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大众集团今年第三季度出现亏损

德才
2025-10-30T15:15:02.121Z
保时捷成了大众集团的累赘?

(德国之声中文网)大众是欧洲规模最大的汽车生产商,旗下拥有斯柯达和奥迪等品牌。大众汽车周四(10月30日)宣布,此次季度亏损约10.7亿欧元,是2020年初夏以来的首次。当时,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大众汽车首席财务官安特利茨(Arno Antlitz)解释说,大众汽车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源于关税上调、保时捷产品战略调整以及保时捷资产减值”。

今年9月,保时捷宣布推迟几款纯电动车型上线,同时专注燃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上个月,大众汽车大幅下调了本年度的业绩预期。根据大众汽车的季度报告,保时捷子公司将使大众汽车损失约47亿欧元。

目前,欧洲市场需求疲软,中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美国加征的关税的影响也带来重大负面影响。大众汽车只在美国田纳西州拥有一家工厂,集团旗下的其他品牌基本在美国境外生产。安特利茨表示,“关税增加、销量下滑每年将给集团造成高达50亿欧元的损失。

此外,电动汽车利润率较低。尽管电动车销量增长了约三分之一,但电池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对整体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不过,大众集团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3%至约803.1亿欧元,这主要得益于全球汽车销量小幅增长1%。在欧洲,每四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来自大众汽车集团。

相关图集:德国大厂爆裁员潮 景气难以逢春

大众汽车计划关闭德国三处工厂:大众汽车的职工委员会2024年10月28日大众总部沃尔夫斯堡(Wolfsburg)的一场员工信息发布会上宣布,大众汽车董事会计划关闭在德国10座工厂的至少三座,并裁员数千人,所有大众员工要做好减薪的准备。大众目前在德国有近12万名员工,其中约一半在沃尔夫斯堡。今年9月,大众资方单方面宣布终止遵守了30多年的对员工的就业岗位保障,自2025年中期将不再排除因业务原因裁员的可能性。
福特宣布在欧洲裁员14%:美国福特汽车日前宣布将裁减14%的欧洲员工,理由是近年来电动车需求疲软、欧洲政府对电动车转型的支持力度不够以及来自获得补贴的中国对手的竞争。福特管理层计划在2027年底前在德国裁减2900个岗位,其中几乎全部位于科隆。目前,该公司在德国约有1.2万个岗位。在2024年11月27日的员工大会上,工会代表向员工通报,部分生产领域可能会被外包或出售。
博世:全球裁员5500人:德国技术与服务公司博世(Bosch)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减少其汽车部门多达5500个工作岗位,其中约一半在德国。博世指出,全球汽车销量停滞,汽车行业的工厂产能过剩与销售前景不匹配,以及向电动化和软件控制车辆的转型比预期更慢。此外,博世还计划通过缩减德国部分员工的每周工时来降低成本,这一决定将影响约1万名员工。
蒂森克虏伯的裁员风暴:德国重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的钢铁部门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裁减约1.1万个岗位。目前其员工总数约为2.7万人。根据公该司的声明,到2030年将削减约5000个岗位,同时通过外包和业务出售减少6000个职位。其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将人员成本平均降低10%。行业工会IG Metall对此表示将“进行激烈反抗”。
舍弗勒集团削减数千个工作岗位: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集团(Schaffler)在与纬湃科技(Vitesco)合并一个月后,宣布将在欧洲裁减4700个工作岗位,其中德国将裁员2800人,相当于其全球员工总数的约3.1%。据该公司表示,此次裁员将涉及德国的10座工厂和欧洲其他5座工厂,其中两处欧洲工厂将完全关闭。舍弗勒在合并后,全球雇员人数约12万人。
采埃孚削减员工工时:汽车供应商采埃孚(ZF)2024年7月就已宣布希望在未来四年内在德国裁员1.1万至1.4万人。目前该公司在德国的员工人数为5.4万人。鉴于目前市场状况,这家位于巴登符腾堡的企业已不得不在德国多个据点采取措施,10月便宣布将缩减其施韦因富特厂(Schweinfurt)员工的工作时间。此举旨在减少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避免裁员。
奥迪:在德国裁员7500人: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品牌奥迪2025年3月宣布将在德国裁员7500人,理由是德国汽车业面临“巨大挑战”,面对着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和来自中国日益激烈的竞争。此次裁员涉及奥迪在德国的行政和研发部门,不包括生产部门。预计至少到2029年底,裁员将通过自愿离职和合同到期不续约的方式实现。
西门子:全球裁员6000,其中2850在德国:德国西门子集团3月18日发布公告,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6000余人,其中德国本土裁员约2850人,以应对部分业务部门需求低迷挑战,提升企业竞争力。此次裁员主要涉及数字化工业部门的自动化业务,该部门将在2027财年末前全球裁员约5600人。电动汽车充电部门也将在2025财年末前全球裁员约450人。
德意志银行:削减2000个岗位: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塞温(Christian Sewing)3月19日在伦敦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在利润下滑的背景下,德意志银行计划缩减支行业务,在相关部门裁员约2000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特习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德正
2025-10-30T13:46:05.236Z
特朗普说,如果满分是10分,此次会谈的评分该为12分

(德国之声中文网)同习近平会晤后,特朗普在登上空军一号后对记者表示,“这是一次令人惊叹的会晤。”他表示,如果满分是10分,他会将此次会谈的评分定为“12分”。中美元首会面从原定的1小时延长到1小时40分钟。为节省时间,会议安排了同声传译。

特朗普表示,他已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达成协议,两国将很快签署相关贸易协议。他说,“今后我们每年都会重新检视这项协议,但我认为它将持续很长时间,远不止一年。我们会在年末进行协商。”

特朗普说,他将在明年4月访问中国,之后在美国会见习近平。

特朗普介绍,习近平会竭尽全力阻止芬太尼的流入。美方对中国施加的所谓“芬太尼关税”因此从20%降至10%,即刻生效。之后,美方对中方的新关税税率从57%降至47%。

中国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同意暂停本月公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为期一年。

中国商务部告知,美方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并暂停一年实施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也暂停一年实施。此外,双方就扩大农产品贸易达成共识,努力解决TikTok问题。

用经济做筹码变得合理合法

分析人士认为,毫无疑问,两国元首会晤为战胜分歧营造了缓和氛围,是有益的。人们希望此次协议能够促成进一步的会谈,例如关于“红线”和减少冲突等问题。然而,釜山特习会达成的共识却只有一年的有效期。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朗海默(Rolf J. Langhammer)教授指出,双方只是达成了暂时的休战,而并非真正的贸易和平。“一旦涉及到某些要求,比如尊重对方的势力范围(如加勒比海或台湾海峡),冲突随时可能再次爆发。

他分析认为,双方在贸易谈判中都展示了各自的武器。“中国是关键原材料近乎垄断的供应国,美国则依赖这些原材料加工产品,在此,中国对美国表现出优势。此次会晤没有改变这场科技战与贸易战的根本格局。”

釜山特习会清楚地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在美中两国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它们都认为将经济手段作为权力政治的筹码,是合理合法的。

欧洲应借鉴如何同中国打交道

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黑贝尔(Thomas Heberer)表示,相互的依存关系迫使中美双方坐到谈判桌前,但是,“以往的谈判表明,签署的协议往往难以持久。其背后深藏着一个核心问题,即美国希望阻止中国崛起,继续单独保持世界的领导地位。”

习近平在会谈中试图打消美方的顾虑,据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布的消息,习近平说,“70多年来,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从来没有想挑战谁、取代谁,而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做更好的自己,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

黑贝尔指出,“中国明确表示,其目标是在2049/50年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世界强国。”

黑贝尔认为,围绕特习会,欧洲可以从中借鉴如何与中国这样的国家打交道。“中国不再是依赖我们、任我们摆布的‘不对称’伙伴,而是期望在平等的基础上获得尊重,不是被说教。”

他提到前不久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取消访华的事件,“与特朗普不同,瓦德富尔外长在首次访华之前,通过访问日本、印尼和印度,试图结盟对抗中国,在访问期间对中国进行了猛烈抨击。这种‘口头外交’的结果是,不得不取消访华计划。”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特朗普下令恢复核试验 普京宣布成功测试核动力鱼雷

德正
2025-10-30T13:13:14.559Z
特朗普在搭乘“海军陆战队一号”直升机前往韩国釜山与习近平举行贸易谈判会议途中,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宣布,已指示五角大楼以与其他核大国“平等的基础”上重启核试验

(德国之声中文网)特朗普在搭乘“海军陆战队一号”直升机前往韩国釜山与习近平举行贸易谈判会议途中,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意外宣布了这一决定。他表示,已指示五角大楼以与其他核大国“平等的基础”上重启核试验。

“鉴于其他国家的试验计划,我已指示国防部开始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我们的核武器试验。该进程将立即启动,”特朗普在帖子中写道。“俄罗斯居第二,中国远远排在第三,但五年内就会赶上。”

核试验地点待定

在返回华盛顿途中,特朗普对记者表示,恢复核试验是为了确保美国能与其他核强国保持同步。

“既然其他国家都在进行核试验,我认为我们也应该进行,”他在“空军一号”上说,并补充称核试地点将在稍后确定。

当被问及这是否意味着世界正进入一个核武风险更高的阶段时,特朗普驳斥了这一威胁:“我们的核武库很安全。”他随后补充说,他仍欢迎核裁军。

“我希望看到核裁军,因为我们拥有太多核武器。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而中国将在四五年内赶上,”特朗普说。

“我们实际上正在与俄罗斯就此进行对话,如果有进一步行动,中国也会被纳入。”

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所说的试验是指由国家核安全管理局执行的核爆试验,还是指核导弹飞行测试。

中国近年核储备迅速扩张

特朗普决定重启核武器试验之际,正值中国近年来迅速扩充核武库,也恰逢俄罗斯宣布成功测试一枚核动力巡航导弹和一枚核动力鱼雷。

特朗普本周早些时候在“空军一号”上谈及俄罗斯的行动时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应当结束乌克兰战争,而不是进行导弹试验”。

据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数据,中国的核弹头数量已2020年的约300枚增加到2025年的约600枚,五年内翻了一倍。美国军方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拥有超过1000枚核武器。据该机构称,今年9月的胜利日阅兵中,中国展示了五种可打击美国本土的核武器系统。

根据华盛顿军备控制协会(Arms Control Association),美国目前拥有5225枚核弹头,俄罗斯有5580枚。

特朗普核试验声明引发负面反应

特朗普的核试验声明迅速引发反弹。内华达州民主党众议员迪娜·蒂图斯(Dina Titus)在X平台上表示:“我将提出立法,阻止这一行为。”

军控协会执行主任达里尔·金博尔(Daryl Kimball)则指出,美国若要在内华达旧试验场恢复地下核试验,至少需要36个月准备。

“特朗普的言论既错误又脱离现实。美国在技术、军事或政治上都没有理由恢复自1992年以来首次核爆试验,”金博尔在X上写道。

他补充说,特朗普的声明可能会“引发美国对手的连锁核试验,并破坏《核不扩散条约》。”

除了提供技术数据之外,美国的核试验还将被俄罗斯和中国视为美国有意展示其战略力量的举动。普京曾多次表示,如果美国恢复试验,俄罗斯也将跟进。

普京称俄罗斯成功测试核动力无人潜航器

普京周三表示,俄罗斯已成功测试“波塞冬”(Poseidon)核动力超级鱼雷。并宣称该武器在速度和潜深上“无与伦比”,且“无法被拦截”。

普京表示,“波塞冬”提供动力的核反应堆“比潜艇反应堆小100倍”,其核弹头威力则“显著高于俄罗斯最先进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

军事分析人士称,该武器能在沿海地区制造巨大放射性海啸,对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

普京的这一表态出现在他三天前刚宣布成功测试核动力巡航导弹之后,被外界视为其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的又一信号,表明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不会让步。

自特朗普对俄罗斯的言辞和立场趋于强硬以来,普京公开展示其核武实力,包括10月21日试射新型“海燕”(Burevestnik)核动力巡航导弹,以及10月22日进行核发射演练。

普京表示,在此次试验中,“波塞冬”首次实现了从母潜艇发射并启动核动力装置,使其能够运行一段时间。

俄媒报道称 “波塞冬”的速度可达每小时200公里(124英里),远超现有鱼雷和军舰。其核动力赋予了几乎无限的航程,并使其难以被敌方侦测。

普京还透露了“海燕”(Burevestnik)核动力巡航导弹的新细节,称其核反应堆“比潜艇上的小1000倍”,可在几分钟内启动,而潜艇反应堆需要数小时。普京称这是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

俄罗斯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10月21日报告称,“海燕”在试验中飞行了14,000公里,历时15小时,成功完成多项机动,显示出高度规避导弹与防空系统的能力。

“海燕”是世界首枚核动力导弹,拥有几乎无限航程,可在敌方防御系统上空盘旋多日,并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实施打击。

普京将“海燕”和“波塞冬”描述为对美国退出2001年《反导条约》后建立导弹防御体系的回应。俄军方长期担忧,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可能诱使华盛顿发动“先发制人打击”,而俄方的新武器则被视为确保反击的保障。

自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以来,普京多次炫耀俄罗斯核实力,并宣称莫斯科准备“不惜一切手段”捍卫其安全利益。近期在特朗普推迟与普京布达佩斯峰会并宣布对俄实施首轮制裁后,普京再次借核议题发出强硬信号。

特朗普曾希望推动中俄美核军控谈判

今年8月,特朗普曾表示,他已与普京讨论核军控,并希望中国参与。北京当时回应称,要求其与美俄两国一起裁军“既不合理也不现实”,因为中国的核库规模远小于两国。

特朗普早在今年2月就首次表明希望推动核军控谈判的意图,表示愿与普京和习近平就限制各自核武库展开讨论。

美国上一次进行核试是在1992年。除朝鲜外,大多数主要核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已停止核爆试验。朝鲜的最后一次核试验是在2017年。俄罗斯最后一次是在1990年,美国1992年,中国1996年。

美国的核时代始于1945年7月,当时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进行了2万吨级原子弹试验。同年8月,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迫使日本在二战中投降。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G7应对中国稀土主导地位 北京批“小圈子”

德正
2025-10-30T11:56:43.577Z
(资料图片)中国的稀土矿。中国掌握了稀土精炼加工的全球主导权

(德国之声中文网)发达工业国G7对中国掌握关键矿产的产业链敲响警钟。从光伏电池板到精准导弹,无不涉及。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10月30日)在韩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后宣布,就稀土达成协议,为期一年,每年再谈判。

今年6月加拿大的G7峰会上,七国领导人发起一项“关键矿产行动计划”,呼吁使供应链多样化,以推动“共同的国家和经济安全利益”。

接下来在多伦多为期两天的G7能源部长会议将进一步推动该计划。国际能源署关键矿产部门负责人Tae-Yoon Kim向法新社表示:“关键矿产的精炼高度集中在单一国家,这带来经济和国家安全风险。”

“我们需要努力避免出现与1970年代石油危机类似的局面。”

“关键时刻”

北京主要被诟病其行为不符合市场原则

多个国家拥有显著的相关矿产,但中国的加工和精炼能力却居全球主导地位,特别在稀土领域。因此,北京可累积库存,并掌控全球供应。

加拿大能源部长表示,多伦多此次会议应宣布措施,应对全球关键矿产市场的操控行为。

“数十年来,我们面对一个持续扭曲自由市场的竞争者,使用工业补贴、制造产能过剩并削弱自由贸易”,华盛顿关键矿产战略中心执行主任亨特(Abigail Hunter)说道。

加拿大能源部发言人弗雷姆(Gregory Frame)向法新社表示,此次G7会议正值关键时刻。

他说,加拿大将在会上“宣布(新联盟)达成的首批成果,以确保未来工业的关键矿产能够由与我们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开采、精炼和生产。”

6月加拿大的G7峰会上,七国领导人发起一项“关键矿产行动计划”

“可追溯性”

华盛顿关键矿产战略中心的亨特指出,G7——英、加、法、德、意、日、美各有不同的能源政策。特别是特朗普政府被视为不那么重视清洁能源的转型。

此外,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可能削弱G7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团结。

不过,亨特表示,随着中国采取更为严峻的稀土出口管制,G7能源部长对于供应安全的忧虑是一致的。

亨特认为,多伦多的此次会议应采取具体行动,实现关键矿产从开采到精炼的“可追溯性”,以确保供应商遵守全球市场规则。

她表示,供应链中存在一些“不透明”的中国公司,G7应通过可追溯性和透明度的新政策,将这些企业“逐出市场”。

亨特表示,在加工环节仍然存在“蜘蛛网一样复杂的实体”,而中国官员对其拥有过大的控制权。“我们有很短的时间窗来应对这一问题”,她说道。

北京回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则回应说,中国的出口管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目的是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外交部发言人郭嘉坤同时敦促七国集团“停止以‘小圈子’规则破坏国际经贸秩序”。

(法新社、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客座評論:川習會沒談台灣 沉默背後的戰略角力

null 黃錦鐘
2025-10-30T09:09:53.138Z
2025年10月30日,川習會時隔六年登場,這是川普重返白宮以來首次與習近平會晤。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川普從不隱藏尋求與中國達成全面經貿協議的雄心壯志,並希望與習近平面對面會晤直接敲定協議,既能彰顯個人外交成就、符合其好大喜功的行事作風,也可為往後的美中經貿關係定調。

川普如此渴望與習近平會面,這樣的表露從中國角度解讀,無疑是一個示弱訊號,因此北京方面態度更加強勢,並趁機向美方提高要價。換言之,中國對於是否舉行領袖會晤的立場相當明確,大致設下兩個前提條件。一是美中貿易戰必須有所緩解,特別是美方應在加徵高關稅及科技出口限制上做出適當讓步。二是川普政府需在台灣問題上謹言慎行、保持克制、自我收斂,不可藉機大打「台灣牌」,意圖損害中方核心利益。

對此,美方先是透過五輪的雙邊經貿磋商,最終趕在領導人會面前夕,與中國針對降低關稅、大豆採購、TikTok股權、打擊芬太尼等議題達成協議框架。即使10月上旬北京突然加大管制稀土出口,企圖測試美方底線及談判誠意,華府也未放棄持續溝通可能性,順利排除召開中美元首會面的首個障礙。

台灣問題方面,川普政府也刻意放軟姿態,以免引發中國猜忌。華府除了拒絕賴清德過境紐約要求、降低台美國安官員會談層級、暫停4億美元對台軍事援助外,川普團隊的鷹派人物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極有「默契」地減少批中言論,甚至與曾有摩擦的中國外長王毅心平氣和對談,在在顯示美方為了促成中美元首會面下足功夫,且暫時與台灣保持適度距離,防止脆弱的美中關係因台灣議題再生齟齬。

台灣議題暗自攻防探虛實

這次會議沒有針對台灣議題進行討論,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一來兩人會晤目的在於解決美中經貿爭端、尋求貿易戰降溫,地緣政治和台海安全本來就不是原先設定的會談主軸。二來川習在第三地韓國釜山見面,加上各自行程安排緊湊,無論會談時間或範圍都難免受限,先聚焦處理經貿議題。三來台灣問題錯綜複雜,敏感性高,須經底下官員間的充分溝通,美中元首不按劇本的「脫稿演出」風險太高。

不過,早在這次會議舉行前夕,美中即針對台灣議題暗中角力。中國官媒新華社罕見連發三篇涉台文章,重申「兩岸一家人」、「愛國者治台」等對台政策方針,並聲稱西方「以台遏華」不會得逞,外部勢力無法阻擋統一趨勢,向美方喊話意味濃厚。同時,「央視軍事」也報導,解放軍多架轟-6K近日在台灣周邊海空域展開模擬對抗訓練,對美方釋出不放棄武統台灣的明確訊號。

川普重返白宮後,以「美國利益」優先。中國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是美國最大貿易逆差來源,成為川普發動關稅戰的首要打擊對象。

面對外界排山倒海而來的「賣台」疑慮,美方趕緊出面澄清。盧比奧表示,不會為了達成與中國貿易協議而「放棄台灣」;川普接受媒體訪問時,更直言「習近平可能會想問台灣議題,但沒什麼好問的,台灣就是台灣」;美國防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訪問日本時,也嚴正駁斥美軍亞洲防線可能排除台灣的報導。種種言行都表明,華府並未因促成本次會面,突然改變對台灣議題的既有政策立場。

因此,縱使這次會議上沒有談及台灣議題,美中對於彼此的政策立場都已瞭然於胸。北京當然樂見川普可以明確表態「反對台獨」,不過當前更優先的當務之急應是讓川普徹底明白台灣問題的敏感性,以及中方的重視程度,同時加大對美方的示警力度,勿刻意炒作台灣問題、伺機「聯台制中」,才是維持美中關係長期穩定的最關鍵因素。

台灣是美國抗中核心資產

台灣方面緊盯這次兩人會面一舉一動,擔憂川普可能拋出不利台灣的新政策論述。

台灣實在不需過度緊張,現階段看不出任何川普將犧牲台灣的顯著跡象,反倒是台灣在尖端晶片和地緣安全兩大領域,對美國具有不可取代的重大戰略價值。這不是出自理想主義的浪漫幻想,而是國際政治的現實考量,因此台灣不應妄自菲薄。更直白地說,台灣是美國與中國競爭中取勝的最重要戰略資產,拿來交易的可能性近乎於零。

這不表示未來的台美關係將一帆風順,川普對台最關切的議題仍是晶片產能與技術移轉,日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拋出的「晶片五五分」構想,也反映出美方不斷加大施壓。另一方面,台灣政府明年度國防預算將占GDP的3.32%,相較過往雖已有明顯提升,不過恐難以完全滿足美方期待,預期川普政府會繼續要求台灣增加軍事開支,展現防衛決心,以此作為是否提供明確安全承諾的判斷準繩。

此外,川普預告明年4月將訪問中國,而保持美中關係穩定,是川普能否順利訪中的前提;在此之前,預料華府將謹慎處理台灣議題,對台政策可能更趨保守,台美關係恐將歷經一段陣痛期。而與川習此次第三地會晤的性質不同,若川普「中國行」成真,台灣議題勢必將成為討論重點,再也沒有閃躲空間,屆時才是對台灣的真正考驗。

但對台灣而言的好消息是,從國際政治的強權爭霸格局來看,美中對抗已成為長期且結構性的發展趨勢。換言之,美中緊張加劇,甚至關係出現斷裂,或許只是時間問題。因此,只要台灣能保持戰略耐心,穩健扮演「助攻」角色,避免在兩岸議題上出現突發性變化,並適度回應華府的政策期待與戰略需求,台美夥伴關係依舊相當穩固。

黃錦鐘為台灣國際事務與地緣政治分析師,曾於華盛頓知名智庫CSIS擔任訪問學者,專注於亞太區域政經情勢和美中台關係研究。他也是Facebook專頁「國際有關係 Global Insights NOW」的內容創作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時隔六年見川普 習近平:美中不應陷報復循環

null 周子馨
2025-10-30T02:48:43.312Z
川普與習近平時隔六年會面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場時隔6年的「川習會」週四(10月30日)在韓國時間上午11點多登場,兩人在釜山金海機場見面時相互握手致意,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我們將舉行一次非常成功的會晤。但他(習近平)是一位非常強硬的談判者」,隨後雙方舉行記者會。

川普在記者會一開始先表示很開心與習近平見面,透露雙方將談及一系列話題,並稱習近平是一個偉大的領導人。川普表示,美中之間已經達成了很多協議,接下來會達成更多共識,「我相信我們將建立長期良好的關係」。

習近平則回應,自川普今年上任以來,兩人已進行了三次通話並多次通信。他指出,美中經貿團隊日前在吉隆坡舉行了新一輪磋商,達成「基本共識」,為兩人週四的會晤提供了必要條件。

習近平也強調:「中美兩國國情不同,難免有些分歧,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有時也會有摩擦,這很正常。」習近平說,中國的發展振興與川普欲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並不相悖,「中美兩國應當夥伴、做朋友,這是歷史的啟示,也是現實的需要」。

100分鐘閉門會談達共識

隨後雙邊展開約1小時40分鐘的閉門會議,媒體捕捉到兩人在離開會場時再度握手致意,川普還在習近平耳邊低語。隨後習近平坐上專車,川普也搭乘專機啟程返回美國,結束這場亞洲出訪行程。

隨後川普在空軍一號上受訪時,將這場面對面會談稱為「大成功」,「如果從0到10來評分......我會說這次會議是12分。」川普表示他將降低對中國的關稅,而北京則同意鬆綁稀土出口限制並恢復購買美國大豆。川普稱,他將在明年4月訪問中國,習近平則會在那之後到訪美國。

川普宣布,美方將把今年早前對中國實施,和芬太尼有關的懲罰性關稅從20%降至10%,意味著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從原先的57%下調到47%。川普說,美國可能很快就會與中國簽署貿易協議,「我們沒有太多障礙」。

川普也向媒體表示,雙方討論了向中國出口更多先進晶片的問題,並稱英偉達(Nvidia,又稱輝達)將與中國官員進行談判。

此外,川普透露,他與習近平在會上並未提及台灣。

中國官媒新華社發布的聲明中寫道,習近平向川普表示,中國「從來沒有想挑戰誰、取代誰,而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貿易方面,習近平則呼籲雙邊「不應陷入相互報復的惡性循環......對話比對抗好。中美之間各渠道各層級應該保持溝通」。

中國商務部週四進一步公布,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24%對等關稅將持續暫停一年。中方將相應調整針對美方上述關稅的反制措施。雙方同意繼續延長部分關稅排除措施。

中方稱,美方將暫停實施上個月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國也同步暫停實施10月9日公布的稀土相關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早前川普政府宣布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調查措施同樣暫停調查一年,中方也暫緩相對應的反制措施。

中國商務部稱.美中領導人在會議上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擴大農產品貿易、相關企業個案處理等問題達成共識,指美國在投資等領域作出積極承諾,雙邊將妥善解決TikTok相關問題。

中國外交部則在記者會上證實川普明年將造訪中國。

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中國項目高級主任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向美聯社表示,「目前檯面上的提案符合我們整年來看到的模式:以短期穩定,掩蓋了戰略上的進展......深度的競爭則持續存在。」

這次隨行習近平參與「川習會」的中國官員包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外長王毅、副外長馬朝旭、商務部長王文濤、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等人。

美方則由川普率領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駐中國大使珀杜(David Perdue)、白宮幕僚長懷爾斯(Susie Wiles)等人與會。

此前,川普週四上午在搭機前往釜山期間,在「真實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宣布,他已指示五角大廈「立即」展開核武測試。川普稱,美國目前擁有全球最多核武器,俄羅斯位居第二、中國則可能在5年內趕上。

本屆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於10月31日登場在韓國慶州登場,但川普週四就返美,習近平則是從10月30日至11月1日停留韓國。

全球戰略諮詢公司TD International的首席執行官楚斯代爾(Jay Truesdale)認為:「習近平看到了一個可以將中國定位為可靠的夥伴的機會」,跟對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感到失望的國家強化關係。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時隔六年見川普 習近平:美中不應陷報復循環

null 周子馨
2025-10-30T02:48:43.312Z
川普與習近平時隔六年會面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場時隔6年的「川習會」週四(10月30日)在韓國時間上午11點15分左右登場,兩人在釜山金海機場見面時相互握手致意,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我們將舉行一次非常成功的會晤。但他(習近平)是一位非常強硬的談判者」,隨後雙方舉行記者會。

川普在記者會一開始先表示很開心與習近平見面,透露雙方將談及一系列話題,並稱習近平是一個偉大的領導人。川普表示,美中之間已經達成了很多協議,接下來會達成更多共識,「我相信我們將建立長期良好的關係」。

習近平則回應,自川普今年上任以來,兩人已進行了三次通話並多次通信。他指出,美中經貿團隊日前在吉隆坡舉行了新一輪磋商,達成「基本共識」,為兩人週四的會晤提供了必要條件。

習近平也強調:「中美兩國國情不同,難免有些分歧,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有時也會有摩擦,這很正常。」習近平說,中國的發展振興與川普欲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並不相悖,「中美兩國應當夥伴、做朋友,這是歷史的啟示,也是現實的需要。」

100分鐘閉門會談達共識

隨後雙邊展開約1小時40分鐘的閉門會議,媒體捕捉到兩人在離開會場時再度握手致意,川普還在習近平耳邊低語。隨後習近平坐上專車,川普也搭乘專機啟程返回美國,結束這場亞洲出訪行程。

隨後川普在空軍一號上受訪時,將這場面對面會談稱為「大成功」,「如果從0到10來評分......我會說這次會議是12分。」川普表示他將降低對中國的關稅,而北京則同意鬆綁稀土出口限制並恢復購買美國大豆。川普稱,他將在明年4月訪問中國,習近平則會在那之後到訪美國。

川普宣布,美方將把今年早前對中國實施,和芬太尼有關的懲罰性關稅從20%降至10%,意味著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從原先的57%下調到47%。川普說,美國可能很快就會與中國簽署貿易協議,「我們沒有太多障礙」。

川普也向媒體表示,雙方討論了向中國出口更多先進晶片的問題,並稱英偉達(Nvidia,又稱輝達)將與中國官員進行談判。

此外,川普透露,他與習近平在會上並未提及台灣。

中國官媒新華社發布的聲明中寫道,習近平向川普表示,中國「從來沒有想挑戰誰、取代誰,而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貿易方面,習近平則呼籲雙邊「不應陷入相互報復的惡性循環......對話比對抗好。中美之間各渠道各層級應該保持溝通。」

中國商務部週四進一步公布,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24%對等關稅將持續暫停一年。中方將相應調整針對美方上述關稅的反制措施。雙方同意繼續延長部分關稅排除措施。

中方稱,美方將暫停實施上個月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國也同步暫停實施10月9日公布的稀土相關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早前川普政府宣布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調查措施同樣暫停調查一年,中方也暫緩相對應的反制措施。

中國商務部稱.美中領導人在會議上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擴大農產品貿易、相關企業個案處理等問題達成共識,指美國在投資等領域作出積極承諾,雙邊將妥善解決TikTok相關問題。

中國外交部則在記者會上證實川普明年將造訪中國。

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中國項目高級主任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向美聯社表示,「目前檯面上的提案符合我們整年來看到的模式:以短期穩定,掩蓋了戰略上的進展......深度的競爭則持續存在。」

這次隨行習近平參與「川習會」的中國官員包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外長王毅、副外長馬朝旭、商務部長王文濤、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等人。

美方則由川普率領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駐中國大使珀杜(David Perdue)、白宮幕僚長懷爾斯(Susie Wiles)等人與會。

此前,川普週四上午在搭機前往釜山期間,在「真實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宣布,他已指示戰爭部「立即」以對等方式展開核武測試。川普稱,美國目前擁有全球最多核武器,俄羅斯位居第二、中國則可能在5年內趕上。

本屆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於10月31日登場在韓國慶州登場,但川普預計週四就會返美,習近平則是從10月30日至11月1日停留韓國。

全球戰略諮詢公司TD International的首席執行官楚斯代爾(Jay Truesdale)認為:「習近平看到了一個可以將中國定位為可靠的夥伴的機會」,跟對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感到失望的國家強化關係。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川習時隔六年會晤 川普稱明年訪中國

null 周子馨
2025-10-30T02:48:43.312Z
川普與習近平時隔六年會面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場時隔6年的「川習會」週四(10月30日)在韓國時間上午11點15分左右登場,兩人在釜山金海機場見面時相互握手致意,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我們將舉行一次非常成功的會晤。但他(習近平)是一位非常強硬的談判者」,隨後雙方舉行記者會。

川普在記者會一開始先表示很開心與習近平見面,透露雙方將談及一系列話題,並稱習近平是一個偉大的領導人。川普表示,美中之間已經達成了很多協議,接下來會達成更多共識,「我相信我們將建立長期良好的關係」。

習近平則回應,自川普今年上任以來,兩人已進行了三次通話並多次通信。他指出,美中經貿團隊日前在吉隆坡舉行了新一輪磋商,達成「基本共識」,為兩人週四的會晤提供了必要條件。

習近平也強調:「中美兩國國情不同,難免有些分歧,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有時也會有摩擦,這很正常。」習近平說,中國的發展振興與川普欲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並不相悖,「中美兩國應當夥伴、做朋友,這是歷史的啟示,也是現實的需要。」

隨後雙邊展開約1小時40分鐘的閉門會議,媒體捕捉到兩人在離開會場時再度握手致意,川普還在習近平耳邊低語。隨後習近平坐上專車,川普也搭乘專機啟程返回美國,結束這場亞洲出訪行程。

據路透社報導,川普在空軍一號上受訪時指出,他與習近平在閉門會議中達成一項協議,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從57%下調到47%,並且他將於明年4月訪問中國,習近平則會在那之後訪美,另外稀土議題也「已解決」;川普也透露,他與習近平在會上並未提及台灣。

這次隨行習近平參與「川習會」的中國官員包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外長王毅、副外長馬朝旭、商務部長王文濤、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等人。

美方則由川普率領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駐中國大使珀杜(David Perdue)、白宮幕僚長懷爾斯(Susie Wiles)等人與會。

此前,川普週四上午在搭機前往釜山期間,在「真實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宣布,他已指示戰爭部「立即」以對等方式展開核武測試。川普稱,美國目前擁有全球最多核武器,俄羅斯位居第二、中國則可能在5年內趕上。

本屆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於10月31日登場在韓國慶州登場,但川普預計週四就會返美,習近平則是從10月30日至11月1日停留韓國。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川習時隔六年會晤 閉門會議不到兩小時結束

null 周子馨
2025-10-30T02:48:43.312Z
川普與習近平時隔六年會面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場時隔6年的「川習會」週四(10月30日)在韓國時間上午11點15分左右登場,兩人在釜山金海機場見面時相互握手致意,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我們將舉行一次非常成功的會晤。但他(習近平)是一位非常強硬的談判者」,隨後雙方舉行記者會。

川普在記者會一開始先表示很開心與習近平見面,透露雙方將談及一系列話題,並稱習近平是一個偉大的領導人。川普表示,美中之間已經達成了很多協議,接下來會達成更多共識,「我相信我們將建立長期良好的關係」。

習近平則回應,自川普今年上任以來,兩人已進行了三次通話並多次通信。他指出,美中經貿團隊日前在吉隆坡舉行了新一輪磋商,達成「基本共識」,為兩人週四的會晤提供了必要條件。

習近平也強調:「中美兩國國情不同,難免有些分歧,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有時也會有摩擦,這很正常。」習近平說,中國的發展振興與川普欲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並不相悖,「中美兩國應當夥伴、做朋友,這是歷史的啟示,也是現實的需要。」

隨後雙邊展開約1小時40分鐘的閉門會議,媒體捕捉到兩人在離開會場時再度握手致意,川普還在習近平耳邊低語。隨後習近平坐上專車,川普也搭乘專機啟程返回美國,結束這場亞洲出訪行程。

至截稿為止,美中官方均未公布任何與閉門會議有關的消息。

這次隨行習近平參與「川習會」的中國官員包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外長王毅、副外長馬朝旭、商務部長王文濤、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等人。

美方則由川普率領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駐中國大使珀杜(David Perdue)、白宮幕僚長懷爾斯(Susie Wiles)等人與會。

此前,川普週四上午在搭機前往釜山期間,在「真實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宣布,他已指示戰爭部「立即」以對等方式展開核武測試。川普稱,美國目前擁有全球最多核武器,俄羅斯位居第二、中國則可能在5年內趕上。

本屆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於10月31日登場在韓國慶州登場,但川普預計週四就會返美,習近平則是從10月30日至11月1日停留韓國。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川習會」釜山登場 中美貿易協議成焦點

null 周子馨
2025-10-30T02:48:43.312Z
川普與習近平時隔六年會面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場時隔6年的「川習會」週四(10月30日)在韓國時間上午11點15分左右登場,兩人在釜山金海機場見面時相互握手致意,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我們將舉行一次非常成功的會晤。但他(習近平)是一位非常強硬的談判者」,隨後雙方舉行記者會。

川普在記者會一開始先表示很開心與習近平見面,透露雙方將談及一系列話題,並稱習近平是一個偉大的領導人。

習近平則回應,自川普今年上任以來,兩人已進行了三次通話並多次通信,習近平也指出,世界兩個主要經濟體不時發生分歧是正常的,並說他已準備好繼續與川普合作。

此前,川普週四上午在搭機前往釜山期間,在「真實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宣布,他已指示戰爭部「立即」以對等方式展開核武測試。川普稱,美國目前擁有全球最多核武器,俄羅斯位居第二、中國則可能在5年內趕上。

本屆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於10月31日登場在韓國慶州登場,但川普預計週四就會返美,習近平則是從10月30日至11月1日停留韓國。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韩美达成贸易协议 特朗普同意共享核动力潜舰技术

德正
2025-10-29T13:39:28.255Z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三(10月29日)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举行会面,特朗普获颁“无穷花大勋章”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四(10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真实社群”平台上表示,未来将与韩国共享美方掌握的技术,允许韩国能够建造一艘核动力潜舰;潜舰会在宾州费城制造,韩国企业“韩华集团”去年收购了当地的造船厂。

特朗普写道:“我已批准他们建造核动力潜舰,而非目前使用的过时、远不够灵活的旧式柴油动力潜舰。”依据美韩两国的协议,韩国需经过美国同意,才能进行核燃料再处理工作。

在周三(29日)的美韩领袖峰会上,韩国总统李在明曾敦促特朗普允许韩国获得潜舰用核燃料的供应,并修订数十年前的核能合作协议。他强调,这并非试图建造可携带核武器的潜舰,而是希望以此取代现有的柴油动力潜舰,以便更有效地追踪北韩和中国的军舰。

李在明还表示,若韩国获得核动力潜舰技术,就能协助美国在印太区域的活动。

这项核动力潜舰造船计划规模及花费如何,尚不清楚。不过,在29日两国领袖会晤之后,韩国已表态将投资1500亿美元在美国造船业。

韩国产业部30日表示,其官员并未参与任何关于在费城建造潜舰的具体讨论。韩国拥有先进的造船产业,但特朗普并未说明核动力潜舰的推进技术将从何而来,目前全球仅少数国家掌握此技术。

除了韩国,过去几年来澳洲也在寻求获取核潜舰。在拜登时期,澳洲、美国和英国达成三方同盟协议(AUKUS),其中涉及美国的核潜舰技术转移。

韩美达成贸易协议

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与李在明周三在韩国举行峰会时,最终确定了两国长期悬而未决的贸易协议细节。这项协议仍需国会批准。

特朗普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论坛期间与李在明及其他地区领导人共进晚宴时表示:“我们已经完成协议,几乎所有细节都敲定了。”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韩国同意在美国投资 3500亿美元,以换取美国降低对韩汽车出口的关税。根据周三达成的协议,美国将把对韩进口汽车的关税从25%下调至15%。

韩国总统办公室政策室长金容范在庆州记者会上表示,美国还同意确保任何潜在的半导体关税不会使韩国芯片出口处于不利地位,相较台湾出口享有相同待遇。

另据韩联社报道,美方将对医药品等给予最惠国待遇,对飞机零部件、仿制药、美国境内未生产的天然资源实施零关税。

彭博社报道称,首尔将在美国船舶制造业投资1500亿美元,并提供2000亿美元的现金投资。投资总额每年上限为200亿美元。

此外,李在明还敦促特朗普允许韩国获得潜艇用核燃料的供应,并修订数十年前的核能合作协议。

他强调,首尔并非试图建造可携带核武器的潜艇,而是希望以此取代现有的柴油动力舰艇,以便更有效地追踪朝鲜和中国的军舰。

3500亿美元曾令协议达成“遥遥无期”

在日本展开“魅力攻势”并斩获4900亿美元投资承诺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三(10月29日)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举行会面。华盛顿与首尔的高级官员此前均表示,协议的最大障碍仍在于特朗普提出的要求——韩国需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在执行层面难以达成一致。

韩国官员称,大规模现金投资可能动摇本国经济稳定,他们更倾向于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

此外,韩国还希望建立货币互换机制,以便在投资过程中调节本国货币流动。

特朗普与李在明的会晤在历史名城庆州举行,正值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年度峰会召开。然而,双方在投资额与执行方案上的分歧,正为这场会面蒙上阴影。

特朗普在一场商界论坛上称,美国与韩国“紧密相连”,并赞扬两国拥有“非常特殊的关系”,同时表示双方“非常接近达成协议”。

谈及国际贸易时,特朗普采取了比以往对抗性立场更为温和的方式,表示:“最好的协议,是能够惠及所有人的协议。”

在特朗普抵达前,李在明在论坛上发言,警告贸易壁垒的风险。

“在保护主义与民族主义抬头、各国聚焦眼前生存的当下,‘合作’、‘共存’与‘包容性增长’这些词听上去似乎很空洞,”李在明说道。

“然而,正是在这种危机时刻,亚太经合组织作为团结平台的作用才愈发凸显。”

谈判进展缓慢 

韩国国安顾问吴贤珠(Oh Hyunjoo)向记者表示,贸易谈判“比预期稍慢一些”。

“我们尚未就投资结构、投资形式及利润分配等问题达成一致,”她在周一表示。

这一局面与特朗普在日本取得的成果形成鲜明对比。日本政府正努力履行此前贸易协议中承诺的5500亿美元投资,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东京与商界领袖共进晚宴时宣布,已有高达49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落实。

特朗普在日本访问期间,与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关系融洽。特朗普与高市早苗登上美军航母向驻日美军讲话,并宣布数项由日本出资的美国重大能源与科技项目。

相比之下,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周一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表示,与韩国的协议尚未准备就绪。

“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敲定,”他说,但补充称双方“已相当接近”达成协议。

目前,韩国汽车仍面临25%的美方关税,使现代、起亚等品牌在面对日本和欧洲竞争对手(15%关税)时处于劣势。

李在明厚礼“笼络”特朗普

李在明于今年6月就任总统,8月在白宫与特朗普举行了一次气氛热烈的会晤,其间他大加恭维。此次在庆州会面时,李再次以礼示好,向特朗普赠送了一枚金质勋章和一顶王冠。

该勋章是“无穷花大勋章”,为韩国最高荣誉。特朗普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美国总统。

特朗普表示:“它美得无与伦比,我真想立刻就戴上。”

随后,特朗普又获赠一顶新罗王冠复制品。新罗王朝存在于公元前57年至公元935年,王冠出土于当时王国首都庆州的一座古墓中。

但美韩两国关系并非毫无摩擦。9月,美国移民局突袭了位于佐治亚州的一家现代汽车工厂,拘留了300多名韩国工人,引发韩方强烈不满与“被背叛感”。

李在明表示,若签证制度不改善,韩企今后可能会重新考虑是否继续赴美投资。

“若签证问题无法解决,在美设厂将要么处于严重不利地位,要么几乎不可能实现,”他说,“企业会开始怀疑是否值得继续这样做。”

韩国外交部10月初称,美方已同意允许韩国短期签证或免签证工人赴美参与工业项目建设。

当被问及移民突袭事件时,特朗普表示:“我反对将他们驱逐出境。”他补充说,改进签证制度将有助于企业更容易引入技术工人。

特朗普将于周四与习近平会晤

特朗普此行期间,备受关注的另一场会晤是计划于周四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的会谈

尽管中美两国在贸易问题上长期对立,但双方近期均释放出缓和信号

特朗普周三在空军一号上向记者表示,特朗普表示,他预计将下调因芬太尼原料流通问题而针对中国征收的关税。

“他们会尽力而为,”特朗普表示,并补充道,“中国将与我一道努力。”

特朗普似乎已接受本次行程中无法会见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事实。此前他曾表示可能延长访韩行程,但周三承认“行程非常紧凑”。

朝鲜方面迄今为止已拒绝了美国与韩国对其的外交示好,称除非美国放弃“无核化”要求,否则不会恢复谈判。在特朗普访问韩国之际,朝鲜于周三当天宣布向其西部海域发射了海对地巡航导弹,以展示其军事能力。

特朗普对此轻描淡写地回应道:“他(金正恩)发射导弹都几十年了,不是吗?”

特朗普与金正恩在其第一任期内曾多次会面,但始终未能就朝鲜核问题达成实质性协议。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NASA静音超音速客机X-59完成首次试飞

德闻
2025-10-29T16:16:41.099Z
据 NASA 合同数据,自2018年以来,NASA已向洛克希德支付超过5.18亿美元,用于开发和演示X-59项目

(德国之声中文网)这架由航空航天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打造的流线型飞机,于日出约一小时后从该公司位于加州帕姆代尔的“臭鼬工厂”(Skunk Works)42号厂区跑道起飞。帕姆代尔距离洛杉矶约100公里。

飞机从跑道东侧的草地上陡然爬升后,转向北方飞往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约一小时后在NASA阿姆斯特朗飞行研究中心附近安全着陆。试飞全程由一架NASA伴飞飞机随行监控。

这架飞机的独特外形旨在大幅降低突破音障时通常产生的类似爆炸的“音爆”,将其压缩为类似关车门般的低沉的“砰”声。

洛克希德公司表示,完善这种低分贝飞行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超音速民航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过高噪音导致超音速飞行长期被禁止在陆地人口密集区上空进行。

NASA 投入逾5亿美元研发经费

让这架飞机从图纸变成现实的代价并不低廉。据 NASA 合同数据,自2018年以来,NASA已向洛克希德支付超过5.18亿美元,用于开发和演示X-59项目。

这架单引擎飞机从机头到机尾长度近30米,首飞时以预期的亚音速飞行,最高时速达到370公里,最高飞行高度为3,660米。

约200名航空从业者及其家属从附近公路上安全距离处观摩了起飞。

“X-59 今早成功完成首次飞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言人坎迪斯·鲁塞尔(Candis Roussel)在发给路透社的简短声明中表示,称此为“航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据鲁塞尔介绍,NASA首席试飞员尼尔斯·拉尔森(Nils Larson)驾驶这架单人座飞机完成了此次试飞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X-59静音超音速技术(QueSST)飞机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臭鼬工厂进行组装

更快、更高、更安静

该公司表示,这架独一无二的实验机设计巡航速度为约1,490公里/小时,即1.4马赫(注:即1.4倍音速),飞行高度可达55,000英尺(16,764 米)——几乎是普通民航客机飞行高度和速度的两倍。

洛克希德表示,从X-59的研究中获得的数据将用于制定未来陆地上空超音速飞行的新噪音阈值标准。

协和式超音速飞机(Concorde)于1976年由英国航空与法国航空执飞跨大西洋定期航班,但由于高昂的运营成本、有限的座位容量,以及2000年7月发生的致命空难与2001年“9·11”事件后客源锐减,该机于2003年退役。

NASA上月发布的新闻资料称,X-59首次飞行将以约386公里/小时的低空环线进行,以检测系统整合情况,并开启以验证适航性与安全性为重点的飞行测试阶段。

在后续试飞中,X-59将逐步提高飞行高度与速度,最终突破音速——即海平面上约1,225公里/小时。

本月初,加州制造商与技术协会(California Manufacturers & Technology Association)将X-5评为2025年“加州最酷制造产品”。

美国交通部长兼代理NASA局长肖恩·达菲(Sean Duffy)在声明中表示:“这一项目巩固了美国在航空领域的领先地位,并有可能改变公众的飞行方式。”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奔驰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利润同比跌三成

德才
2025-10-29T13:17:21.053Z
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ällenius)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汽车巨头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的第三季度净利润从17.1亿欧元降至11.9亿欧元,同比下降约31%。

同期,公司总营收为321亿欧元,同比下降了 7% 。营收降幅最大的地区是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26.9%。

奔驰公司表示,中国市场销量大幅下滑以及美国的关税政策均构成负面影响。中国和美国市场今年第三季度整车销售量同比下跌12%。

此外,春季开始实施的裁员计划也拉升了一定成本:德国国内的裁员以及海外节约措施耗资约8.76亿欧元。该公司向德国约4万名非生产部门员工提供了自愿离职补偿方案,据悉,已有数千人选择了该方案。今年第二季度,奔驰为自愿离职人员共提供了约4亿欧元的遣散补偿。

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ällenius)表示,季度业绩与全年预期基本相符。这家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市的汽车制造商此前已公布,今年上半年利润下滑超过一半,从大约61亿欧元降至约27亿欧元。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特朗普称协定几已达成 首尔承诺在美投资3500亿美元

德正
2025-10-29T13:39:28.255Z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三(10月29日)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举行会面,特朗普获颁“无穷花大勋章”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韩国总统李在明周三在韩国举行峰会时,最终确定了两国长期悬而未决的贸易协议细节。

特朗普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论坛期间与李在明及其他地区领导人共进晚宴时表示:“我们已经完成协议,几乎所有细节都敲定了。”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韩国同意在美国投资 3500亿美元,以换取美国降低对韩汽车出口的关税。根据周三达成的协议,美国将把对韩进口汽车的关税从25%下调至15%。

韩国总统办公室政策室长金容范在庆州记者会上表示,美国还同意确保任何潜在的半导体关税不会使韩国芯片出口处于不利地位,相较台湾出口享有相同待遇。

另据韩联社报道,美方将对医药品等给予最惠国待遇,对飞机零部件、仿制药、美国境内未生产的天然资源实施零关税。

彭博社报道称,首尔将在美国船舶制造业投资1500亿美元,并提供2000亿美元的现金投资。投资总额每年上限为200亿美元。

此外,李在明还敦促特朗普允许韩国获得潜艇用核燃料的供应,并修订数十年前的核能合作协议。

他强调,首尔并非试图建造可携带核武器的潜艇,而是希望以此取代现有的柴油动力舰艇,以便更有效地追踪朝鲜和中国的军舰。

3500亿美元曾令协议达成“遥遥无期”

在日本展开“魅力攻势”并斩获4900亿美元投资承诺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三(10月29日)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举行会面。华盛顿与首尔的高级官员此前均表示,协议的最大障碍仍在于特朗普提出的要求——韩国需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在执行层面难以达成一致。

韩国官员称,大规模现金投资可能动摇本国经济稳定,他们更倾向于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

此外,韩国还希望建立货币互换机制,以便在投资过程中调节本国货币流动。

特朗普与李在明的会晤在历史名城庆州举行,正值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年度峰会召开。然而,双方在投资额与执行方案上的分歧,正为这场会面蒙上阴影。

特朗普在一场商界论坛上称,美国与韩国“紧密相连”,并赞扬两国拥有“非常特殊的关系”,同时表示双方“非常接近达成协议”。

谈及国际贸易时,特朗普采取了比以往对抗性立场更为温和的方式,表示:“最好的协议,是能够惠及所有人的协议。”

在特朗普抵达前,李在明在论坛上发言,警告贸易壁垒的风险。

“在保护主义与民族主义抬头、各国聚焦眼前生存的当下,‘合作’、‘共存’与‘包容性增长’这些词听上去似乎很空洞,”李在明说道。

“然而,正是在这种危机时刻,亚太经合组织作为团结平台的作用才愈发凸显。”

谈判进展缓慢 

韩国国安顾问吴贤珠(Oh Hyunjoo)向记者表示,贸易谈判“比预期稍慢一些”。

“我们尚未就投资结构、投资形式及利润分配等问题达成一致,”她在周一表示。

这一局面与特朗普在日本取得的成果形成鲜明对比。日本政府正努力履行此前贸易协议中承诺的5500亿美元投资,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东京与商界领袖共进晚宴时宣布,已有高达49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落实。

特朗普在日本访问期间,与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关系融洽。特朗普与高市早苗登上美军航母向驻日美军讲话,并宣布数项由日本出资的美国重大能源与科技项目。

相比之下,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周一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表示,与韩国的协议尚未准备就绪。

“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敲定,”他说,但补充称双方“已相当接近”达成协议。

目前,韩国汽车仍面临25%的美方关税,使现代、起亚等品牌在面对日本和欧洲竞争对手(15%关税)时处于劣势。

李在明厚礼“笼络”特朗普

李在明于今年6月就任总统,8月在白宫与特朗普举行了一次气氛热烈的会晤,其间他大加恭维。此次在庆州会面时,李再次以礼示好,向特朗普赠送了一枚金质勋章和一顶王冠。

该勋章是“无穷花大勋章”,为韩国最高荣誉。特朗普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美国总统。

特朗普表示:“它美得无与伦比,我真想立刻就戴上。”

随后,特朗普又获赠一顶新罗王冠复制品。新罗王朝存在于公元前57年至公元935年,王冠出土于当时王国首都庆州的一座古墓中。

但美韩两国关系并非毫无摩擦。9月,美国移民局突袭了位于佐治亚州的一家现代汽车工厂,拘留了300多名韩国工人,引发韩方强烈不满与“被背叛感”。

李在明表示,若签证制度不改善,韩企今后可能会重新考虑是否继续赴美投资。

“若签证问题无法解决,在美设厂将要么处于严重不利地位,要么几乎不可能实现,”他说,“企业会开始怀疑是否值得继续这样做。”

韩国外交部10月初称,美方已同意允许韩国短期签证或免签证工人赴美参与工业项目建设。

当被问及移民突袭事件时,特朗普表示:“我反对将他们驱逐出境。”他补充说,改进签证制度将有助于企业更容易引入技术工人。

特朗普将于周四与习近平会晤

特朗普此行期间,备受关注的另一场会晤是计划于周四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的会谈

尽管中美两国在贸易问题上长期对立,但双方近期均释放出缓和信号

特朗普周三在空军一号上向记者表示,特朗普表示,他预计将下调因芬太尼原料流通问题而针对中国征收的关税。

“他们会尽力而为,”特朗普表示,并补充道,“中国将与我一道努力。”

特朗普似乎已接受本次行程中无法会见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事实。此前他曾表示可能延长访韩行程,但周三承认“行程非常紧凑”。

朝鲜方面迄今为止已拒绝了美国与韩国对其的外交示好,称除非美国放弃“无核化”要求,否则不会恢复谈判。在特朗普访问韩国之际,朝鲜于周三当天宣布向其西部海域发射了海对地巡航导弹,以展示其军事能力。

特朗普对此轻描淡写地回应道:“他(金正恩)发射导弹都几十年了,不是吗?”

特朗普与金正恩在其第一任期内曾多次会面,但始终未能就朝鲜核问题达成实质性协议。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德国外长取消访华是正确的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10-25T13:47:59.599Z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Johann Wadephul)近日表示,中国向世界宣告自己会捍卫多边主义和多边机构,但实际上,北京容忍朝鲜逃避制裁,并在南中国海无视国际海洋法,并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外长瓦德富尔(Johann Wadephul)原定于本周日启程访华,一个小型商务代表团原计划随行,然而德方周五表示推迟该行程。德国《明镜周刊》网站10月24日发表题为《为何瓦德富尔取消行程是勇敢的》的分析文章,表示所谓“推迟”实际相当于取消行程,“这在中德关系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上一次发生类似事件还是在1996年,当时因为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一项批评中国西藏政策的决议,北京取消了时任德国外长克劳斯·金克尔(Klaus Kinkel)的访华行程。

文章指出,这次瓦德富尔取消访华行程,是德方踩下的刹车。原因有几方面。一个是德国给出的官方理由,中方迄今只安排了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与中国外长王毅的会晤,而两人今年夏天在柏林刚刚会晤。另一个则是这位德国外长近期对中国的诸多批评言论。

“瓦德富尔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对北京如此明确地表态令人惊讶。德国经济,尤其是汽车行业,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对中国的出口。现在看来,德国也明显高度依赖中国进口,例如稀土和芯片。……恰恰在这种局势下,瓦德富尔却选择冒险,让德中关系可能面临进一步恶化。”作者Severin Weiland表示,德国外长取消访华的决定是他与总理府密切协调的结果,“他的决定可谓勇敢,而且显然也是一个彰显立场的举动”。

“根据来自柏林外交圈的消息,北京方面坚持要求德国在外长访华前先‘纠正’对中国的批评,而这无异于公开羞辱,意味着柏林要屈从于一种强势姿态——这是威权国家常对其认为较弱的伙伴所采取的做法。”

文章在最后说:“然而,欧洲绝非弱到需要举白旗。中国也仍然依赖对欧盟的出口。瓦德富尔最后一刻的拒绝向中共领导层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尽管德国对中国存在依赖,但是柏林不愿被摆布。”

德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周五(10月24日)表示,中方迄今只安排了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与中国外长王毅的会晤。但两人今年夏天在柏林刚刚举行过会晤。

“与其误入歧途,不如干脆不去”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也于10月24日发表题为《与其错误出访,不如不出访》的评论文章,表示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取消访华行程是正确的,“他不应该受到中国政府摆布”。

作者Alice Bota表示,德国外长这次特意计划带上一个商务代表团,因为德企目前正在感受到对华依赖的严重后果。然而,“在北京,几乎没人想与瓦德富尔及其代表团交谈。截至周五,只有与外长王毅的会面得到了确认”,仅从这一点看,德国外长这次不去中国就是正确的。如果在不知道会见对象的情况下就启程,德方将陷入被动的境地,“会沦为等待接见的请求者”。

评论文章随后写道,中国对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早已不满。他近期数次批评中国在破坏当前世界秩序。“虽然瓦德富尔的言论并没有什么新意,只是重申了德国政界长期以来的共识——即中国正在以咄咄逼人的手段寻求全球主导地位。……更令人感到新鲜的是中国的态度:其对台政策和方针日益强硬,但对批评的容忍度却在下降。显然,中国政府希望德国外长在获得北京方面的会谈承诺之前先行‘修正’其立场。这对德方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作者在最后说,德方近来一直在观察美中贸易战如何升级,以及欧洲如何因此遭殃。瓦德富尔肯定很清楚,在习近平与特朗普会晤并可能就稀土争端达成协议前,中国不会向欧洲做出任何让步。“因此,瓦德富尔现在不去中国,而是之后再进行访问,是更为妥当的。在此期间,双方可以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届时,双方可以从容地讨论中方的关切事项——以及那些中国方面不愿听却萦绕欧洲心头的议题。”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特朗普称未能找到合适时间会晤金正恩

德正(法新社、路透社)
2025-10-29T10:57:41.285Z
二人板门店握手瞬间:2019年6月30日第三次特金会

(德国之声中文网)特朗普周三(10月29日)表示,本次访问韩国期间,将无法安排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会面。

此前他曾说过,“非常希望”在亚洲之行期间能与金正恩会晤。如果成行,这便是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后首次特金会,不过,朝鲜方面一直没有公开回应美方的邀请。

人们注意到,特朗普的亚洲之行开始几个小时之前,平壤宣布在其西部沿海试射了巡航导弹,朝鲜声称,这是向敌人发出警告。

对于本次未能举行的特金会,特朗普说,“我非常了解金正恩……我们确实没能找到合适的时间。”他还表示,会在与首尔总统李在明举行峰会时,促进纠正朝韩之间的紧张关系。

韩国与朝鲜仍处于战争的停火状态,双方从未签署和平协定。不过,李在明总统对特朗普有意同金正恩会面表示欢迎,称此举将“在朝鲜半岛营造温暖与和平的氛围”。

特朗普周三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表示,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与金正恩会面,“在某个时候,我们将与朝鲜对话。我认为他们愿意,我也愿意。”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三次会晤金正恩

在特朗普总统的第一任期内,金正恩曾三次与他举行峰会。前两次分别于2018年2019年在新加披和越南举行,最后一次会晤是在韩朝两国非军事区板门店举行的。此次会晤由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然后匆忙安排在第二天。

在那次会晤中,两位领导人隔着分隔南北的混凝土板,在三八线握手问候,之后特朗普步行进入朝鲜境内几步,成为首位踏上朝鲜领土的美国总统。

但是,在朝鲜放弃核武的数量、以及平壤获得怎样的回报等问题上,美朝最终未能达成一致,谈判破裂

此后,朝鲜多次宣布自己是一个“拥核国家",而且这是“不可逆转”的。就在本次试射后,朝中社援引朝鲜军方高层报道,朝鲜在实际发展“核力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川普樂觀看待川習會 專家料習近平態度強硬

周昱君
2025-10-29T08:42:17.885Z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9日表示,中方「願同美方共同努力,推動此次會晤取得積極成果」。針對芬太尼議題,中方「對繼續同美方開展合作持開放態度」,但美方「應採取實際行動,為雙方合作創造必要條件」。

(德國之聲中文網)週三(10月29日)上午,美國總統川普搭乘空軍一號專機從日本出發,抵達這場亞洲行的第三站韓國。川普的行程包含會晤韓國總統李在明及企業界人士,但各界最關注的重頭戲,是週四(30日)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川習會」。

本屆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由韓國慶州主辦,10月31日登場,但川普預計只待到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是從10月30日至11月1日停留韓國。韓媒《東亞日報》引述知情者說法稱,考慮到川普和習近平的行程、移動路線與安全,「川習會」可能不在APEC的慶州主會場舉行,而是在釜山金海機場的「翼峰樓」。

中國外交部29日證實習近平會在韓國釜山與川普會晤。這是川普今年1月重返白宮以來跟習近平第一場面對面會談,也是兩人時隔6年首次實體會面。29日赴韓之際,川普接受媒體訪問,樂觀看待這場「川習會」:「我們會跟習主席有很棒的會議,很多問題都會解決。」

(美國)跟中國的關係非常好,所以我覺得這場會談對我們國家、對全世界都會有非常好的結果。」川普說,他預期跟中國達成「非常好的協議」。

川普稍早曾表示,川習會後,「中國會跟我合作」,美國也會調降對中國的關稅。今年初,為了施壓中國更積極打擊芬太尼流通,川普政府對中國加徵20%關稅。美中正處於貿易戰「休兵」,雙方在倫敦、日內瓦、斯德哥爾摩、馬德里和吉隆坡舉行了五輪貿易談判,達成初步「框架」;現階段,若加上涉及芬太尼的關稅,美國對中國的總關稅累計稅率約為55%。

川普29日表示,美國會跟中國達成「很好的協議」。

外界關注川習會能否促使中國鬆綁稀土管制、恢復採購美國大豆,並促成TikTok美國業務轉移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慧(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又稱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也會到韓國參加APEC峰會,並發表主體演講。川普則說,他可能會在「川習會」跟習近平提及輝達「超級棒」的Blackwell處理器。

在美國高科技出口管制下,輝達無法出口最先進的晶片到中國,因此為中國設計「降規」產品。28日,黃仁勳在華府的開發者大會上再次強調中國市場重要性;中共剛發布的「十五五」規劃建議,則主張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外界解讀中國希望擺脫被美國「卡脖子」的處境。

學者:如果川普未有對台表述 是「天大的好消息」

經貿之外,川習會另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是台灣。川普先前曾預告台灣議題已列入和習近平的談話議程,但29日改口稱「不確定」,「習近平可能會想問起這個議題。沒什麼好問的,台灣就是台灣。」

台灣社會有擔憂意見稱,美國可能會為了跟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而「拋棄」台灣;《華爾街日報》9月底消息更稱,習近平不再滿足於拜登時期「不支持」台獨的表述,希望敦促川普進一步聲明美國「反對」台獨。不過,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25日曾表態,「沒有人在考慮」以疏遠台灣作為代價、換取美國面對中國的優惠貿易待遇。

對此,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學者翁履中告訴DW,過去幾任美國總統對台表述不一,但美國政府都強調「對台政策不變」;在這種情況下,川普身邊團隊可能會列出過去幾位總統不同的說法選項供他參考,例如「不支持」、甚或「堅決反對」台灣獨立。但對台灣而言,「這些選項都是傷害」,因為台灣內部對自身的信心會因美方表態而動搖。

「川普會說出一些跟台灣有關的話,一定是北京覺得不會傷耳、不會刺耳的話。」翁履中認為,西方媒體與智庫「都感覺到川普是願意配合北京的」,只要中國願意買美國大豆、放鬆稀土出口管制,川普就「願意說一點話,讓你覺得高興……如果川普什麼都沒說,那對台灣來說就真的是天大的好消息」。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者莊嘉穎則向DW指出,如果美國對台政策改變,那同時也會涉及美國對日本、韓國、菲律賓乃至整個印太區域的政策變化;考慮到川普無法預測的行事風格,這樣的轉變並非不可能,但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

對於川習會可能涉及台灣議題,台灣政府著重強調台美關係穩定。28日,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說不擔心川普會「拋棄」台灣;29日,台灣國安局長蔡明彥表示,台美之間的溝通順暢,美方也會循例以外交管道向台灣說明川習會狀況。

習近平對川普態度轉趨強硬?

相較於2019年在日本大阪G20峰會場邊登場的川習會,這一次,專家預期習近平更加有備而來。

莊嘉穎說:「這次習近平覺得更有自信了,可能會更強硬一點推行自己的立場。有鑑於川普近期在關稅議題上看似進展順利,他可能也會覺得很有信心……雙方顯然會有一些互動討論,但習近平可能比較不會想妥協,這或許會引發川普更強烈的反應。」

翁履中認為,6年前,中國還不是很了解川普的行事風格與策略,但如今「研究得非常透徹」。觀察近期中國對川普加徵關稅等種種措施的回應,大多比較強硬,例如不買美國大豆一事,「這是有計劃在操作,所以現在就算川習會有鬆綁,還是可以解讀是中國已經做好各種準備,有一些是本來就預計要鬆手、拿出來作為折衝使用的」。

川普和習近平上一次會晤是2019年6月在日本G20峰會場邊。

在上述兩位專家看來,即使美中之間在部分經貿議題互相退讓,這兩大強權更根本的分歧仍然存在。翁履中說,兩國「結構性的競爭格局」沒有改變,不會突然「變成好朋友」;莊嘉穎則指出,市場准入、中美貿易逆差、中企在美投資等議題,會是更難達成實質協議的部分。

莊嘉穎還提醒道,川習會之後的發展也同樣重要,「即使已達成協議,不管美國還是中國,都相當願意而且有能力隨時退出」。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中國「十五五」規劃:科技自主成核心目標

null 周子馨
2025-10-29T04:54:25.897Z
中國在四中全會結束後發布「十五五」規劃建議,做為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藍圖。

(德國之聲中文網)週二(10月28日),中國官媒新華社發布在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即第十五個五年計劃,涵蓋2026年至2030年)建議全文,完整計劃將於明年3月於全國人大會議審議,作為中國未來五年的經濟藍圖。

「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提到的經濟主要發展目標,包含提高居民消費、拉抬內需,合理提高公共服務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科技方面強調大幅提高「自立自強水平」,著重重點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另外提及將「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強化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的執法與司法工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說明「十五五」規劃建議時指出,中國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和難預料因素增加,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並未改變。他表示,「十五五」時期是中國全面發力的關鍵,欲在2035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

習近平稱,中國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和難預料因素增加

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向彭博社表示,「十五五」規劃建議的一大亮點是官方承諾提高消費比例,「這不代表中國將立即推出有力的消費刺激措施,但顯示從長遠來看,消費的重要性正在上升」。

彭博社指出,此前有許多經濟學家都呼籲中國應該設定家庭消費在GDP的占比目標。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目前中國家庭消費占比為40%,低於全球平均的56%,也遠低於高收入國家近60%的水平。

科技方面,「十五五」文件稱,將採取「超常規措施」,推動集成電路(積體電路)、工業母機、高端儀器、基礎軟體、先進材料、生物製造等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突出國家戰略需求,部署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加強基礎研究的戰略性、前瞻性與系統化布局,提高基礎研究投入比重,加大長期穩定支持。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中國團隊向彭博社表示,這「可能涉及對研發人員提供大量財務激勵、對企業給予豐厚補貼,以及設定公共採購要求」。

《金融時報》引述分析人士說法報導指,隨著美國總統川普今年初上任後對包含中國在內的經濟體實施高額關稅,中國希望藉由下一個五年規劃鞏固其既有的製造業優勢,同時也想改善在依賴外國技術方面的弱點。

涉港澳台表態

週二發布的「建議」中也包含涉及台灣、香港及澳門的內容。

在港澳方面,「十五五」建議重申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並表示將持續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彰顯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作用,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支持港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台海兩岸方面,同樣也複述北京一貫立場,稱將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深入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除了強調打擊「台獨」分裂勢力外,也提出「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與主動權......加強產業合作,推動兩岸經濟合作。落實台灣同胞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等內容。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拼污染拼劳力拼技术,西方如何打破中国的稀土垄断?

Srinivas Mazumdaru
2025-10-28T15:18:42.221Z
中国在稀土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占据主导地位,控制着近70%的全球开采量,并生产了多达全球90%的稀土加工产品,背后的代价是对环境的破坏。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冲突仍在进行之中。双方都在坚持,看谁更能让自己的人民承受更多的经济痛苦。

这一争端再次让一组被称为稀土元素的金属成为全球明星。

要在稀土领域竞争,仅仅比赛让自己国家的人民承受经济痛苦还不够,还要看谁能承受更多的环境破坏和人类健康的代价。

中国进一步收紧对稀土供应的控制

中国在稀土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占据主导地位,控制着近70%的全球开采量,并生产了多达全球90%的稀土加工产品。

国际能源署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这种“高度市场集中”使能源、汽车、国防和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战略领域的全球供应链“容易受到潜在干扰的影响”。

本月早些时候,北京进一步收紧了对稀土供应的控制。从12月1日起,世界各地的外国公司若出口含有哪怕微量来自中国、或使用中国技术生产的稀土材料的产品,都需要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

此举被视为对美国扩大“出口管制清单”的回应。美国此前将更多中国企业列入名单,禁止其获取最先进的美国半导体芯片和其他技术。

北京进一步收紧了对稀土供应的控制。

中国的决定引发了外界对供应短缺的担忧。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会扰乱电动车、国防装备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等产品的生产。

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批评北京的新措施“极具攻击性”且“不成比例”。欧盟贸易事务专员马洛什·谢夫乔维奇(Maros Sefcovic)则称这些措施“不公正且有害”。

美国与欧盟都在与北京进行谈判,以确保各自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稀土供应。

稀土成为地缘政治争端中的筹码

美国曾经在稀土方面自给自足。但过去二十年间,中国逐渐成为稀土生产的主导力量。

早在十多年前,北京的主导地位已十分明显。外界一直认为,中国可能在地缘政治争端中将稀土作为筹码

2010年,中国因与日本的领土争端而中断对日稀土出口,引发全球关注。

2019年,在特朗普任内的美中贸易冲突高峰期,中国官方媒体暗示可能切断对美稀土出口,以回应美方措施。

习近平当时称稀土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然而,各国减少对中国稀土依赖的努力至今收效甚微。

中国在地缘政治争端中将稀土作为筹码。图为中国外长王毅2025年7月在布鲁塞尔和欧盟代表会面。

美国寻求提升稀土产能

本月,特朗普签署了一项价值85亿美元(约合73亿欧元)的稀土协议。

专家指出,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真正的挑战在于扩大精炼和加工能力。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专家卡尔·弗里德霍夫(Karl Friedhoff)在10月16日发表的博客中指出:“美国首先需要关注中游环节,也就是加工和精炼。”

他强调:“如果我们不掌控中游,就算拥有原矿,也必须把它们送到中国加工。”因此,美国必须在其他国家建立加工厂和精炼厂。

但他补充说,这将带来“诸多问题,尤其是环境方面的挑战”。

西方国家能和中国比拼环境代价吗?

中国对稀土的主导地位是以沉重的环境和社会代价换来的。

稀土开采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危害。所有稀土矿石都含有放射性元素,如铀和钍,它们可能污染空气、水源、土壤和地下水。

稀土金属的分离与提炼会留下有毒废物和放射性副产品。

在西方国家建立符合严格环保标准的加工厂将更昂贵且耗时。

稀土加工还极度消耗能源和水资源,可能引发当地民众的反对。

稀土开采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危害。所有稀土矿石都含有放射性元素,如铀和钍,它们可能污染空气、水源、土壤和地下水。

难以快速复制的产业生态

此外,这一工艺技术复杂,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数十年的经验、成熟的技术人员和完备的产业生态,其他国家难以快速复制。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拥有“无与伦比的技术专长,尤其在溶剂萃取方面”——这是稀土分离的关键且复杂环节。

报告指出:“西方企业因劳动力技能有限、研发不足及环境法规约束而举步维艰。”

报告补充说,要实现稀土供应的多元化,不仅需要在中国以外开设新矿,还需要建立新的精炼设施、培养熟练工人,并提供经济激励,包括价格稳定机制以及与汽车、国防等下游产业签订长期采购协议。

报告作者呼吁美国制定战略,重建稀土技术专长并建立加工中心。

他们指出,这不仅需要“获得具有竞争力价格的原料”,还需要“低成本能源、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先进的加工技术,以及可负担的熟练劳动力”。

即便所有条件都到位,专家仍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主导该领域。

报告最后警告说:“如果没有迅速且协调的行动,对抗中国长期主导地位的机会窗口将继续缩小,这将使关键技术、产业和安全利益持续处于风险之中。”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北京并不是我们的伙伴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10-24T14:31:02.564Z
德语媒体;北京并不是我们的伙伴

(德国之声中文网)因芯片断供,德国汽车制造商们正面临着生产线停摆的困境。《南德意志报》发表评论写道,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令人意外,而此次芯片危机更是暴露了德国对华政策的彻底失败。这篇题为《北京并不是伙伴》的评论写道:

“早在十年前,中国就在其‘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明确了他们的产业目标,相关内容公开发布,人人都可以查阅。显然,从那时开始,北京就对包括机械制造和机器人在内的核心领域开始了重点扶持。但是,很多企业却对此完全没有予以重视,毕竟他们的中国生意非常火爆,尤其是那些派驻中国的高管们都有丰厚的收入。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6年,芯片制造商Nexperia 被不暇思索地卖给了中国金主。

现如今,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中国的产业政策已经将原本‘用德国设备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互补互惠关系,转变成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为了稳固受深层结构问题严重拖累的本国经济,北京正以低廉的价格,将本国的过剩产能倾销入国际市场,因此德国厂商不得不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生存危机。

与其将这场危机称之为‘中国冲击2.0’,倒不如承认自身的盲目自大更为贴切。而且这种状况仍在继续。一些德国企业正在被他们此前的耻笑对象挤压得无法喘息,而与此同时,仍然有人主张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即所谓的‘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他们仍在梦想能够重温往日的辉煌,而事实上,从中获益的,却只有中国。”

莱茵邮报:减少依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南德意志报》评论指出,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原材料领域获得垄断地位,已经成了北京维护权力的重要武器。拟议中的新版五年计划中,这一战略思想同样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德国企业正在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意愿增强中国经济的抗压性,另一方面,他们却不敢在欧洲公开指出经济依赖所带来的严重风险。这种状况绝不能继续下去了。芯片危机注定会成为德中高层讨论的紧迫议题,想必北京届时也会就‘尽快解决问题’做出承诺,毕竟,为自己制造出的问题展开‘双边会谈’,一向都是北京领导层乐此不疲的事情。但是,德国也必须认清一个现实:北京并不是一个伙伴。欧洲必须尽快减少依赖,并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和韧性。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莱茵邮报》发表评论称,表面上看,此次芯片危机是中美贸易争端的衍生物,德国车企是无辜的受害者。但细究之下却不难发现,德国车企自身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过分依赖其他国家意味着什么,早在新冠疫情期间,德国工业就已对此有过切肤之痛。一旦供应链中断,生产就会立即陷入瓶颈,当年是因为中国的疫情封控,而现在则是基于中国的权力博弈。如果汽车制造商一味注重短期的成本,显然是一种短视行为。而如果备受追捧的芯片制造商同时也为供应商供货时,那么,风险显然正在成倍的增高

平日里,汽车行业总是对竞争的好处赞不绝口,但采购时,却又对竞争关系视而不见,如今,他们正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汽车工业需要简单芯片,计算中心需要复杂芯片,前经济部长哈贝克本已意识到了芯片的重要性,但这位绿党政治家以高额补贴吸引芯片制造商的尝试却以惨败而告终。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芯片制造商入驻,并建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广泛供应链,只有这样,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否则,中国将在欧洲市场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APEC韩国峰会:特朗普玩“快闪”,舞台留给习近平

德正
2025-10-28T12:05:40.142Z
特朗普提前离开APEC的决定,把聚光灯让给了习近平。

(德国之声中文网)经过数周紧张谈判,韩国原希望在本周的亚太领导人会议之前,在美国关税问题上取得突破,但这一希望正在破灭。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即将达成协议,从而缓解两国贸易紧张局势。

据三名外交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将在周三(10月29日)抵达韩国,这是他第二任期内首次访韩。但他将在次日离开,跳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的主要议程,其他多国领导人被迫调整行程。

今年的APEC会议被特朗普在1月就职后不久宣布的全面关税政策阴影笼罩,同时也受到其他全球贸易挑战的影响,尤其是华盛顿与北京之间不断加剧的紧张关系。

亚洲协会高级研究员约翰·德卢里(John Delury)表示,特朗普的政策提升了全球领导人聚首的重要性,使这一通常被认为乏味的外交活动罕见地受到国际关注。

他说:“鉴于当前多边主义和世界秩序的状况,这可能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届APEC。我们可能会看到APEC前所未有的戏剧性场面。”

对主办国韩国而言,这周是总统李在明上任以来的一次重大外交考验。李在明在前任因试图实施戒严而被罢免后,于6月的突发选举中当选总统。

李在明将会晤特朗普、习近平以及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这三位领导人是东北亚外交及朝鲜半岛事务的关键角色。预计习近平与特朗普也将在周四举行双边会晤,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两人的首次面对面交流。

特朗普搅局帮了习近平

周一(10月27日),全球股市上涨。此前美国官员称,美中谈判代表已制定出一份贸易协议框架,外界预期习近平与特朗普可能会签署协议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专家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表示,特朗普可能希望借签署多项贸易协议以及在面对批评时不退让,展示他在贸易战中的成绩。

古德曼说:“我认为习近平希望把中国和他本人塑造成亚太地区真正的领导者,让人们相信他可以带领该地区走向更加繁荣和经济一体化。尽管该地区对此普遍持怀疑态度,但特朗普的搅局式做法反而助长了中国的叙事。”

对韩国来说,目标更为现实。

古德曼表示:“如果韩国能顺利完成APEC及相关会议而未出现重大波折,就会被视为一次成功的主办,并认为自己躲过一劫。”

韩美贸易协议前景不明

首尔原计划在APEC召开前敲定与特朗普在7月达成初步共识的贸易协议。然而,8月李在明与特朗普的首次峰会未能达成最终协议,主要卡在协议中价值3500亿美元投资方案的细节问题上。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周一表示,韩美贸易协议的整体框架已经完成,但在特朗普访问期间不太可能最终确定。韩国官员也表示,双方仍存在重大分歧。

韩国产业部周二表示,双方仍在持续沟通,首尔将努力最大化国家利益。

协议延迟将对韩国汽车制造商如现代汽车造成打击。现代汽车的对美出口被征收25%的关税,而日本汽车仅被征收15%。

一名韩国官员表示,李在明和特朗普可能会发布一份总结近期共识的文件,但不会解决关税争端。

全球秩序仍将动荡

李在明将首次与习近平会面。这是习近平11年来首次访问韩国。当前,韩国在美中政治与经济的对抗中处于交叉火力之中。

中国已对部分与美国合作的韩国造船企业实施制裁。

李在明政府表示,韩国正推动APEC发表一份关于自由贸易重要性的联合声明,并寻求在人工智能与人口结构变化方面达成共识。

三位APEC成员国外交官告诉路透社,经过多年的分歧,对会议能在实质性议题上达成联合声明,他们并不乐观。

特朗普提前离开APEC的决定,把聚光灯让给了习近平。习近平预计将留到周六的闭幕仪式,中国也将主办明年的APEC论坛。

纽约帕克战略咨询公司的肖恩·金(Sean King)表示:“APEC不是最有实质意义的全球对话平台,但特朗普不该把舞台让给习近平。我们需要提醒伙伴和盟友,美国仍然与他们站在一起。”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国东盟升级自贸区协定 北京化身美国替代者

德正
2025-10-28T12:13:28.285Z
李强:不少国家被无理加征高额关税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二(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中国总理李强强调,与中国扩大经贸关系,以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李强在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上签署该协议后表示,更紧密合作有助于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他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不少国家被无理加征高额关税;面对强权政治、经济霸凌,不团结、搞对立得不到任何好处。

李强引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早些时候访问东南亚时的表态称:“团结就是力量”。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则对李强的表态表示出质疑。中菲之间围绕南中国海存在主权争议,一些其它东盟国家也是如此。马科斯对扩大贸易协议表示欢迎,但强调“这一合作不能与胁迫共存”。

推动地区贸易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是在年度东盟峰会最后一天签署的,李强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场。安瓦尔是东盟轮值主席。

中国与东盟最早于2002年签署自贸区议定书,并于2010年生效。该自贸区覆盖人口超过20亿的市场,降低商品关税,推动服务与投资流动。

双边贸易从2010年的2355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近1万亿美元。东盟和中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

李强强调,中国与东盟成员国文莱、柬埔寨、东帝汶、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相互信赖”,称其为“相近相通、相亲相依的好邻居、好兄弟”。

东南亚政治分析师威尔士(Bridget Welsh)表示,升级版议定书将让双方获益,特别是在供应链和可持续性方面。“美国以外的国家正在加强彼此之间的贸易关系,与此同时则尝试与美国恢复关系。”

夹在中美之间

特朗普周日在东盟峰会宣布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新的经贸协议细节,不过各国仍须支付他引入的新关税。

安瓦尔在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上强调,东盟寻求与各国保持友好关系。

“之前一天我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今天我们回来与中国会晤”,他说道。“这反映出东盟的中立性。”

特朗普和习近平预计周四在韩国会晤。两国贸易代表团表示,达成协议框架。

官员们表示,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预计将覆盖新的领域,包括数字贸易、绿色经济、可持续性以及支持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东盟经济主体。该协议旨在改善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简化非关税程序并降低监管壁垒。

地区紧张仍存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肯定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议定书的同时,也敦促中国“致力于合作和有意义的参与,特别在南中国海”。

马科斯说,菲律宾舰船飞机在南中国海仍面临“危险行动和骚扰”,这令人遗憾。他重申,马尼拉反对北京在帕纳塔格礁(中国称黄岩岛,国际称斯卡伯勒礁)设立自然保护区的计划。

“这样的行动不能以海洋环境保护的名义进行,因为并无法律基础和效力,而是公然无视国际法,侵犯菲律宾主权。”不过,马科斯也补充说,马尼拉将继续与中国进行建设性接触,以管控分歧。

马科斯已表示,明年接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后,将加速完成争议海域的“行为准则”的制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坤周一指责菲律宾“在海上蓄意侵权挑衅是导致局势紧张的根源”。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川苗會」簽署關鍵協議 美日迎「新黃金時代」

郑仲岚
2025-10-28T10:41:12.309Z
特朗普与高市早苗在东京赤坂离宫举行的签字仪式上

(德國之聲中文網)10月28日位於東京元赤坂的迎賓館,來訪日本的美國總統川普就任不久的首相高市早苗簽署新協議。當中內容包括確保包含稀土在內的關鍵礦物供應鏈的合作,以及美日將確實履行對等關稅談判協議。川普與高市早苗兩人笑容滿面地手持簽署文件,兩國並一致同意在東亞安全保障環境惡化的背景下,將持續深化美日同盟。

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赤坂离宫欢迎特朗普来访

高市早苗並在會談中提出「希望共同開創同盟關係的新黃金時代」,對此川普回應「日本是最重要的同盟國」,確認將持續在經濟領域開展合作。就任首相剛滿一週的高市早苗在這次的會談中致力建立與川普總統的個人信賴關係。

會談一開始,高市強調:「日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同盟。日本將與美國一同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做出貢獻」。其中她也呼籲:「希望進一步推進合作,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並立刻提到已故安倍晉三所提及的自由印太思想。

對此,川普總統則緬懷安倍晉三是他一生的摯友,並祝賀高市作為首位女性就任首相,也對日本政府增加國防經費和採購美國製裝備表示感謝。針對對等關稅協議,川普稱讚「是一個非常公平的協定」,並認為兩國的貿易將會持續擴大。

據了解,首相在會談中傳達了日本將國防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增長目標提前兩年,爭取在今年度內達成的意願。高市也說明將提前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三份安保相關文件的想法。

而在當天下午,川普與高市兩人也一同搭乘美國總統直升專機「陸戰隊一號」前往橫濱的橫須賀基地「USS喬治華盛頓號」上,高市並在川普的介紹下致詞,重申日本保衛太平洋以及發揚「印度太平洋思維」的決心,艦上近千名官兵對此高聲鼓掌歡呼。川普並在接下來致詞長達40多分鐘,感謝美軍維護太平洋和平的辛勞。

川普看望橫須賀基地「USS喬治華盛頓號」官兵

美國政壇「明星隊」

在舉行面對面會談前,高市早苗已在先前訪問馬來西亞出席東協峰會之際在當地飯店與仍在空軍一號上的川普進行電話會談。從原先將搭飛機移動視為最佳休息時間的川普,罕見先與剛上任的高市通電話,就可看出川普重視日本的態度。

此外,不只是川普本人,包括美國政壇的一級要角也都齊聚東京,包括國務卿盧比歐、財政部長貝森特以及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等經濟政策制定高官也都一起與會。日本媒體對此稱美國政壇「全明星隊」到齊。貝森特也在先前與日本財務大臣片山皋月會面,雙方就日本減少購買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等達成初步共識。

28日當天,美日兩國也舉行工作午餐會,日方罕見不選國產,而是端出美國產的米跟牛肉、佐以日本的其他食材跟烹調方式來宴客。在此之前。川普跟高市也一同會見了遭到北韓綁架的日本人家屬,並當面保證「我會盡全力做我能做的」。

川普在先前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時,已經先調停泰國與柬埔寨的衝突,並稱自己在8個月內調停8場衝突。高市早苗也在28日表示,願意推薦川普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的被提名人,未來美日雙方也將在以中國、俄羅斯、北韓的地區危機為警惕下,持續展現鞏固的同盟關係與替和平努力。

稱天皇「很棒的人」

川普在27日當地時間傍晚五點造訪東京後,隨即搭乘美國總統專用直升機前往美軍基地、再轉乘轎車前往皇居覲見日本天皇德仁。天皇陛下在玄關迎接,兩人愉快地握手,在進入御所進行約30分鐘的會談。

特朗普10月27日拜会日本天皇德仁

根據宮內廳轉述,川普總統在開場時即稱「很榮幸有機會與陛下會面」。並表示「希望在新首相的領導下,進一步強化日美關係」。天皇則回應:「期待總統這次訪問能進一步強化日美友好關係」。川普並提及就任後,持續在世界各地解決衝突,引發天皇回應稱「希望和平能早日降臨」。

川普總統也向天皇夫婦發出訪問邀請,表示「務必請來白宮訪問」。會面結束後。川普總統與天皇一同回到御所玄關前,他在媒體面前指著天皇稱「很棒的人」(Great Man)。天皇則在川普乘上車後,直到離去之前一直都揮手致意。

東京睽違「川普熱」

回顧上次川普訪問的2019年5月,當時他以「國賓」身份訪問東京,在東京掀起旋風,不僅與當時的首相安倍晉三打高爾夫球外、也享用傳統的「爐端燒」等。這次川普雖然是以國賓之下的「公式實務訪問賓客」造訪,日方仍是準備了川普喜歡的金箔高爾夫球、安倍生前用過的球桿等物品當作贈禮。

此外,由於受到安倍遭到刺殺等經驗為鑑,日本警視廳等這次大舉動員1萬8000名警力戒備,不僅川普經過的地方警力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等戒備,每隔一段距離也有臨檢等、周遭車站的寄放行李櫃跟垃圾桶完全被封鎖,日方的最高警戒也是滴水不漏。

在川普搭乘的空軍一號抵達前,羽田機場內的航廈高處也有不少民眾聚集圍觀,有位特地從北海道搭飛機前來的男子,在接受日媒訪問時就稱「這次不來下次就沒機會了」,在看到空軍一號降落後,該男也笑稱「果然空軍一號的氣場就是不同」。

川普在28日簽署協議後,下午也前往美軍橫須賀基地發表演說,晚上則與日本企業界一起商討投資美國等各項事業。29日早上啟程前往韓國參加APEC高峰會、並預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會談。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香港立法會大換血 北京欲推「年輕愛國者」治港?

null 周子馨
2025-10-28T06:30:21.091Z
香港即將在今年底舉行立法會換屆選舉(資料照)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立法會本屆議席已於上週結束,從10月24日展開下屆議會的提名程序,並將於12月7日舉行立法會選舉,選出共90個議席。這是自從北京在2021年全面改革香港選舉制度以來的第二場立法會換屆選舉。

此前,香港01、《海峽時報》等媒體稱有傳聞指北京欲重振香港立法會,並對新立法會議員設下年齡門檻「七十大限」,希望資深立法會議員不再競選連任,讓年輕新血加入。

中國和港府均未證實上述說法。不過,截至週二(28日),共有28名現任立法會議員宣布不尋求連任,其中12人年齡超過70歲,包含已擔任立法會議員長達17年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以及敢言派的田北辰。

香港特首李家超此前回應,棄選的立法會議員涵蓋各個年齡層,並稱其不繼續參選「是個人選擇」。

北京多年來力推「愛國者治港」,要求所有候選人必須先向親北京的審查小組證明其愛國立場,才能參選。

中國全國人大在2021年3月通過決定,大幅度改變香港立法會選舉制度,將地區直選的議席從佔一半的35席下降至20席,功能界別則下降至30席,法律界等多個界別由之前的個人票改成團體票。其餘40席則由約15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內部選出。

2021年底,香港舉行了在「愛國者治港」原則指導下的首場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僅27.5%,低於北京預期的3成,也創下歷史新低。

奧運金牌參選推動投票率?

香港01週一(27日)報導稱,巴黎奧運擊劍金牌江旻憓將參選,相關方面推出江旻憓參選是希望「帶動選舉氣氛」,盼藉由她的明星光環提高投票率。江旻憓因從小與家人居住於加拿大,疑似領有外國護照,依法不符合參選規定,因此尚未報名參選。若想參與下屆立法會的選舉必須放棄外國護照。

《星島日報》則引述不具名的政界人士說法稱,江旻憓知名度雖高,但難以撼動政黨和社團在地方上的票源;若最後低票落敗,也會影響她的形象,因此預料她不會參選。

現年31歲的江旻憓在今年7月當選中國全國青聯常委,她曾在中國人民大學修讀法律碩士,論文主題為「透過『佔中事件』反思香港特區選舉制度完善路徑」,內容提及香港2014年的「雨傘革命」,以及「愛國者治港」等論點。

北京及港府否認介選?

中國港澳辦和駐港國家安全公署24日先後發文,國安公署發言人稱,將「毫不手軟堅決依法打擊任何干擾破壞選舉秩序之舉」。

港澳辦則發布一篇作者署名為「港澳平」的文章,內容稱「反中亂港勢力從未停止對選舉的干擾破壞」,並指近期出現種種干擾破壞選舉的「奇談怪論」,「編造所謂『中央干預選舉』的偽命題,散布所謂『祝福名單』,詆毀第七屆立法會議員的表現、揚言抵制選舉」等,批評其目的是為了否定改革後的選制。

(綜合報導)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东盟峰会莫迪“放鸽子”:害怕与特朗普握手言欢?

Wesley Rahn
2025-10-27T15:44:56.243Z
今年2月,莫迪与特朗普会面,并没有让印度在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战中享受特殊待遇。

(德国之声中文网)印度总理莫迪“放了鸽子”,将不会出席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ASEAN)峰会。美国总统特朗普是此次峰会的重量级嘉宾。莫迪的缺席引发外界猜测,美印之间围绕新德里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导致的关税谈判是否出现停滞。

莫迪在社交平台X上简要提及,他将以“线上方式”出席即将召开的东盟峰会。他在帖子中重点谈到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的“友好关系”,以及推动东盟与印度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意愿。

莫迪的帖子未进一步说明他为何不前往马来西亚。

安瓦尔表示,他被告知莫迪因印度国内正在举行的排灯节(Diwali)庆祝活动而选择线上参会。

特朗普于10月26日抵达吉隆坡出席东盟峰会。这是他此次亚洲之行的第一站,期间包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面,之后他将前往韩国出席另一场峰会。

 

“与特朗普过从甚密的风险太高”

两国领导人都试图淡化关税僵局带来的紧张气氛。

上周二(10月21日),在白宫举行的排灯节特别活动上,特朗普表示,他与莫迪进行了“积极的对话”,并重申度将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特朗普告诉记者:“我们关系很好。他不会再从俄罗斯购买太多石油。他们已经大幅削减,还会继续减少。”他补充说,莫迪希望“看到乌克兰战争结束”。

莫迪感谢特朗普的节日问候,并承诺加强反恐合作,但未提及关税或石油问题。

然而,莫迪缺席东盟峰会的消息,引发印度国内反对派的质疑。反对派猜想,莫迪担心与特朗普在国际舞台上握手合影,在国内会留下负面印象。

印度主要反对党国大党(Indian National Congress)高级成员贾伊拉姆·拉梅什(Jairam Ramesh)周四在X上表示,莫迪“与特朗普过从甚密的风险太高”。

拉梅什指出,特朗普不断就俄罗斯石油问题发表言论,并多次声称自己在4月阻止了一场印巴战争——这一说法被印度否认——这些都成为莫迪的政治负担。

此前一周,当特朗普首次声称莫迪“保证”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时,印度反对派领袖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回应说:“莫迪害怕特朗普。”他指责莫迪让特朗普替印度宣布政策决定。

 

莫迪“热脸贴上冷屁股”?

今年2月,莫迪与特朗普在白宫热情拥抱。当时外界预期,两人将延续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良好关系。

然而不久后,印度发现自己未能获得特殊待遇。特朗普推出的关税政策波及印度,对部分印度出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

8月,特朗普政府指责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是在资助莫斯科的战争,并再加征25%的关税,使总税率达到50%。美印关系跌至数十年来的最低点。

上周,特朗普进一步搅动局势,声称莫迪已“向他保证”印度将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印度官员对此既未确认,也未否认。

 

对俄新制裁"火上浇油"

路透社上周四报道称,印度最大俄罗斯原油买家信实工业集团(Reliance Industries)正准备“大幅削减”俄油进口。

一家炼油厂消息人士在匿名条件下告诉路透社:“我们预计进口不会立即归零,因为还有部分货物通过中间商流入市场。”

信实集团发言人表示:“俄油进口的调整正在进行中,公司将完全遵守印度政府的指导方针。”

该报道发布之际,美国宣布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卢克石油公司(Lukoil)实施新的制裁。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这两家公司是克里姆林宫“战争机器”的资金来源。

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首次直接针对俄罗斯战争进行的制裁。制裁内容包括冻结两家俄企在美国的全部资产,并允许对与其交易的外国银行实施二级制裁。

这意味着,印度的银行若继续协助俄油交易,可能面临处罚。

美国财政部规定,企业必须在11月21日前结束与上述两家俄企的交易。分析人士指出,制裁的影响取决于美国执行力度及各国银行的配合程度。

 

战争财难以为继?

尽管关于俄油的传闻不断,印度外交部仍强调,国家优先考虑能源独立和消费者利益。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Randhir Jaiswal)上周表示,华盛顿有意深化能源合作,双方正在进行相关讨论。

贾伊斯瓦尔强调,印度进口石油的首要任务是“在不稳定的能源环境下保障印度消费者的利益”。

位于新德里的能源分析师苏米特·里托利亚(Sumit Ritolia)对德国之声表示,印度“可能会减少”俄罗斯石油进口,但“短期内不会降至零”。

印度自2021年至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增长近19倍,从每天10万桶增至190万桶,使俄罗斯成为印度最大的原油供应国。

2022年,在莫斯科发动战争并遭受制裁后,新德里发起了战争财,以折扣价购买俄油。

印度方面曾辩解说,美国一度也支持印度购买俄油,以稳定全球油价。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哈里斯不排除再战白宫 民主党“重量级”人物考虑2028大选

德正
2025-10-27T14:48:11.473Z
哈里斯 (Kamala Harris),不排除再次竞选白宫职位的可能性(资料图片)

(德国之声中文网) 美国民主党前副总统候选人、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败选的卡玛拉· 哈里斯(Kamala Harris),不排除再次竞选白宫职位的可能性。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定于本周日播出的采访中,哈里斯表示,她“可能”会再次竞选美国总统,并称自己“没有结束”美国的政治生涯。

这位61岁的政治家强调,她的年轻侄孙女们“在其有生之年一定会”看到一位女性总统出现在椭圆形办公室。

仍未做出决定,但被视为“重量级”人物

哈里斯是在2024年总统竞选中接替前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参选的。拜登当时因精神状况日益衰退,在2024年7月迫于党内压力放弃了竞选。由于拜登退出较晚,哈里斯的竞选活动时间非常短。在11月的选举中,她最终明显输给了特朗普。不过,她仍被视为党内潜在的“重量级”人物。

哈里斯补充说,她接下来的职业规划尚未确定:“除了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我还没有决定未来要做什么。”她补充说,她的整个职业生涯都致力于服务社区,“这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有很多参与的方式。”

哈里斯的此次BBC采访是在她回忆录出版后进行的,她在回忆录中将乔·拜登失败的总统竞选称为“轻率”。哈里斯还指责白宫工作人员在她成为总统候选人后,没有给予她足够的支持。

哈里斯此前在7月底宣布,她将不会竞选她的家乡州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的州长一职。该州选举将在2026年举行。现任州长、民主党人加文·纽森(Gavin Newsom)在担任两届州长后,将不能再次参选。

纽森也抱有雄心,准备2028

纽森被认为是2028年美国总统职位的有力竞争者,也是民主党内可能的候选人。这位58岁的州长本周日向CBS新闻证实,他将在明年美国中期选举后,认真考虑竞选总统的计划。

当拜登退出白宫竞选时,纽森曾被立即视为民主党可能的替代候选人,但他最终未能获选。

纽森曾是旧金山(San Francisco)市长(2004年至2011年),自2019年起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他一直是特朗普总统的著名批评者之一,并因模仿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使用全大写字母和频繁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的风格而惹怒了这位共和党领袖。

纽森还与特朗普在移民政策、国民警卫队部署和重新划分选区等问题上发生过冲突。这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是该州重新划分国会选区的主要推手,旨在抵消其他州由共和党主导的选区重划的影响。纽森曾称特朗普是“一个入侵物种”,指责他“正在破坏联盟、真相、信任、传统和体制”。

尽管根据美国宪法,特朗普不能寻求第三个总统任期,但他今年早些时候曾暗示可能会为此努力,称“有一些方法可以做到”。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180度大反转:特朗普取消对巴西的惩罚性关税

Astrid Prange de Oliveira
2025-10-27T13:49:25.062Z
马来西亚吉隆坡会晤后,特朗普与卢拉共同出席记者会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对巴西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在马来西亚东盟峰会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周日(10月26日)与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了会晤,之后,华盛顿的态度似乎发生了180度大转变,称开始推动对巴西贸易的一项新战略。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在马来西亚宣布了这一消息。他说,“我们认为,从长远来看,让美国成为其优先的贸易伙伴而不让中国取而代之,对巴西有利。”

卢比奥表示,美国与巴西之间尚存在一些政治问题,但美国政府坚信,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谈判已开始

美巴两国贸易关系正常化的谈判于周日晚间立即启动。巴西外长维埃拉(Mauro Vieira)对巴西日报《环球报》表示,双方已经制定了“会谈时间表”,将在“几周内”达成贸易协议。

然而,离让美国再次成为巴西最重要贸易伙伴的目标,美国面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根据官方数据,去年两国贸易额目前仅为840亿美元。

中国已取代美国

相比之下,2024年,中国与巴西的贸易额已达1510亿美元。2009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巴西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自那时起,巴中两国的贸易额从560亿美元增至1510亿美元。同期,美国的货物贸易额从2009年的420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840亿美元。

今年8月6日,美国对巴西产品征收50%的惩罚性关税生效,此后巴西对美出口持续下降。7月份,美国从巴西仅进口了价值38亿美元的商品,包括肉类和咖啡,9月份,同类数字更是降至26亿美元。

美国对巴西贸易一直顺差

7月和9月,美国对巴西的出口额保持不变,为43亿美元。这进一步加剧巴西长期以来对美国的贸易逆差,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美国对巴西的贸易一直是顺差的状态。

美国对巴西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原因,并非贸易逆差: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以此表达他对巴西最高法院对前总统博索纳罗(Jair Bolsonaro )定罪的不满。

今年7月,特朗普在其“真相社交网络”(Social Truth)上发帖,称这是一场“针对前总统及其家人的政治迫害”。但此次在马来西亚,特朗普的言论则显得更为克制。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一直很喜欢博索纳罗。

卢拉:会晤出人意料地顺利

尽管意识形态存在分歧,但特朗普似乎也对巴西总统卢拉抱有好感。两位政治家年龄相仿:卢拉80岁,特朗普79岁。他们已在联大会期间短暂见过面。特朗普之后表示,他喜欢卢拉,并说对他的履历印象深刻。在吉隆坡会谈前的电话交谈中,两国元首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

卢拉也对特朗普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我必须承认,与特朗普的会晤出人意料地顺利,”他告诉国际媒体。他表示,他和特朗普都希望继续“维护巴西和美国之间200年的友好关系”。

卢拉总统:“我必须承认,与特朗普的会晤出人意料地顺利”

特朗普与卢拉会晤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也宣布,与中国旨在达成贸易协定的准备工作也取得进展。按照目前的计划,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30日在韩国举行会晤。

贝森特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停止原定于11月1日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100%的关税计划,取消部分对华出口限制。作为回报,北京方面推迟实施对稀土出口的管制措施,并重启从美国购买大豆

今年5月以来,中国没有从美国购买过一粒大豆

美国农业部称,自今年5月以来,中国没有从美国购买过一粒大豆。去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总额约为130亿美元。今年,北京方面则从巴西和阿根廷订购了大豆。

特朗普政府的立场转变让美国豆农和巴西农业综合企业都松了一口气。巴西咖啡出口商理事会(Cecafé)表示欢迎特朗普与卢拉之间展开的对话。目前,他们还在静等“具体成果”。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对华依赖正在吞噬我们的繁荣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10-23T14:18:00.581Z
德语媒体:对华依赖正在吞噬我们的繁荣

(德国之声中文网)《世界报》的长篇评论认为,德国工业对中国原材料的高度依赖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而北京也正在毫无顾忌的将这种依赖关系作为施压的地缘政治武器。这篇题为《对华依赖正在吞噬我们的繁荣》的评论写道:

“每当谈起贸易战的发起者时,德国人总是会首先联想到特朗普。因为正是这位美国总统激进的关税政策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但相比之下,中国人对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损害,却更为隐蔽,危害也更大。北京的惯用伎俩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破坏性远超特朗普的关税大棒。

世界报:北京的惯用伎俩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破坏性远超特朗普的关税大棒。

作为庞大的共产党国家,中国已经在很多领域占据了垄断地位,而且也在越来越毫无顾忌地利用这种垄断地位。无论是药品、芯片还是稀土,北京随时都可以对这些关键性领域发起致命攻击。德国本土汽车工业当前面临的危机就是一个最新的例证,相关企业都对安世半导体(Nexperia)公司生产的特种芯片高度依赖。这些芯片虽然在荷兰生产,但需要在中国完成封装。由于北京宣布对这类产品实施出口管制,德国的汽车生产线随时都将面临停工的风险。对于此前就已计划在沃尔夫斯堡实施短时工作的大众来说,这一噩耗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想必很快德国整个汽车行业都将受到冲击。”

《世界报》评论指出,中国通过数十年的战略布局,已经在原材料领域掌控了全球的供应链,而这种垄断地位也已经成了北京随时可以用来施压的战略武器。 

“中国损害公平交易”

”德国经济陷入今天这样的尴尬境地,完全是咎由自取。多年来,对中国的过度依赖早晚会成为一场噩梦的警告不绝于耳,但企业界高管们却对此置若罔闻。美国总统特朗普早在其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就曾对中国提出过批评,今天的现实证明,特朗普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实在以多种方式违反公平交易的规则。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来自中国的产品正在源源不断地涌入德国市场,而德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难度却越来越大,因为中国已经具备了自行生产汽车和机械的能力。

德国必须大幅降低对中国的单方面依赖。建立关键产品的大规模储备,发展替代性的贸易关系,这已经成了德国的当务之急。德国政府、欧盟委员会以及企业界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已经构成了对世界贸易的威胁。也正因如此,继续保持同美国的伙伴关系,虽然困难重重,却是一个无可替代的选择。”

科隆城市报:安世事件是全球经济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典型案例。

“依赖关系本身并非坏事”

《科隆城市报》发表评论称,“安世”事件充分暴露了欧洲在中美夹缝中的求生困境。

“芯片生产恰恰是今天全球经济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典型案例。减少依赖性,当然可以改善风险管控。但安世事件却令人不禁要问,荷兰政府的做法是否足够明智?汽车工业的抗压性在疫情之后是否真的得到了改善?答案今后几天内就将揭晓。 完全摆脱依赖关系是做不到的。那些反应过激的人也不应忘记,依赖关系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正是中国同西方在技术层面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构成了当今国际政治的稳定因素。中国依赖西方的先进技术,西方则依赖中国的原材料。如果彼此没有了这种相互间的依赖,我们的世界想必会变得更加险恶。

只要依赖关系是相互的,它就不会对安全构成威胁。而这也恰恰是欧洲的问题所在:在中美欧世界三大经济体当中,欧洲手中的筹码最少。造成这一现状的部分原因是,欧洲人更热衷于以崇高姿态去追求无法企及的目标,而不愿脚踏实地的去做那些能够带来竞争优势的事情。”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