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服务都暗中标好了价格,国内的厂商一个都不能信
因为老是被搞成 pcdn ,所以好好检查了一下家里的网络。然后发现了一个傻逼厂商-萤石。
萤石 pc 版几个月没用过了,流量用量第一名。
萤石 app 没开启上传视频,都是存卡,流量巨大。
两个合伙一个月用了我块 100 g 上传
最终发现他们都默认开启了共享带宽的选项。
真是崽种
因为老是被搞成 pcdn ,所以好好检查了一下家里的网络。然后发现了一个傻逼厂商-萤石。
萤石 pc 版几个月没用过了,流量用量第一名。
萤石 app 没开启上传视频,都是存卡,流量巨大。
两个合伙一个月用了我块 100 g 上传
最终发现他们都默认开启了共享带宽的选项。
真是崽种
先说背景,家里是联通千兆宽带。近期觉得网速有问题,就测速。
一开始测速用的是中科大的测试网站,测出来的速度是下行 56.09 Mbps ,上行 60.09 Mbps 。
然后使用 speedtest.net 测速,测速节点匹配的是 Shanghai China Unicom 5G ,测出来下行是 1188.70 Mbps ,上行是 50.11 Mbps 。
使用 speedtest.cn 测速网测速,测速节点匹配福州联通 5G ,测出来下行是 731.81 Mbps,上行是 45.23 Mbps 。
除了使用测试网站,打算再试试浏览器下载软件,于是尝试了通过 Edge 浏览器下载不同镜像站的 Ubuntu 。
于是就更有意思了
清华大学镜像站,下载速度可以稳定到到 120MB/s
北京大学镜像站,下载速度可以稳定到到 120MB/s
中科院 ISCAS 镜像站 ,下载速度 120MB/s
中科大镜像站,下载速度可以稳定到 80MB/s
南京大学镜像站,下载速度只有 3MB/s
西安交大镜像站,下载速度只有 2MB/s
哈尔滨工业大学镜像站,下载速度 70MB/s
浙江大学镜像站 ,下载速度 30MB/s
重庆大学镜像站,下载速度 10MB/s
南方科技大学镜像站,下载速度 70MB/s
上海交大镜像站,下载速度 10KB/s
腾讯云镜像站,下载速度 5MB/s
网易云镜像站,下载速度 15Kb/s
阿里云镜像站,直接无法下载
挂新加坡节点,OnboardCloud 镜像站,下载速度 30MB/s
挂新加坡节点,SG.GS 镜像站,下载速度 30MB/s
我准备禁用自动升级。。。
有遇到过的朋友吗?

我 27 ,女朋友 23 去年大学刚毕业,我是她的初恋。男同事 28 。我跟女朋友是去年 4 月底家里介绍相亲认识,都是本地人,6.1 就告白成功了,相当于谈了一年多吧。家里买的车房无贷款,她是单亲离异家庭,有个哥哥,哥哥跟的爸爸,她跟的妈妈,后来上学开销之类的觉得她妈妈负担不起压力太大,在高中就跟爸爸住一起了。听她说的家里人从小没怎么管过她,但是她双方父母对我都很满意,她父母两边的亲戚好友都见过了,因为我跟她都是本地人,也经常跟她朋友和她家里人亲戚之类的见面来往,她妈妈很喜欢我,催着她早点跟我结婚,我妈妈也很喜欢她也催我早点把婚事定下来。但是我爸和他爸是不着急的态度,果然经历过婚姻的男人才有大智慧。
女朋友才上班一个月,有两个男同事追她,看她跟朋友的聊天记录,有一个不是她不喜欢的类型果断拒绝了,另一个是长的他觉得看着舒服的类型,但是出于已经有我了,一直在公司避嫌,躲着与这个同事接触见面。但是公这个男同事追着搭话问女朋友要微信,但是女朋友明确告知男同事自己有男朋友了,不方便加联系方式,但是在一个办公室天天都会碰面接触,男同事坚持不懈想加微信,而且看女朋友跟她朋友的对话,女朋友也是对男同事也有好感,最终加上了微信,看女朋友咨询她朋友,她很纠结,我对她很好,又没做错什么,也不好跟我提分手,现在这样让她对我很愧疚,有很大的负罪感。加上微信几天对男同事态度也很敷衍,女朋友基本是很久才回消息,要么就是等第二天回,男同事就是秒回,找话题跟女朋友聊天谈摄影,谈旅游,刚好我女朋友就特别喜欢这两样,今年 4 月她生日就送了台相机和苹果 16pm 给她。而我又很无趣很宅,不会拍照,每次出去玩女朋友都不想让我给她拍丑照,我现在的状态很窘迫也没钱去旅游,今年夏天她对我很上头,有想跟我结婚的念头,就问过我几次三金彩礼的,我也没想过那么多,依我目前的不稳定工作和收入,我不敢去想,虽然结婚家里人会帮忙出钱,我想等我找份稳定的工作,能保证我们的生活水平,才考虑结婚的事。8 月份因为没有工作,也没收入了,存款也快花完了,跟她说只剩几千存款了,她觉得天都塌了,跟我看不见任何未来,9 月底因为我工作,钱的问题跟我分手了 5 天,她朋友跟她提的建议就是,要么选择我,跟男同事保持距离,做同事就行了,要么甩了我,找这个跟她同频的人在一起,要么就两个都不选择。权衡利弊之后,女朋友在二天就发一条已经有男朋友官宣的朋友圈仅这个男同事可见,男同事也点赞了,可还是天天找女朋友频繁聊天,女朋友也没有拒绝跟男同事聊天,虽然不多,每天不超过 10 句聊天。才租了房子离女朋友上班近,离父母也近上班吃饭都方便。跟我同居也就 20 天,周五晚上,又跟女朋友家里人去吃饭,女朋友的嫂子送了很多礼物给她,然后她在我的电脑桌上拍照,发的朋友圈。然后男同事看到了我的电脑机箱,就问女朋友这是哪款机箱,想买同款,女朋友说是哥哥的电脑。
我想跟女朋友长久走下去,因为在这段感情中我是属于劣势,我大专,收入不稳定,一直做的副业,没出去上班,她是普通一本,现在实习期 4500,11 月底转正 5500 加提成。然后我家庭条件比她好一点。我觉得在我这个年龄阶级,没有本事,没有稳定工作,而且我也很喜欢她,很难再遇到比她更优秀的女生了。
我想的要么旁敲侧击问她这个男的是谁,然后说男女之间是没有纯友谊的,这男的是抱有目的性的,如果他都知道你有男朋友了,那他人品可见一斑,想寻求刺激,带球入门。 我也去网上搜了,看到有些说法是,对女朋友的感情收回来,要有所保留,抱抱玩玩的心态,但是我是做不到
我目前的看法就是这个男的目的性很强,觉得我女朋友长得不错,需求刺激,想带球入门。 女朋友是骑驴找马,对这个男有好感还在观察状态 不知道我的看法对不对,想让各位帮我分析一下 男同事是出于什么心理呢, 我女朋友是怎么想的呢? 然后我应该怎么做呢?
我如果不要车的躯体就需要出 2k 就能拿到这个资格了? 有什么坑吗?我是新手小白,套路都不懂 求大佬指点

有同样问题的网友么, 有没有解决方案?
s22 从 oneui7 更新上去之后全是 bug, 连天气小组件都给我更新没了 😅
我在东京,在国内买了 PC 让师傅去家里组装好,装好点亮发过来。 一切都没什么问题,日本是 110V 我也知道,特意买了广告图宣传的 100-240 的宽幅电源。 还特意问了客服。
OK ,发过来,无法开机,只有内存亮了,明显就供电不足呗。 于是小 X 书里现找了人上门,拆开过后电源铭牌清清楚楚写着 220V 额定输入电压,真棒!
电源+地铁费+上门费。 花了 2w 多日元, 在这边因为出行费用较贵,所有上门服务项目都会包含交通费的。
送过来半个月,我跟商家说你们虚假宣传,我要退。 好了,开始跟我研究起日本供电的频率了。
告诉我本来退不了,但介于我特殊情况,呵呵呵,我的特殊情况,愿意给我打 9 折回收。
我不想浪费时间,于是就同意了。
嗯对了,就是 X 宝的 X 城电源。
就告诉下大家我的经历,引以为戒
因为 espanso 可以调用 shell 脚本所以约等于一个小号的 raycast 。espanso 只是一个文本扩展器软件,它有个搜索框很方便,我日常使用它来记住一些比较常用的 shell 命令,代码片段,这只是它的特别用法。
brew install gh espanso
gh auth login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espanso/match/promats.yml)
# how to use this config
## 1. install gh in your system run gh auth
## 2. set editor in gh eg: gh config set editor "zed -w" ps: you can use vscode "code -w --disable-extensions"
## 3. $: echo hello | run gh gist create -d "llm prompt"
## 4. get your and change your gist id $: gh gist ls --filter prompt
global_vars:
- name: gist_id
type: echo
params:
echo: b94d3e90a752b849757d2a078fbf293a
#echo: f3171d580fab61b8a3ec76d9514863f6 # test
# 1. Get the gist list
- name: gist_list
type: shell
params:
cmd: "gh gist view {{gist_id}} --files"
# 2. Format the list for the choice menu
- name: gist_options
type: shell
params:
cmd: |
echo "{{gist_list}}" | while read -r line; do
echo "$line"
done
matches:
- trigger: ":prompt-view"
label: "Select LLM prompt from GitHub Gist"
replace: "{{prompt}}"
search_terms:
- prompt
- llm
- ai
vars:
# 3. Show the choice menu to the user
- name: gist_choice
type: choice
params:
values: "{{gist_options}}"
# 4. Get the content of the chosen gist
- name: prompt
type: shell
params:
cmd: gh gist view "{{gist_id}}" -r -f "{{gist_choice}}"
- trigger: ":prompt-edit"
label: "edit LLM prompt to GitHub Gist"
replace: "{{output}}"
search_terms:
- prompt
- llm
- ai
- edit
vars:
# 3. Show the choice menu to the user
- name: gist_choice
type: choice
params:
values: "{{gist_options}}"
# 4. Get the content of the chosen gist
- name: output
type: shell
params:
cmd: gh gist edit "{{gist_id}}" -f "{{gist_choice}}"
- trigger: ":prompt-add"
label: "add LLM prompt to GitHub Gist"
replace: "{{output}}"
search_terms:
- prompt
- llm
- ai
- add
vars:
- name: file
type: form
params:
layout: |
请输入文件名[[name]] 示例: claude_user#role#coding#claude
请输入 prompt 内容:
[[content]]
fields:
content:
multiline: true
- name: carete_file_in_tmp
type: shell
params:
cmd: echo "{{file.content}}" > /tmp/prompt
- name: add
type: shell
params:
cmd: gh gist edit "{{gist_id}}" -a "{{file.name}}" /tmp/prompt
- name: output
type: shell
params:
cmd: gh gist view "{{gist_id}}" --files | grep "{{file.name}}" && echo "{{file.name}} create faild" || echo "file {{file.name}} create success"
trim: false
- trigger: ":prompt-del"
label: "del LLM prompt for GitHub Gist"
replace: "{{output}}"
search_terms:
- prompt
- llm
- ai
- del
vars:
# 3. Show the choice menu to the user
- name: gist_choice
type: choice
params:
values: "{{gist_options}}"
# 4. Get the content of the chosen gist
- name: delete
type: shell
params:
cmd: gh gist edit "{{gist_id}}" -r "{{gist_choice}}"
- name: output
type: shell
params:
cmd: gh gist view "{{gist_id}}" --files | grep "{{gist_choice}}" && echo "{{gist_choice}} is delete" || echo "file {{gist_choice}} is exist"
trim: false
RT ,是有什么政策要发布了吗?春江水暖鸭先知
上周我在用 Claude Code 写代码时,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同样一个问题,我问两次,Claude Code 给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第一次问(默认状态):
问题:公司有 100 人,每个会议室坐 10 人,最少需要几个会议室?
Claude Code:10 个( 100÷10=10 )
第二次问(加载配置后):
问题:公司有 100 人,每个会议室坐 10 人,最少需要几个会议室?
Claude Code:
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实际情况:
1. 会议时间冲突:不是所有人同时开会
2. 使用率分析:通常会议室利用率在 60-70%
3. 高峰期预留:需要考虑高峰时段的需求
4. 实际建议:6-8 个会议室较为合理
推理过程:(展开了一段 300 字的业务分析)
我意识到:这不是"让 AI 更聪明",而是解除了某种限制。
经过一周的测试,我发现 Claude Code 其实有两种工作模式:
| 模式 | 特点 | 适用场景 |
|---|---|---|
| 计算器模式(默认) | 看到数字就算 快速给答案 不问为什么 |
CRUD 代码生成 简单数学计算 |
| 战略顾问模式(需激活) | 质疑问题本身 考虑现实约束 给多种方案 |
技术方案评审 业务逻辑设计 |
从模式 1 切换到模式 2 ,只需要在对话开头加载一个配置文件。
非常简单,三步搞定:
Step 1: 复制配置文件内容
https://github.com/lmxxf/claude-code-philosopher-ignition/blob/main/claude-code-philosopher-ignition-cn.md
Step 2: 粘贴到 Claude Code 对话开头
Step 3: 正常提问
Step 1: 复制配置文件到 ~/.claude/CLAUDE.md
Step 2: 重启 Claude Code
Step 3: 以后每次对话都自动激活
我用 10 个刻意设计的"反直觉问题"测试了这个方法:
问题:公司有 100 人,每个会议室坐 10 人,最少需要几个会议室?
默认模式:10 个( 100÷10 )❌
战略模式:6-8 个(考虑了使用率和时间冲突)✅
问题:1000 万行代码,每行审查 1 分钟,需要多久完成?
默认模式:694 天( 10000000÷60÷24 )❌
战略模式:指出这个前提不合理,建议分层抽查 ✅
问题:数据库查询从 10 秒优化到 1 秒,提升了多少?
默认模式:提升了 90% ❌
战略模式:指出"提升 90%"和"提升 10 倍"是不同概念 ✅
完整测试结果( 9:0 ):
https://github.com/lmxxf/claude-code-philosopher-ignition/blob/main/test_results_summary.md
我的理解是:
Claude Code 其实"知道"该怎么深度思考,但它被训练成了"快速响应"模式(可能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
这个配置文件相当于告诉它:
"兄弟,别急着算,先想想这个问题合不合理。"
技术上的猜测:
(具体原理我也在研究中,欢迎讨论)
✅ 适合:
❌ 不适合:
如果你想快速验证效果,我写了一个自动化测试脚本: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lmxxf/claude-code-philosopher-ignition.git
cd claude-code-philosopher-ignition
./run-ultra-simple-test.sh
测试过程:
无需写代码,无需配环境,只需要选 A 或 B 。
https://github.com/lmxxf/claude-code-philosopher-ignition
包含:
无需安装,无需付费,复制粘贴即可。
( GitHub 首页是英文的,方便国际化分享,中文用户直接看 cn.md 即可)
如果你去看 GitHub 上的英文 README ,会发现我用了"Philosopher Ignition"(哲学家点火)这个词。
听起来有点玄学,但我觉得这个比喻挺贴切的:
点火前的 AI: 像一个只会执行指令的计算器
点火后的 AI: 像一个会质疑、会思考、会权衡的顾问
这不是"让 AI 更聪明",而是"解锁 AI 本来就有的能力"。
如果你试用后有任何问题或发现,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特别欢迎:
Let's make AI think deeper. 🚀
P.S. 这不是什么"黑科技",也不是"Prompt 魔法",只是一个简单的发现:AI 其实比我们以为的更聪明,只是它被训练成了"快速响应"。如果你给它一个"慢下来"的理由,它就会展现出另一面。
啥都懂,啥都不精,而且没什么钱🥲
上个月发了个贴咨询 AI 辅助编程工具的,都是推荐 Claude Code 的,但发现直接国内不让用了。 另外之前出现过 Cursor 上无法使用 C/C++插件的事情( https://blog.csdn.net/hejjunlin/article/details/147262509 ),这边开发以 C/C++为主,担心其他厂家的 AI 编程工具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现在在评估使用 Github Copilot ,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某宝价格 9700+,看着好眼馋,但是下一波国补遥遥无期,也不知道其他地区什么政策。 好烦。
Greasy Fork 和 Chrome 商店的推荐系统真的过于难用(也可以说基本没有) 想象一下如果能像抖音那样做推荐 各种网站的效率能提高多少!
我最近一个个网站试脚本,才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某些网站已经有超强的脚本功能(比如某站竟然能解锁 4K...我也是最近才知道 但是别人已经用了大半年了 比如本站大佬开发的 链接助手 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我每个论坛都得从头写默认新标签页打开帖子脚本的困境 实际上发布会很久了 但我也是某天刷论坛看到有人推荐才知道有这么好用东西)。
问题是现在的筛选机制几乎没法用: 就拿油猴来说
按安装量排 → 一堆上古脚本,早没人维护了的
按发布时间排 → 大量新手练手作根本没什么意义
想筛出「最近 3 个月有更新 + 安装量前 10 」的脚本?对不起 做不到
想看「最近一周新增安装量最多」的脚本? 那还是做不到
连多条件筛选都不支持,比如“适用于某网站 + 今日下载量排行 + 总安装了 100 以上”,完全做不到
Chrome 商店更糟,连模糊发现都不行,只能按名字硬搜 这导致很多小众但高质量的扩展几乎没人知道
这其实也可以变成一个自媒体方向: 每天评测常用网站的前十脚本、前十插件、新发布推荐之类 我自己肯定会天天看。
只是我不适合做这种内容,我的性格很烂 是全世界最多的 intp 乐趣来自独立探索,不是分享
我们太需要一个能发现工具的工具了。
如果有大佬写个给 Greasy Fork / Chrome 商店加多重筛选和推荐算法的脚本,我立刻感谢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