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你对女司机有什么偏见吗?

sevenyangcc:

周末车停在停车场,实在不知道这个 1 号停车,是什么体位能把我车牌( 2 号)刮到的。 img_v3_02pn_a8baf9b8-96d5-4533-899f.jpg

车牌蹭花了,中网也有一点小划痕,也没法修,只能叹气,哎~~

其他的偏见不限于: 1 、路上见到的,座椅是斜的,但是人坐笔直双手方向盘,胸已经放在方向盘上的; 2 、变道不打灯,不看后视镜的(女的明显比男的多) 3 、高速上两车道跟大车并排走很久的 …………

其他网上看到的奇葩大赏就不一一例举了。

12 万以内的新能源 SUV 怎么选?

bnotg: 家里的老车已经很旧了,想给家里换一台车,为了用上置换补贴只能上新车,因为有个旧车补贴,12 万价格刚好可以做到 10 万以内的价格,而且考虑实用为主,智驾、冰箱彩电大沙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车子好开,三电没有大毛病就行
另外家里有车库,可以装充电桩充电比较方便,所以考虑新能源,纯电、插混都可以接受,如果插混的话希望油耗不要太高
主要都是短途开比较多,比较少出远门、跨市旅游这些
之前已经看好的车型有海狮 05ev 以及吉利星舰 7emi ,但还在纠结中
来请问一下 V 友,看看哪个车型比较好

戒烟实录

jiangchou: 一直想戒烟,一直戒不了。下了无数次决心,总是不到半天就复吸了。直到后来一天起码得两盒。

上周买了两条烟,到周五就吸完了,一下子意识到抽太多了,遂借着手里没烟的契机,准备戒烟。

戒烟实录:
2025-08-29 晚七点,抽完手里的最后一颗烟,开始戒烟。晚 10 点,发现家里还有半盒烟,复吸。。。
2025-08-30 早 9 点,抽完家里最后一颗烟,开始戒烟

2025-08-30 下午想吸烟,打游戏转移注意力。晚上和朋友喝酒,想抽,难受坏了
2025-08-31 上午想吸烟,看小说转移注意力。下午去网吧打游戏,闻着网吧里的烟味,恶心。晚上,想抽烟,有点抓耳挠腮
2025-09-01 上午,有点想抽烟,不过没昨天那么想,忍着吧
--------
这次戒烟已经超过了 48 小时,希望能成功,后续持续记录……

发一波 LuckPT 邀请

vhisky:

今天开站公测,网站比较美观吧。目前种子是转载的大站,可拆月月大包 431 个,有拆包教程。如果你没有大站可以进。 留 id 、邮箱( gmail\qq\outlook 等公众邮箱) luckpt

怎么才算是活着

hillmanpick: 不知道为什么活着越来越难受了,朋友圈不能宣泄,也不能找别人倾诉,怕被别人说成是找血包,在家住还被赶出来了,勉勉强强租了个房子住,才把猫放过去,现在租的房子还是毛坯,家具只能一点点添了,还要弄网络。在这里也不是想被可怜,只是感觉活得太累了,没有人可以聊天,只能自己一个人过。单纯在 v 站上找个地方说两句胡话

日本两年生活印象(纯主观)

dyq917:

看到 https://v2ex.com/t/1156053 的帖子,我也来写一个吧,之前在小红书写,xx 太多,都删了。

优点
  • 只要在这里上班,有小孩,就给补助,不区分是否是本国人。之前疫情补助也一样,真“社会主义”
  • 有医保,看病自己承担 30%即可,看牙也可以。诊所设备、药品、效果都不错
  • 大部分的景区不收费用,有的话,费用也不多
  • 自然环境保护的很好,植被溪流很多,徒步的人很多,所以国民身体健康度更高是有原因的
  • 尊重劳动法,每个月有一定的免费加班时长,超过就给钱。假期相对国内多一点儿,假日如果正好在周末,会增到工作日去
  • 普通民众收入基本上大差不差,服务员、收银员也能 20w+。送快递、建筑蓝领就更高了。
  • 社区周边百米就有小公园,儿童活动器材,日常遛娃很友好
  • 游泳馆等场馆多,价格也合适
缺点
  • 不同的诊所看病开的药都是一样的,不转诊去大医院,会耽误病情
  • 工作日午休通常只有一小时。大部分人工作都很认真,比较累吧
  • 规章制度很细,所以很多事比较龟毛。办宽带、银行卡、租房之类,至少几个小时起,会把合同一个个讲过去
  • 上面说的服务员、收银员之类收入也不错,但是真的很累,一直站立工作
  • 生活成本高,虽然 20w+,也就基本够日常生活,所以很多人没啥积蓄,退休了继续工作的人很多很多
  • 收入越高,纳税越多,补贴穷人。炒股收益 20%缴税,当然有 nisa 可以免除一些。
  • 右翼出现很多

先写这些吧。

装机清单求点评

Acebiu:

第一次装机,有大佬帮忙看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吗?主要用来游戏,偶尔也会用来开发。

组件 型号 京东价格 (元)
CPU AMD 锐龙 7 9700X 1999
主板 技嘉 B850M AORUS PRO WIFI7 电竞雕 1499
显卡 技嘉 5070 风魔 4599
内存 美光 32GB DDR5 6000 Pro 系列 699
硬盘 致态 TiPlus7 100 969
电源 航嘉 HK950-53PPATX 850W 金牌 478
散热 利民 PA120 SE AGHP GEN3 逆重力 144
机箱 先马 幻境界 169
总计 10556

东京两周生活初印象:优点篇(纯主观)

lacklock:

上一篇缺点篇先说了我个人眼中一些缺点,其实本来想着重点说一下优点的,所以想着先说缺点。结果发现缺点就写了挺多。

旅游体验好,服务业态度很好

机场出关排队那边的工作人员就会说中文。取行李的地方的工作人员也会说中文,会帮忙检查行李。我落地成田机场,出关几分钟行李就到了。对比之下杭州萧山机场好几次行李等了快 1 个小时。

去箱根国家公园的类似旅游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会中文(感觉是个中国人)。箱根国家公园不要门票!一个没有门票的国家公园,车站附近的咨询中心提供了地图,工作人员会英文、中文真的是很意外了。

东京都这一圈轨道交通也很方便,也有不少公交车。

很多饭店服务员都特别友好、恭敬,稍微觉得有点不必如此。在一个烤肉店,店员是蹲着听我点单,走的时候在门口鞠躬。也就人均一百多的店。

去区役所办业务,公务员也会鞠躬,这您受得了吗。

没有景交车

去了东京周边的箱根国家森林公园和伊豆大室山。这两个景点不仅没有门票,还没有景交车!

国内现在很多景区,圈一个很大的范围,大老远让你买门票多花几十买他们的景交车,景交车运力还很差。旅游体验真的是大打折。很多景区都是公司商业化运营,把景区里的原住民赶走,然后自己搞一些同质化商业古街、古镇。也是非常疲劳了。很多门票还是捆绑了联票,绑了几个凑数景点。

去箱根的时候发现没有门票,没有景交车,里面的小镇居民还在当地正常生活,旅游体验真的鲜活很多。

DSC03846.jpeg

DSC03880.jpeg

去大室山公交车下来直接就到门口了,买个缆车票( 50 元)就能上去了。上面就一个小的游客中心一个小店,再没其他了。离开的时候坐公交车,车没开出去几站就能看到当地人也在等这个公交车。

DSC04380.jpeg

DSC04310.jpeg

二次元氛围浓厚

很多人喜欢一些日本动漫作品,想来圣地巡礼。这是无可取代的优势了。

这里的各种动漫周边的活动和周边商品也丰富,有专门卖动漫周边的店。

刚好看到池袋附近有《间谍过家家》的特别展,去看了一些设计稿的展出,买了个钥匙扣,非常满意。

公共空间公民素质高

日本人在公共空间仿佛受“礼”的约束,在乎公共空间的维护真的是让人敬佩。

公共空间不喧哗,手机不外放,不抽烟,不丢垃圾。能保持秩序排队,不插队。不会大喇叭播放商业促销,没有沿街播放土嗨音乐,所有的汽车也不按喇叭。我是真的服的。

我朋友说高峰期的地铁上挤满了人,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有的时候会觉得像是一车丧尸。

朋友说千叶的迪士尼排队也很有秩序。

地铁先下后上在上海和杭州都做不到,有人在旁边引导也不做到。这种对秩序的尊重 90% 的人遵守都没用,因为有 10% 的人不遵守前面的人要吃亏就没法维持了。我在东京每天都出门,没见过一个插队的人。

而且日本人在乎外出的仪容仪表,我在公共场所没见过邋遢的人(除了看到几个类似乞丐睡在地上的人)。

在一个繁华的城市里,只有车辆和列车行驶的白噪音,人群正常走路交谈的声音。没有工业的声音,呆着很舒服。商场里也没有哪种大的叫卖声。Donki 的广告是放了一个随身迷你小喇叭一样摆在货柜上,因此离开一米远就听不到了。

回国后我特意观察了杭州的路口,繁忙的十字路口其实汽车鸣笛的也很少了。但是国内电瓶车很多,因此在路口经常就听到电瓶车按喇叭。而且很多电瓶车会在路口等的时候抽烟,绑个音箱放音乐。

国内还有一大毒瘤就是广场舞。国内稍微大一点的广场,就是广场舞放着巨大的音乐。有一点类似“公地悲剧”,这个地方反正不是你的,不是我的,我就不用顾及其他人的感受。经常看到民生新闻附近的居民和跳广场舞的有噪音纠纷。

网上很多人拍涉谷街头繁忙的人群,我去的时候没有被繁华震惊,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和杭州龙翔桥路口的人也很多。但是这个路口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么繁忙,这么多外国人,一个维护秩序的交警也没有。好像白天的时候也有人引导,我去的晚上没看到。

IMG_11ABAF6AA4B9-1.jpeg

没有二手烟

东京规定只能在指定固定地点抽烟,所以不能在路上边走边抽烟。也不能在走廊、电梯里抽了。我在东京只见过两个人在路上抽烟,除此以外所有的公共空间都没有烟味。在公共场所大多都会有吸烟室。听竹内亮说有的吸烟室因为人多还要排队进。

东京街区生活有烟火气

东京城市规划没有中国小区的概念,于是道路两边没有了封闭的围墙。每条巷子都会有一些底商,这样逛街的烟火气就浓了很多。周边就有很多小店也给线下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性。有点像国内城市化前的一些老城。

国内的新城规划了很多小区围墙围着,限制底商的运营,想把商业活动都放到商场里。虽然集中好管理,但是商场的成本高,也离得远,反而不太想去。

注重外在,城市界面好

东京对建筑有很多法规限制,尤其是采光。因为土地私有,每块土地大小不一样,建筑设计要满足规范设计师就会做很多针对性的优化。结果就是一条巷子两边的房子会各有特色,不会是千篇一律最大占地空间的水泥盒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房产税的原因,建筑的外立面都维护的很好。有些楼已经几十年了,外立面还是很干净没有破损,城市的界面观感舒服很多。国内很多老一点的房子外立面不是很老气就是很有衰败感。

很多美术馆

日本有这么多美术馆我是很意外的!看了一个东京街头采访,居然很多人会选择去美术馆约会。

偶然发现新宿在展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看到了神奈川冲浪里的原图,非常满意。没想到原始版画的画幅这么小!

Image.jpeg

国立新美术馆。

Image.jpeg

东京国立博物馆也很多中国好东西。龙门石窟的一个佛头。

Image.jpeg

轨道交通通勤效率高

日本电车不用安检,快慢车混用一个站。轨道交通密度高。一小时通勤覆盖的范围非常大。

从神奈川的横滨到东京站快的只要 28 分钟,坐 JR 山手线 40 分钟也能到。注意神奈川已经不是东京市了。

Image.png

可能有人觉得上海到苏州高铁也很快。其实完全不同,跨市高铁通勤在国内是不成立的。首先高铁站的位置就不在市区,其次我们的高铁站要安检候车。转地铁再排队安检一次。东京因为是个大平原,每个区域的人口都很平均,因此可以铺很多线路很多站。如果我们的高铁站和地铁站共用一个站台,不用安检,高峰时段 5 分钟发一班车,才能达到通勤的目的。我们国家规定每个城市要保持一定量的永久农业用地,以上海为例,约 18% 的城市面积为耕地保留。因此中国城市无法做到全是房子。还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城市的轨道交通和铁路交通是两个系统。

城市公共卫生好

大家都知道日本有严格的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是城市公共卫生极大改善。城市街头没有垃圾,路面几乎都做了硬化,道路两边盖满了房子,没有绿化带。结果就是我在东京两周没被蚊子叮过!

到偏一点的热海市,一个海边的小县城,依然是这个城建标准。

因为裸露的地面比较少,加上靠近海边,东京的空气也特别透,灰尘很少。

说到垃圾分类,一瓶矿泉水,瓶盖、瓶身和瓶子上的包装要分成三类塑料分我是真的觉得太麻烦了。后来有一天我看到隔壁的日本人也是整个瓶子一起丢的!

有一说一在日本也吃了不少好吃的!

同样价格人均一两百在东京吃的居酒屋比国内的日料店好吃!国内的日料店看来溢价真的是有点高。

练马站附近有一家炸鸡很好吃!

鳗鱼饭好吃!

很多拉面仙人,除了有点咸也是挺好吃的。似乎可以沟通调整口味,不会日语没经验没能沟通。

在镰仓一个日料店吃了一个当地做法烹饪的鱼,很好吃,记不住名字。

关键这些就是人均 50 - 150 的价格就能吃到了。我在杭州人均一百多经常吃到很多垃圾,啥也不是。日本的饭店下限比较高。

在涉谷吃了一家和牛烤肉很好吃,人均两百多。

吃了两顿印度咖喱,比国内的好吃。

西式的面点也比国内的好吃一点。

超市买了两瓶牛奶,同等价格的比国内的好喝。

我朋友说日本很多海鲜有价格优势,比如帝王蟹。我海鲜吃的少,没什么概念。

基层体力劳动者也很体面

有时候我真的想,反效率的强行提高最低工资社会的幸福感会不会高一点?

东京的最低时薪差不多 60 元。这么算下来一个普通全职工作的月薪范围大概是在 15000 - 20000 。我看东京的收入中位数也差不多在两万。

那边的小店都会店休,大家不会热衷于赚到最后一个铜板。国内如果开一个夫妻店,别说周休,一年里可能只有过年愿意休息。

在日本工作的人

因为日本的基层劳动收入也高,所以蓝领去日本打工相比国内还是很有性价比的。听说水电工去澳大利亚也吃香。

我在那边碰到一个河北哥们,一个群里刚好住在我附近,就聊过一次。他没上大学,之前就是国内普通工厂打工,一个月七八千累的要死没有未来。就铁了心来日本当劳工。在国内自学了日语,然后报了一个语言学校。他找了一个中国人合租,睡在客厅沙发上,估计房租很省了。我印象很深是有一次他跟我说附近这个超市的便当在打折了,很多人在抢(靠,日本人怎么也抢半价便当),问我要不要过去买。这让我想到以前读书的时候去网吧,好像夜里 12 点开始打五折。周六晚上会和同学约着一起夜里去网吧。我祝福他在日本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吧。

前面提到东京的一小时通勤圈可以覆盖非常大的城市区域,由此得到了一个周边买房高性价比优势。离东京市中心 1 个小时通勤的房子价格比上海市中心通勤 1 个小时的房子便宜。而且东京不锁户籍,你完全可以在东京周边县市买房,孩子不用户口可以上学。假设东京和上海的月薪都是 3 万,国内的生活质量肯定比东京高,因为物价和人力成本都低。但是如果你是外地人加上要在上海买房和孩子上学的成本,东京性价比就更高了。

其他

在池袋换乘的时候发现地铁站里贴了一个海报。正值 8 月 15 日日本二战投降 80 周年,国立公文书馆展出了原版的二战终战诏书。查了我才知道原来日本的终战诏书上没有说自己投降,就是说天皇爱好人民于是选择了忍耐停止了战争。而且这个展览还同时展出了中日《马关条约》。不过我去的时候展览接近尾声这个诏书已经不展了,《马关条约》好像也撤下了,就没有去。

Image.jpeg

感兴趣的可以留意一下他们的公文馆,会不时展出《马关条约》。

IMG_02440AB14621-1.jpeg

终于明白为什么国内安卓软件开启后就弹隐私协议了

hamsterbase: 最近在折腾 app 上架小米商店,真是被他们的机审搞得有点头疼。
每次提交审核之前都会跑一个自动机审,这个机审特别严格,要求 app 在用户同意隐私协议之前不能调用任何传感器。我为了适配安全区域用了 capacitor-plugin-safe-area 这个库,结果这玩意儿一初始化就会监听屏幕旋转角度,直接被机审拦下来了。
试了几次都过不了,没办法,只能换个思路。现在我重新写一个隐私页面作为整个项目的主页,这个页面里不放任何第三方代码,干干净净的。用户点了同意之后,才会加载真正的 app 内容。
虽然麻烦了点,但这样应该能顺利通过小米的机审了

忠心建议:不要生孩子

Bitram:

不管有钱没钱,没生孩子的,真心建议别生孩子。孩子这种生物的很多事是钱解决不了的问题。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好了,你们可以喷我了。

每天都有一股死感

alpha4zeta:

无车无房无对象,没有任何欲望,没有任何理想和目标, 工作上焦虑, 下班只想回家躺平打游戏刷视频, 不想找对象, 最开心是周五准备下班, 周末什么都没干, 然后又开始焦虑. 感觉没时间, 但是有时间却都在拖延什么都不做. 是不是抑郁了😭, 大家都是什么个状态

东京两周生活初印象:缺点篇

lacklock:

8 月底在东京待了两周,第一次去日本日本。没少看日剧、日漫,网上也诸多说法,终于去体验了一番。我老婆在那一个人租了房子(池袋附近跟一个中国人短租了房子),所以我没住酒店。我对住在城市没什么向往,所以旅游签过去待了两周。

下面分享一下两周东京生活对日本的印象。先从缺点开始吧。

出租车贵

出租车很贵。查了一下东京差不多起步价 30 元,之后每公里 20 元。在外面玩好几次我看要走一点路,我说我们打车吧,我老婆每次都不愿意。在国内没吃过这个苦。

轨道交通的价格差不多是国内的两倍。

轨道交通不是一家公司

日本的轨道交通是私营的。东京都内很多线路是不同公司运营的,而且他们很多是车站共用,地铁和火车在一个站。结果导致有一些站的换乘对初到的人会很迷茫。一个站台上的车也分很多种,不知道这个规则也很容易坐错车。

比如国内地铁 1 号线转 3 号线,出了地铁就是沿着路线走到另外一个站台就行了。在东京会出现要先出闸机,然后走一段路到另外一个闸机重新刷卡进,找到自己车次对应的站台。然后在站台的板上看下一次到的是哪一趟车。并且同一条线先还会分快车和普快(各站都停)。初来乍到的人还是颇有一些难度。主要东京电车也多。

大阪有一个去机场的电车,前 4 节车厢是到机场,后 4 节车厢去和歌山。虽然广播会播报,但是确实也看到不少坐错车的人。我在国内坐地铁没遇见过这种同个车次不同车厢去不同目的地的。来东京前,我坐地铁从来没看过是哪个车厢。

IMG_2550.jpeg

没有小电驴

不清楚日本其他地方,在东京是没有小电驴的。因此几公里这个距离的通勤就很尴尬,只能硬着头皮走了。那边对自行车的停车也管理的很严,没看到共享单车。

东京规定非机动车的电动只能是踏板助力,不能有油门。因此就只有助力自行车这一个形态了。所以日本的外卖小哥是骑自行车送外卖的。我个人感觉东京的城市密度和上海内环差不多,上海没有禁电动车,只是上海管理的稍微严一点。

Image.png

工业品贵

电费和手机运营商费用的价格是国内两倍以上。

印象中水费还有一个起步价,是下水道的维护费,一个月 50 元人民币左右。其实这个钱也很合理,下水道确实是需要定期维护的,只不过国内比较良心,这个钱没跟终端居民收。

国内在消费品制造有价格优势,很多电子消费品是从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东京安克的定价是国内网购价格的一倍左右。

电子商务弱,外卖弱

在亚马逊上买过几次东西,体验挺一般的。国内的电商平台东西又多,快递又快。品质和性价比各类选择都有。日本人是真的死板,又没有菜鸟驿站。他们配送的时间只能告诉你是哪一天。结果就是配送的时候你最好在家,否则跟他们重新联系时间也挺麻烦。退货也麻烦,退货费也贵。

于是最后还是通过拼多多海淘了一波。

外卖生态也几乎没有。这个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结果,我个人觉得还是有比没有好,起码有的选。

我能想到一些原因外卖没做起来的原因:

  • 东京没有电动车,骑自行车配送半径和效率都很有限。Uber eat 一单配送费要 50 元。
  • 东京很多都是小饭馆,只有一个长条吧台,只能坐六七人。只有老板一个人。这种小店饭点的时候人是满的,对他来说外卖来了更多的单子他也做不了。
  • 有能力做配送的店价格肯定也不低,日本的社畜日常也吃不消。因此更常见的方式是去便利店买个预制菜的饭加热一下。在上海待过的人应该熟悉这种模式,属于是又快又便宜。

排外

之前刷到很多店铺不接待中国人、外国人的图片,在东京还真遇到了。附近有一家拉面店,就去吃了。是和深夜食堂类似的一个小吧台,只有老板一个人做。来吃的都是本地人,所以他没有准备外文的菜单。门口一台日文自动的点单机,他也不跟顾客说话。我进去刚开口,他一看不是日本人就把我请出去了。结果门口有两个本地妹子人还怪好,说这里没菜单,要用那个机器点,点好单子给老板。于是强行进去点了拉面,老板来问一些细节调整(我猜是要不要加香菜这种),我听不懂他就叹气摇头。

我觉得这个场景可能是文化习惯的区别。国内很多小店要是碰到外国人语言不通,一般都会很热情的沟通,反正瞎点也是做,来了都是客。日本很多小店就是几十年在这做周边人的生意,外国人碰到的概率低,怕麻烦索性就不招待了。

不过很多大一点的店会做外国人的生意就没这样了。很多店服务员懂中文。在银座去了一个烤肉店,来的全是中国人,服务员也都是中国人,含中率过高。然后打开大众点评一看,这家点在大众点评的地区人气第一。

人工贵

东京的最低收入比较高,最普通的超市收银员一个月工资也有一万多。白领和蓝领的初始薪水差距很小。好处是大家都有一定的基础消费力,缺点是所有人工都很贵。东京的剪头发起步价是 300 元。租房子要换一次门锁,很普通的门锁,上门服务一次要 1000 元。

这也是日本很多人可以接受快乐教育的原因:上大学出来在公司做一个文职,一个月一万多。高中毕业在超市当收银员一个月也是一万多。如果开上出租车,一个月 2 万多。那么多花时间,多花钱读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国内现在接受不了初中分流,无非是底层劳动者不仅收入低,地位也低。当上大学是一个亏本的事情,很多人自然就不追求了。

水果贵、蔬菜少

日本有严格的农业保护制度,凡是他们能种植的,都归农协统一管理。农民的最低收入有了保证,但是加了一层中间商到终端消费者价格就贵很多。最明显的水果就是西瓜了,超市里最小盒巴掌大的西瓜果切要 25 元一盒,我感觉价格差不多是国内的 5 倍。农产品的进口被严格管制,因此水果就呈现出了贵且少的情况。得益于国内的规模化种植和运输基建优势,国内的水果供应真的是很丰富且便宜的。我在杭州,水果店可以正常价格供应到新疆的阿勒泰香梨,东北的葡萄,云南的石榴,非常的厉害(出国前并没这么大的感触)。

当然我平时也不是每天都吃水果,但是我经常喝奶茶(古茗爱好者)啊。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他们的饮料里放水果也很少,国内的普通的水果奶茶到了那边价格贵一倍。我后来难受去超市买了一盒西瓜汁,一喝根本喝不出西瓜味。仔细看才发现是果蔬混合,只是含有一点西瓜汁,混的是胡萝卜。八嘎呀路,7% 的西瓜汁含量饮料封面大图居然只放了西瓜!我又沉默了。

还有一点难受的是他们的绿叶菜非常少。不知道是因为不喜欢吃所以少还是因为贵所以吃的少。日常的便餐里几乎没有绿叶菜提供。一般就是和沙拉一样切了一点点包菜丝,和一个汉堡里的蔬菜量差不多。然后就是和韩国类似的一些小泡菜。关键是一根青菜都没有!如果没有出国,很难相信发达国家白菜都供应不上。后来我去一家泰餐的店吃饭,总算有蔬菜可以单点了,一份空心菜 50 元,添一碗米饭(泰国香米)要 20 元。后来我去超市看了一下空心菜的价格,差不是国内的 3-4 倍。

大米贵

日本大米是真的贵,结果就是正常一份餐的米饭量挺少的。但是日本人也有饺子配米饭的传统艺能,这么吃的话我感觉勉强能吃饱吧。也听说很多人来了吃不饱的。米的价格是国内的 3-4 倍。原因还是因为农协限制了大米的进口。国内一般饭店添一碗米饭的价格是 2-4 元,对比到日本添一碗米饭 10-20 元价格似乎也合理。

小红书上随手搜的:米饭配饺子,再来一点麻婆豆腐。这就是日式中华料理了,一根青菜没有。这都算是高级套餐了。在中国这么一份套餐卖你 60 元你觉得香不香。

截屏 2025-08-30 15.23.30.jpeg

豪华套餐再给你加一碗拉面,注意这个套餐的左下角还提供了蔬菜。哪个中国人看到这个套餐不迷糊。而且这种饭吃完感觉味觉很空虚!饱是饱了,但是没味道。

IMG_61EF498C3804-1.jpeg

而且我还真在超市看到了日本政府的储备粮,价格是普通大米的 6 折左右。买了最小份的回家煮。这种陈米特别特别难吃!就是国内最最便宜的那种外卖用的米,近些年我在国内都没吃过这么难吃的米了。很久以前汽车站门口的 10 元一荤两素的快餐的米是这种米的感觉。年轻一点的朋友应该没吃过这么难吃的米。

插播一条优点:星巴克和麦当劳价格和国内一样

但是非常神奇的一点是:日本星巴克和麦当劳的价格和国内几乎一样。要知道日本的平均物价是国内的两倍以上,他们的人力成本也是两倍以上。然而,连锁的星巴克和麦当劳却能保持一样。我真不知道是国内的太贵还是日本的太便宜。

而且我看到很多人点一杯可乐加薯条在麦当劳坐一个下午,办公和学习的都有!联想到《中国合伙人》俞敏洪早期教英语买份薯条在麦当劳上课。老实说麦当劳的环境还是挺喧闹的(毕竟有小孩),日本人能在这环境学习我也是佩服的。

没有早餐文化

日本是没有早餐店的。因此如果在国内有吃早餐习惯的朋友,在日本要难受了。豆浆、油条、豆腐脑、小笼包、鸭血粉丝汤、煎饼果子一概没有。还有粥和各种小菜,我在新疆和西藏都能吃上早餐,在日本是一口都没有。其他的不提了,越提越难过。所以在东京上班的社畜感特别强。

日本社畜早餐一般就是一片吐司,或者一个便利店饭团(一片海苔,很咸)。传统家庭吃饭是一碗米饭,味增汤加一点小咸菜。讲究一点的还要往饭里打一个生鸡蛋。

IMG_7A92EF30C5F9-1.jpeg

再欣赏一下吃货福音:纯咸饭团。我在超市买的这个同款,一个字咸!吃之前脑海中都是日本滤镜,一口吃下去怎么只有咸味,怀疑人生。再吃一口馅里就是撒了一把酱油,还是咸,滤镜稀碎。这个当早餐,还没上班我就要哭了。

IMG_C73DB28D4503-1.jpeg

忽然怀念在上海吃的粢饭团(早餐)!糯米包油条,甜咸可选,可以自己挑要加哪些小菜。

IMG_1E00FA452088-1.jpeg

小饭馆都有固定店休,晚上八点关门

几乎所有的个体户每周都有固定店休,真当上班来干。几次看地图上的小饭馆,走到的时候发现店休。晚上八点就准时关门,七点半去就不招待了。而且有的店就只招待一轮客人,可能他预制的食材就这么多,卖完就算了。真的很佛系,一毛钱不想多赚。不过外国人的店还是继续营业。

稍微晚一点能吃上东西的我感觉只有居酒屋了。居酒屋的烧烤分量也很小!日本人也是能忍,两个小串吃一个小时,跟国内贵妇下午茶一样,两口蛋糕吃一个小时。

所以你夜里 12 点想点几串烧烤,不好意思,臣妾做不到。更别提小龙虾了。

租房

默认没有任何家具

日本租房默认是给你一个全空的房间,什么家具都没有。退租的时候也要把里面的东西全都搬走。难怪日式搬家东西全给你整理好,原来人家搬家就必须清空。在这个时代,一个繁华的都市里租房默认是清空的状态,真的是有点脱离时代。可能小日本自有国情在此吧。

大家可以在小红书上经常看到日本留学经典开局奇观(关监狱还能给张床呢):

IMG_E45D6142099D-1.jpeg

IMG_2567.jpeg

窗帘都不给配,卫生间里一卷纸也没有。

而且可能电也没有。因为要自己单独去开户才提供。房东一度电也不能给你白用。

IMG_2569.jpeg

冷知识:日本扔大件垃圾需要付垃圾费,按照体积买垃圾券。一个床垫在东京丢差不多要付 50 元的垃圾费。如果你觉得搬出去麻烦,也可以请人上门抬走,一件物品大概是 250-750 元。

因此也有一些留学生开局是去捡垃圾凑家具。

IMG_1066C085B686-1.jpeg

日本这套垃圾处理的制度我个人认为是有一点反人性的。吉井忍在《东京八平米》(她租的房子是 8 平米)里提到她买了垃圾券贴在她的垃圾上,结果自己的垃圾券被别人偷走了。于是她就被收垃圾的训斥了。也存在一种可能丢在下面的垃圾不知道是谁的。大城市里这种靠自觉掏钱的制度必然是有人不遵守的。得亏东京没有电动车了,不然初中不良小孩每天放学街区绕一圈倒卖垃圾券够零花钱了。

租房要给房东礼金

你租房的时候,要给房东 1-2 个月的房租作为感谢金。注意不是押金不是定金,是纯赠送!

AI 查到的解释:习俗来源:二战后日本住房紧缺,房客为了能租到房子,愿意额外支付给房东以示诚意,这种习惯逐渐固定下来。

你看,大日本自有国情在此了。但是日本政府也知道这个没道理,政府的公租房是没有这个钱的。

假设我跟房东签了一年合同,第二年要续签一年,是否需要再给一次礼金呢?答案是不要,因为我不是重新租赁,再收一次没理由。但是你续签合同也给房东添了麻烦,所以需要付给房东一个月房租作为续签费。续租还是要感谢房东呢!

IMG_B3DACAE247FC-1.jpeg

退租提灯定损

虽然租房的时候给了房东礼金,已经感谢过了,但是走的时候不被扣点押金也是很失礼的。东京提灯定损是标配了。搬走的时候通常要付一笔卫生清理费。因为房间会全部清空,打扫以后会仔细检查每个地方是否造成了磨损。如果墙上有一条划痕,也会提出需要更换整面墙纸为由收一笔钱。好消息:不是针对外国人,是他们就有这习俗。真是当日本人整了。

IMG_78B4D016C1A7-1.jpeg

正常居住难免有些生活痕迹,但是这些痕迹要求的修复金额真的是很离谱的。

床很小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日本的影视剧里,一般一个人都是那种 1.2 米的小床,就算是夫妻的大床也比国内小一号。因为日本的大床是 1.4 米。

IMG_F91F8AE955C9-1.jpeg

酒店的大床也是 1.4 米。而且这边酒店无论是你定的是标间还是大床房,住第二个人就要给前台多交一点钱,一般是 100-200 元。可能多一个人多费了点水电吧。

总之日本诸多习俗对中国人来说,常有一种小气的感觉。

房产

房产税

日本虽然土地归私人所有,但是房产却要每年交房产税。每年要交房子估值的 1.4% 的资产税。还要再交一笔城市规划税,在东京这个的税率是 0.3%。加起来每年要交房子估值的 1.7%。等于差不多 59 年就要重新付一次房子的价值。这个数字可能大家还是没概念,举例你在城市边缘 150 万买了一套 50 平的小公寓,每年要交给政府 25500 的房产税,摊到每个月就是 2125 元。

里面就算没住人每个月还要水电气的开通费用。而且房间里只要有电视就要交 NHK 电视的费用,不能关。每个月差不多要交 100 元。中国人一般也不看日本电视台了,所以交吧难受,不交又是层层阻挠。

IMG_8AB5B93AB651-1.jpeg

再次,日本人也受不了这。因为小米电视台不能接收 NHK 电视信号,很多日本人因为这个原因买了小米电视。 Image.png

土地私有,基建受累

土地私有产权带来的影响就是很多需要征地的基建推进困难。我们国家土地国有修个高架、城改都困难重重,日本土地私有就更是难搞了。

为什么很多街景一看就知道是日本?除了日本比较窄的道路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电线杆。

IMG_CCF6CC48AC9C-1.jpeg

你该不会以为电线杆是高级的象征吧?中国城市改造的时候,所有线路已经全走地下了。我感觉是不是现在县城都没有电线杆了?日本因为土地私有加上能力有限,无法承担把老城电线走地下的成本。繁华的银座和涉谷街头就看不到电线杆。

日语是一门糟糕的语言

从信息传播的效率而言,日语是一门糟糕的语言。

日语有两个半的硬伤:

一:日语没有自己的成体系语言符号。

二:日语没有进行完整的现代语言改革,拖累日常现代表达。

两个半:黏着语语法不符合当前世界语言主流。

日语在我眼里只有一个优点:底层规则注重发音的美感,结果是日语听起来很悦耳。同样一段话,对比韩语和越南语,日语好听的多。在音乐上日语的押韵非常容易押韵。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日本注重外在礼仪的一个体现。但是这个好听的代价是语言信息密度低,有些发音调整规则对外国人来说复杂,外来语的本地化片假名发音完全偏离了外来词的原始发音。

没有自己的语言符号

日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中国人:造几个字有这么难啊?)。直到唐朝的时候从中国学习了先进的汉字作为书写的符号之一。但是日本人没有真正的学习汉字并完整接受。日本保持了自己的发音和语法,只是把一些书写符号用汉字表示。等于只学了一半(其实只有四分一,因为很多汉字他们也没学明白)。只学一半的后果是文字和发音完全对不上,汉字的象形文字的作用被消解了。

我们知道我们每个汉字的发音都是完整的一个音节。但是这个到日本里,因为汉字的含义要对应到日语的发音,结果就是一个汉字可能有几个音节。以英文举例,书,英文是 book 。假设英文引入汉字作为文字符号,Here is a 书(发音:不可)。因此书这个汉字在英文里依然读作“不可”。那唐诗怎么办?律诗和绝句就全损了。所以为了兼容汉字的原始发音,于是又加了一套发音方式,叫音读。以“山”为例,本土读法是 yama ,音读就是 san 。富士山,读作 fuji san 。但是山手线读作 Yamanote-sen。这就带来了另外一个困扰:当看到一个单独汉字的时候,日本人无法准确说出是哪个音。最坏的情况是一个日本人的汉字名,有几种读法,等于是多音字了。日本姓氏的读音是由自己决定的。本质是因为汉字在他们那里是没有统一发音的。

以一位知名老师的姓氏“三上”为例,最常见的读做 mikami ,但是也有人的姓读作 sanjou 。补充一个背景,日本直到明治维新前只有贵族有姓。因此很多人姓氏是后面随便取的,发音也就千奇百怪了。

Image.png

同时一个汉字,同一个含义在日语依然会有多重发音。举例来说日语里今年的读音是( kotoshi ),去年的读音是( kyonen )。等于今年是一个专有名词,去年也是一个专有名词。但是写到汉字里今年和去年的“年”字是同一个字。因此同一个含义的“年”字只能有了多重读音。

雪上加霜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大量引入西方词汇,这次是用片假名自己重新音译。这个文字接受等于又是学了一半。因为自己重新发明了一套表音体系,原有语言比如英语的词根词缀就全丢失了。

以 PC 为例,英文里 PC 是 personal computer 的缩写。中文就取他的单词含义意义找到对应的语言的词,翻做个人电脑。也有人直接引用缩写写成 PC 。日本人是直接根据读音翻译成片假名的,约等于翻成了“怕松纳鲁空飘特”,后来他们觉得这样翻很长,还是用缩写方便。但是他们没有直接音译 PC ,他们是把片假名缩写了:“怕松空”。这么一来这个词,日本人看不懂,会英语的也看不懂了。

再以我喜欢的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为例,这个名字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能看得懂。中文是“王国之泪”,英文是“tears of the kingdom”,但是这个名字日本人绝大部分都看不懂,因为是英文 tears of the kingdom 的片假名翻译。我要是跟你说这个游戏名字是“提阿兹・欧布・杂・金古达姆”,没点英语基础肯定想不到什么意思。

Image.png

日语没有全盘进行现代化改革

现代的科学体系引入后,很多现代社会的表达需要重新调整。我们国家在建国之初对一些现代新事物进行了统一的命名,而且还简化了汉字。但是日本还是尽量保留老传统,导致语言在很多基础表达上显得很麻烦。

以星期举例,一周有 7 天,我们是星期一到星期六,只有最后一个特别点是星期日(对应 sunday )。日语里是: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日曜日。虽然他们这么按照天文排也有道理,但是我请问这周金曜日离水曜日有几天?换成中文我问周五离周三有几天,是不是方便很多。日语里最基本的数字和历法都没有全面使用新的表达方式。结果就是 7 月 7 日 7 时 7 分的 7 有多种读法。

再比如封建糟粕的敬语体系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诚惶诚恐了。

黏着语系不符合世界主流

世界主流的 Top 2 语言,英语是屈折语系,汉语是孤立语系。英语和汉语语法有很多相近之处,比如我不喜欢你,英文是 I don’t like you 。几乎可以一一对应。虽然英语多了时态,时间会放在后面。但是日语的黏着语是原型句子在后面不断添加助词。刚刚的句子在日语是:我喜欢你才没有。否定词在句尾。

这个在互联网时代以前其实没什么影响,只是语言习惯,我们也有一些省份的喜欢倒装。但是现代社会的直播翻译就麻烦了,因为在说完一整句话之前完全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含义。因为否定词在最后!回想一下日剧里为什么总是一个人说完话之后另外一个人要发出“ei”的惊讶,因为前面说了很多最后加上否定词直接反转。

日元持续贬值

日元持续贬值,对于对在日本赚钱的人来说是一个缺点。2012 年 1 美元兑日元是 80 ,2020 年的时候大概在 110 左右,24 年的时候最低跌到 150 左右。过去的 13 年里,几乎贬值了 50%。然而过去十多年间美元兑人民币都在 6 - 7 之间波动,大概是 10% 左右范围的波动吧。

一个中国人在 2020 年左右到日本工作,发的日元工资,那么到今年,人民币计价的收入等于打了八折。如果这个人是在 10 多年前来的日本,那么他的收入兑人民币等于只有六折。这是为什么现在日本的薪资收入对中国来说没那么有吸引力的原因。

对于中国购物旅游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了,大家应该也能感受到日本的消费品越来越便宜了。日本是发达国家里旅游性价比最高的国家了。

日本是个岛国的基础能源、矿产无法自足,依赖进口。他们的农产品也需要大量进口(除了大米)。因此无法做到肉烂在锅里,日元的贬值对整体的购买力影响是很大的。当然日本是一个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下限是比较高的。但是日元的持续贬值是无法逆转的趋势。信息化的新兴产业日本毫无建树。日本最有竞争优势的就是旅游业了。对中国旅游签的门槛后面还得降。

总结

日本来旅游还是挺好的,一些生活方面的不便反正就几天。如果长期住在这,相比国内某些生活的便利性还是有一些缺失的。好在离得近,东京飞上海机票也就千把块。不过这个看人吧,有的人也能忍忍。

不过日本作为一个东亚发达国家,有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也有不少优点。国内在某些方面可能是无法达到日本的高度的。下篇我会列举一些日本的优点。

强烈推荐:我用过最丝滑的 Claude Code 手机客户端

terryso:
?si=3tAuf7Fj1hN2sz2e

整个视频有点长,但是是一镜到底,完整展示 CC 给指定文件生成单元测试并确保覆盖率超过 80%的过程。

视频中的/generate-unit-test 是一个 CC 的自定义命令,整个体验下来和在 mac 端操作没啥区别,甚至还自带了更方便的语音输入,在外随时写代码毫无压力。

https://github.com/slopus/happy

长期喝瓶装这习惯好吗?

Kinnikuman:

家里虽然有净水器,但不喜欢喝,因为还要烧水,很麻烦。

自己长期喝瓶装水已经七八年了,从农夫山泉到恒大冰泉,各种矿泉水都喝过。家里和办公室都是买很多箱水囤着。

缺点比较费钱,优点是比较方便,想喝水就开一瓶。

但考虑到长期喝瓶装水,健康方面也有点担忧。虽然说水质可能比自己的大桶水/净化水好一些,但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调查说长期喝瓶装水不健康。

有没有和我一样一直喝瓶装水的朋友?是否考虑过这问题?怎么看待?

未来程序员市场应该会崩溃的

Ranglage: 现在程序员工资如此之高只能说是 201x 年互联网浪潮的惯性————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不差那点程序员工资。
然而在 AI 的冲击之下,慢慢程序员工资肯定会退热的。

这么一个复杂的前后端-client 端的流程,我跟 AI 一起,1 天就搞定了。耗时最久的过程是因为 Claude code 不熟悉腾讯 COS 的 sdk ,我需要把相关的 api 文档,demo 示例代码粘贴给 AI 学。
能跟我同样效率的人,我不介意给他 20k 以上的工资,但是,这种效率差不多抵得上 AI 时代之前的 3 个人日了吧?可能不止。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程序员至少要裁掉 2/3 。

有没有人知道 A 股里的涨跌停限制价格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zbinlin:

就我所知的,主板的涨跌限制是 ±10%,科创/创业板是 ±20%,北交所是 ±30%。

原来我以为是按 昨收价 * (1 ± 0.x) ,然后四舍五入得到两位小数的。

直到我遇到了 873223 这只股票,这是北交所的股票,限制在 ±30%。

以周五为例,昨收价是 16.76 元,按我的计算:

  • 涨停价:16.76 * (1 + 0.3) = 21.788 四舍五入后应该是 21.79 ,但实际的是 21.78
  • 跌停价:16.76 * (1 - 0.3) = 11.732 四舍五入后应该是 11.73 ,但实际的是 11.74

这有点搞不懂交易所是怎么进行舍入的?

win11 锁屏后,不息屏

echooo0:

微软现在这个系统做的越来越蛋疼,升级后问题一堆

最近 Windows 系统锁屏后(windows+L),不会自动息屏了,以前会自动息屏,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 bug 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