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2025 - 00:00

从中美官员这几天的表态看,这场贸易战打到这种地步,似乎不像是斗而不破的权宜之计,更像是一场攸关大国前途的卡位战。
中美贸易战4月份打起,双方你加一码,我反制一码,最后加到了荒谬的地步。在这场战斗中,美方打的是高科技战,美国掌握着中国无法替代的技术,不管是高精度芯片、前沿人工智能模型,还是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而经历过2018美中贸易战的中国,这次也是有备而来,打稀土战。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两项关于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的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以及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尤其涉及军事和半导体领域。北京当局在本来已经承诺放宽限制的稀土出口上突然加码,导致美中贸易关系突变,以至于本已决定的特习会有可能泡汤。
北京拿稀土卡脖子,尤其是制造高性能磁体所需的稀土,对电动车、风力涡轮机、工业机器人和先进防御系统至关重要。稀土这个并不缺乏的原料,开发起来,费时费成本,破坏环境。中国的优势还不在于掌控稀土这一原材料,而在于它在精炼、加工和大规模生产方面的工业能力。现在,中国掌控着全球85%至90%的稀土精炼产能,并生产全球大约90%的高性能稀土磁体,从矿山开采到化学分离再到磁体制造,中国拥有完整垂直整合的稀土供应链。
在这场骤然升级的贸易战中,特朗普总统的反复无常的快速反应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当中国10月9日公布新的稀土政策后,美方立即意识到中方不仅限制稀土出口,而且在效仿美方的“长臂管辖”,特朗普次日在其真相平台发表评论抨击,直指“中国正在发生一些非常奇怪的事情!他们变得非常敌对”,特朗普威胁从11月1日起对中国进口商品额外加征100%关税。
的确,北京的举措让特朗普感到突然,他之前已经跟习近平确定,两人将在韩国亚太经合峰会上会晤,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北京为什么突然“变脸”了?不过,10月13日特朗普又在自家平台发文称:“别担心这个,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备受尊敬的习主席只是心情不好。他不希望自己的国家陷入经济大萧条,我也不希望。美国想帮助中国,而不是伤害它”。
同日,中方也称10月9日发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不是出口禁令,“将为符合条件的申请授予许可证,”还称,中方在公布相关措施之前“通知了相关国家和地区”,似乎在缓和气氛。
然而,10月14日,北京宣布将对韩国造船巨头韩华海洋在美国的分支机构实施制裁,并表示可能对美方祭出更多反制措施。中国商务部指出,该公司涉嫌配合美国政府调查,损害中国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一直主持美方与中方进行贸易谈判的美国财长贝森特同日发表了非常严厉的谈话,他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北京当局试图通过对稀土出口实施新一轮限制来削弱全球经济,“这显示出中国经济有多么疲弱,拖全球经济下水”。似乎在指责中国采取的是一种自杀式策略。
贝森特还谴责“中国似乎在奉行一种列宁式商业模式,以伤害客户为手段,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国,如果他们想拖累全球经济,受害最深的还是他们自己。”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同日则以反击的方式为北京出台的新措施辩护,指责美国出台一系列对华限制和制裁措施,“不仅没有反躬自省,反而以高关税相威胁,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敦促美国“尽快纠正错误做法,以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为引领”来展开沟通,同时威胁若美国“一意孤行”将采取反制。
中国的卡脖子战术让西方国家普遍意识到危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美国的朋友伺机而动。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将前往华盛顿,加速推动与美国就关键矿产达成协议,并准备向美国开放本国丰富的矿产储备,试图成为一个比中国更可靠的替代供应国。
而欧洲联盟也将在七国集团层面针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商讨“协调强有力应对方案”,周二,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在成员国贸易部长会议结束后表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已经导致部分欧洲企业暂停生产,造成相当可观的经济损失”,中方的控制“直接对准的是民用工业,因此,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将在G7讨论共同应对方案。”
北京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中央社援引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张家栋分析,中国把“稀土牌”当成中美元首会晤前的威慑工具和筹码,但新规定严厉程度让国际社会震惊,特朗普的反应也超出北京预料。他认为中美贸易谈判仍有很大回旋空间,因为双方都能卡对方脖子,可相互威慑,也可相互依赖,但“双方一定能达成妥协,总不能因为去卡对方把自己卡死”。
9月14日晚些时候,特朗普会晤 阿根廷总统米莱时表示:“我们必须对中国保持谨慎。”他还说“我和习主席关系很好”,但“中国喜欢占别人的便宜,而他们不能再占我们的便宜。”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周二对媒体表示,特朗普仍有可能在11月1日或甚至更早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关税,“这将取决于北京在稀土争端中采取的下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