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资金用于高科技竞赛还是提振消费?
2025-10-18T07:32:33.672Z

(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共二十大四中全会定于10月20日至24日召开,中共中央委员会的200余人将参加此次闭门进行的会议。按照以往的惯例,中央全会只会在闭幕时,对外发布一份简短的报告,概述会议取得的主要共识。
本次会议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审议新一轮五年规划,也就是2026-2030年间的“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并予以批准。
此份五年规划的制订,正值中美地缘政治争斗不断加剧的时间点,北京方面实现高科技领域独立自主甚至领先全球的需求势必全面升高。与此同时,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消费不足等结构性问题,也需要大量资金才能解决。但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其造成的债务高企之时刻,中国政府能够调用的资金相对有限,难以同时满足大举投资高科技产业以及提振消费这两大需求。
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中国经济分析师布朗(Alexander Brown)指出,此次中共中央全会以及新的五年计划,极有可能把强调创新能力的产业政策以及强调需求侧改革的提振消费政策都列为重点。“但是回顾过去的几年,对制造业的投资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服务业等领域却没有这样的增速。再加上房地产行业的拖累,中国家庭或者说私人消费者的信心如今非常低。我认为,消费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考虑到中国政府在当前外部环境下实现经济自主、增强韧性方面的总体目标,北京可能还是会把资金优先用于产业政策。”
有限资金优先用于高科技争霸
就在一星期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威胁要对中国商品加征三位数关税,并进一步收紧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管制,更是强化了北京的这一倾向。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波对路透社表示,相比解决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中国政府目前更加担忧大国竞争,“新一轮的五年规划将会明确地再度强调对高科技研发以及产业发展的支持。因为就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而言,制造业仍是重中之重。冲突爆发时,最重要的还是制造业,而非服务业。”
今年7月,中共中央的意识形态理论杂志《求是》刊发了一则习近平的演讲,其中也提到“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和大国竞争日益交织”。习近平呼吁中国在全球科技竞赛中占据“战略制高点”。
目前,中国已经在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除了商用飞机制造、先进半导体等少数领域,中国已经几乎能够把全产业链部署在本国境内。北京还在持续加大对高科技行业的投资,进一步提升经济自主性,避免在少数领域受制于人。
消费疲软问题日趋严峻
不过,中国当局也并没有放弃解决消费不足等长期结构性问题。就在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再次提出要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目前,中国私人家庭消费约占经济的四成比重,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六成。在美国,这一比例更是逼近七成。已经有一些官方背景的中国智库人士建议在十年内将私人消费占比提升到五成。
澳大利亚财团麦格理的大中华区首席分析师胡伟俊也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指出,如今的年轻一代在接受教育时都是以今后从事高技能、高薪资的服务业工作为导向,而只有在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才更有可能创造这样的就业岗位;“如果只依赖外部需求,而国内消费需求不提振,那么就会出现失业问题和通货紧缩。假如这种情况持续一两年,尚可忍受。但从长远来看,这肯定会造成问题。”
胡伟俊认为,在外部需求萎缩到足以威胁增长目标时,中国政府自然会认真考虑拉动国内消费。毕竟,根据美国花旗银行的测算,要想真正地在化解经济供需不平衡问题,中国政府需要在今后五年内拿出2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1万亿美元)之巨资来出台相应措施。这相当于2024年中国全年GDP的15%。
北京可能押注高科技反哺消费
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分析师布朗则对德国之声表示,随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产能过剩、出口受阻等压力不断变大,北京方面还是会不断出台改善养老保障、改善幼儿园服务等措施来提振私人消费者的信心。“尽管我们不会看到这类措施大幅增长,但一系列措施还是会持续推出。今年已经有一些相关措施出台了,我觉得这也会是今后五年的趋势。”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国家补贴消费、小幅提高退休金、育儿补贴等措施。最高法院还做出了一项判决,规定企业和雇员必须缴纳社会保险,这也为长期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一位不愿居民的中国政策顾问人士对路透社表示,未来五年内,社会福利资金将进一步增加,但是“尽管每个人都认识到了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是改善不会特别显著,因为社保预算紧张、地方财政资源吃紧限制了政策的选择空间”。
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布朗认为,北京还是会将赌注放在“如果能够维持现在的经济模式,继续将资源优先投入到有望取得全球领先地位的众多高科技领域,就能通过这样的成就获得足够的回报,从而增加税收,然后将这些钱更广泛地输送到整个经济体系。”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