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申请撤销“煽颠”公诉被驳回


2025-11-03T15:50:43.931Z
2021年6月,香港警方以“涉嫌宣传未经批准集结”为由拘捕时任支联会副主席的邹幸彤。当年9月9日,警方对其指控改为“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2020年实施国安法后,时任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联合会(支联会)正丶副主席的李卓人丶何俊仁及邹幸彤次年9月被捕,被控于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9月8日期间,以“非法手段”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三人已被羁押逾千日。李卓人和邹幸彤不淮保释,已被羁押1500天。何俊仁一度获淮保释七个月,已被羁押1300天。

香港曾是中国境内唯一允许民众公开六四的地方。香港支联会于1989年成立,旨在声援北京的民主运动,因每年在香港组织纪念六四的烛光晚会活动闻名。自2020年起,此类守夜活动已被禁止。《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支联会于2021年9月25日解散

何俊仁的律师今年8月确认,何俊仁由原本表示不认罪改为拟认罪。李卓人与邹幸彤拒不认罪。

邹幸彤自行辩护称,她无法理解检方指控中的“非法手段”究竟是什么。

检方称,“非法手段”指的是任何旨在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手段,这些手段违反中国宪法——特别是序言和第一条。宪法序言和第一条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因此,任何鼓吹或试图推翻中共的行为都必然违反宪法,亦即构成“非法手段”。

现年40岁的邹幸彤认为,结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可以是一个目标或结果,但不能作为手段。她还认为,检方的指控含糊不清且缺乏实质内容,构成了一种“包罗万象”的罪名,使得公正审判难以进行。

相关图集:港警称「涉破坏安宁」带走六四点灯、持花者

手举鲜花的「王婆婆」:又称「王婆婆」的香港社运人士王凤瑶在6月4日下午5点多到了警方封锁范围附近。她拿着一束鲜花,双手比出「五一」手势,接着便被一群警察包围并带上警车。今年67岁的王凤瑶因在2019年反修例游行中经常举着英国国旗而引人注目,曾数次被香港和中国大陆警方拘留。
前记协主席遭扣留后获释:香港记者协会前主席麦燕庭(图右上二)在傍晚6点多现身铜锣湾,在一家商场外遭到警方盘查,几分钟后被警察带走。香港记协6月5日透过公开声明表示,记协前主席兼法广特约记者麦燕庭在湾仔警署被扣留至晚上11时始获释,但未获告知被控任何罪行。
社民连主席的纸花和电子蜡烛:社运人士、社民连主席陈宝莹(左二)在晚上7点多到了维园附近的纪利佐治街,手持黄色纸花和电子蜡烛,在被警方问话之后便被带上警车。社民连在当天稍晚表示,陈宝莹被带到被带到湾仔警署后,于晚上9时15分获准离开,未被要求任何担保。
邓建华、徐汉光也被带走:晚间8点左右,身穿印有《文汇报》六四报导图案上衣的香港职工盟前副主席邓建华(图中)被警方拦下盘查,接着被带上警车,他随后于Facebook上表示正于湾仔「协助调查」。大约也在8点多,手持电子蜡烛的前支联会常委徐汉光也于铜锣湾地铁站附近被一群警察带上警车离开。
《5月35日》剧本:一名身穿黑衣、戴口罩的男子向在场记者展示香港剧作家庄梅岩的六四舞台剧本《5月35日》;也有人用手机播放六四相关歌曲,在街上喊「我们要自由」、「香港人不要怕」,最终也被带离开。
手机点灯破坏社会安宁?:多名员警将一名开着手机闪光灯的男子带离维园附近。香港警方晚上表示,6月4日当天有11男12女,合共23人涉嫌「破坏社会安宁」被警方拘捕或带走调查;有1人因「涉嫌妨碍警务人员执行职务」遭到拘捕。
「不要忘記六四」:6月3日,艺名「三木」的陈式森(图中)在六四前一天于铜锣湾的某条街上唱着「不要忘记六四!不要忘记六四!香港人,不要怕他们」。随后他被警员带走时,还沿途高喊着「勿忘六四」、「打倒暴政」、「香港人不要怕」。
禁食89643.4秒:前支联会义工关振邦(左)、香港天安门母亲成员刘家仪也在6月3日前往维园喷水池,计划在6点04分起在维园禁食。他们手中举着「禁食89643.4秒」、「哀悼六四死难者,向天安门母亲致敬」的标语,身穿印有「896420」和「真相」字样的上衣。两人在喷水池前停留数分钟后便被香港警方带走,同时警告两人涉「作出具意图煽动的作为」。刘家仪在6月5日于Facebook上表示「已在48小时内保释,同时亦完成个人悼念的禁食,暂时平安」。
过去几年六四的维园:自1990年以来,每年6月4日由香港支联会举办的六四烛光晚会都会吸引上万人齐聚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一同悼念六四事件死难者。但此活动自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香港当局以防疫为由两度禁止集会。接下来,2020年通过的《国安法》将纪念活动视为违法,2021年又遭遇了支联会解散,此后六四纪念晚会不复存在。图为2020年6月4日香港民众自发地至维园以烛光纪念六四。

“任何试图结束一党专政的行为都被视为违宪”

负责该案的高等法院三位法官之一的李运腾(Alex Lee)表示,检方的指控定义宽泛,但并不模糊,“基本上,任何试图结束一党专政的行为都被视为违宪。这就是他们的立场。”

三位法官驳回了邹幸彤申请,并宣布将于1月22日开庭前一天公布裁决理由。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

国际特赦香港海外分会发言人张超雄(Fernando Cheung)表示,香港高等法院周一的裁决再次暴露了香港当局如何滥用‘国家安全’这一过于宽泛的概念,肆意压制言论自由而不受惩罚。

(路透社等)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客座评论:中国的无人工厂, 几家欢乐几家愁

张俊华
2025-10-31T14:57:48.121Z
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新型工厂正在改变中国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共二十届四中发出的信息是矛盾的。一方面,中共将利用国家的力量,以国字打头(即国企和央企为主力,并将那些听从共产党的大型民企为辅),如同完成“中国制造2025”规划那样,进一步强化在科技和创新的突破并提升制造业的高科技含量,在不少领域内超越欧美。这里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快速普及的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无人化。

而另一方面,中国相当一部分人口由于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继续下滑、社会保险和福利的严重短缺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失业而出现集体返贫现象。其中不仅有以前的所谓的中产,也有无数的青少年和大学毕业生。中国制造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并没扭转这一趋势,反而有导致这一群体的范围逐渐扩大之势。 而且,这种集体返贫正在进入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其长度可能不至于像“日本30年”那么长,但肯定也够一二代人受的了。

北京希望在世界市场建立霸权和垄断地位

二十大四中的要义就是,中国制造2025已经大部实现,中国如今在个别领域如电动车销售量等方面已经超越了美欧。中国的政治精英有这个雄心,要全面超越美欧, 或者说至少是摆脱西方国家在关键领域的限制。但北京似乎更期求的是成为全球的供应链的主要部分和全球的主要供应商,而且要保持其垄断地位不变。这样,中共的财政基础可能比现在更雄厚,就能实践习近平作为一个“男儿”保证中共的红旗不倒的诺言。中共领导尽管也把“惠民生”和“加强内循环”挂在嘴上,但心里更希望的是通过在世界市场上建立一种霸权和垄断地位,从而保证今后财源滚滚。

从某种层度上来说,目前北京指定的新目标, 跟目前的世界环境并不矛盾。因为笔者以为,尽管川普发起关税战,整体世界经济正开始转向略微向上走势。尽管欧洲的乌克兰战争依然在继续,但其他各洲战事显然减少了很多。而中美之间的拉锯战也有所缓和,于是,经济建设便成为一种需求, 而这种需求是在现有的全球化格局重新洗牌的情况下出现的。而正是依仗着这种 国际需求,中国至少在这几年能通过出口弥补自己国内需求的不足。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在中国自己的电动车内卷得不可开交的时刻,中国今年出口到欧洲的电动车暴增,已达232万辆。

自动化、无人化的生态环境

中国工业升级的好时机还有另外一个优越的内在条件——而这种条件是以往资本主义世界在历史上都不曾具备的—— 那就是中国的信息化、网络化, 以及现在正在积极开发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些都大大有利于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和无人化。回想在80、9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具备如此的条件,因此严重影响了其工业的提升。于是,西方大量厂商便把自己的企业生产线搬到劳动力、能源价格便宜、以及优惠政策更多的国家,如中国。而西方国家这种借着全球化名义的产地转移,尽管获得了更低的生产成本,却造成了是自己国家工业的空心化。中国尽管也有因为一些民企外迁,但总体来说,自动化和无人化大大程度上避免了西方式的工业空心化。

中国工业提升的路经跟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不同,是靠着国家的意志,即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长期规划和不惜一切对目标的追求,通过剽窃、拷贝(包括反向仿造)、并购等各种手段获取西方公司技术以及无数中国技术人员的努力取得的。 在自动化无人化尤其如此。譬如说,2016年,中国的美的集团收购了德国库卡(KUKA)大部分股份。 本来位于德国奥格斯堡的自动化公司便开始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做贡献,帮助中国市场提供工业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和自动化解决方案。

在短短的十年不到的时间,中国工业的自动化取得了不少成就。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占全球总量的43%。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2/3。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自动化和无人化社会环境,跟强调劳工权利的国家正好相反。中国是个劳工没有自己说话平台的地方,既没有工会为他们说话,也没有法庭和社会组织为他们主持公道。所以,中国工人中对自己的工厂自动化根本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有一种抵抗情绪。

几家欢乐几家愁

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无人化,对共产党的执政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当权者可以部分地将缩小生产过程中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 低人权、无人权范围。 既然实现了自动化和无人化,那涉及当局与劳工阶级的对立和矛盾就会减少。 相反,机器人可以24小时毫无怨言地为企业主劳作,而且,实现自动化后的工厂也成为所谓的dark factory, 意思是连本来用作照明的电费也能省去。

跟以往的开放不同,现在的制造业自动化和无人化是国字旗号下展开的。 最近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委托中国国新设立和管理的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在北京启动,就体现了这种央企、国企先得月的原则。

中国制造业的自动化,跟北京当局保持自己在世界市场上最大的供应商的地位完全吻合。因为迅速增长并普及的自动化和无人化,将大大降低产品制造的成本。而只要在外部市场的刚需还存在,或者说,接受国对中国的倾销还麻木不仁的时候,中国的出口至少能在今后5-10年内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换言之,中国的资本(主要是以国企和体制内的民企为主)将会赚得盆满钵满。

回到一开始说的中国的两个极端问题。 在那些实现了自动化的企业和出口联手欢庆着今后钱财滚滚的日子的时刻,国内一大批没有工作的人、房奴、 或者由于户口制度和其他调温规定而受歧视的弱势阶层集体返贫的问题会更严重。这也是因为当局由于制度的原因,有意地怠慢合理的税收制度和再分配机制重新调整。

中国本就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币。当局并没有完善和提升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打算。习近平本人就表述过福利社会是培养懒人的看法。

总之,财富归于民,不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原则。加之中国社会没有那种自发的慈善机构和个人,这将使得弱势阶层今后可能蒙受的苦难更多。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德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平起平坐的两大超级大国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10-31T14:40:40.333Z
德语媒体:平起平坐的两大超级大国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写道,北京以牙还牙、以攻为守的战略,令中国在贸易战中再一次占据上风。釜山峰会开始前,特朗普在其社媒平台上以“G2峰会”形容他即将同习近平举行的会晤,这显然是对中国国际地位的高度认可。这篇题为《平起平坐的两个超级大国》的评论写道:

“北京谈判代表深知,特朗普急需向其选民展示政绩。表面上看,中国似乎做出了更大的让步:推迟一年实施稀土出口管制,承诺从美国购买大豆等农产品,并表示将协助美方打击芬太尼走私。而作为回报,美国同意下调部分关税,同时还放宽了针对含50%以上美国技术的芯片的出口限制。

然而,北京真正的收获并不仅限于在这些争执已久的具体条款上取得接近或共识,更在于,北京终于将充满冲突和升级风险的中美关系提升到了更可控的层面。现在双方已经恢复了对话,甚至出现了开展合作的迹象。这就为北京赢得了宝贵时间,得以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继续推进战略目标:即实现经济、技术以及军事领域的领先和自主。”

《新苏黎世报》评论指出,从时间角度来看,局面显然对习近平更为有利。特朗普明年就要面对中期选举,而美国国内“对华强硬”的两党共识正在出现松动。相比之下,习近平则无需担心选举压力,毕竟他拥有终身执政的地位:

“长期以来,北京一直渴望同美国建立平起平坐的双边关系,一种美国不再试图遏制中国崛起的关系。在这一点上,特朗普似乎象征性地对习近平做出了让步:首先特习会的地点选择在中国的近邻举行。其次,特朗普将于明年四月先行到访中国,习近平之后才会回访,而且时间尚未确定。在北京看来,这些都是中国国际地位得到认可的象征。

《新苏黎世报》:“从时间角度来看,局面显然对习近平更为有利”

毫无疑问,中美谈判仍处于起步阶段,进展也会非常艰难。而中方做出的让步都有明确的期限,随时可以撤回。中美手中仍拥有各自的王牌,特习会晤只能带来贸易冲突的停火,只是暂时性的缓解。双方的对立依然存在,‘战火’随时都有可能重新燃起。

“釜山会谈只是缓兵之计”

《法兰克福回报》也认为,釜山峰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虽然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但这充其量只是缓解局势的权宜之计,双方的争执绝不会因此而偃旗息鼓。

“两位领导人的手指已经重新扣在了扳机上。在威胁与反制主导着一切的当今世界,经济生活当然难以恢复平静。只需要一个火花,威胁与反制的恶性循环就会重新开启。曾经的多边秩序,虽然并不完美,却让数以亿计的人口走出了贫困,也使贫富差距得以缩小。但这一切已经被权力政治取而代之,强权已经成了唯一有效的法则。较小的经济体陷入了无助的境地。在韩国达成共识后,东南亚国家反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新的关税政策会让他们再度失去对美国的出口机会。 

特朗普坦承,他同习近平的会谈中对台湾问题只字未提,这本身就说明了一切。特朗普从未表现出过对这个民主岛国有任何真正的兴趣。这样一来,习近平当然可以继续他对台湾的文攻武吓了。亚洲诸国不得不再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究竟谁更值得信赖?是应该信任自称会扶持弱小的中国呢?还是应该信任长期提供保护的美国呢?现实却是,谁能提供实质利益,谁就会获得帮助。澳大利亚和日本以稀土协议换取了美国的安全保障。但在真正危机发生时,一纸安全保障又有多少价值呢?

在此大背景下,德国和欧洲如果一味讨好特朗普,而对中国冷眼相待,这样的做法是否明智,非常值得怀疑。事实上,加强和巩固同价值观盟友的合作关系是当前最为重要的。这样的国家不仅在亚洲,也在南美和非洲。这些国家虽然不能替代中美两大国的采购和销售市场,但他们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燃眉之急。”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中外长通电话 王毅呼吁柏林反对“一切台独行径”

德正
2025-11-03T13:58:09.414Z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周一与中国外长王毅通了电话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外长瓦德富尔(Johann Wadephul)周一(11月3日)与中国外长王毅通了电话。柏林外交部发言人告知,“双方进行了非常良好且富有建设性的通话,讨论了共同关心的当前外交、安全和经济政策问题。”两位外长强调了继续保持交流的意愿。

德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他们一致认为,稳定的德中关系对两国至关重要。”瓦德富尔原定于10月底访华的行程将尽快重新安排,但具体日期尚未确定。中国方面重申了此前对德国总理梅尔茨的邀请,此外还向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发出了邀请,该日期也尚未确定。

王毅: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德关系最重要的政治基础

据中国外交部在其网站发布的新闻,2025年11月3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应德方请求,同德国外长瓦德富尔通了电话。

王毅指出,中德作为两个大国和重要经济体,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利益和各方期待,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希望双方坚持沟通对话、增进了解,但不应搞“麦克风外交”,不能搞违背事实的无端指责。

王毅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德关系最重要的政治基础。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希望经历分裂之痛的德国能充分理解和支持中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一切“台独”行径。

德国外长因批评中国言论遭到北京冷遇?

瓦德富尔原定于10月底访华,但临时推迟了行程,称中方始终没有确认除了与外长王毅之外的任何其他会晤。此前瓦德富尔曾宣布,他希望就解决稀土或芯片供应等经济问题同中方交换意见。

德语媒体:德中关系的灾难性时刻

之前一段时间,瓦德富尔多次公开批评中国

一段时间以来,瓦德富尔多次公开批评中国,最近一次发生在10月中旬。在一次纪念德国同日本的友好关系会议上,他谴责“中国和俄罗斯正试图改写基于国际法的世界秩序。”

今年8月,瓦德富尔访问日本和印尼期间公开讲话时,多次警告道,中国的军事扩张、争夺全球科技霸主的野心,已在区域形成挑战。他敦促北京不要试图改变台海现状,强调《联合国宪章》禁止以武力侵犯的原则,适用于台湾海峡、南海与东海。

在最近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瓦德富尔表示,德政府坚持一中政策的立场没有改变,但将自行决定政策的具体实施,不支持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

(路透社等)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特朗普称中俄秘密进行核试验 美国要怎么跟进?

德正
2025-11-03T12:32:36.198Z
美国能源部长赖特称,核武库现代化是美国的当务之急。图为美国“三叉戟II”型弹道导弹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能源部长赖特(Chris Wright)周日(11月2日)接受福克斯新闻访问时表示,特朗普下令进行的核武器测试目前不会涉及核试爆。他说:“我认为,我们当下讨论的是系统测试,而不是核爆炸。这些(测试)是我们所说的‘非临界爆炸’,也就是测试核武器的所有其他部件,确保它们能够实现正确的结构形态并为核爆炸做好准备。”当被问到“美国内华达州核试验场附近的居民是否会在某一时间看到蘑菇云”时,赖特回答说:“不会,不用担心这一点。“

美国上一次核爆试验是在1992年9月23日,地点位于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一处地下设施。

上周四(10月30日),特朗普总统在搭乘“海军陆战队一号”直升机前往韩国釜山与习近平会晤途中通过社交媒体出人意料地宣布,“鉴于其他国家的试验计划,我已指示国防部开始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我们的核武器试验。该进程将立即启动。”此前,俄罗斯刚刚宣布试射了新型核动力巡航导弹“海燕”(Burevestnik)和一款核动力、可携带核弹头的无人潜航器。

周日(11月2日),美国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发表对特朗普的电视采访。在被直接问及是否计划让美国在三十多年来首次引爆核武器时,特朗普对此表示:“我的意思是,我们会像其他国家一样进行核武器试验,是的。”

特朗普称,“俄罗斯在进行核试验,中国也在进行核试验,但他们对此避而不谈。”“我不想成为唯一一个不进行核试验的国家,”特朗普说道,并将朝鲜和巴基斯坦也列入了据称正在进行核试验的国家名单。

除朝鲜外,30年来没有其他国家进行过核试验。俄罗斯和中国最后一次核试验分别是在1990年和1996年。

在被追问时,特朗普说:“他们不会主动告诉你。他们很强大,世界很大,你不一定知道他们在哪里进行试验。”特朗普还补充道:”他们的试验在地下很深的地方进行,人们根本不知道试验的具体情况。你只能感觉到轻微的震动。”

中国在二战结束80周年阅兵式上展示 DF-5C洲际战略核导弹

中国否认进行核武器试验

本周一(11月3日),中国外交部就特朗普相关言论进行回应,否认进行核武器试验。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称:”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的核武器国家,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恪守‘暂停核试验’的承诺。“她还表示,”希望美方切实遵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义务和‘暂停核试验’承诺,以实际行动维护国际核裁军和核不扩散体系,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

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旨在禁止一切核试验和核爆炸。但该条约迄今尚未生效,因为条约要求附件2的44个国家全部批准后方能生效。中国、美国、俄罗斯、以色列、伊朗和埃及已签署但未批准条约;朝鲜、印度和巴基斯坦则未签署该条约。

美国能源部长赖特(Chris Wright)周日在澄清特朗普下令进行的核武器测试目前不会涉及核试爆的同时也表示,核武库现代化是美国的当务之急。他说,“我们的许多武器都非常老旧”,为了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武器库必须实现现代化并且与时俱进。他说:“这是确保国际和平与国内繁荣的唯一途径。”

美国已经拥有一项确保其核武库的可靠性的广泛的计划,包括计算机模拟、使用不会产生链式反应的核材料进行试验,以及导弹和弹头技术的试验。一些专家认为,这些措施使得核试验变得没有必要。

(法新社、德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关税、稀土、芬太尼:白宫公布特习会协议细节

德才
2025-11-03T12:40:53.453Z
2025年10月30日在韩国举行的特习会

(德国之声中文网)特朗普原本威胁对中国产品征收100%关税,如今,在与习近平的峰会后,双方达成为期一年的贸易停火。那么,上周四(10月30日)在韩国举行的特习会达成的协议,有哪些关键内容呢?

关税

美国因芬太尼问题对中国产品征收20%的关税,如今减半,至10%。美国官员称,由此,美国对中国产品的总体关税将从57%降至47%。

这一数字包括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中国征收的约25%关税,加上今年4月白宫对中国产品征收的10%“对等关税”,以及此前的“最惠国”关税税率。

稀土等关键矿产

中国同意将本月推出的稀土及稀土磁体出口管制推迟一年。这涉及到汽车业、飞机制造业以及军火行业等。中国本月推出的新规原本将意味着,即便仅有微量管制元素,也需出口许可。

白宫称,中国也将对稀土、镓、锗、锑、石墨出口发放通用许可证,从而有利于美国终端用户及供应商。

白宫称,这相当于“事实上取消了中国2025年4月和10月实施的管制”。

不过,美国财长贝森特周日则警告说,如果北京继续阻止稀土的出口,特朗普政府可能再次提高关税。

白宫还表示,中国同意暂停3月4日以来宣布的所有报复性关税,包括对美国鸡肉、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和乳制品的关税。

此外,北京将暂停或取消3月4日以来所有对美非关税反制措施,如将特定美国公司列入中国政府清单。

特朗普政府暂停扩大商务部黑名单

美国同意暂停扩大商务部禁止购买美国技术产品的公司黑名单,时间为一年。这包括半导体生产设备等。

商务部这份黑名单如果扩大后,将自动把已经在名单上的公司控股超过50%的子公司也加进去。这将对中国公司带来最大的影响,禁止美国向额外的数千家中国公司出口。

中国同意购买大豆

白宫称,中国同意2025年最后两个月购买至少1200万吨美国大豆,并在未来三年每年购买至少2500万吨美国大豆。中国还同意恢复购买美国高粱和硬木。

今年秋天,中国基本上停止了购买美国大豆。美国农民表示强烈不满。

有分析认为,新协议下中国从美国购买的大豆也仅会与此前持平。2024年,美国对华出口近2700万吨大豆。尽管中国2020年承诺在与特朗普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下大幅提高购买大豆的数量,但由于新冠疫情始终未达到这一目标。

白宫还表示,中国将恢复安世半导体(Nexperia)在华工厂的贸易,从而允许关键的传统芯片可运往世界各地。

此外,北京将延长对美国进口产品的市场化关税豁免期限,至2026年12月31日。

白宫还表示,中国将终结对美国半导体供应链公司的反垄断及反倾销调查。

特朗普政府暂停新的港务费

白宫称,北京同意取消与美国新增港务费相关的反制措施。

特朗普政府同意暂停一年实施对中国建造、拥有以及悬挂中国旗帜船只的新增港务费。该措施旨在复兴美国商业造船业。对于停靠美国的船只而言,则意味着每年增加数百万美元费用。

该港务费已有10月14日生效,与此同时还对中国造岸桥征收100%的关税。中国则采取对美国相关船只反制措施,包括美国所有权占25%以上的国际船运公司船只。

白宫称,将在与中国谈判的同时,继续与韩国、日本就复兴美国造船业磋商。

打击芬太尼走私合作

白宫称,中国同意采取“显著措施”,阻止芬太尼流向美国。这包括阻止特定前体化学品运往北美,并严格管控其它化学品流向世界各地。

特朗普最初实施芬太尼相关关税时,其政府官员曾表示,北京的承诺未见具体行动。

(路透社、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国延长对部分国家免签政策并纳入瑞典

德闻
2025-11-03T11:02:49.773Z
目前包括德国在内的多个欧盟国家公民可以免签入境中国最多30天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外交部宣布,将延长对包括法国在内的部分国家的单方面免签入境政策至2026年12月31日,并自2025年11月10日起将瑞典纳入该政策适用范围。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便利中外人员往来,推动旅游业复苏。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此次延长和扩展免签政策是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尽管毛宁未明确列举国家名单,但其措辞“法国等国”暗示,德国、西班牙等此前已享受免签待遇的欧洲国家应该也将继续受益。

根据现行政策,来自符合条件国家的访客可在不办理签证的情况下,以商务、旅游、探亲或过境为目的入境中国,停留时间最长为30天。该政策原定于2025年底到期,适用于包括德国、西班牙在内的30多个国家。

中国将对南美五国实行免签

路透社指出,此次免签政策的延长和扩展,是中国吸引外国游客、恢复因疫情受创的旅游业、加强国际交流的重要步骤。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缓和与欧盟的贸易紧张关系。

研究:单方面免签促进中国旅游业复苏初显成效

在中美领导人于韩国会晤后,中国宣布暂停扩大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一年。欧盟方面确认,该举措也适用于欧盟国家。上周,中欧官员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谈,致力于缓解贸易摩擦。

中国商务部表示,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与交流,推动中欧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与顺畅运行。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相关图集:哈尔滨冰雪节:如幻如梦的冬日仙境

冰雪童话 :国际冰雪节是哈尔滨一年一度的节日。这里的冰雪大世界规模宏大、色彩斑斓,是名副其实的冰天雪地。一些冰雪雕塑以著名建筑为原型,一些则让人联想起欧式童话城堡。这个节日自 1999 年开始举办。
冰雪艺术:除了冰雪建筑,还有婀娜多姿的雪人也令人叹为观止。作为冰雪节的一部分,来自 12 个国家的艺术家参加了国际雪雕比赛。
老少咸宜:玩冰雪不只是孩子们的专利。冰雪大世界的多条冰滑梯为所有游客提供娱乐享受。冰雕艺术家们不必担心他们的作品会在晴朗的天气里融化:冰雪节开幕当天,这座位于中国最北部的城市白天的气温低至零下 25 摄氏度。
冰雪公园:夜晚,冰雕被五颜六色的灯光照亮。今年,冰雪公园占地 81 万平方米,可欣赏到约 25 万件冰雕作品。哈尔滨冰雪节因此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它被授予世界上最大的冰雪公园称号。
来个冰浴:冰雕用的冰取自附近的松花江。这位游泳健将可以通过冰上的洞跳入冰水中。
勤奋创作:众多雪雕艺术家在创作。多年来,哈尔滨的冰雪节一直是中国最北端这座省会城市的著名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冰雪城堡:一位身着盛装的女士在冰雪城堡前合影。据新华社报道,社交媒体上分享的众多冰雪城堡照片也促进了今年的哈尔滨旅游业。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超过 300 万游客涌入哈尔滨。
冬日仙境:冰雪节主办方告诉路透社,本届冰雪节期间,冰雪大世界的日游客量已上升至约 3 万人次,是往年的两倍。

特朗普:英伟达先进芯片不会给“其他人”

德正
2025-11-03T10:35:11.506Z
特朗普表示不会允许英伟达的Blackwell GPU出口中国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总统特朗普周日(11月2日)在空军一号专机上向媒体谈到英伟达(NVIDIA)最先进的Blackwell处理器。

上周四(30日)“特习会”后,特朗普向媒体表示,他与习近平讨论到了英伟达芯片,但不涉及Blackwell。特朗普还说中方将与英伟达谈话,引发外界猜测美方是否重新开放对中国出口高端芯片。

隔天特朗普接受美媒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节目访谈,主持人问到是否会允许英伟达出售最先进的芯片给中国,他回答“不会”。

特朗普说:“英伟达是世界顶尖的芯片公司,我们会让中国跟英伟达往来,但不涉及最先进的产品,那些产品我们不会让美国之外的任何国家取得。”欧康诺接着说:“因为那样他们就会赢得AI的竞逐。”特朗普回应:“也不见得,但肯定会得到同等的优势。”

特习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在美国的高科技出口管制下,英伟达目前无法出售最先进的产品到中国;华府部分对中鹰派人士认为,若让中国获取美国最高阶的科技,美国科技会被用来加快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利于美国利益。众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籍的穆勒纳尔(John Moolenaar)29日便曾形容,把英伟达最好的AI芯片卖到中国“无异于提供武器等级的铀给伊朗”。

黄仁勋表示十分重视中国市场

为配合出口管制,英伟达设计了“降规版”的H20芯片,专供中国市场。不过,近期有消息却指中国官方以安全风险为由,要求企业尽量不要使用英伟达的H20芯片。

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上周赴韩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重申中国市场对该公司及美国的重要性:“服务中国市场,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拥有美国企业的科技,也符合中国的最佳利益……对两国都最有利,我希望决策者最终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稱中國承諾不犯台 川普:習近平明白後果

null 周依恩
2025-11-03T08:17:41.714Z
川普上週出訪韓國,但未參加APEC正式會議即返美。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川普上週五(10月31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60分鐘》專訪於週日(11月2日)發布。川普在訪談內再次指出,日前在韓國舉行的川習會中,雙方主要聚焦美中貿易,並未討論台灣議題。不過川普強調,中方已表明在他任內不會採取軍事行動。

「台灣問題在會談中從未被提起,他(習近平)沒有提到,這讓不少人感到有點驚訝。」川普說,「但他們(中國)很清楚會發生什麼事。習近平和他的幕僚都曾在會議中公開說過,『只要川普是總統,我們不會採取任何行動』,因為他們知道後果」。

對於若中國攻擊台灣,美國是否會出兵防衛,川普再次拒絕說明具體應對方式,「我不能洩漏秘密」。他說:「若真發生了,你就會知道結果。習近平也明白答案」。

川普時隔6年會晤習近平。

10月中旬,川普會晤澳洲總理時也曾被問及類似問題。他當時對於中國侵台的風險表示懷疑,且同樣未明確表態會出動美軍保衛台灣,但強調美國的軍力是「世界最強」:「我們什麼東西都是最頂尖的,沒人會來招惹,我也完全不覺得習主席會這麼做。」

美國兩黨執政,對台都長期維持「戰略模糊」政策,不直接透露是否在中國侵台時出手防衛台灣。美國的《台灣關係法》並未明定美方須出兵協防,但要求美國協助台灣維持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並防止北京單方面改變現狀。

對於川普是否收到中方任何正式承諾,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未正面回應,僅在聲明中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中國絕不容許任何人或勢力以任何形式分裂台灣與中國。」他並強調,「如何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民自己的事,只有中國人民才能決定。」

有關習近平或中國官員何時向川普作出相關保證,白宮沒有進一步說明。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美中爭霸選邊站?韓國「安美經中」戰略正在鬆動

null 許東爀
2025-11-03T06:09:27.799Z
韓國長期奉行「安美經中」——也就是所謂「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平衡外交戰略。

(德國之聲中文網)由韓國主辦的2025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11月1日落幕。韓國總統李在明在峰會期間,與美國、中國及日本等主要國家領袖密集會談。有韓媒形容這一週為「外交超級週」,並認為首爾在美中戰略競爭的格局中的立場面臨重要考驗。

APEC峰會前,李在明與美國總統川普10月29日在慶州舉行會談。會談後雙方同意,由美國協助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艇。據韓方簡報,李在明在會中強調,韓方亟需此類潛艇,以加強對北韓及中國潛艦活動的偵測與追蹤能力;川普則建議,這些潛艇應在美國境內建造。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對此表示:「中方希望韓美雙方切實履行核不擴散義務,做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的事,而不是相反。」

韓國長期奉行「安美經中」——也就是所謂「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平衡外交戰略。但美國《紐約時報》引述專家分析稱,此舉「意味著韓國正從一個平衡者,轉變為完全融入美國體系的合作夥伴」。

韓國進步派媒體《京鄉新聞》發表社論指出,若韓國引進核動力武器,可能對朝鮮半島安全與韓中關係產生負面影響。該報同時提及,日本近期也表達引進核潛艇的意願,或將引發東北亞安全局勢的連鎖反應,因此建議韓國政府應向中國充分說明政策立場,以減少潛在誤解。

韓國國會外交統一委員會委員、前駐英國大使金健接受DW訪問時表示,隨著北韓宣佈建造核潛艇並持續試射潛射彈道飛彈,其核威脅程度不斷升高。在這樣的局勢下,他認為韓國發展核動力潛艇「是必要的防衛手段」。但他同時指出,相關計劃需通過美國國內的核技術審批程序,並可能觸發中國的敏感神經與外交動作。

韓國前駐俄羅斯及歐盟大使李在春向DW表示,他認為此舉是「美國在戰略上離間韓中關係」的舉措。但他也推測,韓方或已在11月1日李在明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中,就此議題作出說明,以緩解中方疑慮。

據韓方通報,李習會中討論朝鮮半島局勢。李在明表示,希望北京協助推動北韓重返對話;習近平則回應,中方將保持對韓政策的連續性,並在更廣泛領域擴大合作。

在川普出訪韓國前夕,北韓曾試射飛彈。

從「安美經中」到「安美經多」

進步派媒體《韓民族新聞》的社論指出,正如李在明向習近平所說的,「韓中經濟關係正『從垂直分工結構轉向水平合作結構』。在此不穩定態勢下,若駐韓美軍的主要角色從『協防韓國』轉變為『牽制中國』,且韓國軍隊的自身實力朝著與中國對抗的方向強化,韓中關係將面臨巨大考驗」。

該報還稱,美中兩國在峰會期間相當於「實質結束」自今年2月以來的貿易戰,但這次未觸及台灣議題。該報認為,如同台灣問題對中國來說相當關鍵,北韓核問題對韓國同樣重要;首爾應以此為契機,探索韓中關係的新戰略平衡。

與此同時,保守派《中央日報》稱,美中貿易戰可能僅為「暫時停火」,但此休戰對韓國有利。該報建議,韓國政府應在美中競爭中準確掌握各方意向,保持領導人間的緊密溝通,並敦促中國在北韓核武問題上採取更負責任的行動。

保守派《朝鮮日報》評論則稱,APEC期間韓美達成關稅協議,象徵著美國主導的保護貿易時代開啟,也意味「安美經中」時代實質上已告終結。報導指出,韓國須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積極布局,並以韓美同盟為基礎擴展經濟版圖,確保核心技術競爭力。

對此,金健向DW表示,韓國正嘗試轉向「安美經多」模式,即在以美國為安全核心夥伴的同時,強化與歐盟及「全球南方」的合作,以分散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他強調,韓國應制定更精密的戰略,在減少對華依存的同時,保持務實的外交平衡。

李在春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安美經中」結構仍具現實意義,韓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仍然深厚;川普近期邀請韓國主要企業領袖赴海湖莊園,並促成約6000億美元的投資協議,「此舉實際上是一項旨在限制韓國資本流向中國的行動」。

有評論關注,韓國接下來如何從「安美經中」轉向「安美經多」的新戰略。

與印太、歐盟加強連結?

韓國產業通商部2日表示,韓國產業通商部長金正官已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舉行了雙邊會談,商定穩定稀土等關鍵礦產供應鏈。

根據韓國貿易協會(KITA)2023年統計,韓國約有74%稀土進口來自中國。

保守派《東亞日報》則報導,美國正與澳洲、日本及英國建立「稀土聯盟」,以降低對中國在關鍵原材料領域的依賴;中國則加快發展本土半導體企業,並多元化大豆進口來源。該報預期,隨著美中雙方完成經濟防禦佈局,新一輪貿易戰可能再度爆發。對韓國而言,當前的「休戰期」被視為重整供應鏈、降低對美、中出口依賴(約佔總出口四成)的關鍵時機。

金健指出,本次APEC峰會是「AI與數位貿易規範競爭的分水嶺」,韓國需在半導體、電池及資料管理等領域由規範的「追隨者」轉為「制定者」,並強調「技術同盟將成為新時代經濟安全的核心支柱」。

金健指出,「慶州宣言」提出的「連結、創新、繁榮」理念,與歐盟的包容性增長戰略一致;韓歐應在AI、供應鏈與人口結構變化等領域深化合作,以加強印太戰略連結。

李在春則觀察到,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正處於戰略轉型階段;本次APEC顯示歐洲正逐步淡化與美國的對立關係,同時與中國保持距離。他進一步解釋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峰會期間表現突出,她強調韓美日三邊合作的重要性,而韓國總統李在明並未就此作出明確回應。韓國未來是否進一步參與『印太—歐盟自由陣營』合作架構,將對各相關國家產生重要影響。」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英国一列火车上发生持刀伤人事件 警方排除恐袭

德闻
2025-11-02T14:08:07.537Z
周六一列开往伦敦的火车上发生持刀伤人案件

(德国之声中文网)英国交通警察局警司洛夫莱斯(John Loveless)周日对媒体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是一起恐怖袭击事件。”

洛夫莱斯说,两名因涉嫌谋杀未遂被捕的男子分别为一名32岁的黑人英国公民和一名35岁的加勒比裔英国公民。他还补充说,两人均出生于英国。

他说:“我们仍在努力查明这起案件的全部情况和动机。现在就案件动机进行猜测是不合适的。”

11人受伤

警方称,11名受伤送医的人员中,4人已出院,2人仍处于生命垂危状态。

袭击案件发生后,这列火车在伦敦以北约130公里的亨廷顿紧急停车后,特警登上火车实施了逮捕行动。

首相斯塔默称这是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并表示“深感担忧”。英国国王查尔斯也表示“感到无比震惊和愤慨”。

英国内政部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刀具犯罪率上升了87%,仅去年一年就发生了54,587 起案件,比2023年增长了 2%,位居欧洲之首。

两名嫌疑人被逮捕,案件仍在调查中

粘满血的椅子

BBC引述目击者奥利·福斯特(Olly Foster)的讲述说,周六晚上,他乘坐开往伦敦的这列火车,有人从他身边跑过,说有个男人正在“捅所有人”。

“我把手放在椅子上……然后我看了看我的手,上面全是血。然后我看了看椅子,椅子上也全是血。然后我往前看,所有的椅子上都是血。”他说。

另一位目击者告诉天空新闻,看到一名嫌疑人挥舞着一把大刀,随后被警方用电击枪制服。

2017年发生多起严重袭击事件后,英国在2020年代相对平静了一段时间,但上个月曼彻斯特一座犹太教堂遭到袭击,造成三人死亡。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防长为何一面指责中国、一面称赞美中关系?

德正
2025-11-02T13:38:01.766Z
美防长赫格塞思在马来西亚出席东盟防长会议时呼吁东南亚国家“坚决应对”中国在南海的“破坏性行为”,但他随后又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赞美中关系,并说“上帝保佑中国和美国!”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防长赫格塞思(Pete Hegseth)在X上最新写道,他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一致认为,美中双边关系“从未如此之好”,特朗普早些时候在韩国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会晤“为美中两国持久和平与成功奠定了基调”。

这位五角大楼负责人也称,刚刚在马来西亚的地区安全会议间隙与中国国防部长董军进行了交谈,双方一致认为,“和平、稳定和良好关系是我们两个伟大而强大国家最好的发展道路”。赫格塞思强调要走一条“实力、相互尊重和积极关系”的道路,并说“上帝保佑中国和美国!”

相互矛盾的信息

在X平台上发表这番言论之前数小时,这位美防长刚刚敦促东南亚国家坚定立场,并加强海上力量,以对抗中国在南海日益“破坏稳定”的行为。赫格塞思当时说:“我们不寻求冲突。但我们必须确保中国不会试图支配你们以及任何其他国家。”

美联社的报道指出,这些相互矛盾的信息——美防长先在东盟会议上发出严厉警告,随后又在网上发表和解言论——凸显了华盛顿在与北京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努力在威慑和外交之间取得平衡。

东南亚政治分析师威尔士(Bridget Welsh)对美联社表示:“这是在进行危机管控。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美国对华关系的两种不同倾向——一种将中国视为威胁,另一种则将其视为潜在的合作伙伴。”

更多阅读:特习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北京怎么说?

在最新的X帖子中,美防长赫格塞思也表示,他和中国防长董军“同意应建立军方对军方的沟通渠道,以避免冲突并缓和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表示将对此举行更多会谈。但他没有透露更多细节。而对于两军沟通渠道,北京方面没有立即发表评论。

实际上,此类渠道已经存在多年,但有时会中断使用。例如,2022年在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问台湾后,中方军方切断了与美军的沟通渠道。

根据中国国防部发布的关于此次会晤的通稿,董军告诉赫格塞思,两国应该“强化政策层沟通增信释疑”。 董军也强调,“台海两岸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美方在台湾问题上要谨言慎行,旗帜鲜明反对‘台独’”。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特朗普的“胜利”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10-30T15:13:34.252Z
德语媒体:特朗普的“胜利”

(德国之声中文网)釜山峰会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这是一次“伟大的会晤”,如果满分为10分,他会给这次会晤打12分。相比之下,中国官媒的报道则更为审慎,只是说“双方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共识。双方团队要尽快细化和敲定后续工作”。《经济周刊》评论指出,特朗普口中的重大突破,实则是北京在中美贸易战中又一次胜利。毕竟早在今年春季,中国就以“以牙还牙”的对等关税,迫使特朗普回到了谈判桌。这篇题为《中国的强硬政策再度奏效》的评论写道:

“中国在10月初大规模收紧稀土出口管制,显然是有意而为之,是为了为釜山会谈增加筹码。这种行为,更像是交易大师特朗普的惯用手法。目前宣布的购买大豆计划,也绝非什么新让步,而是北京屡试不爽的外交手段。每逢北京希望缓和气氛,就会使用这一手段。

双方会谈的结果是:美国下调了10个百分点的关税,而中国方面则只是暂停实施刚刚收紧的反制措施。这场交易的实质是,华盛顿放弃了让北京做出实质性让步的要求,而北京则没有放弃任何原本就属于正常范畴的东西。

经济周刊:特朗普口中的重大突破,实则是北京在贸易战中又一次胜利。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中方只是暂停实施稀土出口管制,这也就意味着,北京的这一工具依然有效,随时都可以重新投入使用。对于那些高度依赖中国稀土的西方电池、风力涡轮机以及芯片生产商来说,这次会谈并没有释放出任何缓解的信号,因此,市场的反应也相当冷淡。”

《经济周刊》评论指出,釜山会晤后,中美贸易战暂时会从“热战”转化为“冷战”,而休战期的最大受益者则是北京。

“中国正在努力实现技术自主,以逐渐减少外界胁迫所造成的冲击,其中就包括来自特朗普的胁迫尝试。中国将会进一步努力扩大在电动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优势,并加快类人机器人、生物技术等新型工业领域的布局,此外,中国还将努力弥补在芯片领域的差距。

上述目标也同拟议中的五年规划相吻合,新版五年规划预计将在明年3月的人大会议上审议通过。可以说,特朗普的所作所为也间接为这份规划定下来基调,中国将为其新的产业规划注入大笔资金。今后,西方企业不仅在中国市场处境艰难,国际市场上的前景也同样不容乐观。”

断供将成为“新常态”

《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称,安世半导体Nexperia断供事件,再次显示面对地缘政治的争夺,全球供应链是多么的不堪一击。减少单一依赖,扩展多元化布局,已经成了德国工业界的当务之急:

”任何行业的全球化趋势恐怕都没有汽车工业这样明显。例如,大众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以万计的一级和二级供货商。宝马和奔驰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一台现代化的高科技车辆里,汇集了来自世界五大洲的零配件。而在这张错综复杂的全球供货网络中,有些供货商扮演着难以替代的重要角色。安世半导体就是这样的企业。

新苏黎世报:断供危机将成为新常态。

在汽车工业中打造完全充足的供给系统,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样做只能导致成本飙升,并最终成为消费者的负担。面对来自中国低价竞争对手的强劲压力,德国车企不能也无法采取这样的步骤。有鉴于此,在生产安全和控制成本之间找到平衡,仍将异常艰难。危机发生时,企业也有能力灵活并快速地找到替代方案,俄罗斯发动侵乌战争后,乌克兰境内的线束工厂一度停产,但汽车工业很快就证明了他们拥有应变能力。

即使同中国这样的制度性竞争者也能相安无事的、无忧无虑的自由贸易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这不仅表现在芯片行业,也同样表现在稀土领域。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应对危机将成为今后的新常态。”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习近平赠送李在明两部小米手机 笑问“检查一下有没有后门”

德正
2025-11-02T11:37:52.587Z
李在明向习近平赠送榧木围棋盘和螺钿漆器贝母圆形托盘。习近平则向李在明赠送两部中国小米旗舰智能手机及文房四宝套装。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APEC领导人峰会结束后,习近平在庆州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李在明在当地为习近平举行了晚宴。这是11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韩国。

李在明向习近平赠送榧木围棋盘和螺钿漆器贝母圆形托盘。有报道称,两位领导人均喜爱围棋,2014年习近平访韩时,韩方曾赠送围棋棋子。

习近平则向李在明赠送两部中国小米旗舰智能手机及文房四宝套装。

李在明拿起一个手机盒子看了看,然后问习近平:“通信安全怎么样?”习近平和其他在场官员闻言大笑。习近平指着手机说:“您可以检查一下有没有后门。”

路透社报道指出,选择小米手机作为礼物,凸显了习近平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雄心壮志。小米手机产自中国,而韩国正是智能手机巨头三星电子的故乡。

中国外交部和小米公司没有立即回应路透社就此事置评的请求。李在明总统办公室表示,对习近平赠送的礼物不予置评。

这是11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韩国。

李在明呼吁韩中共同努力重启与朝鲜的对话

另据法新社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呼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帮助重启与朝鲜的对话。据李在明办公室消息,李在明周六在与习近平会晤时表示:“我希望韩国和中国加强战略沟通(……),共同努力重启与朝鲜的对话。”

李在明办公室对外表示,李在明强调了地区“稳定”的必要性,并提及“近期中朝高层接触”。他认为,这些会晤将有助于“为与平壤和解创造条件”。

今年9月3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北京参加了纪念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他与习近平并肩而立。首尔正努力在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和韩国的主要安全保障国美国之间维持平衡。中国与朝鲜保持着密切联系,而朝鲜在官方层面仍与韩国处于战争状态。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安世中国指责荷兰总部欠货款10亿人民币

德才
2025-11-02T09:24:52.395Z
安世半导体争端何时有解?

(德国之声中文网)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中国子公司周日(11月2日)表示,该公司已建立“充足的成品和在制品库存”,其供应链在母公司停止晶圆供应后依然安全稳定,足以满足年底及以后的订单需求。该公司也已开始寻找新的晶圆供应商。

路透社周五报道称,安世半导体临时CEO斯特凡·提尔格(Stefan Tilger)于10月29日签署的一封信函指出,自10月26日起暂停向位于中国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ATGD)交付晶圆,理由是“当地管理层未能履行其付款义务”。

“只要合同义务没有得到完全履行,我们就无法恢复晶圆交付。”信函中写道。Nexperia目前正在寻求替代方案,以确保客户能够收到芯片。

Nexperia中国子公司在周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荷兰总部的停供做法是“单方面”且“极其不负责任”的。声明还补充说,荷兰母公司关于合同付款的说法“具有误导性和高度欺骗性”,“安世中国不存在违约行为;恰恰相反,荷兰安世半导体目前欠付ATGD的货款高达10亿元人民币”。

Nexperia是全球主要的半导体供应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等领域。

穿透性规则引发安世半导体危机

美国9月底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出口管制制裁。

10月12日,荷兰政府宣布,因担忧关键技术可能被转移至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Wingtech),已于9月30日控制并接管了安世半导体

两天后,安世半导体对外表示,“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份出口管制通知,禁止Nexperia中国公司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生产的特定成品零部件和子组件。”

Nexperia是全球主要的半导体供应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等领域。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周四表示,半导体短缺“可能导致近期出现严重的生产限制,甚至可能造成停产”。

柳暗花明?

10月30日,中国商务部公布的中美经贸团队吉隆坡磋商达成的成果共识中包括一项“美方将暂停实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将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

两天后(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声明称,将充分考虑国内国际产供链安全稳定、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安世半导体产品)出口予以豁免

这则声明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刊登在中国商务部的官网上。声明中强调“欢迎遇到实际困难的企业及时与商务部或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联系”,同时也再次重复了中国政府多次表达过的观点:“荷兰政府对企业内部事务的不当干预,导致了目前全球产供链的混乱”。

 

荷兰方面的最新表态

荷兰安世周日表示,欢迎美国和中国政府近期发表的声明,这些声明旨在消除该公司芯片出口的障碍。但该公司拒绝就其中国子公司宣布将加快独立进程的声明置评。

Nexperia表示,其目前的重点是确保客户稳定供应。荷兰政府另行表示,正在继续与中国政府和其他国家政府以及业界就Nexperia的“建设性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磋商。

德国政府对解决争端表示乐观

德国联邦经济能源部在柏林回应德新社问询时表示,“来自中国的最新报告是局势缓和的初步积极迹象”。

经济部表示:“德国政府正在密切关注局势。我们非常重视受影响公司的处境,并正以多种形式与这些公司以及我们的荷兰和欧洲合作伙伴就此事进行磋商。”

不过经济部也强调,目前尚无法做出最终评估。

更多内容:中美关系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事实核查:德国取消了2025年的圣诞市场?

Tetyana Klug
2025-11-02T08:00:31.027Z
德国最古老的圣诞市场之一——德累斯顿施特里策尔圣诞市场计划于2025年11月26日开幕。

(德国之声中文网)距离圣诞节还有一段时间,德国各大超市里早已摆满了相关糕点和节日装饰品。全国各地标志性的圣诞市场也正紧锣密鼓地准备开张迎客。

然而,社交媒体上疯传的一则消息声称,德国2025年的所有圣诞市场都被取消了。对此,德国之声(DW)进行了事实核查,追踪了这则传言的来源。

TikTok上,一段配文为“圣诞节快到了,德国正在取消他们的圣诞市场……看来欧洲其他地方也要效仿”的视频,已被观看超过60万次。X平台上一条被广泛转发的帖文写道:“德国数百个圣诞市场被取消”,浏览量超过44万。甚至还有人夸张地说“德国取消圣诞节了”,这句话频繁出现在Instagram和X的热门帖文中,累计浏览量超过50万。

德国之声事实核查结论:错误

德国每年举办超过2500个圣诞市场,当地人称它们为“Adventsmarkt”“Christkindlmarkt”或“Weihnachtsmarkt”。

光是德累斯顿的施特里策尔圣诞市场(Striezelmarkt,题图所示),每年就能吸引250万游客。尽管确实有个别小型本地市场因为各种原因临时取消,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全德国范围内有大规模关闭,也没有任何相关官方消息。

尽管网上谣言四起,德国2025年的圣诞市场仍将如期开放,多个城市已陆续公布日程安排。

大多数圣诞市场计划于11月下旬陆续开幕。光是柏林,今年就将举办60多个圣诞市场。莱比锡、德累斯顿、科隆、法兰克福和汉堡等地也都安排了大量圣诞市集,不少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搭建布置。

据德国媒体报道,目前仅有少数市场确认取消。罗斯托克(Rostock)的一个传统圣诞市场去年已停办,今年也不会复办。

在汉堡的拉尔施泰特区(Rahlstedt),由于摊主们因去年收入不佳决定不再参与,导致当地圣诞市场无法举办。

多特蒙德博德尔施温城堡(Bodelschwingh)举办的浪漫圣诞市集也因城堡即将进行大规模修缮,宣布取消2025年和2026两年的活动。

传言来源?

那则声称“德国数百个圣诞市场被取消”的X平台帖子,其实只引用了一个来源:Duna Press。

这篇标题为《德国取消2025年圣诞市场》的文章发布于2025年10月18日,作者署名为 J&M Duna Press。该机构自称隶属于一个独立的传播与教育组织。

Duna Press 发布的不实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获得了数十万次浏览和转发。

文章声称,一些小城镇的主办方因“难以承受高昂安保成本”而被迫取消圣诞市场,理由是“近期恐袭事件引发的担忧”。但文中仅举出两个具体例子:Rheinfeld 和 Schongau。

德国之声就此联系了 Schongau、Rheinfeld 所属的 Dormagen市 以及名字相近的 Rheinfelden —— 以防 Duna Press 拼错了地名。

Schongau 的回应十分明确:“2025年的圣诞市场将照常举行。”

Dormagen 市也表示:“Rheinfeld 这个城区往年本就没有圣诞市场,2025年也没有计划举办。”

截至报道发布时,Rheinfelden 尚未回复。但 Rheinfelden 市官方网站确认:2025年圣诞市场将照常举办。

Duna Press 虚假宣称德国正在取消圣诞市场,并借助 AI 生成的图像,刻意渲染全国笼罩在恐慌之中。

Duna Press 的文章还声称,商店和公共场所正在“逐步停售猪肉产品”,以免冒犯穆斯林居民——但这一说法毫无证据支持。

文章最后断言,出于恐惧和“迎合”,德国的传统文化正遭到侵蚀,社会根基正被动摇。

该文章作者 Bianca Firenze 在网站上没有任何可核实的背景信息、个人简介,甚至没有公开的社交媒体账号。据称她自2024年8月开始为 Duna Press 撰稿,内容多为健康和星座类文章。

2025年10月,她接连发表多篇渲染德国“衰败”的文章,危言耸听,缺乏可靠来源,如:《真正的德国安保危机:圣诞市场取消背后的真相》、《德国经济崩盘:欧盟政策与地缘博弈如何压垮欧洲发动机》、《黄金时代的回音:我穿越繁荣安全德国的怀旧之旅》、《经济冲击波:取消2025年圣诞市场如何冲击德国地方经济》。

这些文章通篇使用煽动性语言,试图描绘一个悲观甚至破败的德国。

值得注意的是,Duna Press 网站上的所有图片,包括作者头像,都是 AI 生成的,这也让人质疑其撰稿人的真实性。目前唯一一位拥有真实照片和社交媒体账号的撰稿人是主编 Paulo Fernando de Barros。

此外,Duna Press Magazine 的社交媒体账号关注者极少,贴文互动寥寥,显示其公信力和受众基础十分有限。

市场取消为假 成本上涨是真

德国之声事实核查还追踪了“德国取消圣诞节”这一说法的来源。经图像反向搜索发现,这个说法最初源自一条德语 Facebook 帖子。不过,原帖内容只是提到:在柏林(2016年)和马格德堡(2024年)发生袭击事件之后,一些主办方对安保成本上涨感到担忧。帖文作者补充说:“今年有些圣诞市场可能会彻底取消。”

有关“德国取消圣诞市场”的虚假言论引发了大量仇恨言论,甚至有人呼吁“取消斋月”以示报复。

换言之,原帖表达的是部分担忧,并非笼统地宣称“德国取消圣诞节”或“全面停办圣诞市场”,却被断章取义、夸大传播。

自从柏林圣诞市场和马格德堡发生袭击事件以来,圣诞市场的安保成本确实有所上升。以马格德堡为例,今年的安保预算预计将近乎翻倍——从8万欧元涨到15万欧元。

虽然联邦层面没有统一规定,但如今的标准安保措施通常包括:混凝土障碍物、包袋检查、视频监控和可收起式路障。这些方案由主办方制定,并需经地方政府审批。

在一些小城镇,市政当局可能会协助承担部分费用。尽管成本上升,有些市场为配合安保措施不得不缩小规模,但目前并无迹象表明德国将大范围取消圣诞市场。

相关图集:十个风情最浓的德国圣诞市场

德累斯顿:德国最古老的圣诞市场是1434年首次举办的Striezelmarkt。有一种洒满糖粉的果脯蛋糕(Christstollen)是德累斯顿圣诞期间的传统美食。当地人将这种蛋糕称作「Striezel」,因此该城市的圣诞市场也被称为Striezel市场。
纽伦堡:说到德国圣诞市场,很多人都会想到纽伦堡圣诞市场。这一古老而闻名的圣诞市场每年在将临期第一主日前的首个星期五登场,并于耶稣圣婴(Christkind)宣读序言后正式开幕。据记载,该圣诞市场首次举办是在1628年。在新冠疫情前,每年吸引200万人的到访。连续暂停了两年之后,纽伦堡圣诞市场今年终于能再次举行。
科隆:德国科隆大教堂前的圣诞市场是德国最大的圣诞市场之一,每年都会迎来多达400万的游客,它也是德国最受欢迎的圣诞市场之一。除了市场上的各种售货摊,临时搭起的舞台上还有超过100场的文艺演出活动为圣诞市场打擂助阵营造气氛。市场的组织者十分重视可持续性,因此所有来自德国和欧洲以外地区的商品都必须经过公平贸易认证。
柏林:今年在柏林大约有60个圣诞市场,市政厅前的圣诞市场是一个不错的起点。可以乘坐50米高的摩天轮,欣赏柏林的美丽夜色。这里还有一个滑冰场和好几个贩售热红酒的摊贩。
莱比锡:莱比锡的圣诞市场在古色古香的老城中心举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这使它成为德国最古老的圣诞市场之一,由大约300个摊位组成。游客们千万不要错过每天在市政厅的阳台上长号手的传统音乐表演。
吕贝克:吕贝克的圣诞市场有400年的传统,坐落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老城区中。除了姜饼、热红酒和烤苹果之外,游客还可以看到杏仁蛋白糖的制作过程。这种著名的吕贝克糖果在德国各地都很受欢迎,在圣诞节期间也是如此。
多特蒙德:在多特蒙德,每年的圣诞市场都有一棵45米高的圣诞树 —— 由1000多棵云杉组成、5万个灯光和装饰品装饰。到访者还可以浏览无数的摊位,出售从小吃到手工艺品等五花八门的东西。
汉堡:汉堡圣保罗区的圣诞市场集传统与前卫于一体。这座位于红灯区Reeperbahn的圣诞市场号称是汉堡「最性感的圣诞市场」:主办方将圣诞主题与汉堡圣保利红灯区的「娱乐」方式结合起来,举办了德国独一无二的「情色圣诞市场」。
林道:在康斯坦茨湖畔的小镇林道,风景如画的「港口圣诞市场」有许多值得参观的摊位 —— 而且该地离阿尔卑斯山仅一箭之遥。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活动:在圣尼古拉斯日之后的星期六,勇敢的冬泳者会潜入冰冷的湖水中。
安娜贝格布赫霍尔茨:位于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埃尔茨山区(Erzgebirge)的安娜贝格布赫霍尔茨(Annaberg-Buchholz)圣诞市场有一种特别的魅力。至少斯德哥尔摩、斯特拉斯堡和柏林的市场营销专家都喜欢用这里的圣诞图片。这座小城也赢得过一项网上发起的「最佳圣诞城」的比赛。

编辑:Rayna Breuer、Rachel Baig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重金投入核聚变 是浪费钱吗?

Srinivas Mazumdaru
2025-11-02T08:00:39.146Z
核聚变发电站何时能成为现实?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有强大的制造业以及汽车、化工等能源密集型产业,这意味着大量能源消耗。

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仍严重依赖化石燃料,尽管过去二十年来,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比例稳步上升。

德国政府正在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计划,目标是在2045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德国已于2023年全面淘汰核电,并计划在2038年之前逐步淘汰煤电。

为了在能源与环境之间取得平衡,柏林也投资绿色氢能以及核聚变等新技术。

投资核聚变是明智之举?

10月,德国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 也译“默茨”)内阁公布了一项旨在加速核聚变技术发展的行动计划。德国希望建造世界上第一座聚变反应堆,为此项目拨款17亿欧元(约合19.8亿美元)。

柏林希望这项技术未来能提供充足、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

德国亚琛弗劳恩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聚变研究专员克莱因(Sarah Klein)表示,投资聚变技术是一项“明智的长期战略举措”。

她向德国之声表示:“这项技术使德国在全球技术竞赛中保持领先地位。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之后,核聚变与可再生能源对于确保能源主权至关重要。”

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学主任君特(Sibylle Günter)也向德国之声表示赞同,并指出德国的能源需求“不断增长”。

君特说:“核聚变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保障长期能源供应,并且是零排放。与此同时,保持工业国家的竞争力。”

“创新催化剂”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利用核聚变发电

核聚变是指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碰撞融合,从而释放能量。这与太阳中氢转化为氦的基本过程相同,这一过程产生阳光,使地球上的生命成为可能。

核聚变与当今核电站的核裂变过程相反——核裂变是指较重的原子核通过链式反应分裂释放能量。

与核裂变不同,核聚变不会产生放射性废物,因此有望提供利于气候保护的充足能源,避免污染和放射性废物。

德国并非唯一大举投资核聚变的国家。

美国、中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也已投入数十亿美元,加速这项技术的发展。此外,数十家私营初创企业也加入了这场竞争。

“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已经在核聚变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因此,这是德国高科技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克莱因说道。

这位科学家强调,该投资对于德国保持全球竞争力并确保技术自主至关重要。

克莱因表示,核聚变还促进创新。她说,包括超导磁体、高功率系统、先进材料、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内的关键技术都将得以推动。

浪费资金?

然而,批评人士认为,投入巨资用于核聚变研究是方向错误,也是资源浪费。他们认为,这些资金应用于扩大其它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规模。

但君特认为,可再生能源和核聚变能源之间不应存在“冲突”,而是两者可以“相互补充”。 她说:“风能和太阳能无法持续供电,但核聚变可以。”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在2022年底首次实现了核聚变中的净能量增益——意即,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高于使原子核聚变所需的能量。

该实验利用高功率激光得以实现。

还有其它方案利用强磁场来约束超高温等离子体粒子,使其结合并聚变以释放能量。

核聚变发电站何时能成为现实?

2022年的突破以及之后的一些实验给人们带来希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核聚变就可发挥其全部潜力。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能源学教授卡门(Daniel Kammen)表示,过去人们认为,核聚变发电还需要五十年才能实现,“而且几十年来一直说还需要五十年”,这一说法不再成立了。

他通过电子邮件向德国之声表示:“多种方法并进、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控制磁约束(托卡马克)等问题上的应用,以及系统运行方面的进步,都从根本上改变了研究处境。”

卡门教授表示:“我曾预测,核聚变原型将在十年内进入试点并网阶段,甚至更快。”

但包括克莱因在内的其他专家则认为,商业上可行的核聚变发电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商业聚变的确仍是一个远景,存在着技术和经济上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核聚变无法取代当前亟需的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技术。”

君特也认同克莱因的观点,她预计首批聚变电站将在“大约二十年后”并网,但前提条件是,现在就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国崛起为全球科研强国:这对欧洲意味着什么?

Alexander Freund
2025-11-02T08:02:47.413Z
工程、电子、材料科学、物理和化学——中国早已成为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领域的领先大国

(德国之声中文网)“Scientia potestas est——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16世纪末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之口,当时英国在科学和政治领域均位世界强国之列。培根希望让人认识到知识的战略价值——这一指导原则至今仍适用。

如今全球科研格局正经历一场历史性转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2023年,中国科学家在将近一半与美国同行合作的科研项目中担任主导角色。 这一数字凸显了中国科研影响力在迅速上升。如今,在国际关键议题上中国已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科研议程。

新标准衡量中国科研领导力

科研实力的衡量标准已不再仅限于传统指标——例如诺贝尔奖(虽有声望,却已陈旧)或发表论文的数量。

对约600万篇科研论文的分析显示:2023年,美国与中国的联合研究中有45% 由中方主导,而2010年这一比例仅为30%。

若这一趋势持续下去,预计到2027至2028年,中国将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研究、材料科学等战略领域与美国并驾齐驱,占据领导地位。

在科研论文产出方面中国同样领先。根据最新G20科研与创新报告,中国的科研论文数量接近90万篇,是2015年的三倍。

根据“自然指数”(Nature Index)评估,中国也早已超过美国。在自然指数评估的期刊发表量排名前十的机构中,有七家是中国机构。

尽管美国哈佛大学仍居首位,但第2至第9名全部被中国高校占据,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位列第10。

这一排名对拥有约2万家科研机构的西方来说,显得颇为尴尬

中国为何能迅速追赶

中国对科研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并将其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

中国鼓励学生和科学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加强国际合作构建网络。尤其是在高科技产业领域,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教育输出——中国投入数十亿美元吸引人才来华发展,建立全球联系。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科学外交” 正成为中国推动科研国际化的战略工具。

中央集权与创造力:中国科研体系的优势与劣势

速度、战略投资与集中化组织能力是中国科研体系的主要优势。中国在工程学、电子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引用率极高。

但高度集中的体制也有其弊端。在许多研究领域,中国仍缺乏突破性创新和科研所需的独立性。成功可以被计划和控制,但创造力不行。

相比之下,美国去中心化、由企业驱动的创新文化,仍让它在科研原创性上比中国和欧洲拥有显著优势。

此外,国际科研合作的氛围也在恶化。美国和欧洲日益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近期的地缘政治与经济紧张局势使合作更加困难。

西方困境:美国与欧洲为何衰弱

中国的崛起恰逢美国与欧洲的低潮期。美国科研界受到政治动荡、预算削减及人才流失的冲击

特朗普政府的科研经费紧缩政策以及美中对抗,使双边科研项目明显减少,人才也出现向中国流动的趋势。

欧洲或许能吸引部分在美国受挫的科研人才,但在许多科学领域,欧洲仍需迎头赶上。要实现重大突破往往受制于各成员国的本位主义或体制限制——无论是在欧盟内部还是在更广义的欧洲范围内。

人工智能之战:中美加速竞赛,欧洲明显落后

目前美国仍在人工智能(AI)领域保持领先,但中国在迅速追赶

中国推出的语言模型DeepSeek展示了中国技术低成本和快速商业化的能力。

如今中国在全球AI专利申请中占据关键地位。美国仍保持一定优势,欧洲科研机构则整体落后明显,最优秀的机构在全球竞争中常难进入前列。

中国已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全球科研议程,欧洲在未来科技竞争中正逐渐被甩在后面。中国势不可挡的科研崛起,正在重塑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秩序。

对欧洲而言,一个可能的应对途径是加强与中国团队的合作,以保持一定的科研接触与影响力。

但目前仍不确定的是,中国的科研体制将如何应对全球科学界日益分化的局面以及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欧洲的机会:多样性并非劣势

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是在超越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坚定地建设一个统一的欧洲科研力量,以应对不断加剧的分裂趋势。

欧洲的多样性—语言、文化与传统—并非弱点。正是这种差异性,可以孕育出单一体制无法产生的创造力。

“知识就是力量。”——现在欧洲要做的,是把自身多样性转化为创新动力。正如《欧洲研究区(ERA)监测报告》所强调的:如果欧洲能够有针对性地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它完全有潜力成为一个与中国和美国平起平坐竞争的科研强国中心。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调研:移民在德国的生活满意度如何?

Oliver Pieper
2025-11-02T08:03:38.103Z
外来移民对在德生活感到满意吗?

(德国之声中文网)两项最新调研都是在为德国民众的生活满意度“把脉”,得出的结论也大同小异:民众对生活的满意度正在回升。

“2025幸福地图”显示,经历了多年危机之后,德国的社会氛围已得到明显改善。现在,每两个人当中,就有一人对生活感到“非常满意”。联邦人口研究所发布的“BiB·幸福监测”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后者还特别关注了外来移民的生活满意度。

“BiB·幸福监测”项目负责人施皮斯(Katharina Spieß)对德国之声表示:“在生活满意度方面,我们确实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稳定化,总体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准。如果细分移民群体,来自东欧的移民中‘非常满意’的占比最高。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了所谓‘融合悖论’现象,也就是移民子女的满意度低于他们的移民父母。”

2016年,在柏林自由大学听课的难民们。

“融合悖论”这一概念是社会学家及移民问题研究者玛法拉尼(Aladin El-Mafaalani)提出的。他认为,随着社会融合的成功,冲突的潜力也在增高:当第二代移民不仅希望参与社会,还希望参与决策时,矛盾就将在所难免。 

调查结果显示,移民中对生活表示“非常满意”的占比最高,而没有移民背景和移民后代的满意度则相对较低。施皮斯表示:移民后代的满意度之所以不高,可能同他们的期望值未能满足有关,此外,社会融合的程度也不符合他们的个人预期和社会预期。”

东欧移民生活满意度最高

相比之下,来自东欧的移民融入德国社会似乎最为顺利: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在德国的生活“非常满意”,这可能同文化较为相近有密切关系。

不过,来自亚洲和非洲的移民中,却有三分之一的人感到对在德国的生活不尽满意,这也是各群体中占比最高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可能原因包括:歧视或种族主义经历、文化差异以及移民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BiB·幸福监测”项目负责人施皮斯:学好德语是融入社会的关键。

  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之间也有明显差异。在2015年至2016年间进入德国的难民群体中,近三分之一的叙利亚人表示非常满意,而同一时期来自伊拉克和厄立特里亚的难民中,则有三分之一的人对生活感到不满意。这可能同叙利亚难民更容易获得庇护,并享有家庭团聚的权利有关。

学好德语是融入社会与生活幸福的关键

2022年,俄罗斯发动侵乌战争之后,大量乌克兰人进入德国。在这一群体中,生活满意度虽然比去年有所提升,但总体满意度仍然很低。不满意者的占比甚至高达50%。

施皮斯表示:“在德国寻求庇护的大批乌克兰人当中,年纪较大的女性对生活的满意度最低,这可能同她们的丈夫仍在乌克兰境内有关,其中一些人甚至正在前线战斗。”

调研报告的另一项结果显示:移民家庭中使用德语越少,他们的满意度就越低。由此可见,掌握德语是融合社会的钥匙。施皮斯表示:“移民在一个国家生活越久,融入职场越好,他们的德语程度也就越高。这是普遍现象,德国当然也是如此。随着居住时间的延长,他们的满意度也会逐渐提高。”

德国人口研究所的调研不仅考察了在德外来移民群体,对于从德国迁往其他国家的人也进行了研究。不出意外,那些移民前往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等国的群体满意度最高。

施皮斯表示:这当然同这些国家宜人的气候有关,也与当地较低的生活成本有关。”施皮斯表示,调研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误区:移民他国的人,并不一定都对德国的生活感到不满意,“这一群体中,对德国生活非常满意的也大有人在。也就是说,移民国外并不一定意味着我对这里的生活不满意,我要离开德国。他们只是更想去国外体验新生活,获得新经验。”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长平漫游:博物馆里的孩子们

长平
2025-11-02T08:04:06.009Z
专栏作家长平表示,在德国,孩子们要参加博物馆面向青少年举办的活动非常容易,但很多活动无人问津。图为柏林犹太博物馆ANOHA儿童世界的资料图片

(德国之声中文网)我去博物馆接女儿,她在这里参加一个儿童周末艺术项目。

活动结束了。和女儿一起朝我走来的,还有项目的指导老师。老师问我:我可以带您女儿一起接受记者采访吗?

老师让孩子公开露脸,必须征得家长同意。在这份同意书上,列出了孩子可能会被记者提问,可能会被拍照和录像等事项。

我觉得这个老师非常面熟。等她和女儿离开之后,我赶紧查了一下,原来她是这家博物馆的前馆长、一位知名的艺术家。

我又查了一下这类项目的其他指导老师,发现知名艺术家不止一位两位。受政府财政资助,这类项目几近免费,也是艺术家们为儿童教育所作的贡献。

活动内容大体如下:确定一个主题,指导老师先带孩子们参观特定的展览,然后一起坐下来讨论,做相关的手工作品。就我女儿的体验,这类项目大多有趣味也有意义。

要参加这样的活动非常容易。各地都有一些非常方便的资讯网站,比如我所在的城市“Musenkuss(缪斯之吻)”,只要每周浏览一次,本城所有博物馆和类似场所的青少年活动和动向都尽在掌握。

有趣味也有意义,并不意味着门庭若市。恰恰相反,一些知名艺术家策划和指导的儿童活动无人问津,有的只有三五个孩子参加。

有时,把孩子交给指导老师的时候,我甚至在想:她/他们一定对我这样的家长充满感激之情吧。

中国新博物馆学后来居上?

自上世纪下半叶的新博物馆学(New Museology)运动以来,博物馆的功能越来越社会大众化。与此同时,博物馆建筑也越来越奢华。各地竞相拿出最好的地段,邀请顶级建筑师,修成地标性建筑。

相关图集:最受欢迎的柏林十大博物馆

恐怖地形图:130万访客:多年以来,恐怖地形博物馆(Topographie des Terrors)都是柏林游客最多的纪念馆,这个记录纳粹在欧洲罪行的博物馆去年接待了大约130万名游客,从1933年到1945年曾是盖世太保和党卫军最重要的中心
柏林墙:110万访客:柏林墙到底在哪里?1961年至1989年,被这道墙分开的一个城市中,柏林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伯恩瑙大街(Bernauer Straße)的柏林墙纪念馆是游客第二多的纪念馆。人们可以从这里了解到柏林墙修建的背景和一些东德民众的逃亡故事。
佩加蒙博物馆:78万访客:佩加蒙博物馆(Pergamonmuseum) 收藏着古代,伊斯兰和古代近东地区的艺术品。虽然目前馆中最重要的部分佩加蒙神坛(Pergamon Altar)正在修葺,暂时不对外开放,依然是柏林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人们还是可以看到巴比伦伊什塔尔城门和行进大街等珍宝。伊什塔尔城门被视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德国历史博物馆:77.5万访客:在德国历史博物馆,游客可以畅游2000年的德国历史。从查理曼大帝到马丁路德再到东西德统一。这个博物馆的藏品丰富,拥有大约一百万件物品。 但不要担心,博物馆仅展出约7000个展品。
柏林新博物馆:77万访客:神秘的埃及艳后纳芙蒂蒂Nefertiti被世人看作最知名的瑰宝之一。她的半身像就在这座博物馆中。博物馆在柏林博物馆岛上,里面不仅收藏了古埃及、也有石器、青铜时代的文物。
柏林自然博物馆:73万访客:在这里,人们可以一睹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骨架,这条霸王龙是游客们争相来看的“宠儿”,有13.27米高。博物馆作为柏林大学的一部分1810年建成,如今拥有大约3000件收藏品。
犹太人博物馆:62万访客:建筑师利伯斯金德(Daniel Libeskind)的设计充满戏剧张力,从上向下看,这个建筑好似一个被打碎的大卫之星。纳粹时期,犹太人被强迫带上大卫之星。博物馆概述了德国 – 犹太约1700年的历史。
德国科技博物馆:59万访客:镶嵌于博物馆外墙上的这架飞机非常显眼。这是一架货真价实的"葡萄干轰炸机",在苏军对西柏林实行封锁期间,美国航空员驾驶着它向西柏林居民投掷物资,保证了他们日常的基本需求。展品除了风车、蒸汽机车之外,还可以看到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发明家康拉德·楚泽(Konrad Zuse)于1936年建造的。
东德博物馆:58.5万访客:东德民众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在这个博物馆可以体验得到。人们可以坐坐东德小汽车特拉贝特(Trabant),或是走进东德的公寓楼,里面装了监听器,隔壁就是东德国家安全局(Stasi)的窃听房间。
夏洛滕堡宫:54万访客:排在第10名的是一座恢弘的巴洛克式宫殿,曾是索菲·夏洛特(Sophie Charlotte)王后的夏宫。她是普鲁士王国的首个王后。宏伟的宴会厅和客厅,珍贵的瓷器、画作和银器。金碧辉煌的房间还能够随处可以看见中国文化的痕迹。这位王后在一架白色的、用中国景物装饰的羽管键琴上弹奏室内乐;在一张带有中国漆艺风格的写字台上写信,用精美的中国瓷器喝茶。

看着知名艺术家带着三五个孩子,在空阔的博物馆大厅,耐心地给给他/她们讲解经典名画,我感觉这真是一种特权,也是一种浪费。

当时我想,由老师带着观赏经典名画,现场不用记考点,回家不用写作文,这种博物馆体验对德国孩子来说平淡无奇,但是也许很多中国孩子会觉得新鲜。

我对一个办语言学校的朋友建议,她可以组织中国孩子的德国博物馆旅游,由德国老师/艺术家讲解。毕竟,公共财政不仅支持本地教育,也应该支持文化交流。我相信博物馆乐见其成。

我们甚至还计划合作出版一本书:把这些老师/艺术家的讲解录下来,翻译成中文,配上图,加上手工项目,就可能是很精彩的儿童读物了。弄不好还会畅销呢。

如果真的做了,可能也真的就畅销了。我说的“当时”,已经是十多年前了。这十多年来,新博物馆学运动在中国蓬勃发展,参观博物馆成为时尚,有趣味也有意义的博物馆体验已经是孩子们的日常。相关的童书、视频和网红博主蔚为大观。

就跟近年来所有领域一样,中国虽然不是原初发明创造者,但是在应用端的开发总是后来居上、势不可挡的样子。电动汽车如此,AI聊天机器人如此,博物馆学运动也是如此。看着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涌入博物馆,博物馆绞尽脑汁开展儿童项目,我甚至为当初要为他们引荐德国博物馆的儿童项目感到惭愧。

直到我听了一些博物馆网红博主的播客,了解了一些中国博物馆的儿童项目之后,又有了不同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在中国的是一场“旧博物馆学”运动,是既有的“填鸭式教育”的延续。

相关图集:十家你不应错过的德国博物馆

霍姆布洛伊岛博物馆(Museumsinsel Hombroich):杜塞尔多夫附近的霍姆布洛伊岛博物馆被许多专家视为德国十大博物馆之一。访客可以在占地72公顷的开放空间中一边漫步,一边欣赏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海尔里希(Ervin Heerich)的十部杰作。这些庭阁建筑都是自成一体的艺术品,同时也是可供人穿行其间的雕塑,凝聚人类两千年文明的艺术精粹。
德国海外移民博物馆(Deutsches Auswandererhaus Bremerhaven):访客们拿到的不是门票,而是一张的船票,用来伴随体验一位海外移民的艰辛旅程。比如为逃避纳粹统治而逃往美国的犹太女医生赫塔·纳托尔夫(Hertha Nathorff)。在仿建的场景中,人们可以用芯片卡了解当年的情况,从不来梅港的防波堤,到纽约的中央车站。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旅程。
埃森弗柯望博物馆(Museum Folkwang in Essen):这家充满艺术氛围的博物馆用激动人心的方式展示了精美艺术。而更为贴心的是:这是德国首批不收费的博物馆之一。这也使得馆中气氛更为活跃,孩子们在这里也能有所收获。目前该馆正在举办德国女雕塑家卡塔琳娜·弗里茨(Katharina Fritsch)的作品。
克洛肯哈根露天博物馆(Freilichtmuseum Klockenhagen):在阳光明媚的时候逛博物馆?那最好去位于北海之滨克洛肯哈根的露天博物馆。可以在历史悠久的农舍间穿行,也可以在房子里通过卡片了解一下,前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在几百年前的风土人情。这里的小村百货店也很棒,糖果玻璃罐和铅皮玩具总是能够唤起人们的回忆。
柏林老国家画廊(Alte Nationalgalerie in Berlin):说起“高雅艺术”,位于柏林博物馆岛的老国家画廊可谓傲视群雄。即便在有些人嘴里,这个词几乎成了贬义词。美轮美奂的室内空间,精彩绝伦的绘画作品,令人心动的艺术氛围,宽敞的大厅和私密的小间,老国家画廊应有尽有。堪称高雅艺术的最高殿堂!
科隆科伦巴博物馆(Kolumba Museum in Köln):2007年,在建筑师楚姆托尔(Peter Zumthor)的策划之下,科隆大主教的艺术博物馆搬迁新居。罗马时期的断垣残壁和后哥德风格的圣科伦巴教堂融为一体。这里珍藏了基督教文明两千年来的许多宝物,与周边建筑相得益彰。
波恩历史博物馆(Haus der Geschichte in Bonn):德国的战后历史在这里得到生动形象的呈现,让人赞叹不已。一块柏林墙、一辆老汽车、一部点唱机还是一个土耳其肉饼铺:人们在这里都可以进行一番“亲密接触”。此外,这里还提供前往附近的前总理宅邸、联邦理事会大厅和总理府(沙姆博格宫)的导游项目。
柏林通讯博物馆(Museum für Kommunikation):在电子邮件和Whatsapp还没有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前,在数字化时代还没来临的时候,人们如何互通讯息?到柏林通讯博物馆便可了解。在这里参观犹“穿越历史”:从烟火讯号到机器人沟通。这里的互动装置最令人叫绝。如今你到哪里才能找到可以通过气动管道发送信件的地方呢?
卡尔斯鲁厄艺术媒体技术中心(ZKM):从油画到手机应用,从传统构造到现代取样:卡尔斯鲁厄艺术媒体技术中心将现代艺术的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位于一家军工厂旧址上的这家博物馆同时也是一个研究机构,又是世界知名的实验艺术基地。如同当年魏玛的包豪斯风格,将不同的艺术和手工领域结合在一起。
巴登巴登布尔达博物馆(Die Sammlung von Frieder Burda):这座建筑装饰精良,而不断交替展出的德国知名出版家布尔达(Frieder Burda)艺术藏品也堪称独一无二。其中包括大约1000千现代和当代艺术品:绘画、雕塑、装置及摄影等。这里代表着欧洲价值最高、最为重要的私人艺术收藏之一。

博物馆怎样收藏当下的人?

后来女儿对我说,假如她未来去做美术老师,她希望不要在学校任教,而是在课外艺术学校或者博物馆的儿童项目工作,因为前者强制所有学生上课,而后者更多是真正喜欢艺术的孩子在参与。

我相信,即便在三五个孩子参与的项目中,仍然有家长违背孩子意愿,以为学艺术高大上,或者只是想找个假期的保姆。但是,女儿的话让我反思,那些指导老师们真的对家长有所感激的话,也许是只是因为没有太多滥竽充数者?

新博物馆学运动的确让博物馆从少数走向多数,从收藏和展出文物的圣殿变成了多功能化的社会文化广场。但是,这只是它的表面。

就其内核而言,这是一种权利运动。它让博物馆从专属精英转向服务大众,同时也让其教育功能从仰视经典转变为平等认知,从单向度输出转变为互动活动。这种互动不仅仅是“寓教于乐”,本身也是当代博物馆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博物馆里收藏的不只是物,而且还有人,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本”。而且,不只是古人,还有当下的人。

儿童教育和参与,是新博物馆学运动一个很大的分支,甚至因此发展出“儿童博物馆学”。十九世纪开始出现专门的儿童博物馆,到今天几乎每个大型博物馆都有儿童部分。

其背后的推动力,就是当代人权观念下的儿童权利。

至少,博物馆的指导老师,无论是知名的大艺术家还是默默奉献的园丁,在拍摄照片发表或者带孩子接受采访的时候,要征得监护人的正式同意。

 

长平是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他目前是德国之声专栏作家、中国数字时代执行主编以及六四记忆 · 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市容与移民之辩:女性在德国到底有无安全感?

Oliver Pieper
2025-11-01T15:12:29.583Z
10月25日 汉堡的一场反对梅尔茨言论的抗议,诉求是: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分裂社会

(德国之声中文网)近日,德国60名女性名人联名签署一封致梅尔茨总理(Friedrich Merz又译默茨)的公开信,要求采取切实行动来对待女性安全问题。信中写道:“我们想谈谈女儿们的安全问题,也就是女性的安全问题。但是,我们希望严肃地讨论这个问题,而不是将其当作为种族主义言论辩护的廉价借口。性别歧视的受害者和种族主义的受害者不应该被对立起来。”

自从梅尔茨10月中旬就“市容问题”作出表态并以“问问女儿们”为自己辩护以来,全德国各地已经出现了多场反对总理观点的示威游行。在这一背景下,不少女性发起了一项动议,以“女儿们”的名义向总理发出十项安全诉求,其中包括加强对性暴力和家庭暴力的刑事追责,以及改善公共场所的照明和监控。

社民党籍的奥芬巴赫市议员考瑟(Hibba Kauser)出生于一个巴基斯坦移民家庭

移民女性在德国诸多不易

社民党籍的奥芬巴赫市议员考瑟(Hibba Kauser)出生于一个巴基斯坦移民家庭。25岁的她告诉德国之声记者,她也在公开信上签了字。“因为我认为,既然我们已经在讨论女儿们的安全问题,至少应该认真对待。妇女庇护所需要更多资金;任何女性都不应该被拒之门外。如果一个女人没有德国护照或者德语不够好,她也不应该受到歧视。”

现年25岁的考瑟出生时,她的父母还居住在勃兰登堡州的一个难民收容所。如今,她是社民党青年团的联邦主席团成员,还曾在2024年因对地方政治的杰出贡献而受到表彰。她亲身经历了移民在德国生活的诸多不易,而梅尔茨的言论,则让她感到震惊、悲伤、痛苦:“无论我们做什么,无论我们说什么,无论我们是否在这里毕业,无论我们是否改变世界,无论我们是否积极地塑造这个社会,我们总是需要付出两到三倍的努力来证明我们属于这里。尽管这本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在这里出生长大。但为什么人们总是对我们指指点点呢?”

考瑟说,如今甚至连远在巴基斯坦的亲戚都在困惑地问她,德国社会到底在争论些什么。各种政论节目长期以来一直在为移民危机而争吵,而现在舆论突然将女性安全与移民问题挂钩,则让考瑟忍无可忍。她说:“我每天都会在网上遭遇种族歧视。我不断收到侮辱我、发表种族歧视或性别歧视言论的信息。”

这位拥有移民血统的女性政治人物,每天都在网上遭遇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言论:“为什么Instagram允许那些在我屏蔽他们之后又重新注册账号的人再次散播仇恨?政界和科技公司都对此负有至关重要的责任。”

德国妇女委员会主席拉纳(Judith Rahner)

女性遭受家暴愈发频繁

德国妇女委员会主席拉纳(Judith Rahner)也对梅尔茨的言论感到不安。她对德国之声表示,许多女性近日都愤怒地致电妇女委员会、或者通过社交媒体以及电子邮件表达对梅尔茨言论的不满。拉纳认为,德国的家庭暴力问题不容轻视。“德国女性的安全正受到严重威胁,尤其是来自配偶的家庭暴力。2023年,全德国有909名女性成为谋杀案或者未遂谋杀案的受害者。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街头,尤其是在家中,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正在持续增多。因此,在女性本应感到最安全的地方,却面临着最大的危险。”

今年初,联盟党与社民党在联合执政协议中曾经强调要加强刑法典中对女性的保护条款,比如加重对杀害女性犯罪的刑罚。不过,德国司法部长胡比希(Stefanie Hubig)近期却调低了外界的相关预期,而是强调针对被定罪的男性引入电子脚镣,一旦其未经允许接近身处危险的女性,后者以及警方都会立刻收到警报。

但是,在德国妇女委员会主席拉纳看来,这样的措施已经比西班牙等欧洲邻国迟来了十几年。拉纳还强调,保护女性免受暴力伤害也必须适用于残障女性以及难民女性,地方政府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开设咨询中心以及女性庇护所。

女性庇护所数量严重不足

在致总理的公开信中,为女性庇护所提供充足资金是核心诉求之一。目前,德国仅有400家女性庇护所或安全屋,仅能容纳7000名女性。其中许多设施都严重超员。但根据旨在保护女性免受暴力伤害的《伊斯坦布尔公约》,全德国的女性庇护设施应该至少能容纳21000人。拉纳对德国之声表示,许多寻求庇护的女性不得不在深夜前往其他城镇的庇护所----前提是她们有车。“最荒谬的是,四分之一的女性必须自费入住妇女庇护所。也就是说,她们遭受伴侣暴力,逃离家园,寻求庇护,却还要支付住宿费用。我认为这真实地反映了德国女性遭受暴力侵害的现状。”

今年年初,德国联邦议会已经通过了《暴力救助法》,遭受暴力侵害的女性将享有获得免费法律保护和咨询的权利----2032年起。

德国妇女委员会主席拉纳则表示,不管怎样,这部法案总归是一个里程碑。“我希望这场辩论能够得到认真对待,也希望梅尔茨总理能够倾听女儿们的声音。”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台湾APEC代表会晤美财长 美防长呼吁东盟对华立场坚定

德正
2025-11-01T15:10:52.653Z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周六在马来西亚出席东盟防长会议时,敦促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保持坚定立场”,并强化海上力量,以应对中国“日益具有破坏性”的行动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APEC代表林信义在韩国庆州对记者表示,双方会晤约40分钟,讨论了安全供应链与科技合作,美国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对台湾如何建立半导体产业集群的过程表示出浓厚兴趣”。

林信义说:“我们进行了非常广泛的讨论,涵盖科技合作、供应链安全等多个议题。他(贝森特)表示非常好奇台湾是如何发展起高科技半导体产业的,他听得非常认真。”

美国财政部未在华盛顿办公时间外回应路透社置评请求。

与大多数国家一样,美国与台湾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但仍是台湾最重要的国际支持者与武器供应方。

特朗普总统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并达成贸易休战后,于APEC领导人峰会正式开幕前离开韩国,贝森特率领美国代表团出席后续活动。

周五晚,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照片,照片中她与林信义握手致意。

亚太经合组织是台湾能够参与的少数国际组织之一,但以“中华台北”名义出席,以避免引发与中国产生政治纠纷。

林信义未回答媒体关于他是否与习近平会面的提问。

台湾中央通讯社报道称,在闭幕式的集体合影中,林信义与习近平虽同台,但并无互动。去年在秘鲁召开的APEC峰会上,林信义曾向习近平挥手致意,但双方未交谈;林当时还与时任美国总统拜登短暂会面。

中国将于2026年主办APEC

习近平宣布,中国将于2026年在南方制造业中心深圳主办下一届APEC峰会

台湾外交部国际组织司司长孙俭元在同场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去年已就峰会与会者的安全问题作出书面保证。他指出,台湾一直在APEC框架下努力“确保中国履行其承诺,使会议顺利进行,并保障所有与会代表的安全”。

中国外交部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中国政府拒绝与台湾总统赖清德对话,称其为“分裂分子”,并加大对台军事压力,包括在周边海域举行军演。台湾政府拒绝北京对台湾的主权声索,称只有台湾人民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

美防长呼吁东盟“坚定应对中国在南海的破坏性行为”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周六在马来西亚出席东盟防长会议时,敦促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保持坚定立场”,并强化海上力量,以应对中国“日益具有破坏性”的行动。

赫格塞斯在会议上重申,美国对中国在南海的“侵略性行为”表示关切,指出近几个月来中方在争议海域多次发生“冲撞船只、使用高压水炮”等事件。

南海仍是亚洲最敏感的冲突热点之一。北京声称对几乎整个南海拥有主权,而东盟成员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与文莱亦各自声称对部分沿海地区和岛礁拥有主权。菲律宾作为美国重要盟友,与中国海上舰队曾多次发生冲突。

马尼拉多次呼吁加强区域应对措施,但东盟长期以来力求在谨慎行事和与北京(该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的经济联系之间取得平衡。

赫格塞斯批评中国近日将2012年从菲律宾强行夺取的黄岩岛划为“自然保护区”的举动,“你不会在自然保护区上建造平台”,他指出,这只是“中方再次企图以胁迫方式、以牺牲你们的利益为代价,扩大领土与海洋主张的例证”。

赫格塞斯表示,中国的挑衅行为“威胁到地区国家的领土主权”。他强调,尽管美国仍重视与北京的对话,“但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中国的行为”。

“中方在南海提出的广泛主权与海洋主张,与其和平解决争端的承诺背道而驰,”赫格塞斯说,“我们寻求和平,而非冲突,但必须确保中国不会企图支配你们或任何其他国家。”

赫格塞斯呼吁加强海上联合监控与快速反应机制,以防止在争议海域的挑衅升级。

“没有实际行动的言辞是空洞的,”赫格塞斯表示,并对计划于12月举行的“东盟——美国联合海上演习”表示欢迎,称此举将“提升互操作性,维护航行自由及各国主权权利”。

中方驳斥批评

中国驳斥美方批评,指责华盛顿以军事存在“干涉地区事务、挑起紧张局势”。中方官员称其海上巡逻与建设活动合法,旨在维护中国领土安全。

中国在距本土数百公里的海域部署了一支庞大的海警舰队,这些舰船多次与菲律宾船只发生冲突,并被指干扰马来西亚和越南的能源开采活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发言人田军里则表示,美、澳、菲、纽四国日前在南海举行的联合演习“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并称“这再次证明菲律宾是南海问题的麻烦制造者和地区稳定的破坏者”。

这场为期两天的联合演练包括反潜作战演习、海上补给、空中行动及通信演练。

美提议建立“联合海上态势感知机制”

赫格塞斯在吉隆坡的第二天行程中会见澳大利亚、日本及菲律宾防长,并提议建立共享海上态势感知与联合应对机制,称中国“缺乏尊重、威胁各国主权”。

“你们每天都在切身体会中国在南海及其他地区的侵略性行动所带来的威胁,”他说,“我们必须发展联合应对能力,包括实时监测海上行为,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确保任何国家在遭遇挑衅时不用孤军作战。”

“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这样拥有创新和规模化发展能力,我们愿与盟友和伙伴分享这些能力。”赫格塞斯补充道。

特朗普下令恢复核武试验

赫格塞斯此行恰逢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要求美军在中断33年后立即恢复核武器试验。此举被视为对中俄两国的警告。

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指的是由国家核安全管理局执行的核爆试验,还是导弹飞行试验。

当被问及所说的“核武器测试”具体所指时,赫格塞斯回应称:“我们拥有非常强大的核能力,测试这些能力是明智之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退缩中的特朗普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10-29T14:32:15.648Z
特朗普亚洲行传递了什么信号?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四,中美两国首脑将在韩国举行会晤。近日来,北京和华盛顿都释放出了一些缓和信号:美国暂时叫停了关税,中方承诺重新购买美国大豆,甚至TikTok交易都出现了进展。《南德意志报》评论认为,特朗普显然误判了自己关税大棒的力量,它既没有让中国屈服,反倒损害了美国及其众多盟友的利益。因此,特朗普除了退让,现在已经别无选择。这篇题为《特朗普的退缩》的评论写道:

“治理美国的是一位每隔几分钟就会改变思路的总统,而相比之下,中国却多年来一直坚持减少对外依赖,并不断强化自身的施压武器。北京不仅对美国的关税采取了以牙还牙的反制措施,还主动出击实施了一系列出口管制。在工业生产以及稀土领域掌控着主导地位赋予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实力。现在德国企业也不得不前往北京祈求出口许可。

特朗普虽然在不厌其烦地强调他是多么的‘喜欢’习近平,并将此次会晤包装成他自身谈判技巧的重大胜利。但周四,各方将会看到一个正在退缩的美国,而且这种退缩还将继续下去。

 

“特朗普让北京找回自信”

正是被华盛顿带入歧途的这场关税战,让北京找回了自信,并开始毫无顾忌地动用贸易施压手段。习近平奉行的信条是:软弱和让步只会带来不安全感。也正因为如此,在安世半导体问题上,北京表现出异常强硬。在北京看来,任何对科技领域的外来干预,都是对中国国家安全和政治制度的攻击,进而也是对共产党统治地位的威胁。那些外界眼中的‘过激反应’,恰恰是中国政治所信奉的真理。”

10月30日,中美领导人将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举行会晤。

《南德意志报》评论指出,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唤醒了中国人遭受“列强欺压”的集体记忆,也因此强化了他们对政府的忠诚。

”而这种‘遭受外强凌辱的感受’正在为北京所用,以动员民众为今后的艰难岁月做好准备。未来的五年规划中,打造科技强国仍然是重中之重。至于深陷文化内耗的美国,是否还有能力应对决心已定的中国,则是值得怀疑的。身处中美夹缝中的德国,也随时面临着被碾压的风险。

中美首脑会晤前夕,中国军方开展了“台湾周边海空域模拟对抗训练”。(资料图)

在外交层面,北京也占据着主动。特朗普当选连任对民主台湾意味着什么? 这一点一直都不明朗。而迄今为止特朗普含糊不清的表述,也让人们完全有理由对美国作为保护国的可靠性提出质疑。在整个印太地区,随处都可以感受到这种不确定性。特朗普此次亚洲之行期间,虽然会有盟友为他搭台造势,但他的经济政策仍会让许多人大为不满。而相比之下,北京的立场则非常明确,中美峰会前夕,中国在台海举行了军演。美方畅谈美中关系出现进展之际,中国则宣布他们进行了‘渡海夺岛’演练。而特朗普的沉默实际上已经说明了一切。”

 

稀土危机 - 欧洲政界企业界的失职行为

柏林出版的《日报》指出,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将稀土资源打造成了地缘政治武器,而欧洲却一直沉睡在自由贸易的幻梦之中。现在是时候弥补过失了。

“稀土元素以其特殊磁性和光学特性在高科技行业变得不可或缺,长期以来,中国就一直在将稀土作为政治工具。当中国将竞争对手系统性地排挤出市场之时,欧洲各国政府和企业却一直在袖手旁观。他们甚至暗中庆幸,毕竟稀土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留在了中国,而稀土本身却以低廉价格流入欧洲。现如今,他们又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在欧洲大肆收购电子垃圾,以提取其中的原材料,而欧洲自己却不去进行回收利用并加以贮备,这样至少可以部分满足本土需求。有鉴于此,与其说欧洲政界和经济界的决策者们在坚守自由市场的信念,倒不如说他们玩忽职守更为贴切。

芯片短缺令一些德国汽车厂家面临停产。

不过,与其追究以往的过错,尽快采取补救措施显然更有意义: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经济、学术、政治和科研领域付出共同努力,加快关键原材料的替代和回收,并投入可持续的实际应用。即使明年市场状况又发生变化,这种努力也不应有所松懈。这种努力中也包括同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建立伙伴关系,以共同构建公平的供应链。此次稀土危机已经充分显示出,在供应链问题上,政府绝不能丢下企业不管。”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财长: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制“是一个错误”

德才
2025-11-01T12:35:01.226Z
美国财长贝森特 摄于10月24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美国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说,中国“已经让所有人意识到(稀土问题上的)危险,他们犯了一个真正的错误。”“把枪放在桌子上是一回事,朝天鸣枪又是另一回事。”

贝森特认为,中国将没法再采用同样的手段,因为“我们有了抵消措施”。

习近平与特朗普周四在韩国APEC峰会期间会晤后,中方表示将暂停包括稀土产品在内的部分出口管制措施,为期一年。

贝森特表示,这说明“全球对中国收紧管制的强烈反对让中国领导人有点担心。”

习近平和特朗普在10月30日的会晤中已经达成了贸易休战一年的共识

西方国家希望打破中国稀土垄断

就在本周四,也就是特朗普与习近平会晤的同一天,西方七国集团能源部长在加拿大召开会议,首要议程就是遏制中国在关键矿产上的主导地位

尽管许多国家都有稀土矿藏,但是中国的加工和精炼技术居全球主导地位。北京可以借此囤积库存来掌控全球供应链。

中国外交部则表示,中方出口管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目的是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外交部发言人郭嘉坤同时敦促七国集团“停止以‘小圈子’规则破坏国际经贸秩序”。

稀土材料是汽车、电子、能源、军工等众多领域的关键上游产品。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加拿大总理:对华关系迎“转折点” 向特朗普致歉

德正
2025-11-01T12:00:52.157Z
加拿大总理卡尼(Mark Carney)表示,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谈是两国关系的“转折点”

(德国之声中文网) 加拿大总理卡尼(Mark Carney)周六(11月1日)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表示,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谈是恢复两国受挫关系的“转折点”,并透露他向北京提出了外国干预等棘手议题。

卡尼还证实,他已就一则反关税广告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致歉,正是这则广告促使美国总统提高了对加拿大的关税。

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国家中最为紧张的之一。然而,在周五,卡尼和习近平举行了自2017年以来两国领导人间的首次正式会谈,双方都在努力应对特朗普的贸易攻势。

卡尼对记者表示:“这次会面标志着我们双边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我们现在已经开启了一条前进的道路。”习近平也邀请卡尼访问中国。

一份加拿大的声明称,两国领导人讨论了“各自在农业和农产品,如油菜籽、海产品和电动汽车等问题上的敏感性”。

卡尼表示,他提出了中国涉嫌干预加拿大选举的问题,称“进行这种讨论很重要”,以便让两国关系“重回正轨”。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警方应美国政府司法互助要求逮捕在温哥华转机的中国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孟晚舟,随后中国以间谍罪拘留了两名加拿大公民,导致两国关系陷入冰点。此后,渥太华和北京之间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关税行动,包括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关税。

福特是一位直言不讳的保守派政治家,有时被拿来与特朗普相比较。

向特朗普致歉:广告引发关税升级

特朗普总统在上周六(10月25日)将对加拿大商品的关税提高了10%,原因是一则使用了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反关税广告活动。

据路透社报道,卡尼周六确认他已就这则广告向特朗普私人致歉,并透露他曾告诉安大略省长福特(Doug Ford)不要播放该广告。

福特是一位直言不讳的保守派政治家,有时被拿来与特朗普相比较。这则由福特委托制作的广告,使用了共和党偶像里根的一段话,称关税会导致贸易战和经济灾难。

卡尼确认了特朗普周五的言论,即他已经向特朗普致歉。卡尼表示:“我确实向总统道歉了。总统感到被冒犯了。”

卡尼坚称他对贸易谈判何时恢复感到放松。他说:“经历了本周的所有喧嚣之后,加拿大与美国仍然拥有所有国家中最好的贸易协议。”他补充道:“我们将等到美方准备好(重启谈判)。”

特朗普在周五依然表示,美国和加拿大不会重启贸易谈判。卡尼此行亚洲,部分目的在于减少加拿大对美国的依赖。他表示:“这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我们正在非常迅速地行动。”

卡尼补充说,他从正在争取成为1993年以来第一支赢得棒球世界大赛的加拿大球队——多伦多蓝鸟队——身上获得了鼓励。他说:“他们敢于冒险,他们富有进取心,他们是一个团队……我们的加拿大也在冒险,我们是一个团队。”卡尼承认:“在APEC的第二场会议期间,我一直在看手机”,追踪多伦多蓝鸟队的最新比赛情况。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习近平访韩收官APEC 李在明寻求“安抚北京”

德正
2025-11-01T12:13:43.333Z
周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举行会晤。这是自李在明今年6月当选总统以来两人首次正式会晤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届APEC领导人峰会由韩国主办,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强势的经济政策——从美国关税到中国出口管制——都给全球贸易带来了压力。

联合声明未提“多边主义”和WTO

亚太领导人在峰会闭幕之际通过了一项联合宣言,强调贸易韧性和共享利益的必要性。与会领导人还同意将加强在人工智能、低出生率、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等领域的合作。但声明中并未涉及AI监管内容。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特朗普在峰会正式开始前便提前离开,但“美国立场”仍在联合声明中体现——与去年的文件不同,今年的声明没有提及“多边主义”或“世界贸易组织(WTO)”。

首尔西江大学(Sogang University)国际贸易教授许允(Heo Yoon)表示:“这反映出成员国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基于WTO的自由贸易秩序难以恢复。”

他补充说:“我们无法再否认,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范式转变。”

2025年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袖峰会合影

随着特朗普“闪退”,中国则将自己定位为“自由开放贸易”的坚定倡导者——这一角色过去数十年由美国主导。习近平宣布,中国将于2026年在深圳主办APEC峰会。

不过,许允指出,从联合声明的措辞来看,各国仍谨慎避免让人感觉“美国在破坏自由贸易,而中国成为多边主义的守护者”。

他说:“没有多少国家相信,一个排除美国的新贸易秩序是可能的。”

此次峰会也成为习近平修复多年来被搁置或冻结关系的重要契机。

习近平于周五与加拿大总理卡尼(Mark Carney)举行会谈。习近平表示,愿与加拿大“共同努力让双边关系重回正轨”并邀请卡尼访问中国。

同日,习近平还首次会见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高市表示希望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但也向习近平提出多项棘手议题,并强调“直接而坦率的对话十分重要”。

2025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习近平与高市早苗举行首次会晤

中韩领导人会晤

周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举行会晤。这是自李在明今年6月当选总统以来两人首次正式会晤。

据韩联社报道,李在明向习近平赠送了两件礼物:榧木棋盘和圆形螺钿盘。

李在明面临的双重挑战是:在中美竞争加剧之际,既要保护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又要缓解与朝鲜的紧张关系。

长期以来,韩国在中美之间维持着微妙平衡: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是其主要安全盟友

2016年,韩国同意部署美制“萨德”(THAAD)反导系统后,中韩关系急剧恶化。北京随即采取广泛经济报复措施,限制韩国企业业务并禁止中国旅行团赴韩旅游。

此外,两国还曾因“泡菜起源”等文化争议爆发舆论摩擦,进一步加剧韩国民众的反华情绪。

尽管本周首尔刚刚与美国签署了一项数十亿美元级的经济协议,但韩国经济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李在明寻求“安抚”北京

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学者李成贤(Seong-Hyon Lee)表示,李在明此次会晤“可能意在向北京保证,韩国与美国的结盟并不妨碍其与中国进行务实的经济合作”。这位被视为亲美的领导人承诺要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

他对法新社说,韩国领导人希望“在双边关系中寻求一定的经济稳定性,以及更可预期的关系底线”。

李在明表示,很难说中韩关系真正实现完全正常化,他希望此次访问能带来实质性改善。

“我们必须超越简单的关系修复,找到对彼此都有利的合作之道,”他在会晤前的记者会上说。

本周早些时候,李在明也曾以高规格接待特朗普,为其送上礼物及溢美之词,随后宣布达成一项贸易协议——美国将降低部分关税,韩国则向美投资数百亿美元作为交换条件。

首尔是美国重要的军事盟友,驻有数千名美军,并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防御拥有核武的朝鲜。然而,韩国经济不仅深度依赖美国,也与中国高度交织——这一点对韩国企业来说愈发复杂,同时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也让首尔不得不谨慎应对。

朝核问题列入议程

中方与朝鲜的紧密关系也令首尔担忧——朝韩在法律层面上仍处于战争状态。

韩国总统府表示,李在明与习近平将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及地区和平议题。

但在两人会晤前,朝鲜方面发表声明,称首尔的无核化愿景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幻想”(pipedream),即使“说上一千次也不可能成为现实”。

李在明在会晤前对媒体表示,北京在“实现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他说:“一个稳定的半岛对于整个东北亚的稳定至关重要,这也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我们期待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特朗普在访问韩国期间曾表示愿意会见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但平壤并未公开回应。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