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2025 - 11:48

当地时间周二(2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和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随后,习近平与普京举行中俄两国的大范围会谈。当天中午,习近平同普京小范围茶叙并宴请。据悉,双方讨论了中俄关系以及全球和地区议题。
习近平在双边会谈的开场白中说道:“老朋友,很高兴在北京再次见到您。就在昨天,我和您共同出席了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明天,我们将同总统先生以及来自五大洲的各国元首、国际组织代表和嘉宾们一起,隆重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习近平续称,“5月9日至9月3日,我们相互出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这已成为两国关系的良好传统,也令人信服地体现了中俄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大责任担当,展现了两国维护二战成果和历史真相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补充道,“中俄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考验,成为国家关系的典范,是永远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合作共赢的典范。近年来,在我们引领下,中俄合作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我们愿携手努力,相互支持对方国家发展繁荣,坚定不移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普京随后在开场白中指出,“我们之间的密切沟通体现了俄中关系的战略性,两国关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这一点在您五月访俄并共同出席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得到了充分体现。明天,北京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暨二战结束8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我们将共同参加”。
普京补充道,“您刚才说可能会下雨,但我相信这不会影响我们的节日气氛,中国军队也会以一贯的精彩表现,举行这场喜庆、庄严的阅兵式”。
普京补充说,“十年前,也就是2015年,我们决定在莫斯科和北京共同庆祝伟大胜利纪念日,这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对我们两国人民——俄中两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立下的丰功伟绩的颂扬,是对两国在欧洲和亚洲战场取得胜利的关键作用的肯定,也是我们共同捍卫历史真相和正义的决心的证明”。
普京称:“我们的祖先、父辈和祖父辈为和平与自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不会忘记,我们铭记在心。这是我们今天和未来成就的基础。我们清楚地记得我们30年代和1945年的交往。军事兄弟情谊、信任、互助以及坚定维护共同利益的记忆,构成了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我们当时在一起,现在依然在一起”。
普京向习近平表示,“我相信,我们就当前问题和长期计划的磋商将在最高级别举行”。据中方官媒新华社报导称,两国元首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周二中午,习近平同普京小范围茶叙并宴请,二人还一同在中南海漫步。
据了解,双方签署能源、航天、人工智能、农业、检验检疫、卫生、科研、教育、媒体等领域22份双边合作文件,包括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
据俄新社报导,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米勒(Alexey Miller)向记者表示,双方签署了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和途经蒙古国的“东方联盟”过境天然气管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
米勒周二表示,“根据俄罗斯、中国和蒙古三国领导人的公开声明,今天签署了关于建设途经蒙古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和‘东方联盟’过境天然气管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
米勒在回答有关通过新路线向中国供应天然气是否比向欧洲供应天然气更便宜的问题时回答说:“你知道,纯粹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天然气的价格永远较低”。他指出,向中国供应的天然气来自东西伯利亚的气田,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来自西西伯利亚的气田。
米勒补充道:“西西伯利亚的气田比东西伯利亚的气田距离俄中边境或俄蒙边境更远。因此,向中国市场输送天然气的运输成本要低得多”。他亦指,中国市场距离更近,因此物流成本较低,价格也较低。
不过,米勒没有对“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供应价格发表评论。俄新社报导称,“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将从西西伯利亚气田经蒙古国向中国输送每年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该项目合同期限为30年。
米勒指出,目前俄罗斯向中国供应的天然气以两国货币支付,其中50%以卢布支付,50%以人民币支付。他还提到,俄气与中石油签署了新的战略合作备忘录。米勒强调,这份备忘录体现了两家公司合作的新阶段。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周二的例行记者会上就相关提问回答称,“中俄一贯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开展包括能源在内的各领域务实合作。关于你提到的具体项目,建议向中方主管部门了解”。
此外,郭嘉昆在记者会上宣布,“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并表示“我们欢迎更多俄罗斯朋友多来中国,常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