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总统就任以后,立即推出了一系列新政。其中有几个他先前已经提出的议题,是外界了解不多的,那就是关于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的问题。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远离中国,为什么中国在那里的影子会令美国担忧?
一、中共对美姿态貌似回归,实则覆水难收
由于美中之间的对垒已进入了一种新冷战的状态,美国对中国威胁的认知经历了一次彻底的全方位转换。这就是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的问题重新进入美国视野的背景。
我早在2020年就指出,那一年的上半年中共点燃了美中冷战。可以不客气地说,全世界我是第一个这样讲的,没有人象我这样,用中共自己公开的资讯,证明了中共点燃美中冷战乃蓄意为之。
在互联网资讯快速传播的时代,旧新闻很容易被遗忘。现在美国的智库学者谈美中关系,已经很少有人想过,在特朗普就任第二个总统任期的此时此刻,中共对美中关系的态度,又重新回到了六年前的起点。
所谓“六年前的起点”,就是最近中共开始重弹美中两国要“互利共赢”的老调,这个说法并不新鲜。因为,特朗普总统第一个任期内,于2018年启动了与中国的贸易和知识产权谈判。当时中共一直对美国反复表示,“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甚至称此为中美关系的“金科玉律”。现在中共喊出的“互利共赢”,与六年前的“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何其相似奈尔。
但是,美中关系旧辙犹在,中共重喊“互利共赢”,就能让美中关系“再度回春”吗?这里所谓的“旧辙”,是指六年前中共试图在谈判桌上用空话哄骗无果后,立刻翻脸,改而摆出军事威胁姿态。2020年初中共用海军舰队到中途岛示威,宣传“攻台必攻美”,随后又用洲际核导弹来威胁美国。这就是展示军事实力,改用“斗则俱伤”,试图逼美国向它让步。
然而,那时中共并未意识到,此举不可避免地点燃了美中冷战,就此覆水难收,美中关系已经无法回头地走上了美中冷战的轨道。
二、美中对垒,视角转换
五年来,中共渐渐从美国对美中冷战的各种应对当中,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弱点。因此,北京现在策略性地重新降低了姿态。
红色大国对美国发动冷战,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而美苏冷战四十年前结束时,就已经展示了这种冷战本身的一个规律,即一旦冷战被点燃,就没有退出机制;冷战状态下,任何一方都无法完全信任对方的口头承诺,因为红色大国不断在扩军备战。
苏联当年在冷战中对美国的承诺,用的词语是“和平共处”;中共如今使用的是“互利共赢”。这两句漂亮的口号都无法掩盖一个冷酷的事实,那就是,当一个红色核大国加速扩军备战,并且做出全球布局,展示其威胁另一个核大国的姿态之后,红色大国的真实意图已经暴露无疑。
在红色大国的这种真实的战略威胁之下,美国过去几年来不得不积极应对,再也无法掉以轻心了。所以,当下重新评估美中之间各方面的关系,是一个全球性的新课题。全世界的主要国家以及各国的跨国公司,现在都有必要补上一堂“冷战常识课”,否则就会拘泥于非冷战时代那常规而过时的角度,进而错判美中对垒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那现在美国的重要政要如何解读美中冷战呢?我选用拜登当局和特朗普行政当局的重要官员的话来说明,他们是如何看待中国威胁的。
去年9月18日美国的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 出席众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听证会时表示,“人们已经认识到,这是我们历史上最重大的挑战。坦率地说,与中国带来的多方面挑战相比,(美苏)冷战显得微不足道。这不仅仅是军事挑战,而是全方位的。它体现在全球南方,体现在技术方面。我们需要全面加把劲儿了”。
前美国国务院官员黄之瀚(Alex Wong)担任特朗普总统这个任期的副国家安全顾问和总统助理,他2023年在里根总统基金会及研究所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与中国的竞争:关于残局的辩论”(Competition with China: Debating the Endgame)》。他写道,“未来的风险,比(美苏)冷战中的风险更令人担忧。事实上,确保我们与中国的竞争,保持与苏联竞争一样的‘冷战’状态,对我们来说是一项更艰巨的任务……(美苏)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战略,旨在维持苏联周边的边界。苏联要么在共产主义自身固有的内部矛盾压力下‘软化’,要么崩溃,而中共强加给美国的‘残局’则具有不同性质,也更加危险”。
三、两场冷战三不同
这两位先后任职的美国重要官员对中国威胁的看法,不但基本一致,而且一脉相承,从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到现在,乃至今后,始终保持了一个认知上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他们两人都指出,中共在美中冷战中对美国及其盟友包括台湾的威胁,要远远大于美苏冷战时期苏联对美国的威胁。但他们两位的话都只是点到为止,没做进一步的说明。
作为同时研究美苏关系和美中关系的学者,我比较容易理解他们两位没讲出来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未来的美中关系,有三点必须厘清。第一,苏联和中国,何处不一样?第二,为什么如今的中国威胁比当年的苏联威胁更大?第三,美国的冷战应对战略,对苏联和对中国会有什么差别?我会把这第三个不同,放到本文的下一节分析。
同样是两场冷战,美国的先后两个对手,在哪些地方不同? 首先,苏联当年没实行经济改革,所以,它的经济体系与西方国家是相对孤立的,彼此没有经济上的互相渗透。所以,当年在欧洲,北约国家跟苏联集团国家在陆地边界上壁垒分明,彼此基本上没有大量的人员渗透和商务交往。
而中国长期以来利用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开放,不但形成了大量的商务往来,也有全方位的人员渗透。因此,现在对美国来说,应付中共的威胁,不但会遇到中共的反击,而且还会遇到本国公司和民众的不满。
另一方面,苏联跟美国在美苏冷战中比拼实力,苏联只能靠自己的经济基础与军工实力,而苏联的共产党经济制度本身没有竞争力,越比拼实力,苏联就越会落败下风。
而中共通过大量商务往来,不但吸收和偷盗了大量西方国家的技术,还骗走了大量美国的资金,同时也占领了西方国家的市场。这样,美国就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来逐渐关闭中国利用美国高科技跟资金的管道。拜登当局已经这样做了,相信特朗普总统会继续这样做下去。
为什么中共更危险? 中国在冷战中的危险性,不是爆发战争的危险,也不是中国崛起的危险。首先,冷战之中无热战。中共知道,对美国发动战争,就可能引发核大战,那是没有赢家的。而中国今后也没有经济和科技崛起的可能性了,当下中国的经济状况是经济下滑到哪里的问题,翻身的机会越来越小。
那一个正在变弱的中国,为什么更危险?因为中共比苏联狡诈,更不讲国际规则,苏联没用过的手段,中国全都在用。比如,中共用低价倾销来打击西方国家的公司,试图保住中国在西方国家的市场份额。中共这样的无底线做法,是为了自己能在经济方面活下去,为此恨不得把西方国家的市场完全吞掉,逼死西方国家的大部分企业。
此外,在人员往来方面,在美苏冷战中美国没什么苏联人,苏联在美国的间谍基本上都是克格勃训练过的职业间谍;而在美中冷战里,中共大量收买拉拢在美华人,充当非专业的“群众间谍”,这就让美国防不胜防。
四、从巴拿马运河到格陵兰岛:中国的对美威胁
为什么美国对苏联的冷战战略,跟美国对中国的冷战战略会不一样?由于上文分析的苏联跟中国的不同状态,美国当然不可能简单地套用当年对付苏联的经验和方法。在美中冷战今后的十几年里,美国会逐渐扩大对中国的全方位应对,从经济上的贸易战到科技战,从间谍战到网络战,再到强化军力。
而在地理上,美国也不会单纯锚定印太地区,还会考虑到中共渗透到美国后院的威胁,比如,美国最近对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的关注,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1月21日刚上任的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Marco Rubio)当天就与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外长在华盛顿召开了“四方安全对话”(Quad)外长会议,四国外长重申了各自国家对这一机制及其目标的承诺。这个会议针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海上胁迫行为,发出了一个含蓄但坚定的示警。鲁比奥在确认其提名的参议院听证会上,还誓言要威慑并遏制中国对台湾的可能入侵。
如果说,“四方安全对话”的机制是要确保印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那么,美国对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的关注,显然远离中国。那中国威胁如今是如何延伸到美国后院的?很多人对此不甚了了。
其实,中共对巴拿马运河地区的渗透,已经快三十年了,把这个过去放在桌面底下的话题拿到桌面上来公开讲的是特朗普总统。美国对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的关注,其实质既不是领土争议,也不是地缘政治,而是因为在这两个远离中国的地方出现了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实质威胁。
美中冷战拉响的国家安全警报,让美国开始从如何应对中国的冷战式威胁这个角度,认真考虑如何排除中国通过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对美国产生的威胁。那中国渗透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到底对美国构成了怎样的国家安全威胁呢?
简单来讲,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造成了对美国军力调动和日常经济活动的威胁,而中国对格陵兰的渗透企图,则构成了对北冰洋南向航道的安全威胁、对潜在的稀土资源来源之威胁,以及中国向西发射洲际导弹、打击美国东海岸的导航威胁。
五、巴拿马运河今昔剧变
巴拿马运河过去处于美国控制之下,美国于1999年从巴拿马撤军,把运河交给巴拿马政府管理。但美国仍然与巴拿马有《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营运的条约》(Treaty Concerning the Permanent Neutrality and Operation of the Panama)。
特朗普总统在1月20日的总统就职演说中特别提到,美国为巴拿马运河花费了比以往任何项目都多的钱,并在修建巴拿马运河的过程中失去了3万8千人的生命。特朗普总统认为,前总统卡特把巴拿马运河愚蠢地赠给巴拿马,然后美国却受到了极其不公正的对待,这本不该发生的,而巴拿马对美国的承诺也已经被打破。而最重要的是,中国正在运营巴拿马运河,我们当初并未将其交给中国,我们交给了巴拿马。
特朗普总统所说的,“巴拿马对美国的承诺已经被打破”,指的是,过去三十年来,巴拿马对运河管理的中立状态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早在1997年,香港李嘉诚家族的长江和记实业就开始管理运河两端的枢纽港;2016年中国国有的路桥集团收购了巴拿马大西洋一侧的最大港口玛格丽特岛。2017年巴拿马政府按照中国政府的要求,与台湾断交,并与中国建交。
每年从巴拿马运河通过的货物,六成以上来自美国或运往美国,美国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军力和军用物资的调动,也需要通过这条运河。过去多年当中,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管理已经发生的悄悄巨变,一直十分关注。现在美国从美中冷战的角度来思考,会发现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已经深入到了美国的后院,因为巴拿马运河的关键基础设施已被中国控制,巴拿马政府倾向于美国在新冷战中的对手中国。
2020年以前,美中关系表面上还是旧的盟友状态,所以,对巴拿马政府改由隶属中国的香港公司、乃至直接由中国的国有公司,来管理巴拿马运河,美国是否要把相关的疑虑摆上台面,似乎有一点犹豫。现在美中两国事实上已进入了新冷战状态,美国重新考虑巴拿马政府对中国的信任和依赖,就是对国际格局重大变化的一个认知上的必然举措了。
巴拿马政府现在一味回避这一点,但该国政府在美中冷战状态下事实上依然偏向中国的这一态度,其实正好映证了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管理方式可能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这一忧虑是合理的。因为,一条经济利益上依靠美国船运的运河,今后维持由美国的对手来管理,并且顺从美国的对手,就成为问题了。
六、中共的北极战略:格陵兰岛的作用
美国与中国在新冷战中的竞争,已经不限于台湾海峡和南海,也不限于印太地区,而是延伸到了大西洋北端的格陵兰岛。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其保护国为丹麦。格陵兰岛上美国早就建立的皮图菲克太空基地(Pituffik Space Base)部署了导弹预警系统和卫星监测站,原来是美国应对苏联洲际导弹对美威胁的战略设施,现在由美国的太空军指挥。
中国的全球战略中早就包括格陵兰岛。2014年到2019年中国开始试图在格陵兰岛投资,2019年中国提出,由它资助修建格陵兰机场。中国还与格陵兰岛最大的稀土矿开发商联系,想建立稀土资源的购买合作。所有这些企图,都在丹麦和美国的干预下,遇到了障碍。
2018年1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的北极政策》,明确提出了中国要利用北极、参与治理北极,并深化涉北极合作。这个白皮书的内容都是“伟大的空话”,而中共的兴趣所在才是中共北极战略的最好说明。
该岛只有五万多人口,已经有一个国际机场,中国再建机场,经济上毫无价值。那为什么中国还想在格陵兰岛修建第二个机场?丹麦皇家国防学院副教授乔恩·瑞白克-克莱门森(Jon Rahbek-Clemmensen)认为,“中国可以结合外交、经济投资和科学合作,在格陵兰岛站稳脚跟,然后北京可以在与美国的大国对抗中,将其用于战略目的。中国拥有的基础设施,如港口和机场,可能在20年后突然被中国军方用于未来的冲突”。
对中共来说,如果从中国西部发射针对美国东海岸的洲际导弹,最近的轨道就是向北穿越北极、经过格陵兰岛,再进入加拿大领空、直达美国东海岸各地。因此,美国在格陵兰岛已有的导弹预警系统对中国的对美战略威慑构成了制约。若中共能成功地渗透格陵兰岛,以机场的名义建立洲际导弹的导航系统,就能增强对美国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
此外,从北冰洋向南的航道有两条,东面的白令海峡通向太平洋,中国已经与俄国联合在那里演习,直接威胁美国的阿拉斯加,美国正在加强对那里的驻防。从北冰洋向南通向大西洋的航道,首当其冲的就是格陵兰岛。但负责保护格陵兰岛的丹麦王国,现在是用小型巡逻艇、无人机和雪橇犬巡逻队,在象征性地保持格陵兰岛的所谓“国防安全”。这种纸糊的“国防”,根本无法应对现代海军和大型舰船的活动。
同时,格陵兰岛有大量的重稀土资源,这种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国防领域,去年中国已经对外禁止出口,试图造成对西方国家的压力;中国还企图获得格陵兰岛的重稀土资源。美国不得不设法阻止格陵兰岛把重稀土矿产卖给中国,那会进一步增强中国对这些重稀土矿产的垄断,产生对西方国家军工生产的威胁。
如果不从美中冷战的角度来看格陵兰岛的作用,就很难理解,美国为什么关注这个岛正面临的中国渗透之威胁。特朗普总统的长子今年1月7日到格陵兰岛作私人访问,应该是为未来美国与格陵兰岛深化合作预作准备。格陵兰岛与丹麦长期以来关系紧张,格陵兰总理一直呼吁格陵兰脱离丹麦的统治,1月12日他表示,格陵兰是北美大陆的一部分,是“美国人认为属于其世界的一部分”,与美国“合作意味著对话,也意味着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 美联社图片
图为2024年6月13日通过巴拿马运河的一艘货轮。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以后,立即提出了几个他先前已经提出的议题,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