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对 Hugo 不熟,不知道这算不算重新发明了一遍轮子。但我搜索「如何在 github 上,用 hugo 架设自己的 blog?」时,搜到的教程,都需要用户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运行各种 git 和 hugo 的相关命令,感觉对新手并不友好。所以,我试着写了一个流程,让新人完全只需要在网页浏览器上操作,就能快速生成自己的 blog 网站。
这个项目本质上,就是搭了一个空白的 hugo 网站,让用户 fork 到自己的账户下,设置一下就能直接使用。对功能和界面有什么额外要求的话,请自行学习 hugo 的进阶教程。——然后你们就不是需要用这个项目的新人啦~
作者谈到自己在文旅局挂靠一年时的心态,和我的一些工作经历有点像,——知道自己只是一个过客,于是和那些必须依赖这个系统而生存的人,心态和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的。在很多地方,我是抱着「围观顺便领一份薪水」的态度工作的,我知道过不了多久就会辞职离开,我不会迫于,为了让自己在这个系统里长久待下去,而去做一些更深的改变。于是我无所谓会哟一些个性张扬、或者相对于环境出格的表现,而这些表现,会获得那些在体制内生存而三观还 ok 的人的欣赏、赞扬、甚至共鸣。于是我们日常的聊天内容,也可以更多彩一些,即使在国委办公室里,也能找到这样的人。某种意义上讲,体制内这样的人多了,可能体制也会随之而改变吧?——打住!最后这句属于过分意淫了,不可能的。
然而,其实和这样的人,还是能够感到一种隔阂的。我不是在说政治观点的不同,而是(人生历险 vs 稳妥过日子)这样的方面。他们可能刚毕业就结婚,可能是妈宝男,或者老公家里有钱……虽然对方也会口头上感慨,说羡慕我的生活方式,但我能看出,那显然不会是对方的选择。——这些当然也不会影响我们在办公室日常闲侃,但有时遇到一些,不涉及立场,却展现出(激情 vs 保守)的小事时,大家的选择都不一样。
突然发现,长跑时,到了跑得很累,大家都开始坚持的那个阶段,其中一些人,会产生很强烈的精神涣散 or 注意力减退。平时在操场跑道、路况很好、或者很熟悉的线路上,还不明显;到了陌生的、情况复杂的地方,就格外明显。他们会忽略路面上的凸起,甚至下台阶的时候都会数错,各种被绊到;在行人众多的地方,也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躲避,出现在他们轨迹前方的行人,经常直直地撞上去。于是一起跑步的我,需要分出一缕心神,不时地提醒对方。
由事件本身引申出的意象,仍然是对现在社交环境、以及寻求同温层方面的怨念。当前糟心的大环境下,大家都各自塌缩,困住各种不靠谱的封闭平台里。看到一些精彩的表述,觉得这样的人或许能成为朋友,却也很难有渠道留言沟通。偶尔突破所谓的 i 人或者宅人的边界,直接去联系,却又因为各种身份 stereotype 的防范,以及大家也都不是善于破冰的人,也就言止于泛泛了。
作为童年爱好,这个 blog 曾经把「摄影」作为一个二层分类的顶端,下面包括很多细微的分类:拍的照片、心得、理论讨论……甚至还有过一个摄影 blog,后来停掉了,也没有合并过来。这边还多多少少留了些,就先堆在这里。——所以心中还是对此有爱的吧。要知道,连 IT 类原创都没资格独占一个分类,而是胡乱塞进 /tech /fyi /misc 里面……
① POL,也就是最常见的大号「煤气罐」,准确地说,叫「液化石油气罐」。我这边日常可以买到的,有 3.7kg 和 8.5kg 两种容积。大的更划算,但我的床板下面只能放进小号的,换一瓶气大约 $20,Bunnings 和很多加油站都有换。
还有一种 LCC 27 接口,是 POL 的升级版。近年来政府渐渐把 POL 气罐,升级成更安全的 LCC 27 接口。这个是向下兼容的:原先用在 POL 上的管线,仍然可以拧进 LCC 27 的气罐;反之则不行,LCC 27 专用的管线,不能用在 POL 气罐上。所以,使用 POL 的管线,就不必在乎每次换到的气罐,是旧接口还是新接口。
② 3/8″ BSP-LH,另一种大号石油气罐的接口,通常只有专门的户外型房车才会使用。加油站很少见,更换气瓶也远不如 POL 方便。可以很方便地改成 POL,户外店有转接头卖($15)。
③ UNEF 1″ / BOM,北美常见的一磅重的绿气罐,北美的加油站和便利店到处都是,但澳洲和中国很少,只有专门户外店才有。
但我看到这个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概是因为,这个站就一直在这儿吧~ 我的技术能力,不需要花什么额外的精力,就能让这个 blog 一直存活下去。于是,想写东西的时候,这里始终有个地方,可以让我写。
——也有很多时期,是完全写不下去的,长时期没法去面对、去反刍自己的生活;然而也没必要因此而关站,就让 blog 存活在那里,终归是个表述的出口。大概是因为,我也是希望,自己能够从那些「无法整理自己」的状态中,渐渐走出来,回复到可以写东西的状态吧。所以站点的持续存在,满重要的,因为确实能感觉到,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么个站,又或者需要自己重新架一个,可能也就不写了……
这种「随时可以在站点写东西」的状态,也影响着对 blog 平台的选择(怎么又拐到技术贴去了?好吧,之前也一直想吐槽这方面,就顺带提一下)。这些年一直有 〖wordpress vs 各种静态博客〗哪个更好的争论。双方确实各有利弊。总体来说,静态博客最大的优点就是……省钱,可以薅 github、vercel 之类托管网站的羊毛。但另一方面,静态博客每次发布、或者修改一篇文章的过程,其实满折腾的。通常情况下,它需要
好像也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操作,实现用浏览器某个网站上编辑文章,然后自动编译发布到托管网站的。我没有仔细去关注。但是,如果把 blog 的生命周期,放到 5~10 年这个尺度上,那么这些网站之间的复杂依赖关系,很大程度上是不靠谱的。譬如我已经看到好几个静态 blog 的外挂评论系统,不知为什么不工作了……总之,相比之下,我可能更宁愿去使用那些免费带广告的 blog 平台。
我对写 blog 的新人的推荐,一直是——
如果有技术能力、也有服务器的话,自建 wordpress;
或者找人蹭一个。如果我们比较熟,你可以去买个域名,把 blog 挂在我的服务器上。这并不是很大的负担。(ps,个人 wordpress 小站,是可以不必安装开销很大的 mysql 数据库的);
转一张图,对于熟悉这十几年来 blog 平台变迁的人,应该会很搞笑:用不同工具写 blog 的人,(写 blog 文章)vs(写关于怎么配置 blog 的文章)的对比。右下角那些术语,都是在各个年代,需要各种不同程度的折腾的,静态 blog 方案:gatsby、org mode、jekyll、hugo、git work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