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学文凭试(DSE)今年的中史科考试题目要求考生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两场运动的效果,考评局星期三(11月12日)指出,考生未能充分掌握考题所问,因此未能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
据香港《明报》报道,DSE中史科试卷一有题目要求考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两场运动的效果。
考评局在星期三出版的《试题专辑》中说,21.9%考生选答这一题;按题旨,考生须从正负两面分析效果,大部分考生能详述两场运动的负面效果,但不少考生未能写出正面效果,认为考生在这一题的“表现尚可”。
据《试题专辑》载列的参考答案,提到大跃进期间“大炼钢虽达成了指标”,但由于冶炼原料和技术水平不足,炼出来的铁质量不合规格,造成严重浪费;同时全国展开农业产量比赛,部分地方政府虚报产量,中央提高对地方粮食的征收额,不少地方粮食不足。
至于人民公社化运动,考评局表示能“进一步加强农业集体化,且成员生活都有公社照顾”,但它也破坏多劳多得原则,使社员失去积极生产,农产量不增反减,公共食堂也导致严重浪费食物。
元朗信义中学中史科主任郑贝玉受询时说,尽管课堂上也教授“大跃进”的正负影响,但由于按史实负面影响较多,学生倘审题不清,侧重写负面影响,可以理解。
她不认同考评局设题时是刻意想学生写下大跃进的好、为大跃进“洗白”,而所有史事均“有好有坏”,参考答案中负面影响的篇幅也较多,相信局方设题只为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
对于考评局和教师所说的“有好有坏”,有舆论质疑,即使在中国大陆,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错误也已有定论,为何香港的考试要自作聪明?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共高层“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据港媒早前报道,香港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优化高中中史和历史科课程框架,香港教育局10月3日致函全港中学,公布中史科和历史科的课程框架更新。
香港教育局将调整中学两门历史课,包括在中史科新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再单独设“文革”课题,在历史科不再设香港史的单独章节等。