有不同叫法:德国西部莱茵地区管狂欢节叫“嘉年华”(Karneval),而德国西南巴符州还有巴伐利亚州一代称之为"Fasching"或"Fastnacht",中文有译为“谢肉节”。
化装要有新意 但不能出格:狂欢节的一大特色就是大家都穿戴道具服装,有点化装舞会的感觉。在装饰上越新奇搞笑越能体现创意。不过,恐怖分子这样的装扮完全偏离的狂欢的本意,也毫无新奇搞笑可言。
切忌贪杯 及时说“不”:既然是狂欢,喝点酒是再正常不过的。不过在科隆的酒馆里,如果客人不主动说“不要再续杯”,那么酒保就会一杯又一杯的上酒,没有自控力的人如果这样一杯一杯喝下去,后果可想而知。
看花车游街也有讲究:每年狂欢节的高潮是“玫瑰星期一”(Rosenmontag),这一天会有各式各样并伴随不同主题的花车穿过几条主要街巷。花车上有人向两旁观看的人撒花、撒糖。想要糖果的人可以喊Kamelle (糖),不过要注意:只能在花车行驶过程中喊,车子停下来的时候不能喊。
要看好孩子:狂欢节有糖拿、有花朵、有花车表演观看,所以狂欢节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特别是“玫瑰星期一”花车游街时,孩子们往往是礼物收获最多的。不过作为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单独站在人群最前面捡糖、接花,因为狂欢节人多,难免发生拥挤推搡,也出现过小孩子被推倒或踩踏的事故。
不要过度解读“索吻”:狂欢节除了喊“万岁”,“给糖”等口号之外,还有Bützje,是科隆方言“亲一个”的意思。不过这只是狂欢众多传统习俗,心情超好的人互相搂着,又唱又喝又亲脸,这都是庆祝的形式,谁以为这就是示爱,那就是想太多了。
要学两首歌:狂欢节也是歌舞季,一些脍炙人口的歌在狂欢节期间好像被按下重播键,你想不听都难。为了能够表示“合群”,最好学一两首最著名的歌,这样大家一起唱的时候,你不会太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