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斥逾千亿私有化恒生银行 可减披露受楼市影响的信息 有利稳定金融业

地位俨如香港央行的汇丰控股,突然宣布拟动用逾千亿港元私有化近年受商业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的恒生银行,成事后,更会撤销恒生银行的上市地位。受消息影响,汇丰股价下跌逾 6%,而恒生反而飚升超过两成半。评论指出,扎根香港而又侧重商业楼宇按揭市场的银行已受商业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波及,汇丰此举可减少恒生的资料披露,其牺牲可达到维持金融市场稳定的京港目标。
汇丰现时持有约63%的恒生股权,两行今(9日)早联合发布公告,指已达成协议,用每股作价155港元(下同,折算约 17欧元)启动私有化程序,此收购价较恒生银行昨日收市价溢价三成。预计汇丰需要动用约1060亿才能完成此次交易。
汇丰表明,植根香港近百年的恒生银行,私有化后会继续维持恒生银行的品牌,保留其作为香港认可持牌银行的地位,但建议撤销其上市地位。汇丰形容,这次私有化计划是一项重大投资,显示该行对香港继续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和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的信心,亦符合其在香港的业务发展,将带来更好的机遇。
汇丰控股行政总裁艾桥智在消息公布后接受彭博通讯社访问,形容以三成溢价进行私有化是「很有吸引力的价格」,强调这是基于战略考虑而作出的商业决定,成事后可促进汇丰增长,与早前传出恒生银行有大笔坏账的情况无关。他又说,交易完成后,能进一步精简架构并实现协同效应。
市场反应显示对恒生有利
不过,私有化消息公布后,汇丰股价开市后即下跌近 3%,其后跌幅扩大,下午开市时报103.4元,跌幅扩大至6.5%;相反,被私有化的恒生银行,股价在开市时略为下跌后即上路走高,到下午开市时,仍高企150.5元,升幅达26.5%。多家以香港市场为根的银行股亦有所上升。
翻查资料,恒生银行创办于1933年,是香港老牌华资银行。1965年,香港首次发生银行挤提时,恒生与其他多间华资银行被存户短时间内提走大量现金,最终由英资银行汇丰出手收购其51%股权才得以解困。成为汇丰一员后,恒生主力发展香港中小企市场,成为香港四大银行之一,并于1972年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是香港战后首家上市银行,至今已上市超过50年。但恒生近期受到香港商业房地产市场转差拖累,截至 6 月底,恒生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达 6.69%,较去年底进一步增加,其信贷减值贷款也持续增加。
虽然汇丰高层强调,私有化与恒生近年来受到坏账困扰无关,但经济学者李兆波持不同看法。他指出,作为香港上市银行,恒生的运营表现需对外维持高透明度,相信汇丰须考虑,若恒生继续保留上市地位,未来若有更多负面新闻,将对其造成影响。
评论:有利恒生遮丑 符合稳定市场的京港需求
李兆波又说,私有化并撤销上市地位后,恒生业绩将并入汇丰的总成绩表,可减少内部资料被过度公开的机会。他以化妆作比喻:若面上有很多斑点或瑕疵,需要用大量化妆品和技术掩饰,撤销上市就像戴上口罩,外界更难得知口罩下的真面目。他认为,此次决定不仅对恒生,对汇丰集团也有利。
至于汇丰的行动是否为日后出售恒生铺路,李兆波表示,目前难以估计汇丰盘算,但商业世界没有永远,恒生未来命运仍待观察。
财经评论人利世民亦在网上表示,汇丰以三成溢价私有化恒生银行,虽不算亏本,但相对而言,完成交易后对恒生有利多于汇丰。他指出,恒生银行以往积极拓展香港商业房地产业务,近年来受市场不景气影响,导致其不良贷款和资产水平在香港银行业界属相当高。汇丰此次决定既能「打救」受不良资产困扰的恒生银行,也能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稳定,更符合北京及港府期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丶为稳定作出少许牺牲的期待。他认为,此次作价对恒生股东而言是很好的价格,相信会获得股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