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X 对话 V2EX 创始人 Livid:从 60 块钱比特币说起,「他」和「他们」的十四年
大家关注一下站长: https://x.com/Livid 以及 OK 第一大美女: https://x.com/Mercy_okx 大家关注一下两位
并在帖子: https://x.com/Mercy_okx/status/1962419539423195217 回复 V2EX 相关内容,有空投奖励奉上!
V2EX TO THE MOON !!!
大家关注一下站长: https://x.com/Livid 以及 OK 第一大美女: https://x.com/Mercy_okx 大家关注一下两位
并在帖子: https://x.com/Mercy_okx/status/1962419539423195217 回复 V2EX 相关内容,有空投奖励奉上!
V2EX TO THE MOON !!!
今天开站公测,网站比较美观吧。目前种子是转载的大站,可拆月月大包 431 个,有拆包教程。如果你没有大站可以进。 留 id 、邮箱( gmail\qq\outlook 等公众邮箱) luckpt
如题所述
昨天刚刚搭建好 RustDesk 自建托管服务 在手机和电脑上安装了 RustDesk,早上反诈中心给我来电话了,反复和我确认有没有和骗子联系
v 友们有遇到过吗?
本人 java 开发,用了五年的联想 yoga14s 2021 独显版,运行内存才 16g ,正好公司有补贴,双十一想换一个,参考下 v 友的
看到 https://v2ex.com/t/1156053 的帖子,我也来写一个吧,之前在小红书写,xx 太多,都删了。
先写这些吧。
第一次装机,有大佬帮忙看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吗?主要用来游戏,偶尔也会用来开发。
组件 | 型号 | 京东价格 (元) |
---|---|---|
CPU | AMD 锐龙 7 9700X | 1999 |
主板 | 技嘉 B850M AORUS PRO WIFI7 电竞雕 | 1499 |
显卡 | 技嘉 5070 风魔 | 4599 |
内存 | 美光 32GB DDR5 6000 Pro 系列 | 699 |
硬盘 | 致态 TiPlus7 100 | 969 |
电源 | 航嘉 HK950-53PPATX 850W 金牌 | 478 |
散热 | 利民 PA120 SE AGHP GEN3 逆重力 | 144 |
机箱 | 先马 幻境界 | 169 |
总计 | 10556 |
上一篇缺点篇先说了我个人眼中一些缺点,其实本来想着重点说一下优点的,所以想着先说缺点。结果发现缺点就写了挺多。
机场出关排队那边的工作人员就会说中文。取行李的地方的工作人员也会说中文,会帮忙检查行李。我落地成田机场,出关几分钟行李就到了。对比之下杭州萧山机场好几次行李等了快 1 个小时。
去箱根国家公园的类似旅游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会中文(感觉是个中国人)。箱根国家公园不要门票!一个没有门票的国家公园,车站附近的咨询中心提供了地图,工作人员会英文、中文真的是很意外了。
东京都这一圈轨道交通也很方便,也有不少公交车。
很多饭店服务员都特别友好、恭敬,稍微觉得有点不必如此。在一个烤肉店,店员是蹲着听我点单,走的时候在门口鞠躬。也就人均一百多的店。
去区役所办业务,公务员也会鞠躬,这您受得了吗。
去了东京周边的箱根国家森林公园和伊豆大室山。这两个景点不仅没有门票,还没有景交车!
国内现在很多景区,圈一个很大的范围,大老远让你买门票多花几十买他们的景交车,景交车运力还很差。旅游体验真的是大打折。很多景区都是公司商业化运营,把景区里的原住民赶走,然后自己搞一些同质化商业古街、古镇。也是非常疲劳了。很多门票还是捆绑了联票,绑了几个凑数景点。
去箱根的时候发现没有门票,没有景交车,里面的小镇居民还在当地正常生活,旅游体验真的鲜活很多。
去大室山公交车下来直接就到门口了,买个缆车票( 50 元)就能上去了。上面就一个小的游客中心一个小店,再没其他了。离开的时候坐公交车,车没开出去几站就能看到当地人也在等这个公交车。
很多人喜欢一些日本动漫作品,想来圣地巡礼。这是无可取代的优势了。
这里的各种动漫周边的活动和周边商品也丰富,有专门卖动漫周边的店。
刚好看到池袋附近有《间谍过家家》的特别展,去看了一些设计稿的展出,买了个钥匙扣,非常满意。
日本人在公共空间仿佛受“礼”的约束,在乎公共空间的维护真的是让人敬佩。
公共空间不喧哗,手机不外放,不抽烟,不丢垃圾。能保持秩序排队,不插队。不会大喇叭播放商业促销,没有沿街播放土嗨音乐,所有的汽车也不按喇叭。我是真的服的。
我朋友说高峰期的地铁上挤满了人,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有的时候会觉得像是一车丧尸。
朋友说千叶的迪士尼排队也很有秩序。
地铁先下后上在上海和杭州都做不到,有人在旁边引导也不做到。这种对秩序的尊重 90% 的人遵守都没用,因为有 10% 的人不遵守前面的人要吃亏就没法维持了。我在东京每天都出门,没见过一个插队的人。
而且日本人在乎外出的仪容仪表,我在公共场所没见过邋遢的人(除了看到几个类似乞丐睡在地上的人)。
在一个繁华的城市里,只有车辆和列车行驶的白噪音,人群正常走路交谈的声音。没有工业的声音,呆着很舒服。商场里也没有哪种大的叫卖声。Donki 的广告是放了一个随身迷你小喇叭一样摆在货柜上,因此离开一米远就听不到了。
回国后我特意观察了杭州的路口,繁忙的十字路口其实汽车鸣笛的也很少了。但是国内电瓶车很多,因此在路口经常就听到电瓶车按喇叭。而且很多电瓶车会在路口等的时候抽烟,绑个音箱放音乐。
国内还有一大毒瘤就是广场舞。国内稍微大一点的广场,就是广场舞放着巨大的音乐。有一点类似“公地悲剧”,这个地方反正不是你的,不是我的,我就不用顾及其他人的感受。经常看到民生新闻附近的居民和跳广场舞的有噪音纠纷。
网上很多人拍涉谷街头繁忙的人群,我去的时候没有被繁华震惊,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和杭州龙翔桥路口的人也很多。但是这个路口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么繁忙,这么多外国人,一个维护秩序的交警也没有。好像白天的时候也有人引导,我去的晚上没看到。
东京规定只能在指定固定地点抽烟,所以不能在路上边走边抽烟。也不能在走廊、电梯里抽了。我在东京只见过两个人在路上抽烟,除此以外所有的公共空间都没有烟味。在公共场所大多都会有吸烟室。听竹内亮说有的吸烟室因为人多还要排队进。
东京城市规划没有中国小区的概念,于是道路两边没有了封闭的围墙。每条巷子都会有一些底商,这样逛街的烟火气就浓了很多。周边就有很多小店也给线下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性。有点像国内城市化前的一些老城。
国内的新城规划了很多小区围墙围着,限制底商的运营,想把商业活动都放到商场里。虽然集中好管理,但是商场的成本高,也离得远,反而不太想去。
东京对建筑有很多法规限制,尤其是采光。因为土地私有,每块土地大小不一样,建筑设计要满足规范设计师就会做很多针对性的优化。结果就是一条巷子两边的房子会各有特色,不会是千篇一律最大占地空间的水泥盒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房产税的原因,建筑的外立面都维护的很好。有些楼已经几十年了,外立面还是很干净没有破损,城市的界面观感舒服很多。国内很多老一点的房子外立面不是很老气就是很有衰败感。
日本有这么多美术馆我是很意外的!看了一个东京街头采访,居然很多人会选择去美术馆约会。
偶然发现新宿在展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看到了神奈川冲浪里的原图,非常满意。没想到原始版画的画幅这么小!
国立新美术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也很多中国好东西。龙门石窟的一个佛头。
日本电车不用安检,快慢车混用一个站。轨道交通密度高。一小时通勤覆盖的范围非常大。
从神奈川的横滨到东京站快的只要 28 分钟,坐 JR 山手线 40 分钟也能到。注意神奈川已经不是东京市了。
可能有人觉得上海到苏州高铁也很快。其实完全不同,跨市高铁通勤在国内是不成立的。首先高铁站的位置就不在市区,其次我们的高铁站要安检候车。转地铁再排队安检一次。东京因为是个大平原,每个区域的人口都很平均,因此可以铺很多线路很多站。如果我们的高铁站和地铁站共用一个站台,不用安检,高峰时段 5 分钟发一班车,才能达到通勤的目的。我们国家规定每个城市要保持一定量的永久农业用地,以上海为例,约 18% 的城市面积为耕地保留。因此中国城市无法做到全是房子。还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城市的轨道交通和铁路交通是两个系统。
大家都知道日本有严格的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是城市公共卫生极大改善。城市街头没有垃圾,路面几乎都做了硬化,道路两边盖满了房子,没有绿化带。结果就是我在东京两周没被蚊子叮过!
到偏一点的热海市,一个海边的小县城,依然是这个城建标准。
因为裸露的地面比较少,加上靠近海边,东京的空气也特别透,灰尘很少。
说到垃圾分类,一瓶矿泉水,瓶盖、瓶身和瓶子上的包装要分成三类塑料分我是真的觉得太麻烦了。后来有一天我看到隔壁的日本人也是整个瓶子一起丢的!
有一说一在日本也吃了不少好吃的!
同样价格人均一两百在东京吃的居酒屋比国内的日料店好吃!国内的日料店看来溢价真的是有点高。
练马站附近有一家炸鸡很好吃!
鳗鱼饭好吃!
很多拉面仙人,除了有点咸也是挺好吃的。似乎可以沟通调整口味,不会日语没经验没能沟通。
在镰仓一个日料店吃了一个当地做法烹饪的鱼,很好吃,记不住名字。
关键这些就是人均 50 - 150 的价格就能吃到了。我在杭州人均一百多经常吃到很多垃圾,啥也不是。日本的饭店下限比较高。
在涉谷吃了一家和牛烤肉很好吃,人均两百多。
吃了两顿印度咖喱,比国内的好吃。
西式的面点也比国内的好吃一点。
超市买了两瓶牛奶,同等价格的比国内的好喝。
我朋友说日本很多海鲜有价格优势,比如帝王蟹。我海鲜吃的少,没什么概念。
有时候我真的想,反效率的强行提高最低工资社会的幸福感会不会高一点?
东京的最低时薪差不多 60 元。这么算下来一个普通全职工作的月薪范围大概是在 15000 - 20000 。我看东京的收入中位数也差不多在两万。
那边的小店都会店休,大家不会热衷于赚到最后一个铜板。国内如果开一个夫妻店,别说周休,一年里可能只有过年愿意休息。
因为日本的基层劳动收入也高,所以蓝领去日本打工相比国内还是很有性价比的。听说水电工去澳大利亚也吃香。
我在那边碰到一个河北哥们,一个群里刚好住在我附近,就聊过一次。他没上大学,之前就是国内普通工厂打工,一个月七八千累的要死没有未来。就铁了心来日本当劳工。在国内自学了日语,然后报了一个语言学校。他找了一个中国人合租,睡在客厅沙发上,估计房租很省了。我印象很深是有一次他跟我说附近这个超市的便当在打折了,很多人在抢(靠,日本人怎么也抢半价便当),问我要不要过去买。这让我想到以前读书的时候去网吧,好像夜里 12 点开始打五折。周六晚上会和同学约着一起夜里去网吧。我祝福他在日本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吧。
前面提到东京的一小时通勤圈可以覆盖非常大的城市区域,由此得到了一个周边买房高性价比优势。离东京市中心 1 个小时通勤的房子价格比上海市中心通勤 1 个小时的房子便宜。而且东京不锁户籍,你完全可以在东京周边县市买房,孩子不用户口可以上学。假设东京和上海的月薪都是 3 万,国内的生活质量肯定比东京高,因为物价和人力成本都低。但是如果你是外地人加上要在上海买房和孩子上学的成本,东京性价比就更高了。
在池袋换乘的时候发现地铁站里贴了一个海报。正值 8 月 15 日日本二战投降 80 周年,国立公文书馆展出了原版的二战终战诏书。查了我才知道原来日本的终战诏书上没有说自己投降,就是说天皇爱好人民于是选择了忍耐停止了战争。而且这个展览还同时展出了中日《马关条约》。不过我去的时候展览接近尾声这个诏书已经不展了,《马关条约》好像也撤下了,就没有去。
感兴趣的可以留意一下他们的公文馆,会不时展出《马关条约》。
最近需要买个 200 左右中低端路由器,一查吓一跳
任何牌子任何型号,都有网友跳出来说:疯狂断流,莫名断流
真的假的?现在中低端设备这么不靠谱???还是网友都太夸张了在胡说八道?
不管有钱没钱,没生孩子的,真心建议别生孩子。孩子这种生物的很多事是钱解决不了的问题。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好了,你们可以喷我了。
8 月底在东京待了两周,第一次去日本日本。没少看日剧、日漫,网上也诸多说法,终于去体验了一番。我老婆在那一个人租了房子(池袋附近跟一个中国人短租了房子),所以我没住酒店。我对住在城市没什么向往,所以旅游签过去待了两周。
下面分享一下两周东京生活对日本的印象。先从缺点开始吧。
出租车很贵。查了一下东京差不多起步价 30 元,之后每公里 20 元。在外面玩好几次我看要走一点路,我说我们打车吧,我老婆每次都不愿意。在国内没吃过这个苦。
轨道交通的价格差不多是国内的两倍。
日本的轨道交通是私营的。东京都内很多线路是不同公司运营的,而且他们很多是车站共用,地铁和火车在一个站。结果导致有一些站的换乘对初到的人会很迷茫。一个站台上的车也分很多种,不知道这个规则也很容易坐错车。
比如国内地铁 1 号线转 3 号线,出了地铁就是沿着路线走到另外一个站台就行了。在东京会出现要先出闸机,然后走一段路到另外一个闸机重新刷卡进,找到自己车次对应的站台。然后在站台的板上看下一次到的是哪一趟车。并且同一条线先还会分快车和普快(各站都停)。初来乍到的人还是颇有一些难度。主要东京电车也多。
大阪有一个去机场的电车,前 4 节车厢是到机场,后 4 节车厢去和歌山。虽然广播会播报,但是确实也看到不少坐错车的人。我在国内坐地铁没遇见过这种同个车次不同车厢去不同目的地的。来东京前,我坐地铁从来没看过是哪个车厢。
不清楚日本其他地方,在东京是没有小电驴的。因此几公里这个距离的通勤就很尴尬,只能硬着头皮走了。那边对自行车的停车也管理的很严,没看到共享单车。
东京规定非机动车的电动只能是踏板助力,不能有油门。因此就只有助力自行车这一个形态了。所以日本的外卖小哥是骑自行车送外卖的。我个人感觉东京的城市密度和上海内环差不多,上海没有禁电动车,只是上海管理的稍微严一点。
电费和手机运营商费用的价格是国内两倍以上。
印象中水费还有一个起步价,是下水道的维护费,一个月 50 元人民币左右。其实这个钱也很合理,下水道确实是需要定期维护的,只不过国内比较良心,这个钱没跟终端居民收。
国内在消费品制造有价格优势,很多电子消费品是从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东京安克的定价是国内网购价格的一倍左右。
在亚马逊上买过几次东西,体验挺一般的。国内的电商平台东西又多,快递又快。品质和性价比各类选择都有。日本人是真的死板,又没有菜鸟驿站。他们配送的时间只能告诉你是哪一天。结果就是配送的时候你最好在家,否则跟他们重新联系时间也挺麻烦。退货也麻烦,退货费也贵。
于是最后还是通过拼多多海淘了一波。
外卖生态也几乎没有。这个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结果,我个人觉得还是有比没有好,起码有的选。
我能想到一些原因外卖没做起来的原因:
之前刷到很多店铺不接待中国人、外国人的图片,在东京还真遇到了。附近有一家拉面店,就去吃了。是和深夜食堂类似的一个小吧台,只有老板一个人做。来吃的都是本地人,所以他没有准备外文的菜单。门口一台日文自动的点单机,他也不跟顾客说话。我进去刚开口,他一看不是日本人就把我请出去了。结果门口有两个本地妹子人还怪好,说这里没菜单,要用那个机器点,点好单子给老板。于是强行进去点了拉面,老板来问一些细节调整(我猜是要不要加香菜这种),我听不懂他就叹气摇头。
我觉得这个场景可能是文化习惯的区别。国内很多小店要是碰到外国人语言不通,一般都会很热情的沟通,反正瞎点也是做,来了都是客。日本很多小店就是几十年在这做周边人的生意,外国人碰到的概率低,怕麻烦索性就不招待了。
不过很多大一点的店会做外国人的生意就没这样了。很多店服务员懂中文。在银座去了一个烤肉店,来的全是中国人,服务员也都是中国人,含中率过高。然后打开大众点评一看,这家点在大众点评的地区人气第一。
东京的最低收入比较高,最普通的超市收银员一个月工资也有一万多。白领和蓝领的初始薪水差距很小。好处是大家都有一定的基础消费力,缺点是所有人工都很贵。东京的剪头发起步价是 300 元。租房子要换一次门锁,很普通的门锁,上门服务一次要 1000 元。
这也是日本很多人可以接受快乐教育的原因:上大学出来在公司做一个文职,一个月一万多。高中毕业在超市当收银员一个月也是一万多。如果开上出租车,一个月 2 万多。那么多花时间,多花钱读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国内现在接受不了初中分流,无非是底层劳动者不仅收入低,地位也低。当上大学是一个亏本的事情,很多人自然就不追求了。
日本有严格的农业保护制度,凡是他们能种植的,都归农协统一管理。农民的最低收入有了保证,但是加了一层中间商到终端消费者价格就贵很多。最明显的水果就是西瓜了,超市里最小盒巴掌大的西瓜果切要 25 元一盒,我感觉价格差不多是国内的 5 倍。农产品的进口被严格管制,因此水果就呈现出了贵且少的情况。得益于国内的规模化种植和运输基建优势,国内的水果供应真的是很丰富且便宜的。我在杭州,水果店可以正常价格供应到新疆的阿勒泰香梨,东北的葡萄,云南的石榴,非常的厉害(出国前并没这么大的感触)。
当然我平时也不是每天都吃水果,但是我经常喝奶茶(古茗爱好者)啊。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他们的饮料里放水果也很少,国内的普通的水果奶茶到了那边价格贵一倍。我后来难受去超市买了一盒西瓜汁,一喝根本喝不出西瓜味。仔细看才发现是果蔬混合,只是含有一点西瓜汁,混的是胡萝卜。八嘎呀路,7% 的西瓜汁含量饮料封面大图居然只放了西瓜!我又沉默了。
还有一点难受的是他们的绿叶菜非常少。不知道是因为不喜欢吃所以少还是因为贵所以吃的少。日常的便餐里几乎没有绿叶菜提供。一般就是和沙拉一样切了一点点包菜丝,和一个汉堡里的蔬菜量差不多。然后就是和韩国类似的一些小泡菜。关键是一根青菜都没有!如果没有出国,很难相信发达国家白菜都供应不上。后来我去一家泰餐的店吃饭,总算有蔬菜可以单点了,一份空心菜 50 元,添一碗米饭(泰国香米)要 20 元。后来我去超市看了一下空心菜的价格,差不是国内的 3-4 倍。
日本大米是真的贵,结果就是正常一份餐的米饭量挺少的。但是日本人也有饺子配米饭的传统艺能,这么吃的话我感觉勉强能吃饱吧。也听说很多人来了吃不饱的。米的价格是国内的 3-4 倍。原因还是因为农协限制了大米的进口。国内一般饭店添一碗米饭的价格是 2-4 元,对比到日本添一碗米饭 10-20 元价格似乎也合理。
小红书上随手搜的:米饭配饺子,再来一点麻婆豆腐。这就是日式中华料理了,一根青菜没有。这都算是高级套餐了。在中国这么一份套餐卖你 60 元你觉得香不香。
豪华套餐再给你加一碗拉面,注意这个套餐的左下角还提供了蔬菜。哪个中国人看到这个套餐不迷糊。而且这种饭吃完感觉味觉很空虚!饱是饱了,但是没味道。
而且我还真在超市看到了日本政府的储备粮,价格是普通大米的 6 折左右。买了最小份的回家煮。这种陈米特别特别难吃!就是国内最最便宜的那种外卖用的米,近些年我在国内都没吃过这么难吃的米了。很久以前汽车站门口的 10 元一荤两素的快餐的米是这种米的感觉。年轻一点的朋友应该没吃过这么难吃的米。
但是非常神奇的一点是:日本星巴克和麦当劳的价格和国内几乎一样。要知道日本的平均物价是国内的两倍以上,他们的人力成本也是两倍以上。然而,连锁的星巴克和麦当劳却能保持一样。我真不知道是国内的太贵还是日本的太便宜。
而且我看到很多人点一杯可乐加薯条在麦当劳坐一个下午,办公和学习的都有!联想到《中国合伙人》俞敏洪早期教英语买份薯条在麦当劳上课。老实说麦当劳的环境还是挺喧闹的(毕竟有小孩),日本人能在这环境学习我也是佩服的。
日本是没有早餐店的。因此如果在国内有吃早餐习惯的朋友,在日本要难受了。豆浆、油条、豆腐脑、小笼包、鸭血粉丝汤、煎饼果子一概没有。还有粥和各种小菜,我在新疆和西藏都能吃上早餐,在日本是一口都没有。其他的不提了,越提越难过。所以在东京上班的社畜感特别强。
日本社畜早餐一般就是一片吐司,或者一个便利店饭团(一片海苔,很咸)。传统家庭吃饭是一碗米饭,味增汤加一点小咸菜。讲究一点的还要往饭里打一个生鸡蛋。
再欣赏一下吃货福音:纯咸饭团。我在超市买的这个同款,一个字咸!吃之前脑海中都是日本滤镜,一口吃下去怎么只有咸味,怀疑人生。再吃一口馅里就是撒了一把酱油,还是咸,滤镜稀碎。这个当早餐,还没上班我就要哭了。
忽然怀念在上海吃的粢饭团(早餐)!糯米包油条,甜咸可选,可以自己挑要加哪些小菜。
几乎所有的个体户每周都有固定店休,真当上班来干。几次看地图上的小饭馆,走到的时候发现店休。晚上八点就准时关门,七点半去就不招待了。而且有的店就只招待一轮客人,可能他预制的食材就这么多,卖完就算了。真的很佛系,一毛钱不想多赚。不过外国人的店还是继续营业。
稍微晚一点能吃上东西的我感觉只有居酒屋了。居酒屋的烧烤分量也很小!日本人也是能忍,两个小串吃一个小时,跟国内贵妇下午茶一样,两口蛋糕吃一个小时。
所以你夜里 12 点想点几串烧烤,不好意思,臣妾做不到。更别提小龙虾了。
日本租房默认是给你一个全空的房间,什么家具都没有。退租的时候也要把里面的东西全都搬走。难怪日式搬家东西全给你整理好,原来人家搬家就必须清空。在这个时代,一个繁华的都市里租房默认是清空的状态,真的是有点脱离时代。可能小日本自有国情在此吧。
大家可以在小红书上经常看到日本留学经典开局奇观(关监狱还能给张床呢):
窗帘都不给配,卫生间里一卷纸也没有。
而且可能电也没有。因为要自己单独去开户才提供。房东一度电也不能给你白用。
冷知识:日本扔大件垃圾需要付垃圾费,按照体积买垃圾券。一个床垫在东京丢差不多要付 50 元的垃圾费。如果你觉得搬出去麻烦,也可以请人上门抬走,一件物品大概是 250-750 元。
因此也有一些留学生开局是去捡垃圾凑家具。
日本这套垃圾处理的制度我个人认为是有一点反人性的。吉井忍在《东京八平米》(她租的房子是 8 平米)里提到她买了垃圾券贴在她的垃圾上,结果自己的垃圾券被别人偷走了。于是她就被收垃圾的训斥了。也存在一种可能丢在下面的垃圾不知道是谁的。大城市里这种靠自觉掏钱的制度必然是有人不遵守的。得亏东京没有电动车了,不然初中不良小孩每天放学街区绕一圈倒卖垃圾券够零花钱了。
你租房的时候,要给房东 1-2 个月的房租作为感谢金。注意不是押金不是定金,是纯赠送!
AI 查到的解释:习俗来源:二战后日本住房紧缺,房客为了能租到房子,愿意额外支付给房东以示诚意,这种习惯逐渐固定下来。
你看,大日本自有国情在此了。但是日本政府也知道这个没道理,政府的公租房是没有这个钱的。
假设我跟房东签了一年合同,第二年要续签一年,是否需要再给一次礼金呢?答案是不要,因为我不是重新租赁,再收一次没理由。但是你续签合同也给房东添了麻烦,所以需要付给房东一个月房租作为续签费。续租还是要感谢房东呢!
虽然租房的时候给了房东礼金,已经感谢过了,但是走的时候不被扣点押金也是很失礼的。东京提灯定损是标配了。搬走的时候通常要付一笔卫生清理费。因为房间会全部清空,打扫以后会仔细检查每个地方是否造成了磨损。如果墙上有一条划痕,也会提出需要更换整面墙纸为由收一笔钱。好消息:不是针对外国人,是他们就有这习俗。真是当日本人整了。
正常居住难免有些生活痕迹,但是这些痕迹要求的修复金额真的是很离谱的。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日本的影视剧里,一般一个人都是那种 1.2 米的小床,就算是夫妻的大床也比国内小一号。因为日本的大床是 1.4 米。
酒店的大床也是 1.4 米。而且这边酒店无论是你定的是标间还是大床房,住第二个人就要给前台多交一点钱,一般是 100-200 元。可能多一个人多费了点水电吧。
总之日本诸多习俗对中国人来说,常有一种小气的感觉。
日本虽然土地归私人所有,但是房产却要每年交房产税。每年要交房子估值的 1.4% 的资产税。还要再交一笔城市规划税,在东京这个的税率是 0.3%。加起来每年要交房子估值的 1.7%。等于差不多 59 年就要重新付一次房子的价值。这个数字可能大家还是没概念,举例你在城市边缘 150 万买了一套 50 平的小公寓,每年要交给政府 25500 的房产税,摊到每个月就是 2125 元。
里面就算没住人每个月还要水电气的开通费用。而且房间里只要有电视就要交 NHK 电视的费用,不能关。每个月差不多要交 100 元。中国人一般也不看日本电视台了,所以交吧难受,不交又是层层阻挠。
再次,日本人也受不了这。因为小米电视台不能接收 NHK 电视信号,很多日本人因为这个原因买了小米电视。
土地私有产权带来的影响就是很多需要征地的基建推进困难。我们国家土地国有修个高架、城改都困难重重,日本土地私有就更是难搞了。
为什么很多街景一看就知道是日本?除了日本比较窄的道路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电线杆。
你该不会以为电线杆是高级的象征吧?中国城市改造的时候,所有线路已经全走地下了。我感觉是不是现在县城都没有电线杆了?日本因为土地私有加上能力有限,无法承担把老城电线走地下的成本。繁华的银座和涉谷街头就看不到电线杆。
从信息传播的效率而言,日语是一门糟糕的语言。
日语有两个半的硬伤:
一:日语没有自己的成体系语言符号。
二:日语没有进行完整的现代语言改革,拖累日常现代表达。
两个半:黏着语语法不符合当前世界语言主流。
日语在我眼里只有一个优点:底层规则注重发音的美感,结果是日语听起来很悦耳。同样一段话,对比韩语和越南语,日语好听的多。在音乐上日语的押韵非常容易押韵。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日本注重外在礼仪的一个体现。但是这个好听的代价是语言信息密度低,有些发音调整规则对外国人来说复杂,外来语的本地化片假名发音完全偏离了外来词的原始发音。
日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中国人:造几个字有这么难啊?)。直到唐朝的时候从中国学习了先进的汉字作为书写的符号之一。但是日本人没有真正的学习汉字并完整接受。日本保持了自己的发音和语法,只是把一些书写符号用汉字表示。等于只学了一半(其实只有四分一,因为很多汉字他们也没学明白)。只学一半的后果是文字和发音完全对不上,汉字的象形文字的作用被消解了。
我们知道我们每个汉字的发音都是完整的一个音节。但是这个到日本里,因为汉字的含义要对应到日语的发音,结果就是一个汉字可能有几个音节。以英文举例,书,英文是 book 。假设英文引入汉字作为文字符号,Here is a 书(发音:不可)。因此书这个汉字在英文里依然读作“不可”。那唐诗怎么办?律诗和绝句就全损了。所以为了兼容汉字的原始发音,于是又加了一套发音方式,叫音读。以“山”为例,本土读法是 yama ,音读就是 san 。富士山,读作 fuji san 。但是山手线读作 Yamanote-sen。这就带来了另外一个困扰:当看到一个单独汉字的时候,日本人无法准确说出是哪个音。最坏的情况是一个日本人的汉字名,有几种读法,等于是多音字了。日本姓氏的读音是由自己决定的。本质是因为汉字在他们那里是没有统一发音的。
以一位知名老师的姓氏“三上”为例,最常见的读做 mikami ,但是也有人的姓读作 sanjou 。补充一个背景,日本直到明治维新前只有贵族有姓。因此很多人姓氏是后面随便取的,发音也就千奇百怪了。
同时一个汉字,同一个含义在日语依然会有多重发音。举例来说日语里今年的读音是( kotoshi ),去年的读音是( kyonen )。等于今年是一个专有名词,去年也是一个专有名词。但是写到汉字里今年和去年的“年”字是同一个字。因此同一个含义的“年”字只能有了多重读音。
雪上加霜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大量引入西方词汇,这次是用片假名自己重新音译。这个文字接受等于又是学了一半。因为自己重新发明了一套表音体系,原有语言比如英语的词根词缀就全丢失了。
以 PC 为例,英文里 PC 是 personal computer 的缩写。中文就取他的单词含义意义找到对应的语言的词,翻做个人电脑。也有人直接引用缩写写成 PC 。日本人是直接根据读音翻译成片假名的,约等于翻成了“怕松纳鲁空飘特”,后来他们觉得这样翻很长,还是用缩写方便。但是他们没有直接音译 PC ,他们是把片假名缩写了:“怕松空”。这么一来这个词,日本人看不懂,会英语的也看不懂了。
再以我喜欢的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为例,这个名字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能看得懂。中文是“王国之泪”,英文是“tears of the kingdom”,但是这个名字日本人绝大部分都看不懂,因为是英文 tears of the kingdom 的片假名翻译。我要是跟你说这个游戏名字是“提阿兹・欧布・杂・金古达姆”,没点英语基础肯定想不到什么意思。
现代的科学体系引入后,很多现代社会的表达需要重新调整。我们国家在建国之初对一些现代新事物进行了统一的命名,而且还简化了汉字。但是日本还是尽量保留老传统,导致语言在很多基础表达上显得很麻烦。
以星期举例,一周有 7 天,我们是星期一到星期六,只有最后一个特别点是星期日(对应 sunday )。日语里是: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日曜日。虽然他们这么按照天文排也有道理,但是我请问这周金曜日离水曜日有几天?换成中文我问周五离周三有几天,是不是方便很多。日语里最基本的数字和历法都没有全面使用新的表达方式。结果就是 7 月 7 日 7 时 7 分的 7 有多种读法。
再比如封建糟粕的敬语体系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诚惶诚恐了。
世界主流的 Top 2 语言,英语是屈折语系,汉语是孤立语系。英语和汉语语法有很多相近之处,比如我不喜欢你,英文是 I don’t like you 。几乎可以一一对应。虽然英语多了时态,时间会放在后面。但是日语的黏着语是原型句子在后面不断添加助词。刚刚的句子在日语是:我喜欢你才没有。否定词在句尾。
这个在互联网时代以前其实没什么影响,只是语言习惯,我们也有一些省份的喜欢倒装。但是现代社会的直播翻译就麻烦了,因为在说完一整句话之前完全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含义。因为否定词在最后!回想一下日剧里为什么总是一个人说完话之后另外一个人要发出“ei”的惊讶,因为前面说了很多最后加上否定词直接反转。
日元持续贬值,对于对在日本赚钱的人来说是一个缺点。2012 年 1 美元兑日元是 80 ,2020 年的时候大概在 110 左右,24 年的时候最低跌到 150 左右。过去的 13 年里,几乎贬值了 50%。然而过去十多年间美元兑人民币都在 6 - 7 之间波动,大概是 10% 左右范围的波动吧。
一个中国人在 2020 年左右到日本工作,发的日元工资,那么到今年,人民币计价的收入等于打了八折。如果这个人是在 10 多年前来的日本,那么他的收入兑人民币等于只有六折。这是为什么现在日本的薪资收入对中国来说没那么有吸引力的原因。
对于中国购物旅游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了,大家应该也能感受到日本的消费品越来越便宜了。日本是发达国家里旅游性价比最高的国家了。
日本是个岛国的基础能源、矿产无法自足,依赖进口。他们的农产品也需要大量进口(除了大米)。因此无法做到肉烂在锅里,日元的贬值对整体的购买力影响是很大的。当然日本是一个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下限是比较高的。但是日元的持续贬值是无法逆转的趋势。信息化的新兴产业日本毫无建树。日本最有竞争优势的就是旅游业了。对中国旅游签的门槛后面还得降。
日本来旅游还是挺好的,一些生活方面的不便反正就几天。如果长期住在这,相比国内某些生活的便利性还是有一些缺失的。好在离得近,东京飞上海机票也就千把块。不过这个看人吧,有的人也能忍忍。
不过日本作为一个东亚发达国家,有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也有不少优点。国内在某些方面可能是无法达到日本的高度的。下篇我会列举一些日本的优点。
家里虽然有净水器,但不喜欢喝,因为还要烧水,很麻烦。
自己长期喝瓶装水已经七八年了,从农夫山泉到恒大冰泉,各种矿泉水都喝过。家里和办公室都是买很多箱水囤着。
缺点比较费钱,优点是比较方便,想喝水就开一瓶。
但考虑到长期喝瓶装水,健康方面也有点担忧。虽然说水质可能比自己的大桶水/净化水好一些,但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调查说长期喝瓶装水不健康。
有没有和我一样一直喝瓶装水的朋友?是否考虑过这问题?怎么看待?
最近在听代码之外的播客,了解到国外大厂的一些团队都在聊 vibe coding ,这到底是 ai 发展的一个噱头还是软件工程发展的一个趋势。对于一线开发来说需要做出哪些调整呢
就我所知的,主板的涨跌限制是 ±10%,科创/创业板是 ±20%,北交所是 ±30%。
原来我以为是按 昨收价 * (1 ± 0.x) ,然后四舍五入得到两位小数的。
直到我遇到了 873223 这只股票,这是北交所的股票,限制在 ±30%。
以周五为例,昨收价是 16.76 元,按我的计算:
这有点搞不懂交易所是怎么进行舍入的?
我的电脑在几周前被安装上了这个更新,最近看网上说可能会损坏硬盘,然后我的电脑后续又被装上了 (KB5064401) 和 (KB5064081) 两个更新,Micro$oft 是否在后续的更新中修复了这个问题?
微软现在这个系统做的越来越蛋疼,升级后问题一堆
最近 Windows 系统锁屏后(windows+L),不会自动息屏了,以前会自动息屏,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 bug 引起的
现在都是找 v 上买的一次性,但是成本太高了,而且不确定是不是什么小作坊,听说注油的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